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力学论文范文

时间:2023-03-23 15:23:08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4篇专业力学论文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专业力学论文

篇1

二医学院校护理伦理学教学改善的途径

(1)更新护理伦理学课程的知识体系

护理新技术、仪器设备的应用和新理念的出现,都对临床护理实践提出了更多的要求,而我们的教科书对临床的护理实践活动的伦理指导还仅仅停留在基本的护理活动中,并没有进行具体的分析;再加之医学模式的转变,患者自我意识的增强,社会不信任危机的出现,都使得护理实践活动中出现很多之前从未出现过的人际关系问题,如患者知情权的实现与护理人员保密义务之间的矛盾,护理人员在遵守医院制度与维护患者利益之间的矛盾等等。我们现在的教科书也仅限于告知我们在护患关系,护际关系中应该怎么做,并没有针对特殊的实际问题给出伦理学的解决方案。尤其在很多护患矛盾问题的解决中当法律没有涉足的时候,伦理上最多也是点到为止,没有具体的指导方法。中南大学护理学院的杨丽教师在其护理伦理学教学调查结果中显示,大部分学生认为护理伦理学讲授涉及面太广,但是具体内容不叫局限,欠缺目前我国临床护理急需的有关伦理决策问题,未能满足临床实践的需求,突出反映了护理伦理教学内容构成上的问题。所以,作为实践性很强的护理伦理学,在知识体系的设置上,要着眼于护理的实践活动本身,给出一些具体的指导方案,让学生能够了解面对问题,我们应该怎么做。

(2)提高护理伦理学课程在护理教学中的地位

从2009年、2013年全国两次医务人员从业调查结果来看,从业者自身的职业素养对医疗矛盾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作用,医学院校作为培养合格医护人员的核心场所,不仅要关注学生专业技能的掌握,更要关注学生良好职业道德的养成。正如吴阶平先生所说,作为一名医护工作者:首先要具有高尚的医德。医护人员高尚医德的培养,首先就要来自医护学生护理伦理学课程的学习,从而把一种外在的他律性的道德规范内化为医学生一种内在的自律性的道德良心。因此在医学院校所开设的课程中,护理伦理学课程应该具有和护理专业基础课程同等重要的地位,要实实在在地赋予护理伦理学一定的地位,从根本的教育制度上改善护理伦理学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才是解决一切问题的前提条件。

(3)增强护理专业学生对护理伦理学学科重要性的认知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迅速发展以及现代护理模式的转变,护理学教育正面临着新的挑战,如何培养适应社会的高素质护理技术应用型人才成为护理教学研究的热点。而仅有的护理学专业知识不足以满足这一实际的社会需求,简单的护理伦理学理论也无法胜任,只有通过强化考试或增加教学的生动性和实效性,这一手段作为提升学生对护理伦理学教学重要性的认识。

篇2

2013年6月采用分层随机抽样方法,抽取新乡医学院临床医学及护理专业本科大学生为研究对象,发放问卷180份,回收问卷171份,回收率为95.00%,删除不符合条件的问卷,剩余有效问卷159份,有效率88.33%。其中,临床医学专业93人,护理专业66人。调查对象均无重大身体疾病,无严重认知障碍。

1.2研究方法

根据新乡医学院临床医学及护理专业实际情况,利用课余时间由经过培训的3名心理指导教师对学生进行集体施测,施测时被委托教师严格按照指导语说明注意事项,被试遵循自愿的原则认真填答问卷。调查问卷中,题目涉及学生性别、家庭基本情况、首选毕业去向、成功求职最关键助力因素、就业地域的选择等,均为单项选择封闭式问题。以不记名的方式,让学生独立完成调查问卷,进行回收分析。

1.3统计学处理

应用SPSS11.5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描述性分析和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临床医学专业与护理专业学生首选毕业去向

在首选毕业去向问题上,临床医学专业分别为求职25.81%(24/93)、考研究生66.67%(62/93)、考公务员1.08%(1/93)、其他6.45%(6/93);护理专业分别为求职69.70%(46/66)、考研究生21.21%(14/66)、考公务员1.52%(1/66)、创业3.03%(2/66)、出国深造1.52%(1/66)、其他6.45%(6/66)。毕业后选择直接就业的比例护理专业学生大于临床医学专业,考研究生意向临床医学专业学生大于护理专业(P=0.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2临床医学专业与护理专业学生对就业地域的看法

就业地域选择倾向,临床医学专业分别为东、中部城市78.50%(86/93)、西部和基层2.15%(2/93)、家乡所在地19.35%(18/93);护理专业分别为东、中部城市83.33%(55/66)、西部和基层4.55%(3/66)、家乡所在地12.12%(8/66)。临床医学与护理专业学生均倾向于到东、中部城市就业(78.50%,83.33%),较少选择到西部和基层就业(2.15%,4.5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28)。2.3对成功求职最关键助力因素的看法对成功求职最关键助力因素的看法,临床医学专业分别为知识储备23.66%(22/93)、综合能力41.94%(39/93)、社会关系9.68%(9/93)、实际操作能力实践经验24.73%(23/93);护理专业分别为知识储备10.61%(7/66)、综合能力34.85%(23/66)、社会关系7.58%(5/66)、实际操作能力实践经验46.97%(31/66)。对“知识储备”和“综合能力”认可程度临床医学专业学生(65.60%)高于护理专业学生(45.46%),对“实际操作能力实践经验”的认可程度,护理专业学生(46.97%)高于临床医学专业学生(24.7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9)。

3讨论

篇3

2.新时期体育专业学生管理模式构建

2.1管理目标

体育专业学生管理模式的构建首先需要确立科学合理的管理目标,高校不仅需要提高体育专业学生掌握丰富的知识和专业技能,更需要培养学生自身的创新和思考能力。因此管理目标的确立要以提高学生道德素养为基础,围绕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和政治观念,提升自身的约束和社会责任感,并逐渐培养学生社会能力和科研精神。另外,要在管理与教学过程中完善学生的健全人格,培养学生解决问题和抗挫能力,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等。总之,发挥学生的主动性,促进学生个性的全面发展,激发学生的创造能力。

2.2管理理念

学校管理实质是将管理意识和方法逐渐转化为学生自我管理,从而全面提高学校的安全系数,提高校园的精神文化建设。因此,应将管理理念贯彻到学生生活与学习中,增强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建立以学生为主的管理模式,便于学生发现关于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并主动性地进行解决,从而提高管理效率。以往的体育专业学生管理模式多数由学校管理部门制定和实施,忽略了以学生为主体的体育管理体制,管理过程过于固定与死板,没有考虑学生的个性特征和行为习惯。针对这一传统管理体制存在的缺陷,应充分尊重和重视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和群体特征,发挥学生的主观性,在制度的设置中综合学生的鲜明特征,扬长避短,主张以学生自我管理为理念的新型管理模式。

2.3遵循原则

体育专业学生管理工作属于学校管理系统的范畴,结合二者之间的关系,应首要遵循学校管理系统的科学性原则以及体育专业管理的特色原则。在管理过程中要始终贯彻以人为本的原则,体育专业管理者要从学生出发,在管理过程中充分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学生切实参与到管理过程中来,树立服务学生和学生自我管理的观念,创造良好的环境,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知识、技能和实践活动中来。其次,体育专业学生管理还应严格遵守系统管理原则、动态和弹性管理等原则。在不断变化的外界环境和内部环境影响下,体育专业学生管理应是一个动态的管理过程。管理目标和理念也是随之不断改革创新的,若既定的管理目标和模式不再适应新时代学生发展与需求时,就需要管理部门及时作出调整,对管理模式进行实施、监督和评价,并给予相应的改善和调整措施。

篇4

2独立学院金融专业学生定量分析能力培养的教学设计

独立学院金融专业学生定量分析能力的三个培养目标决定了相应的教学内容应围绕收集、描述和展示金融数据以及分析金融横截面和时间序列数据进行设计,具体地,教学内容可以相应地设计为以下三个方面:第一,通过统计学课程的教学培养学生收集、描述和展示金融数据的能力。由于收集、描述和展示数据属于统计学的描述统计范畴,因而这一能力的培养需要通过统计学的教学来实现,在教学中,以应用为导向,向学生介绍如何通过数据库获取金融数据、如何通过表格、图形和统计量来描述和展示数据;在教学别注意数据库(比如国泰安)和统计软件(比如SPSS)的运用,通过统计学课程的教学使学生建立扎实的数据分析基础,掌握常用数据库和统计软件的基本操作。第二,通过统计学与计量经济学课程的教学培养学生分析金融横截面数据的能力。在教学过程中,一方面通过统计学课程使学生掌握横截面数据分析的基本方法,例如区间估计、假设检验、方差分析、相关分析和线性回归分析;另一方面通过计量经济学课程加深这些方法的理解和运用,特别是拓展对于线性回归分析方法的假设、操作、可能出现的问题及其解决方案的理解。通过这两门课程的结合教学建立学生对金融横截面数据的定量分析能力。第三,通过增加传统计量经济学课程的教学内容或设立专门选修课的方法培养学生分析金融时间序列数据的能力。由于传统计量经济学课程涉及的实质金融时间序列分析的内容较少,而这一部分内容在金融实践中又较为重要,因此可在传统计量经济学课程的教学内容中增加一些金融时间序列分析的应用介绍,比如平稳性检验、协整分析、时间序列分析模型构建等内容,或是将这些内容通过独立设置的选修课进行介绍,以弥补传统教学的不足,完善学生定量分析能力的培养。

3金融专业学生定量分析能力培养的实施:以浙江大学城市学院为例

浙江大学城市学院是一所以培养应用型、复合型、创新型人才为目标的独立学院,也是我国建立最早、知名度较高的独立学院之一。浙江大学城市学院的金融学专业设立3门课程培养学生的定量分析能力:统计学必修课、计量经济学必修课以及金融计量学选修课。三门课程横跨从大二下学期到大三下学期的三个学期,三门课程均以提高学生定量分析能力作为教学的根本目标,并在教学中注重运用软件解决实际问题。因此,研究浙江大学城市学院金融专业学生的定量分析能力培养对研究独立学院金融专业学生定量分析能力培养具有借鉴意义。就教学内容而言,三门课程由同一老师授课以保证教学内容的连续性和教学风格的贯彻,教学内容注重原理解释与软件操作,淡化数学推导与证明。具体地,统计学课程侧重于建立学生定量分析的基本技能,内容主要包括:数据的图表展示与概括性度量、抽样分布与参数估计、假设检验、非参数检验、方差分析、相关分析和回归分析;课程为三学分课程,每周两学时理论课结合两学时上机实验课,课程教学基于SPSS软件,通过软件运用的教学与练习培养学生收集、描述和展示金融数据的能力,建立学生对金融横截面数据的分析能力基础。在统计学课程结束之后即进入计量经济学课程学习,教学内容从回归分析的假设展开,主要包括回归分析估计量的统计理论、回归可能产生的问题及解决方法、以及各类线性和非线性回归的操作;课程为三学分课程,每周两学时理论课结合两学时上机实验课,课程教学在SPSS软件的基础上引入更适合进行回归分析的EVIEWS软件,加强培养学生的金融横截面数据分析能力,并为金融时间序列数据分析能力培养打下基础。在计量经济学课程结束之后学生可以选修金融计量学课程,教学内容侧重金融时间序列分析,主要包括时间序列的平稳性、协整性分析以及金融时间序列模型构建;课程为两学分课程,通过EVIEWS软件时间序列分析模块的教学与实践培养学生的金融时间序列数据分析能力。浙江大学城市学院的金融学专业通过以上三门课程的结合教学培养学生的定量分析能力,掌握SPSS和EVIEWS软件的使用,为毕业论文和之后从事的金融工作打下基础。

免责声明:以上文章内容均来源于本站老师原创或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仅供学习和参考。本站不是任何杂志的官方网站,直投稿件和出版请联系出版社。
友情链接
发表咨询 加急咨询 范文咨询 杂志订阅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