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药管理论文范文

时间:2023-03-23 15:23:33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12篇中医药管理论文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中医药管理论文

篇1

就当前情况看,相关专家对中医药的立法称谓选择存在很大争议。根本原因在于,相关学者对我国中医药的基本概念在认识上存在着较大的差异。我国的传统文化对中医药有着很大的影响,所以从部分专家的角度,把中医药的立法名称确定为《传统医药法》是恰当的。但这种立法称谓的确定从民族发展的角度讲却是不合适的,这些“民族派”学者认为,把中医药的立法名称定为《中医药、民族医药与民间医药法》较为恰当。就目前情况看,持有这种看法的学者占据多数。虽然中医药和以往相比在全世界范围内被业内人士所认可,但被人们所熟知的还局限于狭义上的中医药。人们熟知的中医药指的就是汉族中医药。对于其他民族的中医药,还处于懵懂状态,对其了解也知之甚少。根据上述观点,这些“民族派”的学者赞成将中医药立法名称拟定为《中医药、民族医药和民间医药法》是较为合适的。其目的是为了保证各个民族之间医药的发展。还有的专家学者认为,将中医药立法名称确定为《中医药法》比较贴切。“中医药”三个字言简意赅,既可以是中国医药,也可以是中华医药,同时,这种立法名称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中国中医药的历史发展进程,也包括了中国其他民族的医药文化。根据上述理由,相关专家将中医药立法名称确定为《中医药法》。笔者经过权衡利弊,赞同这一种说法。

二、中医药的立法名确定为《中医药法》的必然性

(一)“传统医药”的称谓不能充分展现中医药发展历程

现如今“传统医药”的称谓在全世界的药学代名词中广泛流行。但“传统医药”这个称谓并不能将整个中医药发展历程进行充分展现。“传统医药”这个名称本身并无歧义,但由于我国加入了世界贸易组织的原因,如果将“传统医药”这个称谓体现在当今我国中医药名称立法当中,是有很大的局限性存在的。因为这个名称从根本上对我国中医药事业发展给予了否定态度。在世界贸易组织制定的关于中医药研究的相关守则中,将“传统医学”进行了如下定义:传统医学利用不同文化、不同信仰以及用现代医学理论不能解释的方式对人类的健康进行治疗诊断。基于世贸组织对其相关定义,我国有专家认为,将传统医学作为我国中医药立法名称是不全面、不恰当的。传统医药从一定程度上来讲,指的是一种技术和实际操作的统一名称。从上述观点可以发现,将“传统医药”作为我国中医药的立法称谓是不恰当的,也是不符合时展的相关要求。

(二)“民族医药”和“中医药”名称并列的弊端

“中医药”这三个字虽然非常简单,却蕴含了非常广泛的含义,将中华民族各族医药的智慧结晶加以全面性的概括。用“中医药法”作为中医药立法的名称显然比其他冗长复杂的称谓要恰当得多。另外,我国各民族的医药都有着十分紧密的联系,这主要体现在,汉族医学推崇“五行”之说即金、木、水、火、土;苗族医学讲究的是按照致病“六因”展开具体治疗;蒙医学中的“三邪”学说中都是相互联系的。将中国中医学看成整个有机体进行系统性的研究,就能够让中国中医药发展的更加繁荣。我国很多少数民族医学因为种种原因,没有形成一个较为完整的体系。如果在这种条件下把中医药进行细分处理,必然会对我国中医药的发展道路产生不利影响。还有一点需要注意的是,“中医药”和“民族医药”是包含关系,两者层次不同。如果将两者进行并列处理,从民族团结上来讲是起到反作用的。

三、中医药立法名称和管理

(一)中医药立法名称和管理之间的联系

1.相对于国家政策而言,法律的本质更加具有稳定性。从这个角度来说,法律应当是国家政策的一种稳定性表现。所以,中医药立法称谓的确定就是对我国中医药管理相关法规进行巩固。

2.将中医药称谓进行立法处理,也就是说该名称受到了法律的保护。对中医药的立法名称进行准确的定义是为了确保中医药管理的发展。将我国各民族医药的名称进行整理和归纳可以为我国中医药在管理上提供极大地方便。

(二)中医药立法名称的确定对其管理方面的影响

香港在1997年制定的中医药条例中对该问题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民族医药的管理参照本条例施行。”为了民族团结,经过综合考虑我国将中医药立法名称最终确定为《中医药法》。这样制定的并不是相关管理者工作疏忽,而是中医药立法名称与中医药管理结合了我国国情进行综合考虑所制定的。从目前情况看,中医药的地位远远不及西药的地位。中国各个民族的医药文化都是国家重点扶持的对象,对于中医药的相关管理应该将各民族医药文化一视同仁,只有这样才能将管理力量加以集中。

(三)我国中医药管理的前景

从时间的角度来分析,我国传统医药和对医药事业的创新改革都是属于当今我国中医药管理范围之中。从地理位置的角度来分析,各民族医药和民间传统医药都是在中医药管辖内。基于上述观点,可以得出这样一个结论:出台《中医药法》之后我国在相关古代文献研究、中医药的改革与创新等方面都有着崭新的前景。出台《中医药法》也充分地将我国中医药的前沿向世界范围内进行展现。中医药管理要向西医管理看齐,也要制定出一个系统性的管理规范,以便于相互借鉴经验。到了各民族医药都拥有完善体系一天,我国的中医药管理也迈进了一个崭新的阶梯。

篇2

①优化资源,零库存管理可有效降低医院对药库人力、物力资源的投入,通常情况下,一些医院药库内库存的药品为医院药房2~3周的销售数额,通过零库存管理,至少能够缓解医院药房一半的销售压力,这不仅能够减轻药房工作人员的工作压力,还能够激活医院资金运转,优化医院人力、物力资源,收获更佳的经济效益;

②规避风险,零库存管理模式应用于医院药库管理中,可有效防止受行业变化影响所造成的药库药品挤压风险,同时还能够规避药品挤压引发的药品变质、失效等问题,更有效地确保药品质量。

1.2零库存管理缺点

①供药缺失,受药品特殊性影响,药品的需求具有多种不确定因素,包括患者人数、疾病患病率、季节交替等,当医院药库遭遇突发状况时,往往会出现供药缺失情况;

②患者利益。由于医院所合作的医药供货公司具有多样化的特点,他们所提供的药品价值不一,难以确保患者所购买的药品为最实惠的。

2零库存管理模式在医院药库管理中的实际运用

2.1在药品库存中的应用

设定合理的备药下限是保证药品库存满足需求与最低库存成本统一的关键。零库存管理模式下可以将药品分为A-D类。A类的特征是价格高、需求量大、占用库存额打、周转速度快;B类为普通药品;C类的特征为需求量小、价格低;D类的特征为不常用,价格低,供货困难。根据四种不同类别的药品可以进行不同下限,A类药品在供应稳定的情况下可以设为5d,B类为7d;C类为10d;D类为14d。医院利用HIS系统计算出某一时间段内各类药品的实际消耗量,在经过统计学处理后进行评估,测算出能够满足需求的近似库存量;再次,根据某一时间段内的近似库存量来确定库存药品的上下限量。上限量是指药品在采购间隔期必须保证库存量,其数值可以与该时间段内的近似库存量相同。下限量是指缺药报警时的库存量,下限量的数值一般与药品交货期的长短有密切关系。如1d内可以完成交货,那么下限量可定位大于1d的近似库存量。在确定了库存药品的上下限量后当药品实际的库存量等于或小于下限量时,HIS系统便会发出缺药信号,并且根据采购量为上限量与实际库存量的差值的原则制定出药品采购计划,药剂科根据该计划及时采购便可。药库药品在实际的工作过程中会受到季节、用药习惯以及突发事件的影响,因此药品的实际消耗量也会出现变化,所以相关工作人员要根据实际情况定期修改上下限量,保证采购计划的准确性,避免药库出现药品供应问题。

2.2在药品流通中的应用

零库存管理模式在医院药库管理中的主要目的就是实现最低存货成本和最佳存储结构就是医院药库药品管理的最优状态。药品零库存管理不单单只涉及到药品库存的管理,还与药品采购、配送、临床用药等环节有密切的联系。在药品采购过程中实施零库存管理模式主要是遵循准时制采购的原则。以临床用药需求为标准,进行少量多次采购。通过HIS系统对药品采购进行监督控制,包括进销存实时查看,配送公司的供货情况以及查询采购计划等。强化医院药品采购的监督控制,提高药库工作管理人员的工作效率,进而增强药库库存数据的准确性,进一步实现药库的零库存管理。在零库存管理模式下医院的储备药品与患者的健康息息相关,例如急救药品、品等。要保证在患者需要这类药品的时候能够及时获取。而其他药品则尽量降低储备量,从而降低储备成本,药库储备量能够满足短期临床用药即可。在药品配送环节实施零库存管理主要是要实现准时配送。医院要选择稳定可靠的供应商合作,构建高效的配送机制,节省仓储、搬运等环节产生的费用,大大降低了物流成本。在临床用药环节为了切实落实零库存管理要对临床用药的需求进行快速统计,制成药品需求清单交予采购部门以便及时采购配送。在临床用药工作中有多重不可预测性,因此为了实现临床用药快速响应就要规范化采购、药房等部门的信息格式,从而达到快速处理药品信息的目的。

2.3在整合用药信息中的运用

零库存管理在医院药库管理中的应用,能够将医院整体相关的用药信息整合、归纳在一起,并建立起针对这些用药信息的有效管理程序,经电子计算机软件对这些信息数据进行处理,寻找存在、潜伏问题,并及时进行解决、预防。并且可通过将医院内部程序与行业动态变化相互联系,第一时间掌握行业形态、经济动态、政策颁布等有效信息,根据时事特征,医院药库做出有效及时的调整。

篇3

关键词:医学论文

1.统计研究设计:应交代统计研究设计的名称和主要做法。如调查设计(分为前瞻性、回顾性还是横断面调查研究),实验设计(应交代具体的设计类型,如自身配对设计、成组设计、交叉设计、析因设计、正交设计等),临床试验设计(应交代属于第几期临床试验,采用了何种盲法措施等);主要做法应围绕4个基本原则(重复、随机、对照、均衡)概要说明,尤其要交代如何控制重要非试验因素的干扰和影响。

2.资料的表达与描述:用 x±s表达近似服从正态分布的定量资料、用M(QR)表达呈偏态分布的定量资料;用统计表时,要合理安排纵横标目,并将数据的含义表达清楚;用统计图时,所用统计图的类型应与资料性质相匹配,并使数轴上刻度值的标法符合数学原则;用相对数时,分母不宜小于20,要注意区分百分率与百分比。

3.统计分析方法的选择:对于定量资料,应根据所采用的设计类型、资料所具备的条件和分析目的,选用合适的统计分析方法,不应盲目套用t检验和单因素方差分析;对于定性资料,应根据所采用的设计类型、定性变量的性质和频数所具备的条件以及分析目的,选用合适的统计分析方法,不应盲目套用χ2检验。对于回归分析,应结合专业知识和散布图,选用合适的回归类型,不应盲目套用简单直线回归分析,对具有重复实验数据的回归分析资料,不应简单化处理;对于多因素、多指标资料,要在一元分析的基础上,尽可能运用多元统计分析方法,以便对因素之间的交互作用和多指标之间的内在联系作出全面、合理的解释和评价。

4.统计结果的解释和表达:当P<0.05(或P<0.01)时,应说对比组之间的差异具有显著性(或非常显著性)的意义,而不应说对比组之间具有显著性(或非常显著性)的差别;应写明所用统计分析方法的具体名称(如:成组设计资料的t检验、两因素析因设计资料的方差分析、多个均数之间两两比较的q检验等),统计量的具体值(如:t=3.45,χ2=4.68,F=6.79等),应尽可能给出具体的P值(如:P=0.0238);当涉及到总体参数(如总体均数、总体率等)时,在给出显著性检验结果的同时,再给出95%置信区间。

篇4

Abstract:[Objective]ToanalysetheexistentproblemsindispensaryofTCMingrassrootshospitals,anddiscusstheimprovingmeasures.[Methods]Themainproblemsare:notstrictincontrollingqualityofmaterialsimport,notenoughsupervisioninprescriptioncourse,noadvancedinformationalization.Thecorrespondingmeasures:strictlycontrolherbsimportwithsystems,improvethecorrectnessofprescription,andstrengtheninformationalizaionmanagementofdispensaryofTCM.[Conclusion]ToensurescienceandstandardizationofTCMdispensarymanagement,thereforeguaranteesafewarehouseentry,preparationanddistributionofpiecesmedicine,aswellasthepatients’interest.

Keywords:grassrootshospitals;TCMdispensarymanagement;improvingmeasures

在基层医院中,中药房承担的工作基本可细化为计价划价、质量验收、审配调剂、煎药以及计划采购管理等工作[1]。但总体来讲中药房管理首先是以质量验收为重点,因为医院中药质量的优劣与中医临床治疗用药安全有效密切相关。医院中药房只有重视中药质量管理,才能不断提高中药质量,确保“辨证准确、处方正确、用药有效”,改变“医准、方对药不灵”状况。

1存在的问题

1.1入库把关不严

基层医院医药消费者又是普通百姓,对用药质量,疗效没有太多的认知能力,受到媒体及其他监督力量小,因此基层医院往往在管理上不严格。另外国家对医药市场的部分开放使得医药市场的竞争日益激烈,因此很多药材经营者不顾伦理道德,为了牟取更大的利润,以假乱真,以次充好,甚至对库管人员行贿,更有甚者在草类药材中掺杂大量沙土,在质轻的药材里面夹杂土块瓦砾等。针对这些手段,库房人员如果没有良好的鉴别能力和工作责任心,仅仅凭借私人关系或药材外表就让药材入库,严重影响了临床疗效和损害了病人的利益,甚至会威胁到病人的生命安全。

1.2配方过程不严格

中药配方是必须按照一定的比例进行配方的,否则对饮片的质量和疗效影响非常大,甚至没有任何医疗作用。中医讲究辨证用药,即根据中药本身的四气五味、升降浮沉、归经等性能来选择的。但是在具体用药时,又必须根据病人的病情和实际情况,通过炮制使得药性符合医疗的需要,因此炮制方法很大程度上就决定了疗效。而基层医院中,很多配方人员没有很丰富的理论知识,更多的是依靠自己的土经验来进行配方,炮制。另外基层医院中药配方的过程没有很好的监督,从门诊到配方及炮制可能是一个人也可能是多个人,而多个人容易引起误解而造成所配置的饮片失效。

1.3信息管理程度不高

条件较好的医院都实行了计算机管理,而基层医院中药房更多的是依靠人工管理。但是人工管理对于药材的使用期限,当前库存,疗效,注意事项等并不能保证熟记于心,更关键的是,几乎所有的基层医院中,其他部门,如挂号,划价缴费等都使用了信息管理[2],但是中药房的信息化却相对落后,这样的结果往往就是医师开具书写不规范,字迹不清晰的处方给药房,药师再进行核对,降低了工作效率,也增大了出错的几率。另外患者的基本信息并不能传递到药房,使得药师在发药时存在一定程度不方便。

2管理对策

针对以上出现的问题,应采取相应的措施,如严格把关药材入库,严格监督配方过程等。

2.1严保入库质量

首先需要建立药库的监督管理机制,严格按照药品质量标准进行验收。比如可以仿效中药企业中对毒性药材的管理,即对于入库采取双人签字的办法,这可以一定程度上防止人情交易,并提高对药材的鉴别能力。另外对于中药饮片,应用一体化管理手段,逐步完善中药房内部机构的设置。有条件的基层医院中药房还可以逐步开展中药临床药学工作,如建立中药鉴定室等,通过有效的鉴定办法,对药材开展真伪、优劣鉴定,对饮片含水量进行测定等一些简单易行的理化、显微鉴定工作。

2.2严格配方全过程

在基层医院,一般是医师开具处方,病人拿处方到中药房配药,然后将中药饮片发给患者。中药饮片是否严格按照医师的处方进行炮制,配药人员是否能清晰地理解医师的意图都影响着饮片的疗效,因此必须提高配方工作的质量。为此配方人员必须首先要能很容易辨别各种药材以及其君、臣、佐、使,然后正确阅读处方并严格按照配方炮制药品,这是保证饮片疗效的关键。另外就是发药时必须严格核对。不像西药可以运用包装说明识别,绝大部分患者不能辨别中药,因此保证发药准确率也很重要,这可以采取多查多对制度。另外在调配处方时,需认真备药,并按规定称取,做到“称准分匀”。

2.3提高信息化程度

药品信息化管理是联系临床医师之间的纽带,这样药房人员可以准确了解药品名称、规格、价格、用法用量等数据,更安全的用药。医师将处方通过电子单据发给药房,病人则根据收费票据到药房取药,药师对应配方发货,这样提高了工作效率也保证了用药的安全。

篇5

1.2 考核内容及方法。所检查的医院,对其落实有关药事质量管理规范方面的内容包括《处方管理办法》的落实情况、药品质量管理、特殊药品的使用与管理,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情况等工作资料,采用实地查看和翻阅资料相结合,并将结果反馈受检单位及市卫生行政部门。

2 结果

2.1 品管理法规落实不到位。虽然各医疗机构的品管理制度基本建立,但少数医疗机构不能严格执行品管理制度,管理松懈,漏洞较多,个别医疗机构的品管理人员对相关的法律、法规、业务知识一知半解,有些医院品专职管理人还不是药学专业技术人员,没有领导小组定期对品管理工作进行检查,致使个别品种帐物不符达半年多都没被发现。

2.2 管理的安全意识淡薄。少数医疗机构在品管理使用中存在安全意识淡薄;有些品管理人员将钥匙就直接插在锁孔内或乱放在公用的抽屉内,导致任何人都可以直接取用柜内的品,这样极易发生品丢失或被盗事故。甚至有些医院吗啡片、可待因片均未纳入品管理中,即无“五专管理”,严重违犯了管理规定。

2.3 品处方管理不规范。有些医院还在使用老式品处方,没采用新的品、专用处方,有的医院还根本不知道有新的品、专用处方。处方书写仍没有使用通用名现象如杜冷丁等;品处方上没有药学人员双签名,或由无调剂资格的人员签名。

2.4 未落实处方点评制度,处方质量较差。①药学专业人员严重缺乏;②处方书写不规范;③存在极大的安全隐患。

3 讨论

3.1 完善品、管理体系,加大管理力度。

3.1.1 为加强对我国麻醉和的管理,近几年国家相继颁布了品和管理法规,对其管理使用均作出了具体规定,以保证品和的合法、安全、合理使用,防止流入非法渠道,造成社会危害。卫生行政管理部门要严格按照相关的法律法规要求,重点加强在对各级基层医疗机构及乡镇卫生院医务人员进行相关知识的培训,强化使用与管理人员的责任意识和安全意识、确保相关制度落到实处。

3.1.2 根据我国麻精药品的相关管理规定,有针对性地制定本医院麻醉和管理实施细则,严格管理制度。贮存品、的仓库必须配备符合要求的防盗门窗及保险柜,有条件的安装报警装置;严格执行“五专”管理。

3.1.3 卫生行政部门及院领导要加大监督管理力度,医疗机构要成立由院长任组长,业务副院长为副组长,医务科、药剂科、护理部、保卫科等人员组成的麻醉、管理小组,负责医院品、的管理工作。卫生行政部门经常开展督查,形成相互制约、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及时发现和堵塞管理漏洞,消除安全隐患。

3.2 认真贯彻落实好《处方管理办法》。

3.2.1 《药品管理法》规定,医疗机构必须配备依法经过资格认定的药学技术人员;非药学技术人员不得直接从事药剂技术工作。《处方管理办法》中的第二十九、三十条明确规定了“取得药学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人员方可从事处方调剂工作。具有药师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人员负责处方审核、评估、核对、发药以及安全用药指导;药士从事处方调配工作”。卫生行政部门及医院领导应高度重视药学人员专业对口,要依法执业,千万不要将医疗机构药房及其药师和社会零售药店及其售货员进行简单的发药工作等同,医院药学是应用型的技术学科,药师是药学卫生技术人员,其工作属医疗行为,其肩负着如何给患者用好药,维护患者免受或减少、减轻与用药有关的损害重任。因此它并不是护士、医士或助产士甚至家属子女能都随着替代的。

3.2.2 处方是指医师在诊疗活动中为患者开具的用药凭证的医疗文书。药学人员要依法对处方进行逐项审核,确认其规范性、完整性、用药适宜性方能进行调配。医院要建立处方点评制度,把处方质量管理纳入到整个医院质量管理系统中,把存在问题及时反馈给医教科或直接与医生沟通,不断改进,不断提高,要制定必要的奖惩措施,充分体现法律法规的重要性、严肃性。

3.2.3 加强合理用药管理,把合理用药作为管理重点来抓。药物的合理应用,提高临床药物治疗水平,保证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减轻患者的经济负担,就必须建立一支高素质的药师队伍。因此,上级卫生行政管理部门及医院领导应重视药学人员的培养,药学人员也要多渠道多形式地了解掌握药品知识的新动态、新信息,优化自身素质。把好处方质量关,提高合理用药水平,确保患者用药安全有效。

4 结语

医务人员肩负亿万人民安全合理用药的重任,药学人员也要多渠道多形式地了解掌握药品知识的新动态、新信息,优化自身素质,确保患者用药。希望各级领导重视医院药事管理工作,重视药学人员的培养,确保用药安全有效。

参考文献

篇6

【中图分类号】R-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4)02-0321-01

一般来说,医院中药房处于面对患者的第一线,每一位患者都能从中药房的服务质量体会到医院整体的服务质量。所以,一旦中药房的管理工作存在疏忽与不到位的地方,就会直接影响到医院整体的声誉,严重制约医院整体实力与竞争力的提高。所以说,医院中药房的地位至关重要。但是纵观众多医院中药房,我们也可以看出,很多中药房的管理并不到位,尤其是对于药品质量的管理与控制,更是惨不忍睹。这直接导致了在实际工作中,中药房的工作会给患者带来一定的影响,产生不必要的纠纷。所以,及时发现并解决中药房药品质量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是一项不得不做的十分重要的工作。

一、医院中药房药品质量管理存在的问题

1.中药房工作人员配备较少,机构管理混乱

通过调查可以看出,目前很多医院尤其是小型医院中,中药房配备的工作人员较少,一人身兼数职,承担多人工作的现象比比皆是。这样一来,即使工作人员效率再高,也会耽误重要的采购与存储等工作的开展。另外,有些医院的中药房工作人员并不是中药专业出身。不仅如此,在一些医院中还出现中药房隶属问题混乱的情况,如把中药房归西药房管辖,这也必然给药品质量管理工作带来了一定的难度。

2.药品管理规章制度不健全

一般来说,中药房中的采购制度、存放制度、验收制度以及药品发放制度等必须健全,工作人员只有受到相应的规章制度的约束才能进一步保证药品质量。但是实际情况是中药房的工作人员不论是采购、验收、存放还是发放等,都可能不按照相关规定操作,这就导致药品变质、出现假冒伪劣药品等。再加上工作人员工作量较大,在重要的配备上也可能出现剂量不精确或者漏配的现象。所以说,只有不断健全中药房药品管理规章制度,才能保证药品质量。

3.中药种类众多,质量控制难度较大

众所周知,我国中药种类及产量都很丰富,不论其产地、质量,还是加工工序,都会对药材的药效与质量产生不同的影响。这些原因都导致了对于中药的质量管理难度较大,另外工作人员如果专业知识不过关,对于药品的了解不足的话,轻则不利于中药的存储,重则会导致发放错误。

4.中药房工作人员专业素养不足,人才缺乏

前文提到,中药房直面患者,如果工作人员对于患者的疑问解答不清或者态度不好时,都会影响患者对医院的印象。很多患者对中药房的投诉皆因工作人员业务能力较低,专业知识与素养缺乏造成的。另外,刚开始工作的工作人员也会因为中药房工作的繁琐等原因消极工作,或者工作繁重无法巩固所学知识和增加自己的知识储备。

二、加强中药房药品质量管理工作的对策

1.合理规划药房机构

如果药房机构混乱的话,必然对药品质量管理工作产生不良影响。因此,必须将中药和西药以及其他各科室、机构之间的权责关系做出明确的划分,并由相关领导带头,协调好各科室、机构之间的关系,以便管理工作能够有序、稳定的展开。加强中药房的地位是十分有必要的,只有确保中药房与西药房处于同等地位,共同归属药剂科,才能方便医院纵向管理以及各科室横向协调关系,进而保证药品管理质量。

2.建立健全中药房药品管理规章制度

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只有完善了中药房的各项规章制度,使所有工作人员不论在中药采购、存储、验收以及药品发放的各个方面都按照相应的规范进行操作,才能保证中药质量。不论是从事采购,还是验收的工作人员,都需要严格把关,对于不合格的中药材一概不收。另外,中药房制定相应的问责机制也是很有必要的,对于因疏忽等原因造成的工作事故要进行一定的处罚。

3.以法律为准绳进行中药管理

众所周知,中药药品种类繁多,管理起来比西药更为复杂。因此对于中药房中药品的管理,工作人员就应该以法律为基础,确保严格执行我国相关法律的有关规定。在遵守我国相关药品管理法的同时,从事采购的工作人员要遵循质优价廉的原则,确保药品质量。在质检时,所检测的中药也必须符合我国药典规定。不仅如此,药品发放后也需要及时的跟踪反馈,确保药品不会因质量问题产生严重后果。

4.加强中药房工作人员的培训与考核工作

针对一些医院中药房工作人员业务能力不足的情况,医院可以定期组织经验丰富的专业人员对其进行培训,确保他们能熟练掌握最基本的专业知识,提高业务能力。在培训过后,还需要及时组织相应的考核,对于表现优秀的工作人员给予一定的奖励,反之则进行处罚。这样一来,工作人员的工作能力,业务能力相应提高,自然而然的就能降低在采购、验收、存储等方面发生错误的几率,提高药品质量。

总结:

综上所述,中药房作为医院声誉与形象的重要部分,其质量管理工作不容疏忽,对于药品质量管理工作的改革也刻不容缓。每一位医院管理者都应该认识到,中药房的药品质量管理工作的好坏直接影响到患者对医院的整体印象,只有把中药房药品质量管理工作做好,才能既给予患者优良的服务,也能带动医院的发展,从而提高整体实力与竞争力,确保医院能紧跟时代潮流,为社会做出应有的贡献。

参考文献:

篇7

随着现代企业管理制度的普及,许多企业都相继设立了管理会计,管理会计在帮助企业预测前景、规划未来、科学决策、控制和评价各责任单位经济活动等方面的作用已越来越被人们所重视[1]。医院虽属事业单位,但近些年来各地在深化医疗体制改革中,都纷纷实行了一定程度的企业化管理,在此环境和模式下,笔者认为,在一些规模较大的医院设立管理会计,对于加强医院财务管理、内部挖掘潜力,提高经济效益、充分调动广大医务工作者的工作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将会产生很大的促进作用。

一、医院设立管理会计的必要性

(一)设立管理会计有利于医院强化管理拓展经营

医院是一个救死扶伤的人道主义机构,其主要宗旨是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不以追求利润为目标,但也有一个如何满足广大群众不断增长的医疗需求、需要加快发展的问题,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同样有增强生存与竞争问题,无论是企业还是事业单位,提高工作效率、减少浪费都是共同期望的目标,在管理方式和模式、手段是基本相通的,至少是可以相互借鉴的。发展、进步应首先从强化自身内部的各项管理入手,医院发展到一定规模,财务管理方面仅仅是加强会计核算是远远不够的,需要配备专业人员进行专业化管理,管理会计可能及时给医院领导提供各种会计信息,促进医院的各项重大决策更趋合理化和科学化,在提高医院综合效益方面发挥重要的作用。

(二)设立管理会计有助于化解会计核算制度的冲突

作为事业单位,医院主要适用《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尤其是在事业经费核算上只能采用这一制度;但医院作为经营单位,又涉及一个效益问题,在成本管理上需适用企业财会制度;而在基本建设投资的会计核算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就只能执行《国有建设单位会计制度》。多种会计制度的实施,必然产生一定的矛盾和冲突,一是不能全面反映医院经济活动的整体情况,不利于对经济活动进行连续、系统、综合地记录、计算和分析;二是国家财政体制改革后,多个核算系统在零余额账户同一科目中支出经费,势必造成核算困难,有些核算甚至无法进行;三是不利于对投资的预测与管理,绝大多数医院都存在和银行贷款的问题,事业会计报表不体现贷款情况更难提供真实而准确的投资需求信息。解决上述问题的根本办法在于合并会计制度,但在没有进行会计制度合并时,设立管理会计可以化解一些冲突,弥补制度上的不足。:

(三)设立管理会计有利于促进医院财务管理改革步伐加快

现行医院财务管理在会计主体、核算期限、计量单位等方面都有明确的限定,这对于规范化管理很有必要,但也存在不适应时展和市场变化等问题,而管理会计的会计主体,可以是整个医院,但更多的是各责任单位,时间跨度可以灵活选择,从年、季、月发展到周、日,甚至随时提供;计量单位并非局限在货币,还包括标准实物单位、质量综合计量单位、创新程度、医源份额占有率等等。因此设立管理会计可以促进会计信息朝多层次、多元化方向发展,有利于引导财务管理在提高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两方面发挥更大作用。

二、医院设立管理会计的可行性

管理会计的本质是一种全局性的经济管理活动。其总目标是提供相应管理信息,协助管理当局做出有关改进经营管理,提高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决策。从医院的实际业务来看,设立管理会计是可行的,目前至少可在以下两方面发挥其应有的效能和作用:

(一)预测与决策

预测与决策主要是为单位管理者预测前景、经营决策和规划未来等经济活动服务。任何一所医院的人、财、物等各项资源都期望得到最经济、最合理、最有效的配制和应用,设立管理会计正好可促进这一目标的实现例,如医院设备仪器的配备问题,教学实验与临床经营所需的设备仪器的最佳投资比例是多少,在共用设备仪器上如何调度和调整,如何选择学术成果与经济效益双丰收的优化方案等都要通过管理会计的相关方法分析得出,因此设立管理会计完全具备相关业务基础。

(二)规划和控制

规划与控制主要是为医院管理者反映和分析过去、现在和将来的经济活动而服务。主要目的是有效控制医院的教学、科研和日常经营活动,明确各职能科室的责任,并对各科室的业绩进行正确评价、考核及奖惩,及时正确地调整和完善科室和医院的未来发展规划。例如医院基本建设项目投入是总体规划,分期实施,还是根据不同时间和各自工作目标灵活调整等,管理会计可以通过业绩评价、基本建设过程和财务收益进行综合评价,从而给经营决策者提供极具科学而有力的依据。又如医院教学人员与临床工作人员的配比、医护人员合理的配比如何调整,行政后勤管理部门的设置均可通过评价进行分析,进行合理的有效控制。因此,设立管理会计既是一个必然趋势,也是完全可行。

篇8

 

慢性腹泻是临床上一种常见疾病,其病因复杂多样,除胃肠道疾病引起的腹泻外,有些肝、胆、胰腺疾病均可引起慢性腹泻。其临床主要表现为大便次数增多(>3次/d),粪质稀薄(含水量>85%),甚至水样或者含有粘液、脓血等,多数患者可伴有不同程度的腹痛、腹胀等症状。常为久治不愈或反复发作,不易痊愈,给病人带来很大痛苦。李燕舞等[1]研究发现,补中益气汤对脾虚大鼠胃壁细胞的异常改变有恢复作用。本文回顾分析我科2008年6月~2009年12月采用补中益气汤治疗98例慢性腹泻的临床资料,临床上取得了满意疗效,现总结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98例腹泻患者(治疗组),男52例,女46例;年龄2~65岁,平均41.5岁。98例腹泻患者中腹痛72例(73.5%),黏液脓血便26例(26.5%),体重较患病前减轻15例(15.3%)。病因主要有肠易激综合征36例(36.7%),慢性细菌性痢疾24例(24.5%),溃疡性结肠炎15例(15.3%),结肠癌l2例(12.2%),其他原因11例(11.2%)。选择同期慢性腹泻患者80例为对照组,其中男46例,女34例;年龄5~71岁,平均43.6岁。者中腹痛52例(65%),黏液脓血便19例(23.8%),体重较患病前减轻10例(12.5%)。病因肠易激综合征28例(35%),慢性细菌性痢疾16例(20%),溃疡性结肠炎11例(13.8%),结肠癌9例(11.3%)药学论文,其他原因例16例(20%)。两组患者持续或间歇性腹泻均在2个月以上;一般资料经统计学比较无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两组患者均调整生活节律和饮食习惯;治疗组以补中益气汤为基本方,进行加减变化。基本方:茯苓30g、党参15g,焦白术15g、升麻10g,生黄芪30g、陈皮10g、当归6g、葛根20g、炙甘草10g、柴胡10g。加减:有湿热者,加黄芩10g、黄连6g;有积滞者,加广木香10g、干姜6g;水泻者加车前子30g,泽泻15g,猪苓15g、桂枝10g;大便稀水样者减当归。腹痛重者加白芍lOg;肾阳虚者加山药20g,补骨脂15g;肝木乘脾者减黄芪、党参、升麻,适当加重柴胡用量,加白芍15g,砂仁lOg,水煎服,每日1剂,儿童用量酌减。20天为1疗程。对照组:口服米雅BM片剂,每次2片,每日3次,7 天为一疗程。观察记录治疗前后每日大便次数、性状,治疗前后常观检查血象、大便、小便论文下载。

1.3疗效标准 治愈:临床症状、体征消失,饮食、排便正常;显效:临床症状、体征减轻,若饮食不慎可出现腹泻,注意饮食可达到基本正常;无效:临床症状无明显改变。

1.4统计学处理 应用SPSS13.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以百分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治疗组98例,总有效率91.8%,对照组80例,总有效率77.5%。两组疗效比较(χ2=7.26,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后疗效比较(例,%)

 

组别

n

痊愈

显效

无效

总有效率

治疗组

98

15(15.3)

75((76.5)

8(8.2)

91.8%a

对照组

80

6(7.5)

篇9

引言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医疗服务市场出现了新的格局。医院经济活动日益广泛开展,各项业务收入显著增加.医院资金使用的自主权不断扩大。医院财务和会计制度,是把医院作为主体从事经营服务活动的单位,促使医院更加科学合理地遵循医院启身财务活动的客观规律,借鉴企业财务管理改革的经验和做法,按照统一的医院财务制度和会计制度,更好地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医疗服务市场的需要,规范医院的财务管理,加强经济管理,提高经济效益。

1、医院财务管理研究逻辑起点

医院管理是全面系统的管理,在医院的医疗服务活动中,必然要进行医疗管理、人事管理、财务管理、护理管理等多方面的管理,且这些工作是相互联系而且又是互相支持的,但是却都有各自的特点。其中,医院的财务管理是处理关于资金的财务活动和由资金引起的财务关系的管理活动,它的主要特点可以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1.综合性强医院的管理工作是有分工的专业管理。2.涉及面广如上述财务管理论文,医院中一切涉及到资金收支的经营活动都与财务管理有关。医院的各部门资金的使用是由财务部门供应。

2、医院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

2.1财务管理的观念陈旧,影响医院经济效益

医院管理者经营意识不强,管理观念滞后,方法落伍,知识陈旧,缺乏创新精神与能力。在经营中,医院普遍存在着对财务重预算轻管理的问题,单纯的套用计划经济下的管理模式,增加经营风险与资金成本。长此下去,这种陈旧的财务管理管观念不能让全体人员自觉主动的参与到医院决策和管理过程中,导致医院人员、资金运行的恶性循环,严重影响医院的经济效益。

2.2内部控制制度不健全,造成财务监督失控

目前医疗卫生单位没有建立完整的内部控制体系,内部控制制度的设计未覆盖所有的部门与人员,致使各部门之间的岗位与权责不分明,与其他部门的工作衔接不明确。同时,由于医院会计操作混乱、核算不实等造成会计信息失真,管理制度缺位造成各部门之间缺乏相互约束与牵制。医院负责人的内部控制意识淡薄造成制度的执行不力。上述种种现象和问题在医院中都普遍存在。

3、医院财务管理存在问题的解决对策

3.1更新财务管理观念,提高医院经济效益

随着医疗改革制度的不断发展,财务管理已经渗透到医院管理的各个关键环节。医院应从重财务预算, 轻管理转变为以核算为基础, 重管理的观念。同时,还应优化创新医院的管理模式,建立现代医院财务管理制度,树立以人为本观念,将各项财务活动“人格化”,建立责、权、利相结合的财务运行机制.

3.2提升财务人员素质,提高经营管理水平

当前医院的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医院财务人员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医院的发展。针对财会人员存在的问题,提高财务人员的综合素质和职业道德水平是关键。首先,要加强财务人员财务管理基本理论知识和会计制度的学习,让财务人员熟悉和学习国家各行业各项相关的财经法规和政策,提高专业素质与职业技能,以适应现代医院科学管理规范化的发展。

3.3完善内部控制制度,提高财务监督力度

科学合理的医院内部控制制度,不仅能使医院高效运转财务管理论文,而且能堵塞管理上的漏洞,防止违法乱纪行为的发生。医院领导应充分重视医院财务管理,建立和完善财务管理机制和内部控制制度,进一步明确医院内部各职能部门财务管理的职责和权限,根据国家相关政策制定医院财务管理制度,建立责、权、利相结合的财务运行机制,使医院的财务活动做到有法可依,有章可循,定期检查落实各项管理制度的落实情况。同时,应严格分离互不相容的职务,建立科学规范的决策、执行和监督制衡机制,使不同部门和岗位之间权责分明,相互监督,相互制约,减少制度漏洞,保证医院工作的机构及职责职权的合理划分。完善内部控制制度的关键是加强财务内部控制。医院要重视内部审计和内部考核,明确考核部门和考核责任人,授予考核人员奖惩权,使监督以及制约机制等能得到切实加强,提高财务监督力度。

篇10

 

引言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医疗服务市场出现了新的格局。医院经济活动日益广泛开展,各项业务收入显著增加.医院资金使用的自主权不断扩大。医院财务和会计制度,是把医院作为主体从事经营服务活动的单位,促使医院更加科学合理地遵循医院启身财务活动的客观规律,借鉴企业财务管理改革的经验和做法,按照统一的医院财务制度和会计制度,更好地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医疗服务市场的需要,规范医院的财务管理,加强经济管理,提高经济效益。

1、医院财务管理研究逻辑起点

医院管理是全面系统的管理,在医院的医疗服务活动中,必然要进行医疗管理、人事管理、财务管理、护理管理等多方面的管理,且这些工作是相互联系而且又是互相支持的,但是却都有各自的特点。其中,医院的财务管理是处理关于资金的财务活动和由资金引起的财务关系的管理活动,它的主要特点可以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1.综合性强医院的管理工作是有分工的专业管理。2.涉及面广如上述财务管理论文,医院中一切涉及到资金收支的经营活动都与财务管理有关。医院的各部门资金的使用是由财务部门供应。

2、医院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

2.1财务管理的观念陈旧,影响医院经济效益

医院管理者经营意识不强,管理观念滞后,方法落伍,知识陈旧,缺乏创新精神与能力。在经营中,医院普遍存在着对财务重预算轻管理的问题,单纯的套用计划经济下的管理模式,增加经营风险与资金成本。长此下去,这种陈旧的财务管理管观念不能让全体人员自觉主动的参与到医院决策和管理过程中,导致医院人员、资金运行的恶性循环,严重影响医院的经济效益。

2.2内部控制制度不健全,造成财务监督失控

目前医疗卫生单位没有建立完整的内部控制体系,内部控制制度的设计未覆盖所有的部门与人员,致使各部门之间的岗位与权责不分明,与其他部门的工作衔接不明确。同时,由于医院会计操作混乱、核算不实等造成会计信息失真,管理制度缺位造成各部门之间缺乏相互约束与牵制。医院负责人的内部控制意识淡薄造成制度的执行不力。上述种种现象和问题在医院中都普遍存在。

3、医院财务管理存在问题的解决对策

3.1更新财务管理观念,提高医院经济效益

随着医疗改革制度的不断发展,财务管理已经渗透到医院管理的各个关键环节。医院应从重财务预算, 轻管理转变为以核算为基础, 重管理的观念。同时,还应优化创新医院的管理模式,建立现代医院财务管理制度,树立以人为本观念,将各项财务活动“人格化”,建立责、权、利相结合的财务运行机制.

3.2提升财务人员素质,提高经营管理水平

当前医院的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医院财务人员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医院的发展。针对财会人员存在的问题,提高财务人员的综合素质和职业道德水平是关键。首先,要加强财务人员财务管理基本理论知识和会计制度的学习,让财务人员熟悉和学习国家各行业各项相关的财经法规和政策,提高专业素质与职业技能,以适应现代医院科学管理规范化的发展。

3.3完善内部控制制度,提高财务监督力度

科学合理的医院内部控制制度,不仅能使医院高效运转财务管理论文,而且能堵塞管理上的漏洞,防止违法乱纪行为的发生。医院领导应充分重视医院财务管理,建立和完善财务管理机制和内部控制制度,进一步明确医院内部各职能部门财务管理的职责和权限,根据国家相关政策制定医院财务管理制度,建立责、权、利相结合的财务运行机制,使医院的财务活动做到有法可依,有章可循,定期检查落实各项管理制度的落实情况。同时,应严格分离互不相容的职务,建立科学规范的决策、执行和监督制衡机制,使不同部门和岗位之间权责分明,相互监督,相互制约,减少制度漏洞,保证医院工作的机构及职责职权的合理划分。完善内部控制制度的关键是加强财务内部控制。医院要重视内部审计和内部考核,明确考核部门和考核责任人,授予考核人员奖惩权,使监督以及制约机制等能得到切实加强,提高财务监督力度。

参考文献:

[1]詹祥.医院卫生经济管理的探讨[J]. 中医药管理杂志, 2009,(05) .

篇11

中图分类号 R952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4)11-0076-03

自1940年发现青霉素并将其应用于临床后,人类社会就开始了使用抗生素治疗的新时代,许多曾经严重危害人类生命健康的感染性疾病自此便得到了有效控制,婴儿出生死亡率和手术后感染率也大幅度降低,人们的平均寿命也得以延长15~20年。但是,由于抗生素滥用现象的普遍曾在,各种危害也随之而来。我国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的记录表明,三分之一的药品不良反应由抗生素滥用导致,抗生素不良反应病例报告数占所有药品不良反应病例报告总数的一半,数量和严重程度均排在各类药品之首[1],我国每年有8万人直接或间接死于抗生素滥用[2]。抗生素滥用的除了与法律体系不健全、“以药养医”的医疗体制限制、管理体制不完备、医师和药师的认知缺陷等有关外,与公众对抗生素应用存在认识上的误区也有很大的关系[3]。因此,本研究拟通过社区“知-信-行”(Knowledge-Attitude-Belief Practice,KAP)教育,提高公众对抗生素应用的认识,以减少抗生素的滥用。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选择在中山市南区医院下属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就诊的社区居民150人作为研究对象。入选标准:(1)年龄20~60岁;(2)在本地连续居住3年以上;(3)具有阅读理解和交流能力;(4)自愿参加调查并填写知情同意书;(5)排除具有临床医学知识和药学知识背景;(6)排除患有免疫系统疾患。

1.2 干预方法

基于“知-信-行”教育理论,根据基线调查中研究对象对抗生素各方面知识的掌握水平,采用社区宣讲、文字教育、专题讲座、个体指导和定期评价的教育方法,对研究对象进行有关抗生素知识的教育。具体方法如下。

1.2.1 板报宣传 由社区护士轮流负责采集资料和设计板报,内容每月更换一次,具有醒目、新颖、生动、有趣的特点,将其摆放在社区内居民经常出入的地方。

1.2.2 文字教育 在社区免费发放有关抗生素使用知识的小册子,内容以文字为主,图文并茂,有针对性地选择内容,比如抗生素的分类,不合理使用抗生素的危害,如何合理使用抗生素等方面的知识,并在社区悬挂张贴抗生素滥用危害的醒目标语。

1.2.3 专题讲座 每月开展一次有关抗生素使用知识的宣传讲座,讲座内容要求通俗易懂、中心突出,具有针对性,研究对象必须都参加,在最后环节让参加者自由提问。

1.2.4 个体指导 由研究者在每次集体讲座后,以及居民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就诊或咨询时,对其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

1.3 评价方法

使用调查问卷的方法,测量研究对象抗生素使用行为相关知识的认知情况,分别在社区“知-信-行”教育开始和结束时对研究对象进行测量。问卷在参考文献[4]的基础上自行设计,问卷由抗生素与疾病关系、抗生素使用方法、抗生素适应症、抗生素与耐药性关系四个方面共20题组成。研究对象根据每一项问题填写“对、错或不知道”,每答对1题给1分,答错或不知道均为0分。问卷总分20分,得分14~20分为高水平分数段,8~14分为中等水平分数段,0~8分为低等水平分数段,得分越高,说明抗生素使用认知水平越高。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7.0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比较采用字2检验。P

2 结果

2.1 抗生素应用知识得分

研究对象四个方面回答知识问卷的得分均显著高于KPA教育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表1 “知-信-行”教育前、后研究对象抗生素应用知识得分情况 分

项目 KAP教育前 KAP教育后

抗生素与疾病关系 1.15±0.80 2.23±1.20

抗生素使用方法 0.98±0.25 1.64±0.45

抗生素适应证 3.50±1.82 9.65±3.20

抗生素与耐药性关系 1.20±0.95 3.72±1.63

2.2 抗生素应用认知水平

除了项目5和项目14之外,经过社区KAP教育后,研究对象对抗生素应用相关知识的认知水平得分均显著高于KAP教育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抗生素应用于临床后,感染性疾病和传染性疾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大大降低,大量的医疗费用也减少了,但抗生素滥用也给人类带来了严重的危害。“美国枪支容易买到,而抗生素很难买到,在中国却相反。”这句话在医学界广为流传,说明中国抗生素滥用情况非常严重。

抗生素滥用不仅是医学问题,也是社会问题。(1)细菌耐药性增加:抗生素滥用使某些细菌发生变异,导致常用的抗生素耐药性产生或增加;在未完成疗程的情况下频繁更换抗生素,或者用药量不足、未按医嘱用药,都会使与之接触但未被杀灭的细菌对其产生耐药性;在广谱抗菌药物的广泛使用下,细菌耐药现象更加严重。(2)药品不良反应增加:抗生素如同其他药品一样,是一把双刃剑,进入人体以后在抑制和杀灭细菌发挥治疗作用的同时,会产生很多的不良反应。医学专家2005年的调查研究表明,在20万例药物不良反应致死病例中,40%的患者是死于抗生素滥用,中国7岁以下儿童不合理使用抗生素导致疾病的人数多达30万,占患病儿童的总数量的35%。(3)浪费医药资源与增加医疗费用:抗生素滥用浪费了国家医药资源,导致有限的医疗卫生经费不能得到合理配置,社会医疗成本投入增加。据15年以前的一项统计表明,仅第三代头抱菌素不合理使用一项就使我国每年浪费7亿元人民币的卫生资源,随着医药资源的丰富和药物购买便利性的增加,抗生素的滥用程度与日俱增,浪费的医疗资源和医疗费用更是水涨船高[5]。

抗生素滥用原因是多方面的,涉及到政府、医疗机构、医生和患者等多个层面。但是,民众缺乏对抗生素的认识是一个重要原因,相当一部分人不知道抗生素滥用的危害。曾琬舒等[6]的研究表明,社区民众完全不了解抗生素的占36.44%,很了解的仅占4.86%。杜兆英[7]认为随着文化程度的降低,对抗生素提取源的回答正确率、对抗药性正确认识、对健康的影响及重视性也随之下降,这可能与文化程度不高,医学常识缺乏有关,因此要加大对低文化者的宣教与用药知识普及。黄雅璐等[8]发现通过面向社区居民宣传合理、安全使用抗生素的常识,可以减少消费者用药的盲目性,有可能有效地遏制药物滥用现象。岳兰[9]的调查显示,82.6%居民认为提高对抗生素的使用与认知是有必要的。本课题组成员研究过程也发现,85%以上的研究对象承认根本不明白什么是抗生素的耐药性,也从来没有接受过此方面的信息和教育。可见,采取有效的教育方式提高民众抗生素使用认知水平是减少抗生素滥用的有效途径。

实施社区KAP健康教育后,在“抗生素适应证”方面的问题得分提高幅度最大,调查数据也表明回答问题正确率也由原来的31%上升到72%,属中上等水平。“看到周围有人感冒时应提前服用抗生素预防感冒”均分由(6.12±2.39)分提高到(15.80±6.24)分,“抗生素能治疗任何原因引起的感冒、咳嗽、发烧、支气管炎、咽喉肿痛等上呼吸道疾病”均分由(2.36±1.61)分提高到(5.62±1.94)分,“只要感冒发烧,就应该马上使用抗生素治疗”均分由(3.65±1.60)分提高到(8.26±3.76)分,“轻微感冒发烧或炎症时自行购买抗生素治疗,不需要到医院就诊”均分由(2.46±1.32)分提高到(6.85±3.20)分,说明公众以前对抗生素适应症知识认知程度比较低,经常把抗生素作为治疗或预防感冒的主要药物,在调查中还发现有些居民把抗生素当做“万能药”,只要身体不适就自行去药店买抗生素服用,而不是先去医院就诊。研究表明,社区KAP教育很大程度上扭转了公众对抗生素适应症的认识。随着公众对抗生素适应症认识的加深,可能在一定程度上会减少抗生素的滥用。“抗生素使用方法”方面得分尽管与实施社区KAP健康教育前比较有显著提高,但是提高幅度相对最小,这表明抗生素的使用是比较专业的知识,普通公众难以通过知识普及教育全面认知。因此,建立相应的法律法规限制抗生素的流通使用很有必要。在“抗生素与耐药性关系”方面,“抗生素耐药性有很大的危害”均分由(4.60±2.47)分提高到(18.50±5.65)分,说明社区KAP教育对提高公众认识抗生素耐药性有很好的效果。很多调查对象认为“抗生素耐药性与个体没有关系,那是社会和医疗部门的事情”,表明此前相关教育开展远远不够,以至于公众认为抗生素耐药性与自己无关。“外用抗生素不会产生耐药性,没有危害”这是很多调查对象认同的观点,说明公众对药物的吸收方式以及药代学方面的知识缺乏了解,也提示在社区开展药物使用和疾病防治方面的KAP教育非常有必要。

对“抗生素价格越贵治疗效果越好”、“抗生素的使用剂量越大治疗效果越好”等问题得分在实施社区KAP教育前、后无显著差异,可能是因为在教育前大多数公众就知道这种观念不对,也可能是本研究在问题设计方面有不科学之处。此外,本研究没有深入分析实施社区KAP教育后公众对抗生素使用行为的分析,今后需要进一步探讨。

综上所述,本研究表明社区KAP教育是提高公众对抗生素应用认知水平的有效途径,在社区开展有关抗生素知识的KAP教育是减少抗生素滥用的有效途径。

参考文献

[1]邱家学,李娜.浅析我国抗生素滥用现状及危害[J].上海医药,2006,27(12):555-556.

[2]王磊.国家治理“抗生素滥用”究竟触动了谁的利益?[N].中国青年报,2004-04-29(2).

[3]郑英丽,周子君.抗生素滥用的根源、危害及合理使用的策略[J].医院管理论坛,2007,123(1):23-27.

[4]张琳琳.健康教育对社区儿童家长使用抗生素的影响[D].中国协和医科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6:22-28.

[5]樊亭亭.我国抗生素滥用规制研究[D].南京中医药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12:13-17.

[6]曾琬舒,吴艳琴,胡世弟,等.重庆市居民抗生素认知及使用情况调查分析[J].重庆医学,2012,41(20):2068-2070.

[7]杜兆英.甘肃省平川地区抗生素应用现状分析[J].社区用药指导,2010,13(12):14-16.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