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3-23 15:24:50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4篇医护论文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一、临床资料
1.1病例资料本组426例患者,均为住院患者,其中男285例,女141例;年龄3~88岁,平均年龄45岁;上肢骨折198例,下肢骨折219例,骨盆骨折7例,脊髓损伤2例,单纯合并多处骨折228例,多发性粉碎性骨折384例。住院时间13~62d,平均24d。
1.2治疗方法骨折复位固定手术术后尽早功能锻炼;加强情志疏导;结合理疗、针灸、中药内服、抗生素预防感染及并发症的发生。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加强中西医结合护理。
二、护理体会
2.1情志护理《内经》描述情志反应,喜、怒、忧、思、悲、恐、惊等是人体正常的精神活动,而且从整体观念出发,认为精神活动与五脏功能正常与否密切相关,机体健全脏腑功能活动正常精气充盛,是保持精神情志活动正常进行的基本条件。《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曰:“人有五脏化五气,以生喜怒悲忧恐”,并归纳出诸如怒伤肝、喜伤心、思伤脾、忧伤肺、恐伤肾等,情志太过易伤相应脏腑的规律。情志太过或不及均可成为致病因素。骨折患者由于突然失去生活自理能力加之治疗时间长,有的患者害怕终生残疾等,对今后工作生活顾虑重重,易产生忧虑、悲观、失望甚至厌世等多种心理状态。护士应经常巡视病房,主动关心患者并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及时掌握患者的情志变化,积极地耐心地开导患者,向其说明情志的好坏与疾病康复的关系,使他们消除各种不良情绪,配合治疗,以利于早日康复。
骨折发生后,由于疼痛、活动受限,常卧床不起,生活不能自理,因此患者的思想压力大,精神负担重。护士应善于观察疏导、细致、耐心护理,以增进患者的安全感和信任感,从而减轻或消除心理障碍。对老年患者和儿童,除尽量了解他们的心理状态和特殊需求外,还应征得家属支持,医护、患者、家属三方面配合,创造一个良好的康复环境。患者住院时间久,陪护人员是他们密切接触的人,陪护的一言一行均直接影响到患者的情绪。因此,也要把情志致病和治病的知识向陪护讲明白、讲清楚,使他们在做好护理的同时,及时全面了解患者的情志变化,做到体贴、关怀、安抚和照顾,使患者思想放松,了解病情,减轻心理压力,充分建立治病的信心和决心,配合医生积极治疗,相信自己通过治疗完全可恢复健康。做到医、护、陪三者联为一体,共同做好患者的情志护理。
2.2饮食护理骨科病人一般病程较长,骨折后由于伤后气血失和,骨折组织的修复需要充足的营养,中医素来有“食治胜于药治,药补不如食补”之说,故疾病的调护重在饮食的调护。在饮食调护过程中,应根据三因制宜原则,通过八纲辨证,采取不同的调护方式选择气味相宜的食物予以调养,使气血旺盛,四肢百骸筋骨皮毛得以濡养。中医认为肾藏精、主骨,生髓,骨的生长、修复均依赖肾精滋养和肾阳推动。故以补肾精的食物为主,用枸杞核桃仁、肉桂等煮粥、炖鳖。气血虚加入适量黄精、黄芪、当归以调补气血。对肝阴虚以养肝滋水涵木为主,可进食熟地、山药、党参炖鸡或猪肚汤。另外注意患者脾胃功能强弱,在不影响病情的基础上,尊重病人的饮食习惯及嗜好,灵活运用,以强筋壮骨,补养气血促进骨折愈合。
2.3合并症的护理术后患者因短期内不能下床,生活不能自理,护士除了做好一般生活护理预防褥疮外,还需注意观察患肢末梢血运,足背动脉搏动,皮肤温度、感觉、运动、疼痛等情况,注意有无神经损伤、深静脉栓塞等并发症,及时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同时注意原有疾病的护理,如心脏病、高血压病、糖尿病等。护士应对根据患者的病情,年龄制定训练计划,做好饮食宣教及管理。
2.4辅助疗法的护理在康复锻炼同时,中西医结合用药活血化瘀,另对部分患者配合红外线照射、热水浸浴、低频磁场、低中频电流刺激等理疗方法,结合针灸、推拿等传统治疗手法,增加局部血液循环和代谢,有利于血肿吸收和骨痂形成。中西医结合治疗与康复锻炼相辅相成,能达到筋骨并重,促进骨折愈合和康复的目的。:
2.5功能锻炼的护理功能锻炼古称导引,强调调神与调息,运用肢体运动与意、气结合的方法来防治皮肉、筋骨、气血、脏腑经络的伤病,达到骨折后的康复。功能锻炼既是治疗的目的,又是中医疗法的治疗手段。对骨折术后恢复尤为重要。及时恰当的功能锻炼,不仅可以防止肌肉萎缩,滑膜粘连,关节囊挛缩,使骨折端得到有益于加速愈合的间断性生理应力,促进骨折修复。同时功能锻炼对血运有较大影响,可以益气活血,舒筋活络,促进肢体功能恢复。功能锻炼要根据现有功能水平及组织情况决定。从少至多,从易至难,从静止姿势的静力练习到运动中的练习,室内和室外相结合的原则。
在整个骨折治疗的过程中,护士必须掌握功能锻炼的方法及注意事项,并根据骨折的部位、类型,骨折整复后继续指导病人正确积极地进行功能锻炼,以促进骨折的愈合,预防肌肉萎缩及肢体畸形,保持肢体及关节活动的正常功能。在进行肢体和关节功能锻炼前应把功能锻炼的意义及注意事项告知患者及家属,解除其思想顾虑,充分调动其主观能动性,克服患者怕痛,怕丢人的思想和消除家属怕活动后会加重病情的误解。使其自觉地进行功能锻炼。在患者生活完全不能自理的情况下,护理人员应在床上给患者做强化训练,活动时范围宜小,力量宜轻,达到各关节和肌群都活动即可。操作时手法要轻、柔、稳,要有节律,并根据各部位、关节的功能特点进行功能锻炼。观察防止发生意外,经过治疗与护理,当患者肢体出现自如运动时,可由患者自己练习,护士在旁指导,督促患者作好床上活动。总之,功能的锻炼一定要持久、耐心,才能达到理想的效果。锻炼程度与恢复效果有明显关系锻炼愈好效果愈佳。
三、小结
骨伤科的康复护理是目前临床研究和探讨的主要课题。通过对骨折患者的护理,使我认识到,骨折除及时进行手术治疗外,良好的康复护理是提高疗效、改善预后的重要保证,术后护理关系着手术治疗效果的成败。三分治疗七分护理,更进一步提高了病人的生存生活质量。因此,护理人员在护理骨折患者时不仅需要观察患者的躯体征象,同时指导患者根据病情辨证用餐,做好情志护理,加强各个方面功能锻炼,最主要的是要突出“早”和“量力而行”及正确对待的方法。必要时可邀请心理医生会诊,提高骨折患者对治疗康复护理的依从性,也是骨折术后患者得以早日康复的重要措施。
【参考文献】
[1]钱会南.《内经》精神病理论特色浅析[J].中国中医药学刊,2001,19(6):546.
从患者方面来说,由于儿童病情复杂多变,且容易反复,造成护理工作繁重,有时没有时间来及时、仔细的解答家属的问题,就会使患儿和家属对护理人员产生不满和误解;患儿由于自制能力较差,在进行各项检查,尤其是带有创始性的检查时因为疼痛不能很好的配合;患儿因为年龄小、自身认知能力差、不能正确地诉说自己的症状,加上儿科病情变化快,以至于不能对病情的变化做出及时的应对。
1.2患儿家属
随着人们认识的普遍提高,大多数家庭都是独生子,孩子很是娇贵,一旦生病,全家人都紧张。特别是当患儿病情比较严重或者是危险的时候,一旦医护人员不能做出及时准确的处理时,他们就会把自己的恐惧和焦虑发泄到医护人员的身上。
1.3护理人员风险因素的来源
总的来说还是出自于我们医护人员本身,总结下来主要是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心理压力过大。由于患儿年龄小且重视度高,一旦出现失误,爱子心切的家长们就难以接受,往往会引起矛盾纠纷。这给护士造成很大的心理压力,容易出现负面情绪,从而影响操作时的水平。
(2)服务意识不足。极少数的护士在面对患儿时缺乏应有的耐心和爱心,又因超负荷工作,精力不足对家长解释工作不到位,这就大大增加了风险的发生。
(3)法制观念淡薄。护理记录不真实,护理记录不完整,护理记录依赖医嘱性强,一旦发生纠纷,这些现象都会使护理人员处于不利的位置。
1.4在医院管理方面其存在的主要问题
如实施抢救用品准备不全、医疗仪器发生故障未及时维修、新仪器的使用不当等原因而耽误治疗,以及缺乏人性化的病房管理,这些都可以引起纠纷。此外,没有落实到位的规章制度,不能保证护理工作地有序进行,护理质量也会深受影响,在产生纠纷的时候不能明确医患双方的责任。
2应对风险的干预措施
(1)加强对护理人员的法制教育,提高其责任意识
医院应该专门组织医护人员集中学习《医疗事故处理条例》,以增强法制意识,以便在日常工作中出现问题的时候可以积极主动地运用法律手段来维护护患双方的合法权益。严格按照操作规程来进行护理工作,这是杜绝护理纠纷的关键。在实际工作中要谨慎从事技术操作,遵守“三查七对”原则,在最大程度上降低医疗事故的发生概率。
(2)转变观念,增强服务意识
儿科的患者都是特殊的患者,更需要医护人员增强要积极、细致、全面地为患儿及家长服务的意识只有以良好的工作态度服务于患儿,才能在医疗服务的行为过程中取得病人的信任,杜绝矛盾及纠纷的发生。
(3)加强专业知识的学习,提高护理技能
提高自身的能力是防范医疗风险最有力的保障。因此护理人员应重视提高自身综合素质,积极地参加一些临床技能培训班、护患沟通技巧学习班等,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另外多学习一些关于儿科常见疾病的知识,熟悉各种疾病特点,掌握护理的原则和重点,可以帮助我们在临床中熟练的处理与运用。对新引进的先进仪器设备,不但要会熟练地掌握如何使用,还应掌握其基础理论知识,尽量避免因为盲目操作给患儿带来痛苦或者损伤。
(4)掌握患儿及家属的心理变化
医护人员要加强对患儿及其家属心理的认识,我们不仅要对患儿在患病期间在心理上所发生的变化特点也要能及时准确地把握以便于找准合理的护理方式,还要洞悉家属的心理活动规律,从他们的立场出发思考问题,想他们之所想、急他们之所急,才能在工作的时候得到患儿及家长的认可。例如在患儿入院后,护士们就要尽可能及早向家长说明病情的特点,对所采取的医疗措施加以说明,特别是对具有一定危险性的医疗护理处置更应首先取得病人及其家属的同意后才能得到其配合进行操作,这样也才能减少医患之间的误解及矛盾。
高新医疗器械在临床的广泛应用,给医学诊断带来了极高的准确性,同时也让一部分临床医护者过分依赖,甚至是钟情医疗器械。患者来医院就医时,大多数医生习惯于听完患者的相关陈述,就开出一系列检测单,然后根据各种仪器检测出来的结果来诊疗疾病,从而忽视患者的心理感受。把患者看作是“肉体物质”,当作机器零件来修复,不把人的生理、心理、社会和自然环境看作是一个相互有机的整体,其结果造成了医患纠纷。这种现象有悖于中医人文精神思想和现代医学伦理思想,所以必须加以制止。
1.2关爱精神淡化
医疗服务进入市场后的今天,部分医院难免会出现过分追求经济利益的现象。利益动力势必制衡道德动力。具体表现为部分医疗服务部门利用高科技来追求高利润,部分临床医护者也乐此不疲,充当赚钱载体。原本单纯的医患关系被物化、异化了,导致医患纠纷的增多,医学信誉的降低。而在经济利益的驱动下,治疗又逐渐成为一种商业行为。中国传统的、对患者的最基本的仁爱之心被利益的阴影所遮障。这与中医人文关怀精神要求是相违背的,所以必须加以遏止。
1.3创新意识淡薄
随着人类健康保健意识的提高,导致就医患者增多,加大了临床医护者的工作量,加之医院的既定制度,有一些医护者面对众多的患者只重视工作效率性而不愿创新;只遵循现有的规范,而不愿向权威挑战。思想保守,造成不愿为创新而冒险的现状。而创新是医学科学工作的灵魂,医学临床上的许多未知在等待我们去探索。所以必须增强医护者的创新意识,以适应未来临床工作发展的需要。
1.4社会责任感欠缺
中医中的“上医医国,中医医人,下医医病”就是对医生社会责任感的内涵解读。它有三层涵义:促进社会公正;恢复人的饱满精神;保护健康、治愈病症。然而随着社会的剧烈变革,尤其是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使得医务工作者的价值观日趋多元。少数医护者不能把自己和国家的前途紧紧地联系在一起,只是关注个人命运,不再潜心刻苦钻研业务技术;只是追求个人利益,甚至受到社会上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等腐朽思想的侵蚀,公开或暗示收受和索要患者的钱物,这种现状有悖于“悬壶济世”的使命,所以必须加以制止。
2新时期临床医护者中医人文精神自觉性培养路径
自觉性是一个人经常能够清晰地意识到自己的行动的目的和意义,并且随时主动支配自己的行动,使之符合正确的目的和社会意义的能力。自觉性也就是意志的自律性。新时期中医人文精神的自觉性可以从下面三个方面来界定:一是临床医护者在医疗活动过程中始终以治病救人为目的,决不单纯依赖医学技术,而是为了病人选择费用低、疗效高的办法;二是在患者面前能够严格约束自己,绝不谋求半点私利;三是有自己的坚定职业信仰,时刻遵守医护者应该遵守的道德规范。
2.1在医院文化建设中,提升医护者中医人文精神自觉性
2.1.1创造良好的中医人文精神氛围。成立中医人文精神监督领导小组,党委书记亲自领导,各科主任、护士长、职能科室等中层干部积极参与。根据院里的统一部署要求医护者将中医人文精神渗透到医疗的各个环节中,并要求他们不单是医疗服务过程中的中医人文精神的执行者,而且是监督者,以逐渐形成自觉维护医护者自身良好形象,贴心关爱病人的习惯。并时刻能用实现患者康复为目的行为准则来严格约束自己的一言一行,在全院内真正形成一种善待病人为荣,怠慢病人为耻的风气。
2.1.2坚持开展医德医风建设,养成良好的中医人文精神自觉性。医德医风建设是医院文化建设的中心。首先是要求医护者遵守社会主义道德,把患者的健康放在首位,全心全意为患者服务。其次是激励医护者根据临床需要不断掌握医学新知识和技术,以适应医疗服务质量提高的需求。再次是要求医护者具备崇高的职业道德修养,在临床工作中自觉传承和弘扬中医人文精神,用“大医精诚”的理念去营造友好的医患关系氛围,以此让患者对医院产生亲切感和信任感。
2.2在医院继续教育中融入中医人文精神教育
2.2.1继续教育工作者博览古籍。目前除中医院外,其它医院的医护者大多毕业于非中医药类的医学院校,他们在大学就读期间主修的医学课程基本是西医,所以难免有脱离母体中医文化的倾向。这给传播中国特有的博大精深的民族文化精神带来很不利的影响。这样的局面给医学继续教育工作者提出一个前所未有的挑战。它要求医学继续教育工作者必须根据新时代的需求博览中医古籍,认真研读、整理,挖掘其精髓,并以电子屏幕、微博、网络教学、专题系列讲座等渠道传输给医护者。让医护者从耳濡目染的中医药文化传播的氛围中深切感悟到:医护者的根本任务是“仁爱救人”,就是要以精湛的医术作为载体来达到良好的医疗效果;作为一名医护人员,必须对患者怀抱仁爱、关爱之心。同时也能让医护者从中认识到中医医德最重要的、最基本思想和最突出的人文特征。
2.2.2引导医护者阅读精典。中医人文精神是中国传统文化精神的延续及发展的载体,医学继续教育工作者应利用各种媒介和手段,根据对象的不同层次,有的放矢地帮助和引导医护者阅读中医文化的古籍,尤其是要将《黄帝内经》《神农本草经》《伤害杂病论》等经典内容能够熟读成诵。让医护者从中深刻领会:整体观和辩证论治是中医的最突出的特点;中医主要是运用整体观和系统观来认识健康,治疗疾病,并把它作为“辨证论治”“治未病”“预防保健”的基本理念和思维方式,这种理念和思维方式处处蕴涵着以人为本的价值取向和人文精神,这种精神的核心就是尊重人。它要求医护者要以患者的安危为至高无上的天职,在医疗工作中要怀抱一颗仁爱之心,能够设身处地为患者着想,急患者之所急,想患者之所想;中医传统医德的内涵就是让医学领域充满真情和关爱。只有“心存仁义之心”的“仁爱之人”,才能将医学真正变成济世救人的“仁术”。
二、讨论
根据本文的调查显示,所有的学生均高度认可了中医护理课程,但与此同时,他们也认为现阶段的中医护理课程内容不够全面,教学的方式、手段不够新颖,因此,中医护理教学的改革是势在必行的。本文下面将根据中医护理教学现状,对其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等方面进行详细阐述。
(1)大力扩展教学内容在《中医护理学》课本设计中,多增加养生保健、中医美容等学生比较感兴趣的学习单元,这样的做法有利于增加学生的护理学习兴趣,以便学生更为主动积极的投入到学习中。
(2)改变教学方式传统式教学方式是以课本、学生、教师三方面为主,老师将课本中的知识通过黑板的模式传授给学生,这样的教学模式势必会打击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且,学生也并不能更为全面的理解课本中的内容。因此,教学方式上的变更是势在必行的。例如:教师准备更为多样化的教学工具,像人体针灸模型、多媒体播音系统、按摩床等,教师在一边传授课本知识的同时,利用教学工具进行更深一步的讲解,如:护理操作性动作示范。这样的做法,不仅有利于增强学生对知识点的记忆,还使得教学形式更为直观和形象。
(3)改善教学环境。高职院校应专门为护理系的学生建立实习基地,并与医院模式相结合,形成新型的院校联合的教学形式。学生在充分学习了理论基础知识之后,将其分配至实习基地,给予临床实习。这样的做法有利于全方面的提高学生的护理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