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行安全论文范文

时间:2023-03-23 15:24:06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12篇飞行安全论文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飞行安全论文

篇1

1、引言

建筑物由于设计、施工、使用方法、使用年限、遭受不同自然灾害等因素的影响,许多建筑物的安全性有待评定;特别是一些已完工或正在建设中的建筑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建筑物已产生了不同程度的损伤,为此必须进行建筑物安全性鉴定。由于建筑产品的商品化、市场化,建筑物鉴定工作直接与各相关方存在经济利益关系,从而也导致了一些法律问题,做为建筑物安全性鉴定单位在鉴定工作中存在的各种技术和非技术问题值得探讨与研究。

2、关于建筑物安全性鉴定工作的几点思考

建筑物安全性鉴定工作是一项技术和政策相结合、局部和整体相结合的工作。在建筑物安全性鉴定工作中可能会遇到许多问题,有些纯为科学技术问题,有些则与科学技术水平无关。为此就下面问题谈几点看法:

2.1检测、鉴定工作的资质问题

表面上看资质不是问题,其实不然。任何建筑物安全性鉴定工作的开展均依赖于检测数据,若检测数据全面、详细和准确,其鉴定工作的科学性也越强,然而什么样的检测数据才具有法律效力呢?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计量法”的规定:“为社会提供公证数据的产品检验机构,必须经省级以上人民政府计量行政部门对其鉴定、测试能力和可靠性考核合格”,也就是经计量认证,取得检测资质、具有CMA章的单位,用经计量认证的检测仪器经持证上岗的技术人员检测的试验数据,在其出具的检测数据上盖有CMA章的检测数据方具有法律效力,其它单位或个人提供的数据不具有法律效力。而在实际工作中对建筑物安全性鉴定的资质问题似乎不完全明确,经有关行政部门认定的专家组进行的鉴定工作和鉴定报告具有法律效力,具有检测资质的单位提供的鉴定报告也具有法律效力,但问题是盖有研究机构、相关学术团体印章的鉴定报告是否具有法律效力,则不完全清楚,有些地方的人民法院承认其鉴定报告具有法律效力,有些地方的人民法院则不承认其鉴定报告具有法律效力。

2.2检测、鉴定项目的科学性问题

首先是材料强度检测问题。由于科学技术水平和检测技术和设备等方面的原因,检测工作中对所检测对象的检验数据的准确性问题本身可能就存在问题。如在砌体结构建筑中砂浆强度等级的准确评定是较为困难的一项工作,其影响抽检数据的不确定因素较多(抽检部位、灰缝厚度、已使用的时间等),检测数据的科学性和合理性是值得考虑的问题。又如混凝土标准抗压强度的现场检测问题,不同的检测方法其检测结果经常存在不一致的问题,检测数量、检测部位的不同,同样也会影响检测数据。其次,目前有关规范并不完善,相关数据处理的可操作性不易把握,尽管规范采用了数理统计理论,但由于问题性质的不同,其统计处理的方法有待进一步研究,如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对岩体抗压强度检测样本数量的要求,国家标准与地方标准就不同,相同地点的不同检测单位对同一工程可能会采用不同的检测方法,同时按不同标准统计出的设计强度也不同,特别是样本变异性较大时更是如此。总之,这类问题很多这里就不再一一例出,但应该指出的是检测部门提供的检测数据应该是科学的、公正的,每一个技术人员所提供的数据理应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此外存在的问题是鉴定工作的依据问题。设计规范有国家和地方的规范,也有不同行业的规范,根据不同的规范要求,对同样的问题具有不同的抽样标准和评定标准,有时其检测数据的评定结果差异很大,问题是最终以那一本规范作为评定依据呢?在已建建筑物受到损伤后,需对建设工程的许多环节进行检测、校核,其中包括对原设计文件的校核。在对设计文件进行校核时总会遇到一个问题,用什么计算手段对原设计计算内容进行校核呢?有些科技人员用PKPM程序、有的用TAT程序,有的用手算,随着不同检测部门的不同科技人员其校核结果均可能出现一定的差异,最后在对设计文件是否正确进行判断时是比较困难的,特别是在复核结果同原设计文件相接近,而工程又有一定问题时,其判断更为困难(已排除了其它因素的影响)。对检测项目和检测范围通常是由委托方指定的。实际上由于某一具体的工程项目包含许多相关子项目的检测,如对某一具体构件的有关项目的评定并不能最终保证构件(或结构)的安全性。由于检测工作本身也是市场经济,检测费用是和检测项目相关的,为此甲方在委托任务时,一般是进行少数项目的检测,而被委托方也只能根据委托内容展开工作,从而可能会导致两种情况出现:

(1)、检测内容无法完全解决甲方所需解决的问题。

(2)、检测范围内的有关检测项目可满足设计和国家有关规范的要求,而检测范围以外的相关检测项目不满足设计和国家有关规范的要求,从而造成委托方对检测单位的误导作用。当出现上述两种情况后,检测鉴定单位和鉴定人均会承担较大的风险。

2.3鉴定工作中的法律问题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建筑物安全性鉴定或建筑物损伤程度的鉴定工作存在许多法律问题有待解决或有待科技人员去学习。由于历史的原因,不同的部门均可进行建筑物安全性鉴定工作,人民法院需对检测、鉴定人的资格问题进行审查,如前所述检测资质的审定应该问题不大,但鉴定人的资质又该如何认定呢?是否具有检测资质的人就有鉴定资质呢?或具有同专业的和工程师职称以上的科技人员就有鉴定资质呢?所有这些问题似乎并没有一个明确的答案。其次是鉴定单位对所提供的鉴定结论承担多少法律责任呢?一般建筑物的鉴定工作均会产生相应的民事责任,主要是相应的经济利益问题。对于正确的鉴定结论当然勿需多言,但对于不完全妥当的鉴定结论,由此又产生了相应的经济利益问题时,其经济责任该如何认定?这仅是问题的一个方面,另一方面由于委托方原因而误导了鉴定结论,由此而产生的一些法律问题,又该如何解决呢?对于民事纠纷中关于建筑物的鉴定工作通常会由人民法院的法官来指定鉴定单位或鉴定人,而对其它有资质的鉴定单位或鉴定人的鉴定报告采取否认的作法,这本身即不科学又不合法,这其中也涉及到一些法律问题。总之,在建筑物的鉴定工作中存在许多法律问题,以上所述仅是其中的一部分,有些法律问题有待通过立法的形式加以解决。

3、几点启示

通过对以上问题的思考及过去的工程实践经验,有以下几点经验值得注意:

3.1加强有关建筑法规的学习和研究,深刻理解建筑法规的具体内涵和外延,依法进行建筑物的鉴定工作。

3.2检测、鉴定人员必须明确职责、依法办事,尊重客观事实,尊重科学,加强对国家有关技术规范、规程的学习。

3.3增强科技人员的自我保护能力。随着建筑行业的市场化,建筑行业的经济活动也纳入了法制化轨道,依法办事、提高自身素质是增强科技人员自我保护能力的最有效措施。

3.4增强科技人员的风险意识。在建筑物鉴定工作中存在许多风险,如建筑物检测过程中的意外伤害、鉴定结论的风险性等等,不加强风险意识的教育,就是对自己、单位和社会的不负责任,最后会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3.5检测、鉴定工作一定要客观、公证。有意歪曲客观事实,为某一方谋利益的鉴定报告(或调查报告),最终是站不住脚的。

篇2

中图分类号:V2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1)09(a)-0061-01

目前,国际航空界和气象界已经公认的微下冲气流是危及飞机低空飞行安全的最重要因素之一。

多起空难事故表明,微下冲气流对民用和军用飞机的起飞和着陆都有极大的危害。1975年6月在纽约肯尼迪国际机场,一架B-727飞机着陆时坠毁,死亡113人。这次航空史上著名的空难事故的罪魁祸首就是微下冲气流。从1968年至1986年间,美国航空总死亡人数中约有40%死于低空风切变事故。经美国国家研究委员会(NRC)1983年确认的与风切变有关的51次飞行事故中,65%的风切变事故与雷雨有关,且通常都会有微下冲气流。

1 低空风切变的基本概念

1.1 低空风切变的定义

风切变(Wind Shear),即风的变化,是指空间任意两点之间风向和风速随位置和时间不同而突然变化。

低空风切变是指发生离地高度在600m以下的风切变。按照低空风切变的物理原因,低空风切变可分成峰面风切变,与地面强风有关的风切变以及与对流风暴有关的风切变。对流风暴形成的风切变对空中交通危害最大,表现为对流形式的下冲气流。

1.2 微下冲气流的形成原因

微下冲气流的形成与人们常见的雷暴云有关。它与雷暴云的上冲和崩溃紧密相关。上升气流在其上升和上冲的过程中,从高层大气中获得水平动能。随着上冲高度的增加,上升气流的动能变为位能(表现为重冷的云顶)而被储存起来。一旦云顶崩溃,位能又重新变为下沉气流的动能。重冷云顶的崩溃取决于雷暴云下飑线的移动。飑线锋形成后,它加速向前部的上升气流区移动。随着飑线远离雷暴云母体,维持上升气流的暖湿气流供应逐渐被飑线锋切断,于是,上升气流迅速消失,重冷云顶下沉,产生下沉气流。下沉气流由于从砧状云顶以上卷夹了移动快、湿度小的空气,增加了下沉气流内部的蒸发,同时,这个下沉气流的单体,由于吸收了巨大的水平动量,而迅速向前推进。这样,形成的下沉气流到达地面时,就可以形成微下冲暴流。

1.3 微下冲气流的特点

微下冲气流是属于下冲气流的一种,它是以垂直风切变为主要特征的综合风切变区。由于在水平方向垂直运动的气流存在很大的速度梯度,也就是说垂直运动的风速会出现突然的加剧,就产生了特别强的下降气流,犹如一股强烈的喷射流自天空垂直指向地面,碰撞地面后四处溢散,形成一股轴对称的水平方向的直线型外流,如图1所示,其作用范围直径小于5km,持续时间只有1min~5min。根据风速的大小,把垂直向下的风分成下沉气流和下冲气流。后者是指气流冲向地面辐散后引起的地面上水平风速超过17.88m/s的风。有时,直接按垂直风速划分。当垂直风速大于3.6m/s(离地面91m高处)时称之为下冲气流(如图1)。

2 微下冲气流对飞行安全的影响

微下冲气流的水平漩涡除包涵下降气流外,还包含强烈的上升气流。当飞机在低空穿越微下冲气流的时,会先遇到逆风,后是顺风,因而会引起空速和迎角的变化。以下从受力的变化情况来分析,假定着陆未受风暴影响时,飞行员按预定的下滑航迹角和空速降飞机配平,当飞机穿入暴风区,遭遇逆风,飞机相对空速增加,使全机升力增加,于是飞机开始偏离预定下滑航迹上升。为使飞机回到预定航迹,飞行员通常推杆和关小油门企图使飞机减速和低头。当飞机继续前飞近暴核中心时,受侧风和垂直风越大,但逆风逐渐减小至零。穿过中心后,水平方向的风变成顺风且越大,飞机的相对空速越小,全机升力随之减小,飞机迅速掉高,偏离预定航迹俯冲。为了增速和使飞机回到预定航迹,飞行员会加大油门和拉杆使飞机获最大升力抬头向上飞行。由于大型喷气运输机的发动机时间常数很大,从小推力状态增至大推力状态约有6s~8s的延迟,所以飞行速度不能很快增加。在较小的飞行速度之下,为了获得较大的升力,就需要较大的迎角,即进一步拉杆。这是,由于侧向也要纠偏,如果操纵过度就可能使飞机失速,升力进一步减小,飞机失控而坠毁。

3 结语

本文介绍了微下冲气流的特点、形成原因。分析微下冲气流对飞行安全的影响。由此可见,缺乏应对该气象条件的飞行员穿越微下冲气流是非常危险的。为了安全起见,建议气象进一步展开研究探测和预告微下冲气流的技术。

参考文献

[1] 肖业伦,金长江.大气扰动中的飞行原理[M].国防工业出版社,1993.

篇3

【关键词】航空电子设备 安全性验证 人-机-环境

1 引言

随着航空电子设备广泛应用的同时,其逐渐取代了飞机上自动化程度较低的机械设备,在飞机上比重也越来越大;随着发动机技术的不断发展,飞机的续航能力得到了大幅度的提升,飞行的时间也在不断增加,设备的运行环境也越来越复杂;航空电子设备数量和种类的增多,如保障飞行安全的新型航电设备交通咨询与避撞系统、近地告警系统等不断出现,也导致设备的失效模式越来越复杂,应力、电磁等影响因素引起的失效也越来越多。综上所述,航空电子设备与飞机乃至人员之间的相互安全性影响也越来越大。

安全性验证是飞机安全性工程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其目的是通过安全风险分析与验证,识别、评价系统存在的危险,并根据危险的程度提出消除或控制危险的措施,避免重大安全事故的发生。目前在航空电子设备领域对安全性的应用主要停留在设计阶段,而在试飞阶段缺少相应的安全性验证方法,装备的安全性工作停留在较低的层次,因此,如何有效地验证民用飞机航空电子设备安全性状态成为急需解决的问题之一。

本论文通过对民机航空电子设备特点的研究,收集、分析航空电子设备安全性的相关规范等相关资料,确定航空电子设备的安全性验证要求,研究安全性验证技术(包括安全性验证矩阵和建立安全性验证方法),形成适用于试飞阶段的民机航空电子设备的安全性验证体系,为试飞阶段的民用飞机航空电子设备安全性验证提供理论依据和方法支撑。

2 问题解决方案

2.1 问题解决思路

本论文的解决思路如图1所示。

2.2 民机试飞航空电子设备安全性验证要求

为了更直观、全面系统地给出航空电子设备与飞机和人员之间相互的安全影响,通过对航空电子设备与飞机、人员之间关系的研究,将“人-机-环境”系统理论应用到机载航空电子设备的安全性验证中。

“人-机-环境”系统工程的研究可用图2来形象的描述,它包括:人本身特性、机器特性、环境特性、人-机之间关系、人-环境之间关系、机器-环境之间关系、人-机器-环境之间关系共7项内容的研究。

本文中将航空电子设备作为“人-机-环境”系统中的“机器”、航空电子设备的载机作为系统中的“环境”,演变为基于“人-设备-载机”的安全性验证体系,主要包括人-设备、设备-人、设备自身特性、设备-载机、载机-设备等5个方面。

随着航空电子设备要完成的功能和组成也越来越复杂,由此带来的安全性问题也越来越多,主要体现在航空电子设备对飞机正常飞行安全的影响,同时飞机工作状态、所处的任务剖面环境也在持续影响着航空电子设备的正常工作。另外,航空电子设备自身具有的一些结构缺陷、功能问题也在无形中影响着其自身的安全工作。航空电子设备构成危险的主要来源有:产品或产品使用材料的固有危险;设计缺陷;制造缺陷,腐蚀性物质以及毒性物质等属于使用材料的固有危险。一般而言,设计问题可能是上述诸因素中最重要的方面。设计人员不仅可能在设计产品时,引入了设计缺陷,形成产品自身的危险,还可能缺乏正确控制产品及其材料危险的能力。制造缺陷一般由不正确的生产工艺造成,常见例子有产品中的锐边、棱角、尖端等。由使用或维修设备时的人为差错造成的危险也是屡见不鲜的,也应给予足够的重视。除了产品本身存在的危险以及人为差错引起的危险外,会对系统安全产生直接影响的设备故障及有害环境也是造成危险不容忽视的因素。结合试飞特点,并对其他类似行业产品的安全性要求及特点进行研究,整理适用于民机机载航空电子设备安全性评估验证的内容,建立基于“人-设备-载机”民机机载航空电子设备安全性评估要求。

2.3 安全性证技术

在民机型号合格审定过程中,用来表明与适用的适航条款的符合性的方法统称为符合性验证方法(Means of compliance,简写MOC)。现在国际上MOC趋向统一,主要有10种。在适航管理程序AP-21-03R3《型号合格审定程序》附录I中对这10种方式进行了简单的说明,具体见表1。

本论文形成的方法通过将电子设备具体的安全性验证要求纳入到安全性验证矩阵中,确定了每一条安全性验证要求的验证时机,并对验证验证要求具体采取的验证方式,制定了针对性的验证方法。由验证矩阵和方法组成的验证方案包括了试验时机、验证方式、技术状态、试验要求、试验程序、结果处理等6个方面,可为民机航空电子设备安全性验证提供直接有效的技术支持和方法保证。下面以某一验证要求为例,对形成的验证矩阵及方法进行说明:

验证要求:电子设备产生的辐射值不得超过规定的人体所能接受安全辐射值。

试验时机:试飞后期(在电子设备的技术状态固化以后)。

验证方式:MOC7。

技术状态:

(1)飞机状态良好,设备状态良好,可正常通电;

(2)三级计量单位定标吻合的宽频谱磁场测试仪。

试验要求:

(1)飞机尽量停放在离外部辐射源较远的地方,或在辐射源关闭的时间段进行,以减少外部环境的干扰与影响;

(2)测试时,与设备无交联关系的系统不开机;

(3)关闭现场所有具有电磁辐射特性的设备(如手机、对讲机等通讯设备);

(4)以飞机上各人员所处的空间为位置点,每个位置点设三个测量点(对应人员坐姿状态下眼部、胸部、下腹部),以测量仪器在测试部位所有方向上测得最大数值为准。

试验程序:

(1)利用检测设备,对各位置点的磁场强度进行测量,以确定环境电磁的量值,记录其测量结果;

(2)发动机启动,设备及相关系统上电,进入正常飞行剖面时的正常工作状态;

(3)依次进行各位置点的磁场强度测量,测量应进行3次,并记录其测量结果。

结果处理:对3次测量结果进行算术平均,并与要求进行对比后给出验证结果。

3 结论

上述方法是对相关设计规范、准则及适航规章中的条款等进行转化,建立了基于“人-机-环境”的民机航空电子设备安全性验证要求,充分考虑了航空电子设备与人员及飞机之间的安全性影响;针对安全性验证手段缺乏等问题,通过研究试验条件、要求及程序等因素,形成了基于适航MOC符合性验证体系的民机航空电子设备安全性验证技术,使得安全性验证更具有操作性。该机载防撞系统的安全性验证,通过符合性声明、地面试验、实验室试验和航空器检查等方法进行了有效验证,为民机航空电子设备安全性验证提供了方法保证。后续可将本文形成的方法体系类推到民用飞机的其他设备(如发动机)以及飞机的安全性验证中。

4 结束语

一直以来,对安全性验证技术的研究往往陷入到失效概率的考核、寻找其他的定量指标中;在成熟的可靠性领域里,如MTBF等均可作为衡量可靠性水平的指标;然而对于安全性来说,如果存在隐患,则应不遗余力的去消除,而将安全性定量化并不能给操作者带来参考。根据墨菲定律,事故总会发生,只是时机的不同而已。

飞行安全与人的因素、飞行管理、维修管理、航空装备、气象海况、地域环境等方面密切相关,因此安全性验证应侧重于发现危及人员和飞机的因素,制定相应的措施。在“人-机-环境”系统中,既要重视人的因素,又要注意人、机、环境诸多因素的关联和综合,以提高航空安全水平。本文通过研究试飞阶段民机航空电子设备的安全性验证技术,在此基础上,也可为后期其他系统和整机安全性验证技术的建立奠定理论基础。

参考文献

[1]SAE.SAE ARP 4761 Guideline and Methods for Conducting the Safety Assessment Process on Civil Airborne Systems and Equipment[S].SAE,1996.

[2]AC25-7A\输类飞机合格审定飞行试验指南.

[3]AC20-151关于机载防撞系统(TCAS Ⅱ) 7.0版本和S模式应答机的咨询通告美国联邦航空局.

[4]AP-21-03R3型号合格审定程序[J].中国民用航空总局,2002.

[5]赵廷弟.安全性设计分析与验证[M].国防工业出版社,2011.

[6]马银才,张兴媛.航空机载设备[M].清华大学出版社,2002.

[7]孙有朝.民用飞机适航符合性验证方法与程序研究[J].航空标准化与质量,2008.

篇4

0、引 言

随着我国航空事业的发展,航班量的不断增加,航空事业安全的体制日益发生着变化;近年来,航空事业的事故频发,所以不得不重视航空管制的方面的人为因素。人为因素简而言之,就是人为方面的原因导致航空安全事故的因素。严格意义上是指工作环境、机器、人、人与工作环境、人与机器、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等,而制约人为因素包括人的本性,人的知识结构,能力极限,个人与团队的协作精神。

1、空中交通管制存在的主要问题

1.1 管制不严

1)空管行业的管理体制老化,公司缺乏竞争机制,工资不以能力定量,导致管制人员安于现状、丧失进取心、缺乏责任心。

2)航空事业因存在着高风险,需要投入的劳动力比一般行业要高出许多,空管人员付出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都比较高,所以如果没有相对应经济收入会导致空管人员容易产生个人情绪,这是造成不良事故的原因之一。

3)决策能力不够。当飞机遇到紧急情况时,无法快速的根据综合因素,对飞机做合理的指挥。比如,要准确的控制飞机的飞行时间、飞行的次序、飞行频率等,给出飞行及时的指令和相关的限制。管制员在日常的工作中要尽力锻炼这方面的综合能力。

1.2 能力欠缺

1.2.1 责任心不强

部分管制员对管制工作缺乏应有的责任心,尽管他们也能遵守公司的制度,按时上下班,但是不会关心与自己职责无关的事情,比如,发现了管制人员的在操作中存在失误,他们也不会去提醒,积极性不高,得过且过。

1.2.2 业务水平低

一些管制员的业务水平不高,主要表现是;对新技术的学习不透彻,不能熟练运用,导致的后果是;在交通流量高峰期或者危及的情况下,不能对飞机准确的进行指挥;还有一种情况是对飞机潜在的危机不能及时处理,造成飞机在飞行的过程中遭遇不安全的事故的发生。

1.3 压力过大

空中交通管制工作是一个高风险的行业,管制员从事的工作直接关系到飞行安全,因此每一个环节都不能出错。在工作过程中,要保持一种时刻都小心翼翼的心态。而人不是机器,长期在高负荷、极度紧张的情况下运转,必然会导致精神上的紧张和心理压力的增大。因此,管制员存在心理压力是一种客观现象,关键看怎样引导、缓解。

2、方法及对策

2.1 加强管制力度

要加强管制的力度,除了从制度上要制定激励员工的政策,实行奖励机制以外,调动员工的积极性以外,还要求管制员的必须具备相关的能力:良好的分析决策能力,例如对进离场的飞机进行指挥时,管制员要对相对飞机的飞行高度、位置、速度、机型等进行完全、细致的了解,最终做出决策,决不允许优柔寡断;良好的沟通能力,班组成员间或者相邻的管制单位之间,只有做到了及时准确的沟通才能促进工作安全,有序的进行;良好的应变能力,对机发动机失效、液压系统失效等突发的特殊情况,管制员必须随机应变,重新根据所面临的现状制订出相关的调配方案,分清主次,具体情况具体对待,在短时间内恢复有序的飞行环境。

2.2 提高个人素质

1)航空事业是比较特殊的行业,是一个国家的民族精神的象征,所以对于空中管制员的要求也比一般行业要高,因为管制员的言行举止直接影响着飞行安全,如果管制员的基本素质很差,没有责任心,对机的安全隐患不及时排查,不积极汇报,那么很容易造成无法挽回的悲剧。因此,在条件具备的情况下,安管部门可以不定期地在员工中开展思想政治的学习,宣传科学的教育观,引导所有的管制员充分认识到空管在民航事业中的基石作用,使其意识到空管直接关系到祖国和人民的安全,进而能够自觉地、热情地投身到民航事业发展中,努力提高空管人员的思想道德水平,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2)管制员有业务水平的提高业务水平的保证是管制员实现空中安全的关键。如果管制员缺乏过硬的操作技能,即使其思想认识多高,也无法胜任该工作。例如,当2架飞机在向一个导航台做同高度会聚飞行时,如果管制员缺乏理论知识和操作经验而采取了错误的避让措施,势必会影响飞行的安全。所以,加强管制员对业务知识的学习,规范用语,中英文表达流利。空管部门要经常组织管制员进行专业理论知识的学习和巩固,使管制员的业务水平得到进一步提高。

2.3 合理释放心理压力

现代人压力很重,管制员因其工作的特殊性,空管公司应该经常组织管制员进行一些形式多样的活动,重点在于让管制员把心中的想法说出来,而不论其对错,也不拘泥于形式。要让管制员能够找一个能舒缓情绪、释放压力的渠道,从而达到减小心理压力的目的。工作的缓解压力的方法有多种;一是鼓励其说出来,把自己压抑在心里的苦恼宣过泄出来,和大家进行沟通,赢取其他人的理解。人如果有压力而不能说出来,就会产生郁闷、烦躁等不正常心态,从而会进一步造成压力增大,影响人的正常工作;二是鼓励其通过运动等方式释放出来,组织参加体育运动和各种游戏都可以缓解压力。鼓励管制员通过这些形式把压力释放出来。转移管制员的注意力,使他们全身心的投入到娱乐中,这种形式能够使管制员身心完全放松、释放压力,为更好的工作做好充分准备。

3、结 论

综上所述,管制员由于从事的是关系到飞行安全的重要工作,行业的特殊性要求我们必须重视管制员的身心健康,保证管制员的工作、生活质量,防止由于人为因素造成的不安全事件,只要我们形成良好的氛围和共识,就一定能正确处理好这一问题,保障我国民航事业的安全平稳发展。

参考文献

[1]高浩然,我国交通管理人才需求分析及对策[J],交通企业管理,2010(3)

篇5

 

0引言

导航是一种为运载体航行时提供连续、安全和可靠服务的技术。航空和航海的需求是导航技术发展的主要推动力。尤其是航空技术,由机在空中必须保持较快的运动速度,留空时间有限,事故后果严重,对导航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时飞机所能容纳的载荷与体积较小,使导航设备的选择受到较大的限制。对于航空运输系统来讲,导航的基本作用就是引导飞机安全准确地沿选定路线、准时到达目的地。

自无线电导航技术的广泛应用以来,导航已从通过观测地形地物、天体的运动以及灯光电磁现象,改变为主要依赖电磁波的传播特性来实现,部分摆脱了天气、季节、能见度和环境的制约,以及精度十分低下的状况。飞机在云海茫茫的天上,能随时掌握自己的位置,大大降低了飞行安全风险。导航已成为民航完全可以依赖的技术手段,促进了世界民航事业的发展。

20年代70世纪发展起来的信息技术使导航技术呈现了新面貌。卫星导航(GPS和GLONASS)以及其增强系统和组合系统,已经能够方便、廉价地为全球任何地方、全天候提供较高精度和连续的位置、速度、航姿和时间等导航信息,成为支持未来航空运输发展的又一股强大动力。

1民航导航技术的现状

1.1支持航路的导航技术

1.1.1惯性导航系统

从20世纪20年代末开始,虽然陆基无线电导航逐渐成为航空的主要导航手段,但由于需要地面系统或设施的支持,无法实现自主定位和导航,限制了航空的发展。首先,军事上对导航系统提出了生存能力、抗干扰、反利用和抗欺骗的需求,具有自主导航能力的惯性导航系统(INS)于60年代在航空领域投入使用。但民用飞机采用INS的主要原因是由于INS提供的导航信息连续性好,导航参数短期精度高,更新速率高(可达50~1000Hz)。

20世纪70年代后,由于数字计算机的使用和宽体飞机的发展,INS也开始了大发展阶段。由于INS具有许多陆基导航系统不具备的优点,尤其是可以产生包括飞机三维位置、三维速度与航向姿态等大量有用信息,在民航中得到了应用,是民航飞机的基本导航系统。当然它自生的垂直定位功能不好误差是发散的,不能单独使用,在现代民用飞机上通常与气压高度表组合使用,确定垂直高度信息。一般航空用INS平均无故障间隔时间超过600h,定位误差漂移率为0.5n mile/h~1.5n mile/h,测速精度0.8m/s,准备时间8min左右。

1.1.2陆基无线电导航系统

陆基无线电导航尽可能把整个导航系统的复杂性集中到了地面导航台,使机载导航设备比较简单,因此价格低廉且可靠性较高,迅速得到了推广使用。

目前支持民航航路空中交通管理的主要地面设备包括:NDB、VOR和DME。硕士论文,惯性导航。NDB已不建议使用,本部分中不再做介绍;VOR/VOR和VOR/DME由于定位精度无法满足较高的区域导航要求,ICAO现在更多的采用DME/DME支持航路的导航。

1.1.3星基导航系统

GPS是投入运行最早,一直稳定工作的星基导航系统,而且一直在不断的创新和改进中。硕士论文,惯性导航。已有其他的卫星导航系统在做改进和新研制的卫星导航系统在设计过程中,都以GPS作为蓝本和参考,并在尽可能的条件下与之兼用。GPS已深入到现代军事和国民经济的各个方面,成为提供位置、速度和时间(PVT)基准的赋能系统,围绕GPS及其应用已形成了一个庞大的产业,是了解现代星基导航技术的基础。目前阶段,民航在GNSS应用方面的工作也主要集中于GPS及相关技术的研究,试图解决其在民航应用中的特殊性问题,主要是解决完好性监测等问题所开展的增强技术。美国利用其技术上的优势,在这方面开展了以GPS广域增强系统(WAAS)和机载增强系统(ABAS)的研究工作。其他国家开展的相关增强技术也同期进行,其中包括:日本等国家开展的基于卫星的广域增强技术和澳大利亚等国开展的基于陆基区域增强系统(GRAS)。

1.2终端区进近引导技术分析

1.2.1大规模应用中的ILS系统

ILS的作用是向处于着陆过程中的飞机提供着陆引导信息,包括航向道信息、下滑道信息和距离信息。目前ILS在民航中广泛应用。根据性能,ILS可以分为I类、II类和III类。I类ILS是从覆盖其边沿开始,导航道和下滑道的高度不低于60m的范围提供引导信息的设备;II类ILS能够引导飞机到30m的设备;III类ILS能引导飞机降落到跑道的设备。我国现在装备的绝大多数系统只能达到I类标准,只有少数系统性能可以达到II类。主要原因除设备性能外,很大的因素取决于场地;场地达不到标准,障碍物较多、场地不平整,造成航道、下滑道弯曲,超出类别标准。同时周边地区的电磁干扰也会导致引导信号超过使用标准。硕士论文,惯性导航。

在较早期装备的ILS系统中,一般采用指点信标给飞机提供到跑道入口的距离信息,现在更多采用DME测距的方式。在基本配置中采用DME/N,按照ICAO的规定,DME/N的系统精度是370m,对于III类着陆、曲线进近和自动驾驶仪相交联实施自动着陆来讲,误差显然过大,一般采用DME/P(精密测距器)。按规定,DME/P的路径跟随误差(PEE)在进近基准点上为±30m或±12m。硕士论文,惯性导航。

1.2.2重要的辅助设施助航灯光系统

助航灯对飞机的安全起降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曾经对飞机的安全降落起到关键作用。随着ILS等着陆引导系统的应用,现在的助航灯光系统更多的承担辅助引导或备份的功能。但助航灯光系统本身也在不断的发展。除更高的工作可靠性和更长的工作时间外,现在的助航灯光系统更是集成了高级地面活动引导功能和单灯引导控制系统(简称),能够实现对每架飞机的个性化引导。硕士论文,惯性导航。实现了从空中到地面的无间隙引导,大大提高飞机滑行及跑道运行的安全保障,提高飞机地面运行效率和机场运行容量,给机组提供更准确、更简单、更人性化的引导信息。

1.2.3发展中的局域卫星增强系统

为了将GPS用机的精密进近和着陆,FAA在1994年以前主要着力于发展LAAS。它属于GBAS,有地面设施和机载设备组成。地面设施有一组高品质的GPS基准接收机,位于准确已知的位置上,所产生的数据经处理后,产生视界内GPS卫星的误差校正信号和完好性信息,在通过VHF数据链广播至进近中的飞机,以提高机载GPS设备的精度、完好性、连续性和可用性等性能,用以满足I类、II类和III类精密进近与着陆的要求。目前,ICAO和FAA对飞机精密进近系统的四性有明确且严格的规定,LAAS必须满足。

按原理,一套LAAS地面设施不仅可以覆盖一个机场的所有跑道,而且可以覆盖相距不远的几个机场,做曲线进近或折线进近均无问题。而ILS或MLS则每条跑道两端都要各设一套,因此LAAS在经济性上是非常有利的,对发达国家尤其具有吸引力,因为它们一个机场常有多条跑道,而大城市周围也会同时有多个机场。LAAS的地面台信号覆盖半径可达370km,如果布台合理,也可以用于本土的航路导航,满足终端区区域导航(RNAV)需要。

2导航技术的未来发展分析

2.1 GNSS发展分析

以GPS为代表的新一代星基导航技术正在受到普遍重视,但GNSS性能无法满足民航高可靠性的要求。美国开展以WAAS、LAAS和ABAS为核心的民航GPS应用研究,目前WAAS和LAAS已在大规模应用前的准备之中,ABAS技术也已在技术验证阶段。

但这种完全依靠美国军方控制的GPS系统实施导航,无法令世界其它一些国家放心,为此欧洲着手开展Galileo计划、中国正在开展北斗计划以及俄罗斯正在完善其GLONNASS,并开始加快现代化进程。但截至目前,GPS仍然是唯一可以实现全球定位导航的星基技术。

在过去几十年里,全球军、民用机场和飞机依靠地面安装的着陆系统卓有成效地保证了飞机的全天候盲目着陆,数以万计的飞机在仪表着陆系统、GCA、微波着陆系统和其他的陆基系统的精确引导下安全降落。硕士论文,惯性导航。但是,在最近几年,随着GPS开发应用的深入,其作用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GPS应用机着陆的实验与研究工作成为最热门的项目。

2.2新型导航技术的研究

地形辅助导航:地形辅助导航系统基本上是一种低高度工作的系统,离地高度超过300m时其精度就会明显降低,而到800m~1500m的高度则无法使用。但是,该系统不仅能提供飞行器的水平精度位置,而且还能提供精确的高度信息;不仅能提供飞行器前方和下方的地形,而且还能提供视距范围以外的周围地形信息。

视见着陆设备:由前视探测器生成视觉图像显示在平视显示器上,同时将仪表数据、指引信息叠加在图像上,构成人工合成图像。当在低能见度时,飞行员根据人工合成图像分辨出跑道,知道肉眼直接看见风挡外的景象和跑道时,人工合成图像才逐渐淡化。这种合成视景视见着陆系统打破了几十年来无线电波束引导的垄断局面,开辟了一种新的低能见度下进近着陆的途径。

3小结

以INS为基础导航源、GNSS为主导航源的导航新模式将成为未来一段时间的民航主要导航系统,但备份系统仍将在一段时间内采用陆基导航设施。但在较长时间内,考虑到陆基导航系统的维护成本和技术性能,这种局面将会改变。备份系统将有可能采用类似现在的罗兰-C系统作为航路导航的冗余配置,而终端区和进近着陆阶段,多点定位引导技术成熟后,可考虑作为备份使用。这样配置的优点非常显著,一方面冗余配置系统的多功能和多用途,将是整个系统成本大幅降低,提高经济性能;另一方面相关技术的发展也将为它们在民航中成熟应用提供保障。

【参考文献】

[1]中国民用航空局.基于性能的导航实施路线图[S].2009.

[2]以光衡.惯性导航原理[M].北京:航空工业出版社.1987

[3]周世勤.新型惯性技术的发展[J].飞航导航,2001,6:70-77

[4]AhnIS,SennottJ.Multi-antennaGPSreceptionwithvehicleflexure[J].ProceedingsofIONGPS-2002.TheInstituteofNavigation,2002:19–55

[5]周其焕,陈惠萍.ICAO定义的第一代GNSS概貌[J].导航,1993,2

[6]徐桢,刘强.卫星导航区域增强系统的应用与发展[A].2007第三届中国智能交通年会论文集[C],2007

篇6

中图分类号 V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674-6708(2014)106-0144-02

民航人重要的理念是:“民航有了安全不等于有了一切,但没有了安全就没有一切”,安全第一,预防为主,这是民航无数血的实践的总结,从本质上说,航空安全与人民生命、财产、国家安全之间密不可分。然而,从19600-2001年间,我国的飞行事故及事故征候的出现的频率是相当高的。就最近的国际飞行事故统计表明,一等事故80多起,由气象原因造成的占事故总数的39%。可见,气象原因对民航飞行的安全构成严重威胁,直接威胁着任命生命与财产安全,而降水对安全飞行的影响不可忽视,因此研究降水天气对安全飞行很有必要。

1 基本概念

降水是指云雾中的水滴落到地面的现象。

2 降水的形成

2.1 云滴增长过程

降水是云的产物,但是有云不一定会形成降水。云滴尺度很小,在空气阻力和上升气流的作用下,降落速度极慢,很容易蒸发掉。只有当云滴增大到能克服空气阻力和上升气流的抬升,并在下降过程中不被蒸发掉,才能以雨、雪或其它形态落到地面。

一块云能否降水,主要取决于云滴增长过程。而使云滴增长过程主要有两种:一种是云滴凝结或凝华增长,另一种云滴间互相碰并增长。

3 我国降水的主要天气系统

在我国直接影响降水的天气系统很多 ,主要有锋面气旋,锋面,高空低涡,空中切变线,热带气旋,空中槽。

4 降水对民航航空器飞行安全的的影响

4.1 降水降低了能见度

降水使能见度减少的程度,与降水的种类、降水强度及飞行速度有关。

一般性降水会使能见度降低至不足3公里,若航空器在飞行中能见度急剧下降,当航空器在高速飞行的情况下遇到强降水,飞行中的能见度可能不足10米,严重影响航空器的飞行、降落与起飞。

4.2 降水可能造成飞机积冰

航空器在零度以下的高空飞行时,当进入过冷水滴的云团时,过冷水滴与机身的碰撞后形成积冰,且速度越大积冰越迅速,积冰强度于速度、过冷水滴温度、大小成平方比。积冰改变了飞机气动构型,使升阻大大降低,从而阻力增大,升力减小 ,航空器掉高度,威胁安全。

4.3降水影响航空器的起飞和着陆阶段

当着陆机场备降水所覆盖,在着陆阶段,降水影响能见度、飞行姿态、落地参数,严重影响着陆安全,还可能造成划水,偏出跑道,冲出跑道等情况。在起飞阶段,同样影响能见度,飞机气动构型,增加阻力,可能导致抬前轮速度增加,偏离或冲出跑道等危险。

4.4 强降水区容易形成风切变

飞机在着陆阶段,由于起落架放下,襟翼放到最大,阻力增大,加速性能和上升性能大打折扣,另外着陆时高度低、速度小,一旦遇到风切变,就无法从风切变中改出而坠毁!所以着陆机场有强降雨、大风的情况下,最好选择等待或备降!

4.5 强降水能使航空器发动机熄火或喘震

对于螺旋桨和活塞式发动机的航空器,如在飞行中进入大雨区,如发动机内吸入过量雨水后,点火若不及时会造成发动机熄火,特别是飞机处于低速飞行阶段,更要提高警惕。

4.6强降雨改变了航空器的气动构型

航空器飞行过程中进入强降雨区时,降雨对飞机冲击产生的很多负面效应,是危及飞行安全的重要因素。

1)雨滴的撞击导致航空器的动能损失,增加了阻力,燃油经济性降低;

2)降雨对空气动力构型的破坏,机身表面摩擦力的变化使气流改变了运动方向与速度,升力系数值降低,升力的减小加上增加阻力的增大,并气动性变差。

4.7降水影响机场运行区的使用

降水影响机场运行区的使用是由跑道上的积水、结冰、积雪以及冰雪、冰水混合物引起的。

当机场运行区出现上述降水影响时,影响航班正常着陆时的摩擦力,从而出现滑水、偏离跑道,冲出跑道的危害飞行安全的情况。

5 遭遇降水时的建议和措施

5.1如何降低降水对飞行的能见度的影响

强降水能见度的影响最大,雨水不仅影响了大气透明度,当雨水贴附在挡风玻璃上形成光线的折射,从而大大的降低了能见度。迅速脱离降水区和及时打开防雨刷,可以有效提高能见度,另外可以要求管制方面将着陆灯开到最高亮级,打开着陆灯!

5.2 过冷水滴造成飞机积冰的解决方法

当飞行过程中出现由于过冷水滴造成的积冰时,应迅速脱离所在积冰区的高度或水平边界,及时打开防冰装置(如膨胀除冰或加热除冰)。并将所知道的结冰区告知管制单位,防止其他航空器误入结冰区。

5.3正确使用机载气象雷达

雷达荧光屏上有可供选用的10,25,50,100海里不同比例的气象雷达显示图,通过调节不同的比例尺来观察、掌握可能对飞行航线产生影响的天气情况,对天气情况进行预判,早做预案,避免进入危险天气,危害飞行安全。

本文通过对降水危险天气及综合系统的分析,得出以下结论:

产生降水的天气系统主要有锋线、槽线、切变线和高空涡等;在强降水使得能见度急剧下降、可能存在风切变、颠簸等严重影响飞行、着陆、起飞的情况下,驾驶员应选择绕过强降水区、延迟起飞、返航、备降等方法规避飞行安全风险,保证飞行安全第一

参考文献

[1]陆瀛洲.高空高速飞行气象条件.气象出版社,1994.

篇7

中图分类号 V328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9671-(2013)011-0152-02

1 基本概念

雷暴是由对流旺盛的积雨云引起的,并伴有闪电雷鸣得局地风暴。它是积雨云强烈发展得标志。雷暴中有强烈的湍流,积冰,闪电,阵雨和大风,有时还有冰雹,龙卷风和下击暴流,是一种严重威胁飞机安全的天气。

2 雷暴的形成机理

2.1 雷暴形成的条件

一般雷暴形成的必要条件有三个:大量不稳定的能量;充沛的水汽;足够的冲击力。

2.2 一般雷暴形成的三个阶段

雷暴通常由一个或几个雷暴单体组成。雷暴单体是一个对流单元,其生命史可分为三个阶段,即:发展阶段、成熟阶段、消散阶段。

3 雷暴的分类

雷暴按强度不同,可分为一般雷暴和强雷暴。而根据形成雷暴的冲击力分类,又可分为热雷暴、地形雷暴和天气系统雷暴。

3.1 热雷暴

由热力对流产生的雷暴称热雷暴。热雷暴往往发生在大尺度天气系统较弱的情况下,或在单一的气团内部。

3.2 地形雷暴

地形雷暴是暖湿不稳定空气在山脉迎风坡被强迫抬升面形成的雷暴。地形雷暴的特点是:雷暴一般沿山脉走向成行出现,云中气流剧烈。降水强度大,有时一还会降冰雹;云底高度较低,常能遮住整个山头,所以山区飞行一般不宜从云下通过雷暴区。

3.3 天气系统雷暴

由于天气系统能够产生系统性上升运动,在气团不稳定,水汽多的条件下,也能使对流发展而产生雷暴。而且,范围和强度都比较大的雷暴,往往和一定的天气系统相联系。

4 雷暴得移动和传播

雷暴从产生到消失的整个过程中主要受两个因素的作用:一是随风飘移;二是传播。一般雷暴的移动,主要受前者的影响;强雷暴的移动,主要受后者的影响,通常,一般雷暴的移动方向大致与对流层中平均风得风向相一致。另外,江河,大湖泊以及山脉对雷暴移动的影响很大。

雷暴的传播,是指在原来雷暴得周围产生出新雷暴的现象。雷暴(尤其是强雷暴)中得低空外流与入流气流之间有相当强的辐合,可触发产生新的雷暴。新雷暴发展,老雷暴消亡,这就是一种雷暴地传播过程。

5 雷暴对飞行的影响

雷暴产生的危险天气主要包括:雷电、颠簸、暴雨、积冰、冰雹和下击流。

5.1 飞机颠簸

雷暴云中的上升、下降气流对飞行造成严重威胁,特别是成熟阶段的雷暴云,最强的上升气流可达到50-60米/秒,同台风不相上下,航空器在雷雨区内飞行,飞机会遇到严重颠簸,使飞行高度在几秒内升降几十米到几百米。严重时,飞行仪表失真,飞机操纵困难甚至失控,是导致飞行事故最危险的天气现象之一。

5.2 雹击

飞行中遇到冰雹,由于相对速度很大,所以飞机的雷达罩、机翼、水平安定等部位易遭雹击,从而使飞机的空气动力性能变差,加大了失速速度,容易造成飞行事故。

5.3 飞机积冰

雷暴云中含有大量的过冷水滴,容易造成飞机积冰,特别是在飞机起飞着陆阶段,往往速度较低,不易操纵,如果飞机在起飞着陆时遇到积冰往往会引发飞行事故。结冰往往对飞机的失速特性,起飞性能,爬升性能,续航性能,着陆性能,发动机性能,稳定性等有很大的影响。

5.4 雷击

当飞机在雷区内飞行时,由于机翼、机身等凸出部位,电场很强,导致飞机遭受雷击。根据统计分析,各部位雷击的概率为:雷达天线为>机翼为>机身。

5.5 下击暴流

下击暴流是雷暴强烈发展的产物,其水平尺度通常为4-40千米,产生的雷暴大风可达18米/秒以上,但其生命周期很短,一般只有10-16分钟(微下击暴流只有几分钟)。由于下击暴流(包括微下击暴流)中伴有强烈的下降气流和雷暴大风,对飞机的起降有极大的危害,如果航空器在起飞阶段遇到下击暴流,如果处置不当,就会导致飞行事故的发生。

6 遭遇雷暴时的建议与措施

6.1 飞行前的准备

飞行前飞行人员要认真向值班气象员详细了解飞行区域天气情况及变化趋势,特别是对有可能产生雷暴的区域要认真研究雷暴的性质,位置,范围,强度,高度,移动偶那个方向和速度,发展趋势等情况,同时考虑到绕飞方案及注意事项。

6.2 雷暴的判断

白天飞行的时候,可根据云的外貌和飞机上无线电设备所受千扰的情况来判断雷暴云的远近,在距雷暴40-50公里时,耳机中会有“卡、卡……”的响声,甚至使无线电通信中断。

还有一个重要的方法就是利用雷达探测,在地面用气象测雨雷达,在空中可用机载雷达。雷暴云在雷达荧光屏上显示出明亮的回波。从回波的分布可以清楚的看出雷暴云是孤立分散的,或是连绵成带状的,还是成片状的。从回波的亮度变化可以看出雷暴云强度的变化,亮度越亮,边缘轮廓线清晰、回波看上去很紧实的,说明雷暴云的发展旺盛,有雷雨。

雷暴条件下建议处置措施:

1)航空器的起降阶段。雷暴的成熟阶段是影响飞行安全最大的阶段。航空器在起降阶段,通常情况下飞行高度较小,当突然遇到较大强烈的雷暴时,会造成严重的飞行事故,鉴于雷暴具有巨大的危害性,当机场上空或附近,尤其在航空器的起降航道上出现雷暴时,必须引起高度重视。

2)航空器在航行阶段。如果航线上雷暴云孤立分散,可以采取绕飞的方法。即相对独立分散的热雷暴或地形雷暴,可以从云的上风方向绕过,目视距离云体不小于10 KM。由于雷暴云可以在二、三十分钟发生很大的变化,原来判断是可以绕过去的,可是等飞机飞到那里情况可能变化了,云体增大,或是连成一片绕不过去,则需要备降或返航。

从云顶越过:如果飞机升限,油料等条件允许,可以从云上飞过。越过时,距云顶高度不应小于500米。因此,飞越前需对雷暴云的范围、云顶高度、飞机升限、爬高性能等准确了解。如果飞机只能勉强到达云顶,就不宜采取这种方法。

从云底通过:如果雷暴云的发展不太强烈,云下没有降水,能见度也不坏,下面的地势平坦,也是可以从云下飞过的。这样一般应在从地面到云底二分之一或三分之一的高度上飞过。如果没有把握,千万不要从雷暴云下通过。

从云隙间穿过:在雷暴呈带状分布时,如果存在较大的云隙,则可以从云隙间穿过。穿过时,应从空隙最大处(两块雷暴云之间的空隙应不小于50-70千米),垂直于云带迅速通过。

7 结论

本文通过对雷暴的系统的分析得出:雨天气,不仅直接威胁飞行安全,还常常造成大量航班延误;在飞行中遇到雷暴天气,改出的方法主要有绕过或从云隙间穿过、从云上飞过和从云底通过。

参考文献

篇8

中图分类号:V35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5)17-0319-01

0 引言

近几年来,随着我国民航事业迅猛的发展,空中交通流量增长较快,现有的空域结构、网络布局、通信导航设备等难以适应空中交通流量的快速增长,拥挤现象不断产生。为了解决空中交通流量持续增加而引发的空中交通拥挤和大面积的航班延误问题,国内建立新的流量管理控制方案来缓解不断加剧的机场拥堵问题已经成为当务之急。空中交通流量管理主要是研究如何有效地利用有限的机场和空域资源,使其发挥最大效用。

1 空中交通流量管理概念

如果管制发现某地点或者区域流量大于容量,即“流量饱和”时,为保证空中交通安全,需要采取各种措施限制减少通过这一空域单元的流量,或是增加该空域流量的容量,即是实施流量管理。可见,流量管理的核心任务就是保证流量于容量的平衡,防止出现饱和,这就是空中交通流量管理的概念。

流量管理的概念是在流量控制的概念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两者基本目标是相同,即保证流量始终小于容量,但是两者在实现手法上已经有了比较大的区别:

(1)流量控制在航空器起飞后才发挥作用,主要采用空中调速、等待等方法;流量管理在航空器起飞之前就发挥作用,例如,用点面等待吸收航空器的延误,这也是流量控制和流量管理的最大区别。

(2)流量控制主要通过限制流量来避免空中交通拥挤;而流量管理在调整流量的同时,也利用调整程序、增开扇区、调整航路等方法增加拥挤空域的容量,以实现流量管理的目的。

2 机场容量概念

按机场的规划来说,容量定义可以细分为实际容量和最大容量。实际容量是指在一个给定时间内,可实际服务的航空器的架数,它包含了可以接受的范围内一定数量的延误。最大容量(也可以称为极限容量、饱和容量)是指在一定时段内,根据可以接受的最大延误和持续请求,可以服务航空器的最多架数。其中,持续服务清求是指任何时间总有航空器等待进入并接受服务。这两种定义最大不同在于,服务请求是否持续不断的,最大容量也就是单位时间内空管系统可以同时提供最大的服务数。显然,实际容量总是小于最大容量的,一旦航空器的服务请求超过最大容量,就会造成一部分航空器延误,甚至取消或改航。实际容量是随着航空器实际服务需求变化的,具有一定随机性。最大容量则与此无关,故可以作为评判空域提供服务能力的标准。

3 空中交通流量管理策略

飞行流量管理分为先期流量管理、飞行前流量管理和实时流量管理。实施飞行流量管理的原则是以先期流量管理和飞行前流量管理为主,实时流量管理为辅。

先期流量管理,即战略流量管理,规划的时间范围为飞行前几个月到实际飞行的前两天,属于流量的长期规划范畴,主要是长期航班时刻表的制定。一般在每年冬季根据以往的历史数据以及对下半年情况的预测制定下半年的航班计划。在制定班期时刻表时对定期和非定期航班的飞行时刻加以控制,避开空中交通网络的拥挤区域,防止飞机在某一空域过于集中而使流量超过负荷。包括对全国和地区航线结构的合理调整、制定班期时刻表和飞行前对非定期航班的飞行时刻进行协调。其目的是防止航空器在某一地区或机场过于集中和出现超负荷流量,危及飞行安全,影响航班正常。

飞行前流量管理,即预战术流量管理,是指当发生天气恶劣、通信导航雷达设施故障、预计扇区或区域流量超负荷等情况时,采取改变航线、改变航空器开车、起飞时刻等方法,疏导空中交通,维持正常飞行秩序。规划的时间范围为实际起飞的前一天到两天,属于中期的规划范畴。对预激活的航班计划进行调整,使其按照规定的管制间隔有秩序地飞行。最终的结果是每日的ATFM的航行通告。

实时流量管理,也就是战术流量管理,是指当飞行中发现或者按照飞行预报将要在某一段航路、某一区域或某一机场出现飞行流量超过限额时,采取改变航段,增开扇区,限制起飞、着陆时刻,限制进入管制区时刻或者限制通过某一导航设备上空的时刻,安排航空器空中等待,调整航空器速度等方法,控制航空器按照规定间隔有秩序地运行。规划的时间范围是飞行当天。在飞机实际飞行的当天,起飞前属于战术流量管理阶段,起飞后对飞机的实时指挥使各飞机间保持安全间隔属于空中交通管制(Air Traffic Control,ATC)部门的责任,但辅助的决策程序如终端区的优化排序、航路测量程序等仍然是流量管理的范畴。

篇9

文章摘要:淘豆网网友近日为您收集整理了关于鸠江区第四届中小学科技节活动方案的文档,希望对您的工作和学习有所帮助.以下是文档介绍:鸠江区第四届中小学科技节活动方案一、指导思想:为在全区中小学中普及科学知识,营造学生热爱科学、崇尚科学的氛围,培养…… 淘豆网网友近日为您收集整理了关于鸠江区第四届中小学科技节活动方案的文档,希望对您的工作和学习有所帮助.以下是文档介绍:鸠江区第四届中小学科技节活动方案一、指导思想:为在全区中小学中普及科学知识,营造学生热爱科学、崇尚科学的氛围,培养学生积极探索、勇于创新的精神,提高学生动手实践的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同时为积极响应我区创建省科普示范城区的要求,结合我区中小学科技活动特色,经研究决定举办鸠江区第四届中小学科技节活动.一、主办单位:鸠江区教育局二、承办单位:芜湖市第三十二中学三、活动时间:暂定2007年11月22日前后(具体时间根据天气情况确定)四、参加对象:区中小学生、区中小学科技辅导员五、活动方案(一)组织领导1、成立活动组委会组委会负责科技节活动总体方案的设计和活动的组织实施,协助新闻媒体对活动的宣传报道等工作.2、组委会名单主任:赵敬东副主任:杨祥衡李广庆许斌陶承军成员:姚晓虎曹小谋汪文付杨正安邢修林吴云杨国强胡宗品(二)活动要求1、各校要高度重视此项活动的开展,加强宣传力度,在全校营造良好的重科教氛围,在人、财、物方面给予有力支持.2、报名截止日期为2007年11月15日,请各校将科技节报名表(见附件)通过电子政务报区电教馆.(三)活动项目竞赛项目1、发明创造类:作品内容不限,要求是学生个人运用有关的科学理论知识制作出的新颖独特、具有实用意义的实物作品.2、创意设计类:指因原材料、工艺等限制未能做出实物的创新设计,但必须是根据科学原理可以完成的(金点子).3、科学小论文:指中小学生源于科技活动撰写的科学成果论文.如:实验报告、考察报告、观察(观测)报告、调查报告、研究报告等.4、科技展板评比及展示.5、现场电脑科幻画.6、热气球升空.7、手掷纸质模型滑翔机.(直线距离)展示项目1、机器人展演.2、叶脉画制作演示.3、凤鸣科普站“校园科技接力”活动展示.(四)评审标准1、发明创造、创意设计、科学论文类评审标准“三自”原则和“三性”原则自己选题:选题必须是作者本人发现、提出、选择的.自己设计和研究:设计中的创造性贡献,必须是作者本人构思、完成的.主要论点的论据必须是作者通过观察、考察、实验等研究手段亲自获得的.自己制作和撰写:作者本人必须参与作品的制作.论文必须是作者本人撰写的.科学性:包括选题与成果的科学技术意义、技术方案的合理性和研究方法的正确性、科学理论的可靠性.先进性:包括新颖程度、先进程度、技术水平与难易程度.新颖程度指该项发明或创新技术在申报日以前没有同样的成果公开发表过,没有公开使用过,该项研究课题及论文的选题有创意;先进程度指该项发明或创新技术同以前已有的技术相比,有显著的进步;指课题研究及论文的研究结论所具有的科学价值和学术水平.实用性:指该项发明或创新技术可预见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或效果;指课题研究及论文的影响范围、应用意义与推广前景.小学生的项目在依据“三自”和“三性”原则的同时,根据目前小学生进行科学探究活动的特点和水平,融入“做中学”科学教育理念,重点考查项目的探究过程,考查在探究过程中小学生初步探究能力和基本科学知识、科学方法的掌握.发明创造、创意设计类作品须填写附2“发明创造和创意设计作品说明”表.2、科技展板评比及展示要求:各校按统一规格制作2块科技教育宣传展板,按高170厘米,宽90厘米制作.一块展板介绍本校开展科技活动的情况以及学生的科技小论文等;另一块展板围绕本届科技节主题(节能绿色健康)专门介绍科普常识或最新科技动态,最好以专题形式出现.展板总体要求美观、图文并茂,有科技特色,不得到广告公司统一喷绘.3、现场电脑科幻画比赛形式:现场运用各类绘画软件或图形、图像处理软件(金山画王除外)制作完成的绘画作品;包括主题性单幅画或表达同一主题的组画、连环画.单纯的数字摄影画面不属于此项作品范围.评分标准:(百分制)①主题正确、鲜明、突出.(30分)②构思健康、新颖、有创意.(20分)③绘画方面:用笔细腻、色彩调配等(50分)参赛人数:各代表队参赛人数限定2人以内.比赛分为小学组和中学组两个组别.备注:各校在报名时需标注清楚使用何画图软件,以便赛方提供相应软件.4、热气球升空注意事项:这项比赛有一定的危险性,要教育学生注意安全.升空要求:参赛者将事先制作好的热气球带入比赛现场,并且贴上编号(在赛前的科技辅导员会议上进行抽签决定),热气球在升空时,下方必须有不少于1m的铁丝相连,在铁丝的下方与绳子相连,热气球升空高度要求达到20米.评分规则:本次比赛以热气球升空的负载多少决定名次(负载为50克的钩码,由大赛组委会发放),若负载相同,以升空时间决定成绩,用时少的获胜.所有选手必须按抽签顺序依次进入比赛场地进行比赛,比赛只进行一轮,要求在15分钟内完成准备、点火升空(达到20米高度)、安全回收和灭火四个程序.遇到下列情况时比赛成绩无效:热气球升空不足20m.热气球没有成功回收的;热气球被烧毁的.总用时超过20分钟.参赛人数:各代表队限定3组,每组3名学生.比赛分为小学组和中学组两个组别.评奖办法(特设)所有拥有有效成绩的小组均有奖,一、二、三等奖分别按20%、30%、50%设置.注:“区e之梦科技营”将组织参赛学校科技辅导员对“热气球升空”进行培训,培训时间另行通知.5、手掷纸质模型滑翔机制作要求:由组织单位提供1张70克的a4纸、在10分钟内现场完成一架飞机折叠.(不得将成品飞机带入场地,机身长度不得低于20厘米,翼面宽度不得少于2厘米)评分规则:在宽8米的道上手掷飞行.以起点至首次落地点的距离为成绩,如落点出8米道宽,成绩为0.按飞行距离长短排列成绩.(制作不评分)参赛人数:各代表队参赛人数限定6人以内.比赛分为小学组和中学组两个组别.附1:鸠江区第四届中小学科技节报名表学校:_____________日期:_____________序号姓名性别参赛项目辅导教师备注附2:发明创造和创意设计作品说明项目名称项目简介设计该项目的目的和基本思路该项目的科学性、先进性和实用性该项目中申报者的主要贡献(发明点或创新部分)所在学校意见附3:科技节开幕式当天活动具体安排表时间内容地点负责人备注9:00开幕式领导讲话操场主持人32中舞蹈表演操场李嘉9:30热气球升空操场杨国强9:30手掷纸质模型滑翔机.篮球场胡宗品8:30电脑现场科幻画网络教室吴云9:30科技创新优秀作品展示科技室邢承喜9:30科技展板展示操场看台邢修林10:00—11:00机器人展演多媒体室曹小谋10:00—11:00叶脉画制作演示阶梯教师汪文付10:00—11:00凤鸣科普站“校园科技接力”活动展示科技室罗小飞

播放器加载中,请稍候...

系统无法检测到您的adobe flash player版本

建议您在线安装最新版本的flash player 在线安装

篇10

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增长,航空业在近些年也得到了空前的发展,国内各大机场每天的航班起降次数也有非常显著的增加,这就给机场的安全可靠运行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机场导航站是机场安全运行的关键组成部分,通常情况下每个机场都需要很多个地面导航站为其服务。导航站通过无线传输技术,向空中飞行的飞机发送其所在位置、高度等等信息,以保证飞机能够安全飞行以及安全着陆。此外,导航站中的设备还配有备份动力系统以及空调系统等部件,这些部件工作时对于所处的环境有着一定的要求。譬如周围环境的温度、湿度、工作电压、工作电流等。传统的监测方式均是由工作人员对设备进行直接查看,这样不仅工作效率低,而且不能够实时掌握导航站设备运行的情况,一旦出现问题不能够及时进行解决,极大的影响着飞机的安全飞行。为了能够实现对导航站设备运行情况的实时监控,提高工作人员的工作效率,本文设计了一种机场导航站集中监控系统。下面就该系统的设计方案进行简要的描述。

1 系统设计思想

机场导航站集中监控系统的核心就是计算机,模块化设计是系统软、硬件结构设计的基本思想,同时系统还使用了多个传感器以及自动控制电路,通过LAN、E1、RS485实现导航站设备监测数据的远程传输,以及监测控制中心对导航站设备的远程控制。

2 系统所要监控的内容

机场导航站集中监控系统所需要监控的主要内容大致可以分为三大块:动力监控、环境监控以及报警监控。实施监控的主要方法为以下四种:a)遥测:监控中心可以控制系统所配置的多种传感器以及大量的监控设备来对所需要监控的数据进行远程采集。b)遥讯:监控中心通过该方式可以获得导航站设备的实际运行状态以及设备的原有参数。c)遥调:监控中心可以通过该方式对导航站设备的各种运行参数进行远距离调节。d)遥控:监控中心通过该方式对导航站设备进行远程控制。

3 系统总体设计

3.1 系统拓扑结构

本文所涉及的机场导航站集中监控系统主要由四大部分组成:监控中心客户端、数字视频与环境参数采集器(DVES)、分布式数据库应用服务器以及底层监控设备。在实际应用中,不同机场的规模以及所建设的导航站数量均有所不同,所以要想提高监控系统的适用性,就必须对系统组网以及灵活性进行优化设计。本文设计系统每个单元的连接方式可以用下图表示:

系统的一个监控单元就由一个DVES和与之相连的底层监控设备所组成,一个监控单元对应着监控一个导航站,但一个监控中心客户端却连接了多个控制单元,进而实现对多个导航站的监控。

3.2 系统组成

a)监控中心客户端:所谓监控中心客户端,实际上就是一个安装运行机场导航站集中监控系统的计算机,监控人员可以通过这个客户端获取所需要的监控信息,并对这些信息进行集中管理。而且,不同的监控中心客户端相互之间可以独立运行。监控人员可以在计算机中运行多个监控客户端,通过局域网或者Internet实现与监控现场DVES的连接,掌握底层监控设备运行过程中的任何数据。此外,系统还可以使用DCOM技术对系统的监控记录进行分布式保存,进一步完善监控系统数据库。

b)DVES:DVES在结构上可以分为两个部分:DVS以及串行数据接口卡。它是导航站监控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监控数据采集的重要任务。

DVS数字视频服务器是使用Socket 完全封装传输控制协议的多线程服务器端,其主要作用就是对所采集到的视频数据进行处理并传输。DVS的开发过程会使用一些封装了必要数据处理以及传输接口方法的SDK开发包。串行数据接口卡是通过RS232与DVS实现连接的,它实质上适宜用可以即插即用的单片机系统。串行数据接口卡的结构可以用下表表示:

c)数据库应用服务器:机场导航站集中监控系统所采集的数据量与系统所底层连接的监控设备多少成正比例关系,所以对于具有众多监控设备的监控系统而言,分布式数据库是一种较好的数据存储结构。本文设计的系统就是使用了分布式数据存储技术,数据库与监控中心客户端直接的连接是通过DCOM接口来实现的,同时用户可以直接查看具体的交换过程。

以上对系统的设计理念、监控对象以及系统的总体结构进行了简要的介绍,机场导航站集中监控系统对于机场的安全运行有着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今后,笔者将对系统的实际使用情况进行跟踪研究,以期进一步提高系统的运行性能及适用性。

篇11

现代民用飞机液压系统是典型的多余度、大功率的复杂综合系统,为保证的可靠工作,大都采用多余度设计,有2套或3套甚至更多套独立的系统,并且系统间可以相互进行能源转换,以保证飞机液压系统的可靠工作。而且大多飞机设计有辅助系统,以保证在应急情况下一些主要操作系统可以工作,保证飞机安全落地。

根据民航适航标准规定,对机系统可能存在的失效情况,必须通过分析,必要时通过适当的地面、飞行或模拟器试验来表明发生任何妨碍飞机继续安全飞行与着陆的失效状态的概率极不可能。

对于液压系统,需通过分析和试验表明,在所有可能发生的故障状态下,影响飞机安全飞行的概率极不可能。液压系统故障试飞需要模拟可能发生的故障状态,本文介绍了一种基机和液压用户安全性要求的、用于液压系统故障试飞的发动机驱动泵(EDP)故障模拟阀设计。

1 条款分析

CCAR 25.1309(c)(d)、CCAR25.1435c(2)条款要求液压系统进行失效条件下模拟试验,验证液压系统的安全性。CCAR25.671(d)条款要求飞机在所有发动机失效的情况下是可控的。因此,需要对可能发生液压系统故障情况进行试飞验证。

2 液压系统的原理及方案

1#系统的压力由一台左发动机驱动泵及一台与其并联作备用的交流电动泵产生。

2#系统的压力由一台右发动机驱动泵及一台与其并联作备用的交流电动泵产生。

3#系统正常工作及应急工作时均只使用一台电动泵,另一台作备用,这两台电动泵可互为备用。当出现双发失效时候,3#系统电动泵改由冲压空气涡轮(RAT)供电。此时,先接通主电动泵的卸荷阀,在RAT启动正常供电后,卸荷阀关闭,主电动泵启动供压。RAT启动期间对液压源的需求由3#系统蓄压器提供。

在1#与2#液压能源系统之间设置一个1#系统向2#系统进行压力转换的单向能源转换装置。该装置主要用于起飞着陆阶段收放起落架时增大2#系统流量用。

3 故障模拟方法

3.1 发动驱动泵故障模拟的原理

故障模拟装置的连接和工作原理如图1所示。

在EDP供压管路上加装二位三通转换阀,在常开位置接通EDP和压力油滤管路。使故障模拟装置在断电状态下保持系统正常工作;在驾驶舱加装控制开关,当该开关合上供电时,二位电磁阀转换,EDP供油管路断开——EDP斜盘自动转到0度——EDP的油量输出为零。此时,由于压力管路关闭,将没有液压油(压力、流量)提供给系统及用户,该状态模拟了EDP故障的状态。当关闭控制开关,二位三通转换阀回到常开位置,EDP向系统的管路接通,供油供压恢复。

由于恢复供压的时候油泵的流量输出为零,同时液压蓄压器的压力已经降低到1800Psi,电子商务概论论文系统压力低于1800Psi,EDP恢复供压时候需要将对系统和蓄压器逐步充压。因此油路的突然开启不会产生对系统的压力冲击。使用故障模拟装置的时为避免大流量的冲击,需要飞机在平飞状态下保持飞机最小操作,保持系统最小供油的情况下启动转换阀。

3.2 系统故障模拟的原理

电动泵(ACMP)故障模拟则直接使用ACMP驾驶舱控制开关,将其置于OFF即可实现ACMP的故障模拟。

同时关闭ACMP和启动EDP故障模拟装置及实现单套液压系统故障模拟。同时模拟两套液压系统故障即可实现两套液压系统组合故障模拟。

3.3 用电量分析

在故障改装中需要加装的两个二位三通转换阀,单个阀在30VDC时的最大电流为0.75A,两个阀总的最大电流需求为1.5A。机上重要汇流条的备用能力足够。但是考虑最大可能减少电路改装对飞机安全的影响,故拟在进行该项改装时使用单独配置的电源。

3.4 重量重心变化分析

故障改装加装的两个二位三通转换阀,单个重量为1.9LBS,两个阀总重为3.8LBS。两套支架、管路的重量不超过2kg。该部分重量集中在后设备舱中部左、右侧;加装的电路由后设备舱中部到驾驶舱中控台,电路的限制电流为5A,按两套系统总重量约为12kg。该重量均匀分布。电路和油路改装的重量对飞机重量重心的影响极小。

4 试飞风险分析

4.1 油泵性能风险

飞机使用的发动机驱动泵为定压变量泵(现代民用飞机液压泵均采用的是定压变量泵)。该泵在巡航转速时保持3000±100Psi的输出压力的同时根据用户的需求改变所提供的输出油量,发动机驱动泵的输出流量为0~21GPM。即该泵保持3000Psi压力的同时可以不输出液压流量。

定压变量泵在飞机上使用的时候,地面状态下,没有用户动作,其流量输出仅用于液压用户伺服阀的静态流量,如3#系统的静态流量不大于4500CCPM。1#2#系统的静态流量不大于5400CCPM。在空中稳定飞行的时候,飞控用户处于一个稳定状态,由于动作最小,用户流量需求不大。根据EDP设计规范,当流量增加或减少的时候油泵将在0.05s的时间内做出响应。因此,当使用故障模拟装置切断油泵供油的时,油泵将在0.05s内停止对用户供油;在关闭故障模拟装置时,油泵将在0.05s内开始恢复对用户供油。

篇12

引言

驾驶员的驾驶行为按顺序可以分为感知信息、驾驶判断和执行操作这三个阶段。其中信息感知阶段是驾驶基础,感知阶段的信息主要是依靠触觉、视觉、听觉、嗅觉等感官器官获得,其中驾驶员获取的80%的有价值信息都是依靠视觉获取的[1],相关视觉的汽车安全技术乃是汽车安全研究的重中之重。

随着单片机技术和投影技术的发展,车载抬头显示系统(Head-Up Display,简称HUD)得到了迅速的发展。HUD是一种视觉辅助安全系统,该技术是在驾驶员视觉合理范围内以投射等技术实现汽车速度、实时油耗等信息的显示[2],从而避免分散对前方道路的注意力,而且不必在观察远方的道路和近处的仪表之间调节眼睛,可避免眼睛的疲劳,从而提高驾驶安全性。如图1所示。

李小静.TIF;%60%60TS(JZHT7.H图1抬头显示系统TS)KH*2

1.车载HUD的原理

HUD系统又叫平视显示系统,利用光学反射的原理,将重要的飞行相关资讯投射在位于座舱前端、高度大致与飞行员的眼睛成水平的一片玻璃上面,投射的文字和影像调整在焦距无限远的距离上面,飞行员能够透过HUD轻易的将外界的景象与HUD显示的资料融合在一起[3]。1988年通用公司首次将HUD应用在Oldsmobile车上。目前车载HUD显示系统主要有以下三类:HUD直视系统,HUD反射板系统,HUD风窗玻璃映像系统。

HUD直视系统一般把显示器安装在仪表板上,使用的平板显示器由于其透射率较低,因此前视野范围不大,不能远距离投影显示。HUD反射板系统,它的投影装置安装在仪表板下面,其投影光经仪表板上面的半透明反射板反射到驾驶员眼睛里,由于反射板的透射率在60%-80%,因此其前方视野也不大[1]。

当前大多数汽车配置的均为HUD风窗玻璃映射系统。此系统在前挡风玻璃上镀膜或者贴膜来得到所需要的显示屏,显示光经位于驾驶席前方的半透明反射板(组合器)反射后,映入驾驶员的眼睛。驾驶员通过组合器,对前方的景色和显示图像以相重叠的形式能同时视认两方的信息。显示像通过透镜系统能在无限远点处成像,所以能够缩短视线的移动和焦点调节所需要的时间[4]。其结构原理如图2所示。

李小静2.TIF;%70%70TS(JZHT7.H图2HUD风窗玻璃映像系统原理TS)KH*2

2.车载HUD的设计原则

由于人们对HUD的易读性、舒适性的要求以及汽车驾驶室的特殊使用环境,对HUD的设计需要遵循以下原则:

(1)简洁、直观、易读[1]。作为人(驾驶员)机(车辆)交互的界面,HUD的显示界面应该简洁、直观、易读,以便于驾驶员能在很短的时间内获得需要的信息,从而缩短反应时间。

(2)多用符号表示信息。实验表明HUD易造成信息量超负荷,尤其是使用文本显示形式,易造成视觉捕捉的效果。经比较发现,符号比字母数字更易理解[1]。

(3)亮度、颜色可调。随着外界光照强度和前方外界参照物的不同,显示亮度及颜色应具有连续可调功能,以适应驾驶环境亮度及显示信息与外界参照物的颜色对比度的变化,以便于驾驶员更容易读取信息。

(4)舒适性。HUD显示界面给驾驶员提供各种车况和驾驶信息,是获取驾驶信息的主要途径,因此HUD显示系统需要良好的操作性,显示界面要具有一定的查看舒适性[1]。

(5)可靠性与稳定性。虽然驾驶室环境要比发动机舱和底盘等环境好,但是依然要求HUD的投影显示单元要在振动、潮湿、高低温、加减速、冲击、沙尘、太阳辐射等汽车制造业要求的恶劣条件下还能可靠稳定的工作。

3.车载HUD的研究现状

20世纪80年代国内开始重视座舱抬头显示器标准化工作,有关单位制定了部分国军标,为座舱显示设计提供了必要依据[6]。但是,对车载HUD的研究才刚刚起步。而且目前在汽车上已经应用的HUD信息指示符显示的内容、字符格式大小、颜色及分布位置各式各样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光学投影映像系统特别是显示屏的材料、尺寸、布置及实现方法上更是多种多样,现有的HUD在响应速度、光照强度、对比度等方面有所欠缺。

目前通用公司研发的使用镭射科技的全挡式(整片挡风玻璃)抬头显示系统可以在雨天、雪地、甚至视线相当恶劣的大雾情况下,还能在前挡玻璃上显示出路面的路径。东芝公司开发出的可视性较高的平视显示器基础技术让一只眼睛看到显示的虚像。这种方式的优点:一是由于只有单眼能够看到显示影像,因此即使看到背景,显示也不会重影;另一个优点是,如果虚像位置在眼镜焦点深度范围内,风景和显示影像都不会模糊,可同时看到风景和显示影像。

4.车载HUD的发展趋势

知名研究机构Strategy Analytics在其《汽车电子报告》中指出,到2018年,“高增长的应用领域(单位平均年增长率超过50%)包括:纯电动汽车、HUD、疲劳检测、LED前光照明、车道偏离警示及盲点监测”。

随着人们汽车安全意识的不断增强,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HUD显示系统会不断普及到中低档汽车中,让普通人也能享受科技带来的安全享受。目前已经成型的产品有HUD夜间防撞辅助驾驶系统、全息显影HUD技术、视网膜显影HUD技术等。HUD显示系统在现有技术基础之上还能实现该系统的多元化、智能化。目前像沃尔沃公司已经推出了车辆偏移自动校正系统、自动刹车系统等先进技术,将来HUD显示系统将和相关系统互联互通共享数据,提供给驾驶人员给位安全可靠的驾驶数据处理显示系统。(作者单位:重庆交通大学机电与车辆工程学院)

参考文献:

[1]胡宇.车载抬头显示器系统的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2.

[2]李冰,戴树岭.具有可复用性和可配置型的HUD模拟系统的研究.[C].第八届全国虚拟现实与可视化学术会议论文集.2009.

[3]李延福.基于HUD技术汽车夜视系统关键技术的研究[D].厦门大学硕士论文.2011.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