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分课堂教学范文

时间:2022-12-05 02:28:31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12篇对分课堂教学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对分课堂教学

篇1

摘要:传统的“教师为主体”的教学模式在当今信息量大而课内学时不断压缩的情况下,教学效果并不理想。采用对分课堂模式,把教学过程分为时间上清晰分离的三个过程:讲授、内化吸收和讨论,通过整合创新产生新的教学推动力。对分课堂强调教师引导,鼓励学生自主学习,使教育教学活动回归“教”的主体与“学”的主体双边互动,促进师生共同提升,从而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关键词:对分课堂;教学改革;自主学习;内化吸收

一、对分课堂的提出

对分课堂教学模式是由复旦大学心理系张学新教授于2013年10月率先提出的一种具有原创意义、中国特色的高校教学模式。对分课堂把教学分为时间上清晰分离的三个过程,分别为讲授、内化吸收和讨论[2]。首先,把课程内容划分为相对独立的、内容完整的不同单元。每一单元教学内容,教师先在课上进行讲授,讲授无需面面俱到,而是讲授内容框架、重点、难点,并引出自学内容。然后是学生内化吸收阶段,这一阶段学生通过阅读教材和

篇2

中图分类号:H31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5349(2017)09-0162-01

现在国际之间的关系越来越友善,国与国之间的交流也逐渐频繁起来了,正因如此,造就了现在人们对于商务英语这一专业越来越重视的现象。促使一些没有开设商务英语专业的高校也随之开设这一专业,并且期望通过这一专业来提升学校的知名度。商务英语课程是结合商务专业知识和英语技能的学科,基于这一专业的受关注度越来越高,人们越来越重视的情况,我们需要提高对商务英语课程的要求,使学生在学习中真正有所收获。

一、商务英语课堂教学F状分析

1.陈旧的教学理念

当前商务英语还在使用陈旧的教学理念来教育现在的学生,这对学生学习能力的提升来说其实是一种阻碍。虽然教育在不断发展,而且在教学中也有很多的创新举措,但是现在许多高校商务英语课堂上依然是老师讲学生听,教学效率不高,而且还存在许多其他问题

2.教师的综合素质水平不高

新时期下社会对学生的综合素质越来越重视,同时,教师们的思想观念与当前学生的思想有很大的不同。如果教师与学生一直处于较为困难的交流状态的话,那么教师将无法有效发挥出本身教学作用及效果,因此教师需要提升个人的综合素质。

3.学生们的学习积极性不高

学生是教育的重要主体,一旦学生缺少主体性地位,那么将失去教育的主要意义,所以必须提高对学生的关注程度。然而当前学生对商务英语的学习兴趣并不高,他们只是在被动地学习知识,缺少主动性学习,主要原因也是由于其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没有明确,仍然处在一种被动的状态。

二、商务英语课堂教学现状的对策

1.改变陈旧的教学理念

现如今陈旧的教学理念已不适应时代的发展,所以我们需要创新教学模式,并积极采用。我们可以通过新媒体设备来大力推广新的教学模式,充分发挥新理念的优势,让那些理念陈旧的人可以更快地接受新理念,从而加快新理念的推广。也可以使学生们促使更好地接受新理念,从而提高学习效率,以更有效地提高商务英语课堂的教学质量。

2.提高教师们的教学素质

教师在教学中占据主导性地位,针对当前师生角色转换情况,教师本身的教学压力随之攀升,这对于教师而言不仅是机遇,同时也是巨大挑战。所以教师们需要对自身进行反思,不断提升综合素质,这也是在督促教师适应当代的教学理念。还可以在高校中对教师教学质量开展有针对性的培训,通过培训,使教师的教学能力不断提升,可以更好地与学生交流,以适应新时期带来的挑战。

3.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现如今很多学生自控能力不强,所以容易受到其他不良因素的影响,因此在提升学生学习积极性之前,还应促其坚定自身的信念,以此来巩固学生的主体地位。因为学生的自控能力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所以需要先对他们的自控能力进行培养。另外,对于学生的学习兴趣的培养也是很重要的,教师们需要多进行一些以学生为主体的活动来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进而提高他们的学习效率。

三、结语

“对分课堂”作为一种新的教学模式,在商务英语教学中的实际应用对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激发有着很重要的作用。“对分课堂”可以有效提高商务英语课堂教学效果,从而让师生可以获得更加高效的学习课堂。

参考文献:

篇3

1研究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选取中国医科大学临床医学专业2012级本科生60名,课前征得学生同意,通过随机抽签分为两组,每组30人.分别接受传统讲授式教学和对分课堂教学.其中,传统讲授教学组男生12人,女生18人,平均年龄为(23.2±1.5),平均入学成绩为(85.6±7.85)分;对分课堂教学组包含男生14人,女生16人,平均年龄(22.9±1.2),平均入学成绩(83.2±5.21)分.两组学生性别、年龄、入学平均成绩等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任课教师和使用教材均一致.

1.2教学方法

传统讲授教学:教师按照教学大纲提前备课,制作教学幻灯片并结合板书,按照传统内科疾病教学流程“病因—发病机制—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诊断—鉴别诊断—治疗”对知识点进行讲解,讲解结束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解答.对分课堂教学:第一次课(讲授):教师以教材为依托,为学生梳理整个课程结构,明确课程的重点和难点内容,帮助学生建立完整的知识结构框架并且把握重点.课后(内化吸收):根据学习任务,学生自主阅读教材,查阅相关资料及文献,观看教学视频,加深对课程的理解和记忆.同时,完成个人作业,个人作业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为学生在学习本章节内容中感受最深、收获最大的内容,至少一条,更多不限;第二部分列举出自己弄懂了,但是别人可能存在困惑的地方,用来考别人,至少一条,更多不限;第三部分为提炼出自己不懂的问题,讨论时求助别人给予解答,至少一条,更多不限.上述三部分即对分课堂个人作业的“亮考帮”形式:亮闪闪,考考你,帮帮我[2].第二次课(讨论):将学生分为3组,每组10人,设立1名组长.以小组为单位,按照“亮考帮”的学习形式,小组成员逐个进行汇报.讨论结束后授课教师对普遍存在的问题或学生感兴趣的问题进行答疑解惑,对讨论氛围和学生参与度进行评价,对全部课程进行总结.

1.3教学效果评价

教学结束后,分别对60名学生进行成绩测试及教学满意度问卷调查.成绩测试又包括基础理论知识和临床病例分析.①基础理论知识:总分100分,由非授课教师根据教学大纲进行命题,题目由5道多选题和5道单选题组成.②临床病例分析:总分100分,由非授课教师选择临床真实病例,根据课程重点设计题目.③教学满意度调查:总分100分,包括五项评价内容,每项20分,具体内容为:教师授课内容是否清晰、教学课程设计是否合理、方法是否新颖、是否能够达到教学目的、难度是否适中等.

1.4统计学方法

全部数据采用SPSS19.0软件进行分析处理,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的t检验,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篇4

一、对分课堂的基本理念与推进程序

对分课堂是教学方法的一种创新模式。它的基本理念是教师与学生对分课堂,将传统的师生时间分割为师生与生生时间,让学生将部分被动接受转化为主动学习,以此推进上课效率。它的主要推进程序为:1.老师精讲。在以往教学计划的一半时间内完成教学重点与难点的讲解,并完成引导学生建构知识体系;2.学生内化吸收。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对构建的知识体系进行学习和思考。主要推进程序为“亮”“考”“帮”三项工作,“亮”也称作“亮闪闪”,主要是向小组同学展示自己收获的知识点;“考”也称作“考考你”,是把知识点用问题的形式表述出来,进而考察同学;“帮”也称作“帮帮我”,主要是把不懂或想要了解的内容,在讨论时求助于同学;3.课堂讨论。在学生课堂讨论环节,学生们要以小组的形式分享自己“亮”“考”的成果,在回答他人考的同时帮助他人解释、解决“帮”中的问题。成功的对分课堂效果将会减轻教师教学负担,调动学生学习自主性,最重要的是提高教学质量。

二、对分课堂教学模式选取的样本

本次教学改革的研究对象我们选取了广东医科大学基础学院2016级生物技术专业(3)班和(4)班两个班作为对分课堂教学改革实验班。(3)班学生30人,(4)班31人,共61人,每周安排2次课,每次两个课时。《实验动物学》课程共9个章节,在第4章实验动物营养学中我们引入了对分课堂的教学模式。严格按照对分课堂教学模式三部曲:1.教师讲授;2.学生消化吸收;3.组织小组讨论三部分进行授课。教学完成后通过设计调查问卷结合考卷分析,对此次的PAD课堂效果进行评价。

三、对分课堂教学模式选取的具体操作

(一)教师的课时安排

在第7周星期五教师进行课堂精讲。根据对分课堂的基本理念和主要推进程序,由作者讲述实验动物营养学重难点。讲授的主要内容是:一般饲料中的六大营养素、实验动物营养需要的特点和饲料营养素对动物实验结果的影响。并引导学生构建新知识框架。在讲授过程中我们不进行互动与讨论,讲授完成后进行任务的布置并结束课程。

(二)学生内化吸收

我们尝试的“隔堂对分”模式[3],在第7周星期五课后至第8周星期二课前为学生内化吸收的时间。由于是第一次尝试使用对分课堂,我们简化了张教授操作程序,不在对分课堂系统中完成作业,而是自建小组微信群进行“亮”“考”“帮”环节。

(三)学生课堂讨论

在第8周星期二学生进行课堂精讲。在讨论环节阐述自己完成的任务,学习的资料及遇到的问题等。讨论阶段包括4个环节,即小组讨论、教师抽查、自由提问、教师总结。

四、对分课堂实施效果分析

经过这次课程的实践,作者对生物技术专业(3)和(4)班全体同学做了问卷调查,随机抽取10名同学做了质性访谈。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来了解PAD教学模式在实验动物营养学章节中运用的效果。

(一)教师个人感官体会

从个人角度出发,作者觉得对分课堂对于教师来说是一个先苦后甜的提升。因为教师实际上课时间缩短了一半,表面上看减轻了教师的工作量,而实际上作为一种新创模式,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从以前的泛泛而讲,讲授难点从课堂转移到了课后。所谓的“精讲”,需要教师更认真的查阅资料,更精炼的浓缩语言和更精辟的进行讲解。而真正的难点还在于引导学生建立新知识构架,我们需要非常认真的思考如何让学生建立一个新的、全面的并与专业高度匹配的框架。这个框架还需要是开放性的,才不至于禁锢学生的思想,才能让他们学有所用。但是这个辛苦在讨论环节得到了实际效果。在讨论环节中,教师得以真正的减负。从以往满堂急躁的唾沫横飞到现在课堂最后二十分钟文雅的进行授业解惑,不仅是工作量减少了,心态也美好起来。同时,在课堂上我们能从学生的侃侃而谈和苦思不解中挖掘出真正适合他们的“重点”“难点”和“兴趣点”,这些将是我们下一年度精讲最切实际的资料来源。如果老师能够利用好这个环节,对我们以后的精讲会有一个大提升,长久下去将会形成质的改变。

(二)学生基础知识的掌握

知识与技能的目标是学生通过学习获得了哪些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4]。其中,基础知识主要包括饲料中的六大营养素、实验动物营养需要的特点与饲料营养素对动物实验结果的影响。基本技能是如何挑选合格的实验动物饲料和不同的实验要求相关饲料配方的设计。根据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内涵,结合营养学的课程目标,我们从以下几个方面做了量化统计。绝大多数同学在营养学的对分课堂中能够掌握基础知识与技能。期末考试试卷分析与这一结论也非常吻合。在质性访谈中,超过一半的学生都觉得课后的内化吸收非常必要,这一过程比简单课后有趣且有效。他们在查阅资料的过程中,也收获了很多课堂上没有的知识,开阔了自己的知识领域,为以后进行科学实验打下了基础。同时,通过小组间的交流,也促进了同学间的联动与友谊。无论是量化统计的结果,还是期末考试的试卷分析,抑或是质性访谈的结论,都说明在这次营养学课堂上运用对分课堂教学模式能高质量地完成知识与技能的目标。

(三)学生学习与过程的掌握

过程与方法的目标是指学生在获得知识和技能的过程中掌握学习方法。学习方法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所运用的一些方法,如合作学习的方法、自主学习的方法、探究学习的方法[4]。根据对分课堂教学模式的理念,结合营养学的课程目标和课程性质,我们从以下几个方面做了量化统计。。从前文对对分课堂教学模式理念的分析来看,对分课堂教学模式能够帮助学生形成具体的学习方法。量化统计与对分课堂教学模式的理念形成了呼应。学生们在对分课堂教学中,改变了以往被动接受的方式,主动寻找自己需要或者感兴趣的知识点。这在课下内化吸收环节、课上小组讨论环节体现的尤为明显。在质性访谈中,一些学生表示“亮”“考”“帮”三项工作特别让人兴奋。学生为了使自己“亮闪闪”,查阅、分析与总结资料,最后形成具有个性的展示材料。在无形之中就会掌握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为了“考”住别人,想尽各种方法提出了非常有前瞻性的问题,能令教师眼前一亮。再也不是老师说什么就是什么,而是我觉得是什么,我怎么证明我的观念。总之,通过量化统计和质性访谈的分析,我们发现在课堂上运用对分课堂教学模式能引导学生完成过程与方法的目标。

(四)学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目标达成情况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