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3-23 15:24:57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12篇化学英语论文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当前,大学英语教育中要注重开展文化教学,引导学生多阅读一些英语名著,全面了解文化差异,充分认识到西方文化的魅力,也可以运用多媒体,播放英语视频、英语电影,呈现出生动形象的英语文化,实现渗透文化教学的目的,使学生深入理解英语文化的含义,明确英语知识的文化背景,扩展学生文化知识面,从而逐步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
一大学英语教育中开展文化教学的重要性
在以往的大学英语教育中教师过于注重学生的考试成绩,忽视渗透文化教育,一味地传授英语知识,不注重开展文化教学活动,致使学生对西方文化知识不了解,不清楚英语知识的文化背景,导致学生对文化知识不感兴趣,不愿意主动学习文化知识。为此,大学英语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依据新课改的要求,创新和改革教学理念,积极深入讲解文化知识,多开展多种形式的文化活动,激发学生学习文化的热情,也可以运用多媒体播放西方的民俗习惯和文化传统,使学生全面了解西方文化,并感受西方文化的独特魅力,不断提高学生理解文化知识的能力,充分体现渗透文化教学的重要性。与此同时,引导学生多阅读英语名著,使学生掌握更多的文化知识,灵活运用英语知识,使学生文化交际能力有所提高,从根本上解决存在的教学问题,从而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二大学英语教育中开展文化教学分析
1.运用多媒体渗透文化,开拓学生视野。目前,大学英语教育中教师要根据新课改的要求,积极渗透文化教学,运用多媒体传授文化知识,使教学生动化、形象化,以便于学生更好地学习文化知识,使学生对文化知识产生浓厚的兴趣,调动学生学习文化的积极性,从而主动投入到文化教学中,并深刻感悟西方文化的魅力,深入理解东西方文化的含义,加深西方文化的印象。教师可以通过播放英语短片和视频,增强学生对文化知识的记忆,丰富教学内容,为学生提供大量的文化知识以及教学资源,不断拓展学生的知识面。例如,以英国影片《哈利波特》为例,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播放这部影片,这部电影阐述了英国的历史文化等,是一部非常有教育意义的电影,能够带给学生启示,引发学生积极思考英语知识和西方文化,每个人物都具有不同的特点,代表了当时英国的发展情况,同时电影中有很多经典的台词体现了英语句式的特点以及文化,如“Whenweinthefaceofdarknessanddeath,wefearthatisunknown,inaddition,noother”,要求学生用英语总结出这句话的含义,锻炼学生的英语口语能力,使学生记住西方文化,取得最佳的学习效果,从而提高英语教育效率。2.引导学生阅读名著,提高文化素养。当前,大学英语教育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开展文化教学,引导学生多阅读一些英语名著,使学生掌握丰富的文化知识,增强学生的文化意识,培养学生阅读名著的习惯,逐步提高学生的跨文化理解能力,奠定坚实的文化基础。此外,教师应引导学生构建完整的文化知识体系,并学会融会贯通所学过的文化知识,在学习的过程中做到灵活运用文化知识,使学生具备较强的文化素养,促进学生更为长远的发展。例如:在学习英国全称“TheUnitedKingdomofGreatBritainandNorthern”时,教师可以给学生推荐几本著名的英国名著,组织学生针对英语学习进行阅读,使学生学到英国单词的具体含义,了解到英国由几个岛屿组成以及西方文化的特点,要求学生用英语表述读后感,既锻炼了学生的英语口语能力,又加深学生对西方文化知识的印象,进而更好地学习英语知识,从而提高对文化知识的认知水平。3.引用英语中的文化知识,全面理解文化差异。大学英语课堂上,教师引用英语中的文化知识,渗透英语文化知识,使学生全面理解文化差异,了解到中西方文化的不同之处以及不同国家的发展趋势。英语教材中蕴含着很多西方文化,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分析西方文化,调动学生学习文化的主动性,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学生对专业知识的理解更透彻,感悟到中西方文化存在较大的差异性。通过积极渗透文化知识,深入落实文化教学,使学生学会对比和分析中西方的文化,不断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进而总结出在与西方人交朋友时,要注意避开一些错误的观点,尊重和理解文化差异,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学会西方国家的社交礼仪,在习俗和饮食方面全面理解文化差异,培养学生学习文化知识的意识,同时轻松学习英语知识,从而获得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4.开展文化教学活动,更好地渗透文化教学。大学英语课堂上教师可以依据英语文化内容开展文化教学活动,进而更好地渗透文化知识,推动文化教学顺利进行,精心设计新颖的文化活动主题,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学习热情,使学生主动参与到文化教学活动,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进入良好的学习状态。首先,组织学生对文化进行探究和总结,使学生对文化知识有初步的了解,开展多种形式的文化教学活动,使学生有自信心完成文化活动任务,不断提高学生学习文化知识的能力。例如,在学习“Alllifeisagameofluck.”时,要求学生依据教材内容,进行专题讲座或是英语演讲比赛,营造活跃的学习环境,使学生全身心融入文化教学中,灵活应用所学的英语文化知识,使学生顺利完成教学任务,学生之间相互辩论、相互补充实现最佳的学习效果,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英语口语能力,扎实牢记文化知识,符合英语教学的要求。学生在文化教学活动中充分展示自己所学的文化知识,突出学以致用的教学目的,并认识到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的不同之处,不断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
综上所述,要想解决以往大学英语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必须要注重渗透文化教学,多开展一些文化教学活动,激发学生学习文化知识的兴趣,全面掌握文化知识的内涵,使自身的文化素养有所提高,从而取得最佳的教学效果。
作者:林青 单位:铜仁学院
参考文献
[1]于华.大学英语教学中文化教学内容的研究[D].燕山大学,2010
二、话语隐含理论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大学英语阅读教学是为了让学生能够具备较强的英语听说读写能力,让大学生能够运用英语来进行信息交流,并帮助学生掌握良好的语言学习方法,为他们打下良好的基础,使得他们能够更好的适应社会与经济发展的需要。学生想要利用英语来进行信息交流,就必须要能在英语交际的过程中讲话者所表明的观点和态度,并能够对讲话者的话语进行分析、推理、判断和综合概括。
(一)话语隐含在大学英语听力教学中的应用
自2005年2月以后,大学英语四级考试由100分制改为710分制,其中听力所占比例大大增加。这充分的证明,大学英语将更加的重视学生听力能力的发展。将话语隐含理论运用到大学英语听力教学中去,能够有效的引导确实去正确的理解会话语的言外之意。在实际的语言交际中,人们往往会因为各种原因,经常有选择性的避免通过语言来直接的表达出自己的真实观点或者意图,而是会采用比较委婉间接话语来含蓄的表达自己的观点或达到自己的意图。面对这种情况,如果能够有效的利用话语隐含理论,那么就能够在交际的过程中了解到对方的弦外之意,而学生在听力考试时更是能够“知己知彼”,有技巧的捕获各种话语发出者的弦外之音,进而能够正确的解题。由此可知,大学英语教师与高校学生如果能在听力的教与学中高效的利用话语隐含理论,那么听力理解的教学工作就能够取得事半功倍的成效。
(二)话语隐含在大学英语口语教学中的应用
通常情况下,许多中小学英语教师都是教完音标就觉得完成了任务。这就直接使得很多学生到大学后在学习英语时不能够通过语音的方式来传达自己的意味深长的言外之意或者是理解他人的言外之意。这样的后果就使得很多学生即使是过了四级、六级也很难在与外国人用英语交流时通过发音来表达自己的言外之意或者是理解他人的言外之意。其实就如我们的母语——汉语一样,通过不同的发音方式往往能起到表达言外之意。在实际交际过程红能够表达出会话隐含的言外之意的有语音因素、知识因素。其中语音因素主要包括了重音(stress)、音长(length)、停顿(pause)和语调(intonation),知识因素主要包括了背景知识、情景知识、相互理解这几方面。在实际交际的过程中通过不同的重音、音长、停顿、语调可以让一句话表现出不同的意思。例如“Sheisyourgirlfriend.”这一句话,如果是重读主语“she”,那么就能够表达出一种疑惑的语气,表示质疑;如果是均衡重读,那么就表达一般陈述,是在陈述一个事实;而如果是重读宾语“girlfriend”,那么就包含了肯定、欣赏或惊喜的态度在里面。知识因素帮助学生理解话语之中的隐含之意十分重要。学生要掌握英语就必须要了解其背景文化,缺乏背景文化的支持,在理解言外之意方面就会存在严重的缺陷。会话都是建立在一定的情境之上的,情境因素帮助学生理解言外之意十分重要,不论是在听力考试中还是在英语交际的过程中都必须要对产生会话的情境有充分的了解。而相互理解则是指的会话的双方必须要明白自己的话能够被对方所理解。
三、会话隐含理论所带来的英语教学启示
在任何一门非母语的语言教学中,让学生能够理解其所包含的隐含信息都是一个十分复杂的认知过程,而能否正确的领会话语中的隐含信息则直接的关系到能否正常的使用这门语言进行交流。英语作为一门学生们学习的第二语言,如何让他们能够真正的理解讲话人的话语中的隐含意义,是长期以来困扰教师以及学生们的难题。通过话语隐含理论的运用笔者认为要帮助学生学会领会英语会话中的言外之意需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
英语教学的主要目的就是提升大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随着我国与世界经贸往来日趋频繁,跨文化交际人才的需求不断攀升。文化属于英语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中西方之间在文化体系方面存在很大的差距,通过全面了解中西方文化,把握好二者之间的内在冲突,可以有助于学生规避因为知识不足出现的沟通歧义,如国内文化中问到个人收入,很多时候更多的代表关心,而西方文化中则代表了对别人隐私的一种打探,如果在英语教学中引入文化知识,让学生认识中西文化不同,就可以避免此类沟通不畅。
2.激发大学生英语学习兴趣的需要
目前大学生在英语学习方面普遍存在兴趣不高的问题,学习内容多是枯燥的语言知识,词汇以及语法点大都成为英语课堂的主要学习内容,英语学习成为一种应付四六级考试的行为。文化知识是激发学生兴趣的重要手段,英语教学中如果引入文化知识,在充分了解西方文化的同时,认识到中西方文化的不同,可以更好地提升学生英语学习兴趣,毕竟语言基础知识本身是没有生命力的,而文化凭借自身的魅力以及活力会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遨游知识海洋,提升其文化敏感性,从而使英语学习变成一种自觉行为。
3.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人生观的需要
大学生是我国跨文化交际的主力军,是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力量,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快,我国大学生在价值观层面这些年受到了西方文化的冲击,对其人生观、价值观产生了一些不良影响。大学英语教学中如果能够增加中西文化的对比学习,充分吸收西方文化的精华部分,利用中国传统优秀文化来对抗其不良部分,这对于我国的文化安全意义重大。通过中西优秀文化的熏陶,来让大学生牢固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成为社会主义合格接班人。
二、大学生英语教学中不同文化融合策略
1.加强西方文化批判的借鉴
大学英语教学中教师要树立正确的文化交流观念,认识到介绍西方文化的必要性,在英语传统教学听说读写译的基础之上,加大英语国家文化介绍。考虑到西方文化对于英语教学以及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影响,加强西方文化介绍是大学英语教学中的重要一环。在西方文化介绍中要遵循批判的借鉴这一理念,西方文化有值得学习借鉴的内容,也有糟粕需要抛弃的内容,对于西方优秀的文化要注意引进发扬,对于西方国家文化中的糟粕要注意摒弃。当前的西方不良文化思潮对于我国大学生的消极影响很多,针对这种现象高校英语课堂要充分发挥自身的作用,让大学生正确认识到西方文化的利与弊,这样既加强了其跨文化交际能力,同时又隔离了不良文化的影响。
2.加强中国文化的影响渗透
文化是构成国家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要在英语课堂上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增强大学生对于中国文化的认同感以及自豪感,从而确保核心价值观念不被西方不良文化侵蚀。从目前的英语教学来看,中国文化被忽视是一个不争的事实,长此以往,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力必然遭受到削弱,不利于我国文化软实力的提升。因此,在英语课堂上,在西方文化介绍中,要注意中国文化渗透,注意将中国传统优秀文化加以发扬光大,让学生在中西方文化的对比中感受到中国文化优越之处,从而增强爱国热情。英语教学中中国文化的影响渗透一方面需要增加介绍中国文化的文章,让学生充分了解民族传统文化,另一方面要注意强化引导,让学生热爱本民族文化,弥补学生中国文化掌握不足的缺憾,改变当前中西方文化交流中,中国文化处于弱势地位的尴尬现实。
3.培养大学生平等文化观念
二、如何在英语教学中渗透文化意识
1.培养文化意识,在英语教学中加强文化对比,让学生感受文化存在的差异性。英语教学中,将学生现已掌握的本土文化知识与英美文化进行对比,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有效提高英语交际能力,将英语知识、英语态度及英语技能有效结合在一起,全面提高学生的英语综合能力。关于本土文化与英语文化的对比主要包括四个方面:
(1)以衣食住行进行具体的对比
;(2)以英美社会习俗与中国社会习俗、风土人情进行对比;
(3)英美节假日与中国节假日对比,例如圣诞节与春节的对比;
(4)将中国家庭结构与英美家庭对比。
2.文化意识在英语词汇教学中的渗透。在英语中词汇最为活跃,也承载着文化。因此,在日常英语教学中,教师更应当注重英语词汇文化背景和意义的讲解,这样将更有助于学生对英语词语的理解和认识。例如在英语教学中,教师对“colour”的介绍,可以介绍英美外国人与中国人同一个颜色的不同含义,例如在中国人眼里代表“疾病”与“痛苦”的白色,在外国人眼中却代表着“高贵”和“圣洁”等等。在英语词汇中,同样的词语在中国民族文化中却有着迥然不同的含义,这也正是不同文化背景所造成的差异。因此,在英语教学中,教师可以采用直接阐述解释的方法,将其中的意义与区别向学生讲解清楚,使学生能够对其中蕴含的文化意义准确的认识和理解。
3.让学生在阅读中感受文化的差异。在英语教学中,教师对学生训练应当选择文化知识丰富的内容,让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加强英语文化的学习和教育。与英语阅读能力关系紧密的除了一定的语言知识基础与做题的技巧之外,文化因素因为包含历史和宗教等方面的知识,从而对英语阅读能力也起到一定的干扰作用。由此,在日常的英语阅读教学中,教师应该多向学生进行英美历史、风俗、科技等方面的文化知识,保证学生熟练的掌握语言风格和表达特色,从而彻底扫除英语文化背景知识薄弱为交际带来的障碍。
4.融入生活,在日常生活中感受英美国家浓厚的文化知识。近年来,受经济全球一体化及信息化技术高速发展的影响,世界各地区、国家之间交流越来越多,并影响着人们的生活。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一些与日常生活紧密相关的文化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诸如百事可乐、咖啡、汉堡等日常生活中大家喜闻乐见的文化知识。教师灵活将这些英美文化知识渗透到学习中,让学生逐渐接受中英文化的异同,培养跨文化意识,并且能够在不同的场合,面对不同的对象能够熟练正确的运用英语进行交际。
英语教学大纲的前言中提到:“当今世界,以信息技术为主要标志的科技进步日新月异。社会生活的信息化和经济活动的全球化使外语,特别是英语,日益成为我国对外开放和与各国交往的重要工具。”在信息化突飞猛进的今天,如何使学生学好和运用好英语这一对外交流的工具,是摆在我们大学英语教师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
一、教学模式
信息化教学是一种与传统教学有很大差别的全新的教学模式。传统教学的大学英语教学基本上还是根据行为主义理论,强调的是刺激——反应,教师的作用只是起到一个外部刺激作用,教学当中忽视了学生内在心理反应。根深蒂固的教学模式是以教学为中心的,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处于被动的位置上,学生成了知识灌输对象。它扼杀了学生的个性。另一方面,“统一式”授课也是弊端之一,教师面对的是全班学生,满足不了学生个性差异的要求,因而教师提供的有效信息量有限。九十年代的多媒体教学,虽然在教学形式上有所变化,但也脱离不了教师的“导”的作用,只是把“人”灌变成了“电”灌。而英语的信息化教学它是利用文本书籍、光盘软件、网上资料三大资源为基础,强调的是以学生自学为主体,培养他们的存储能力、检索能力、多媒体表达能力、道德情感能力、协作学习能力、自主学习能力,培养学生的美感。例如:在学习weather这一单元的时候,我先要求学生:运用教学软件。例如:金山词霸,东方快车等,查出一些有关天气的单词进行读写背;组成学习小组进行分工,到网上寻找有关天气的资料和国家城市的天气情况;对在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随时请老师或小组的同学讨论帮助解决并记录在个人文件夹上;把读到的和查到的东西通过小组合作制成网页。教师归纳总结存在的典型问题,集体评议每小组网页的质量和艺术性并布置下次学习内容。整合课要求以单科为主线,其余学科为发散点或支撑点共同组成综合性课件。并由学生们自己完成,学生们完成工作后,进行综合讨论评价,打通学习小组间知识的局限,让每一个工作小组在评价别的小组工作的过程中全面掌握资源库中的知识。评价时需要作评定记录。
这种教学法从根本上改变了传统教育教学理念,它在课堂教学、知识结构、课程安排、能力评价、协作学习、师生关系等方面都发生了质的变化。真正体现了学生“自主学习、协作学习”的核心思想。
二、学习模式
网络信息化教学是一种教师与学生互动的学习模式。传统的大学英语教学是以教师为主体的,这大大妨碍了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也限制了教师的知识空间。新的教学模式不但开阔了学生的学习视野,而且也给教师在专业知识上、信息化素养上、知识范围上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时随着学生创造思维的不断发展,教师可从学生活跃的思维浪花中体会、学习到非常规的思维方式,进而促进教师知识的全面发展。
学生间的交流是掌握知识的重要途径。大学英语的常规教学,学生的知识信息主要来源于教师,学生的学习交流一般都是在课后与放学这一段时间内,而且大多都是以本族语为主,而网络就为学生的英语交流提供了广阔的空间。我首先教会学生在一些网站如www.hongen.com\www.pen12.com等的BBS上留言,把自己的问题放到网上去,让同学或其它人为他解答问题。他也可以通过阅读,查资料等方法去解答其它人的一些问题。当他为别人成功地解答好一个问题的时候,心里就会充满欢乐和成就感。特别是对那些性格比较内向的学生,平时见到老师都会脸红,更谈不上向老师提问了,而在网上,他们就可以无所顾忌地提出自己的问题。为了便于交流,我教会了学生上网用英语聊天,到一些著名的网站去和同学、网友用英语进行交谈,这样学生们既增强了运用英语的能力,还学到了很多书本上学不到的知识,在聊天中也使学生对英语越来越感兴趣。这对于学生们的协作学习很有好处。另外,互联网技术也缩短了学生在放学后的距离,当学生在学校还有问题没有解决时,可以存放在个人主页上很方便地进行相互交流。
三、教学方式
信息化是一种培养综合能力的教学方式。网络信息化的教学特点:信息资源永远开放;传播媒介多向交流;传递系统是多媒体的;知识是跨越时空限制的。这一特点决定了网络环境下的英语教学过程是:开放性与全球化;学习过程的交互性;学习内容选择的自主性和个性化;内容形式的多媒体化。这恰恰迎合了人本主义和素质教育的宗旨。这也说明,一旦网络环境下英语课堂组织起来,必然带有松散性、不确定性、难控制性,在不脱离学校模式、班级模式的课堂形式下,这种教学设计,的确是前所未有的一种新尝试。由于英语信息化教学是利用现代技术学习国家教委规定的课程,因而在要求学生学习好英语课的同时,也要培养学生的信息化素养,提高学生的电脑技术水平。
二、加大大学英语教师专业化培训力度的建议
1.积极调整当前的学科知识架构。想要让高校大学英语教师朝更加专业化的方向发展,首先便要调整当前不合理的学科知识架构。不仅要扎实大学英语教师的专业基础知识,丰富大学英语教师的学科文化内涵,了解大学英语学科综合知识,还要让大学英语教师的教学观念与教学方法更加与时俱进,除此之外,也要对新型学习方法和教学方式加大研究力度。
2.将先进的教学方法与理念灌输给英语教师。先进的教学方法与教学理念是解决大学英语课程当前问题的根本方法,也可以使大学英语教师的教学水平更加专业化。在大学英语的课堂上,教师应转变传统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方式,要以学生的需求为教学根本,以培养学生英语综合能力为教学目的,引导学生积极主动的自主学习。另外,对与英语课程相关专业的学习也是大学英语教师需要做到的。
3.加大对教师多媒体教学能力的重视。随着科学技术不断向大学教学领域深入,作为大学英语教师,不仅要熟练运用计算机设备,还要学会运用计算机技术制作课件的能力。英语学科是一门以听说为主的学科,而多媒体教学技术能够将英语的听说特征更完善的表现出来,更有利于学生对英语学科的学习,因此,大学英语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一定要重视多媒体教学,培养其多媒体教学能力。
二、交流思想,生成英语学习合力
如果说营造氛围,让学生各抒己见,踊跃展示是互动教学活动的开端,那么引导学生进行沟通互动,形成学习合力则是互动教学的核心部分。如何引导学生进行互动呢?根据目标结构理论,帮助学生树立共同目标,形成学习共同体是行之有效的方法。教学实践中,教师可从两方面进行引导:一是从活动设计上进行引导,利用任务驱动法,设计集体互动任务,让学生在任务引导下开展互动,完成有效的交流协作;二是从评价机制上进行引导,通过制定小组评价机制,将数名学生捆绑成学习共同体,促使学生进行合作互动,形成学习合力。例如,在教学译林版四年级英语《Ournewhome》时,笔者就创设了“一起编儿歌”的互动任务,笔者让学生两人一组,根据笔者示范的内容,利用所学单词和句子编一首儿歌,编完大家互相说一说,评一评,看哪组编得最好。解释规则后笔者开始示范“Where,where,whereistheclock?Here,here,inthelivingroom.”笔者示范后学生开始编创儿歌。通过这样的引导互动,让学生根据提示齐心协力完成学习任务,促进彼此成长。
三、经验升华,实现学生共同发展
德国哲学家叔本华说过:“思考比读书更重要。”可见对于已有经验的及时总结,比一味组织互动实践活动更重要。教师要利用适当的方式方法,引导学生将互动讨论过程中形成的经验、做法进行集中展示、总结和升华,扩大互动讨论成果,促进学生共同发展。基于小学英语课堂实际,笔者认为,搭建展示舞台引导学生以个人或小组为单位进行经验总结陈述,最后再由教师进行整合总结的方法最有效。例如,在译林版小学英语《Drawinginthepark》的互动教学后,笔者利用二十分钟的时间让学生总结经验。为了确保经验展示活动有效进行,笔者在开始之前做了大量的鼓励工作:一方面明确告诉学生无论说得好不好,敢说就是棒的,另一方面利用激励法,对最早上台说的学生给予奖励。学生渐渐放下心理包袱,逐渐有小组上台交流经验,如一个小组交流他们记单词的方法是将“tree,flower,hill”分作一组“,boat,river,lake”分作一组,这样记忆效果更好。这样的经验交流活动,有利于学生互通成果,共同成长。
2大学英语文化哲学中渗入传统文化元素
随着全球经济的深入发展以及先进科学技术的高度应用,国家之间形成了文化传播以及文化交流的新局面。全球化一体化的发展要求不同地域、不同文化之间更进一步的相互学习交流和借鉴优秀的文化元素,然而在这过程中也带来了一定的矛盾和冲突。针对不同文化间的矛盾冲突问题,许多学派进行了讨论并提出了观点,从总体来看,大部分研究者都把问题的焦点放在了外语教育的目标文化语上。在大学外语教学的过程中,通常强调的是对英美文化的学习,主要培养学生使用英语时的交际能力以及英美文化敏感度,很少在外语学习中加入本民族语言的文化学习。在跨文化交际方面,主要培养学生分析西方文化在行为规则、价值取向、思维模式等方面的能力,在西方文化模式的认同、适应方面得到了过分的强调。这样,使得具有深远历史的中国传统文化传承受到了威胁和挑战。目前,大多数高校开设的课程中,仅有大学语文等少部分学科与传承中国传统文化的知识相关,而且都基本上被设置成了辅修的课程,较大程度上忽略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继承[4]。在大学英语教学中,不仅应该把其中的英语综合能力以及英语跨文化交流作为主要的学习内容,而且还应该注重学习中国的传统文化,对中国文化进行传承和传播,从而增加我国文化在国际上的影响力。
3增强学生自主学学英语文化哲学的能力
大学英语在高校课程设置中属于一门知识面广、学习量大的基础公共课。在大学英语教学中,存在师资力量严重缺乏以及学生英语水平高低不一等问题,导致教师注重集体同步走的效果。教师忽略了英语优秀学生不能深层次的学习英语知识,而英语基础知识薄弱的学生则跟不上教学的步伐,从而不能很好的达到教学效果[5]。在多元化的教育模式推动下,大学英语课程相应的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其中的人文关怀理念逐步发生了转变。大学教师在英语教学中逐步转变了传统的以教学为主、学生被动听课的模式,取而代之的是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学生可以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科学选择适合自己的课程教材,并合理选择学习的方式方法,使学生学会独立思考学习。同时,当学生在自主学习英语的过程中遇到难题和疑问,教师可以及时给予指导和帮助,从而有效提高学生的英语学习水平。
4大学英语教学中创设外国文化学习氛围
一、已有的对于文化导入原则的研究
我国学者鲁健冀(1990)、赵贤洲(1992)、束定芳(1996)、鲍志坤(1997)、王英鹏(1999)等从教学材料选择的角度提出了一些文化导入的原则,大家虽然表述不尽相同,但基本观点相似。这些原则是:实用性原则(或相关性原则)、阶段性原则(或层进的原则)、适合性原则(或规范性原则)和系统性原则。实用性原则要求文化导入的内容与学生所学的内容密切相关,与日常交际所涉及的主要方面密切相关。阶段性原则要求根据学生的语言水平、接受能力和领悟能力确定文化导入的内容,由浅入深,由简单到复杂,由具体到抽象,由现象到本质。适合性原则要求文化导入的内容要有广泛的代表性,应属于主要目的语国家中有代表意义的主流文化,而且要根据不同的导入目的注意文化的共时性和历时性。系统性原则是针对大纲而言的,它要求有关部门应该根据外语教学的实际情况制定较为详细的教学大纲,明确规定各阶段外语教学中文化导入的内容、原则、方法以及要求学习者所要达到的水平。这些原则主要是针对教学材料的选择而言的,它们对选择和编排教学中文化导入的内容具有指导作用。
二、教学原则的内涵及要求
根据现代教学论的观点,教学原则是根据一定的教学目的、任务遵循教学过程的规律而制定的对教学的基本要求,是指导教学活动的一般原理。教学活动是一个有机的整体,教学原则作为指导教学活动的一般原理也应有整体性的特点。因为在整个教学活动中,教学原则既是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又是教学过程的总调节器。它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教学目的的确定、教学内容的选择与安排、教学方法的选择和教学的组织形式等教学活动。有效的教学需要完整的教学原则体系的指导,即有针对教学过程的目的、内容、活动和结果诸成分的系统原则,对教学全过程提供有效的指导。正如苏联的巴班斯基从四个方面所提出的九条教学原则一样,每条教学原则都要按逻辑顺序同教学过程的每个主要环节及其主导因素相符合。这样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就都有调度它以发挥最优作用的原则。以往的文化导入原则虽然可以对文化导入教学材料的选择起指导作用,但从总体上说,是不够完整的,未涉及教学过程的其他环节。本文拟从教学原则的整体性要求出发,针对教学过程的其他环节提出以理解为目标的原则、有序性原则、对比性原则、知识传授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以完善文化导入的原则体系,从而有效地指导文化导入的教学实践。
三、文化导入的原则
(一)以理解为目标的原则以理解为目标的原则,是指英语教学中的文化导入应该“以文化知识为起点,文化意识为桥梁,文化理解为最终目标”(曹文,1998)。文化知识的导入只是文化导入的第一步,其目的在于培养学习者的文化意识。文化意识是指学习者对文化间差异的敏感性,它是文化理解的基础。文化理解是指学习者能够以客观、正确的态度看待、理解母语文化和目的语文化,并能够在跨文化交际中以得体的行为方式与非本族语者进行交往。这一原则是由教学受制于社会需要的规律所决定的。当今,不同文化之间的交往日趋频繁,这已经是不可回避的现实。文化理解是国际间交往的桥梁,没有对自身及彼此文化的正确理解,就不可能实现国际间,即不同文化间的顺畅交流。没有对母语文化和目的语文化的正确理解,英语学习者就不可能真正获得跨文化交际的能力。
此原则对教学有如下要求:1•在实施文化导入教学时,不应过分强调知识的灌输和行为的简单模仿,应通过对目的语文化的分析和解释等手段使学习者认识到目的语文化与本族文化的异同以及异同之渊源和生成的原因;2•在进行教学评价时,应该侧重学习者对目的语文化的共情能力(empathy),而不应强调他们对非本族文化的排斥或接受情况。比如,在讲授美国人对老年人的态度时,就不应以中国人对老年人的态度为标准去衡量美国人的行为。中国人尊老、敬老,并认为老年人由于经历的事情比较多,阅历丰富,因而在处理问题上,一般经验较年轻人多些。我国的俗本论文由整理提供语“姜还是老的辣”和“老将出马,一个顶俩”等就充分反映了人们的这种认识。然而,在美国这样一个竞争非常激烈的社会里,“老”是一种可怕的现象,因为“老”意味着精力衰退,生存能力降低,因而,在通常情况下,人们都害怕说老,避免说老,在美国,老年人常被称作seniorcitizens。中国人和美国人对待老年人的不同态度与中美文化中深层的价值观、世界观以及不同的社会现实等因素有关。因而,在教授这一文化现象时,就不应简单地判定哪一种是正确的,哪一种是错误的,而应该从一种文化现象的渊源上了解其生成的原因,从而理解其存在的现实。
(二)有序性原则有序性原则主要包含两层含义:其一是指文化导入内容的编排要体现文化知识本身的逻辑结构及其系统性;其二是指文化导入的教学活动要结合文化知识本身的逻辑结构和英语学习者的身心发展情况有次序、有步骤地进行,以期使学习者能够有效地掌握系统的文化知识,全面理解目的语文化。有序性原则是文化知识本身系统性的要求,也是教学制约于学习者身心发展规律的反映。文化知识像其他科学知识一样,也有其自身的科学体系。学习者学习文化知识就必须参照其逻辑顺序,掌握其基本结构,否则,难易颠倒,杂乱无章,造成学习上的困难。有序性原则要求:
1•在文化导入内容的选择上,既要注意各个层次文化知识内部的系统性和序列性,如价值观体系内部的系统性和序列性,又要注意各个层次文化内容之间的相关性,如宽泛的文化环境知识和情境文化知识或价值观体系和社会规范之间的相关性;
2•在文化导入内容的编排上,要根据学习者的认知特点和思维发展规律合理地安排不同学习阶段文化导入的内容。学习者的身心发展,尤其是智力的发展,是一个从不成熟到成熟、从不完善到完善的有序过程。学习者的认知发展由简到繁、由浅入深、由粗到精,思维能力的发展也要经历一个由形象思维到逻辑思维,再到辩证思维的过程,记忆也要经过由机械记忆到理解记忆等等。根据学习者智力发展的规律,英语教学中文化导入内容的安排要从简单、具体的文化事件到概括性的文化主题,最后才应是对目的语社会的全面理解。相应地,英语教学中文化导入的目标要求也应根据不同学习阶段学习者的学习特点,从以感性体验、感性认识为主逐步过渡到以理性认识和理解为主。
(三)对比性原则在以往的文化导入研究中,有些学者将对比作为一种导入方法。本文将其作为一条原则有以下两个主要原因:1•在学者们以往提出的导入方法中,几乎每一种方法的实施都离不开对比,也就是说对比几乎蕴涵在每一种方法之中,正如陈光磊在其《语言教学中的文化导入》一文中所说的,“文化背景比较法是其他一些方法运用的基础,具有方法论的意义”;2•文化导入这一教学策略的实施涉及到至少两种文化,因而,无论是教学内容的选择,还是教学目标的确定或具体的教学过程,都离不开对比,它不仅是导入方法的基础,也是文化导入整个教学过程的基础。正是基于此,笔者将其作为教学原则。首先,选择文化导入的内容要遵循对比性原则。我国文化和目的语文化之间有共性,也有个性。共性是本族文化与目的语文化具有的一般共同特点,它对目的语及其文化的学习具有正迁移的意义。个性是本族文化与目的语文化各自具有的特殊性。
笔者认为,本族文化和目的语文化的个性是文化导入的重点,而共性与个性的确定只有通过对比才能发现。比如,在词语文化的研究中,有些学者提出词语文化在两种语言中的分布可分为如下三种情况:1•某一词语在两种语言中的概念意义相同,内涵意义也相同或大致相同;2•某一词语在两种语言中的概念意义相同,但内涵意义不同;3•某一词语在两种语言中的概念意义相同,但在一种语言中有内涵意义,而在另一种语言中没有内涵意义(胡文仲,1999)。另外,还有些学者将英汉两种语言中的词语文化分为四种或五种情况。这些分布情况就是通过对比确定的,有助于我们决定什么需要介绍,什么不需要介绍。又如,有些学者认为,在英语教学中应重点导入称呼、问候、道谢和告别等言语行为的文化内涵。他们之所以能确定以上言语行为作为导入的重点,也是通过比较发现我国的学习者在这些言语行为上易犯文化错误。因此,对比是我们确定文化导入项目的依据。其次,进行文化导入教学要贯穿对比性原则。例如,我们在教授称呼(formsofaddressing)这一言语行为时,就可以通过对比让学生明白称呼在两种语言中不同的实施方式及其蕴涵的不同文化意义。中国文化规约中的长幼、上下不同身份的称呼是很讲究的,对长辈、上级的称呼要用一定的称谓。而在英语文化中,人们即使是在称呼自己的长辈、上级,在多数情况下,也可直呼其名。称呼在两种语言中的差异是两种文化差异的体现。中国社会是一个“差序格局”的社会,“权势”(power)在中国起着重要的作用,反映在中国文化的方方面面。超级秘书网
而美国社会重视平等的人际关系,“一致性”(solidarity)在社会交往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两种不同的文化传统导致了两种语言在称呼及其他言语行为上的差异。通过比较,我们不仅可以让学习者认识到称呼这一言语行为在两种语言中实施方式的不同,而且还让他们明白了言语行为上的差异是深层文化差异的表现,从而使他们在提高文化差异敏感性的同时,加深了对不同文化的认识和理解。
(四)知识传授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该原则要求教师不仅要向学生传授文化知识,还要设法创造机会,使学生能够在真实或模拟的情境中运用所学知识,以加深他们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并培养他们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将知识学习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既符合知识学习的规律,又符合文化导入的要求。因为知识的学习需要经过选择、领会、习得和巩固四个阶段,它以掌握为目的,以应用为结果。知识的学习过程是掌握,但是仅有掌握是不够的,学习者还须会运用所学的知识,不会运用就不能算作真正的掌握,真正的掌握在于操纵知识的力量去行动。杜威的“从做中学”和“教育即生活”、陶行知的“生活即教育”、的“实践出真知”等都说明了实践在学习中的重要性,语言学习也不例外。因此,在教学中,如果我们只是向学习者传授文化知识,而不给他们提供练习或运用所学知识的机会,他们还是难以获得正确运用文化知识进行实际交际的能力。就像语言形式教学不能培养学习者的语言运用能力一样,单纯的文化知识教学也不能够培养学习者的社会语言能力,这是过去文化导入的失误之处。过去的文化导入过分注重文化知识的传授,将文化和交际分割开来,文化导入以文化信息的输入为主要教学形式,结果是学习者虽然拥有很多文化知识,记忆了很多文化事实,但却仍然无法将所学的知识应用到实际交际中,仍然会经常地犯文化错误。事实上,介绍和传授文化知识并不是单纯地为了传授而传授,而是为了提高学习者的跨文化交际意识,培养其跨文化交际能力,因此,在文化导入中,实践就显得尤为重要。外语学习者对异国文化的学习过程应经历以下四个步骤:学习文化知识,了解其前因后果,做出解释,亲身体验(曹文,1998)。
比如,在教授中英文化在话题选择方面的差异时,首先应向学习者说明两种文化在话题选择方面的差异,即中国人经常谈论一些诸如家庭背景、婚姻状况、个人收入等涉及个人情况的话题,而英美人却把这些情况视为个人隐私;接下来应向学习者解释这一差别是由中国的群体主义价值取向和英美的个人主义价值取向之间的不同所造成的;然后就要创造条件,利用英语角或在课堂上创设交谈的情景,让学习者练习话题的选择,以巩固他们对这方面知识的掌握,加深他们对所学知识的理解,从而提高其运用这一方面知识的能力,为以后真实的交际奠定基础。
四、结语
我国英语教学中文化导入的研究虽然已有20多年的历史,但仍有很多问题未得到解决。无论是从理论上,还是从实践经验上,文化导入都需要我们继续研究,比如如何制定系统的文化导入教学大纲,如何编写既能促进语言学习,又适合文化导入的教材,如何设置更合理的可以有效促进学习者跨文化交际能力获得的课程,如何提高英语教师的文化教学能力,如何在培养交际能力的同时,促进学习者人格的全面发展,达到外语教学的最高境界,如何在跨文化交流日趋多元化的天培养学习者的国际意识,等等。这些问题都值得我们英语教育界、语言教育界的同仁及关心外语教学的各界人士进行深入的思考和研究。
参考文献:
[1]鲍志坤.也论外语教学中的文化导入[J].外语界,1997,(1):7-10.
[2]曹文.英语文化教学的两个层次[J].外语教学与研究,1998,(3):10-14.
[3]陈光磊.语言教学中的文化导入[J].语言教学与研究,1992,(3):19-39.
[4]胡文仲.跨文化交际学概论[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9.
[5]贾玉新.跨本论文由整理提供文化交际学[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7.
[6]李秉德.教学论[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1.
[7]鲁健骥.对外汉语教学基础阶段处理文化因素的原则和做法[J].语言教学与研究,1990,(1):37-45.
英语作为世界上被应用的最广泛的语言已经成为我国大学中各学科的必修课程。近年来,我国的科学技术取得了不断的进步,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不断提高的国际地位要求我国人才能够对英语进行更加深入的理解和掌握。加强对英语的学习,不但要加强英语这一门语言的学习,还要对英语国家文化进行深入的学习和了解。我国大学生英语等级考试中针对英美文化的考察少之又少,只是针对语言本身的考试,因此学生在日常学习过程很容易忽略英美文化知识,课堂学习不仅缺少了很多趣味性,更不利于英语的学习。
一、大学英语教学中英美文化渗入的必要性
1.社会和时展需要。当今世界处于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时代,科学技术的发展给人们带来了巨大的便利,交通运输事业中从磁悬浮列车大大提高了铁路运输的速度到航空和航海的事业的发展,都给人们之间的交流和沟通提供了更多的可能。尤其是近年来信息技术和互联网技术越来越成熟,成功的压缩了人们之间的空间距离,使越洋交流成为可能。同时科学技术的发展,带动了全球经济的飞速发展,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不断加快,这体现在世界各国的经济合作、科技传播和政治文化等方面的交流越来越频繁。这一系列现象表明,当今世界,加强与世界各国的交流和互相学习,是自身发展的必然要求。然而在与外界的接触过程中,不同文化背景下人类的沟通是一个难题,不同的文化背景能够导致人们的思维方式、价值观等方面存在很大差距,因此要想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取得一席之地,获得本国的不断快速发展,要从了解其他国家的文化背景开始,英语作为国际通用语言,我国大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注重英美国家的文化背景的学习,对学生个人的发展和中国未来的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2.增强大学英语教学效果的要求。
(1)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我国目前的大学英语教学内容,只注重英语技能的传授,在各种英语等级的考核中,也只重视技能型知识的考核,因此在日常的英语教学过程中,教师始终采取传统的教学模式,在课堂上一味的进行知识的讲解与传授,学生只是被动的接受并增加记忆,使得英语学习生活枯燥乏味。在课堂教学中增加英美文化背景知识,历史知识的趣味性和历史人物的传奇故事等能够大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们能够积极主动的去学习英语,这将促使大学英语教学效率的明显提高。
(2)能够增强学生的交际能力。传统的大学英语教学模式,能够培养学生在试卷考试中取得良好的成绩,然而学生运用英语语言进行交际的能力实际上并没有得到良好的锻炼和培养。我们知道语言是从一种文化中逐渐形成并发展起来的,同时语言能够对文化进行反映,这也是不同文化之间存在差别的重要原因。因此在大学英语教学过程中加强对英美文化的渗透,能够帮助学生深入了解英语这门语言的内涵,在日常交际过程中能够选择正确的语言和态度进行不同场合的交际。
二、大学英语教学中渗入英美文化的方法
1.将教材中体现的英美文化进行深入挖掘。教师在日常授课过程中,不要只注重知识点的讲解,应注重将教材中所体现的英美文化背景知识进行讲解,重视交际能力的培养和学生对英美文化的感知能力的培养。例如在讲到圣诞节、万圣节这一类西方国家极其重视的节日时,不要只看重单词的考核和课文语法点的讲解,帮助学生模仿西方文化举办一个圣诞节或万圣节晚会,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学生能够对英美文化产生更深刻的感知,同时还容易引起学生们学习英语的积极性。
2.注重文化差异之间的对比。不同的文化背景是会导致不同的思维习惯和交际习惯的,在日常交际的过程中,不同国家的人进行的交际实际上是两种文化之间的交际,人们对另一个国家的文化和背景知识的了解能够促进交际的顺利进行。因此,我国大学在英语教学过程中应该注重中西文化的对比,注重语言与文化之间关系的讲解,通过对比,学生们更能够对英美文化产生深刻的认识,对所学知识也能够得到深层次的认知,将中西文化进行对比的过程中,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能够增加学生对英语学习的热爱和提高英语交际能力。
从发展上来看,世界经济的不断发展促使各国之间的交流也越来越频繁,我国近年来的飞速发展和崛起,使得我国与世界的接触越来越频繁,增加了我国与世界交流的机会。因此我国在人才培养方面,应注重培养大学生对其他国家文化的深入了解,从文化的学习中培养学生的语言交际能力,从而掌握更加准确的语言知识,提高自身交际水平。在大学英语的教学过程中增加英美文化的渗入,能够帮助学生更好的掌握英语交际能力。
参考文献:
(二)语言交际中的文化差异称呼。受传统习惯的影响,中国人习惯带着称谓去称呼别人,如“王老师,李书记,张主任”等,这样称呼表明了对他人的尊重;而在英语中,一般不用称谓称呼别人,通常用Mr,Mrs,Miss,Ms加姓就可以,所以在英语中我们不能说“TeacherWang”(王老师),“NurseZhang”(张护士),“EngineerLi”(李工程师)等。另外,西方人喜欢对方称呼自己的名字,因为他们认为这样听起来感觉亲切友好,“Oh,please!Don’tcallmeMrs.Sawyer.CallmeBarbara.”问候。中国人见面的寒暄语通常是“你多大了?”、“你结婚了吗?”、“你每个月工资多少?”等,这么问候被看作是对他人的一种关心,在中国人看来没有什么不妥。然而在英语中,这样的问候会引起对方的反感。在西方国家里,收入、婚姻、女性的年龄、体重等都属于个人隐私问题,忌讳别人提及。西方人非常重视隐私(privacy),不愿意向别人过多提及自己的事情。通常,英国人见面时习惯于谈论天气,美国人则愿意谈论橄榄球赛等比赛。赞扬。中国人把谦虚看作是一种传统美德,当别人赞扬我们时,我们即使心里高兴,嘴上也要谦虚一番。假如一位西方朋友赞美一位中国女士的衣服漂亮,中国女士就会不好意思地说“It’sjustso-so.”,甚至会说“No,it’snotnice,andIthinkit’sveryugly!”面对这样的谦虚回答,英美人会感到非常惊讶,认为中国人不实事求是。而按照英美人的习惯,当他们受到赞扬时,会很高兴、坦然地说声“Thankyou.”表示接受。致谢。英语中“Thankyou.”是人们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即使是亲戚朋友和家庭成员之间也不例外。妻子为丈夫准备一顿丰盛的晚餐,丈夫也会说一声“Thankyou.”。但在中国,家人或亲戚朋友之间很少用“谢谢”,如果用了,听者就会觉得太见外,有距离感。
二、消除中西文化差异的障碍,促进交流和理解的策略
以上的比较仅是中西文化的一部分差异,中西文化之间还存在着许多其它方面的差异。大学英语教学的最终目的是培养学生的语言交际能力,如果脱离文化背景,学生语言交际能力的培养便无从谈起。所以文化的学习是学生英语学习中的一个必不可少的部分。作为大学英语教师,我们必须把文化教学列为英语教学的一项重要内容,逐渐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意识,现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一)重视跨文化教育长期以来,我国大学英语教学把侧重点放在了培养学生听、说、读、写、译的应试能力上,忽视了对文化知识的传授。我们的教学是脱离了文化的教学,结果学生只会机械地套用汉语来使用英语,产生了许多所谓的“中式英语”,这是我们在教学方面的失误。此外,在我国的教学模式中,学生的外语学习主要来自于课堂上教师的讲解,所以教师有着举足轻重的主导作用,教师的讲授是学生了解中西文化差异的重要途径。因此,要想提高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英语教师首先要转变观念,认识到文化冲突带来的问题,并且意识到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紧迫性。同时,教师应该不断学习和研究中西文化的差异,多与外教交流,不断提高自身的文化修养,才能适应跨文化交际教学的要求。
(二)增加文化教学的内容在大学英语教学中,教师应当把英美文化知识纳入到语言教学中。在语篇讲解当中向学生渗透文化知识,并进行汉英两种文化的比较。中西文化的比较是学生学习英语的一种有效途径。例如,讲到西方的圣诞节,可以和我国的春节作比较,通过对比学生可以了解两种节日的起源、饮食和庆祝方式等差异。此外,教师应该设计情景让学生去实践和感受,比如打电话、问路、看医生、上饭店等,安排学生分角色表演,同时要让学生了解常用的表达习惯和思维习惯,在实践中让学生深刻地感受西方文化,提高跨文化交际的能力。
(三)引导学生课外积累由于课堂的教学内容和时间是有限的,想在课堂上完全了解中西文化的差异是不现实的。教师还应引导学生在课下发挥自己的学习自主性,利用课外时间学习,注意文化知识的积累。例如,教师可指导学生阅读经典的英美文学作品,向学生推荐一些介绍英美国家文化背景的报刊杂志,鼓励学生收听像VOA、BBC等英语广播节目,欣赏英美原版电影,从而使学生了解西方国家的风俗习惯、文化背景以及民族特点等。这样的学习过程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开阔眼界,丰富英美文化知识。
1.蜜月期。这是大学新生入学时最初的兴奋状态,通常是新生获得录取通知书到开学一两周内刚进入大学时,新生出于告别中学这一人生阶段和对大学生活的期待、向往,对大学文化表现出的是兴奋、好奇的状态。
2.危机期。危机期也叫抵抗期,通常是新生入学第一个月到第二个月也就是当新生对大学文化有一定程度的认识了解之后,由于自己没有充分的准备,开始感觉到文化冲击时会对新的文化产生生疏感,对以往的生活环境、人际关系产生怀念情绪,在这个时期也是新生心理问题多发期。
3.舒缓期。通常是开学两个月后,正式的教学环节和正式的大学校园生活开始后,如加入社团、参加学生活动等,新生对于所处的环境进行重新思考和认识,对自我也会重新定位,开始规划大学生活。
4.认同期。新生对大学校园主流文化的认同程度表现为排斥、完全接受以及根据自己的个性特征选择性地接收三种状态,新生入学教育的目标就是帮助新生能够根据自身特点与所处的环境选择适合自己的文化调整或重构模式,而不是简单地完全接收,更要努力减少对新文化的排斥现象。
二、文化适应理论对高校新生入学教育模式的启示
1.入学教育的时间跨度:根据文化适应规律循序渐进。在新生入学后,要按照新生文化适应的规律循序渐进地开展教育活动:在蜜月期可以通过开学典礼、迎新晚会等气氛隆重的典礼仪式维持新生的兴奋感,增强荣誉感;在危机期则要通过心理辅导、辅导员走访宿舍、新老生交流会等帮助新生认识自我、转换角色;在认同期则要通过专业教师的引导帮助新生掌握大学的学习方法、建立对专业的兴趣,通过团学组织、社团活动丰富新生的文化生活;在认同期则要指导新生在对自我和环境认知的基础上,建立自我发展、自我完善的目标体系,帮助新生顺利融入大学主流文化,同时要重点关注一些边缘学生。
2.入学教育的目标:帮助新生建立对大学的文化认同。要新生建立对大学的文化认同则要帮助新生实现四大转换:角色认识由以我为中心到融入集体、学会合作,思维方式由单向型到多向型、创新型,学习目标由考取大学到素质提高、职业发展,学习方法由知识再现型到知识探索型。在入学教育中就要帮助新生正确认识大学学习内容、方法和途径的多样性,掌握大学的学习特点和规律,主动与他人合作交往,积极参与校园文化活动,指导新生充分运用各种资源提高自身综合素质。
3.入学教育的方式:师长引领与朋辈分享相结合。新生入学教育阶段,辅导员、班主任要充分发挥人格魅力和专业素质对新生的引领作用,可以通过召开主题班会、走访学生宿舍等方式,深入新生中开展适应性团体辅导和个别辅导。学院也要充分利用师资资源,通过名师大讲堂等活动,让学校优秀教师、教学名师为新生开展专业讲座,帮助新生建立专业认同。同时,优秀高年级学生往往代表的是学校的主流文化圈,他们在思想觉悟、专业学习、学术科研、学生工作、人际交往等方面都具有代表性,充分发挥优秀高年级学生的朋辈对新生的影响也非常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