时间:2023-03-23 15:22:50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12篇在建工程论文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进一步深入,市场对企业管理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有大部分业主把支付保证金作为招标入围的先决条件,挤占企业在建工程资金,致使企业经济效益日趋下滑,对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形成了很大的挑战,这样就迫使企业必须不断改进在建工程成本管理,对在建工程所消耗的人力资源、物质资源和费用开支,都需要进行指导、监督、调节和限制,及时纠正将要发生和已经发生的偏差,把各项生产费用控制在计划成本的范围之内,降低项目成本,提高经济效益。
一、工程项目成本管理
(一)工程项目成本管理的概念
工程项目成本是指在工程项目上发生的全部费用的总和,包括直接成本和间接成本。其中,直接成本包括人工费、材料费、机械费和其他直接费;间接成本是指实施工程过程中发生的管理费和临时设施费等。工程项目成本管理是对工程项目建设中所发生的成本,有组织、有系统地进行预测计划、控制、计算、分析和考核等一系列的科学管理工作。其目的在于组织和动员群众,在保证产品质量的前提下,挖掘降低成本的潜力,达到以最少的生产耗费取得最大的生产成果。
工程项目成本管理首先应成立以项目经理为中心的成本控制体系:其次,应按内部各岗位和作业层进行成本目标分解;再次,应明确各管理人员和作业层的成本责任、权限及相互关系。项目经理部应对施工过程中发生的各种消耗和费用进行责任成本控制,并承担成本风险。项目成本控制包括成本预测、计划、实施、核算、分析、考核、整理成本资料与编制成本报告共8个环节。企业对项目经理部的成本控制进行服务。企业的盈利目标有赖于项目成本的降低。
(二)工程项目成本管理的内容
工程项目成本管理是建筑企业项目管理系统中的一个子系统,这一系统的具体工作内容包括:成本预测、成本决策、成本计划、成本控制、成本核算、成本分析和成本考核等。项目经理部在项目施工过程中,对所发生的各种成本信息,通过有组织、有系统地进行预测、计划、控制、核算和分析等一系列工作,促使工程项目系统内各种要素,按照一定的目标运行,使施工项目的实际成本能够在预定的计划成本范围内。
1、工程项目成本预测
项目成本预测是通过成本信息和项目的具体情况,并运用一定的专门方法,对未来的成本水平及其可能发展趋势做出科学的估计,其实质就是工程项目在施工以前对成本进行核算。通过成本预测,可以使项目经理部在满足业主和企业要求的前提下,选择成本低、效益好的最佳成本方案,并能够在工程项目成本形成过程中,针对薄弱环节,加强成本控制,克服盲目性,提高预见性。因此,工程项目成本预测是工程项目成本决策与计划的依据。
2、工程项目成本计划
工程项目成本计划是项目经理部对工程项目成本进行计划管理的工具。它是以货币形式编制工程项目在计划期内的生产费用、成本水平、成本降低率以及为降低成本所采取的主要措施和规划的书面方案,它是建立工程项目成本管理责任制、开展成本控制和核算的基础。一般来讲,一个工程项目成本计划应该包括从开工到竣工所必需的施工成本,它是该工程项目降低成本的指导文件,是设立目标成本的依据。可以说,成本计划是目标成本的一种形式。
3、工程项目成本控制
工程项目成本控制指项目在施工过程中,对影响工程项目成本的各种因素加强管理,并采取各种有效措施,将施工中实际发生的各种消耗和支出严格控制在成本计划范围内,随时揭示并及时反馈,严格审查各项费用是否符合标准,计算实际成本和计划成本之间的差异并进行分析,消除施工中的损失浪费现象,发现和总结先进经验。通过成本控制,使之最终实现甚至超过预期的成本目标。工程项目成本控制应贯穿在施工项目从招投标阶段开始直至项目竣工验收的全过程,它是企业全面成本管理的重要环节。因此,必须明确各级管理组织和各级人员的责任和权限,这是成本控制的基础之一,必须给以足够的重视。
4、工程项目成本核算
工程项目成本核算是指工程项目施工过程中所发生的各种费用和形成工程项目成本的核算。它包括两个基本环节:一是按照规定的成本开支范围对工程施工费用进行归集,计算出工程项目施工费用的实际发生额;二是根据成本核算对象,采取适当的方法,计算出该工程项目的总成本和单位成本。工程项目成本核算所提供的各种成本信息,是成本预测、成本计划、成本控制、成本分析和考核等各个环节的依据。因此,加强工程项目成本核算工作,对降低工程项目成本、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有积极的作用。
5、工程项目成本分析
工程项目成本分析是在成本形成过程中,对工程项目成本进行的对比评价和剖析总结工作,它贯穿于工程项目成本管理的全过程,也就是说工程项目成本分析主要利用工程项目的成本核算资料(成本信息),与目标成本(计划成本)、预算成本以及类似的工程项目的实际成本等进行比较,了解成本的变动情况,同时也要分析主要技术经济指标对成本的影响,系统地研究成本变动的因素,检查成本计划的合理性,并通过成本分析,深入揭示成本变动的规律,寻找降低工程项目成本的途径,以有效地进行成本控制,减少施工中的浪费,促使企业和项目经理部遵守成本开支范围和财务纪律,更好地调动广大职工的积极性,加强工程项目的全员成本管理。
6、工程项目成本考核
所谓成本考核,就是工程项目完成后,对工程项目成本形成中的各责任者,按工程项目成本责任制的有关规定,将成本的实际指标与计划、定额、预算进行对比和考核,评定工程项目成本计划的完成情况和各责任者的业绩,并以此给以相应的奖励和处罚。通过成本考核,做到有奖有罚,赏罚分明,才能有效地调动企业的每一个职工在各自的施工岗位上努力完成目标成本的积极性,为降低工程项目成本和增加企业的积累,做出自己的贡献。
工程项目成本管理系统中每一个环节都是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的。成本预测是成本决策的前提,成本计划是成本决策所确定目标的具体化。成本控制是则是对成本计划的实施进行监督,保证决策的成本目标实现,而成本核算又是成本计划是否实现的最后检验,它所提供的成本信息又是对下一个工程项目成本预测和决策提供基础资料。成本考核是实现成本目标责任制的保证和实现决策的目标的重要手段。
二、企业在建工程成本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在建工程忽视成本的管理
推行项目法施工,经常出现这样的问题,企业管理层虽然重视成本但鞭长莫及,且其更偏向于利润中心角色。项目是成本中心,但其首先必须满足工期等条款约束,以免超期罚款,更兼季节性施工问题,无暇顾及成本盈亏,效益向生产低头的现象屡见不鲜。
(二)工程成本管理认识上存在误区
长期以来,企业的成本管理存在认识上的误区,认为企业成本管理是财务部门责任,有些工程项目经理更简单地将项目成本管理的责任归于项目成本管理主管或财务人员。其结果是技术人员只负责技术和工程质量,工程组织人员只负责施工生产和工程进度,材料管理人员只负责材料的采购和点验、发放工作。这样表面上看起来分工明确、职责清晰,各司其职,唯独没有了成本管理责任。如果生产组织人员为了赶工期而盲目增加施工人员和设备,必然会导致窝工现象发生而浪费人工费;如果技术人员现场数据不精确,必然会导致材料二次倒运费的增加;如果技术人员为了保证工程质量,采用了可行但不经济的技术措施,必然会使成本增大。由此可见,不走出这个认识上的误区,就不可能搞好工程成本管理。
(三)没有形成一套完善的责权利相结合的成本管理体制
任何管理活动,都应建立责权利相结合的管理体制才能取得成效,成本管理也不例外。企业成本管理只有坚持权责利相结合的原则,做到奖罚分明,才能有效控制或降低成本。目前不少企业由于长期受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在成本管理方面各部门、岗位、各工序之间的责任不清、管理权限不明,企业无法对各部门、岗位、工序的人、财、物耗费实施量化标准进行考核;在利益分配上搞平均主义,出现了干多干少一个样,干好干坏一个样的局面,工程项目成本管理就难以有效实施。
(四)成本控制能力较弱
(1)材料采购环节执行合格的分供方评价制度不严,材质不符合工程要求,或以大代小造成材料积压和浪费。
(2)材料的“跑、冒、滴、漏”现象严重,限额领料制度不落实,不能准确核算材料消耗水平。
(3)机械设备利用率低,窝工现象时有发生。
三、企业在建工程成本管理与控制
(一)重点抓好在建工程施工阶段的成本控制,努力降低成本
1、在建过程中按照各自的责任目标搞好成本控制和分析
(1)提高劳动生产率、节约开支,加强人工费的管理。
(2)精简处机关机构,压减科室冗员和机关附属单位的人员,使在岗人员达到一专多能。对项目管理人员人数,要根据投资数额大小、技术复杂程度、施工难度和施工能力来确定。采取竞争上岗、定岗、定职、定人、定岗位风险系数;
(3)对施工生产作业人员进行培训,及时提高他们的生产能力和技术水平,使他们能够完成和超额完成劳动定额,最大限度地以最少的劳动消耗,获得最大的劳动效率;
(4)要加强科技管理学习和引进先进的管理方法、技术设备、工艺,以提高人机工作效率;
(5)根据施工作业计划,通过网络作业流程分析,充分利用现有的工作面,尽可能组织平行作业,扩大工作面,使后续工序提前投入工作,提高工时利用效果,尽可能减少窝工现象。
(6)选好施工企业工人,要择优选择那些有专业特长的,有实践经验的技术过硬的包工队,公平竞争,建立能者上庸者下的机制。尽可能少雇包工队,把自己单位的职工放在施工线上,发挥职工的最大积极性,创造不菲的效益,减轻包袱。
2、材料费用的控制
(1)合理确定材料数量。在工程建设中,材料成本占整个工程成本的比重最大,一般可达60%至70%左右。因此材料费的控制至关重要,材料费节余将影响到整个工程的节余,而且材料费具有较大的节约潜力。往往在其他成本出现亏损时,要靠材料成本的节约来弥补。对钢材、水泥实行限额发料,按理论用量加合理损耗的办法与施工作业队结算。节约时给予奖励,超出时由施工作业队自行承担,从施工作业队结算金额中扣除。这样施工作业队将会更合理的使用材料,减少了浪费损失
(2)合理确定材料价格。材料价格同样是降低材料成本的关键。要确定材料价格,必须组织工程、物资、财务等人员到材料供应地进行充分的调查,货比三家,争取找到供货或提供服务的源头,以最优惠的价格取得代应商;但并不是材料价格越低越好,还要把好材料的质量关。合格优质的材料加上成熟的工艺和熟练的技能才能确保工程质量关;合格优质的材料加上成熟的工艺和熟练的技能,才能确保工程质量,要把握好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和力学性质,所有的材料都必须经过质量检验,现场材料员要把好所进材料的质量关不能盲目地追求低价低成本而不顾工程质量。
3、现场管理费控制。
现场管理费是与工程施工直接相关的成本,贯穿整个施工过程,直至保修期满。
(1)做好雨季、冬季施工的准备工作,预防因突然的自然环境变化而影响施工;
(2)严格按照施工规范、技术标准、质量要求施工。各个专业应制定严格的操作规程,对于不按照操作规程作业,造成施工成本增加的,由执行负责人负责;
(3)防止质量事故发生。质量事故会增加返工费、停工费、返修费、事故处理费等。这部分费用可以通过先进的施工管理而降低;
(4)做好工程施工的预防、检测工作。如及时对工程的质量进行检测,做好隐蔽记录,建立质量安全检查小组,随时检查施工安全、进度情况,做好预防工作;
(二)加强工程质量控制,实行全面质量管理,减少返工损失,减少和防止不合格品、废品损失
工程质量成本可分为预防成本、检测成本、质量事故成本、过剩投入成本等几个方面。对工程项目质量监控不力而造成的质量低劣会带来惨重的代价,这种代价既有经济方面的,也有危及生命安全的。目前我国施工项目成本管理中尚未建立起对工程项目质量成本的风险监控体系,比如总承包单位在进行工程转包、分包中的压价行为,使得转包、分包单位的价格太低而由此带来的施工过程中偷工减料等现象时有发生,严重影响工程项目的质量。一个工程项目的施工过程就是工程质量形成过程。要达到质量的要求,需要开展两个方面的工作:其一是质量的检验和保障工作,其二是质量失败的补救工作,这两项工作都要发生费用,有时因质量问题造成的成本损失是十分惊人的,要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加强控制,实行全面质量管理,努力降低质量成本,每道工序严格按照质量规范要求施工,尽量避免和减少返工、报废等造成的损失。
(三)加强安全管理,杜绝安全事故,减少事故损失
加强安全管理要着眼于预防事故的发生,降低工程施工企业的经营生产成本。
1、减少事故的发生次数,可增加经济效益。施工项目每一事故的发生,都可能会有设备的损坏、工件的损失以及工作场所恢复费用等。事故发生次数减少,项目就减少了这部分事故处理费用,最后体现于项目经济效益增加。另一方面,每一事故的发生都不可避免地造成施工项目的停工损失,而施工发生次数的减少以及施工严重程度的降低,也相应减少了停工损失费用,表现为项目间接经济效益的增加。
2、制定应急预案,一旦发生事故,将损失降至最低程度。通过安全设计、操作、维护、检查等措施,可以预防事故,降低风险,但不可能达到绝对安全。因此,需要安全投入,制定万一发生事故后应采取的紧急措施和应急方案。建立事故应急救援体系,在事故发生后迅速控制事故发展,保护现场人员和场外人员的安全,将事故对人员、财产和环境造成的损失降低到最低程度。
(四)改进施工工艺,合理组织施工
1、在施工过程中,积极推广应用新技术、新工艺,改革落后的传统工艺和作法不仅能够提高工程质量,同时因减少人工、材料以及设备的投入等,有效地降低了工程成本。如泵送混凝土也是一种全新的施工工艺,与传统的使用塔吊吊运料斗相比,节约了大量人力,提高了浇注质量,加快了施工速度,使塔吊的使用率提高,缩短了工期,减少了机械设备与周转材料的租赁费用,从总体上有效降低了成本;同商品混凝土相比,泵送混凝土的价格优势是明显的。合理地采用适合项目特点的新技术、新工艺,加大施工中的科技含量是降低工程成本的有效途径。
2、广泛采用先进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机具,可使施工时投入的材料(如架管、模板等)机具等大量减少、劳力减少、工期减短,会给项目带来可观的经济效益.因此,对每个项目施工之前,充分调动技术管理人员和经济管理人员,依靠科学技术创新,因地制宜,尽量采用先进技术、新工艺,新材料,如附墙爬升脚手架、滑模、早拆模技术,一次成活技术,落地砂浆再利用,筛余“砂头”、碎砖、废石利用等.同时将施工结果与相关施工者的经济利益挂钩,以提高工作效率,并设专人管理,定期检查,确保技术措施条条落实,收到实效。
(五)完善合同文本,避免法律损失
施工项目的各种经济活动,都是以合同或协议的形式出现,如果合同条款不严谨,就会造成自己蒙受损失时应有的索赔条款不能成立,产生不必要的损失。所以必须细致周密的订立严谨的合同条款。
首先,应有相对固定的经济合同管理人员,并且精通经济合同法规有关知识,必要时应持证上岗;其次是应加强经济合同管理人员的工作责任心;三是应制定相应固定的合同标准格式。施工项目合同基本上有以下几类:委托加工合同、购货合同、分包合同、劳务合同、技术服务合同、租赁合同、其它协议等。各种合同条款在形成之前应由工程、技术、合同、财务、成本等业务部门参与定稿,使各项条款内涵清楚,严谨不漏。
(六)加强沟通管理,做到在建工程成本管理运转有序
沟通管理是项目管理的一个重要方面,不注意沟通,各行其是,互相掣肘,会浪费时间、精力和资源;沟通得好,成本管理的各个环节运转有序,可以保证成本管理工作顺畅进行,减少不必要的损失浪费。项目沟通有许多种方法,项目会议是项目管理者进行有效的项目沟通的重要途径。一般可以采取“三会”制进行沟通。“三会”即:由经理部领导班子成员组成的“办公会”;由生产系统各部门负责人组成的“生产调度会”;由各业务部门负责人组成的“业务会”。其中:“业务会”负责进行计划成本编制、实施、经营核算和及时处理计划成本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等业务工作;同时,结合实行计划成本管理中出现的新情况,完善和规范劳动工资、材料供应、机械设备等业务管理制度。“生产调度会”负责对现场的工期、安全和质量进行协调管理,并按经理部下达的计划成本的要求对施工现场进行工程项目管理和成本费用控制。“办公会”负责经理部各项管理措施的决策,处理业务会和生产调度会提交的需由经理部决策的问题。通过“三会”制,把经理部决策层、生产指挥系统和经营管理系统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使经理部成为一个充满活力、坚强的整体,各项业务管理工作紧跟现场生产节奏,秩序井然地进行。
(七)使用灵活的用工制度和聘用、考核、奖惩机制提高工作积极性
企业可以参照国际惯例,采用灵活的用工制度并对人员实行了动态弹性管理,做到“勤者留,懒者走”。同时企业还可以建立相应的聘用机制、考核机制、激励和惩罚机制,员工在上岗前必须经过资格审查或相应的考试,以确保雇员的素质;考核机制是指雇员上岗后,由人事部门及部门负责人定期考核,考核结果作为对雇员进行奖励或惩罚的基础;赏罚分明的机制能提高员工工作积极性,确保工作效率方面取得良好的效果。
(八)建立健全在建工程的跟踪监控制度,强监督控制,完善在建工程成本约束机制
建立健全跟踪监控制度,及时纠正、修正在施工过程中发生的问题,避免铸成大错,造成损失,秋后算账,是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因此,应由公司纪检、审计、工程等部门组成监察大队,由书记带队,每两个月检查审核一次,主要是工程质量、工程进度以及工程拨款支付情况,在确认没有问题时,项目经理可继续任职,否则应立即撤换,以免造成更大的损失。通过对企业的跟踪监控,进一步保证了企业的盈利水平,使亏损企业扭亏为盈或减亏。
结束语
总之,要实行在建工程项目成本的有效管理,切实解决企业在建工程项目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就必须加强成本意识,健全全企业在建过程管理,使在建工程项目成本管理成为工程项目管理绩效评价的客观、公正的标尺,以保证企业的利益,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和社会声誉,使企业在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参考文献
[1]秦兰仪.施工项目成本管理[M].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0.
[2]王储.企业的成本管理[M].上海财会出版社,2002.
[3]李永军.企业预算管理制度[M].中国财会出版社,2001.
[4]成虎.工程项目管理[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5]田元福.建设工程项目管理[M].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
[6]丁士昭.建设工程项目管理[M].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4.
[7]龚卫民,张国君.如何降低工程成本[J].中国公路,2002,4.
[8]黄莉,赵胜.论施工项目成本管理的问题与对策[J].水利水电快报,2005,5.
[9]薛建斌,张仁青.建筑业企业预算管理探测[J].集团经济研究,2005,2.
[10]李雪梅.浅谈工程成本管理[J].水利水电施工,2006,2.
[11]张承彬.工程项目成本管理的监管控制[J].现代会计,2006,4.
2空间应用系统生物安全工程技术体系框架
空间应用系统生物安全工程技术体系覆盖了在空间应用有效载荷的工程研制过程中应遵循的生物安全要求、分析、设计防护以及评价等各项技术范畴,其总体框架如下图2所示。图中可以看出,在空间有效载荷产品研制过程中,空间生物安全在工程上首先需要解决的是空间生物安全要求指标问题,然后根据生物安全要求,结合空间应用的需求情况,对应用系统的生物危害材料进行危害等级的识别,再依据危害等级的识别结果确定相应的安全性包覆等级,作为空间实验载荷设备的生物安全性设计准则要求,依据此设计准则开展相应的安全性设计防护;在采用了必要的防护措施同时,有效载荷对于生物危害还应具备有效的监测手段,确保空间应用实验过程中的生物危害可检测。最后,空间应用载荷在上站之前,应对生物安全问题进行风险评估,其结果将作为空间科学实验载荷上站安全性认证的重要考核内容之一,从而为工程决策提供安全性方面的依据。
2空间应用系统生物安全的工程设计要素
2.1空间应用系统生物安全指标要求借鉴实验室生物安全标准以及国际空间站有关生物安全的经验,生物安全指标主要是指针对微生物的最低可接受阈值,相关指标又可细分为饮用水、食品、舱内空气、表面四个主要方面,其中,饮用水、食品以及舱内空气的最低可接受阈值与航天员的医学要求密切相关。对于表面的生物安全要求,涉及舱内舱体内表面、舱内平台设备和有效载荷设备表面等多个方面,其可能的影响除了传染到航天员(航天员有可能接触的情况下),影响航天员健康外,另一个重要的影响就是对硬件设备的腐蚀和侵蚀,最终导致硬件设备的失效或者污染舱内环境。因此,对于空间应用系统设备,应提出明确的表面生物安全指标要求,该要求可以参照空间站平台的表面微生物最低可接受阈值要求,也可根据空间应用系统载荷研制的特点和使用需求单独提出。另外,对于影响实验任务成功的可致病的病原体(包括植物可致病病原体和动物可致病病原体)也应根据实际情况提出有针对性的指标要求。空间应用系统生物安全相关指标体系框架如图3所示。图中涉及的植物可致病菌主要是寄生性病菌,病原体有病毒、类病毒、支原体、衣原体、立克次氏体、细菌、真菌、藻类、线虫和高等植物,其中以细菌、真菌、病毒、支原体和线虫诱发的病害较普遍和严重,尤以真菌性病害为最,如水稻的瘟病、小麦锈病、棉花的萎蔫病等。各种病原体的生理、生态、增殖方法和生活史以及侵染寄主的方式、途径和时期各不相同。可根据具体实验样品和实验要求确定需要检测的植物可致病菌。动物可致病菌主要是微生物,包括原生动物、细菌、真菌、病毒、支原体、酵母等,其中细菌和真菌污染是最常见的,如各种沙门氏菌等。可根据具体实验样品和实验要求确定需要检测和加以控制防护的动物可致病菌。以微生物污染为主要检测对象,包括原生动物、细菌、真菌、病毒、支原体、酵母等,其中检测重点为细菌和真菌。空间站微生物主要存在于舱内气体、食品、水、舱体材料、硬件设备表面以及有效载荷等地方,因此,其微生物控制的要求也应根据这些方面进行规定。例如,国际空间站微生物控制的指标要求如表1所示。我国空间站工程微生物控制定量要求主要参照国际空间站制定,在我国载人航天工程一期和二期阶段,未对微生物控制提出明确的定量要求,在载人空间站阶段,提出的初步医学要求中,也仅仅对空气和物体表面微生物控制提出了限值,与表1中国际空间站的相关规定是一致的,而对于食品和水未作明确规定。
2.2空间应用系统生物安全等级的识别开展空间生物安全防护设计时,首先应对生物危害的等级(或称生物安全等级,BiosafetyLev-el,BSL)进行识别,根据不同的危害等级制定不同的设计防护策略,避免设计上的冒进所带来的安全患,或者设计过于保守而带来的资源浪费和技术瓶颈。根据NASA的生物安全小组的工作经验,所有有关生物学的材料都要进行生物危害识别,对识别出的生物危害材料都要分配一个生物安全等级[18]。因此,生物危害材料生物安全等级的确定是生物安全工程设计的首要出发点。NASA的JSC中心针对空间应用项目的生物安全等级制定了专门的规定[19],如表2所示。空间生物安全等级主要来源于地面公共卫生系统和实验室生物安全的相关标准,在空间上用时考虑了空间环境可能带来的影响,由于空间飞行独特的环境和条件,BSL-2微生物又被分为两类,BSL-2(中等风险)和BSL-2(高风险)。主要是由于在微重力环境下,微生物气溶胶可能比在地球1g重力下具有更大的风险,对于地面上BSL-2等级的微生物在空间应用时可能产生更严重的后果。因此,在对空间生物安全等级的规定上进行了适应性修改,其原则为:对于地面上可能导致灾难性后果(高致病性)的微生物(BSL-3和BSL-4)禁止在太空项目中使用;对于地面上可能造成中等危害后果的微生物,其在空间环境影响下可能带来更严重的后果,甚至是灾难性的,因此,地面上BSL-2级微生物在太空中又分为中等危害和高危害两类。我国载人航天工程目前采用的生物安全等级划分标准主要遵照现有的国内实验室生物安全防护等级相关规定,对于空间生物安全等级尚无具体的标准进行规定。因此,合理的划分生物安全等级对于工程中遴选生物样本和明确有效的控制措施具有重要的意义。
2.3空间应用系统生物安全包覆等级的识别与设计
2.3.1空间应用系统生物安全包覆等级的确定工程实践中,在已明确了有效载荷生物安全等级BSL的基础上,需要根据生物安全等级确定相应的包覆设计等级(LevelofContainment,LoC)要求。两个重要的原则是:1)生物安全防护的包覆等级不得低于其生物安全等级;2)存在多种微生物的情况下,其包覆等级应根据生物安全等级最高的生物样品来确定。我国空间站空间应用规划了多项有关生物、生命、生态、医学等应用与科学领域实验项目。以当前规划的有关生命科学研究的实验平台为例,确定其初步的生物安全包覆等级,如表3所示。
2.3.2空间生物安全设计准则空间应用载荷生物安全控制的优先级主要包括五个层次(见图4)。工程设计实现过程中,有效载荷研制单位应根据识别出的生物载荷的生物安全等级确定相应的防护设计准则,遵循以下原则:1)生物材料的选择上,应在满足科学实验需求的前提下,尽量选择危害等级低的生物材料和样品;2)生物实验载荷的生物包覆等级应与其生物安全等级相对应,不得低于其生物安全等级;3)对于具有致病性或可能导致设备故障的主要微生物应具有实时监测或者离线检测能力;4)包覆设计应按照最小风险控制或者故障容限,或者两者相结合的设计准则进行设计,如金属结构采用较高的安全系数要求;采用多层密封包覆等;5)包覆设计应考虑最大使用条件下进行设计,并采用试验的方法验证;多层包覆设计时,应对每层包覆手段的有效性进行独立验证;6)采用物理隔离的方式进行包覆设计时,应满足密封设计要求,如所有泄漏路径均采用软密封件,垫片或其他密封材料进行双重密封;金属零件沿着所有接口有两个密封(如盖);流体连接器内部和外部的双道密封;电连接器外部双道密封和引脚周围双密封等;7)采用密封设计时,需要考虑容器材料与有害生物质的相容性设计与验证问题;8)采用多层包覆设计时,应尽量采用组合式包覆形式,即不同形式的隔离方式,如物理隔离与负压相结合,确保各级包覆是相互独立的,不会发生关联失效;样本操作用手套箱采用在手套故障的情况下保持负压的双故障容限的设计等;9)对于有限寿命的生物危害防护措施,如HEPA过滤器,应具有有效的寿命预测手段,以便采取定期的更换或者清洗消毒等措施。
2.4空间生物危险的监测空间微生物的监测是实施微生物控制的前提条件。目前对于载人航天工程领域,较为先进的微生物监测技术主要包括以下几项:1)非培养核酸技术(基于PCR聚合酶链反应);2)三磷酸腺苷生物发光技术(ATP);3)生物传感器,直接激光检测;4)流式细胞术方法;5)基质辅助激光解析/电离飞行时间质谱(Matrix-AssistedLaserDesorption/IonizationTimeofFlight(MALDI-TOF)massspectrometry);6)微观方法(MicroscopicMethods)。传统上,环境和人员的微生物监测主要集中在采用基于培养技术的细菌和真菌。然而,在空间环境中,采用大量的分子、生化和理化实验系统,建立在非培养技术基础之上。采用单一的监测技术往往难以满足微生物监测的需求,因此,在工程实践中,空间科学实验载荷研制单位应根据自身产品的特点,结合各种检测技术的优缺点,合理选用生物检测技术。生物检测技术选用参考表如表4所示。另外,空间科学实验载荷应重点监测BSL-2级以上的微生物。根据国外的经验(ISS,MIR)[10],空气中主要的细菌种类为金黄色葡萄球菌和枯草芽孢杆菌,内表面主要的细菌种类为金黄色葡萄球菌和芽孢杆菌等;真菌主要为青霉属和曲霉。在监测点设置方面,对于密闭的实验培养箱,应从空间应用的需求出发,对于影响实验效果的入口端应设置微生物监控装置,防止舱内空气和水源中的有害微生物影响实验效果;同时对于出口端同样需要设置微生物监控装置,防止科学实验产生的有害微生物污染舱内大气环境和热控管路。
2.5空间应用系统生物安全风险评估国际空间站上,有效载荷生物材料的生物危害风险评估在发射前必须进行,评估生物有害物质的标准包括微生物的特性,感染剂量,微生物的存量、感染途径,以及与实验协议相关的危害。识别出的所有有害微生物被分配一个生物安全等级(BSL)。有效载荷安全审议小组参照BSL为每个有效载荷制定必要的防护等级。空间应用生物安全风险评估的实施流程如图5所示。
特别是现有的许多大型公共建筑,数量特别巨大,能耗特别严重。目前,中国每年竣工的各类建筑的建筑面积约为20亿平方米,其中公共建筑约为4亿平方米。
年初,建设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财政部、监察部、审计署联合《关于加强大型公共建筑工程建设管理的若干意见》,要求新建大型公共建筑必须严格执行《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和有关的建筑节能强制性标准,建设单位要按照相应的建筑节能标准委托工程项目的规划设计,项目建成后应经建筑能效专项测评,凡达不到工程建设节能强制性标准的,有关部门不得办理竣工验收备案手续。
当今,绝大多数公共建筑有一个共性,就是采暖能耗、空调能耗特别高。在公共建筑全年能耗中,大约60%消耗于采暖和空调,而其中的20~50%由护结构传热所消耗。在围护结构方面,由于此类建筑大多数都要求具有良好的自然采光,因而,玻璃门窗设计得尺寸很大,窗墙比很高,或干脆设计成玻璃幕墙结构。
玻璃与其优良的透光性能和特殊的质感在建筑上的运用是其它材料无法替代的。长久以来,由于玻璃材料本身的特性造成了玻璃自身的保温隔热性能差,不能满足现代建筑所要求的节能和舒适的要求。特别是那些大面积采用玻璃幕墙的大型公共建筑,过去,由于使用了不节能的普通钢化玻璃或普通中空玻璃制作幕墙,该部分建筑的能耗特别高,而且冬冷夏热很不舒适。
随着玻璃深加工技术的发展,各种各样的节能玻璃象雨后春笋一样蓬勃发展。真空玻璃的出现超越了以往所有的节能玻璃品种,标志着真空玻璃节能时代即将到来。
二、真空玻璃的基本结构真空玻璃是一种保温、隔声性能非常突出的高新技术产品
真空玻璃是由两块平板玻璃,中间由微小支撑物将其隔开,玻璃四周用玻璃钎焊料封边,通过抽气口抽真空,然后封接抽气口保持真空层的一种结构。为了长久保持真空度,延长真空玻璃寿命,新立基公司生产的真空玻璃在真空腔内还放置了吸气剂。微小支撑物是外径0.5mm,厚度0.15mm的金属环,由于体积微小,对人的视觉和玻璃的光学性能几乎没有影响。
真空玻璃的保温原理和结构与保温瓶极为相似,建筑上使用真空玻璃就好象把建筑罩在一个巨大的保温瓶中,保温节能效果可想而知。
三、真空玻璃的保温性能Low-E中空玻璃是目前市场上运用较为普遍、节能效果也很好的玻璃品种
中空玻璃利用了空气导热系数低的特点。从传热学上讲空气虽然导热系数较小,但毕竟是要进行热传导,其它气体包括惰性气体也一样。中空玻璃由于存在着较大的空气传导热量,使得使用Low-E玻璃降低辐射热的最终保温隔热效果大为降低。只有真空状态才能消除热传导,使玻璃的综合传热性能优势充分发挥出来。
常规真空玻璃产品系列中的真空玻璃保温。最好的Low-E中空玻璃和充氩气的Low-E中空玻璃的保温。通过对比真空玻璃和中空玻璃不难得出下述结论:
1、真空玻璃热导随着所用原片的有效发射率的降低而迅速降低,中空玻璃热导降低的并不明显。
2、如果Low-E玻璃发射率做得很低,比如0.05以下,辐射热导到了几乎可以忽略的地步,此时再降低Low-E玻璃发射率对中空玻璃来讲意义已经不大,但真空玻璃传热系数可以做到0.5W/m2.k,而充空气的中空玻璃传热系数只能做到1.60W/m2.k,充氩气的中空玻璃传热系数只能做到1.23W/m2.k.
3、就传热系数K值而言,真空玻璃K值只有充空气中空玻璃的三分之一,充氩气中空玻璃的二分之一,在不考虑太阳光辐射的情况下,比如,夜晚,真空玻璃比充空气的中空玻璃节能近70%,比充氩气的中空玻璃节能50%.
4、在辐射热导可以忽略的情况下,真空玻璃热导的主要来源是支撑物热导0.5W/m2.k,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有望进一步降低该数值,比如在玻璃强度提高的情况下,减小支撑物直径或增大支撑物的间距都有望大幅度减小热导;充空气(或氩气)的中空玻璃热导的主要来源是气体对流传热和气体导热,为2.1(或1.5)W/m2.k,该数值不可能再有下降。从发展的观点来看,在保温性能上真空玻璃将超越中空玻璃(或充氩气的中空玻璃)更多。
5、由于真空玻璃的厚度通常只有中空玻璃厚度的一半,因此,真空玻璃的表观导热系数更显著地小于中空玻璃的表观导热系数。真空玻璃可以使用三块玻璃制成双真空层的真空玻璃,热阻增加一倍,热导降低一倍,而厚度在单真空层真空玻璃厚度的基础上只增加4mm,比中空玻璃还是薄。
可以说在保温性能上,现阶段真空玻璃已经大大超越了中空玻璃,将来会超越得更多。
四、真空玻璃的光学性能和隔热常规真空玻璃由两片玻璃组成,真空间隔层对太阳光谱是通透的,间隔层支撑物很小
新立基公司所用支撑物为环形金属片,外径只有0.5mm,高度约0.15mm,即使按圆柱形考虑,每平方米约1600个支撑物对辐射的遮挡面积只有:1600×π×0.252=0.000314(m2),约占玻璃总面积的万分之三,故支撑物对辐射的遮挡作用可以忽略。
我们知道,建筑上的传热除了要考虑温差因素引起的传热外,还要考虑太阳辐射因素。太阳辐射透过玻璃的能量与玻璃光学特性有直接关系。最重要的就是要考虑得热系数SHGC(太阳能总透射比)。
严寒地区冬季寒冷,夏季凉爽,应多考虑冬季阳光的射入,以减少取暖热耗,选用得热系数大的真空玻璃对节能更为有利;夏热冬暖地区,夏季阳光强烈,气候炎热,冬季温暖,应多考虑遮阳,减少阳光的射入以节约制冷能耗,选用得热系数小的真空玻璃更为合理。
五、真空玻璃工程实例
1.天恒大厦工程天恒大厦2005年6月落成,位于北京东直门立交桥东南角,地上22层,地下4层,建筑高度89米,总建筑面积57000平方米,是一座具有5A智能系统的高级写字楼。天恒大厦北侧有一面横隐框竖明框玻璃幕墙,西北角是一面横明框竖隐框,向内与垂直面倾斜15°的三角形玻璃幕墙。幕墙设计和施工单位是江苏省建伟幕墙装饰工程有限公司,两面幕墙所用玻璃全部是新立基公司提供的真空玻璃。玻璃最大尺寸为1985×1161mm(矩形),其西北角幕墙由于是三角形立面,所用玻璃很大部分是异形(梯形和三角形)。两面玻璃幕墙总面积约7000平方米,共用去真空玻璃3365块,合4848平方米。另外,大厦各种窗户所用玻璃也全部是新立基公司提供的真空玻璃。窗面积约2500平方米,用真空玻璃共用去1636块,合1540平方米。
天恒大厦玻璃的传热系数(K值)和空气计权隔声量经国家建筑工程质量监督中心检测,A结构真空玻璃K值=1.0w/m2.k,B结构真空玻璃K值=1.2w/m2.k.B结构真空玻璃空气计权隔声量Rw=36dB.天恒大厦幕墙玻璃采用FB双面复合中空的做法,除了能够使K值在NL真空玻璃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外,主要考虑了幕墙抗风压和人身安全方面的要求。与室内外空气接触的玻璃采用两块6mm钢化玻璃,有效地承受了正负风荷载,室内钢化玻璃还有效防止了人的身体对玻璃的冲击可能引起的伤害并保护了玻璃的真空部分。
2.清华大学超低能耗示范楼工程清华大学超低能耗示范楼落成于2005年3月,是北京市科委重点科研和“奥运科技专项”项目。该项目还是国家“十五”科技攻关项目“绿色建筑关键技术研究”的技术集成平台,用于展示和实验各种低能耗、生态化、人性化的建筑形式及先进的技术产品。
超低能耗示范楼座落于清华大学校园东区,总建筑面积2930m2,地下一层,地上四层。新立基公司的真空玻璃产品用于南立面幕墙玻璃和西面、北面的门窗玻璃。该工程幕墙部分共使用真空玻璃72块,合计74m2,最大玻璃尺寸为1982×1200mm;门窗部分共使用真空玻璃92块,合计50m2,最大玻璃尺寸为1356×964mm.幕墙设计施工单位是深圳市方大装饰工程有限公司,门窗制造和安装单位是日本YKKAP公司。玻璃结构见图3幕墙玻璃K值=1.0w/m2.k,门窗玻璃由于在中空层玻璃上用一块低辐射镀膜玻璃代替了普通钢化玻璃,使得K值=0.9w/m2.k.幕墙玻璃考虑到面积较大和承受正负风荷载的影响,内外两面均为钢化玻璃。门窗面积较小,除室内考虑人身可能的冲击使用5mm钢化玻璃外,朝向室外的玻璃未使用钢化玻璃。
由于该幕墙为隐框幕墙,玻璃面积大,玻璃的自重和风压等荷载较大。
六、节能效果试验和分析
1、真空玻璃节能试验2003年冬季,在建筑科学院的协助下,进行了真空玻璃冬季节能效果试验。结果表明真空玻璃与中空玻璃相比有非常明显的节能效果。
该试验所用真空玻璃为新立基公司的产品,当时常规真空玻璃的K值为1.4w/m2.k,复合真空玻璃的K值为1.2w/m2.k试验是在北京市马家堡选用的两个同样户型、面积、朝向,同一层相邻的两户新建单元房501、502室中进行。该户型的南向房间建筑面积15.12m2,北向房间为10.8m2.外墙为240mm,砖墙加60mm厚聚苯夹心石膏板保温。实验过程是502户的南北钢窗保持原样,仅把501户南北钢窗拆下,换成塑钢窗。这就形成501塑钢窗与502单玻钢窗(南向),双玻窗(北向)的对比试验。试验期间塑钢窗按需更换,分别为中空玻璃(N4+A9+N4),常规真空玻璃(N3+V+L4)、复合真空玻璃(N3+V+L4+A9+N3)。试验的测量元件采用热流计和铜—康铜热电偶测温元件。测量元件布置在窗玻璃、窗框、阳台门肚板和房间的各内外墙上,通过BXSCC-1型便携式数据采集和处理系统,每小时检测一次。试验从2002年12月11日开始采集,至2003年元月9日为止,共取得22昼夜实测数据。试验期间,南向阳台门窗户全部打开,使试验窗直接面临室外气候。房间房门关闭,室内供暖没有控制。
试验遇到北京多年未遇寒冷天气,连续几天下雪阴天,曾测量到日平均气温-7.9℃。日最低气温达-9.3℃的严寒天气。针对上述气候状况,采用南向有阳光,北向无阳光和阴天三种工况来统计试验结果。试验大部分时间室外的平均气温低于节能规范,即北京地区采暖期间室外日平均气温为-1.6℃。
2、天恒大厦节能效果分析以天恒大厦为例,假设该大厦分别采用白玻、普通中空玻璃、热反射玻璃、热反射中空玻璃、Low-E中空玻璃、标准真空玻璃组合双中空六种情况,进行耗能比较。并对真空玻璃节能经济效益作估算。
以国内某玻璃企业生产的白玻、普通中空玻璃、热反射玻璃、热反射中空玻璃、Low-E中空玻璃和新立基公司为天恒大厦生产的真空玻璃参数为根据进行计算。
结论
(1)从全年节能来分析,复合真空玻璃比其它玻璃节能,最低的达28%,最高可达72%.
(2)北京属于寒冷地区,冬季复合真空充分发挥了节能优势。但夏天节能却不如热反射中空玻璃,其原因是真空玻璃的遮蔽系数较高,但降低其遮蔽系数又会影响室内采光和冬季太阳辐射进热。遮蔽系数应取合适值。从全年节能来看复合真空比热反射中空节能36%.
(3)与其它各种玻璃比较,采用复合真空,可节能、省电、节省电费开支,最低62万元/年,最高424万元/年,经济效益十分明显。同时由于节能,可节省发电燃煤,减少环境污染,保护地球,造福人类。
(4)由于节省能源费用,对于单片玻璃,使用真空玻璃当年即可收回投资,即使对于Low-E中空2年内也可基本收回多付出的投资成本。
七、结束语
天恒和清华工程分别落成于2005年9月和2005年3月,为两个工程提供的真空玻璃的生产时间是在2004年下半年。事实上,新立基公司真空玻璃的生产技术在这两年里又有了新的发展,产品质量也有了很大的提高。
第一,Low-E玻璃作为生产真空玻璃的原片,质量有了很大提高。南方玻璃集团和皇明太阳能有限公司的离线硬膜Low-E玻璃的辐射率都做到了0.11以下,这为大幅度降低真空玻璃的传热系数,提高真空玻璃的保温性能作出了重要贡献。以上两个工程NL真空玻璃部分的传热系数为1.3w/m2.k左右,而目前NL真空玻璃的传热系数已经可以做到0.85w/m2.k,LL真空玻璃的传热系数已经可以做到0.70w/m2.k.
第二,研制成功了具有国内专利的夹层真空玻璃,使得真空玻璃又多了一个安全玻璃品种。
前言
工程试验检测工作是公路工程施工技术管理中的一个重要环节,也是公路工程质量控制和竣工验收评定工作中不可缺少的一个主要部分。通过试验检测能充分的利用当地原材料,迅速推广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能用定量的方法科学的评定各种材料和构件的质量;合理的控制并科学地评定工程质量。
1 加强试验检测的重要性
加强试验检测是一项尤为重要的工作,它直接影响着工程质量的优劣,只有通过科学的检测与试验手段、严密的工程监理才能为公路工程质量评价提供准确的、科学的依据。在公路施工过程中进行试验检测,所得到的数据显示,将可以对工程施工过程中的每道工序及原材料的性能、各种混合物的配合比、生产成品的强度等进行全面控制,以确保工程质量。如果一项工程没有科学的试验资料就无法对其工程质量作出真实评价和验收。
2 公路工程试验检测中存在的问题
2.1 人的意识和态度
对试验检测工作重视程度不够。项目法人和监理单位在分项工程开工前,不严格审查工地试验室的母体试验室资质以及现场人员配备、设备配置、场地布置等,就批准开工。在分项工程完工后,没有严格审核施工自检数据的操作流程、现场核实自检数据的真实性、准确性。没有按照规定展开监理平行抽查试验,独立获得抽检数据,或者监理没有建立独立的抽检试验室等等。施工单位领导不重视试验工作,甚至用行政命令影响到试验数据的真实性。
2.2 试验检测条件
试验检测设施不够健全,缺乏先进的检测仪器和设备。部分试验检测仪器设备不准确,有的仪器陈旧,有的是非正规生产厂家仿造的,其主要功能部件加工精度达不到要求,致使试验检测结果不准确。温度控制、湿度控制等附属设施不齐全或损坏后未及时检修,致使试验检测条件达不到规程要求,使用结果不准确。试验检测人员素质良莠不齐,亟待提高。部分工地试验室,尤其是路网工程、乡道工程工地试验室中试验检测人员的整体素质偏低,个别试验检测人员无证上岗,业务水平不高,操作不规范、不熟练,致使试验检测结果不准确。
2.3 试验检测管理不够规范,检测行为不够规范
部分工地试验室没有按照规定要求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没有进行仪器设备的及时标定、维护更新;没有建立健全试验检测台帐;没有严格履行签字程序、手续,甚至越职签字;没有达到规定的自检频率或抽查频率要求;没有严格执行试验检测规程规定的数量、日期、温湿度等要求,或者实测操作未严格执行规定的频率要求对规定频率内的未测点位数据进行编造; 或者对不合格点位测值数据进行篡改以提高分项、分部和单位工程的合格率或优良率;或者超出母体业务范开展试验检测工作并超越范围出具试验报告。
3 加强试验检测工作的措施
随着公路工程事业的高速发展,公路等级的不断提高,工程质量要求也上了新的台阶,要创造精品工程,必须从施工技术,施工工艺和原材料把关,以上这些指标,只有通过试验检测,确定真实可靠的数据来指导施工,才能创造出高质量的精品工程。针对这些情况我们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加强试验检测工作。
3.1 制定先进科学并完备的试验检测体系
工程质量百年大计,施工管理安全为天,质量为本,必须要有先进科学并完备的试验检测体系及手段。我们经常强调质量的重要性,必须严格控制三个过程:即常说的事前、事中、事后三个过程控制,而加强三个过程控制的有效办法就是一切以数据说话。强化从原材料到完工后的产品所必须的试验检测是保证工程质量的最有效证据,真正做到用合格的材料生产合格的产品,不给工程留下任何隐患。各个试验检测设备必须严格计量检验合格有效;各个试验检测人员必须符合试验检测资格并持证上岗;各个试验检测方法手段必须先进科学并符合规程规范;各个试验检测数据报告必须真实有效,严格按照“四个必须”严把材料及产品质量的真实性、有效性。
3.2 提高公路工程试验检测人员素质和技术水平
目前,各施工单位技术水平不一,参差不齐,特别是试验检测人员匮乏,缺乏一支业务素质较高的质检人员队伍,针对目前存在的这种情况,有必要充实试验检测队伍,提高其整体素质和业务水平。具体做法可以引进,也可以选派人员到有关院校进行系统专业的培训。
3.3 配置齐全的试验检测仪器和引进先进的测试仪器
大胆使用先进的测试方法,随着公路建设的大力发展,新的测试仪器和测试方法会凸现。要利用新设备,更用新方法,不能老守着过去旧的不放,还用旧方法不变,新设备新方法会提高测试的准确性,将会提高工程质量会有很大的帮助。
3.4 试验检测
是融试验检测基本理论和测试操作技能及公路工程相关学科基础知识于一体,是工程设计参数、施工质量控制、施工验收评定、养护管理决策的主要依据。为使公路工程满足质量要求,必须在精心设计的基础上,严格按照设计文件和现行施工技术规范的要求认真组织施工。作为工程试验检测人员,在整个施工期间,应在吃透并领会设计文件,熟悉现行施工技术规范和试验检测规程的前提下,严格做好路用材料质量、施工参数控制、现场施工过程质量和分部分项工程验收这四个关键环节的把关工作。
(1)路用材料质量的控制
对于工程所需原材料、半成品、成品材料,均应按有关试验检测规程,技术规定进行检验。经检验合格方可使用。另外,对各种原材料除了要进行常规试验以外,有时还要进行一些必要的非常规试验,以确定该材料是否真正满足施工技术要求。在施工前,施工单位应向监理单位完整提供所使用材料的试验报告、出厂证明或质量证明书、合格证等资料。再之,对于新采用的新材料、新工艺、新技术,也要严格按照技术要求先进行试验检测,经试验可行后方可推广使用,禁止盲目施工。
(2)施工控制参数的确定
施工控制参数,通常是指一些能够指导施工、控制施工质量的关键数据。这些参数确定的准确与否,将直接影响路基工程的质量。所以在借助试验检测这种手段进行参数确定时,应认真对待,严格遵照试验检测规程,并力求消除试验误差,提高试验精度,以确保试验数据的准确性、可靠性
(3)现场施工过程质量控制
在施工过程中,工程质量的控制主要包括施工单位自检,监理抽检,政府监督等环节。首先,对于施工方,要建立起一套较为完善的试验检测制度,建立工地实验室,并配备相关试验检测人员,专人负责,专职质检,坚持“自检”制度。对于监理方,要真正落实“事前”“事中”“事后”三层监理,特别是“事前”监理,要防范于未然,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在监理过程中,要充分利用监理中心实验室的有关试验设备,以试验检测作为一种有效手段,严把质量关,从而起到控制施工质量的目的。对于监督方,要真正发挥作为政府监督职能的作用,及时抽检,及时验收评定。发现问题,及时化解。抓典型,树典范,维护政府对公路工程质量监督的严肃性、权威性、公正性。
(4)分部分项工程质量验收
加强公路工程试验检测力度,另一个重要方面还体现在分部分项工程质量验收环节上。中间交工验收的结果,直接反映了一个分部(项)工程质量的好坏以及工程质量上存在的问题和缺陷,是一个分部(项)工程施工成果的集中体现。因此,对于公路工程,除了对施工现场质量控制把关以外,还要及时对每一分部(项)工程进行质量验收,并进行阶段性施工总结。经验收不合格项目,坚决给予返工处理。坚持以试验检测数据说话,严把试验检测关,努力提高公路工程质量。
结束语
总之,随着公路技术等级的提高,各级公路部门对加强质量检测与施工质量控制予以高度重视。加强对试验检测人员的继续教育培训、加大监督和考核力度、规范试验检测机构和试验检测人员的试验检测活动,有利于促进公路工程质量管理工作,也有助于试验检测技术的向前发展。因此,我们必须树立起全面质量意识、强化服务人才意识,认真做好试验检测工作,以提高公路工程质量,保证行业的健康发展。
中图分类号:TU198文献标识码: A
引言
建筑工程作为承担城市建设发展的主要职能,其中主要涵盖了建设单位、工程监理单位以及施工单位三大主体部门。工程监理单位则主要负责建筑工程的质量把关、科学决策以及对施工现场出现的具体问题进行协调处理,在整个建筑工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然而,我国的建筑工程监理制度启动的比较晚,在整个建筑行业中的管理还存在着一定的差距,在实际的工作过程中,还有很多不足,笔者通过对以下建筑工程监理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从而找出相应的应对策略。
一、我国建设工程监理的概况
建设工程监理自1988年开始实施,这一制度的执行也切实成为了改革建设工程领域的重要措施。执行建设工程监理之后的一十余年中,我国在建设工程领域取得了很多成绩,建设工程领域的发展也更加健康、可持续。建设工程监理制度对于保护社会公共利益、工程项目质量、国家利益以及业主的合法权益等方面起到了很好的帮助作用,也切实得到了工程领域和社会各界的}i定和认可。现在建设工程监理已经发展成为一个具有一定行业规模的产业,也具有与其相适应的监理制度和法理法规体系。建设工程监理领域也培养和吸引了人量的优秀工程人才。但是另一外一方面,由于建设工程监理制度在我国的起步比较晚,因此还存在人量的问题亚需解决,目前,我国的建设工程监理已经形成了一定的行业规模,建立了比较完善的法律法规体系和建设工程监理制度,培养了一批具有复合型知识结构的监理人才,积累了比较丰富的建设工程监理经验。笔者结合多年工程实践经验,通过与中国当前建设领域的实际情况出发,查看人量的工程文献,对目前工程建设领域的监理行业情况有了整体概括,并且就此发现了人量存在于工程监理行业的问题,针对这此问题笔者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和应对措施,以期能够使工程监理行业不断优化,为行业发展做出相应贡献。
二、我国建设工程监理行业存在的问题
1、管理体制不能适应市场需求
条块分割在当前阶段是我国建设工程监理的一人特点。建设工程监理最初的提出主要是应对计划经济下的工程领域改革,推动其变革的主要动力来自于政府部门。由于政府监管的强制性特征,自然导致了各个职能部门之间的重叠和交义,使得建设工程监理效率的低下,极人的浪费了社会资源,与当前我国推行的市场经济体制很难相互契合。必须遵守各项法律法规,在进行建设工程监理活动时。当前,针对建设工程监理制度,我国提出和颁布了人量的法律法规,从各个方面和角度对建设工程监理的责任、地位、性质、权利、义务等做了相关的规定,肯定了其法律地位。当时当前的法律法规体系还与国际标准有很人的差距,需要进一步子以完善和加强。
2.2监理市场规范化程度低
建设工程监理制度在我国的推行时间只有二十余年,因此发展还不够完全,在短时间之内涌现了人量的工程监理企业,这此企业参差不齐,因此对其监管很难有十足的保证。另外一方面,监理制度的推广是基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下进行的,因此对于监理公司的推动主要是依靠政府监管部门,这就使得原本应该由市场进行调节的行业失去了其特征,削弱了市场调节的作用,监理市场不能形成公平的竞争体制,监理服务的供求机制和价格机制很难形成,这就造成了监理市场的规范化程度低。
3、监理行业独立性不强
由于我国特殊的国情,往往对于监理单位而言都与设计单位有着一定的合同关系,而监理单位只是对施工单位进行监管活动。而建设单位往往和施工单位关系较为紧密,因此一旦出现问题,监理单位往往都处于真空状态,没有受到相应的重视。因此,对于监理单位而言,很难行使其具有的权利。
监理单位在工程建设中是二人主体之一,但是往往都被轻视。对于监理单位的认识,很多施工单位和建设单位都比较浅显,对于监理单位的职责和权利并没有清晰的认识。建设单位认为监理企业受其指挥,因此可以对其进行相应安排,这样的认识使得监理单位失去其科学性和独立性,不能做出公平、公正的判断和决策。
4、监理人员整体素质不高
监理行业需要复合型知识结构的专业技术人员,并且需要其具各人量工程实践经验,但是目前的监理行业中监理人员存在人量刚入职人员,对于相应的施工标准和规范掌握不熟,没有经过专业技术的培训,技术不扎实:在现场施工中为了方便往往都忽略很多问题的产生,现场的监理工程师没有严格进行质量和安全管理。这样的人员可能只是具各一定的知识结构,不能满足监理行业对于复合型人才的要求。我国建设工程监理行业的发展很人程度上受到监理人员素质低下的制约。
5、服务对象过于单一,服务范围窄
建设工程监理制度在我国推广之初,就明确其只能接受建设单位委托执行监理活动,不能够接受施工单位的委托。这个特征与国际化很不相符,服务对象太过单一化,因此我国建设工程监理还需要走很长一段路才能赶上国际前沿水平。
三、我国建设工程监理健康发展的对策
1、促进建设工程监理市场化,充分发挥市场调节的作用
建设工程领域的发展也逐渐迈向全过程和全方位的工程项目管理方向。针对这样的发展方向,未来我国应当逐渐促使市场来进行建设监理活动的调节,充分调动市场调节能力,不断使工程监理企业结构更加优化,促使其向全过程、全方位发展。
完善招投标制度,促进监理市场健康有序发展。针对建设工程项目中存在的招投标活动,要加强合同管理,促进监理行业组织结构的优化,强化监理委托程序,规范建设工程项目参与各方的行为,努力实现建设工程监理的招投标制度的公平原则,促进建设工程监理市场化。
2、加强监理行业的教育和培训
建设工程监理行业要实现全方位和全过程监理,必须要切实强化监理人员的专业素质和职业素养。
3、正确认识监理行业
对于建设工程监理行业,社会各界应充分认识到其重要性。工程项目实行社会化、专业化、规范化管理,有利于实现建设工程投资效益最人化,有利于规范工程建设参与各方的建设行为,有利于提高建设工程投资决策科学化水平,有利于促使承建单位保证建设工程质量和使用安全。
4、促进建设工程监理的国际化
对于建设工程监理要努力拓展国际市场,随时保有创新意识。由于建设监理行业专业知识十分密集,是一门高智能服务的行业。针对每一个工程而言,都具各不同的特征和需求,因此监理企业要根据其特征制定相应监理方案,并且根据相关经验对项目分类别、分层次进行管理。
结束语
在建筑行业蒸蒸日上的今天,我国建筑行业的监理机制仍然不健全,存在着很多不足。无论是建筑单位还是企业个人都对建筑行业的监理工作缺乏充分的监理意识,我国建筑行业监理人员队伍的素质还有待提高,还应不断加强建筑行业监理人员队伍的综合素质,充分认识到监理工作的严肃性、准确性以及其责任的重大之处。通过不断加强改进我国建筑行业监理人员队伍的建设,规划监理市场的有效秩序,必然会充分发挥监理工作在建筑行业中的作用,保障建筑工程的质量
参考文献
中图分类号:TU761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引言
随着建筑建设单位的监理制度的提高及管理制度的加强,监理单位在提高建设工程投资决策科学化水平、规范工程建设参与各方的建设行为、促使承建单位保证建设工程质量和使用安全、实现建设工程投资效益最大化方面发挥着巨大的作用,但建筑工程监理企业在实际的运作中面临着许多的问题,需要我们不断去改进与创新.
2目前工程监理的主要问题
2.1建设监理市场行为不规范
在监理业务的承揽方式上,存在着转包监理业务、挂靠监理证照的现象。存在着业主私招乱雇,系统内搞同体(或连体)监理的现象,致使建设监理的作用在相当多的项目上还没有充分发挥出来。有些监理单位还不是真正独立的法人实体,这些监理单位,尚处在母体的副业状态,既不独立核算,更不自负盈亏;有的挂着监理企业的牌子,有监理任务时就临时凑人员,没有监理任务时,这些人就解散或转移,严重影响监理人员从事监理工作的事业心、责任心和积极性。
2.2监理队伍总体素质不高
监理队伍总体素质还不高主要是缺乏经济管理和法律知识,缺乏全方位控制的能力。一些监理单位由于人才不配套,大多只能运用技术手段进行质量检查,而不能运用经济手段和合同手段进行全方位全过程控制,这种状况自然不能充分发挥监理的作用。由于项目管理与控制能力的薄弱,只能在现场进行质量监督工作,这是我国建设监理与先进国家建设监理的主要差距。
2.3不少工程项目存在着监理工作不到位、监理责任不落实的问题
有的总监理工程师兼任很多项目的总监。有的工程项目空挂“监理”人员名字,只见其名,不见其人。有的监理单位没有确定一定的工程监理的内容和程序,也没有规定或落实各级监理人员责任,致使一些监理人员该进行检查时不检查,该旁站监理时不旁站,甚至不问工程是否合格也签字。上述问题的存在,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我们制定的监理法规体系还不严密,也反映了相应的监督管理还不够有力。
3加强监理单位在建筑工程监理中的措施
3.1加强监理单位的宏观管理措施
建筑市场的准入制度,给各地企业的流动、竞争带来了广阔的空间.但是外来企业的名不副实的进入,不但不会促进竞争,反而会影响建筑市场的正常秩序,在对外地企业的监管上,一是准入等级制度,重点要核查总监理工程师、专业监理工程师等执业注册人员是否一致.二是强化对监理执业人员的管理.省、部级控制监理工程师的注册.市(县、市)建设主管部门或行业主管部门等应对监理上岗人员进行备案登记管理,规定在一个单位的最低执业期限、流动报备管理等,减少或避免过于频繁的流动,保持监理人员的相对稳定性.三是建立、健全连带责任制公司领导对总监,总监对各专业监理工程师,各专业监理工程师对一般监理人员,不仅要负管理上的连带责任,而且要负技术上的连带责任,提高业主和施工方对监理单位的信任度.
3.2制定合理的监理收费标准
对监理费的支付方式需实行改革,规定建设单位在向建设主管部门申请开工许可证时,应交纳一笔相当于监理费的工程管理费.这笔管理费由建设主管部门委托建设银行进行具体操作.建设银行在支付工程款的同时,也向监理单位支付相应的监理费,而不通过建设单位直接支付 这样使监理单位在监理过程中提高独立性、公正性和权威性,有利于监理工作的正常开展.
3.3发挥监理机构的职能
监理协会是处于政府与企业之间的中介机构,既为政府宏观调控服务,又为监理企业和市场服务,其主要任务是承担过去由政府职能部门承担的具体的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活动.发挥监理协会在监理市场中的专业管理作用,为参加协会的监理企业服务.目前,监理协会要积极地改善组织,完善职能,逐步增强民间性、公正性、自律性,扩大服务领域,真正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将监理行业的现状、存在的问题及面临的困难及时地反馈给政府相关部门,同时把政府指导性的意见和政策传达给协会内各监理企业并敦促他们实现上级主管部门下达的目标.监理协会要以自己的工作绩效和超值服务来增强会员企业对协会的向心力和凝聚力,与监理企业共同发展壮大,并因此赢得建设市场其他行业的信任和支持.
3.4提高监理人员的业务素质
(1)制定人力资源发展战略目标规划,编制切实可行的员工职业技术培训教育实施细则,强化人力资源管理工作.
(2)加强拟从事新岗位的各类相关监理人员的业务素质的培训与提高,以适应在监项目数量与日俱增与规模不断扩大的工作需要.
(3)建立长效员工职业技能培训机制,强化全员业务素质与职业能力,不断提升监理服务质量,为创建名牌监理企业奠定基础.
(4)在不断提高全员职业能力的同时,不断地重点培养造就监理业务骨干人才.
(5)操作能力培养第一,培训实效第一,不走过场,形式多样地开展员工的职业技能培训.
4完善我国工程建设监理的对策
4.1规范建设监理市场。首先严格建设监理市场准入制度,不符合资质标准的监理单位不予入内,遏制监理市场的恶行竞争;其次,加强监理企业的年检,对那些违法违规的监理单位坚决驱逐出监理市场。在招投标过程中,业主应严格遵守《招标投标法》的规定,实行公开招标或邀请招标选用建设监理单位,并依相关规定办理直接委托手续,选择达到资质条件的监理单位。在签订的委托监理合同中,应对业主与中标的监理单位双方的权利、义务和责任作明晰的约定。
4.2改革传统的监理体制。首先,将监理单位从母体内分离出来,使其成为独立的法人实体,防止出现“自我监管”和“同体监理”现象。其次,制定建设行业范围内通用的《工程建设项目监理规范》,建立健全总监理工程师负责制和各级岗位责任制,将建设监理的工作内容、程序和质量要求规范化,指导总监理工程师、专业监理工程师和其他监理人员的工作。再次,由于目前我国监理行业取费偏低是造成工程建设监理总体实力不强和行业素质偏低的主要原因,因此,在项目法人制度还不完善的情况下,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应加强对监理服务收费的最低标准的管理,保证监理队伍的相对稳定,提高监理服务的质量,推动我国监理行业的健康发展。
4.3提高监理队伍的素质和监理能力。监理工作不但要求监管人员具备工程设计、施工的监管能力,而且还应懂得管理、经济、法律等方面的知识。可见,监理工作是高智能、知识密集型行业。在工程建设领域,各种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更新换代速度加快,工程技术标准规范化程度也在不断提高,信息技术日新月异,这就要求建设工程监理从业人员能与时俱进。因此,应加强监理人员的业务培训和职业道德建设,特别是要提高那些既懂专业又懂管理或经济、擅长英语的中青年的待遇,让其全身心地投入监理工作,同时要引进懂技术、会外语、能管理、精通国际商务的复合型人才,造就年龄结构和知识结构较为合理的监理队伍。
5结语
总之,建筑工程监理工作的推广极大地促进了我国建筑行业持续稳定的发展,建设监理人员的辛勤工作也为工程项目质量提供了巨大的保障.虽然建设监理制和监理人员自身都存在一定的缺点,既有体制不健全、不完善的原因,也有机制上需要探索、解决的制度的原因.但应当相信,随着国家政治、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各项法律、法规的完善。
参考文献:
1.刘晖,艾社华. 建设工程监理现状与思考[J]. 中国新技术新产品, 2010,(18) .
中图分类号:TU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当前我国的建筑工程监理还是存在很多问题,需要解决这些问题的良策,以便减少矛盾发生的可能性。由于建筑市场还是在不断的发展之中,只有满足业主的最根本需求,才能获取最大的利益,进而让工程监理朝向健康、全面的方向发展。作为一个行业,工程监理能够为社会的稳定做出了很大的贡献,但是现有的制度措施也在某种程度上限制了它的进一步发展。面对这样两难的抉择,只有从内心深处关心工程监理的发展,才能解决这个紧急的问题。无论发展如何,都要坚守国家相关的法律措施,将工程监理的分工和作业进一步完善和规划好,只要履行好自己的职责和义务,就能够处理好工程监理的各种协调性关系。如今科技发展迅速,只有有针对性的解决目前存在的问题,就可以在正确的政策引领下让建筑工程监理有更加长远的发展。
1 我国建筑工程监理存在的问题
1.1 监理市场未完全实现招投标制度,监理单位监理难度大
如今的许多单位并不是独立的组织,他们会受到来自地方政府或是事业单位的监管,这样就无法对自身的管理实现最大化。在这样的背景下,很多建筑单位就会利用自身的权利,对建筑工程单位进行价格施压,让他们做出一些阻碍市场发展的事情,更有甚者,会做出一些非法的手段,让不正当的竞争环境萦绕在建筑工程监理之中。
1.2 认为监理工作就是质量监理
对于监理企业而言,很多人认为他们的职责就是控制、管理和协调,但就目前而言,这种说法并不切实际,无法保证在特有的机制下,让监理单位有更好的发展。往往在体制的背景下,很多本应该留意的工作没有做到,不应该做的事情却一味的承担。气质监理的最为重要的工作是质量监理,但不是唯一,还投资和进度管理,这两方面的职能不能被弱化。建筑工程监理的工程师很多时候担任的是质量检验员,因此没有注重投资的回报和管理的基本形式,这样建筑工程间接受到了很大的影响。
1.3 工程监理相关制度规范化欠缺
建筑工程监理在实施时,过于强调监理在其中所扮演的重要作用,这样就会让工程监理的只能过于单一,无法保证施工的基本质量。这样无论对于工程项目的哪一个环节,都会有较大的影响,例如设计、投资控制、合同管理等阶段。只有进行全面的控制,才能促进建筑工程监理行业的发展,而不是在缺乏规范化的制度面前,一味的向前发展。
1.4 监理责任逐渐加大
从当今社会的发展来看,建筑工程的监理人会承担越来越重的责任,这样会让他们身上的担子加重,也会让他们有较大的心理压力,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4.1 如果一些建筑行业在施工的过程中,出现了一些不规范或是违法的事情,那么这时候业主往往表现出责任的推卸,如果监理人无法保证自己明确公正,就会出现一些比较大的漏洞。
1.4.2 一旦进入改制转型期,施工企业就要向实力较强的方向发展,进而出现劳动力密集的情况,大量的劳动力剩余,只能是建筑队伍的综合素质下降,对工程的质量无法有任何的保障。
1.4.3 建筑工程监理的主管人员在监管的过程中可能会存在责任转移的倾向。主要是因为,作为监理人,他们的地位比较尴尬。在很长的一段时间内,他们身从投资单位,有很强烈的控制权力,一旦进入到工程建设监理制度后,他们就没有形成固有的习惯,仍然留恋固有的控制权,却没有了实际的掌握权,在这样两难的背景下,即使他们有一定的责任心,也没有办法处理问题。作为建筑工程和监理部门的“夹心”,他们会表现出有责无权,无法对质量的好坏进行基本的控制。再者,在进行工程监理招标时,会出现一系列的恶性竞争。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标投标法》中有十分明确的规定,只有符合建筑工程监理的一切条件的工程才能进行招标,虽然这是法律条文规定,但是从行业发展的角度来看,竞争机制肯定没有错误,但是价格战在这样的背景下应运而生。很多监理企业收取的工程监理费比标准的收费低许多,从而导致招标企业过多。这样导致的背景就是监理人员没有过高的职业素质,服务质量也比较低端,对整个监理行业都有十分重要的影响,对工程的监理效果也没有促进作用。最后,没有素质较强的监理队伍作为保证,只能让监理企业收取较低的费用,这样监理的地位会趋于更加尴尬的地位。很多高素质人才不愿从事监理工作或是他们更不愿进监理公司。监理工程师的地位更是一落千丈,只能在注册工程师中处于最低位置。他们的收入更是只有有其他注册工程师的一半,这样就将从事监理工作的人分为两类人:第一是刚刚毕业的大学生,或是老工程师等;另一类人就是有证书也有能力但是却从事着与建筑工程监理毫无相关的其他工作。
2 完善我国建筑工程监理体系的措施
2.1 制定工程质量监理目标
监理工程师需要承担一些监理任务,还要能够进入施工现场,对一些基本建筑建设工程的概况进行详尽的了解。根据具体的工程特点,对业主进行全方位的了解,这样可以结合相关需求,按照《建筑法》、的规定,对质量进行监控。在这个过程中,不能根据自身的经验进行判断,需要编制较为详细 工程质量监理目标,这样有了明确的监控目标,就可以让施工标准变得更加清楚。在进行工程监理目标制定时,要充分考虑工程的多方面目标,根据监理的要求为之制定更加行之有效的措施,让目标和工程建设实施达到最为有效的统一,这样对于工程的建设质量来说也有较大的保证。
2.2 建立完善责任制度,做好工程所需材料管理
建筑工程寻找监理的唯一目标就是要对建筑的质量进行保障。根据之前的一些经验来看,之所以会出现工程质量问题,很大情况下是由于没有完善的责任制度,对于工程的监理也不是十分到位,这样就会让建筑商有偷工减料的可能性。但是到最后追究责任时,会无法招到明确的责任人,会让建筑质量的监理有很大的问题。筑工程的基础保证是有合格的建筑材料,好的建筑材料才能保障建筑工程不出现一些漏洞。这样,质量的监理人员就要对材料进行严格把关,不能让承包商有较大的选择权,虽然可以进行自主选择,但是一定要了解材料的状况,不能让不达质量要求的水泥、砂、石进行到建筑工程之中。满足了技术的规范要求,就可以杜绝使用一些不合格或是不好的材料。
2.3 加强建筑施工过程的技术指导
建筑工程监理要加强建筑施工过程的技术指导,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努力:第一,对施工图纸进行会审,施工图纸能够对建筑施工进行保证,也有基本的依据,所以要尽量少的出现质量问题,如果作为监理人员,那么就要加大监管的力度,对会审严加要求。对于所有存在的不足进行指导,这样能够便于施工方改进自身的发展,让图纸中的质量隐患进一步解除掉;第二,监理人员可以对现场的施工人员讲解基本的质量、施工技术等方面的知识,让培训效果达到最佳,让施工人员的综合素质有明显的提高,避免出现一些个人素质的问题,导致施工无法正常进行;第三,对于一些比较重要的工艺监理,建筑工程需要对要求进行更为详尽的了解,对难点和技术要求也进行统一的规划,这样便于全方位的监管。一旦在施工的过程中,发现了任何与质量相关的问题,就要及时制止,以防发生更大的危险;第四,对于施工现场要进行巡视,主要的目的就是达到质量控制的标准,提早发现一些问题,这样能够在现场进行实测实量,让最终得到的结果和数据说话,而不是口说无凭,检查和判断工程的质量对于建筑工程监理人员至关重要。只有在施工方面给予出更加专业的数据,例如轴线偏位的多少等问题,在必要的时候给予严格的监督,能够让日后减少出现这样类似的质量问题。
2.4 正确处理建筑工程监理工作中所面临的几个关系
只有正确处理建筑工程监理工作中所面临的几个关系,才能真正保证监理工程有良好的发展结果,主要体现在:首先要正确处理监理与业主的关系,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努力:第一,对业主的行政做出正确的干预。受到基本的委托,就要做实事,这样才能保证监理能够正确履行自己的职责,要独立公正地工作。任何行为都会受到合同的保护,但是在进行实操时,会发现业主过于依赖监理工程师,更习惯把他们当成为自己的专家或顾问,这样就会对自己的上级领导发出一些不符合身份的施令,对行政干预会造成很大的影响。如果发生这种情况,就要冷静处理,认真对待。如果觉得业主行为得当,那么监理工程师可以适当的采取相关意见,并进行执行,如果观点是错误的,那么就会对最终结果的实现造成一定的阻碍作用,进而监理工程师有权利对错误进行指正,并让施工单位按照之前制定的规则行事;第二,监理工程师要对付款控制权进行掌控,在我国的监理工作范围内,需要对质量、投资、进度进行基本的控制,但是业主在工程实施的过程中会跳过工程师,直接向施工单位拨付工程款,这样容易产生矛盾。所以在这种情况下,无论发生什么问题,没有按照工程合同而擅自拨款,都是违反了相关的原则,要对这种情况严加处理;第三,要进行详细的现场记录,避免在事后引发一些纠纷,如果出现重大问题必须做出一份详尽的书面报告。这样能够防止业主对所做的口头指示产生违背的意愿。如果在事后进行否认,那么就会与监理发生直接的矛盾冲突。在一般会发生在视察工地的过程中,如果害怕投资太大有不愿意承担责任,就只能通过当天的监理日记进行查询。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国民经济得到了飞快的发展,各行各业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建筑行业的工程质量和服务质量得到不断的提高。许多企业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环境下不断发展壮大,走出国门,走向世界。然而机遇与挑战并存,企业在当今的市场经济大潮中,如何站稳脚跟,在竞争中立足,其质量问题是获得竞争优势的关键。建筑行业要有良好的质量意识,树立正确的质量观念,这样才能使企业有更好的发展。这不仅是企业发展的自身要求,更是企业对社会负责任的表现。
1、工程质量的特点
建设工程质量问题会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例如建筑的材料、建筑工具、施工方法、施工工艺、技术措施、人员素质等等。由于建筑工程是一个庞大的工程,在此过程中,涉及的分项工程交接多、中间产品多,这就使得工程的质量问题存在隐蔽性,在施工过程中不及时检查或检查不到位,那么在竣工后仅从表面检查很难发现内部的质量问题。工程质量的隐蔽性又导致了它的局限性。同样道理,在工程验收中,很少有在工程内在的质量检验,无法发现隐藏的安全问题,这使得终检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2、质量控制的相关要求
质量控制面较广,特别是一个复杂的项目工程,需要管理好各个环节,哪一个环节出现问题,都会给整个工程带来质量方面的影响。要做好建筑工程的质量问题,就要做好质量控制工作。首先就要掌握质量控制的基本点,它也是质量控制工作的重点。要监督操作人员的行为,特别是某些工序或操作重点,避免人的失误造成安全和责任事故。在某些工序操作中,应根据不同的工程特点,采取不同的措施。对于一些专业性强技术要求高的工程,要特别注意,如果不严格控制则达不到设计要求。在材料选择上,要根据建筑需要和材料的质量和性能来选择建筑材料。在施工顺序上,对于有些工序操作,必须严格控制相互之间的顺,顺序不对也会造成质量事故。
建筑工程对自然条件具有一定的依赖性,建筑施工要考虑到建筑地的自然因素,对于湿陷性黄土、膨胀土等特殊地质情况地基的处理应特别控制。在这些地区可充分运用新技术、新方法 、新材料,但前提是经过了充分论证和检验,否则也将会出现安全问题。
3、建筑工程存在的质量问题分析
3.1设计方面存在的问题。一些设计单位为了揽到工程,无视科学原则,一味的满足开发商的不合理要求,使得作品缺斤短两。还有一些设计单位资质存在问题或是设计人员水平不高,例如在防水的设计中,有女儿墙的屋面,局部泛水高度不够,也有伸缩缝出屋面墙压顶设计不合理,自由排水的屋面上,檐部不作铁皮泛水檐,而且卷材没有探出挑檐的边沿等。
3.2建筑选材方面存在的问题。在建筑选材上,建筑材料的好坏对建筑物质量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例如浇筑砼所用的原材料:水泥、砂子、石子,抹灰用砂含泥量,门窗材料品种等等。在主体工程竣工后,对于建筑物体的装饰,通常会用到墙体涂料,我们经常发现一些新建筑物的外墙在很短的时间内就出现变色、脱皮等情况;对于外墙贴砖的建筑物,我们也会经常看到外墙饰面砖釉面爆皮,贴砖空鼓、脱落及灰缝不均匀等质量通病,造成外墙渗水;这些都是由于选择了不合格的涂料、墙砖等建筑材料所导致的后果,这不仅为工程埋下了安全隐患,同时也给建筑物的后期维护增加了成本。
3.3施工人员素质存在的问题。施工人员大都缺乏正规的培训,可以说我国的建筑行业工人,科班出身并不是很多,大部分都是进城的农民工。这部分工只是小学毕业,有的虽然初中毕业,但知识水平相当于小学文化水平。他们缺乏质量意识和基本的操作技能,甚至有些工人受利益驱动,偷工减料,追求工程进度,容易产生安全事故。
3.4施工质量管理人员方面的问题存在问题。一是缺乏管理人才,尤其是高级管理人才和重要行业管理人才严重缺乏;二是人才结构不合理,管理人才的制度、体制和运行机制不完善,导致优秀人才的流失;三是施工中质量管理人员配置较少,致使管理不到位,缺乏有效监督。此外,施工企业缺乏必要的技术讨论和培训,在人员聘用上把关不严,这些都会导致工程质量管理出现漏洞。
4、建筑工程质量控制措施
4.1建立健全工程质量监督体系。在立法方面,政府应给与高度重视,积极完善工民建相关法律法规。立法时应充分考虑工程质量安全的特殊性,对工程质量管理进行规范,从制度上位工程质量的监督和管理提供保障。将工程建筑管理纳入国家法制轨道并与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结合,从经济、市场、行政等各方面进行有效约束,同时要加大执法力度,实行有法可依、有法必依、违法必究,营造工程质量监督管理的良好环境。从企业方面,应根据企业特点和工程的实际情况制定相关制度,要成立质量监督管理领导小组,制度监督管理方案,定期进行质量安全检查,保证工程顺利进行。
4.2在工程设计方面,施工图纸的质量将影响着整个工程的质量,因此要严格把好工程设计质量关。在设计之初要认真考察充分论证,选拔具有一定资质的设计单位,采取招投标的形式,但同时也要控制好设计经费。但也不能因为经费的问题,去聘请那些价格低廉且无资质的个体或个人设计。
4.3把好材料及设备的质量关。在选择材料和机械设备时要坚持“先检后用”的原则,坚决不能采购生产厂家不清、质量不明的建筑材料或设备,在材料进工地前必须要进行相关的检验和检测,合格后才可以投入生产。对一些不甚了解的新材料或是产品正在试用中,需谨慎使用。从源头上杜绝工程质量安全问题。
4.4优化人才结构,提高人员素质。在选拔管理人才上,要严格把关,重视对管理人才的选拔和培养。在选择施工队伍方面,首先要听取施工队伍关于技术力量、承担施工措施的相关说明。第二要考察该队伍已经完成的工程作品,三是要检验他们的施工资质。
中图分类号:TU19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一、前言
本文对建筑工程测量技术进行概述,说明其重要性,同时,对建筑工程测量技术的方法和相关问题进行阐述,并通过分析,结合自身实践经验和相关理论知识,对建筑工程测量中存在问题的解决对策进行探讨。
二、建筑工程测量技术概述
1.建筑工程测量的内容在建筑工程测量工作中主要包含以下几方面:
(1)在施工之前要建立施工测量控制网;
(2)对建筑物的定位进行放样测量;
(3)在施工过程中,测量仪器的安置位置;
(4)在工程竣工之后的测量。
(5)在施工中对一些高大建筑物进行观测。
2.建筑工程测量的要求
建筑施工测量即按照施工要求将设计的建筑物以及建筑物的平面位置在地面上进行标定,从而更好的进行施工。在施工过程中进行的测量,就是为了更好的将施工的各个工序进行衔接。施工测量是建筑施工的先导性工作,也是竣工之后要进行验收的主要内容,这对于建筑物的质量与效率都有重要的影响。在测量工作开始之前应该对将要进行的项目以及任务要求设计施测方案。在多个施测方案制定之后,要根据技术以及条件再择优选取。
3.建筑工程施工测量的特点
(一)技术难度大
由于目前的建筑物大部分都是高层建筑,高层建筑结构超高,高程垂直传递距离长,测站转换较多,从而导致测量累计误差加大。同时加之高层建筑的侧向刚度小,尤其是造型奇特的建筑体,空间位置变化大,受环境影响下,高层建筑测量控制网的稳定性往往都很差。因此在高空作业条件差,测量通视困难的情况下,加大了高层建筑施工测量技术的难度。
(二)影响因素多
高层建筑施工测量精度的影响因素包括测量技术人员素质、测量仪器精度、施工工艺、建筑设计、施工环境等。当建筑基础的刚度越小,在施工过程中,超高层建筑的沉降就越大,差异越明显。同时高层建筑的造型越复杂,变形越显著。尤其是超高层建筑还会受施工荷载和施工环境影响。
(三)精度要求高
随着我国现代化城市高层建筑的日益增多,对施工测量精度提出了更高要求。由于高层建筑结构超高,施工测量精度对结构受力的影响很大,施工测量中的误差严重影响了建筑功能的正常发挥,降低建筑结构的稳定性。因此,施工测量误差必须严格控制。另外,为加快施工速度,高层建筑大多采用阶梯状流水施工流程,大量采用工厂预制、现场装配的施工工艺,如钢结构工程、幕墙工程,工业化生产也对施工测量精度提出了较高的要求。
三、建筑工程测量工作重要性
测量学是从人类经验中发展而来兼有时代性的一门学科,是在人类社会发展的过程中通过人们与自然界争斗而总结出的生存方式。在建筑工程施工的过程中,无论工程项目的大小,工程测量在工程施工中都不可缺少,是保证工程施工的关键,更是施工过程中主要的方式和手段。因此,工程测量在工程项目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在工程建设设计阶段,测量技术是针对当前地形和地理因素进行施测、分析和探讨,为设计师提供相关的设计依据和理论基础。在工程建设施工过程中,对于一个工程项目,首先要对建筑物进行定位放样,然后确定准确的位置。在建筑物的运营管理阶段,可以通过测量工程建筑物的运行状况,对不正常的现象及时采取有效措施,防止事故发生。现阶段,我们必须重视测量技术的新发展,更好的确保工程效益。
四、建筑工程测量技术方法
建筑工程测量工作是一项科学性要求较高的作业。建筑工程测量包括工程建设过程中所涉及到的全部测绘工作,如工程建设勘测、工程设计和施工过程中所进行的各种测量工作、竣工测量等。建筑工程测量工作是进行建筑工程其他项目的基础和理论依据,没有建筑工程测量技术为工程项目设计和施工提供具有一定精确度的数据和图纸,任何建筑工程项目都难以顺利展开。
1.GPS工程测量技术
GPS工程测量技术以其测量精度高、测量速度快、测量成本低、勿需通视以及操作简单等优势而应用于建筑工程控制测量中。GPS测量的基本要素包括:
(一)GPS接收设备。在基准站和用户站设置GPS接收机,可获得具有较高精确度的观测值,有利于快速准确地解算整周未知数。
(二)数据传输设备。包括基准站的无线电发射台与用户站的接收机,应根据实际工程测量情况合理选择数据传输设备频率和功率。
(三)数据处理软件系统。支持实时动态测量的软件系统能决定测量结果的可靠性和精确性, 能够快速解算整周未知数和选择快速静态等作业模式。
2.GIS工程测量技术
GIS测量技术即基于地理信息系统的工程测量技术,不仅测量精度高、更新快捷、便于保存的特点,同时测量工作量也较低,因而广泛应用于建筑工程测量领域。这种工程测量技术以公共的地理定位基础,具有地理数据采集、管理、分析和输出的能力。GIS测量系统以分析模型驱动,具有极强的空间综合分析和动态预测能力。
3.数字成像工程测量技术
数字成像工程测量技术也是一种建筑工程领域重要的测量技术。数字成像工程测量技术具备图像采集、显示、存储和传递等相关功能,其工程测量的基本原理为:计算机系统在被测工程二维影响中提取建筑工程的三维信息,同时对被测区域进行多点影响拍摄,实现对建筑工程测量信息的全部提取。
五、建筑工程测量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1.测量仪器的操作不当
大多数的测量仪器都属于精密仪器,由于在使用过程中,测量人员没有严格正确的使用方法来进行操作,降低了测量仪器的精度。
2.测量人员素质及能力参差不齐
部分建筑施工企业没有配备专职的测量人员,大多由其他技术人员兼职完成。同时聘用的测量工,大多刚从学校毕业出来,无工作经验,加之又缺乏专门训练人员。因此,根本无法完成施工测量工作,影响了施工测量的质量。
3.测量人员与技术部门缺少沟通协调
随着我国大型建筑工程的不断涌现,工程测量对先进仪器的使用及其精度要求越来越高,负责施工的建筑工程师已不能独立完成施工放样、模板安装位置检查、隧道断面测量等工作,而是更需要测量建筑工程师的全程参与测控。
4.测量的质量监管不到位
目前,我国的建筑工程监督部门,往往在实际的建筑工程质量监控和项目竣工验收时,只注重其施工质量的检查与控制,对施工测量质量的检验极其忽视。
六、针对建筑工程测量中存在问题的解决对策
1.严把方案审定
工程测量虽然是依靠先进的测量仪器,但是测量方案的设计还是很重要的。对于测量方案来说,首先对施工项目进行全面审核,然后根据施工需求,整理测量内容,选定测量方法及工具。最后,对于相关的人员安排、设备维修安排做出明确的计划方案,在实际的施工过程中进行全面的督促落实。同时通过自检、互检、质检部门审查、总工程师审定,落实细节,设立相关的监督环节,各级检查负责人填写质量检查单后,确保项目质量达到目的。
2.对中间过程实施监控
做出可行的中间过程的监督是十分重要的。在中间过程的监控中,需要对测量工作分步逐级检查,二次重复审核,关键工序主要是各级控制测量及其平差计算等。所以,测绘作业应使用统一印制的记录表和记录软件来对内容进行真实、完整、清晰的记录,并配合完成全面检查。
3.运用新技术进行测量
随着现代数字化测量技术在建筑工程测量中的逐步应用,数字化测量技术得到了测量人员的广泛认可,具有广阔的发展空间。数字测量技术已经成为了工程施工、测量单位的重要测量方式与技术。它以其所具有的独特优势、特点为数字测量技术的推广与应用奠定了良好基础,它的应用更好的保障了建筑工程的施工质量。
七、结束语
随着科技的发展,新技术日新月异,建筑工程测量技术应该与时俱进,结合最新的科技成果并运用到测量技术中,这样对于建筑工程测量中的相关问题的解决也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1]刘小江.推进工程测量技术专业课程改革的几点做法[J].冶金高等学校学报,2011,(11):220-231.
新世纪,我国建筑行业呈现出飞速发展态势,建筑工程概预算方法也出现了质的飞跃,工程施工规模和投资力度日益增长。在这种建筑行业背景下,工程投资管理、控制方法还不尽人意,其中还存在着众多的问题,也正是因为这些问题的存在,造成了工程资金投入的增加、施工方法的繁琐、资金效益发挥受阻等现象,从而给工程施工效益带来了制约。因此,在目前工作中,做好建筑工程预算工作尤为关键,也是保障工程质量和效益的主要途径。
一、工程预算概述
随着国民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人民收入不断提高,对于建筑结构也提出了新的要求,这也促使了建筑工程施工工艺、施工技术、施工设备的全新发展,为现有工程预算管理带来了新的考验和发展机遇。尤其是在近年来,各种高层、超高层和大跨度建筑结构的出现,使得工作人员对建筑工程施工技术要求更高、对建筑工程管理方法要求更完善、对工程预算控制要求更精确。基于这种工作现状,在工作中做好工程预算管理尤为关键,也是整个现代化工程中备受关注的一项。
1、工程预算
所谓的工程预算主要指的是对工程项目在建设中所作出的各种资金支出、收入情况的计划。它可以说是一种以货币为基础来对工程项目中投入的各种标准进行评价和反应,并且能够及时的分析出工程中的经济效果。在目前的建筑工程领域中,工程预算工作的开展是加强企业管理、实现企业经济核算、考核工程施工成本、编制工程施工计划的首要依据,也是工程招投标报价和工程造价确定的重要基础。
2、作用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国家基础设施建设的投资力度逐年增加,工程预算方面的缺口也在不断的增加,其工作重要性也在水涨船高。工程预算作为工程造价的基础,是工程项目中最为关键的一个环节。尤其是在近年来,伴随着工程项目和质量的不断提升,各种工程隐患不断涌现了出来,不仅给工程的施工带来了极大的影响,也为现代化工程施工的开展带来了新的要求和探索基础。在这种社会发展中,我们需要从多个不同的角度入手归纳,针对工程预算中存在的问题加以分析,确保其工作的顺利、持续开展。工程预算作为工程建设的重要环节,其是整个建筑工程整体性规划的主要依据,也是建筑工程项目开展的重要基础。工程预算的是建筑工程、安装工程设计方案开展的经济依据,也是编制初步设计方案的重点参考基础。
二、工程概预算工作中存在问题分析
1、项目可行性不足
由于近年来的社会发展中,建筑工程施工方式受到了人们的重视和关注,也是现代化社会发展中最为关键的环节,其在应用中也存在着一定的不足和缺陷,更是各种项目储备中能够导致可行性研究不足和不够深入的关键环节。对于一个工程而言,造成项目可行性不足问题的产生与出现主要是由于可行性规划和设计工作不够科学、项目先天性不足和后续工作造成了极为重大的影响。在目前的工作中,其主要的表现在于部分单位和企业在编制概预算工程方案的过程中存在着一定的缺陷和不足,造成了实际工作和实际的施工要求方面存在着极为严重的缺陷。
2.市场波动大,竞争激烈
近几年来,在宏观政策调控下,材料价格等得到了有效控制。一般建筑工程项目的建设周期较长,范围广,工程之初所做的概预算虽然对材料价格波动、市场风险等情况作出了预测,使预算留有余地,但并不能做到准确无误。加上从事建筑施工队伍众多,供不应求的局面使得工程招投标存在不正当竞争行为,工程造价很可能出现超预算。
3.工程管理不善
建筑工程项目施工时间长、工序多,一旦管理不善,现场情况就可能得不到及时反馈,难以对工程实施阶段工程造价进行适时的监控和调整,容易造成资金浪费,工程造价超预算。
三、工程造价预算的控制要点
建设工程概预算是工程造价管理的基础,它贯穿于工程建设的全过程,即可行性研究及设计任务书的投资估算初步设计概算施工图纸预算施工预算完工结算竣工决算。
1.设计方面控制预算
建设工程概预算编制工作首先要从经济角度影响设计,由工程造价人员对每个设计方案作出估价,通过编制施工图纸设计预算来衡量和控制施工图纸设计,供建设单位与设计单位确定设计限额时参考。在不影响功能的情况下,尽可能地降低造价,提出合理化建议,最终在此基础上推选出最佳计方案。改变设计人员的经济观念,要克服当前某些设计中不结合地域实情,片面追求高标准的现象。片面追求高标准的,必须修改设计。因此,搞好概预算编制和审核,才能保证工程设计质量,降低工程造价,达到技术先进、经济合理、安全实用的目的。
2.做好工程造价预算的编制工作控制预算
工程量是影响工程造价预算的原因之一,计算得正确恰当与否,将给工程造价指标带来很大影响。在综合考虑工程的施工组织特点的基础上,应先做好前期准备工作,收集工程勘查报告、地形测量图、施工设计图纸、各类标准图集等相关资料,深入现场勘察、调查施工环境并进行施工方案研究,了解现行建筑工程预算定额、取费标准、统一工程量计算规则及材料预算价格。尽可能多的掌握工程建设项目现场第一手资料,控制好工程造价预算。对工程总造价影响较大的桩基工程和相对复杂的保温防腐项目,特别要注意工作内容漏项的问题。严格按照清单计价范围,掌握项目施工过程,完善工作内容,尽可能的避免施工过程中增加项目变更,保证预算造价的有效控制。
3.掌握要素价格市场动态
建筑工程建设所需要的设备与材料品种多、价格不一,购置设备材料的费用在造价构成中占有很大的比重,材料、人工费占总价的比例一般为60% ~80%。因此价格在市场中的动态变化直接影响到工程的预算,也是合同风险中相当重要的因素,建设单位应重点注意其动态变化而带来的风险。要求工程造价编制人员对设备材料的品种、规格、性能和价格做到心中有数。在投标报价时必须及时了解市场价格,预测其变化趋势,使报价准确合理,减少风险的潜在因素。
四、总结
通过当前各种工程施工的实践表明,在建筑施工的过程中概预算手段是结合当前实际工作经验进行分析与总结,以当前实际情况为基础的造价管理手段和控制措施。只有合理地确定工程造价,才能更有效地控制投资,有效的提高施工控制手段和施工效益,避免在施工的过程中造成资金的浪费和与运转的不当。要求造价预算人员在具体的工作实践中,要找到相应的施工设计措施和施工控制手段,才能确保工程造价得到有效控制,顺利完成工程建设目标。
中图分类号:TU198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工程预算是指在执行基本建设程序过程中,根据设计文件的具体内容和国家、地方规定的定额、各项指标及各类费用的取费标准,通过预先计算和确定每项新建、扩建、改建和重建工程所需要的全部投资额,达到预先控制的目的。工程预算是工程建设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它是编制基本建设计划、确定工程项目投资额、签订施工合同、进行招投标、工程款支付以及竣工结算的重要依据,也是衡量设计方案是否经济、合理的重要前提之―。在工程建设中加强建设工程预算管理,控制和合理确定工程造价,确保工程造价的准确性,是建设工程预算管理中的首要任务。
一、建筑工程预算中存在的问题
1、工程预算定额不健全
预算定额体系的不完善导致在编制过程中常常出现借用定额的现象。预算编制过程中, 常遇到借用定额的现象。不同类型的工程、不同的施工环境、参差不齐的施工水平却运用同一定额标准,这充分的说明建立一套包罗万象、来源于实际的完整预算定额体系势在必行。另外,随着市场竞争的日趋激烈,异地承揽或跨行业承揽建筑工程项目的情况越来越多,而各地区建设各异的预算定额管理、预算编制规定又不利于跨区域建筑工程项目的顺利进行。
2、预算编制粗糙
在进行建筑工程预算时,经常会产生预算不准备的现象.一样的图纸,理论上计算的工程量、套用的定额、公布的信息价等应该一致,预算结果也应该相同.但在具体操作过程中,由于预算管理人员对定额的理解等把握不同,从而得出不同的结果,这在一定程度上会对企业的综合实力和竞争力产生影响.究其原因是预算编制粗糙、图纸阅读不详、丢项落项等,在工程的间接费用计算中表现尤为突出.
3、人为因素对工程预算编制影响较大
建筑工程预算编制与工程承发包双方的利益、国家建设资金的运用都有密切关系.因此对预算管理人员提出了很高要求,但目前存在的问题是:(1)专业意识缺乏.我国多数中小企业的预算管理人员常常是因工程的诞生而组建,因工程的结束而解散,导致管理人员专业意识严重缺乏.(2)预算失真.工程预算编制中对临时房屋建筑工程的投资计算有一个固定的公式,但由于施工中新技术和新机械的应用、管理水平和生产率的提高等导致预算失真.(3)新技术、新工艺和新材料的不断涌现导致定额缺项等问题.建筑领域中的技术、材料、工艺常常是一个工程一个样,因此需要在编制预算时进行定额换算、增补新定额等,这就造成工程量计算取费的差错.(4)对合同条款管理不严格、不完善,导致施工单位多算、冒算.
4、工程预算“重编制,轻管理”
如何保证确立预算目标的合理性和确保预算的顺利执行,预算组织体系的建立在预算管理体系中将起主导作用。目前,很多企业由于缺少预算管理委员会,使得董事会在预算管理中的各项权限几乎无法有效实现。对预算编制审核、执行、控制、调整、考核以及监督的责任大部分都落到了财务部门手中。而财务部门作为企业的一个职能部门,客观上不可能做到全面了解其他部门的工作情况,因而也就无法客观地对其他部门进行有效控制。预算管理缺乏有效的监督机制,对经费支出管理与效益考核缺乏行之有效的监督机制,从目前整体上来看,支出预算分配模式及管理体制仍停留在粗放型水平,管理体制尚未理顺,由此在支出管理上与监督考核方面缺乏强有力的控制与行之有效的约束机制和激励机制。同时经费使用的社会效益如何,也缺乏系统考核机制,继而增加了经费使用的随意性。
二、加强建筑工程预算控制的对策
1、适时调整工程预算定额, 实现工程造价动态管理
近几年来, 由于市场调节的力度越来越大, 建筑材料和设备价格大幅度调整, 人工和机械费也有较大提高, 建筑行业施工企业的经济效益与其他行业相比, 差距越来越大。这就需要行政部门研究和掌握市场经济发展趋势, 并制订相应的政策和配套措施, 把由市场经济所引起的动态因素科学、合理地反映到工程造价中去, 使工程概预算的编制依据、取费标准及工程造价计算程序随市场经济的发展规律而不断调整和改进, 逐步对工程造价实现动态管理, 以促进建筑产业的蓬勃发展。
2、完善项目全过程预算
造价的管理需要全过程实行动态控制,对于预算而言,更是如此。在设计阶段,必须着重强调对工程造价进行计价控制,提高投资利用程度,提升控制管理水平。就我国而言,工程设计阶段的造价控制,一般并不十分重视,都把造价控制的重点放在施工阶段。然而,有效地控制工程造价,必须结合设计阶段、施工阶段,进行造价全过程动态管理。合理有效地进行预算编制工作,从工程前期,开始对项目进行预算控制,保证设计阶段的造价成本可行性,发挥设计阶段的效益控制水平,使其在施工阶段,项目造价更易控制。施工阶段是成本控制的关键,在建筑工程施工阶段中,常常对施工项目决算以及设计预算变更、签证核算等方面进行审核,审核工作持续到整个工程结束为止。这一要求预算人员控制施工成本的同时,对施工中存在的设计变更等进行及时计算和核实,保证不遗漏,即按月和季度来计算变更数量,并且保证每月的变更计算当月完成,并及时补充预算编制。保证工程预算编制的时效性。项目建设阶段,其合同造价预算的落实也是其中重点环节,工作人员必须从技术、经济等角度来进行控制措施的制定,保证签证的正确,当签证出现时,必须重新核算预算编制,对合同价格相关费用进行重新计算,并有专门的监督人员进行预算的审核,保证各项费用合理正常,防止超支。
3、加大预算人员的培训力度, 提高预算人员的素质
预算人员水平的高低, 直接影响着工程预算编制的准确度, 直接影响着企业的竞争力和赢利水平。企业中流传的“ 赚钱不赚钱, 全靠预算员” 的说法, 虽有一定的片面性, 但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预算人员在企业经营管理中的重要作用。为提高企业预算工作的水平, 一方面, 在预算人员的配备上, 要考虑预算工作特点, 对预算人员的素质及性格秉性等要有要求; 另一方面, 又要加大对预算人员的培训力度, 使他们既掌握预算业务知识又掌握工程技术知识, 并在实际工作中不断地进行知识更新, 使他们能及时了解建筑领域的最新发展动态。第三, 除对预算人员进行业务能力的培养外, 还必须对他们进行思想教育, 端正工作作风, 培养他们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和严谨的工作作风。
4、构建预算管理体系
(1)建立动态管理机制.市场的不断调节会造成物料、原材料、人工费、场地
费、机械设备管理费等费用的不断变化,预算人员应能及时对预算定额做动态、实时变更,减少预算误差.
(2)加强统筹管理.对于同一个工程项目,建设单位施工企业和设计单位等对工程预算的理解和运用会有一定区别,有时甚至存在矛盾.因此要加强对预算的统筹管理,协调各部门的关系,实现各部门的良性互动.
(3)在投资决策阶段要做好充足准备,如广泛搜集、准备各种资料,包括建筑工程勘察地质报告、地形测量图、建筑施工设计图纸及说明、各类标准图集等,以及勘察现场,调查建筑施工环境,编制建筑施工组织设计,做好建筑施工方案研究,走访定额管理部门,收集现行建筑安装工程预算定额、取费标准、统一的建筑工程量计算规则和地区材料预算价格,确定编制方法等.
(4)注重预算的执行效率,控制工程预算的随意变更.工程项目需要经过严格的可行性研究和投资额度的审批程序,在建设实施时,应将各阶段的实际发生额度控制在限额以内,维护预算的刚性,避免造成工程预算管理的混乱.
(5)加强对工程预算咨询机构的监督管理,有效规范市场行为.
总之,预算编制是预算管理的前提,预算执行是其关键,随着市场经济在我国的确立和逐渐发展,我国的预算管理工作要始终与市场保持同步,让其不失动态性,充分发挥其活力。同时要加大预算人员的相关业务培训,提高其业务水平和素质,力争把我国的建筑工程预算管理做好,从而促进我国建筑行业的健康快速发展。
参考文献: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水平的逐渐提高和建筑行业势态的良好发展,特别是全国各省市、各地区建设的工程项目的不断增加,积极的带动了我国建筑行业全面快速的发展。在建筑工程项目的管理工作中,造价管理方面的工作是影响工程项目整体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重要问题,其地位和重要性也越来越得到重视。目前,国内在建筑工程造价管理体系中还存在着问题和漏洞,没有科学完善的管理机制,导致在建筑工程实际的管理工作中,缺乏科学的依据及确凿的规范。因此,在今后的建筑工程造价管理工作中,一定要加强对于有关问题的深入分析和探究,并且积极建立健全和实施科学有效的对策,促进我国建筑工程管理事业的健康发展。
一、我国目前建筑工程造价存在的问题
在我国现代建筑行业的发展过程中,已经越来越认识到工程造价管理工作的地位与重要性,但是在实际操作的过程中,对建筑工程的具体的研究仍然处于相对薄弱的阶段,这种局面会导致建筑工程造价管理工作的实际效果达不到工程的预期目标,甚至引起工程项目建设过程中因为造价问题的失误而出现严重的经济损失,这是不仅不利于建筑工程的进行,而且不利于我国建筑行业的发展。综合分析我国目前建筑工程造价工作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形成工程造价的实际过程中出现较多问题
在我国当前的建筑工程造价管理工作中,由于受到地区和行业不同发展环境的影响,工程造价管理中正在运行的预算编制、预算定额、取费标准、取费基础等在各省市、地区在建筑项目上都会存在着一定的差异,这导致部分施工企业在进行跨行业、跨地区的工程项目承包与建设时,工程造价的实际编造中出现较多问题,这对于建筑工程行业的有效机制的建立和健全以及行业的整体发展是极其不利的。
(二)工程管理的设计招标制度中存在问题
目前,在我国建筑工程的招投标过程中,由于没有健全完善的系统和机制,在管理当中,没有采取统一的限额设计的方法,从而导致部分地区在工程项目招投标过程中仍然存在较多的实际问题。同时,部分建设单位一味的去追求经济效益和工作量,在设计方案质量控制方面存在着严重的缺陷,这种情况的存在会导致施工单位在进行投标时,无法对工程造价进行真实准确的预估。
(三)施工阶段随意变更性较大
在建筑工程工作中,经常出现工程施工阶段变更随意性较大的现象,这导致不得不在建筑工程项目预算方案确定后进行对已经实施的预算方案的调整或更改,但是由于建筑工程施工阶段的不可预见性较大,例如:在建筑工程设计深度、投资额度、建设标准等方面都有可能发生变更,这必然会对造价管理工作的开展造成一定的影响,而且还有可能影响到工程项目的工期,造成经济损失。
(四)工程造价的主动控制意识较为薄弱
在国内的建筑工程造价管理工作中,由于参与单位与工作人员的关于工程造价的主动控制意识较为薄弱,从而导致建筑工程造价管理中容易出现下列问题:1)事前主动控制意识不足,再出现失误之后,不能够主动思考,积极解决问题,事后多采取消极的解决态度;2)片面重视设计、决策、竣工结算等阶段的造价管理工作,却忽视对施工阶段的造价管理;3)不能够及时上报在工程项目建设中发现造价管理问题,导致其损失加大,影响工程项目建设的整体效益和建设进程。
二、对建筑工程造价问题的对策
在我国建筑行业快速发展的进程中,对于施工单位的管理水平也提出了更高的标准和要求,造价管理作为建筑工程项目管理基础内容,在整体管理工作当中占据着重要的位置,适时地加强对其改革与完善策略的研究是十分必要的。针对国内目前建筑工程造价普遍存在的一些问题,提出以下几点解决策略:
(一)充分发挥造价工程师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