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核心素养论文范文

时间:2023-03-23 15:23:59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12篇语文核心素养论文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语文核心素养论文

篇1

二、生态理念下大学英语教师综合信息素养现状调查与建议

(一)大学英语教师综合信息素养现状调查分析

为了解目前大学英语教师综合信息素养实际情况,笔者采取访谈形式对山西省三所不同类别院校(一本、二本、高职高专)的六位教师(各两位)进行调查,六位教师全部是女性,职称为讲师,大学英语教龄均超过十年,处于教师的职业转变期。访谈以微信语音交流即时问答的形式进行,每人大约半小时,主要围绕以下几个问题:(1)你了解信息素养、综合信息素养和教师综合信息素养概念吗?如了解,你觉得作为一名大学英语教师发展这一能力是否重要?为什么?(2)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你是如何利用与综合信息素养相关的技术手段来开展教学的?请举例说明。(3)你是如何获得以上这些信息技术能力发展自身综合信息素养的?(4)你希望提高自己的综合信息素养吗?有什么可行性建议?通过对六位老师访谈内容进行归纳分析,对山西省大学英语教师综合信息素养现状作出如下总结:(1)大部分教师缺乏对信息素养及综合信息素养的专业释义的了解,概念模糊,说明需要大面积普及信息素养相关概念。而对于综合信息素养之于大学英语教师能力发展必要性和重要性的一致认可,表明网络信息技术的发展已对目前的教学方式形成挑战,发展综合信息素养无疑能帮助他们适应信息化教流,在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的同时促进专业发展,最终优化教学效果,维系新的大学英语教学系统平衡与稳定。(2)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老师们最常用的信息技术手段还是在网上查找与教学内容相关的文本、音视频资料来制作PPT,利用Wechat,QQ进行课内外小组活动完成特定教学任务等,而对于新兴起的可应用于微课教学实践的录屏、抓屏、视频剪辑合成等技术的了解甚少,几乎没有人应用超大免费且安全的网络云盘与学生共享学习资源,这表明他们的综合信息素养水平还处在初级阶段,还不能在教学中真正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引导学生个性化、自主化学习的展开,以促进学生可理解性输出产生。(3)大部分大学英语教师是通过同行交流、自己琢磨来发展自己的信息技术能力,很少有参加相关专业讲座、信息培训的经历,而他们都表达了提升自己信息素养的愿望。

篇2

自信心是人最宝贵的一种心理品质。纵观历史上有成就的人,他们的成功几乎都来源于自信。

如何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呢?苏霍姆林斯基告诉我们:“让每一个学生都抬起头来走路。”我们在教学的过程中对学生要多表扬、多鼓励。学生往往特别注重老师对自已的评价,老师有时一句不以意的话或许就会影响学生的一生。所以我们教师应提倡”赏识“教育,对学生多肯定多鼓励,多发现每一个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如果我们在课堂提问时多说两句“不错,很好,有进步。”,在学生的成绩有了一点进步时多说两句“你很有潜力”,在学生考试前多说两句“你能行,你一定会成功”,学生就会因此产生信心,自信就是力量,学生有了信心,就会爆发出局大的能量,最终后进变先进,失败变成功。

我班有一位同学,平时不爱提问也不爱发言。在上《范进中举》这一课时,分析胡屠户这一人物形象,其他同学都结合课本内容谈了胡屠户这一形象的性格特点:趋炎附势、爱财如命、嫌贫爱富……只有那位同学在座位上轻声说了一句:“其实胡屠户也并不全是坏的。”他的这句话引来了一片反对之声。甲学生说:“胡屠户这个人,眼里只有钱,范进没中举时就是‘现世宝’中举了,马上会有钱了,就是‘贤婿老爷’这样的人,还会有好的一面?”乙学生也表示:“胡屠户这个人,只要看他抓银子这一场面,就足以看出他是怎样的一个人了。”

在众多学生都发表完了自已的看法后,我微笑着对他说:“你的想法不一般,我想知道得更具体一些,你能说说吗?”那位学生低着头轻声说:“我觉得胡屠户也不是无故骂范进,他把女儿嫁给了范进,但范进却养不起家小,时常还要靠他,而且常常让全家挨饿,有这么个女婿,当然骂他,这是恨铁不成钢啊!”他说得有道理,在他说完之后,我给了他热情的掌声,同学们也投去赞赏的眼光,那位学生的自信得到肯定,使他受到了鼓舞。自那次之后,他的自信心越来越足,提问发言的次数也越来越多,学习的兴趣也越来越浓了。事实上学生自信心一旦形成,它的影响比外在力量的作用会更持久、更重要,会更有力地推动其对语文的学习。所以,在教育教学的过程中,不少教师都注重以各种形式帮助学生树立信心,使他们获得成功。

二、增强学生的竞争能力,充实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

培养学生竞争意识是锻炼其才干的重要途径,也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特征和任务之一。在国际竞争日益激烈的新世纪,我们更应该增强学生的竞争意识,培养学生的自尊心、上进心和抗挫折能力。我在这方面做了一些有益的尝试,收到了较好的效果。本学期,我为了让学生适应议论文这种文体,掌握它的论证方法,进而学会说理,在班上搞了两场辩论比赛。辩论前把题目要求及应准备的材料告诉学生,指定八位优等生分成两组作为辩论的正方与反方,把其余同学分成两组,分别为参加辩论的同学找材料。

同学们在找材料的过程中学会了论据收集的方法,在辩论中懂得怎样突出论点、说明事理。第一场辩论由于准备不足,学生一时无法适应。第二场辩论大有进展,不仅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了学生的集体荣誉感,还提高了学生积极参与竞争的心理素质。

为了让学生多读一些课外古诗词,我搞了一场古诗词朗读比赛,要求每位学生都要参加。在朗读中要求学生口齿清楚、诗句朗读流畅,读出情感。教师在点评时做到重表彰、重指导,赞誉中等生和差生的优点,从而提高了学生参与竞争的积极性。后来搞的名著知识竞赛,采取报名参加的方法,结果大多数学生报名参赛,连差生也敢于自愿报名,迎难而上,最终,这次活动也获得了成功。

三、进行意志教育,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

篇3

二、高中语文教学的相关特点

高中语文教学将科学与人文巧妙融合,其既包含语文学科中的语言学知识、文章学知识、文学阅读知识及文史常用知识等,又包括科学探究(过程、方法与能力),科学态度、情感与价值观,科学、技术与社会的关系等。因此,通过高中语文教学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主要体现在培养多种能力方面,例如:观察和实验的能力、归纳和演绎的能力、类比和推理的能力及查阅资料和使用工具的能力等。由于“科学素养”的核心是创新能力的培养,所以,在高中语文教学中,不仅要帮助学生掌握扎实的语文基础知识,更要在传授语文知识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科学意识、科学能力和科学品质,最终提高学生的科学创造力。

三、培养“科学素养”的三个策略

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有意识、有目的和有计划地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科学方法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正确的思维方法和行为方式,包括辩证的思维方法、多种逻辑思维方式和具体的学习方法及其操作方法等。因此,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有三个培养“科学素养”的策略。

1.通过阅读教学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教师可通过论述类、人物传记类等文本的阅读教学,指导学生掌握科学的阅读方法,进而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例如,在教学《宇宙的边疆》《凤蝶外传》和《动物游戏之谜》等课文时,教师可引导学生感受自然的魅力,认识科学的发展,畅想宇宙的秘密。又如,在教学《中国建筑的特征》一课时,教师既可让学生感受“传承”和“探究”的意义,又能使学生体会逻辑严密的语言的魅力。另外,在教学《宇宙的未来》一课时,教师既可让学生憧憬宇宙的未来,又能使学生感受作者对科学的热情。

值得一提的是,高中语文教学如果能准确把握学科中“科学素养”的主要方面——科学知识与技能、科学探究和科学态度、情感与价值观,就能使高三阶段的语文教学兼顾多种文体的个性阅读方法,体现学科思维的共性。这样,既能帮助学生在学习中化繁为简,又可使学生迅速找到合理的思维路径和有效的学习方法。

2.利用写作教学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议论文的写作是提高学生“科学素养”的有效途径。在议论文写作教学中,教师传授相关知识,让学生掌握各种常用的思维方法和思维形式,然后引导学生将各种思维方法和思维形式运用于议论文写作的全过程,包括:提炼论点、展开论点,对论据材料进行取舍、阐释、论证和评价等。系统的议论文写作训练不仅能使学生掌握科学的思维方法,提高学生的议论文写作能力,更能培养学生敏捷、灵活、深刻和独创的思维品质。例如,在教学“合理利用因果关系”(高三写作训练专题)这一内容时,教师既可通过对“溯因究本”的分析方法的训练,培养学生仔细思考和深入分析的能力,又能启发学生结合以往所学,归纳审题立意、分析说理和谋篇布局的能力。又如,在一次作文课上,在出示《房祖名心怀感恩》这一例文后,学生立刻发现其论据未能围绕论点进行分析,导致道理没有阐明。此时,教师可让大家思考:为什么房祖名心怀感恩就能促其成长?其实,要解决这个问题,就要运用“溯因究本”的思维方法。于是,学生通过讨论和交流找到原因,从而完成了这一例文的修改和补充。这样,学生掌握了“溯因究本”的思维方法。之后,在“课堂练笔”环节,学生有意识地运用“溯因究本”的思维方法将分析引向深入,最终达到仔细分析、深入思考的目的。

3.在实践活动中增强学生的“科学素养”

篇4

2014年,教育部颁布的《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提出了核心素养的概念,并明确了核心素养是:学生具备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所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在此框架下形成研究产生的语文核心素养包括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文化传承与理解、审美鉴赏与创造。语文核心素养的构建基于学生对语文知识的掌握和运用,其中,写作能力是学生运用语文知识的关键途径,也是当前学生适应社会岗位的重要能力。[1]在高校医学理论与临床实践教学中,学生可能产生较多的感悟与理解,这些感悟可能对医学的发展和学生自身的能力的提升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然而,受限于学生表达能力和写作技巧的欠缺,部分学生难以准确表达其感悟与理解,制约了学生的医学研究能力的发展,随着教育改革的逐渐深入,高校医学院校对学生科研能力和写作能力的要求日益提高,不仅要求学生具备良好的医学知识与实践经验,还应当具备良好的论文写作能力,要求高校语文教学应对医学生开展针对性教学,为学生论文写作奠定良好的基础。

一、医学生论文写作能力培养的意义

在高校语文教学中开展医学生论文写作教学,对于学生、学校和社会都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学生写作能力的发展

大学时期是人生学习的黄金阶段,在此阶段就注重培养医学生的论文写作能力,对医学生来说是大有裨益的。因为他们作为我国医疗卫生事业的建设者,其写作能力直接关系到其文献发表数量与质量,从而对学生的职业生涯产生直接的影响。论文写作能力是医学生必备的重要能力之一。医学生只有具备了良好的论文写作能力,才能顺利完成各种医学文书,例如:实验报告、病例讨论、调查报告、医学会议纪要、毕业论文等[2]。而且就业后也难免需要撰写大量的病历、完成科研论文。如果不具备论文写作能力,医学生从上学到工作,无时不刻都会受到负面影响,从而阻碍个人的发展。正如科学家卢嘉锡说:“一个只会创造,不会表达的人,不能算是一个真正合格的科学工作者。”因此,医学论文的写作是医学院校培养医学生科研能力一门重要的课程。通过学习,让医学生敢于动笔、乐于动笔,并掌握一定的写作方法,这对医学生来说,将会是一生的财富。当前,文献发表类型与数量也是评价医生科研能力的重要标准之一,是职称评级和晋升的重要依据,通过在高校中开展医学论文写作教学,能够为学生提供写作能力培养和发展的机会,促进学生掌握医学论文写作技巧,提高医学生论文写作能力,从而将临床实践经验转化为可供参考的医学知识,实现学生自身知识的增长与能力的提升。[3]

(二)高校教学质量的提升

在新时代背景下,学生发表文献质量与数量是衡量高校教学质量的重要参考依据,也是高校学术氛围的重要体现,优化高校语文医学论文写作能力教学方法,能够促进医学教学成果向高质量论文的转化,从而提高学校的竞争实力。医学生的医学论文写作能力的提高,一方面可以提高医学生的科研能力,另一方面也可以启迪他们的学术思想。这些学术思想是在大量的科研成果和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形成并发展起来的,并且能通过论文的形式被不断地探索与交流,相互启迪,形成新的学术思想,以加快医学院校的教育事业的新发展。医学生论文的水平往往能够体现出医学院校的教学水平。医学生的论文写作能力高,学校是间接的受益者。因为学校是教育的场所,培养大批能创作出优秀医学论文的人才,这也是判断学校真实实力的一个标准。为适应当前中国高等教育高速发展的形势,提升高校的教学质量已是当务之急了,所以学术论文仍然是检验教学质量和水平的一个重要方式。

(三)实现研究成果对社会的反馈

高校既是知识传承的阵地,也是科研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医学生不仅是知识的学习者,同时也是医学科学研究的探索者,通过高校语文医学论文写作教学的指导,能够帮助学生将理论学习与实践经验成果转化为可传播的知识,能够实现医学研究的积累与传播,进而促进医疗技术的突破,以高质量论文的形式实现对社会的反馈。医学生是将来从事临床及医疗工作的专门人才,他们通过不断的实践,积累出较多的成功经验和失败教训,这都是十分宝贵的,将这些经验和教训进行科学的分析和总结,并以论文形式发表交流,才能发挥巨大的指导与借鉴作用,进一步提高自己的科研和医疗水平,造福于人民。医学科研工作者的写作能力高,社会也是根本的受益者。因为医学的发展必将推动社会的发展。医学论文质量越高,对社会的贡献也就越大。医学论文写作能力的培养是为写出高质量的医学论文打基础。所以高质量的医学论文对医学的发展的贡献是不言而喻的,对人类社会的贡献更是不可小觑的。

二、高校语文医学论文写作教学方法研究

(一)合理应用案例教学方法

案例教学法强调以学生为中心,通过理论与实践的有效结合,实现学生从感性认识向理性认识的发展。在医学论文写作教学中,部分学生对医学论文的类型、结构、类型等认识不足,可能存在将研究论文与综述论文混淆的问题。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通过案例教学的方式,将论文写作教学理论与教学案例有机结合起来,将抽象的理论知识转化为具体的论文格式、要素,能够加深学生对医学论文写作的理解。[4]案例教学法起源于20世纪20年代的美国商学课程,通过选取真实的案例来提高课程的应用性和实践价值,在解说案例的过程中,学生逐渐掌握将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的技能。例如,在医学论文写作中,普遍要求表格采用“三线表”格式,通过案例教学方法,学生能够直观地了解三线表格式设置技巧,有助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在案例教学应用中,教师应注意教学案例选择的科学性、代表性,围绕学生写作能力发展和课堂教学要求而选择教学案例,尽量避免选择界限不清、容易混淆的文献资料,提高学生对论文写作技巧的掌握。

(二)对比教学方法,明确不同类型医学论文区别

根据不同的标准划分,医学论文可分为不同的类型,例如,按文献资料来源划分,医学论文分为原著论文和编著论文;按写作目的划分,医学论文分为学术论文和学位论文;按学科和课题性质划分,医学论文可分为基础医学论文、临床医学论文、预防医学论文和康复医学论文。不同目的、类型的论文,其写作要求和内容存在较大的差异。例如,原著论文是作者开展的实验研究、临床观察、调查报告、病例报告、病例讨论等,是作者的第一手资料(即直接资料)。而编著论文则是根据已发表的文献资料进行收集、整合、阐述,从而实现医学某一领域、专题研究成果的梳理,即以间接资料为主,属于第三次文献。为了明确其中的差别,避免学生出现混淆的问题,在课堂教学中,高校教师可采用对比教学的方法,收集具有代表性的教学案例,并在课堂上进行展示,组织学生观察、讨论不同类型医学论文写作之间的差别,从而使学生掌握不同类型论文写作要点,促进高校医学论文规范化。

(三)强化写作训练,培养学生写作能力

写作实践是巩固和提升学生写作能力的主要途径之一,在高校语文写作教学中,教师不仅要讲解医学论文要素和格式要求,还应当组织开展论文仿写训练,巩固学生对论文写作知识的掌握。在具体实践中,教师可结合医学生专业方向搜集相关文献资料,为学生提供必要的数据,由学生自行搜集相关参考文献,并进行仿写训练。为了督促学生尽快完成,教师应与学生约定写作时限,学生完成仿写后以Word文档的形式交给教师。教师应研究、归类学生写作训练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并在下一节课中进行集中讲解,实现论文写作教学的良性发展。要想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必须加强作文讲评和指导。讲评每周至少进行一次,以一项内容或一个题目为准进行现场片段仿写训练,之后对优秀和最差的文章进行交流,并自评和互评,明确学习什么,改正什么,使之共同提高。

(四)结合岗位需求,开展情境教学

情境教学法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有目的地引入或创设具有一定情绪色彩的、以形象为主体的生动具体的场景,以引起学生一定的态度体验,从而帮助学生理解教材,并使学生得到发展的教学方法。新时代,医学生只有不断适应岗位要求才能获得更好的发展,这其中包括病例分析、调查报告、临床观察等资料写作。因此,为了帮助学生快速适应岗位要求,教师可根据学生专业情况,精心设计写作情境,组织学生讨论、研究病例报告、分析等资料包括哪些要素和阐述方式,并以此作为课堂作业,由学生讨论完成论文框架结构。在此过程中,教师应进行适当的启发和点评,从而加强学生综合分析、处理信息的能力,满足医生岗位要求。

三、结语

新时代背景下,医学论文写作是医学生必备的能力之一,学生写作能力的形成与发展对自身、学校和社会都有着积极的作用,高校语文教师应注重教学观念的探索与发展,不断创新教学方法,提高高校语文写作教学的针对性、有效性,满足学生论文写作能力培养要求和就业发展要求,为社会培养更多高素质的医学人才。

参考文献

[1]赵丽华,鞠善宏,王海艳.高校学生科技论文写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从高校学报退稿率看高校学生论文质量[J].吉林农业科技学院学报,2018,27(1):26-28,117.

[2]陈帅.高校学报助推硕士科技论文写作课程教改研究[J].江西科技师范大学学报,2017(6):123-128.

篇5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5-6009(2017)41-0020-02

如何提升学生的写作兴趣与能力,仿佛如无解之题,令语文同仁忧思连连。2016年9月13日《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权威出炉,一时间,教育人每每言必称“核心素养”。核心素养的基本内涵是什么,应如何落地?该如何理解语文核心素养,又应如何实现?当我们还未厘清这些上位问题时,写作教学早已不可避免地被置于“核心素养”下,探索起来更是难上加难。好在,吴勇老师及其团队一直行走在写作教研之路上,以披荆斩棘的勇气和扎扎实实的成果,不断给出自己的答案。本专题五篇论文就是他们对这个“难上加难”话题的一些思索、践行与回答。

吴勇团队将儿童写作素养的总和凝练为“文心”,在教学期待上,盼望“儿童带着饱满的‘文心’上路”,以让儿童写作核心素养逐步落实。

一、基本结构的假设

林崇德教授认为:“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主要是指学生应具备的、能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那么,儿童写作应养成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是什么?基本结构如何?作为直面儿童的一线语文人,要让素养落地,对这些问题的思考与回答,是断然绕不过的。正如吴勇老师文中所言:“写作素养如果没有具体明确的要素,如果不对其中的关键要素做出清晰精准的定位,那么儿童的写作核心素养培塑和发展,将会成为一个笼统而模糊的空中楼阁。”

为最大限度地减少理论上的争议,达成实践中的共识,吴勇团队从静态和动态两个视角,给出了假设。

1.静态视角:基于三维目标的架构。

“第一维是写作态度,包括写作动机、写作兴趣、写作意志、写作习惯,这是儿童写作发生和维持的动力源泉。”其直指作文教育的原点――写作教学应培养什么样的人。

“第二维是写作知识”,主要包括“语体性知识”和“策略性知识”,“这是儿童写作的能力支撑”。需明确的是,核心素养下的写作知识是指处于知识最内层的、最易迁移的写作策略性知识,它才是学生写作由知而能的真正桥梁。

“第三维是写作思维空间,贯穿于取材(观察)、立意、构思、表达、评改全过程,这是儿童写作关键经历。”此维度是积累、表达与思维的合力,是作文核心素养的重心所在。

三个维度合而为一,形成儿童写作素养的立体空间结构。反过来说,明确了这一基本结构,或者对这一基本结构的厘清和表述过程,可让一线教师更易确证,作文应该“为谁教”、应该“为什么教”和应该“教什么”。

2.动态视角:基于“四层表达”的架构。

“四层表达”是吴勇团队基于实践逻辑的一种思考。如何让素养由“知”而“行”?如何保持静态J知和动态践行的关联性、持续性?基于此,又提出了“四个层面”的架构:写作意识的鲜明与饱满、写作知识的建构与运用、写作思维的发展与提升、写作语篇的鉴赏与评价。

首先,在表述上,表征为内容与要求的统整,利于明晰教学内容与任务。

其次,从逻辑上,符合“唤醒意识―明确知识―思考表达―鉴赏评价”的一般教学流程,利于清晰教学步骤与方法。

最后,每层各有特殊,之间又形成梯度,互相叠加、渗透、融合,形成一种富有弹性的流动结构。要说明的是,把“写作意识的鲜明与饱满”作为第一层表达,旨在凸显其既作为素养形成的起始点,唤醒“文”,又是素养形成归宿点,归于“心”,“处于儿童写作核心素养的最中心位置”。

难能可贵的是,吴勇团队试图基于长期的潜心施教,凝练出每一层的教学内容或操作程序,如写作知识的两种“得”,写作思维的三层“模”,语篇评鉴的四个“度”。在实践篇中,四位老师进一步针对不同层面的核心素养的形成给出了实践明证:王宁从“涵养意识”层面,提出了四种策略,化虚为实。“发展思维”层面,汪璐璐从四个观察维度,介绍了多种提升观察感悟力的策略;罗刚淮则阐述了三种发展言语思维的实践探索,皆切实可行。徐俊从知识、实践、态度三个维度阐释了评改力的生成前提、形成过程和助推力量,试图尽快让学生“懂得评价”。

“四层表达”的动态结构,可使一线教师更易确证,作文应该“怎样教”“教的效果如何”。

二、素养落地的实践追索

除其他四位老师的具体阐述外,吴勇老师还规划了素养落地的四个教学通道。

1.最为旗帜鲜明:“明里探讨写作知识”的教学通道。

“不宜刻意追求语文知识的系统和完整”的说法,致使写作知识被误解,甚至被放逐。反思之余,吴勇老师高举写作知识回归的大旗,发表了《精准知识:习作教学走向实效的必然之路》《精准知识:释放习作教学的生产力》《精准知识:习作教学“教”的着力点》等系列文章,亮明观点。“明里探讨写作知识”,尤其是精准知识,逐渐成为其团队教研的鲜明主张。

操作中,他们强调知识的学得与习得并举,尤其是在学得思路上主张“教什么(知识)”,就“练什么(知识)”,就“评什么(知识)”,强化知识运用中的明确、集中和一贯。并在不断的、螺旋式的写作实践中,“让写作知识与儿童的写作兴趣激发协调共进,让写作知识成为儿童写作核心素养发展的根基”。

2.最为推崇:“真实情境语用训练”的教学通道。

雅斯贝尔斯在《什么是教育》中说:“创建学校的目的,是将历史上人类的精神内涵转化为当下生气勃勃的精神,并通过这一精神引导所有学生掌握知识和技术。”作为学校的作文教学来说,如果忽略了这种“当下生气勃勃的精神”,那么写作知识和技能就会成为一种堆积,会堵塞“文心”。因此,设计真实情境时,首先应着眼于“当下生气勃勃的精神”,将这种情境置于学生的智力上、情感上、道德上;其次才从学生成长实际和育人需要的交叉点上着手设计。如此,这一通道才能真正被普遍借重。

3.最为真诚的呼唤:“持续不断涵养意识”的教学通道。

“写作教学的目标不能仅仅局限于知识、技能训练,更重要的是一个人的写作意识和写作态度,这是一个儿童的‘文心’之核,关乎其写作核心素养的健全和生长。”为此,吴勇老师不惜篇幅从蓄积兴趣、给予信心、磨炼意志、培塑习惯四个方面详加阐释。看似重笔在虚处,实则更显其真诚地呼唤重视之心。

篇6

2016年全国课标卷三套试题作文命题的思维考查来看,全国课标卷Ⅰ“获奖之后”,考查的是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由果溯因的思维、由此及彼的思维。全国课标卷Ⅱ“语文素养提升大家谈”,考查的是思辨比较思维。全国课标卷Ⅲ“小羽的创业故事”考查的是由此及彼的思维、思维的角度与层次。这是考查思维的角度与层次。

纵观近三年来的新课标卷、近十年的全国课标卷作文,从思维考查方面分析,主要考查三个层面的思维。第一层面是思维的限制性、思辨性、比较性,第二层面是大与小(以小见大、化大为小)、此与彼(同类相比、由此及彼)、个与类(由个及类、多为解析),第三层面是辩证思维、批判思维、思维的广度、思维的深度。思维的限制性,即思维的指向性。如2016年全卷Ⅰ“获奖之后”,只能写进步与退步、表扬与批评、发展与评价,全国卷Ⅱ“语文素养提升大家谈”,只能写语文素养的提升问题,指向性非常明确。思辨性,主要体现在思维的比较、选择、多角度等方面,如2015年全国卷Ⅱ(甲)材料作文“风采人物评选,三名候选人谁更具风采”,2015年全国卷Ⅰ(乙)材料作文“小陈举报父亲高速公路开车接电话”,小陈该不该举报父亲,体现了思维的比较性、选择性。第三层面是辩证思维、批判思维、思维的广度、思维的深度。

篇7

不同层次课程的变革

1.国家课程的跨学科改革

学校将加强学生所学知识与周围世界的联系作为改革国家课程的课程观,并开展课程改革的探索。以人文综合课程为例,学校将政治和历史课程的部分内容按照主题进行综合,最终,人文综合课程确定了民主制度、中国政治制度、中国经济制度、世界轨迹、家族企业等5个主题。整合相应的内容、改革学生的学习方式,将假设、求证、陈述、评论、讨论等方法运用于学习过程,将检索参考材料、整理陈述和论文写作等作为不同阶段不同形式的作业和评价。

2.校本课程的系统构建

校本课程是培养学生学术素养的另一个重要阵地。到目前为止,学校已开设七大类共70多门的校本课程,形成了科学素养类、文化素养类、学科拓展类、综合实践类、身心健康类、国际视野类、艺术素养类课程菜单,并逐渐形成了一系列特色课程。以生涯课程为例,其目标在于激起学生对自己的人生做出较为科学的规划。课程内容包括生涯适应、生涯探索、生涯管理、生涯规划在内的4个主题,通过“属于我的成语、职业条件拍卖会”等20余项教学活动帮助学生提高学习效能,树立个人愿景。

不同课程形式的变革

1.整合活动课程

学校从“发现”的视角出发,整合各种学生活动,设计了“发现之旅”四大主题。

科技主题――用技术和工具表达周围世界。以科技节、体育节为依托,由数学、物理、化学等自然科学的教师,以及体育科的教师提供任务、设计活动,体现用符号表示、用工具实现和用技术表达的自然科学思想,以及用科技改革体育、研究体育。

社会主题――用研究聚焦对社会的思考。以心理健康节、读书节为依托,由语文、英语、政治、历史、地理、心理等学科教师设置合适的社会研究问题,以学生论坛的形式开展活动,帮助学生用社会学科的研究方法认识周围的社会、认识自己、学会表达。

艺术主题――用知识深化对情感的理解。以艺术节、戏剧节、体育节为依托,由语文、英语、艺术、体育等学科的教师,提供艺术表达的内容和题目,帮助学生体验艺术蕴涵的情感意义和价值思考。

哲学主题――我与这个时代的精神世界。以心理健康节、读书节、戏剧节为依托,由政治、历史、语文、心理等学科的教师提供题目,帮助学生用哲学的方式思考青少年的精神世界及当今的时代精神,尝试回答“我是谁”“我要什么”等问题。

2.开发研究型课程

篇8

开题活动提示:

开题主要研讨课题研究的可行性,重在清思、聚焦和分工。

开题活动建议由课题主持人所在单位教科研管理部门负责组织实施,并尽可能向社会开放。

一、开题活动简况:开题时间、地点、主持人、评议专家(课题组外专家,专家应不少于 2人)、参与人员等。

开题时间: 

       开题地点:

       主持人:

   评议专家:

       参与人员:

课题组全体成员 

(一) 王楼乡中心校课题管理办公室负责人田启光主任宣读本课题立项通知书;

       (二) 课题主持人 进行开题报告的阐述 

       (三) 课题组成员张深锋代表发言

       (四) 梁园区教研室副主任张振军、梁园区王楼乡一中高级教师刘立建对课题的研究内容评议发言

       (五) 课题管理办公室负责人田启光主任对该课题提出建议要求

二、开题报告要点:题目、内容、方法、组织、分工、进度、经费分配、预期成果等,要求具体明确、可操作,限 5000 字以内,(可加页)。

农村中学群文阅读教师教学策略的研究课题开题报告 一、           课题的提出:

阅读是所有课程的核心和基础,学生的阅读能力与未来的学习成绩密切关联,学生的阅读经验越丰富、阅读能力越高,越有利于各方面的学习。《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 版)》指出:九年义务教育的学生课外阅读总量应达到405 万字。

同时,随着知识社会的来临,对学生的阅读能力要求越来越高,学生要掌握信息、分辨信息、筛选信息、整合信息并吸收信息。群文阅读这一新的阅读教学实践的出现正好适应了信息时展的要求,拓展和延伸了学生的阅读视角,改革了阅读教学的模式,并逐渐成为语文阅读课堂教学的主流。

教师对于群文阅读从接触到逐渐认可,再到不断探索追求进步,已经有很多老师进行了这方面的研究和尝试,取得了一些成果,但在农村中学的探索还不够深入和全面,源于农村中学的一些局限性给阅读教学带来的难题,在农村中学开展群文阅读教师教学策略研究显得尤为急迫。

( ( 一) ) 阅读量严重不足 九年义务教育的学生课外阅读总量应达到 405 万字,但当前我们的语文教学,以书本阅读为主,这样的阅读量是远远不够的。同时农村学生家庭的现实情况差异大,学生家长的文化素养普遍较差,对学生学习的重视程度较低,给学生补充的课外读物少,而且留守儿童比较多, 学生缺乏阅读的良好资源与环境。

(二)缺少指导,不知如何阅读 农村家庭由于经济条件和思想观念的限制,孩子从小就很少有机会接触课外读物,更不用说家长和孩子之间进行的亲子阅读或者阅读指导。在学校,教师授课时过分关注字词句的落实,以致完整的文本时常被切割被肢解,学生学到的只是一些零碎的片段和知识,也缺少持久的感悟,至于默读、略读、浏览、跳读等阅读方法的训练更无从涉及。

(三) 缺少思考和运用

学生虽然课内习得了一些阅读技巧和方法,但不能在课外得到有效的运用,学生对于书本知识记得滚瓜烂熟,但是仔细一追问就会发现学生仅仅停留在背记阶段,而对于文本的含义主题完全缺乏相应的了解,对于学生阅读理解能力的提高没有实际性的帮助。

总之,针对农村中学的群文阅读教学,我们作为农村中学的教师还有很多方面需要去探索,鉴于此,我们提出《农村中学群文阅读教师教学策略的研究》这一课题。

二、 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一) 课题研究的目的 1、提升学生的阅读力和思考力。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群文阅读”教育实践活动,最大限度地解放与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扩大学生阅读量,增强阅读实践体验,提高学生的自主阅读能力和阅读思考力,积蓄语文素养。

2、以研究教学策略为契机,提升教师的阅读教学水平。在实践中探索出科学有效的教学方法,在课题研究中提高教师教学理论素养,提高业务素质和教学水平,实现教师充分的职业发展。

3、建立符合农村学校的群文阅读教学模式。通过本次课题研究,反复实践摸索,形成一个针对农村教学实际的,可操作性强、可评估、相对成熟的教学模式。

(二)课题研究的意义 通过课题研究,让“群文阅读”作为农村中学阅读教学研究新的生长点,充分挖掘群文阅读的社会资源,协调构建以图书馆、新华书店、学校阅览室、班级图书角和以家庭为单位的群文阅读资源库,通过学校群文阅读的研究和推行,辐射带动以家庭为核心的群文阅读的社会效应,为农村学生群文阅读提供强有力的社会支撑。

通过课题研究,让“群文阅读”为农村语文阅读教学改革找到新的发力点,将课标精神践行到日常教学现场,为学生扩大阅读面、阅读量,养成阅读习惯、提高阅 读素养提供可行路径。

在课题研究中,学校整体教育教学水平明显提升,特色鲜明,打造“书香校园”,形成以“阅读”为导向的办学特色,提升学校教育内涵与办学品质。

三、 核心概念的界定 (一) 群文阅读教学:即在一节课里,教师结合教材及课外读物,以一定议题为依托,以粗读略读为主法,以分享感悟为核心,以探索发现为乐趣,进行多到四五篇,甚至七八篇的多文本的阅读教学。

(二)农村中学:师资力量薄弱,学生知识面窄,阅读量小,缺少阅读技巧和阅读指导,没有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而且有相当一部分学生是留守儿童。

(三)教学策略:是在教学目标确定以后,根据已定的教学任务和学生的特征,有针对性地选择与组合相关的教学内容、教学组织形式、教学方法和技术,形成的具有效率意义的特定教学方案。

四、国内外相关研究 日本的“群书阅读”、港台的“多文本阅读“,他们都在群文阅读方面进行了有力的探索,目标都指向了语文课堂的变革,都是为了更多地为学生提供阅读实践,从而发展学生的阅读能力。

台湾赵镜中教授曾这样描述台湾新课程改革后阅读教学的一种变化:“在大力推动儿童阅读运动的影响下,学生的阅读量开始增加,虽然教师还是习惯于单篇课文的教学,但随着统整课程的概念推广,教师也开始尝试群文的阅读教学活动,结合教材及课外读物,针对相同的议题,进行多文本的阅读教学。” 在群文阅读进入课堂阅读教学以前,国内也有专家进行了类似的实验和研究,如:北京师范大学何克抗教授的“基础教育‘跨越式教学’”;窦桂梅的“主题单元教学”;李怀源的“单元整组教学”等。

2012 年 11 月重庆大礼堂举行群文阅读研讨会——“语文课堂静悄悄的革命”,

        “群文阅读”首倡者王林及众多专家学者、包括代表性的一线教师蒋军晶等汇聚一堂,在我国大陆地区共同正式地树起了“群文阅读”的大旗。

大陆教育先进地区在实施群文阅读实验,“ 群文阅读 ” 已逐渐走进课堂,并总结一些理论知识与实践经验,但这些研究在群文阅读课的形成目标、达成途径、实施措施、教师指导、考查方式等方面存在较大的差异,群文阅读教师教学策略的研究还不够突出,而且针对农村中学实际情况开展的群文阅读研究相对较少。

五、研究的主要内容

       (一)研究内 容 1 1 .农村中学语文阅读教学现状 了解当下农村中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整体概况,发现当中存在的问题,了解学校语文学科阅读教学改革的状况,找到群文阅读在教学层面的症结所在。

2 2 . 农村中学 群文阅读相关理论的建构 探讨群文阅读教师教学策略的相关理论,建构符合农村中学群文阅读教学的可行性与实效性的相关理论框架与体系。

(二) 重难点和创新点 :

重难点:研究农村中学群文阅读教学的有效开展,怎样找到切入点和突破口,针对学校实际情况,有效的将“群文阅读”运用到日常的语文教学课堂上。

创新点:我们学校属于农村学校,而且距离城区较近,在夹缝中生存,学生流失严重,在校学生的语文素养普遍较低,阅读量较少,阅读面窄,本研究的创新之处在于能从农村学校和学生本身的这些实际情况出发,研究内容注重有效性;研究方法注重实证,将“群文阅读”引入农村中学语文课堂教学,让学生不仅学到知识,更能学到技能。

六、研究的方法及步骤

        (一)课题研究的方法:

根据我们本次课题的特点和研究的内容,我们主要采用:

1. 理论文献法 通过网络、图书馆查阅相关文献资料,了解农村中学群文阅读教学现状,并对这些资料进行总结归纳,筛选整理出有实际指导意义的材料。

2. 问卷调查法 自编调查问卷,对农村中学的教师和学生进行调查,了解当前农村中学阅读教学的现状,以及学生阅读力水平,通过结论分析产生原因和解决办法。

3 3 、 个案研究法 对比较典型个性化教学案例进行汇集、展示、分析、研究和概括,使零碎的资料信息变得系统、清晰以利于进一步的研究。

4 4 、 行动研究法

把行动与研究结合起来,参研教师从日常的教学中发现问题,实现理论与实践,成果与应用有机统一,从而找到优化农村中学群文阅读教学的策略,积累丰富的、有效的课堂教学实践经验。

5 5 、 经验总结法 整理、搜集优质的课例,开展横向、纵向的交流,将课题研究内容、过程加以归纳,进行综述,撰写相关的阶段性小结,及时肯定实验成果,修正实验方案,撰写有关论文。

6 6 、学习成果展示法。

将阶段性经验成果通过撰写论文、报告等形式展示出来,在批评指正中反复修正,加以改进。

(二)课题研究步骤。

本课题研究一年,主要分为以下 4 个步骤来具体实施:

第一阶段:准备阶段( 2016 6 年4 4 月 — 2016 6 年6 6 月) 1、搜集与本课题相关的文献资料,填写课题申报书,进行课题申报; 2、成立课题研究小组,组建研究队伍; 3、制定课题研究方案,落实课题研究教师的分工。

第二阶段:

交流学习 阶段 (   1、设计问卷调查,整理分析问卷调查的数据,研究农村中学生阅读的现状; 2、在实际研究中,课题组不断修订研究方案,调整实际操作; 3、针对群文阅读教学实际,建构、完善阅读教学新模式,归纳运用教师教学策略; 4、加强课题组教师的学习。根据学校教科研工作,扎实有效地开展课题研讨活动,组织教师进行理论学习,并进行学习反思和困惑交流。

第三阶段:实践验证 阶段 1、根据各阶段的研究情况及经验,完善已探索的“群文阅读”教学模式及教学策略,完善 “群文阅读”教学模式的实践应用研究。

2、及时发掘、提炼包装研究成果,及时在学术报刊公开发表研究论文、课例等,召开研究成果研讨会,做好研究过程中产生的各种资料的收集工作。

3、开展班级读书会。利用课内进行交流,充分利用教材提供的学习资源,

拓宽学习和运用领域,使全体学生在学习内容、学习方法的相互交叉、相互渗透和有机整合中开拓视野、发展思维。

第四阶段:总结反思 阶段 ( ) 1、整理研究资料,提炼研究成果,编辑“群文阅读教师教学策略“研究成果集; 2、撰写课题研究报告、工作报告,论文与电子成果等 3、申请结题,完成结题工作 七、成员分析及分工 (一)课题负责人:

  (二)课题组成员:王修涛 张深锋 石俊英 毕明远 1、 :中小学一级教师,本科学历。曾发表过区级论文《 浅谈如何使学生在语文课堂上更好地感受美 》,并多次参加优质课活动,有市级优质课《老王》,区级优质课《咏雪》,区级群文阅读优质课《文字中的成长》,有丰富的教学经验和管理经验。

负责课题决策,课题总设计、总调度,具体是确定研究方向,协调各研究个体,并进行课堂实践。

2、王修涛:中小学一级教师,本科学历,曾发表省级论文《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策略》,区级论文《精心点拨学生的思维途径》、《利用多媒体优化作文教学》,有较高的理论素养和丰富的教学经验。

负责理论分析、督察指导,修改和审定研究论文和研究报告。具体是查找、搜集、整理相关研究方向的理论材料,督导各个时间段的研究,结合我组研究进展和实际操作,修改和审订理论内容等,并进行课堂实践。

3、张深锋:中小学一级教师,本科学历。曾撰写区级论文《语文阅读教学新模式“群文阅读”》《语文课堂新教学模式的探讨》,发表文章《语文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有丰富的理论和教学经验。

通过研究的不断推进,时时修订研究成果,保存这一过程中的材料,设计调查问卷,撰写研究报告等,并进行课堂实践。

4、石俊英:中小学二级教师,本科学历,曾发表市级论文《浅谈中学语文群文阅读的有效性》,区级论文《浅谈高校课堂在语文教学中的几点实施措施》、

《创设新型教学模式,构建和谐语文课堂》,有丰富的理论和实践经验。

负责实施方案的设计与撰写,材料的归档整理,分析资料成果,撰写研究报告等,并进行课堂实践。

5、毕明远:中小学二级教师,本科学历,曾参与区级综合性实践活动《中小学生阅读能力的养成教育》,发表过区级论文《阅读回归本真-纯阅读教学》,对阅读教学的研究经验丰富,计算机操作水平较高。

负责材料收集及归档整理,分析资料成果,设计调查问卷,撰写研究报告等,并进行课堂实践。

6、杨藏:中小学二级教师,本科学历,曾在虞城县优质课活动中获一等奖,多次参与虞城县的征文活动并获一等奖,善于组织材料,组织学生活动。

负责材料的归档整理,组织学生开展读书会等各项活动,撰写研究报告等,并进行课堂实践。

八.课题研究预期成果:

1、优质的课例、教案,制作成光盘。

2、撰写研究报告。

3、课题组成员的课例、论文、经验总结等原始材料,编辑成册。

九、 参考文献:

[1] 刘显国.语言艺术[M] 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01。

[2]王瑞平.创新教育论[M] 中国文联出版社,2001。

[3]叶建英.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J].现代中小学教育.2003.11 [4]俞玉萍. 漫步大语文的教与学[M] 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 2012.04 [5]于泽元,王雁玲,黄利梅.群文阅读:从形式变化到理念变革中国教育学刊[J]. 2013.06 [6]蒋军晶.让学生学会阅读---群文阅读这样做[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6.07

课题负责人签名: 

三、专家评议要点:侧重于对课题组汇报要点逐项进行可行性评估,并提出意见和建议,限1000 字以内。

张振军主任、刘立建老师听取了课题主持人 老师所作的《农村中学群文阅读教师教学策略的研究》开题报告,并了解了该课题组的前期研究及准备工作,经认真评议,形成以下论证意见:

课题选题具有研究价值。课题立足学校实际,通过研究,扩大学生的阅读量,增强阅读实践体验,培养阅读能力,积蓄语文学养,具有实际意义。

课题的研究目标明确,研究思路清晰。立足课堂,开展丰富多彩的“群文阅读”教育实践活动,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通过开展教学活动、活动评价等途径不断总结实践经验,在课题研究中提高教师教学理论素养,提高业务素质和教学水平,从而为学校打造一支优良的教学队伍。

课题负责人具有较高的政治素养和业务水平,有较强的组织管理能力和较高的科研素质,爱好学习,求知上进,为了本次课题,研究了多本教育理论书籍,多次向主管领导请教,并向其他群文阅读课题组学习,积极进行教学实践,完全有能力承担此课题研究。

课题组成员是一支素质过硬、业务精良的专业教师队伍,长期工作在教学第一线,有丰富的教学经验和较强的教学实践能力,他们的专业论文多次获得省市主管部门的认可,多人多次参加过课题研究,有丰富的课题研究经验,本次课题中,根据各自的专长和能力,分工明确具体,非常得当。

为了顺利开展本次课题,课题组进行了充分详尽的资料准备,阅读了大量书籍,鉴于学校实际情况,老师们在市区图书馆办理了多个借书证,不断充实理论素养,同时购买和查阅了多种网络资源,有相关著述、视频资料等,为课题研究的顺利开展做好了充分的准备工作。

课题研究预期成果总体呈现多样化,有优秀的课例、教案、论文、经验总结等,并注意成果的学术性、理论水平和实践水平,具有推广意义,能为周边区域的群文阅读教学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

本次课题研究得到了中心校和学校领导的高度关注,给予了课题研究人员充分的时间和资源,并号召其他教师和全体学生积极配合课题研究工作的进行,提供了一定的人力和财力保障。

专家组经过反复讨论,一致同意 老师主持的《农村中学群文阅读教师教学策略的研究》如期开题。同时建议课题组:要进一步加强语文课程标准的学习和深入探讨;要进一步细化研究的各项内容,明确各阶段的研究计划,从不同层面,不同角度制定评价标准,避免单一化,力争高标准完成课题规划的研究任务。

评议专家组签名:张振军 刘立建 2016 年 10 月 10 日

四、重要变更:侧重说明对照课题立项申报书、根据评议专家意见所作的研究计划调整,限1000 字左右(可加页)。

(一) 进一步加强语文课程标准的学习和深入探讨。

在准备阶段和交流阶段,我们查阅了大量书籍文献资料,并在网略上搜集大量信息交流学习,但由于学校师资力量的局限性,老师们的理论水平还是不够高,因此在评议专家的指导下,我们认真研读了部分理论书籍,并决定在接下来的时间里,边进行课堂实践边进行理论提升,将二者结合,争取有更大更快进步。

(二) 进一步细化研究的各项内容,明确各阶段的研究计划 由于老师地处两个校区,交流不便,在总结和信息交流方面不够及时,导致各项工作的分工不够明确,因此我们对钱在学校拉了网线,并建立了微信群和QQ 群,及时将大家的思想看法进行交流,明确了各项任务,保证课题顺利进行。

(三) 从不同层面,不同角度制定评价标准。

结合本校实际情况,开展活动,制定合理的评价标准,横向的,纵向的,宏观的,个性的,避免单一化。

篇9

我们应该对初中语文知识教学树立正确、积极的态度:正视初中语文知识素养在整个语文素养中的独特地位,正视初中语文知识在学生语文学习中的积极作用,它是学生语文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小学到高中的纽带,起着承上启下的过度作用,是学生的语文能力从稚嫩走向成熟的推动器,是学生形成良好语感的催化剂。学习初中语文知识是极为重要的,切不可一谈初中语文知识就色变。关键是教什么,怎么教的问题。初中语文知识的重要地位和作用主要表现在:

1、初中语文知识对于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和语文学习效率有很大帮助

初中语文知识是学生学好初中语文的前提和基础。如果学生有深厚的语文知识作铺垫,就插上了语文能力提升的翅膀;倘若只强调在具体的语言情境中熏陶、感染,自然生成语文能力,其效率实在不敢恭维。我们以提高学生的识字能力为例进行说明:学生在小学开始接触了汉语造字的基本知识,比如形声字的有关知识,在初中作为自学板块进行进一步强化,这就大大提高了识字教学的效率,也就提高了学生语文学习的效率。

2、初中语文知识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语感,提高学生语言学习的感悟力和领悟力

语感是语言学习的核心要件,是衡量学生语文水平的一个标尺。语感的形成途径多种多样,小学阶段在朗读、感受、体验、品味、交流和表达这些能力中已有雏形。初中语文知识和语感培养让这些能力更加成熟。比如,学习必要的语法知识和修辞知识,对语言的领悟力就会大大增强,有助于形成语言的流畅感和形象感,为高中语文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

3、初中语文知识是语文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

语文素养的内涵极为丰富,语文能力(听、说、读、写)属于语文素养,语文的学习习惯、方法属于语文素养,审美情趣、思维品质也属于语文素养,文化视野、文化品位也属于语文素养,初中语文知识更是语文素养的组成部分。举一个例子,如果连托尔斯泰、泰戈尔、莫泊桑、莎士比亚这些文学大师都不知道,能说语文素养高吗?如果连《威尼斯商人》《鲁宾逊漂流记》《名人传》《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这些世界名著一点都不了解,能说语文素养高吗?如果连唐诗、宋词都不知道是何物,能说他的文学素养好吗?这些文学文化常识就是初中语文知识的重要部分。所以,初中语文知识是学生语文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生必须具备一定的初中语文知识,才能达到课标对语文素养的基本要求。

实际上,语文课程标准很重视初中语文知识的学习,且不说它把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作为课程目标的三个维度之一,就是在课程目标中也多次予以强调。比如,关于表达方式,在阅读中了解叙述、描写、说明、议论、抒情等表达方式;关于文学作品,能够区分写实作品与虚构作品,了解诗歌、散文、小说、戏剧等文学样式,等等。从这些表述来看,课标很重视初中语文知识的教学,既不能停留在小学阶段的浅易,又不能过于复杂,至于教什么,怎么教那又另当别论了。

二、对义务教育阶段初中语文知识的梳理

义务教育阶段语文知识的内容比较广泛,大体包括:

1.语文基础知识,主要有

①词语,除积累词语、理解词语的含义外,还有词语的构成方式:主谓、述宾、偏正、后补、并列;词语的感彩:褒义词、贬义词和中性词;成语、谚语、格言、警句等。②句子:句子的类型:陈述句、疑问句、祈使句、感叹句;句子的构成;病句的类型及其修改;句式的变换;扩句、缩句、仿句等。③标点知识,着重了解句号、问号、感叹号、逗号、冒号、引号、分号、省略号、书名号、破折号的用法和作用。

2.语法知识,主要有

①词语的分类:⑴实词: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量词、代词、叹词;⑵虚词:副词、介词、连词、助词、语气词、拟声词。②短语结构:并列、偏正、主谓、动宾、动补。③句子:⑴单句类型:主谓句、非主谓句;单句的成分:主语、谓语、宾语、定语、状语、补语。⑵复句(限二重复句)构成:单句直接组合,借助虚词组合;复句的类型:并列复句、递进复句、选择复句、转折复句、因果复句、假设复句、条件复句。

3.修辞知识,主要有

①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②修辞手法: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对偶、反复、设问、反问、对比、引用等。

4.文体知识

①记叙文:记叙的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和结果;记叙的人称:第一人称、第三人称、第二人称;记叙的顺序:时间顺序、空间方位顺序、事件先后顺序;记叙的线索:以人物为线索、以事件为线索、以行踪为线索、以思想感情为线索;记叙的方法:顺叙、倒叙、插叙。②说明文:说明的对象:事物和事理;说明文的类别:事物说明文、事理说明文、科普说明文;说明的方法:列数据、打比方、分类别、举例子、下定义、作比较、诠释等;说明的顺序: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说明的语言:平实说明和生动说明。③议论文:议论文的要素:论点、论据、论证;论点提出的方式:开篇直接提出、结尾总结提出、中间提出、用分论点的方式提出、蕴涵在议论过程之中;论据的类型:事实论据、道理论据;论证的方法:摆事实、讲道理、摆事实与讲道理相结合,或曰:例证法、引证法等;议论文的结构:引论、本论、结论;议论的语言:准确、严密。④实用文体,常用的包括标语、启示、计划、请假条、留言条、介绍信、说明书、广告词等。

5.文学文化常识

①重要的作家作品。②课本涉及的重要的文学常识。③主要文学体裁的基本常识:小说、诗歌、散文、戏剧、童话、寓言、神话等。另外还有古代有名的文学体裁,如赋、词、绝句、律诗、散曲等。④文学描法: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肖像描写、环境描写;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细节描写。

6.写作的基本要求

会写记叙文,其他文体可以涉猎,不做强求。

7.古诗文语言常识

①字音:多音字、异读字。②文字:古今字、异体字、通假字、(下转12页) (上接13页)假借字。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类活用。④句式:判断句、被动句、省略句、倒装句。

8.语文学习方法性知识

①读书方法:朗读,默读;精读,浏览;跳读,速读;诵读等。②检字、检词方法:音序检字法、部首检字法、四角号码检字法等。③解读文章的方法:对话、探究、体验。④词语理解方法:借助词典结合语境理解;结合生活经验、自己的积累理解。⑤学习作品欣赏方法:联系时代背景评价作品的思想倾向;体验作品中感人的情景和形象;品味作品中富有表现力的语言。⑥口语交际与语文实践活动的基本知识。

篇10

旧的教学大纲要求语文教学要“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2017年版的《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把“审美鉴赏与创造”列为语文学科四个核心素养之一,并对“审美鉴赏与创造”在语文教学中实施的要求及相对应的学业质量水平应有的学科素养标准进行明确说明。审美教育在语文教学中具有重要的地位,但是在具体的实践中,没有真正把审美教育和语文教学融合在一起,存在两张皮现象。尤其在应试教育的大背景前提下,许多语文教师教学功利性强,只重视考点的解析、答题技巧的掌握,而忽视学生对语言、文化的审美鉴赏和情感的熏陶升华,课堂没有品鉴、赏析,缺失审美体验,淡化语文的育人功能。高中学生正处“拔苗孕穗”、三观亟待巩固的关键时期,这就要求高中语文教师在授业解惑的同时,还要关注学生的成长,端正学生的三观,特别是善恶美丑判断力,树立正确的审美观,这不仅是教育的主导思想,更是立德树人职责所在。鉴于五育并举的育人评价要求,在核心素养背景下,高中语文教师应该充分发挥语文的美育功效,在课堂教学实践中实施、渗透审美教育。笔者曾对教学实践中激发学生的审美情趣、渗透审美教育的策略做了探寻,从多次实践操作看,语文课堂教学落实审美教育是有道可循的。只要教师充分发挥语文学科的育人功能,回归语文的本质,深入挖掘语文课程资源中的各种美学元素,通过有效的实施策略和学习方式,可以收到以美激智、以美启德的功效,课堂效果更是事半功倍。要想达此境界,教师先要吃透新教材,厘清各学习群的任务清单,不仅对整个语文知识系统、各类文体中所蕴含的审美教育价值和美育元素的分布要有宏观意识,还要对单元、课文甚至课时应渗透的美育内容和审美路径都要有微观意识。下文将以学习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一词为例,浅谈语文课堂教学渗透审美教育的策略。

一、设境诱情,感知美

美感是一种直观的、动情的心理反应活动。审美教育情境创设,可以变抽象为形象,提高“美”的感觉。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注重使用各种教学手段或教学媒体。如,通过音像、影像、图表或学生的表演等方式,在课堂上营造一种与课文内在思想感情相契合、相关联的情感氛围或情景意境,让学生有身临其境之感。让学生的思维在这种充满美感的情境中感知、想象,再在教师的顺势利导下思维升华,感悟文章所蕴含的情感美、形象美和语言美等。这种功效是教师纵有三寸不烂之舌也达不到的。学习《念奴娇•赤壁怀古》一词,上课起始,教师通过播放电视《三国演义》片头曲,并投影一书法家写的全词条幅,渲染壮阔、豪迈气氛。以声、影作导,诱人进入词的意境。学习上阕,放映“滚滚长江东逝水”图片,并让学生据图口头绘述;学习下阕,插播《三国演义》“火烧赤壁”录像片段,学生通过读文观图,欣赏古战场的雄奇美、壮丽美,体会赤壁之战惊心动魄的情景,然后据图口述,进行美感的再造想象。

二、读文激思,想象美

想象是审美活动的重要心理形式,艺术形象和意境的新颖独特也只能凭借想象才能实现。在文学类文本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在感知美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寻找合适的切入点,激发学生的想象,随文发思,披文入境,感受文章所蕴含的情感美、形象美、意境美。教师可以通过有感情地朗读、吟诵课文。不仅把生硬的印刷体文字变得声情并茂,还可以激起学生与作者、与作品人物情感都同频共振,产生共鸣,甚至是跟随着文章的感情跌宕起伏,对形象进行想象再塑造。如,先让学生欣赏名家诵读《念奴娇•赤壁怀古》的录音,再带着教师设计的问题遵着作者的写作思路“凭吊古迹──怀念英雄──联想自己”逐层朗读、重点词句品读、范读、齐读、背诵等多种形式,充分调动了学生的思维器官,在反复吟诵中感觉想象文中描绘的三幅图景:赤壁江山图、赤壁人物图、赤壁之战图,即品味出语言美,也激发豪情壮志。其实,对精美词句、文辞的品读,不仅是涵咏情感、理解文本,培养学生讲究遣词造句、注重表达效果及美感的能力,更是激发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之情,传承传统优秀文化的意识。

三、析要悟神,理解美

美有不同的层次,有浅表和深潜两种,只有引导审美主体深刻了解其本质内核,才能获得情感愉悦和审美体验,才能迁移拓展,在习得的基础上通过各种表达方式,创造出美来。教师要统筹文本美育元素,要善于在文本的关键处,因势利导,披文入境;在疑难处,要善于直透腠理,激疑启思。如,引导学生推敲琢磨“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中的动词,深刻体会“句句入画”及气势磅礴的韵味;揣摩品赏“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撸灰飞烟灭”的形象描绘,让周瑜温文尔雅、胸有成竹的儒将风采在学生脑中浮现;反复吟咏“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樽还酹江月。”通过高歌低吟,学生与作者的感情产生共鸣,再现情感美。诗歌鉴赏教学,教师可以通过品词析句、议要释疑的阅读策略,能帮助学生深刻领会文本的丰富内涵,理解作品的意境美、形象美、思想美。

四、启德训能,创造美

新课程标准对落实审美教育有明确的目标:培养学生具有正确的价值观、高雅的审美情趣和高尚的审美品位,并能运用语言祖国语言文字表达自己的审美体验,表达积极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和是非观。新教材中所选的文章都是很好的美育资源,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教师要学以致用,可以通过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研习文本,学习前人表现“美”、创造“美”的经验等,培养和提高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并能灵活运用适合、恰当的形式来再现美、创造美。在课中,组织学生议辩苏轼的“人生如梦”,并择一角度写赏析短评。课后让学生收集关于周瑜这一形象的评论文章,小组讨论后,提出本组成员对周瑜这一形象的评价观点,目的是让学生从中挖掘其隐藏的思想底蕴进行综合能力特别是“创”能力的训练。语文学习课内外结合,学生学知识、得发展、明人生,语文课程的美育功能也得到充分的发挥。总之,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注重审美教育,不仅是基于核心素养下育人要求,也是适应素质教育的需要,更是为了培养健全并符合新时代社会发展潮流的人才的需要。在教育教学中注重审美教育,落实核心素养,充分发挥学科的育人作用,语文教师责无旁贷。

参考文献:

篇11

课题的提出:

a.时代的呼唤

21世纪的世界已进入知识经济时代,于是热切呼唤高素质的人才,谁最先培养出一大批能够参与全球经济竞争的高素质的人才,谁就能抢占世界经济的制高点。而高素质的人才,不仅需要有良好的科学技能素养,而且需要良好的人文素养。

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也就成了21世纪我国各级各类学校教育改革的主题。随着素质教育不断向纵深发展,人文精神、人文素养作为教育的灵魂正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和重视。

b.语文新课程的要求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明确为语文学科性质定位:“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这就要求我们在从事语文教学活动中,要以文为本,以人为本。也就是说必须同时关注文本特点和人本特点,实现教育目的。

c.学校发展的要求

我们只是一所乡村中学,在学生的生源和大的教学环境上本身就无法和城市的学校相比较。语文教学成绩在全市的排名也仅仅能达到中游水平,这与我们的语文教学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我们平时的语文课对学生进行人文精神的熏染和人文素养的教育重视不够,一些老师仍然片面强调对知识进行强化巩固,比较忽视获取知识的过程、方法及以知识为载体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养成。这是传统语文课的余毒,它势必阻碍学校的发展和教育教学改革的推进。因此,初中语文人文素养教学的探索与实践意义重大,更是势在必行。

“人文素养教学”是相对于语文能力教学而提出的,它要求充分开发、积极利用初中语文课程资源在教学中丰富学生的人文积累,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人文,一般是指人类社会的各种文化和思想现象。“人文精神”,就是以人为本的精神。它强调一切从人出发、一切以人为归宿的精神,它是高度重视人的价值和尊严的一种思想态度。而“初中语文人文素养”,则指学生对初中语文知识的学习而由这些知识内化在他们身上所表现出来的气质、修养,如文化品位、审美情趣、知识视野、情感态度、思想观念等。我们的理解至少包含:(1)强调普遍的人类自我关怀,即对人的尊严、价值命运的维护、追求和关切;(2)追求真善美的统一,即追求心灵的完整性;(3)追求人的道德情感、审美情感与宗教情感,并强调人的自然情感与道德理性、审美理性和宗教理性相统一,确立人在宇宙自然界中的地位,以唤起人们的宇宙关怀、生命关怀;(4)高度珍视人类遗留下来的各种精神文化现象;(5)强调对一种全面发展的理想人格的肯定与塑造。

心理学关于意志的有关理论:意志是自觉地确定目的,并根据目的来支配、调节自己的行动,克服各种困难,从而实现目的的心理活动。

心理学关于兴趣的有关理论:兴趣是我们力求认识某种事物或爱好某种活动的倾向,这种倾向是和一定的情感联系着的。兴趣是在需要的基础上,在生活、实践过程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

心理学关于道德的有关理论:道德是一种社会现象,道德品质是社会道德现象在个体身上的表现。是指一个人在一系列有关道德的行动中所反映出来的那些经常而稳固的倾向和特征。一个人的道德品质是在社会道德舆论的熏陶下和学校道德教育的影响下形成的,它是对社会现实的反映。

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人即是自然的,又是社会的,人具有一定的能力。

以及马斯洛的层次需要论。

通过究实践,我们探索了初中语文人文素养积累教学的的途径和方法,即抓四个“核心”进行人文素养积累教学。其做法是:以“爱心”为核心,培养学生丰富而生动的内心世界;以“理性”为核心,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追求真善美的价值观;以“个性”为核心,培养学生独立自主的人格和勇于创造的精神;以“活动”为核心,培养学生多元思维和丰富的想象能力。

此阶段更新了参与实验教师的教学理念,改善了语文课堂教学,迈开了课程改革的步伐,促进了我校教育质量的提高。在同课异构优质课比赛中,杨欢的《马说》一课,获沁阳市级一等奖。增强参与实验教师的教育科研意识,理论水平有所提升,写出了多篇有较高水准的论文。

根据语文课程的人文性特征,课题组不断探索,构建了一套初中语文人文素养教学的基本模式。

具体做法:(1)采用课标新的教学理念,塑造学生的人格品质。理念之一,“以人为本,尊重学生”。课题组要求参研教师在语文教学活动中努力摆脱传统语文教学“让学生屈从于教师的教学模式”,尊重学生,以人为本。

理念之二,“全面发展,人文见长。”我们课题组一致认为,语文教学的目的将必然由侧重于知识积累转向强调能力的训练、思维训练和以社会责任感为核心的人格素养的培养,表现出强烈的时代意识和鲜明的时代色彩。

理念的具体实施要求:①解放教师――放手发动学生自主阅读,给其足够的空间,足够的机会,营造一种“百家争鸣”的气氛,提倡一种“百花齐放”的结果。②尊重学生――“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因此不同读者对同一文章就有不同的心理体验,教学中尊重学生个人的感受与独特体验,珍惜赏识学生的奇思妙想。③创造机会――给学生一个学习平台、展示空间鼓励随时提出问题引导自主探究精心组织探究,要学生明白“能读”不是终极目标,“创新”才是最佳结果。

篇12

对语文教师而言,继续教育的核心是提升语文专业素养,促进语文专业成长,通过外在的教育,关键是要内化到自己的思想和行为中去,自我研修,自我提升,自我发展,要遵循4个关键词。

品德道行:语文历来注重“文道结合”,教师首先要德行高尚才能教育好学生,所以继续教育把修养师德作为首要目标。语文教师要把教师当作一份事业来经营,不断修德修行,提升精神境界,无怨无悔“白加黑”“五加二”,真正关爱学生,让学生接受优质教育,让学生考好分,奠定学生终身发展的基础。

知识技能:在“大语文”的背景下,语文教师要有广博的知识、精湛的技能与丰厚的人文素养。不仅要夯实专业知识,还要了解其它学科知识,积累人文知识素养。博览群书,阅读切合语文教学、做学问的书;同时掌握必要的教育教学方法技能,如导入、点拨、提问,沟通、组织、管理等,做到知、能、行三者合一。同时不断充电学习,自我思考和反复实践。

心理信息:语文教师要懂点心理学知识,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才能有良好的情绪状态和心理调适能力,不知不觉走近学生,打开学生心灵大门,做学生知识丰富和思想良好的引路人。在信息时代和网络社会,语文教师必须具备一定的信息素养,不仅要提高计算机操作能力和网络多媒体教学能力,而且要学会有效整合信息技术和语文课程,提高从网上收集、处理和加工信息的能力,实现师生的互动双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合作教研:语文教师要有团队合作意识,积极参与国家、地方和本校培训,自行研修,可以学习名师的成功经验,既可以走出去,也可以请进来。通过互相听课、教学沙龙、网络研讨、研究性学习等多种形式交流,取长补短,共同提高,合作教学科研,开展课题研究,撰写教学文章。而由普通教师、骨干教师、带头人向名师发展,促进语文教师专业成长,可持续发展,必须牢记这样的公式:成长=经验+反思+学习。

二.继续教育亟需解决的重点

《纲要》指出:减轻中小学生课业负担,促进学生生动活泼学习、健康快乐成长。要切实减轻学生负担,根本在于高效课堂,进行科学有效教学。继续教育要转变语文教师的教学理念,更新教学模式,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师课堂教学水平,真正实现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语文教师强化高效课堂理念,积极进行高效课堂教学,就要掌握高效课堂的教学范式,如15/20/10课堂教学模式、导学案教学模式,读写结合教学模式等,通过分析案例、学习经验、集体研讨、网络学习等形式,取长补短,优化内化,结合自己的教学特点灵活运用,多方面多角度多层次训练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才能真正有效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

三.继续教育值得关注的问题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