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3-23 15:23:22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4篇晋高级职称论文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在进气冲程进入柴油机气缸的空气称为进气,进气是柴油机热功转换的工质之一,进气的工况可以归纳3个特性。
1)动态性由于空气是进气的气源,所以进气的成分也会随环境因素的变化而动态变化,如对于自然进气型柴油机,在海拔4000m的高原地区,进气中的含氧量只有平原地区的65%左右。
2)可调性柴油机的进气机构包括空气滤清器、空气预热器、废气涡轮增压器、进气消声器、进气门等零部件,通过这些功能元件的运行,可以调控进气的成分和物理参数,使其处于合理区间内,以利于提高柴油机的动力性、经济性和排放性。
3)系统性从系统工程学的观点分析,进气及进气机构是一个子系统(进气系统),与柴油机的燃油系统、排气系统和工程机械传动系统等子系统组成整机大系统。在对进气系统的进气进行调控时,不仅要调控进气系统内的功能元件的运行,还要与相关的子系统相关元件的运行优化匹配。如要使空燃比达到最佳值,则必须使进气量和燃油系统的喷油量最佳匹配。如要保障进气顺畅,充气系数高,则排气系统的排气背压废气残留率也必须相应减少,以达合理匹配。
1.2进气成分和物理参数的合理区间
从保障柴油机正常运行的角度出发,进气的主要成分和物理参数的合理区间如下:
①含氧量21%;
②气温20~30℃;
③含尘量<2mg/m3。这些指标是进气质量的参考评价指标。
2提高进气质量的对策
在柴油机的运行中,造成进气质量差的主要因素是进气含氧量低、进气气温过高或过低、进气含尘量超标等。从工程机械设计、制造、使用等方面可采取的对策如下。
2.1提高含氧量的对策
进气含氧量低会造成燃油燃烧不完全,燃烧效率低下,对此可采取如下对策。
1)用废气涡轮增压器增氧在柴油机上安装废气涡轮增压器,利用柴油机的排气驱动涡轮增压器,可以提高气缸的进气压力(约为180~200MPa),增加进气密度和含氧量,同时相应适当增加喷油量,则可使有效功率比自然进气型柴油机提高40%~60%左右。高原型工程机械的柴油机均安装废气涡轮增压器来适应高原地区空气含氧量低的作业环境。涡轮增压器有废气涡轮增压器、机械增压器、电动增压器、气波增压器、复合增压器等多种型号,其中废气涡轮增压器还有叶片角度固定涡轮增压器、可变截面涡轮增压器(导叶叶片角度可调节)等多种,可按不同主机机型优选配置。
2)富氧膜补氧文献介绍,国外有的工程机械机型在空气滤清器后端安装富氧膜组件,可为进气补充氧气,节能减排。
3)用氧气瓶增氧在进气系统中加装氧气瓶和控制元件,为进气增氧。陕西建设机械股份公司对进口的ABG8620型摊铺机加装此装置,使该机在高原顺利运行。
4)电磁共振电解水增氧增氢据《建筑和筑路机械》(俄)2013年第8期介绍,德国公司WABO-SCHMIRTECHNIXGMBH&CO.KG开发了AIR-TEC装置(电磁共振电解进气中水蒸气为氢气和氧气的装置)。该装置有2个元件:
①专用进气管,内装电磁线圈的进气管,其余结构与普通进气管相同,装机时取代传统进气管。
②电子控制模块(ECU),它可调控进气管的电磁线圈发射与进气中的水蒸气中氢原子和氧原子自振频率相同或相近的电磁波,使H和O产生共振,共振力可以破断H2O中H和O之间的结合键,使H和O分别聚合成H2和O2,加入进气中,增加进气和氧含量和氢量。其化学反应式如下:2H2O=2H2+O2。电磁线圈所需电流由柴油机原有的发电机供给,由ECU调控。由于O2是助燃剂,H2是高效无污染的燃料,这都有利于提高燃油燃烧效率,所以安装了该装置,可以节能减排。德国奔驰ACTROS重卡安装了此装置,节油7%,CO2排放降低51%,NOX排放降低9%,碳烟排放降低26%,俄罗斯巴尔斯科林场等单位的林业机械、农机使用后,效果良好。5)添加含氧燃料补氧柴油是不含氧的燃料,文献介绍了添加含氧燃料甲醇+柴油双燃料方式,即在柴油中掺加10%~20%体积比的甲醇,甲醇是含氧、不含硫,着火特性良好的生物柴油。但单纯使用滞燃期较短,最大爆发力降低,双燃料可优势互补,混合燃料增加了氧含量,可以改善柴油的燃烧反应,燃烧效率高,排放污染物CO、HC和碳烟下降。
2.2调节进气气温的对策
1)当进气温度低于-10℃,由于会降低燃油混合气的温度,使柴油机冷起动困难,甚至不能起动,其对策是在进气管路安装进气预热装置,如电热塞、进气预热器、低温起动液辅助起动等(可依机型不同优选一种),以提高进气温度。
2)当进气温度超高时,采用降温装置降低进气温度。如工程机械增压型柴油机,空气经增压后成热压缩空气,使气温升高(约400℃左右)。气温升高会降低充气密度,燃烧效率下降。对此可加装空空中冷器来降低进气温度。
2.3降低进气含尘量的对策
实验表明,当进气中含尘量由23mg/m3降到2mg/m3时,气缸因尘粒产生的磨损量可降低12%。所以,柴油机进气机构中均装有空气滤清器,空气滤清器型号很多,有双级(粗滤+细滤)、三级(预滤+粗滤+细滤)、惯性式、油浴式、离心式、复合式、废气(柴油机排气)引射抽尘的三级空气滤清器等20多种型号,可按作业区空气含尘量择优选配。如厦工生产的沙漠型装载机,配置了大流量、低阻力、自动排尘的沙漠型空气滤清器,适应沙漠中空气含尘量大的环境,使进气含尘量少。另外,还可以采用降尘施工工艺来降低环境空气含尘量,从源头上降低进气含尘量,如在矿山和采石场,采用湿式凿岩,在隧道施工中采用湿喷施工工艺,在土方平基工地和粉料装卸场,采用喷水降尘等,减少施工粉尘的产生量。
2.4自动调节进气质量的装置
一些先进的工程机械机型,配置了自动调节进气质量的装置。自动装置主要应用传感器技术、电子控制模块(ECU)来自动调控功能元件(如涡轮增压器、空气加热器、进气门等)的运行,从而调节进气质量,使其参数处于合理区间。如冠明斯柴油机运用自动控制技术,可调控VGT可变截面涡轮增压器按工况要求精准调节进气的压力、流量;又如scanid生产的生态型柴油机,配置带传感器和ECU的电控进气门和可变截面的涡轮增压器,可根据工况变化自动调节进气量的大小。卡特彼勒开发的ADEM控制器,从工程机械柴油机内置的传感器获取信息可对临界参数进行实时调节,调控进气量和供油量,使之最佳匹配,另外还具有适应海拔高度变化的自动补偿功能。
3建议
1)本文介绍的新技术,既可在新机上应用,也可用于再用机的升级改造,如俄罗斯将AIR-TEC装置用于再用机的升级改造,提高了再用机的节能减排性能。
2、期刊的级别。选择期刊级别很重要,不同级别的职称评选要求不同级别的期刊,一般初级、中级评选职称对期刊的要求都在省级以上;而副级和正高级职称评选,不但对刊物有所要求,而且要求刊物是正规的核心期刊级别以上,更加严厉的是,核心期刊也有所要求哦,要求是四年一评选的北大核心期刊(中文核心期刊)或者是两年一评选的CSsci期刊(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
1.引言
我国图书馆职称评审从1981年国务院颁发《图书、档案、资料专业干部业务职称暂行规定》开始,已走过三十年。随着评审工作的进行,图书馆人也在致力于这方面的研究,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本文对目前我国图书馆界学者开展图书馆职称评审工作研究的情况进行阶段性的梳理与归纳,以期对我国图书馆职称评定和研究等方面提供参考。
2.图书馆职称评审研究的主要内容
国内学者对图书馆职称评审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职称评审存在的问题和改进措施两个方面,另外,在研究中就职称评审的作用也有论及。下面分别加以阐述,并列举一些有代表性的观点。
2.1职称评审作用的研究
职称评审对图书馆事业所起的作用,学者们主要从正面给予了充分肯定。苗丽安、王君认为,图书馆职称评审改善了队伍结构;提高了队伍素质;调动了奋发向上的积极性;增强了相互了解与交流[1]。王霞认为,评审提高了图书馆工作人员的社会地位,稳定了图书馆的专业队伍,提升了图书馆的专业形象,对推动我国图书馆事业的发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2]。鲍碧娥等认为,评审既稳定了图书馆的专业队伍,又提高了图书馆干部队伍的素质,还极大地调动了图书馆全体工作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提高了工作效率[3]。
职称评审对图书馆的负面影响,研究者认为是由评审条件和评聘结合等因素带来的。在条件中过于注重论文,就会引导多数工作人员都把主要精力和时间放在编写“职称论文”上,而疏于正常的服务工作,这样必将使图书馆的服务水平下降,从而降低图书馆的社会地位[4]。实行评聘结合的办法,将会导致一些人评职后工作得过且过,失去进取心,学识水平和工作能力难以再有提高[5]。当然,相对于职称评审的积极作用而言,其负面影响只是次要方面,是可以通过不断完善予以消除的。
2.2职称评审存在问题的研究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快速发展和事业单位人事聘任制度改革的逐步推进,职称评审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和弊端不断凸显出来。这些问题和弊端或多或少都会影响职称评定的公平性和公正性,也会使评定工作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对此,研究者就以下比较突出的问题阐述了各自的观点。
2.2.1指标分配问题。评定职称要有指标,这是业界心知肚明的事。如果欲评职者所在单位没有指标,那些工作人员就是科研水平再高、业务能力再强、工作干得再好,恐怕也只能耐心等待。针对评职过程中的指标分配(也称额度指数),庄玉香认为这种做法致使一些业务骨干和优秀中青年同志望职称兴叹,挫伤了他们的积极性,束缚了生产力的发展[6]。黎中志认为过多的强调指标,不仅违背职称评审的初衷,而且容易在职称评审中形成一种“关系风”[7]。
2.2.2注重科研问题评过职的人都知道,职称申报材料中科研成果的统计要是一个重要的比拼条件,成果多就意味着胜算的把握大。针对评职过程中过于注重科研成果数量的问题,黄珍娟、王含晖指出:图书馆员的学识水平应该体现在具体的业务工作实践中,将自身的学术研究和具体的业务工作紧密结合,应该在具体的业务工作实践中体现出自身的专业优势和人生价值,而不应该埋头于研究工作中[8]。崔林认为,这样做有悖于《普通高等学校图书馆规程》(下称《规程》)。虽然说高校图书馆是学术性机构,但它更重要的是为教学和科研服务的服务性机构,服务是第一位的[9]。要求馆员从事一定的学术研究是必要的,对于这一点,《规程》第一条这样规定:“高等学校图书馆是为教学和科学研究服务的学术性机构。”请注意这句话的语法结构,“学术性机构”前边有定语“教学和科学研究服务”,很显然服务是前提是基础。黎中志也指出:图书馆虽然是一个学术机构,但它更是为教学和科研服务的服务性机构,在某种意义上说其服务性是第一位的,对于多数工作岗位,大多数的同志,踏实工作更为重要[10]。鲍碧娥等研究者认为,科研成果几乎成了能否晋升相应职称的决定因素,导致重科研、轻工作及“学术腐败”现象的蔓延[11]。职称评定偏重对论著数量的要求,致使一部分图书馆员上班只顾埋头写文章,对工作敷衍了事,往往是只注重论文数量,并不考虑解决实际工作中的问题,其论著既缺乏深度,又与图书馆发展相脱节,没有什么实际意义[12]。
2.2.3评聘终身问题。图书馆职称评聘终身应该是一个普遍的现象,这是大锅饭的显著特征。对此,不少学者在研究中都给予了抨击。王霞指出,这是当今职称评审体系中最不公平、最不科学的一个方面[13]。崔林认为职称评定的目的是对一个人社会价值和工作业绩肯定的同时,激励其不断提高学识水平和工作能力,积极干好本职工作。而职称评审终身制,将促使一些评到理想职称后的人,工作得过且过,失去进取心,失去积极干好本职工作的动力[14]。
另外,苗丽安、王君就评职过程中出现的人情关系[15],王霞就申报标准的地域差异[16],孙玉枝就参评人员缺少专业学历[17]等问题也都分别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2.3职称评审改进措施的研究
如何客观、公正、科学地进行职称评审,充分体现职称评审的积极作用,是大家普遍关心的问题。研究者认为,现行职称评审的条件、办法等应该不断改进,从而达到图书馆人能尽心尽力、积极主动干好本职工作之目的。对于职称评审办法的改进,学者们主要有以下观点。
2.3.1推行职称评审社会化。长期一来,我国图书馆专业技术职称评定和专业技术职务评定制度采取的是单位评审为主的办法,并同工资、福利待遇密切挂钩。这种职称评审方式已经远远不能适应新形势下专业化人才建设的需要,职称评审社会化的呼声越来越强烈。职称评审社会化,就是在职称评审中采取个人自主申报、社会统一评价、单位择优聘任、政府宏观调控的职称评审方式。在列入统计的文献中,学者王霞、庄玉香就是积极主张推进图书馆职称评审社会化的代表。对职称评审社会化的优越性,庄玉香谈到:职称评审社会化可以消除单位评审办法中存在的利益、人情因素,社会化评定的职称可以被社会承认,可以将职称作为用人单位的一个重要参照[18]。资格评定社会化的主要表现形式就是实行专业技术资格认证制。实行这一制度后,图书馆可根据工作需要,从取得职业资格证书的人员中,聘用初级、中级或高级职称人员。没有取得职业资格证书的人员,不能取得专业职务[19]。王霞在研究中发现,目前我国图书资料专业已有一些地方开始实行职业资格制度。如河南省自2005年起,就开始推行图书资料专业初、中级专业技术资格的考试制度[20]。鲍碧娥等主张把专业考核的结果作为职称评审的重要条件之一,专业考核采取考试的办法。他们对考试提出了设想:考试的内容可以选择几门图书馆专业课程,也可以将图书馆专业课程综合形成一份考试科目;考试应有国家在同一时间统一组织实施,并要规定统一的要求;考试结束后,发给合格者专业合格证明书[21]。
2.3.2废除职称评聘终身制。王霞针对现行职称终身制提出两点主张:一是实行评聘分开的“双轨制”,即职务与资格并存,避免职称与个人利益挂钩,取得相应等级任职资格后,还要面对岗位进行再一次竞争,使受聘的图书馆专业技术人员面临着取得资格而无职务的不断挑战;二是建立职称年度审核制度,即国家在制定职称改革条例时,同时制定出获取相应职称后应履行的基本职责,发证机关可根据这些要求与该同志的表现(个人述职和单位意见)相比较,给予审核或注册[22]。彭桃英谈道,各图书馆要实施评聘分开,职称与待遇适当脱钩,职称不等于职务,职务等于岗位。对履行岗位职责情况要建立严格的考核体系,凡不具有承担相应岗位工作能力者,则解聘或低聘[23]。怎样废除职称终身制,李金庆谈了两点想法:一是可以从直观的定量考核抓起,例如,有的人评后多年再无新成果问世,对此情况即可根据新规定予以降级;二是实行评聘分开,可高职低聘,也可低职高聘[24]。
2.3.3采取定量结构打分法。为了能比较科学地实施职称评审,苗丽安、王君提出定量结构打分法,即从参评者的基础素质(学历、外语、工龄)、工作实绩(按年终考核格次分别计分)、研究能力(科研成果及论文情况按各自的层次累计得分)等方面全面衡量[25]。张玉礼、魏昱也持同样观点,他们认为高校图书馆职称评定应制定量化管理指标,由基本条件、工作表现、科研分、先进分、任职年限和学历分等五个方面组成。并指出,高校图书馆的工作是以实际业务工作为主,因此工作表现应占总分值的50%以上[26]。针对学术研究中的“职称论文”,张永军认为有必要对论文进行打分评定,即对论文从选题、参考文献、创新点、学术水平、应用价值等12项根据评定标准进行打分评定[27]。
2.3.4注重履行岗位职责。毋庸置疑,推行图书馆职称评定的初衷是要促使广大从业者能不断学习,不断提高理论水平,不断提升工作能力,从而更好地履行各自的岗位职责。做好工作才是真正的目的。那么,在职称评审中就应该将申报者履行岗位职责的情况作为一个重要的方面予以考评,但实际并非如此。针对现行评审制度,郭国庆等提出,要把履行岗位职责作为职称评审的主要依据,突出专业水平和工作实绩标准。衡量专业水平和工作实绩应坚持“三个为主”:一是任现职期间做出的成绩为主,二是以完成本职工作任务为主,三是以学术成果为主[28]。吴国华同样认为要把实际工作业绩作为评定职称的主要内容,把为教学科研服务的多少和质量作为职称评定的标准[29]。
2.3.5设置评委监督机构。不言而喻,评委是职称评审工作的关键因素,评审的结果是否公正合理,直接取决于评委们的水平、态度和觉悟。为了促使评委做好评审工作,李金庆建议要对评委的组成及运行建立严格的监督机制。他指出,评委组成后应公开接受群众评议、监督,如有不符合评委资格的,应予撤换。同时还建议,为了杜绝职称申报者走后门,二审和三审可以实行异地评审制度。在这方面福建省就先走了一步[30]。
3.当前研究中存在的不足
通过对十多年来我国图书馆职称评审研究文献的梳理,我认为这方面的研究还有待深入,尤其是在对现行评审制度改进上,研究中尚存在一些明显不足。
3.1研究内容比较浅显
多数研究者在文献中,只是先就职称评审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罗列,然后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一些改进措施。我认为,在提出存在的问题后,没有对之所以存在这些问题的深层次原因进行逐一剖析,这样就导致后边难以对症下药。研究者提出的改进措施(或称之为对策),也缺乏对其必要性、可行性的阐述,让人感觉到可操作性不强。就拿提出的要用考试的方式来认定专业技术职称来说,就有其复杂性。谁来考,怎样考,考什么,这种方式的合理性、公平性又将如何保证等问题都是需要深入探讨的。现行的职称申报前的英语、计算机考试,实际运行情况是业界人人皆知的,但部分不懂英语、不会计算机基本操作的人,也能照样评上高级职称,这是不争的事实。
3.2研究范围比较狭窄
图书馆职称评审研究的范围比较狭窄,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有不少文献标题基本相似;二是文献的结构、内容没有多少突破;三是文献涉及的内容缺少相关调研;四是参与的研究者人数不多、地域不广。
3.3研究缺乏持续性
发文的作者当中,均为首次涉及图书馆职称评审的研究,说明没有学者将图书馆职称评审作为本人的主要研究内容,更没有作为本人的研究方向,因此这方面的研究也就难有深度。图书馆职称评审这一研究领域,目前还没有出现在全国有影响的重量级学者,那么其研究的结论就缺乏权威性,这种理论对实践的指导意义自然就显得份量不够。
参考文献:
[1][15][25]苗丽安,王君.图书馆系列职称评审工作中出现的问题与对策[J].大学图书情报学刊,1998,(3):57-58.
[2][13][16][19][20][22]王霞.关于深化图书馆专业技术职称体系改革的思考[J].河南图书馆学刊,2006,(6):127-129.
[3][11][21]鲍碧娥,贾翠玲,李小红.高校图书馆职称评审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延安教育学院学报,2005,(2):79-80.
[4][5][9][14]崔林.专业技术职称对高校图书馆的影响[J].农业图书情报学刊,2006,(12):103-105.
[6][18]庄玉香.图书馆专业技术职称评审改革刍议[J].图书馆学刊,2004,(3):30-31.
[7][10]黎中志.对图书馆学专业职称改革的思考[J].图书馆建设,2003,(6):106.
[8]黄珍娟,王含晖.图书馆职称评审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与改进措施[J].国家图书馆学刊,2009,(1):76-77.
[12]柴新军.新世纪图书馆情报工作[M].新疆青少年出版社,2001年第一版:119.
[17]孙玉枝.图书资料系列职称评审中若干问题思考[J].河南图书馆学刊,1998,(3):63-64.
[19]胡京波.我国图书馆实施职业资格认证将遇到的主要问题[J].图书馆理论与实践,2006,(5):12.
[23]彭桃英.走出图书馆技术职称评审的误区[J].大学图书情报学刊,2004,(3):17-18.
[24]李金庆.图书资料系列高级职称评审随想[J].大学图书馆学报,1998,(5):45.
[26]张玉礼,魏昱.论高校图书馆职称评定的量化管理[J].情报科学,2001,(10):1035.
杭州的冬天是寒冷的,我的心却是温暖的。此时此刻我想衷心地感谢所有关心帮助我的人!
感谢我的导师黄祖辉教授!从2007年我第一次通过电子邮件向黄老师请教合作社理论至今巳有8年时间。这8年里我的每一份成长都离不开黄老师的帮助:
从教授新制度经济学理论到指导论文理论框架的构架,从指导设计调研问卷到帮助联系参访单位到组织汇总问卷数据,从辅导论文写作到给予对初稿的修改意见,黄老师的高瞻远瞩和学识渊博使我能够一步一步向梦想迈进!我还要感谢师母谢莉莎老师!在大学学习期间,谢老师给予了我非常多学习和生活上的关心。每当遇到困难时,听到谢老师温暖的鼓励话语,我都能振作精神克服困难。
感谢我的导师郭红东教授!2011年郭老师从电脑里找与大学论文直接相关的文献资料供我阅读、带我上统计学课程以及在办公室的白板上与我讨论设计技术路线图的场景历历在目。郭老师对农业产业化尤其是订单农业的研究成果丰硕,我的大学论文正是产业化的一个领域,能够得到郭老师的指点我倍感荣幸!曽经无数次我纠结于问题的表面现象徘徊不前,郭老师一针见血地指出问题的实质后,我马上茅塞顿开,问题得以迅速地解决,这对我而言是相当幸运和幸福的!
感谢我的老师徐旭初教授!从2009年第一次见面,徐老师对我学习生活上的关心从未停止。每次研究所会议,徐老师都会问询我近曰的情况,向我提供多种帮助,令我倍加感动!
感谢我的曰本导师德永澄宪教授和纳口列子教授!2012年我作为交换生赴曰本筑波大学期间,德永老师严谨求真的态度使我非常钦佩!他不仅在学习上对我严格要求,在生活上给我细致入微的关心,得知我对曰本农协有浓厚兴趣后,还亲自把我带到纳口老师面前。我永远忘不了2013年春节我离开曰本回国的前夕,德永老师特意安排在中餐馆师门聚会庆祝我学成归国时的温暖。纳口老师亲自带领我赴曰本农协和曰本农林水产省参访,在参访过程中遇到随行翻译同志一时无法翻译出来的专业术语,纳口老师马上亲自为我提供曰英文翻译,令我非常感动!
感谢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农业产业组织体系与农民合作社发展:以农民合作组织发展为中心的农业产业组织体系创新与优化研究”(编号:71333011)提供的资助!
感谢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国际(地区)合作研究项目“全球化背景下中国农民合作组织发展:运营模式、治理结构与比较研究”(编号:71020107028)提供的资助!
感谢为我们调研提供巨大帮助与支持的浙江省农业厅朱勇军处长、四川省农业工作干部胡宏主任等所有政府公务员!感谢接受采访的陈海龙、周维松等合作社的理事长和成员!感谢2011年利用署假时间参与调研和案例写作的王旻楠等浙江大学三农协会的所有同学!
感谢我硕士时期的导师黄瑾教授!是她手把手地教我研究方法,将我带入合作社研究的领域里。在大学学习期间也一直关心我的学习和生活,每次见面都热情款待我,黄瑾教授的师恩我永远铭记于心!
感谢梁巧大学!梁老师对我而言亦师亦友,无论是我遇到专业上的问题还是人生道路上的困惑,梁老师都是我寻求帮助的对象,她沉稳、积极的心态时刻是我学习的目标。
感谢浙江大学中国农村发展研究院顾益康主任、林坚教授、钱文荣教授、卫龙宝教授、陆文聪教授、张忠根教授、杨万江教授、丁关良教授、陈随军副教授、叶春辉副教授、周洁红教授、韩洪云教授、鲁柏祥大学、潘伟光副教授、姚卫红老师、金少胜副教授、阮建青副教授、茅锐大学、季晨大学以及浙江大学经济学院马述忠教授、日本亚洲经济研究所开发研究中心宝剑久俊研究员在大学论文写作过程中为我提供的建议和帮助!感谢浙江大学中国农村发展研究院徐丽安副院长、办公室毛迎春主任、办公室胡伟斌副主任、资料室陈兴侬老师和张霞老师!
是他们为研究所创造了一个非常好的学术研究环境,使我们能够在非常舒适的环境中学习进步!
感谢GeorgeHendrikse教授、MichaelCook教授、张晓山教授、郭沛教授、霍学喜教授、郑湘台教授、苑鹏研究员、潘劲研究员、贾相平教授、李中华教授、李皇照教授、林善浪教授、李建建教授、郭铁民教授、张华荣教授、林卿教授、胡武阳教授、吴隆增教授、庄佩芬教授、金庆伟大学、陈祁晖大学、管曦大学、曹斌研究员对我大学论文的指导和帮助!
感谢黄老师师门胡剑锋、邵峰、邓启明、刘西川、张静、俞宁、金玲、林本喜、胡克诚、邵科、陈立辉、王朋、陈林兴、曹利平、扶玉枝、梁蒙、米松华、李锋、黄宝连、王鑫鑫、吴彬、姚海琴、姜霞、高钰玲、王建英、杨进、张滢、孔令英、袁海平、马玉波、张晋华、孙艳华、杨丹、杨小山、吴春雅、吴丹萍、兰菊萍、高春艳、傅琳琳、郑思宁、孙海霞、石琦、郑军南、钟颖琦、朋文欢、杨辉、张晓莉、兰欢、李懿芸、徐一宁、王子尧、张振兴等师兄师姐师弟师妹,感谢郭老师师门洪伟栋、戴成宗、丁高洁、王大河、杜宝森、吴露晖、钟王黎、周慧琚、王长川、李霖、陈亦悠、姜媛媛、豆帅、练建强、曾亿武、苗欣、刘丁豪、邱东茂、李晓康等师兄师姐师弟师妹,是他们将我紧密融入研究团队中,依靠团队的力量学习进取我才能完成大学论文。
感谢浙江大学管理学院2011级大学生班的同学余新平、杨进、卢海阳、梁海兵、鄢贞、刁盼盼、李静、李凯、毛文琳、廖中举、阳银娟、黄玉晶、陈士慧、王少剑、庞学卿、曹永辉等以及管理学院阮俊华副书记、蔡荃老师、班主任张川霞老师和陈璞老师。在班集体中,我们学习上互相帮助,学习之余聚餐游玩,是他们使我感到班集体的温暖并获得前进的动力。
感谢浙江大学中国农村发展研究院的师兄师姐师弟师妹马彦丽、黄胜忠、吴连翠、蔡红辉、蔡荣、杨奇明、李宝值、伍骏骞、吴海江、施晟、郑阳、黄增健、曹卫斌、刘强、孔杨勇、应一逍、幸家刚、王莉、许为、钱龙、曾星月、陈晓莉、王绎、王大哲、方师乐、张志坚、巩志磊、陈文佳、徐广彤、秦文珊、邱元、方施乐、傅家桢、王尧、章迎迎、莫秋羽、毛颖异、张艳虹、张菲、李慧、黄河啸、李垚、姜烨、张岩、陈宁陆、张建军、国辉、陶纪江、刘远超、赵吕航、刘金栋等同学以及筑波大学的钟帅、吴文超、李慧、沈涵、赵耀、李其超等在共同学习生活期间对我的帮助!
感谢我父亲的朋友淳宁叔叔一家人、苏闽叔叔一家人,我母亲的朋友鑫鑫爸爸一家人以及建民叔叔一家人对我的帮助与鼓励!
感谢我的朋友谢杰龙、郑祖厚、张伟、金建东、钱珂伟、林辉煌、苏国英、陈施耘、叶铁辉、叶新辉、周晓丽、李琳琳、常翟子、叶尤奇、小胡、杨帆、韩玥、王枢沛、王泽洲、时小琳、蒋飘飘、郝晶辉、高鸣、张学会、邓锴、李英姬、赵明、于正、刘冬芽、潘统学、石停、Conny、Maria、李志城、林玲、曾庆斌、李永辉、邹梦球等以及Beyond乐队的音乐和MP魔幻力量乐团的音乐对我的帮助和鼓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