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范文

时间:2022-12-23 03:47:03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12篇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

篇1

1.1生产者与消费者的安全意识有了明显的提高

随着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的曝光以及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消费者开始关注农产品的质量,由吃饱到吃的健康转变,手机、iPad等移动媒体的出现,可以随时上网查询如何鉴定农产品的质量问题,消费者对农产品消费意识的提高,使生产者开始注重农产品的生产质量。

1.2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得到提高

每年农业部门都对各省市的农产品进行抽查,在去年,农业部对蔬菜、水果都进行了抽样检测,结果合格率都达到了标准以上,以此得知,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得到提高。

1.3监测监管力度进一步加大

随着农产品安全问题的出现,我国加大了对农产品的监测监管力度。国家对各省抽查几个市,监测蔬菜、水果、食用菌、茶叶的农药残留风险,之后在各省市内,省级部门对市级部门进行监测,市级部门对县、城镇进行监测,全国范围内进行抽查,提高监测力度。

1.4宣传、指导工作进一步加强

在宣传上,我国农业部要求各省市加大对农产品质量安全的宣传,在各市范围内举办“食品安全宣传日”、“食品安全问题解答”等活动,现场向市民宣传农产品质量安全的知识,接受广大市民的咨询,同时对农产品现场进行监测;发挥媒体网络的作用,对农产品质量安全方面的动态、新闻进行实时报道。

2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方面存在的问题

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是一项艰巨性、复杂性、长期性的任务,在取得一系列进步的同时依然存在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

2.1禁限用农药的问题依然没有得到解决

一方面,一些农药企业,为了增加农药的效果,在农药中增加了高毒农药,非法生产国家禁止的高毒农药,并把这些农药销售到农村等偏远地区。另一方面,由于农民对于国家颁布禁止使用高毒农药法律意识淡薄,并且在当地监管不严,大肆使用农药增加生产效益。

2.2基层监管力度薄弱

我国加大了对市级农产品的监管力度,但对县、镇、农村的监管力度存在欠缺,缺乏监管机构以及监管人员,即使存在专门的监管机构,监管人员的素质不高、相关的监测仪器欠缺,监管部门成为了摆设,有些村根本没有部门进行监管与指导,农民生产农产品依旧采用传统的方式方法。

2.3无公害的绿色产品在农产品的比重较少

我国鼓励通过建立生产基地,发展无公害的绿色产品,但是由于技术、设备、资金等条件的限制,无公害生产基地数量有限,绿色产品的比重较少。

2.4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机制不健全

农产品质量安全的监管涉及到多个部门,从生产到市场再到做成产品,这个过程中环节比较长,涉及工商、食品药品、农业、质监等部门,各监管部门在某些职能上存在交叉,发生问题容易相互扯皮,在有些方面没有部门进行监管,造成了监管的空缺。

3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的对策

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是我国食品安全的重要方面,关系着我国的长远发展。各部门应贯彻执行农产品的法律、法规,在国家重视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的形式下,为解决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提供以下对策:

3.1加大宣传意识,提高法律意识与责任意识

首先,加大对农药企业的监管,一旦发生违法企业,撤销其资格证,关厂整顿。其次,加强对农民的教育。在村里,专门的技术人员现场对农民进行讲解,加强对农民的宣传教育,向农民介绍价格低廉、高效的农药。最后,发挥网络、媒体的作用。在相关网站上定期更新违法厂家,为其他企业提供警告;利用电视节目,向农民介绍关于农药方面的知识,逐渐提高农民的法律意识与责任意识。

3.2加大对基层的监管力度

基层由于监管力度薄弱,存在农产品安全质量的隐患。首先,地方政府在镇、村等偏远地区设置专门的监管机构,并配备专业的技术人员以及检测机器,为加大监管力度提供条件上的支持。其次,相关的监管部门定期进行监测。确保每一家的产品能够到监测。监测结果出现后,对农民现场公布,对结果进行分析,为农民提供技术上的指导,促进农产品生产效益的提高。

3.3加大对无公害绿色产品的支持

建设一批无公害绿色产品示范基地。地方政府为无公害绿色产品基地的建设提供资金、技术支持。加大资金投入,定期派相关的农业技术人员到基地进行指导,针对出现的问题进行解答,在实践中增加绿色产品的生产经验。由点及面,一个示范基地成功后,相应地扩大到周围地区,逐渐增加绿色无公害产品的数量。

3.4健全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机制

各监管部门要明确各部门的职责,加强合作,分工与合作并举。细化监管职责,详细列出各部门的职责,问题发生后针对事件的情节,确定各部门的职责,相互合作,共同解决问题。

篇2

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以提高我市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和市场竞争力为目标,以农产品质量安全相关法律法规为准绳,以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能力为重点,强化农产品产地环境、生产环节等监督管理,全面提升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

二、工作目标及任务

工作目标:市、乡、村三级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进一步健全,监管工作责任落实到位,源头管理工作有效开展,监督抽检全面加强,产地准出制度逐步推进,努力实现监管能力明显提升、源头控制水平明显提高、长效机制全面建立、安全隐患基本消除、群众消费放心满意的工作目标;继续集中力量抓好专项整治,着重开展农业投入品和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抽检、风险监测、快速检测、例行联检工作,农产品生产过程用药行为进一步规范,蔬菜等食用农产品农药残留监测合格率保持在97%以上。违规使用高毒农药案件查处率达到100%。

工作任务:全年申报全国绿色食品原料(小麦)标准化生产基地创建10万亩,无公害农产品复查换证8个、绿色食品认证申报2个,有机食品认证申报1个,绿色食品企业年检6家,外销平台建设疆内疆外建立2个产品专柜;建立标准化示范区5个,示范区核心区(集中连片)面积,大田作物300亩以上,设施农业50亩以上;对农业投入品、农产品生产经营单位,农业合作社成员、散户农民培训2次以上;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平台建设,农产品质量安全宣传活动4次以上;报送材料和信息15条以上。

三、责任分工

在农业局统一领导下,各单位按照职责分工,切实抓好各自分管领域的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

(一)绿色原料基地创建和“三品一标”工作

责任单位:市农业局综合科农业执法大队

工作内容:无公害、绿色原料基地、绿色食品认证、有机农产品、地理标志农产品认证申报等材料的创建,绿色食品企业年检6家,外销平台建设疆内疆外建立2个产品专柜。三品一标证后监管常态化。

(二)标准化生产工作

责任单位:市园艺工作站、市农技推广中心

工作内容:以“三品一标”农产品生产基地、专业合作社和生产企业为主,建立标准化示范区和示范点,示范区(点)要有建设方案、生产技术手册,要设立内检员,建立生产档案,树立标识牌,并与农户签订质量安全协议。示范区(点)实行“品种、购药、标准、检测、标识、销售”六统一,并做到统防统治、测土配方施肥、产品订单生产三个100%,园艺作物由园艺站负责,大田农作物由农技中心负责。

(三)农产品检测工作

责任单位:市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中心

工作内容:建立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点,完成每月1次自治州风险监测任务,每季度1次市监测任务,承担“三品一标”监督检测,全年开展4次;完成每月1次的自治区联检任务,每周开展1次检测工作,对抽检不合格的农产品,依法进行处置。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快速检测技术培训;配合农业局农业执法大队开展监督抽查。

(四)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

1.责任单位:市农业局监管办

工作内容:职责明确,人员到位,工作规范,协调有力。按时参加上级部门会议和培训,每月至少召开一次例会,协调各单位落实好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任务,协调做好培训工作及州农业局监管办安排的其它工作。

2.责任单位:市农业局农业执法大队

工作内容:建立高毒农药采购实名登记制度、投入品购销台帐制度、农产品生产企业及合作社生产记录制度;组织开展对农业投入品经营单位进行检查全年不少于4次,生产单位不少于4次;开展不合格农产品追溯工作。

3.责任单位:市农技推广中心

工作内容:对各乡镇监管站履行的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任务和职责进行监督和检查,参与监管办对各乡镇工作的检查和考核,对各监管站全年工作任务予以督促和落实。

(五)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工作

责任单位:市农经局、市农广校农业产业化办公室

工作内容:向农业信息中心提供农民专业合作社及农产品加工企业的详细资料、生产和加工农产品的生产记录、品牌名称等,建立完善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督促、指导符合条件的农产品生产经营单位对产品信息在追溯平台上的录入;监管信息报送及新闻宣传工作。

(六)农产品产地准出试点工作

责任单位:市农业局、市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中心、市农业局农业执法大队

工作内容:启动市农产品质量安全产地准出试点工作,推进产地准出规范化管理,明确实行产地准出制度,具体规定要求等。落实基地农产品准出检测制度,并在蔬菜、食用菌、水果等重点生产基地开展2个产地准出试点,严格落实对销售农产品进行上市前检测准出制度。

(七)农产品质量安全培训工作

责任单位:市农业局监管办、市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中心、市农业局农业执法大队

工作内容:综合业务培训由市农业局组织,以国家和自治区、自治州农产品质量安全政策法规、监管制度、三品一标、农业标准化和目标任务为主要内容,培训2-3天,受训面为100%;农业执法业务专题培训由市农业局农业执法大队组织,以农业投入品相关法律法规及执法能力建设为重点,集中培训3天,受训面达到100%;农产品检测业务培训由市农产品检测中心组织,以检测人员实操为重点,集中培训3天,受训面为100%。阶段性培训全年进行,时间根据需要确定。

四、工作要求

篇3

中图分类号 TS207.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3)24-0282-03

如何构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长效机制,是各级各地农业主管部门及广大农业工作者多年来一直潜心研究和探讨的关键问题。近年来,宜昌市在这方面进行了一些有益的探索和实践,在总结多年工作经验的基础上,概括出了“构筑四道防线,建立追溯体系”的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两线工作法”模式,并取得了初步成效。

1 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的初步成效

1.1 农产品质量安全保持在较高水平

近年来,以“两个确保,两手抓”为目标,宜昌市加强监督,落实责任,强化监测,始终保持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和执法高压态势,使农产品质量安全始终保持在较高水平。2010年以来,农业部、省农业厅在宜昌市例行监测和专项抽检总体合格率达到98.2%。部、省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检验测试中心在全市采样监测总体合格率为100%。水产品接受农业部、省农业厅抽检总体合格率为100%。2010年、2011年和2012年省政府组织的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责任状检查考核中,宜昌市综合考核评分在全省17个市(州)中连续3年排名第一。

1.2 专项整治取得阶段性成效

2011年以来,宜昌市农业局联合工商、质监等部门在全市范围内实施农产品质量安全专项治理行动,覆盖市、县2级所有农贸市场、生鲜超市、农资经营门店、兽药经营门、店、动物诊疗单位、养殖场户、饲料加工企业、屠宰企业、奶站及规模以上餐饮伙食单位等,整治行动覆盖面达100%。全市农产品质量安全生产、加工、销售等各环节逐步走向合法化和规范化,实现了2个确保的奋斗目标,即确保没有发生重大农产品质量安全事件,确保没有发生重大动植物疫情;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实现了5个百分之百目标,即畜产品质量抽检合格率达到了100%,生鲜乳收购站监管面达到了100%,定点屠宰场屠宰动物受检率达到了100%,出场动物检疫合格率达到了100%,重大违法案件查处率达到了100%。

1.3 农产品标准化示范基地创建深入开展

2011年10月11日,市政府印发了《宜昌市农产品标准化示范基地创建活动实施方案》,2012年3月6日,市政府组织召开了全市农产品标准化示范基地创建动员大会。市农业局组建了蔬菜、畜禽、水产标准化示范基地创建工作专班,分别制定了标准化示范基地创建实施方案及相关考核评分标准。各行业广泛组织规模种植、养殖业主对照实施方案及相关考核评分标准开展示范基地创建宣传与培训,目前已有27家蔬菜生产基地、48家畜禽规模养殖场、18家水产养殖场的示范基地创建工作通过考核验收。

1.4 监管体系建设取得重大进展

在国家启动新一轮市级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中心项目建设的浪潮中,加强市级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资源的整合,加快宜昌市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中心建设。宜昌市政府将农业综合检测中心项目纳入市重点建设项目,目前项目的可行性研究报告已获得省发改委批复。市级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中心项目已申报到农业部,农业部已确定将宜昌市纳入2012年第1批项目投资计划。各县市区将乡镇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公共服务机构建设纳入食品安全保障和现代农业建设的重要议事日程,认真制定了建设方案和工作计划,确定了1名联络员专门负责乡镇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站(所)建设进展情况的跟踪统计和信息报送工作。并先后成立了宜昌市农业综合执法支队、宜昌市水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中心,健全了以农产品质量安全为目标的监督管理、检验检测、执法行政处罚“三位一体”的工作机制。

1.5 农产品质量安全网格化管理实现突破

2012年5月28日,市农业局与市食安办、市社区网格管理监管中心联合召开城区农产品质量安全网格化管理动员培训会议,正式启动城区农产品质量安全网格化管理,整合市直农业部门(含种植业、畜牧业、渔业)的监管和执法力量,组建了一支由46名监管执法人员组成的农产品质量安全网格化管理队伍;再造农产品质量安全投诉举报处置流程,限定案件签收、调查、检测、处理和反馈5个环节的处置时间,提高举报投诉案件的处置效率;完成基础信息数据库的比对,从城区121个社区、1110个网格中搜索出有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对象的64个社区和108个网格,摸清了城区111家菜市场和生鲜超市所在社区和网格,按照集中连片、方便管理的原则,将城区111个市场划分成23个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网格,实行2名监管执法人员负责1个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网格,实现监管部门和社区网格员对接,推动了宜昌市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由“部门管理”向“综合管理”、“行业管理”向“社会管理”转变。

2 存在的问题

宜昌市的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两线工作法”虽然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与法律规定、各级政府和群众要求相比,仍然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

2.1 宣传不够广泛深入,公众农产品质量安全意识还有待进一步增强

从整体上看,宣传覆盖面存在着重城市轻农村、重市场轻生产、重市民轻农民的现象,特别是对农产品生产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和种养殖大户的宣传不够全面深入,边远农村的宣传还留有死角。少数地方和部门的领导认识还不到位,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的自觉性和主动性还不够强。

2.2 标准化生产进程亟待进一步加快

篇4

农产品质量安全是保障食品安全的基础和关键。自开展河南省食品安全示范市创建工作以来,我局按照市委、市政府、市食安委的统一部署,认真履行部门职责,强化责任目标,突出重点,狠抓落实,重点做了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高度重视,周密部署

我局高度重视省食品安全市创建工作,成立了以市农业局局长为组长、分管副职为副组长、局属相关科室和二级机构负责人为成员的领导小组,领导小组定期召开会议,及时研究解决创建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积极推动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稳步提升。

二、强化宣传,营造氛围

为提高全市广大人民群众对农产品质量安全相关法律法规的认识,营造全社会关心农产品质量安全的良好氛围,我局通过发放宣传资料、宣传版面、设立咨询台、利用新闻媒体等多方式多渠道,开展“食品安全宣传周”、“百名科技人员包百村”、“安全生产月”等活动,累计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现场咨询活动40多次,出动宣传人员960多人次,设置宣传版面60多块、悬挂宣传条幅50多条、发放宣传资料60000余份,把农产品质量安全相关法律法规及政策送进社区、超市、校园、市场、田间地头,起到了良好的宣传效果。

三、完善制度,规范管理

加大对农产品生产经营单位、农业投入品、农产品质量安全等方面的监管力度,建立两类主体的名录制度和名录档案,对农业投入品和农产品的生产、收购、储运、批发、零售、消费等环节建立起覆盖全市的农资商品质量抽样检验、农贸市场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高毒农药定点经营、实名购买、农产品生产经营主体监管名录、投诉举报奖励制度等46项制度,严厉打击行为。为农产品质量安全日常监管和专项整治工作提供了制度保障。

四、突出重点,加强监管

按照行业监管、属地管理的原则,多次开展农资市场检查、专项整治、农资打假专项治理行动,并在育种生产的时机重点对农药、种子、肥料进行检查,严厉打击违法违规行为,从源头上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一年来,共出动执法人员719人次,立案7起,办结7起,其中种子案件4起,查扣种子2644.3公斤,罚款人民币45000元;农药案件2起,查扣农药18.75公斤;化肥案件1起,罚款人民币3000元;调解四起药害案件挽回受害农户损失6300元。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