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3-23 15:23:21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12篇教师责任议论文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窃用他人账号、密码进行证券交易导致投资者损失的纠纷(以下简称窃用交易或者窃用交易纠纷)通常具有以下构成要件:
1.受害人与加害人。受害人为在证券公司开户进行证券交易的个人或者法人投资者(一般称为客户、股民)。如果不是在证券公司开户进行投资的公民或法人,不能成为此类纠纷的受害人,也不能成为此类案件的原告(法律有特别规定的除外)。加害人为证券公司或者证券公司的工作人员,或者非证券公司的其他人员。在实践中,有的受害人能够明确指认具体的加害人,有的只能提出表面证据合理怀疑证券公司或者其工作人员为加害人,或者基于证券公司未履行安全保障义务而对其提出赔偿请求。
2.加害行为。通常是加害人盗用受害人的账号、密码等买入或者卖出股票或其他证券。这种加害行为可以是在证券公司的交易厅通过刷卡方式进行的,也可以是通过电话委托交易进行的,还可以是通过操作证券公司的计算机进行的,或者通过网上交易进行的。加害行为原则上为积极的作为行为,但是在受害人对证券公司以未履行安全保障义务为理由提出的相关诉讼中,加害人(被告)的行为则可能是消极的不作为行为。字串3
3.损害后果与因果关系。在这样的案件中,损害后果是受害人遭受的经济损失,主要指对高价买入的证券不得不低价卖出的差价损失和应当高价卖出但是被低价卖出之间的差价损失。此外,受害人为取得证据花费的合理费用以及进行诉讼的合理费用也应当算作损失。加害人的行为与受害人的损失之间应当有法律上认可的实际因果关系。如果受害人的损失不是由于加害人的窃用交易行为造成的,而是由于其他原因造成的,则加害人不承担民事责任。
4.在这样的纠纷中,加害人实施加害行为是有过错的,而且通常是故意或者重大过失实施加害行为。至于加害人出于何种动机进行窃用交易,不属于构成要件方面的问题。但是,受害人如果是针对证券公司提出赔偿请求,则只要提出表面证据证明其有过错即可。如提出证券公司交易系统存在重大不安全的隐患、证券公司没有采取法律法规或者行业规范要求的保密措施等,即可推定证券公司存在过错。
窃用交易致人损失的案件属于广义的民事侵权案件,这种案件在实质上是平等的民事主体之间的财产权益纠纷。但是,证券交易又属于典型的“商事行为”,投资者和证券公司都是商人,加害人无论是其他人还是证券公司(或者其工作人员),都是在“商事领域”进行窃用交易,对另一个“商人”(即作为受害人的投资者)进行的侵害。从这个意义来说,窃用交易致人损害的案件又属于商事法领域的纠纷。我国法律虽然没有严格区分民法与商事法,但是人民法院将审判职能分为民事审判、经济审判、刑事审判、行政审判等部分(最高人民法院和一些地方人民法院进行改革,将经济审判庭更名为民事审判二庭。尽管名称发生了变化,但是其审理商事案件的职能并没有改变),窃用交易的案件由经济审判庭负责审理比较合适。
二、证券公司直接进行的窃用交易和证券公司工作人员进行的窃用交易
在窃用交易纠纷的案件中,证券公司被作为被告有三种情况:一是作为直接加害人被,原告要求证券公司对其窃用交易行为造成的损失承担赔偿责任;二是作为雇主被,原告要求证券公司对其雇员的窃用交易行为造成的损失承担赔偿责任;三是作为违反安全保障义务的人被,原告要求证券公司对他人的窃用交易行为造成的损失承担赔偿责任。我们首先讨论前两种情况。
证券公司直接从事窃用交易行为。通常是证券公司的经理人员、操盘手或者其他从事操作或有权进行操作的人员盗用客户的姓名、账号和密码等进行交易,“为”客户买入或者卖出证券。该行为有两个主要特征:(1)窃用交易是证券公司自己的行为或者经证券公司授权的行为;(2)没有得到客户的事先授权或者事后追认。从某种意义上说,类似于民法中规定的无权行为。证券公司直接从事窃用交易行为,依据侵权行为法自己责任和过错责任的原则,无疑应当承担相应的民事责任。(王利明教授提出的侵权行为法建议稿第一百六十八条第一款规定:“证券商在托管投资者证券过程中,未经投资者授权擅自处分其证券,给投资者造成损失的,应承担赔偿责任。”)
在实践中,还有可能出现的情况是证券公司对其雇员进行的窃用交易行为承担赔偿责任。虽然证券公司没有指示其雇员进行窃用交易,但是雇员利用其从工作中得知的客户账号、密码等信息进行窃用交易,“为”客户买入或者卖出证券。证券公司的雇员进行窃用交易的情况通常比较复杂,但是一般都具有以下特征:(1)雇员利用从工作中得到的客户信息进行窃用交易;(2)雇员的行为没有得到证券公司的事先授权或者事后追认;(3)雇员的行为没有得到客户的事先授权或者事后追认。雇员的这种窃用交易行为,对于证券公司而言,类似于表见-尽管他事实上没有代表证券公司进行窃用交易的权,但是这种行为足以使客户相信其具有权,是证券公司进行的窃用交易。证券公司应当对雇员进行的此等窃用交易承担民事责任。其法理依据或者是表见的理论,或者是替代责任(雇主责任)的理论。证券公司在承担这一责任之后获得对有重大过失的雇员的追偿权。字串4
三、证券公司违反安全保障义务
尽管证券公司没有进行窃用交易,其雇员也没有进行这样的行为,它也可能因为疏于履行安全保障义务而承担第三人窃用交易导致客户损失的赔偿责任。在某些特定的法律关系中,一方当事人对另一方当事人的人身、财产之安全负有关照和采取积极措施加以保护的义务,这种义务谓之安全保障义务或者安全关照义务(参见刘士国:《安全关照义务论》,《法学研究》1999年第5期)。安全保障义务的目的在于避免他人的人身、财产遭受损害,所以安全保障义务也可以界定为避免他人遭受损害的义务。“一般说来,避免损害的义务通常以加害人和受害人或危险源之间的近因关系为前提。两者都会引起责任,责任进而导致介入的义务。父母亲必须保护孩子自伤之损害就属于典型的第一种情况。类似的安全(保障)义务也产生于那些自愿对他人负责的个人或组织,包括无合同基础而承担责任的情况。甚至那些拘留了犯罪嫌疑人的警察也必须确保后者在这种紧张的情形下不受伤害。雇主对雇员的安全责任更是为各国法律制度所强调。”(克雷斯蒂安。冯。巴尔:《欧洲比较侵权行为法》,焦美华译、张新宝审校,法律出版社2001年版,第267页)
安全保障义务主要出现在一些交易关系或者准交易关系的当事人之间。在这样的交易关系或者准交易关系中,一方当事人对对方的人身、财产安全负有保障安全的义务。比如,银行营业场所应当配备一定的保安人员;超级市场、餐厅的地面应当防滑;旅店对旅客的人身安全负有保障义务;危险游乐活动(如蹦极跳)应当有相应的急救措施;游泳场馆应当配备救生员等。这样的安全保障义务有的是法律、法规或者行业规范明确要求的,有的则是依据经营的实际情况和社会生活的一般常识所必须的。双方当事人可以在其合同中对此等安全保障义务加以约定;即使没有约定也不能否认其存在;而在格式合同条款中免除此等安全保障义务的,相应条款无效(参见我国合同法第五十三条、第四十条)。安全保障义务应当被作为法定义务对待。违反安全保障义务造成损害的,承担的是侵权责任而非违约责任。
证券公司对其客户承担的安全保障义务主要包括:在交易场所对客户人身和财产安全的保护(如配备保安人员,防止抢劫的发生);提示客户对自己的账号、密码保密不被他人窃用的义务;交易系统符合安全标准(证监会要求的标准或者证券行业认可的标准);采用适当的办法对刷卡台进行隔离,以免客户在输入交易密码时被他人窥视或知悉;保存合理期间完整、准确的交易记录,以便在客户的账号、密码被窃用时追查,等等。如果证券公司违反上述安全保障义务,第三人窃取客户的账号、密码进行窃用交易造成客户损失的,证券公司也应当承担相应的责任。
证券公司对违反安全保障义务情况下发生的窃用交易到底应当承担什么样的责任呢?现行法律对此没有明确规定。理论界有连带责任说、按份责任说、分别责任说等主张。我们认为证券公司承担补充责任比较合理。最近发表的《中国民法典。侵权行为法编建议稿》也采用这一主张(参见张新宝等:《中国民法典。侵权行为法编建议稿》,《法学研究》2002年第2期。王利明教授提出的侵权行为法建议稿则用专门一节规定了“证券侵权”。参见其3月20日提供给人大法工委的讨论稿第二章第十五节):
第13条?煱踩?保障义务人的补充责任??民事主体的人身或财产遭受损害的,由加害人承担赔偿责任和其他相关责任。字串1
无法确认加害人或者加害人无资力承担赔偿责任的,由对受害人的人身或财产负有安全保障义务的人承担补充责任,但义务人证明自己没有过错的除外。
第37条?熐杂眯彰?、账号、密码进行交易??窃用他人姓名、账号、密码等进行交易造成他人损害的,受害人有权请求加害人赔偿损失。即使不能证明此等交易造成受害人实际损失,加害人从此等交易中获得的利益也应依据本法关于不当得利的规定返还给受害人。
对交易安全负有义务的人应当按照本法第十三条的规定承担补充赔偿责任,但能够证明自己没有过错的除外。
证券公司承担这种补充责任应当遵循以下规则:(1)推定的过错。证券公司的过错是推定的,但是它可以反证自己履行了安全保障义务而拒绝承担赔偿责任;(2)只有在无法找到真正的加害人或者真正的加害人无力承担赔偿责任时,证券公司才承担补充责任;(3)证券公司在承担补充责任之后获得对直接加害人的代位追偿权。
四、直接加害人的责任、直接加害人与证券公司的连带责任
(一)直接加害人的责任
窃用交易也通常发生于证券公司以外的第三人窃取客户账号、密码“为”客户非法买入或者卖出证券的情形。加害人可能也是同一证券公司的客户,也可能是受害人的同事、亲属等。直接加害人进行窃用交易可能出于各种动机,如报复受害人、嫉妒受害人,甚至出于好奇。无论动机如何,直接加害人的主观方面都应当具有过错,而且通常是故意或者重大过错类型的过错。受害人遭受损失以及窃用交易行为与损失之间的因果关系是直接加害人承担赔偿责任的要件。
受害人对直接加害人的加害行为进行举证时往往需要得到证券公司的配合,需要证券公司提供相关的交易记录。证券公司不提供相关交易记录导致受害人举证失败的,受害人可以以证券公司违反安全保障义务为由对其提出损害赔偿请求。
(二)证券公司与直接加害人的连带责任
如果证券公司或者其工作人员许可直接加害人窃用受害人的账号、密码等买卖证券造成受害人损失,证券公司与直接加害人的行为属于共同侵权行为,应当按照民法通则第一百三十条的规定承担连带责任。在这种情形,证券公司与直接加害人之间存在意思上的联络,构成典型的共同侵权(王利明教授提出的侵权行为法建议稿第一百六十八条第二款规定:“证券商擅自允许第三人利用投资者的证券账户和资金进行证券交易,给投资者造成损失的,应与第三人承担连带责任。”)。无论是证券公司许可直接加害人窃用交易还是证券公司的工作人员许可直接加害人进行窃用交易,无论是以明示的方式许可还是以默示的方式许可,都不改变共同侵权的性质。
五、赔偿范围
窃用交易赔偿范围的确定是司法实践中比较困难的问题。我们在此提出如下规则供参考:(1)赔偿全部实际损失;(2)原则上不赔偿间接损失;(3)原则上不赔偿精神损失;(4)进行诉讼的合理费用可以主张赔偿。进行诉讼的合理费用是指调查费用、鉴定费用、旅差费用、交通通讯费用以及律师服务费用等。之所以对赔偿范围作出比较严格的限定而且原则上不支持间接损失的赔偿请求和精神损害的赔偿请求,是考虑到窃用交易毕竟是发生在商事领域的侵权行为,受害人对此等损失的预见性和承受能力应当高于一般公民。
初中语文教师应重视议论文的教学,强化对议论文知识的解读。具体来说应该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1. 明确议论文教学的意义。学生在对这一类型阅读进行分析的过程中,经常出现错误,是中考失分的重点,并且由于学生是第一次正面的接触议论文,所以为学生打好学习的基础也是教学的关键。由此可见,议论文的教学主要有两个意义:一个是帮助学生提高中考成绩,另一个则是提升学生议论文的分析能力,减轻其今后学习的困难。
2. 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掌握。议论文教学虽然是初中语文教学的难点,但是每个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困难都有所不同。语文教师在采取学的同时,也要兼顾一些个性教学,针对学生遇到的差异性困难给予有效的解决。而要想达到这一目的,教师需要在教育教学的过程中深入学生,掌握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做到有的放矢。
3. 对学生难以掌握议论文的原因进行分析。通过与部分语文教师进行讨论与交流,几乎所有的语文教师都认为学生在学习议论文方面存在问题,不能很好地进行议论文阅读的分析以及议论文的写作。究其原因,就是学生接触议论文的时间较短,在初中教育的前期和中期都没有为议论文教学打好基础,因此造成学生学习上的困难。
二、注重文本分析,培养阅读技巧
实践证明,只有让学生掌握了议论文的基础知识,才能引导学生开动脑筋,发散思维对议论文进行进一步的探索。因此,在教育教学的过程中,教师需要做到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教师要让学生真正对文本进行阅读,采用精读的方式全面了解文本内容,并对结构有一个初步认识。其次,要适当地介绍一些阅读技巧和分析方法给学生,以此来减少学生阅读方面的困难。但值得注意的是,教师不能采用灌输的办法进行这方面的教学,而应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独立思考总结出一些方法和技巧,这样才能让学生记得牢,并且得心应手。
三、引导阅读习惯,加强文本赏析
阅读是提升学生语文学习能力的有效途径,初中语文教师应提倡学生多多进行语文阅读,并且借助语文阅读的展开,提升学生对议论文的掌握程度。首先,初中语文教师可以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抽出时间带领学生进行议论文的阅读。选取的文章不仅要适宜学生阅读,同时也要具有一定的应用性,让学生阅读后可以对今后的写作或者阅读分析等有所帮助。其次,教师可以选取一些美文佳作让学生积累或者背诵,以此来弥补学生议论文写作方面的不足。第三,教师一定要注意对学生阅读习惯的培养,让学生可以正确地对文章进行阅读,提升文章阅读的效率和质量。例如,让学生养成书写阅读笔记的习惯或者让学生注重阅读过程中材料的积累等。最后,教师要培养学生文本的欣赏能力,这属于文学素养的一部分。通过欣赏能力的提升,可以让学生更好地了解议论文的精妙之处。常见的培养方法有两种:一是教师带领学生进行阅读,指出文章中的优美之处。二是组织学生进行讨论,通过彼此之间的交流,给予文章合理的评价。
[中图分类号] G633.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15)070027
众所周知,议论文是对某个问题或某件事进行分析、评论,表明自己的观点、立场、态度、看法和主张的一种文体。但在目前,有些学生的议论文写作在反映客观事物过程中套话空话连篇、语言生硬、论述偏激;更有甚者,论述语言尖酸刻薄、危言耸听、极尽骂人之能事。大家都知道,古往今来中国乃注重人文、倡举伦理、体恤民情、抚慰民生的文明古国。所谓“厚德载物”说到底就是“宽以待人”,“以德服人、以情待人”。然而,在社会科技一日千里迅猛发展,人们的物质、文化生活日益丰富的今天,我们在最能反映现实的议论文中却感受不到应有的“人情味”。我认为,在当今的议论文中,特别是在初中生的议论文写作中更应该多一些“人情味”。
一、恰当地融入“人情因素”可以增强议论文的吸引力
一提“人情味”,有人就误解为“儿女情长”。其实不然,所谓的“人情味”无非是指人之常情,即人与人、人与事物中本来就有的足以动人心弦的情感素质。毫不讳言,在人类的各种特性中,再也没有什么比人的情感、人的喜怒哀乐更能引起人类的普遍同情和兴趣的了。丝毫不可否认,“人情味”是激发议论文生命的原动力,因而也是议论文最具魅力之所在。与其他写作体裁相比,议论文恰恰更需要这种原动力量。作为论说文,议论文有时所论及的是严肃的社会问题,它往往是调动抽象思维,运用抽象语言进行写作,而它的语言相对枯燥、缺乏生气。如果不在论述的表现章法上另辟蹊径、别具一格,恐怕就很难引人惠顾。所以,在初中生的议论文写作中倾注浓浓的“人情味”,会使你的议论文成为有血有肉的精彩华章。
譬如,一位学生在议论文习作中论述“公权私用、法外行政、非法作为”时,在表现手法上就很独到。小作者为了论述一个严肃的话题――平凉市崆峒区公安分局将法律程序踢开,弃法律规章于不顾,公权私用、法外行政、非法作为或乱作为,在文章一开始就人情化地设置了一幕喜梦惨断的悲剧:
平凉市崆峒区市民王忠义为了取得一块土地的使用权,个人出资拓宽修建了一条小路,并动员拆迁了十户居民。就在王忠义将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土地使用权证、建筑工程施工许可证办齐,并设计好图纸准备开工建设之时,与工地一墙之隔的崆峒区公安分局突然提出,他们要征用这块土地,还出动警力阻挡王忠义施工。作为一个弱小的个人,王忠义只有一条路可走――维权!
面对这个通过辛苦劳动换取合法利益的平凡市民所得到的结果,相信没有读者会无动于衷。小作者正是给予了这个憨厚、勤劳的劳动者以挚爱和同情,通过人情化的描述,激发读者的同情和义愤,引导读者追随自己的思维笔触,关注问题的结局。
二、“人情味”不会冲淡议论文的理论力量
长期以来,存在这样一种误解,情感成分的融入会冲淡议论文的理论力量,影响其深度和质量,其实并非如此。情感也是一种理性的积淀,它虽然表现为感性的形式,却蕴藏着无限的理性哲思。人的情感的宣泄和展露,并不等于浅薄。质朴的情感是人类真情的流露。议论文固然需要说理和辩驳,但说事论理是一门艺术。议论文决不能为说理而说理,它的说理是为了说服人。虽然,古圣先贤的学问渊博,理论神圣严谨,感化民众,但不如现实诲人不倦的谆谆教诲和促膝谈心更能打动人。因此,议论文无论怎样高谈阔论,没有鲜活的人情流动于字里行间,也难引起读者关注。与此相反,议论文立论准确、词语贴切、情溢笔端,则会引人入胜。所以,在议论文写作过程中倾注情感,有助于议论文达到纯理论无法攀升的审美与论理境界。
譬如,一位九年级学生写的议论文是这样开头的:“做了21年的代课教师,甘肃省庆阳市宁县良平乡惠家小学的教师惠志敏被辞退了。家徒四壁,无以为生已经42岁两鬓花白的他,只好走进陌生的城市打工。在工地搬石头,每天30元……”惠老师的窘境,让读者心头一酸,不仅是怜悯和同情,更多的是愧疚和不安。没有艰深、晦涩、沉闷的理论阐释,没有声嘶力竭的呐喊呼号,注满情感的深情文墨便呼唤起读者的关爱之心。施文于人,而不露丝毫教导于人的痕迹。这才是寓“情”于文、寓教于“情”的真谛。
三、“人情味”可以为议论文架起信任的桥梁
一、培养求真意识,引导学生以负责的态度陈述自己的看法。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对议论文写作的要求是:“能考虑不同的目的要求,以负责的态度陈述自己的看法,表达真情实感,培育科学精神。”新课标强调教会学生“负责”地表达自己的观点。我以为“负责的态度”就是议论文写作中“求真”的基本要求。
到了高中阶段,学生身心发展已经逐渐趋向成熟,随着他们参与社会日渐广泛深入,对社会、自然、人生、自我等方面逐步形成了自己的认识与思考。但由于高中生的心智还不够成熟,这些思考和认识又有许多不足,如他们的观点常常情绪化,许多观点不切实际、偏激,因此引导学生“以负责的态度陈述自己的看法”在高中阶段议论文教学中显得尤为重要。
写作最重要的原则就是“有话必说,无话不说,说须心口如一”。我们看到当下学生在作文中迎合评分标准、跟随时势政治,写作中充满套话、假说、空话,没有几句真话,根本不能体现“以负责的态度陈述自己的看法”的写作标准。
固然写作要提倡“文以载道”,要关注社会上的重大事件,表现社会的重大主题,但更要注重从身边的普通人和日常生活入手,关注社会,关注人生。写作议论文强调体现公民意识和社会责任感都是以“以负责的态度陈述自己的看法”为基础的。
二、培养理性批判精神,教会学生运用多元视野看待问题。
议论文本身就不是“犹抱琵琶半遮面”的“柔弱红颜”,而是能攻善守、针锋相对的“江湖豪侠”。欣赏《师说》《劝学》《寡人之于国也》等议论文名篇名段时我们会发现,议论文拥有先天的批判与战斗精神以及与生俱来的那种雄视天下、睥睨万夫、独树一帜、狂放不羁的阳刚之气。
正因为教师在教学中忽视了对议论文批判精神及阳刚气质的强调,表现在写作中,学生只会迎合奉承,因袭前人,而不会批判与反驳。所写文章矫揉造作,精神萎靡不振,不但不像一个剑拔弩张的斗士,反倒像个摇摇欲坠的“病夫”。通过研究学生近年来高考作文及学生平日议论文习作,我们发现,学生在议论文写作尤其是应试写作中,一般多倾向于“立论”而少有敢于反戈一击进行“驳论”的。即使在大量的“立论”文中,也鲜见大胆质疑、勇于批判的篇章。而在遣词造句上,平日聊天伶牙俐齿的学生也仿佛突然变得笨嘴拙舌,说不出一句音韵铿锵、气势宏阔的话来。要不就是放弃议论文秉持的独特精神气质,转而或以柔媚的散文式笔法来作蜻蜓点水式的“委婉一议”,或以四平八稳的记叙文笔法来“以叙代议”。
我喜欢妈妈不喜欢爸爸。(论点)
因为妈妈听任我做我喜欢的事,爸爸却总要管我,让我不自在。(对比论证)
比如说一次我想玩游戏机,妈妈一口答应,爸爸却对我要求这要求那。(举例论证)
不是有首《世上只有妈妈好》的歌吗?就连我奶奶都说我妈对我太好了。(引证)
如果说我是星星,妈妈就是那广阔的夜空;如果我是小树,妈妈就是阳光雨露;如果我是小船,妈妈就是船桨等等。(比喻论证)
因为妈妈对我好,我要爱我的妈妈,让她更幸福。(因果论证)
在家里我最喜欢妈妈。(回扣论点)
所以说写议论文就是让学生把话说清楚明白或说深刻的一种活动,它不是一件很困难的事。让学生列提纲就是要明确写作对象或者论点,再把文章思路通一通,再想想如何能让自己的文章出彩。思路通了,学生可能就想畅所欲言了。
思路清晰了,下面就要解决学生的“腹内炊”了。我是这样解决的:
1.就地取材,在山识宝。俗话说“身在宝山不识宝。”我们从初中至高中的课本就是一座丰厚的大山,一部很好的素材集,比如《廉颇蔺相如列传》向我们介绍了蔺相如的机智、勇敢、大度和爱国,廉颇的知错就改、勇于承认错误;《苏武传》向我们展示了苏武的忠贞执着;《鸿门宴》项羽、刘邦向我们揭示性格决定命运……在文章体例方面,我们可以从《六国论》学习典型议论文的写作,从《林黛玉进贾府》学习小说典型人物的塑造,从《祝福》中学习环境的描写,从《荷塘月色》学习散文的景物描写,从《项脊轩志》学习抒情散文的写作等等。还有豪放飘逸的李白、沉郁顿挫的杜甫、乐观潇洒的苏轼等,哪个人的生平不是一首可歌可泣的诗篇呢?他们的经典诗词不可为我们所用吗?如果学生善于向课本借鉴,我们可以挖出多少宝藏啊。
2.教师多准备一些作文素材抽空补充给学生,所谓“山不过来我就过去”。比如《名人传记》中的人物、“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以及社会热点、焦点人物以及时事新闻等。同时鼓励学生多积累一些材料,并适时在班内表扬、推广。
3.教师在授课时可以故意用悬念法介绍一些名著片段,让学生猜想、争论或让学生去查找,引导学生做课外阅读。大部分学生还是比较尊敬自己的教师的,如果老师说喜欢哪部作品学生就会产生相应的兴趣,只要他们读了也就会有一定的收获。
中学生记叙文写作,一般来说还是遵守“我手写我心”的原则,写生活中的体验,写所见所闻所感。农村高中学生,面对自然界中春夏秋冬的时序变化,周围是周而复始的春播夏长秋收冬藏的画面,加上学校、家庭、宿舍“三点一线”的生活方式,可以选择的生活素材是贫乏的、单一的。例如苏教版选修教材《写作》的第一章,写作要求让学生写一个最尊敬的人。百分之五十以上的农村高中学生写最尊敬的人是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究其原因,这一代农村高中学生很多从小就是从爷爷奶奶、外公外婆手上长大的,学生的父母为了生活远走他乡打工维持家庭。学生心中最尊敬的人当然是爷爷奶奶等亲人。试想,农村学生远离父母、面对农村,哪有许多新鲜的生活素材?社会现代化过程中,农村学生作文的素材来源接近枯竭,语文教师要想办法引导学生走出乡村、体悟丰富多彩的现代生活,才能写出新鲜的、活泼的记叙文。
语文教师要挖掘具有地方特色的原汁原味的生活,与学生一起感悟多彩的生活,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例如,面对以上宜兴市农村学生写作记叙文的困境,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调查研究宜兴市“陶的文化”,研究紫砂壶的文化艺术;带领学生游玩善卷洞,让学生研究喀斯特地貌的形成原因;宜兴市素有“教授之乡”的美誉,让学生每年走访一名宜兴籍教授,写人物报告文学。多种多样的社会实践活动,既锻炼了学生的才智,又丰富了学生的写作素材,让农村学生的记叙文有东西可写,解决了“写什么”的问题。
二、农村高中学生阅读量太少,记叙文写作受到考场作文评分标准的干扰
写作需要人生的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间接经验获得的一个重要渠道是通过大量阅读,才能提高写作能力。一个学生的阅读史,也是一个学生的精神发育史。农村高中图书馆建设比较滞后,在数理化学科高压的氛围中,语文学科课时不多,大量的课外阅读已经是很奢侈的一件事情,最起码的阅读时间没有保障。还有,阅读与写作没有很好地衔接起来。阅读是基础,阅读能力转化为写作能力,还需要语文教师精心指导。针对农村高中学生阅读量少的现状,有必要提高基层管理人员的重视程度。加大农村高中图书管建设力度,增加学生阅读课时,有条件的农村高中图书馆增添网络阅读。有阅读材料,有阅读课时,就需要语文教师的针对性指导。例如,定期举办阅读报告会,研究读写转化的途径,提高学生阅读兴趣,增强学生写作能力。语文教师要架起一条阅读与写作的桥梁,让学生在阅读中学会写作,在写作中渴望阅读,如此良性循环,对于提高学生写作记叙文大有益处。
三、新材料作文的评分标准一定程度上干扰了目前的记叙文写作
虽然评分标准有一条“文体不限”,但是实话实说,新材料作文还是从议论文角度切入比较方便。例如,学生先读懂材料的主旨,然后提炼一个中心论点,再采用并列式结构或者递进式结构议论,最后强化观点,自然收束全文。如果审题不错,那么作文的切入分肯定会得到。笔者在基层高中学校调研时发现,有很多高三语文老师平时让学生积累很多素材,作为备考的“论据”,而且每种观点都有不同的素材佐证,可以说议论文备考已经准备的非常充分。而记叙文的写作备考难度就很大,而且在高考的评价标准方面,文章“深刻”、“丰富”、“有文采”、“有创新”的要求中,很明显,记叙文的要求难度比议论文要求难度大。在这种情况下,不少学校干脆放弃记叙文写作,专门训练学生用议论文写作对付高考的考场作文。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5)10-0187-01
高中语文写作在试卷中所占比重日渐增加,但教师在写作教学中的投入却不那么明显。火急火燎的讲课永远是高中语文老师的讲课节奏,殊不知做了多少无用功在不知不觉间。作文教学总是从属于其他知识块的教学,甚至有老师认为,作文是天生的,老师教是教不会的,这是多么荒诞的问题,我承认作文讲天分,但天分是在勤奋的基础上才得以发展的,教师的责任是引导学生勤奋的写作的基础上彰显天分,离开努力,任何天分都是无稽之谈。那么如何改善高中语文写作教学的现状呢?
1.把握时下作文趋势。就是什么样的文章大气,得分高
明确方向,好比赶路,如果一味的只知低头拉车,而不知抬头看路,就会出现南辕北辙或原地打转的状况,写作教学也不会有大的起色。那么,什么是高考作文教学的方向呢?简言之,就是高考命题趋势和高考作文的高分文章的类型。所谓高考命题趋势,即教师要根据近四五年作文命题的特点,看出作文命题的走向,将还未涉及到或可能涉及到的主题筛选出来,这还要结合时事新闻,国家新闻热点、社会热点等作为参照。例如,在2007年高考,作文出的是一幅漫画,孩子摔倒了,家庭、社会、老师都异口同声的说"出事了吧!",这是在给材料作文的基础上做的稳中有变的大胆创新,没有练过漫画作文的学生就蒙了,不知该从何下手,而那些看到以往没有出现过漫画命题的老师,却把这样的形式介绍给了学生,让学生在考场上不发蒙,这是非常关键的。另外,好的作文形势和语言是取得高考作文高分的关键,在这里,我不能说这样的努力不是应试教育,他其实就是取悦阅卷老师的目的,当作文高端大气,博得了高考阅卷老师的青睐,这就是一种成功,因此,平常作文就要朝这样的方向去努力。具体而言,高考考场上,学生写生写文章要花55分钟左右,而判卷老师则大约只用十几秒的时间来判定这篇作文,这是很凶险的。为此,学生必须做到选材大气,所选材料必须典型,所涉及到的人必须有血有肉的出现在文中,用夹叙夹议的方法,再现材料中人物的思想和生活情景,而且必须再关时刻有鲜明的点题句,不能让人家阅卷老师给你找,它可没闲时间找,粗略一看没有,就是中心不突出,就会把这样的文章打到二三类去。因此,学生要在关键位置例如开头、中间过渡、结尾、材料的收束中点题点明中心,这样做到不出意外、除此之外,作文的语言要力求大气,有文采,不能还用那些古板的议论语句,那样的语言只让阅卷老师反感。
2.以例文引领。
有了高中作文教学的正确方向,接下来就要有条不紊的展开写作的相关训练了。作文的审题很关键,对于所给的材料,要让学生通过材料准确的找出切题的主题,尽量避免提炼那些的离主题较远的观点。语言方面的训练,要用例文作为引领。鲍鹏山的《庄子:在我们无路可走的时候》就是很好的例子,有文采的语言,尤其是议论的语言,要大胆创新,结合适当的修辞去表现,例如鲍鹏山关于庄子的评述:"庄子以自己特有的方式,与现实抗争,宁愿在清风明月之中,独守一方净土;以独有的豁达去穿越生死大限,只为一个单纯的愿望--漠视权位,轻狂人生,笑对人世。一轮孤月之下一株孤独的树,这是一种不可企及的妩媚。"在例句中,一反传统议论文的语言风格,将诗歌的意境以及文学的修辞借鉴过来,语言清新脱俗,令人欣喜耳目一新。
另外,余秋雨的散文也是很好的例子,必要的时候要让学生背诵或模仿,做好语言方面的积累。我每周都给学生提供例文,让学生在早读时间读熟背诵,这不能贪多,太多了会让学生无法消化。这是个长期的教学过程,不能在短时间内见效,教师要有毅力坚持。
先秦诸子的高尚道德节操能给我们以指引。孔子为了改善春秋时期混沌的社会局面而周游列国。在周游途中不断受到同样可以称为“智者”的很多人的质疑和非议。假如孔子不是因为有着对社会巨大的道德责任感,也许早就中途放弃,打道回府了,即使他和弟子们困在陈蔡郊外,饿得几乎要死的时候,孔子仍然可以气定神闲地为弟子们弹琴、讲故事。他坚守着自己的道德底线,他身上最高尚的品质莫过于为了拯救社会而“知其不可而为之”的执著与坚毅。孟子提出“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思想观点,一生都过着忧国忧民的生活,为拯救百姓于水火之中到处游说诸侯,屡屡碰壁也丝毫不言弃。孔孟奉行“仁义礼智信”的做人基本准则,他们的精神几千年来一直闪耀着巨大的光辉,泽被后世。社会文明进步了,也应该把先秦诸子思想中的宝贵一面发扬光大,培养学生高尚的思想道德情操,只有这样才能写出真正的好文章,才能写出真诚的、能打动人的文章,而不是无病、胡编乱造、假话空话满天飞。
二、用先秦散文的艺术技巧提高中学生的议论文写作技能
运用先秦散文中的各种辩论技巧对学生进行思维能力训练。
1.比喻论证
诸子散文非常善用比喻论证的方法。比喻的修辞手法能把深奥难以表达的道理生动形象地表达出来,诸子在向诸侯君王表达自己的政治见解时,为了让国君更好地接受自己的政见,常常喜欢用比喻论证的方法。如《孟子・梁惠王》中,孟子向梁惠王推行自己的“仁政”思想时就用了“五十步笑百步”的故事,使梁惠王深刻认识到自己的施政措施不能从根本上治理好国家,要真正治理好国家必须施行仁政。在诸子散文中,诸如此类的比喻论证方法很多,孔子、老子、庄子、荀子、墨子、韩非子等人在自己的散文中都曾大量运用比喻论证的方法。
2.对比论证
对比论证是把正反两个方面的事物进行比较,从而更鲜明地阐述观点。先秦诸子散文中曾大量运用对比论证的方法。如孟子的《仁义礼智,我固有之》中,孟子先从正面立论:“人皆有不忍人之心,”接着从反面推论:“无恻隐之心,非人也。”接着再把“恻隐之心”、“羞恶之心”、“辞让之心”、“是非之心”归为“仁义礼智”四端,最后引出所要论述的中心。在这篇散文中,孟子正是运用了对比论证的方法阐述自己的观点主张的。
3.假设论证
假设论证是诸子散文中运用很多的一种论证方法。诸子在论证自己的观点时先假设一种情况,然后提出自己的主张,这样使得对方能更好地接受自己的观点。如庄子的《逍遥游》:“且夫水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故九万里,则风斯在下矣,而后乃今培风,背负青天而莫之夭阏者,而后乃今将图南。”在这里,庄子就运用了假设论证法,先假设水不厚就无法承载大舟,风不厚就无法承载大翼,从而阐明任何事物都要有所凭借的道理。运用假设论证可以使文章更有说服力,论证结构更严密。中学生在写议论文时可以有意识地使用这种论证方法。
4.排比论证
排比的修辞手法在诸子散文中运用得非常普遍,先秦散文常常运用五六组排比,气势磅礴,显示出诸子的雄辩之风。例如,孔子的《论语・阳货》:“好仁不好学,其蔽也愚;好知不好学,其蔽也荡;好信不好学,其蔽也贼;好直不好学,其蔽也绞;好勇不好学,其蔽也乱;好刚不好学,其蔽也狂。”在这里,孔子为了阐述学习的重要性采用了六重排比,使得论证气势非常强。还有我们非常熟悉的“非礼勿听,非礼勿视,非礼勿动”获得了同样的效果。
高一第二学期开始训练学生写议论文。议论文对于学生来说就是零基础,所以每次作文讲评课都要讲授一定的理论知识,如议论文的基本结构思路,分论点的提炼与表述,论据的选择与使用,立意的确立,辩证论证,如何开头、结尾等。但讲授理论知识时,务必要联系范例,讲透讲活。如在训练“作文如何体现现实意义”时,不能只强调写作时要关注人生、关注生活、关注社会,还要让学生明白怎样关注,这些必须讲清讲透。然后,再让学生联系自身进行思考,这样就拓宽了学生的写作思路。
二、赏――赏析优秀片段,典范引路
教师要将每次作文训练时发现的优美的片段制成课件,让学生欣赏。或抓住整段,或抓住某个句子,或抓住某个词语,谈其表达效果或作用,在欣赏的基础上让学生明白该怎样选词造句,该怎样安排段落的顺序。
如《珍惜拥有》,我们赏析了以下片段:珍惜所拥有的每一次被爱的机会吧!我们是特立独行、有个性、有主见的一代人,也是被娇宠、被保护、不懂得珍惜的一代人。我们曾经无视妈妈脸颊的汗水和桌子上热腾腾的饭菜,哭闹着要去吃肯德基;我们曾经将暖和的小棉袄弃之不顾在耐克店里踱步徘徊;我们曾经用冰冷的眼神瞥一眼爸爸端来的热牛奶,没有注意它渐渐冷却。我们无情地拒绝了父母炽热的爱,回头晾了一句:“你们不爱我!”这时,若我们能想一想冷冬里穿着薄衣的乞丐正蜷缩着身子搓摩双手取暖,想一想汪曾祺对故乡的鸭蛋的渴盼,想一想非洲的孩子们过着没有温饱的日子,就会明白自己拥有多少爱。珍惜拥有的每次被爱的机会吧!
通过赏析,学生明白了“珍惜拥有”的内容应该具体到发生在身边的琐屑细微的事情,这样作文才能写出真情实感,才能感动他人。同时,这种教学方式还达到了启发教育学生、感染熏陶学生的目的。
三、抄――抄写精美句段,精华积淀
学生写作文大都有提笔无词之感,主要原因是平时不注重积累,语言功底太差,造成遣词造句的能力没有形成。所以积累是作文教学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抄写就是很好的积累方式。教师可以让学生将逻辑性强、论证有力、语言优美的句段抄写下来,以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夯实他们的语言功底,增加语言底蕴。这样,写作时就会一气呵成。
四、仿――仿写规范片段,提高能力
在赏析、抄写的基础上,指导学生仿写规范、优秀的片段,是提高学生语言表达能力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如:笔者在讲论据的使用时,让学生明确议论文不是简单的观点加材料,而是在列举材料之后要用材料证明观点。基本思路是:分论点+事例+分析说理。形式是:正面例子―反面假设―正面肯定,反面例子―正面假设―反面肯定。
如展示《小议持之以恒》的片段:持之以恒才能取得最后的成功。药品666据说经历了666次试验才取得成功的,故发明者命名为“666”。倘若发明者缺乏恒心,哪怕是在进行到665次实验的时候便退下阵来,还会有666的诞生吗?正因为他坚持到最后,才取得了最后的胜利。所以必须持之以恒。
然后让学生以“宽容”为话题、以“将相和”为论据进行片段仿写。这样,学生自然会掌握方法,思路清晰,有章可寻。
五、改――修改瑕疵习作,升格作文
作文教学要重视学生习作的修改。修改方法从形式来说,有全文的修改、片段的修改和字句的修改;从内容来说,有思想认识的提高、审题立意的改动和主题思想的升格;从选用材料及表现形式来看,有选例叙例的升格、论证说理的升格、修辞的升格等。
如讲评“责任”话题作文时,围绕怎样使用论据,进行了如下环节:
1.亮出病例
承担责任就是要恪尽职守,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一名公交车司机行车途中突发心脏病,在生命的最后一分钟里,他做了三件事:把车缓缓地停在马路边,并用生命的最后力气拉下了手动刹车闸;把车门打开,让乘客安全地下了车;将发动机熄火,确保了车和乘客、行人的安全。他做完了这三件事,安详地趴在了方向盘上停止了呼吸。这名司机叫黄志全,所有的大连人都记住了他的名字。
2.分析问题
照搬《论点论据论证大全》中的材料,缺乏对事例的概括和对材料的分析论证。
1.思维的敏捷性。根据作文题目要求,快速提取头脑中的知识储备及有关信息,进行加工,使之变成写作素材。写成1000字以上的作文。
5.思维的批判性。①能独立修改自己的作文。②能判断出别人作文的优劣,取其长处,丰富自已。③能针对自己写作方面的弱项,有针对性地进行训练,并有所改进。二、针对思维品质的培养目标应进行哪些方面的训练1.给材料作文训练。这种训练可以达到几个目的:
①提供一个材料,让学生从不同角度提炼论点,从而进行多角度思维训练,锻炼学生思维的灵活性、独创性。
②提供若干论点与论据,从中选择最佳的论点与论据的搭配。这样训练更深入,不仅锻炼学生多角度思维,而且引导学生的思维向集中思维转化,向纵深发展,从而使学生的思维具有深刻性。
③教师给出一个论点,要求学生调动自己的知识储备,运用多种论证方法进行论证,从而达到训练思维的敏捷性与创造性的目的。
2.在写作教学中,运用思维的深刻性、独创性、批判性。
①运用辩证唯物主义思想审题、构思,加强议论的力度。
如面对“近墨者黑”、“近墨者未必黑”,这两个题目,就可以引导学生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基本观点从几个方面找出论证思路。比如通过内外因的关系来构思:外因是条件,内因是根据,外因通过内因而起作用。因此,“近墨者”是否变色,主要取决于内因。用这个论证思路,就可以有力地证明“近墨者未必黑”的论点。再比如从量变到质变的观点来分析:一定的量变可以引起质变,“近墨者黑”的可能性较大。以此思路可以证明“近墨者黑”的论点。还比如从矛盾转化的观点分析,近墨者,原来并不黑,但可以随着矛盾的转化,有可能变成黑色,反之亦然。
还有一些论证思路,在此不一一赘述。在议论文写作中,引导学生运用辩证唯物主义思想深入思维,写出的文章就不那么肤浅了。
②在写作教学中有意识地给学生讲解逻辑常识,使之在论证中自觉地恰当运用演绎推理和归纳推理,使文章合理、严密、说服力强。
3.掌握多种论证方法,以加强议论的广度及深度,进而培养思维的广阔性、深刻性。
关于“深刻”,2010年浙江省《考试说明》作如下阐释:“透过现象深入本质,揭示事物内在的因果关系,观点具有启发性。”依笔者理解,文章要“深刻”,需具备如下三个要素:表“我”见,表“新”见,表“深”见。且以《灯下漫笔》为例。鲁迅先生由“兑银元”的生活小事揭示出国民“很容易沦为奴隶,沦为了奴隶还万分欢喜”的十足奴性,继而认为中国浩浩荡荡的几千年历史对中国国民而言无非就是“暂时做稳了奴隶的时代”和“想做奴隶而不得的时代”。由现象(兑银元)到对现象的判断(十足奴性),由判断到本质性推理(几千年中国历史是奴性形成的根本),可谓眼光犀利,见解独到,论述精辟且入木三分。
但目前学生议论文写作的主要问题就在于“无我”、“不新”、“不深”。――问题的关键还在于思维。文章是思想的跑马场,是思维的现实。如果学生不具备一定的分析、判断、推理、综合等思维能力,议论文的写作能力必将难以提高。因此,教学实践中笔者努力探求议论文写作指导的思维训练之路,并尝试从以下三方面指导学生写出“我见”“新见”“深见”。
一、明概念,表“我”见
本文提出的“明概念”不是要求学生对概念作出精确的科学论断,概括事物的共同特点,而是强调立足概念思考,对概念提出“我”之见解,下一个“我”之“定义”,旗帜鲜明地亮出“我”之主张。中国人民大学黄克剑教授曾说:“知识若没有智慧烛照其中,即使再好,也只是外在的牵累;智慧若没有生命隐帅其间,那或可人动人的智慧却也不过是飘忽不定的鬼火烛照。”从中我们可得到这样的启示:文章若没有了“隐帅其中”的生命,便丢失了灵魂,成了一种没有任何担当的文字游戏或一种技巧。而写作原本就是写作者指向“自我实现”的人生,文章的生命就在于它是否蕴涵了写作者自身的生命情感与思想体悟。如一同学在《品味孤独》中所写:
何为孤独?字典上解释为“独自一个,孤单”。我认为这是降低了孤独的本质,这只是独处罢了。而真正的孤独就好比是魔鬼,它吞噬希望,把人类掷进深渊。在这种情况下,人的精神衰退,意志力变差,甚至会丧失本心。没有了心的人,那也只是行尸走肉了。
立足概念思考,否定字典解释,文中闪耀着个体生命的点滴体悟,锋芒初显。遗憾的是行文至此,下面内容却避重就轻,虚晃一枪,只论其作用却未见其实质性观点,个体思想尚未真正彰显。如若紧抓概念继续思考,对“孤独”作出正面判断,以“孤独是什么”的句式直接阐明,文章性格岂不更加鲜明?在指导下,学生作了如下修改:
何为孤独?字典上解释为“独自一个,孤单”。我认为这种解释剥离了孤独的本质,这只是独处而非孤独,真正的孤独是一个人在看不到希望与理想,没有了朋友与同志,丧失了力量与斗志时所陷入的精神真空,如同置身毫无边际的荒原内心滋生的无边无际的绝望感。它好比魔鬼,遮蔽光明,吞噬人心,使人成为行尸走肉。
以“真正的孤独是什么”这一判断句式阐明“我”见,使文字担当起隐含生命体悟的责任,成为思想的载体。“下定义是智性议论的基本修养。议论文的严密是和定义的严密联系在一起的。……定义的深邃决定着逻辑的精致。”虽然前文中对“孤独”的阐释并非是严格意义上的“下定义”,但引导学生立足概念思考,用判断句式表明“我”见,却是培养学生分析判断能力的一条路径。而这种思维也正是议论文写作中基本的抽象能力所在,也是学生议论文写作走向深刻的必备条件。
二、思材料,表“新”见
近几年,新材料作文较为流行,如2009年的全国卷Ⅰ、Ⅱ、Ⅲ,上海卷,安徽卷,辽宁卷等。面对新材料作文,如何使提炼的观点既切合题意,又不落窠臼独树一帜?这依然关系到学生的思维品质。但由于成长环境与成长阅历的趋同性,学生对问题的认识往往同多异少,又由于生活阅历的不足,学生阅读时间的被挤压,学生对问题的思考往往流于表面,不思考的惰性因此养成。如何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笔者力图通过引导学生对材料进行多角度思考的训练方式,通过对感性材料进行概念的整理、判断的联结和推理的辩证来拓宽他们的思维纬度,加深他们的思维深度。如2009年的上海卷作文。
郑板桥的书法,用隶书参以行楷,非隶非楷,非古非今,俗称“板桥体”。他的作品,单个字形看似歪歪斜斜,但总体感觉错落有致,别有韵味。有人说这种作品“不可无一,不可有二”。
材料以“板桥体”为中心概念展开,其特点是“用隶书参以行楷,非隶非楷,非古非今”,对它的评价是“单个字形看似歪歪斜斜,总体感觉错落有致,别有韵味”,“不可无一,不可有二”。由此我们不妨作出这样的判断:材料隐含着对“板桥体”的肯定与赞誉,它的存在,是艺术园地的一朵奇葩。但为何“板桥体”能作为独特的艺术存在方式独放光芒?――源于他的艺术创新。“非隶非楷,非古非今”体现了郑板桥书法参以古意,自创新格的特点。由此,就“创新”便可展开相关的推理与明确的立意,如创新的前提是继承传统然后融入生命的体验,如文艺需要创新,生活亦然,如同步自封是禁锢,创新才是硬道理等。再换个角度思考:选择“非隶非楷,非古非今”的表达形式是不是一味的为了标新立异?内容决定形式,由此可想到两者的辩证关系:个性的书法,反映的是对现实桎梏的挣脱欲望,表达的是对自由人生的追求,书写的是郑板桥的个性人生。继续就“形式与内容”进行相关推理,还可这样立意:没有内容支撑的“追新”是“猎奇”是“审丑”,只能是昙花一现,流星一闪,唯有以“我手写我心”才是作品的真正生命。
从不同角度切入思考,有对现象的概括,事实的判断,原因的推理,观点或浅或深或陈或新,然后,从中选取“新见”进行论述,文章岂不照样闪耀着思想的光芒?但人的思维“习惯老是欢喜走熟路。熟路抵抗力最低,引诱性最大,一人走过,人人就都跟着走,愈走愈平滑俗滥,没有一点新奇的意味”(朱光潜《咬文嚼字》)。若是能引导学生多角度思考材料,通过对感性材料的整理、分析、判断、推理,学生的思维能力必能有所提高,文章就有可能出新。若是观点、材料、语言都滑人“套版反应”,总是步人后尘,人云亦云,这便是无数个后来“吃螃蟹”的人――毫无新意可言,亦与深刻无缘了。
三、推原因,表“深”见
如今学生中的不少议论文,堆砌材料有余而分析说理不足,其根源就在于不会合理分析论据,不会透过现象推出原因。这个“不
会”,体现出的同样是学生分析能力与逻辑推理能力的欠缺。教师如能有意识地引导他们对现象进行因果分析、逻辑推理,将有助于他们认识事物的本质意义,养成深度思考的习惯。如“认识自我”这个话题,有同学这么写:
大千世界,众生百态。每个人只有准确认识自我,才能让个人的生命价值得到最充分的体现。春秋末年,诸侯混战,礼崩乐坏。当时只有一人,被说“四体不勤,五谷不分”也好。“累累若丧家之犬”也罢,他总是“知其不可而为之”,执著地传承周礼,复兴礼乐。执着的孔子,体现了个人的生命价值,也为后世留下了一笔巨大的精神财富。
很显然,这段文字只是材料(孔子知其不可而为之)与观点(认识了自我,让个体生命价值得到最充分的体现)的简单组合。为什么说孔子“知其不可而为之”就是体现了他认识自我?为什么说他已经体现了生命的最高价值,为后世留下了一笔巨大的精神财富?这一笔精神财富是什么?作者的思路还是不清晰的,他还未能对材料进行由表及里的推理。于是,笔者引导学生做由材料到观点的思维推理运动:孔子是认识到自身什么,使他能如此执着?他的精神财富究竟体现在哪里,所以说是最充分地体现了生命价值。第二稿中,学生作了如下修改:
每个人只有对自己的人生作出最合适的定位,对自己的内心需求作出最准确的判断,才能尽展其生命价值。春秋末年,诸侯混战,礼崩乐坏。时代的诸多精英选择消极避世以求独善其身,唯有孔子,认为‘天生德于予’,于是他汲汲奔走,苦心游说。被说是‘四体不勤,五谷不分’也好,被笑为‘累累若丧家之犬’也罢,仍‘知其不可’却坚定‘为之’。虽在当时孔子无法实现他的从政心愿,但历史已证明,他对建功立业、名垂青史的不懈追求,敢于担当的道德勇气与一种替天行道的社会责任感,已是他人生价值的最充分体现。这种精神,已成为中国几千年来知识分子所追求的精神境界,成为推动社会发展的汩汩动力。
认识自我,是认识到“自己内心的真正需求”,是认识到自己所担任的“恢复周礼”这一天之大任;而孔子生命的最高价值,不是体现在他的政治卓见与丰功伟绩,而是他在苦苦追寻过程中所体现的非常人所有的那份执着、那份坚强、那份敢于担当的道德勇气与社会责任感。――在分析推理过程中,学生渐渐理清材料与观点之间的统一性,明确认识到孔子行为背后所支撑他的精神支柱,寻找到孔子行为所留给后人的不朽财富在于他的精神高度。
杜威认为,“思维的较好的方式叫做反省思维”(《我们怎样思维》)。当学生懵懂于自己所写,模糊于自我思想,难以进行由表入里地分析由现象到原因地推理之时,教师有意识地引导他们对文章作自我反省,帮助他们进行思维训练就显得很有必要。而唯有这样,学生的思维能力才能得到锻炼,对问题的思考习惯才能日渐形成。否则,满足于“借他人之见”(无我)或大路货式认识(不新)或观点加材料(不深)的写法,其文字就只能如秋风中飘零的落叶,随风摇摆,没有自我,缺乏生命之水的润泽,没有绿色。而这样的文章,自然也就远离了“深刻”。
因此,只有训练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才能从根本上引导学生的议论文写作走向“深刻”。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2)17-115-01
议论文是高中生使用人数最多、频率最高的一种文体,然而能将议论文写得规范而又符合其文体特征的却为数不多。原因之一,有不少学生在论证中不知如何对论据进行分析,错误地以为摆几个事例,引用几句名言就是论证,结果使得论据和论点如油水分离,毫无合力,因而论据也就没有了论证论点的力量。
议论文中的论据有事例论据和道理论据两种,在使用论据之时,应该对论据作些分析,使之更好地证明论点。
就事例论据而言,对论据进行分析的具体方法很多,最简单的方法是画龙点睛式。例如:“最美女教师”张丽莉的事迹广为流传。在呼啸的汽车冲向学生的一刹那,她用纤弱却有力的身躯搭起一个安全的岗亭;“最美司机”吴斌的事迹感动千家万户,在铁片击中血肉之躯后的76秒,他以美到极致的动作完成了由凶险到平安的摆渡。人们仰望张丽莉,因为在这个“个人至上”的年代,她的奋臂挥手形象地诠释了师德的最高境界;人们钦敬吴斌,因为在这个道德与责任日渐稀薄的年代,他忍痛减速泊车的镜头是职业道德与敬业精神的最好说明。“最美”二字,是对他们的最高奖赏,更是对无疆大爱彻底回归的呼唤。(2012年天津卷高考优秀作文《草色遥看近却无》)
这段文字,先叙述了两个热点事例,然后对这些事例进行分析,表达了作者对平民英雄的由衷赞美,这分析就是画龙点睛式。
其次是叙析交融式。例如:于是我更愿意成为那卑渺路旁鼓掌喝彩的无声一员,正因他更淡然,于是便更无私与自由。著名影星金?凯瑞的影片《一个头两个大》中有这样一个感人片段,在影片结束时所有群众演员的样貌与姓名皆一一得到展列,在惜时如金的好莱坞大片中整整占去了五分多钟的舞台。这便是对那些卑微而慷慨的尊敬与珍视吧!在主角无上光芒夺人心魄时,他们扮演的小人物在镜头吝啬的角落里作着锦上添花却是至关重要的添补,他们中有活泼的孩子,有美丽的少女,亦有白发如雪的老者,他们只是路人,而那份慷慨与无私的美丽却足以镶于奥斯卡金杯之巅。(2012年浙江卷高考优秀作文《卑渺角落里的慷慨》)
这段文字一边叙述一边进行分析,叙中有析,析在叙中。在叙析之中,自然表现出作者的认识和态度,属于叙析交融式。
第三是因果分析式。例如:若垫资支付的彩票中了5000元,相信很多人会把奖金还给彩民;若中了5万元,这个人数就会大大减少;50万500万呢?结果就可想而知了。在金钱面前,欲望将诚信压缩,将贪婪放大,从而衍生了可怕的诚信危机。(2011年全国大纲卷高考优秀作文《诚信之惑》)
这段文字在列举事例之后,沿着“为什么”这条思路,探求根源,发掘本质,从“5000元”到“500万元”,分析人性的欲望,诱惑越大,诚信就越危险,使内容逐步深化,这就是因果分析式。
此外,还有假设反推式。例如:尽其才而添之香。“诸葛孔明,神人也。”一句赞叹与三顾茅庐的坚持,刘备请出了未出茅庐而知天下三分的诸葛孔明。在一场场战斗中,他用智慧与计谋为刘备开拓出了能够三分天下的势力。而后,他六出祁山、七擒孟获的种种佳话随时间而流转于世人之口,每有听到他的佳话时亦感慨是尽其才而添之芳香四溢。如果他没有出世还在草庐的话,最终也只是好为《梁父吟》的隐者,何谈那些流传于世的佳话。(2010年安徽卷高考优秀作文《尽其才而添之香》)
这段文字先概述事例,然后,用假设从反面推理的方法谈看法,进行分析,这是假设反推式。
这种方法,在我们所学课文中也有运用。如苏洵的《六国论》,在分析了六国破灭的原因后,接着,用假设从反面进行推理分析:“向使三国各爱其地,齐人勿附于秦,刺客不行,良将犹在,则胜负之数,存亡之理,当与秦相较,或未易量。”
以上这几种方法,同学们没有必要死记硬背。倘若能在平时的阅读、学习中,做一个有心人,多品味、多练习,未尝不能熟练运用。
议论文中的分析,不光是指对事例论据的分析,也包括对道理论据的分析,例如:巴尔扎克有一句名言:“不幸,是天才的进身之阶,信徒的洗礼之水,能人的无价之宝,弱者的无底之渊。”人的一生中,难免会遇到形形的打击。在不幸的重压下,天才、信徒和能人的心中,有着一股强大的毅力,促使他们顽强地与不幸进行斗争,从而最终取得胜利,获得幸福。而弱者,由于缺乏这种毅力,才会被压下万丈深渊而无法脱身,因此,当你遇到困难,不要退缩,用你的毅力去顶住它!当它向你认输,你的毅力也就更加坚强了。
这段文字,第一句是巴尔扎克的名言,接下来的是对这句名言的分析议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