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力学论文范文

时间:2023-03-23 15:23:08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12篇专业力学论文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专业力学论文

篇1

二医学院校护理伦理学教学改善的途径

(1)更新护理伦理学课程的知识体系

护理新技术、仪器设备的应用和新理念的出现,都对临床护理实践提出了更多的要求,而我们的教科书对临床的护理实践活动的伦理指导还仅仅停留在基本的护理活动中,并没有进行具体的分析;再加之医学模式的转变,患者自我意识的增强,社会不信任危机的出现,都使得护理实践活动中出现很多之前从未出现过的人际关系问题,如患者知情权的实现与护理人员保密义务之间的矛盾,护理人员在遵守医院制度与维护患者利益之间的矛盾等等。我们现在的教科书也仅限于告知我们在护患关系,护际关系中应该怎么做,并没有针对特殊的实际问题给出伦理学的解决方案。尤其在很多护患矛盾问题的解决中当法律没有涉足的时候,伦理上最多也是点到为止,没有具体的指导方法。中南大学护理学院的杨丽教师在其护理伦理学教学调查结果中显示,大部分学生认为护理伦理学讲授涉及面太广,但是具体内容不叫局限,欠缺目前我国临床护理急需的有关伦理决策问题,未能满足临床实践的需求,突出反映了护理伦理教学内容构成上的问题。所以,作为实践性很强的护理伦理学,在知识体系的设置上,要着眼于护理的实践活动本身,给出一些具体的指导方案,让学生能够了解面对问题,我们应该怎么做。

(2)提高护理伦理学课程在护理教学中的地位

从2009年、2013年全国两次医务人员从业调查结果来看,从业者自身的职业素养对医疗矛盾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作用,医学院校作为培养合格医护人员的核心场所,不仅要关注学生专业技能的掌握,更要关注学生良好职业道德的养成。正如吴阶平先生所说,作为一名医护工作者:首先要具有高尚的医德。医护人员高尚医德的培养,首先就要来自医护学生护理伦理学课程的学习,从而把一种外在的他律性的道德规范内化为医学生一种内在的自律性的道德良心。因此在医学院校所开设的课程中,护理伦理学课程应该具有和护理专业基础课程同等重要的地位,要实实在在地赋予护理伦理学一定的地位,从根本的教育制度上改善护理伦理学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才是解决一切问题的前提条件。

(3)增强护理专业学生对护理伦理学学科重要性的认知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迅速发展以及现代护理模式的转变,护理学教育正面临着新的挑战,如何培养适应社会的高素质护理技术应用型人才成为护理教学研究的热点。而仅有的护理学专业知识不足以满足这一实际的社会需求,简单的护理伦理学理论也无法胜任,只有通过强化考试或增加教学的生动性和实效性,这一手段作为提升学生对护理伦理学教学重要性的认识。

篇2

2独立学院金融专业学生定量分析能力培养的教学设计

独立学院金融专业学生定量分析能力的三个培养目标决定了相应的教学内容应围绕收集、描述和展示金融数据以及分析金融横截面和时间序列数据进行设计,具体地,教学内容可以相应地设计为以下三个方面:第一,通过统计学课程的教学培养学生收集、描述和展示金融数据的能力。由于收集、描述和展示数据属于统计学的描述统计范畴,因而这一能力的培养需要通过统计学的教学来实现,在教学中,以应用为导向,向学生介绍如何通过数据库获取金融数据、如何通过表格、图形和统计量来描述和展示数据;在教学别注意数据库(比如国泰安)和统计软件(比如SPSS)的运用,通过统计学课程的教学使学生建立扎实的数据分析基础,掌握常用数据库和统计软件的基本操作。第二,通过统计学与计量经济学课程的教学培养学生分析金融横截面数据的能力。在教学过程中,一方面通过统计学课程使学生掌握横截面数据分析的基本方法,例如区间估计、假设检验、方差分析、相关分析和线性回归分析;另一方面通过计量经济学课程加深这些方法的理解和运用,特别是拓展对于线性回归分析方法的假设、操作、可能出现的问题及其解决方案的理解。通过这两门课程的结合教学建立学生对金融横截面数据的定量分析能力。第三,通过增加传统计量经济学课程的教学内容或设立专门选修课的方法培养学生分析金融时间序列数据的能力。由于传统计量经济学课程涉及的实质金融时间序列分析的内容较少,而这一部分内容在金融实践中又较为重要,因此可在传统计量经济学课程的教学内容中增加一些金融时间序列分析的应用介绍,比如平稳性检验、协整分析、时间序列分析模型构建等内容,或是将这些内容通过独立设置的选修课进行介绍,以弥补传统教学的不足,完善学生定量分析能力的培养。

3金融专业学生定量分析能力培养的实施:以浙江大学城市学院为例

浙江大学城市学院是一所以培养应用型、复合型、创新型人才为目标的独立学院,也是我国建立最早、知名度较高的独立学院之一。浙江大学城市学院的金融学专业设立3门课程培养学生的定量分析能力:统计学必修课、计量经济学必修课以及金融计量学选修课。三门课程横跨从大二下学期到大三下学期的三个学期,三门课程均以提高学生定量分析能力作为教学的根本目标,并在教学中注重运用软件解决实际问题。因此,研究浙江大学城市学院金融专业学生的定量分析能力培养对研究独立学院金融专业学生定量分析能力培养具有借鉴意义。就教学内容而言,三门课程由同一老师授课以保证教学内容的连续性和教学风格的贯彻,教学内容注重原理解释与软件操作,淡化数学推导与证明。具体地,统计学课程侧重于建立学生定量分析的基本技能,内容主要包括:数据的图表展示与概括性度量、抽样分布与参数估计、假设检验、非参数检验、方差分析、相关分析和回归分析;课程为三学分课程,每周两学时理论课结合两学时上机实验课,课程教学基于SPSS软件,通过软件运用的教学与练习培养学生收集、描述和展示金融数据的能力,建立学生对金融横截面数据的分析能力基础。在统计学课程结束之后即进入计量经济学课程学习,教学内容从回归分析的假设展开,主要包括回归分析估计量的统计理论、回归可能产生的问题及解决方法、以及各类线性和非线性回归的操作;课程为三学分课程,每周两学时理论课结合两学时上机实验课,课程教学在SPSS软件的基础上引入更适合进行回归分析的EVIEWS软件,加强培养学生的金融横截面数据分析能力,并为金融时间序列数据分析能力培养打下基础。在计量经济学课程结束之后学生可以选修金融计量学课程,教学内容侧重金融时间序列分析,主要包括时间序列的平稳性、协整性分析以及金融时间序列模型构建;课程为两学分课程,通过EVIEWS软件时间序列分析模块的教学与实践培养学生的金融时间序列数据分析能力。浙江大学城市学院的金融学专业通过以上三门课程的结合教学培养学生的定量分析能力,掌握SPSS和EVIEWS软件的使用,为毕业论文和之后从事的金融工作打下基础。

篇3

案例教学与理论教学分别立足不同的角度,旨在为学生构建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培养学生的各方面的能力,尤其是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理论教学与案例教学的教学方式各不相同,但目标却是相同的,两者间的关系是相互统一,互为互补。教师在进行教学时只是讲理论知识,而不讲案例,但只会让学生认为理论知识过于生硬和空洞,这与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没有任何区别。与之相反,如果教师在进行案例教学过程中,只是为了案例而说案例,而不是将案例与理论知识相结合,以理论知识作为案例的切入点,那么,这样的教学就像无水之源,缺乏基本的理论支持。因此,教师在实施案例教学中,教师要合理安排理论教学和案例教学之间的关系,从而确保二者间能够紧密结合,互相配合,帮助教师顺利完成教学。通过案例教学法,可以帮助学生内化知识,在今后工作中解决实际问题。因此,在会计教学中使用案例教学法,能够让学生快速提高实务操作技能,真正做到融会贯通。下面笔者以“存货岗位核算”项目中的“存货的确认”为例来说明如何具体运用案例教学法.第一步:案例准备。教师根据案例提问:李强考察后,下列哪些项目是家具厂的存货?为什么?案例分析李强在红星家具厂实习,他想知道家具厂的存货情况,在经过实地考察后,总结出家具厂材料、产品等存放情况如下:第二步:组织分析和辩论。以小组为单位,组织学生展开讨论,讨论案例中哪些项目构成家具厂的存货?同时,教师要营造出宽松、自由的讨论氛围,鼓励学生敢于阐述自己的观点,激发学生主动探索知识的积极性。第三步:进行案例总结。学生讨论发言后,教师要根据学生的讨论结果及时进行评价总结。总结并不是一味强调案例的答案,而是要让学生了解答案背后的理论依据。此外,还可以根据学生学习情况,进一步提出问题,如总结出企业存货有哪些特征,学生在思考和回答问题过程中,明确存货确认的主要条件是什么。

1.2案例教学法与其他教学法紧密结合

案例教学法适合会计专业的教育教学,但依然存在一些弊端,因此,会计专业教学过程中要避免自始至终使用同一种教学方法,也就是说,既不能整堂课都采用填鸭式的讲授法,也不能整个课程全部采用案例教学法。简而言之,会计教学过程中并不是每一个知识点的讲授都适合使用案例教学法。会计专业教师要根据教学目标和内容选择不同的教学方法,将案例教学法与其他教学方法相结合,扬长避短,灵活运用,避免出现生搬硬套的情况。否则,教师在案例教学中投入再多的精力,也无法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不利于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

1.3正确定位教师与学生的关系

在会计案例教学中,教师要明确学生是案例教学的主角,教师只是整个案例教学法的组织者或主持人。因此,教师要在教学过程中通过给出意见和建议的方法,引导学生开拓思路,能够认真思考和积极发言。教师要采取各种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成为课堂上的主角,主动参与课堂辩论。但在这一过程中,教师要努力做好主持人的角色,掌握好案例讨论的主流方向,确保学生的讨论不会偏离主题。特别是在组织学生讨论的过程中,要注意控制好讨论的时间和节奏,能够保证绝大部分学生可以各抒己见,阐明自己的观点,尽量避免随意打断或反驳学生的观点。即使学生的讨论或者观点已经脱离主题,也要在其发言后给予适当的肯定。

1.4正确处理不同层次学生的关系

案例教学中学生间的协作关系是教学目标得以实现的关键所在。教师在开展教学前,首先要分析学生的特点,根据学生的学习基础、性格特长等方面的差异,合理分组,使得每一个小组都能够顺利开展案例讨论,从而保证学生可以配合案例进行讨论和学习。同时,教师要引导学生认真听取教师的讲解和解答,将案例讨论作为提高自身能力的有效方法。

篇4

在经济管理专业教学中,金融类课程的设置,主要目的是让学生足够了解和熟悉常见金融实务,具备初步投资和理财的基本技能。但是,对于金融类课程,不仅具有较强的专业性,其实务类课程和基础课程也具有较强的关联性。实务类课程的开展,主要目的是让学生具备一定的金融基础知识,但金融基础课程的开展也是非常重要的,在实际教学中,通过教师将金融实务类课程作为教学重点,忽略了金融基础课程的重要性,导致大多数学生在学习实务类课程中出现听不懂或难以理解的现象,尤其是金融实务的操作原理及金融资产价格的影响因素等,在这样的条件下,是难以提高学生的专业素质的。

(二)不重视实验和实践教学

面对社会发展对经济管理人才的需求,加强经济管理类专业实验和实践教学对培养经济管理专业人才具有重要意义,在经济管理专业教学中,必须注重实验和实践教学活动的开展。但是,据调查显示,学校开设的经济管理专业实验和实践教学课程较少,一般每周课时仅为二节,在这种条件下,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金融交易的操作原理和技巧,往往教师只能通过一些案例来讲解。然而,在日新月异的社会金融下,在经济管理专业教学中,仅仅通过课本中的理论知识和静态的案例分析,学生是难以掌握金融交易的基本技能的。

二、加强经济管理专业教学的优化策略

(一)提高金融实务课程的比率

在经济管理专业教学中,金融理论课程的开展,有利于让学生掌握扎实的金融理论,为金融管理专业的学习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但是,为了实现经济管理专业教学的目标要求,仅仅开展金融理论课程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加强金融实务课程的学习,提高金融实务课程的比率,在学生基本掌握货币、国际金融学、保险概论等基本知识的基础上,加上对证券投资分析、外汇交易及金融理财等实务类课程的学习。根据经济管理类的具体专业开设金融实务课程,如对于国际贸易与经济专业,可以增加外汇交易、保险实务等课时;对于财务管理专业,可以增加金融理财、证券投资等课时,合理设置课程及课时,以保证经济管理专业教学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为社会培养更多的经济管理专业人才。

(二)注重实验和实践教学课程的开展

在社会金融日新月异的背景下,金融发展主要呈现出两个特点:一是金融交易形式逐渐多样化,交易流程也变得更加复杂,尤其是各种金融衍生出的新产品;二是金融在居民生活中的渗透程度日益增强,对人们的生活产生了重要影响。面对金融的不断发展,在经济管理专业教学中,仅仅采用传统的金融课程学习是远远不够的,难以充分理解和掌握各种新心的金融业务。为此,在经济管理专业教学中应加强金融理论课程的学习,尤其是金融基础课程的教学,在学生了解和掌握基本知识的基础上,加强金融实验和实践教学,适当提高实践课程和实验课程的比率,使学生的专业素质得到一定的提高。所以,对于实验课和实践教学活动的开展,学校应假期那个实验室和实践基地的建设,在现代化时代下,充分利用网络资源,让学生亲身体验实际工作中常见的金融交易过程,积极引导学生进行虚拟交易,使学生对金融的常见知识有深入地了解。

(三)构建经济管理专业“教学-科研”互动机制

为了进一步促进经济管理专业教学活动的开展,建立“教学-科研”互动机制,从教学、科研、教学与科研等三个方面下手:在教学方面,适当调整经济管理专业的教学内容体系,改变现行的教学方式,在教师的指导下,实现教学与科研的良性互动,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科研兴趣;在科研方面,加大经济管理专业教师的培训力度,注重经济管理专业教师引进,建立科研平台,以保证科研活动的顺利开展;在教学与科研方面,应形成完善的教学与科研考核评价体系,将年度考核体系融入到教学与科研考核评价体系中,充分发挥师资的力量,以保证经济管理专业的正常开展。除此之外,为了提高经济管理专业教师的专业素质,可以组织多种多样的外出学习考察活动,借鉴外校丰富教师的经验,提高自身的文化素质,通过自身的学习,为学生传授更多的知识。

篇5

2编制、实施实验课规范化教学方案

大体标本观察和使用显微镜观察组织切片是形态学实验教学普遍应用的传统教学手段,学生通过观察标本对理论知识加以验证,加深对所学理论知识的理解和记忆。随着多媒体技术的发展,显微数码互动系统的应用使形态学实验教学的手段进一步优化。我们根据教学大纲编制实验课规范化教学方案,以我校实验课4学时为例:

(1)明确本次实验的目的,需要掌握的内容(约5分钟);

(2)将学习内容分解,并设计好问题。在时间安排上复习理论知识(每段约20分钟)和观察标本(每段约50分钟)穿行,注意留给学生足够的自由观察标本的时间。教师分段讲解时,结合PPT课件中的图片讲解观察标本的要点,对相关的理论知识点以教师引导,学生为主导,采用启发式、问题式的教学方法进行。学生观察标本的过程中,鼓励学生互助学习、讨论,将数字解剖和显微互动系统应用于教学,学生有解决不了的问题或疑难问题,可以随时通过数码互动系统向教师提问,如果是普遍性的问题,教师可以通过互动系统向全体学生展示讲解,也可以将学生镜下的典型结构及时展示给全体学生,实现图像共享,营造活跃的课堂氛围,让枯燥无味的形态学教学变得生动有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的课堂表现计入平时成绩。

(3)最后用约20分钟的时间小结。利用PPT课件尽可能多的展示不同的器官、组织切片图让学生辨识,以问答的方式再次强调学习重点。

(4)留思考题给学生作为课外作业,作业情况计入平时成绩,作业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在下次实验课上简要讲解。以此督促学生及时复习理论知识。在教学方案实施过程中保证每位学生在本课程中至少有两次发言机会。

3教学效果

我们对2012级高职护理专业(161人)正常人体形态学实验课实施了规范化教学方案,取得了比较明显的教学效果。实验考核通过率达到98%;在考试难度和考试方式未发生改变的情况下,通过对人体形态学理论期终考试成绩分析,与2011级高职护理专业学生(100人)成绩相比,2012级高职护理专业学生理论考试通过率提高了28%,70分以上人数占40%,增加了51%,80分以上人数占14%,增加了35%。由此可见,该规范化教学方案的应用明显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

篇6

2实验教学内容设计

统计学课程的理论教学是实验教学的基础和前提,因此必须对实验教学内容进行合理的设计与安排,使之与理论教学进度协调一致。按照管理专业统计学课程教学大纲的要求,该课程教学的内容基本上可以分为以下几个部分:数据的整理与展示、描述性统计分析、抽样分布、推断统计学、方差分析和回归分析。因此,统计学实验教学内容设计为:以收集数据、整理数据、分析数据和根据数据所提供的信息进行统计决策为主线,将统计学课程的实验教学内容相应地分为四个模块,即收集数据模块、整理数据模块、分析数据模块和决策分析模块。将各模块的内容依据Excel的电子表格功能、函数功能、数据分析功能,结合SPSS软件的统计功能,形成的统计学课程实验教学体系。将统计学课程的54学时,按照理论教学与实验教学学时2∶1进行分配,即其中的18学时为实验教学。可以看出,统计学课程实验教学的主要内容及学时安排如下:

(1)收集数据模块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3部分,一是统计数据的录入;二是统计数据的排序、筛选与数据透视表;三是抽样方法。安排两个教学学时。

(2)整理数据模块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2部分,一部分是数据的图表展示,另一部分是统计函数的学习和运用。安排5个教学学时。其中数据的图表展示是整理和反映统计资料的主要工具。常用的表格就是频数分布表;常用的统计图有:饼图、条形图、柱形图、折线图、散点图、雷达图、直方图等。本节内容要求学生能够按照不同的统计数据类型对数据进行分类处理,正确计算和绘制频数分布表,掌握基本统计图形的绘制,最重要的是能够针对不同数据类型,选择适当的统计图形来展示其规律。而统计函数主要涉及到数据集中趋势的测量、数据离散趋势的测量、以及相关关系等内容,实现对数据的描述性统计分析。通过对统计函数的学习,要求学生熟练掌握表示数据集中趋势的统计函数,如总和(sum)、均值(average)、众数(mode)、中位数(median)、百分位数(percentile);表示数据离散程度的统计函数,如方差(variance)、标准差(standarddeviation)、极差(range)、四分位差(quartiledevia-tion)、异众比率(variationration)、离散系数(coeffi-cientofvariation);以及表示数据分布形状特征的统。除了基本统计图表和统计函数以外,这部分内容还包括如何使用Excel数据分析中的描述统计命令和直方图命令,并将这两个命令的统计输出结果和统计函数两者一一对应起来,以巩固和强化基本统计知识。

(3)分析数据模块的教学内容涉及到的统计学理论知识较多,主要包括:参数估计、假设检验、方差分析和回归分析。所以基础理论知识的掌握程度对学生理解和分析相应的统计输出结果具有很大的影响。但是这一模块的实验教学内容相对比较简单,涉及到的计算机操作命令主要都集中在Excel的数据分析功能中,如:关于假设检验的命令有t-检验(平均值的成对二样本分析、双样本等方差假设、双样本异方差假设)以及z-检验(双样本平均差检验);关于方差分析的命令有单因素方差分析、可重复双因素方差分析、无重复双因素方差分析;关于回归分析的命令有相关系数和协方差,以及回归命令。此外,在这一模块的教学当中,还要注意与统计函数的相互融合,要求学生掌握如:参数估计中的置信区间;假设检验中卡方检验、F检验、t检验和z检验;回归分析中的相关系数、协方差、线性回归、线性回归拟合方程的斜率和截距等统计函数。鉴于这部分内容的难度及其重要性,安排5个教学学时。

(4)在决策分析这个模块,主要是培养学生的综合统计分析能力,使学习过程成为进行研究、探索和应用的新型教学过程。具体方法是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选择有兴趣的问题,以小组为单位进行社会调查实践活动,综合应用各种统计分析工具,对数据进行系统的审核、整理、统计和分析,并完成调查报告。这部分内容可以安排3~6个教学学时,让学生在课外进行。除了上述四个基本模块的实验内容以外,根据课程需要,还需补充以下两个内容,一是概率与概率分布的计算,要求学生掌握经典随机变量的概率计算,如二项分布、POISSON分布、指数分布和正态分布;二是分位数和p值的计算,如统计中常用的四个分位数的计算。安排3个教学学时。最后,利用3个教学学时,为学生展示和介绍SPSS专业统计软件的主要功能,重点强调该软件与Excel操作中的不同之处,譬如在数据输入前,要先定义变量;箱线图和茎叶图的展示;方差分析中的多重比较;非参数检验等内容。这部分教学内容也可以结合学生的社会调查实践活动,以学生的需求为导向,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培养学生的自主研究性学习能力。

3实验教学方式

数学实验课程内容一般分为基础实验、验证性实验、探究性实验、应用性实验和拓展性实验五类。在统计学课程的实验教学中,一方面我们强调基础实验,要求学生必须掌握统计软件的基本操作和主要功能,如统计函数的使用、图形的绘制和数据分析功能的操作。另一方面,适当增加验证性实验和应用性实验。如运用统计软件的基本操作和主要功能来展示抽样分布和中心极限定理的基本内容,加深对抽象理论的感性认识;结合统计实践调查活动,采用应用性实验方法,锻炼学生的数据搜集、整理和加工的能力,以及统计分析能力,综合运用所学统计学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

4实验教学的实施保障措施

(1)统计学课程的实验教学必须与课堂理论教学同步进行,按照理论教学进程有针对性地设计实验教学环节,保持与课堂理论教学内容的协调一致。

(2)为了确保实验教学目标有计划、高质量地实现,应当编写实验教学指导手册,给出详细而完整的实验教学设计,包括具体内容、操作步骤、结果分析、时间安排。通过精心选择的实验例题、练习题和思考题,促成学生的有效学习和实验,充分体现实验教学目标。

(3)必须重视学生实验报告的撰写及完成质量。实验报告不是简单地将课堂上的实验过程记录一遍,而是对实验中的各种问题及相关知识的总结和思考。所以每次实验课程结束后,都应要求学生对所学内容进行总结和思考,独立完成实验报告,并将实验报告成绩作为评定实验成绩的重要依据。

(4)要加强对实验教学的考核。对实验教学成效的考核内容包括以下几方面:实验教学基础材料的准备工作;教师在实验教学过程中的履责情况;学生对教师个人和教学过程的评估及反馈建议;以及对学生实验课成绩的评价。对学生实验课成绩的评价也应当是全方位的综合评价,包括课堂上的上机操作表现、实验报告的完成质量、以及实践调查活动成果。通过实验教学的考核方式和内容,引导教师和学生共同努力,实现统计学课程的基本教学目标,提升学生的统计应用能力。

篇7

1.2研究方法本研究采取问卷调查的形式进行原始资料的收集。在年级辅导员的帮助下,约定施测时间及地点。由研究者统一进行问卷发放,并告知学生本次调查的目的及注意事项等。本次调查为匿名调查,学生只需如实填写即可。问卷填写完成后,问卷当场回收。调查采用自行设计的问卷,问卷内容包括性别、是否是独生子女、年级、生源地、高考志愿、对专业前景的态度、是否为学生干部等。专业认同研究调查问卷选用由西南大学教育科学研究所编制的《大学生专业认同问卷》,该问卷经实践检验信效度良好。该问卷把专业认同分为认知性、情感性、行为性、适切性四个维度,包括23个题目,认知性因子为第1-5题;情感因子对应的题目是第6-13题,行为性因子对应的题目是第14-19题,适切性因子对应的题目是第20-23题。该问卷的内在一致性信度系数a为0.92,分半信度为0.94。该问卷结构效度,专业认同的各因素间相关系数在0.27-0.60间,各因素与总分间的相关性在0.57-0.90间,均超过0.001显著水平,各因素之间具有一定的独立性。采用Likert-5评分法计分,选项中非常正性答案是5分,其余依次是4分,3分,2分,1分。得分越高,表明该项专业认同水平越强,相反则表明越弱。学习动机研究采用黄希庭编制的学习动机问卷。该问卷对学习动机的6个维度26个项目进行测定:求知进取、社会取向、物质追求、害怕失败、个人成就、小群体取向,这6个项目又分别依次包含6、6、4、4、3、3个子项目。用Likert-5评分法,选项中非常正性答案是5分,其余依次是4分,3分,2分,1分。某个项目的得分越高,表明该项学习动机强度越强,相反则表明动机越弱。

1.3统计学方法数据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进行录入及统计分析。采用频数、百分比、均数、标准差等描述护理专业学生基本情况。采用t检验及单因素方差分析,探讨不同性别、不同年级、是否是独生子女、生源地、高考志愿选择、是否是学生干部、对专业前景的态度等对学生专业认同及学习动机的影响。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探讨学生专业认同与学习动机的相关性。

2结果

2.1调查对象基本情况本闪调查对象中,男生76人(24.6%),女生233人(75.4%);一年级161人(52.1%),二年级148人(47.9%);非独生子女80.3%,独生子女占19.7%;来自农村的学生为214人(67.4%),来自城市的学生为31(10.0%);第一志愿报考的学生为212人(68.6%);大部分护生认为护理专业是热门专业(57.9%);学生干部95人(30.7%),非学生干部214人(69.3%)。

2.2学生专业认同状况学生专业认同的总均分为(3.65±0.629)分,略高于中间临界值(3分)。大一学生专业认同水平略高于大二学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以第一志愿录取的学生专业认同总水平及情感性、行为性、适切性三维度高于其他志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认知性维度无统计学差异(P>0.05);性别、是否是独生子女、生源地及是否是学生干部,护生专业认同水平无统计学差异

2.3学生学习动机状况学生学习动机总均分为(3.74±0.607)分,高于中间临界值(3分)。大一学生学习动机及各维度略高于大二学生(P<0.05);以第一志愿录取的学生学习动机及求知进取、社会取向两维度高于其他志愿的学生(P<0.05),学习动机的其他维度无统计学差异(P>0.05);性别、是否是独生子女、生源地及是否是学生干部、学生学习动机水平,无统计学差异(P>0.05)。

2.4学生专业认同与学习动机的相关性学生专业认同及各维度与学习动机及各维度均呈显著性正相关,

3讨论

3.1专业思想教育及良好的就业前景是学生专业认同形成的基础研究显示,护理专业学生专业认同处于中等稍偏上水平。从年级来看,大一学生的专业认同及各维度得分均高于大二学生,这与周琼华等人的研究结果一致。究其原因,可能是因为大一学生怀揣着做白衣天使的梦想,且对护理工作特点,性质缺乏了解对护理专业的认同水平较高,随着学习的不断深入,大二学生接触到较多的护理专业课程,并开始接触临床,明白了护理工作的辛苦,琐碎,专业认同水平较大一有所下降。因此,护理教育者对新生进行专业思想教育时,应着重介绍护理工作的性质、特点,使学生对护理专业能有一个客观的认识。同时,护理教育者还要提醒学生在学习护理专业课程的过程中可能会遇到的问题及困难,并为此提供一些应对的技巧,以此提高学生专业认同感。从高考的志愿选择来看,将护理专业作为第一志愿的学生专业认同感显著高于其他志愿的学生。根据《中国护理事业发展规划纲要(2011-2015年)》中的数据表明,我国的注册护士人数至2015年将增加至286万人,大专以上学历护士应当≥60%;三级医院中,大专以上学历护士应当≥80%,二级医院中,大专以上学历护士应当≥50%。这就为学生提供了广阔的就业前景。被调查309名研究对象中,以第一志愿录取的学生有212人,占68.6%而这些学生中有57.9%的学生认为护理专业为热门专业,就业形势好,毕业后很多学生可以进入二级甲等以上的医院,工资待遇较好。因此,大多数学生将护理专业作为第一志愿。而认为护理专业是热门专业的学生,对自己未来所从事的职业比较乐观。另外,将护理专业作为第一志愿选择的学生,他们比较热爱护理专业,对护理专业认同感较高,而没有将护理专业作为第一志愿的学生,对护理专业容易产生抵触情绪,其专业认同感也较低。因此,护理教育者应加强对非第一志愿的学生专业思想教育,提高对护理专业的认识,激发对护理专业的学习兴趣,强化情感教育,稳定专业思想,树立正确的专业价值观。

篇8

大学物理学作为一门专业基础课,人们更多地强调它的基础性、系统性,重视概念、原理、定律推导和数学公式的表达,忽视了不同专业学生对大学物理内容的不同需求。从而导致在大学物理教学过程中按照多年来形成的固定模式,对不同专业的学生采用统一的教学大纲和同一个授课计划。大部分地方院校大学物理内容以经典物理为主,近现代物理内容所占比例较少,有的院校甚至不讲近代物理。而实际上以量子力学和相对论为支柱的近现代物理是现代科技的先导。大部分大学生以后将在高新技术领域工作,肩负着国家未来科技发展的重任,他们不能不学习近现代物理的内容。教学内容没有和学生的专业需求紧密联系起来,没有用发展的观点来选择、组织传统物理教学内容,导致物理教学与时展、科技进步脱节。这种对各专业和学科不加区分的课程设置,导致学生无法体会大学物理与自身专业的密切联系,从而很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1.2教学内容宽泛

大多数院校的培养计划不断增加专业课和专业实践课的学时,压缩大学物理的学时。而大学物理教学内容不变,从而导致学生难以在如此短的时间内消化和吸收新知识。并且不同理工科专业的大学物理课时都一样,这样就造成了为了完成教学大纲规定的全部内容,教师往往挑拣考试的内容讲,只重视物理结论定律,很难对知识点的应用进行详细地展开和深入地剖析。因此,如何利用最少的课时,讲解更多的对学生专业有帮助的教学内容,以及如何处理好本学科知识与后续专业课知识衔接等问题,对大学物理教学提出了严峻的挑战。

1.3考评方式单一

绝大部分普通院校对大学物理学的考核手段非常单一,就是简单地采用期末考试成绩为主(占总成绩的80%),出勤率及课后作业完成情况(占总成绩的20%)为辅的考核方式。大多数院校都是进行统考统评,老师上课时为了应付考试对一些与学生专业知识相关但又不考试的内容不敢深入讲,学生也是处于考试压力之下被动学习。这种单一的考评方式并不能真正地反应一个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和应用程度。大多数期末考试题一般都是填空、选择和计算题,其中计算题占分较重,这种考核方式最终把学生导向用记概念公式、背定理定律的学习方式来学学物理课程。另外,有的院校甚至还规定了期末考试及格率的底线,如果及格率低于所规定的低线,学校将问责任课教师,所以教师为了提高及格率尽可能的降低考试要求,甚至于出现老师给学生划重点,学生背试卷考试的不良现象。

2分专业进行大学物理教学的必要性

洛阳理工学院是一所新建的理工本科院校,几乎所有理工科专业都开设大学物理课程,所有开设大学物理课程的专业都严格按照大学物理的框架体系,统一的教学大纲和授课计划组织教学,教学效果并不理想。学生的物理基础参差不齐,不同专业的学生对大学物理学的内容需求差异比较大。在这种情况下,按照统一的教学大纲和教学计划,对各个专业不加区分地进行教学,会导致学生对大学物理与自身专业的联系体会不深,无法激起学习兴趣。因此,为了突出专业特色、加大专业的针对性,使大学物理更好地为专业课的学习服务,实行按专业分类教学是十分必要的。

3大学物理分专业教学的几点建议

针对以上大学物理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笔者将结合不同的专业特色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3.1结合不同专业特色修改完善教学大纲

不同的专业有不同的培养目标,学生毕业就业方向也不尽相 同。他们对大学物理的需求肯定不一样。而且不同的院校有各自不同的专业服务定位,也有各自不同的专业特色。比如洛阳理工学院服务面向定位就是“立足洛阳,面向河南,服务地方,服务行业”。该校的特色专业有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自动化、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和土木工程等。根据这些不同的专业、不同的培养目标应该制定不同的教学大纲。可以将这些专业根据对大学物理需求的高低分成三类: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材料物理、金属材料工程、自动化和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归为一类,这一类对大学物理要求比较高,后继专业课的学习与物理知识联系紧密,且物理学所培养的思维方式,对于他们来说也非常重要。包括力学、热学、光学、电磁学和近代物理,各部分内容讲解比较详细,教学学时应不少于128学时。为这些专业的学生打下坚实的物理基础,提高他们利用科学的思维方法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而对于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车辆工程、机械电子工程、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计算机控制技术、通信工程和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可以分为一类,教学学时可以控制在96学时。在教学过程中针对专业特点,可以减少相应的内容,对与学生专业结合紧密、学生需要的物理学内容要有所侧重,并加强近代物理及物理知识在生产、生活、科学技术应用等方面的内容。对于这些专业的学生来说,由于有了侧重点,可以使他们体会大学物理课程与自身专业的联系,激发学习兴趣,为后续专业课学习打下良好的物理基础。对于大学物理要求不高的高分子材料与工程、土木工程、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等专业可以开设64学时。在教学中加强应用性和趣味性的内容,侧重物理规律内在的联系性、物理体系的严密性,侧重对物理现象的描述而弱化具体解题的过程,注重培养学生科学思维素养和理论联系实际能力。

3.2针对不同专业适当调整教学内容、制定不同的授课计划

任课教师在制订授课计划时,应与所教专业学科教师和学生进行座谈,详细了解所教学科专业后续课程及学生在以后工作和学习过程中对大学物理知识的需求,为各专业订制不同的教学内容体系,使大学物理的基础性和实用性充分扩展到学生求学和工作的整个过程中。在授课过程中,任课教师应将一些技术应用方面的知识纳入到教学内容中。让学生切身体会到学学物理的作用,从而培养他们学学物理的兴趣。现实中大学物理课时开设不足,可以在在开设大学物理课程时根据不同专业对物理知识的需求,教学内容有所侧重。如土木工程和机械类等专业,他们对力学要求比较高,对热学、光学和电磁学要求就相对低一些。任课老师在讲授时就应该侧重力学部分,尤其是刚体力学,对光学、电磁学的知识可以少讲。而对于计算机与电子信息类等专业,他们对电磁学、光学要求比较高。任课老师在制定授课计划时就应该侧重电磁学、光学部分,还要将近代物理知识,尤其是半导体物理贯穿到课堂教学过程中,这些专业需求比较低的力学和热学部分可以少讲。对于材料类专业,这部分专业的学生对热学、电磁学、光学和近代物理要求比较高,对质点运动和动力学要求就相对低一些。老师在讲授时就应该侧重热学、电磁学、光学和近代物理部分。此外,教师在讲课的过程中还可以考虑压缩经典物理教学内容,增加近代物理的知识传授,精简与中学物理相同的内容并加深与现代科技、现代物理知识相关的内容,这样即可以扩大学生的科学视野,又可以提高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和学习兴趣。

3.3改变单一的考核方式

大学物理课程是培养大学生基本的科学素质和科学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学生进一步学习后续专业知识、掌握工程技术以及今后知识更新打下必要的物理学基础。所以对于大学物理的考核,可以改变以往的重期末考试成绩的方式。甚至可以把大学物理课改成考查课来进行考核,而不是全校统一进行考试。考核时加大平时成绩的比例,但平时成绩不能只看学生出勤情况,还要将学生完成作业情况、课堂回答问题情况和分析解决工程应用中的与物理相关的问题考虑在内,使平时成绩能对学生学习过程起到督促作用。根据以上制定的三类教学大纲和相应的授课计划分专业进行考核:对大学物理要求比较高,后继专业课的学习与物理知识联系紧密的材料和电子信息类专业可以采用期末考试和平时成绩相结合的方式,而对于大学物理要求不高的高分子材料与工程、土木工程、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等专业可以采用考查的考核方式。虽然是考查课,但同样可以培养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比如,可以考虑让学生设计跟自己专业相关的课程论文,或者利用所学大学物理知识解释与本专业紧密相关一些物理现象。这样既可以把大学物理知识与学生的专业知识紧密地结合在一起,同学们也会从内心觉得学学物理对自己有很大帮助。

篇9

二、实践环节的教学改革

面对复杂的知识体系,电力专业的硕士研究生应懂得这些知识如何在实际系统中应用,结合实际应用,更有助于学生掌握“DSP技术及应用”的教学内容,使学生初步掌握DSP的开发过程。传统无功补偿系统需要先检测负荷中无功功率量或根据电压稳定需求给出无功功率控制量,再控制STATCOM发出无功功率实现补偿。电压电流的检测需用DSP内部A/D实现;STATCOM投入运行时,首先经过防浪涌电路使STATCOM不控整流缓慢对直流电容充电,稳定后闭合断路器切掉交流侧电阻,这个过程需要利用DSP检测并控制开关量。采样后经过控制算法生成调制信号,经事件管理器产生PWM驱动开关器件。事件管理器定时器计数方式的不同可产生不同的载波信号,同时定时器的中断可启动A/D转换。结合STATCOM实际应用实验指导书除了包含CCS的操作、程序的调试、中断、外设等内容。应突出时钟控制系统、I/O、A/D采样、事件管理器控制等主要内容,增加红灯闪烁控制、电压采集实验、5KHz的SPWM脉冲发生实验、3.2us死区发生实验,同时每个实验后实验报告应包含各种定时器值得计算过程,使学生牢固掌握增DSP相关内容。加强实践环节:在本课程中实验课程约占总学时的31%,其中综合设计性的内容占70%以上,实验内容基本覆盖了理论课的授课内容。在安排上也围绕课程主线进行,使理论课和实验课成为有机的整体。

篇10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

国际景观规划设计学科的影响,工程实践的示范,国务院学位办对原风景园林学科专业目录的调整,以及环境艺术与旅游规划等新兴学科专业与实践领域的兴起,来这四个方面的变化、影响、制约、激励,促使中国园林(园林景观规划)正在经历着有史以来最为激烈的重大转变。对此我国的园林教育特别是高职高专的园林专业教育,教学应有一个相应的改变,才能满足当今社会对园林专业人才的需求。如何进行教学改革,将是一个亟需解决的问题。

一、高职高专园林专业教育的现况及问题

风景园林在我国是既古老又年轻的一门学科,风景园林专业的教育也历经沧桑,事实上我国在上世纪20年代中叶一些高等院校的建筑学科和园艺学科就曾开设了庭园学、庭园设计、造园学等课程,与美国、日本相比也不过仅晚一、二十年的时间,但作为一个专业来设置,园林学科是起源于1951年,由北京农学院(现中国农业大学)园艺系和清华大学建筑系合办的造园学科,历于1956年迁入北京林学院(现北京林业大学)。从那时起,这一专业名称就历经变化,直至现在,我国也只有少数几所高等院校设置了较为完善的学科体系,除个别院校外,大多院校,特别是高职高专(近几年由过去的中专学校升格),在课程内容、教学体系中,与现代国际化人才需求有很大的差距,具体表现如下:

(一)学生来源层次不齐,培养目标不明确

近几年来高职高专招生混乱,大多数高职高专学校,园林专业学科有中专和专科两种学制形式,中专的生源主要是一些学习成绩较差,考不上普通高中的初中生,专科的生源有普通高中生、职业中学和普通中专生三方面的来源。这些学生的文化基础不一,学习背景也不相同,学校在专业设置,教学方向目的不明确,不同的院校对园林专业的理解不同,根据各自的条件,课程体系各异,培养目标也不相同,差异甚大。如工科院校,侧重于建筑,城市规划和园林工程,往往在建筑的基础上向园林方向偏移。农业院校,则重于园林绿化、花卉栽培,树木等照抄林学的做法,这种现象导致园林专业教学混乱。学校对学生的培养目标不明确,到底培养的是技师还是技工不明确,导致中专、大专一个样。

(二)专业口经过窄,远远不能满足现代社会的需求

我园目前从事(或涉及)风景园林专业教育与工程实践的人员主要有3个大方面的要求,即风景园林规划设计艺术、环境艺术,旅游规划设计艺术,这三个方面都是现代合格园林师所必备的知识。而我国目前尚无任何院校是按此知识背景来构建园林专业教育体制的。

(三)对风景园林创新及教学形式与质量的评价标准不一

由于受到传统园林的影响,仍停留于对诗情画意的追求上,缺乏科学性,多样性,从而禁锢了学生的思想,抑制了学生创造能力的发挥。

(四)在教学体系中,重艺术形式,而对科学、工程技术的重视不够

书本讲授时间过多,有针对性的课程设计,工程实践时间不足,理论课与设计技能,专业设计课之间和衔接不合理,导致学生动手能力差,理论与实践脱节,这是目前高职高专园林专业教育中普遍存在的问题。

(五)对资源、环境及建筑造景的开发利用不够

目前高职高专园林专业教育偏重于植物造景,但对真正合乎生态规律的种植设计,对资源、环境及建筑造景的综合开发利用不够。

二、高职高专园林专业教育问题的解决办法

针对上述现状,笔者认为要办好高职高专园林专业,使学生能适应社会需求,培养具有创新精神的园林人才,与国际接轨,就必须先解决如下问题:

(一)根据学生层次,明确培养目标

学校根据学生层次,中专层次由于其文化知识基础较差,知道面又窄,很多学生都有不愿再学习文化知识,只想学专业,对这些学生我们应着重于操作型、实践性教学,把其培养成生产第一线的技工型人才。大专层次,由文化基础较中专强知识面又较宽,他除实践性外,还要有一定的理论基础,把其培养为既能懂理论又会实践操作工、技师型人才。

(二)改革现有的课程体系

目前,高职高专园林专业课程设置尚无统一的标准、各自为政,有的差距甚远更谈不上统一的教材。培养出的学生,差异很大,且专业面过窄。笔者认为,无论哪个学校,其园林专业都应有基本的共同标准,并且应与国际接轨,只有这样,才使于统一管理,毕业的学生才能有统一的质量标准。在课程设置上应以风景规划设计,环境艺术、旅游规划设计艺术为中心。根据各校的特点扩大自选课题范围,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充分发扬学生的创造性。

(三)改革现有的教学模式,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

改变过去那种在黑板上操作的教学方法。对于技工型人才的培养,要求学生直接参加各种实践活动,如花卉植物的栽培管理、园艺植物的修剪造型、工程的施工及景观制作等。对于技师型人才的培养,还应加强绘图、模具制作的训练。因为设计师最基本的语言和交流方式就是“图”(包括工程图,艺术表现图,手工草图)。没有过硬的手头工夫就不能成为设计师。而这一点恰恰是目前高职高专园林专业学生的薄弱环节。

(四)改革现有的评价体系

这里包含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改革教学评价体系,摆脱传统评价体系中,对园林作品的诗情画意过度追求,避免只重园林作品的艺术形式,而轻视科学技术成果运用的评价方式。使评价方式从,定性化走向定量化,系统化、科学化。二是改革对学生能力的评价方式,包括考试、考核的方法和手段,对技工型人才学生的评价方式,应改书面考试为动手操作考核,以技能考核为主。对技师型人才的评价方式,应以书面考试和实践考核相结合,以能力(方案能力、动手能力、图面效果、创新能力)几方面来综合评价。

(五)重视师资队伍建设

目前我国高职高专园林专业的师资队伍普遍较弱(都是以前中专学校师资),尤其是规划设计方向,有丰富工程与教学实践经验的教师相当缺乏,这已严重阻碍了高职高专园林专业学科的发展。

当然师资队伍的建设并非一朝一日之事,就目前来说,各高职高专对专业教师存在着片面性认识,那就盲目追求学历和黑板艺术,认为学历越高,教学效果越好,这是不切合实际,也是不科学的,因为园林学科的艺术性强,艺术源于教师的实践经验,学校应鼓励教师多参加社会活动和工程实践,来丰富教师的实践经验,提高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袁克强.可持续发展观与职业教育[J].天津成人高等学校联合学报,2004,(1).

[2]田慧.科学精神、人文精神与人的发展[J].重庆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3,(2).

[3]袁克强.可持续发展观与职业教育[J].天津成人高等学校联合学报,2004,(1).

[4]袁广林.论高等教育改革应转变的几种观念[J].铁道警官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2,(1).

[5]张秉福.关于高职实施通才教育的理性思考[J].北京教育(高教版),2004,(11).

[6]周彦兵,童山东.高职人才可持续发展能力培养探讨[J].深圳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3,(2).

[7]黄睿.可持续发展观与高职人才培养[J].中山大学学报论丛,2005,(6).

[8]李景奇,秦小平.我国城市园林绿化建设的契机与误区[J].城市发展研究,1999,(3).

篇11

二、营造农业专业浓厚的专业氛围

专业学习是职业学校与普通中学的根本区别,学生学好专业知识离不开自身的努力与教师的讲授辅导。在学生、教师、学习时间等这些影响学习主要因素外,良好、浓厚的专业氛围对学生专业能力的培养也很重要。学生置身其中可以加强对专业知识的理解和认同,好的氛围也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对学生专业发展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专业氛围建设,教师可以充分利用教室、宿舍、实训场地等空间类的各个宣传阵地,精心设计符合农业专业宣传或展示的图片、标语、代表人物、行业信息等,让学生学习、生活的场所处处体现出浓厚的农业特色。此外,教师还可以针对农业专业的专业特点布置教室。比如将教室内的盆摆绿色植物换成观赏类蔬果植物;也可以要求学生自己培育绿色植物布置教室。学生在充满专业特色的环境中学习和生活,有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农业专业。

篇12

2结果

2.1“三专生”与“五专生”药理学理论考试及格率比较“三专生”及格率94.53%远高于“五专生”62.72%,两者差异具有显著性(P<0.01)。

2.2“三专生”与“五专生”药理学理论考试优良率比较“三专生”80分以上70人(54.69%),而“五专生”23人(10.09%),两者差异具有显著性(P<0.01),

3讨论

2013级护理专业“三专生”和“五专生”的药理学理论课均由同一教师讲授,两类学生所用教材、授课内容、授课时数、授课方式均相同,学习结束采用相同考题在同一时间闭卷考试。从表中的及格率来看,“三专生”远高于“五专生”,差异有显著性(P<0.01);且80分以上的百分率也高于“五专生”,差异有显著性(P<0.01)。此次药理学理论课是采用教师自编的多媒体课件为载体,以教师讲授为主。从考试成绩来看,此种教学方式更适合于“三专生”。众所周知,“五专生”主要来自初中毕业生,其年龄小于“三专生”,尚属未成年人,心理、生理的发育均不够成熟,自控能力和自主学习的能力差。且部分学生基础较差,接受能力明显不如“三专生”。而大学的学习是以自主学习、自我管理为主,如果任课教师不分析生源特点,均采用同一的教学方法,将难以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因此,对于“五专生”而言,任课教师在药理学教学中不能照搬“三专生”的教学方式,而应针对其年龄小、学习自觉性差,接受能力不强的特点,在教学中采取多种教学方式来提高教学效果。如:

(1)增加课前预习:将授课内容中的重点难点知识提前告知学生,让其预习,并要求在预习时若涉及到已学过的其他课程知识时应及时复习相关知识,例如在学习“传出神经药理概论中的传出神经系统分类“时,可提前叫学生预习,并要求学生复习解剖学中的神经系统的分类方法;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