桩基检测论文范文

时间:2023-03-23 15:24:42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12篇桩基检测论文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桩基检测论文

篇1

直接在桩基上逐级施加各种不同的负载,观察桩基在负载下的位移情况,通过计算得出桩基的承载力水平,以此评价桩基的质量。一般多采用锚桩法,地锚法和孔底预压法来进行静力负载测量。

1.2超声波脉冲检测

超声波脉冲检测法是从混凝土检测中引申出来的检测方法。基本原理是在桩基混凝土灌注长度方向上,安设一些专门的测量仪器以及管道,配备好超声波接收装置以及能量转换装置,测量过程中,超声波探头在管道中移动,通过仪器可以收集到不同深度下桩基横截面灌注混凝土的部分性质参数,然后按照超声波测量原理分析桩基的整体质量水平。

1.3钻芯检测法

钻芯检测法一般用于直径比较大的钻孔灌注桩基的检测。在桩身上用地质钻机在长度方向上取样,对样品进行检测,并通过一定的计算方法来拟合整个桩基的质量。钻芯检测法可以检测桩基的基本长度,检测灌注混凝土的物理强度,桩底的基本沉渣情况,分辨桩体岩石的性状,并且可以观察桩体的基本完整程度。钻芯检测法的弊端主要在于消耗设备较多,周期长,如果采样密度设置不合理,可能导致大量的资金浪费,所以一般抽查密度为总桩基数量的5%左右。

1.4其他方法

除了以上三种外,使用比较常见的就是射线检测法。射线检测法主要利用了放射性同位素的一些物理性质,通过不同混凝土条件下的辐射吸收量以及辐射散射等,判断被辐射混凝土是否存在缺陷,存在何种缺陷。该方法需要选择合适的放射性同位素作为放射源,使用放射性射线接收设备来检测射线穿过混凝土的各项参数,以此来判断桩基的质量。

2建筑工程中桩基检测主要存在的问题

2.1施工工艺以及技术方面存在的问题

桩基检测过程中,检测数据应当能够直接反映出桩基性能如何,而在一些测量过程中,对于检测变量的控制不足,导致部分数据受到多个质量因素的影响,而无法直接的反映质量问题,或者对于质量问题的描述有偏差。技术上在使用低应变检测法时,采集曲线一致性差,锤重和落距的选择不够精准,锤击力不足,在分析时选择的参数不合理,这些也都导致了桩基检测时质量描述出现误差。桩基检测过程中,检测数据应当能够直接反映出桩基性能如何,而在一些测量过程中,对于检测变量的控制不足,导致部分数据受到多个质量因素的影响,而无法直接的反映质量问题,或者对于质量问题的描述有偏差。

2.2施工条件以及环境方面存在的问题

很多建筑工程在桩基检测后,报告内容不是很规范,不能反映出全部的问题,技术水平和基本结论可用性较差,不具有权威性和规范性。很多建筑工程中图方便,虽然做了相关的检测工作,但是检测内容都有所不同,检测工作的执行也缺少规范的约束,一些重要的观测标准和设备精度,都极大的影响了最终的数据。而且在测量过程中,因为外部因素的影响需要重新测量,原有的记录随便修改,导致测量工作误差比较大。检测单位的专业技术水平很难保证,检测工作的效果也受到影响,很多检测单位因为检测报告撰写不够完整,使得失去法律效率,不具有检测资料的指导性,对工程质量的评估影响较大。

3解决策略的研究

3.1在静力负荷检测过程中

适当的改进平台结构,提高检测平台的稳定性,适当降低平台与桩基周边的接触面积,使应力满足测量需求,确保平台测量过程中不会因为平台的状态影响最终的测量数据。

3.2周期负载的频率与负载作用时间需要一定的协调

较低的频率作用较长的时间,能够更好的拟合实际状态,确保桩基土层性能与静止状态一直。同时,还可以采用试桩法,动静结合进行周期负载的测量更为准确。

3.3政府部门主要加强对桩基测量工作的监督

制定相关的规定以法律条文,让建筑工程能够按照一定的行为规范进行检测,确保桩基检测工作能够更加全面。如果检测工作与实际验收条件不符,应当不予验收,在确定完全合格后才能批准后续的工作,这样才能保证桩基检测工作的统一性和规范性,严格保证建筑工程的整体质量。

3.4提高检测单位的专业技术水平

在传统桩基检测方法应用的基础上,不断研究新的测量方法,提高测量精度和效率,同时引进先进的测量仪器,定期组织测量人员的技术培训,保证上岗人员都具有相应的检测工作资格,能够按照行业规范以及技术要求进行测量,保证测量结果的准确性和有效性。

篇2

桩基作为现今高层建筑普遍采用的基础形式,应用的范围很广泛,要想保障工程的质量,就必须要提高工程质量的检测手段和技术,总结现在桩基工程检测中存在的问题,进一步的进行改善,使检测技术得到进一步的发展,为桩基检测事业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1、桩基工程检测中存在的问题

目前桩基工程检测的工作,总体的情况是比较好的,但是由于各个检测单位和地区的情况出现一定的差异,也会在不同程度上存在着一定的问题。

1.1 技术上存在的问题

桩基工程检测技术是由成孔后检测和成桩后检测两个部分构成,我国现今桩基检测技术的发展特点是成桩检测技术比成孔检测技术更加的优秀,但是从防范于未然的观点上来看,桩的成孔检测应比成桩后检测更加的重要。

承载力检测试验做得不够到位,在成桩检测的技术中,承载力检测试验的工作仍需要加强,不能为了省时省钱而减少了静载试验的数量。在桩的动力检测方法未取得突破性进展之前,桩的静载试验仍是检验桩承载力值的评定标准。在桩的承载力的检测问题上,任何企图以更省时、更省力的方法来等同静载试验效果的想法是不现实的。

在检测的仪器上面,个别单位使用的仪器性能比较老旧,不能满足当前桩基检测的有关标准和规程的要求,一些单位低应变检测时的传感器采用速度计,会导致检测波形质量不高,在仪器上没有贴准用的标签,仪器周期检测的执行情况较差,这些都是重要的问题。

目前我国的桩基检测技术标准已经初步的建成了完整的检测体系,但是各标准和规程之间还缺乏协调和衔接,适用的范围不够的明确,甚至会出现重复、遗漏、矛盾之处,因此要更加的规范它们之间的协调关系。

1.2 管理上存在的问题

市场检测的行为不够规范,由于检测市场的不规范和片面的压价,一些单位在检测的过程中,现场数据的采集不够认真,资料数据的处理比较的草率,个别的单位还出现了卖资质给无资质方进行使用的现象。

检测单位的硬件设备参差不齐,有一些单位的办公场所比较的拥挤破旧,没有专门的档案存放地点,在技术的装备上,有的单位是采用进口的低应变和高应变设备,而有些比较差的单位,甚至连计量器都不能进行定期的标定工作。

检测单位内部管理比较混乱,一些单位的法律意识和责任意识比较缺乏,在其内部没有建立相互制约的监督机制。即使有了相关的制度,但是也缺乏制约的力度,也就是形同虚设。在岗位的管理上存在着持证人员变动大,岗位人员不到位,有无证人员在现场开展检测工作等问题。在档案的管理上,有些单位没有专门的档案存放地点、设施和管理人员,资料杂乱混装,没有按照“一个工程一份档案”的要求装订成册。

1.3 检测成果精确度不高

执行的规范不够严肃,采用非规范规定的检测方法做出报告,应反映或引用的材料不够齐全,数据不是十分的准确,结论比较简单或者结论含糊,抽检的数量没有满足有关规程的要求,动测报告中的使用单位和专业术语不符合相关的规程规定。

动测报告中的实测波形质量比较差,一些单位采用高应变推算承载力的报告中,没有提供实测波形,低应变完整性检测的波形质量差,多为速度计测得,

在声波透射法报告中的波形图大多偏小。静载实验的内容一致性的规范不符,原始记录潦草且涂改严重,基准梁安置不标准,观测时间不充分,长度不够,S-L曲线和Q-S曲线采用手工绘制,误差比较大,极限承载力基本值和标准值判断不准,原始记录出具的检测报告无编号或者符号大小书写不规范。

报告结论的正确性存在一定的问题,低应变完整性检测时以振荡波形出报告,结论的随意性很大,高应变检测推算承载力时,报告中无计算公式、无实测曲线、无参数取值,仅有最终承载力值,基本上属所谓的暗箱操作,高应变检测的曲线拟合质量不高,拟合时间段长度也不够。

高应变检测采集的曲线没有注意锤重、一致性差、落距的选择,锤击力不够,分析时选用的参数不合理或过于简单、不全。引、有一些单位没有编制相关的检测方案或检测方案过于简单、不能对整个检测过程起到指导作用。报告的签名不用手签,却采用打印,个别单位出现无证人员签字。

2、桩基检测的方法

桩基检测的方法分为静载荷试验和动力测桩两大类,还有钻芯法和静力、动力触探以及埋设传感器法等辅助类方法。

2.1 基桩检测的分类

桩基的检测类型可分为:特殊条件下或事故处理中的其它检测;桩(墩)底持力层承载力及变形性状的检测;各类桩、墩、桩墙竖向或横向承载力检测,包括单桩及群桩承载力检测;施工中对环境影响(如噪音、震动)的检测;各类桩、墩及桩墙结构完整性检测;考虑桩同作用或复合地基中桩土荷载分担比的检测,桩体及土体应力一应变的检测。

桩基按检测的时间可以分为:为设计提供依据的先期的检测;施工阶段的施工检测;施工完成后的验收检测;施工阶段或使用阶段的鉴定检测。

2.2 检测的方法与讨论

在进行各类桩、墩及桩墙结构完整性的检测时,一般会采用高应变动力或低应变测桩法进行检测,大直径桩一般采用钻芯法或声波透射法进行检测。由散体材料桩或低粘结强度桩和土组成的复合地基(碎石桩、石灰桩等),一般采用静载荷试验,也可以采用静力触探分别对桩和土进行检测,确定复合地基的承载力。由高粘结强度桩和土组成的复合地基(水泥土桩、低标号混凝土桩等)一般采用静载荷试验检测竖向的承载力。在施工工程中噪音的测试可以采用分贝计加以判定。在施工工程中由于震动对环境的影响因素,一般会采用加速度监测系统或者质点速度监测系统进行测试,也可使用地震仪进行检测。使用阶段桩体应力一应变的测试,使用钢筋应力计,混凝土应力计或特制的传感器。在复合地基中,桩、土荷载分担比的检测一般采用压力盒或钢弦通过静载荷试验进行测定,也可以采用特制的应力传感器测试。在施工工程中由于挤土效应对于环境的影响,可以使用变形传感器(测斜仪)进行工程的监测,也可以使用沉降变形标配合水平仪,经纬仪进行检测。当桩长大于30m,用其它的检测方法难以准确判定桩完整性时,可以采用抽芯的方法,也可以采用声波透射法进行目标的检测。

在进行桩基工程检测时,要根据不同的情况进行检测方法的合理选用。在动测的技术没有取得突破性的发展之前,静载荷试验仍然是桩基检测最基本最可靠的方法,动测只是为静载实验作补充的,是工程验收的方法之一,动测确定承载力的方法还要进一步的完善。

3、总 结

桩基施工的质量关系到整个建筑物工程的质量,它既不同于常规的建筑材料试验,又不同于普通建筑结构的测试。因此,不断提高桩基检测的质量水平,强化对桩基检测队伍的管理,有很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杨绍富.浅谈桩基检测技术的发展和应用[J].科技创新导报.2011(17):46-51

[2]柏玉鹏.桩基检测工作中的问题与对策[J].中国城市经济.2011(11):76-82

篇3

一、引言

建筑材料检测在建材科研、技术开发、企业生产和建筑工程施工等方面占有重要的地位。它不仅是评定和控制建筑材料质量的依据和必要的手段,也是发展建筑科学技术、保证工程质量的重要措施。随着我国城乡建设事业的不断发展。特别是我国加入WTO后,对包含建材检测在内的检测工作要求越来越高。中国的检测机构成立历史并不长,从形成到今天大约经历了20年的时间,而且大都是从实验室演变而来,主要设立在国内专业研究机构、高等院校、产品质量监督部门及相关的大型企业中。

二、现状

据国家认证认可监督委员会统计,目前我国的检测机构分布之广、数量之多、涉及面之宽,在世界上是罕见的,仅与建筑、建材有关的实验室就多达4600余家。在这4600余家建材建筑检验实验室中,仅企业实验室就占去了40%的份额;而监督检测机构所占的比例,只达到整个行业的30%,监测力量颇为薄弱;科研院校检测机构几乎与监督部门基本持平,占30%。在众多的实验室中,绝大部分实验室的检测装备相当简陋,科技含量也不高,固定资产不足200万元。实验室操作人员更是少得可怜,大多数不超出10人。年检测收入不足100万元,除去成本,利润微乎其微。定位不准发展失衡因为建材检测行业从开始出现发展到今天,都是以科研院校和大型建筑企业内部试验室等附属机构的面貌出现的,大都带有科研与教学性质。而以各级质量监督管理部门名义设立的监督检验室,带有政府色彩,且一直附属于母体的部门进行运作,还没有形成独立企业运作的理念。但是,按照国际惯例,没有独立法人资格,检测机构是不能作为独立的第三方服务市场的,尤其是在加入世贸以后。这就为中国的建材检测机构带来了市场风险和压力。

三、存在的问题

尽管对建材检测机构加大了管理力度,但检测工作在发展过程中仍存在“假、乱、低、缺”的现象。假,表现在检测的试件假,过程假,数据假,结论假;乱,表现在检测单位内部管理混乱,检测市场秩序处于无序状态;低,表现在检测人员素质低,检测技术水平低,检测管理层面低;缺,表现在缺乏管理手段,缺乏技术措施。

四、需要改进提高的地方

针对存在的问题,为进一步加强建材检测管理,提高建材监管水平,有必要改进建材检测管理的方式,以提升检测服务能级,可以将“完善一个平台,激活两个现场,落实三方责任。整治四大顽症,打造五大机制,把握六个操作节点”纳人建材检测工作的重点。

1.完善检测信息平台

掌握信息就是占领了监管的制高点。虽然本市已基本完成了检测行业信息管理系统,也就是城域网建设,但是月报、速报,尤其是连网和数据上传工作还及时,检测信息还不完整、不准确。为确保检测信息的及时、准确、真实、完整。实现检测信息的有效性,利用检测信息平台为建材监管服务,可以通过月报、速报和连网上传数据的比较,完善城域网建设,最终应直接通过城域网即时传输检测信息,直接利用城域网上传数据进行汇总、分析、判断。

2.激活施工现场和检测现场,实现两场互动

施工现场和检测现场原来是两个相对独立的现场,对施工现场建材产品状况的描述和取样由施工单位和监理单位完成,检测单位的工作在检测现场完成,仅对来样样品的检测结果负责,往往不能真实反映建材产品的实际质量状况。应使施工现场和检测现场相互联系起来,从施工现场的建材产品信息跟踪到检测现场的检测情况,从检测现场的检测结论追溯到施工现场的建材产品状况,实现两场互动,保持施工现场和检测现场的一致性,真实反映建材产品的质量和特性。

3.落实建材供应、使用、检测三方责任

从见证取样深化到三方确认,就是要紧紧抓住建材供应商,一旦检测结论产生,就能及时确认各方责任,顺利实现不合格产品的清场和对使用单位的警示。使用方,包括施工单位和监理单位,合理使用和见证使用经检测合格的产品,这是保障工程质量的根本。检测方就是检测机构,应确保检测的客观、公正,真实反映施工现场建材产品质量状况。这是保障工程质量的关键。应充分发挥这三类对象的作用,通过明确各方责任,规范各方行为,才能有效遏制检测工作中的假、乱现象。

4.整治四大顽症,针对“假、乱、低、缺”实施整治

经过多年发展和治理,检测行业得到飞速发展,但也出现了一些问题,要紧紧抓住“假、乱、低、缺”四大顽症开展大规模整治违规行为的活动,向社会表明整治检测顽疾的决心和力度,并着力分析造成顽症的原因,落实对应整改措施和改革设想。对于集体造假、多次造假、社会反响较大的检测单位,加大处罚力度。支持市建设工程检测协会对造假人员,查处一个、吊销一个,绝不护短。

5.把握委托、核查、抽样、试验、报告和评估六个操作节点

委托应更新,应改变现有的委托方式,委托过程应有第三方监督;核查应严格,应核查施工现场建材产品信息,保证检测信息的真实性、准确性、完整性;抽样应科学,应制定切实可行的抽样方案,推行检测机构现场抽样和取样,保证试件能代表母体的质量状况;试验应规范,应按检测运行法则操作,确保检测过程和检测结论客观、准确;报告应有效,检测信息应即时传输,不合格检测信息应及时上报;评估应专业,对检测工作的开展应进行绩效评估,不断规范和完善各个节点的操作运行。

五、结语

建材检测实验室质量体系的建立,必须根据各自实验室的具体情况,严格依据GB/T15481-2000《检测和校准实验室能力的通用要求》和相关的法律法规,将检测的每个过程和标准、法律法规的要求有机地结合起来,并在各个环节有效地实施。在有效地执行预防措施和纠正措施保证下,不循环地进行自我评价、持续改进,进一步完善实验室质量体系。

参考文献:

[1]康立中,何洁.建材检测信息管理系统在检测工作中的应用[J].辽宁建材,2003,(01).

篇4

计算机网络是信息社会的基础,已经进入了社会的各个角落,经济、文化、军事和社会生活越来越多的依赖计算机网络。然而,计算机在给人们带来巨大便利的同时,也带来了不可忽视的问题,计算机病毒给网络系统的安全运行带来了极大的挑战。2003年1月25日,突如其来的“蠕虫王”病毒,在互联网世界制造了类似于“9.11”的恐怖袭击事件,很多国本论文由整理提供家的互联网也受到了严重影响。同样,前两年的“熊猫烧香”病毒再次为计算机网络安全敲起了警钟。那么,面对网络世界的威胁,人类总在试图寻找各种方面来进行克服和攻关。入侵检测技术作为解决计算机病毒危害的方法之一,对其进行研究就成为可能。

2计算机病毒的发展趋势

计算机病毒的花样不断翻新,编程手段越来越高,防不胜防。特别是Internet的广泛应用,促进了病毒的空前活跃,网络蠕虫病毒传播更快更广,Windows病毒更加复杂,带有黑客性质的病毒和特洛依木马等有害代码大量涌现。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信息安全协调司》计算机病毒检测周报(2009.3.29—2009.4.4)公布的消息称:“木马”及变种、“木马下载者”及变种、“灰鸽子”及变种、“U盘杀手”及变种、网游大盗“及变种等病毒及变种对计算机安全网络的安全运行构成了威胁。对计算机病毒及变种的了解可以使我们站在一定的高度上对变种病毒有一个较清楚的认识,以便今后针对其采取强而有效的措施进行诊治。变种病毒可以说是病毒发展的趋向,也就是说:病毒主要朝着能对抗反病毒手段和有目的的方向发展。

3计算机病毒检测的基本技术

3.1计算机病毒入侵检测技术。计算机病毒检测技术作为计算机病毒检测的方法技术之一,它是一种利用入侵者留下的痕迹等信息来有效地发现来自外部或者内部的非法入侵技术。它以探测与控制为技术本质,起着主动防御的作用,是计算机网络安全中较重要的内容。

3.2智能引擎技术。智能引擎技术发展了特征代码扫描法的优点,同时也对其弊端进行了改进,对病毒的变形变种有着非常准确本论文由整理提供的智能识别功能,而且病毒扫描速度并不会随着病毒库的增大而减慢。

3.3嵌入式杀毒技术。嵌入式杀毒技术是对病毒经常攻击的应用程序或者对象提供重点保护的技术,它利用操作系统或者应用程序提供的内部接口来实现。它能对使用频率高、使用范围广的主要的应用软件提供被动式的保护。

3.4未知病毒查杀技术。未知病毒查杀技术是继虚拟执行技术后的又一大技术突破,它结合了虚拟技术和人工智能技术,实现了对未知病毒的准确查杀。

4计算机病毒检测技术的发展现状

目前,国外一些研究机构已经研发出了应用于不同操作系统的几种典型的计算机病毒检测技术。这些计算机病毒检测技术基本上是基于服务器、网络以及变种病毒的。基于服务器的入侵检测技术采用服务器操作系统的检测序列作为主要输入源来检测侵入行为,而大多数基于计算机变种病毒的检测技术则以预防和消除计算机病毒作为终结目标的。早期的计算机病毒检测技术主要用来预防和消除传统的计算机病毒;然而,为了更好地应对计算机病毒的花样不断翻新,编程手段越来越高的形势,最新的计算机病毒检测方法技术更多地集中用于预防和消除计算机变种病毒,打好计算机病毒对抗与反对抗的攻坚战。

总之,由于计算机病毒的变种更新速度加快,表现形式也更加复杂,那么计算机病毒检测技术在计算机网络安全运行防护中所起的作用就显得至关重要,因此受到了广泛的重视。相信随着计算机病毒检测技术的不断改进和提高,将会有更加安全可靠的计算机病毒检测技术问世,更好维护网络安全,造福于全世界。

5计算机病毒检测方法技术的作用

计算机病毒检测技术本论文由整理提供在计算机网络安全防护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主要有:①堵塞计算机病毒的传播途径,严防计算机病毒的侵害;②计算机病毒的可以对计算机数据和文件安全构成威胁,那么计算机病毒检测技术可以保护计算机数据和文件安全;③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打击病毒制造者的猖獗违法行为;④最新病毒检测方法技术的问世为以后更好应对多变的计算机病毒奠定了方法技术基础。

虽然,计算机病毒检测技术的作用很大,但并不能完全防止计算机病毒的攻击,我们必须提高警惕,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因此,加强IT行业从业人员的职业道德教育、加快完善计算机病毒防止方面的法律法规、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同样显得刻不容缓。也许只有这样计算机计算机病毒检测技术才能更好发挥作用,我们才能更好防止日益变化和复杂的计算机病毒的攻击。超级秘书网

6结语

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计算机给人类经济、文化、军事和社会活动带来更多便利的同时,也带来了相当巨大的安全挑战。现代信息网络面临着各种各样的安全威胁,有来自网络外面的攻击,比如网络黑客、计算机病毒及变种等。因此合理有效的计算机病毒检测技术是防治计算机病毒最有效,最经济省力,也是最应该值得重视本论文由整理提供的问题。研究计算机病毒检测技术有利于我们更好地防止计算机病毒的攻击,有利于我们更好地维护计算机网络世界的安全,使得计算机网络真正发挥其积极的作用,促进人类经济、文化、军事和社会活动的健康。

参考文献:

[1]卓新建,郑康锋,辛阳.《计算机病毒原理与防治》,北京邮电大学出版社,2007年8月第二版.

[2]郝文化.《防黑反毒技术指南》,机械工业出版社,2004年1月第一版.

[3]程胜利,谈冉,熊文龙等.《计算机病毒与其防治技术》,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年9月第一版.

[4]张仁斌,李钢,侯.《计算机病毒与反病毒技术》.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年6月.

[5]傅建明,彭国军,张焕国.《计算机病毒与对抗》.武汉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篇5

一、农村群众文化建设的现实意义

1.农村群众文化建设是建设和谐社会主义新农村,提高农民精神文化素养的需要。伴随着我国向小康社会迈进步伐的加快,广大农民的物质生活水平有了显著提高,而农村精神文明的发展速度明显滞后于农村物质文明的发展步伐。为更好的促进我国新农村建设,大幅提升农民的精神文明程度,当前急需努力进行农村群众的文化建设,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奠定更坚实的精神文化基础。

2.农村群众文化建设是发挥农民的主观能动性,培养农村人才的重要途径。农村群众文化建设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核心精神力量,农民是农村群众文化建设的主体,因此农村群众文化建设在政府的引领、指导下,还需要充分发挥农民的主观能动作用,提高农民的思想认识,调动农民的积极性,让农民积极、主动接受并推动新农村建设;同时,通过农村群众文化建设的感染、教育,结合自身的努力而进入大学,成为我国经济、社会建设人才。通过农村群众文化的宣传、建设、感染,使部分人认识到自身所长,并自觉参与我国广大农村群众文化的学习、消化、吸收与创新的行动当中。先

3.大力加强农村群众文化建设,是切实弘扬先进的社会主义文化理念,让先进的社会主义文化成为农村文化市场的主流的必由之路。在农村全面进行小康社会的建设离不开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支撑,特别是在多数农民的温饱问题基本解决之后,农民在精神层面的需求不断显现出来,政府和社会机构要在农村多组织积极、阳光的文化活动,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升农民精神文化素养,以适应在农村基层全面小康建设社会。

二、农村群众文化建设现状及问题

伴随着国家经济的发展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推进,国家相关部门日益重视对广大农村群众文化建设活动的正面疏导,同时也加大了对农村群众文化活动场所的保养的建设力度,社会各界也更加关注、关心我国农村群众文化建设和发展过程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群策群力地寻找、探求解决困难和问题的对策,这在很大程度上为农村群众文化建设提供了正能量,也大幅度地提高了农民的文化水平,但农村群众文化建设仍存在着一些问题与不足,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农村群众文化建设基础设施薄弱,文化活动经费少。近年来,我国政府职能部门在一定程度上对广大农村群众的文化建设活动作出了努力,也实施了一些有效的措施,但政府部门扶持农村群众文化建设的力度总体说来还不够,效果也不太明显,主要表现在:一是农村地区群众文化活动的基础设施落后,硬件设备缺乏,有的地区还是一片空白, 有些地方的农村群众文化活动硬件设施形同虚设,由于群众没有良好的文化活动场所,所以就难以组织起来进行一些健康的、积极向上的文化活动 ;二是农村的文化活动经费严重缺乏,国家政策对农村群众文化建设支持不力,导致农村群众文化活动的开展缺少相应的经费,因经费缺失,使得农村群众文化活动开展起来举步维艰,导致农村文化活动不能与农民的需求相适应,因而农村文化工作很难顺利开展。

2.对农村群众文化建设认识不到位,文化活动组织人员素质偏低。一是因受传统政绩观的影响,一些乡镇干部对农村文化建设不重视,没有处理好文化建设与经济建设的关系,片面注重经济建设与发展,认识不到农村群众文化建设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内容,而只是片面地将农村群众文化建设与唱唱歌、跳跳舞、逗笑搞乐、闹着玩、寻开心等同;二是因缺乏对农村群众文化人员必要的教育、训练经费,从而导致从事r村群众文化建设与传播活动的专业人员少,特别是高素质的大型群众文化活动的策划人才更是稀少,参与农村群众文化建设活动的文化组织人员整体素质偏低,人员业务水平也不高,直接影响到农村群众文化建设活动的开展,加之年青一代人大多是“键盘族”,直接导致了农村文化组织人员断档的现象。

3.农村群众文化活动参与度不高,不良文化现象时有抬头。因农村青壮年劳动力多外出务工, 农村群众文化的参与者多是年龄偏大的人,在农村的极少数年轻人对当前农村文化活动的内容、形式也无法接受和认同,因此农村的文化活动对年青人基本没有吸引力。由于我国大多数农村地区的青少年大都外出务工或者上学,因此,农村群众文化活动对青少年的需求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而留在农村的老人、妇女是琐事缠身,小孩要上学,农活,没有时间和精力去参加农村群众文化活动,而地方文化部门在文化活动中又不能进行创新,文化活动内容陈旧,形式不变,不能吸引老人、年轻人、妇女、小孩去积极参与,这为落后的思想、文化和社会不良现象大开方便之门。

4.农村文化活动场地问题突出。一是农村群众文化群众团队在场地上存在问题,要么是没有场地,要么是没有合适的场地,绝大多数农村群众文化团队找不到充足的、相对稳定的活动场所和环境,导致农村群众文化活动中的日常训练、排练难以顺利进行,因而农村群众文化团队的表演水平受到很大影响,也严重制约了农村群众文化团队规模的扩大,进而影响到农村群众文化建设的长远发展,这是政府相关部门应该重视的现实问题;二是已经建成的农村群众文化活动场所得不到合理地、充分地利用,作为在广大农村传播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和社会主义优秀文化的物质基础的基本设施,已有的农村群众文化活动场所因各种主客观的原因利用率较低,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农村群众文化活动的正常开展。为促进农村精神文明建设,较多农村地区建有群众文化活动中心,但一般都是处于关闭状态或者被变卖和租用出去,却很少为农村群众文化活动服务,使得这些农村文化活动场所形同虚设。

三、加强农村群众文化建设的途径

农村群众文化活动是广大农民群众通过开展各项文体活动,来满足广大农民群众自身精神文化生活需求的自身活印N适应国家关于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大力开展农村基层文化生活、建设和谐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总体要求,农村各级政府部门、社会力量应将农村群众文化的建设和发展作为弘扬农村基层文化、活跃群众文化气氛、引导积极向上活动氛围、提高农民文化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手段。针对以上农村群众文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可通过以下途径加以解决。

1.加大对广大农村进行文化活动的财政投入力度,巩固、强化农村群众文化活动场所及配套设施的规划与建设。硬件基础设施是农村群众文化活动开展的重要基础,农村要充分发挥地区优势,合理地规划利用好财政资金,发展、建设、完善农村群众文化活动基础设施。作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管理层的政府职能部门应不断拓宽财政渠道,制定、实施配套的扶持农村群众文化建设的政策和举措,全力推动农村群众文化建设所需硬件的更新、维护与建设,真心实意地为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群众文化建设作出贡献;同时寻求社会方方面面力量的帮助,鼓励社会公益团体和民间文化组织参与到完善农村群众文化建设所需的基础设施的行动中,农村地区应结合当地经济结构、经济发展水平、经济发展特点,有效利用好政府投资、发动企业资助、鼓励个人捐资及民办等多种形式灵活地为社会主义农村群众文化建设活动的顺利开展和文化活动场所的维护、建设筹措资金,保证农村群众文化活动的开展有场所,有资金。

2.整合资源,大力建设好农村群众文化团队。一是伴随着农民对精神文化的需求的逐步提升,政府相关部门应充分认识到农村群众文化建设的现实性和紧迫性,紧密结合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发展的需求,积极整合各种资源,加强农村基础文化规划、设计、建设,逐步提升农村群众的知识、文化修养,培养农村群众的科学审美情趣;二是政府部门应当与社会相关组织密切配合,形成合力,完善、优化广大农村群众文化建设发展制度,改进农村群众文化服务方式,以地方文化特色为基础,促进专业团队与业余团队的交流、合作,确保农村群众文化建设和发展的主体――农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的充分发挥,推进优秀民间文化的有序发展,政府要按照百花齐放的方针,在全发展好民间优秀文化的同时,大力倡导符合时代需求、融合乡土气息的农村群众文化传播方式和内容的创新,建设好具有地方特色、充满生机活力的群众文化团队。

3.着力培养农村群众文化的组织人才。大力培养农村群众文化的优秀组织人才,一是政府和社会力量要对关注农村群众文化建设活动的组织人员,注重对他们的业务技能的培训,关定期进行考核,不断督促他们提升为农村群众的服务的能力的水平,并对他们实行有偿制,使他们真正成为推动农村群众文化建设的中流砥柱,注重农村地方文化工作人员的政治思想素质、业务技能水平的培养和提高,为广大农村打造一支素质过硬、能吃苦耐劳的地方文化工作者队伍,从而效地推进农村的群众文化建设;二是科学管理好农村群众文化团队和组织人才。实行统筹管理与分级管理相结合的办法,加强团队管理的评价和监督体系,落实责任制,将定期考核结果与待遇挂钩,促进农村群众文化团队和组织人才工作积极性的提高,建立约束机制,强化自我管理和约束,设置专业的群众文化管理人员,加强对农村群众文化活动的管理,促进团队整体进步。

4.在农村大力弘扬先进的社会主义文化,为农村群众文化建设的健康有序发展创造良好的氛围。一是各级政府要精心策划,全力支持农村群众文化建设,深入、持久地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用先进的思想武装农民,进一步规范农村文化市场,对当前存在的低级文化现象坚决抵制;二是大力扶持地方特色农村传统文化建设。政府要遵循“和而不同”的原则,一方面扎根于有地方特色的文化,发扬光大我国传统文化的精华,不断挖掘农村地区的特色文化,彰显农村各地的文化特色魅力,政府部门要积极引导、大力协助地方团队将地方特色文化表演好、传承好,尽力培养地方特色表演团队的后续人才,特别是乡镇文化站要积极主动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有计划地、有重点地安排好地方特色文化表演的相关系列活动;另一方面,政府相关文化管理部门也要大力鼓励引进其他有地方特色的先进文化进入本地的文化市场,做到兼收并蓄,彼此相互吸纳其精华,共同促进,进一步满足广大群众的文化需求。

参考文献:

篇6

1.前言

经济的发展带动着城市经济的迅猛提高,而人们经济生活水平的提升,随之也就对其居住环境的问题非常重视,其中人们对电气安装工程质量有了更高的要求,所以,对工程中常见的质量通病应给予足够的重视,做到事前控制,对提高住宅的安全性、舒适性是很有必要的。电气设备是现代科技产品,在不恰当使用或者安装失误的情况下,容易出现设备损坏或者伤害人员的问题,加上安装施工是比较繁杂的过程,如果在这个过程中操作失误,调试不当或者监督不力,会埋下很大的电器使用隐患。鉴于社会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应该最大程度地运用新技术、新材料进行电气设备施工质量控制,可以有效地解决常见的问题,保障建筑物电气设备的安全性。

2.电气设备的设置要求

(1)配电系统应该实行分级配电,即设置室外分配电箱与室内总配电屏,或者设置分配电箱与室外总配电箱;(2)分开设置照明配电箱和动力配电箱;(3)开关内要配置一机一闸,即每一台电气设备都有独立的开关箱,禁止一个开关配两台或者两台以上的电器;(4)总的配电箱要装置在靠近电源的位置,而分配电箱应该装置在用电负荷或者电气设备比较集中的地方;(5)开关箱与配电箱安装的位置应牢固端正,箱体底部与地面的垂直距离至少有1.3m,但是不能高于1.5m;(6)开关箱与配电箱应该采用优质的绝缘材料或者铁板造成。铁板的厚度至少要有0.5mm。

3.电气设备安装工程的安全设计要点

为了防止电气设备安装的安全性,需要对以下安全要点进行安装、施工:(1)一般的室内的电气设备外壳带电、人体触电、跳闸的情况时有发生,如果在设备的总进线处安装一个漏电保护器,可以有效地防止触电、火灾等事故发生;(2)在布线过程中,要彻底分离插座回路与照明回路,否则两条回路线相连容易造成短路、断路等情况;(3)在天花板安装吊灯或者吊扇时,要严格按照安装标准操作。吊灯要根据灯重选择软导线,如果灯重超过1kg,需要选用吊钩或者吊链连接灯体,此外还要用螺栓与天花板内的预埋件相接,使其稳固;(5)设计安装插座的位置通常控制在距离地面0.15m~1.3m之间。另外安主管插孔要注意的事项是:两孔的插座右边是连接火线的,左边是连接零线的,而三孔的要加上保护线。

4.电气设备安装工程常见问题及对策

(1)电缆排管入孔井底部尺寸过小或布局欠合理

通常电缆排管在孔井底部的尺寸太小,或者电缆的布局欠合理,都会影响电缆的施工。可以采用塑料管、混凝土管或者陶土管作为电缆排管。在直线段上,需要设置一定量的电缆入孔井。此外,与拐角处也要设置电缆入孔井。进行电缆入孔施工时,工作人员因为受孔井空间的限制,所以每隔一段距离,就要把电缆先盘放好在孔井里,才能继续向前敷设。如果电缆入孔井底部的空间太小,只能容纳电缆的弯曲半径,那么安装电缆的施工人员根本无法同时在内活动。

因此,针对此问题,在制订电缆排管入孔井的设计方案时,总的要考虑两个方面:①入孔井足够容纳满足安装需求的工作人员;②可以满足电缆弯曲半径的需求,尽量将井内的墙壁直角做成有弧度的转角。此外,在电缆孔井的墙壁进行悬挂滑轮的拉环地锚预埋,井壁还要预埋一些倾斜角斜向上的电缆导管,在孔井的顶端设置一个托架,方便工作人员敷设电缆以及检查电缆和维修电缆。

(2)基础型钢、轨距与变压器盘、柜的基础尺寸不匹配

当前我国电气设备安装施工中,变压器盘、变压器柜都是在基础型钢座上安装,而不是直接在地面上安装。为了使其稳固,基础型的钢座要与接地的干线焊接起来,变压器盘和变压器柜也要使用螺栓将其与土建基础型钢座进行固定。但是由于钢座的设计人员与采购变压器盘、变压器柜的人员不是同一个人,所以经常发生基础型钢座尺寸与变压器盘、变压器柜的尺寸不符合问题,导致设备必须进行改造后或者重新采购才能安装,造成资源的浪费。针对该问题,在电气设备安装工程施工中,电气安装人员要对土建建筑的设计与施工提出明确的要求,并且要全程配合设计人员作出改动,一旦电气设计的方案发生更改,需要及时以口头或者书面的形式告知设计人员和施工人员作出相应的调整或者更改。这样做有利于提高变压器盘、变压器柜的匹配程度,促使安装能够顺利进行。

(3)沟道出口及电缆管孔洞封堵不严

对电缆孔洞与沟道口进行堵塞,可以有效防止因电气失火时的扩散,除此之外,还可以防止雨水、污水的渗透,以及预防老鼠、猫、狗等小动物出入,以免咬坏电线,发生电气事故或者电气故障。可是实际上,一般电缆管的孔洞和沟道出口都是建立在地下的,经常被施工人员忽略,尤其是在进行了电缆敷设的施工以后,或者进行电缆维护时,将原来封堵的物体移除之后,没有继续进行封堵。许多电缆孔洞和沟道出口,就是因为长年缺乏人员管理,经常出现遗漏现象。在有电缆经过的洞壁、竖井、楼板以及放置变压器盘、变压器柜的孔洞处,可以用防火材料将其密封,而且要封堵得严实可靠,不能留有明显的缝隙,如果洞孔过大,可以添加耐火衬板后,再用材料进行堵塞,在建成使用的过程中,定期对其进行检查,可以最大程度防止电气设备出现安全隐患。

(4)高层建筑的配电室安装和建成后维修时的运输通道问题

在高层的建筑中,通常会将配电室设置在地下室或者底层,而且专门设置在偏僻的位置。这固然可以最大程度利用空间,但是如果忽略投入使用,运输通道不畅,发生危险情况或者电气设备出现故障时,就会造成比较大的麻烦。所以,在考虑配电室的位置时,必须要考虑建成后维护时的运输渠道问题,这样可以方便地进行电气设备维护和检修。

5.结束语

总而言之呢,在进行电气设备的安装施工的过程中,必须要绝对性的依照电器设备的使用特点以及电气设备项目的总体要求,严格遵守相关规范,在进行正式使用前要经过调试和试运行,这样可充分保障电气设备的使用性能与安全性,以此获得相应的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

篇7

1、1变电站管理

变电站管理功能按照不同电压等级、间隔名称,分层次多级目录管理若干装置。可新建、打开和关闭变电站工程;支持在人机界面中输入装置地址发起连接请求创建装置;支持装置重命名、排序、复制、粘帖和导入导出等操作。以层次树的资源管理器方式展示变电站结构。装置分离线和在线两种状态,离线模式下可进行数据分析、离线定值设置、主画面编辑等操作,在线模式下可进行程序维护、状态浏览、数据归档收集等操作。

1、2装置程序维护保护测控装置调试软件设计与实现上传配置文件、日志文件等文本。控制方下发需要上装的文件名,监视方打开文件,并分段上传数据,到达文件尾部后给出结束帧标记,控制方将数据存储到文件。上装是下载的反向过程。在程序运行调试过程中,往往需要通过调试相关变量进行状态诊断。在调试上位机程序时,可以使用IDE或gdb等进入调试状态,设置断点并查看变量值。嵌入式装置在运行状态下,监视相关变量时不能随意切换到调试状态,而是将调试变量作为一个实时响应的处理线程。通过调试变量协议,控制方下发需要调试的变量名,装置侧获取相关变量的地址信息和类型后,访问变量地址,读取数据,周期上送变量值,控制方显示实际值。调试变量的关键步骤是获取变量的地址,全局变量可以通过分析编译器形成的map文件获取,对于动态分配的内存,则需通过辅助手段实现。为此制定相关嵌入式程序编程规范,用结构体元件来封装各功能模块数据。元件结构体的内存是动态分配的,编译器在编译时没有为其分配静态地址,map文件里没有这些变量的地址信息。需要在装置启动阶段才能得到变量地址。对于动态分配内存的结构体变量,装置侧提供注册接口,可记录首地址。调试软件根据输入的元件结构体类型名、成员变量名、文件存放路径和CPU字节对齐等信息,对相关的文件进行词法分析和语法分析,进行宏表达式求值,计算出变量在结构体中的偏移量,并下发相对偏移信息。装置侧程序由结构体首地址+变量的相对偏移地址得到变量的真正地址。调试人员只需输入层次实例名,不需手工计算变量地址,调试软件在计算相对地址时已考虑了各种CPU的字长对齐设置。调试变量的流程如图3所示。可通过查询内存的功能实现一次查看连续区域内存数据。控制方可下发查询起始绝对地址,监视方一次回复若干个字节的内存数据。也支持通过下发变量名的方式查询内存。

1、3在线浏览操作在线浏览的通信协议基于继电保护国际标准规约IEC60870-5-103协议[6],可以实现不同厂家的设备、后台的交互通信,减少了私有协议转换过程,方便运行管理和维护。其协议结构如图4所示。类结构图如图5所示。在线浏览操作功能包括:装置模拟量开关量实时显示、装置定值整定和比较、可编程逻辑编辑和状态显示、事件查看、动作报告显示、波形文件上传和分析、HMI遥控模拟、信号复归等。通过在线浏览模块,可实时显示装置的状态数据、参看监视报文、分析跳闸逻辑、查看并设置定值、开关分合遥控等操作。其中涉及到遥控、定值整定、报告清除等关键操作,需要输入用户名和密码,进行权限校验。以定值设置整定为例,其报文交互流程如图6所示。

1、4一键归档分析通过一键归档操作,批量上装日志文件、配置文件等文件,自动截取装置当前的断面数据(包括装置模拟量、状态量、定值、报告、用于问题诊断的特定变量等内容),将各分立文件压缩存储为一个数据包。当现场运行的装置出现异常或跳闸动作时,通过一键归档,可自动打包相关数据,并以邮件方式发送到指定邮箱,装置研发人员可离线打开查看分析。

2软件风格设计

2、1基于软件管家模式由于软件功能复杂,采用了模块化设计思想,进行分层、分模块设计,以去除界面、数据、接口之间具体耦合,方便扩充。调试软件由引导主进程和按照功能划分的子进程组成。如图7所示,引导主进程是安装软件的启动程序,提供变电站资源管理器功能,在左侧树形区域点击装置节点时,会在右侧按照模块划分,分类显示相关功能。点击功能图标,传入形参,启动独立的子进程。通过组件化的设计思路,可确保增加一个新的模块时,不会影响已经稳定的模块。基于子进程的软件管家模式,也减少了人机界面的操作复杂度,用户在一个时间段内只需专注于单一图4在线浏览报文协议结构图5在线状态浏览类结构图图3调试变量流程图2《工业控制计算机》2014年第27卷第11期的功能,并可快捷地切换到另一个功能的操作界面。

2、2类浏览器界面风格当各个子进程启动后,为避免顶层窗体过多,采用类似Chrome的界面风格,用标签页管理子进程的界面。对各子进程的界面、颜色进行了统一设计,基于QT-CSS技术,设计了统一的界面风格库,并提供风格设置接口,可设置标签页QTabWid-get、层次树QListTreeWidget、停靠栏QDockWidget等控件的边框、缩进、标题、字体、颜色等内容。类浏览器的界面规范使不同人员开发的子进程在风格上高度统一。

3软件分层设计

除按照主进程-子进程的模块化设计外,单个通信子进程按照分层原则设计,共分为三层,最底层为数据收发层,中间层为数据处理层,最上层为展示层。如图8所示:图8软件分层结构数据收发层的功能是负责从装置接收报文并将数据处理层的报文发送到装置。针对不同类型的装置,该层需要支持串口通信、以太网链路层通信与以太网传输层通信三种通信方式。同时为了保证通信状态的可靠性,数据收发层还支持出错重传及超时重传机制。其中网络通信采用ACE中间件实现,串口通信采用Qt的QExtSearialPort实现。数据处理层是整个系统的主体部分,主要负责报文解析,报文生成,提供接口供展示层调用,实现了业务与操作接口的分离。展示层提供数据的展示与用户交互功能,不涉及具体的业务流程处理。针对不同的数据,展示层提供二维表格、层次树等不同的展示方式,采用Qt的Model-View模式,可高效快速显示刷新数据。展示层还提供个性化的右键菜单、按钮与工具栏。当用户点击某个菜单或按钮时,展示层会调用数据处理层的对应接口,对用户的操作进行处理。

4结果

实现与分析软件主界面如图9所示:左侧为资源管理器,用来管理变电站,变电站下支持新建多个装置。右侧为工作区,用来展示当前活动装置支持的功能。图9软件主界面点击工作区某个功能按钮,主进程将启动相应的子进程。以在线浏览功能为例,图10所示为装置报告查看界面。

篇8

2管道腐蚀检测装置创新设计

2.1在役管道腐蚀检测原理

我国在役管道大都铺设在野外且都埋在地下,其底部最容易发生腐蚀,对于在役运输管道发生的腐蚀采用射线检测技术,其检测原理如图2所示。射线机发射检测光线,穿透管道待检测部分,然后被探测平板接收,通过对接收射线的情况进行分析处理,便可以判断管道是否存在腐蚀以及腐蚀的位置、程度。

2.2检测装置问题分析

由于在役管道所处的环境比较复杂,对检测装置提出了非常苛刻的要求:不宜在管道内进行检测,也不允许检测装置从管道两端套进,只能从中间夹紧管道。当前的管道腐蚀检测装置主要存在的问题为:①结构复杂,装夹不便;②人工干预程度大,自动化程度低,检测效率低;③只能检测某一管径管道,适应性差。检测装置的创新设计必须解决上述问题,对于上述问题我们分析归纳为以下两个问题:Q1:提高检测效率,要求检测装置能沿着管道轴向进行移动检测,并对管道进行可靠地夹持。Q2:检测装置能实现系列管道(Φ159mm~Φ500mm)的检测,并保证检测装置不复杂、结构紧凑。对于Q1,要求检测装置沿着管道轴向移动检测以提高检测效率,但另一方面会导致夹持装置的夹紧力不够、可靠性降低,这就形成一对技术冲突。对应TRIZ标准工程参数,这对冲突中的改善参数为时间损失,恶化参数为可靠性。对于Q2,要求检测装置实现不同管径的管道检测,但同时会增加装置的复杂性,这也形成一对技术冲突。对应TRIZ标准工程参数,这对冲突中的改善参数为适应性及多用性,恶化参数为复杂性。

2.3检测装置问题解决

(1)针对Q1,查询TRIZ冲突矩阵得到发明原理10,30和4[7],经分析这3个原理无法解决该问题。我们采用物质—场模型来分析此问题,两种物质分别为S1(管道)和S2(检测装置),场为机械场,检测装置及场提供的功能是不完整的,其物质—场模型描述如图3所示。检测装置要求对管道有足够的夹持力,实现管道的可靠夹持,但检测装置与管道很难发生相对运动,实现管道轴向移动检测。由此可见,检测装置提供的场是一个可控性较差的场。查询标准解,得到第二类标准解No.16,即增加一个易控制的场,因此在检测装置和管道之间增加一个可控的外力,即在检测装置前后分别采用4个滚轮实现管道的夹持,在前后轮之间的管道上增加一个可控的驱动机构(如图4所示),在夹紧定位的同时提供外力以促使检测装置与管道之间发生相对运动。当管道检测装置实施检测时,不与管道发生相对运动,对管道进行定位夹紧;当检测完一个位置时,驱动机构提供外力促使检测装置与管道之间发生相对运动,检测装置运动到管道的下一个检测位置。(2)针对Q2,查询TRIZ冲突矩阵得到4个发明原理15,29,37和28。经过分析,发现发明原理15(动态化)有助于该冲突的解决。应用发明原理15,将滚轮与检测装置的联接部分改为可调机构,采用如图5所示的可调滑块机构,滑块沿着圆弧板径向安装,均匀并且对称安装在上、下圆弧板端面,通过调节滑块实现所要求的系列管道检测。

2.4在役管道腐蚀检测装置创新方案

综合上述2个问题的解决方法,得到如图6所示的在役管道腐蚀射线检测装置创新方案。检测装置采用两段半圆弧铰接而成的剖分式结构和螺旋夹紧机构实现快速夹紧和拆卸;采用8轮夹持机构以及驱动机构实现检测装置对管道的定位夹持,并能沿着管道轴向移动,实现自动检测;调节与轮子联接的滑块机构以实现不同管径的夹持检测。

篇9

中图分类号:TU74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前言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以及我国施工技术的迅速发展,人们对建筑机电设备的安装的要求越来越高。尤其是一些高档建筑物,对装修及机电设备安装的要求也会愈来愈高,要求这些设备不仅不能影响建筑物的整体美观,而且要求保证使用功能,尽量减小噪声和震动,机电设备是建筑施工工程中不可缺少的设备,关系到建筑工程的整体质量与建筑的使用质量等诸多要素。因此,在机电设备的安装过程中,要注重施工的质量,提高专业人员的专业素质,保证施工的顺利进行。

1 机电设备安装工程的特点 机电设备安装是一个大概念,其涉及面很广,学科跨度也很大,虽有它的固有特征,但其通用性也很强。是用于工业和民用、公用建筑的机电设备工程。机电设备工程涵盖了机械设备工程,电器工程、电子工程、自动化、仪表、建筑智能化、消防、电梯、管道、动力、通用、环保工程等等。其施工活动从设备采购开始、涉及到安装、调试、生产运行、竣工验收各个阶段,直至满足使用功能或正常生产为止。 机电设备安装施工过程中,涉及施工过程中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设备等新兴技术。目前工业规模日益扩大,安装工程也越来越大。大型工程对吊装、装配、检测技术的要求越来越高。这就需要不断更 新施工技术及施工设备。机电设备工程施工质量的验收与建筑构筑物相比较,也有着明显的不同,其特点主要表现为对质量评估方法、工程验收和售后服务手段的区别。

2机电设备安装施工常见的问题

机电设备安装工程中存在的很多问题,这些问题都是影响机电安装工程质量的重要问题,只有有效地控制和降低这些质量通病,不断提高机电安装工程的质量,才能完善各系统的功能。

2.1电气设备问题电气设备中的隔离开关安装时由于操作的错误或是动、静触头的压力与接触的面积不够,导致接触面电热氧化从而使得接触电阻的增大,会促使触头的烧蚀,导致事故的发生。断路弧触指与触头在装配时出现误差也会导致接触的压力、分合闸的速度以及同期性达不到设备正常运转的要求,会导致断路器出现爆炸的现象,造成电气设备安全事故。(1)隔离开关安装时操作不当或动、静触头接触压力与接触面积不够,会导致接触面电热氧化,增大接触电阻,灼伤、烧蚀触头,引起事故。(2)断路器弧触指与触头的装配不正确,接触压力、插入行程、分合闸速度及同期性达不到要求时,将使触头过热、延长熄弧时间,导致绝缘介质分解、压力骤增,甚至引发断路器爆炸事故。(3)安装检修不慎,会使电流互感器的一次绕组开路,产生高强的过电压,对设备安全和人身造成威胁。(4)在装配有载调压装置的调节装置机构时的装配错误,装配时不慎掉入的杂物卡住机构等问题,也将引发不同程度的事故。(5)主变压器的主变吊芯及高压管等安装时,不慎掉入如螺帽与钥匙之类的杂物、器身及套管内排水不彻底、密封装置安装错误或在安装中损坏等,都会降低主变压器绝缘强度,导致局部绝缘被击穿或破坏,造成恶性事故。经有关科技人员通过技术计算和验算,共同研究商定,以使用价值和经济效益双保证为设备和设施选定取向,进行施工组织设计及设备、设施选择。

2.2设备的噪声与振动大问题近年来,我国对建设工程的质量要求越来越高,对建筑物噪声与振动的控制也越来越严格。建筑物的噪声与振动的根源是建筑物内的机电设备,建筑物机电设备大概包括:冷冻机组、各类风机、变压器、暖通和给排水等动力机电设备。这些设备在运转时,由于旋转的惯性力和偏心会产生一个干扰力,从而引起设备不见产生振动,在通过设备底座、管道和建筑物的连接部分使整个建筑物产生振动,并以固体声和空气声波的形式向建筑物的四周辐射噪声进行传播,严重影响人们的工作、生活。

2.3观感差的问题建筑机电设备的安装工程在实际使用中是和周围环境融合的,所以在机电设备安装时施工人员应该尽量保证机电设备和周围的装饰装修材料相配合,有的建筑里会出现不好看的现象:比如,楼层走廊吊顶喷淋头、风口、灯具的布置歪歪扭扭不在一条直线上,并且与吊顶的装饰不协调;卫生间的电器开关、墙面的管道、地漏与面砖不协调、没规律可循,达不到精细、美观的要求。2.4螺栓、螺母之间的连接问题 螺栓连接时机电安装的基础装配,在电气工程传导电流的螺栓、螺母的连接时,要注重设备的机械效应,特别是电热效应。在连接时,如果螺栓、螺母之间的压接不密实、连接过松会容易使机电设备松动,使得接触电阻增大,通电时容易发热、接触面氧化、甚至可能会烧熔相接处,引发短路事故。而对于一些设备和母线,其联接线的并沟线夹、设备线夹、T型线夹也都会在一定程度上引起相应的事故。但是如果螺栓、螺母连接过紧的话,又容易导致螺栓产生金属疲劳,出现剪切或螺牙滑丝的现象。 2.4超电流问题 机电设备的泵如果有杂物或轴承被损坏,当泵内转子和壳体相互摩擦时,就容易产生超电流。而当机电设备的电功率偏小,过载电流整定也偏小,而线路电阻偏高的话也是会产生超电流现象的。

3提高建筑机电设备安装质量的对策 3.1严格配电装置的安装程序配电装置构成电气工程的核心,施工中,应该严格按照施工图进行设备的采购和安装,直到后来的调试,必须遵照图纸要求施工并进行规范性验收。建筑所用的配电设备一般都是较先进的产品,具有电业部认可的产品使用许可证,质量问题是有保证的。在强电工程施工中,电缆也是很重要的一部分内容,必须保证电缆的质量,否则容易酿成火灾等严重后果。建筑内的电缆敷设主要是沿桥架、竖井及沟道进行。施工时必须严格对电缆密度、数量、型号规格等进行分类确认,避免混论,或者运行中产生高热,电信号相互干扰。

3.1设备外观差的预防机电设备的外观质量是建筑美观的一项内容,施工中必须严格遵照图纸对设备进行敷设和安装。对于吊顶内及走廊中的管线敷设要绘制施工图,通风、喷淋、电线槽等要合理布置,最好不要居中设置,给照明设备腾出一定的位置。各种五金配件严格设置在规定范围内并保证合理。 3.3预防噪声大的措施 设备机房内的吊顶和墙面做隔声、吸声处理,真确合理地选用隔振元件和隔振形式,合理布局设备层平面,尽量减少振动对周围的环境影响,并对管道支架、吊架、托架等同时进行隔振处理,以达到防止或减少振动的传递,进而减少噪声带来的问题。 3.4 解决螺栓常见问题 对于机电工程的螺栓、螺母的链接,要注意其机械效应和电热效应,要用专业的施工人员,按照其规格安装并压接牢固。防止因为此类问题导致的事故。 结束语建筑机电设备工程安装工程是一个复杂的生产过程,作为建设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机电设备安装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着人们的生活质量。因此,在施工中必须严格按照规范标准进行安装、调试和验收,并不断提高管理人员的整体素质,严格落实质量责任制,这样才能够有效的提升机电安装水平,保证安装工程质量,确保安装工程按期完工。

参考文献:

[1]谢景强.浅谈建筑机电设备安装施工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科技致富向导,2012

篇10

1 引言

机电设备安装工程是建筑工程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施工活动从设备采购开始、涉及到安装、调试、生产运行、竣工验收各个阶段,最终是以满足建筑物的使用功能为目标。机电安装工程贯穿在整个工程施工过程中,它涉及到的学科和专业较多,包括工业、民用、公用工程中的各类设备、给排水、电气、采暖、通风 消防、通信及自动化控制系统的安装。主要部分在结构工程结束以后开始施工,并在装饰工程开始以前基本结束,所以对整个工期有重要影响;机电安装工程的质量对工程竣工后的使用功能有着关键作用,要求施工单位在施工过程中严格把关。

2 建筑机电设备安装常见问题分析

2.1 建筑机电设备安装质量观感差

目前我国城市高级民用建筑中的高档办公楼、豪华住宅和星级饭店越来越多,在这些高级民用建筑中,对装修及机电设备安装的要求也会愈来愈高。但是,我们常常会在一些高档建筑中发现这样一些现象:楼层走廊吊顶喷淋头、风口、灯具的布置歪歪扭扭不在一条直线上;客房卫生间卫生洁具、五金配件不在装饰缝四角中间;吊顶有漏水痕迹,卫生间门口外地毯有水迹;内墙上同类型开关、插座面板位置高低不一等现象,给工程留下永久的、观感不美的遗憾。笔者通过自己多年的施工经验分析和总结了建筑机电设备安装质量观感差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机电工程项目部施工管理不到位,工程观感质量意识淡漠,片面认为机电设备安装后能可靠地运行,达到使用功能即可,与建筑物档次标准关系不大。

水、电、通风专业之间综合布置图的深化程度不够,导致有的风口安装不到位,吊顶内有的灯具因安装高度不够,只能移位安装等等。

2.2 建筑机电设备噪声与震动大

近年来,我国对建设工程环境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特别是学校、医院、综合办公楼、高级酒店等建筑,对噪声与振动控制要求十分严格,而产生噪声与振动的根源主要是设备机房,因为设备机房分别安装有冷冻机组、空调循环水泵、空气处理机组、各类风机、冷却塔、变压器、暖通和给排水等动力机电设备。这些设备运行时由于旋转的惯性力和偏心不平衡产生的扰力,都会引起设备部件产生强迫振动,并通过设备底座、管道与建筑物的连接部分产生振动和噪声,并以固体声和空气声波的形式向周围空间辐射噪声进行传播,给人们的生活学习工作带来影响。因此满足人们对环境质量的要求,是当今建设工程中不应忽视的问题。

2.3螺栓施工问题

在现代化建筑工程施工的过程中需要从多个角度去处理和维护,是一种以基本配电为基础,连接各个部位的一种综合性工作模式和工作流程。在当前的工作中,常见的螺栓施工问题是对于电气工程中传导电流的螺栓、螺母等连接模式进行综合性的工作模式,不仅需要注间工作中存在的其他机械效应和机械能力,从而使得电气工程中还存在着极为严重的缺陷。

3 建筑机电设备安装的有效策略

3.1 强化质量意识

管理人员应正确处理工程质量、工期、成本三者关系,使全体施工人员清楚地认识到,在竞争激烈的建筑市场中,建筑品牌效应十分重要,质量是企业生存发展的生命线。因此,项目部管理人员要分工明确,各司其职抓好产品质量。同时应配备(或者兼职)一名测量技术人员。测量技术人员专门校核土建、装修提供的机电安装基准线、标高线、轴线、吊顶线是否正确,并依此基准放出具体机电产品安装的基准线。质检员在施工过程中应随时检查所安装的设备和管线是否符合图纸要求。当然,制定严厉的工程质量奖惩制度也是很必要的。

3.2合理地布置楼层走廊内的各种管线

施工单位应根据通风空调管道、消防喷淋管道、电气线槽、照明等设计图纸进行综合布置,绘制吊顶走廊内各种管线综合布置图。通风主管道、喷淋主管道、电气线槽尽量不要居中布置,尽量给灯具安装留出足够的空间高度。喷淋头、风口、灯具、烟感探测器安装时,要在走廊两端吊顶上部居中位置用细钢丝拉线安装,使之吊顶上的机电产品安装成一直线。对于客房小走道内的各种管线、阀部件亦要综合布置,风机盘管安装要尽量贴近楼板,一定要保证冷凝水管道的坡度要求,避免管道倒坡或集水盘溢水淋湿吊顶面板,留下水痕迹。

3.3 注重机电成品的保护措施

施工人员在安装风口、卫生洁具、五金配件、开关、插座面板、喷淋头等机电产品时,要戴白手套,用专用工具仔细安装,切勿破坏机电产品的表面。机电产品安装完成后,要因地制宜制定切实可行的成品保护措施,组织专门成品保护队伍加强巡视,保证已安装完的机电产品完好如初地移交给业主。

3.4加强设备噪声与震动大预防措施

首先,设备机房内吊顶和墙面做隔声、吸声处理,机房门边用高隔声性能隔声门;对于安装在楼层顶部室外的设备机组,应增设消声器消声百叶,必要时设置隔声吸声屏等措施;对于空调通风系统,合理选用和配置消声器、消声弯头、消音静压箱等消声装置,并控制管道内的气流速度,以避免气流再生噪声的影响。其次,正确合理地选用隔振元件,并采用最佳隔振形式,保证有较高的隔振效率;在机器设备下做隔振基座,使隔振元件受力均匀,降低隔振系统重心位置,增加隔振系统整体稳定性,使设备振动受到控制并减少机组本身振幅,保证设备的正常运行;设备基座应独立,不宜多台设备合用一个基座;最后,设备层平面应合理布局,设备应尽量布置在结构刚度大的部位,以减少振动对周围的环境影响;为防止和减小空调机组、冷却塔、冷冻机组风机、水泵等产生的振动沿层面、梁柱、墙体振动传递,在设备底部安装隔振元件(弹簧隔振器、橡胶隔振器)管道采用橡胶挠性接管(或金属波纹管、金属软管),风机进出口与设备和管道连接处用帆布接头等,变刚性连接为柔性连接。并对管道支架、吊架、托架等同时进行隔振处理,以达到防止或减少振动的传递。

3.5 螺栓联接常见通病解决方案

对于电气工程传导电流的螺栓、螺母联接,不仅要注意其机械效应,更应注意其电热效应,压接不紧,接触电阻增大,通电时产生发热-接触面氧化-电阻增大的恶性循环,直至严重过热,烧熔联接处,造成接地短路、断开事故。对于一次设备及母线,联接线的并沟线夹、T型线夹、设备线夹、接线相等都可能因此产生程度不同的事故。

4 结束语

综上所述,建筑中机电设备技术安装工程是一个多工种、多工序多系统的复杂生产过程,它是建设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应给与足够的重视,本着安全、优质、美观的原则,严格按照施工规章,并且根据现场实际情况,灵活变通,确保机电设备施工的质量与美观,并尽可能的减小机电设备的噪音和震动。

参考文献:

篇11

中图分类号:G26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 引言

机电设备安装工程是建筑工程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施工活动从设备采购开始、涉及到安装、调试、生产运行、竣工验收各个阶段,最终是以满足建筑物的使用功能为目标。机电安装工程贯穿在整个工程施工过程中,它涉及到的学科和专业较多,包括工业、民用、公用工程中的各类设备、给排水、电气、采暖、通风 消防、通信及自动化控制系统的安装。主要部分在结构工程结束以后开始施工,并在装饰工程开始以前基本结束,所以对整个工期有重要影响;机电安装工程的质量对工程竣工后的使用功能有着关键作用,要求施工单位在施工过程中严格把关。

2 建筑机电设备安装中相关问题分析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现代机电设备的科技水平也在不断提高,尤其在采用自动化以及电子计算机的设备,其安装方法以及调试过程都较为繁琐,而且机电设备的安装需要专业型人才,安装工程也正逐渐向技术型转变;这就给机电设备安装带来一定难度,而且会影响安装工程的工期,这就需要技术人员在编制施工计划时,要仔细考虑每个安装施工环节,以便能够满足工期要求。机电设备安装比较常见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点:

2.1 机电设备的基础和连接螺栓的问题

在机电设备中,坚固的设备基础是设备安装精度和设备正常运转的保证,坚固的基础能把设备正常工作时的动力和振动力传递到土壤中,防止发生共振现象;若设备基础出现问题,轻则发生设备不能正常运转故障,重则发生设备移位、倾覆现象,因此在基础施工时必须检查混凝土配比、混凝土养护及混凝土强度是否符合设计要求,同时还必须检查基础的坐标、不同平面的标高和各种尺寸的核对、地脚螺栓的标高和中心距等。安装前还应对基础做预压试验,以防设备沉降不均 螺母和螺栓是基本的配件,若二者连接的力过大,在长期的电磁力和机械力作用下会使螺栓出现机械疲劳,导致因螺栓和螺母连接过松而出现螺帽滑丝或者剪切破坏的情况出现,使得设备因连接松动而出现事故。若连接的螺栓和螺母是用在导流设备上,这时不仅需要考虑机械效应的影响,而且应注重可能出现的电热效应;当螺母挤压力不够时,就会加大设备的接触电阻,在通电以后就会使电阻发热量过大,严重时可能会使连接处熔断,进而导致断开以及接地短路等生产事故的发生。对于母线以及一次设备来说,连接线的接线、设备线夹、T型线夹、并沟现夹等相等时,都会引起安全生产事故。

2.2 机电设备的振动问题

对于机电设备中的泵和风机等而言,比较常见的有壳体与转子同心度差、定子与转子相互摩擦、 轴承间隙大以及转子不平衡等问题。对于电机而言,比较常见的有定子与转子之间的气隙不均匀、定子与转子之间相互摩擦、转子不平衡等问题。在泵操作过程中因实际参数与泵标注的额定参数相差较大,就导致泵的不稳定运行,因此操作人员使泵在规定的额定参数下运行。

2.3机电设备安装中的超电流问题

对于泵而言,当泵内存在异物、壳体与转子相互摩擦、轴承损坏、接线不牢靠等都会引起超电流问题。对于电机而言,当电机电源缺相、线路电阻偏高、过载电路整定偏小、功率偏小时都会出现超电流问题。对于工艺操作而言,当泵实际送介质远大于设计水平时就可能出现超电流问题。

2.4 电气设备安装存在问题

对工程所用的电线、电缆、封闭母线等导电材料及其保护外壳进行进场验收,核对各种资料,发现缺陷杜绝进场。电气回路接通前连接处导电部分的爬电距离、放点距离不符合规定要求等。在隔离开关的安装时,若操作不当 接触面积不够开关松动等都会使接触面发生氧化,进而增大电阻,导致触头出现烧蚀或者灼伤问题,可能导致事故的发生。触头未按照要求进行装配,分合闸速度、同期性、接触压力以及插入形成等不合要求,会出现熄弧时间过长,引发机电设备的绝缘质出现分解,进而可能导致断路器发生爆炸。

3 建筑机电设备安装问题的对策

3.1 强化质量意识

管理人员应正确处理工程质量、工期、成本三者关系,使全体施工人员清楚地认识到,在竞争激烈的建筑市场中,建筑品牌效应十分重要,质量是企业生存发展的生命线。因此,项目部管理人员要分工明确,各司其职抓好产品质量。同时应配备(或者兼职)一名测量技术人员。测量技术人员专门校核土建、装修提供的机电安装基准线、标高线、轴线、吊顶线是否正确,并依此基准放出具体机电产品安装的基准线。质检员在施工过程中应随时检查所安装的设备和管线是否符合图纸要求。当然,制定严厉的工程质量奖惩制度也是很必要的。

3.2合理地布置楼层走廊内的各种管线

施工单位应根据通风空调管道、消防喷淋管道、电气线槽、照明等设计图纸进行综合布置,绘制吊顶走廊内各种管线综合布置图。通风主管道、喷淋主管道、电气线槽尽量不要居中布置,尽量给灯具安装留出足够的空间高度。喷淋头、风口、灯具、烟感探测器安装时,要在走廊两端吊顶上部居中位置用细钢丝拉线安装,使之吊顶上的机电产品安装成一直线。对于客房小走道内的各种管线、阀部件亦要综合布置,风机盘管安装要尽量贴近楼板,一定要保证冷凝水管道的坡度要求,避免管道倒坡或集水盘溢水淋湿吊顶面板,留下水痕迹。

3.3 注重机电成品的保护措施

施工人员在安装风口、卫生洁具、五金配件、开关、插座面板、喷淋头等机电产品时,要戴白手套,用专用工具仔细安装,切勿破坏机电产品的表面。机电产品安装完成后,要因地制宜制定切实可行的成品保护措施,组织专门成品保护队伍加强巡视,保证已安装完的机电产品完好如初地移交给业主。

3.4加强设备噪声与震动大预防措施

首先,设备机房内吊顶和墙面做隔声、吸声处理,机房门边用高隔声性能隔声门;对于安装在楼层顶部室外的设备机组,应增设消声器消声百叶,必要时设置隔声吸声屏等措施;对于空调通风系统,合理选用和配置消声器、消声弯头、消音静压箱等消声装置,并控制管道内的气流速度,以避免气流再生噪声的影响。其次,正确合理地选用隔振元件,并采用最佳隔振形式,保证有较高的隔振效率;在机器设备下做隔振基座,使隔振元件受力均匀,降低隔振系统重心位置,增加隔振系统整体稳定性,使设备振动受到控制并减少机组本身振幅,保证设备的正常运行;设备基座应独立,不宜多台设备合用一个基座;最后,设备层平面应合理布局,设备应尽量布置在结构(梁)刚度大的部位,以减少振动对周围的环境影响;为防止和减小空调机组、冷却塔、冷冻机组风机、水泵等产生的振动沿层面、梁柱、墙体振动传递,在设备底部安装隔振元件(弹簧隔振器、橡胶隔振器)管道采用橡胶挠性接管(或金属波纹管、金属软管),风机进出口与设备和管道连接处用帆布接头等,变刚性连接为柔性连接。并对管道支架、吊架、托架等同时进行隔振处理,以达到防止或减少振动的传递。

3.5 螺栓联接常见通病解决方案

对于电气工程传导电流的螺栓 螺母联接,不仅要注意其机械效应,更应注意其电热效应,压接不紧,接触电阻增大,通电时产生发热-接触面氧化-电阻增大的恶性循环,直至严重过热,烧熔联接处,造成接地短路 断开事故 对于一次设备及母线,联接线的并沟线夹 T型线夹、设备线夹、接线相等都可能因此产生程度不同的事故。

4 结束语

综上所述,建筑中机电设备技术安装工程是一个多工种、多工序多系统的复杂生产过程,它是建设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应给与足够的重视,本着安全、优质、美观的原则,严格按照施工规章,并且根据现场实际情况,灵活变通,确保机电设备施工的质量与美观,并尽可能的减小机电设备的噪音和震动。

篇12

关键词:开展中学体育课间活动

一、影响实施大课间体育活动面临的主要问题

1.客观的场地原因

我校的体育活动场地严重不足,限制了活动的开展。

2.学生人身安全问题

场地设施的安全隐患问题。包括场地的不合理布局、场地小学生多、设施老化及质量问题。学生进行体育活动的安全意识不够,活动中常有危险的动作及做法。班主任及体育教师的安全意识不高。安全教育不够,活动中安全保护措施不够。例如:学生用脚踢排球,由于用力过猛砸到学生的眼睛或脸上;跳大绳时,绳子打到头上、身上或眼镜上;攻城时,把别人的衣服扯烂或把脸挖伤等等。

3.校本化实施不够深入

大课间体育活动允许有较大的弹性,留给学校和教师以灵活处理安排的权利,留给学生以选择的空间。我校的经济投入有着差异,即使是同所学校,各年级段学生的实际心理、生理运动参与、运动技能也存在一定的差异性,所以在具体设计安排时,要针对学生的年龄、性别、健康状况、体育基础、场地器材、季节气候等实际情况选择编排内容,做到因校制宜,因班制宜,甚至有些活动因人制宜,克服自身不足,充分挖掘和利用自己的优势条件,讲求实效,不搞形式主义。设计练习内容时,应根据学校的客观条件,因地制宜,充分发掘和利用学校的自身优势,结合本市特点和地理环境,设计和开发适合我校的大课间体育活动的练习内容。由于在尝试推行中带有强制性,部分学校往往生搬硬套,出现教条主义。

4.组织与实施不够规范化、科学化、系统化

由于体育大课间活动是近几年出现的,其组织管理还处于实践摸索阶段,我校领导对如何抓好大课问体育活动理解不够深刻,对活动质量、活动内容、活动模式、组织形式等方面都缺乏规范化、科学化、系统化。另外,对如何利用活动推进素质教育,并在长期的开展实践中不断改进、深化、创新,值得深思。

二、开展体育大课间活动的建议

开展体育大课间活动的确存在着一些问题,需要我们去改正、探索、研究,找出一些适应于时展、适应于学生发展的教学训练手段。积极开展体育大课间活动,提高学生身体素质,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树立起“每天锻炼一个小时,健康工作五十年,幸福生活一辈子”的成长理念。“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和不竭动力”。学校开展体育大课间活动需要创新的理论去指导,需要活跃的校园文化环境去熏陶学生,去探索体育大课间活动改革的前进方向。我认为学校开展和落实体育大课间活动,也是校园文化建设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是学校旺盛生命力的重要体现,很有必要在学校开展。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场地、器材、经费、时间、领导的重视等五个基本条件是制约我校开展体育大课间活动进程和学生进行体育锻炼的实效性。很难想象一个缺乏活动的场地、缺少必备体育器材、又缺乏教育经费的学校能解决学生的有效锻炼时间。其实领导认识到位,是决定体育大课问活动顺利实施的重要保证。为了推进大课间活动的顺利实施,我校领导成立了大课间活动领导小组,明确领导职责,经常关心,及时发现问题,提高指导思想。

1.制度要保证。学校以规章制度的形式约束和导向,保证学校大课间活动工作的地位,保证师生和员工对体育活动的关注和参与,根据参与体育工作实效落实相应奖惩。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