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3-23 15:24:07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12篇办公室职称论文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1工程案例
某桥梁总长度为0.718千米,起止桩号为DK273+685-DK274+403,连续梁只有一个,其主墩8#、9#承台具有较大面积,及具有较深开挖深度,因其与公路距离较近,南邻施工便道,常规放坡开挖条件不具备。通过多方分析比较,本工程承台基坑开挖主要采取钢板桩进行支护施工。
2方案拟定按照承台的实际情况
确定钢板桩围堰的尺寸,并对承台模板安装工作人员操作的净空需求进行满足。以15米×11米作为承台基坑开挖尺寸的标准,开挖深度则控制在3.6米。选用长度为8米的36a工字钢作为钢板桩,入土深度则控制在4米左右,并外露地表0.4米,进而避免基坑内落入杂物。
3施工准备
在路桥工程施工前期应对施工方案的编制依据、施工流程及技术指标等进行审查,并严格遵循设计图纸、地质情况等对其内容的规范性进行核实,确保其符合施工相关规定。在路桥工程基坑施工中,应进行符合施工要求便道的修筑,进而确保机械设备的正常运行,并进行临时施工用电的架设。对基坑位置进行粗放线施工,并进行钢板桩放样施工。施工前应对施工现场是否存在管线等情况进行详细分析与确定,如影响到工程施工,应对有关管线加以保护或进行移位。同时做好雨季预防工作,如排水工作。
4钢支撑的安设
钢支撑、钢腰梁等是钢板桩支护体系的主要组成部分。在钢腰梁上进行钢支撑的设置,将三脚架安装在腰梁上,并将角钢固定在斜拉筋上面。紧固作业时主要选用M20膨胀螺栓。在钢腰梁吊装中,应与墙身紧靠,同时进行斜拉筋的安装,并拉紧施工。钢支撑组装应严格遵循实测支撑长度进行,确保准确就位。在安设完成支撑后,应进行向外预加轴力的施加,这样可以确保支护桩、腰梁及支撑之间的紧密度,并降低沉降量及减少支护桩向内位移量。
5钢板桩进场及检验
检验、吊运及堆放等工作应在钢板桩进场时同时进行。施工企业应选用专人在钢板桩进入施工现场后,及时检查与审核其数量、质检报告等,尤其要重视其质量,避免质量不达标进入施工现场,确保符合施工要求后,才能进行施工。在钢板桩检验中,主要检验内容包括表面缺陷、长度、宽度及平直度等。检验过程中,应割除影响钢板桩打入的焊接件,补强制孔、断面缺损等问题。在检验其材质时,主要检验内容包括钢材的化学成分、构件的拉伸、弯曲试验等。不同规格的钢板桩则进行拉伸、弯曲试验的次数也有所不同。
6钢板桩吊运及堆放
一般选用两点吊的方式进行钢板桩装卸,钢板桩每次起吊的数量不能太多。堆放钢板桩的位置必须设置在不因压中出现较大沉降变形的平坦位置,这样有利于打桩施工及材料的运送。堆放施工中应对型号、规格及长度加以重视,并确保钢板桩堆放的合理性。如施工需要,则需要分层进行钢板桩堆放,同时应将适量的枕木垫在各层中间位置,相邻两根枕木的距离则控制在2~3米之间。
7钢板桩施打及围囹
施工选用振动锤施打钢板桩,工字钢打设时遵循一顺一丁布设以增加围堰整体刚度。按照围堰尺寸进行每边钢板桩数量与角桩位置的确定,这样可以为钢板桩顺利合拢提供有利条件。完成钢板桩施打合拢工作后,在桩顶标高及承台设计标高测量后,进行围囹标高的准确计算。如基坑开挖达到围囹标高后,必须对围囹进行及时施工,避免围囹施工没有进行的情况下向基坑底进行开挖作业。
8拔除钢板桩完成承台与墩身
施工后,应回填基坑到围囹位置,围囹与内支撑拆除作业应遵循由下到上的顺序。选用振动锤进行钢板桩拔除施工。其作业原理为通过振动锤产生的强迫振动,对土质进行扰动作业,进而对钢板桩附近土的凝聚力产生破坏,并对拔桩阻力加以克服,同时依靠附加起吊力作用拔除钢板桩。
二路桥工程施工中基坑钢板桩支护技术
应用中的注意事项钢板桩支护技术在路桥工程基坑施工中的应用,可以有效提升路桥工程的抗拉性能及承载能力,进而增强路桥工程的强度、使用寿命及降低工程施工的投资成本。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水平的不断提升,要求不断提高钢板桩施工的质量。基坑支护体系随着开挖深度的不断增加会出现侧向变位的情况,这种情况在施工中无法避免,基于此,基坑支护监测的关键就在于侧向变位的发展及控制。通常情况下,体系的破坏都具有相应的预兆性,在基坑支护监测中,施工单位必须做好现场指导工作,利用检测等方式及时分析、了解支护体系的受力情况。在监测中不仅要做好整个基坑支护检测工作,还要充分考虑其附近环境。这种监测方式可以掌握好基坑附近支护的稳定情况,在目前深基坑支护工程理论与相关技术支持下,施工实际情况往往存在或多或少的问题,根据本工程现场施工的具体情况,其地质环境较为复杂,可选用变形监测的方式进行基坑支护作业,这样可以保证施工的安全性。在施工前,施工单位必须认真调查路桥施工现场的实际情况,主要选用拍照等形式对其现状进行分析,随后形成相应文字进行归档。对于较大危害部位,可以选用石膏膜设点的方式进行施工,尽可能降低对工程施工的影响,并定期进行跟踪查看。分期分阶段将监测情况记录汇报有关各方。此类监测点的设置将在详细调查现状的基础综合确定,同时对在施工间出现的开裂,特别重视监测,将实际情况向相关单位及时上报。为确保正常进行围护工作,避免较大位移情况出现在钢板桩施工中,应随时跟踪观测钢板桩偏移情况,选择较远位置作为控制点。基坑土移及沉降观测是基坑稳定观测的主要内容。施工中应对其进行全面观测,施工前期将观测点设置在基坑附近,桩顶位移情况应在挖土过程中进行观察。每隔20米沿着基坑钢板桩长度进行监测点的设置,每天2次进行观察,完成挖土工作后,进行每天1次观测。
【职称论文致谢范文一】
光阴似箭,岁月如梭,六年多的博士研究生涯转瞬即逝。回首我在浙江大学这几年的求学之路,感触良多。于我而言,在职读博,求学之路充满艰辛,有无数次想着放弃。幸运的是,一路上有那么多师长的呵护和引导,有那么多同学和朋友的帮助和鼓励,有家人在背后默默的奉献和文持,让我终能完成学业。值此论文付梓之际,怀揣一颗感恩的心,谨向所有关心、支持与帮助我的师长、家人、同学及朋友,致以最诚挚的谢意!
首先,非常感谢我的恩师陆文聪教授。六年前,陆老师不嫌弃我才疏学浅,将我收于门下,打开了我的人生幸运之门。陆老师学贯中西、敏锐的学术眼光、严谨的学风和治学态度、睿智的思想和高尚的师德,对我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是我一生求学、治学和为师的榜样。从紫金港行政楼管院9楼会议室到启真卡特12楼会议室,陆老师放弃周末的休息,每隔一周召开例会组织出国留学网团队学习。
在例会上,陆老师就研究选题、框架构思、方法设计、论文撰写、遣词造句,无不倾囊相授、用心指导。更多的,是平时点点滴滴的耳提命面和深夜飞鸿,“谆谆如父语,殷殷似友亲”,有师如此,幸甚!因此,本文的写作,从题目选取、框架确定、研究设计、论文修改到遣词造句,无不倾注着陆老师的心血,如若本文尚有可取之处,首先应归功于陆老师的教诲和悉心指导。
感谢浙江大学管理学院韩洪云教授,张忠根教授,阮建青副教授、金少胜副教授等在论文开题及进展过程中给予的建议和指导,感谢霍宝锋教授、周洁红教授、宝贡敏教授和熊伟教授等在论文答辩会上提出的宝贵建议和意见,使我的论文更加严谨、臻于完善。
在浙江大学读博期间,有幸聆听了王重鸣教授、黄祖辉教授、吴晓波教授、钱文荣教授、魏江教授、张钢教授、宝f敏教授、贾生华教授、王端旭教授、熊伟教授、刘南教授等众多师长的授课,令我受益非浅,在此谨致以我深深的敬意和诚挚的感谢。
感谢一路陪伴走来的陆师门团队,各位同门在例会上的真知灼见、知识分享让我受益匪浅。感谢黄小丹、刘聪师妹无私提供的信息网络,感谢许为博士对我计量模型方面的答疑解惑。
同门情谊,皎如曰月,“相知无远近,万里尚为邻”。
衷心感谢ChinaVenture投中集团郑经理、Clark经理给予的数据收集支持,你们热心的帮助使我的论文得以顺利完成。感谢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对本研究的资助。
博士论文的完成与家人的支持密切相关,感谢我的父母、妻子及儿子。父亲年逾古稀,母亲岁过花甲,均为普通农民,脸朝黄土背朝天的把我培养成才。父母从不知博士为何物,电话中只能叮嘱我要注意身体,好好读书。父母远在云南,子不能陪伴在身边,每思至此,深感愧疚,“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只愿父母安好!感谢妻子胡金叶女士的一路相伴,给予我一个温暖幸福的家。
妻子的宽容、理解、支持和关爱使我能够兼顾工作的同时并安心学业,在艰辛中体验学术与科研的乐趣职称论文致谢范文职称论文致谢范文。最后要提及我可爱懂事的儿子万泓睿!读博期间,儿子正处于孩提到童龀期间,最需要父亲的陪伴。可由于要工作、看书和写作,只能不断的告诉他,自己去玩,爸爸要工作。每次儿子都默默的接受,从未对我工作学习造成困扰,并且总能给我欢声笑语,让我在艰辛的读博期间平添了许多乐趣,也是我生活、学习、工作的不竭动力。
“华枝春满,天心月圆”.谨以此文,献给所有帮助、鼓励、支持和关怀过我的亲人、师长和朋友们。
【职称论文致谢范文二】
杭州的冬天是寒冷的,我的心却是温暖的。此时此刻我想衷心地感谢所有关心帮助我的人!
感谢我的导师黄祖辉教授!从2007年我第一次通过电子邮件向黄老师请教合作社理论至今巳有8年时间。这8年里我的每一份成长都离不开黄老师的帮助:
从教授新制度经济学理论到指导论文理论框架的构架,从指导设计调研问卷到帮助联系参访单位到组织汇总问卷数据,从辅导论文写作到给予对初稿的修改意见,黄老师的高瞻远瞩和学识渊博使我能够一步一步向梦想迈进!我还要感谢师母谢莉莎老师!在大学学习期间,谢老师给予了我非常多学习和生活上的关心。每当遇到困难时,听到谢老师温暖的鼓励话语,我都能振作精神克服困难。
感谢我的导师郭教授!2011年郭老师从电脑里找与大学论文直接相关的文献资料供我阅读、带我上统计学课程以及在办公室的白板上与我讨论设计技术路线图的场景历历在目。郭老师对农业产业化尤其是订单农业的研究成果丰硕,我的大学论文正是产业化的一个领域,能够得到郭老师的指点我倍感荣幸!曽经无数次我纠结于问题的表面现象徘徊不前,郭老师一针见血地指出问题的实质后,我马上茅塞顿开,问题得以迅速地解决,这对我而言是相当幸运和幸福的!
感谢我的老师徐教授!从2009年第一次见面,徐老师对我学习生活上的关心从未停止。每次研究所会议,徐老师都会问询我近曰的情况,向我提供多种帮助,令我倍加感动!
感谢我的曰本导师德永澄宪教授和纳口列子教授!2012年我作为交换生赴曰本筑波大学期间,德永老师严谨求真的态度使我非常钦佩!他不仅在学习上对我严格要求,在生活上给我细致入微的关心,得知我对曰本农协有浓厚兴趣后,还亲自把我带到纳口老师面前。我永远忘不了2013年春节我离开曰本回国的前夕,德永老师特意安排在中餐馆师门聚会庆祝我学成归国时的温暖。纳口老师亲自带领我赴曰本农协和曰本农林水产省参访,在参访过程中遇到随行翻译同志一时无法翻译出来的专业术语,纳口老师马上亲自为我提供曰英文翻译,令我非常感动!
感谢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农业产业组织体系与农民合作社发展:以农民合作组织发展为中心的农业产业组织体系创新与优化研究”(编号:71333011)提供的资助!
感谢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国际(地区)合作研究项目“全球化背景下中国农民合作组织发展:运营模式、治理结构与比较研究”(编号:71020107028)提供的资助!
感谢为我们调研提供巨大帮助与支持的浙江省农业厅朱处长、四川省农业工作干部胡主任等所有政府公务员!感谢接受采访的陈、周等合作社的理事长和成员!感谢2011年利用署假时间参与调研和案例写作的王等浙江大学三农协会的所有同学!
感谢我硕士时期的导师黄教授!是她手把手地教我研究方法,将我带入合作社研究的领域里。在大学学习期间也一直关心我的学习和生活,每次见面都热情款待我,黄瑾教授的师恩我永远铭记于心!
感谢梁巧大学!梁老师对我而言亦师亦友,无论是我遇到专业上的问题还是人生道路上的困惑,梁老师都是我寻求帮助的对象,她沉稳、积极的心态时刻是我学习的目标。
感谢浙江大学中国农村发展研究院顾益康主任、林坚教授、钱文荣教授、卫龙宝教授、陆文聪教授、张忠根教授、杨万江教授、丁关良教授、陈随军副教授、叶春辉副教授、周洁红教授、韩洪云教授、鲁柏祥大学、潘伟光副教授、姚卫红老师、金少胜副教授、阮建青副教授、茅锐大学、季晨大学以及浙江大学经济学院马述忠教授、日本亚洲经济研究所开发研究中心宝剑久俊研究员在大学论文写作过程中为我提供的建议和帮助!感谢浙江大学中国农村发展研究院徐丽安副院长、办公室毛迎春主任、办公室胡伟斌副主任、资料室陈兴侬老师和张霞老师!
是他们为研究所创造了一个非常好的学术研究环境,使我们能够在非常舒适的环境中学习进步!
感谢曹斌研究员对我大学论文的指导和帮助!
感谢邱东茂、李晓康等师兄师姐师弟师妹,是他们将我紧密融入研究团队中,依靠团队的力量学习进取我才能完成大学论文。
感谢陈璞老师。在班集体中,我们学习上互相帮助,学习之余聚餐游玩,是他们使我感到班集体的温暖并获得前进的动力。
2006年我进入研究生阶段时开始学习合作社理论,到今年有十年时间。十年在人生中是一段不短的时间阶段,我从22岁到32岁的青春用在了潜心学习上是无怨无悔的!这十年我从福州到三明再到杭州,从学校到工作岗位再回到学校,现在又即将走向新的工作岗位。无论将来我的研究领域在何处,合作社理论及其在实践中的应用一定是我继续努力的方向,为中国广大农民服务是我矢志不移的人生理想!幸福的未来在等着我开拓,我一定要继续努力奋斗来报答这么多关爱我的人们!
【职称论文致谢范文三】
光阴荏苒,近四年的大学生涯巳基本告一段落,心中欣喜之余,多是感激。
回头来看,自己本是农村一懵懂顽童,幸而能获得大学学位,都是源于身边师友和亲朋的帮助:
首先感谢的是导师黄袓辉教授,自从张晓波教授2011年荐我来浙大跟随黄老师学习,四年期间,黄老师在学业、生活和就业上都给了我极大的帮助。他早巳年逾六旬,作为卡特院长,行政事务繁忙,但依然常常托人从国外订购最新的制度经济学前沿书籍仔细研读,每次想来,自己作为年轻人也相形见绌。而给我更大触动则是他对学生的包容、宽容和“不拘一格降人才”的理念,门下将近200学生,学生们不论是从商、从政或是从学,他都给予了最大的帮助和鼓励,黄老师这种宽厚的胸襟是我们学生永远学习的榜样。
张晓波教授也是我的导师,之所以走上研究农业经济学和发展经济学的道路,都是源于张老师的原因。从2007年7月到现在,已经有8年,我几乎所有的一切都离不开他的帮助,从指导我硕士论文、介绍攻读大学、介绍出国访学、指导大学论文和找工作,这所有的过程都倾注了他的心血。在生活中,自己的执拗和不耐心,也是无数次受到他宽容和耐心的教导,跟随他8个年头,自己碌碌无为,没做出什么像样的成绩,我真心有愧!
陈志刚教授也有太多的感谢,自从2009年他调任至国际食物政策研究所北京办公室主任以来,对我无论从学业,还是生活上都关怀备至。当年我执拗地想离开北京,他多次单独找我谈话希望我留下,至今历历在目,感动不巳。而后在浙大读博期间,也是多次来看望,在大学论文和就业方面也给予了许多无私的帮助和建议。
金松青教授是我在2012年去美国密西根州立大学访学认识的,自己第一次出国举目无亲,金老师常常带着我到他家吃饭聊天,待我如作为家中后辈子弟一般,感激之情可谓溢于言表,同时也衷心感谢他的妻子红雅女士。在学业上,金老师也是时常耐心教导,不嫌愚笨。Reardom教授是我在密西根州立大学的导师,对他感激颇多,那时Tom知道我一个人在美国孤单,也是多次遨我到金老师家一起聚餐闲谈,或到他家烧烤。有次知道我要买被子,他还专门带我去找学院的行政人员去征求帮助,Torn自己一个人虽然大大咧咧,但是对我确是关爱有加,照顾备至。如今他也六十有几,祝愿他能觅一良伴,生活安定幸福。
MSU农经资源学院的前秘书RobinsonAnn女士给我了许多感动。记得还未去MSU之前,我尚忧心住处,Arm主动提出帮我解决住宿问题,并给全院学生集体发了邮件为我寻求帮助,我真心感动。从那时起我就记得日后写致谢一定要感谢她,这种无私帮助的可贵品德正是促进自己成长的动力职称论文致谢范文论文。如今她巳退休,祝愿她退休生活过的幸福愉快!
在浙大卡特,还有许许多多的老师给予了我极大的帮助,比如徐丽安副院长、郭红东教授、钱文荣教授、陆文聪教授、卫龙宝教授、张忠根教授、杨万江教授、马述忠教授、叶春晖副教授、金少胜副教授、毛迎春老师、胡伟斌老师、张霞老师等等,在这其中尤其要感谢的是我的师兄阮建青副教授,从我2010年来杭州,一直都是他在各个方面照料,要是没有他在各个方面的帮助,我的大学生涯也将大打折扣。阮师兄勤勉努力,为人正直,如今巳晋升副教授,并承担了系副主任等相关行政工作,深受学生们爱戴,祝愿他未来更加出色!
感谢攻读大学期间的同学,如刁盼盼、李静、嫣贞、张菲、石琦、梁海兵、余新平、伍骏骞、许为、王尧、李宝值等诸多同学,还要感谢黄老师门下傅琳琳、刘颖娴、郑思宁、郑军南、孙海霞、朋文欢、李懿芸等诸多同门,正是有他们的相伴,才使过去四年的大学生涯更为充实和丰富。
此外,还要感谢南京农业大学的钟甫宁教授,自从张晓波教授将我介绍过去,能得以多次机会聆听钟老师的教诲,尤其他反复强调的“间题导向”研究风格,让自己受益匪浅。还要感谢2011年和2012年到江苏沛县调研过程中,给予我们极大帮助的农业部农机司李斯华处长、沛县农机局郭松局长和吴明禄科长及其他领导,以及在2013年农村调查中给予帮助的农业部固定观察点办公室武志刚处长、王欧副处长等相关领导。
最后,在此感谢我的父母,作为一农村出身的孩子,父母将我辛苦扯大,读到大学学位,双亲殊为不易,感激之情无需言表,且祝愿他们日后生活幸福。
大学论文写作期间,获得以下项目的资助,在此深表感谢:
1、国家自科基金重大国际(地区)合作项目:农业产业组织体系与农民合作社发展:以农民合作组织发展为中心的农业产业组织体系创新与优化研究。
2、国家自科基金国际(地区)合作与交流项目:人口变化、城乡人口流动和中国的农业与农村发展。
但是,由于许多应考者缺少系统的课堂授课和平时训练,往往对毕业论文的独立写作感到压力很大,心中无数,难以下笔。因此,对本科专业自考生这一特定群体,就毕业论文的撰写进行必要指导,具有重要的意义。
毕业论文是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本科专业应考者完成本科阶段学业的最后一个环节,它是应考者的总结性独立作业,目的在于总结学习专业的成果,培养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从文体而言,它也是对某一专业领域的现实问题或理论问题进行科学研究探索的具有一定意义的论说文。完成毕业论文的撰写可以分两个步骤,即选择课题和研究课题。
首先是选择课题。选题是论文撰写成败的关键。因为,选题是毕业论文撰写的第一步,它实际上就是确定"写什么"的问题,亦即确定科学研究的方向。如?quot;写什么"不明确,"怎么写"就无从谈起。
教育部自学考试办公室有关对毕业论文选题的途径和要求是"为鼓励理论与工作实践结合,应考者可结合本单位或本人从事的工作提出论文题目,报主考学校审查同意后确立。
也可由主考学校公布论文题目,由应考者选择。毕业论文的总体要求应与普通全日制高等学校相一致,做到通过论文写作和答辩考核,检验应考者综合运用专业知识的能力"。但不管考生是自己任意选择课题,还是在主考院校公布的指定课题中选择课题,都要坚持选择有科学价值和现实意义的、切实可行的课题。选好课题是毕业论文成功的一半。
第一、要坚持选择有科学价值和现实意义的课题。科学研究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认识世界、改造世界,以推动社会的不断进步和发展。
因此,毕业论文的选题,必须紧密结合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的需要,以促进科学事业发展和解决现实存在问题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选题要符合科学研究的正确方向,要具有新颖性,有创新、有理论价值和现实的指导意义或推动作用,一项毫无意义的研究,即使花很大的精力,表达再完善,也将没有丝毫价值。
具体地说,考生可从以下三个方面来选题。首先,要从现实的弊端中选题,学习了专业知识,不能仅停留在书本上和理论上,还要下一番功夫,理论联系实际,用已掌握的专业知识,去寻找和解决工作实践中急待解决的问题。其次,要从寻找科学研究的空白处和边缘领域中选题,科学研究
还有许多没有被开垦的处女地,还有许多缺陷和空白,这些都需要填补。应考者应有独特的眼光和超前的意识去思索,去发现,去研究。最后,要从寻找前人研究的不足处和错误处选题,在前人已提出来的研究课题中,许多虽已有初步的研究成果,但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还有待于丰富、完整和发展,这种补充性或纠正性的研究课题,也是有科学价值和现实指导意义的。
第二、要根据自己的能力选择切实可行的课题。毕业论文的写作是一种创造性劳动,不但要有考生个人的见解和主张,同时还需要具备一定的客观条件。
主管单位:陕西省水利厅
主办单位:陕西省改水项目办公室
出版周期:双月刊
出版地址:陕西省西安市
语
种:中文
开
本:大16开
国际刊号:
国内刊号:61-1109/TV
邮发代号:
发行范围:国内外统一发行
创刊时间:1932
期刊收录:
核心期刊:
期刊荣誉:
联系方式
据有关资料显示,德国在推行森林康养项目后,国家医疗费用总支出减少30%。根据这一国际健康潮流,2016年5月6日,国家林业局印发《林业发展“十三五”规划》。《规划》提出要大力推进森林体验和康养,发展集旅游、医疗、康养、教育、文化、扶贫于一体的林业综合服务业,强调重点发展森林旅游休闲康养产业。
近年来,森林康养的理念已被很多人所接受,并在国内引起广泛关注,特别是当前我国经济新常态下,森林康养释放出诱人的市场空间和巨大的商业机会,各地势必竞相开始探索建立森林康养基地,大力发展森林康养产业。但是,森林康养毕竟是一个新事物,其疗法机理和产业模式既是一个市场问题,又是一个理论问题,为避免开发不当给森林生态环境造成破坏性影响,建议加强森林康养的科学性研究,构建森林康养产业发展的市场理论指导体系。
其一,透析国际森林康养旅游发展的经验。日本、韩国和欧洲等发达国家早已开启了森林与健康的研究与实践,在森林公园散步或者进行“森林浴”在许多国家越来越受到大众欢迎。数据统计表明,德国有40%的人每月都要去林区游憩一次。迄今,德国已建立了350处森林康养基地,每个森林康养基地都配备专门执业资格的医生和理疗师。
截至2011年底,日本林野厅已构建了“医疗福祉型森林”“疗养保养型森林”和“预防生活习惯病森林”3种森林康养基地48处,还有300余处森林在申请认证过程中。目前,日本把15%的国土面积划为森林公园,每年约有8亿人次去林区游憩、沐浴。因此,应加强国际交流和合作,尤其通过对德国、日本等发达国家的“森林浴”“森林康养”项目的研究,积极借鉴其先进经验,扬长避短,探索建立一个符合中国国情的森林康养产业发展新模式。
其二,探索森林开发与保护的平衡机制。森林物种丰富、生态系统类型多样,具有涵养水源、调节径流和保护环境的重要作用。国家明确提出,在保持林场生态系统完整性和稳定性的前提下,鼓励社会资本、林场职工发展特色产业,有效盘活森林资源。
我国森林旅游发展也面臨粗放发展等一系列问题,重开发轻保护的弊端凸显。如何平衡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如何做好开发与保护的平衡,成为迫切需要破解的难题。需要指出的是,在看到森林康养旅游发展迅猛的同时,也应看到森林康养旅游业对生态可能带来的潜在影响。
其三,探究森林康养旅游的作用机理。森林康养主要针对与精神压力有关的疾病,它利用了森林和林产品带来的缓解生理或心理紧张的效果。芬多精(植物杀菌素)在森林康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目前针对芬多精的研究取得了显著进展。日本学者研究发现,针叶林中的芬多精主要是单萜类化合物,包括α-蒎烯、莰烯和β-蒎烯,在日本扁柏和柳杉林中α-蒎烯含量特别高,而在赤松林中α-松油烯则为主要组成成分。
森林康养旅游的可持续发展,依赖于因地制宜建立康养基地,在我国仍需要探究森林康养旅游的机理。例如,何种树种益于减少人体产生应激激素、增强副交感神经活动(控制平静期生理活动);何种森林成分利于减弱交感神经活动、降低血压和心跳数、缓和心理紧张,何种森林与旅游体验互动可以增加人体活力、提高免疫力、增加抗癌蛋白质数量等。
其四,论证森林康养旅游实证效果。森林康养的效果初步被国外医学专家证实,但森林康养旅游的实证效果仍需进一步论证。国外研究初步证实了森林相关临床实验在改善精神病治疗(含情绪失常儿童)、酗酒者以及具有其他临床心理健康问题之人行为的价值;嗅觉森林环境因子——芬多精能使人心理处于放松状态,并且通过NK细胞能消灭肿瘤细胞,推断森林浴可能具有预防癌症发生及发展的效应;森林环境要素会带来生理效应,研究表明植物精气的生理功效有镇痛、驱虫、抗菌、抗肿瘤、促进胆汁分泌、解毒、降血压、松弛神经、消除紧张,使注意力集中等作用。未来研究要多方论证森林在增进健康、预防疾病等方面的作用及其机制,并制定森林康养的生理评价体系、森林康养的设计技法等,论证森林康养对提高人体抗癌能力、免疫力的实证效果,为森林康养旅游的开发方式和推广形式提供参考。
其五,加强森林康养旅游政策法规研究。森林康养是大健康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特点是多元组合,涉及文化、历史、地理、生态及多种产业业态。韩国于1982年提出建设自然休养林,2005年制定了《森林文化·休养法》,并成立了国立自然休养林管理所,2008年把森林休养列为全体国民的福祉。2010年,韩国国民会议对《森林文化及休闲活动法》进行修正,修正法中引入对人类健康定义。
我国“森林康养旅游”涉及林业、旅游、医疗、体育和养生等产业,法律法规也亟待完善与创新。建议以国家法律法规形式确定森林康养旅游为大健康产业重要组成部分,明确森林康养旅游为国民福祉。此外,要加强对森林康养旅游保护性开发,确定森林康养旅游为林业经营转型的目标,进一步加强森林旅游环境的评价和管理,以法律、法规的形式体现对森林康养旅游领域的重视。
很多农村地区教师的社会地位不高,而社会对教师的期望值逐渐增高,教师就容易产生职业倦怠感,农村教师职业倦怠感不断蔓延、攀升。当前,我们需要消除教师的职业倦怠感,就要努力分析原因,采取对策。
一、当前农村教师职业倦怠感的成因
1.不断增长的物质层面的需求。
现在人们生活成本较高,有着不断增长的物质需求,导致农村教师职业倦怠感生成,工作积极性下降。
2.家长对教师的质量要求提高。
家长带给教师巨大的工作压力,家长对学生的分数追求和升学追求越来越高,将期望寄托在教师身上,再加上现在的孩子越来越难管理,农村教师承受着各方面的巨大压力,工作幸福感变少,工作倦怠感增加。
3.评聘受阻。
随着人事制度改革,教师职称评聘要求逐渐提高,一些教师觉得爬台阶没有希望,造成职业认同感缺少,成就感缺乏。
此外,农村教师还受到社会上浮躁思想、安逸思想的影响,加上一线教师工作单调琐碎,教学时间增加,更增强农村教师的职业倦怠感。
二、农村教师职业倦怠感的自我调节和破解策略
面对新时期农村教师职业倦怠感逐渐严重的趋势,学校应该科学分析,积极采取对策,采用一系列有效措施加以破解,让教师学会自我调节:
1.重新树立教师职业理想。
教师要建立职业归属感。教师职业有着特殊意义和价值,不能理想太高大,也不能太低小。教师要努力树立自己的职业理想,利用各种节日、会议增强教师职业归属感和认同感,激励中青年老教师焕发活力,带好头,做好榜样。
2.给教师更多激励。
学校要激发教师获得更多工作激励。采用更多激励手段激励教师,如开展学校内部的名师评比、高级评比、中青年骨干教师培养、业务学习进修、教师教学之星评选活动等,以激发教师产生更多工作荣誉感。
3.增强教师的幸福感。
学校要对教师进行制度亲情管理,给教师更多职业幸福感。学校要依照制度管理教师,坚持工作要求,更要灌输亲情管理,将学校培养成家庭式学校。学校要从教师的吃饭问题抓起,从学校办公室文化环境抓起,从同事关系抓起,开展教师喜欢参加的活动,培养教师的职业幸福感,激励教师努力工作、无私奉献。
4.教师的职业光环效应不应该是教师唯一的精神支柱。
我们要引领教师时刻记住以下几点:
(1)教师的职业是社会文明进步的要求,是教师自身生存的需求,教师要牢固树立教育事业兴衰关系国家和个人发展道路的信念,因此,教师很重要。
(2)教师是充满挑战性的职业。教师要在职业中摆脱金钱和物质欲望的诱惑和刺激,接受学生更个性化的挑战,接受法律、伦理、道德等多方面的挑战,还要接受新的教育教学方法的挑战,接受教育改革的挑战。因此,教师应该努力克服职业倦怠感,在严峻的挑战面前准备,打好扎实能力基础和知识基础,避免被社会淘汰。
(3)我们国家终身学习观念的确立,形成了对优秀教育资源的需求,这就要不断壮大教师队伍。我们应该清醒地认识到,国家放开二胎政策后,对教师的需求和对优秀教师的期待,因此,教师责任很重大。
5.教师要不断顺应社会发展形势,跟着时展共同进步。
现代教育技术条件好了,教师有了优秀的物质基础,就要用好网络、多媒体等现代教育教学手段,增强教育教学效果。如教师可以采用多方面研究教案的形式进行备课,可以网上参考一点,同伴之间互相帮助一点,自己深刻研究一点,这样解放教学时间,节省精力,同时避免因为个人知识的缺陷导致课堂教学效率低下。
教师要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宽容学生而不放纵学生,严格要求学生而不苛求学生,惩罚学生而不体罚学生,和学生一起和谐共处。教师要通过自己的教育教学言行带着学生一起尊敬教师,感受学习的快乐。
教师要增强自我保护意识,学会自我保护,学会自我调节。
(1)教师要宽容,不计较工资、福利、奖金,不计较个人得失。
(2)教师要追求精美和健康。运用优秀的教师形象对学生产生深远的影响力,不追求豪宅、豪车,但是有权利、有义务带领学生追求健康和美丽的人生。
(3)教师要创造美好的家庭和个人良好的社会关系,优化教学软环境,坚定自己的人生追求。
(4)教师要善于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教师是太阳底下的光辉职业群体,是和学生命运牵连在一起的。教师要有平常心,当教师的合法利益受到侵犯的时候,就要运用法律武器勇敢地保护自己,争取社会支持,实现维权的目标。
6.教师要有职业成就感,学会自我激励。
教师工作十分辛苦,但是既不能像别的行业那样创造出令人羡慕的辉煌成绩,又不能产生巨大的经济效益。因此,很多人觉得教师缺乏成就感,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没有想过教师自己的成就感,这是教师职业倦怠感产生的主要原因。
新时代教师应该不断丰富自己的研究成果,不断激励自己,不追名逐利,高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因为属于自己的东西,是别人抢不去的。例如,教师要努力设计优秀的教学设计,撰写精彩的富有哲理的教学手记,帮助留守学生,给学生进行心理疏导,发表高级别的职称论文等,虽然这些都是小事情,但是这些小事情却构成了教师工作的全部意义和价值,构筑了教师工作的不平凡。教师要通过这些小事铸造自己的职业幸福感和成就感。通过这些成就感激发自己不断从成功走向成功,最终走向教育事业的巅峰。
我国农村教师要准确定位,追求教育事业的成功。首先要克服职业倦怠感,从现在做起,从小事做起,以饱满的工作热情投入到太阳底下最光辉的事业中,努力经营好教师这份职业,努力挖掘自身潜能,不断发展自己、壮大自己,为国家教育事业添砖盖瓦、增添光华。
参考文献:
本学期,教科处将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教育局和学校XX年工作意见,坚持以“让每一个学生都得到全面自主发展”为宗旨,以素质教育和课程改革为重点,坚持教育科研工作与课堂教学紧密结合,努力做到“研教结合,同步相长”。
本学期,教科处将进一步提高教科管理水平,进一步落实教育科研的群众性、示范性和实验性,实现教师在参与教育科研的广度上有新的突破,教科研究在深度上有新的突破,努力为教师和学生的成长服务,为建设健康和谐校园、为学校事业发展实现新跨越作出贡献。
二、重点工作
1、认真做好“十一五”学校主课题的立项准备工作,为该课题的顺利立项奠定坚实的基础。
(1)向全校教师及校外专家广泛征集学校“十一五”主课题的选题,召集专门的会议论证并确定课题。
(2)撰写课题研究方案,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修改、定稿。
(3)按照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和课题指南,做好课题的申报、立项工作。
(4)筹备“十一五”立项课题的开题活动。
(5)协助有关课题负责人做好苏州市“十五”立项课题的结题工作。
(6)为了使课题研究更加规范,我们将拟订课题研究指南和考核办法,进一步落实课题组长负责制和考核制,加强过程管理。
(7)积极参加苏州市教育局组织的第五次教育科研成果评奖,积极参加上级教科组织的课题成果和课题方案评选,力争取得好成绩。
2、认真做好“导师制”工作,青年教师培训及教师教育科研培训工作,重视教育科研骨干的培养,为青年教师的健康成长提供条件,为教师进一步树立教科意识、改进教科方法、提高教科水平提供条件。
(1)本学期,XX届“导师制”工作将告一段落,我们将按照惯例组织“徒弟”开设汇报课,并进行必要的总结。
(2)为了实现“引领思想、规范行为、提升素质、促进成长”的目标,继续做好青年教师培训工作。我们将邀请昆山市的特级教师、教育教学教科研骨干与我校青年教师交流。我们将通过组织青年教师外出学习,激发其工作积极性和责任心。我们还将组织青年教师开展专题讨论和读书笔记、读书心得评比等活动。
(3)拟订“学校教育科研骨干培养条例”,组织教科研骨干开展学习、研究和交流,优先组织其外出学习和交流,力求使他们在成为名师的道路上突破教育科研方面的瓶颈,更快地发展,为壮大学校优秀教师群体作出贡献。
(4)推荐学校教育科研骨干教师参加昆山市第七批学术带头人的评选,协助做好昆山市第三、五批学术带头人重新评定工作。
3、开展对课程改革的研究,继续为新课程的深入开展提供理论和实践的指导。
(1)组编一期以“课程改革”为主题的《昆中教研参考》。
(2)协助学校组织开展课程、教材、教法和评价的研究和研讨活动。
4、重视教育科研平台的构筑。
(1)努力办好《昆中教育》,使之进一步成为我校教师探讨教育教学的理论和实践,提高教科研水平和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阵地。本学期,我们将编辑一期《昆中教育》,编辑两期《昆中教研参考》,编辑四期《传是》“杏坛论语”版,编辑两期《江花》。
(2)认真组织各项教育科研竞赛,力争获得较高层次的奖项。本学期,我们将重点组织教师参加江苏省教育厅主办的“新世纪园丁教育教学论文大赛”,争取在获奖层次上取得新突破。同时,我们将重点组织好我校第三次青年教师(不满三十五周岁)教育随笔征文评比活动。
(3)畅通对外交流的渠道,为教师参加各类学术研究和交流活动,展示自我实力和学校形象提供条件。
(4)开展一次全校教师参加的论文活动,组织撰写出较高质量论文的教师与教师交流论文的主要内容及研究心得。
(5)拟编辑一本“江苏省昆山中学优秀教育论文选(1996-XX)”,争取正式出版,向校庆六十周年献礼。
5、组建一支编审队伍,负责对教师每学期撰写的专题总结及其他论文进行审稿和修改,并负责向《昆中教育》推荐、向外推荐发表或参评。编审人员一年一聘,由学校下发聘书,教科处负责管理并安排有关工作。学校将给予编审人员一定的经济报酬。
6、每学期认真宣传并执行已由学校教代会通过的《江苏省昆山中学教育科研常规工作考核条理》。
7、认真完成上级教科部门和学校下达的各项工作,积极配合其他处室做好工作,积极参与上级有关部门组织的活动,积极参加校外教科培训、会议及学术交流活动,建立并加强同教科先进学校、学术刊物的联系。
三、成员分工
洪 敏:全面主持教科处工作,协调处室内外关系;对外联络与宣传;处室工作安排;课题研究的组织与管理;教师教科考核;编辑《昆中教育》、《昆中教研参考》、《传是》“杏坛论语”版。共2页,当前第1页1
殷金方:青年教师培训;“导师制”工作;教育科研骨干培养工作;组织“江花”文学社活动和编辑《江花》。
陈炳飞:课题研究的组织与管理,《昆中教育》、论文评比的审稿、修改工作。
缪 苗:教科处的对外宣传报道,编辑、校对工作,学校网页教科部分内容的充实更新,材料发放、收交工作。
四、具体安排
二、三月份:
1、制定学期工作计划。
2、高级职称论文送审工作。
3、收交教师学期专题总结,并请编审对有质量的稿件提出修改意见。
4、青年教师培训。
5、草拟学校教育科研骨干培养条例。
6、编辑《传是》“杏坛论语”版。
7、编辑《昆中教研参考》第10期。
8、教科橱窗内容更新。
9、充实学校网站教科部分的内容。
10、考核教师上一学期的教科研工作和成果。
11、“江花”文学社成员充实。
12、《江花》XX年第一期组稿。
13、推荐学校教育科研骨干教师参加昆山市第七批学术带头人的评选,协助做好昆山市第三、五批学术带头人重新评定工作。
四月份:
1、组织XX届“导师制”满师汇报课。
2、青年教师培训。
3、召集“十一五”学校主课题规划会议。
4、编辑《传是》“杏坛论语”版。
5、上学期教师教科常规工作及其成果考核。
6、《江花》XX年第二期组稿。
7、组织部分青年教师外出学习。
8、协助有关课题负责人做好苏州市“十五”立项课题的结题工作。
9、参加苏州市教育局组织的第五次教育科研成果评奖,参加上级教科组织的课题成果和
课题方案评选。
10、编辑“江苏省昆山中学优秀教育论文选(1996-XX)”。
五月份:
1、《昆中教育》第46期组稿。
2、青年教师培训。
3、编辑《传是》“杏坛论语”版。
4、邀请校外专家来校举办教科研培训。
5、组织XX届“导师制”满师汇报课。
6、编辑《昆中教研参考》第11期。
7、撰写、修定学校“十一五”主课题研究方案,向上级教育科学规划办公室申报课题。
8、组织学校优秀教育科研论文会。
9、组织教师参加江苏省教育厅举办的“新世纪园丁教育教学论文大赛”。
10、组织学校教育科研骨干开展学习交流活动。
六、七月份:
1、青年教师培训。
2、“青炀班”、“涵青班”青年教师读书笔记、读书心得评比。
2、组织第三次青年教师“教育随笔”征文评比活动。
3、编辑《传是》“杏坛论语”版。
4、编辑出刊《昆中教育》第46期
5、撰写教科处学期工作总结。
6、布置教师撰写学期专题总结。
7、教科处材料整理、归档。
8、组织“江花”文学社成员参加暑期夏令营。
测试结果显示:中高级留学生综合识字量偏低;对汉字字音掌握较好,对字形掌握最差;对甲、乙两级汉字掌握不扎实;汉字文化圈学生在识字量方面有明显优势,但高级阶段优势大幅度下降;华裔学生识字量远低于非华裔学生。作者根据测试结果,对如何提高学生识字量提出了相应的建议。01测试缘起一般来说,学习掌握汉字的过程是识字,具有识读、书写、理解使用汉字的能力也是识字,本文的识字指的是后一种意义的识字。这后一种识字又有狭义、广义之分。汉字有形、有音、有义,学习汉字就要学习掌握汉字的形、音、义。狭义的识字,指能读出某些汉字的读音;广义的识字,指掌握某些汉字的形、音、义,即会读、会写、会用。本文的识字指的是广义的识字。一个人的识字水平具体表现在会读、会写、会用汉字的数量,即识字量。一般人对汉字形、音、义的掌握是不平衡的,会读、会写、会用的字数多寡不同,可以为分音、形、义3类单独计算识字量,也可以取音、形、义各类识字量平均计算出综合识字量。识字量是反映一个人汉语水平的重要参数,是教材编写、学生分班、教材选择和课堂教学的重要依据之一。长期以来,在对外汉语教学领域,从整体设计、教材编写、课堂教学到水平测试,都没有对学生识字量问题给与足够的重视,没有对不同阶段留学生应达到什么样的识字量提出明确的要求。1992年国家对外汉语教学领导小组办公室汉语水平考试部的《汉语水平词汇与汉字等级大纲》,对中高级阶段留学生应该达到的识字量有了一个笼统的规定:“对对外汉语教学来说,基础及基础后阶段要掌握常用字2000-2200,高级阶段应掌握常用字和次常用字700-900,这样共掌握常用字和次常用字2900”。[1]2002年国家对外汉语教学领导小组办公室了《高等学校外国留学生汉语教学大纲》(长期进修)、《高等学校外国留学生汉语言专业教学大纲》,开始对不同类型不同层次对外汉语教学的汉字教学目标做出具体规定。《高等学校外国留学生汉语教学大纲》(长期进修)规定:“初级阶段汉字共1414个,中等阶段汉字共700个,高等阶段汉字共491个。”[2]《高等学校外国留学生汉语言专业教学大纲》规定:一年级学习汉字1491个,其中一级字795个,二级字696个;二年级学习汉字545个;三年级学习汉字467个。[3]虽然这几个大纲在总识字量和各阶段识字量的规定方面还很不统一,但毕竟有了可供各取所需的依据。不过到目前为止,国内对外汉语教学忽视识字量现象仍普遍存在,教材编写、学生分班、课堂教学都不太考虑学生识字量。
即使想考虑也无从考虑起,因为一般来说,教师不知道学生大概识多少字,学生也不知道自己大概识多少字。为了能对学生识字量心中有数,2001年3月下旬,我们在某大学5个中高级班42位长期进修留学生中进行了一次识字量测试,并取得一些有参考价值的数据,现总结报告如下,供同行们参考。11测试目的本测试的主要目的是了解以下几方面情况:(1)中高级留学生综合识字量(即读、用、写三会的综合识字量)。(2)中高级留学生对汉字形、音、义三者掌握情况。(3)中高级留学生对甲、乙、丙、丁4个级别汉字掌握情况。(4)不同文化背景留学生识字量情况。21测试内容和方法211测试题目设计21111题型测试题型共3种:A.为汉字注音。本题测试学生对汉字读音的掌握。考虑到“声母和韵母是由音质音位构成,声调由非音质音位中的调位构成”。[4]声母、韵母、声调三者在决定字音时作用不同,声母和韵母是区别一个音节与其它音节最本质的因素,不能错,而声调错误在很多情况下可以宽容。故对声母、韵母错误从严,无论声母错误还是韵母错误,均视为整字错误;对声调错误从宽,4个声调错误算一个错字。B.用指定汉字组复音词语。本题测试学生对汉字字义(用法)的掌握。如果其它用来组词语的字不会写,可以使用汉语拼音代替或写同音字,以半对计算得分。C.根据拼音填写汉字。本题测试学生对汉字字形的掌握。考虑到汉字同音字多,也考虑到留学生基本是以词带字或字词连带记忆的习惯,为确保不因同音字引起答案歧义,也为给学生提供记忆的线索,题目给出一定语言环境———与测试字搭配构成复音词语的另外一个汉字。21112题目难度所谓难度,第一是从常用度方面考虑,常用度越低就视为越难。《汉语水平词汇与汉字等级大纲》依常用度分为甲、乙、丙、丁4个级别,难度递加。本测试每一种题型题目的难度亦分为甲、乙、丙、丁4个级别。分别测试学生对甲、乙、丙、丁各级汉字形、音、义的掌握情况。第二是从各题型具体情况考虑,尽量使难易度符合汉字实际情况。在测试字音(读)的题目中,主要考虑3点:(1)在测试字中没有表音偏旁的字不能超过20%;(2)作为测试字的形声字,其表音偏旁整体表音率处于正常状态①;(3)避开多音字。在测试字义(用法)的题目中,重点考虑测试字参与构成词语的能力,一般尽量选择构成常用词语较多的字,同时考虑使测试字表义偏旁表义率处于正常状态②。
在测试字形(写)的题目中,主要考虑两点:(1)结构繁简程度符合汉字结构的实际情况;③(2)避开同音异形词。21113选字从《汉语水平词汇与汉字等级大纲》甲、乙、丙、丁4个级别的字表中随机选字。为题目更加合理(如合理控制测试难度),略作调整(具体做法是将原来随机选定的某字更换为同列的上一个字或下一个字)。21114分数分配每一题型40分,3种题型总计120分。每一题型中有4个小题目,每个小题10分,每个字2分。21115题量为简便易行,3种题型共考60个字,每一题型20字。21116考试时间限15~20分钟完成。212测试对象选择测试对象是北京某大学对外汉语教学中心长期进修生。中级班选一个最低班(7班),一个最高班(15班),一个中等水平班(12班),高级班选一个最低班(17班),一个最高班(20班)。①在确定测试班时,除考虑学生整体水平外,还注意学生国别的多样性。213识字量计算方法卷面总分120分,根据得分折合识字量,满分识字量为2905字。由于甲、乙、丙、丁各级汉字数量不同(分别为800、804、601、700),平均每1分折合的识字量也不同。测试字音、字义、字形的三类题目各40分,分类计算识字量时,甲级字每1分折合80字,乙级字80140字,丙级字60110字,丁级字70字。测试甲、乙、丙、丁4级字的题目各30分,分级计算识字量时,甲级字每1分折合26167字,乙级字26180字,丙级字20103字,丁级字23133字。具体计算公式为:21311分类识字量计算公式:掌握读音字量(字)=80×甲级字读音得分+80140×乙级字读音得分+60110×丙级字读音得分+70×丁级字读音得分掌握字义字量(字)=80×甲级字字义得分+80140×乙级字字义得分+60110×丙级字字义得分+70×丁级字字义得分掌握字形字量(字)=80×甲级字字形得分+80140×乙级字字形得分+60110×丙级字字形得分+70×丁级字字形得分综合识字量(字)=(掌握字音字量+掌握字义字量+掌握字形字量)÷321312分级识字量计算公式:甲级字识字量(字)=26167×(字音得分+字义得分+字形得分)乙级字识字量(字)=26180×(字音得分+字义得分+字形得分)丙级字识字量(字)=20103×(字音得分+字义得分+字形得分)丁级字识字量(字)=23133×(字音得分+字义得分+字形得分)综合识字量(字)=甲级字识字量+乙级字识字量+丙级字识字量+丁级字识字量214测试结果统计分类分级输入成绩,列出中高级学生识字量测试结果总表、各班学生识字量测试结果表、中级班汉字文化圈与非汉字文化圈学生识字量测试结果表、高级班汉字文化圈与非汉字文化圈学生识字量测试结果表、中级班华裔与非华裔学生识字量测试结果表、高级班华裔与非华裔学生识字量测试结果表。为使数据尽可能准确,除各表最后结果数据取整数外,其它数据保留到小数点后两位,数据计算误差在1个字以内。
31各项测试结果及值得注意的情况311人均综合识字量统计结果及值得注意的情况值得注意的情况:(1)由低班到高班,学生识字量呈层级上升趋势。说明从识字量角度说,现在班级划分相对合理。(2)中级班人均综合识字量仅1000字,最低班7班识字量仅656字;高级班综合识字量为1616字。按一般标准,中级班学生的识字量至少应达到《高等学校外国留学生汉语教学大纲》(长期进修)规定的初级阶段1414字,高级班学生的识字量至少应达到《高等学校外国留学生汉语教学大纲》(长期进修)规定的2114字,或达到《汉语水平词汇与汉字等级大纲》所规定的2000-2200字。看来无论中级班还是高级班,其识字量均与大纲的规定有较大距离。312对汉字音、义、形掌握情况统计结果及值得注意的情况值得注意的情况:(1)无论是中级班学生还是高级班学生,掌握最好的是字音(读),其次是字义(用),最差的是字形(写)。(2)与中级班学生相比,高级班学生掌握字义的字数接近掌握字音的字数。313对甲、乙、丙、丁4个级别汉字掌握情况统计结果及值得注意的情况值得注意的情况:中级班音、义、形三会的甲级字只占甲级字的65%(高级班也只有83%),乙级字只有35%,而丙级字、丁级字分别为23%和9%。314汉字文化圈学生与非汉字文化圈学生识字量统计结果及值得注意的情况③值得注意的情况:(1)中级班非汉字文化圈学生人均综合识字量约为汉字文化圈学生人均综合识字量的2/3;高级班非汉字文化圈学生人均综合识字量约为汉字文化圈学生人均综合识字量的4/5。(2)在对汉字音、义、形的掌握方面,中级班学生,都是掌握字音的字数最多,其次字义,再次字形;高级班汉字文化圈学生掌握字义的字数最多,其次字音,再次字形;高级班非汉字文化圈学生仍是掌握字音的字数最多,其次字义,再次字形。(3)在对甲、乙、丙、丁4级掌握方面,汉字文化圈学生在识字量方面的优势,主要在高级别字(特别是中级班)。这里需要特别说明的是,中级非汉字文化圈13名学生中,属于7班、12班、15班学生人数分别是4人、5人、4人;高级非汉字文化圈11名学生中,属于17班、20班学生人数分别是5人、6人,均比较均衡。而在中级班汉字文化圈11名学生中,属于7班、12班、15班学生人数分别是6人、2人、3人,最低的7班中6人,占汉字文化圈学生的55%;在高级班汉字文化圈7名学生中,属于17班、20班学生人数分别是5人、2人,最低的17班占5人,占汉字文化圈学生的71%。因此,统计表中显示的汉字文化圈学生平均识字量,显然低于其实际识字量。如果各班参加测试人数相等的话,中级班汉字文化圈学生识字量优势还会增大。315华裔学生与非华裔学生识字量统计结果及值得注意的情况值得注意的情况:(1)非华裔学生识字量水平在中级阶段高于华裔学生,在高级阶段远高于华裔学生。(2)在对字音、字义、字形掌握方面,非汉字文化圈学生的识字量优势,以字形掌握最为突出。(3)非华裔学生对甲、乙、丙、丁四级汉字掌握的优势,随字级升高而加大。
此外,需要特别说明两点:第一、中级班两位华裔学生1人在12班,1人在15班,高级班六位华裔学生4人在17班,2人在20班,分布不均匀,且中级班华裔学生比例太小测试成绩和比较结果的可信度偏低。第二、中级班华裔学生人均乙级字识字量为308字,非华裔学生人均乙级字识字量为277字,与华裔学生识字量普遍低于非华裔学生识字量的情况不合,似当视为例外。测试结果可以给我们以下一些启示:(1)测试结果显示,中高级学生识字量与《汉语水平词汇与汉字等级大纲》、《高等学校外国留学生汉语教学大纲》(长期进修)规定的识字量指标有较大距离(见表1)。这说明我们的初中级汉语教学未能完成好识字教学任务。其首要原因当是没有把一定的识字量作为教学追求的目标。要改变学生识字量低的现状,必须将上述两个大纲规定的各教学阶段识字量作为教学追求的重要目标之一。同时加强识字教学的研究,努力提高识字教学的效率。教师不了解学生的识字量,学生也不了解自己识字量的状况应该改变。(2)测试结果显示,中高级学本
生对字音(读)、字义(用)、字形(写)的掌握,字形(写)一项成绩最差(见表2)。可见,在中高级阶段,虽然学生汉字书写已基本过关,汉字教学要以字音和字义为重点,但不能忽视汉字形体教学。尤其是学习生字的时候,不经过认真书写,是很难记住字形的。而且书写汉字不仅有利于掌握字形,也可以加深对字音、字义的记忆。因此,尽管中高级汉字课不能把字形教学作为重点,但也不能置于可有可无的地位。(3)从中级班学生对甲、乙、丙、丁4级汉字掌握的情况看(见表3),学生在基础阶段掌握甲、乙两级汉字的比例不高,而丙、丁两级不该掌握的汉字已认识不少,而且汉字文化圈和非汉字文化圈学生在这方面的差别不大。这说明国内外基础汉语教材对丙、丁两级汉字的控制不够,而甲、乙两级汉字的教学还不够扎实。这个问题应引起注意。(4)汉字文化圈学生在汉字学习中是有较强优势的,尤其是初级阶段。但测试结果显示,到了中高级阶段,这种优势呈明显下降趋势(见表4)。因此,应该在高级阶段提醒汉字文化圈学生,不要忽视汉字的学习。否则,他们将失去这方面的优势。(5)测试结果显示,华裔学生的识字量水平远低于非华裔学生(见表5)。虽然由于参加测试的华裔学生比例小,且分布不够均匀,这一结果的可信度要打一定折扣。但据许多汉语教师反映:相当一部分华裔学生听说能力很强而书面读写能力差得多。这一反映支持本测试结果。华裔学生读写能力普遍落后于听说能力的问题,影响着华裔学生汉语水平的提高,也给教师的教学带来很大困难,应当引起重视。为华裔学生提供针对性汉字教学,大力提高他们的识字量,当是解决这一问题的良策。汉字是汉语的书写符号体系,要学习汉语,特别是要获得汉语读写能力,必须学习汉字;要把汉语学好,必须尽可能系统熟练地掌握相当数量的汉字。一般来说,识字量是一个人汉语水平的重要标识之一。一个人的读写能力,与他的识字量是成正比的。这就要求汉语教学必须有目标、有计划地教学生识字,越多越好。当然,这要有个前提,就是要对学生已有的识字量心中有数,这样才能使我们的汉字教学与学生的识字水平相适应,否则就难免带有盲目性。然而,在对外汉语教学领域,迄今为止,似乎还没有人对留学生进行识字量测试,这说明我们的对外识字教学在很大程度上还是盲目的。为了尽快提高对外汉语教学的整体水平,必须尽快改变对学生识字水平茫然无知的局面。为此,我们做了本次识字量测试的尝试。由于缺少经验,本次识字量测试在题目设计、评分标准等方面考虑得还不很周到,统计方法也有值得再研究之处,而且为了简便易行,测试的字数少,测试人数也不多。现在我们将这次识字量测试的情况报告给关心汉字教学的同行,希望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国家对外汉语教学领导小组办公室汉语水平考试部1汉语水平词汇与汉字等级大纲[S]1北京:北京语言学院出版社,19921
[2]国家对外汉语教学领导小组办公室1高等学校外国留学生汉语教学大纲(长期进修)[S]1北京:北京语言文化大学出版社,20021
1 引言
国内研究主要分析我国东西部地区之间、城乡之间的信息差距及其社会影响。而新近的调查发现,我国互联网的普及率差距超过信息差距的总水平,同一城市中的不同群体间存在显著的互联网信息差距,而且还呈现出加剧的倾向。需要从城市信息贫弱群体的信息需求与认知能力出发,结合我国的互联网发展模式与特征,探讨治理差距的对策职称论文。
本文首先区分互联网信息差距的不同层次。在此基础上,具体阐述我国城市群体间互联网信息差距状况与成因,以促进就业与社会和谐发展为目标,明确治理差距的政策思路,基于我国城乡二元分割的具体情境,提出分阶段的治理措施。
2 互联网信息差距的三个层次
虽然已有文献尚未明确划分其过程的层次性,但可以从中发现,群体间互联网信息差距涉及接入、使用、获益能力差距三个层次。
2.1 第一层次接入差距
以欧盟的互联网调查和美国商务部的系列调查为代表,许多研究根据创新传播理论分析了互联网接入的发展过程。研究发现一国的不同社会群体开始接入互联网的时刻、饱和率水平都有显著差异,可以用图1所示的分层模型来表述:
群体A属于信息富有者,是一国最先接入互联网的群体,该群体中的个体接入比例最高;群体C是信息贫弱群体,开始接入互联网的起始时刻最晚、群体中仅有较低比例接入互联网之后就不再有新增的采用者。
2.2 第二层次使用能力差距
不同群体的互联网使用能力存在较大的差异。使用能力包括基础性技能、结构性技能两个层面。基础性技能即对网上文献的阅读理解能力,包括英文水平,主要是通过基础教育取得的;结构性技能是使用互联网收集信息、加工数据等方面的能力,包括使用超文本以及各类软件等工具的能力,建立在基础性技能之上,主要通过信息技术培训与学习取得。参与网络游戏、浏览网页与设计图文、开展网上交易之间的技能差别是显著的。基础性技能具有相对稳定性,而信息技术的发展推动着结构性技能持续变化。
2.3 第三层次获益能力差距
互联网使用能力在经济资本、社会资本的辅助下,形成获益能力,即运用互联网支持工作、改善个人生活等方面的能力,是在信息社会中生存的一种战略性能力。综合已有研究,本文认为互联网使用能力、社会资本、经济资本和获益能力之间的关系如图2所示,获益能力差距最难以缩减。由于掌握的经济资本和社会资本的差异,即便在使用能力等同的条件下,图1中的群体C从互联网使用中获得的收益也低于群体A和B:
3 我国城市互联网领域的信息差距现状
3.1 我国互联网发展模式与信息传播特征
与发达国家不同,我国的互联网发展建立在政府推进和外来技术的基础上,形成了政府一信息服务组织一用户自上而下的信息服务体系。自2005年后,我国互联网快速普及,正处在快速扩张初期,开始向农村渗透。2009年普及率超过世界平均水平,截至2009年12月已有网民3.84亿,成为人口最多的网民国家。区别于发达国家的一个关键性变化,是产生了多样化的互联网应用方式创新。除电脑之外,手机、游戏机、电视机等,都已具备网络接人能力,手机和电脑共为互联网信息服务的重要基础设施,互联网随身化、便携化趋势日益明显。持续更新的互联网媒介,推动了我国信息传播向分众化、个人化方向发展。
3.2 我国城市互联网信息差距
我国城市信息贫弱群体主要包括城市户籍的无业与失业人员、在业低收入人员等以及农民工两类。
3.2.1 城市互联网接入差距
根据互联网信息中心(CNNIC)关于中国互联网发展状况的调查报告,2008~2010三年中,我国总体互联网接入率在持续增加,网民城乡结构对比基本没有变化;而城市信息贫弱群体的接入率远低于平均普及率,其中农民工的接入率明显低于城市户籍信息贫弱群体的接入水平,几乎没有提高,如表1所示:
3.2.2 城市互联网使用差距在以上海、广州和北京为代表的大城市及其周边城市中,同一城市中的不同群体之间存在明显的互联网使用差距。以互联网发展全国领先的北京市为例,包括流动人口、郊区农民在内的各群体的信息化水平可分为高端、中端、低端三个层次,所占人口比例分别是9%、37.6%、53.4%。各群体之间在收入水平、电脑拥有率、互联网接入、上网时间长度、网络应用方式等方面差距较大。高端群体网络接人率近100%,在工作和生活中都广泛使用电脑和网络,平均每周上网时间超过30小时,网络应用水平高;中端群体电脑拥有率超过五成,网络接入率近50%,平均每周上网时间13小时;低端群体电脑拥有率低,几乎不能上网、没有邮箱。占人口半数以上的低端群体包括城郊农民、下岗与无业人员、残疾人、家庭妇女以及农民工,传统媒体仍是他们获取信息的主要渠道。
虽然缺乏国家层面的量化数据,北京市的互联网应用结构作为一个参考,部分反映了城市信息贫弱群体的数量以及该群体与其他群体间的互联网使用差距。
3.2.3 城市互联网获益差距城市信息贫弱群体的网络应用产生的价值很有限。在我国社会转型的背景下,制度环境缺乏稳定性、组织机构快速变迁、个体流动性大幅提升,城市信息贫弱群体的信息服务需求主要涉及就业、社会保障、子女教育、生活服务等方面,而利用互联网提供上述服务,在我国仍处于初始阶段。第24次CNNIC互联网调查指出,农民工、下岗失业人员等群体因回避社会现实而上网的倾向,超出主动的互联网应用,而党政机关事业单位工作者、企业管理人员等则与之相反;农民工与办公室职员在网上教育、网络银行、电子商务等应用的普及率上有巨大差距。第25次CNNIC互联网调查发现,与我国整体网民相比,手机网民中农民工和城市无业、失业人员所占比例更高;而手机上网中使用率最高的应用是聊天,达到71.5%,信息贫弱群体从互联网应用中获得的利益十分有限。
4 我国城市互联网差距成因与治理
4.1 群体间互联网信息差距的成因
在个体层面,低教育程度、职业状况、收入水平以及对互联网的有限认知是我国城市互联网接人与使用差距的四个主要成因,社会资本和经济资本对产生互联网获益能力具有重要的影响。CNNIC历次调查发现,个人不上网的两个主要原因依次为:缺乏上网所需的技能、不具备上网条件。国家统计局的《2009年农民工监察调查报告》显示,我国外出农民工中初中文化程度比重占64.8%,高中及以上文化程度占23.5%,以从事低收入的制造业、建筑业和服务业为主。月平均收入为1417元,几乎没有在岗位上获得信息技术培训,制约着该群体对互联网的使用。我国市场化定价的互联网接入费用每户平均77元/月,网吧上网费用平均44.8元/月(第22次CNNIC互联网调查),网络接入价格占收入水平较高。城市户籍的信息贫弱群体的教育程度和收入水平略高于农民工,但是也难以支付市场化的信息技术培训和网络接入费用。信息贫弱者获取信息的途径以先赋性社会关系为主,链合关系短缺,导致其社会支持系统薄弱,难以通过使用网络获得利益。论我国城市互联网信息差距形成与治理
在社会层面,农村互联网信息基础设施薄弱、城市公共信息设施的难以获得性,是造成农民工、城郊农民这两个细分群体低接入率的两大外部主因。信息资源供给存在制度性缺失,是城市信息贫弱群体获益少的主要原因。信息贫弱群体对信息服务的类型和定价决策以及信息内容和传播形式没有实质性影响,公共信息服务体系对符合信息贫弱群体需求的信息资源整合不足,未能支持这一群体的就业、学习、生活事务。
4.2 治理互联网信息差距的政策视角
城市信息化的本质是建立政府、企业和公众之间的信息共享和良性互动,改善城市交通、教育、安全与公共卫生、社区服务等,促进城市经济与社会可持续发展,需要公众的深度参与。我国城市信息贫弱群体数量庞大,与其他群体间存在较大的互联网信息差距,城市信息化进程缺少坚实的社会基础。在缺乏外部干预的情况下,现存差距将会加速扩大,互联网差距会与既有的多种社会分化相互渗透,导致信息贫弱群体难以参与信息技术手段支持的社会活动,加剧这一群体在社会、经济等多个方面的劣势。
已有研究发现,仅采用技术性思路,例如改善互联网基础设施、降低互联网接入费用、提供网络技能培训等技术性措施,不足以缩小群体间的互联网信息差距。自2000年以后,相关政策设计开始转向社会性视角,在采用技术性政策措施的同时,从信息贫弱群体所处的社会环境和发展障碍出发,通过社会政策,向这一群体赋权,使之形成自我发展能力。治理我国城市互联网信息差距涉及教育、就业政策与信息化政策等多个领域,需要提高信息贫弱群体的信息使用能力和职业技能,增加其社会资本,完善公共服务,使这一群体获得更多利益。一个有效的途径是通过公私部门、非政府组织等多方利益相关者的合作,共同治理互联网信息差距。
5 治理我国城市互联网信息差距的思路
需要根据《2006~2020年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建立一个社会矫正机制,缩小我国城市群体间的互联网信息差距,改善信息贫弱群体的就业与生活状况,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5.1 治理我国城市互联网信息差距的战略目标
与发达国家不同,我国信息化发展的社会基础还较为薄弱。本文认为,我国治理城市互联网信息差距的目标应具有阶段性,以提高接入率为基础,设定近期和长期目标,见表2。
5.2 治理城市互联网信息差距的对策
5.2.1 近期的治理措施
改善互联网信息服务的可获得性。应加强城市公共网络端口建设,将学校、图书馆、社区学习中心等接入互联网,使信息贫弱群体能够接触网络。建议以民政部门的社区信息化建设、各地区的社区学习中心为依托,通过社区、居委会统一管理,借助非政府组织的力量,向各类信息贫弱者提供廉租或捐献电脑、免费或低收费网络服务;各地区应探索将城市公共网络资源向农民工开放的模式,改善他们对网络的获得。应融合网络与传统媒体,整合从中央到地方的已有信息资源和服务,向信息贫弱群体提供多样化的信息渠道。
提高互联网使用技能与收益。目前面向信息贫弱群体的信息化培训存在多方投入、多头管理、缺乏整体规划等问题,应鼓励信息技术培训机构、用工企业和非政府组织,以及开展就业支持计划(例如国务院扶贫办的雨露计划)的政府部门进行合作,结合就业需求(无论是正式或者非正式就业)设计教学内容,使信息贫弱群体通过培训提高信息使用能力,增强这一群体在就业市场上的灵活性。
5.2.2 长期的治理措施
强化信息化的社会基础。应推进竞争政策和普遍服务政策,加强信息基础设施建设,降低互联网接入费用;根据国家未来的发展方向,把握互联网产业的发展趋势,为本土产业技术创新形成包容性空间,继续推进信息无障碍标准,增强缩减信息差距的技术基础;借鉴国外经验,重视全民信息技术教育,避免信息差距的代际传递。
提高信息服务质量。采取措施促使各类信息服务主体承担社会责任,要求电视、广播、报纸、杂志、中文网络等媒体对信息内容加强自律管理,创建符合信息贫弱群体需要与认知能力的信息内容。重点是加强电子政务建设,提高公共信息服务的用户导向性,使城市信息贫弱群体能够获得关键性的公共信息服务。
形成长效信息培训运行机制。信息技术培训需要进行平台建设,吸引地方政府、企业、非政府组织的长期投入,对培训项目进行科学的评估和改进。在实践中,一些跨国公司联合公益性、非营利性组织和志愿者等多方力量,建立了面向城市信息贫弱群体的社区学习中心,项目设计和管理的规范性高,重视培训师资和当地的骨干力量,产生了规模效应,提供了可资借鉴的社区学习模式。
增强城市信息贫弱群体的社会参与能力。我国在较长时期内不会改变以制造业为主的产业结构,中高级蓝领短缺的就业市场状况会延续。城市信息贫弱群体就业以蓝领职业为主,而当前的教育体系和就业选择、社会资源分配不利于蓝领。国家应提高职业教育的成效,创建更为多元的文化环境,使蓝领在社会参与、经济与文化资源分配中获得更为公平的机会,提高收入和职业满意度。论我国城市互联网信息差距形成与治理
参考文献:
[1]张新红,中国数字鸿沟报告2008,电子政务,2008(11):25-43
[2] Empirlca Work Research Centre (Ireland) , University of Bath.Thematic Study to Analyze Policy Measures to Promote Avcess to ICT as a Means of Combating Social Exclusion. Luxembourg: Eu-ropean Union, 2006:33-42.
[3] Steyaert J. Inequality and the digital divide: Myths and realities//Hick S, McNutt J. Advocacy, activism and the lntemet. Chicago:Lyceum Press, 2002 : 199-211
[4]Bonfadelli H. The Interact and knowledge gaps: A theoretical andempirical investigation. European Journal of Communication,2002, 17(I): 65-84
[5]邱林川,信息社会:理论、现实、模式、反思,传播与社会学刊2008,5:71-99
[6]Cartier C, Castells M, Qiu J L. The Infomaation have - less: Inequali-ty, mobility, and translocal networks in Chinese cities. Studies inComparative International Developmeat, 2005, 40(2) : 9-34
[7]北京市信息化工作办公室,北京市数字鸿沟研究报告(2005)北京:中国发展出版社,2005
[8] Van Dijk J, Hacker L. The digital divide as a complex and dynam-ic phenomenon. Information Society, 2003, 19:315-326
[9]刁松龄,城市化进程中外来农民工信息服务研究以珠三角为例,图书情报工作,2009。53(4):136-139
[10]李曙光,我国信息服务体系构建现状与对策,国家图书馆学刊,2009,68(2):67-70
[11] McClure R, Jaeger P. Government information policy research: Im-portance, approacbes, anti realities. Library and Information Sei-ence Research, 2008, 30(4): 257-264
[中图分类号] G23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5853 (2014) 06-0012-05
The Lack and Countermeasures of Chinese Academic Journals’ Discourse Right
Liang Xiaojian
(School of Literature, Nankai University, Tianjin, 300071)
[Abstract] Compared with the international leading academic journals,Chinese academic journals have great distance in public trust,journal quality and communication ability.It is the basic reason for Chinese academic journals lack of discourse right. The basic method of enhance Chinese academic journals’ discourse right is improving quality. Chinese academic journals should improving peer reviewing system, improving public trust. Management department should improving publication system and evaluation system, selecting and cultivating world first - class academic journals.Management department should creating public welfare database of academic journals,enhancing internet communication ability.
[Key words] Peer reviewing Journal evaluation Database Public welfare
对学术研究来说,学术话语权与学术成果的评价和学术资源的分配密切相关。学术期刊作为学术成果平台,是学术话语权发挥作用的重要场域之一。学术期刊通过对学术成果的评价、选择和推荐,对学术研究发展的方向起到引导作用,包括对研究课题、研究方法、研究范式等的设定,这体现了学术期刊在学术研究中的话语权。话语权是学术研究发挥影响力的基础,也是学术期刊的核心资源。在全球化的文化开放和学术交流频繁的格局中,缺乏国际话语权是我国学术期刊的主要问题。这既与我国的经济政治大国地位极不相称,与我国丰富的学术期刊出版资源也不相称。我国学术期刊总体可分为科技期刊和人文社科期刊两大类群,两者的编辑出版既有共性,也有个性。因人文社科领域期刊在期刊评价方面特殊性强,问题更为突出,本文论述从学术期刊总体着眼,但把论述重点放在人文社科期刊。
1 我国学术期刊缺乏国际话语权的原因
我国学术期刊缺乏国际话语权既有客观方面的原因,也有主观方面的原因。客观方面的原因如国际学术期刊评价机构的垄断和偏见,这是造成我国学术期刊缺乏国际话语权的直接原因。主观方面的原因是我国学术期刊在功能发挥上与国际领先学术期刊相比有很大差距。学术期刊的公信力、期刊质量和功能等方面与国际名刊相比,尚有差距,这是我国学术期刊缺乏国际话语权的根本原因。
1.1 公信力有待增强
学术评价是学术期刊编辑出版活动的题中应有之义,也是学术期刊的神圣权利。学术期刊学术评价功能和地位的获得,是在与学术研究和学术共同体的长期互动历史中形成的。1665年,世界上第一份以“期刊”为名称的出版物《学者期刊》,是以报道法国和国外出版的图书目录为宗旨的,并不承担学术评价任务。法国《学者期刊》与英国皇家学会同年出版的会刊《哲学汇刊》(后改名为《皇家学会哲学汇刊》)一起,被认为世界学术期刊的鼻祖。19世纪,由于学术研究的繁荣,许多国家成立了由学者组成的专业学会,出版了一大批各个学科的学术期刊,以刊登学术论文和书评为主,在交流信息之外,学术期刊被赋予学术评价的功能。随着学术研究的繁荣和社会分工的发展,现代学术研究已经发展成为体系复杂、规模庞大的社会建制,学术传播与学术评价已经发展为学术研究社会建制带动起来的相关服务业,学术期刊因其学术共同体公共空间属性和与学术研究、学术共同体长期互动的实际表现,成为学术传播的主渠道和各方面都能接受的学术成果评价者。
组织和代表学术共同体对学术成果进行公正评价,优选刊登高质量的学术成果是学术期刊公信力的来源,这种公信力一旦丧失,学术期刊就会失去学术共同体代言人地位,随之失去话语权。衡量学术评价是否公正应包括评价制度和评价结果两个方面,即从制度上看学术期刊是否建立了公正合理的评价机制,从结果上看学术期刊是否对学术成果进行了准确的评价。同行审稿制度是学术期刊行使学术评价权利的合法性依据,因此被西方学术期刊普遍采用。事实证明,同行审稿能够将学术成果提交国内甚至国际学术共同体评价,使学术期刊达到本学科研究的较高水准[1]。同时,同行审稿还可以避免由编辑部审稿带来的误判或版面寻租,体现学术期刊学术共同体代言人地位的合法性。尽管审稿制度也存在成本高昂、时效性差、评价质量可控性较差等难题,但基本上利大于弊,因此成为西方学术期刊制度建设中的关键环节。
目前,我国学术期刊审稿制度的主流还是“三审制”。“三审制”是一种与我国出版管理体制结合的审稿制度。我国出版管理体制的核心主要是审批制、主管主办制度和属地管理制度,这套体制的基本目标,是通过出版主体准入机制和有效的事后追惩机制保障意识形态安全和文化安全,确保这一目标实现的基本手段就是事前“三审制”和事后审读制度。“三审制”的弊端也很明显,即僭越学术共同体行使学术评价功能,使学术期刊的学术评价被行政权力或商业利益绑架,失去公信力和合法性。一些学术期刊把学术评价作为期刊编辑部的权利,进而把版面作为权利寻租的工具,极大地损害了学术期刊的公信力。公信力不佳的学术期刊,学术共同体代言人的地位尚且难保,何谈取得国际话语权。
1.2 现有主流期刊评价体系难以催生人文社科名刊
国际学术话语权由国际学术名刊掌握。国际学术名刊是按照国际标准和规范编辑出版,有世界影响,能提供独创性和原创性,属国际一流信息源,文摘率、引文率及利用率高,代表世界科学研究现有水平和发展方向的学术期刊[2]。美国科学信息研究所遴选世界上权威性强、影响力大的学术期刊编制国际权威检索数据库,其中SCI数据库收录期刊反映基础科学研究状况,SSCI数据库收录期刊反映社会科学领域研究状况。据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中国科技论文统计与分析课题组统计分析,2012年,SCI收录中国期刊135种,约占收录期刊总数2.25%。2012年SCI收录中国科技论文19.01万篇,排名世界第2,占论文总数11.9%。SSCI收录中国期刊1种,约占收录期刊总数的0.02%(该数据库共收录期刊4648种)。2012年SSCI收录中国论文8012篇,约占收录论文总数的3.1%[3]。SSCI收录的中国社会科学论文绝大多数发表在外国期刊上。这反映中国社会科学期刊在国际学术传播中的话语权缺失。应该指出的是,SSCI数据库基本不收录中国期刊的直接原因是评价机构的偏见,也不能仅仅以是否入选SSCI数据库判断一本学术期刊的水平。这一事实主要反映我国学术期刊评价话语权的缺乏,也反映了在现有评价体系之下,我国学术名刊的匮乏。
现有社科学术期刊评价体系难以催生高质量人文社科学术名刊。目前各界普遍认同的社会科学学术期刊评价方法,是借用图书馆期刊采购部门使用的学术期刊遴选机制,即社会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遴选机制。该机制承认引文评价的合理性,并将期刊的被引量化统计数据作为评价学术期刊质量的唯一标准,这也是SSCI等的基本评价标准。某本学术期刊内容在规定时间段内被引次数越多,说明其学术水平越高;被引次数越少,说明其学术质量越低。期刊针对目标读者的特定需求定向传播内容的性质,决定了期刊编辑出版活动除了具有共性之外,还存在差别,类群分析是研究期刊的基本方法之一。学术期刊因其学术共同体代言人的性质不同于市场化大众期刊,对学术期刊的评价也不能一刀切,只要承认学科的分化和综合是科学发展的基本特征,只要承认学科发展阶段的差异,就应该承认学术期刊编辑出版形式的学科差别。引文评价方式注意到了学科的分化,对不同学科的学术期刊实行分类评估,但引文评价方法主要适用于科技期刊。科技论文的引文来源与发表来源基本重合,使该方法具有一定的自足性。引文评价法没有注意到,学术期刊只是人文学科论文引文的来源之一,而且不是最主要的来源。人文学科论文的引文,多数来自文史典籍或学术专著。学术期刊作为一种学术资源,只为人文学者提供部分资料。期刊数据库引文量化评价方法,因缺少对数据库之外学术资料来源的判断,难以对人文学科学术期刊及其论文水平进行令人信服的准确评价。期刊数据库引文评价带来的错误导向是部分学科论文的引文来源趋于单一化,作者只依靠期刊数据库材料快速生产论文的行为得到默许甚至鼓励,这是产生学术泡沫的因素之一。
引文评价方法有造成优质学术期刊出版资源分散和诱发学术成果评价标准滑落的趋势。学术论文的主要生产者是职业化的学术研究人员。他们的学术论文一般发表在高校、科研机构、学术团体主办的学术刊物上,这些是最重要的学术期刊。一些学术资源不足的期刊为了提高引用率,频繁向知名学者组稿,造成上知名学者从重要期刊到次要期刊的迁移和学术期刊出版资源的分散,难以集中优质资源出版知名期刊。长期以来,我国大量主要从事实际工作的论文作者和毕业后不从事学术研究工作的学生出于评定职称、职务晋升或取得学位的需要,在期刊上发表研究文章。这造成我国出版界对学术期刊缺乏明确的界定。在我国的近万种期刊中,除了部分市场化大众期刊、教辅期刊、小众期刊之外,超过一半的期刊刊登学术成果,大量工作指导类期刊、行业期刊成为学术的重要渠道。学术研究的泛化对学术生态和学术期刊出版生态都产生了影响。非学者身份的论文作者人数众多,论文以实务研究为主,围绕简单主题的论文数以千万计。跟风研究导致论文引用率像滚雪球一样不断增加,成为高被引论文和学术期刊追逐的对象。相反,一些发表在学报上的大块文章因为研究主题的高深和表述的综合性,不能方便引用者寻章摘句,成为低被引论文。这种反差有诱导学术成果评价标准滑落的趋势。
1.3 信息服务意识和传播能力有待增强
学术期刊有两个基本功能,即信息服务和学术评价。信息服务能力是衡量学术期刊话语权的另一指标。国际学术名刊的最大特征是学术信息量大,可读性强,具有很强的信息服务能力。期刊信息服务能力越强,就越受读者的欢迎。我国的学术期刊在信息服务方面与国际学术名刊差距极大。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学术刊物在某种程度上成了研究者个人琢磨如何能够的参照工具,而不再成为研究者个人进行学术研究的实质性知识参照[4]。正因为它在满足国内外读者需求方面“不解渴”,所以才缺乏影响力,出现不了国际名刊。没有为读者服务的意识,期刊内容与读者需要脱节、停留在自说自话层次,满足不了国内外读者的学术信息需求,何谈掌握国际话语权?
我国高校、社科院主办的学术期刊,内容绝大多数是综合性的,印刷版的学术期刊出版传播方式是对单篇论文进行统一打包销售,适合科研院所、图书馆等机构订阅提供阅览服务,供多学科科研人员按需阅读。限于科研领域,科研人员个人极少订阅综合性学报。在网络传播时代,学术传播渠道增多、研究人员和社会公众可以通过互联网使用期刊数据库中海量的论文资源。网络数据库能够满足读者对学术论文的大数据搜索阅读需求,在对搜索命令的响应中,综合性学术期刊中的单篇论文与专业性期刊单篇论文具有相同的显示概率。数据库增强了综合性学术期刊的传播能力。目前,学术数据库被商业机构垄断,学术期刊从数据库运营商得到的稿酬基本可以忽略不计,相当于免费提供网络传播,但读者并没有获得免费的服务。学术期刊的数据库传播能力亟待增强。
2 学术期刊增强国际话语权的应对
增强学术期刊公信力、提高出版质量是我国学术期刊增强国际话语权的治本之道。完善学术期刊质量评价体系,建设学术名刊是我国学术期刊增强国际话语权的路径选择。建设学术期刊公益出版数据库,增强互联网传播能力,是互联网时代学术传播的必然趋势。
2.1 完善审稿制度,增强学术期刊公信力,提高作者服务水平
审稿是媒体体现编辑宗旨、落实编辑方针、保障内容质量和控制传播效果的一种普遍编辑活动。如果不能对传播的内容进行控制,那么充其量只是一个信息服务提供者,而不是一家媒体机构。在大众传播时代,大众传播媒体一般是专业化的媒介机构,依靠自身编辑记者队伍或采用通讯社稿件进行有组织的内容生产、,审稿不仅是媒体编辑部体现编辑宗旨、保障内容质量的必要环节,而且是传播机构组织管理的重要手段。大众传播媒体的编辑记者为媒体提供的信息产品属于职务作品,其编辑部门对编辑记者的稿件有生杀予夺的权力。我国大部分学术期刊目前实行的“三审制”,是与大众传媒机构一致的审稿制度。这种审稿制度能简化学术期刊编辑出版的组织管理,增强内容的可控性,确保编辑部意图的实现,但忽视了学术期刊编辑出版活动的特殊性,使我国学术期刊的公信力受到质疑。
学术期刊是依附于学术研究和学术共同体的传播媒介,与大众传播机构的内容生产方式有很大差异。学术期刊编辑部门一般没有作者队伍,而是从服务的学术共同体中优选作者和稿件,通过稿酬或约定方式获得投稿者投稿论文的传播权,进行出版传播活动。学术共同体的信任是学术期刊编辑部门从事学术评价活动的合法性来源。学术期刊编辑部只有依托学术共同体进行学术评价活动,才具有公信力,才能提高学术期刊质量。其实现形式必然是同行评审制度。同行评审作用的发挥有赖于完善的制度建设,以保证学术期刊通过组织同行评审为学术共同体服务,真正起到对学术成果进行准确评价和服务作者功能。
同行评审功能的发挥,有赖于完善的制度建设。同行评审制度一般有两种实现形式,即审稿专家和作者背靠背的“双盲”匿名评审和审稿专家公开、作者匿名的评审。“双盲”匿名评审的“利”在于评审专家在匿名状态下(在编辑部是实名的)可以抛开干扰因素,使同行内部评审看起来更像是外部评审,显得更为客观公正;“弊”则是由于评审专家的不透明,损伤了同行评审的公信力。我国实行同行审稿的部分期刊,由于承担着主管主办单位官方学术刊物的功能,同行评审有时沦为小圈子的游戏,成为一种形式主义;一些评审专家出于在匿名状态下评审的免责心理,不认真行使评审职责,使对同一学术成果的评价出现很大分歧,损害评审结果的公信力。相比之下,审稿专家公开、作者匿名的评审更具有公信力,也更具有建设性。这种制度设计也能够增强评审专家的荣誉感和责任感,使他们的评审行为更具有建设性,也能破除同行评审的神秘感,促进学术共同体优良学风的形成。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定期公布外审专家名单的做法值得提倡。这些外审专家形成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的外审专家库,使学术共同体能够看到外审专家在学术共同体的广泛代表性,能够增强杂志学术评价的公信力。
同行评审制度不但是学术期刊对学术成果进行评价的合法方法,而且是学术期刊提高内容质量和服务学术共同体水平的基本方式之一。从理论上来说,学术期刊出版资源是无限的,可以在全国乃至全世界优选作者和作品,以保证其刊登高质量的学术成果。我国学术期刊提高出版质量的前提是为作者提供最好的出版服务。只有为作者提供了最好的出版服务,才能调动优质出版资源,吸引优秀作者投稿,为读者提供高质量学术成果。
2.2 完善学术期刊出版和评价体系,遴选和培育国家学术名刊
社科学术期刊数量众多、层次不一,办刊宗旨有很大差异,办刊主体多样,还存在综合性期刊和专业期刊同台竞争的面貌,构成复杂的出版体系。使用引文量化数据对这些期刊进行一刀切的评价,不仅抹杀了上述复杂性,无法反映学术期刊体系的真实情况,也难以承担遴选和培育国家学术名刊的功能。不解决我国学术期刊体系的现实问题,采用另立炉灶方式建设国家学术名刊,对提高学术期刊整体水平没有太大意义。要使国家学术名刊具有坚实的基础,应该改革我国学术期刊评价和学术期刊体制中的不适应之处,构建和完善开放、有序的学术期刊出版体系和与之对应的层次分明的评价体系。
学术期刊出版体系应该是开放的,这样更塑造学术期刊的公信力。我国有数十万社会科学工作者,主要分布在高等院校、社科院、党校等教学科研机构,这些机构都办有各类学术期刊。在教育部名刊工程社科学报的作者中,本校占比平均值为41.2%。《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作者的本校占比达到77%。《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作者的本校占比为18.8%,为名刊工程学报中最低。整体而言,社科学报载文的学缘结构较为单一。社科院期刊因与高等院校保有适当距离,被认为在学术评价上能够摒弃高等院校的门户之见,对学术成果实现公正评价,成为高校社科学者发表高质量学术成果的平台。一般认为,社科院系统期刊质量高于高校社科学报,《中国社会科学》是我国最权威的综合性社科期刊,《历史研究》等分别是史学等一级学科的权威期刊。中国社会科学院权威专业期刊70%的稿源来自高等院校[5],这与社科院系统研究队伍人数较少、高等院校社科学报容量较少有直接关系,但根本原因是社科院期刊的开放度赋予其公信力和话语权。
学术期刊出版体系和评价体系应该是有序、分层次的,这样才能发挥引导作用,有利于遴选和培育名刊。分层评价指的是从学术期刊刊登论文的研究层次不同这一实际出发,把定性评价与引文评价结合起来,实事求是地评价期刊的学术水平。在横向上,不同学科的学术期刊应分类评价。对那些发表主要不以学术期刊为引文来源论文的期刊,应以学术共同体和学术期刊同行评阅的定性评价为主,参考转载、评论、翻译、文摘、引文等定量评价指标。对那些既主要以学术期刊为引文来源,又主要以学术期刊为主要发表平台的学科的学术期刊,可以定性评价和定量评价并重。在纵向上,同一学科的学术期刊应进行分层评价。那些主要刊发职业学者论文的高校学报、社科院期刊、学会协会期刊,位于学术期刊金字塔的顶端。同行定性评价应主要以成果原创性和创新性为标准,考察其学术规范性和思想启迪性。辅之以评论、转载、翻译、文摘、引文等定量指标进行评价。那些主要刊发职称论文、学生论文的期刊,行业期刊,专业期刊构成学术期刊金字塔的基础。定性评价应主要以知识性和规范性为标准。可主要由相关职业领域的行业协会以及中国期刊协会行使质量评估职责。
学术期刊既是科研工作的龙尾,又是科研工作的龙头。增强中国学术期刊国际话语权,培育学术名刊,不仅需要新闻出版管理部门出版体制改革的配合,更需要学术研究管理部门的支持指导。在对学术期刊进行分层评价的基础上,科技部、教育部、等专项科研基金提供者可对高校、科研院所、学会等机构主办的学术期刊予以重点扶持。根据现有学科需求以及科研机构协同创新的需要,择优培育或新创重点学术期刊,在期刊评价、审稿制度建设、办刊经费等方面予以支持和资助,推动国家社科名刊建设。
2.3 建设学术期刊公益出版数据库,增强互联网传播能力
增强互联网传播能力是我国学术期刊争取国际话语权的必然选择。在满足网络时代读者对大数据学术资源的需求过程中,目前世界学术数据库商业出版模式已经非常成熟。学术期刊形成了借助数据库的“小发行、大传播”的 出版传播模式。编辑部以较小的发行量满足管理者、作者、科研院所、图书馆等单位的收藏需要,借助网络数据库出版满足读者在线搜索阅读的需要。世界最大的爱思唯尔数据库独步全球,价格昂贵。我国中国知网、维普数据、万方论文等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和读秀电子书全文数据库等占据中文学术资源数据库出版的垄断地位。这些商业数据库出版机构,利用全世界或全国学者的学术成果生产数据库产品,再作为最重要的学术资源之一,卖给学者所在研究机构,并且通过技术手段对学术资源的下载进行限制,仅允许购买者在特定的计算机上下载数据库内容。这限制了学术资源的公平开发和利用。为了给读者提供更好的信息服务,很多学术期刊自建渠道,在官方网站即时更新内容供公众免费下载,通过微博、微信、云存储等网络应用宣传推广期刊内容,但目前学术期刊的自建网络传播渠道非常零散,信息量小,内容不全,无法形成规模效应,免费信息服务水平和传播能力有待提高。
国家应加大对学术传播领域的资助力度,仅仅为学术期刊和学术著作提供部分办刊经费,使其能够组织出版高质量的学术成果是不够的,还要让这些宝贵的学术资源最大限度地发挥作用。在网络数据库出版环境中,为了让公共资助对学术期刊和学术著作出版的资助惠及学术界,进而服务社会,成本最低、效果也最好的办法就是学术期刊和学术著作的数据库公益出版。学术期刊数据库公益出版,是指在网络数据库出版环境中,作者或出版机构将研究成果提交给公益性的学术资源数据库,供国内外研究者和公众免费下载和阅读。无论从互联网逻辑,还是从学术期刊“小发行、大传播”理念和实践来看,我国学术期刊免费传播趋势已经比较明朗,但在功能发挥、发展模式和运行机制上还远未成熟。从功能上来看,目前学术期刊的自建网络传播渠道非常零散,信息量小,内容不全,其检索功能与传播力与商业学术期刊数据库相比不成气候。从发展模式看,我国的学术期刊免费传播主体大多是零散的学术期刊出版者,近年开始有全国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办公室资助的“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学术期刊数据库”等上线运营,这是与商业学术数据库以及开放存取数据库不同的新模式,有待进一步检验和完善。目前的学术期刊公益数据库遴选期刊的标准不明确、数据库存量较小、版权问题被悬置、数据库功能简单,无法与商业学术期刊数据库比肩。学术资源数据库公益出版和传播的来源遴选机制、质量控制机制、版权管理机制、绩效评估机制等,都提出了新的研究课题。发展学术资源的数据库公益性出版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总之,我国学术期刊缺乏国际话语权的根本原因是我国学术期刊在公信力、期刊质量和传播能力等方面与国际领先期刊相比,尚有差距。提高出版质量是我国学术期刊增强国际话语权的治本之道。要完善审稿制度,增强学术期刊公信力;完善学术期刊出版和评价体系,建设学术名刊;建设学术期刊公益出版数据库,增强互联网传播能力。
注 释
[1]尹玉吉.中西方学术期刊审稿制度比较研究[J].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2,42(4):201-216
[2]朱栋梁.我国学术期刊创办国际学术名刊探讨[J].湖南社会科学,2007 (1):203-205
[3] 中国科技论文统计与分析课题组. 2012 年中国科技论文统计与分析简报[J]. 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14,25(1):27-34
1.引言
20世纪90年代以来,计算机网络技术飞速发展,网络化和全球化成为不可抗拒的世界潮流。网站是政府、企事业单位向用户提供信息(包括产品和服务)的一种方式,是政府、企事业开展电子政务、电子商务的基础设施和信息平台。因特网上的网站就象企业在互联网中的办公大楼,网站所带来的政治、经济、商业利润及其影响是具有深远意义。网站正以惊人的速度扩张,每年有大批的企、事业单位投入资金来发展网站建设。各类网站一般都是建立在Web平台基础上的,加上支持其功能的应用软件,还有一部分是保证网络安全及网络管理所需要的软件,因此,各类网站建设的关键问题是Web站点的建设。
2.网站建设的规划及总体设计
2.1.确定网站建设的目的
确定网站建设的目的,这是非常重要但又易于被人们忽略或轻视的一项工作。尤其是当专业网站设计人员帮助政府、企事业建立网站,但设计人员又没有这些单位的行业经验时,与网站单位人员沟通就更加重要了。
对于网站设计来说,这种沟通不仅应了解该网站要运行什么应用程序,需要如何连接单位现有系统等,还需知道这个网站希望达到什么样的目的,即必须清楚网站的目标市场在那里。这将成为整个网站所有设计思想的基础。无论网站采用何种形式,什么样的外观,提供什么内容,都要以网站的最终目的为出发点来考虑。
另一方面,网站建设还应该收据客户对这个网站的美术需求。网站设计人员就需要了解建站单位形象的突出点和单位标志的特点、意义等。
2.2.确定客户群体
确定网站的客户群体十分重要。只有清楚确认网站的客户群体、客户的需求、客户的兴趣,才可能在网站上提供客户所需要的内容和信息,留住目标客户群体,网站才能获得成功。
2.3.细化目标,构架网站内容纲要
确定目标市场和客户群体后,下一步工作目标细化,构架网站内容纲要,毕业论文 主要包括网站核心内容、主要信息、服务项目、应用程序等。然后,将网站内容大纲交给有关业务人员审核批准,形成部门网站设计的总体报告。
2.4.整理网站结构图
确定内容纲要后,就可以勾画网站结构了。结构图有很多,顺序机构、网状结构、继承结构、Web结构等,应依据自己网站的内容反复讨论后确定。多数复杂的网站会综合应用到几种不同的结构图。画出结构图的目的,主要是便于有逻辑地组织网站和链接,同时,可以根据结构图去分配工作和任务。
网站建设是一个不断改进的过程,而不是一个一成不变的静态项目。因此,在网站计划中也应该包括长期的版本管理及技术维护。这里需要考虑两个问题:①网站的结构是否合理,是否适应未来的发展:②网站内容的维护和图象资源的管理问题。
2.5.与美工人员的沟通
有行业经验的专业美术设计人员的帮助,对网站的成功也是至关重要的。他们能给你很多关于排版,色彩等方面的建议。很多传统出版行业的规则和禁忌,也十分适用于网页的设计。
网页设计与其他出版设计最大的不同点在以下3个方面。
2.5.. 1传播的媒介不同。许多用户是用MODEM上网的,考虑到用户的忍受程度,硕士论文图形一般不宜太大;通常每个图应小于30KB,每个页面图形总量应小于50KB。
2.5.2最终的媒体不同。多数用户是通过Windows或MAC上网的,而且当前通用的分辩率是低于800~600,因此,美工人员的发挥天地的14~15英寸显示器所能展示的区域。
2.5.3所能采用的文件格式的限制。对通用浏览器来说,能识别的图象格式仅为JPEC和GIF,两者又各有不同的特点和适用环境。
2.6.个性化服务
对于任何一个成功的网站来讲,资料收集都是至关重要的环节。有关访问者和顾客行为的资料是分析投资收益的基础。顾客的经验同时也会随着资料的增加而增加。随着时间的推移,收集的资料不断增加,同时与网商业务相互影响也在不断提高。这个过程促使不断提高为网民提供的价值,并且优化同每个顾客关系的收益。由于这个过程是渐进的,因此有时被称为渐进的个性化服务。
渐进个性化是通过收集外在和内在的资料而实现的。外在的数据指通过调查、表单、注册等渠道获得的顾客信息。医学论文内在资料是在后端收集的数据,例如通过广告和网站所记录的顾客行为等信息,使用类似Cookies的工具,可以方便地收集有关客户类型和浏览途径的资料。
制定资料收集计划时,不一定马上就开始采用技术手段。最好先从明确目标入手,在收集到的信息基础上,确定网上业务服务特定客户的策略。一旦策略适当,就能确定需要什么样的技术达到确定的目标。
3.网站建设的原则
系统设计原则上要满足企、事业网站应用的要求,符合其建设网站的总体思路,具有技术规范性,并以先进性和实用性为基本原则。同时,在统筹安排和技术规范上考虑长远发展的需求,确实做到系统的持续性和可拓展性。具体有以下几点原则:
3.1.整体统一性原则
系统开发首先做好总体规划工作,从全盘和长远考虑进行系统需求分析,组建相应的数据库结构、拦目结构、程序结构等,从而保障系统整体上的统一。对其中主要程序模块和组件进行规范,使整个网站在关键组件上能够至上而下的统一和无串接,才能发挥整个网站各个拦目的有效整合。
3.2、实用便捷性原则
为了适应网站各个拦目的需求,所开发系统具有实用性和使用便捷性,使企、事业单位各部门都可以轻松使用该系统进行信息更新、管理编辑和传递,也可以使单位避免了组建专业网络队伍和大量的培训学习。可以节省单位的人力、物力投资,并保证信息更新、传递的简洁、及时。
3.3.先进性开放性原则
采用当代最新技术如CGI、PHP、JSP等建立企、事业单位网站,以前瞻性对今后网站发展进行充分考虑和规划,使网站具有高度的开放性和可扩展性,能够随着实际需要而不断提升,具有良好的适应性和可扩展性,这是系统生命力的保证。
3.4.可靠性和安全性
为网站提供高度可靠的稳定运行保障,并保障系统数据和信息安全、为业务及商务提供安全环境。
3.5.美观性
良好的视觉效果是和强大的功能同等重要的。
4.网站建设的实现技术
4.1.Web服务器的选择
4.1.1Web服务器
Web服务器是驻留于因特网上某计算机内的程序。当Web浏览器(客户端)连到一服务器并请求文件时,服务器将处理该请求并将文件发送到该浏览器上,附带的信息会告诉浏览器如何查看该文件(即文件类型)。服务器使用HTTP(超文本传输协议)进行信息交流。
Web服务器不仅能存储信息,还能在用户通过Web浏览器提供的信息的基础上,运行脚本和程序。在Web上的大多数表单和搜索引擎上都使用了该技术。
Web服务器可驻留于各种类型的计算机,从常见的PC到巨型的UNIX网络,以及其他各种类型。它们通常经过一条高速线路与因特网连接。
4.1.2.选择网络服务方式
网络站点的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自己建立网站,一种是外购整体网络服务。网络站点投资选择的主要问题是资金问题。外购整体网络服务又分为两种形式:虚拟主机与服务器托管。
4.2.站点建设的准备工作
4.2.1.向IPS申请IP地址及申请域名
Internet的IP地址是分配是分级进行的。IANA是负责全球Internet上的IP地址进行编号分配的机构。按照IANA的需要,将部分IP地址分配给地区级的Internet注册机构IR,地区级的IR负责该地区的登记注册服务。现在,全球一共有三个地区级的IP:ARIN,RIPE,APNIC。
亚太地区国家的IP地址分配由APNIC管理。作为中国的ISP和用户,要获得IP地址有三种方法:
第一种方法是对于提供接入服务的ISP,职称论文可以向APNIC申请成为其会员,直接从APNIC获得IP地址,但是必须向APNIC交纳年费。
第二种方法是通过已成为APNIC会员的接入ISP申请,同时这些单位提供Internet接入服务。
第三种方法是加入一个IP地址分配联盟,通过分配联盟的召集单位向APNIC申请IP地址。
CNNIC(中国网络信息中心)以国;NIC的身份于1997年1月成为APNIC的联盟会员,成立以CNNIC为召集单位的分配联盟,称之为CNNIC联盟。按照APNIC的有关规定,CNNIC分配联盟成员单位可以通过CNNIC获得IP地址。
国务院信息化办公室是中国Internet域名体系的管理者。负责制定中国Internet域名管理的政策:负责认定、授权顶级域名ell的运行管理及ell以下域名的注册服务者;负责监督各级域名的注册服务。
在国务院信息化办公室的授权和领导下,CNNIC是CNNICI作委员会的日常办事机构,具体实施域名注册的各项工作。
域名是企、事业单位在因特网上的标识,是企、事业单位进入互联网,网络用户联络企、事业单位的唯一途径,可以有效保护企、事业单位的公众形象和无形资产,有着巨大商业价值。所以,域名是在互联网上建立任何服务的基础。
域名包括:国际域名、国内域名、中文域名、网络实名、通用网址等。
域名注册步骤如下:
4.2.2.硬件设备的购置及网络的建设
硬件设备包括服务器、工作站(PC机)及各种网络设备。硬件尤其是服务器的选型应充分考虑到站点可能的信息容量、提供的服务种类、每日的点击率以及站点发展的需求。不管为服务器和工作站选择哪种平台或NOS/OS,为获得最大的性能,都需要逐个建立。
影响系统性能的主要部件包括CPU、主板、RAM存储器、硬盘驱动器、视频和监视器以及I/0部件。
4.2.3.确定提供服务种类及选用合适的服务软件
Internet可提供的服务种类有很多,最常用的有web服务、E—mai1服务、Newsgroup、FTP、Gopher等,在选择服务种类时应充分考虑各种服务的信息流量,考虑服务器的处理能力及通信带宽的容量。这里主要针对Web服务器平台及服务软件的选择。
UNIX和WindowsNT都是流行的服务器平台,而且都有作为Web平台的优点。留学生论文UNIX具有高度的可伸缩性和可扩展性、稳定性好。可移植性好。UNIX可提供除Web服务以外的访问(能处理通信录、主机对话室及支持拨号终端用户),并且拥有丰富的第三方成熟技术应用程序的支持,但费用较高,需要有熟悉UNIX的专业人士。
对于其他人来说WindowsNT是一个比较合适的选择,NT可能是Microsoft公司长期以来开发的最稳定的操作系统。供NT选择的Webn~务器产品非常多,而且每天都会有许多新的服务器推出。其软、硬件的花费相当较底。
Linux是基于Intel—Pc机的一种很流行的UNIX版本。它的特点是性能良好,而且还是免费的,安装起来起来既简单又省时。
不同的web服务器支持不同的功能。选择web服务器时,应注意一些事项。其中最重要的是Web服务器如何易于建立和管理。其次选择web服务器时应注意服务器提供的安全程序。web服务器也必须支持CGI脚本。通过提供动态内容和及时响应用户输入,CGI脚本使得用户可以和服务器进行交互。要确保web服务起提供具有CGI环境变量的CGI脚本,,并且支持服务器方的嵌入部件,它是可以嵌入在HTML文件中的特殊命令。Web服务器还应支持日志文件,这对于Web管理员及时了解站点的访问情况并做出相应决策十分有用。选择Web服务器时,
价格问题也是一个应该考虑的方面。
转贴于 下面列出了在选~-Web服务器时应考虑的一些功能:
(1)服务器可以按CERN/NCSA公共日志式生成日志文件,可以对日志文件自动归档。
(2)可以配置服务器禁止通过域名和IP地址来访问。
(3)通过请求基于用户ID和地址,可以配置对数据的访问。
(4)基于访问Web站点的客户的IP地址,可以配置对数据的访问。
(5)根据客户端的IP地址,服务器可以提供不同的根目录。
(6)服务器支持服务器方嵌入部件。
(7)CGI脚本可以使用所有的CGI环境变量。
(8)服务器具有内在的数据库连接,支持目录浏览。
(9)通过GUI,服务器应易于建立和管理。
(10)可以在运行服务器时进行管理,可以远程管理服务器。
4.2.4.信息的采集、整理和站点的定位
一个站点不可能包括所有的信息,面面俱到不可能设计出好的站点来,因此在建站初期就应有明确的指导方针,确定站点的发展方向,设计几个拳头性的服务项目。每个站点都要有其目的性。目前国内许多站点缺乏特色,就是因为前期准备工作不充分,对站点方向不够明确,在站点信息的收集、整理工作中没有始终贯彻站点的方向和目标。
在开发Web站点时,管理信息是其中最重要的一个方向,也许还是最艰难的一个方面。在对Web页面的内容进行管理中会遇到以下几个问题:
(1)确定要提供信息的类型和来源。
(2)建立一个收集信息、转换为HTML和不断更新信息的工作流程。
(3)为信息生成一个目录结构,并在文本之间建立超文本链接。
(4)保持信息结构的灵活性,以适应更改和今后的发展。
(5)使信息的数量和信息的质量之间保持一种平衡。
从已知的信息收集开始是最简单的方法,也是最可行的办法。为Web准备信息的工作既要求了解内容,也需要了解HTML编程和其他技术问题。
4.2.5.选择合适的数据库后台支持
国内许多站点的建设都忽视数据库在信息站点建设中的作用,页面的设计大都采用静态文件方式。但在大数据量的情况下,没有数据库的有力支持,根本无法做到信息及时、正确地更新。利用后台数据库的支持,可以将页面的设计、布局、形式同内容分离,更有利于信息的维护和页面布局的更新。以往WebServer同数据库的信息交换均采用CGI方式,目前许多大型数据库公司均提供了内核支持的接口。各主要数据库公司提供的Internet解决方案各有千秋,各有侧重点,应根据需要确定自己的方案。
选择数据库管理系统时应从以下几个方面予于考虑:
1)通用性
通用性是指一个好的数据库管理系统,其管理语句应该符合通用标准,要便于系统的维护、开发和移植。
2)分布性
分布性是指数据库管理系统应该有对分布式应用的支持。包括数据透明与网络透明程度。
3)并发性
对于分布式数据库管理系统,面临的是多任务分布环境,可能会有多个用户点在同一时刻对同一数据进行读或写操作。为了保证数据的一致性,需要由数据库管理系统的并发控制功能来完成。
4)数据的完整性
数据的完整性是指数据的正确性和一致性,包括实体完整性、参照完整性、复杂的事物规则等。
5)可移植性
可移植性是指垂直扩展和水平扩展能力。垂直扩展要求新平台能够支持低版本的平台,数据库客户机/服务器机制支持集中式管理模式,这样保证用户以前的投资和系统;水平扩展要求满足硬件上的扩展,支持从单CPU模式转换成多CPU并行机模式。
6)安全性
安全性包括安全保密的程度,如帐户管理、用户权限管理、网络安全控制、数据约束等。
7)容错性
容错性是指在异常情况下系统对数据的容错处理能力。。
关系数据库(RDBMS)是一种功能完善、运行可靠的数据库系统。目前大多数商业应用都依赖于这些系统。
4.3.网站建设投资概算
4.3.1.接)kInternet的费用
接入Internet的所有费用大体由四部分组成:设备费、通信费、信息费和维护费。
1)设备费
设备费包含以各种方式接入Internet所必须的各种设备的费用和使用Internet时所要使用的各种类型的终端、微机、工作站、服务器等的费用。不同的接入Internet的方式,设备差别很大。
2)通信费
通信费用是指为传输信息所付的资费(网络设备租用费或网络设备占用费)。通信费分为两种,即网络经营者向信息提供者收取的通信费和向信息使用者(用户)收取的通信费。
3)信息费
信息费也就是经营者为了购买或生产信息所付出的费用。这是信息服务所包含的几项费用中最复杂、最不确定、也是最核心的一项。
具体而言,信息费是指经信息提供者(IP)将收集到的原始消息进行加工、编辑、整理(并建成数据库)后,提供给用户使用的(或数据库内)信息的费用。
4)维护费
网络维护费是一个不确定的因素,很多意想不到的原因会使维护费急剧上升。我们把网络管理人员和站点设计人员的工资以及其它消耗品的费用等称为正常的维护费。
4.3.2.网站建设费用
1)自己建站与外购整体网络服务利弊比较网络站点的建设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自己建立网站,一种是外购整体网络服务,两者的利弊可参见表1、表2。
2)自己建站费用
自建一个中等规模的网站,所要花费在高速网络专线、服务器通信设备方面的资金大约20万元,每年还要支出10万元左右的信息和通信费用。另外,还需要至少2 5名网络管理人员,每人每年1万元左右的工资,其中尚未包括因缺乏网络系统安全维护技术与经验所造成的难以估算的损失。
3)外购整体网络服务费用
外购整体网络服务,企业只需负担以上费用的少部分,且整体网络服务提供专业设计与维护,长期人事费用亦可降低,其总成本将远低于自建网站。外购整体网络服务无需考虑庞大的通信架设费用,仅需考虑电脑网络管理、维护费用与专属网络空间租费,并且不需担忧电脑网络系统安全维护技术问题。外购整体网络服务主要有虚拟主机和服务器托管两种方式。
5.网站建设实施流程
5.1.网站建设项目的主要工作内容
(1)申请注册单位所有主网站的域名。
(2)收集整理需要的信息。
(3)对单位主网站进行整体构架搭建。
(4)利用加密技术对Web数据库,动态信息反馈等信息进行加密。
(5)制作并单位所有主要网站建立的相对静态信息。
(6)进行内外网络功能的结合,包括前台与后台数据库的联接测试。
(7)全面负责单位主网站的宣传,以及网上各种交互式系统的设计。
(8)对单位网管人员的技术培训和网站营运的培训。
5.2.网站建设方式
(1)软件自动生成
利用软件生成站点,具有功能强、效率高、费用低等优点,但存在使用不方便、站点模式有限、不能满足单位的实际情况等缺点。
(2)传统建站方式
初期投入成本低,纯粹做网页,网站技术成分低,后期维护困难,灵活性差。
(3)动态交互平台方式
采用动态交互平台方式是现今网站建设的潮流,主要是由Active Server Page及Cold Fusion活动服务页面与Access或SOL Server数据库技术集成为一体的强大的动态交互方式WEB平台系统。
5.3.网站建设项目的实施流程
网站建设项目的实施流程如图1所示。
6.网站的安全性
由于建立网站的目的是为了用于进行电子政务或电子商务,因此网站的安全就更加显得重要。为了设计和管理一个有效、可靠的网站商业服务,必须事先制定一套全面的网站服务安全策略。网站服务安全策略应覆盖所有相关的组织单元,这些单元计划从网站服务里面使用、开发、维护、修改或者获得信息。安全策略将应用于所有网站服务系统、数据库、内容、电脑平台、软件以及网络,它们的作用是处理、交互或者提供对服务的访问途径。
从CGI角度考虑Web的安全性,主要是在编制程序时应详细考虑到安全因素。尽量避免cGI程序中存在漏洞。
为加强网站的安全性,可以采取如下策略来保护网站免受攻击:
6.1.指定一名安全协调人协调和监控安全防护系统的实现,每年进行一次 b服务安全防护普查,并进行相应的培训。每年进行一次Web服务危险性与脆弱性分析。
6.2.划分出需要进行访问控制眦服务系统;针对这些系统实现访问控制,并且每年对这些控制措施的有效性进行评估。
6.3.执行备份和恢复处理,保护Web服务。在危险性评估的基础匕,针对灾难恢复的文档和测试计划;预防、侦测和响应恶毒软件的攻击。
7.网站维护
网站的建设是一个动态过程,不断会有新的内容、新的页面加入,在设计阶段就应充分考虑到网站的维护性能。网站的整体框架应具有开放性、动态性和可扩展性。网站的维护是一个长期性的工作,其目的是提供一个可靠、稳定的系统,使信息与内容更加完整、统一,使内容更加丰富,不断满足用户更高的要求。
迅速地对反馈作出反应是Web网站成功的关键。通过创建一个标准的按钮栏,包含在所有Web页面中,并加一个反馈按钮,将使得用户向你提供反馈信息变得容易。对于用户的各种反馈信息都要做及时的处理,使用户在最短的时间内得到满意的答复。信息是时效性很强的特殊产品,需要定期或随时更新过时的信息。这需要有一套完善的信息管理体系来保障信息的更新。Web内容的更新包括信息的更新和栏目的调整。栏目的调整则主要指增加栏目或去掉与网站内容无关的栏目。
8.网站测评
网站建成之后,为了避免出现不必要的错误,需要借助一些软件工具进行测评。测评的内容主要有以下7个方面。
8.1.链接有效性。
8.2.网页可读性。检查网页头部META标识符内的信息是否完全。
8.3.网站下载速度。检查网页载入时间,了解不同
网络环境下连接您的网页的速度。
8.4.网页语言正确性。检查网页中英文拼写与网页HTML语法书写是否正确。
8.5.网站便用性。检测网站整体结构是否清晰以及网站页面导航是否清晰。
8.6.网站交互性。检测网站是否提供了足够的联系以及设计反馈表格。
8.7.网站兼容性。检测每个网页在不同浏览器中是否能正常显示。
9.网站推广
推广网站的目的是提高网站访问量并达成网站营销目标。网站的推广可归纳为:授索引擎、目标电子邮件宣传、讨论组BBS宣传、网站合作、网络广告以及传统方式推广。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