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金成本论文范文

时间:2023-03-23 15:23:26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12篇资金成本论文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资金成本论文

篇1

0前言

以零营运资金为目标,对企业的营运资金实行“零营运资金管理”的方法,已成为90年代以来企业财务管理中一项卓有成效的方法。在我国随着现代企业制度改革的深化和企业经营管理的加强,企业理财的重要性也与日俱增,因此,“零营运资金管理”的方法,对我国企业也有着十分重要的借鉴意义。

一营运资金的管理问题

营运资金,从会计的角度看,是指流动资产与流动负债的差额。会计上不强调流动资产与流动负债的关系,而只是用它们的差额来反映一个企业的偿债能力。在这种情况下,不利于财务人员对营运资金的管理和认识;从财务角度看营运资金应该是流动资产与流动负债关系的总和,在这里“总和”不是数额的加总,而是关系的反映,这有利于财务人员意识到,对营运资金的管理要注意流动资产与流动负债这两个方面的问题。

流动资产是指可以在一年以内可超过一年的营业周期内实现变现或运用的资产,流动资产具有占用时间短、周转快、易变现等特点。企业拥有较多的流动资产,可在一定程度上降低财务风险。流动资产在资产负债表上主要包括以下项目:货币资金、短期投资、应收票据、应收账款和存货。

流动负债是指需要在一年或者超过一年的一个营业周期内偿还的债务。流动负债又称短期融资,具有成本低、偿还期短的特点,必须认真进行管理,否则,将使企业承受较大的风险。流动负债主要包括以下项目:短期借款、应付票据、应付账款、应付工资、应付税金及未交利润等。

为了有效地管理企业的营运资金,必须研究营运资金的特点,以便有针对性地进行管理。营运资金一般具有以下特点:

1周转时间短。根据这一特点,说明营运资金可以通过短期筹资方式加以解决。

2数量具有波动性。流动资产或流动负债容易受内外条件的影响,数量的波动往往很大。

3非现金形态的营运资金如存货、应收账款、短期有价证券容易变现,这一点对企业应付临时性的资金需求有重要意义。

4来源具有多样性。营运资金的需求问题既可通过长期筹资方式解决,也可通过短期筹资方式解决。仅短期筹资就有:银行短期借款、短期融资、商业信用、票据贴现等多种方式。

财务上的营运资金管理着重于投资,即企业在流动资产上的投资额。因而,要了解“零营运资金管理”的基本原理,就要首先了解营运资金的重要性。

营运资金管理是对企业流动资产及流动负债的管理。一个企业要维持正常的运转就必须要拥有适量的营运资金,因此,营运资金管理是企业财务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据调查,公司财务经理有60%的时间都用于营运资金管理。要搞好营运资金管理,必须解决好流动资产和流动负债两个方面的问题,换句话说,就是下面两个问题:

第一,企业应该怎样来进行流动资产的融资,即资金筹措的管理。包括银行短期借款的管理和商业信用的管理。

可见,营运资金管理的核心内容就是对资金运用和资金筹措的管理。

第二,企业应该投资多少在流动资产上,即资金运用的管理。主要包括现金管理、应收账款管理和存货管理。

二“零营运资金管理”的基本原理

“零营运资金管理”的基本原理,就是从营运资金管理的着重点出发,在满足企业对流动资产基本需求的前提下,尽可能地降低企业在流动资产上的投资额,并大量地利用短期负债进行流动资产的融资。“零营运资金管理”是一种极限式的管理,它并不是要求营运资金真的为零,而是在满足一定条件下,尽量使营运资金趋于最小的管理模式。“零营运资金管理”属于营运资金管理决策方法中的风险性决策方法,这种方法的显著特点是:能使企业处于较高的盈利水平,但同时企业承受的风险也大,即所谓的高盈利、高风险。具体表现为:

1丰富的收益。一般而言,流动资产的盈利能力低于固定资产,短期投资的盈利低于长期投资。如工业企业运用劳动资料(厂房、机器设备等)对劳动对象进行加工,生产一定数量的产品,通过销售转化为应收账款或现金,最终可为企业带来利润。因此,通常将固定资产称为盈利性资产。与此相比,流动资产虽然也是生产经营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但除有价证券外,现金、应收账款、存货等流动资产只是为企业再生产活动正常提供必要的条件,它们本身并不具有直接的盈利性。又因为短期负债对债权人来说偿还的日期短、风险小,所以要求的利率就低,而债权人的利率就是债务人的成本,因此,短期负债的资金成本小于长期负债的资金成本。

把企业在货币资金、短期有价证券、应收账款和存货等流动资产上的投资尽量降低到最低限度,可以减少基本无报酬的货币资金和报酬较低的短期有价证券,将这些资金用于报酬较高的长期投资,以增加企业的收益;同时减少存货可使成本下降;减少应收账款可降低应收账款费用以及坏账损失。大量地利用短期负债可降低企业的资金成本,而且短期负债的弹性大、办理速度快,能及时弥补企业流动资产的短缺。显然,由于降低了企业在流动资产上的投资,就可以使企业减少流动资金占用,加速资金周转,降低费用,从而可以增加企业盈利。

2潜在的风险。从风险性分析,固定资产投资的风险大于流动资产。由流动资产比固定资产更易于变现,其潜在亏损的可能性或风险就小于固定资产。当然,固定资产也可通过在市场上出售将其变为现金,但固定资产为企业的主要生产手段,如将其出售,则企业将不复存在。因此,除了不需用固定资产出售转让外,企业生产经营中的固定资产未到迫不得已时(如面临破产)是不会出售的。所以,企业固定资产的变现能力较低。企业在一定时期持有的流动资产越多,承担的风险相对越小;反之,企业持有的流动资产越少,所承担的风险也就越大。另外,大量地利用短期负债,同样也可能导致风险的增加。一般来说,短期筹资的风险要比长期筹资要大。这是因为:第一,短期资金的到期日近,可能产生不能按时清偿的风险。例如,企业进行一项为期三年的投资,而只有在第三年才能会有现金流入,这时企业如果利用短期筹资,在第一、第二年里,企业就会面临很大的风险,因为企业的投资项目还没有为企业带来收益。但如果企业采用为期五年的长期筹资的话,企业就会从容地利用该投资项目产生的收益来偿还负债了。第二,短期负债在利息成本方面有较大的不确定性。如果采用长期筹资来融通资金,企业能明确地知道整个资金使用期间的利?

根据上面的观点,“零营运资金管理”原理的应用将使用权企业面临较大的风险。首先,企业有延期风险,即企业在到期日不能偿还债务的风险。如果企业需要延期,但会由于一些无法预料的因素而不能延期,如当短期负债到期时,企业的经营善变坏,以至债权人不肯延期;或在延期时,正好赶上国家经济不景气,市场上资金私有制,而无法继续延期;其次,短期负债利率的具有很大的波动性,企业无法预测资金成本,也就无法控制利息成本;再次,企业为了减少应收账款,变信用销售为现金销售,可能会丧失客户,从而影响销售的增长。

尽管存在着高风险,但“零营运资金管理”仍不失为一种管理资金的有效方法。“零营运资金管理”在具体操作上,以零营运资金为目标,着重衡量营运资金的运用效果,通过营运资金与总营业额比值的高低来判断一个企业在营运资金管理方面的业绩和水准。由于“零营运资金管理”的基本出发点是尽可能地降低在流动资产上的投资额,因而营运资金在总营业额中所占的比重越少越好。这就是“零营运资金管理”的含义所在。“零营运资金管理”强调的是资金的使用效益。如果资金过多地滞留在流动资金形态上,就会使企业的整个盈利降低。简而言之,“零营运资金管理”就是将营运资金视为投入资金成本,要以最小的流动资产投入获取最大的销售收入。

篇2

一、证券投资基金对银行业的影响分析。

我国证券投资基金对商业银行同样具有双向影响效应,一方面,它促进商业银行业务创新与中间业务的发展;另一方面,也对商业银行的传统业务造成冲击,进而影响到我国的金融稳定。

1.证券投资基金对商业银行业务创新和利润增长有积极影响。

一方面,证券投资基金托管业务中有利于组织低成本的存款。无论是基金开户还是基金投资前的沉淀,基金的存款都是低成本稳定的资金来源。而且不论基金是商业银行通过为基金提供销售、交易服务,在银行系统内部十分简便地以低成本直接将存款划转为基金,这在降低交易成本的同时,也为自己扩大了客户源。另一方面,证券投资基金托管业务,可以收取基金托管费,获取中间业务收入。由于证券投资基金是发起、管理、托管三权分立的机制,根据我国的证券投资基金管理办法,基金托管业务必须由商业银行担任。但基金托管要求托管人有熟悉托管业务的专职人员,而且要具备安全保管基金资产的条件,托管人必须有安全、高效的清算、交割能力,以保证基金发行、运营、赎回与清算的效率和质量,目前主要由国有商业银行如中国工商银行、中国银行、中国农业银行、中国建设银行等来担任,一些资本实力雄厚而且业务能力强的股份制银行也加入这一行列,所以基金托管业务将是商业银行之间的竞争业务,具体见下表。从证券投资基金历年托管费收入来看,托管费收入上升速度很快,已经从1998年的1600万元上升到2006年的10.53亿元。商业银行通过介入基金托管业务,既可以改善其自身的资产结构,促进商业银行中介业务的发展,增加无风险业务收入,改善业务收入结构,也可以促进新型商业银行业务人员素质提高与知识结构的改善,为商业银行现代资本市场金融业务发展拓宽空间。

2.证券投资基金对银行业的消极影响。

首先,证券投资基金对商业银行传统的存贷业务带来了冲击。证券投资基金作为一种金融创新品种,具有强大的专业理财功能,它的出现顺应了降低资源配置成本的需要,使得投资者和融资者都愿意通过直接融资市场进行交易,从而出现存款“脱媒”

现象,使得商业银行市场占有率不断下降。我国作为发展中国家,同样具有转型经济国家的一般特征,正在实现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间接融资仍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商业银行的传统业务仍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如果在短期内迅速削弱其传统业务,中间业务又无法迅速跟上,银行的不稳定性增加,将会对我国的金融稳定产生冲击。进而将直接影响到整个金融体系的稳定。其次,证券投资基金对央行的货币政策提出了新的挑战。投资基金的发展和变化,对传统以商业银行为主体的金融制度下的货币政策产生了重大影响,使货币政策中的M1、M2、M3等形式的货币定义不断发生变化。毫无疑问,证券投资基金对货币政策工具和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影响,增加了货币控制的难度,对央行实现货币政策目标提出了新的考验。此外,由于证券投资基金带来的低风险高盈利效应,银行同业竞争加剧,对银行的服务和管理水平也提出了挑战。

二、商业银行发展证券投资基金托管业务的对策。

①发挥商业银行优势,加大市场开拓力度。鉴于证券投资基金对商业银行带来的积极影响,大力发展基金托管业务势在必行。一方面,要加强基金托管业务的市场开拓,不断增加托管基金的数量和资产总量;另一方面,要加强银行基金销售业务的市场开拓,目的是将销售的基金按照协议的要求推介出去、销售出去。要运用现代技术手段销售基金,顺应潮流尽快开通网上银行、电话银行、手机银行等便利投资人投资的方式,让投资者享受安全、高效、便利的基金代销服务。还可以借鉴美国筹建类似于“基金超市”网站,销售各个基金公司旗下的基金。也要充分考虑银行卡在基金销售中的作用,还可以通过电话银行销售基金,给投资者带来便利。

②商业银行争取在政策指导下成立银行系基金,开展多元化经营。2005年2月20日,中国人民银行、银监会、证监会联合公布了《商业银行设立基金管理公司试点管理办法》,4月6日,确定中国工商银行、中国建设银行和交通银行为首批直接设立基金管理公司的试点银行。交银施罗德、建信基金、工银瑞信等银行系基金应运而生。到2008年底,这3家基金公司的排名大幅上升,管理规模逆势增长,其中交银施罗德排名12位,建信基金排名20位,工银瑞信成为2008年规模增长最快公司,而且赢得市场和不俗的业绩。商业银行可以设立基金管理公司对银行业带来了新机遇,不仅有利于在分业框架下推动金融机构的多元化经营,而且有助于在中国金融体系中占据主要地位的商业银行的储蓄和资产的多元化。大量的储蓄资金将有可能通过购买银行基金的方式,间接进入证券市场,有效转化为投资性基金,为资本市场提供长期稳定的资金渠道。因此,各家商业银行要积极争取尽快尽早设立基金管理公司,减少存差,促进储蓄———投资的转化。一旦今后政策允许商业银行从事投资银行业务,银行就可以转换角色,成为基金管理人,直接管理经营基金业务。

③向开放式基金提供融资便利,进行业务创新,为混业经营创造条件。证券投资基金的相关规定中允许基金管理人按照中国人民银行规定的条件,向商业银行申请短期融资,这使证券业与银行业合作又增加了一个途径。由于开放式基金可能面临非正常巨额赎回压力而产生流动性需要,往往需要借助于银行的短期资金支持,在当前商业银行流动性过剩的条件下,银证合作的前景十分看好。这也是商业银行积极进行业务创新,为将来实现混业经营创造有利条件。

④为证券投资基金提供高质量、全方位的托管业务服务。基金托管要求银行在财务核算系统软件、清算网络、监控手段、整体服务水平等方面进行改进和提高,提供快捷、便利、周到的基金销售和服务。商业银行庞大的储蓄网点、丰富的储户资源、先进的网络设备、良好的信誉等软硬件条件,不仅为基金提供了理想的基金销售平台,而且商业银行拥有完善的清算结算网络系统、丰富的财务管理经验和完善的系统结构,完全可以承担基金托管人的职责。在基金托管业务服务过程中,一定要采用先进的技术,发挥银行的优势,为证券投资基金提供全方位的高质量服务。

⑤加强对证券投资基金的监管。目前基金托管业务存在的很大问题是商业银行托而不管,过分注重基金的清算交割和保管功能,对证券投资基金的监管职能还没有充分发挥出来。因此,监督管理基金规范运行,避免发生风险,影响金融稳定性,同样是商业银行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

⑥加强银行基金业务人员的培训,在基金销售过程中进行专业化的服务。由于基金是新业务,在分业经营的体制下,商业银行人员难免对基金业务产生陌生感,对基金业务销售和托管过程中需要具有专业化的知识和技能的专门人才,因此加强岗前培训、人才引入和员工业务素质学习才能保证证券基金业务的顺利开展。

参考文献:

篇3

二、人力资本提升的途径———制度变革下的“以人为本、教育先导”

如前所述,人本发展经济学强调教育是人力资本形成与发展的主要途径和形式,但教育的“公平性”和“产业性”定位始终是挥之不去的理论鸿沟。多年来,围绕教育的“市场化”与“公平性”争论喋喋不休。而极端的争论往往会导致认知的模糊和政策的摇摆,最终仍然会影响教育本身的正常运转。在人本发展经济学的框架下,人力资本的积累往往拥有比传统教育更为广阔的实现形式。人力资本的形式不仅需要通过正规学校教育体系进行大规模、专业化的生产,更为重要的是,要经过在现实的社会实践中,通过“干中学”进行长期的、渐进的、潜移默化的社会化积累〔7〕。社会化积累的途径一般有以下三种:一是动员社会各类资本;二是广泛依靠公民社会之力量;三是利用非正规社会力量。具体而言,社会各类资本的进驻是教育作为产业投资获取回报的合理运作方式,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教育不应该否认教育的产业性和资本营利性;公民社会力量(如非政府组织)则以小规模、人性化、定向化的方式为大众提供差异化的公共产品;非正规社会投入则是处于正规学校教育之外的教育培训活动,往往被放置于终身教育的链条之中,作为建设“学习型社会”的关键环节。这三种社会化积累方式与具有政府背景的“公益性”教育活动相互配合,共同组成了灵活与开放、保障与自由并行的人力资本提升体系。可以看出,教育作为公共事业的特殊性质并不能抹去教育的产业化进程。由于教育本身存在阶段性特征,所以在探讨人力资本形成的途径尤其是脱离正规教育路径寻求更加多元的人力资本提升机会的进城务工群体时,更应从制度入手,盘活现有的教育资源,以“公益性”和“产业化”的双重定位去耦合理论分歧。制度变革强调教育的“公益性”与“产业化”的有机结合。以此为目标进行的制度设计就要在保证教育公平的基础上,充分发挥教育产业化的优势及其在新形势下的各种特色。由于缺乏市场化经验,人力资本提升的资金来源基本以政府公共支出与政策性扶持资助为主,方式单一,内容陈旧,时代性弱,效果也不明显。久而久之,这一具有充分公益性的政策就演变成了政府的“例行公事”,甚至是“敷衍了事”。人力资本提升市场缺乏活力,本是人力资本提升的受益群体———进城务工群体,却成为了变相的“受害者”。实际上,作为外来务工群体,其人力资本提升的层次和类型复杂,且随着多元社会的发展而不断变化,所以,仅靠政府之力是无法完成这一“浩大工程”的。引进社会资本并加以制度化建设就成为解决这一难题的举措。针对进城务工群体参加社会性再教育的身份与经历的特殊性,在设计制度的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到群体成员现有的条件与资源以及在“以人为本”理念指导下的学习体系的构建,包括学习内容的安排、学习进度的安排、学习场所的设置、学习结果的评估、学习资金的解决等。要充分体现教育的公益性质,部分社会再教育进程应由政府统一组织,在财政经费中统一划拨,由公办院校或培训机构承担具体的实施工作。此外,也要发挥教育作为“产业”一份子的经济效益,鼓励社会资本参与到社会再教育的扩大与丰富进程当中,满足进城务工群体对于人力资本提升的多元化需求,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的“学校自主办学—政府公共治理—社会多元合作”三位一体的社会再教育运行制度框架。

篇4

2.变量界定与基本模型。本研究的因变量为月收入。为避免被访者在填写问卷时的随意性,调查中关于收入的问题并没有让被访者直接填写具体数值,而是通过设置多个收入区间让被访者根据真实情况进行选择。自变量为性别、教育程度、培训状况、工作经验及其一系列交互作用。考虑到务工人员进城之前的农业工作经验对进城后非农工作收入并不会产生实质性影响,本研究采用的是流动之后积累的工作经验,借鉴王子等(2009)以及谢桂华等(2012)的做法,通过进城务工人员离开户籍地的时间来测量(即“流动时长”)。控制变量包括婚姻状况和行业。本研究在对被访者职业进行行业合并时采取简化处理的方式,将行业归并为建筑业、制造业、服务业1(批发、零售和商业服务业等)和服务业2(交通运输、邮政、金融和房地产业等)。需要指出的是,由于年龄和流动时长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因此本研究并未将年龄作为控制变量。主要变量的描述性统计如表2所示。其中,INCOMEi为劳动者i的月收入水平,SEX代表性别,EDU代表教育程度,TRA代表培训状况,EXP代表工作经验及其平方,INT代表人力资本因素之间的一系列交互作用,Z为控制变量。

二、实证结果分析

本研究使用3个模型考察人力资本存量及人力资本积累对进城务工人员收入的影响(见表3)。模型1是在控制婚姻状况和行业后,考察性别、教育程度、培训状况和工作经验等人力资本因素对收入的影响。模型2考察先赋性人力资本因素(性别)与工作经验之间的交互作用,以检验随着工作经验的积累,不同性别的进城务工人员获得各类收入的可能性是否产生差异。模型3则考察自致性人力资本因素(教育程度和培训状况)与工作经验之间的交互作用,以检验随着工作经验的积累,不同教育程度或不同培训状况的进城务工人员获得各类收入的可能性是否产生差异。模型1是一个简略模型,在不考虑交互作用的情况下,考察了人力资本因素对收入的影响。统计结果显示,除培训状况之外,性别、教育程度和工作经验对进城务工人员的收入都有显著影响。具体而言,在流动初期,男性进城务工人员获得高收入的可能性显著高于女性,教育程度越高的进城务工人员获得高收入的可能性越高,而工作经验与获得高收入的可能性则呈现出倒“U”型关系。模型2引入了性别与工作经验的交互项。统计结果发现,在一定时期内,男性与女性进城务工人员获得高收入的可能性会随着工作经验的积累而不断缩小。但是“,U”型的交互效应表明,长期而言,相比于女性进城务工人员,男性群体获得高收入的可能性呈现出扩大趋势。模型3引入了教育程度与工作经验、培训与工作经验之间的交互项。可以看到,随着工作经验的增加,不同教育程度的进城务工人员获得高收入的可能性是不同的。初中和高中教育程度的进城务工人员随着工作经验的积累获得高收入的可能性会在一定时期内显著高于小学及以下教育程度人员,但是这种增长态势呈现出倒“U”型趋势;而接受过高等教育的进城务工人员获得高收入的可能性会随着工作经验的积累而得到持续提升。但是培训与工作经验之间的交互作用没有呈现出显著性影响。从上述3个模型可以看出,在流动初期,人力资本因素对于进城务工人员的收入有显著影响。当考虑到进城务工人员人力资本的动态积累过程时,性别依然是影响收入的主要因素,而教育程度对收入的水平影响则减弱,更多的体现为收入随工作经验增长中的动力作用。为了更清楚地反映人力资本积累对进城务工人员收入的影响,笔者计算了模型3中有显著影响的各变量的边际贡献,如表4所示。在流动初期,进城务工人员的收入水平存在性别方面的显著差异。在相同的人力资本水平下,女性群体获得高收入的可能性明显低于男性。这与李实等(2010)、张琼(2013)等的研究结论是一致的。本文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揭示出这种收入差异呈现出动态变化的特点。收入水平之间的性别差异将在流动最初的几年内逐渐降低。经过测算,大致在流动6年左右,男性和女性进城务工人员获得各类收入的可能性之间的差距最小。然而,女性群体在劳动力市场的弱势地位并不会随工作经验的增长得到根本性转变。“U”型的交互效应表明工作经验对女性进城务工人员收入增长的作用是有限的,随着工作经验的进一步增长,收入水平之间的性别差异将越来越大。这种情况的出现一方面可能是由于家庭内部分工所导致,另一方面也体现出劳动力市场性别歧视是形成女性进城务工人员收入劣势的一个主要原因。教育程度对收入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其与工作经验的交互效应上。相比于小学及以下文化程度的外来务工人员,工作经验对高教育程度者获得高收入可能性的作用更为明显。具体而言,工作经验有助于高等教育程度的进城务工人员持续提升获得高收入的可能性,而对于高中和初中教育程度的进城务工人员则呈现出倒“U”型关系。这种曲线关系在进城务工人员流动7~9年左右将达到倒“U”型的顶峰。表5测算了在流动8年时,不同教育程度的进城务工人员相比于小学及以下文化程度的进城务工人员获得各个层级收入的可能性差距。不同类型的交互效应可能与进城务工人员的工作性质对经验和技能的要求有关。大部分进城务工人员受自身教育程度所限,难以胜任对技能要求较高的工作。他们需要通过工作经验的积累来弥补流动初期人力资本转换不足的问题。然而,这部分进城务工人员大多从事简单体力劳动,岗位对其技能的要求是有限的。当技能要求完全被满足时,工作经验的积累将不再有助于其收入的增加。而且过了一定年龄阶段后,体力下降对收入产生负面影响的作用会超过经验积累的作用。相反,具有教育优势的进城务工人员,能够更快学习与适应新工作的要求,而且随着人力资本的积累,他们越来越能够胜任高技能要求的工作,因此其收入增长的可能性也越高。

篇5

学院:会计学院

专业:会计学(国际会计方向)

学生姓名:yjbys

一、论文选题的动因(背景或意义)

资金管理是企业财务管理的核心。企业集团作为若干企业组成的经济联合体,最重要的联结纽带是资金。在企业集团以企业价值最大化为理财目标的情况下,以资金管理为中心具有较为充分的理论依据与实践依据。由于企业各方面生产经营活动的质量和效果都可以综合地反映在资金运动中,有效合理地组织资金活动,对于改善企业经营管理、提高经济效益具有重要作用。企业只有加强资金管理,合理组织资金供应、降低资金成本、加快资金周转、优化资金控制和监督机制,才能促进企业现金流的良性循环和财务管理目标的实现。因此现代企业集团在资金管理方面选择适当的资金管理模式成为一个至关重要的现实问题。

二、论文拟阐明的主要问题

本论文的主要目的在于探索企业集团资金管理的问题与模式,以提高企业集团资金管理的效率,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的财务目标。论文的构思建立在现代企业理论和财务管理理论的理解基础上,论文研究的基本思路是探讨企业资金管理的内容和作用,指出企业集团资金管理的特殊性和重要性,再着重分析企业集团资金管理所面临的突出问题以及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提出多种企业集团资金管理的模式,并对它们的适用性和现实中优缺点进行分析比较,从而试图提出作者自己对于企业集团资金管理的建议。

本论文主要采用规范研究的逻辑方法,同时结合案例分析、数据分析、图表分析进行了论证。本文的基本观点是选择合适的资金管理模式有利于企业集团的资金配置效率,有利于解决企业集团在资金管理中所遇到的一些问题。

三、论文提纲

一、企业集团资金管理概述

1.企业集团的概念与特征;

2.企业集团资金管理的内容;

3.企业集团资金管理目标;

4.企业集团资金管理的原则。

二、企业集团资金管理的模式分析基于图表

1.企业集团资金管理的常见模式

2.企业集团资金管理的模式优劣分析

三、企业集团资金管理所面临的常见问题分析基于案例和数据分析

1.资金散乱,使用效率低下;

2.监管不力,缺乏事前、事中的严格监督;

3.信息失真,难以为科学决策提供依据;

四、解决企业集团资金管理问题的对策

1.实现资金的集中管理,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现金池先进管理技术介绍

2.探索多种监督方式,确保资金的安全和完整;

3.以先进的计算机技术为手段,健全财务规章制度,减少人为因素,实现高效率的信息化管理。

四、论文工作进度安排

序号论文各阶段内容时间节点

1、20xx.9.10选题

2、20xx.10.5确定论文题目

3、20xx.10.10开始写开题报告

4、20xx.11.1开始写论文初稿

5、20xx.2.28完成论文初稿

6、20xx.3.30论文定稿

7、20xx.5.15论文答辩

五、主要参考文献及相关资料

[1]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财务成本管理。[M],经济科学出版社,2015年。

[2]伍柏麟。中国企业集团论。[M],复旦大学出版社,1996年。

[3]袁琳。论企业集团化与财务管理集中化。[J],《会计之友》,2000年第9期。

[4]马学然。树立资金管理的三个理念。[M],《经济师》,2015年第1期。

[5]赵东方。集团结算中心结算系统的构建。[J],《财会月刊》,2015年第19期。

[6]任勇。财务结算中心:集团公司集中管理内部资金的有效方式。[J],《财会通讯》(综合版),2015年第13期。

[7]于增彪、梁文涛。现代公司预算编制起点。[J],《会计研究》,2002年第8期。

[8]张芳。论企业集团的未来财务管理模式。[J],《上海会计》,2001年第4期。

[9]陆正飞。论企业集团化与财务管理集中化。[J],《财会通讯》,2000年第9期。

[10]CharlesT.Horngren,GaryL.Sundem.WilliamO.Stratton.IntroductiontoManagementAccounting,PrenticeHall,12thEdition

篇6

企业的资金,可以从多种渠道,用多种方式来筹集。不同来源的资金,其使用时间的长短、附加条款的限制、财务风险的大小、资金成本的高低都不一样。企业在发展过程中需要什么样的资金,这些资金怎么配合,怎样形成一个最优的结构来支持企业在实体经济中的扩张,实现价值的最大化,这些问题就涉及到企业的资本结构及影响因素。

一、企业资金的类型

企业资金有三种类型。一种就是所谓的自有资金,或者在经营过程中不断积累下来的资金;第二种是负债;第三种是对外增加的股权资金。

二、企业中存在着三种结构即财务结构、资金结构与资本结构

财务结构是指企业全部资产的对应项目,反映筹资构成及它们之间的比例关系等等。资金结构是财务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指企业长久性筹资的各有关项目,主要有普通股权益、优先股股本、长期借款和长期债券等筹资项目,但不包括短期筹资项目,反映除去短期负债以外的全部项目构成及比例关系。资本结构是指在企业财务结构中,股权资本和债权资本的构成及其比例关系。

三、筹资过程中影响资本结构的几个问题

(一)资金成本对资本结构的影响

资金成本是企业筹集和使用资金时必须支付的各种费用,包括用资费用和筹资费用。资金成本是企业筹资、投资决策的主要依据,是影响企业筹资总额的一个重要因素,是选择资金来源的依据,是筹集方式的标准。资金成本是确定最优资金结构所必须考虑的因素。

资金的使用是存在成本的,不同资金的成本也是不同的。理论上,如果只考虑时间价值产生的成本时,不同方式的筹资成本由低到高的顺序为,债券<优先股<留存收益<普通股。如果考虑到资金既包括时间价值产生的成本也包括风险成本,存在税收,有金融风险,那么,融资的顺序首先是内部融资,其次是借债,再次是进行债转股,最次是扩充股权。风险成本体现在扩充股权的融资方式中,因为控制权的丧失会产生一系列矛盾问题。借债的融资方式,债务人会受到债权人非常强烈的约束,同时债务融资非常强烈、直接地受到货币政策、宏观经济运行的影响,非常容易波动,并且一旦波动会使企业陷入不利的境地。

(二)负债在资金结构中的财务杠杆作用

一定程度的负债有利于降低企业资金成本。企业利用债务集资所支付的利息率可略低于支付给股东的股息率。债务利息从税前支付,可减少缴纳税的数额,在企业息税前盈余较多,增长幅度较大,适当的利用债务资金,可增加每股盈余,从而使企业股票价格上涨,起到财务杠杆的作用。

负债资金会加大企业财务风险。企业为取得财务杠杆利益而增加债务,必然增加利息。

负债筹资既要考虑带来的利益也要考虑带来的各种成本,并对他们进行适当平衡来确定资金结构。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经营风险小的企业可以比较多地利用负债,而经营风险大的企业只能利用较少的负债;有形资产多的企业比无形资产多的企业能更多地利用负债;企业的边际所得税率越高利用负债的可能性越大,如果税率很低采用举债方式的减税利益就不十分明显。

(三)企业规模和行业因素对资本结构的影响

企业规模越大,筹集资金的方式越多,通过证券市场发行股票,吸收国家和法人单位投资,负债比率一般较低。一些中小企业主要靠借款,负债一般较高。

不同行业资金结构差别很大。处于不同竞争状态的行业对公司资本结构的要求也不尽相同,充分竞争的行业更倾向于股权融资,倾向于分散风险,而相对垄断的行业更倾向于债务融资。由于控制权市场的存在,在公司资本结构设计中,一方面既要考虑公司经营的相对稳定性和延续性,另一方面又要有利于公司股权有效率地流动。股权结构的设计不能封闭,而中国上市公司股权结构设计大多数呈现出相对封闭的特点。

(四)企业所有者和管理人员的态度对资本结构的影响

企业所有者和管理人员的态度对资金结构也有重要影响,因为企业资金结构的决策最终是由他们做出的。企业的股票如果被众多投资者持有,这个企业可能会采用发行股票的方式来筹集资金,因为企业所有者并不担心控制权的旁落。反之,有的企业被少数股东控制,股东们很重视控制权问题,企业为了保证少数股东的绝对控制权,一般尽量避免普通股筹资,多采用有限股或负债方式筹集资金。管理人员对待风险的态度,也是影响资金结构的重要因素。喜欢冒险的财务管理人员,可能会安排比较高的负债比例。

(五)贷款人和信用评级机构对资本结构的影响

每位公司的财务经理对如何运用财务杠杆都有自己的分析,但贷款人和信用评级机构的态度实际上往往成为决定财务结构的关键因素。财务管理人都会与贷款人和信用评级机构商讨其财务结构。大多数贷款人都不希望公司的负债比例太多,信用评级机构可能会降低企业的信用登记,这样会影响企业的筹资能力,提高企业的资金成本。

四、影响因素的监控

(一)企业销售的增长情况

预计企业未来销售的增长率,如果销售以8%~10%或更高的速度增长,使用具有固定财务费用的债券筹资,就会扩大普通股的每股盈余。除了销售增长率外,销售是否稳定对资金结构也有重要影响。如果企业的销售比较稳定,则可较多的负担固定的财务费用,如果销售和赢余有周期性,则负担固定的财务费用将冒较大的财务风险。

(二)企业的财务状况

获利能力越强、财务状况越好、变现能力越强的公司,就越有能力负担财务上的风险。因而,随着企业变现能力、财务状况和盈利能力的增进,举债融资就越有吸引力。财务状况不好,无法顺利发行股票,只好以高利率发行债券来筹集资金。衡量企业财务状况的指标主要有流动比率、利息周转倍数、固定费用周转倍数、投资报酬率等。

(三)利率水平的变动趋势

利率水平的变动趋势也会影响到企业的资金结构。如果公司财务管理人员认为利息率暂时较低,但不久的将来有可能上升的话,便会大量发行长期债券从而在若干年内把利率固定在较低水平上。

五、几种主要的筹资方法

(一)抵押贷款

指借款人以其所拥有的财产作抵押作为获得银行贷款的担保。在抵押期间,借款人可以继续使用其用于抵押的财产。当借款人不按合同约定按时还款时,贷款人有权依照有关法规将该财产折价或者拍卖、变卖后,用所得钱款优先得到偿还。具体有不动产抵押贷款、动产抵押贷款、无形资产抵押贷款等。不动产抵押贷款是以土地、房屋等不动产作抵押,向银行获取贷款;动产抵押贷款是以股票、国债、企业债券等获得银行承认的有价证券,以及金银珠宝首饰等动产作抵押,向银行获取贷款;无形资产抵押贷款,用于拥有专利技术、专利产品的创业者,以专利权、著作权等无形资产向银行作抵押或质押,获取银行贷款。

(二)担保贷款

是指借款方向银行提供符合法定条件的第三方保证人作为还款保证,借款方不能履约还款时,银行有权按约定要求保证人履行或承担清偿贷款连带责任的借款方式。其中较适合创业者的担保贷款形式有:自然人担保贷款,自然人担保可采取抵押、权利质押、抵押加保证三种方式;专业担保公司担保贷款,由政府或民间组织的专业担保公司可以为包括初创企业在内的中小企业提供融资担保,例如,北京中关村担保公司等担保公司为中小企业提供融资服务;托管担保贷款,企业可以通过将租来的厂房、土地,经社会资产评估,约请托管公司托管的办法获取银行贷款。

(三)股权融资

指融资方通过出让企业股权获取融资的一种方式,通过发售企业股票获取融资是股权融资中的一种。有的企业被少数股东控制,股东们很重视控制权问题,为了保证少数股东的绝对控制权,一般尽量避免普通股筹资。

(四)债权融资

指企业通过举债筹措资金,资金供给者作为债权人享有到期收回本息的融资方式。民间借贷是债权融资中的一种。企业内部集资:指企业为了自身经营资金的需要,在本单位内部职工中以债券、内部股等形式筹集资金的借贷行为,是一种直接、常用、迅速简便的融资方式。

(五)融资租赁

也称金融租赁或资本性租赁,是以融通资金为目的的租赁。由出租方融通资金,为承租方提供所需设备,具有融资和融物双重职能的租赁交易,它主要涉及出租方、承租方和供货方三方面,并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合同所构成。

(六)项目开发贷款

企业拥有重大价值的科技成果转化项目,初始投入资金数额比较大,企业自有资本难以承受,可以向银行申请项目开发贷款,银行可以提供一部分流动资金贷款。

(七)出口创汇贷款

出口性企业,可以要求银行根据出口合同或进口方提供的信用签证,为企业提供打包贷款。对有现汇账户的企业,银行还可以提供外汇抵押贷款。对有外汇收入来源的企业,可以凭结汇凭证取得人民币贷款。

(八)票据贴现贷款

是指票据持有人将商业票据转让给银行,取得扣除贴现利息后的资金。商业票据有银行承兑汇票和商业承兑汇票。银行依据销售合同来贷款。票据贴现只需带上相应的票据到银行办理有关手续即可。

篇7

财务分析的内容主要据信息使用者的不同而分为外部分析内容、内部分析内容,另可设置专题分析内容。由于只有在企业提高了经济效益时,企业才可能有较强的偿债能力、盈利能力,国家、投资者、债权人及社会各方相关者的利益实现才有保证,因此现代财务分析的重心由外部分析转向内部分析。财务分析的内、外信息使用者进行财务分析时虽有不同的侧重,但也有共同的要求,都要求财务分析能够揭示出企业的经营趋势、资产与负债,及资产与所有者权益之间的关系、企业的盈利能力等。

一、财务分析指标设置的原则

由于财务指标的设置因主体的不同而不同并具有较大灵活性;再加之财务指标是财务分析内容的量化,是直接反映企业财务状况及经营成果的窗口,故有必要将其特殊性揭示出来。

第一,可比性和实用性原则。可比性原则,即指标所用数据要可比。设计指标时,对每个指标的涵义、范围、内容和计算方法,应尽可能符合各种比较的需要。通过同一企业不同时期指标的纵向对比,可预见企业财务状况变化趋势;通过不同行业、地区、企业间指标的横向对比,可以发现企业存在的差距和问题。实用性原则,就是说指标的设置要通俗易懂,便于掌握,符合各分析主体财务分析的需要。避免多余重复,尽量协调衔接。

第二,公开性和保密性原则。计划经济体制下,由于实行统收、统支、统管,指标的设计只满足上级主管部门宏观管理的需要。改革后,指标的设置必须满足包括外部投资者、债权人等多主体的需要。西方国家设有专门机构搜集各行业及上市公司的财务报表加以分析,会计信息专门机构向社会定期上市公司的财务指标加以分析评价。在国家由直接管理转向间接管理的今天,财务信息的公开便显得日益重要。但与此同时,市场竞争日趋激烈,也应重视对企业的商业秘密加以保密。

二、财务分析指标

财务指标是以简明的形式,以数据为语言,来传达财务信息并说明财务活动情况和结果。需要说明的是,本文在此建立的财务指标与国家考核企业工作规定的财务指标是不同的。本文涉及到企业财务活动较广的范围,包含的指标数目多,而国家规定的考核指标则是抓住重点,有选择地规定一些指标。本论文设计的财务指标是根据财务分析内容设计的,分为外部分析指标及内部分析指标。

1、外部分析指标

第一,企业偿债能力分析企业偿债能力是指企业偿还其债务的能力,通过对它的分析,能揭示企业财务风险的大小。按债务偿还期限的长短,又将其分为短期偿债能力与长期偿债能力。

(1)短期偿债能力,是指一个企业以流动资产支付流动负债的能力。设置该指标对外部信息需要者非常重要。对于企业来讲,该指标也至关重要,短期偿债能力的大小,主要取决于企业营运资金的大小以及资产变现速度的高低。另外,可动用的银行贷款指标,准备很快变现的长期资产、偿债能力的声誉、未作记录的或有负债、担保责任引起的负债、未决诉讼等对它也有影响。短期偿债能力通常设置以下指标:流动比率;;速动或酸性测验比率;现金比率。

(2)长期偿债能力,是指企业以资产或劳务支付长期债务的能力。对长期偿债能力进行分析是因为企业的利润与其有紧密的联系,分析长期偿债能力时不能不重视企业的获利能力,这是因为企业的现金流入量最终取决于能够获得的利润,现金流出量最终取决于必须付出的成本。此外,债务与资本的比例也是极其重要的。

第二,企业资产运用效率分析

资产运用效率是指对企业总资产或部分资产的运用效率和周转情况所作的分析。企业经管的目的在于有效运用各项资产获得最大的利润。利润主要来源于营业收入,企业必须凭借资产、运用资产才能取得营业收入。资产周转速度越快,表示其运用效率越高,利润越大。

第三,盈利能力分析

盈利能力分析是指对企业盈利能力和盈利分配情况所作的分析。它是企业财务结构和经营绩效的综合表现。企业经营之目的,在于使企业盈利且使其经营与规模不断成长与发展。各方信息使用者无不对企业盈利程度寄与莫大的关切。投资者关心企业赚取利润的多少并重视对利润的分析,是因为他们的投资报酬是从中支付的,如果是股票上市公司,企业盈列增加还能使股票市价上升,从而使投资者获得资本收益。对于债权人来讲,利润是企业偿债能力的重要来源。政府有关部门关心的则是微观和宏观的经济效益以及各种税费上交的可靠性。对于企业管理者来讲,可通过对盈利能力的分析,来评价判断企业的经营成果,分析变化原因,总结经验教训,不断提高企业获利水平。它是管理者经营业绩和管理效能的集中表现。对于职工来讲,则是丰厚报酬及资金的来源,并可保证工作的稳定。它也是集体福利设施的不断完善的重要保障。

企业盈利能力分析指标可从一般企业及股票上市公司两方面制定。一般企业盈利能力指标有:销售利润率;成本费用利润率;资产总额利润率;资本金利润率;权益利润率。股票上市公司除上述指标外,还可借助以下指标:每股盈余;每股股利;市盈率;股东权益报酬率;股利支付率;留存盈利比率。

第四,社会贡献能力分析

社会贡献能力是从国家或社会的角度衡量企业对国家或社会的贡献水平。企业的目标是追求最大的利润。但作为社会主义国家的企业,单纯的片面的追求企业个体的经济效益是不行的,还必须包括对社会的贡献。对盈利企业可用实现利税来衡量,但对一些主要体现为社会效益的企业讲,则无法适用。故为此设计的社会贡献率、社会积累率可兼顾反映企业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两个方面对国家、社会的贡献情况。

第五,综合财务能力分析

综合财务能力分析是根据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情况总体变化的性质、趋势进行的分析。前述指标多从一个侧面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有一定的片面性和局限性,必须把它们综合在一起,进行系统分析。其指标有杜邦模型中的权益报酬率和计分综合分析法的实际得分值。

2、内部分析指标

前述五大类财务指标既可为企业外部信息需要者使用,也可为内部信息需要者使用。但内部指标的设置,主要是为满足企业内部管理的需要,可根据企业所在行业的特点和管理的特殊需要灵活设置,其内容相当广泛。一般说来,可从筹资、投资等方面设置。

第一,企业筹资分析。

篇8

1.筹资风险产生的原因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一是投资效益的不确定性,即投资风险的存在。由于竞争激烈,市场形势复杂多变,企业的投资效益有一定的不确定性,由此产生筹资风险;二是资金调度的不合理性。资金合理调度,可以相对节约资金占用使其既能满足生产经营的需要,又能在时间上相互衔接,形式上相互协调,充分挖掘资金使用的潜力。资金调度不合理,就会出现相反的情况;三是外币汇率风险,只有当企业进行外币筹资业务时才发生。企业借入外币进行筹资活动,如果归还时该种外币汇率下降,就会产生汇兑收益。反之,就会产生汇兑损失,这样就要使企业以更多的本位币来归还借款。

2.投资风险产生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投资方向错误。选择的投资方向从一开始就是夕阳产业、市场淘汰产品项目或国家即将控制投资发展的污染环境产业,投资之日开始就决定了其注定失败的命运;二是投资过程不能严格按预算控制投资成本。形成边投资边修改预算的“钓鱼工程”,最后扩大了投资总额,造成投产后资产折旧费用占产品成本比例过大,在经济上制约了工程项目资金的回收期缩短;三是投资购建的资产在技术上不先进。购建技术落后的设备、或从经济上看已经不先进的设备,从生产工艺上注定了投资项目资金回收的风险。

3.资金回收风险产生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收账政策过于宽松。适当的赊销能够促进企业产品销售扩大,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但是,过于宽松的收账政策则有可能给企业带来致命的伤害,造成企业资金大量流失;二是企业内部对应收账款管理存在漏洞。管理层对抓紧应收账款催缴工作的力度如何,能否安排专人专门负责应收账款的管理,甚至派人长期上门催缴,落实难点、焦点客户的账款回收,是该问题的内部原因;三是不愿动用法律手段讨回债权。基于维持长期客户的关系,不愿诉讼法律手段解决长期拖欠问题,造成问题积累超过限度,使其酿成现实风险。

4.收益分配风险有两个来源:一方面是收益确认的风险,即由于客观环境因素的影响和会计方法的不当,有可能少计成本费用,多确认当期收益,从而虚增当期利润,使企业提前纳税,导致大量资金提前流出企业而引起企业财务风险;或者有可能多结算成本,多计有关费用,少确认当期收益,从而虚减了当期利润,影响了企业声誉。另一方面是对投资者分配收益的形式、时间和金额的把握不当而产生的风险。如果企业处于资金紧缺时期,却以货币资金的形式对外分配收益,且金额过大,就必然大大降低企业的偿债能力,影响企业再生产规模;如果企业投资者得不到一定的投资回报,或单纯以股票股利的形式进行收益分配,就会挫伤投资者的积极性,降低企业信誉,股票上市企业的股票价格会下跌,这些都会对企业今后的发展带来不利影响。

二、企业财务风险防范的几点看法

1.思想上重视防范财务风险。

财务风险防范就是企业在识别风险、估量风险和分析风险的基础上,充分预见、有效控制风险,用最经济的方法把财务风险可能导致的不利后果减少到最低限度。企业财务风险防范就是要在财务风险发生以前,采取各种措施最大限度地防止风险的发生或者把风险控制到最小程度。根据企业财务风险的来源,树立财务风险意识是市场经济的必然要求。企业员工,特别是企业的经营管理者只有树立财务风险意识,善于对环境变化带来的不确定性进行科学预测,有预见性地采取各种防范措施,使可能遭受的风险损失尽可能地降到最低限度,才能保证企业的生存和发展,也才能在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笔者认为,江西水泥厂2005年出现的财务困境,就是因为当时的管理高层没有很好地预测财务风险,对市场环境盲目乐观,大量地举贷建分厂,当市场需求一缩紧时,贷款利息就成了企业沉重的负担。

2.选择合适的财务风险防范方法。

(1)保持资产的流动性。

企业偿债能力的大小直接取决于其债务资金总额及资产的流动性。债务资金总额是根据企业生产经营需要而筹措的,在正常情况下,企业并不会为了偿债而扩大筹资规模,企业真正能够偿债的只是货币资金及部分变现能力强的流动资产(即资产负债表左边的前面几项)。而固定资产、长期投资等,往往只能作为一种企业实力的保证。资产的流动性,具体表现为资产总额中流动资产的比重和流动资产中速动资产的比重。应收账款周转率和存货周转率也是反映资产流动性的指标。

一个企业的资产结构往往是其生产经营的需要和特点决定的。但企业在某些情况下,也可以采取措施相对地提高资产的流动性。例如,企业采取融资租赁的方式取得部分厂房和设备,这样可以避免部分流动资金“固化”,相对提高资产的流动性,还要求企业及时处理资金周转过程中不正常的资金梗阻。如积极变卖处理超储积压物资,采取措施尽快回收应收账款等,使流动资产真正“流动”起来,既有利于加速资金周转,提高资金利用效果,又有利于企业实际偿债能力的增强。江西水泥厂在财务危机四起时,也采取了一系列办法提高资产的流动性。如成立清欠办,加强对应收账款的回收力度,对一些年年报亏的子公司采取承包租赁经营等。通过这些办法的实施,有效地缓解了财务危机。

(2)保持合理的债务规模和结构。

在尽力保持资产流动性的同时,也需要控制合理的债务规模和结构。企业负债控制到多大的规模内,并无定论,但一般来说,它必须与企业的还款能力相协调。由于在企业中,只有作为所有者权益的那一部分才能作为偿债来源,因此,举债规模应与企业所有者权益相适应,一般来说不应该超过净资产的数额。但是,在不同的行业情况也会有差别。对于一些固定资产比重较大的行业,由于资产的流动性不强,真正可用于偿债的是货币资金。对于这样的行业,负债规模还应略低一些,另外,企业确定负债规模的另一个考虑因素是盈利能力。企业盈利能力越强则效益越高,负债能带来更好的效益,还款一般也有保证,因此,可适当扩大负债比重。企业资金周转速度的快慢,也是企业确定负债的一个考虑因素。若企业资金周转快,生产周期短销售实现快,则容易组织还款资金;反之,则容易出现拖欠债务的情况,此时企业应相对降低负债比重。总之,企业的现金流越有保证就越可以组织较高规模的负债。

考虑负债规模的同时也要考虑债务结构的合理化。债务结构主要指长短债务的规模。一般来说,长期债务的资金成本较高,短期借款的资金成本较低。从控制资金成本的角度来看,企业提高短期借款的比重,可相对降低资金总成本。但短期借款的比重太大,违约风险也太大。企业短期临时性的资金需要,宜用短期借款解决。长期性的资金需要,若不发行股票筹资,则宜以长期借款解决。若以短期借款解决,往往陷入借新债还旧债的困境,一旦无法借到,便会面临财务风险。在这样情况下还可以引起借款利率上升,与降低资金成本的初衷背道而驰。

(3)合理调动货币资金,可以考虑建立风险基金。

要防范企业财务风险,需要企业财务人员进行货币资金的合理调度与安排。根据不同企业资金运动的规模和生产经营的特点,妥善安排货币资金的收支活动,使之在平时能保证生产经营的需要,在还款和分红付息期到来时,及时地筹集和调度资金,以避免出现无力支付的情况。同时,企业还可以通过联营、合并等多方位多元化经营方式来扩大规模,运用规模经济来分配企业财务风险,以盈助亏,以优补劣。建立风险基金,即对于出现的偶然性很大而损失有限的风险,企业可以采取各种可能的方式,有计划的提取一定数量且独立于企业运营资金之外的货币资金,作为损失发生时的补偿基金,防止风险发生对企业正常运营资金的影响,从而保证企业经营活动的正常进行。

(4)加大对子公司的财务控制力度,增强抗风险能力。

企业作为所有者,对子公司的净资产有绝对的控制权力,但各子公司也必须按照现代企业制度,完善法人治理结构,独立地开展生产经营活动。企业要加大对子公司的财务控制,首先,要建立一整套子公司财务管理和会计核算制度,从规章制度上保证子公司的财务运作符合企业的整体利益。其次,要推行财务总监制或会计委派制,把财务会计人员的任命权归母公司管理,以避免子公司会计信息失真。再次,对子公司要实行合并会计报表。

(5)加强对投资项目的论证,提高投资收益。

对新上马的项目,一是要进行充分的可行性论证。对投资的区域、行业、时间以及以什么方式投资,都要进行可行性论证,以避免投资风险。同时,还要结合投资成本,静态回收期、投资回报率、该项目的发展前景等方面综合考虑。二是投资规模要适度,资金投向要合理配置,不能贪大求全,否则不利于风险的分担。三是要树立抵御风险的信心,一旦决策投资,就要尽快上马建设,不搞胡子工程。

篇9

任何公司的发展都离不开充分的资金支持,作为公司重要理财内容的融资决策,无疑在公司的经营过程中起着关键作用。融资方式、融资结构及其比例大小等决定了公司的融资决策。制定合理有效的融资决策能够优化公司资本结构,使公司的财务管理更加有效。

一、融资决策及其对公司财务管理产生的影响

融资决策是一项以公司为资金融入者(即公司是资金融入主体)的融资活动。它具体是指公司从自身生产经营状况及资金运用情况出发,根据公司未来经营与发展策略的要求,通过一定的渠道和方式、利用内部积累或向公司的投资者及债权人筹集生产经营所需资金的一种经济活动,其中包括融资方式、融资结构及比例等多个方面。

融资决策对公司财务管理的影响一般可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公司融资方式决定投资者对公司的控制程度和干预方式。

(二)融资方式的选择决定公司破产可能性的大小。

(三)公司融资方式决定投资者对公司破产清算的控制方式选择。

(四)融资结构对经营者存在激励和约束作用。

二、目前我国公司财务管理中融资方面存在的问题

(一)上市公司中国有股一股独大,行政干预严重

我国上市公司大都为国有企业,在其上市之初已作出特殊股权安排,变现为上市公司后,股权结构复杂、未流通股比重大,国有股一直处于控股地位,行政干预大。主要表现在:公司高层管理者依然从原有公司产生,中小股东监督约束软化,公司的重大决策仍掌握在控股股东手中,约束激励不大,上市公司很难形成与公司经营目标相适应的决策目标。加之大量国有股、法人股不能流通,使公司控制权难以形成。

(二)有的上市公司作为股权融资主体行为不规范

作为股权资金的需求者,一些上市公司只把股票市场当作筹集中长期资金的场所,而忽视股票市场的制度创造和股票投资者的正当权益,被认为是上市“圈钱”。他们或是弄虚作假,欺骗主管部门和投资者;或是批露不准确信息,误导市场预期;或是违背承诺,随意改变募集资金的投资方向;甚至不惜牺牲广大投资者的利益,用筹集到的巨资炒作自己的股票,造成中小投资者坠入云里雾里,使股票市场引导资源优化配置的价格信号大为削弱,股东约束机制难以发挥应有的作用。

(三)融资决策大都倾向于选择成本收益最优的融资方式,但是我国有的公司不顾长远利益,盲目选择股票融资方式,造成融资结构失衡

研究结果显示,进行外部股权融资的方法是我国公司融资的首选方式,几乎成了“千军万马过独木桥”。国外公司融资的经验也证明了这一点。在我国资本市场中,上市公司特别看重股权融资,忽视债权投资,深层次的原因在于股东对上市公司经理层的约束机制没有建立起来,使得上市公司股权融资成本过低,上市公司经理层过分注重股权资本的控制权,而非专注于公司投资的回报,过多进行股权融资,融资结构不合理将会带来股权收益率降低的问题,从而不利于股东收益最大化的目标。

三、制定合理融资决策的建议

(一)无论公司的融资活动受何种动机驱使,公司财务人员必须认真分析和评价影响融资的各种因素,力求使自己所进行的融资活动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达到最高的效率和最好的综合经济效益

由于公司融资可以采用的渠道和方式多种多样,不同的融资渠道和方式其融资的难易程度、资金成本和财务风险也是不同的。既然要从外部融入资金,公司就必须考虑融资以后应当保持一个良好、合理的财务结构和资本结构,使财务风险处于安全水平,同时综合资金成本又有所降低。在这种总体融资战略下,设计多个融资方案,对这些方案进行财务上的优劣排序,以便在具体的融资实践中实施动态选优。

(二)合理安排公司融资数量和期限

对于短期经营产生的流动资金借贷需求,公司应当尽可能利用赊购等商业信用方式减少对外短期资金的借入量。而必须从外部借入的短期资金,公司要在谨慎的现金预算基础上做好到期偿债计划,然后以比较优惠的利率获得短期融资(如信用额度,周转信贷协议等方式),切不可贸然进行短期融资,以免到期无法偿债时又通过高成本高风险的长期融资来偿付短期债务。这样,必然会导致公司财务状况恶化和财务风险增大。

(三)谨慎利用债权融资

在我国特殊的股权结构和借贷市场的条件下,债务对减少成本起着一定的作用。通过负债的硬预算来约束经营者的行为,达到实现对经营者有效监控的目的。因为在公司负债的情况下,经营者必须按时向债权人交纳负债的利息和本金,否则,将受到惩罚。在这种潜在损失的威胁下,如果公司面临足够多的债务,公司的管理者会致力于改善公司经营,减少挥霍浪费,能起到一定的促进督促作用。不过应注意的是:债务的过度增加可能产生股东侵蚀债权人利益的问题,而且由于目前债务市场的种种限制使得债权人不能运用利率机制来有效控制资金借入者的借入数量,这样很容易导致其过度负债,遇上财务困难会使公司不堪重负,效益下滑。

(四)加强宏观建设,促进公司作出正确的融资决策,优化公司的财务管理

1.强化银行的监控机制

篇10

1.引言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进程的不断加快,我国经济实现了一次又一次的腾飞,城镇居民收入水平获得了大幅增长,对于改善生活条件的需求愈发迫切,其中购房需求被放在首要位置,居民购房热情愈发高涨,房地产业也由此得到了飞速的发展。在国家扩大内需等各项积极财政政策的刺激下,我国固定资产投资总额在短期内大幅增长,其中房地产投资在我国GDP中的占比逐年增长。

随着我国个人住房贷款的发展以及受贷款利率调整的影响,即我国个人贷款基准利率由下降通道转为上升通道之后,直接导致很多地区出现集中性的提前还款高峰。2007年中国人民银行的一项调查报告显示,借款人在贷款存续期内的还款规划、资金成本和产生的费用以及家庭收入结构、水平等的变化是导致借款人提前还款行为发生的最主要原因。如果说我国居民传统“无债一身轻”的观念是主导借款人提前还款规划的直接原因,那么由贷款利率波动拉动借款人支付资金成本的提升以及我国经济向好带来的借款人家庭收入结构的调整及绝对额的不断增长,将成为借款人家庭最终落实提前还款规划的推动力。

通过本论文的研究旨在识别影响个人住房贷款提前还款的主要因素,为商业银行在贷款审核阶段及贷后管理阶段进行有效的管理提供依据,并为我国个人住房抵押贷款证券的估价提供理论和技术基础。具体理论和实践意义如下:

从理论研究角度看,由于国外对个人住房贷款乃至个人住房贷款提前还款行为的研究起步较早,已经积累了大量的、较为成熟的研究成果,而我国在此方面的研究却处于起步阶段,以往由于数据样本整体数量不足、缺乏完整性、连续性等原因,导致学者在进行定量分析和建立模型时存在较大难度。由此,通过本论文的分析及实证研究将为商业银行个人住房贷款提前还款风险的管理提供有益参考。从实践研究角度看,通过本论文的分析及实证研究将为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之后,合理确定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发行价格提供有力依据。同时,通过对个人住房贷款提前还款行为表现形式的研究,深入探讨由提前还款为商业银行经营管理带来的影响,从而有利于商业银行提升风险的有效性。

2.个人住房贷款提前还款风险影响因素分析

2.1 外生因素分析

外生因素要包括由于地理环境、经济整体情况或人口变化等因素导致的借款人提前还款风险,以及由自然环境变化或借款人死亡导致贷款无法偿还,由保险公司或担保公司代为偿还借款人应还未还欠款而出现的提前还款违约风险。

2.2 内生因素分析

内生因素是指与个人住房贷款紧密相关的内生经济变量,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因素。

2.2.1 房产价格因素分析

房产价格是导致借款人发生提前还款重要因素,一方面由于房地产价格上涨,借款人可以通过再融资的方式获得更多贷款,满足其多样化的个人消费及经营需求,由此借款人就会提前还清原贷款的方式以申请更高额度的贷款。另一方面,借款人由于改善居住条件、子女上学等刚性需求引发的换房行为,导致借款人要提前还清个人住房贷款,撤销房产他项权以便房屋的销售。

2.2.2 借款人收入状况因素分析

宏观经济向好,住房的转手率提升,促进提前还款行为的发生。当经济形势走低,居民无力偿还贷款,银行会通过拍卖等方式处置房产后收回贷款,也会形成借款人的提前还款。另外,住房公积金缴存也加速了借款人的提前还款。

2.2.3 利率因素分析

固定利率条件下,市场利率下降时,借款人提前还款的概率加大。采用浮动利率条件下,市场利率提高时,借款人提前还款的概率加大。另外,较低的市场利率水平会促使很多本来不具备还款能力的购房者购房,通过转手,加速提前还款。

3.个人住房贷款提前还款管理的国际经验

3.1 违约金管理制度

违约金制度,即银行对于个人住房贷款提前还款的借款人收取违约金,并以此作为银行价格补偿的方式。

3.2 贷款产品创新模式

伴随我国房地产市场的快速发展,个人住房贷款取得了长足的发展,竞争程度日趋激烈,由此市场上涌现出很多新兴的个人贷款产品,特别是在还款方式上更为多样,既有利于拓展市场空间,也起到了管理提前还款风险的作用。(1)多样化的贷款计划。根据不同的职业类别和收入水平对借款人进行细分,并针对不同的群体设计个性化的产品,以起到降低借款人还款压力,限制提前还款的作用。(2)Mortgage One账户。即通过将借款人的存款账户与贷款账户关联的方式,将借款人存款账户中的资金视为提前偿还贷款,不仅为借款人节省了利息支出,还保证了借款人资金的流动性,同时起到了降低提前还款的作用。

3.3 衍生金融工具管理模式

在美国,个人住房贷款的利率方式以固定利率为主,银行为借款人提供提前还款的选择权,而此举将无法预期个人住房贷款整体资产组合在将来一段时间内的现金流动性。由此很多商业银行通过套期保值的方式化解个人住房贷款提前还款的风险。险。

3.4 个人住房贷款证券化

近年来,管理个人贷款提前还款风险的新手段是通过资本市场将提前还款风险进行转嫁。其基本机制是金融机构通过将个人住房贷款打包出售给特别设立的特殊目的公司(SPV),金融机构资产负债表上的个人住房贷款转变为现金,从而使个人住房贷款的违约风险和提前还款风险随着贷款的销售转移给SPV,从而通过SPV发行的个人住房贷款证券(MBS)在资本市场上将这些风险分散给众多的投资者。金融机构的利润被锁定为该个人住房贷款发行利率和销售利率之间的买卖差价。从整个金融市场系统风险管理角度看,由于遵循了风险配置的基本原则,个人住房贷款的风险由风险过渡者(金融机构)转移给承担不足者(愿意且有承担该风险能力的投资者)手中,对降低系统性风险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4.管理个人住房贷款提前还款风险的建议

通过分析结果和国外经验的总结,结合我国商业银行目前在提前还款风险的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具有一定针对性的解决方案。

4.1 建立健全违约金制度

违约金制度,是在个人住房贷款的交易价格中,通过运用风险定价机制,对借款人的提前还款行为进行补偿的技术。违约金制度是商业银行提前还款风险管理的第一步,也是最基础的管理方法。违约金制度是国外普遍采用的一种管理提前还款的方法,经过长时间的发展已经形成很多种方式,包括规定违约金、盯住市场违约金等,商业银行根据自身发展现状及对风险的容忍度,综合运用各种方式以弥补提前还款造成的损失。

4.2 运用表内对冲方法管理提前还款风险

表内对冲,利用了商业银行资产负债表中资产方和负债方对于市场利率变动产生的反向效应可以相互抵消的原理,合理安排和管理表内各项业务,以使市场利率变动对表内业务的总体影响降到最低水平。由个人住房贷款提前还款产生的风险如果能够实现在商业银行表内业务中自然对冲,对于商业银行来说,不仅转嫁或转移了金融风险,而且降低了管理成本,同时对于整个金融体系来说,起到了有效控制和管理系统性风险的作用。

4.3 推进个人贷款产品创新和提升服务水平

管理和控制提前还款归根结底是为了挽留客户,以此为出发点考虑,最容易实现的方法莫过于通过商业银行自身个人贷款产品创新,乃至个人金融产品的联动以及进一步提升商业银行服务的水平和质量,从而不断提高单一客户口袋份额,并通过提供多样化、个性化的产品和服务,不断提升客户对同一银行产品和服务的认可度、信赖感和忠诚度。

参考文献:

[1]施锡全,张淼.我国住房抵押贷款提前还款的博弈分析[J].财经研究,2002,10.

[2]施方.住房抵押贷款中提前偿付行为的研究[J].国际金融研究,2001,9.

篇11

关键词 当前金融 金融形势 电厂财务

不得不承认,金融危机对于实体经济的影响已经逐步体现,如何应对目前整个经济大环境的不利以及如何处理行业内部出现的困难、包括如何让内外交困中的企业能够“独善其身”甚至能够“健康发展”,相信这是目前所有企业最为关注的问题。首先让我们来分析一下当前金融形势。

一、当前金融形势分析

随着世界金融危机的不断扩大与蔓延,已经对我国的当前经济形成了明显的影响与冲击,特别是对外进出口贸易造成的影响是最为突出的,外销产品不论是数量还是种类都大幅度的减少,受成本激增、外部需求减弱、人民币升值等因素影响,中国部分以出口为主的企业生产经营压力加大,一些中小企业面临停产甚至倒闭的困境,原油、钢铁、水泥等原材料价格的大幅度下降。

但是,我国的经济发展状况与趋势还是被各国所看好。首先,虽然世界金融危机对我国的经济发展带来了困难,但是我国的经济发展趋势还是一直保持向上的。其次,我国政府积极地进行宏观调控,积极稳妥的推进中西部大开发和新农村建设,开拓国内市场、及时的调整货币政策、扩大内需,以此来拉动我国经济的健康稳定发展。再次,加大对基础设施建设的投资,出台相关的扶持政策,尽快改变金融危机对我国经济的不利影响。第三,积极采取相关优惠措施,以资金来支持,加大大学生就业,确保就业率稳步上升。就总体而言,中国经济的增长只不过速度缓慢了而已,但对世界经济早日走出困境将会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与影响

国家统计局最新公布,2010年以来,全国消费物价水平不断走高,CPI由1月份的1.5%逐月上涨到11月份的5.1%,达到28个月以来最高,全年C PI上涨3.3%,其中食品上涨7.2%,居住上涨4.5%。一些专家认为,我国物价正处在由结构性上涨向全面上涨扩散的关键时期,CPI与PPI已由交替循环波动在2010年下半年变为同步上升的趋势,增大了未来价格上涨的压力。

我们的结论是,经济形势发生了突变,上半年和下半年我们认为经济已经发生了变化,上半年是偏热,是通胀,下半年是房子经济大幅放缓,和防止通缩,和防止滞胀,用统计数据来表现,宏观基本面已经发生了变化,大幅下滑的担心突然变得比较强烈,和成为主流的预期。

接下来我们来看一下当前经济形势是如何影响电厂财务的。

二、当前经济形势变化对电厂财务的影响

日前,中国人民银行宣布,4月25日起,将提高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即存款准备金率由现行的7%提高到7.5%。这是继去年9月份之后,国家通过上调存款准备金率再次对固定资产投资过热动刀。

1.对电力企业资金供应的影响

尽管电力行业没有像钢铁、电解铝等行业一样受到政府的当头棒喝,但是,掌控电力建设半数以上资金来源的银行等金融机构减少的可用资金将高达数千亿元。总体上看,央行此次上调准备金率,金融机构将一次性减少可用资金1100亿元,考虑到衍生效应,可用资金将减少3000-4000亿元,甚至更多。但是,上调准备金率的紧缩政策,对不同行业和不同企业产生的影响并不均衡。反而会激励银行选择更好的项目,产生"扶优限劣"效应。对于经济效益较好的短线行业、企业,货币紧缩的压力会较小,但对于经济效益较差的长线行业、企业,会感受到货币紧缩的压力,其贷款需求可能得不到满足。

由于电力行业是成长的行业,是金融机构的优质客户,此次央行上调存款准备金率,基本不会影响银行与电力企业之间的合作。尽管金融机构的可用资金总量将减少,但应该说银行不会减少对电力企业的资金供给,对电力建设资金需求不会产生大的影响,纵使在局部地方由于上调存款准备金率而影响某些银行对电力企业的资金供应,一定会有其他金融机构和资金适时进入,总体上不会影响对电力企业的资金供应。

2.电力企业资金成本增加

前两年,由于电力行业的竞争性和资金买方市场的出现,为了争取市场份额,各家金融机构对电力企业贷款较为普遍采取了利率优惠措施,即在央行基准利率上下浮一定的百分点。但从发展趋势看,资金供给量的减少,将促使资金价格即利率蓄势上涨。央行上调存款准备金率,信贷供应总量减少会引起金融机构经营成本的增加,在资金供求形势发生变化的情况下,金融机构从成本效益角度考虑,可能会减少对电力企业利率的优惠力度,使电力行业信贷资金价格向央行基准利率回归,甚至利率上浮。如此,电力企业的资金成本势必相应增加。

3.无“准生证”项目资金风险加大

尽管存款准备金率上调不会直接影响银行和电力的合作,但是,央行的此项紧缩政策却并不是无关电力痛痒的事情。在资金供应减少的时候,银行往往会选择手续可靠、效益可观的项目或企业。目前,缺电引起的电源项目过快、过多地上马,已经开始出现无序竞争的局面,一些电源项目急于开工,审批手续不全。这些项目在国家信贷偏紧的情况下,将很难得到银行的青睐。他提醒新近上马的电源项目,应该按程序取得国家批准再开工建设。对此,国家有关部门已采取措施严格控制开工项目审批进度,正着手清理在建电力项目违规建设的情况。果真如此,这些项目将面临进退两难的境地。

而针对那些个别只看重眼前小利,利用短期贷款节约资金成本的电力企业,更要有长远目光,在国家银根紧缩的时候,只有列入长期贷款计划的资金才是有保证的,否则一旦短期贷款资金链出现紧张,没有长期合同做保障,项目建设资金将难以为继,反而会严重影响项目建设进度,增加项目最终的投资成本。

三、对电厂财务的几点建议

在了解了当前金融形势对电厂财务的影响之后,更重要的是做好企业的财务分析,以及时有效的应对经济环境。

1.挖掘财务数据内涵,提高财务工作效率

建立新型财务分析体系,采用多种分析方法,提供多渠道、多层次的指标分析、报表分析和方案分析。对于企业财务状况、生产经营情况的各个方面,无论整体和概况,还是局部和细节,都能提供多角度、全方位的分析。通过各项分析,充分挖掘财务数据内涵,为管理者掌握企业工作情况提供基本资料及深入分析资料,从而为管理决策提供参考建议。

同时借助信息技术的手段,建立多种分析方案和分析模式,能够随时根据企业管理者或其他相关利益者的不同需要,迅速提供相应的分析结果,包括详尽的数据支持和直观的图表及幻灯形式,极大地提高财务分析工作的效率和质量。

2.促进财务职能转变,发挥财务分析作用

现代财务的职能,不只是计量和核算,而应向管理和预测发展。新型财务分析体系的应用,极大地推动了财务职能由核算型向管理型的转变。在新型财务分析体系中,通过相关方案的分析,结合因素分析,经常可以帮助企业发现影响某一问题的关键环节所在,从而可以有针对性地采取有效的措施或政策,发挥了财务分析辅助决策的强大作用。

3.有效融合预算管理,强化预算管理职能

财务分析很重要的内容是对预算执行结果的分析。财务分析体系实现了财务分析与预算分析相结合,细化了预算管理的内容,完善了预算管理的手段,有力地推进了预算管理从重结果向重过程管理的转变。在财务分析体系中,应用因素分析、图表分析等多种分析形式,建立总体预算分析、成本预算分析、承包费用执行分析、资金流向分析、项目执行分析等多角度分析体系,充分发挥了预算管理为公司经营决策参谋、服务的职能作用。

4.体现精细化管理理念,推动精益化管理发展

精益化管理是提高管理效率和经济效益的重要手段,更加注重结果和成效。在财务分析体系中,通过方案分析和因素分析等方法,进行成本费用、投入产出等方面的分析,可以为精益化管理提供有价值的政策建议和有力的技术数据支持。

例如,通过对成本费用进行深入分析,可以正确评价企业目标成本的执行效果,提高企业和职工讲求经济效益的积极性;可以揭示成本升降的原因,及时查明影响成本高低的各种因素及其原因,并有助于寻求进一步降低成本的途径和方法,促进企业管理水平的提高。

四、小结

综上所述,金融形势是变化影响了各个企业的发展,包括对电厂财务的影响,所以企业做好如下三个方面的工作是很必要的。

1.预警

预警机制是风险防范的第一步,是企业具有生命力的最突出表现之一。风险预警机制的第一要素是对风险信息的敏感度。只有对本企业的未来有影响的信息才是风险信息。其来源:国际经济的走势;出口国的政策走向;本行业的动态;国内经济调控的措施;国家经济政策的变化;企业销售数据、财务数据的非线性变化或异常波动;企业人力资源的异常变动;企业质量控制的异常情况,等等。企业的各个职能部门都有责任和义务报告可能面临的风险。

2.决策

企业各个不同层次的决策机构应该对不同来源的风险预警信息在第一时间做出反应,做出科学的决策,及时采取最有效的措施把企业放到可进可推的战略位置,将可能的损失降到最低。更积极的决策是化风险为机遇,把每一次风险都变成企业发展的一次转折。

3.风险应对

实际上就是化解风险的一系列措施和方法。对于可以预见的风险,比如:自然灾害类的台风、地震等和事故类的火灾、食物中毒等,都应该有预防制度和化解预案。而对于随时可能出现的上述种种风险,最重要的应对应该是:预警准确;决策及时;措施得当;预后处理完善。

参考文献:

篇12

【论文关键词】证券公司;专业融资模式;借鉴

1专业化融资模式特点

专业化证券融资模式,是日本、台湾等地区早期社会信用薄弱、分业经营等背景下形成的。这种模式主要特点在于证券金融公司存在,证券金融公司是一种为有价证券发行、流通和信用交易结算提供资金和证券借贷的专业机构,主要目的是疏通分业经营下货币市场和资本市场资金流动,同时通过垄断融资融券业务控制信用交易规模,防止金融风险。

1.1专业化融资机构特点

证券金融公司一般采用股份制形式,股东大多是商业银行、交易所等各类金融机构,还包括部分上市公司和企业;除自有注册资本外,债务资金来源主要从货币市场融取,包括发行商业票据,吸收特定存款,同业拆借和债券回购,向银行贷款等。公司主要业务是开展信用交易转融资融券。在机制设计上,日本实行单轨制,即投资者通过证券公司进行融资融券,然后证券公司向证券金融公司转融资融券,投资者不能直接从证券金融公司融资;证券商可以部分参与货币市场融资,但不能直接从银行、保险公司等机构融券;这些金融机构如需借出证券,需要先转借给证券金融公司。单轨制特点是融资融券活动传递链单一化,机制上比较容易理顺,但垄断性较高。台湾采用对证券公司和一般投资者同时融资融券的“双轨制”,在“双轨制”结构中,部分获得许可的证券公司可以直接对客户提供融资融券服务,然后通过证券抵押的方式从证券金融公司转融资,也可以将不动产作抵押向银行和其他非银行机构融资。而没有许可的证券公司,只能接受客户的委托,代客户向证券金融公司申请融资融券。这样证券金融公司实际上既为证券公司办理资券转融通,又直接为一般投资者提供融资服务。这种模式有利于业务朝多元化发展,但机制较烦琐。除信用交易业务外,证券金融公司还为证券公司证券承销、新股发行等业务提供短期周转资金,及为证券公司并购、项目融资等业务提供过桥贷款等。

1.2风险管理模式

在风险管理上,专业化模式主要通过政府主导和宏观调控进行管理。日本大藏省负责批准和审核证券金融公司成立条件和资格,并制定初始保证金等具体规则;证券交易所主要制定相关规章,对融资融券保证金比率进行动态监控。此外,监管机构对市场参与主体进行严格规定,如证券商不得在保证金规定比率之下对客户融资,不得将投资人保证金挪为己用;证券金融公司根据市场和公司财务信用状况对各证券公司分配不同信用业务额度等。相比之下,台湾证券公司更注重市场运作与风险控制,如日本证券金融公司资本金充足率为2.5%左右;而台湾要求最低资本金充足率达到8%,并规定证券金融公司对投资者融资融券总额与其资本净值最高倍率为250%,规定公司从银行的融资不得超过其资本净值6倍,对任何一家证券公司的融资额度不能超过其净值的l5%等。

2专业融资模式市场效应和借鉴

专业化融资模式产生,使证券公司与银行在资金借贷上分隔开,贯彻了银行与证券分业管理原则;同时证券金融公司可从货币市场吸取资金进入资本市场,使资金得到更高层次结合,从而进一步提高资金流动性和效率,促进证券市场交易价格合理形成;同时政府可以根据市场行情协调和控制信用交易乘数效应,如在市场偏软时,可以增加资券供给,以活跃市场;当市场泡沫过多时,可以减少资券供给,以稳定市场。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