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3-23 15:23:50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12篇小微企业论文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从总量看,由于九龙坡区是传统的工业大区,工业基础雄厚。在全市38个区县中,小微工业企业无论从单位数量上,还是从总产值、增加值上在全市都名列前茅,总体优势明显。
(二)产业结构集中
从产业结构看,九龙坡区的小微工业企业基本为大中型工业企业的配套企业,产业相对集中。主要以汽车制造业、摩托车制造业、有色金属冶炼及加工业、电器机械及器材制造业为主,占全部总产值的70%左右。
(三)分布地域集中
从分布地域看,九龙坡区小微工业企业主要集中在华岩镇及中梁山以西九镇,企业地域分布相对集中。该区域企业个数占全区小微工业企业的71%左右,总产值的73%左右。而中梁山以东各街道小微工业企业个数、总产值相对较少。
(四)经济类型集中
从经济类型看,经济类型相对集中,主要以内资企业为主,港澳台商投资企业、外商投资企业微乎其微,可以忽略不计。其中,内资企业又以私营企业为主,私营企业个数占全部小微工业企业的73%左右,总产值的50%左右。
二、九龙坡小微工业企业存在的问题
(一)发展速度放缓
2012年以来,由于受经济大环境不景气、总量偏大、土地、环保等诸多因素影响,全区小微工业增速放缓,情况不容乐观。
(二)生产层次较低
全区小微工业多为劳动密集型企业,生产方式比较粗放,处于产业链的低端,有的甚至就是手工作坊,缺乏先进的管理模式、自主的知识品牌。
(三)生产环境较差
部分小微工业企业租用厂房进行生产,但租用的厂房不标准,配套设施不齐全,条件较差。有的企业甚至乱搭乱建、乱排乱放,严重影响周边环境,存在较大的安全隐患。
(四)企业税负较重
随着国家对小微企业各项扶持优惠政策的出台落实,小微企业税费负担有所缓解,但小微企业税负较重的问题依然存在。主要是提供来料加工的企业反映,由于税率高、项目多、征收标准过低,企业税负较重。
(五)偿债能力堪忧
反映企业偿债能力的指标主要有反映短期偿债能力的流动比率和反映长期偿债能力的资产负债率。一般认为流动比率应控制在2左右,资产负债率应控制在50%左右。经计算,受调查企业2013年平均流动比率为1.05,说明企业短期偿债能力较弱。平均资产负债率为68.0%,说明长期偿债能力也不容乐观。
(六)应收账款周转率较低
应收账款周转率是指企业本期发生的赊销净额与同期应收账款平均余额的比值。它说明一定期间内企业应收账款转为现金的平均次数,应收账款周转率越高,说明其收回越快。经计算,受调查企业2013年平均应收账款周转率为1.1次,表明全区小微企业收账速度慢,收款周期长,资产流动缓慢。
(七)企业融资较难
受规模小、资产和有效抵押物少、企业自身信誉度不高等因素影响,小微工业企业很难得到银行贷款和通过其他渠道进行融资。同时,由于信息不对称,金融机构缺乏足够有效信息去甄别、筛选优质小微企业,也是小微企业融资难、市场资源难以有效配置的重要原因。
(八)企业人才缺乏
调查发现许多小微工业企业老板缺乏必要的经济学知识和管理学知识,企业的日常管理较为混乱。另外,受劳动强度大、工作环境差、工作时间长、劳动保障不到位、生活配套(交通、购物、医疗、教育等)不到位等因素影响,企业招工十分困难,技术工人尤为缺乏。
三、发展对策及建议
(一)出台扶持政策
由于受种种条件的限制,区内现有的产业扶持政策办法很难惠及小微工业企业。针对小微工业企业发展速度放缓的现状,建议将小微企业的发展纳入九龙坡区经济发展的总体战略,科学规划。及时出台专门针对小微企业的产业扶持办法,安排专项的小微企业扶持资金。尤其是让有发展前景的配套企业能够得到最大限度的扶持,鼓励他们进行技术改造、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扶持他们逐渐由小变大,由大变强,逐步拥有自己的品牌和技术,能够在区域竞争、国内竞争甚至是国际竞争中拥有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和市场话语权。
(二)加快企业升级
针对小微企业生产层次较低的实际情况,一是搭建科技创新平台。鼓励市内高校、科研院所、研发机构与企业建立合作关系,搭建科技创新平台。尤其是鼓励有发展前景的配套企业自建或联合建立产品研发中心、试制中心、检测中心等科研机构,进行产品研发和工艺创新,积极提供政策指导和智力支持。二是鼓励产业重组。鼓励区内规上工业企业以收购、兼并、重组、联营等多种形式,加强与全区配套工业企业的合作,加快实现配套企业提档升级。三是提高自主创新能力。
(三)布局园区建设
针对小微企业生产场地较差的现状,建议按照布局合理、特色鲜明、用地集约、生态环保的原则,在中梁山以西各镇及相应工业园区合理布局一批小微企业工业园,建设标准厂房,将有发展前景的配套企业纳入小微企业工业园,有意识地培育三大支柱产业集群。既帮助企业解决租场地难的问题,又在厂房租金上予以企业一定的扶持。既帮助企业统一解决水电气配套、生活设施配套问题,又方便政府统一管理,减少环境污染。
(四)加强税费管理
针对小微企业认为税负较重的现状,建议一是要加强对现有财政扶持政策、税收扶持政策的宣传力度,进一步提高政策知晓率。二是要创新税费优惠政策。认真研究国家、市扶持小微企业的有关税收优惠政策,整合财政、工商、人社、经委等部门的扶持政策,有针对性地制定相应的财政、税收配套措施,进一步扩大优惠范围、提高优惠标准,对有发展前景的配套企业予以重点扶持。
(五)创新融资政策
一是加大引进金融机构力度。一方面加大引进小额贷款公司、社区银行、村镇银行等立足本地的小微金融企业;另一方面加大引进股权私募基金公司,拓宽企业的融资渠道。二是引导金融机构开展小微信贷。一方面协助金融机构甄别筛选优质企业,把控风险。通过建立小微企业信息系统,逐步实现银行、工商、税务等部门的信息共享机制,及时提供小微企业的生产经营与信用状况权威数据。另一方面出台扶持政策,引导资金流向实体经济,对积极开展小微信贷的金融机构实行奖励,提高金融机构支持小微企业的积极性。
2用地现状条件分析
2.1优势条件。2.1.1区位条件较好:新兴工业园四方塘片区二区用地紧邻柳州市区,与柳州主城区以柳石路相连,交通方便快捷,直线距离至市中心15.9公里;该区交通优势明显,西侧有柳南高速公路、东侧有209国道等联系柳州与其他各市县的区际交通干线,北侧距广西乃至南部区域的铁路枢纽地———柳州火车站仅16公里;西侧距柳州飞机场仅3.78公里,可依托机场区,发展形成航空相关产业园;东侧直线距离7.38公里有柳江,直通广州、港澳,随着红花水电站的修建运行,柳江流域枯水期亦可通行船只;总体而言,区位条件优势突出,集水、陆、空交通优势于一体,内有依托,外可扩展,是一处难得的城市发展区域,十分有利于该区吸纳外来经济的辐射。2.1.2自然、用地条件适宜:该区位于主导风向的下风向位置,柳江下游,从大气及水体的环境角度分析,对柳州市区都不构成大的影响,适宜一、二类工业布局。该区现状用地以甘蔗地、缓坡地为主,且地质条件较好,适合各类工程建设并易于开发。2.1.3开发共识强:广西省农垦集团及柳江县政府较为重视该区的建设发展,具有坚定办好该区的共识和决心,并为此做出了组织落实和前期资金落实。2.1.4有一定的工业基础和品牌:柳州市汽车工业和工程机械、通用机械等机械工业及品牌在全国有一定市场和知名度,具有发展汽车零配件相关企业的经济环境。2.2劣势条件。2.2.1政策驱动减弱:作为一个经济技术开发区,该区相对而言,起步较晚,已经不可能具备我国发达地区的先建开发区的主要政策优惠以“赚取差价”来吸引投资和发展,尤其是在中国加入WTO以后(尽管还有国家西部地区优惠政策)。2.2.2经验不足:农垦集团及柳江县政府创立同类大型工业园区经验较少、建设和管理该规模工业园区的所需经验不足。2.2.3招商引资的软、硬件环境需要改善:法制化、规范化的市场经济环境有待改善,政府招商引资的力度仍需加强;柳州市高等教育资源缺乏,教育研发力量相对比较薄弱。2.2.4面临周边区域快速发展、尤其是汽车工业快速发展的挑战。2.2.5基础设施投入较大:新区的工业园区基础设施基本上是空白,再加上现状范围内地形条件相对复杂,因此,工业园区的各项市政基础设施需要较大的前期投入。2.2.6高速路阻隔:因高速公路对地块与市区用地的切割,各类建设必将受其影响。2.2.7飞机场限制影响:飞机场飞行限高平面影响区域内的建设高度。
3规划原则
3.1坚持“企业集中、资本集聚、产业集群、土地集约”的原则。3.2根据柳州市新兴工业园发展规划确定的用地性质与布局结构,进一步细化该区用地分类,并结合建设用地指标核算和城市现状发展需求,调整部分用地性质和布局。3.3以有利于开发与实施,方便管理与操作为目标,将整个地块分期建设,确定各地块的规模,并依据有关规定确定地块的各项开发控制指标。3.4根据上位规划用地布局结构和道路交通条件,确定并完善相应的各项公共服务设施配建项目和规模。3.5以创造良好的城市外部公共空间和城市景观为目的,结合开发效益,确定建筑物控制高度。控制城市绿地、公共空间,提高绿地率,保持良好的城市生态环境,构成完整的城市绿地和开放空间系统。3.6根据道路交通要求确定地块机动车出入口方位,依据地块的性质和开发强度配建停车位。3.7根据开发建设项目不可预见性的特点,制定地块适建。性控制规定,使规划更具弹性;确定不同地块和分区的开发建设时序。
4总体构思
小微企业一般资金紧张,发展不稳定,企业经营方向及规模随市场的变化较大。本创业基地定位为“小、精、灵”,规划设计围“小、精、灵”这设计思路来设计。小:以规模小,小尺度的厂房为主。精:经济适用,细致周到,投资小,但规划标准要求高,建筑密度大,进深小、采光好,装饰标准不高,平面统一,细部设计细微。灵:建筑及空间布置灵活,可分可合,道路及配套依使用要求不求都是高标准,而是该高则高,可低就低,减少前期投入及今后的使用成本,为企业创造可持续发展的环境。平面布置功能分区明确,规划整齐,交通流畅,与周边道路衔接合理,方便,尽可能的避免干扰,较好地利用城市配套绿地改善办公生活区的环境质量,厂区的停车分散布置,不搞大规模集中布置,贴近用户,贴近需求。小型厂房成对布置,中间只设满足消防及采光要求的4米消防通道,可分开经营又为企业生长合并加大规模做伏笔。建筑的外观简洁、统一,外观服从功能及使用要求,各功能的建筑虽造型不同,但有统一延续的建筑语音,建筑色彩以浅色为主,辅助以其他的颜色搭配,取得较好的效果。
5空间组织和设计特点
根据项目规划文件,本项目场地出入口设在西面及南面及东面新安中路,西面设四个出入口,东面设两个出入口。南面设一个主出入口。整个项目配套设施集中布置在场地的东南角。园区总配电房设置在厂房中部5#楼一层。场地内设环形道路,交通便利。场地沿四周及中间建筑之间设停车场,满足员工停车及货车临时停放,场地内主要道路宽度为8m,消防通道为4m。建筑主要采用南北朝向,通风采光良好。建筑立面设计以现代工业为主导思想,采用现代风格,体现当代厂房建筑机勃勃的气息。建筑采用浅灰色调,同时配以深调加以点缀。外墙材料采用涂料及外墙砖搭配。创业基地规划鸟瞰图如下。
6景观特色要求
6.1整个厂区的绿化造景设计遵循生态学和美学理论,以生态为特色,生物多样性为特色,充分尊重功能需求和人与自然的融合;综合考虑当地气候和土壤因素,以乡土树种为主,突出地方文化内涵;追求绿地的景观效益,最终形成季相分明、个体优美、群体宏伟的现代厂区景观效果。6.2绿化景观考虑一定的层次,并采用复合混交林的绿化方式,增加绿化覆盖面积和叶面指数。在空间竖向上求得景观的平衡和增加植物的层次美和景观展示条件。6.3植物配置根据因地制宜的原则,力求意境上的独特性、功能上的综合性、生态上的科学性、经济上的合理性、风格上的地方性。选用多种乔木,做到层次分明、错落有致、丰富多彩。达到降噪降尘的作用。6.4充分运用垂直绿化等形式,增加绿化的景观效果,美化厂区环境。7结论小微企业创业基地标准厂房项目的特点为“小、精、灵”,本次规划设计坚持“企业集中、资本集聚、产业集群、土地集约”的原则,对项目场地规划进行了总体构思,构建了设计框架。
作者:莫金儒 单位:广东建筑艺术设计院有限公司柳州分公司
2.企业文化缺乏共同价值观“小微企业的老板是企业的灵魂,是企业快速奔跑的火车头”。可是,在一些小微企业里,企业老板唯我独尊、思想狭隘、个人意识严重,拍脑袋决策,缺乏卓越的战略眼光。老板的个人风格,处事风格和管理风格直接影响了整个企业的企业文化,部分小微企业的企业文化建设中缺乏员工积极参与,变成了“老板文化、企业家文化”。这种不符合企业共同价值观的“老板文化”由于既缺乏群众基础,缺少职工心声,不符合员工利益。同时,由于企业职工对企业文化发展缺乏话语权,员工对企业的发展缺乏主人翁精神,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偏低。
3.企业内部凝聚力不强小微企业大都属于家庭小作坊或个体工商户,企业规模小,员工工资待遇低,内部福利差、企业保障制度不健全,存在不讲诚信、污染环境、不注重社会责任等问题。企业及其员工缺乏社会责任意识,缺乏诚信意识,只顾眼前追求短期效益最大化。企业文化传递社会正能量不够,无法形成全员共有的企业精神、价值准则、经营哲学和行为规范,无法激发员工的工作热情和主人翁意识,这种缺乏凝魂聚魄的企业文化,导致企业内部凝聚力不强,员工离职现象非常严重。据《中国经营报》调查发现:全国民营企业普通员工的年离职率特别是规模小于500人的中小企业的员工离职率高达35%左右,中高级管理人员、技术人员每年也有约20%的人寻思跳槽。
4.企业文化建设浮于表面,流于形式企业文化建设也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它是从企业创立以来,经过企业管理者和全体员工共同创造和发展起来的,是企业成长过程中经营观念、价值追求的自我凝练和内化。虽然大多小微企业希望能够通过文化建设促进企业更好的发展,但是许多小微企业文化是个“舶来品”,是利用咨询机构等第三方组织来帮助建立的,或者是借鉴、模仿、借用其他企业的文化内容,不是根据自己企业现状建立的,没有自我特色,不符合企业的实际,成为无根之物的企业文化。这样的企业文化看起来是一套一套的,却只是流于形式,停留在“纸面上、口号上”,对员工没有半点约束力和影响力,无人执行也无法执行。
5.企业文化与企业管理脱节由于小微企业经营规模小、人员少,大多数管理者对员工管理习惯于使用老经验、老方法,实行强制性管理、粗放式管理。在企业经营管理过程中,部分小微企业不注重文化建设与产品或服务质量相联系,缺乏品牌意识;忽视员工发展,没有考虑员工的精神追求和价值实现,缺乏人本意识;职工文化生活单调,没有采取灵活多样的载体表现企业文化、传递企业文化,让职工接受和积极参与企业文化;重视物质激励,忽视精神激励等文化软性约束力。文化与管理两层皮,企业文化没有渗透到企业经营管理过程中,企业经营管理也没有运用文化管理,导致企业文化与企业管理严重脱节。来,经过企业管理者和全体员工共同创造和发展起来的,是企业成长过程中经营观念、价值追求的自我凝练和内化。虽然大多小微企业希望能够通过文化建设促进企业更好的发展,但是许多小微企业文化是个“舶来品”,是利用咨询机构等第三方组织来帮助建立的,或者是借鉴、模仿、借用其他企业的文化内容,不是根据自己企业现状建立的,没有自我特色,不符合企业的实际,成为无根之物的企业文化。这样的企业文化看起来是一套一套的,却只是流于形式,停留在“纸面上、口号上”,对员工没有半点约束力和影响力,无人执行也无法执行。
二小微企业文化建设途径
1.重视企业文化,树立企业文化意识我国著名文化学者、中央文史馆馆员舒乙先生说“文化是一种生活方式”。企业文化由于具有持久性、稳定性、渗透性和生动性等特性,对企业员工起着无声浸润、潜移默化的作用,因而企业文化管理已成为当今企业家的管理方式。小微企业管理者要树立企业文化意识,不要以为企业文化建设是大企业才有的事情,是企业发展成熟后才有的事情。小微企业既要重视物质激励、制度约束等强制性措施,更要重视企业文化的引导、规范、激励、导向作用。
2.认真提炼、培育企业核心价值观企业价值观是企业文化的核心,是企业的价值取向和价值准则,是企业员工对本企业生存和发展的目的、意义的认识和评价。如海尔企业的核心价值观是“真诚到永远”。因此,小微企业文化建设要结合企业生产经营特色,根据企业追求和发展战略目标,认真提炼、培育出自己的企业价值观,特别是要培育能把企业、员工、社会的利益联系起来的企业核心价值观,激发员工动力,提高员工积极性,增强企业的向心力和凝聚力。
3.全员参与,提高企业内部凝聚力小微企业要想发展成为“权责明确、管理科学”,具有竞争力的现代企业,企业管理就不能只是企业家的事情,就不能用“家长式管理”取代团体智慧。小微企业文化建设需要全员参与,全员认可。企业文化在建设过程中要求全体员工共同参与提炼企业价值观;员工培训时突出体现企业文化精神,共同感受企业文化;职工活动中融入企业文化、宣传企业文化;利用优秀职工、先进集体、创名牌产品等活动载体展示企业文化。只有全员参与,才能培养团队精神,才能提高小微企业内部凝聚力。
4.突出特色,提高企业创新能力有人说,企业文化就如同一家企业的性格,不同企业由于其成长环境、经营领域以及发展方向的不同便会形成不同的企业文化。比如,最初的海尔企业文化内容中就有“不准随地大小便”,当时这是海尔这家街道小企业的现实情况。因此,小微企业文化要突出企业自己的特色,不管是借鉴西方企业文化、传统文化,还是借鉴同类优秀企业文化,都要考虑企业自我特点,不能好高骛远,一定要根据企业现实情况,竞争需要,视环境变化进行自我创新,建设符合自我特色的企业文化。
5.文化自觉,与企业管理产生协同效应为了让“我在修建这个世界上最美丽的房子”成为每个员工的价值追求和人生梦想,小微企业要在日常生产、经营、建设的过程中贯穿企业文化相关理念。无论是企业发展战略规划、品牌经营、客户服务、还是员工管理等过程中,都要渗透企业文化精神,使企业文化“入眼、入耳、入脑、入心”,让企业文化深深根植于每一个员工的生命价值理念中,不断提升员工自我价值,发挥企业文化的激励和导向作用,发挥文化的软性约束功能,让文化自觉和企业管理产生协同效应。
(一)样本选取与简单描述性统计。本文数据来源于国内某商业银行的信贷系统,以2006年的化工业为例,从中选择了2457个小微企业非上市公司样本,其中48个违约样本,2409个非违约样本。对于样本公司,本文从偿债能力、盈利能力、营运能力、成长能力、现金流量以及规模等六个方面,选取了15个财务指标,对小微企业非上市公司的经营现状进行因子分析,从中找出最能反映公司经营特点的少数公共因子,进而为后续的Logistic模型风险预警提供解释变量。选取的15个财务指标如表1所示:在选取样本时,本文首先运用SPSS16.0软件对数据进行了异常值剔除处理,步骤如下:首先对选定的15个财务指标进行标准化,除指标量纲的差异,然后将每个指标的标准化值的绝对值大于或等于3的样本视为异常值加以剔除;对剔除后的样本,重复进行指标标准化处理、检验异常值、剔除异常值,直至无异常数据为止。本文重复了5次异常值剔除处理,最终筛选出2457个合格样本,用于因子分析。下表2为数据的简单描述性统计量。
(二)因子分析1.因子分析的适用性检验。因子分析要求变量间具有相关性,本文在进行因子分析前,主要采用KMO检验和巴特利特球度检验方法对变量进行相关性检验。表3为运用SPSS16.0软件运行得出的检验结果。从表中可以看出KMO检验统计量的值等于0.633,其大于0.5,证明适合作因子分析。同时巴特利特球度检验值为27600,其相伴概率为0.000,在5%的显著性水平下极其显著,说明相关系数矩阵不是单位阵,即变量间存在相关性,适合作因子分析。2.确定因子数目。构造因子变量首先要确定因子数目,本文采用特征值大于1的标准提取公因子,同时通过碎石图直观判断公因子数目。首先,运用SPSS16.0软件运行得出因子分析的特征根和方差贡献率,如下表4。表4中,三部分分别为初始因子、因子提取后以及经过方差最大旋转后的相关系数矩阵的特征根、方差贡献率以及累计方差贡献率。从第三部分可以看出,依据特征值大于1的标准,共提取6个主因子,且前6个主因子的方差贡献率依次为21.501%、17.884%、11.366%、10.71%、10.509%、8.762%,累计方差贡献率大于80%,说明前6个主因子可以解释变量的大部分信息,从而把前6个公因子作为评价样本公司的综合指标,降低了公司综合评价的指标维度,为后续Logistic回归提供了解释变量。其次,建立碎石图判断因子数目。首先将特征根从大到小排序,序号相应为1,2,…,15。以横轴表示序号,纵轴表示特征值,构造出碎石图1。观察碎石图发现,特征值大于1的因子有6个,分别为F1,F2,…,Fn,这与表3-4确定的因子数目一致。3.估计因子载荷矩阵。运用SPSS16.0软件运行得出初始因子载荷矩阵,由于无法确定公共因子的经济意义,使用方差最大化旋转法对初始因子载荷矩阵进行旋转,可得到旋转后的因子载荷矩阵,如表5所示。通过旋转,各个公因子有了较为明确的经济含义:第一个公共因子F1,其在指标X5(总资产报酬率)、X6(净资产收益率)、X7(息税前利润/总资产)、X8(息税前利润/主营业务收入净额)上有较大载荷,命名为“盈利能力因子”。第二个公共因子F2,其在指标X1(资产负债率)、X2(产权比率)、X3(流动性比率)上有较大载荷,命名为“偿债能力因子”。第三个公共因子F3,其在指标X11(所有者权益增长率)、X12(总资产增长率)、X14(现金流量比率)上有较大载荷,命名为“成长能力因子”。第四个公共因子F4,其在指标X13(现金比率)、X4(速动比率)上有较大载荷,命名为“现金流量因子”。第五个公共因子F5,其在指标X9(总资产周转率)、X15(总资产)上有较大载荷,命名为“总资产营运能力因子”。第六个公共因子F6,其在指标X10(应收账款周转率)上有较大载荷,命名为“应收账款周转率因子”。4.计算因子得分。表6是通过主成分回归方法估计出的因子得分系数,用表中各公共因子对应的得分系数分别乘以各变量标准化值即可得到各公因子对应的得分序列。
(三)Logistic实证分析1.建立Logistic回归方程。设被解释变量y为0-1型随机变量,当样本违约时y取1,非违约时y取0,另以6个公共因子F1,F2,…,F6作为解释变量,建立Logistic回归模型,回归方程的形式如下:2.Logistic模型参数估计。运用SPSS16.0软件对因变量Y和自变量F进行Logistic回归建模,选择逐步向前回归分析法,筛选出回归系数比较显著的自变量进入模型,剔除回归系数比较显著的自变量进入模型,剔除回归系数不显著的自变量。本文参数估计结果中已剔除回归系数不显著的因子F2,F3和F6,保留了因子F1、F4和F5,最终获得的参数估计结果如下表7所示:表7中,Wald统计量用来检验回归系数是否显著,Sig是Wald统计量的相伴概率,结果显示因子F1,F4和F5的Wald值、Sig值在1%的显著性水平下极其显著,说明模型拟合较成功。3.Logistic回归违约率()判别分析。判别分析的目的是为了检验模型建立的准确性,为风险预警做准备。具体方法为运用已建立的Logistic回归方程(3.3),得出各样本的违约概率值,以违约概率0.5为判别临界点,>0.5计入违约组,<0.5计为非违约组,运用SPSS16.0软件运行得出模型违约组和非违约组的判别结果如下表8所示。上表显示,Logistic模型总的判别准确率为98%,其中非违约组2409个样本全部判别为非违约,判别准确率100%;而违约组48个违约样本全部错判为非违约,判别准确率0%。由于通过估计违约概率来识别违约样本的结果不理想,我们寻找其他能提高违约样本判别准确率的方法。4.Logistic回归残差(ZREi)判别分析。回归方程的残差gi是指实际观察值yi与通过回归方程估计出的回归值yi之差。残差可以分为普通残差gi、标准化残差ZREi=giσ,一般用于判断异常值,判断标准为将超过±2σ或±3σ的残差视为异常值。由于普通残差ei的方差不相等,不适合直接用来做判断,一般将普通残差标准化,使残差具有可比性,从而用标准化残差ZREi来进行判断。本文将残差异常值的判断与样本的违约性判断联系起来,进而通过识别回归残差的异常值来判断样本的违约性。运用SPSS16.0软件输出所有样本的标准化残差ZREi,将用ZREi>2和ZREi>1两个标准,分别进行违约识别,对比分析判别结果的准确率,进而选取准确率更高的判别临界点。在ZREi>2的判别标准下,判别结果为:违约组48个样本中,标准化残差值均为正值,且大于2,判为违约组,判别准确率100%;非违约组2409个样本中,标准化残差值均为负值,且绝对值小于2,全部判为非违约组,判别准确率100%。在ZREi>1的判别标准下,判别结果与ZREi>1的判别结果完全一致,违约组和非违约组的判别准确率均为100%。
(四)Logistic模型样本外预测。为了检验模型的预警能力,本文根据2006年建立的Logistic回归方程去预警2007年的客户违约情况。选取2007年化工行业的33个样本数据,其中7个违约样本、26个非违约样本。首先运用SPSS16.0软件,将33个样本的15个财务指标数据标准化,根据因子得分系数表4-7,算出每个样本的因子得分值F1、F4和F5,代入Logistic回归方程(4.5),根据y的预测值和实际值算出普通残差和标准化残差,分别运用ZREi>2和ZREi>1两个标准来进行风险预警。在ZREi>2的判别标准下,预警结果为:违约组7个样本,预警出2个违约,预警准确率28.57%;非违约组26个样本,全部预警为非违约,预警准确率100%。在ZREi>1的判别标准下,预警结果为:违约组7个样本,全部预警为违约,预警准确率100%;非违约组26个样本,预警出25个违约,预警准确率96.15%。鉴于ZREi>1的预警准确率明显高于ZREi>2的预警准确率,本文将ZREi>1作为预警样本违约的判别标准。
1.特殊的地域和行业特征由于小微企业难以形成产业集群,其主要作用是补充大中型企业的空白市场或为其他企业提供初级产品,因此,其发展受到地域经济发展水平的制约。现阶段,小微企业主要存在于我国经济发达地区,这些地区能为小微企业的存在和成长提供肥沃的土壤。此外,小微企业多为劳动密集型行业,附加值不高,在发展过程中波动性较大,极易受到市场波动、其他企业的冲击。
2.组织及管理特征小微企业多为家族企业,多为个体经营或合伙,由于初始资本较少,绝大多数所有权和经营权相统一。因此,大多数管理较为混乱,缺乏科学管理制度和相应的人才,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小微企业的信贷信用评价,同时也给商业银行信贷产生了一定的压力。
3.文化特征小微企业的领导一般追求工作效率,工作积极性较高,对员工的管理缺乏人性化,因此,对优秀人员的吸引力较小,所雇用员工素质普遍较低,一般没有成型的企业文化。
结合本文研究重点,笔者结合自己工作经验,总结出以下几点小微企业信贷特征:
1.小微企业信贷规模不断扩大近年来,小微企业信贷额度呈逐年递增趋势。2013年末,小微企业贷款余额达8.3万亿元,同比增长26.3%,比大型企业贷款增速多13个百分点。
2.小微企业信贷收益率较高一般情况下,相比较于商业银行的大型优质客户,小微企业贷款普遍具有较高的收益率。商业银行对大型企业的贷款利率一般是基准利率,但对于小微企业贷款利率要上浮15%-30%。
3.小微企业信贷风险较高相对大中型企业,小微企业的信贷风险较高。其主要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小微企业融资渠道较少,融资成本高;小微企业的个人资产和企业资产界限模糊,难以辨认;小微企业经营模式、财务报告不够规范;抵押物品价值不高,难以变现。因此,小微企业的信贷管理是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商业银行对小微企业信贷风险管理现状及问题
现阶段,商业银行对小微企业信贷风险管理虽取得较大进步,但仍具有较多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未形成针对小微企业的风险评价体系现阶段,我国多数商业银行制订了面向大中型企业的信用评价体系,但并未制订面向小微企业的信用评价体系。由于小微企业缺乏专业人才和财务管理人员,财务状况较差,很难满足银行制订的针对大中型企业的信用评价体系,多数商业银行带着“有色眼镜”看待小微企业,对小微企业的认识停留在其财务状况上,由此,银行等金融机构不会为小微企业提供贷款或信用担保,所以看似公平的信用评价体系其实门槛甚高,甚至直接在审批阶段将小微企业拒之门外。
2.重偿债能力,轻现金流的分析现行的商业银行信用等级评定指标多是以企业的财务报表为基础,根据企业的资产负债和利润表,判断企业的偿还能力、资产运营能力、盈利能力等,而基本忽视企业的现金流状况。但银行判断企业是否按时偿还贷款,主要根据企业未来的预期收入,而决定未来预期收入的正是企业的现金流量。因此,用盈利状况衡量企业的财务状况具有极大的局限性。所以,在判断企业偿还能力时,不仅需要考虑企业现阶段的盈利能力,还需要考虑企业的现金流状况。
3.照搬国外评价模型,适用度有限国外信贷的发展早于中国,其商业银行已建立了比较完善的信用评价模型,具有很强的科学性和实用性,但我们仍然不能忽视一个重要的因素,即国情,这些模型建立在相当发达或较完善的市场经济环境下,多数资本主义国家已建立了信用档案记录,而我国的信用记录几乎处于空白,没有专业的信用数据库,难以查到企业的历史信用记录。另外,我国市场经济环境还不完善,诸多法律政策和法规仍在制订过程之中。因此,完全照搬国外的信用评价模型,适用度有限。
4.忽略外表因素,不能反映企业的综合实力我国商业银行现有信用评价体系中,一般主要衡量企业的偿债能力、资产运营能力等财务指标,而忽略企业的外表因素,例如:小微企业的领导素质、人力资源状况、研发能力、产品技术含量等。另外,由于行业和地域的差异,各项财务指标的权重也有所不同。因此,只有完善的企业信用评价体系,方能准确地反映出企业真实的财务状况和整体发展水平。
首先,应大力发展与小微企业相匹配的专营机构和特色支行,使其成为小微企业服务的生力军。主要是发展与小微企业、个体经济等微观主体具有信息、贷款供求相对称的、有序竞争的小型商业银行、专业支行、特色网点、村镇银行、小额贷款公司等新型金融机构,实现其专业化经营,适当放宽准入条件,鼓励民营资本参股入股小型商业银行。其次,大中型商业银行要健全小微企业经营部门,大力拓展对小微企业融资业务,持续积累为小微企业服务经验。第三,优化小型商业银行资本结构,完善治理机制,探索建立小型商业银行信贷资产转让模式,量身定制差别化的小型商业银行信贷政策,及时聚集资金支持小微企业。第四,推进金融生态文明建设。倡导诚信、文明、守规的现代企业文化、风险文化和管理文化建设,维护良好的金融发展秩序;加强金融市场秩序管理,规范抵押、担保机构行为;建立和完善小企业征信体系,构建小微企业信息服务平台,缓解信息不对称矛盾。
(二)搭建综合平台,提升融资服务能力
1、实现战略性转型,加大资源倾斜力度商业银行要实现战略性转型,就需调整经营重心,建立符合经济结构调整愿景的新经营模式,做到既“重大户”,又“亲小微”,全面启动和强力发展小微企业普惠工程。按照价值最大化原则,在风险、资本边界约束范围内着力提升小微企业信贷资产比重,加大向小微企业业务的信贷资源配置、信贷授权、流程简化等方面的倾斜力度,优先、足额保障小企业信贷规模需求,确保实现小微企业贷款增速和增量“两个不低于”(贷款增速不低于各项贷款平均增速、增量不低于上年)目标。结构调整信贷增量和存量,释放信贷存量的回收再贷,优先支持小微企业发展。同时,多维度结合调整客户结构、产品结构,拓展小微企业客户群,提高小微企业客户占比和产品覆盖率。2、拓宽融资渠道,多方满足融资需求一是发挥票据业务手段作用。商业银行通过签发银行承兑汇票、办理贴现等票据市场业务,解决小微企业资金需求。在签发银行承兑汇票上,应适当降低抵押保证金比例,拟定较低贴现利率,做到既满足小微企业资金需求,又减轻其利息负担。二是搭建供应链融资平台。商业银行在与大中型企业或核心企业打交道时有机会接触到产业链上下游的优质小微企业,这些小微企业是大型核心企业的供应链客户,其在整个供应链中完成大量的交易活动并形成交易记录。商业银行可借此迅速扩大对小微企业服务范围,充分挖掘商品交易记录、订单数据、应收/应付账款等信息,运用大数据技术,为核心企业产业链或供应链上有市场、有效益、有诚信、促就业的优秀小微企业提供信贷、订单企业贷款等系列金融产品,推进集成批量融资服务。三是推出证券质押融资工具。借助股票质押融资服务系统的支持和保障,将证券质押作为缓释风险的主要手段,对借款人通过评分卡打分快速选择客户,简化信贷流程,以提高融资效率和便捷度。四是以理财产品为平台拓展、深化小微企业的金融服务链,发行信托贷款集合型理财产品,满足小微企业融资需求。3、全面降低融资成本,切实解决融资贵难题缩短小微企业融资链条,整顿不合理收费,取消对小微企业收取贷款承诺费、循环借款额度承诺费、拆借承诺费、资金管理费,严格限制或免除对小微企业收取的财务顾问费、咨询费、部分结算服务收费以及相关类似费用,杜绝只收费不服务的项目。扩大对小微企业结算同业业务覆盖范围,加大支付结算免费优惠力度。创新融资方式,减负让利于小微企业。通过提前续贷审批、开展网银循环贷、实行年度审核制度等措施减少企业高息“过桥”融资;在拟申请贷款种类不变,贷款额度和期限不增加的情况下,利用行为评分卡进行履约能力评价,达到规定分数审批通过后,客户可继续使用贷款额度,以减少利息负担。合理确定小微企业各种贷款期限,确保贷款期限与经营情况、订单约定支付期限及资金回流特点相匹配,减轻小微企业资金压力。4、精准定位融资服务重心,支持实体经济发展以服务实体经济为核心,密切关注国家城镇化建设,战略新兴产业、现代涉农产业等带来的发展机遇,聚焦民生服务以及地方特色产业,选取包括依托专业市场、工业园区等集群化发展的小微企业,围绕高端装备制造业等核心企业或重点项目配套产业链上下游的小微企业,有品牌、渠道、服务优势的物流和商贸的小微企业等提供融资服务。5、构建整体联动机制,提高融资服务速率一是构建政企、银企联动服务机制。商业银行应积极与政府主管部门、行业协会、民间社团等多方合作,建立服务小微企业的金融机制。汇聚多方资源推动小微企业产品开发,向小微企业提供授信额度、财务与并购顾问、债务和股权融资、PE主理银行等在内的全方位金融服务。二是整合各方优势,积极探索小微企业私募债、融资租赁等金融产品,广泛开展与创投机构、券商的业务合作,探讨投贷联合、股权质押等创新产品。三是整合商业银行内部公私条线资源,加强公私业务联动经营,实现客户资源共享、产品互补和交叉销售,发掘小微企业融资需求,提高小微企业产品覆盖度。
(三)构筑小微企业业务经营新模式,提高融资覆盖面和可获得性
在客户评级方法上,应建立有别于大中型企业、专业服务小微企业的评级模型和标准,改变只注重企业财务数据和可抵押资产的传统做法,区别不同规模小微企业,分别采用评级授信、评分卡、以交易记录大数据分析为核心的履约能力判断等多种评价方式,以减少小微企业融资屏障,降低融资门槛。在服务方式上,可采取通过市场、商会、协会、商圈、产业群、居民区等社区平台贴近客户等适合小微企业特点的服务方法,全面征询和了解企业和企业业主需求,变传统等客上门为主动营销,变单一信贷服务为提供集融资、结算、理财、咨询等为一体的综合性金融服务。在营销渠道上,应打造多元化渠道发展模式,实行物理渠道、电子渠道和网点渠道等多渠道并举。对设立的小微企业业务经营中心进行规范化升级改造;依托电子渠道,为新兴的网上客户群提供在线交易和融资的平台,特别是提供小微企业贷款申请、支用、还款等全流程、7×24小时网上办理的“网银循环贷”业务。同时,将传统客户经理操作的评级、授信、支用业务流程合并为评级和授信业务流程,支用环节由客户按需直接发起,通过商业银行网上银行自主支用;全面开通网点柜面渠道受理或办理小微企业信贷业务,探索网点小微企业信贷业务客户推荐和销售的业务新模式。可将小微企业产品覆盖到所有结算客户,小微企业业务营销终端放到所有网点,提高业务辐射能力;把银行内部的评价、审批、监测等中后台环节集中放在小微企业经营中心,提高集约经营效率。在营销模式上,实施“平台工程”。通过搭建产业集群平台、供应链和产业链融资平台、网络银行平台、担保增信平台等营销平台,对商圈、供应链和产业链、平台类等小微企业客户进行批量化、集群化营销。在业务机制建立和考核方式上,要建立营销、经营、风控多位一体和责权利对等、风险与收益对等、激励与处罚对等的工作机制。将小微企业贷款新增、客户净新增、贷款覆盖率等重要发展指标纳入考核体系,强化对客户拓展和服务覆盖面的考核,以提升小微企业申贷获得率、贷款覆盖率和综合服务覆盖率。完善跨部门、跨条线的利益分配机制、责任共担机制,促进业务联动,调动各条线服务小微企业的积极性。在破解“担保难”上,通过推动银担、银企、银证合作,搭建融资平台,把企业和个人不动产和动产抵押、存单质押、商户联保、互保、租金贷等担保方式组合打包提供给小微企业选择,为其提供第三方担保渠道。建立和推行由小微企业、小微企业主、商会共同出资的互保基金,为小微企业融资提供担保。
(四)再造融资业务新流程,提升融资服务效能
围绕小额化、标准化,实施小微企业融资业务的流程再造。一是实施流程化零售银行工作模式,快速响应客户需求。建立行业/产品评审中心,实现标准化批量审批、批量管理,迅速扩大贷款处理能力和信息传递效率;科学分解标准化作业流程,采用核心业务由各岗位专业操作、非核心业务外包等形式,较大降低单笔交易成本;引进工厂流水线作业方式,建立小微企业业务“信贷工厂”,实行产品销售和后台作业相分离,审批人派驻,评级、授信、支用“三位一体”的流水线标准化流程,做到从小企业客户申请受理、评级到审批、发放、回收等业务全部在工厂内完成,实现提供现场受理、远程审批、后台放款的一站式服务。二是优化信贷业务流程,满足小微企业融资时效需求。在明确各环节操作标准和要求的前提下,精简审批程序和环节,缩短审批流程和时间,提高小微企业申贷获得率;经办行应成立由客户经理和风险审批人员参加的工作小组,前台经营部门与后台风险审批部门紧密合作,实行“双人调查,一人审查,双人签批”的审批流程。规定贷款项目限时申报和限时审批制度,加快放款效率。在小微企业相对集中的区域或政府服务大厅成立中小企业贷款中心,减少工作环节。三是建立独立运行、管理高效的小微企业信贷系统。针对小微企业“短、频、急”的融资需求特征,按照差异化和弹性原则要求,对小微企业的客户选择、业务营销、客户评级、授信评价、信贷审批、贷款发放、贷后管理等不同业务环节流程进行差异化设计,在审批机制方面实行“差别授权、垂直审批”模式,根据风险管理水平给予不同基层行不同的信贷额度审批权限。
(五)创新融资产品新功能,多面覆盖融资需求
首先,创新贷款和担保模式,满足差异化融资需求。研究创新推出“抵押贷+信用贷”、“担保贷+信用贷”等组合贷款模式;创新集合银团贷款、小额无抵押贷款、信贷资产转让、债券发行、企业现金管理等业务产品,提高服务附加值含量;探索“集群式”信用贷模式,搭建批量营销平台,借助平台合作优势,全面掌握小微企业经营规模、税收等情况,扩展贷前调查维度,增强客观性,提高业务效率;加大信贷循环类产品开发,实现小微企业贷款期限与生产经营周期对接,为贷款到期后仍有融资需求的小微企业办理续贷或再融资业务,降低客户融资成本。研发推出“股贷通”产品,以股票质押融资服务系统作技术保障,将证券质押作为缓释风险的主要手段,帮助小微企业盘活存量资产,拓宽小微企业融资渠道。针对存量优质结算客户,可采用无须抵押物,以客户持续有效的结算量、日均金融资产为依据,创新采用“预授信”方式开展信贷业务。针对某些小微企业抵押资产有限状况,可推出市场方担保、产业链核心企业担保、差额回购、银联担保、联贷联保、出口退税质押等多种灵活的担保方式。同时,运用“大数法则”,实行“无抵押、弱抵押、政府增信”的新型担保模式,为弱抵押的小微企业客户提供增加授信的渠道。其次,创新适合新兴市场需求产品,提高服务灵活性。在对小微企业客户需求和市场细分研究的基础上,开发适合新兴产业、新兴市场,特别是专业市场需求的个性化融资产品及服务,为重点产业集群、成长型产业集群和基地的上下游客户提供全方位融资服务。围绕著名商圈、协会、专业市场等小微企业客户集中区域,可采用批量授信、循环授信等方式,批量调研后给出授信额度,使小微企业客户随到随借,随借随还,节省财务和时间成本。第三,创新客户服务模式,提升融资便捷性。营销人员、风险和审批人员共同对小微企业目标客户集群整体调研,总体研判,从“市场平台”、“客户”、“产品”、“风险缓释措施”等多维度进行市场准入、客户选择和产品配置,实现小企业业务的批量化营销、集约化运作、标准化服务。第四,充分利用大数据产品,以在时效性、质量和敏感度方面大大优于财务数据的海量客户实际交易数据,包括订单数据、交易数据、货运数据、客户网络活跃度数据、客户交互行为数据等为基础进行批量化处理,筛选最需要贷款、最有可能获得贷款的客户,精准预测判断客户融资需求,为解决小微企业提供可靠性强的融资方案。
(六)实施多元化管控方式,建立融资风险管理新机制
一是有效甄别优质客户。对经严格按照国家产业政策和商业银行信贷政策筛选入库的目标小微企业引入“信用贷”标准,实行名单制动态管理。要求企业现金流,或企业主家庭金融资产,或企业主家庭净资产等能够足够覆盖贷款本息,从客户筛选源头把控风险。二是加强融资担保管理和风险管理工具应用,强化预警预控。在运用多种灵活的担保方式时,避免和防止出现交叉保证、循环保证、互保等圈链式担保现象。强化小微企业贷款全过程管理,加大早期预警、评分卡、评级模型等系统工具的优化和推广应用力度,采用现场与非现场监测手段并用,预警和化解并行的方法,提高风险监测效率和化解风险的针对性。加强小微企业生命周期管理,确定合理的客户换手率。三是采用催收、盘活、以物抵债、企业重组、担保代偿、现金回收、核销等多元化手段化解和处置不良资产,提高不良贷款处置效率。
2微信的主流营销方式
微信是腾讯公司推出的一款提供即时通信服务的免费聊天软件。用户可以通过手机、平板等快速发送语音、视频、图片和文字。截至2013年10月23日,我国微信注册用户量已经突破6亿人,其超强的实用性,庞大的用户数量,使得微信所蕴藏的巨大商机显而易见,社会各领域纷纷掀起了微信营销的热潮。羊年春晚,微信红包引发了全国人民的“疯抢”,号称一夜之间干了支付宝八年的活,堪称经典营销案例。以互联网思维做生意,成了时下的金科玉律。在此背景下“,微信营销”一时风头无两。微信的主流营销方式如下:
1)查看附近的人微信中LBS(LocationBasedService:基于位置服务)的功能插件,使用户点击“查看附近的人”后,可以根据自己的地理位置查找到周围的微信用户。在这些附近的微信用户中,除了显示用户姓名等基本信息外,还会显示其签名档的内容。如果“查看附近的人”使用者足够多,用户的广告效果也会随着微信用户数量的上升,可能一个简单的签名栏会变成移动的“黄金广告位。”
2)朋友圈你不会相信陌生人,但是会信任你的朋友。微信的点对点产品形态注定了其能够通过互动的形式将普通关系发展成强关系,从而产生更大的价值。
3)扫一扫--020折扣(OnlinetoOffline,是指线上营销、线上购买或预订带动线下经营和线下消费。)二维码发展至今其商业用途越来越多,微信也就顺应潮流结合020展开商业活动。将二维码置于取景框内,用户就可以获得成员折扣、商家优惠或相关的新闻资讯。坐拥上亿用户,活跃度足够高的微信,其商业价值不言而喻。
4)微信公众平台对于大众化媒体、明星以及企业而言,微信开放平台+朋友圈的社交分享功能的开放,已经使得微信作为一种移动互联网上不可忽视的营销渠道,那么微信公众平台的应用,则使这种营销渠道更加细化和直接。除了以上主流的营销方式外,微信营销还可以借助:大小号助推加粉、灵活多样漂流瓶、微信开店、摇一摇等众多方式营销。
3小微企业微信营销策略
微信营销很火,企业和个人都利用微信做推广。小微企业在做微信营销之前必须考虑清楚其产品是否适合微信推广。很多成功的微信营销案例,大多都有着明确的定位,了解用户需求。对规范小微企业,在做微信营销时,前期应以服务、宣传为主,推送的内容应以行业最新资讯、解决用户疑问为重点。后期则可以推送一些促销信息,从而为网站带来转化率和利润。最后,有了明确的定位后,该如何把微信内容推广出去,则可以应用一下方式:
1)LBS+查看附近的人:挖掘潜在客户群,开拓企业营销新渠道。
2)02O+二维码扫描:助推产品病毒式传播,打通企业线上和线下的关键入口。
3)微信公众平台+朋友圈:打造全新社交关系链,开创企业口碑宣传新方式。
4)改进小微企业的营销技术和手段,构建适合小微企业特点的微信营销模式。
现行的促进小微企业发展的税收优惠政策,大多数是以财政部或国家税务总局的补充规定或通知的形式,散见于各个税种的单行法规或实施细则中,法律级次不高;且频繁出台,多次变动,稳定性不强。税收立法系统性不强,现行的税收政策相对独立,没有与其他促进小微企业发展的法律彼此融合、形成合力,削减了政策的可持续性和系统性。
(二)对小微企业科技创新及融资支持不够
我国现行《企业所得税法》规定,对国家需要重点扶持的高新技术企业,减按15%的税率征收企业所得税,但高新技术企业认定门槛较高,实际能够享受优惠的小微企业数量很有限,从而减弱了对小微企业的支持力度。个体工商户、个人独资企业和合伙企业适用《个人所得税法》,采用5%~35%的五级累进税率,且没有《企业所得税法》规定的高技术、研发、就业等方面的费用扣除优惠。与法人企业相比,非法人的小微企业缺少优惠政策支持,实际税率高。另外,现行政策对科技人才的优惠政策门槛较高,对个人的创造发明和成果转让收益仍征收个人所得税,对科技人员的税收激励作用不大。支持小微企业融资税收优惠的仅限于印花税,不仅范围窄,而且力度小。
(三)税收优惠政策效果不佳
现有税收制度对小微企业的税收优惠方式,流转税采用的主要是起征点方式,企业所得税主要采用的是税率优惠。增值税一般纳税人的认定规定将90%左右的小微企业排除在外。2011年11月增值税和营业税起征点调整的优惠,起征点标准仍然较低,众多微型企业难以从中受益。财税〔2011〕117号虽然扩大了小型微利企业优惠政策的适用范围,但只适用于查账征收纳税人的规定使得80%左右的小微企业纳税人无法享受到现行扶持政策带来的优惠,导致相关的税收优惠规定停留于表面,难以产生相应的激励效果。
(四)缺少专业的税务征管服务机构
目前国税和地税两套机构间缺乏相应的沟通协调机制,信息共享的程度较低。由于小微企业财务制度不甚健全,对国家政策法律的了解程度低,两大机构的重复征管稽查更是增加了企业纳税成本。小微企业税负不仅以流转税和所得税为主体,还与其他大中型企业一样要负担城建税、房产税、车船税、车辆购置税、资源税、城镇土地使用税等税收,以及社会保障基金及其他基金和行政事业性收费等。在各种税费规定中,体现量能课税原则和对小微企业的照顾支持性规定非常少。征税机关对于小微企业多采用核定征收的方式,而这种税收征管的方式使得国家减税政策难以落实,多数小微企业享受不到实惠。
二、促进小微企业发展的税政措施
(一)提高税收立法级次,构建立体税收优惠体系
建议根据工信部关于中、小、微型企业的划分标准,修订《中小企业促进法》,增加针对小微企业的税收扶持政策,以此作为促进小微企业发展的基本法。提高税收政策与其他相关法律政策的融合程度,进而形成助推小微企业发展的合力。提高有关税收优惠政策的立法级次,增强政策的延续性和稳定性,形成一个完整的以《中小企业促进法》为核心、各单行法律相配套的小微企业税法体系。涉及的具体税种,建议对增值税和营业税的起征点应按行业、企业规模不同而分类确定。对所得税优惠政策的惠及面也应进行调整,将企业所得税中小微企业的认定标准与工信部的小微企业界定标准统一,使绝大多数小微企业能享受优惠政策。同时,建议完善小微企业从创立、发展、壮大直至转让等环节的税收优惠政策,构建立体优惠政策体系,调动广大小微企业的经营积极性。
(二)激励科技创新,降低融资成本
在所得税优惠政策中,建议加大高科技行业小微企业的研发加计扣除力度,增加对多主体合作研发活动的支持。同时,减免相关的流转税,以减轻企业创立初期的税收负担,使其获得充分的成长空间。为解决小微企业融资难问题,进一步发展小额贷款公司,对属于国家鼓励发展的行业、发展前景光明及可以提供相关担保的小微企业,政府应该给予足够的融资支持。建议降低此类贷款机构贷款业务利息收入的营业税税率或减计收入,鼓励银行满足符合条件的小微企业的融资需求;对发放100万以下贷款的小额信贷机构给予税收优惠,实行减半征税。
(三)加大税收优惠力度,提高优惠政策利用率
建议进一步简化现行小微企业税制:一是尽快将小微企业纳入增值税扩围范畴,将城市维护建设税、教育费附加等并入增值税,一并申报缴纳,并将小规模纳税人征收率降至2%;二是在所得税方面,允许小微企业自由选择缴纳个人所得税或企业所得税,避免重复征收;三是新设低税率的小微企业税统一税以代替土地增值税、城镇土地使用费、房产税等税种;四是取消、减少小微企业行政事业性费用,对适于以税收形式征收的应尽快启动“费改税”的法律程序,尽可能规范针对小微企业的收费体制,减少政府对小微企业的行政干预,切实减轻小微企业的实际税负。
一、引言
随着我国经济结构的不断转型,小微企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占比越来越大,尤其是在目前创业的浪潮中,众多小微企业得到了迅猛发展。小微企业不论是在注册登记数量上,还是在销售收入、上缴税款等方面都有了快速的提升。除此之外,小微企业创造了大量的工作机会,让数亿人员顺利就业,由此可以看出,小微企业在支持经济增长,激发经济活力、缓解就业压力、优化经济结构方面,正在发挥着越来越显著的作用。然而,在小微企业欣欣向荣的发展过程中,我们也必须正视其中存在的问题。客观来看,目前小微企业会计信息质量并未受到企业管理层的高度重视,会计信息质量普遍不容乐观,长期来看,低质量的会计信息不仅会阻碍小微企业的健康发展,还会严重影响小微企业的社会形象和声誉。会计信息质量的监管与小微企业的公司治理、内部控制、企业文化等因素都息息相关,需要从多角度思考会计信息监管的问题,积极思考对策。
二、小微企业会计信息监管工作的现状分析
(一)小微企业记账业务质量堪忧
小微企业财务基础薄弱,财务人才较为匮乏,很多小微企业选择记账,仅仅也只是因为报税的需求,因此,记账业务质量不高已经成为制约小微企业会计信息质量监管的重要问题。首先,记账是一种被动的工作方式,相关会计凭证难以得到及时的传递和妥善保管,在利润、成本、销售、采购等环节的管理上也容易出现漏洞,本身就容易造成财务会计信息失真。如果记账人员只是根据实际收到会计凭证的时间来进行记账,那么是不能客观反映小微企业的实际生产经营状况的。其次,记账人员和小微企业的出纳人员之间的配合也不够默契,缺乏主动配合精神。很多小微企业的出纳多采用家人或者是创建者本人担任,缺乏基础的财务会计业务知识,管理过程中较为随意,规范性差,有的甚至还会出现现金收付和银行存款管理混乱,以至于出现账实不符的情况。另外,记账机构往往不能妥善处理成本核算问题,主要原因在于小微企业本身就很难提供出完整的成本核算相关资料,因此记账人员难以全面履行会计职能,再加上对小微企业本身的经营管理模式也不甚了解,在核算过程中难以很好地坚持成本核算原则。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很多记账人员会直接将人员工资、采购成本计入生产成本,或者转入销售成本之中。
(二)会计核算规范性差
客观来看,目前小微企业的财务会计人员队伍建设还十分滞后,很多财会人员并非科班出身,综合素质较差,导致小微企业的会计核算基础工作质量不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没有严格执行已经颁布的小企业会计准则,很多小微企业在会计实务中仍然沿用老制度,只是简单地把自身的会计科目名称和会计报表栏目参照准则进行了修改。二是小微企业并没有制定适合自身发展情况的会计政策,会计核算过程中的随意性很大。严重的时候还可能诱发做假账的风险,严重影响了财务会计信息质量。三是小微企业缺乏对凭证的审核程序,内部控制建设滞后,很多小微企业甚至就根本没有涉及内部控制工作,导致凭证不真实、凭证开具错误、经济事项表述模糊等问题时有发生。
(三)会计信息质量监管缺位
客观来看,小微企业的大量兴起和快速发展,的确给会计信息监管工作带来了很大的调整,以前的经济主管部门职能发生变化,不再继续履行会计管理职能,财政部门在面对数量众多的小微企业时也会出现捉襟见肘的情况。目前,财政部门仍然主要通过执法检查、资格管理、继续教育等渠道落实对会计人员的监管职能。值得注意的是,虽然财政部门通过资格管理实现了对会计从业人员的源头管理,为会计工作的健康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基础,有助于会计信息质量的提升,但是由于相关信息变化较快,能否实现管理的及时性还有待进一步考证。另一方面,虽然会计执法在大型企业中已经较为平常,但是行政部门的执法触角还是未能广泛深入到数量众多的小微企业中,即便是开展检查,发现问题,也常常顾忌财会人员的就业问题而未能直接给以处罚,威慑力受到影响。与此同时,很多会计信息的使用部门,也只关心自己工作所涉及到的一部分数据或者信息,很难有一个机构能够针对小微企业的会计信息质量进行全面系统的监督和管理。以税务部门为例,税务部门在日常的税收征管和税务检查中,如果发现不合规现象,一般都不会同财会人员进行直接沟通;提供中介服务的机构为了迎合客户,也不会就会计信息质量向客户提出改进意见,因此小微企业的会计信息质量监管工作长期停滞不前。
三、强化对小微企业会计信息监管的主要对策
(一)探索适合小微企业现状的会计信息监管模式
根据现有的情况和条件来看,小微企业应当逐步形成中介监管为主,政府及内部监管为辅的会计信息监管模式,以便更全面地发挥社会中介机构的监督管理作用。社会中介监管力量的主要构成是会计师事务所,会计师事务所应当在现有业务的基础上,积极探索能够服务小微企业的工作模式,帮助其解决会计信息监管过程中的实际困难。从这样的角度出发,会计师事务所可以开展会计业务咨询、年报审计等业务,帮助小微企业对会计信息质量进行把关。税务师事务所可以开展纳税情况审计、纳税筹划、纳税申报、完善税务制度等服务,并在此过程中规范涉税工作,减少错误的发生。除了上述中介机构之外,其他各类型中介机构还可以开展大量的管理咨询业务,在内部控制建设、内部组织机构设置等方面为小微企业保驾护航。在政府和内部监管方面,首先政府部门应该严格执行国家的相关法律法规,从法制层面督促小微企业会计信息规范性、真实性、准确性问题,并且不断完善小微企业适用的会计制度。与此同时,财政部门还需要针对小微企业加强关心和指导,帮助小微企业做到依法建账,对小微企业的财务会计人员也要做好监督管理工作,定期核实人员信息,开展相应的专业培训和职业道德教育工作,努力将政府部门的职责落到实处。在内部监管方面,应该推动小微企业尽快完善会计核算制度、内部控制制度等体系,在平时开展各类自查等。
(二)强化对会计人员、信息监督人员的培训和教育工作
会计信息监管工作具有较高的专业性和复杂性,因此对于人才的需求也是十分迫切。要想切实提高小微企业会计信息质量和监管质量,离不开一支专业水平过硬、职业道德高尚的财务会计人员队伍,因此,规范人员培训和教育工作,是小微企业不可忽视的重要问题。首先,小微企业的财务会计业务培训应该有其鲜明的特点,培训内容和课程的设计上应该更接地气,能够满足小微企业的日常管理需求,同时又能够尽可能地简单易操作。培训内容大体可以围绕会计税收知识、会计基础工作规范、《小企业会计准则》等内容展开。其次,小微企业还需要做好会计人员的继续教育和监督指导工作,针对每一次的学习,都应该通过备案、考核、反馈等机制督促相关工作能够落到实处,严格执行培训纪律,提升培训质量,不能让继续教育和监督指导工作仅仅只停留在口头上。最后,政府有关部门也需要给予小微企业相应的支持,鼓励小微企业能够为财务会计人员创造业务交流的机会,并且及时更新小微企业财务人员信息的变更情况,做好相应的信息采集工作,逐步让小微企业的财务人员管理工作规范起来。
(三)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制度和企业管理制度
根据广大小微企业的现状,要想提升其会计信息监管质量,需要从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制度和企业管理制度入手。从内部控制的角度来看,内部控制体系需要尽快建立和完善,在财务工作方面,需要设置独立的财务机构,明确相关负责人的权利和义务,落实不相容职务相分离的基本内控原则,逐步设计实施能够相互制约、牵制的职务体系。在企业管理方面,小微企业需要转变观念意识,建立起能够适应现代经济社会发展的法人结构。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很多小微企业很难直接采用一般企业的治理模式,最主要的原因在于现代法人治理结构的基本前提条件是所有权和经营权的相互分离,而小微企业在这一方面做的并不十分彻底。曾经有专家学者提出,小微企业的管理制度,需要考虑自身的实际发展阶段、需要、背景等综合因素,探索出真正适合小微企业的治理结构。比如,如果企业处在发展创业阶段,可以重点考虑家族管理方式。除此之外,小微企业会计信息监管工作离不开高素质的财务会计人才,小微企业需要重视对财务会计人才的选拔和培养。在企业内部应该形成一套健全的人力资源管理制度,在企业外部可以积极争取专业素质过硬的财务会计人才,逐步建立起一支专业化的财务会计人才队伍,为财务会计信息的监管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通常来说,小微企业实际感受到的会计信息供给压力较小,因此可以考虑扩大会计信息的需求范围,增加小微企业的会计信息供给压力,从提升需求水平的角度出发,平衡信息的供给质量和需求质量。
四、结语
提升小微企业会计信息质量,切实强化会计信息监管工作,需要外部监管部门和小微企业的共同努力才能完成。我们必须意识到,提高小微企业会计信息监管水平是一项长期性的系统化工程,难以做到一蹴而就,因此,在日常工作过程中,应该着眼于提升财务会计管理人员的业务能力、综合素养,并在此基础上加强上述人员的法制观念教育,树立起严谨的财经纪律和财务制度观念,继续做深做实财会人员的后续教育工作,及时更新其知识结构,从财务会计信息的源头上打好基础。
作者:严绍毓 单位:中国人民银行信阳市中心支行
参考文献:
1.增值税、营业税及附加税费政策
(1)自2011年11月1日起,提高增值税、营业税起征点:按期纳税的,月销售额(营业额)统一提高到5000~20000元;按次纳税的,每次(日)销售额(营业额)提高到300~500元。自2013年8月1日起,对月销售额或营业额不超过2万元(含2万元)的增值税小规模纳税人和营业税纳税人中的企业或非企业性单位,免征增值税或营业税。自2014年10月1日起至2015年12月31日,对月销售额(营业额)2万元至3万元的小规模纳税人和营业税纳税人免征增值税或营业税。
(2)自2015年1月1日起至2017年12月31日,月销售额或营业额不超过3万元(含3万元)的缴纳义务人,免征教育费附加、地方教育附加、水利建设基金、文化事业建设费。
(3)对符合条件的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从事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或再担保业务取得的收入三年内免征营业税。享受三年营业税减免政策期限已满的担保机构,仍符合规定条件的,可继续申请减免。
2.企业所得税政策。
(1)从事国家非限制和禁止行业,并且年度应纳税所得额、从业人数和资产总额不超过规定标准的小型微利企业,减按20%的税率征收企业所得税。自2010年1月1日起对年应纳税所得额低于3万元(含3万元)的小型微利企业,其所得减按50%计入应纳税所得额,按20%的税率缴纳企业所得税。2012年将年应纳税所得额标准提高到6万元,2014年再次提高到10万元,同时扩大税收优惠范围,采取核定征收方式的企业也享受该政策。
(2)创业投资企业采取股权投资方式投资于未上市的中小高新技术企业2年以上的,可以按照其投资额的70%在股权持有满2年的当年抵扣该创业投资企业的应纳税所得额;当年不足抵扣的,可以在以后纳税年度结转抵扣。
(3)金融企业按照规定条件及比例计提的贷款损失专项准备金,准予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扣除。
(4)符合条件的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按照规定计提的担保赔偿准备、未到期责任准备,允许在企业所得税税前扣除。
3.个人所得税政策
在计算缴纳个人所得税时,个体工商户的生产、经营所得和企事业单位的承包经营、承租经营所得,适用5%~35%的五级超额累进税率;而工资、薪金所得,适用3%~45%的九级超额累进税率。将计征个体工商户、个人独资企业和合伙企业自然人投资者的生产经营所得个人所得税的费用扣除标准提高到42000元/年(3500元/月)。
4.印花税政策
自2011年11月1日起至2014年10月31日止,对金融机构与小型、微型企业签订的借款合同免征印花税。该政策的适用范围不仅是向小型微型企业贷款的金融机构,而且还包括与其签订借款合同的小型微型企业,其实质是鼓励金融机构向小型微型企业贷款,支持小微企业发展。
5.进口环节税
中小企业投资国家鼓励类项目,除《国内投资项目不予免税的进口商品目录》中所列商品外,所需的进口自用设备以及按照合同随设备进口的技术及配套件、备件,免征进口关税。将符合条件的国家中小企业公共服务示范平台中的技术类服务平台纳入现行科技开发用品进口税收优惠政策范围。2015年12月31日前,在合理数量范围内进口国内不能生产或者国内产品性能尚不能满足需要的科技开发用品,免征进口环节关税、增值税和消费税。此外,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旨在支持创业投资、鼓励研发创新、改善融资环境、促进节能减排、可持续发展等方面的税收政策,小微企业在符合相关规定的条件下同样适用。
(二)现行扶持小微企业发展税收政策存在的问题
1.小微企业概念不统一
2011年,国家出台新的小微企业划型标准,但是目前在税收政策上,直接提及并使用小微企业这一概念的仅有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下发的《关于金融机构与小微企业签订借款合同免征印花税的通知》(财税[2011]105号)、《关于暂免征收部分小微企业增值税和营业税的通知》(财税[2013]52号)及其相关配套文件,而企业所得税政策使用的是小型微利企业,增值税政策使用的是小规模纳税人,这使得主管税务机关在落实相关税收政策时需要对三个概念进行把握,从而产生一些实际操作方面的困难。
2.相关税法体系不尽完善
目前我国尚未建立一整套系统的专门针对小微企业的税法体系,有关小微企业的税收政策大多数都分散在各条例、通知、办法中。这种零散的税收政策对企业财务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使得小微企业不能快速地了解其所适用的税收优惠政策,从而影响了政策的实施效果。而现实中,小微企业因自身财务核算能力有限、信息获得渠道不畅等原因,往往很难真正享受到税收优惠政策的扶持。
3.税制结构复杂制约小微企业享受税收优惠政策
小微企业需要缴纳的税种多,且有些税种的计税依据计算复杂。以所得税为例,企业所得税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需要扣除的项目繁多,且扣除比例不同,容易出现多次计算结果不一致的情况。而个人所得税采用累进税率,且存在加成征收和减征的政策,计算过程繁琐。税制结构复杂造成小微企业难以准确计算其应纳的各项税额。
4.税收优惠门槛较高
我国鼓励研发创新的税收优惠政策要求的条件比较严格,小微企业因人员、资金等条件的限制,在技术研发上处于弱势地位,很难满足税收优惠条件。比如高新技术企业需要满足《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管理办法》规定的六个标准才能被相关部门认定为高新技术企业,而绝大多数小微企业受自身发展条件限制无法满足条件,也就无法享受税收优惠政策。
5.增值税进项税额抵扣政策有待改善
一方面,多数小微企业因为销售额未达一般纳税人标准而被视为小规模纳税人进行纳税,在计算应纳税额时不能抵扣进项税额,而只能以3%征收率来计算缴纳增值税。另一方面,若小微企业销售额超过小规模纳税人标准,但未申请办理一般纳税人认定手续,或者已经被认定为一般纳税人但会计核算不健全或者不能够提供准确税务资料的,则不得抵扣进项税额。如果小微企业没有健全的会计核算,就必然承担较重的税收负担。此外,增值税一般纳税人购进免税农产品,按照13%的扣除率计算抵扣进项税额,企业再销售或者销售以免税农产品为原材料生产加工的产品时则按照17%的税率缴纳增值税,增加了农产品收购企业的税收负担。例如广西2013年蚕茧和生丝产量分别达32.24万吨和3.54万吨,分别占全国产量的42%和26%,由于增值税“高征低扣”,全区每吨生丝需多负担1.15万元的增值税,全区缫丝企业每年将要多负担4亿元的税收,加重了企业负担,不利于广西丝绸产业的发展壮大。
二、促进我国小微企业发展的税收政策建议
(一)统一小微企业认定标准
《中小企业划型标准规定》由多部门共同制定,规范了小微企业的认定标准,因此,国家在制定税收政策时应尽量采用现有的小微企业认定标准,在此基础上再根据政策目标附加相应的限制条件。
(二)提高小微企业税收政策的法律层次
通过立法形式规范我国小微企业相关的税收政策,特别注重政策的稳定性、连续性和协调性。通过对现有税收政策的整合,按照公平竞争、税负从轻、促进发展的原则,清理、完善小微企业税收政策,从科技创新、促进就业、创业等多方面建立规范的小微企业税收政策体系,从而促进我国小微企业健康发展。
(三)注重对小微企业生存能力的保护
对新设立的小微企业给予一定的税收优惠,免除其非生产经营收入需要缴纳的房产税、城镇土地使用税、印花税、残疾人就业保障金等税费,保障创建初期的小微企业能顺利地生存下来。对于处在发展上升期的小微企业,着力从解决企业资金困难、鼓励其再投资、促进企业安置就业等方面给予税收政策支持。
(四)加大小微企业税收优惠力度
1.进一步提高增值税和营业税起征点。增值税和营业税最终都是由消费者承担的,降低税负有利于促进消费,进而刺激企业投资和生产。建议适当提高增值税和营业税起征点,按期纳税的,可提高到月销售额(或营业额)5万元。
2.扩大增值税进项税额抵扣范围。待“营改增”完成后,在提高增值税起征点的基础上,可考虑降低一般纳税人认定标准,同时取消小规模纳税人的规定,只区分具有增值税扣税资格和不具有增值税扣税资格两类经营主体,对具有增值税扣税资格的企业实行查账征收,而对不具有增值税扣税资格的企业免税。
3.进一步完善小微企业所得税制度。一是实行小微企业所得税全额累进税率,具体可设置三档税率:年度应纳税所得额不超过10万元的,税率为0;年度应纳税所得额10万元至20万元的,税率为5%;年度应纳税所得额20万元至30万元的税率为10%。二是提高小微企业研发费用扣除标准,提升小微企业科技创新水平;同时批准符合条件的小微企业可提取一定数额的科研开发准备金;为促进科技型小微企业的人才培养,适当提高企业职工教育培训费的扣除标准。三是允许小微企业购进新设备的投入可按照一定比例冲抵应纳税所得额;适当提高小微企业固定资产的折旧比例,或采取加速折旧的方法计提折旧;放宽小微企业亏损结转期限,在企业现有的亏损弥补向后结转5年的基础上,允许小微企业同时向前结转2年。四是赋予小微企业一定的纳税选择权。我国现行税法对个人独资企业、合伙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征收个人所得税,不征收企业所得税,而其他企业的投资者在企业缴纳了企业所得税后进行利润分红时,还需要再缴纳个人所得税,加重企业和投资者的税负。为促进小微企业经营发展,建议给予符合规定条件的小微企业一定的纳税方式选择权,可由企业自主决定缴纳企业所得税还是个人所得税。
(五)完善小微企业税收征管,优化纳税服务
1.对个人素质要求比较高
在传统的管理方法中,管理者一般都是凭借自己的经验来进行管理。比如头脑风暴法、5W2H方法等,这些方法都是依靠管理者的知识储备与经验积累,并没有形成什么管理理论可以推广,这对管理方法的普及造成的困难很大。传统的企业管理方法对管理者个人素质的要求特别高,需要具有多方面的知识与经验,他们独特的管理方法一般无法移植到其他管理的身上。这样一些经验不足的人员就很难在管理中发挥自己的作用,这对企业的现代化管理进程带来了阻碍。
2.传统的管理方法过于形式化
传统的管理方法主要依赖于管理人员的管理经验,受管理者主观的影响就不可避免,在实际的运用中,受到管理者的综合素质的影响比较大,而管理者的素质是其多年的积累,只能意会不可言传,别人想学习的难度就非常大。在管理实际中,学习者一般只能在形式进行模仿,而不能学到其中的真谛,这就容易呈现出形式化的弱点。
3.传统的管理方法形成过程时间长、成本高
传统的管理方法一般都是长期的尝试与积累才最终形成的,使不当容易给企业造成各类损失,有时候还不能取得成功。以传统的试错方法为例,往往需要多次尝试后才能取得成功,这个过程是一个周而复始的过程,其中付出的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不可估量。传统方法基本都要需要较长的时间才能够成型,在使过程中也很难被管理者掌握,有时候甚至出现走样的问题,影响企业的正常发展。
二、TRIZ理论运用于小微企业管理的创新
有研究表明,运用TRIZ理论进行企业管理创新,可以使企业的专利数理增加一倍,并且能够使成果的质量得到巨大的提升,能够使新产品韧带占领市场,给企业带来良好的经济效益。因此,利用好TRIZ理论对企业产品的研发到销售的全过程都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与传统的管理方式相比,在该理论指导下企业能够体现出更多的优越性。
1.竞争方面的创新
在传统的企业管理中,企业缺乏创新能力,一般都采取借鉴、模仿的方式,这样一来就很难在市场中取得竞争的优势。而在TRIZ理论的指导下,企业的管理更具科学化,不再去机械地模仿其它企业的做法,而是把精力集中于更高水平、更复杂的任务上,解决生产中的关键问题,从研发到销售这个过程都表现出很强的竞争力。TRIZ理论是一个完整的管理体系,在该理论的指导下,企业可以节省大量的人力、物力,减少企业创新中浪费的时间,从而提高了企业管理创新的效率和市场竞争能力。
2.管理方面的创新
与传统的管理理论不同,TRIZ理论不仅仅可以为经验丰富的管理者提供帮助,而且可以让经验不足的管理者能够迅速根据理论的原理摸索出一套科学的管理方法,这样就使普通的管理者一样能够进行创新活动。在这种情况下,专业间的相融性加强,企业可以通过TRIZ理论中所包含的技巧与工具,使管理中的问题迅速得以解决,并能够根据现在的形势制定下一步的工作方案,其中的每个步骤都有一定的理论依据,从而避免了管理中主观性的局限。通过理论中的矛盾矩形分析和40条创新原则,创新人员可以迅速找出创新活动的关键所在,并找出突出关键因素的方法,妈节省了时间,又提高了创新的质量。
二、完善小微企业贷款信用风险的建议
(一)建立小微企业征信数据库
信用模型研发所使用的数据必须具备程度很高的的正确性、充足性和真实性,从而保证最后模型可以明确体现商业银行面临的信用风险状况。商业银行应逐步建立风险损失数据库,记录风险损失数据,形成对于风险暴露和资本分配进行度量的数据基础。第一,确定数据的来源,尤其是注重“软信息”的收集。建立数据质量管理的标准是确定哪些数据对银行来说最重要以及哪些是商业银行的关键数据,商业银行要充分利用各种渠道获得小微企业信息,系统汇总财务信息,现场核查“软信息”,逐步把数据库的质量提高到内部评分模型可以依赖的地步。第二,客户征信数据库可以从目前已有的信息入手。先整合信息基础好的公司客户的非财务数据、账户数据和交易数据,进行客户信用分析、利润贡献度分析,为产品组合服务和产品营销提供支持。第三,对征信数据库进行分析。利用数据库,收集客户基本资料和账户等信息,分析小微企业征信数据库中客户的信息,并对优质借款企业进行实时跟踪和动态监测,挖掘借款企业信贷信息的潜在价值,最终确定目标客户群体。
(二)开发小微企业信用风险计量技术
第一,构建“硬信息”和“软信息”结合的指标体系。商业银行应对现行的评价指标体系做出一定的调整,适当减少评价小微企业经营规模等方面的指标,增加评价企业现金流量方面的指标,运用暗中包含在小微企业银行结算流水账、产品订单、税单等数值资料中的信息识别其财务信息准确性,并将之与资产负债表、现金流量表、利润表等财务报表一起作为对其进行信用评级的根据。第二,建立独特的小微企业信用风险计量技术。在数据质量得到根本改善的基础上,通过自主研发的小微企业信用评分模型,对客户进行评级打分,作为筛选客户准入的第一关。第三,持续提高信息处理能力。因为大中型商业银行与小型商业银行具有各自的比较优势,在提高信息处理能力所采取的措施也不尽相同。
(三)完善小微企业融资担保
第一,为了规避担保机构的不作为和潜在的道德风险,商业银行要对合作的担保机构做好职责范围内的考察,尽量调查并把握协作担保公司的基本经营情况,尽力与担保机构保持长久、稳固安定的合作关系。第二,完善商业银行、担保机构与小微企业的风险分担机制。与合作担保机构确定稳妥的担保比例。第三,增加与担保机构的信息沟通和共享。建立商业银行与担保机构之间的借款企业贷款信贷消息共享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