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3-23 15:23:12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12篇公共英语教学论文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二、高职公共英语教学中文化意识培养的原则
(一)关联性原则
由于文化涉及面广,仅仅通过高职英语课堂教学是不可能把所有的文化内容全部讲完,因此文化教学要与教材内容紧密联系,满足学生的岗位需求,并有助于学生今后的职业定位。文化学习内容要具有广泛性和主流性,通过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与教材相互呼应,知识外延,文化补充,从而激发学生的英语学习热情;另外在老师的指导下,学生还应开展与教材相关的大量的课外实践活动,增加文化积累。
(二)实用性原则
所导入的英语文化知识应与学生所学的英语基础知识容密切相关,来源于日常生活交流,并把文化教学与语言实践交际紧密结合。通过文化学习,从而激发学生的语言学习兴趣、热情和求知欲。
(三)连贯性和阶段性
作为一名高职英语教师,面对丰富的语言文化信息,首先在思想上认识到文化教学的重要性,将文化教学引入到传统英语课堂教学中,在高职英语课堂中始终连贯地渗透文化教学。其次,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语言水平、语言接受能力和运用能力,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根据不同的学习阶段,有针对性地导入文化教学内容。
三、高职公共英语教学中文化意识培养的途径
要在高职公共英语教学中深入有效的开展文化教学、培养学生文化习得意识,就必须抓住日常课堂教学这一中心环节,同时在教材使用,考评机制,课外文化建设、教师自身素质提高等方面全面深入的渗透开展。
(一)日常课堂教学中的文化意识培养
1、词汇教学中的文化意识培养
语言的基本构成要素是词汇,语言差异首先就体现在词汇层次上,或者是字面意义差异,或者是文化内涵差异。在词汇教学中,教师不能只注重讲解词汇的表层含义,还应让学生理解词汇所蕴含的文化内涵,了解西方国家的风土人情、人们的价值观、思维方式、等西方文化知识,从而最大限度让学生感受到语言载体下所蕴含的深厚文化韵味。只有这样,学生对语言的学习才是完整的,才能真正培养学生的文化习得意识。
2、口语教学中的文化意识培养
语言学习最终是要运用到交际中来。口语交际特别能反映学习者的语言综合运用能力。因为文化差异而造成的语用失误在跨文化交际中经常发生,所以英语教师要引导学生了解和掌握相关的语言文化差异,正确“地道”地进行口语表达,增强学生的口语自信心,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教师可以通过创设情境、模拟虚拟交际情境,向学生介绍与主题相关的文化知识;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根据教师列出的活动主题,进行口语练习;最后教师总结练习效果,指出其中的语言问题,并及时补充相关文化知识。
3、阅读教学中的文化意识培养
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常常会碰到这样的情景,所阅读的文章并不难,甚至单词学生都能查到,可是为什么学生还是读不懂,读不透呢?而且学生更愿意选择阅读题材熟悉的文章,不熟悉的文章从心里就抵触阅读,更别提深层次的分析了?究其原因还是学生对所读文章的文化背景知识了解不足。相关文化背景知识的缺失严重影响了学生的阅读兴趣和质量,特别是影响了对文章的深层次分析理解。因此,在阅读教学中,教师除了对语言文字信息进行详细的讲解之外,还要结合所教授内容和学生的兴趣点进行目的语文化知识扩充,通过文化输入和文化对比,引导学生思考和分析,从而提高学生的文化认知能力。
(二)挖掘教材中的人文信息,优化教材中的人文编排
如今的高职公共英语教材中文章涉及领域广,蕴含大量的人文信息,教师应当深入挖掘和充分利用好教材中的人文教育素材,引导学生领悟其中的文化内涵,培养学生的文化习得意识,调动学习热情,打破传统英语教学的沉闷气氛。但是现有大部分高职公共英语教材为了适用于不同专业学生学习,相对于语言知识的系统性,社会文化知识的分量相对薄弱,文化视点不突出,文化知识编排不系统,不利于培养学生文化素养和语际交往中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因此改革现行教材,编制出有利于培养知识、能力、素质三位一体的高技术应用型人才的优秀教材。
(三)改革考评机制,注重人文素质培养
目前,大部分高职院校的英语考试内容仍侧重对语法、词汇等语言基础知识掌握情况的考察;笔试仍是英语测试的主要方式。语言水平可体现为多个层面和角度,笔试只能从一个或几个视角展现学生的英语习得情况,口语表达能力,听力理解能力,语言交际能力都无法得到考察,所以这样的考评机制完全违背了高职英语教学的最终目的,即培养学生的语言综合运用能力和跨文化交际能力。为了实现高职英语教学目标,学生成绩除了期末考试之外,还应包括平时成绩,口语交际测试、实训实践等其他测试方式来综合评价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因此,改革高职院校的考评机制非常重要,全方位、客观地评价和考察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和跨文化交际能力,才能真正把教学目标调整到注重能力培养这个方向上来。
(四)课外文化建设,增强文化素养
除了课堂教学,文化教学还可以延伸到课外,如定期举办英语角、组织英语知识大赛、举办英语文化艺术节、创办英语报刊、开设外语讲座及英语模拟招聘面试。这些活动不但扩充了英语课堂教学,而且丰富了学生的英语学习生活,培养了学生的实际语言运用能力,使知识性和趣味性有机地结合起来,既提高了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又有利于他们的文化素养的提高。
(五)教师积极加强自身双文化修养
教育家欧内斯持•L•博耶曾说过:“优秀教育最终取决于教师的教学质量。”这就说明,作为一名英语教师,要特别注意加强自身的双文化修养,不但做好双语知识的讲授人,而且做好双语文化的传播人。教师首先要注重培养自身的文化修养和形成文化习得意识从而在教学中才能引导学生的文化学习,让学生既骄傲自己母语文化的博大精深,又惊叹目的语优秀的文化知识。所以,作为一名高职院校的英语教师,要不断加强自身的综合文化素质,树立以人文素质教育为核心的教育理念,同时增强双语文化鉴赏能力,为培养优秀的高级应用型人才奠定基础。
二突出服务专业教育的教学思路
教学内容上选择电子科学与技术、信息与通信工程及其相关领域的专业基础知识,教学中训练研究生的朗读与准确翻译原文的能力,从矫正专业词汇的发音、纠正翻译中的错误着手,通过大量的科技论文分析来让研究生扩大专业词汇量,提高听、说、读、译的能力,达到提高准确理解与阅读英文原版教材与参考文献的实际能力,达到学以致用的教学目的。与时俱进的专业英语教学内容研究生专业英语教学中使用的教学资料注重科学性、知识性、规范化和时间性,相关教学资料直接取自国际知名大学的信息与通信专业系列教材的部分内容和科技论文,参考教材如下。1)RahatAliKhanLangah.(2012)PerformanceAnalysisofCooperativeCommunicationProtocols:CooperativeCommunicationsinWirelessNetwork.Pub:LAPLAMBERTAcademicPublishing.(部分内容节选)2)B.P.Lathi.(2010)ModernDigitalandAnalogCommunication(4thEdition).Pub:OxfordUniversityPress.(部分内容节选)3)DaleWheat.(2012)BuildingYourOwnElectronicsLab:AGuidetoSettingUpYourOwnGadgetWorkshop.Pub:ApressL.P..(部分内容节选)4)Chi-TsongChen.(2012)LinearSystemTheoryandDesign.Pub:OxfordUniversityPress.(部分内容节选)信息与通信工程专业英语课程教学团队现有6人,教师队伍全部具有博士学位(2人具有海外经历,所有成员均从事信息与通信类专业科研与教学),课堂教学分为6讲(每讲含4学时),研究生专题讲座(6学时),共计30学时。其内容与安排:1)科技文献翻译理论与方法;2)现代数字信号处理及系统专题;3)现代通信技术前沿专题;4)计算机通信网络前沿专题;5)英语科技文献写作基础知识;6)英语科技精读及案例分析;7)研究生专题讲解,结合专业方向,按照presention的方式做出英文的PPT,并利用投影仪在课堂上作3~5分钟的英文演讲,并相互提问。面向应用的专业英语教学英文科技论文写作是进行国际学术交流和研究必需的技能,本课程教学的一个重要内容是英语科技论文的精读和写作,它始终贯穿于教学实践活动中。英语科技论文的精读和写作教学包括以下内容。1)分析英语科技文献的框架结构。以具体SCI检索英语论文为例,分析英语科技论文的结构,从而引出论文的一般结构IMRaD形式(Introduction,MaterialsandMethods,Results,andDiscussion);通过课题讨论的形式,组织研讨IMRaD结构的逻辑性分别与问题(why、what、how)之间是如何相互体现的?2)研讨如何丰富论文框架中的内容?以剑桥大学爱席比教授提出的“概念图”为手段,以论文题目为向导,自我思考和回答论文的创新点,根据IMRaD的结构确定基本的段落主题,提出各种组织论文的方法,探讨如何准备好所需的支撑材料(理论分析与实验数据)。3)研讨具体的写作技巧讲解,包含题目、摘要、引言和结果等部分如何写作,如叙述有关现象或普遍事实多使用现在时,引言中是否有足够的篇幅对论点和问题进行说明,来表示它们的重要性。
三研究生唱主角的课堂翻转变
研究生只是作为被动的受教育客体为参与教育过程的主体,充分调动研究生参与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变单纯由教师讲授的“一言堂”为和谐交际式的“多言堂”。主要通过以下方式促成改变。1)在每讲当中,就是大约讲授三分之二的时间,在授课过程中穿插提问和讨论,其余时间留给有相关研究方向的研究生作专题报告,并且参考文献必须来自于IEEE的SCI检索论文(学校已购IEEE数据库)。这无形当中要求研究生将课后的功课做足,充分调动研究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2)借签国际会议形式,研究生事先粘贴论文海报,使研究生之间提前熟悉报告内容,每个研究生做3~5分钟的presentation,即研究报告进展,报告后进入提问环节。在模拟国际会议期间,要求全程英语交流,该部分成绩计入总成绩。
二、公共图书馆外文资源的相对优势
1.营造宽松、舒适的英语学习环境长期以来,高校延续了许多年的教学传统使得教师占主导地位、学生常常处于被动接受的学习状态,这样往往达不到较好的教学和学习效果。根据接受美学理论,教师需尽量从学生的接收来考虑教学方法。当然,不少高校已经在努力改变这种情况,但教学楼、教师、实验室等教学设施无不给学生传递着严肃、严谨的信息。无形中给他们造成了压力,同时也影响他们主观能动性的发挥,从而影响学习效果。相当数量的学生都出现,自己的英语水平在考试方面完全没问题,但在实际应用上却不如人意。相比之下,公共图书馆少了中规中矩的讲台和桌椅,多了沙发和多样的阅览设施;少了专业学科的教材,多了受欢迎的外文读物;少了同学间的交流,多了与现实社会的接触。在英语教学过程中,学生接触的大多是教师和同学,其交流的英语学习方面的话题也大多相似。而在公共图书馆,高校学生则可以跳出原来的生活圈,从另一个角度看自己的英语学习并思考怎样更明确、更有效地去学习。引导学生利用公共图书馆外文资源搭建起的平台,鼓励他们与其他高校的学生交流学习经验,也可以和准备雅思、托福等考试的读者交流考试经验,还可以与已参加工作人士交流英语的实用价值、使用英语国家的风土人情等等,从而提升学习兴趣,更主动地去学习。
2.确保公共图书馆外文资源的馆藏建设质量对于读者来说,经典的著作、丰富的种类、及时更新的期刊、报纸等是最有吸引力的。公共图书馆外文资源的馆藏建设,可考虑结合远程开放教育英语教学的需求,有针对性地进行采购,为包括高校学生在内的英语学习者提供基本资料保障。除了传统的英文图书、期刊、报纸等资源外,公共图书馆可以针对网络这一新兴媒体,推出英语的免费在线学习课程、视听资料、英文系统的检索设备等,让基础薄弱者可以打牢基础,让基础扎实者可以融会贯通,让熟练应用者可以增长知识、开阔眼界。此外,公共图书馆可与高校图书馆、师生进行沟通,了解其客观需求,并将馆藏外文资源的情况做一个说明,介绍外文图书名称、著者及内容摘要,期刊、报纸的名称,免费在线课程、视听资料等,力争建立科学合理地外文资源馆藏结构,满足远程开放教育英语教学的需求、提高公共图书馆外文资源的利用率。
3.鼓励学生利用公共图书馆外文资源举办特色活动远程开放教育英语教学中不难发现,学生在英语学习中,多数时候都是知道一个词或词组的意义和用法,而真正体会到这个词或词组的实际应用还有不少工作要做。不少高校学生具备较强的组织和策划能力,在英语教学中教师可以从学生的接收出发,采用科学可行的教学方法,鼓励该部分学生利用公共图书馆外文资源举办特色活动,以与外文资源相关的文化活动为载体,高效合理地使用公共图书馆的资源。公共图书馆可适当放宽高校学生利用公共图书馆的开放区域、报告厅等场地使用的审批,并提供必要的协助,支持相关活动的举行。例如:通过举办英语沙龙、英语朗诵比赛、演讲比赛、话剧表演等活动,公共图书馆不仅可以为上述活动的举办提供场地支持,还可以为选择远程开放教育的学生营造敢于开口讲英语的文化氛围;通过教师指导举行课题研讨、小组交流等活动,可以提高学生的活动参与度,充分调动其英语学习的积极性;通过英语和国外风土人情的讲座,可以增加高校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引导其主动、深入地学习并使用英语。特色外文活动的举办不仅可以丰富英语教学形式、锻炼学生的活动组织能力、提高英语学习兴趣和主动性,还可以丰富图书馆的文化活动、吸引更多读者前来阅读、提升公共图书馆的服务水平和外文资源的利用率,发挥公共图书馆外文资源在远程开放教育英语教学中的第二课堂作用。
4.提升外文资源工作人员的自身素质和对外服务质量为了更好地发挥公共图书馆外文资源在远程开放教育英语教学中的服务功能,关键要提高与外文资源相关的工作人员的自身素质,不仅包括过硬的政治素养、专业技能,还包括端正的工作态度、服务意识以及责任感。对于外文资源工作人员来说,首先要有较高的政治素养,具体表现在政治立场、理论素养和道德品质,在工作中对本馆的外文资源严把关。《论语·魏灵公》中讲道:“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扎实的专业知识和较高的专业技能是外文资源工作人员做好本职工作的工具和手段。相关工作人员要从不停下学习的步伐,提升英语水平;对专业技能要精益求精,了解本馆的藏书结构、排架规律、电子资源的分类,熟练掌握业务流程;同事间互相学习和交流学习技巧和工作经验,共同提高、共同进步,以便为高校学生或其他有需求的读者提供到位的服务。在工作中,外文资源工作人员要端正工作态度、有责任感、有担当,将读者的需求和切身利益放于首要位置,为读者提供主动、热情、周到、人性化的服务,切实将服务意识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提升公共图书馆的服务质量和水平。
一、引言
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高等专科与高等职业教育出现了许多新的情况。部分专科院校升格为本科,相当一些中专学校升格为职业技术学院。与此同时,由于连年大幅度扩招,普通专科层次高校生源入学水平逐年下降。
而随着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和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剧,对高职高专人才的英语应用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同时也对高职高专的英语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面对高职高专院校的实际情况,如何在英语教学中突破陈旧的教学模式,寻找切实可行的教学模式呢?笔者从分析高职高专院校英语教学现状与问题入手,对高职高专英语教学模式提出一些建议。
二、高职高专英语教学的现状与问题
1.学生的英语程度差别较大
由于连年大幅度扩招,普通专科层次高校生源入学水平逐年下降,且学生英语水平差别较大。成绩优秀的能顺利通过英语应用能力考试,口语表达能力及听力具有一定的基础,并具备相应的写作能力;成绩差的甚至连简单的单词都不会读写。
2.英语教学模式陈旧
目前,高职高专的英语教学大部分仍以传统的老师讲、学生听的填鸭式教学方法为主,忽略学生能力的培养。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处于主导的、中心的地位,而学生处于被动的、服从的地位。课堂上,大部分时间是教师讲解、分析语法、翻译、领读单词等,学生只是听教师讲、跟教师读,没有时间去思考、去分析。
3.教学方法单一,教学手段落后
在当今提倡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和多媒体进行教学的情况下,还有很多的高职高专院校的英语课还处于黑板、粉笔加录音机的传统模式中,这无疑抑制了学生对英语学习的兴趣,使英语学习处于枯燥的讲解和被动的应试当中。从而使语言应用性、交际性的本质特征无法得到实现。
4.学习气氛不浓
进入高职院校的学生英语基础普遍比较差,在高考中得20分~50分这个分段的大有人在。在中学阶段,他们就十分讨厌英语,因此大学阶段也不愿意学英语。
三、高职院校英语教学模式的建议
1.全英教学不符合实际
由于学生入学水平限制,如果在课堂上教师用全英文授课,学生跟不上,从而产生难学、怕学心理,于是用英语讲课只会事倍功半,难以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因此,采用英语授课时,尽量用符合学生程度的用语。
2.全面培养学生英语“听说读写译”五会能力
高职高专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因此,在课堂教学中,不能一味地灌输,而是要引导学生自主地学习,要刺激他们的感官:视觉、听觉、感觉和知觉,调动他们的学习热情和兴趣。以下是作者在近五年的教学体会:
(1)激发学生自信心和学习动力
高职高专学生大部分英语基础差,课堂表现不活跃,因此要激励起他们的自信心。首先,可以采用跟读例句,大声朗读课文等大家可以接受的方式,对每个第一次在课堂上读英语的学生都进行肯定和赞扬。然后,再纠正他们的发音,并让他们意识到自己的进步。经过这样的训练,学生的自信心都能激发起来,也更愿意学习英语。
(2)指导学生自学英语
教师要组织学生互教互学,使每个学生都能根据国际音标拼读单词。学生可利用光盘课件进行单词跟读,教师在课堂上检查预习情况,并纠正发音。一方面,可以节省课堂学习时间,另外,还可以培养学生自主预习能力。
(3)课文讲解
在讲解课文中,常用到两种方法:一是用简单英语讲述文章大意,教师同时将关键的单词和短语板书,形成一张体现课文内容的脉络图表。一方面,可以锻炼学生的听力理解,另一方面,这些重点词语的板书可以吸引学生注意力,促使他们注意课文中词、句、惯用法和语法的学习,增强他们理解力,还可以帮助他们建立起课文的立体概念,达到背诵和复述的目的。
另一种是问答法。教师的提问必须具有启迪和帮助理解课文的作用,恰到好处地设问在知识关键处、疑难处、转折处,从而引导学生进行积极主动的思考。因此,备课时应根据课文内容,准备一套循序渐进的问题。一般分为三类:一是正误问题(TrueorFalseQuestions);二是知识理解问题(W-HQuestions);三是作者言外之意的深层理解性问题。第一类问题比较简单,学生根据课文内容瞬间会做出判断,可由全体学生共同完成。第二类问题能够形成课文的主线,可以分别提问学生。教学中,通常让这两类问题交替出现,集体和个别问答相结合。并以课文发展为线索,同时板书关键的单词、短语等,同样形成一张脉络图表。教师可以将板书中的词语作为“发散点”,以“点”带“面”的形式,最后解决课文的深层理解性问题,或针对作者所表达的内容说出自己的看法,同时也锻炼了学生说英语的能力。用问答法的方式把课文作为一个统一的整体来处理,不会破坏故事类课文的完整性、趣味性,也不会打乱说理类课文的科学性、逻辑性。在整个语言教学的过程中,由于学生的听觉兴奋和视觉兴奋交替出现,使教师的主导作用也学生的主体作用都能得到充分的发挥,因而容易达到优化课堂教学的目的。
(4)句型训练和短语学习
学生整体把握好课文内容后就可以进行句型训练。从课文中抽取2句~3句经典句型,教师讲解该句型在实际中的运用,然后反复用替代词进行练习,或使用翻译法,教师说汉语,让学生翻译成英语;反之亦可。
短语的学习可以使用情景式。即教师根据短语设计某个情景,然后,让学生体会该短语的意思和使用方法,这样学生能更形象地记住该短语的用法。例如,pickup该短语,教师可以设计以下情景,情景一:将一支笔不小心掉在地上,然后对学生说:“Mypendroppedontheground.”接着一边弯下腰捡起笔,说:“NowI’mpickingitup.”通过这个动作,学生就会脱口而出“捡起来”。情景二:用英语告诉学生某公司晚上7点要开个舞会,但Lucy小姐的车送去修理了,于是,她跟同公司的一位有车的同事说:“I’mhavingmycarfixed.Wouldyoumindpickingmeupat6U45?”学生略作思考后,就明白pickup在这里就是用汽车接某人的意思。情景三:告诉学生pickup有“learnaforeignlanguage,atechnique,etc.bypracticing.”的意思,接着给例句:ShepickedupFrenchwhenshewenttoliveinFrance.学生也能够说出相应的中文意思。
(5)注重学生表达能力的培养使用俩俩对话训练,培养学生敢说敢用英语的习惯以及与人合作的精神。学习各单元的语言交流功能项目和基本句型,引导学生从情景中理解句子的意义,然后给出相关的情景,让他们找同伴练习,之后让每组同学都到讲台前进行对话表演。之后组织学生进行讨论。一是让学生明白各自的具体表现,了解自己的不足以便改进;二是让学生回顾他们到底学到了什么。
另外,可根据课文的内容,布置学生将其改编成ShortPlay,Interview,MakeaSpeech,Discussion,Debate等,并进行RolePlay角色表演。这些活动为学生创造一种开放的、积极互动的语言活动氛围。
对于口语基础较好的班级,可以让学生用英语复述文章内容,或就课文主题谈自己的看法。由于板书有关于课文内容主线的结构大纲,学生能根据该主线进行复述。这样,既能锻炼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记忆能力,也锻炼了他们的胆量和表演能力。
3.加强阅读能力的培养
为了满足今后在实际应用的需要,应加强对学生应用文阅读和快速阅读能力的培养。进行应用文阅读训练时,应要求学生掌握一些经常会接触到的词汇。此外,快速阅读训练可以提高学生的阅读速度,为应试做一定的准备。
4.定期进行写作练习,加强实用应用文写作的训练
学生的写作水平普遍偏低,这与动笔少有直接的关系。因此,应加强写作的训练。每次写作训练时,先由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来写。规定时间到了之后,抽选两名学生将他们的应用文呈现出来,并针对每次写作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及时讲解,避免学生犯类似的错误。教师要将正确的应用文格式以及范文板书出来,以便学生参考。
5.适当地讲些西方的文化习俗
适当地讲一些西方文化习俗,可以使学生更好地了解西方文化,加深对英语的学习兴趣。
四、结束语
高职高专英语教学应以“听说领先,读写跟上”为原则,引导学生自主地学习,要刺激他们的感官,调动他们的学习热情和兴趣,从而使得学生全面发展英语的应用能力,提高他们的自学能力。
参考文献:
[1]毛忠明.大学英语多种模式改革实验报告与分析[M].
[2]田玉梅.浅谈英语课文教学的原则和方法[J].商丘师范学院学报,2002,(2).
2、高职公共英语项目教学模式的内涵范畴
高职公共英语项目教学能促进学生全方位参与到英语课堂中,在以个人或团队形式完成项目的过程中习得英语知识,提升实践能力,完成社会化训练,为将来进入社会生活作准备,实现了由教师主导教学向教师引导教学转变、由英语理论知识传授向英语应用项目训练转变、由课堂讲授向实践操作转变。具体来说,高职公共英语教学的项目教学模式至少涵盖以下范畴:第一,理论知识。高职公共英语教学作为一门课程,自然蕴含相应的理论知识,这些理论知识向学生全面展示了英语的语言学奥义,展示了英语国家的民风民情、社会习俗、经济文化等元素。显然,在高职公共英语教学项目教学中帮助学生获得以上理论知识,使学生成长为具有国际竞争力和跨文化交际能力的人,是高职公共英语教学的重要目标。据此,高职公共英语教学的项目教学必然蕴含一定的理论知识,这是高职公共英语教学项目教学的前提和基础,亦是高职公共英语教学项目教学模式对传统教学模式的继承和延续。第二,价值立场。高职公共英语教学的项目教学在向学生传授语言和文化方面的理论知识时,不可避免地会带着教师个人的情感和认知,从而对学生的情感和认知产生影响,左右学生的文化体验,在很大程度上对学生的价值立场产生影响。据此,高职公共英语教学的项目教学必须兼顾学生的价值立场范畴,既立足民族性视角继承和发扬源远流长的中华传统文化,又避免基于异域文化新奇性的冲击下使学生形成崇洋片面追求西化、西式生活的倾向。教师在价值立场中应牢牢守住社会主义大学的办学定位,体现中国实际和中国特色。第三,社会应用。如果只有理论知识,没有与之结合的现实应用,那么高职公共英语教学的项目教学模式与传统教学相比就没有优势可言。显然,社会应用是高职公共英语教学的项目教学模式必不可少的重要范畴。正是基于社会应用的宗旨,高职公共英语教学的项目教学才得以更大程度上提升学生的学习成就,实现高职公共英语教学知识性与实践性的结合。高职公共英语教学的项目教学应体现基于当前一段时间及未来生活的社会应用,把现有理论知识使用到广阔的现实生活中去,让知识体现价值,让学习体现创新,让学生充分创造,使课堂充满契机。
3、高职公共英语项目教学模式实施的关键
(1)建立健全高职公共英语项目教学的项目评价体系
项目评价是高职公共英语教学项目教学模式的重要环节,是高职公共英语项目教学得以持续深化和改进完善的重要保障。少数教师和高校对项目教学的理解还停留在设计项目及项目实践阶段,一定程度上忽略了对项目教学本身的评价。在项目学习模式下,教师向学习者提供与课堂教学内容相关的专题任务以及协作交流的指令,强调通过学习者主体性的探讨、研究、协作来求得问题解决,从而提高学生获取信息、分析信息、加工和运用信息的实践能力以及培养良好的创新意识与协作精神。(李丽君,2009:8)对于不同教师而言,每位教师在高职公共英语教学中的项目教学显然具有典型的个体性,每位教师都有自身的优缺点,如何对教师群体的项目教学成效进行评价,形成具有指导意义的项目教学实施原则和方案,是高职公共英语教学项目教学的题中之义;同样,不同专业、不同年级、不同层次学生在参与项目教学过程中,所展现出来的个体创新物质,班级性群体特征等均存在差异,对项目教学的学习效果也存在差异。据此,对学生参与项目教学作出评价,形成更有助于学生成长成才的学习模式和方法,是高职公共英语项目教学的必然要求。综上,项目评价不可避免地成为高职公共英语教学项目教学的重要环节。
(2)开发设计具体适用的高职公共英语教学项目
教学项目设计,在根本上关系着高职公共英语教学的成败。一个好的项目,能保障教学目标的实现,反之,则会背离教学目标。一个具体适用的高职公共英语教学项目,至少应具备以下属性:
1)真实性。所谓真实性,并非教师设计的项目教学必须源自真实生活,虽然源自真实生活的项目教学无论在教学实施上还是学生接受度上都具有无可辩驳的说服力,然而,即使不能做到所有的项目教学都源自真实生活,但必须反应真实生活,贴近真实生活,契合真实生活。惟有如此,才能真正体现高职公共英语教学项目教学强化英语理论知识现实应用的初衷。
2)跨学科性。跨学科性往往被部分教师所忽略,教师们可能基于惯性使然,本能地把项目教学归入到英语学科内,忽略了对其他相关学科知识的借鉴融合。显然,作为以项目为实施载体的英语教学,不可能设计成纯而又纯的单学科项目,不可能完全束缚于英语学科体系内,这样既不现实,也不利于学生获取知识、提升能力,有悖于教学目标。因而,高职公共英语教学的项目教学应当具有跨学科性,在项目过程中以英语理论知识为语言媒介或工具,着重解决国际市场上的现实任务和课题。如此,跨学科特性在高职公共英语教学项目教学中自然得以彰显出来。显然,高职公共英语教学项目教学对英语教师提出了更高要求,他们不能仅仅停留于英语语言知识,不能仅仅驻足于英语学科之内,而要大胆涉猎,尽可能多地参阅和学习相关学科的基础理论知识,这有这样,才能真正胜任高职公共英语教学项目教学的实施需要。
3)累积性。作为一门课程而言,它不可能由单一的一次或一段教学环节来完成,而是由一系列有序衔接的教学环节共同构成。高职公共英语教学项目教学的累积必不可少。这种累积性对于学生而言,是为了适应学习行为的递进性,满足成长成才的发展性;为此,对于教师而言,这种累积性具有更高要求,即某一课程的项目教学在全局层面所有项目之间要存在一定的联系,具有整体性;另一层面,某一课程的项目教学的所有项目之间要体现一定的递进性和传承性,项目与项目之间围绕着统一的总目标体现由易到难、由简到繁的层序。
经济全球化,国际贸易活动的日益增多,社会对人才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英语作为国际通用语言,随着国际贸易活动影响力的扩大,使用范围愈发地广泛。商务英语口语教学作为商务英语教学的重要内容,对其教学方法的深入研究,将成为突破传统教学瓶颈的重要手段。在技能教学活动中,商务英语教学对英语口语使用技巧的讲解有别于一般英语学习,因此,对于商务英语教学,除了讲解专业的商务英语知识之外,还要注重商务英语口语的练习,以提升商务英语教学的实用性。现阶段,企业在社会经济浪潮中面临着巨大的生存压力,如何提升企业的竞争优势,除了走节约型成本发展道路之外,拥有高素质的人才将成为重要的影响因素。针对此,技工类学校注重教学的实用性,对商务英语口语教学实施教学改革,提升教学效果,以满足社会对商务人才的需求,为实现长远的教学战略目标创造条件。
一、技工学校商务英语口语教学现状
(一)学生对英语学习不重视,学习积极性不高
商务英语口语与普通英语密切相关,是建立在普通英语之上的专业学习课程,因此,对学生的基本素质也有着较高的要求。若学生的英语基础较差,会对商务英语口语的学习造成不良影响。对于大多数技工院校来说,入校生与高职院校或大学院校相比,学生基础较薄弱,且学习自觉性不强,学习能力不足,致使很多学生的英语学习成绩较差。而在教学上,技工学校多沿袭传统教学方法,教师占据课堂时间较长,学生自主学习时间不足,学生的主体地位不明显,加之学生自我放松,对英语学习不重视,成绩无法得到有效提升,从而导致学生失去学习兴趣和动力,这些都不利于学生的口语训练,对于培养学生专业技能本领也将形成极大的阻碍。
(二)缺乏理想的英语学习环境
自然真实的语言环境是学好语言的关键。英语学习离不开语言环境,课堂上短短几十分钟的学习并不能完全培养出学生的英语口语能力。国内技工学校,虽然大中城市的英语教学已经突破了传统教学思想,采用了新型的教学方法,但因教学条件有限,无法给学生提供真实有效的语言学习环境,因此,尽管有心突破,也因种种因素的制约,一时很难打破常规,这也就造成了学生英语学习实效性差,无法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三)教学模式传统,方案陈旧
在传统英语教学模式影响下,大多数商务英语教学中,教师也是在确定教学目标之后,对课本知识从头讲到尾,很少给学生留下讨论的时间,而学生自我展现的机会也少之又少,致使学生形成了轻口语重知识的学习理念。口语练习的缺失,不仅影响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同时对培养学生的英语语感也有重要的影响。在信息化时代背景下,商务英语教学对现代教学手段的良好应用,对于教学效果的提升具有重要的作用,但因教学条件有限,教学设备缺乏,致使商务英语教学缺乏时代性。英语口语教学方式对于学生口语水平的影响至关重要,因传统英语教学实效性差,学生的实践能力不足,偏重视语法、语音及词汇量的掌握,而忽视对口语练习的做法使英语在工作和生活中实用性不强,这将给学生以后的就业发展带来严重的影响。
(四)教学与社会实践差距较大
技工学校商务英语主要是培养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对学生的实践能力要求相对较高。它要求学生毕业后对技术的运用完全掌握,并在工作中能够娴熟运用,以满足企业对技工人才的需求。但现阶段,技工类学校商务英语教学主要在课堂开展,没有恰到好处地跟商务接轨,学生很难得到实际运用的机会,导致很多学生毕业之后,无法找到相关工作,形成了学而无用的现象,或者即使从事相关的工作,也无法很好地利用英语口语进行交流。
二、针对技工学校商务英语口语教学现状提出对策
(一)结合商务专业知识,合理地设置课程
商务英语口语是商务英语的重要组成部分,合理地设置英语口语课程,有利于提高英语口语教学水平。将课程设置与社会发展相结合,可以更好地体现出英语口语的应用价值,从而使学生在学习专业知识之后,具备一定的从业优势,为提高就业竞争优势创造条件。例如,教师合理地运用课本知识,设定相应的商务情景,要求学生在课外模拟完成,并在课堂上检验实践成果,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在课堂上,根据从实践交流上获得的经验,进一步加强商务英语口语与商务专业知识的联系,设计相应的商务英语使用环境,鼓励学生用英语交流,让学生真切地感受到商务英语的应用氛围,培养学生商务口语的运用能力,为毕业就业做好准备。
(二)营造英语氛围,采用更恰当的方式提高英语口语表达能力
技工学校商务英语口语教学因英语学习氛围不浓,口语训练方式欠缺,导致课堂教学效果不理想。因此,我们要打破传统英语口语的训练方式,将其与生活紧密结合起来,注重实际应用,提高英语的运用效率,最好是将商务英语口语练习与日常活动结合起来,以营造良好的口语练习氛围,从而达到使用的目的。除此之外,还可以借用网络平台,采取多模仿、多背诵、多复述,有意识地克服翻译习惯等,以提高学生商务英语口语的表达能力。
(三)创新教学方法,为学生创造更多练习口语的机会
我国对外经济越来越频繁,人们对商务英语口语越来越重视。在商务英语教学中,应该改变教学理念,创新教学方式,为学生创造更多练习口语的机会。如采用分组教学方法,鼓励学生互相讨论与学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技工学校班级人数较多,课堂上很难兼顾到每一名学生,而英语口语需要一个长期的交流练习,在课堂上分小组教学,可以使每一名学生学习用英语口语进行思考与交流。通过合理选择组合方式,进行小组内问题探讨,或者进行主题口语练习,极大地提高学生的英语学习热情,锻炼英语口语学习能力。小组教学的灵活性,不仅可以提供更多对话练习机会,也可以进行全英文舞台剧表演,还可让小组与小组之间进行比赛,如此,既可消除学生的胆怯心理,也有利于提高学生参与英语表达的热情,从而提高学生的英语口语水平。
(四)结合时代特征,将商务英语口语融入到企业中
技工学校商务英语口语实用性很强,课堂教学应该结合时代特征,关注商务发展新动态,增添企业元素,使学生真切感受到商务英语口语在电子商务时代的重要性。如学校与企业进行合作,为学生争取实习岗位,鼓励学生走出校门,尝试体验商务英语的工作,在工作中提高自己的商务英语口语交际运用能力,同时提前适应社会,为就业作好充分准备。技工学校商务英语口语课程的改革迫在眉睫,商务英语的教学效果证明,采用新型的教学模式比传统的教学模式更能提高学生的英语口语能力。传统的教学模式忽视了口语练习,而商务英语最重要的恰恰是对口语的要求,因此,学校及教师要尽量为学生创造英语口语练习的机会和平台,以提升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为学生走入社会争取更多的就业机会创造条件。
作者:杨明娥 单位:广东省轻工业高级技工学校
【参考文献】
[1]汪凯菁.浅谈交际教学法在职校商务英语口语课堂上的应用[J].神州(中旬刊),2011,15(4):47.
但是,事实上英语学习不仅是大多数中国学生的负担,还成了每个教师的心病,大学英语教学似乎完全不能完成社会和时代赋予的使命。虽然从小学一直学到大学,付出了无数的精力,但是很多过了六级的同学却依然不能进行简单的英语语言交流,更谈不上通过英语语言的学习,能够具备相当的人文素质从而有益于不同文化体之间的文化交流的学生更是寥寥无几。
二、大学英语公共课教育的现状:缺乏人文素质培育
所谓的人文素质教育,就是通过人文的濡染,将人类优秀的文化成果,通过知识传授、环境熏陶,使之内化为人格、气质、修养,形成人相对稳定的内在品格,让受教育者在获得人文知识的同时,认识人的本质、建立正确的价值体系、形成建立美好的精神家园的教育。因此,大学英语教育中的人文素质教育就是指对学生除语言技能培养外的人文领域知识的学习,从而使学生通过英语学习更好地了解人类优秀文明成果,并进一步完善自身。
据教育相关部门统计,就算学生的英语水平测试是优良层次,也通过了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获得了合格或者优秀(现行标准的425分),可是,绝大部分的大学生和硕士研究生、不乏一些博士研究生对自己所学专业的英文资料的读、写感到一定困难,不能熟识和理解其研究领域的英文文献,更别说撰写相关的英文学术论文。在当今世界国际交流、合作日益频繁的情况下,社会对人才的要求亦越来越高,“专业+英语”复合型人才的优势日益突出。在这样的情况下,单单拥有英语的基本读写能力是不够的,听、说能力也显得十分重要,但在拥有不同的教育环境和成长环境,也就是在不同的文化氛围的人们之间进行语言的交流的时候,文化的差异,甚至矛盾就会成为交流的障碍,不能保证语言交流的顺利进行,这就要求大学公共英语教育内容中含有起码的人文教育内容。
然而,当前中国的大学教育中文科学校(只是少数)普遍存在着一个问题,那就是人文教育的匮乏。除了政治理论课及大学语文等科目外,文科基础课程似乎只有英语。大学英语教育应该充分利用这个现存的优势,发挥其在人文教育方面应有的作用。因此,在我国公共英语课教学中人文教育应占有一席之地。
三、大学公共英语课现状的形成原因
(一)重读写轻听说的授课传统
我国英语学习存在“聋哑顽症”,其原因是起步时按照汉语的教学模式学习英语。但是,汉语不会出现聋哑的现象,因为我们在上小学前已经完成了“听说”这一阶段,学校语文是学习“读写”,中文的语法、文学的品鉴、古文的赏析。而当今的学生初学英语则恰恰相反,在没有任何“听说”准备和酝酿下,就对准“读写”的要求进行学习,一学就是10年。在漫长的英语学习过程中,能触及的英语内容却只在教材中,跟现实生活和英语国家的语言环境相距甚远,学生的主要注意力被很久固定于一个内容——“考试过关”上。结果苍白的基础被带到大学后,加上英语生活词汇量的减少,使得用英语表达的能力极其有限。
更为恶劣的是,各种考试忽视听说环节,如本科生若考研的话,就只看重笔试,很多大学的硕士生入学英语考试根本不设听力的考查,甚至部分学校的博士研究生入学考试的初试也不考查听力。
(二)就业竞争的压迫
作为就业时对自己能力的重要证明,各类英语考级证书无疑是毕业生们自以为能进入职场的敲门砖。这使得各个层次的语言水平考试让教师和学生都疲于应付,教学受到限制,学生的学习方向被固定,其结果是教师忙于讲单词、讲语法、讲阅读、讲写作,学生机械地背单词、背语法、练作文、练阅读,大学课堂完全丧失了其应有的氛围,大学教育则失去了其应有的功能和意义。
因此在就业导向下很多院校把教学的主要目标和着力点放在了应试和过级上,而忽视了对学生综合素质,特别是人文素质的培养,造成大学英语的文化属性并未真正得以实现,学生经过学习后只是掌握了听说读写的基本英语技能,却无法融入西方文化从而更好地进行对外沟通和交流,英语的文化属性也得不到彰显,更糟糕的是,这些语言考试根本不能真实地反映学生的语言水平,更不用说学生的人文素质培育。
四、人文素质培育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地位
(一)是大学公共英语教育的核心
文化是全人类的,设想不接触《圣经》,怎么理解西方文明?不了解莎士比亚,怎么理解西方文学?因此,我们必须通过人文素质的培育使大学生深入接触英语文化的精髓。我们要相信大学生自身辨别是非的能力,给他们提供一个完整的而不是片面的,深刻的而不是肤浅的英语文化全景,教学则应该是鞭辟入里的而不是蜻蜓点水的。
大学英语教学基本的目的是教授大学生汉语之外的一门语言,大学生学习英语的初衷是掌握一种文化交流的工具或手段。如果仅从表面上看,英语教学只不过是一种语言技能的教与学的过程,但事实上远非如此,因为在教学过程中会涉及天文地理、科学技术等各个方面的知识,所以,大学英语教育是语言的教学,更是文化的教学。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是文化的主要表现形式。学习语言的过程也是学习语言文化的过程。语言是文化形成和发展的前提,文化的发展促进了语言的丰富和完善。语言和文化的关系决定了英语教学中离不开文化教育。而文化教育的宗旨,是人文素质的培育。其中,大学英语的人文素质教育功能是核心。
在教学方面的革新,要转变教师的教学角色。从新的角度认识英语教学,探索英语教学中人文素质培养的规律,教与学不是简单的知识传输、接受,包含了师生间、社会和文化的交流、碰撞、相互作用和实践,以及学生主动建构信息体系的过程。所以,教师应对学生个别差异进行了解,调动学生学习动机,激发学英语的热情。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扮演的是学生学习的指导者、促进者和活动组织者。
(二)是大学公共英语教育的目的
“把英语语言、中外文化和多学科知识系统地融入大学英语教学之中,把大学英语课程改造成英语语言学习和技能训练、跨文化交际,以及通过英语获取多学科基础知识的一门综合性的、多功能的课程。外语能力、跨文化交流意识和多学科知识是高素质人才应具备的基本要素,因此,这三种功能都和素质教育相关。其中英语语言教学是大学英语的‘本职工作’,是大学英语课程的‘个性’功能;而跨文化交际和通识教育是大学英语可以兼顾的‘职能’,是大学英语与其他课程在素质教育中分担的‘共性’任务”。①不同民族有着不同的文化、历史、风俗习惯和风土人情等,各民族的文化和社会风俗又都在该民族的语言中表现出来,所以英语语言的学习,就是英语文化的学习,也就是人文素质提高的过程。加强文化学习有利于学生加深对语言意义的理解和得体地使用语言,能够减少因文化差异而产生的用语失误,避免由于文化差异而引起的分歧,从而更好地与使用英语的人进行交流,明确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使英语真正成为国际交流与合作的工具。
提倡人文素质教育的根本目的在于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复合型人才。教育部颁发的《英语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英语课程的学习,既是学生通过英语学习和实践的活动,逐步掌握英语知识和技能,提高语言实际运用能力的过程;又是他们磨砺意志、陶冶情操、拓宽视野、丰富生活经历、开发思维能力、发展个性和提高人文素质的过程。”大学英语教育作为大学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无疑也应以此为目标。人文素质培育就是依据人的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以全面提高全体学生的基本素质为根本目的,以尊重学生主体性和主动精神,注重激发人的智能,注重形成以人的健全个性为根本特征的教育。因此,人文素质培育正是大学英语教育的最终目的。
五、培养学生的综合文化素养
大学英语教育必然会逐步地从单纯的语言技能教学向以语言为基础,重在激发学生思考,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转变,由单纯的知识的灌输向拓宽学生视野,提高学生人文素养转变,由简单的语言理解和应用向高层次的语言文化欣赏转变。而大学英语课程也必将由现在的材学的必修课向多层次、多样化的选修课转变。相应地,学生会拥有更多的选择,教师的授课方式也会更加灵活。其结果必然有利于学生个人兴趣和长处的发展。
这就要求教师在大学英语教学过程中,对不同的人文知识和内涵,选择适当的方法对学生进行启发。教师可以结合规定教材的内容对语言和文化背景有选择地加以介绍并适当扩充,通过这些方式,学生可以更好地感受到国家之间的文化差异,增强跨文化交际的敏感性,提高文化意识的自主性。
英语课堂中的人文素质教育可以更好地帮助学生客观分析西方文化,全面认识世界,有效地避免盲目和偏激,从而在语言学习的过程中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并且在全面认识中西文化差异的基础上,培养爱国主义精神。
注释:
①吴鼎民.大学英语教学的“三套车”构想与高素质人才培养[J].江苏高教,2005,(4):65-67.
参考文献:
[1]陈冬纯.提高21世纪大学生的专业英语水平——对专业英语教学改革的几点思考[J].外语界,2001,(2).
[2]戴炜栋,杨凡.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英语教学“一条龙”体系[J].中国高等教育,2002,(11).
[3]王国平.经济全球化与复合型人才培养——谈大学英语教学改革[J].经济师,2005,(6).
[4]南纪稳等.对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的反思[J].高等教育研究,2005,(1).
[5]文秋芳.英语口语测试与教学[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9.
三、技工学校《计算机专业英语》课程基本任务分析
在技工学校,《计算机专业英语》课程是一门专业基础课,确切地说,本课程是针对信息技术专业的学生对英语的实际需求而开设的一门特殊用途英语(EnglishforSpecificPurpose)课程,目前,这些专业大致包括网络、软件、电子商务以及多媒体制作等专业。本课程的目标是将信息技术专业知识、英语语言知识紧密结合,以培养学生综合的语言实际运用能力。一般说来,技工学校的《计算机专业英语》课程的基本任务包括以下内容:①专业词汇:掌握1000左右的专业词汇,100个左右首字母缩略语。②听说能力:能运用基础语法以及专业词汇进行基本的专业知识介绍及交流讨论。③阅读能力:能基本读懂有关计算机软、硬件原理,网络运作原理、外部设备的英语文章或说明书。④写作能力:能运用基本专业词汇以及计算机专业基础知识进行简单的写作计算机专业英语。⑤翻译能力:以岗位对计算机专业英语翻译能力的需求为目标,培养学生参与并完成与计算机专业知识运用相关的专业翻译项目。为了完成以上基本课程任务,笔者在《计算机英语》课程实施过程中,以任务教学法为主线进行教学设计,即在明确课程教学目标以及单元教学目标(包括主题目标、语言目标、专业知识目标和能力目标)的前提下,设计与计算机专业知识运用相关的专业项目,驱动学生“明确任务,参与完成”。具体而言,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以“综合项目设计”为主线,把任务(task)引入英语课堂并贯穿整个教学过程,以听、说、读、写、译的方式对学生进行单项技能的强化训练;而学生利用已有知识,以具体的任务为学习动力或动机,主动地用所学语言去做事情,在完成任务过程中,学习语言知识,发展语言能力,从而具备计算机专业所需的语言应用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使专业英语与基础英语教学融为一体,计算机专业知识与英语教学融为一体,有效完成课程目标以及课程基本任务。
四、《计算机专业英语》课程中任务设计的基本原则
结合任务教学法的基本要求以及《计算机专业英语》的基本任务,笔者提出技工学校《计算机专业英语》课程中任务的设计应遵循以下基本原则:①真实教学环境设计原则。创建计算机专业英语使用的真实的教学环境,即结合《计算机专业英语》课程基本任务进行真实项目设计。在《计算机专业英语》教学过程中,任务型教学把语言教学真实化和项目化,其主要目的是让学生不仅在运用中学,而且为了运用而学,直接通过课堂教学让学生去用英语完成各种情景中真实的生活、学习、工作等任务,从而培养学生综合应用英语的能力。任务型教学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性,是有效改变以往以教师讲授为主的教学现状的最佳途径之一。②学生为主体原则。以学生为主体进行项目与任务设计,把学生的学习活动与任务或问题相结合,以探索问题来引导和维持学习者的学习兴趣和动机;让学生带着真实的任务去学习,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拥有学习的主动权,教师能动地引导和激励,使学生真正掌握所学内容,并通过任务举一反三。③课程目标及步骤性原则:为了完成课程的基本教学目标,课程的教学任务应以课程的基本任务为基础,无论是综合的任务设计还是单项任务设计都应遵循专业词汇目标、听说目标、读写目标以及翻译目标,进行科学合理的设计,保障《计算机专业英语》课程的有效实施。在此基础上,按照步骤完成任务组织及实施。
五、任务教学法在《计算机专业英语》课程中的设计和应用
建立在对任务教学法、《计算机专业英语课》课程任务分析科学认知的基础上,笔者遵循任务设计的基本原则,尝试在《计算机专业英语》的实践教学中使用任务教学法。以下是《计算机专业英语》课程实施过程中任务教学法设计和应用的具体阐述:
1.教师明确课程及单元教学目标,在此基础上进行综合项目(课程目标)以及单项技能训练项目(单元目标)的任务设计,创建“真实教学环境设计”。例如,在进行“Basiccomponentsofacomputer”单元的讲授时,教师首先设计“真实教学环境设计”以及综合目标任务:“美国人Peter要买一台电脑,学生作为电脑供货商向Peter推荐一款最新生产的V1678的电脑,设法向Peter介绍电脑基本构件的内容,并最终成功说服Peter购买V1678的电脑。”其次,教师以学生为主体进行单项任务目标设计:①掌握10个左右计算机常见专业词汇。②掌握6个谈论电脑部件的基本句型。③能运用基础语法、词汇以及专业词汇向客人介绍电脑的各种产品和价格。④能顺利地用英文比较各种产品的优势及劣势并推销自己的产品,说服顾客买自己的产品。这样,教师和学生都围绕如何完成具体的任务进行,教师思路清晰,学生学习目的明确,通过小任务的解决来完成大任务。
2.教师引导学生进行任务分析。这是一个在明确的教学任务指引下,学生主动探究摸索,独立自主寻求问题、发现问题、逐渐尝试完成任务的过程。在整个过程中,按照小组讨论——各组汇报——教师总结的模式,分两个层次进行。比如在进行“DescribingtheProcessorandItsPerformance”单元的学习时,项目设定“Peter发现电脑的运行速度越来越慢,不知道是怎么回事,想请你帮他改进或升级他的电脑”。首先,引导学生根据已有的知识积累,以组为单位围绕第一个小任务——认识电脑内部构件,包括微处理器、内存、扩展槽等并组成部分开展“为什么电脑速度会变慢?”的讨论,并把讨论结果向全班汇报,教师把各组汇报结果写在黑板上。从讨论的结果看,学生会讨论出电脑内部构件,包括微处理器、内存、扩展槽以及造成电脑速度慢的可能原因,结果可能不完整,不过教师应以鼓励为主,不要急于补充内容。此后,进入第二层次的分析,发给学生认识电脑内部构件图以及有关影响电脑速度的文章介绍,要求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阅读并分析文字材料,以组为单位讨论任务并把讨论结果向全班汇报;教师把各组汇报结果再次写在黑板上,让学生比较看材料前后自己总结的结果,体会差别。这样,学生就会明白自己一开始没有想到的地方,加深印象。但这并不等于说,学生对电脑内部构件以及电脑故障原因就已经很清楚了,可能会有不少疏漏的细节问题。教师因势利导,把学生疏漏的地方指点出来,等于是新知识的讲解。最后,由教师学生共同进行正确知识的归纳总结。3.教学目标达成,完成教学任务。再以“DescribingtheProcessorandItsPerformance”单元的学习为例,通过以上对任务的分析,学生已对电脑内部构件以及电脑故障原因有了清楚的了解,为了结束任务,教师应引导学生转向本单元教学目标:①是否能在“电脑内部构件图”中标出掌握15个与部件相关的专业词汇?②能否应用已学专业词汇向Peter清晰说明电脑速度变慢的原因?③能否用100个单词书面向Peter清晰说明电脑速度变慢的原因?④能否阅读并翻译与本单元内容相关的应用软件光盘的说明书?
此时,教师应鼓励他们尝试着去写,可以通过各种手段、途径完成,可以互相讨论,可以查阅资料,可以随时提出问题。对于提出来的问题,尽量让有能力的学生来解决,形成相互学习、相互鼓励的良好氛围;对于学生解决不了的问题,教师逐渐引导、指点,形成互动的解决问题方式,共同完成任务。
4.以学生自评、学生互评以及教师评价等方式进行任务评价和任务提升。以“教学目标达成”完成教学任务后,教师组织灵活多样的任务评价。首先学生要对所完成任务的质量进行自我评价和相互评价。全班学生可以充分展示自己的成果,达到取长补短、互相学习、完善提高的目的。最后,教师对学生完成任务的质量进行全面评价,以正面引导为主,多表扬,多鼓励,并适时指出存在的问题。
六、结束语
本文通过对任务教学法概念的阐述,《计算机专业英语》课程目标的分析,《计算机专业英语》教学中的任务设计原则限定,清晰描述了任务教学法在《计算机专业英语》课程中的设计和应用。在技工学校,《计算机专业英语》具有自身的课程目标: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的综合语言能力,并通过任务细分,组织单项实训和综合实训,使学生具备计算机专业岗位能力所需的语言应用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笔者将结合《计算机专业英语》的基本任务以及学生的实际需求,以更进一步提高技工学校《计算机专业英语》教学质量为目标,对任务教学法在《计算机专业英语》的设计与应用进行不懈的研究和探讨。
【摘要】本文在对任务教学法以及技工学校《计算机专业英语》课程基本任务分析的前提下,具体阐明《计算机专业英语》课程中的任务设计原则,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说明任务教学法在《计算机专业英语》教学实践中的有效应用,以期建立任务教学法在技工学校《计算机专业英语》教学实践中的基本应用模式,最终为培养学生具备计算机专业岗位能力所需的语言实际应用能力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计算机专业英语技工学校建构主义理论任务教学法
参考文献:
[1]Richards,J.C.,Platt,J.&Platt.朗文语言教学及应用语言学词典[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0.
[2]国家教育部.英语课程标准[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1.沙盘设计。电子沙盘使用HTML5.0开发,配合MYSQL数据库和NASECAPE客户端实现。网格使用DIV-CSS实现。通过在不同的网格中摆入不同的元素,可以实现不同的沙盘功能。沙盘中的功能单元分为以下三种:
1.1节点:可以发生物流需求和接收货物,有固定的XY地址。
1.2道路:设置为海上道路、铁路、不同级别的公路、不同级别的河流、航空航路、铁路行包、航空行包、公路托运等不同的道路路线。
1.3工具:不同级别的汽车专车,汽车托运车辆,不同级别和功能的火车车皮,火车行包,不同级别的航空运输飞机,飞行托运,不同级别的航运集装箱,小型货船。
2.虚拟环境支持。
2.1学校在计算机中心实验室中,计划40台终端的学生实习机房,使用IBM2U8C服务器作为中央系统支持,其路由许可限制到计划的40台学生实习机房主机。
2.2规划2学时连续教学时间,在该机房内完成全部上机教学过程。
2.3经过学生申请,该环境可以在学生自配计算机设备上安装,为学生单机系统提供虚拟环境支持。
3.教学过程革新。前置学习中,学生首先了解到相关的建模方法,且独立完成某模型的纸上建模,对于模型的最终输出曲线进行观察和讨论。学生进入机房后:
3.1在虚拟空间布置相关的节点,对节点的业务量、库存量、库存成本、管理成本、进行设置。
3.2在相关节点之间布置通路,对通路的长度、路况进行设置。
3.3在相关节点上布置初始化的交通工具,对交通工具的载货重量,载货体积,运输速度,运行时间段,单位距离成本,单位重量成本等进行设置。
3.4在背景设置中设置公斤公里单价,以及不同的应急响应机制。
3.5运行沙盘,观察系统运行的稳定程度和实际利润波动情况。
3.6将电子沙盘运行结果与纸上模型结果比对,完成实习报告。
4.尝试教学法的结合。尝试教学法是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的教学方法,通过给学生布置难度较大的任务,使学生发挥集体智慧解决问题。通过小组分工协作的方式,使每个学生均能参与到教学体验中。本文研究的尝试教学法的课堂应用如下:
4.1自愿结合的方法,每3人形成学习小组。
4.2小组选出1名组长,组长负责建立模型和解说模型。
4.31名组员负责对组长的模型进行赋值和验算。1名组员负责对验算结果进行校核。3人协作对模型的运行参数提出3种以上的方案和结果,并就结果作出报告。
4.4组长负责上台讲解本组设立的模型及其方案的优点。
4.5本班所有学生投票决定不通过的小组。因为小组如果不通过,每个学生都会面临着无法考试甚至丢失学分,所以,小组的每个成员都会积极参与到课程中。
二、讨论
1.当前教学中的主要问题。当前的纯纸上教学法讲解物流供应链模型的课程实践中,实习课时本身的不足使得学生对物流供应链模型的抽象性难以理解。车辆的运载能力和运载效率可能在不同的天气下变的不稳定,货物的库存天数也可能因为其他环节的影响延长或缩短。所以,实际教学中面临的问题在于无法更加形象的向学生展示供应链模型的全部功能。供应链模型是一个基于单点递归算法的蚁群模型。部分学校使用C2.0上机的方法,让学生在命令行模式下完成技术经济辅助建模。此辅助建模过程虽然相对迅速,一般的模型验算可以从一课时内完成,但其形象性依然不足。本文采用的可视化模型,让学生可以直观的看到货物滞留和车辆拥堵的发生,使得学生对于物流模型的实际运行和误差的管理做到心中有数。
2.当前教学中的问题分析。当前教学中的问题主要有三点原因:
2.1教学课时不足。物流供应链课程目前的教学课程为32学时,每周3次课,每次课2学时,除考试外,共5周课程。5周课程内,要完成供应链理论学习,至少三个实例的分析,要求学生完成一个课程设计。在物流工程和物流管理专业的学生中,物流供应链是专业课中较难通过的课程,其主要原因是课程与图论、博弈论、决策学等数学理论课程联系紧密,学生难以理解课程中的核心内容造成的。2.2学生基础较差。一般学生学习物流供应链基础课程之前,并没有充分的数学知识铺垫。学生学习了高等代数和解析几何等基础数学课程,但没有系统的学习图论、博弈论、决策学等数学专业课程。
2.3缺少专项实习机会。本文课程面临着学习时间短,教学难度大等实际问题,学生在本文课程的学习过程中,难以得到专项时间安排前往物流公司观摩学习。同时,具备海陆空立体运力的物流公司并不多见,本文课程面向的较有前瞻力的课程内容也成为当前实习难的主要原因。
3.解决方法。本文课程的实际教学目的并不是让学生开发供应链计算模型的软件,而是学生可以熟练使用模型工具为物流工程进行建模和优化分析。学生在本次课程改革后的纸上建模要求降低,只要学生可以在本文研究的电子沙盘系统中对物流节点、物流途径、交通工具的设置过程充分了解,熟练应用,就可以完成本文课业。本次教改后,对学生的考核要点变更为以下三点:(1)掌握供应链模型基本理论。(2)掌握供应链模型模型原理。(3)能熟练应用供应链模型软件建立供应链模型。本次考核要点变更后,本文课程的难度大幅度下降。大部分学生均可顺利完成本课程学业。
2.大数据时代的交通工程
3.重大交通工程项目经济领域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方法研究
4.交通工程专业实践和实验教学探讨
5.中国交通工程学术研究综述·2016
6.交通工程专业实验教学体系研究
7.交通仿真技术在道路交通工程中的应用研究
8.交通工程学科实验教学体系研究
9.基于出行特征的交通工程设计研究
10.交通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11.交通工程施工安全防治和监管体系研究
12.城市道路交通工程设计技术方法的完善及实践
13.交通工程生态环境影响评价的景观生态学方法研究
14.深圳市交通工程质量监督研究
15.交通工程本科专业特色探讨
16.山区县交通工程安全生产监管研究
17.交通工程企业人力资源绩效管理创新研究
18.交通工程专业实践教学环节的改革与完善
19.大型交通工程项目施工管理中的风险与预防
20.辽宁LQ交通工程公司项目质量管理案例研究
21.智能模式识别方法在道路交通工程中的应用研究
22.省域高速公路网交通工程总体规划系统
23.汽车驾驶模拟器在交通工程中的应用
24.交通工程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研究
25.高速公路交通工程设施系统分析及评价研究
26.交通工程专业本科生能力结构探讨
27.探讨交通工程专业建设与发展
28.公路交通工程设施基本信息量分析方法
29.天津市轨道交通工程风险管理研究
30.探讨交通工程专业特色发展
31.中山市交通工程质量监督管理信息系统的研究与分析
32.BIM技术在轨道交通工程设计中的应用
33.城市轨道交通工程建设期间地面交通管理与组织方法研究
34.排队论在交通工程中的应用研究
35.低碳理念在城市综合交通工程规划设计中的体现
36.交通工程专业实验教学体系的设计
37.我国交通工程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38.VISSIM在交通工程专业实验教学中的应用
39.交通工程专业结构课程体系多维教学方法探索
40.微观仿真软件在交通工程专业课实验教学中的应用
41.深圳市交通工程建设政府监管研究
42.中国交通工程面临的挑战
43.交通工程检测技术现状与对策
44.中国交通工程展望
45.交通工程质量监督管理信息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46.交通工程项目虚拟动态优化管理技术的研究及应用
47.交通工程施工管理与质量控制探讨
48.交通工程专业大学生实践能力培养途径研究
49.交通工程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50.基于工程案例的交通工程专业开放实验教学探究
51.城市轨道交通工程实施策划问题研究
52.交通工程安全设施设计技术研究
53.广州市内环路交通工程标志标线设计与思考
54.保险在轨道交通工程风险管理中的应用研究
55.在生态脆弱区交通工程建设的生态影响与生态恢复研究
56.青岛市交通工程施工安全监管信息系统设计及实现
57.城市道路交通分析与交通工程设计技术研究
58.浅析交通工程专业本科教学中开放实验的意义
59.交通工程试验检测工作的重要性
60.交通工程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分析
61.关于交通工程企业技术创新体系的分析与研究
62.提高交通工程机械管理与维护工作的措施研究
63.浅谈我国交通工程的现状与发展
64.从就业趋势看交通工程本科专业课程优化
65.城市重大交通工程项目的交通影响分析研究
66.GIS在交通工程领域的几项应用探索
67.交通工程施工中环保理念的运用
68.浅谈我国城市轨道交通工程建设风险控制
69.轨道交通工程日常安全管理系统设计与开发
70.试论展望国内交通工程
71.论交通工程施工现场管理
72.工作分解结构在轨道交通工程项目管理中的应用
73.试析交通工程质量监督中的几大问题及改善对策
74.交通工程专业创新型人才培养途径探讨
75.城市大型交通工程建设项目社会风险评价研究
76.法国公路交通工程标志标线设计
77.建立科学合理的交通工程专业课程体系的探索
78.交通工程质量监督管理系统的设计实现
79.面向工程的“交通工程”课程教学改革探索与实践
80.谈交通工程施工监理的质量控制
81.交通工程中防雷技术应用探讨
82.试论我国目前交通工程的现状与改进措施
83.如何加强交通工程施工资料的管理
84.大数据、云计算在轨道交通工程中的应用需求
85.交通工程专业学生计算机应用能力培养体系研究
86.交通工程专业课程改革的研究
87.交通工程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
88.城市轨道交通工程建设期安全事故分析与研究
89.北川新县城一体化交通工程设计方法与实践
90.结合交通工程专业特点加强科研活动促进本科教学质量的提高
91.城市轨道交通工程安全管理模式研究
92.交通工程中的仿生结构
93.交通工程CAE软件系统的设计与实现方法
94.实验交通工程法的应用实践和理论探索
95.交通工程专业校企共建实验室的探索与实践
96.高速公路网交通工程系统评估方法
97.我国中低速磁浮交通工程的自主创新技术研究
公共英语分级教学作为高职高专课程的一种改革模式,是英语教学改革的趋势,目前尚处在探索阶段,但已经显示出其优越性,也暴露出了它的不足。鉴于此,作者对公共英语分级教学的保障条件进行了研究。
一、观念层面的保障
教育的核心,不是教师传授知识的多少,其目的是培养和发展人。在以往的教学中,我们的教育可概括为六个字“教师讲,学生听”。形成了教育的主体是教师,学生是被动的、机械的接受者,从而完全阻止了学生的能力发展与思维训练、个性培养等。为此,我们要在教育中改革、创新,首先应从基本的做起,即必须把教师由传授者立即转变为指引者,学生一切知识的获得,应由其自己去亲身实践,去探索,放大学习空间、外延活动范围,形成自学、自成、自知其然。做到这一点,关键在于教师如何去引导,如何去激发学生的思维。作为教师,要做到改革先行,实践探索,以适应现教育改革的需求,教师有了新的课程理念,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必然会带来教学方式的转变和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
高职高专教育尤显突出,因为高职高专教育是以培养学生职业素质和职业技能为主,教学质量由社会来检测,检测的标准是看学生能否适应岗位要求。因此,教师必须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教学方式应当以互动为主,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关注个体差异,满足不同的需要,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学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掌握和运用知识的态度和能力,使每个学生都得到充分的发展。
教学过程应当成为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的交往过程。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除了传授知识、指导操作以外,还要加强师生间、学生间的动态信息交流,这种信息包括情感、态度、兴趣、爱好、价值观以及生活经验、行为规范等方面。通过这种广泛的信息交流,实现师生互动、相互沟通。构建一个和谐轻松、平等友好的教学环境,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自主学习能力的重要前提。充分利用现代教学手段,创设情景教学、实物教学、现场教学和仿真实训、实际操作等教学方式,是培养学生职业技能的有效方式。
二、管理层面的保障
高职高专公共英语分级教学的规模大、对象广泛,包括全院的新生,涉及到方方面面的问题,如:学生管理、教材使用、师资安排等。因此,要使英语分级教学取得成效,需要全院上下齐动员,形成一个完整的管理系统,并且订立制度明确分级教学的各项要求,如:分级的意义、分级的原则与方法等。要使各个层面,如:学校教务处、学生所在系、实施分级教学的教师等对各自的职责有明确的认识,以便大家对英语分级教学齐抓共管,保障分级教学的实施效果。由于分级教学要打破班级的界限,不同系间的学生混杂在一起,客观上造成管理的不便,因此,自分层教学开始之初就需要各系、任课教师和教务部门配合做好分班、调班及教学管理工作。
(一)科学、合理分级。科学合理地分级是搞好分级教学的前提和基础。在进行分级时要充分考虑学生的态度、性格、兴趣等心理因素。英语分级的目的是因材施教,因此,要确定“材”的素质和水平,明确各级的人数及对各级的要求。学生经过大考(期中和期末)可以根据成绩及自己的要求往上或往下浮动,但不宜频繁。如果将全校的自然班全部进行分级教学,排课、教师资源、教师安排等都会带来问题,因此,解决问题的方法是分别在各个系内进行分级教学,以便于有效的教学管理。
(二)制定科学、合理、可供发展的教学目标。制定科学、合理、可供发展的教学目标,可以起到教学定位、导向和激励作用,使分级教学的目的性、针对性加强。其次是训练分级,评价体系也分级,即使学生学习水平提高甚微,也要适时进行鼓励,也要予以积极肯定。
(三)严格管理,严肃学风。分级教学不是刚刚被提出来的,然而,多年来直很难在高职高专院校实行,很大程度上是由于教学管理的低效率造成的。在教务管理上,师资力量的配置、教学设施的分配、教学课程的安排、学生考试的组织、规章制度的配套等,实际操作中都会遇到一些困难和阻力。要解决这些问题,一方面要立足现有条件充分挖掘潜力,使现有教学资源发挥最大的效益;另一方面,要开源节流加大改善教学资源的资金投入力度,力争在较短的时间内改变教学资源紧张的现状。同时,学校应重视分级教学,在教学管理上形成以主管教学的校长、教务处长、学院院长和教研室主任的四层管理,特别是要实行教研室主任负责制,加强集体备课,以老带新,形成一支既有较高的业务水平又有高度责任感的师资队伍。另外,在教学管理上,学生的成绩登记也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由于分级、跳级、留级的学生需要转班,英语教学班的变动和重新组合都可能发生。所以,有必要建立学生外语成绩登记卡制度。以每个学生的学号为基准,将学生所在的班级、级别、任课教师、考试成绩、跳级成绩、参加各项比赛成绩等等情况一一记录在案。输入计算机,以防不慎产生差错。教师要通过课堂教学增强学生的集体归属感,教学管理上的不足更需要学校教务处和各系采取相应的措施,为分级教学创造良好条件。
三、教学层面的保障
(一)针对各级,采取不同的教学策略。分级教学前,教师面对的是英语水平参差不齐的学生,教师授课主要面向中等程度的学生。分级后,教师的负担不是减轻而是加重了。教材、教法也要做出适当的改变。避免采用统一的教材和一成不变的教法。不同层次的班级,对教师的要求也不同。这就需要教师精心设计课堂教学活动,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选择恰当的方法和手段,了解学生的实际需求,关心其进步,改革课堂教学模式,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形成成功的激励机制,确保每一个学生都有所进步。
(二)严格管理,增强学生的集体归属感。如前所述,分级教学由于打破了自然班,客观上造成学生管理的不便,因此,教师的责任重大,一方面教师要严格考勤,保证学生的课堂出勤率。另一方面更要通过优化自己的课堂教学吸引学生留在课堂。此外,由于学生来自不同专业,只有上英语课时才会临时组成一个班级,因此,就要靠任课教师运用各种策略增强班集体的凝聚力,增强学生的集体归属感。
(一)研究生英语教学的目标
我国新修订的《高等学校英语教学大纲》(2000)规定:大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是在大学英语教学培养目标之一。研究生英语课程旨在全面发展学生听说读写译等语言能力之外,还包括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的能力。具体说来,研究生英语的教学目标包括培养学生正确理解内容广泛、体裁多样、涉及文化历史、社会伦理道德、科学研究等方面具有时代特征的优秀代表作、以及本专业学术文章和学术文献的能力;准确把握语言材料中所蕴涵的思想观点,对目标语言进行篇章结构与信息的分析、综合、归纳、概括的能力;同时提高书面语、口语的输出能力,达到在日常和专业学术交流中能够流畅、准确、得体地与对方进行思想沟通的能力。
(二)任何一门外语都兼具“工具性”和“人文性”,仅仅靠单纯的语言形式教学不可能达到让学生具有“流畅、准确、得体”地进行跨文化交流能力的目的
让学生了解目标语国家的文化思维方式、培养学生的多元文化观,能够帮助学生准确理解目标语语料,更能帮助学生深入了解目标语国家政治、经济、社会、文化、历史的变迁和发展概况,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从而达到研究生英语教学语言文化教学目标和人文教学目标的结合。而优秀的文学作品则是帮助英语教学达到这一重要目标的重要手段。
二、文学作品引进课堂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语用能力
语用能力的概念可追溯到20世纪70年代Hymes提出的以交际能力为核心的语用思想。广义的语用能力(Pragmatic Competence)指“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狭义的语用能力指“在人际交往中得体地使用语言的能力”。Bachman(1990)认为,语用能力是语言能力的一部分,包括以言行事的能力(有关言语行为的知识和如何实施交际行为的能力)和社会语言学能力(根据语境条件恰当使用语言的能力)。外语界长期有着语言教学等于语音+词汇+语法教学的错误认识,多年语言教学实践证明单纯语言知识的教学并不能导致学生正确使用语言的能力。因为某些词汇和语法完全正确的句子,其表达方式和思维模式却不一定符合“文化语用习惯”,在跨文化交际中导致理解的差异甚至文化冲突。
语言输入的质量对语言思维水平和语言能力的提高将产生直接的影响。文学作品作为本民族的文化经典,反映着语言的精粹,对于提高研究生语言思维、英语语言文化素养、语言文化交流的层次有着重要作用。。不同国家、不同民族、不同文化群体之间的差异,并不仅仅表现在文字、词汇、语法等语言系统差异,更反映在思维、心理和意识领域。缺乏对目标语言民族精神世界的了解,就谈不上理解对方,更谈不上深入的交流与沟通。要掌握一门外语,除了掌握语言基本要素之外,还需要深入了解所用语言的民族、社会和历史。提高英语语言素养、英语思维能力和英语文化修养,仅仅靠语言教学难以奏效,必须依靠目标与文化的理解才能实现。硕士研究生在掌握了基本英语语言之后,需要接受目标语社会科学、文学、历史、艺术和哲学等方面的文化教育,开拓视野,才能提高文化素养和文化内涵,实现英语语言学习到文化教育的转变。语言的交流就是文化的交流,没有文化的理解,就没有语言的理解。文学作品作为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引领者人们对目标语言和文化的理解,有助于学生语用能力的提高。
(一)文学作品有助于提高研究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Byram等人认为,在外语教学中“应使学生接触到外国文化中潜意识的知识及有意识学来的知识,以便他们能够适应常规行为和具有隐含意义的交际行为”。在语言学习过程中,仅仅了解语言知识体系是完全不够的,语言背后的文化因素制约着在交际过程中的语言使用并决定了交际的成功与失败。文化因素是一种深层次的语言制约模式,它以一种隐性的、不易察觉的文化观念左右着人们的生活方式、价值观念和行为方式。而语言是一种公开的逻辑思维格式和言说格式,这种格式的布局反映了特定民族的思维习惯和社会心理。只掌握语言系统知识无法使学生进行有效的交际,而掌握隐蔽的深层文化才能促进学生掌握外语的文化思维,才能使学生进行有效的跨文化交际,否则就会导致学生外语的无效输出。鉴于中国学生学习外语缺乏目标语语言环境,那我们通过英语语言经典文学作品的学习来达到使学生了解、熟悉和理解目的语语言文化就很重要了。文学作品不仅表达了作者的思维习惯也通过人物的对话和心理描写等来刻画本民族的深层思维习惯和价值观、世界观等。所以文学经典作品的阅读一直被看作是培养学生对异国文化的理解,提高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主要手段。
(二) 文学作品引入课堂符合语言习得规律
如果说显性教学形式帮助解决学生的知识结构问题,那么隐形教学形式则帮助解决学生语言技能的提高问题。在英语教学教学中,显性的语法知识并不能转化为隐性的语言知识(Paradis, 1994),传统的课堂讲解知识模式只适用于显性公开文化,而对于反映目标语言民族深层思维模式的隐性文化,则需要大量接触语言刺激材料的方式,让学生掌握大量的内在规律,形成内在指导语言理解和生成的缄默知识,这些知识会潜移默化地帮助学生正确地使用语言。同时,显性的教学并不一定导致显性知识的习得(Berry , 1994)。如果规则过于复杂或教学过于混沌, 学生可能并不能从显性教学中得益, 而必需依赖自身的隐性学习机制。目标语经典文学作品的应用可以提供给学生良好的内隐学习条件,研究生已经具备相当的对语言外在形式的显性认识,经典文学作品作为语言的精华,有助于学生对语言形式和文化潜在规则的习得,提高学生的语感,从而提高学生的语言使用技能。
(三) 文学作品引入课堂有助于学生学习兴趣的提高
经典文学作品引入课堂,可以培养学生对目标语言的兴趣,活跃课堂气氛,培养学生多方位的视角,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有助于他们的人生历练。同时,文学作品的思想性和趣味性很容易吸引学生的兴趣,减轻学生英语学习的焦虑,从而达到刺激学生英语学习动机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