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感器技术论文范文

时间:2022-06-17 15:46:18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12篇传感器技术论文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传感器技术论文

篇1

2氧化物半导体型

在氧化物半导体表面上形成一对电极。根据周围气氛的分压,氧化物半导体(如TiO2、Nb2O5、CeO2、CoO2、SnO2、ZnO等)自身进行氧化或还原反应,导致半导体的电阻发生变化。在温度固定时,半导体电阻的对数与氧分压的对数成正比。该型传感器需要加热器使得半导体达到工作温度,不需要参比气,按照结构分为烧结体型(片状)、薄膜型、厚膜型。

3场效应晶体管(FET)型或肖特基势垒二极管型

电极形成在FET的YSZ栅上或半导体表面的氧敏膜上。在气/铂/YSZ或气/铂/TiO2三相界面上,氧被催化为O2-,使得铂/YSZ或铂/TiO2界面的电位发生变化,进而使得FET阈值电压或二极管端电压发生变化,通过测量FET阈值电压或二极管端电压变化获得氧分压。该型传感器适用于室温到高温。

篇2

广域网部分在本文系统中指移动服务器或者Internet。协调器将监测到的环境信息发送到广域网中,而广域网则提供中转的功能,便于物流管理者在远端获取这些环境信息。远端用户部分指物流管理者通过在PC上开发的用户界面或者在手机上开发的相关应用程序从广域网获取实时的冷鲜食品信息,并根据这些信息对出现的异常情况及时地做出判断和调整。

由于终端节点是通过电池供电的,而在一次长途运送过程中无法更换电池,所以终端节点的功耗是在设计中需要考虑的重要问题。合理利用Zigbee协议栈中提供的节点睡眠功能将有效地优化终端节点的能量利用效率。因为传感器采集的环境信息将按照一定周期上传给路由节点或协调器,所以在不需要发送信息时,可以将发送模块以及嵌入式CPU中与发送有关的功能置于睡眠状态,在需要发送数据时再由设置好的系统时钟进行唤醒。这样通过软件的编写,控制各个模块的工作时间,对能量进行分时合理利用将大幅提高终端节点的电能使用时间,使整个传感器节点网络更加适用于实际的冷鲜食品物流监控应用。

篇3

Italian Conference Sensors

and Microsystems

2008, 674pp.

Hardcover

ISBN 9789812833525

A G Mignani等著

本书精心收集了2006年2月15-17日在意大利Firenze市举行的第10届传感器与微系统会议上的论文。这次会议由意大利传感器与微系统协会(AISEM)和费拉拉大学应用物理系组织,整个会议由9个口头宣读分组会和2个书面张贴分组会组成,它在意大利为物理、化学、生物、工程、材料科学等领域的专业人士提供了一个独特的跨学科的交流平台。传感器与微系统会议论文集自第一版出版以来,为传感器与执行器、材料与工艺技术、信号的监控、获取和控制、数据处理、图像识别技术、微系统、微机械等与传感器相关学科的关键研究领域做出了突出的贡献。

传感器与微系统是一门多学科交叉的综合性学科,它涉及到科学技术的各个领域。本书收录的109篇论文被分成10个部分介绍,1.应邀演讲报告,包括计算机屏幕上的图像辅助技术:原理和应用等4篇文章;2.生物传感器,包括基于纳米材料的GOD生物传感器的制备与表征等7篇文章;3.生命功能监测,包含了导管..导管内的伽玛射线探测仪、用于移动医疗的基于红外线的心率监测10篇文章;4.气体传感器,包含了气敏氧化锡纳米带的发光特性、纳米结构的三氧化钨(WO3)气敏材料的高温沉积等30篇文章;5.液相化学传感器,包含了基于二氧化锡光学传感器的水中氨的检测、用光纤探针和低成本分光度计对水中Cr(VI)含量的在线全自动测量等6篇文章;6.化学传感器阵列,包含了用于酒质量监测的具有线性温度特性的气体传感器阵列的发展等8篇文章;7.微制造与微系统,包含了温度对MEMS振荡器影响的仿真与建模等13篇文章;8.光学传感器,包含了带有微加热器和热电堆的CH4红外传感系统等10篇文章;9.物理传感器,包含了一种基于有机场效应晶体管的应力计量传感器等15篇文章;10.系统、网络和电子接口,包括一种集成的带有分离振荡器的宽范围的阻抗/时间转换器等6篇文章。

本书内容丰富新颖,几乎涵盖了传感器的各个领域,介绍了传感器在各个领域的新发展、新成果和新应用,适合于从事不同传感器及其相关领域的研究人员和工程师们参考阅读。

孙方敏,

博士生

篇4

Italian Conference Sensors

and Microsystems

2008, 563pp.

Hardcover

ISBN 9789812833587

G Di Francia等著

本书为第12届意大利传感器与微系统会议论文集。这次会议由意大利传感器与微系统协会于2007年2月12-14日在Napoli城镇举行。本书收录了本次会议上的近80篇论文,为传感器与微系统及其相关技术领域的发展提供了一个独特的视角。

传感器与微系统是一门多学科交叉的综合性学科,它涉及材料科学、化学、应用物理、电子工程、生物技术等许多领域。本书将收录的79篇论文依据其所属的不同领域共分为9个部分:1.生物传感器,包含用于血糖生物传感器的敏感元件的制备与特性等10篇文章;2.生理参数监测,包含了对一种用于糖尿病人呼吸标志物检测的氧化铟传感器的研究等4篇文章;3.气体传感器,包含用多孔硅推动硅技术的极限:一种CMOS气体敏感芯片、用基于碳纳米管的纳米复合层涂覆的薄膜体声波谐振器制成的蒸汽传感器、饮水机中水和酒精蒸发速率的检测等15篇文章;4.液相传感器,包括用于水和空气环境化学检测的基于二氧化锡颗粒层的光纤传感器等4篇文章;5.化学传感器阵列和网络,包含了一个用于易挥发性有机化合物分析的多通道的石英晶体微天平、一种用于酒质量分析的新型便携式微系统的发展等9篇文章;6.微制造与微系统,包括通过实验研究湿多孔硅的拉曼散射现象、多孔硅上高流速渗透膜在氢过滤装置中的应用等13篇文章;7.光学传感器与微系统,包括金属包层的漏波导化学和生化传感应用、结构光纤布拉格栅传感器:前景与挑战等14篇文章;8.物理传感器,包括通过多像素的光子计数快速闪烁读出等6篇文章;9.系统和电子接口,包括能够估计并联电容值的非校准的高动态范围电阻传感器前端等4篇文章。

本书介绍了传感器与微系统在意大利的发展状况与趋势,对于从事传感器与微系统方面的研究人员及工程师们,它是一本十分有价值的参考读物。

孙方敏,

博士生

篇5

 

引言

HMP45D温湿度传感器是芬兰VAISALA公司开发的具有HUMICAP技术的新一代聚合物薄膜电容传感器,目前大连周水子国际机场空管气象部门已投入业务运行的自动气象站[1],均采用该传感器。论文范文,。由于该传感器的测量部分总是要和空气中的灰尘和化学物质接触,从而使传感器在某些环境中产生漂移。论文范文,。而仪器的电气参数会随时间的推移、温度变化及机械冲击产生变化,因此传感器需要进行定期维护和校准。

1.HMP45D温湿度传感器的结构

HMP45D温湿度传感器应安装在其中心点离地面1.5米处。其中,温度传感器是铂电阻温度传感器,湿度传感器是湿敏电容湿度传感器[2],即HMP45D是将铂电阻温度传感器与湿敏电容湿度传感器制作成为一体的温湿度传感器,如图1所示。

图1 HMP45D温湿度传感器外型图

2.HMP45D温湿度传感器的工作原理

2.1 温度传感器工作原理

HMP45D温湿度传感器的测温元件是铂电阻传感器Pt100,其结构如图2。铂电阻温度传

感器是利用其电阻随温度变化的原理制成的。标准铂电阻的复现可达万分之几摄氏度的精确度,在-259.34~+630.74范围内可作为标准仪器。铂电阻材料具有如下特点:温度系数较大,即灵敏度较大;电阻率交大,易于绕制高阻值的元件;性能稳定,材料易于提纯;测温精度高,复现性好[3]。

图2 铂电阻温度传感器结构图

由于铂电阻具有阻值随温度改变的特性,所以自动气象站中采集器是利用四线制恒流源供电方式及线性化电路,将传感器电阻值的变化转化为电压值的变化对温度进行测量[4]。铂电阻在0℃时的电阻值R0是100Ω,以0℃作为基点温度,在温度t时的电阻值Rt为

(1)

式中:α,β为系数,经标定可以求出其值。由恒流源提供恒定电流I0流经铂电阻Rt,电压I0Rt通过电压引线传送给测量电路,只要测量电路的输入阻抗足够大,流经引线的电流将非常小,引线的电阻影响可忽略不计。所以,自动气象站温度传感器电缆的长短与阻值大小对测量值的影响可忽略不计。论文范文,。测量电压的电路采用A/D转换器方式。

2.2 湿度传感器工作原理

HMP45D温湿度传感器的测湿元件是HUMICIP180高分子薄膜型湿敏电容,湿敏电容具有感湿特性的电介质,其介电常数随相对湿度的变化而变化,从而完成对湿度的测量。湿敏电容主要由湿敏电容和转换电路两部分组成,其结构如图3所示。它由上电极(upper electrode)、湿敏材料即高分子薄膜(thin-film polymer)、下电极(lower electrode)、玻璃衬底(glass substrate)几部分组成。

图3 湿敏电容传感器结构图

湿敏电容传感器上电极是一层多孔膜,能透过水汽;下电极为一对电极,引线由下电极引出;基板是玻璃。整个传感器由两个小电容器串联组成。湿敏材料是一种高分子聚合物,它的介电常数随着环境的相对湿度变化而变化。当环境湿度发生变化时,湿敏元件的电容量随之发生改变,即当相对湿度增大时,湿敏电容量随之增大,反之减小,电容量通常在48~56pF。传感器的转换电路把湿敏电容变化量转换成电压量变化,对应于湿度0~100%RH的变化,传感器的输出呈0~1V的线性变化。由此,可以通过湿敏电容湿度传感器测得相对湿度。

3.HMP45D温湿度传感器的校准和维护

对HMP45D 传感器的维护,要注意定期清洁,对于温度传感器测量时要保证Pt100 铂电阻表面及管脚的清洁干燥。论文范文,。在清洗铂电阻时一定要将湿度传感器取下,使用酒精或异丙酮进行清洗。其具体步凑如下:

1) 旋开探头处黑色过滤器,过滤器内有一层薄薄的白色过滤网,旋出过滤网,用干净的小毛刷刷去过滤网上的灰尘,然后用蒸馏水分别将它们清洗干净。

2) 等保护罩和滤纸完全风干之后,将其安装到传感器上。然后再将传感器通过外转接盒连接到采集器上,再和湿度标准传感器一起放入恒湿盐湿度发生器进行对比。恒湿盐容器的温湿参数[4]如表1。

篇6

 

作为模拟人体感官的“电五官”(传感器)是猎取所研究对象信息的“窗口”,它为系统提供赖以进行处理和决策所必须的对象信息,它是高度自动化系统乃至现代尖端技术必不可少的关键组成部分。未来的社会,将是充满传感器的世界。有人认为支配了传感器技术,就能把握住新时代。因此,传感器技术是21世纪人们在高新技术发展方面争夺的一个制高点,各发达国家都将传感器技术视为现代高新技术发展的关键。从20世纪80年代起,日本就将传感器技术列为优先发展的高新技术之首,美国等西方国家也将此技术列为国家科技和国防技术发展的重点内容,我国从20世纪80年代以来也已将传感器技术列入国家高新技术发展的重点。21世纪是人类全面进入信息化的时代,作为现代信息技术的三大支柱之一的传感器技术必将有长足的发展。

“电五官”落后于“电脑”的现状,已成为新型计算机的进一步开发和应用的一大障碍,传感器的发展远远不能满足计算机应用和开发的需要;许多有竞争力的新产品开发和卓有成效的技术改造,都离不开传感器。如:工厂自动化中的柔性制造系统(FMS)、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CIMS)、几十万千瓦的大型发电机组、连续生产的轧钢生产线、无人驾驶的自动化汽车、多功能装备指挥系统、直至宇宙飞船或各种探测器等等,其开发与传感器密不可分;传感器的应用提高了机器设备的自动化程度,提高了产量和质量,产生了巨大的经济效应。同时,推动了科学技术的进步,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社会效应;传感器普及于社会各个领域,从茫茫太空到浩瀚海洋、从各种复杂的工程系统到日常生活的衣食住行,将造成良好的销售前景。这些都是传感器技术发展的强大动力,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特别是大规模集成电路技术的飞速发展和电脑的普及,传感器在新的技术革命中的地位和作用将更为突出,一股竞相开发和应用传感器的热潮已在世界范围内掀起。

目前的传感器,无论在数量上、质量上和功能上,远远不适应社会多方面发展的需要。当前,人们在充分利用先进的电子技术条件,研究和采用合适的外部电路以及最大限度地提高现有传感器的性能价格比的同时,正在寻求传感器技术发展的新途径。特别是电子设计自动化(EDA)、计算机辅助制造(CAM)、计算机辅助测试(CAT)、数字信号处理(DSP)、专用集成电路(ASIC)及表面贴装技术(SMT)等技术的发展,极大地加速了传感器技术的发展。下面探讨传感器发展的新趋势:

1.开发新型传感器

鉴于传感器的工作机理是基于物理学、化学等各种效应和定律,由此启发人们进一步探索具有新效应的敏感材料,并以此研制出具有新原理的新型物性型传感器,这是发展高性能、多功能、低成本和小型化传感器的重要途径。目前发展最迅速的新材料是半导体、陶瓷、光导纤维、磁性材料以及所谓的“智能材料”(如形状记忆合金,具有自增殖功能的生物体材料等)。如日本夏普公司利用超导技术研制成功高温超导磁传感器,是传感器技术的重大突破。其灵敏度比霍尔器件高,仅次于超导量子干涉器件,而其制造工艺远比超导量子干涉器件简单。它可用于磁成像技术,具有广泛推广价值。此外,当前控制材料性能的技术已取得长足的进步,不久的将来人们将可按照传感要求来合成所需的材料。其中,利用量子力学诸效应研制的高灵敏阈传感器,用来检测极微信号,是传感器发展的新方向之一。

2.结构型传感器的发展

结构型传感器主要向高稳定性、高可靠性和高精度方向发展。论文参考。目前,结构型传感器在国防和工业控制等领域还大量使用,但其在原理、材料和结构形式等方面都不断发生变化,并且向有源化方向发展,即将敏感元件和电路组装在一起,减小装置体积,提高信噪比和精度。结构型传感器由于采用新结构、新材料和新工艺,可大幅提高传感器的性能。如采用微细加工技术(半导体技术中氧化、光刻、扩散、沉积、平面电子工艺、各向异性腐蚀以及蒸镀、溅射薄膜等加工工艺),可制造出各式各样的新型传感器。

3.传感器的集成化和多功能化

传感器的集成化分为传感器本身的集成化和传感器与后续电路的集成化。前者是在同一芯片上,或将众多同一类型的单个传感器件集成为一维线型、二维阵列(面)型传感器,使传感器的检测参数由点到面到体多维图像化,甚至能加上时序,变单参数检测为多参数检测;后者是将传感器与调理、补偿等电路集成一体化,使传感器由单一的信号变换功能,扩展为兼有放大、运算、干扰补偿等多功能——实现了横向和纵向的多功能。如日本丰田研究所开发出同时检测Na+、K+和H+等多种离子的传感器。这种传感器的芯片尺寸为2.5mm×0.5mm,仅用一滴液体,如一滴血液,即可同时快速检测出其中Na+、K+和H+的浓度,对医院临床非常方便实用。

目前集成化传感主要使用硅材料,它可以制作电路,又可制作磁敏、力敏、温敏、光敏和离子敏器件。在制作敏感元件时要采用单硅的各向同性和各向异性腐蚀、等离子刻蚀 、离子注入等工艺,利用微机械加工技术在单晶硅上加工出各种弹性元件。当今,发达国家正在把传感器与电路集成在一起进行研究。

4.传感器的智能化

将传统的传感器和微处理器及相关电路组成一体化的结构,就是传感器的智能化。智能传感器具有自校准、自补偿、自诊断、数据处理、双向通信、信息存储和记忆、数字信号输出等功能。智能传感器按其结构分为模块式、混合式和集成式三种。模块式智能传感器是初级的,是由许多互相独立的模块组成,其集成度不高、体积较大,但比较实用;混合式智能传感器是将传感器、微处理器和信号处理电路制作在不同的芯片上。目前,其作为智能传感器的主要类型而被广泛应用;集成式智能传感器是将一个或多个敏感元件与微处理器、信号处理电路集成在同一芯片上,其结构一般是三维器件(立体器件),具有类似于人的五官与大脑相结合的功能,并且智能化程度随着集成化程度的提高而不断提高。如美国图尼尔公司的ST—3000型智能传感器,采用半导体工艺,在同一芯片上制作CPU,EPROM和静压、压差、温度等三种敏感元件。论文参考。另外还有MEMS,MEMS通常是由传感器、信息单元、执行器和通信/接口单元等组成。它可从需要观测与控制的对象中获取光、声、压力、温度等信息,转换成电信号并要求处理、提取信息,通过执行器对目标实施控制或显示;同时,系统通过通信/接口单元以光、电或磁的形式与其它微系统保持信息联系。

今后,随着传感器技术的发展,还将研制出更高级的集成式智能传感器,它完全可以做到将检测、逻辑和记忆等功能集成在一块半导体芯片上。同时,冷却部分也可以制作在立体电路中,利用帕耳帖效应使电路进行冷却。目前,集成式智能传感技术正在起飞,它势必在未来的传感器技术中发挥重要的作用。

5.传感器的虚拟化和网络化

5.1虚拟化。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一种全新概念“虚拟化”正获得愈来愈广泛的应用。虚拟传感器是传感器、计算机和软件这三者的有机结合,构成软硬结合、实虚共体的新一代传感器。这种传感器是基于计算机平台并且完全通过软件开发而成,利用软件来建立传感器模型、标定参数及标定模型,以实现最佳性能指标。如美国B&K公司最近已开发一种基于软件设置的TEDS型虚拟传感器,其主要特点是每只传感器都有唯一的产品序列号并附带一张软盘,软盘上存储着该传感器进行标定的有关数据。使用时,传感器通过数据采集器接至计算机,首先从计算机输入该传感器的产品序列号,再从软盘上读出有关数据,然后自动完成对传感器的检查,传感器参数的读取、传感器设置和记录工作。此外,专供开发虚拟传感器产品的软件工具也已面市了。

5.2网络化。网络传感器是包含数字化传感器、网络接口和处理单元的新一代智能传感器。这里讲的网络已不限于传感器总线,还应包括现场总线、局域网和因特网。数字传感器首先将被测参数转换成数字量,再送给微处理器做数据处理,最后将测量结果传输给网络,以便实现各传感器之间、传感器与执行器之间,传感器与系统之间的数据交换及资源共享。

6.研究生物感官,开发仿生传感器

大自然是生物传感器的优秀设计师。它通过漫长的岁月,不仅造就了集多种感官于一身的人类本身,而且还设计了许许多多的功能奇特、性能高超的生物传感器。如狗的嗅觉(灵敏阈为人的10 倍);鸟的视觉(视力为人的8~50倍);蝙蝠、海豚的听觉(主动型生物雷达——超声波传感器);蛇的接近觉(分辩率达0.001℃的红外测温传感器)等等.这些生物的感官性能,是当今传感器技术所望尘莫及的.研究它们的机理,开发仿生传感器(包括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传感器等),也是引人注目的方向。目前只有视觉与触觉传感器得到了比较好的发展。

传感器技术在广泛应用于工业自动化、军事国防和以宇宙开发为代表的尖端科学与工程等重要领域的同时,正以自己的巨大 力,向着与人们生活密切相关的方面渗透。论文参考。现代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以及社会对高性能、高适用性传感器的迫切需要,极大地推动了传感器技术的发展。生物工程、医疗卫生、环境保护、安全防范、家用电器等方面的传感器已层出不穷,并在日新月异地发展。我们有理由相信,传感器这颗璀璨的明珠,必将放射出更加耀眼的光芒。

参考文献:

〔1〕 单成祥.传感器的理论与设计基础及其应用〔M〕.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1999。

〔2〕 何希才.传感器及其应用电路〔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1。

〔3〕 黄长艺.机械工程测试技术基础〔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1。

〔4〕 王元庆.新型传感器原理及应用〔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2。

〔5〕 沙占友.智能化集成温度传感器原理及应用〔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2

篇7

中图分类号:U472文献标识码:A

CBM是随着状态监控和故障诊断技术的不断发展而逐步出现的,通过内置传感器或便携式外部检测设备进行测试,获取装备运行的特征量信息,借助各种智能推理算法(如物理模型、神经网络、数据融合、模糊逻辑、专家系统等)实时评估装备的技术状态,在装备故障发生前对其剩余寿命进行预测,并根据各种可利用的资源信息结合不同的决策目标实施决策的维修过程。

在CBM理论研究方面,主要是以状态监测和故障诊断为主,对维修决策研究不够。特别是对状态模型、维修决策模型的建立、求解以及应用都缺乏深入系统的研究。但仍然取得了一些成绩,如唐红芳对汽轮机转子和汽缸的二维模型进行了分析,建立了有限元模型,并采用C++语言编制了汽轮机以及缸体的温度场实时在线监测程序[1];张秀斌、王广伟等应用比例风险模型(PHM)建立系统运行状态与故障率之间的关系,并给出了维修状态阈值[2];袁志坚提出了一种电力变压器状态维修策略的模糊多属性群决策方法,并通过某一变压器状态维修方案的决策过程,采用折衷型群决策方法具体探讨了模糊多属性群决策方法在变压器状态维修决策中的应用[3];董玉亮提出了多状态特征参数变权模糊综合状态评价方法,利用设备的监测诊断、维修历史数据等信息,使状态评价的结果更贴近设备的实际运行状态,并利用这些结果建立了维修任务决策及优化模型[4];吕文元、杨远涛等利用滤波理论建立设备预测维修的优化模型[5];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曾声奎结合故障预测与健康管理(PHM)的技术发展过程,阐述了PHM的应用价值[6];邱立鹏在其硕士论文中阐述了基于各种指标的预测分析技术,并使用C++开发了一套完整的基于Microsoft Window9x对设备剩余寿命进行分析和预测的软件[7]。

1先进传感器技术

精确、及时、高效的数据是应用CBM的基础,而传感器作为获取装备状态数据的一种有效工具,在CBM系统中具有重要的作用。传感器技术作为一门专项技术,是以传感器为核心,涉及测量技术、功能材料、微电子技术、精密与微细加工技术、信息处理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等相互融合的技术密集型综合技术,其发展趋势主要体现在:发现新效应,开发新材料、新功能;向多功能集成化和微型化发展;传感器的数字化、智能化和网络化发展趋势日益明显。

目前有很多先进的传感器技术被应用于CBM系统中,如光纤传感器、压电传感器、碳纳米管、微电子机械系统等,这些新型的传感器具有精度高、使用范围广、工作温度范围大、智能化程度高等特点。在CBM系统中应用传感器主要涉及两个问题:

1.1传感器的选择

传感器的选择是获取装备状态数据的首要环节,这是因为传感器一旦确定,与之相匹配的数据处理、故障诊断及其相关仪器设备也就确定。因此测试结果的好坏,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传感器的选取是否恰当。传感器选择的一般步骤如图1所示。

1.2传感器的安装与使用

传感器作为一种精密器件,只有正确的安装与使用才能发挥其应有的工作性能,因而在其安装与使用过程中,除了要遵循精密器件一般安装使用规定外,还需要特别遵守如下注意事项:1)选择合适的测试点并正确安装传感器;2)为确保被测信号的有效、准确传输,传感器的电源电缆、数据传输线要符合规定,正确安装;3)传感器的定期标定与校准是保证数据采集系统正常功能的必要步骤。

2数据传输与预处理技术

2.1数据传输技术

目前主要有两种数据传输方式,即有线传输和无线传输。有线传输是较为成熟的一种传输方式,主要是通过各种有线数据总线和各种网络如Internet、Ethernet LAN(local area network)等进行数据的传输,并且大多都有各种通信标准、网络协议如TCP/IP、UDP/IP等可以遵循。其数据传输的一般过程是,首先通过各种线缆将传感器的数据采集并存储在部件级的监测系统中,然后通过特定的有线网络将部件级的监测数据传输到中央级存储和监测处理系统。图2为两种数据传输方式的简单系统构成。

2.2数据预处理技术

由于不同的状态监测、健康评估和故障预测方法要求不同的数据类型,需要对采集的原始数据信息进行各种预处理,以使数据格式满足后续处理的要求,同时也将便于传输和存储。预处理包括数据的模数转换、去噪声、高通滤波、压缩、信号自相关等。数据处理方式和技术要根据不同的目的进行选择,如特征提取技术是为了进行故障识别和故障隔离;数据简化是为了剔除不必要冗余的原始数据便于进一步处理;循环计数方法则是为了便于将连续的数据信息转化为离散的数据信息等。

3信息融合技术

传统的信息/数据融合是指多传感器的信息/数据在一定准则下加以自动分析、综合以完成所需的决策和评估而进行的信息处理过程。

信息融合系统的结构目前尚无形成统一的分类形式,从信息融合的功能角度,可将信息融合过程分为5层,即:检测级(判决)融合、状态级(跟踪)融合、属性级(目标识别)融合、态势评估和威胁估计,如图3所示,其中状态评估和威胁估计主要用于军事领域。

检测级融合的功能主要是判断目标的有无;状态级融合的功能是估计目标的状态(距离、运动速度等);属性级融合的目的是确定目标的身份。这3个层次的融合各有特点。在具体的应用中应根据融合的目的和条件选用。

4结论

本文贯穿车辆CBM应用流程的整个环节,利用RCM分析方法确定CBM的实施对象,明确了CBM在车辆维修中的关键技术,分析了关键技术的具体内容,为车辆开展状态维修提供了技术支持。

参考文献:

[1] 唐红芳. 汽轮机寿命在线监测与管理技术研究[D]. 保定:华北电力大学(硕士论文),2004.

[2] 张秀斌,王广伟. 应用比例故障率模型进行基于状态的视情维修决策[J]. 电子产品可靠性与环境试验,2002(4):19-22.

[3] 袁志坚,孙才新,袁张渝,等. 变压器健康状态评估的灰色聚类决策方法[J]. 重庆大学学报,2005,28(3):22-25.

[4] 董玉亮. 发电设备运行与维修决策支持系统研究[D]. 北京:华北电力大学(博士论文),2005.

篇8

 

曹 鑫

延安市计量测试所

本文列举了在实际操作中的一些实例以供大家参考书

随着电子汽车衡的广泛应用,其维修工作随之日渐需求,然而由于用户难以得到完整详细的技术资料,给维修工作带来了困难,为我们将几例故障现象及解决办法整理出来,介绍如下:

1、故障现象:零点示值正负跳变,称量示值也欠稳定。

分析与处理:用称重信号模拟器试验,判断出故障原因不在称重仪表,故在接线调整盒中检测,发现总绝缘电阻约为20MΩ,但分别检测每个传感器的绝缘电阻却都能达到200 MΩ,因而臆断接线调整盒中的印刷电路板受潮污绝缘下降。免费论文。对印刷电路板单独测量,绝缘电阻只有30MΩ,左右,后用无水酒精擦洗,电吹风吹干,再测其绝缘电阻正常。在拆卸各传感器时,发现接线盒的接线端子螺钉有微微的松动现象,提示接触不良可能也是仪表示值不稳的隐蔽原因。经上处理,零中心指示光标亮,故障消失。

因接线盒内电路板绝缘下降的故障,在几台不同的电子衡中均有发生。生产厂家一般都是把接线盒置于户外称台磅坑内,我们将其由户外移至操作室内,有效消除了接线盒受潮绝缘电阻下降的弊端。在迁移接线盒时,又有意识的去掉盒内的连线端子,改螺丝连接为焊锡焊接,杜绝了接线螺丝松动造成的隐患,减少了故障点。

2、故障现象:称重仪表(8142-0007)雷击反仪表显示:

“ ”

分析处理:检查发现一只称重传感器输入端呈开路状态,激励电压加不上。更换一只新传感器后,进行高度调试标定,仪表显示数据基本正常,但在进行偏载压点检测时,发现其中一有承重点示值比其余五个承重点示值少约200kg,反复调整无法达到6个承重点示值的一致性。机械传力机构方面也未发现异常,于是再测量各传感器的Ri、R0、Rs,发现对应于重量偏的传感器Ri=420Ω、 R0=350Ω、Rs=200MΩ,而其余五只传感器的Ri为380Ω-390Ω不等,R0为349Ω-350Ω,Rs>2000Ω。两者对比,主要是Ri相差30多欧,约为10%,从理论不难看出在同一个桥压下,输入电阻大的,输出信号小。故再换一个称重传感器,经设定调试,衡器顺利通过检定。

此例故障提示我们,多个称重传感器并联使用,不仅要注意输出电阻的一致性,还要注意输入电阻的分散性不可太大,要小于5%为好。

3、故障处理举例

(1)故障现象:一台60电子汽车衡开机后有时能正常工作,重车上后显示负超载,重新开机后又有时能恢复正常,这种现象经常发生。

故障分析:故障时有时无,秤台部分和仪表部分都可能发生这种故障,经模拟器判断,故障发生在秤台部分。按上表进行故障分析,发现一个传感器的信号线被老鼠咬破,造成线之间的接触不良。

故障排除:重新焊接好传感器信号线。免费论文。用胶密封后再用热缩管密封。免费论文。开机后,汽车衡恢复正常。

(2)故障现象:一台50t电子汽车衡在称量约15t时,前后相差很多。

故障分析:这种故障发生的在秤台部分,检查发生其中一个传感器的偏载测试时比标准少约700kg,相邻的传感器比标准少约200-400kg。估计误差最大的传感器坏损。

故障排除:用万用表测量怀疑的传感器输入、输出电阻、发现阻值异常。更换传感器,汽车衡恢复正常。

4、故障处理举例

(1)故障现象:一台60t电子汽车衡,仪表显示负号,清零不起作用。

但重车仪表有显示,且示值显示稳定。

故障分析:这种故障有可能是传感器输出信号太小,也有可能是仪表调零电路出现故障,造成零点输出很低超出接收范围,经模拟器判断,故障发生在仪表部分。

故障排除:重新标定,可以解决故障。否则,送专门技术部门维修或更换称重显示仪。

(2)故障现象:一台30t电子汽车衡,示值显示不稳定。

故障分析:经模拟器判断,故障发生的仪表部分,按上表进行故障分析,发现显示仪损坏,可能是电源部分出现的故障,也有可能是放大器滤波电容损坏。

故障排除:更换电源部分滤波电容和放大器滤波电容,汽车衡恢复正常。

5、维护保养

(1)保持秤台台面清洁,经常检查限位间隙是否合理。

(2)经常清理秤台四周间隙,防止异物卡住秤体。

(3)连接件支承柱要注意检查保养。

(4)保持接线盒内干燥清洁、盒内干燥剂定期更换。

(5)经常检查接地线是否牢固。

(6)排水通道应及时清理、以防暴雨季节排水不通畅浸泡秤体。

(7)车辆应低速驶入秤台,车速应≤5km,然后缓慢刹车,停稳后计量。

(8)禁止在没有断开输出信号总线与稳重显示仪连接进行电弧焊作业。

(9)操作人员要严格遵守操作规定,进行日常维护。

参考文献:

篇9

 

1.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本研究以温度采集及转换,单片机处理和监控,无线传输为核心,可用于航空航天系统中,仓储温度监测及环境监测,矿井里的温度采集等。免费论文。快速方便并且可以实现远程采集,具有较高精确度,另外加有存储单元,可以对温度数据进行存储对比,以备不时之需。在该系统中还添加报警系统,自动提醒不正常温度,以免发生不必要的危险。由于采用ZigBee无线传输装置,可以远距离测温,因此可用于危险区域,例如:高压区,工厂,大型机器内部温测等,还可采集低温。另外还适用于家庭防火灾,火灾内部温度探测和温度监控,有助于灭火的开展和抢救人员和财产以及预测火势的发展等。

在现代社会中温度在航空航天,工业自动化、家用电器、环境保护和安全生产等方面都是最基本的监测参数之一,但是在某些环境下温度检测比较危险。因而需要一个智能检测和监测系统来代替危险的工作,本系统就可以很好的解决此问题,不仅可以实时的对温度进行远程检测监控,还可以在十分恶劣的环境下工作,测量结果精度高,并且对所测数据可以直接通过USB接口传给电脑存储或者直接存入外设存储单元,同时加报警装置,在温度不正常给予提醒,从而将损失减少到最低。为满足对温度记录的要求(高精度、自动控制、经济实用),系统实现了对现场环境温度的不间断测量与监控,让您通过监控中心可以直观看到温度实时变化,做到足不出户即可了解各被测点的温度。在那些需要对温度监控和测量的地方放置无线温度采集器,然后由监控中心通过软件对无线采集器进行控制,代替过去由人工来完成的温度数据采集任务;同时监控中心对无线温度采集器传输来的温度数据进行存储和查询统计。本系统使用方便,操作简捷,已经在许多领域中得到广泛的使用

2.国内外本项目的研究状况

温度在工业自动化、家用电器、环境保护和安全生产等方面都是最基本的监测参数之一,因此其检测装置也得到的长足的进步和发展。免费论文。例如美日生产的管缆热电阻温度传感器可测温度高达1000℃,精度0.5级,清华大学的“光纤黑体腔温度传感器”可在400~1300℃间灵敏度可达0.1℃。随着科技的进步和新材料的发现,新一代的温度传感器也在不断出现和完善,如利用核磁共振的温度检测器,可测量出千分之一开尔文,而且输出信号适于数字运算处理,在常温下可作为理想的标准温度。此外还有热噪声温度传感器、激光温度传感器等诸多发展。智能温度传感器(亦称数字温度传感器)是在20世纪90年代中期问世的。它是微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和自动测试技术(ATE)的结晶。智能温度传感器的特点是能输出温度数据及相关的温度控制量,适配各种微控制器(MCU),它在硬件的基础上通过软件来实现测试功能。目前,国际上已开发出多种智能温度传感器系列产品。如由美国DALLAS半导体公司新研制的DS1624型高分辨力智能温度传感器,能输出13位二进制数据,其分辨力高达0.03125°C,测温精度为±0.2°C。此外新型智能温度传感器的功能也在不断增强。例如,DS1629型单线智能温度传感器增加了实时日历时钟(RTC),使其功能更加完善。DS1624还增加了存储功能,利用芯片内部256字节的E2PROM存储器,可存储用户的短信息。免费论文。另外,智能温度传感器正从单通道向多通道的方向发展,这就为研制和开发多路温度测控系统创造了良好条件。

无线传输技术ZigBee是在工业自动化、家庭智能化和遥控监测领域对无线通讯和数据传输的需求日益增长的情况下应运而生的,它采用IEEE802.15.4协议,具有功耗低,成本低等特点,还可以方便的实现自动移动的AdHoc网络。目前市场上的RF芯片供应商主要还是TI、EMBER、FREESCAIE及JENNIC,国产厂商在这个方面仍然是空白。鉴于ZigBee技术在功耗、组网技术等方面的出色能力,受到各国政府、军方、科研机构和跨国公司的广泛关注和高度重视,随着其技术的发展,无线传感器网络将会逐渐的深入生活的每个方面。

3.无线网络温度采集可以实现如下功能

(一)数字信号通过单片机分析处理,通过ZigBee无线传输模块,可实现无线传输功能。(二)接收模块得到的数字信号通过单片机处理,可在LCD FC12864上可进行当前温度显示,可实现数字显示功能。(三)外部存储单元可对过去温度进行存储,以便随时调用,可实现存储功能。(四)由于有无线传输,可以实现远程对温度进行监控和测量 存储,安全可靠,而且速度快精度高。(五)系统实现了对现场环境的不间断温度测量与监控,让您通过监控中心可以直观看到温度实时变化,做到足不出户即可了解各被测点的温度。在那些需要对温度监控和测量的地方放置无线温度采集器,然后由监代替过去由人工来完成的温度数据采集任务;同时监控中心对无线温度采集器传输来的温度数据进行存储和查询统计。(六)该系统可换部分装置,然后实现其它功能,例如:将温度传感器换成湿度传感器进行湿度采集等,具有很强的移植性。

4.结语

在当代社会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以及人类对自然的不断深入探索下,一些人类无法立足的恶劣环境以及相关工业、煤矿业、石油业、存储业等相关环境中的重要温度数据的采集和控制成为科学研究的重要课题。本研究项目以适应相关条件下的温度传感器为依托,以单片机为整个系统的处理和监控为核心,当需要采集人类无法立足的恶劣环境中的重要温度数据时,本系统可以通过媒介放置一体积小、精度高的温度传感器去采集;在生产和存储环境中可以通过本系统来监测温度,当超过合适的环境温度时,发出警报,通知工作人员及时处理控制温度以减少损失。本研究项目可以更好的服务于科研,提高生产效率,降低危险事故发生的几率,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闫德立、刘展威.ZigBee技术优势及其在现代企业生产中的应用[J].河北企业,2009.08.

2.乐嘉华.温度检测技术的现状和未来[J].炼油化工自动化.

3.孙俊杰. ZigBee应用向商业化逼近[J]. 电子设计应用,2007.11.

4. 张培仁,张志坚,高修峰. 十六位单片微处理器原理及应用(第一版)[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5,P18-P52,P60-P63,P130-P163,P226-P260,P280-P286.

5.李勋,林广艳,卢景山.单片微型计算机大学读本(第一版)[M].北京: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1998.11,P197-P203.

6.吴国凤.C语言程序设计教程(第一版)[M].合肥:中国科技大学出版社,2003.2,P36-P60,P88-P115.

7.Horstmann.c著,晏海华等译. C++核心思想:第三版[M]. 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 2004.8 .

8.宋育才. MCS-51系列单片微型计算机及其应用[M]. 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 ,1997.3.

9.智能温度传感器的趋势[DB/ol].

篇10

【基金项目】论文受到成都信息工程大学校级项目KYTZ201521,Y2013062,Y2015015以及“传感器与检测技术”精品课程建设项目的资助。

一、引言

现代传感器技术是在传统传感器技术的基础上发展而来,广泛结合了信息处理技术、通信技术及微电子技术等[1],将传感器提升至 “系统”级别。

开设现代传感器技术课程,需要在具备经典传感器知识的基础之上,进一步掌握智能传感器的相关知识,了解集成电路工艺、统计学习理论和现代信号处理技术等[2]。该课程的内容涉及智能传感器系统的硬件构成,智能化功能的软件实现方法,以及多元回归分析法、神经网络技术和支持向量机技术等数据挖掘方法。学生可以通过自主设计型实验加深对智能传感器的理解。而智能传感器的软件实现和数据挖掘方法的仿真都具备充分的灵活性,学生可以结合PC机在课堂上和课后进行实验研究[3]。

二、自主设计实验

现代传感器技术的课程介绍了新型智能传感器的概念、构成方式及具有的功能,重点在于智能传感器的集成化和智能化实现方法。

智能传感器集成化的实现涉及微电子技术等相关内容,对于非微电子专业的学生来说很难具备此方面的扎实基础,不易开展自主设计型实验。并且此部分内容的相关实验对硬件要求较高,不利于在不同专业和高校的推广。

智能传感器智能化的实现方式多样,有硬件实现,也有软件实现。软件实现方法包括神经网络技术、支持向量机技术、粒子群算法和小波分析等数据挖掘方法中的智能算法。这些智能算法的仿真工具众多,算法设计灵活且多样,可以让学生在完成课程实验的同时,通过自主设计进一步发掘算法的优化方法,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本论文将举例说明现代传感器技术课程在智能传感器智能化实现方面的自主设计实验的开设方法。

例如,开设题为“基于神经网络方法的传感器温度自补偿模块设计”实验。对于会受温度影响的传感器,要降低工作环境温度的影响,就需要设计自补偿模块,补偿的方法有多种,这里选用神经网络方法。首先,学生需要选定实验对象,即传感器,比如某款压阻式压力传感器,然后获取不同温度状态下传感器静态标定数据,根据标定数据制作样本,输入到神经网络。学生可以根据需要选择不同的神经网络,比如BP神经网络和RBF神经网络等[4]。实验编程时可于利用现有的工具箱进行辅助编程,也可以完全自行编程。

以上实验只考虑了温度这一个干扰量的影响。通常影响传感器的不止一个干扰量,还可能存在两个或多个干扰量的影响。神经网络方法可以用来降低两个或者是多个干扰量的影响。此外,学生还可以用支持向量机技术来设计智能化软件模块,用于降低多个干扰量的影响。例如,可开设题为“基于支持向量机方法的降低多个干扰量影响的传感器智能模块设计”。该实验的过程是先选定存在交叉敏感的传感器作为实验对象,进行多维标定实验获取样本数据,再利用支持向量机方法建立数据融合模型,从而消除或是降低多个干扰量的影响。支持向量机的功能包括分类和回归等,因此学生还可以结合其分类的功能设计其他传感器智能模块。

学生在进行智能算法的课程实验时,可以选择自带工具箱中丰富的仿真工具,也可以自行编程实现算法。本论文采用Matlab软件为仿真工具实现算法。

三、实验示例

(一)基于神经网络方法的传感器温度自补偿模块设计

本实验选定压阻式压力传感器作为实验对象,目标如下。

1.基于神经网络技术设计温度补偿模块,消除工作环境温度对传感器的影响。

2.实验过程需对多个样本进行实验,提高补偿模块的适应性,即在满足压力量程的情况下对不同的工作温度进行补偿。

3.温度补偿模块的设计可以使用多种神经网络方法,并进行对比,得到消除温度影响最好的方法。

实验步骤如下。

1.二维标定实验

用标定实验来获取原始实验数据。由于实验条件和实验时间的限制,有些学生无法进行此步骤。学生也可以通过教材或者相关论文来获取原始数据,但是必须在实验报告中注明数据的来源。

2.数据预处理与样本制作

用上一步中获取的原始数据来制作样本。通常先将原始数据进行归一化处理,用归一化之后的数据制作样本。神经网络的样本包括训练样本和测试样本。

3.训练神经网络

将训练样本输入到编好的神经网络算法,可以是BP神经网络和RBF神经网络等,得到训练后的模型。

4.测试神经网络

用测试样本检验训练好的神经网络模型。如果得到的效果不好,可以适当地调整神经网络的参数,改善补偿效果。

5.更换训练样本和测试样本后重复第三和第四个步骤

不同样本得到的结果往往差异较大,实验中需要更换训练样本和测试样本后进行多次重褪笛椋用以提高神经网络模型的适应性。

6.换一种神经网络方法重复第五个步骤

同一样本采用不同的神经网络方法可能得到不同的补偿结果,实验中可以尝试对比不同的神经网络方法,或者通过优化神经网络的方法改善补偿效果。

(二)基于支持向量机方法的降低多个干扰量影响的传感器智能模块设计

本实验的目标如下。

1.利用支持向量机的处理分类和回归问题的功能,对传感器交叉敏感的数据进行分析,用以抑制交叉敏感现象。

2.尝试修改支持向量机的程序,例如更换核函数或改变分类策略,得到不同的测试结果。

3.制备多组样本数据,对不同的样本数据进行测试,用以检验算法的适应性。

实验步骤如下。

1.样本数据制作

根据确定的实验对象,采集或制备样本数据。制作好的样本数据将分为训练样本和测试样本两部分。训练样本与测试样本的格式保持一致。

2.算法设计

利用支持向量回归(Support Vector Regression,SVR)或支持向量分类(Support Vector Classification,SVC)算法,处理样本数据。利用多种策略测试算法优劣。

例如在支持向量分类算法中,有两种处理多分类问题的策略, 一种是“一对一(one agaist one, 1A1)”, 另一种是“一对多(one agaist all, 1AA)”。实验中可测试不同策略的算法。支持向量机可选取多种核函数,包括线性核函数、多项式核函数和径向基(Radial Basis Function,RBF)核函数等。目前尚缺乏一种选取核函数的标准方法。实验中可以通过更换核函数来测试它们的不同效果,用以选取最优的方案。

可以采用不同的支持向量机工具箱,例如SVM and Kernel Methods Matlab Toolbox工具箱,或者自行编程。

在算法设计的过程中,通过对训练样本进行训练和对测试样本进行测试,得到每一次的结果。同一算法必须经过多个训练样本和测试样本的检验。更换算法策略后,再重复以上步骤。

3.效果评价

用抑制交叉敏感的结果对比最初的传感器数据,对算法效果进行综合评价。

(三)实验方案

结合以上实例,可以设计出自主实验的方案,具体如下:自行查阅资料进行神经网络分析法和支持向量机法的设计,两种算法选择其一即可。

实验步骤如下:(1)安装matlab软件;(2)熟悉matlab软件的使用方法;(3)查阅资料进行项目设计;(4)选取神经网络分析法和支持向量机法之一进行项目设计;(5)根据设计要求编写算法,并仿真;(6)对算法效果进行综合评价。

需要注意的是,利用神经网络分析法和支持向量机法在智能传感器系统的智能化功能实现方法上进行项目设计的时候,数据来源要有出处,应用范围要明确。

四、结论

现代传感器技术课程通过开设自主设计型实验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该课程涉及的神经网络技术、支持向量机技术、主成分分析和小波分析等方法可以较为灵活地开设自主设计实验,加强学生的动手能力。本论文以“基于神经网络方法的传感器温度自补偿模块设计”实验为例说明了自主设计实验的方案。实验采用Matlab软件设计,方案可行。

【参考文献】

[1] 张鹏,吴东艳,张凌志.项目教学法与传感器课程改革探索[J]. 中国电力教育,2014(05):78-79.

篇11

1.引言

在传感器对桥梁、仓库等进行监视和战场探测等应用中,目标识别是重要的环节之一。在实际应用中,由于环境的干扰和设备自身的缺陷,各传感器提供的信息往往包含着大量的不确定性,给快速识别目标类型带来了很大困难。因此,根据单个传感器提取信息完成的目标识别性能一般难以满足实际应用的需求,而利用多个传感器信息融合已成为全球的研究热点之一。[1]多传感器信息融合能够增加测量的维数和置信度,改进系统的探测性能和生存能力,扩展空间和时间的覆盖范围,改进系统的可靠性和可维护性,达到系统内优势互补,资源共享,提高了资源的利用率。在传感器阵列目标识别的应用中,信息融合技术可以综合多个传感器的数据来确定目标的特征参数,能很好地解决干扰存在下的目标分类识别问题,是处理多传感器目标识别问题的关键技术。文提出了多种传感器目标识别的算法,本文对这些算法进行了归纳总结,并简要介绍了近年有关学者提出的新的目标识别算法,分析了现有目标识别算法中存在的问题。

2.目标识别的原理及过程

目标识别是根据不同传感器测得的目标特征形成一个N维的特征向量,其中每一维代表一个独立特征。若预先知道目标有m个类型,以及每类目标的特征,则可将实测特征向量与已知类别的特征进行比较,从而确定目标的类别。[2]目标识别的一般过程是:提取特征信息、建立识别样本、目标识别。

3.多传感器目标识别算法

信息融合是多传感器目标分类识别问题的关键。目前数据融合方法有上百种,常用的数据融合方法有:统计模式识别法、贝叶斯估计法、D-S证据推理法、模糊积分法以及神经网络方法。根据融合的特点,可分为位置融合、身份融合、辅助支持算法三大类。在实际应用中这三种算法集成在一起。位置融合算法主要采用统计算法,身份融合算法一般采用基于目标特征的无参或启发式算法。辅助支持算法主要包括基本的数值方法、数据校对、数据处理技术、数据库管理等。通常随机类方法可应用于各级融合算法中,而人工智能方法一般用于较高层次上,采用何种算法主要取决于具体的实际需要。近年来,有些学者还针对多传感器目标识别问题提出了灰关联度、模糊决策等方法,并引入了区间数、信息熵等理论改进相关算法,这些方法在环境干扰严重、信息不确定性大的情况下有较好的使用价值。

3.1 基于D-S证据理论的目标识别算法

D-S证据理论是适合于目标识别领域应用的一种不精确推理方法。它的最大特点是对不确定信息的描述采用“区间估计”,而不是点估计,在区分不知道与不精确以及精确反应证据收集方面显示着很大的灵活性。

但是,利用D-S证据理论时,基本概率赋值函数(BPAF)的获得是一个与应用密切相关的课题,它大大限制了证据理论实际应用。在目标识别信息融合系统的应用中,多由专家知识确定BPAF,带有一定的主观因素,往往会影响到正确识别结论。

假设辐射源识别框架为,其中代表不同类型的辐射源。D-S证据理论用识别框架U表示所感兴趣的命题集,它定义识别框架U上的基本概率赋值函数,满足:

如果是在同一识别框架U上根据n个独立振动传感器的证据所获得的基本概率赋值函数,则可以利用式(1)的Dempster组合规则计算出这n个证据共同作用下的基本值函数:

用证据理论组合证据后如何进行决策,是与具体应用密切相关的问题。常用的决策方法有基于信任函数的决策、基于基本小风险的决策。

3.2 基于灰色关联理论的目标算法

灰色关联分析是通过灰色关联度来分析和确定系统诸因素间的影响程度或因素对系统主行为的贡献测度的一种方法,其基本思想是根据数据列元素之间的相似程度来衡量数据列的接近程度。计参考数列为,其中为参考数列的第个特征,为参考数列的特征数列。

假设时刻有个比较数列:

反映了与的相似程度,越大,表明与越相似,即未知目标属于目标类型的可能性越大。

但传统的灰色关联算法也有其自身的局限性。例如,特征指标权重的选取是人为给定的,主观因素较大,过于经验化和绝对化;灰关联分析是针对数据精确数的情形,不能体现出传感器获得的信息是模糊、不确定的特点。这些都会影响它在实际应用过程中的可靠性。

4.结论

目标识别是多传感器数据融合中的一个重要应用,也是实现势态分析和威胁评估的前提,判决结果将直接影响整个融合系统的性能。系统中的多种不确定性,例如设备自身的系统误差、随机误差以及密集的杂波干扰,是航迹关联实际应用中面临的主要问题。另外,主要研究雷达、ESM和红外之间的信息融合问题的异类传感器目标识别技术,由于其在军事领域的特殊应用,将是今后重要且意义重大的一个研究方向。

参考文献

[1]王红亮,张美仙,丁海飞.D-S证据理论在目标识别中的应用[J].自动化与仪表,2011(7):14-17.

[2]朱亚坤.基于传感器阵列的振动目标识别与定位技术研究[D].武警工程大学硕士毕业论文,2012.

[3]赵卫东.数据融合在入侵检测中的应用研究[D].河北大学硕士毕业论文,2006.

[4]陈超.数据融合中目标跟踪与识别技术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硕士毕业论文,2006

篇12

中图分类号:TP2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9416(2015)05-0000-00

1 引言

压力传感器在电子产品中的应用比较广泛,其信号调理电路通过对信号的调节变换,使信号达到后续电路的接收要求。电路的误差控制、抗干扰技术对电路的设计至关重要,电路的稳定性直接关系到单片机数据采集系统的准确性和产品的实用性。

本论文的信号调理电路主要用于电子称等衡器的前端信号处理,量程0―5Kg,其最大允许误差±1.5e(分度值e=2g)。本论文从误差分析,力传感器的选定和放大电路的设计三个方面阐述该电路设计思路。

2硬件设计中误差解决方法

降低电路元器件产生的噪声、设置稳压电流源作传感器专用电源,可保证传感器输出信号精度高,纹波小,稳定可靠,选择合适的传感器。

由于组成电路的元件内部会产生一些噪声,并且实验中发现,噪声的功率与输入的电压有直接的关系,而且会对实验的参数产生较大的影响。在试验中对电阻等噪声较大的原件通过元件的噪声参数建立模型来进行系统分析。综合考虑成本及噪声性能,选择噪声较小的NE5532放大器电路,其相对噪声比优于同等价格的其他运算放大器。

传感器采用了N430-5kg应变式压力传感器,量程0~5kg,灵敏度为1.0mV/N,体积小,易携带;额定输出1.0±0.15mV/V,能够满足实验精度要求;并能够使产品具有便携性,力传感器后接电桥的以减少温漂,即电桥压力传感器的电桥电阻设为R1=R2=R3=R4=100Ω,差动工作,应变片使得电桥保持了平衡,使得电桥的输出电压与电阻变化有关,保持了一个即R1=R-R,R2=R+R,R3=R-R,R4=R+R,则电桥输出为

3放大电路的分析与设计

整体电路设计如图3-1所示,包含两级放大电路,通过反馈设计提高了输出的准确性。第一级放大电路采用双运算放大器,此放大器小信号带宽10MHZ,功率带宽140KHZ,转换速率9V/us,符合一般控制电路的设计要求。第二级放大电路采用二阶低通滤波运算放大电路。

通过使用Multisim 12.0仿真软件中的函数发生器模拟在f0=10Hz下的滤波波形,其通带最大衰减为4.165518dB,阻带最大衰减为14.403186dB,其中R9和R11=R10//R12,由R12来确定放大倍数,算得Q=0.5,满足实验设计要求。

由于在 Multisim12.0仿真软件中,没有直接的电荷源信号,考虑到电阻应变式传感器输出为电压信号,改变传感器的应变重量,在形式上是以电压的形式输出的。在电路分析时可以把传感器看作一个电压源,其输出电压在其电电路中将信号传递给放大电路。所以在模拟仿真中,采用了TL431ACD 保证模拟信号输入端的稳定性。

4 软件设计中的误差补偿

采用延迟法进行误差补偿,在系统中, 存在控制开关的抖动干扰。抑制这种噪声方法就是通过延时, 让接通或断开信号稳定后系统再工作, 就可以避免抖动干扰。

5 结语

本设计的放大电路的带宽在890mHZ~123HZ,测得输入为2.756mv时,输出为217.177mv,放大倍数约100倍。整体上对各种误差来源给以充分的估计,并针对不同的情况采取不同的技术措施,以提高系统的抗干扰能力,保证了系统的准确、可靠。

参考文献

[1]庄严.《电子秤与智能仪器的设计》.仪表技术,2002.2.

[2]刘同娟,马向国.《Multisim在电力电子电路仿真中的应-用》.电力电子,2006.2.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