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色彩论文范文

时间:2023-03-23 15:23:39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12篇美术色彩论文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美术色彩论文

篇1

伴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高速发展,美术院校招生比例逐年扩大,学生色彩基础差且程度参差不齐的现象正不断困扰着美术院校的基础教学。色彩写生是美术专业的重要课程,是提高学生艺术素养、观察方法和表现手法的一个有效手段。目前我国大学美术专业在色彩写生教学中还存在着一些不尽如人意之处,诸如:忽视对学生美术鉴赏能力的培养;对色彩的观察与理解不够重视;教学方法简单,模式陈旧;教师教学随意,缺乏针对性;缺乏对教师进行行之有效的评价与监督的体系等。其产生的直接结果是学生对色彩的观察能力和理解能力普遍偏低,依赖心理强,缺乏创新的意识与能力。这些都在制约着色彩写生能力的提高,不利于学生的个性发展。因此,近年来围绕如何提高学生的色彩写生能力,进而培养高质量、高素质美术人才的呼声日益高涨。由于学生在入学前很少受过色彩写生的专业训练,加上艺术鉴赏能力不高,色彩知识欠缺,观察方法不正确,因此,在色彩写生教学过程中会面临许多问题,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时必须与学生的实际情况相适应,在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上不断地改进与提高。

美术鉴赏具有艺术再创造的性质,作为艺术鉴赏对象的艺术作品,既是艺术家认识生活的成果,也是鉴赏者再认识的对象。要使学生明确美术鉴赏对色彩写生课的重要性,通过美术鉴赏课教学,参观美展等形式,使学生进一步感受色彩的魅力,理解绘画色彩的表现规律。在鉴赏作品时,要尽量选择原作,原作的笔触清晰,肌理层次分明,色彩效果生动,印刷品无法取代。如果为条件所限,也可以选择画幅大、拍摄清晰、印制精美、色彩还原准确的作品。在鉴赏过程中教师要根据自己的经验引导学生聚精会神地反复观赏、品味,有的作品细节生动,有的作品整体和谐,有的作品技艺精湛,因此,要通过鉴赏别人的表现手法,汲取画面中的精华部分。通过对作品线条、色彩、形体、构成的琢磨,体验和谐、平衡、对称带给我们的美感因素,以此激发学生的表现欲。鉴赏过程要有针对性,例如:针对学生写生时出现的色彩单一、色彩冷暖意识模糊、片面强调固有色的通病,可以着重欣赏印象派画家的作品。印象派在观察方法和表现技巧上的大胆创新,在画面光与色上的大胆突破,对学生有很好的启迪作用,色彩写生时他们不再只盯着对象的固有色,而是在光线、环境和固有色中去寻找色彩变化。

自然界的色彩虽然变幻莫测,但又是有规律可循的,只要我们在学习理论的基础上不断地与实践相结合,就能正确地掌握色彩规律。

首先,要让学生了解光与色的关系。没有光就看不到色彩,物体在光的照射下,会呈现出不同的色彩,同是阳光,在不同的时辰也会有不同的变化。法国著名印象派画家莫奈,面对同一景物,每隔一段时间画一张画,生动地表现了不同时辰、不同光线下同一景物所产生的微妙变化。通过引导学生观察,使学生印证了一般情况下,早晨和傍晚的阳光、火光为暖光;中午的阳光、天光、月光为冷光;光源的冷暖是相对而不是绝对的,同为暖光,傍晚的阳光就比早晨的阳光要暖;同为冷光,月光就比天光要冷。理解了光与色的关系,学生们也就能更好地理解环境色与固有色的相互关系,画色彩时不再一味从固有色出发,而是充分考虑了光源色和环境色对物体的影响。例如:画绿树不再只用纯绿色去表现,而是用不同的颜料调和成不同冷暖、深浅的绿色,使它跟特定的光线、环境相协调。

其次,色彩的三要素也是理论学习的重点,它包括色相、明度、纯度。写生中学生们对原色、间色、复色的相貌较容易识别,而对混合次数增多产生的色相就难以识别。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用正确的观察方法去加以识别。色彩往往由于其明度和纯度的变化产生了无穷的魅力。教师在上理论课时,要特意布置相应的练习,让学生用画色表的方法掌握色彩的明度、纯度变化规律。实践证明,这种方法行之有效。在写生中,学生们大都能用单纯的颜色,经过调配、组合,产生丰富的色彩效果,色彩写生中的一些难题在理论学习中得到了化解。

法国艺术大师罗丹在《遗嘱》一文中说:“所谓大师,就是这样的人,他们用自己的眼睛去看别人见过的东西,在别人司空见惯的东西上能够发现出美来。”古今中外的艺术大师都是在观察生活的基础上,提炼出宝贵的艺术精华。没有观察就没有齐白石笔下游动的虾、跳动的蛙、横行的蟹……就没有莫奈笔下变幻的教堂、多彩的睡莲……

人的眼睛都能观察物体,但并不是人人都有正确的观察方法,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观察方法是画好色彩的重要前提。在训练色彩的观察能力时,由于学生的基础不同,先天条件、接受能力各异,所以发展是不平衡的。有的学生对色彩感受较敏锐,一旦掌握了正确的观察方法,许多问题就能迎刃而解。而有的学生对色彩的感觉能力较弱,又没有掌握正确的观察方法,尽管付出很大的努力,仍然进步不大。因此,教师在教学中既要从大多数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提出统一的要求,也要考虑个体的差异,针对每个学生的具体情况,因材施教。要让学生明白,在对色彩的辨别上,既有先天性,也有后天性,先天不足的完全可以通过正确的教育方法获得较好的色彩辨别力。有的人虽然对色彩的感觉更具有天赋,但不进行科学的训练,只会局部地辨别色彩,一旦从整体的角度来辨别色彩之间的相互关系及色彩的微妙差别时就感到束手无策了。

在自然界中,物体的色彩千变万化,错综复杂,如何从复杂的色彩中找出其规律性,就必须首先学会整体观察,观察中要善于发现造型的优美、色彩的和谐,把握物体的主要特征和大的色彩关系。有些学生在观察中往往容易犯孤立地看某一部分、不与其他部分进行整体比较的错误,结果画出来的色彩基本上是物体的固有色,缺乏光源色和环境色所带来的变化,这是色彩写生时最忌讳的。要想改变这一现象,教师必须在课堂中反复强调整体与局部的关系,物体的局部应该服从整体的需要,局部的色彩再丰富,也不能影响整体的色彩关系。观察时还要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去比较、鉴别,注意冷暖对比、明暗对比、纯度对比。不进行物象间明度的比较,就无法获得黑、白、灰的变化关系;不进行色彩的冷暖比较,就无法获得正确的色彩关系;不进行色彩的纯度比较,就无法感知物体的色相特点。四

色彩写生技巧的训练也是教学的重要内容,教师必须全面熟悉这门课的教学,掌握该课程一系列的知识和技能,不能只把课前画好的范画、作画步骤图展示给学生,而应该在课堂上加以演示,从构图、落幅,到铺大色块,深入刻画,调整完成,都要边示范,边讲解,使学生知其然又知其所以然。一些常见的技法,如干画法、湿画法、干湿画法、刀画法,以及如何用笔、如何用色,也应该进行示范。教师的直接演示,具有巨大的感召力,学生通过观看教师作画,对写生的方法步骤和表现技法一目了然,产生了跃跃欲试的激情,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具体示范时,范围要大,要让全体学生都能看到,对重点、难点问题要反复强调。当写生过程遇到障碍时,要及时演示。例如,有的学生画面上常出现脏、灰、粉的毛病,教师就要对其进行调色和用笔的示范,并指出产生这些毛病的原因。除此之外,教师还必须具备其他画种的知识,加强画种之间的相互联系、相互渗透,才能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学生作业的相互观摩,也是直观性教学的有效形式。教学中要及早发现优秀的作业,指出画面的精彩处,使其起到示范带头作用。对于有典型问题的作业,应提示大家注意,使类似的问题得到及时纠正。一张作业完成后,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讨论,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经验,自由地发表意见,教师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必要的小结,肯定成绩,提出不足,或进行作业展示,对下一阶段的教学提出新的要求。

根据教材特点、学生情况,制定科学的教学程序和方法,加深对重点、难点的体会和理解,是确保色彩写生顺利进行的有效手段。

(一)单色画练习

素描是绘画的基础,单色画是素描的另外一种形式,学好单色画,对熟悉工具、材料的性能,丰富色彩写生的表现手法,提高学生的自信心有较大益处。为了让学生有一个适应的过程,可以先进行色彩的明度变化练习,以培养学生辨别色彩明度的能力,接着便可进行室内单色静物和室外单色风景的练习,为色彩写生打下良好的基础。学生有了单色画的基础,在光感的表现、空间层次的处理、色度的变化、水分的掌握、笔触的运用上也就有了一定的适应能力,色彩写生中的一些难题,在单色画中得到了化解,为画好色彩铺平了道路。

(二)大色块练习

刚开始作画时,学生的精力充沛,注意力集中,对色彩的感觉也较敏锐,这时要求学生在较短的时间内,用大笔触准确地表现出物体大的色彩关系。这样做的好处是避免了因长时间作画,感觉迟钝,或过多地表现细节,忽略整体的现象。这种大色彩稿可以保留下来,画长期作业时,用它来比较大的色彩关系会很有帮助。

(三)色彩冷暖练习

冷暖是构成色彩的重要因素,因为有了冷暖,色彩才更生动。在写生过程中,学生往往注意物体的明度和色相,忽略了冷暖,因此,在教学中应加强色彩冷暖的训练。在室内作画,物体的亮部偏冷,暗部偏暖;在阳光下作画,亮部偏暖,暗部偏冷。一般情况下,物体的暗部如果偏冷,亮部就必须偏暖;暗部偏暖,亮部就必须偏冷。同样的色彩,离我们近的暖、远的冷。

教学中可以依靠画色表的方式进行冷色和暖色、色彩的前进与后退的练习,也可以通过画不同光线下不同距离的物体,来达到练习的目的。

(四)循序渐进的练习

如何使课程循序渐进,由浅入深,顺应知识的内在逻辑顺序,这是考虑学生实际情况的一种教学方法。在我国古代,墨子曾提出:“量其力所能及”的教育方法。在循序渐进向前发展的同时,就要考虑量力性。在色彩写生刚进行时,应该先画结构清晰、色相明确的物体,由于它简明易画,能增强学生的自信心。有了成功的体验,再画结构复杂、色彩微妙的物体时就不觉得太费力。例如掌握了室内静物后,再去表现室外景物,这也是循序渐进。室内静物稳定不变,较少受时间、气候的影响,作画条件相对舒适,学生可以反复推敲画面,潜心研究物体的色彩关系。而室外景物变幻莫测,受时间、气候的影响较大,作画条件又相对艰苦,难度也就更大。所以,当学生具备了一定的室内作画经验后,才能更好地表现室外景物。

对于初学色彩的学生来说,写生中可能还会碰到许多问题,教师在教学中应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注意学生反馈的信息,适时调整教学内容和方法,只有这样,才能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篇2

水彩画是西方绘画品种的重要一种,传入我国以后,已成为我国画坛中的一朵奇葩。分析、研究、把握水彩画的艺术特色,无论是对于水彩画的创作与学习,也无论是在理论启示上还是在艺术实践上,不仅大有裨益,而且十分必要。为此本文试就水彩画的艺术特色这一重要艺术命题发表几点肤浅之见,以与同行共同讨论、共同切磋、共同提高。

具体而言,水彩画的艺术特色可分为以下四大层面予以解读—

a.造型的集中性

水彩画同中外所有的绘画艺术一样,都是造型艺术,这是毫无疑义的。但是水彩画更加强调造型的集中性,这种集中性,又具体通过以下几大手法来体现:

其一是以平面显立体。水彩画同所有的绘画一样,都是平面(二维空间)造型艺术,但它并不是孤立呆板、单调僵化的平面艺术,而是以平面显立体的艺术,即以二维空间表现三维空间的艺术。绘画作品只有长与宽,而没有高,只能从正面通过视角进行观赏。这的确是绘画艺术之短,但作为水彩画,却可以扬长避短,甚至以短见长,即通过观赏者的第一视觉印象的联想与想像,获得最大的艺术信息量,创造出一个更为广阔的立体空间,获得审美的极致。

其二是以瞬间显永恒。水彩画选取的是瞬间的物象,但却以这瞬间的物象显示了人物或事物的永恒。wwW.133229.cOm狄德罗说:“画家的笔只有一个顷刻:他不能同时画两个顷刻,也不能同时画两个动作。”①莱辛也说:“绘画要选择最富于孕育性的那一顷刻,使得前后都可以从一顷刻中得到最清楚的理解。”②因此,水彩画选择的瞬间形象,应当是事物发展与人的感觉的顶点,因为顶点就意味着止境。莱辛认为:在一种激情的整个过程里,最不能显出这种好处的莫过于它的顶点,到了顶点就到了止境,眼睛就不能再朝远处去看,想像也就会停止了。水彩画画出这人世间的瞬间物象,它又被圈定下来,显示出人世间事物的永恒。

其三是以静止显动态。水彩画是静止的艺术,但它却通过静止的画面表现动态性特征。例如大海的波涛在画面上是静止的,但它却显示出动态的汹涌之姿;蓝天上的白云也是静止的,它也显示出不断飘动的意象。

由此可见,水彩画正是通过以平面显立体、以瞬间显永恒、以静止显动态的辨证统一的艺术手法,来实现它的集中性的。

b.形象的多样性

水彩画的绘画形象,也是多种多样的。它既有人物形象,又有动物形象,还有景物形象、器物(静物)形象,具体可分为肖像画、风景画、风俗画、静物画、动物画、宗教画、历史画、壁画、年画、儿童画等各种形式。

而且更为重要的是,在这些形象之中,还饱含着画家深刻的思想与深厚的情感。也就是说,水彩画的形象,是主观与客观的有机统一,也是形与意的有机统一。例如一幅蓝天大海的风景水彩画,其形象是碧海、蓝天、白云、海鸥、帆船等等,而在这些形象的背后,又透出画家对自然景色的喜爱之情与渴望飞向更广阔的天地的向往之心和理想之趣。

由此可见,水彩画的形象,是多样的,这种多样性,既表现在物象本身的多样性,又表现在物象之外的多样性,即所谓“象外之象”、“画外之画”。用我国传统的绘画理论而言,就是“诗中有画,画外有诗”。

因此,水彩画的学习与创作,都要仔细品味、认真揣摩、全面把握由形象性所形成的这种“味外之旨”、“弦外之音”、“画外之蕴”。

c.风格的写实性

水彩画作为西方绘画的品种,属于写实主义范畴。从美学原则与艺术精神的视角考量,它是受西方传统美学原则与传统艺术精神所制约的。正如当代著名美学家彭吉象先生所概括的那样:“中国传统美学强调美与善的统一,注重艺术的伦理价值;西方传统美学则强调美与真的统一,更加重视艺术的认识价值。中国传统美学强调艺术的表现、抒情、言志;西方传统美学是强调艺术的再现、模仿、写实。我们从中西美学史上可以发现,‘模仿说’是古希腊美学的普遍原则,亚里士多德以模仿的基础建立起的《诗学》体系,在欧洲雄霸了两千年。而‘表现说’则成为中国先秦美学的核心,‘言志’、‘缘情’是我国诗论重视表现的最早见解,在情与理的统一中,将‘天人合一’的审美境界作为最高境界。”③

作为写实主义风格的水彩画,主要通过明暗处理与焦点透视来得以具体体现。通过光影与明暗的不同,通过近大远小成比例的焦点透视法,来加强其真实感。

d.色彩的独特性

水彩画的艺术特色,主要体现在它色彩的独特性上。正如马克思所说:“色彩的感觉是一般美感中最大众化的形式。”④水彩一的灵魂是水彩,它是用胶水和颜料等调制而成的,作画时用水溶解于纸上,利用画板的白地与水分互相渗透等条件,表现出透明感,具有轻快、湿润等特殊效果。既不同于油画的油质色彩,也不同于水粉画的用水调合的方法。一言以蔽之,水彩画色彩的独特性,就在于它具有“水彩味”。

注释:

篇3

一、色彩教学中的个性化培养

个性差异体现着人类多样因素与社会因素交互作用的丰富性,而这种丰富性又与美术的丰富多样性所一致。也正是学员审美个性上的差异,为我们开展美术教学提供了基础。与此相反,划一的教育却导致美术丰富多样性的缺失,也就失去了美术的真正魅力。个体在审美活动中的差异必须被重视和尊重,尤其是在富有情感的色彩表现上。尊重个性差异应该体现在教学的各个环节中,它要求教师无论在备课、上课、指导、评价等环节中,都要以此指导自己的教学实践。不能根据自己的审美喜好影响甚至干涉学员独特的审美习惯,确保他们在愉悦的环境中感受到自己的情感被尊重,使学员自觉地保持和发展这种审美的独特性,而不是趋同于同学和老师的审美感受,最终丧失他们宝贵的人格魅力。例如,讲课时要对色彩作品客观分析,理解不同色彩情感的表现抒发:莫奈《睡莲》《教堂》系列中光影色感的扑朔迷离、欢快丰富的色彩世界;凡·高的《向日葵》《自画像》充满强烈的个人情感和心理因素,以狂热的色彩语言描绘了痛苦焦灼的心灵,那奔放的笔触和强烈的色彩,以及整个画面的律动感令每个观者能体会到当时作者的绘画激情;蒙克的《呐喊》《生命之舞》中色彩传达的苦难、恐怖等等。

指导写生训练实践时,不应要求每个学生都按老师本人的方法和色彩感受去完成作品,应该允许学生在表现手法和工具材料上有一定的自由,应鼓励学员勇于用个体独特的色彩风格表达自己对事物的审美感受。在色彩表现过程中要调动学员表现对象的激情,强化画面的主观色调,营造强烈的情感氖围,根据需要选择运用写实、夸张、变色、反色、变调、抽象、象征等手法,强调笔势的动力感,如用平涂无痕的色块、长笔触的强烈扭曲的拖摆、细笔触的轻微的颤动、旋涡笔触的绵转,弯曲笔触的起伏等,突现色彩的感染力和视觉冲击力。当学员处于兴奋的状态中,活生生的对象就会融化为生动的线条,鲜活的色彩,写生就不会是冷漠的复制,而是炽热情感生动的表现。教师尊重学生的审美个性,发现、显示、爱惜、培养每个学员的独特的个人才能,便意味着把个性提高到人的尊严充分发展的高度。

在色彩教学中培养学员的审美个性,要求我们从客观心理结构出发,充分意识到教育和环境对审美活动产生的影响,并避免影响其发展的不利因素,在教学的各个环节尊重、培养、发展学员独特的审美个性。

最大限度体现差异,编排合理的教学内容。课堂教学是成人美术教育的重要部分,而课堂教学的成功与否,关键在于教学内容的选择与安排。成人学员是具有极大差异性的群体,整齐划一的要求和内容对他们肯定是不合适的,应该尽可能地照顾各种层次的学员的身心特点。以终身教育为目标的成人美术教育,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应体现出一种弹性,这种弹性体现在对于表现方式的宽容、工具材料的多样性和教学内容的难易方面。教师在备课时,应该注意适应不同基础学员的审美喜好,在准备要欣赏的艺术作品材料时,应尽量多选择一些具有代表性但又风格迥异的作品,以体现出教材内容对不同审美个性的宽容度。从学员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出发,使学员感受各类作品的不同审美形态,从而引发学生内在情感的自然流露,这样,学员对美术的体验、感受和表现才会得到充分发挥。教师应充分利用网络、多媒体等工具,利用各种色彩作品资源开发色彩课程,培养学员的美术素养和人文精神,建构个体对于本民族、本地区文化的人文关怀,从而形成独特的富有民族特点的审美个性。

二、各种绘画材料技法在色彩中的运用

不同绘画材料的运用会形成画面不同的肌理表层,肌理是经过许多艺术家用不同的物质材料,使用不同的工具和技法不断尝试探索创造出来的。这种效果具有独立的审美价值,并作为一种特殊的形式语言被采用。画面中所出现的肌理,使艺术手段更趋丰富,从而可以充分体现作者的创造性。

同样,在色彩训练之中,也可以运用各种绘画材料产生不同的色彩肌理效果,来拓展学员色彩的表现力。过去的色彩教学中,只是运用水粉、水彩、油画等常用材料,对材料与技法触发的色彩肌理问题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学生不了解画面肌理的功能及其所生发的效应,如可以表现丰富的质感和光感,或传达精致、和谐、微妙、柔和、厚重、粗犷等感觉。重视媒介和手段的研究、增加各种特殊材质的必要的感性认识,即不同材料、技法形成的不同肌理表层,其本身就体现了作者不同的情感心理、情感动向及其精神价值取向。色彩肌理本身就会使观者引发不同的心理、生理等方面的反应和变化。同样的肌理表层又会因不同的材料选择,传达出不同的情感信息。

不同材料和技法的选择运用,引发不同的色彩肌理表层效果,同时也会导致不同的审美趋向差异。收集、保护和学习前人优秀的传统技艺,是我们创新的根本和基础。我们在色彩训练中学习传统技法的同时,鼓励学员大胆尝试多种绘画材料技法,如水彩、水粉、丙烯、国画色的综合运用,油画和金属、木、陶、蜡、纤维等各种材料的混合交替使用,还有刀刮、平刷、罩染、浸染、滴洒、划痕、厚堆等方法的运用,会产生许多意想不到的极为丰富的肌理效果,从而启发学员的创造灵感。经过深思熟虑并富有想象地利用工具和技法,以不同媒介来创作美术作品,在表现技法的探索、研究和体验中,最大限度地发展个体的审美个性,同时也会得到意想不到的收获。

不同绘画材料技法运用可产生不同的肌理,而对肌理的研究与综合运用模糊了画种的界限。实际上,我们已经看到跨画种的技法被广泛运用和借鉴,不同画种材料的综合应用已成趋势,因此,我们尝试在色彩教学中,充分而综合地运用不同画种的材料和技法,从而真正实现色彩教学的五彩缤纷,使学员感受色彩的独特魅力。

三、引入丰富的色彩评价体系

对于成人美术教育学员的色彩作品评价,相对较为理性和成熟,应尊重其自身的思想和体验,在具体的色彩训练中拓宽自己色彩的经验和感觉,建立起自己独特的感受体系,形成丰富多样的评价体系。

在成人美术教育中将评价作为色彩教学的重要学习方式,目的是为培养学员色彩评价能力,促进色彩创作和审美能力。美术教育加强学员的色彩评价能力培养,能提高学员的色彩意识,还能培养学员的色彩审美敏感性,发展其感受力和思维力。在色彩作品评价中,可采用学员自评、互评、讨论、阶段性的色彩作品汇报展览等形式,激发学员的学习兴趣和创作热情。也就是说,现代教学评价体系是一个相互制约、相互促进、不断自我完善的组织系统。传统的评价都简单地以学员最终的作品来给他们的能力进行定位,可是每个学员都有自己特有的生长环境,个性的不同、专业基础、工作环境的不同,表现出来的内在气质也就存在着差异。因此,学员努力的过程就是学员素质能力发展的过程,我们应该从学员参与学习活动和表现作品的过程中,去发现学员学习表现色彩的热情,从他们的作品中发现学员本质的有个性的东西,培养学员的观察力、想象力,挖掘他们的色彩创造力,保护学员的个性特点。

传统的教学评价比较单一,教师往往以学员画的色彩关系对不对,把眼光总放在美术学科的知识和能力方面等来评价,忽视了学员在其他方面所呈现的闪光点,忽略了学员在色彩表现过程中的自我情感抒发、审美情趣、构思创意、探索能力等方面的综合评价。因此,评价不仅要关注学员的学习成绩,更要发现和发展学员多方面的潜能,了解学员发展的要求。在学业评价的范围上,不仅应该有美术学科的知识和能力,还要关注学员在学习过程中的情感表达、审美情趣、构思创意、综合能力、探索能力等全面的综合评价。只有综合全面的评价才能使学员认识自己的优点和缺点,扬长避短,提升色彩创作能力。超级秘书网

其实,学员的色彩作品,原本就浸透了个人的各种情感,有些想象的、抽象的作品可能画面效果不是最好,也可能是学员造型能力、构图能力的局限,甚至是因为某些个性的因素使然。所以教师应尽量给学生提供自我表现的机会。让他们以异于他人的表现方式来表达其独特的思想和情感,并树立起自我表现的信心。教师必须站在每个学员的角度上,用他们的眼光去理解他们试图表现的内容,做到理解和尊重学员。在色彩呈现中,发现他们的才华,体会他们的情感,教师在评价作品时应抱着一种充分尊重和信任的态度,运用平等和恰当的评语谈出自己的体会和对学员的期望,可以起到鼓励学员创造能力和很好地交流的作用。在美术教学中要注重对美术活动表现的评价,评价的核心是促进个体的发展,要通过突出评价的过程性和个体的差异性等,建立发展性的评价体系。

通过培养学员色彩表现的个性化和多种绘画材料技法的尝试,引入丰富的评价体系,改进色彩教学方法,使学员从被动接受知识的模式中解放出来,与开发潜能个性化的学习环境相适应,探索以自我指导为导向,以个性化学习为中心的新学习模式,形成符合成人学员可持续发展的认知规律的知识结构以及教学方式,培养建立学员色彩创作和审美能力。

参考文献:

篇4

二、《红高粱》中影视道具的色彩以及周围环境色彩

《红高粱》中的主色调是红色,从一开始的时候,这种基调就已经十分明显,在红色中还夹杂了一些黄色,黄色与红色之间的有机结合,使得观众在观影的时候可以产生一种极度兴奋的感觉,给人带来激昂的感觉。在《红高粱》中,拍摄的地点是在一片黄土高坡上,那里的土地很贫瘠,寸草不生,与周围的黄色相对比,红色的花轿展现出一种全新的视觉感,花轿在黄土高坡的尘土飞扬中左右摇摆,上下颠簸,使得影片的艺术感觉得到了很大的升华。《红高粱》这部作品中,“颠轿”是一个十分重要的部分,也是最出彩的地方,正是因为“颠轿”,使得红色的花轿与周围的黄色之间产生了很鲜明的对比,给人带来一种很强烈的视觉反差。然后又对屋内的色彩进行描绘,屋子内的装饰也是红色的,有红色的布匹,有红色的染缸,这些装饰品之间的色彩也都是十分和谐的额,在屋子里面的装饰给人带来一种色彩斑斓的感觉,同时与黄色的沙漠之间产生了一种对应,对于电影的主题是一种很好的体现,使得人好像就存在于一种五彩斑斓的色彩中,让人流连忘返。在整体的红调中,电影中的一些细节的地方都在不经意之间体现出来,对于整个电影的色彩对比有很大的作用,表现出导演对于色彩的整体把握的能力以及构想。

三、美术色彩、色调的大量应用

色彩能够对人物的心理状态进行很好的体现,能够将人物的复杂的心情烘托出来,在一个限定的时间内,在一个限制的场所中,想要细致入微地对人物的心理活动进行展示,则需要能够使用一种比较恰当的视觉感受,美术色彩在电影中的就能给人这样的视觉感受。在电影作品中,巧妙地使用各种美术色彩,可以对人物的内心世界进行良好的展示。电影《红高粱》中的美术色彩是一种火红的颜色,但其中也穿插了其他的颜色,比如蓝色。当女主人公“九儿”再一次返回到烧酒炉子所在的屋子的时候,老头早已被杀身亡,这个时候她一个人静坐在院子中,天上有一轮月亮,在这样的场景中,导演恰到好处地使用了蓝色,蓝色在这样的场景中代表了一种冷清,一种孤寂,一种落寞,与当时主人公的内心世界是完全相符的,给人一种比较幽冷的感觉,使得观众在观看电影的时候,好像自己也处在这样的环境中,自己也能体会到主人公的内心想法。

四、《红高粱》中的美术色彩运用

美术色彩的运用表现出的就是各种美术色调,在这部电影中所运用的美术色彩,很明显地反映出导演的艺术表现方式,将他的艺术风格表现得十分明显。美术色彩本身也有很多种含义。首先,这部作品中的美术色彩,是一种跨越国界的艺术形式,艺术家有国界,但是艺术是没有国界的,张艺谋在对这部影片进行创作时采用了比较浓厚的民族风,对电影的主题进行展示。这部电影改编自莫言的同名小说,莫言在这部作品中体现出十分明显的民族精神、故乡情结,所以张艺谋在进行电影创作时,也将原著中的民族情感体现得很透彻,而导演所运用的方式就是色彩艺术。色彩色调的民族化艺术表现实际上就是一种对事实情况的尊重,通过将美术色彩进行民族化处理,可以引起观众的共鸣,得到更多的认可。美术色彩本身就是可以感染人的一种视觉语言,美术色彩是电影艺术中一个十分重要的视觉元素,可以给人带来不同的视觉感受,而且可以将电影的情节一点点透露出来。美术色彩可以像绘画艺术那样对所描绘的目标的原本的颜色进行还原,同时,还可以对创作者的思想情感进行展现,通过对电影中的各个角色的外在形象进行展示,可以对时空的变换进行详细的展现,可以创设出符合电影中人物的性格特点以及故事发展趋势的情绪意境,对电影故事中的情节进行烘托。但是不同的观众对于各种美术色彩的反映是不同的,在生理和心理上都会表现出差别,一般说来,会由生理上的差别引起心理上的差别,比如对于一些色彩而言,有可能会引起人的心理上的不适。在《红高粱》中,虽然只是采用了比较普通的美术色彩,但是美术色彩中所表现出来的寓意却是十分深刻的,美术色彩表现出来的是比较直观的效果,对各种寓意进行直观地展示。美术色彩对观众的审美情感的展示,是通过生理影响到心理的。在电影《红高粱》中,红色的主色调与十八里坡的激情野性的场景之间有十分巧妙的结合,使得整部电影中的红色中又生出其他的含义,除了电影情节带给人一些兴奋的感觉之外,电影中的颜色也会带给人一些重要的视觉感受。张艺谋的电影创作使用了这种开拓性的创作手法,使得整部电影的思想内涵更加丰富,使得影片更加生动、形象、富有感染力。从一开始,这部电影电影中的红色就十分强烈,但是在最后的时候,这种红色渐渐减弱了。就像火苗一样,渐渐熄灭,但是观众仍然还是沉浸在这样的红色中,依旧有十分强烈的视觉感受,这就是电影中的美术色彩带来的重要作用,使得观众的内心一直都没有办法平复下来,尽管电影结束了,人们还可以继续想象,脑补其他的画面和情节。与此同时,电影中的红色也代表了生命的成长,是一种敢爱敢恨、无所畏惧的人生,也是一种尽情挥洒的人生,总之,适当的美术色彩的应用,可以使得观众的视觉感受以及心理感受更为强烈。

篇5

如今音乐和美术作为艺术表现的两大主要模块,我国教育改革中也渐渐加强了对这两门课程的重视。美术主要是由点、线、面、造型和色彩组成,从生活实际出发,运用丰富的联想,对艺术进行再创造的形式。色彩在我们生活中无处不在,它已经渗透到我们的生活中甚至延伸到我们的精神世界中,比如我们运用简单、明亮的色彩装点城市,使其更具现代化气息,我们运用运用复古色装点教堂等欧式建筑,比如蓝色的海,蓝色的天空和绿色的草原给我们一种舒适的心情,比如用冷色系装点快餐店有利于提高营业额,在对美术和心理学的结合研究中,人们学会重视色彩,也逐渐学会运用色彩。

二、小学美术色彩教育教学研究

(1)视觉与色彩

人们获取信息主要靠视觉,而实际生活中我们获得的信息都充满了色彩,这些色彩也赋予了极强的情感色彩。即使世界上各个国家的语言不同,但是人们对美术色彩的感知都是一样的,比如说红色,它是我国国旗的主要色彩,它赋予着生机与活力,代表热情奔放,当人们消极时,能有效激发人们的进取心,给人莫大的勇气。比如说黄色,它是我国古代皇朝中用色的主要基调,象征着高贵,黄色是太阳和向日葵的颜色,它属于暖色,是明度最高的颜色,我们经常用一抹亮黄,光芒四照等词语来形容黄色,它本身明朗而引人注目。比如说绿色,绿色是植物的颜色,象征着大自然,因此绿色给我们一种平静、祥和的心理感觉,它象征了新生和生命,经科学研究表明绿色也是对我们眼睛最有益的色彩了,近年来世界上更加强调保护自然的重要性,提倡和谐,久在城市中操劳的我们也越来越想要回到大自然中得以休憩。

(2)色彩与知觉

视觉是我们通过眼睛在光的作用下感知到了物体,而色觉是我们对于色彩的感知能力。是在光的作用下,我们的眼睛能检测到物体的形状和颜色,将物体的这一系列特征映入脑海中进行检验,大脑感知到的色彩便是色彩知觉。大脑能有效保存我们对于色彩的记忆,比如看到蓝色我们的第一反应是广阔,这是大海给我们留下的印象,想到绿色便心情舒畅这便是自然给我们留下的感官印象,这些色彩在我们的脑海中留下印记使我们对色彩拥有了感情和知觉。

三、小学美术教育中对色彩的教学研究方法

(1)小学国画的色彩教学

中国画作为我国一项优秀的传统文化,近来被引进到小学美术课堂中,它作为我国的国画,带有强烈的民族性,在小学课程中宣讲中国画的历史演变过程和绘画方式,不仅能使孩子提高绘画潜能,又能培养他们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培养他们的爱国主义精神,从小便能感受到我国国画的艺术魅力。中国画不像西洋画中色彩艳丽,相反它色彩十分的少,通常以墨色为主,通过下笔的轻重,勾画的整体线条,再加以渲染,最后缀以简单的朱色画龙点睛,只求神像,不求形像。我国传统文化绵延五千年,国画的历史也发展悠久,若按传统方式中单是给孩子教授知识,加上小学生的自制力不高,注意力容易不集中,就造成上课效果差,这就要求老师改革上课方式,以故事的形式将某段绘画历史,让孩子在美术课堂以动手为主,教授基本的调墨方法和绘画方法后便让孩子自行动手画,让他们大胆的实践,充分发挥他们的动手能力,可以从临摹最简单的竹子等静物开始,在绘制过程中,教师走入孩子中间及时改正他们的错误,鼓励他们发展自己的个性。

(2)小学水彩的色彩教学

水彩因拥有鲜明、艳丽的色彩作为小学美术教育中色彩教学的重要课程,顾名思义,水彩是由颜料和水勾兑而成,不但具备水的清澈、透明和灵动,而且具有五彩斑斓的色彩,它能通过色彩强烈的给人视觉冲击,传达强烈的情感。水彩画由于是水和颜料的勾兑,勾兑比例不同或颜料之间调和的比例不同都会导致颜色不同,比如单是一个蓝色就可分上百种,比如一副远景画,远处海天相连,主色调都是蓝色,这就要求孩子对其辨认,提高他们的色彩感,并培养他们能自行调出不同颜色的能力,而孩子天生对色彩比较敏锐,这就要求加强小学课程中水彩画的教学,提高他们的水彩感和对色彩的认知能力,培养他们的美术素养和艺术情操。

四、小学美术教育中色彩教学的发展趋势

如今随信息网络技术的发展和城市化,跳房子、过家家、玩泥巴等传统儿童游戏也一去不复返,不管是青少年还是儿童都变成了受网络游戏和手机极大影响的一代,网络技术的发展是时代进步的象征,但与此同时孩子的交际能力、基本能力的培养都会受到莫大的影响,再加上如今大部分父母都忙于工作,与孩子缺乏沟通,导致孩子的精神世界匮乏。小学课堂中也受到了中考和高考的压力,单纯的注重分数只会让孩子从小产生压力和等级观念,忽视了孩子的素质培养和个性的发展。不管是家长还是小学课堂中,都要将“色彩”的观念灌输到生活中,家长需要言传身教,从自身做起,注重孩子的思维培养,鼓励孩子尝试不同的东西,授予孩子基本的道德理念,养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在课堂中,教师不仅仅需要教授孩子基本的课堂知识,还要优化班级氛围,给孩子造就和谐的成长环境。

篇6

进行成功设计的前提是有良好的创意,在现代招贴设计活动中,设计者在进行设计前要找到适当的艺术形象来生动的表达主题,从而达到与观者产生共鸣的目的,一个好的设计作品能让观者从观赏作品过程中产生共鸣,这种共鸣是由内而外的。色彩在视觉传达的设计中具有感觉的作用,公众对招贴的第一印象都是通过色彩得到的,在设计招贴中必须考虑如何表现色彩的冲击力,让观者获得强烈的思想情感和产生共鸣。民间美术色彩历史悠久,色彩的观念早已深入人心。在古代,人们就用红色来代表红红火火,表达自己希望来年顺利的美好祈愿,充满了主观的浪漫色彩气息。民间美术色彩的创意要符合大众心理,准确的把握大众内心的需要。在设计作品的过程中,一定要最大限度的发挥民间艺术色彩的表现力,拓展思维空间,丰富设计创意,不要被传统文化所束缚,激活传统民间美术色彩的生命力。

1.2与图形信息的传达

图形是一种最容易被人所接受和理解的视觉语言,在运用图形来表达某种信息的过程中,色彩的运用是图形信息得以准确表达的重要条件。在我国的民间美术中,图形的设计大多采用简单夸张的造型与鲜明亮丽的色彩相结合的形式,通过色彩对比等一系列色彩的表现手法,给人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设计中结合传统的中国图形的表现形式可以使得人们更加容易理解设计作品的含义,给观赏者的视觉和心灵都带来强烈的震撼,在一定程度上也能表达一定的意境,给观者以想象的空间,满足了人们对于美的要求,另一方面,在招贴设计中运用中国传统的图形体现了我国的民族文化,也满足了人们的精神需要。

1.3民间美术的色彩与文字意境表达

文字与图形一样都属于视觉符号,文字设计一方面可以传递信息,另一方面文字自身也具有视觉图形意义,丰富了人们的生活。我们中华民族创造的汉字,凝聚了特有的形象观念,色彩的运用对文字寓意的表达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对文字进行图形化的象征从来都是设计师的创作素材,现在民间流行的“花鸟字”,具有象征意义的“福、寿”等,就是汉字图形化的典型代表。劳动人民懂得如何运用汉字的谐音、象形来设计汉字图形,汉字图形作为民俗中的常用符号,不同的汉字具有不同的寓意,传统的吉祥文字的色彩设计,以红色为主调来烘托出喜庆的气氛,红色带给人们积极的心理暗示,红色的喜字代表吉祥喜庆,红底黑字的春联表达人们对明年的美好愿望,寄托人们祥瑞美满的寓意。在信息化的时代,文字的空间也变得越来越大,文字本身也超越了符号的内涵,文字已经不仅仅是一种表达信息的方式。设计师在设计过程中要打破常规,形成一套崭新的思维创作体系,运用民间美术色彩与现代创意汉字巧妙的结合,激发创意灵感。民间美术色彩与现代吉祥文字的结合,体现了设计者特有的设计思想与设计态度,设计师应该领悟文字的精神,巧妙的运用民间艺术色彩。

篇7

1色彩的主观性在历史的长河中,社会的价值观、审美观以及道德观深深地影响着中国民间色彩观念的形成,其代表了民众们的普遍欣赏眼光,是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与向往。以河南淮阳的“泥泥狗”为例,黑色是其主打颜色,代表着浓郁、热烈、瑰丽与古拙。所以,几乎各式各样的“泥泥狗”都是以浓郁的黑色做底,身体则采用红、黄、白、粉、绿和黑色作为绘制图案的基础,给人感觉放荡不羁却又十分古朴真实。很多“泥泥狗”的外形十分夸张,现实生活中的奇禽怪兽根本无法做到。这就是包装设计中民间美术色彩的重要运用,通过人眼对色彩本能的反映来达到宣传的效果。映射到当今的包装设计上,为了能够保护“泥泥狗”最原始的朴实与文化底蕴,可以深入地研究图案上线条与色彩的搭配,找到一套能够刺激视觉审美的方式方法,而人们对色彩产生的本能反应必然将成为激发包装设计的潜能有利武器,使其能够传达出一种乐观向上的情感。基于民间美术色彩的包装设计,需要更准确地吸收民间美术色彩的精华,为后期的产品塑造打下坚实的精神基础。

2色彩的装饰性个人的审美会受到生活环境、受教育水平以及特殊喜好的影响。那么色彩审美更是一个复杂并且无系统化的发散性问题,它没有统一的评定标准,并且与地域分布、风俗习惯和历史背景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人类天生就有感知色彩的本能,与生活的所有活动息息相关,而且可能因某种阅历的增加而有所改变。以朱仙镇木版年画为例,首先值得肯定的是,它的确已经有一千多年的历史,画面色彩鲜明,人物布局精巧,整体主次分明左右对称,是中国民间美术品中的佼佼者。在朱仙镇木板年画中,为了体现浓郁的民族特色,主要采用最为清澈的原色,使其相互融合,相得益彰。对于历史悠久的民间美术品,其在色彩的运用上面十分讲究,并不在乎颜色的“多”,而是在使用上讲究一个“妙”字。现代包装设计要想在色彩上所有成就,就必须认真地体会其中的含义,然后学以致用,将这种色彩运用之道植入设计理念当中,缔造出不一样的视觉效果。另外,朱仙镇木板年画在平衡色彩的组合上面颇有成就,既能确保整个画面的完整性,又能够提高其感染力,给人一种积极向上的活力。如此纯粹并且自然的色彩搭配,为年画增添了一种和谐的美,十分容易打动观赏者的心,这一点也是包装设计所需要学习的重要地方。

3色彩的象征性在中国传统的色彩运用上,一直都存在着象征手法和五色观。在数千年前,我国的农耕文明时代就在黄河流域开启了,从此开创了中国深远、朴实的民俗和民风,后来经过儒家思想磨砺和地理环境等种种因素的影响,造就出了封闭、保守、厚道、宽容的中国传统文化,进而形成了中华民族独有的价值观和审美观,正是这种独特的民族观念创造和发扬了独具特色的一系列民间美术色彩。以民间剪纸为例,其和年画的区别在于剪纸的符号性极具冲击感,而内容相对来说被弱化了。在色彩的选择上面,红色是剪纸的首选色彩,其原因还是为了保证视觉上给人的冲击力。在中国的文化艺术里面,具有浓厚地域传统文化和群众基础的就是剪纸艺术,民间美术色彩在其中也得到了淋漓尽致的体现。如果设计师想要让包装设计契合人们的心理审美和情感,同时又能在艺术上达到写意的目的,那么其就需要充分地运用好民间美术色彩及其象征性符号。在现代设计中,许多的设计元素都源自于剪纸,在国际化日益深入的今天,民族传统文化结合现代元素的包装设计才是其发展的未来趋势。

二中国民间美术色彩在现代包装设计中的运用

对于商品的包装设计来说,应该引起重视的设计语言之一是色彩。商品的包装设计能够在民间美术色彩中寻找到丰富的创意和灵感,将这些色彩作为设计元素通过现代化的科学技术融入其中,再通过现代化的形式表现出来,不仅继承和延续了民间美术的价值,而且将现代感与民族特色都赋予了商品的包装,增强了商品品牌宣传力度,推进了商品的销售速度。民间美术色彩在某种程度上体现了地域性的色彩文化以及当地民众的审美观念,可以说,地域性的社会文化都凝聚在了民间美术色彩之中。对于企业来说,形象和品牌非常重要,而能够突显这些特征的就是其商品的包装设计,而色彩通常决定着现代包装设计能够给予消费者足够的视觉冲击。对于现代包装设计来说,运用地域性民间美术色彩能够将当地的传统文化融入到包装设计中去,进而构建地域性商品的品牌,通过商品流通,完成不同地域文化的传播和交流。

1民间美术色彩与现代设计创意对于设计而言,其成功的基础是创意,其灵魂也是创意。色彩对于现代包装设计来说,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因为在生理和心理双层面能够给予人们最为直接和冲击的就是色彩,可以说,商品就是通过包装设计中的色彩来与消费者交流和沟通的,色彩运用的成功与否直接影响着人们是否购买。在吉尔•莫顿的眼中,来自于潜意识中的说服力总是能与色彩挂钩的。人类视觉机能决定了不同的色彩可以对人的眼睛造成不同程度的冲击,视觉也是受色彩影响最大的,所以说,产品的包装设计的成功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色彩的运用。每一个设计师必须要充分地了解民间的传统文化与地方消费者对于色彩的需求,以此为前提的包装设计才能获得成功。在运用民间美术色彩的时候,设计师通常会首先选择大红和大绿的颜色,其原因是这些颜色非常醒目,对于人们的视觉具有足够的冲击力,是将来包装设计中色彩运用的发展方向。土特产是传统文化的典型代表,在其包装设计中融入民间美术色彩,商品的亲和力和乡土气息都得到了提升,而且运用民间美术色彩进行商品包装的设计,可以摄取各种各样的设计元素。就拿比较著名的“泥泥狗”为例,设计师在进行该商品的包装设计的艺术创作过程中,为了将地方的乡土人情充分表达出来,运用了商品本身的吉祥色彩和图形。当今世界,经济全球化已然成为主流,在这种大环境的影响下,人们更加是不遗余力来挖掘民俗文化,对于大众而言,最能够代表他们情感与审美以及文化观念的就是民间美术色彩。在任何一个地方,都有其独特民族文明史和传统文化,而每一位民众都会对养育自己的土地产生情感,那么这份情感与民族文化如何体现在商品的包装设计中呢?那就是融入地域性色彩。因为只有民间美术色彩才能将地域性的民俗神韵体现得自然、充分。

2民间美术色彩与民俗文化的复古潮在21世纪初期,消费者们比较青睐的价值观中有一种是奢侈享受,为了体现高贵、典雅的艺术品质,设计行业也被推向了时代的风口浪尖。伴随着设计品质的不断提高,消费者们也逐渐提升了自身的审美水平,事实充分证明,让他们下定决心购买商品的恰恰是具有诱惑力的包装设计。以设计师陈幼坚为例,虽然他的许多包装设计都选取了欧式,而且西方线条比较明显,但是中国传统文化始终渲染着他的所有作品。可以说,陈幼坚非常推崇中国的传统文化,并引以为傲。但是他既不是一个墨守陈规的人,也不是一个迂腐的学者,他巧妙地将东西方文化结合到一起,融入其设计理念之中。陈幼坚的包装设计既有中国民间的美术色彩,又能见到西方的现代美学,可谓是品位与文化底蕴并存。当今社会,文化艺术可谓是百花齐放,逐渐呈现出了多元化。对于中国人而言,生活中的每个角落似乎都充斥这西方思想和文化,而对于自己民族的文化与艺术却似乎在慢慢地遗忘。中国通过2008年召开的北京奥运会将具有民族特色的设计语言推向了世界,经历了这些,民族文化也得到了设计师的尊重和重视,中国特色设计走向了世界,也惊醒了设计师。将民间美术色彩融入到现代的包装设计中去,展示了设计师回归复古思想的状态,同时也直接体现了世界包装设计的多元化现状。具有民间特色的包装设计在“国际风格”的现代主义潮流中可谓是一枝独秀,而且它的存在还充分说明了当今世界的艺术设计潮流是非常追捧本土传统文化的。

篇8

林风眠在手法和材质上引色彩入水墨画的变革方式,开启了中国画走向现代形态的一个重要门径。在他之前,世纪之交的海派画家吴昌硕曾用西洋红画牡丹。广东二高曾尝试在中国画中使用西画的色彩和构图形式,但这些拼合并没有构成对传统水墨语言系统的动摇。而林风眠变革实践中的主要意义,在于他没有否定传统中国画抒情写意特征的同时,企图用中国画的写意抒情品格与西画印象派以降的现代审美追求相沟通,以感情充沛,个性突出却又似乎不关人世兴衰的艺术格调,将构图和色彩等西画形式因素“融”进了水墨语言系统。这些建立在西画对物象具体观察基础上的“写实”性表现手法的介入,引发了水墨中程式化笔法趣味的变化。创造了超出古人章法潘篱的水墨新语言,在鲜明的形式风格中构建与传统艺术脐带相连的审美意境。就绘画的具体形式因素来看,林凤眠对传统水墨语言系统的变革主要集中在构图和色彩两个方面。

一、对时间和空间的进离

传统中国画的一大特征,是画面构图中时间和空间的和谐构成,它是古典中国绘画的一个重要特征。wWw.133229.COm此外,中国传统绘画的独特画幅形式立轴和长卷,也为这种时空结合的审美特征提供了协调的画面构成形式,其与中国古代文人的书画把玩习性和达官贵人们“不下堂筵,坐穷泉壑”的所谓林泉之志是和谐一体的。而西方的油画、壁画也多有表现大场面的画幅,但是油画厚重的方形边框,使欣赏者必须将油画挂在壁上进行观看。其焦点透视的构图法,则更要求观众必须离开一定距离通览全画面才能产生身临其境的感受。而中国画的卷轴或长卷,却可以让文人雅士们用手持画幅进行逐段欣赏,通过在近距离中不断展开的画轴,欣赏者仿佛是漫游在画面展现的丰富景观中。

林凤眠在构图方面对传统语言形式的变革,是使用方形构图。显然,方形构图比较于传统的卷轴和长卷,具有强调空间因素而淡化时间因素的效应,它与西方绘画的焦点透视相谐,而不适用散点透视,利于特写式的近景描绘而不利于展开式全景式刻画,平面式形式构成。不便进行多层次的虚实、重叠组织。这可以说是画家对中国艺术最深层东西的借鉴,是对民间艺术形式精髓的提炼,通过突出这些特点,林凤眠利用方形构图凸现了绘画平面构图中的形式秩序感和形象在空间中的造型位置经营。放弃了时间因素对画面的介入,从而使画面产生了比传统手法更单纯、更直观的视觉形式力度。同时,林凤眠的方形构图中又极少见到动荡倾斜、怪诞不安的结构。而多是充满稳定感、平衡感和完满效果的画面布置,其画面有一种宁静,安详的静态美,这又从画面整体意境生成的美感中具有了典型的东方趣味。从而以不同于西画的审美格调而统摄了中西手法的融合实践。

二、悖于“写”而求于“画”的色彩理念

传统中国画“墨分五色”的色彩语言具有浓厚的超自然神韵,其与书法性用笔、用线的结合,更使传统水墨画把情感信息的含量集中贯注于“力透纸背”等书写性的笔法形式体验中。林凤眠认为,人类绘画应经历三个发展阶段,第一阶段是装饰化时期,主要用线:第二阶段是表现体量真实时期,用眼睛与色彩:第三阶段则是单纯化地表现时间变化中的诸种现象时期,他认为中国绘画没有完成第二阶段就匆匆转入第三阶段。因此,他的绘画语言不能描绘变化万千的阳光和光照下的众物,他的补救策略是通过观察与写生,从自然现象中寻求“综合的色彩表现”。

在水墨画中运用色彩,构成了林凤眠水墨绘画的重要特征,也是他对传统水墨画语言系统最有力的变革探索。从作品看,林凤眠在水墨中使用的色彩主要是西画重光感效果的手法,他的许多景物画在视觉效果上几乎达到了油画的色光表现力,却并没有油画那种滞重感,依然保持了中国水墨画笔法特有的滑润清逸之风。色彩与水墨相结合,墨色在画面上就不再处于主宰的地位,而经常是起到了重色调的作用。在烘托了其他色彩光感效果的同时,也使自身在周围色彩的比较中显出了丰富的色感。尤其是林凤眠那些在生宣纸上使用水粉色的作品。“浸”入纸中的墨和色彩以交混的“亚光”效果,产生了光色感中水墨笔意韵味,水墨之韵中含浓艳色感的特殊视觉效果。这种效果既有西画的视觉冲击力,又有中国绘画水墨交融中含意悠远的阴柔之美。林凤眠喜欢使用对比色,而色块周围的墨线在这些对比色中担任了其中介作用,使这些对比色在与墨的交织中得到了协调统一。

篇9

色彩本身就是一种文化,是一个民族情感、经验和思想在色彩应用过程中的显现。作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民间美术,在数千年的传承中,形成了独具特色的艺术特性。色彩作为其重要的构成元素,是人们寻求精神上情感表达的一种方式,以不同的色彩表达特定的观念,反映了民族民间美术的传统习俗及审美观念的延续和发展。民间美术色彩深层次地体现了创作者与受众进行对话的一种文化语言。

一、户县农民画中色彩选择的特点

户县农民画在我国整个民间艺术的庞大体系中可称得上是独放异彩。画风粗犷豪放,构图饱满稚拙,用色单纯夸张,具有清新浪漫的生活气息。户县农民画贴近生活,多以描绘人民丰收的景象,节日的欢腾,幸福的家庭等,使每一个观赏者都能够感受到激昂的情绪和自豪的心情。户县农民画,粗犷中蕴涵着细腻,浓艳中蕴涵着淡雅,稚拙中有着精巧。

单纯明快与夸张刺激的色彩表现是民间美术色彩选择的显著特点。WWw.133229.cOM中国民间美术的色彩体现着充分的饱和度。红、黄、蓝、白、紫等鲜亮的色彩,使人感受到豁朗的情感和明达的风格,正是民间艺术单纯明快的装饰性色彩的充分体现。以具有代表性的户县农民画设色体系来说,“色要少,还要好,看你使得巧不巧。”这是户县农民画用色的简要口诀,由此体现了民间美术用色简练的特征。户县农民画诀亦云“红红绿绿,图个吉利”,“红要红得鲜,绿要绿得娇,白要白得净”;“紫是骨头绿是筋,配上红黄色更新”等,都体现了民间美术色彩高纯度、强对比的特征。这种纯粹的色彩运用,使农民画色彩醒目而和谐。其色彩搭配,运用大色块的红丹与品蓝形成强烈的补色对比,而小色块的竹绿、品桃、紫黄色加上墨线稿的穿插,使画面色彩响亮而又简洁明快。用色虽然只有五种色彩的搭配,极为单纯简练,却显得五彩缤纷,绚丽多姿。

民间美术的色彩运用补色、高纯度的色相对比原则,是民间美术色彩选择的主要倾向。人们喜爱色彩,往往喜爱有一定纯度的色相,不同程度的色相对比,可以满足人们对色相感的不同要求。我国历史上的传统色彩调配形式,运用色相对比是最常见的方法之一,其中,补色对比在民间美术中应用尤为广泛,民间美术的色彩搭配体现着朦胧的补色感知,极力显示对比色特有的张力和刺激性。

当然,民间美术的色彩在表现夸张刺激、鲜艳夺目效果的同时,也非常注重色彩的统一和谐。所谓“光有大红大绿不算好,黄能托色少不了”,就表露了追求统一性的色彩意识。 色彩的审美心理不是孤立的,它必然受到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哲学思想、伦理道德的影响,受到整个审美意识的制约。

二、户县农民画中的色彩文化

在中国传统思想和民间习俗的影响下,民间美术中的色彩显现着强烈的民族情感和审美特征,从而造就了民间美术色彩的热烈喜庆的气氛。在民间美术作品中,色彩是民间艺人和受众进行对话的一种独特的文化语言,有着多方面的表现功能。

(一)装饰功能

民间美术的色彩首先是为了饰美娱目。特别是装饰性较强的户县农民画作品,其设色是极富代表性的,用色艳丽浓烈、丰富鲜明,突出吉祥喜庆红火热闹的气氛。画中配色口诀:“红与黄,喜煞娘”,“要喜气,红与绿,要求扬,一片黄”等都体现了这种心理,富有节奏的对比,同时又讲究和谐统一,色彩整体效果鲜艳、热烈、轻松、明快。当然,除了对比热烈、色彩浓重的农民画,也有追求雅致调和的色彩效果,这类农民画在使用纯度较高的色彩后,常以粉蓝、粉绿、灰色、金色等加以调和,又用墨线加以衬托和稳定,因而画面素雅委婉、清淡优雅。即使如此,农民画也仍以喜庆、绚丽、丰富为主。无论哪类色彩的运用,又都是写意不写形,不求现实的真实,色彩在原来基础上更为大胆。

户县农民画诀亦云:“红间黄,喜煞娘;红间绿,花簇簇”,“青紫不并列,黄白不随肩”等,都是肯定原色的运用,色彩搭配体现出朦胧的明度对比,色相、色彩的冷暖以及面积的搭配与对比。明度的对比使画面疏朗、透气,色调清新,而多种色彩冷暖的不同和面积大小的对比则易产生丰富、绚丽、热闹红火的气氛,这种色调风格也正是民众喜爱并表达思想情感的最恰当的形式。同时,色彩的冷暖对比丰富、强烈,极具现代装饰色彩效果。

(二)象征功能

根据心理学的研究表明,色彩最能引起人们奇特的想象,它最能拨动感情的琴弦。色彩效果不仅体现在视觉上,更体现在象征意义上,使大众得到心理上的体验和理解,从而得到心理上的满足。 所谓“象征”,就是用以代表、体现、表示某种事物的一种物体或符号,重视色彩的象征性在我国历史上有着自己的传统。民间色彩象征意义丰富,根据华夏民族古老的五色观进行组织搭配,在五色(青、红、黄、白、黑)的观念内涵上,根据需要去突出某一色的主旋律,以达到表达审美和生存上的追求。在民间美术创作中,对色彩的文化内涵和象征意义的依托是时常要遵循的。“红红绿绿,图个吉利”这句流传在老百姓中的口头禅,作为一般的民间艺诀,可以说是整个民间美术的色彩特征。“图个吉利”是在传统的民间文化观念下表现出的审美观念,以表达求生、趋利、避害等功利意义为主。

老百姓常常是依自己的切身利益和功利愿望去理解和使用色彩。“吉利”所包含的审美意义,在广大民众心目中总是和纳福招财、避害去灾等基本生活需要和世俗意愿交织重叠。户县农民画多是歌颂丰收的田野,欢腾的畜群,崭新的房屋等,其中绿色寓意万年长青,红色寓意四季红火,在民间美术中,色彩是一种喻意和心理暗示,是用色彩与形式的特定形象满足大吉大利,祈福迎祥,发财平安的心理。色彩的作用超出了视直觉与自然环境等同的色彩结构和这种表现形式。

色彩的这种观念性的象征意义被纳入包罗万象的中国古代宇宙论的框架中,与传统的价值观、哲学思想、等级意识、宗法观念、伦理道德相互交融,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丰富的内涵。

三、民间美术色彩选择的文化内涵

从民间美术设色的整体观念和特征来看,对传统的色彩观念有依有背,既遵循了传统色彩的象征、比附意义和内涵,具有深沉的文化底蕴,同时又重视色彩的视觉审美效果,呈现出斑斓多彩的热闹景象。可以这样说,色彩在民间既是观念的、历史的,又是现实的、审美的,它不仅诉诸于视知觉,同时还受到文化传统、环境的制约,包含着丰富的社会内容。因而对民间美术色彩的认识就不能仅仅停留在现象的描述上,而必须对包蕴其中的观念性涵义和文化历史内容予以领悟和把握。

作为一种原生态的、历史演化的视觉表现形式,我国民间美术的色彩是各种因素相互影响的结果,突出表现为深受中国传统设色观念的影响。其中,五色观的影响自始至终贯穿其中。它们与自然、社会和人生诸方面的观念形态相关联,因而具有丰富的比附性意义,这些意义体现着中华民族的共同文化意识。色彩情调与民间文化观念相重叠,深受民众生活的制约,与庶民百姓的生活态度、价值标准、审美情趣是相一致的,具有与生俱来的民族亲和力。这也是其备受关注的原因所在。

我国古人的色彩选择不是建立在对色彩物理性能的科学分析的基础之上,而是以宗教化和伦理化的色彩选择习俗为根据的。早在先秦时期国人就已形成色彩等差观念,众多的色彩被区分为正色和间色两个等级。这对整个封建社会的色彩选择习俗都有支配性影响。色彩等差观念是在五行说的影响下形成的。在强烈的神秘感和崇拜心理的驱使下,古人以五行为中心,用比附、推导等方法,把木火土金水变成5种象征性符号,使之与各种具体的、抽象的、已知的、未知的、经验的、迷信的、自然的、社会的事物相对应。

篇10

关于中国画色彩问题,主要是针对中国传统的水墨画而言,再具体1点说,就是围绕自唐代以后形成并逐渐形成为中国画主流的文人画样式,也即所谓“墨分五色”的色彩命题,当然其中也涉及到“固有色”的观念。重点之所以放到前者,因为传统中国画的1些观念“山水居首”,“水墨为上”表明作为水墨画的墨分五色已发展为成熟的色彩系统。

中国水墨画色彩系统的形成,有1个历史发展和演进的过程,不了解这个过程,就不可能正确了解中国画色彩的特点,他的独特的审美追求和表现规律,就会像有些论者那样轻率地指责中国画的色彩不够丰富和缺乏视觉冲击力,他们喜用西洋绘画的色彩传统和成就,在不经意中贬低我国传统绘画色彩语言的价值,这种割裂传统的认识和价值取向。不利于中国绘画事业的革新与发展。

当然,不了解这样1个历史过程,我们也不可能冷静地全面地认识我国传统中国画色彩语言的真实面貌,就会忽视传统绘画色彩语言特定的历史内容,1旦陷于固步自封的境地。背离了历史审视的目光,也会失去不断革新不断进取的锐气和方向。wWW.133229.cOm同样,会阻碍中国画的发展和提高。

首先,需要指出的是,在古代,中国画又叫丹青,可见,中国画本来是重色彩的。远在新石器时代的彩陶上已有相当复杂的色彩:春秋战国和西汉色彩斑驳的帛画;辽阳棒台子汉魏墓壁画《车骑图》,有朱,赤。黄,绿,白,赭,黑,墨等几色,五彩缤纷;隋代展子虔勾勒重彩青绿山水《游春图》;唐代大小李将军的山水金碧辉煌:五代黄筌花鸟鲜艳夺目等,举不胜举的历代名作就是明证,传统中国画的1个极为重要的特点就是在不断的实践中形成了异常丰富的色彩系统,明代杨慎曾经概括指出了“画家有七十2色”,而这个系统在宋代之前就是建立在“固有色”基础之上的,我们不能无视这个历史事实,进而无端抹煞传统中国画色彩语言的丰富性和多样性。

其次,时至宋元,水墨画的崛起并逐渐成为中国画的主流,但它并没有终止对于绘画色彩语言的追求和更新。并没有中断我国绘画色彩运用的传统,而是在新的表现技巧的形成过程中,对传统的中国的色彩语言进行了大胆的革新,这种革新导致了传统中国画色彩系统的形成,并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充实,锤炼为1种高度精粹的独特的色彩系统,这种高度精粹的独特的色彩系统,是以墨白这两种最基本,最重要的色彩为主要载体,通过水与墨不同量的融合于宣纸上得渗化,产生黑,白,灰丰富的层次,表现了色彩无穷的变化,如果用今天的色彩构成学中的“蒙赛尔色立体”去剖析这种变幻,它反映在黑白两极之间的纵轴之上,是色彩明度的变化,与横向的色相和纯度的变化并无直接的联系。但正因为此,从自然物象抽取,概括出来的不是模拟自然色彩的黑白关系,却似乎更能使人产生丰富的联想,更具有表现性,从而达到以虚当实,虚实相生。不似之似的艺术效果。

从以黑白为主的中国水墨画色彩系统的形成和变化看,这种新的色彩系统,新的色彩观是渊源有自的,它不中断传统,不反叛传统,而是执着于新的追求,新的突破,这种突破主要表现为对“固有色”的超越。

中国画之用色比较注重主观性,自有其历史文化和哲学土壤,先秦的儒学,用理性精神解释传统“礼乐”,将理性引向现实的日常生活,伦理情感及政治观念之中,在色彩的认知上,则表现为对客观存在的色彩的主观性格予以肯定,“巧笑倩兮。美目盼兮,素以为徇兮,何谓也?子曰:”‘绘事后素’曰:“礼后乎?”子日:“起予者商也,始可与言诗已矣。”在缣帛上施加彩绘的美丽女子之形象,之所以美,是因为这个形象统1在素色之中,以此比喻“礼后”。认为仁是礼节仪式的思想内容,礼节仪式是仁的外在表现,即强调外在的表现形式必须从属于内在的思想观念,重视的是正常情感的感受与理念的结合,而不是认识模拟功能,把中国画对色彩的处理引向带有主观性的表现轨道,在理论上则演化为谢赫“六法”中的“随类附彩”说。

“随类附彩”主张作画要表现物的属性,即物的固有色,而不去模仿物的现象即所谓环境色,这1特点,要求画家必须对丰富的客观色彩世界加以高度的概括处理,而这1过程本身就为主观心灵活动1审美选择赋予了较大的空间。“炎绯寒碧,暖日凉星”而“水色:春绿。夏碧,秋青。冬黑”。在中国画家看来,如果用绿色表现冬天的水(并非冬水不含绿色),那是难以吻合冷,寂静的冬之情调。这里的色彩属性(固有色)所体现的冷暖关系,已经通过心灵感应的过滤概括出来。李思训父子的青绿山水,工整细润。缜密而富丽的设色;张萱,周昉的仕女图卷,轻简的衣裳,柔丽的色调:黄筌的工笔画鸟,几不见墨迹的五彩调子;范宽的雪景重林。云烟惨淡,风月阴霁之状。宋元之前,中国画丰富的色彩世界,无不通过对“固有色”的总体感觉的把握来表现“心”的世界。

对“固有色”的突破正是在唐代工笔重彩发展至成熟阶段水墨画出现之时,可谓绚烂之极,归于平淡。山水。花鸟画在这1时期的兴起更助长了水墨的滥觞。此后,水墨画则1发成为中国画样式的主流。尽管元代前后出现了浅绛形式,色与墨又融合在1起,但这种融合是水墨(不是墨线)与色彩的交融,并仍以墨为主,色为辅。“右丞云:‘水墨围上’,诚然。操笔时不可作水墨刷色想,直至了局墨韵既足。则刷色不妨。”浅绛的问世,虽使中国水墨画更为丰富,为墨这1极色增添了别样的光彩,但依然是以墨为主调的。以墨代色,墨分五色的发现,是对色彩论看似离题却也是惊人的创造。“墨分五色”这1高度精粹的色彩观的形成有着深刻而复杂的历史原因,概括起来讲,主要有3大方面的因素。

其1,“墨分五色”的色彩追求。与道家追求与自然同趣的至大至美的艺术观是1脉相承的。既然“大音希声”、“大象无形”我们很自然的看到道家对色彩的去取,是摈弃人为的“无色”。所谓“五色令人目盲”,因而面向对自然本质的追求。他们认为人为的色彩追求是不足取的,因为追求人为的色彩就会破坏自然固有的“全美”。这种面向自然本质的精神。与以后中国画色彩演变之间。存在着非常内在的关联。用“墨分五色”的这种超主观的色彩观去突破“固有色”的主观色彩观,实际凭籍的真是道家的艺术哲学。作为道家最基本的思想的“道”。其本质是“无”是“虚”,而又表现为“有”为“实”,这种有无相生,虚实相成的艺术哲学对中国艺术(当然包括中国绘画的色彩追求)的影响是十分深远的。

这1色彩观与禅宗的人生哲学与文人审美兴趣也逐渐趋向1致。禅宗追求以自我精神解脱为核心的适意人生哲学与文人画家自然淡泊,情境高雅的生活情趣融为1体,清幽,闲静的审美情趣也逐步形成。自然适意,不加修饰,浑然天成,平淡幽远的闲适之情成为他们追求的最高艺术境界。而水墨色调那单纯,朴素,清雅。浑然天成的美学性格成为最适合于文人画家审美兴趣的技法手段。

其2,工笔画是以勾线填色的形式来表现物象的,这种方法与写实主义西画的区分,就在于形和色是两个不同层面上的既分离又关联的形式要素,简而言之,西画的形与色是相互融合,形是用色来体现的,而中国工笔画的形是用墨线轮廓来表现,色则是在这墨线轮廓之中的形象的固有色。这种表现形式发展到唐代已相当成熟,墨线与色彩的各自发展,势必要以侵入对方的领域为前提。用金线勾勒的金碧山水画,以明暗层次为主要特色的陆探微和黄筌的画作,可以说是用色人形,而水墨画的出现则是以墨线的扩展向色彩方面逼近。宋朝时期,出现院体画和文人画相互对峙的局面也并非偶然,这是中国画样式自身发展的1个必然结果。另外。中国画传统强调的不是对象实体,而是主观情感所表现的气势和韵律,这种生动的气韵主要是通过墨线的“形”来表现的,像“曹衣出水”,“吴带当风”,“春蚕吐丝”,“风雷电驰”这样优美的词汇,都是用来描绘墨线艺术的独特风格及特殊韵味的。可以说工笔画样式发展的日趋成熟,也是墨线扩展为“墨分五色”的水墨画艺术的又1内在成因。

其3,我们还要注意水墨画及其色彩系统形成的时代和文化背景。从整体上看。唐代之后的审美追求。逐渐从儒家政教怀抱的束缚下挣脱而出,朝着追求艺术自身的审美规律和形式规律的方向发展。于是以1种反对矫揉造作,追求自然平淡,质朴无华的情趣韵味,去表现那种超尘脱俗的人生理想和生活态度,便成了时代的审美风尚。因此,有了陶渊明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耐人寻味无穷的优美诗句;有了苏轼的“论画以形似,见于儿童临”的审美主张;也有了逸笔草草,不求形似。聊以自娱的文人水墨画。

此外,毛笔,墨与生宣纸质的相互磨合为“墨分五色”的审美理想的实现又提供了必要的物质条件,即特殊的绘画材料。进而构成了特殊的绘画语言。

篇11

在进行室内色彩设计时,有很多因素对色彩设计产生影响。主要包括室内本身固有因素。例如:不同空间的使用目的,像工作室、病房,显然在考虑色彩的要求、性格的体现、气氛的形成各不相同。再如:室内设计色彩可以按不同空间大小、形式来进一步强调或削弱。当然也是室内色彩设计的参考因素,不同方位在自然光线作用下的色彩是不同的,冷暖感也有差别,我们可利用色彩来进行调整。

影响因素还包括“居住者”的因素。如:使用空间的人的类别。男女老幼对色彩的要求有很大的区别,色彩应满足居住者的喜好。再如:使用者在空间内的活动及使用时间的长短。学习的教室,工业生产车间,不同的活动与工作内容,要求不同的视线条件,才能提高效率、安全和达到舒适的目的。wWw.133229.COm

另外,影响因素里还应包括该空间所处的周围环境因素。色彩和环境有密切联系,尤其在室内,色彩的反射可以影响其他颜色。而且不同的环境,通过室外的自然景物也能反射到室内来,色彩还应与周围环境取得协调。

二、准确理解室内色彩的设计方法

要理解色彩的协调问题。室内色彩设计的根本问题是配色问题,梵高说:“没有不好的颜色,只有不好的搭配。”色彩效果取决于不同颜色之间的相互关系,同一颜色在不同的背景条件下,呈现的效果可以迥然不同。视觉器官按照自然的生理条件,对色彩会有不同搭配要求。会有很多的视觉色彩现象。视觉器官对色彩的刺激本能地进行调剂,以保持视觉上的生理平衡,并且只有在色彩的互补关系建立时,视觉才得到满足而趋于平衡。

要注意室内色彩构图。色彩在室内构图中发挥诸多特别的作用,诸如,可以引起人注意或隐藏的目的;可以物体产生收缩膨胀的感觉;可以虚构室内空间形式,打破原有空间格局;还可以使室内物件的品种、材料、质地、形式彼此间形成内在联系。

在室内色彩中要有主次关系,主要是背景色决定主体色,主体色决定强调色。色彩的统一与变化,是色彩构图的基本原则。为达到更好的装饰效果可以运用重复、呼应、节奏、对比等方法来进行具体的设计。总之,解决色彩之间的相互关系,是色彩构图的中心。室内色彩可以统一划分成许多层次,色彩关系随着层次的增加而复杂,随着层次的减少而简化,不同层次之间的关系可以分别考虑为背景色和重点色。使室内色彩达到多样统一,统一中有变化,不单调、不杂乱,色彩之间有主有从有中心,形成一个完整和谐的整体。

三、全面统筹家庭室内色彩的分析

1、卧室的色彩。卧室是人们睡眠休息的地方,对于色彩不同年龄要求差异较大。儿童卧室,色彩以明快的浅黄、淡蓝等为主。男青少年宜以淡蓝色的冷色调为主,女青少年的卧室最好以淡粉色等暖色调为主。新婚夫妇的卧室大都采用激情、热烈的暖色调。中老年的卧室,宜以白、淡灰等色调为主。有调查表明人的生命中有三分之一的时间是在睡眠中度过的,卧室是休息的场所,其色彩不宜过重,对比不要太强烈,宜选择优雅宁静的色彩。

2、客厅的色彩。客厅是最能展示主人的审美情调,和文化底蕴的地方,在设计时往往要下大力量。客厅一般面积较其他的房间大,色彩运用也最为丰富,客厅的色彩要以反映热情好客的暖色调为基调,并可有较大的色彩跳跃和强烈的对比,突出各个重点装饰部位。色彩浓重,可以显出高贵典雅的气派。如选用深红、黑等重颜色。墙面宜根据家具的色彩和风格,一般以选用红、紫、黄等颜色为主,调配时不同的色彩纯度上可以有所区别。顶部的色彩则选用金黄色的装饰灯及其光线构造出富丽堂皇的色彩效果。在一些装饰画或墙角也可以用灯光烘托华丽的气氛,使整个房间的整体感更强。

3、餐厅的色彩。餐厅是进餐的专用场所,也是全家人汇聚的空间,它的空间一般会和客厅连在一起。在色彩搭配上要和客厅相协调。具体色彩可根据家庭成员的爱好而定,一般应选择暖色调,如深红、橘红、橙色等。这样的色彩设计不但能从心理上提高人的食欲,同时突出了温馨、祥和的气氛。在局部的色彩选择上可以选择白色或淡黄色,这是便于保持卫生的颜色。

4、厨房的色彩。厨房是制作食品的场所,是一个家庭中卫生最难打扫的地方。颜色的选择以清洁、卫生为主,应以白、淡灰、淡青色为主。地面不宜过浅,可采用深灰等耐污性好的颜色,墙面宜以白色为主,便于清洁整理,顶部宜采用浅灰、浅黄等颜色。

篇12

中国的传统色彩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华民族是世界上最早就懂得使用色彩的民族之一,确立了色彩结构,以黄、青、赤、黑、白五色为正色,并与五行中的土、木、火、水、金相联系,把中国人关于自然宇宙、伦理、哲学等多种观念融入色彩中,形成独树一帜的中国色彩文化。

中国的建筑、服饰、绘画、雕刻、瓷器、漆器、剪纸等传统文化的方方面面,都离不开色彩的装饰。中国传统色彩:中国红、琉璃黄、国槐绿、青花蓝、富贵紫、水墨黑、玉脂白、长城灰、黄金贵、雪花银。民间色彩搭配对比性口诀如下:

(1)软靠硬、色不愣。软色是指不同色相的色彩同白色调和明度偏高的色彩,硬色是指不同色彩同黑色、棕色调和明度偏低。软靠硬的对比适合色相、明度、纯度相同或对立的配色,是色彩向黑白两极分化的关系。

(2)红靠黄、亮晃晃。五行说的色相环是一个以黄为中心,青、红、白、黑为顺序的循环,它们各自与东西南相对应,从而形成了中国特有的宇宙观。今天中国的国旗选用红配黄色是沿袭传统对色彩的审美取向。

(3)分青绿、人品细。仔细留意会发现大多数民间纺织品的色彩搭配里都或多或少出现青色、绿色。因为我们的祖先喜欢强烈红黄色调。由感官出发加入青、绿丰富画面层次,色彩结构趋于细致。

(4)民间色彩对比方法与现代平面设计。对比指两个事物相比较时形成一定的差异。色彩对比使视觉上产生跳跃、活泼、刺激、运动、热烈的精神情绪升华。平面设计作品中运用色彩对比来达到诱目性、识别性,使产品的信息宣传在短时间内快速被视者接受。

2传统色彩元素在室内设计中的应用

(1)传统家具元素。家具在室内装饰中占有很大的比重,有时甚至可以决定整个空间的风格。中国家具发展经历由简陋而繁美,重实用与观赏相结合的演进过程。尤其是“明式家具”在我国家具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现代的“明式家具”在家具的造型、结构、装饰和工艺上也具备了极高的融合性。

(2)传统文化装饰元素。传统建筑是非常注重装饰的,这些装饰还蕴含着人们对于生活美好的寄望。如蝙蝠、鹿、鱼、鹊、梅是较常见的装饰图案。

(3)传统色彩元素。中国传统的色彩很多,有古朴典雅的色彩,也有浓重热烈的色彩。其中红色是中华民族最喜爱的颜色,甚至成为中国人的文化图腾和精神皈依,被称为“中国红”。

3新中式风格室内设计

(1)新中式风格室内设计的风格定位。新中式风格室内设计极大地改善了传统室内空间的不足,融入了现代的技术、材料和观念。通过吸收传统艺术内涵和文化精髓,将其与现代设计手法、现代设计理念、现代审美习惯相结合。它涉及现代室内空间形体、装饰图案、地方材料、陈设装饰和色彩装饰等具体方面,从而形成我国特有的室内设计风格样式。

(2)传统色彩于新中式风格室内设计的意义。色彩是室内设计的灵魂。拉斯金曾说过:“色彩感知于室内设计,犹如色彩对画家一样重要。”传统色彩蕴涵着丰厚的文化底蕴和精神意义,它所具有的装饰性、简洁性和象征性等特征符合现代设计语言和现代审美观,适用于新中式风格的审美特征。中国传统色彩符号独具魅力,具有强大的中国特色的感召力和象征性,运用于新中式风格的室内设计中,不仅彰显了中华民族传统居住文化,弘扬了民族精神,又不失当代中国的特色。

1)满足现代生活的需要。传统色彩符号在现代室内设计中的运用,须遵循科学的色彩色调和配色方案,协调好背景色、主色和点缀色的关系,正确处理室内的协调与变化。在同一室内空间中,根据空间的功能性质恰当选用色彩,并协调补色的比例。在使用多种颜色的时候,保持一种色彩清晰易辨,其他色彩处于从属地位显得尤为重要。

2)传统色彩符号赋予新中式室内设计象征性的深刻寓意。在众多颜色中,红色是最富有中国特色和最具代表性的。由于其丰富的文化内涵而在现代喜庆文化、婚嫁文化、传统艺术中大量运用。在现代设计中,红色逐步成为传统与现代的最佳演绎者,也成为设计师们使用最多的原色。在很多精品酒店的客房设计中,红色被大量运用于陈设装饰、空间分隔、意境渲染。在这里,红色成了东方的象征,成了古典的代表。

3)传统色彩在现代室内设计中的时尚感简洁性。现代设计本身具有准确、简洁、明晰的特征,具有视觉上的可视性和感觉上的可读性。传统色彩文化经过抽象与概念化,得到明确的象征性符号。通过系列象征性符号特征来传达设计概念,从而使人的情感得到满足,产生心理上的共鸣。各色的墙面着实明艳生动,设计师大胆地表达了其对于传统文化的现解,充分表现出简洁、干净、时尚,浓郁的艺术张力与感染力。参考文献:

[1] 赵皓君.传统色彩符号在新中式风格室内设计中的运用.

[2] 杨英丽,李黎,杨英杰.中国传统元素在室内设计中的应用.

[3] 张绮曼,郑曙.室内设计资料集[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3.

[4] 王丽君.现代中式室内设计对传统色彩文化的传承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硕士论文,2007.

[5] 王飚.论“五色观”及其在现代设计中的运用[J].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版),2007(05).

[6] 蒋志英,杨茂川.色彩符号在地域性室内设计中的价值与运用[J].山西建筑,2008(10).

[7] 郑时龄.建筑批评学[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1.

[8] 杨茂川,李乃昕.现代技术背景下的地域性空间设计[J].美术大观,2006(12).

[9] 邢庆华.色彩[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5.

[10] 许平,潘琳.绿色设计[M].南京:江苏美术出版社,2001.

[11] 刘光复.绿色设计与绿色制造[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0.

[12] 张永年.浅谈绿色包装设计[J].包装工程,2001.

[13] 邱斌,郑刚.色彩构成艺术[M].江西美术出版社,2000.

[14] 回顾.传统图案在现代设计中的应用[M].辽宁美术出版社,2006.

[15] 郑曙.室内设计思维与方法[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3.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