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3-23 15:22:56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12篇高校艺术设计教学论文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市场检验设计专业的学生是通过学生能不能够拿出解决问题的设计作品来评判教学体系的好与坏,合理与否。与其它专业相比,高校的艺术设计专业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无疑应更加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第二,当下社会的发展日新月异,对于实践型人才的需求是即刻加入岗位,从学校到社会无缝对接。因此要求高校在艺术设计专业的人才培养过程中,强化实践环节,构建完善的多维实践型教学体系,以保证学生具备开阔的设计思路,与社会接轨的实践能力,并将自己对设计问题的构想通过可行性极强的作品展现出来。要完成上述问题的改善,必须要强化高校艺术设计专业教学体系中的实践环节,从多维度、多层次打造实践型的教学体系。
一、实践型课程体系的完善与打造
进入21世纪后我们所面临的新问题在于信息化时代的到来,“大数据”、“人工智能”为代表的科学技术日新月异,时代的剧变要求我们要不断的学习新知识,不断的创新,才能保持设计学科的敏锐性。当下高校艺术设计的课程体系方面存在着诸多的问题,例如:与时代不符的老旧课程,与市场脱节的技法课程等。在实践型课程体系完善与打造中必须淘汰与时代不符的,与实际脱节的课程,更新使之成为新的具有生命力的课程。淘汰旧课程的同时要保留传统、更新具有深远价值的课程,国际化的目光可以让我们及时引进新课程。新课程体系的建立应围绕市场方向去挖掘,用多维的思维方式去设置课程,创设新的课程体系。同时,作为时代性与实践性极强的设计专业,课程体系的评判标准也需要不断推进,作品考核标准也应与时俱进。用新的评判标准去考察,考核过程里面应该引入一种对作品的创作过程中创新意识的强调,并非单方面去衡量它,应以多维度的形式去考核。
二、实践型教学意识的渗透以及过程的严格执行
要构建高校艺术设计专业的多维实践教学体系,首先要转变传统以理论式教学为主的观念。以社会实际对艺术设计人才的需求为导向,强化教学体系中的实践教学意识,改脱离市场实际的教学为实践型教学:案例教学、项目教学、市场分析教学等等。所有的结合在一起成为一种链条式的教学模式,各门课程,各个教学环节都有实践型教学意识的渗透。不同课程的每位教师在具体执行实践型教学过程中,通力协作严格按照多维度的方式去实施,摒弃现在高校教师的单打独斗的场面。为社会培养具有高素质实践能力的设计人才,必须在教学阶段就将艺术设计专业的实践教学与学生未来的工作状态紧密联系起来。高校艺术设计类教学要转变以往以理论式、技法类教学为主的思想,在每门课程的教学中,都要适当的融入一些实践环节。例如,在数字媒体艺术设计专业的界面设计课程教学中,就可与社会上的新媒体企业建立合作。借助企业开发新项目,让学生参与到其中的设计环节中,让学生能够将自己好的创意应用于项目中,同时也充分释放学生在其它课程中所学的设计知识与技能。在参与项目的过程中,学生了解了整个界面设计的流程,增强了学生的实践经验和能力。另一个方面还能让学生感受到设计团队的协作力量以及群智慧对于设计项目的影响,学习到相关的协作经验,反馈过来成为增强学生学好艺术设计专业的动力。
三、具有实践型素质教学队伍的建设
高校艺术设计专业教学中,教学队伍的整体素质以及梯队之间的协作至关重要,会直接影响到最终的教学质量。目前,我国高校艺术设计专业教学中实践课程效果的不理想,很大原因在于缺乏艺术设计教师与高素质的教工梯队的完美结合,导致其实践教学深入不足,无法完成最后的一个环节。由此,高校需要加强艺术设计专业教师以及教工队伍的建设,注重“双师型”教师的培养,注重实验室教工队伍的专业素质的培养,并协调好教师与教工的协作关系。艺术设计类的一线教师都应拥有实际的企业工作经验,并定期下企业进行培训,增强其实践教学水平。通过参与企业的实践项目,不仅能增加教师的实践经验,还能使教师了解企业的最新用人标准,从而能够在教学中选择更具有针对性的内容和方法开展教学活动。对于实验室中的教工,应重视其人员配置问题,实验室工作人员应具备专业的背景,能辅导学生进行专业性的操作,多维实践型教学中需要更多的专业知识人员具有实际的执行力。另外,邀请国外优秀的艺术设计师到校讲课,将行业最新动态和信息与教师、教工队伍有一个面对面的交流互动,制定一个项目合作以工作室的课程形式来打造实践型的多维教学。总之通过从不同的渠道对教师梯队进行培养,提高其综合素质,打造出一支优秀的艺术设计教学队伍,并通过具体的课程直接影响艺术专业学生的实践能力。
四、接轨市场的实验室和工作室
实践能力是对艺术设计专业学生最基本的要求,要培养出能够满足社会实际需要的艺术设计人才,应尽可能的让学生在校期间就接触到市场有关的项目。目前高校艺术设计专业的实验室和工作室,一般只具有实验的一些性质和功能,并不具备真正的接轨市场的运作能力。因此,需要在建设相应的艺术设计实验室和工作室的基础上,鼓励并支持教师带实际的项目介入实验室使其成为接轨市场的前沿阵地。教师可以在整个的实验室范围内建立自己独立的创意场地或者工作室,在开展项目的过程中完成艺术设计教学活动,带领学生在实践中体会理论、技法,脑手配合完成课程的推进。另一方面,在硬件方面学校要加大对艺术设计实验室的投入,配置最新的相关设备,不断更新实验器材。在管理层面的软件方面,应该不断提高实验室与工作室在艺术设计教学中的使用频率,鼓励创新探索的实验项目。
五、结论
艺术设计专业要求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这一有别于其它专业的特性,要求我们高校艺术设计专业的教学体系必须以实践型为核心,打造一个多维度、多层次并举的切实可用的教学体系,以保障培养合格的艺术设计专业的毕业生,能够实时对接上当下社会的需求并体现设计教学的价值意义。在实际的艺术设计专业教学中,实践型的教学体系是需要各个方面协同运作才能起到最后的效果作用,任何的单一的、片面的做法都是没法完成多维实践教学体系的打造,也就没法提高学生的设计实践能力。因此打造一个多维实践型高校艺术设计教学体系势在必行,也是我们高校艺术设计类教学体系改革中的重中之重。
作者:林峰 姜钰莹 单位:东华大学
参考文献:
[1]周鑫,严斌,汤小胤等.多维实践平台下的艺术设计专业学生创新能力培养[J].美术界,2015,(12):67.
一、艺术设计专业实践教学的基本内涵
实践,即人类改造社会的活动,是人们认识知识,获得知识的重要方式,也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通过实践能够检验和证实自己对社会的认知是否正确。实践对于从事艺术设计的人来说更是一种必不可少的能力。设计的灵感和理念需要通过实践加以实施,将设计运用到生活中,让设计变得更加真实和有价值。艺术设计专业的实践教学相对于理论教学来说,更重视技能训练和操作能力的训练。通过在实践教学的过程中引导学生对学习的理论知识加以论证外,还要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造型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通过实践教学来培养学生对艺术构思的创造力,拓展现代科学技术知识、文化修养等交叉学科的知识,满足当今社会对艺术设计人才的高标准要求。基于实践能力培养的艺术设计专业教学,要使学生从课堂走向实际,完成从理论学习到实践操作的飞跃,了解设计的流程动态,熟悉设计的操作环节,感受设计的艺术环境;通过实践教学训练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拓展专业知识;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开发创新性思维模式,让学生在实践过程中不断思考,反复实践,释放个性,不断创新;学生在实践过程中不断触及到其他学科的知识,从思想认识、业务技能等方面提升综合素质,以适应社会的需求。总之,艺术设计专业的实践教学就是要在教学中开展大量的实践操作活动,让学生在完成对产品设计的流程中学会专业技能和其他方面的知识,向培养综合型优秀艺术设计人才的目标迈进。
二、艺术设计专业实践教学模式的构建
艺术设计专业的实践教学要以设计为核心,通过在教学过程中增加实践环节、实践理念和实践课程,实现学生思维的创新启发与能力培养。可以将艺术设计专业的实践教学分为课程实践教学、创作实践教学、社会实践教学等方面,将实践纳入各个课程的教学理念中,结合实际需要,确定教学环节。例如增加立体构成创意训练,可以锻炼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通过想象打破传统的思维模式,再现一种新的思维空间,并且通过实际的操作来展示自己的想法,完成由理论到思维再到实现的飞跃过程。再例如将素描教学增加为创意素描教学,通过一定时期的传统素描练习,掌握必要的素描基础,之后再过渡到后期的创意表现素描,让学生在把握基础造型能力之上超水平发挥他们的审美思想与情感表现,学会真正意义上的素描创作。从整个艺术设计专业的教学体系来看,也可以依照不同年级的教学来安排实践课程。一年级主要是强化专业基础,学习设计专业的相关理论与基本技法,在此阶段可以安排创意立体构成和创意素描的实践课程;二年级开始进行专业知识的学习,加大对专业实践操作技能的训练,可以安排学生进入校内设计工作室或校外实习基地进行实地操作训练,增强动手能力;三年级可以安排专业老师带队进入企业学习,在真正的工作环境中感受设计氛围,系统全面地接触与设计有关的方方面面;四年级的学生可以回顾和运用这四年学到的知识,自己动手做创新设计,完成大学与社会的对接。总之,增加对艺术设计专业教学安排的实践操作,需要教师和学生共同配合来完成,以实现对学生整体素质和能力的全面培养。
作者:张山林 单位:黄淮学院
1艺术设计教育现状
高校内的艺术设计教育是通过将传统的美术教育与工艺教育相融合而产生的,其发展路线是沿着美术教育的发展方式不断向前推进。内地的艺术教育过于强调技艺,将实用价值与经济效益作为教育学生的主要目标。然而,艺术这门学科充斥着强烈的人文精神。学生如果缺乏艺术中蕴含的人文精神,即使技艺如何精湛,也无法成为合格的艺术大师。然而,现实环境的变化,诸多因素对当前的艺术设计产生了负面的影响,使得艺术设计变得更加的功利与乏味。由于市场经济对艺术本身的巨大冲击,导致那些本属于艺术最本质的东西,比如人文精神、美与学术等等都被排斥在外。这是完全违背艺术设计的最终目的的。作为一门极具综合性的学科,艺术设计具有自身的特点,与艺术学科教育还是有较大差别的。艺术设计带给人们的不仅仅是视觉上的享受,更重要的是带给人们精神上的震撼。因此,作为一名设计人员必须具备丰富的知识以及敏锐的洞察力,同时必须具备创造性思维。也只有这样的优秀设计人员的作品才能够创造出完美,将生活的真谛通过作品传递下去,带给人美的享受。因此,对于艺术设计学生的培养方式必须进行改革。
2高校艺术设计教学改革的思路
2.1认知过程的配合
在高校美术课堂上,常用的教学方式之一就是将直接认知与间接认知融合在一起。通过教师的引导、学生的直接观察与感悟,将自己的所思所想所知所感通过作业设计表现出现。在这个过程中,从观察认识到模仿创造,是认知的一个渐变过程。这种直接与间接相互融合的教学方式为学生的艺术水平的提高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2.2模仿性与创造性的配合
在训练学生的写实能力时,模仿是最为重要的方式之一,也是最为基础的艺术表现方式。学生在写生的过程中,不仅能够充分锻炼其观察力、思考力,同时还能够促进学生心灵与学识的全面提高。然而,单纯的临摹对学生的创造力会产生阻碍。因此,从长远的眼光来看,创造性也是最佳的导向,是学生训练的主要项目一直。美术教学只有将模仿与创造紧密结合在一起,才能提高学生的全方面的能力,满足艺术创作的实际需求,培养具有综合能力的艺术人才。
3高校艺术设计教学改革的方法
3.1课堂教学将随意画与示范画相互结合
将随意画与示范画充分结合,要经历从学生点老师画到学生自己点自己画,在到最后的老师任意点,学生立刻画的阶段。然而一定不要忽视学生的个性,不用的学生会有不同的欲求。对于那些有困难的学生,要积极引导,多启发、多鼓励,从而能够促进学生自己突破内心的障碍。最终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够将自己的思想情感通过绘画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
3.2各学科教学之间的配合
对于高校艺术设计教学改革,需要各学科教学之间加强配合,特别是对其知识和能力方面。学科的交叉配合可以极大程度上对于学生在德、智上全面发展,从而避免出现对于专业精通,而常规知识的匮乏。所以,对于艺术设计教学而言,需要在个学科中进行交叉,从而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同时对于艺术设计提供生活灵感。
3.3课外写生与实体仿做的相互结合
从调查中,我们了解到目前大学美术教学,在与课外的活动环节没有直接联系,其教学的特点是:第一,在授课方式上,实行课堂上“临摹教学”和课外“写生活动”,使用文化差异分班教学;第二,在作业设计上,学生的艺术产品往往较为普通,不具备创造性和创新性,较为陈旧。因此,对于高校艺术设计教学改革而言,需要积极的将课外活动补充课堂教学中,从而发挥出更关键的作用,例如从开设课外写真等户外实践体验活动,直接培养学生对于例题空间的感悟能力和创造能力;另一方面,积极运用各种材料,例如3D摄像,四维技术等,培养学生创造力。
3.4学生素质的综合考核
考核是为了促使个人行为得到正面的最大的提高和促进,对于高校艺术设计教学改革而言,需要建立的相应考核体系,以保证改革的顺利完成。例如,对于老师而言,需要设定考核标准在课程设计和安排方面,从而促进老师的积极性;对于学生而言,需要对于学分进行值班设定,例如确定某些课程为其必修课,从而督促其学习;对于学校而言,需要建立长期稳定了考核体系,例如开展多种校园活动,如艺术展等等,从而对其奖励,正面引导。
3.5艺术设计项目研发的建设
现今大多数高校都存在一个共同的问题,就是学生多,但是课时有限,导致艺术设计类专业创新缺失,实习基地提供也较少。如何有效的运用现有资源,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由被动学习转变为主动学习,从而改变教学模式,形成连贯性和创造性知识学习。而达成这样的母的,加强对于艺术设计项目研发的建设就至关重要。可以从以下方面着手:一方面利用校内外实习基地的专业实践活动,直接参与设计项目,从而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另一方面完善校企合作的模式,为学生提供广阔的实习天地。
4对于高校艺术设计教学改革设想
高校艺术设计教学当前注重:自由化。直接表现为,在一堂课程中,纪要对知识进行讲解,又要对于心理进行训练,达成最新的完整教学模式。主要可以从三个方面进行改善:第一、注重对于现代人文景观的深度挖掘,对于历史文化的深层次研究;第二,成立相应的设计研究协会,从而为其发展提供理论构建;第三,结合国外先进的经验,吸取精华,不断完善办学理念,从而使得设计教学紧跟时代步伐。对于高校的艺术设计教学而言,其长期稳定发展,需要注重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不能单一的培训其设计基础知识,更要求全面素质的提高,使其具备创新意识。
参考文献:
[1]李景欣.艺术设计教学考试模式改革探索与实践[J].艺术研究,2013(02).
[2]李黎.高校艺术设计教学改革探索[J].重庆与世界(学术版),2013(04).
[3]刘艳萍,刘明生.高校艺术设计基础课程教学改革的探索[J].艺术与设计(理论),2013(11).
艺术设计与艺术设计史论教学的契合模式
“设计”这一词汇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经常被用到,诸如“服装设计”、“视觉传达设计”、“工业设计”、“环境艺术设计”等。本文结合许多有关艺术设计著作对设计概念的阐释,将设计的概念试图从设计专业的角度对其进行一番再梳理,使得对设计的概念有更深入的认识。
艺术来源于生活,同时也是生活中的一部分,而艺术设计作为艺术、技术和科学的结合,更是与生活息息相关。随着艺术设计专业的蓬勃发展,全国各大高校基本都开设了艺术设计专业,随着国家对素质教育的加强,艺术设计史论课程越来越受到重视,开设了艺术设计类专业的高等院校也根据自己的学科专业特点,都开设一定数量的艺术设计史论课程,但是还是普遍存在一些问题。结合整体的分析研究数据,总结出艺术设计史论课程的整体问题和艺术设计史论课程的未来发展趋势。
艺术设计史论课程初探
艺术设计史论课程是高校艺术设计专业学生必修的专业理论课程,其中包括了有中外艺术设计的发展历程、艺术设计理论的萌发、分支及其在人类社会发展史上的贡献率等等。艺术设计史论课程自20世纪90年代起陆续在全国的艺术院校和综合院校的艺术设计专业中开设。据不完全统计,全国80%以上的院校开设了艺术设计史论课程,此类课程在开阔设计专业学生的视野,提高其人文素养、树立创新的设计理念,提升设计的品位,形成个人风格等方面意义深远。因其滞后于艺术设计实践,其研究内容和教学方法尚有许多不足的地方,当今国内更是如此。总之,高校艺术设计史论教材田圃中,已由过去的一枝独秀,发展到今天的百花竞放。中国的艺术设计史论研究也将迈进一个较快发展时期。
事物具有两面性,有好的一面,同时也有不足的一面。在艺术设计史论课程的教学过程中,主要存在几个方面的问题:(1)艺术设计史论课程观念需要更新;(2)教学课程设置不够合理;(3)教学方式方法亟待创新;(4)理论教学与设计实践需要更好的对接。
艺术设计史论课程概况以及发展趋势
1.教材的使用
在艺术设计史论课程刚刚兴起的时候,对于艺术设计史论的教学还处在基本的发展阶段,教材有一枝独秀到目前的百家争鸣。在当时只有尹定邦教授著《设计学概论》,尹定邦教授在书中重点介绍了设计学研究的范围、现状,设计的多重性,设计的类型,设计师的职能,中外设计史的源流,设计批评理论的发展、嬗变与多元化等,特别着重强调了设计理论对设计发展的必要性。
经过十多年的发展,艺术设计史论教材层出不穷。李砚祖教授著的《艺术设计概论》得到众多高校的青睐。该书主要介绍了设计的方法、程序与管理、设计的哲学、设计与文化的关系等,提出“设计是科学技术与艺术的统一结合”的观点。目前,高校设计史论的版本逐渐增多起来,如赵农著的《中国艺术设计史》、李立新著的《中国设计艺术史论》、朱和平著的《中国艺术设计史纲》、王受之著的《世界现代设计史》等,都是比较权威的艺术设计史论教材。
2.加强师资力量
美术系专业教育教学设施设备充裕,师资力量雄厚。有专业教学场地面积15400平方米、实验实训室近2000平方米;有专业图书、画册、期刊、光盘和软件共计4000余册(件);有校外实训、实习、就业基地30余个;现有市(校)级教学团队共5个、精品课程共6门,承担了教改项目共25项,获教学成果奖共11项;有学术研究、科研创新团队共2个,承担了市(校)级科研项目共近50项;教师的作品和论文参加市级以上展览和公开发表近700幅(篇),获省(部)级及以上奖励近100项,教学论文等获得省(部)级以上奖励20余项;教师申请国家专利10余项,主编(著)教材、作品专著60本(部),其中《高等院校艺术设计专业丛书》被全国20余所高校选用,共出版10万余册。
美术系学生作品在众多省(部)级及以上专业竞赛活动中屡获佳绩。学生参加教育部“全国大学生艺术作品展演”、“优秀毕业设计作品展”、“全国大学生广告艺术节”、“中国环境艺术设计学年奖”、“中国美协‘未来之星’大奖赛”、“重庆•长江杯国际工业设计大赛”、“重庆•中国西部工业设计明日之星作品大赛”等赛事,获奖共近60项、省(部)级奖200余项;同时,美术系每年都要举办“学生作品年度展”、“毕业作品展”、“学生社团作品展”等专业赛事,并组织学生参加重庆市高校服装专业优秀毕业作品联合展演活动,中央二台、人民网、中国教育网、搜狐网、新浪网、凤凰网、重庆电视台、《重庆日报》等几十家主流媒体先后进行了报道。
美术系学生工作以“抓常规、浓学风、重规范、强素质、促就业、创品牌”为主线开展工作。一方面,积极围绕专业教学,着力培养学生专业思想和艺术素养,提升学生专业水平,夯实学生就业核心竞争力;另一方面,正确引导学生争做有孝道、有理想、有理论、有理念、有理智的美术学子,促进学生情商培养和提升,拓展学生综合素质,打造学生就业综合竞争力。相当部分毕业生已成为广告公司、室内装饰公司的设计总监、项目经理和业务骨干,有的成为了基础教育行业专家并多次在全国和市级美术教学竞赛中获奖。近几年来,先后有数十名学生考取中国美术学院、四川美术学院、重庆大学、西南大学等高校的硕士研究生。
二、2016年拟招生专业介绍
公共艺术 [本科 非师范]
培养目标:本专业主要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备艺术设计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掌握公共艺术设计的基本方法和实践技能,能对室内外空间进行装饰艺术设计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主干课程:造型基础、设计色彩、构成基础、建筑基础、数码图形处理(3dsmax、cad、photoshop)建筑制图与测绘、手绘效果图技法表现、工程概预算、工程材料与工艺、公共空间艺术设计、公共设施设计、餐饮空间设计、陈设设计、展示空间设计、住宅空间设计、公共景观设计、办公空间设计、装饰雕塑、3d场景漫游、设计概论等。
就业岗位:毕业生可到建筑和规划部门、各类设计院所、专业设计机构等从事公共空间、商业空间、住宅空间以及园林景观等设计工作,也能从事相关领域的施工管理工作。
美术学[本科 非师范]
培养目标:本专业主要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备美术学专业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掌握艺术创作和美术教育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主干课程:中国美术史、外国美术史、艺术概论、透视与解剖学、素描人物、色彩人物、色彩风景、雕塑、传统油画语言、油画风景、素描人体、油画人体、具象写实绘画语言、表现主义绘画语言、超现实主义绘画语言、照相写实绘画语言、综合材料、综合创意、当代艺术思潮、工笔花鸟、工笔人物、写意花鸟、写意山水、中国古代造型艺术考察等。选修教师教育方向课程:中小学美术教学论、课堂教学技能、美术教师公招应试技巧等。
就业岗位:毕业生能够从事美术创作、美术教育、美术编辑、艺术机构管理,以及美术宣传和区域文化创意产业的开发等工作。
视觉传达设计[本科 非师范]
培养目标:本专业主要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备视觉传达设计专业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掌握视觉传达设计的基本方法和实践技能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主干课程:造型基础、设计色彩、设计构成、电脑辅助设计、图形创意、版式设计、商业摄影、插画设计、网页与界面设计、标志设计、VI设计、包装设计、平面广告设计、影视动态广告设计、型录设计、书籍设计、文化海报设计、设计概论、世界平面设计史等。
就业岗位:毕业生能够从事广告策划与设计、印刷品设计、包装设计、企业形象设计、商场商品陈列设计、网页及新媒体设计、商业摄影及设计管理等工作。
视觉传达设计(时尚艺术)[本科 非师范]
培养目标:本专业主要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备视觉传达设计(时尚艺术设计方向)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掌握服装与服饰设计的基本方法和实践技能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主干课程:造型基础、设计色彩、设计构成、计算机辅助设计、服装工艺、服装效果图表现技法、服装设计思维训练、成衣设计、立体裁剪、服装材料与面料再造、创意服装设计、时尚摄影、针织装设计、化妆造型、服装展示设计、平面纸样结构、服饰配件设计与制作、服装设计概论等。
就业岗位:毕业生具备设计造型能力、市场分析能力、组织与协调能力,能够适应服装服饰艺术设计行业发展的需要,从事服装、服饰品的设计、制作和营销等工作,也能在相关时尚设计领域从事设计、制作与管理等工作。
三、2016年录取规则
1.考生体检必须符合教育部、卫生部、中国残疾人联合会制定的《普通高等学校招生体检工作指导意见》的规定。
2.重庆市考生认可重庆市统考成绩,其它省(自治区)考生认可我校组织的美术专业校考成绩。
3.按综合成绩(综合成绩=文化成绩÷文化成绩总分×30+专业成绩÷专业成绩总分×70)排序,德智体美全面衡量,择优录取。
四、2016年招生计划(暂定)
专业名称
重庆
三校生
美术本科(非师范)招生计划
备注
重庆
江西
山东
陕西
山西
福建
广西
美术学
37
8-10
大一下期末可申请转专业;重庆三校生限招服装设计与工艺类专业。
视觉传达设计
80
10-15
15-20
7-10
15-20
8-10
公共艺术
81
10-15
15-20
15-20
7-10
7-10
视觉传达设计
(时尚艺术)
10
27
美术系专业教育教学设施设备充裕,师资力量雄厚。有专业教学场地面积15400平方米、实验实训室近2000平方米;有专业图书、画册、期刊、光盘和软件共计4000余册(件);有校外实训、实习、就业基地30余个;现有市(校)级教学团队共5个、精品课程共6门,承担了教改项目共25项,获教学成果奖共11项;有学术研究、科研创新团队共2个,承担了市(校)级科研项目共近50项;教师的作品和论文参加市级以上展览和公开发表近700幅(篇),获省(部)级及以上奖励近100项,教学论文等获得省(部)级以上奖励20余项;教师申请国家专利10余项,主编(著)教材、作品专著60本(部),其中《高等院校艺术设计专业丛书》被全国20余所高校选用,共出版10万余册。
美术系学生作品在众多省(部)级及以上专业竞赛活动中屡获佳绩。学生参加教育部“全国大学生艺术作品展演”、“优秀毕业设计作品展”、“全国大学生广告艺术节”、“中国环境艺术设计学年奖”、“中国美协‘未来之星’大奖赛”、“重庆•长江杯国际工业设计大赛”、“重庆•中国西部工业设计明日之星作品大赛”等赛事,获奖共近60项、省(部)级奖200余项;同时,美术系每年都要举办“学生作品年度展”、“毕业作品展”、“学生社团作品展”等专业赛事,并组织学生参加重庆市高校服装专业优秀毕业作品联合展演活动,中央二台、人民网、中国教育网、搜狐网、新浪网、凤凰网、重庆电视台、《重庆日报》等几十家主流媒体先后进行了报道。
美术系学生工作以“抓常规、浓学风、重规范、强素质、促就业、创品牌”为主线开展工作。一方面,积极围绕专业教学,着力培养学生专业思想和艺术素养,提升学生专业水平,夯实学生就业核心竞争力;另一方面,正确引导学生争做有孝道、有理想、有理论、有理念、有理智的美术学子,促进学生情商培养和提升,拓展学生综合素质,打造学生就业综合竞争力。相当部分毕业生已成为广告公司、室内装饰公司的设计总监、项目经理和业务骨干,有的成为了基础教育行业专家并多次在全国和市级美术教学竞赛中获奖。自2008年以来,每年都有学生考取中国美术学院、四川美术学院、重庆大学、西南大学等高校的硕士研究生。
二、2015年拟招生专业介绍
视觉传达设计 [本科 非师范]
本专业主要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备视觉传达设计专业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掌握视觉传达设计的基本方法和实践技能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开设的主要课程有:造型基础、设计色彩、设计构成、电脑辅助设计、图形创意、版式设计、商业摄影、插画设计、网页与界面设计、标志设计、VI设计、包装设计、平面广告设计、影视动态广告设计、型录设计、书籍设计、文化海报设计、设计概论、世界平面设计史等。
毕业生能够从事广告策划与设计、印刷品设计、包装设计、企业形象设计、商场商品陈列设计、网页及新媒体设计、商业摄影及设计管理等工作。
视觉传达设计(空间艺术) [本科 非师范]
本专业主要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备视觉传达设计(空间艺术设计方向)专业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掌握空间艺术设计的基本方法和实践技能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开设的主要课程有:造型基础、设计色彩、设计构成、计算机辅助设计、建筑制图与测绘、建筑效果图技法表现、工程概算、形式与构造、商业空间设计、餐饮空间设计、展示空间设计、住宅空间设计、园林景观设计、办公空间设计、装饰雕塑、设计概论、中外建筑史等。
毕业生能够从事商业空间、住宅空间、公共空间及园林景观等设计工作,也能从事相关领域的施工管理工作。
视觉传达设计(时尚艺术) [本科 非师范]
本专业主要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备视觉传达设计(时尚艺术设计方向)专业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掌握时尚艺术设计的基本方法和实践技能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开设的主要课程有:造型基础、设计色彩、设计构成、计算机辅助设计、服装工艺、服装效果图表现技法、服装设计思维训练、成衣设计、立体裁剪、服装材料与面料再造、创意服装设计、时尚摄影、针织装设计、化妆造型、服装展示设计、平面纸样结构、服饰配件设计与制作、服装设计概论等。
毕业生具备设计造型能力、市场分析能力、组织与协调能力,能够适应服装服饰艺术设计行业发展的需要,从事服装、服饰品的设计、制作和营销等工作,也能在相关时尚设计领域从事设计、制作与管理等工作。
美术学 [本科 非师范]
本专业主要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备美术学专业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掌握绘画创作和现代艺术设计的实践技能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开设的主要课程有:中国美术史、外国美术史、艺术概论、透视学、解剖学、素描、色彩、风景、雕塑、中小学美术教学论、课堂教学技能、古典油画技法、油画材料与技法、油画静物、油画风景、油画人像、油画人体、传统水墨技法、中国画材料与技法、专业书法、中国花鸟画、中国人物画、中国山水画、版式设计、平面广告设计、住宅空间装饰设计等。
毕业生能够从事美术创作、美术教育、美术编辑、艺术设计和管理,以及美术宣传和区域文化创意产业的开发等工作。
美术学(中国画与数字艺术) [本科 非师范]
本专业是中国画与现代数字技术相结合的复合型专业,主要培养具有中国艺术思维和原创能力,并能利用数字技术平台进行水墨文化的推广与传播、水墨风格的影视动画与游戏设计、网络与新媒体艺术制作等方面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本专业学生将系统学习水墨画技法、语言、审美思想,熟练掌握图形图像处理的各种数字媒体技术。
开设的主要课程有:线描场景设计、工笔画、写意花鸟画、动态解剖与透视学、人体写生、水墨人物、工笔与卡漫人物、连环画设计、写意山水画、水墨山水场景、水墨构成、水墨插画、FLASH水墨应用、MAYA水墨应用、3DSMAX山水虚拟漫游、水墨短片设计与制作、《新媒体概论》、多媒体信息处理与传输、网页与界面设计等相关课程。
毕业生能够从事水墨原创设计(动画、游戏、影视制作等)、网络与新媒体、商业与文化类广告制作、宣传部门、艺术教育及其它文化创意产业等岗位工作。
美术学(插画与三维动画) [本科 非师范]
本专业是手绘艺术与三维动画技术相结合的复合型专业,培养具有国粹艺术风格的原创设计和三维动画制作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学生将系统学习中外艺术特征及审美法则,培养以人为本的创意思维及表现手法,熟练掌运用3DMAX和MAYA等技术来完成三维动态图形图像制作及后期剪辑。
开设的主要课程有:形式美学、线造型、水墨构成与技法、计算机辅助设计(PS、PAINTER)、数字构成、动态解剖与透视学、光影与质感表现、插画设计、原画设计、分镜设计、传统动画表现、手办精雕、数字雕刻、3DMAX动画应用技术、MAYA动画应用技术、睿明后期商业剪辑技术、动漫周边产品设计、UI(中国风)设计与体验、FLASH新媒体应用、项目规划和流程制作等。
毕业生可在影视动画、游戏开发、景观及古建园林等商业公司从事商业动画、游戏概念设计及外包制作、3D打印、会展设计、古建修复及商业建筑虚拟漫游的开发与制作等工作。
三、2015年录取规则
1.考生体检必须符合教育部、卫生部、中国残疾人联合会制定的《普通高等学校招生体检工作指导意见》的规定。
2.除重庆、四川考生分别认可重庆市和四川省的美术联招专业成绩外,其余省份认可我校单独设点独立招生专业考试成绩。
3.重庆市考生在文化、专业考试成绩均达到最低控制线的基础上,按综合成绩(综合成绩=文化成绩÷文化成绩总分×30+专业成绩÷专业成绩总分×70)排名,德智体美全面衡量,择优录取;其它省份考生在文化考试成绩达到所在省份的最低控制线的基础上,按专业成绩排名,德智体美全面衡量,择优录取。
中图分类号:S6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引言
上世纪90年代,我国高等职业教育进入快速发展时期,招生人数逐年递增。目前,全国90%以上的地市至少有1所高职院校。据统计,2009年我国独立设置高职院校已达1215所,10年来,高职教育为国家培养了近1300万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高职电脑艺术设计专业经过多年的发展,已经成为培养高素质技能型艺术设计专门人才的主力军和基本阵地,为国民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培养了大批基层设计从业人员。
1.高职电脑艺术设计专业人才培养的定位
电脑艺术设计专业以培养平面艺术设计人才为主要教学方向,以熟练使用电脑为技术特长,培养平面广告设计、企业形象设计、书籍装帧和包装设计以及家装效果图设计等实际应用能力的专业美工人才。主要是技能型、应用型的一线服务人才。这里所说的技能型、应用型一线服务人才是指有别于同类专业本科学生而言。同类本科专业为社会培养的是研究型创作人才。本科教学强调理论化的系统性,对于艺术设计专业的研究上创作,重探索性与实验性。而高职院校,作为培育应用型一线服务性人才,教学强调电脑技能的操作性。它要求在实践技能中,了解理论、掌握知识。对于电脑技能的掌握,特别强调与社会市场对口的使用性与实践性。鉴于以上思路,作为高职院校的艺术设计专业的培养原则,应该是:1.培养目标的服务性;2.学习时间的速成性;3.教学内容的应用性;4.教学方式的操作性。为此,在培养方法上,要坚持“先进市场考察后课堂教学”;先实际电脑操作后规律梳理原理的倒装句教学方法。实行“先看后教、先仿后创、先实后需、先简后繁、先易后难”的教学程序。作为培养应用型一线服务性人才,其间有着不同的岗位与层次。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将最终决定人才的专业技能水平,制定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一定要按照产业职业岗位对员工理论、技能的最高要求进行专业规划和建设,要将“就业岗位需要什么,专业就教授什么”作为专业人才培养的最高行动纲领。本专业根据高职院校发展实际与社会的大量用人需求,人才培养定位为具有操作能力与艺术素质的复合型设计人才,如:平面设计师、编排设计师、印刷设计师、网页美工师、设计师助手、电脑出图操作员等。
2. 高职院校电脑艺术设计专业人才培养中凸显的问题
2.1电脑艺术设计人才培养面临师资缺乏的窘境。近年来,一些高职学院高等职业教育为国家培养了近千万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电脑艺术设计专业是一个新成立的新兴专业。其前身多为升级合并前的中职院校的美术专业演变而成。师资力量薄弱,有一大批美术教师转岗培训为艺术设计教师。教师先天基础不足,业务水平低,观念落后。电脑艺术设计专业是一门新兴的艺术与科学相结合的学科。专业必须拥有美术基础,同时还要拥有娴熟计算机软件操作技能,要会使用常见的Photoshop、Coreldraw、Flash、Fireworks、AutoCAD、dreamweaver、3DMAX软件。然而,近年来合并扩建起来的地市高职院校非常缺乏这方面的师资力量。转岗来的美术教师也只能讲授美术基础课,例如色彩、素描、构成等等。
2.2 电脑艺术设计人才培养面临实训基地建设滞后的影响。目前,电脑艺术设计专业实训基地建设与人才培养目标、规格相比,明显地存在一定差距。作为艺术与科学相结合的新兴学科,专业实训条件要求比较高,需要专业的配套机房,需要专业的图文快印室,需要写真机、喷绘机、覆膜机、刻字机、彩色打印机等设备。电脑艺术设计涉及了商业平面设计、商品包装设计、标志设计、书籍装帧设计、室内设计、环境艺术设计、网页设计、CI设计等专业方面。对于实训室建设的要求比较高,不是简单配套一个微机室就可以。笔者走访西安市、咸阳市周边职业技术学院发现,一些院校电脑艺术设计专业实训基地建设都比较滞后、匮乏。还需要加大资金投入,建设相关配套实训室。
2.3 电脑艺术设计人才培养面临课程建设薄弱的不利影响。抓学院内涵建设,主责在抓专业建设,专业建设主责在抓课程建设。课程建设好不好,严重影响教学质量的提高。课程建设是提高学生在校期间教学质量的关键所在。课程建设是学校教学基本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加强课程建设是有效落实教学计划,提高教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保证。要以转变教育思想、更新教育观念为先导,以优化知识结构、重视能力培养为出发点,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实践技能为重点,以整体优化课程结构、构建新的知识体系为主线,及时更新教学内容,加强课程整合和课程群建设,构建整体优化的课程体系,建设一支教学水平高的优秀的师资队伍。不断改进教学方法与手段,提高教学质量;教育教学思想与时俱进,形成教学质量的可持续提高。完善网上资源,充分利用校园网络视频平台,指导学生正确、有效地使用网上资源,提高学习效果。
解决电脑艺术设计专业人才培养中凸显问题的有效途径
电脑艺术设计专业人才培养,重点在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使学生具备坚实的专业知识结构和较深的专业研究能力,成为社会所需的适应型、符合型人才;在能力培养上注重实践能力的培养,使学生具备较强的实践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笔者认为从以下三个途径解决人才培养中的凸显问题:
3.1 通过“内培外聘”的途径,突破师资匮乏的瓶颈难题。内培,即是针对现有的教师,采取内部培养、进修培训等方式,提高校内现有教师的业务能力,教学水平。外聘,即是高薪聘请艺术设计企业一线的高级技师、技工、设计师来学校给学生授课,指导学生的技能大赛。外部的聘任教师融入到学校的教师团队里,大大提高了在校教师的活力和眼界。互相学习,取长补短。一点一点提高师资水平;一点一点改善师资条件,进而提高教学质量。组织校内教师与外聘技工、设计师从课程体系设计、教学模式、学生素质要求、企业需求等方面展开定期交流、研讨。
3.2 通过引企驻校,开展校企合作,加强实训基地建设。开展校企合作,建立学校和企业互惠互利、合作双赢机制,与企业建立密切的联系是加强实践教学的重要环节。引企驻扎学校,在学校空闲教室建立设计公司、设计工坊、设计工作室。这样方便了学生的实习实训,学校可以节约的购置设备经费,企业在学校办公也节约了人力、节约了办公费、水电费、场地费等。于此同时,企业文化、职业文化、创业文化也引入到学校里,大大提高学生的职业道德、职业技能和操作水平。以咸阳职业技术学院为例,该校引进企业赞助设备,成立了校内咸阳三元广告公司,咸阳尚美广告工作室,一方面为学生提供实习实训平台,另外一方面还承担学校内部广告宣传、彩色印刷、宣传板制作的业务,企业亦从中获得制作效益。
3.3 通过重点课、精品课的申报,提高课程建设水平。课程建设服务于人才培养目标,课程是人才培养的基本单元。课程的设置反映人才培养的特点,反映学生能够塑造的职业能力;课程设置也反映了人才培养的规格的要求。要通过重点课程建设,精品课程建设促进教师主动去研究思考,去强化课程建设。制定课程建设的奖励办法,将课程建设工作量纳入职称评定中,充分调动教师参与课程建设的积极性、主动性。专业的核心课程全部要建设为重点课程或精品课程。在建设的过程中,课程标准、教学大纲、实训课计划、教案、教学论文、教材编辑、网络视频都在申报中抓起来了,申报工作促进了课程建设水平的提高。
参考文献
1.高职电脑艺术设计专业人才培养研究 陈坚《江苏经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年4期
2.谈西部地区电脑艺术设计专业人才培养的状况《城市建设与商业网点》邸栋2009年第26期
封面是书籍装帧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古代称为“书衣”,在书籍的整体设计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书籍封面能否快速吸引读者的兴趣,引导读者浏览书籍内容,首当其冲的就是封面的设计构思。作为实用的装饰艺术,封面的设计形式、格调与美学品位潜移默化地感染着每一位读者。封面也是书籍内容的精华凝练,更是书籍精神意蕴的形式化体现。因此,充分了解书稿的风格与内涵,合理开发新的封面设计形式,做到构思新颖独到、富有感染力,是封面设计的最终目的。随着近年来镂空艺术在各类设计中的广泛应用,其独特的立意风格能为现代设计带来独特的审美形式。不断挖掘传统韵味,反映时代精神,从而折射出设计者对美学意识的感悟及对形式美的追求与创新。
1镂空的表现手法
书籍封面使用的技法必须服从此书的精神内涵与装帧的整体效果,只有把握了封面与书籍内容间的内在联系,才能在此基础上创作出符合读者审美要求,具有时代感的封面设计。镂空是在物体上雕刻出穿透物体的花纹或文字,是在平面或立体空间内进行挖透的一种艺术手法。传统民间工艺剪纸就是比较常见的镂空艺术,凝聚着中华民族几千年的文化,洋溢着浓厚的民族色彩。书籍封面中的镂空手法一般以局部镂空为主,不同于整体镂空,局部镂空仅限于单个页面,因此需注意更多的细节表现。在局限的封面上进行镂空设计,除了位置、形态与大小,镂空部位与封面上的图形、文字的结合以及与周围页面的关系均需考虑,设计师应根据书籍封面的材质特性,有意识地对镂空形态进行调整。若镂空面积过大,可能会破坏封面的整体效果,也不易于存储。此外,镂空线条交接处的处理也需注意,可将原本复杂的形状简化,或放大镂空形态之间的链接处。根据镂空形态、位置、大小的不同,观者更容易从视觉、触觉上理解设计师所表达的意图,促使信息的完整交流。随着激光等现代化技术手段的引入,这门技艺突破了原有的局限性,镂空形态变得愈加多样化与精致,也极大地提高了制作效率。
2镂空的审美趣味
2.1体现传统韵味,丰富视觉语言
书籍封面设计首先要符合书籍的整体风格,可根据内容匹配传统的镂空形态。例如,曾被评为最美的书的《蓝印花布》摄影集(图1),不同于传统的书籍封面设计模式,不是单纯使用蓝印花布吉祥图案来填充封面,而是在局部做了蓝印花布纹样的镂空工艺处理。封面中透出的一块块蓝色花卉实为扉页的底色,体现出书籍整体的纸质工艺与镂空艺术的传统韵味,是蓝印花布技艺的微型直观体现,很好地传达出这门宝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技艺的清新之美,素雅宁静,独具匠心。由于镂空之后的页面会被分割成形态各异的部分,每部分的面积大小、疏密对比形成了一定的节奏与韵律。镂空后的空白之处与封面上的图文版面之间形成虚实对比,整体视觉效果上的不完整性打破了原本沉闷的单一化的设计方式,改变了观者对传统书籍封面的视图方式,加强了书籍自身的可塑性,丰富了书籍整体视觉语言。图2的中式菜谱封面,采用了阳刻剪纸镂空的工艺手法,将轮廓线以外的面积除去,线线相连,流畅地体现出图案的负形,整体效果玲珑剔透,具有浓厚的东方韵味,体现出中式菜品的品种精细与精美烹饪。这种传统文化元素的巧妙嵌入也是中国本土文化审美意识的回归。
2.2虚实光影,营造空间层次感
好的封面设计应在内容的安排上繁而不乱,层次分明。镂空的形态与其在光线下所形成的影子可产生光影呼应的形式美感。书籍的形态亦由原本的六面体变成多面体,由此带来了更为立体的视觉效果,让设计师能够在有限的空间中多角度地表达自己的设计理念。镂空的一个重要语义即“透”,不仅透出了各种形态,也能透光、透气。图3的书籍封面使用整齐的镂空线段营造出一个鲜明形象的囚笼空间。扉页的人形似乎透过囚窗向外呐喊,直观的设计表现方式与封面传达的语境信息一致,有一种打开封面即可解救的冲动。通过镂空页面去探索书中未知的知识,纵深感强烈。图4的规则圆形重复排列本是单一与秩序的表现,通过局部镂空丰富了封面的层次变化,浮浮沉沉,让点具有了灵动跳跃性,增添了封面的节奏感与韵律美。局部既富有变化,又和谐统一。由此可见,镂空元素所体现的负空间可以营造出空间层次感,好似在一个拥堵的密闭空间中出现的透气口,让观者感受到另一种视觉空间,极大地发挥了镂空的互动效果。
2.3主体形象突出,激发想象力与趣味性
镂空的形态除了常见纹样之外,字体也是很好的选择题材。书籍封面设计中对字体的选择与设计,都是基于对书籍内容的理解。文字在设计中具有较强的可塑性,不但能够传递信息,也能使寓意符号化,是图形元素的组成部分。将书名进行大胆的镂空设计,不但强化了可读性,同时又深化了形象感与趣味性,通过个性特征传达了书籍内涵,增强了视觉效果。例如,图5《给力,奔!》,此书封面的镂空形态是一个“奔”字的创意字体变形,异常醒目。部分笔画解构重组,线条圆润和谐、厚实有劲,紧扣本书标题。“奔”与“跑”不同,“奔”是一种积极勃发的强势运动状态,封面设计中突出了这种动势感,视觉冲击力强烈。此外,镂空技法的运用让原本单一的平面性具有立面透视感,内里的留白赋予读者无限的想象空间,两层相叠造成了错落有致的凹凸肌理,部分笔画的分解形似箭头,而箭头具有方向指引性,目标明确。整体封面设计没有过多修饰语言,简洁明快,以传统中国红色为主色调,热情而鲜明,红色犹如热血沸腾,具有勃勃向上的生命力。作为一本高校青年教师的创新教学论文集,有力地体现了勇于创造大好空间,展示自己所能开创辉煌明天的积极进取态度。通过镂空部分塑造主体形象,主动引导观者去感受封面所要传达的主题思想,这种减法造型能够保留主体形象并使其更为醒目突出,视觉效果强烈。书籍封面设计往往要求设计者首先了解书里的内容,总结出核心概要,再融入封面设计,使封面与内里完美结合。图6《小红人的故事》,封面是一个呼应主题的镂空形式红色小人,通过装饰外形的线条切割,使得“小红人”与整个封面既有分离又有连接,用这种对称的人形作为生命的符号,整体造型朴拙童趣、纯朴浓郁,与书中展现的神秘而浓郁的乡土文化浑然一体,极具个性特色。传统镂空艺术在造型的处理上既要抓住对象的主要特征,又要做到形态连接自然,因此必须形象鲜明突出,将书籍特有的内容以情绪化形式表现出来,借此传神,这种表现形式与在平面上直接描绘图形相比更具特色,在视觉上与触觉上分别带来了不同的韵味,激发了想象空间。
3结语
书籍封面不仅能保护、美化书籍,更重要的是能传达书籍的内涵信息,承载书籍形象。优秀的封面设计犹如锦上添花,语言顺畅、立意明确,既能体现书的内容与性质,又能带来完美的视觉体验,引起读者的共鸣,激发阅读兴趣。而镂空艺术独特且空灵的美学价值符合现代审美要求,是千百年来艺术工匠在美学实践中的宝贵财富。作为一种装饰性很强的艺术表现形式,能够为书籍封面设计带来更多的灵感与创意思路。镂空的平面看上去有一种似断非断,穿透却隔离的特殊效果,镂空面上出现的“缺口”能够形成封面中的视觉焦点,引导读者目光的聚集,使书籍传达的信息更为醒目。镂空不仅是一项工艺,更是一种引导视觉作用的形式。其“透”和“空”的独特技法能够在有限的平面空间内营造出多种维度的视觉感受,带来丰富多样的形式美表现力,表现出虚实相互转化的形式美感。若单纯采用镂空元素势必会引起审美疲劳,可尝试将镂空与印刷图案充分融合,设计关联图形,从而进一步提升书籍封面的审美趣味。当然不论何种形式表现,最终都要达到概括总结书籍内容、浓缩书籍精髓的目的。我们需要进一步对镂空艺术的造型特征和独特的视觉特质进行深入研究与分析,对镂空的图案进行创新与运用,从中找寻书籍封面所需的设计元素与创意灵感,为书籍装帧设计注入崭新的活力。
参考文献:
[1]费佳鑫.镂空元素在产品包装设计中的应用研究[D].长春工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6.
[2]赵媛媛.剪纸艺术中的镂空工艺在现代艺术设计中的应用[D].河北工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2.
[3]沈伟伟.浅析海报设计中的镂空形式的意义[D].苏州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