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3-23 15:25:09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12篇学生管理论文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摒弃简单的将目标与成绩挂钩的思维,引导学生将目标分解到听说读写的每个环节,让学生在自己擅长的版块通过目标的实现从情感和认知上肯定自我,用版块目标或阶段性目标的完成适度地消减消极的自我焦虑,变消极的自我焦虑为积极的自我焦虑,促进自主学习。同时为学生设定环境目标,鼓励学生在自主学习中通过规避母语环境,创建单人、双人、多人的外语自主学习环境,语言环境达标的基础上用环境驱动意识,用目标引导意识,发挥目标的定向指引作用,提升大学生外语自主学习能力。
二、用赏识激励对策维持学习动机
HenryHolec认为自主学习是“对自己负责的一种能力”。学生的学习动机、学习目标、学习方法和策略、学习进度安排等可以有效判断出学生是否具备对自己负责的能力。其中难点无疑是学习动机的有效维持。动机源发于内,易受学生自我焦躁的抵消,可通过教师的外在推动力维持自主学习动机。从学生管理角度而言,教师应转变角色定位,从学习任务的下达者转变为自主学习的唤醒者,从以教师为中心的灌输式教育转变为以学生为中心的自主学习,用正面、积极的肯定和砥砺取代直接干预,重视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培养,以赏识者和引导者的身份出现在大学生的自主学习中,为其建立自信,打消焦躁,帮助其维持持久的自主学习动机,进而促进自主学习方法和内容的探索与提升。
2.把试管里的物质加热,没有将试管夹夹在离管口1/3的位置,而是夹在试管的中部。
3.倾倒液体时,掌心没有对着瓶上标签,试剂瓶盖没有倒放在桌子上。
4.用量具(量筒和滴定管等)量取液体时,视线往往在上方,量出液体的体积比实际体积大。没有掌握“量具上的刻线和液体凹面的最低点应在同一水平线上”的读法。
5.检查装置气密性时,没有将导管先插入水里,或插入水中太深,气体无法逸出。
6.使用滴管时,将滴管口伸入试管并触及试管内壁。
7.在做实验时,试剂瓶塞张冠李戴,如将盛氯化钡溶液的滴瓶管放到盛稀硫酸的滴瓶上,或者相反,造成试剂污染。
8.药品用量太多,如硝酸与铜反应,铜量太多,生成大量的毒气,既影响健康又浪费药品。
9.用玻璃棒蘸取一种溶液后,没有用蒸馏水洗干净就去蘸取另一种溶液;或用药匙取粉末药品时,没有用纸将药匙擦干净,就去取另一种药品,造成严重污染。
10.试验氨的溶解性时,用湿的试管收集;检验试管或集气瓶是否充满氨气时,红色石蕊试纸没有用水润湿。
11.做中和滴定实验时,将锥形瓶用蒸馏水洗了后又用待测试液洗,使待测溶液的实际用量大于用移液管所取的量,使所消耗的标准溶液的量增多,造成误差。
12.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时,没有用棉花堵住试管口,使高锰酸钾进入导管污染水槽。
二、用爱心理解、宽容每一名学生
不管现在的小学生生活如何丰富多彩,他们都避免不了遇到成长中的问题。班主任帮助学生解决生活和学习上的问题,尊重学生的想法,就能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自强心,鼓舞他们战胜挫折。这也是学生积极向上的精神力量。我带过的班级中有一个孩子是教师子弟。他于是很有主见,但是性格比较偏执,不听取他人的意见。因为我和孩子的父母关系不错,所以最开始的时候对他抱有很大的期望,让他担任班干部。对他的要求也颇为严格,一旦他的表现不能达到我的要求,我就会对他进行严厉的批评,也把他的解释认为成狡辩。一段时间以后,他就不再向我表达他的想法了。但是在学校的表现却越来越差。从最开始的不认真听课和同学争吵发展为逃学,沉迷于网络游戏夜不归宿。不管是老师的话还是家长的话都不听。经过反思,我尝试着用一颗更加宽容的心来对待这个孩子。即便是遇到问题也试着站在他的角度思考。他在我的关怀之下,开始回到学校,回归课堂。
三、在小学班级学生管理中做到民主、公正
班主任也是有血有肉的平常人,对于工作也不能做到面面俱到。在处理一些问题的时候也会加上主观色彩。如果在事实没有了解清楚的时候就定下结论,那么不仅学生会感到委屈,班主任也不会受到学生的新人。以公正的态度对待学生,学生就会愿意和你交谈。武断的做法看起来十分威风,学生都害怕你,但是你和学生心灵上的距离却是最远的。学生只有心服才会愿意听从你的教导。
四、让赏识和鼓励帮助学生走向成功
许多教育者都认为学生是需要夸的。每个人都希望获得别人肯定,学生也不例外。班主任在面对学生时为什么不能抱着赏识的态度对待学生呢?对于好的学生给予肯定不是件难事,但是对于那些“差生”不是应该多一些关怀么?相比于好学生,他们更需要鼓励和信心。不管是一个眼神,还是一句话,对于他们来说都是巨大的肯定。我们在教育学生时应该时刻告诫自己不要嘲笑学生,应该对学生的进步予以肯定。我们在工作中对于学生的闪光点要予以赞扬,这样他们才愿意继续努力。鼓励和表扬是学生成功路上必不可少的养料。一个整天被人嘲讽的人,是没有信心和勇气的。我们希望自己培养出来的学生是充满自信,敢于战胜挫折的人。
五、选准教育契机悉心教育
学生在成长的过程汇中,总会遇到一些问题,犯一些错误。班主任对于学生的错误不能听之任之,也不能随意敷衍了事。要根据错误的性质选择不同的处理方式。原则性错误是不能轻易放过的,但是也不能一棒子打死,应该选择合适的时机,在学生对于错误有明确的认识并想要承担错误时,采取一些手段,予以严厉的批评。这样才能让学生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并及时反正。及时的批评可以避免学
生走上歪路。
随着学校扩招,学生素质普遍下降,加之民办学校招收的是三本和高职高专类学生,自主能力和自我约束能力相对偏低,管理难度增大。独生子女学生比例上升,自我意识强,团队意识和自我约束能力差,抗压力能力、抵抗挫折能力低;网络普及对学生影响增加,手机控、游戏族越来越多,这些学生不愿意和人交流,思维方式怪异,不合群;学生家庭贫富差别明显,诚信意识下滑;学生管理队伍整体人员不足,创新意识不足,传统管理模式影响管理工作的进展。
2、传统管理模式的问题及影响
传统民办学校管理是以学校为中心的,学生仅是被动接受管理和教育,没有自主意识,必须按照学校管理模式学习和生活。这种管理模式压制了学生创造能力,压制了学生的创新观念。另外学生管理人员也只能按照学校预先设定的管理制度、管理程序进行管理,不能发挥个人能动,创新理念,形成有效的新型管理思路。
二、运用情感因素,创新学生管理的举措
运用情感管理,有利于建立辅导员和学生之间的相互信任,学生和辅导员之间是一个个信任环组成的信任链条。建立情感管理,能够产生皮格马利翁效应。现在的学生,自我意识强,不愿意接受约束和管理,容易冲动激发矛盾,心理狭隘,不会体谅别人。如果融入情感管理,学生从情感上接受了辅导员这样的管理者,也就接受了辅导员对自己的管理和教育。教育成效就会增大,就会产生良好的教育效果。以下列举几个有代表性的运用情感管理,创新学生管理的举措:
1、改变传统管理理念,进行情感教育学习
传统教育管理者对学生专业学习、生活和心理不闻不问或问之甚少,学校制定相应管理制度,管理者教条宣教。感教育要求管理者有一定的心理知识,能够体察学生心理动态,为情感教育奠定基础。管理者可以通过自学形式学习相关请安教育的书籍,也可以通过学校集中培训学习情感教育知识,更可以通过提升学历掌握更高层次的情感教育专业知识。
2、要正确地运用情感激励学生
当客观事物符合学生需要时,学生就能很高兴地接受,产生愉快、欢乐的情感,反之就会抵抗,产生犹豫、沮丧的消极情感。所以,当学生取得成绩或者获得小小的成就,辅导员要多给予鼓励、肯定和赞美。学生则会认为辅导员理解自己、肯定自己。当学生受挫、犯错或者举步不前时,多和学生谈心,了解学生犹豫的原因,解开心结,鼓励学生战胜自己。慢慢地,学生认为辅导员与自己同喜同乐,相互信任关系慢慢就建立起来。
3、充分运用网络工具增进师生间的情感
传统师生沟通大多面对面进行,缺乏及时性。网络普及后,学生之间都流行微博、微信和QQ,很多学生在自己的微信上传输自己的心理感受,希望自己的朋友关注和理解。如果辅导员是学生微信的关注对象,并且能在自己受挫时鼓励,取得成绩时表扬,学生会很欣慰。另外,辅导员也可以通过这种平台,经常、转载正能量的信息,影响关注自己的学生,达到教化的目的。
4、坚持民主管理,提升学生的自我意识
首先管理者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人格,学生虽然是接受教育者,但他们也是独立意义上的人,有自己独立的思想、独立的人格,管理者首先要想到尊重他们,不挖苦学生,不冷落学生,更不贬损学生;其次,管理者要充分的信任自己的学生,信任是师生之间建立密切关系的纽带,管理者只有信任了学生,学生才能信任老师,相互信任是管理的前提,基于这种信任关系,辅导员可以加强学生的自我管理意识,增强他们的自我约束自我管理理念;在涉及学生管理问题上,要民主、公平、公开,让学生从情感上接受并理解。比如在国家奖助学金、三好学生、优秀班干部的评选上,程序合规,公正透明,当选的人能够认识到自己的价值,评选的同学也能感受到自己投票的意义。
道德激励工作首先要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在学生管理工作中强化学生的主体性地位,一些道德激励措施以学生的道德素养培养为出发点与落脚点,在到的激励过程中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
2.公正性原则
公正性原则要求教师在进行道德激励时保证学生对激励措施的适应性,避免出现不公正的激励手段,保证学生在道德意识培养过程中的积极性,避免不公正现象对学生心灵的伤害,影响正确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
3.适度性原则
适度性原则要求教师在道德激励工作中需要掌握一定的度,激励措施应当在学生能够承受范围之内,过分的道德要求容易使学生的积极性受到挫伤,教师应当始终保持宽和、冷静与平易近人的态度。
4.有效性原则
有效性原则要求教师在学生道德激励工作中提高激励措施的针对性与目的性,并在学生道德实践期间加强各种监督机制与评价审核机制,既为学生提供道德修养上的辅导,又确保学生真正将道德意识落实到实际生活中去。
5.差别对待原则
差别对待原则需要在公正性原则的基础上,根据学生的性别、年龄、性格等基本特点为其制定相应的的道德激励措施,体现道德激励工作对学生个性的尊重。
二、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中运用道德激励的主要措施
1.科学建立道德激励的教育目标
道德激励需要设定科学的道德教育目标来指导教育工作。对高校新生一般进行尽快适应高校学生与生活方面的教育,中年级学生道德教育主要以学好专业知识为主,毕业班学生道德教育应当加大职业素养、综合素质与全面成才方面的思考。
2.加强教师与学生之间的道德沟通
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有效沟通可以大大提高各种道德激励措施的效果。在学校日常学生管理工作应当主动了解学生的生活状况与学生状况,从多个侧面考察学生道德状况以及道德学习状况,为道德激励措施的完善提升提供参考。
3.树立道德榜样与行为楷模
教师在学生管理工作中善于培养学生干部,并善于发现学生中间的思想品德休养较高的,通过树立道德榜样与行为楷模,激发学生们的道德心,促使学生在学习生活中自觉模仿道德楷模的意识与习惯。
4.使用道德素质评价机制
道德素质评价机制对学生来说是一种最为有效的激励措施。通过道德评价机制的建立,可以大大提高学生在学习生活中进行品行砥砺与自我修养的积极性与认真程度,是提高学生管理效率的有效方式。
二、当代高校学生的心理个性特征
目前的高校学生,主要是“90后”,这一群体有着自己鲜明的个性及心理特征,他们是广泛浸润于新媒体环境中的一代。据调查显示,目前的高校学生几乎人手一部手机,大部分学生有电脑,沟通与交流主要依赖网络,人际沟通多是通过微信、QQ等工具,个人展示爱通过微博、个人主页等途径。他们在日常学习和生活中,主要通过电脑、手机来获取信息。“90后”是一群思想活跃、喜欢标新立异、想法新颖的群体。他们在高校中,常常表现得勇于创新和探索,在参与校园文化生活时,常常做出一些令人刮目相看、出乎意料的言行。“90后”因为与社会接触少,生活阅历还不够深厚,对一些复杂的事物及社会问题,容易出现片面化、简单化的认识缺陷。生活于新媒体环境中的“90后”,非常擅于从网络来获取各类信息,他们有开阔的视野和多样化的价值取向。随着新媒体的飞速发展,部分人被新媒体这把“双刃剑”所伤,变得以自我为中心,价值观日趋现实功利化。“90后”的这些个性及心理特征,为高校的学生管理工作带来了深刻地影响。
三、新媒体下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机遇和挑战
(一)新媒体下高校学生工作的机遇
新媒体依托移动通讯、网络、数字等技术,构筑了巨大的网络体系,它的优势很多。如:资源丰富、信息量大、交互性强、传输便捷、形式多元、覆盖面广等,这也为高校的学生管理工作带来了新的机遇,巧于运用这些优势可探讨出新的学生管理模式。新媒体的交互性,使管理者可以通过微博、微信、飞信等交流工具和学生进行互动,使大家可以随时随地的交流。这样的双向沟通因方式新颖,“90后”们乐于参与讨论,能提高学校各项工作及决策的民主性,还能增进管理者与学生间的感情。新媒体的即时性,使学生及管理者的任何信息,能够第一时间传达出去。一些关于学生学习、生活、情感的动态性趋向及引导,都能及时呈现,这也可提升高校管理工作的预见性,为第一时间解决问题,赢取了宝贵的时间。高校管理者能第一时间内收集到学生的各类动态信息,多渠道地获取教育资源后,在新媒体上以多样化的形式进行思想教育工作。新媒体的多样性,为高校的学生管理工作,提供了更便利的交流平台。高校开展学生工作基本上是通过学生会、社团、社会实践等组织形式。新媒体时代,这些组织要更擅于使用微信、微博等传播平台,将各类工作管理信息,以“90后”乐于接受的文字、图片或视频编辑方式,及时地传播出去,引导学生群体的舆论及价值导向。
(二)新媒体下高校学生工作的挑战
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群体的自主性不断增强,其思想表达更加个性化,他们擅于借助新媒体的平台表达自我。学生使用新媒体时会处于虚拟和现实两种世界中。他们在虚拟世界中的言行,因得不到有效的限制和规范常常会失度。因为网络的虚拟化、缺少真实性,学生容易丧失自我,或对周围人的产生信任危机,甚至出现人格障碍。新媒体的虚拟性导致学生的生活空间虚拟化,这也给高校的管理工作带来了极大的挑战。随着平板电脑及智能手机价格的持续走低,使得移动设备已成为“90后”上网的第一大终端。新媒体技术的发展,如3G的普及,公用及私用WiFi的发展,以及智能手机应用的不断创新,都为大学生提供了多元化的网络使用选择。手机的海量应用如手机团购、手机地图、手机打车、手机银行、手机淘宝等密切联系生活的应用,满足了高校学生多元化的生活需求,也提升了高校学生对新媒体的使用黏性。当前的网络环境愈来愈复杂,网络工具更新越来越快,新媒体在学生的学习、生活、交往中越来越必不可少,如此复杂的媒体环境也增加了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难度。新媒体的共享性,为各类信息及观点的传播,提供了极大的便利。新媒体为高校学生提供了交流和接触的平台,许多意志薄弱和迷茫的学子,非常容易受到一些歪曲人性的价值观的影响,进而影响到身心的健康成长。新媒体的共享性还导致高校学生价值观的多样化。这些新的变化对高校管理工作者而言,都是不小的挑战。
四、探索新媒体下高校管理工作的创新模式
(一)高校要重视辅导员的博客建设工作
辅导员是高校进行各项学生管理工作的核心人物之一,辅导员的博客可以建设成一个师生间沟通交流的平台,学校可重点推进团队型辅导员博客建设。如鼓励辅导员就国内外的热点事件撰写评论,从政治上、社会价值观上、生活情感上等各方面引导学生的价值导向。同时,针对学校的各项实践工作、教学活动撰写评论,在线各类学习及生活信息,为学生的各类问题进行网络答疑解惑,提升学校辅导员博客的影响力。同时也为各位辅导员提供一个集中展示的平台,展示出他们不同的个性及能力,辅导员间也可以相互学习交流,共同探讨增加学生管理工作的经验和方法,促进自身素养的完善和提升。
(二)建设高校的微信公众平台集群
高校在学生管理工作中,可以通过建设高校微信公众平台集群,构筑高效精确的学生分类服务平台。学校可细分受众群,建立一个整合学生工作的微信平台群,实现细分信息的精准推送机制,实现信息最有效的传播。受众一旦细分后,最需要的信息传达到最需要的受众面前,可以极大的提升该传播媒体的公信力热度及受众的忠诚度。
(三)建设高校的微博宣传矩阵
微博的传播速度快,范围广。高校应重视学生管理工作官方微博的建议工作,实现学生各类管理及工作信息的及时发送。同时,学校还应打通学生管理工作官方微博与学校官方微博、各职能部门官方微博、各学院和学生组织微博间的横向联系。一旦有重大信息要公布可各级联动,实现全方面无死角的宣传攻势。微博宣传矩阵的建设,能实现各层次学生的沟通,能够最大限度地聚合微博领域内的受众,通过共振发声的宣传模式,使某一信息的传播达到最佳效果。学校通过这样的微博矩阵,可以实现管理者与学生间的顺畅沟通,可以保证传播信息的内容真实、渠道正规、信息能第一时间内准确扩散。学生总能在校方的微博矩阵中,找到最准确可靠的,自己最需要的信息。
(四)高校应重视整合SNS社区资源
高校应依托SNS社区真实性的特点,整合这类资源,实现其重要信息的功能,能够对学生的各类思想进行动态搜集,发挥出学校管理者、学生管理专家、学院领导的价值导向功能,如帮这类领导及专家设置SNS主页,促进管理者与学生间的平等互动,增强师生间的亲切感。辅导员可在上面多一些生活化的信息,接近与学生间的距离,建立起师生间的互信进而实时掌握学生的真实动态,及时进行思想引导,提升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质量。
(三)管理方式带来的问题我国高校的学生管理方式比较单一,基本上沿用了辅导员制,造成了管理责任不明确,只要学生不出重大事故就没有什么责任的情况。另外这种辅导员管理学生的模式使班级活动难以开展,学生的积极性不高;加上辅导员的管理的任务多、学生多、难度大,在管理的过程中,事物繁琐,没有量的标准,管理的目标不明确,学生的规章制度的落实不健全,没有做到学生的人性化管理和以法管理,只能是凭借经验,化解问题;同时在管理的过程中,忽视对学生的心理教育和德育教育,因此对学生的管理缺乏全面性,不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
(四)就业压力的影响高校合并、新建,民营大学涌现,适龄学生进入大学的机会增加,但大学毕业生的人数也在逐年增多,而社会的用工需求无法满足大学生的工作需要,这样就出现了与就业岗位的矛盾,毕业生的竞争日益激烈。大规模的扩招和收费标准的提高,给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带来的迫切需要工作的心理压力,使学生的心理健康受到影响,这给高校学生管理工作又带来一个不利因素。如何提高本校本专业学生的就业率,就成为了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亟待解决的问题,是学生管理工作的重中之重。
二、应对措施
社会大环境千变万化,给高校的学生管理带来很多不确定因素,学生问题的出现很大一部分是受到社会上不良风气的影响。高校要积极运用科学发展观来指导实践,本着创新学生管理模式,提升管理质量,服务学生。高校学生作为一个高校的主体力量,是高校的灵魂和主体,只有建立适合学生需求和发展的管理体系,学生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发展,因此,,创新管理方法,建立科学、完善的管理体系,建立高素质的管理队伍,并把学生管理与社会发展有机结合起来。
(一)建立完善的学生管理制度
1.不断探索,完善制度目前我国的大学校园是比较开放的,学生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校之间存在利益关系,使得学生管理工作需要通过法律和法规协调各个方面的关系,使得各自的责任和义务明确。近些年来,我国高校在学生管理工作方面一直在探索科学的、适应大学生需求的、管理制度和方法更完善管理模式,这也使得学生管理制度在逐渐完善,同时也存在着一定的不足。例如,学生管理过程出现的问题,没有具体的配套政策,这样就导致学生管理工作中没有管理的量度,给管理工作带来了挑战。另外还有一些制度严密性的问题,有时易受外界干扰也为学生管理工作带了不便。
2.建立以人为本的管理制度尊重人的个性发展,注重学生的选择,这不仅是育人的原则,同时也高校学校管理的理念,那就是要在学生管理中运用“以人为本”的理念,并在学生管理工作中实践。在学生管理中从实践和学生的需要出发,改变学校管理制度与学生的对立局面,消除学生被管理的叛逆心理,充分把学生调动起来,进行自我管理。学生工作管理者要深入到学生当中,通过调查、分析和研究,从而解决学生中存在的问题和亟待解决的问题。从而使管理的方法具有人性化,实现学生自我管理,增强自己的责任感和团体意识。
(二)注重管理方法促进管理实效
1.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和价值观校园是一个大课堂,对学生的教育,不仅仅是局限与课堂,也可以利用校园文化,各种讲座、论坛,以及多种社团活动等,从而丰富学生的生活和学习,让学生建立正确的道德观和价值观。大学生们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需要进行选择参与的活动,在社团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中,培养自己的合作意识、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作为学生的管理人员,可以利用网络、谈话、问卷的形式对学生的生活、学习、心理、情感等方方面面的进行及时了解和把握,从而早发现问题,早解决问题。还要广泛开展建立思想教育活动,并建立平台,可以把思想政治教育从课堂走向课外,利用实践基地作为平台进行教育,从而创新课堂传授的模式。让学生充分、切实到相关思想教育阵地进行感受、参观、学习,对学生的心灵进行感化,,让其从思想上去武装起自己,从而推进思想教育的成功,让学生建立正确的道德观和价值观。
2.充分发挥学生干部在学生管理中的主体作用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中,被管理者数量大,而管理者是少数的,要把多少人组织起来,统一起来,就需要有得力的帮手,学生管理者就要培养自己的管理力,而学生干部是我国高校进行学生管理的主要力量。作为学生管理者要认清学生干部在学生管理工作中的重要作用,发挥其管理作用。学生干部来自学生,又服务于学生,有一定的威望,是受学生尊重的,学生干部在学校、老师及学生中起着一个承上启下、上传下达的桥梁的作用,在管理不可替代有不可替代的优势。管理者不可能及时的掌握和了解每一位学生的思想、学习及生活等情况,这时就可以通过班干部了解信息,对出现的矛盾和问题,进行及时处理和解决,从而提升管理的实效。因此必须重视班干部在学生管理中的作用,特别班干部的选定,应该通过民主选举的方式产生,并经过实践考验的,这样才具有凝聚力和影响力。在学生中间,既会起到团结同学,又具有一定号召力和凝聚力,特别在集体事务中发挥带头和统筹作用,使周围的同学积极参与,共同提高。学生来自不同地方,思想、素质也是不尽相同,学习成绩参差不齐,这样就会导致学生中会出现各种问题,问题的复杂化会加剧矛盾,单纯依靠老师去管理和教育,是远远不够的,只有把班干部吸引到学生管理工作中去,协作管理,参与其中,发挥其干部的带头和示范作用,从而才能提升管理的实效。
3.利用信息化管理拓宽管理渠道随着信息化的不断发展,为高校学生建立电子档案,完善管理系统,掌握学生各个方面的状况。只有这样才能全面掌握学生的情况,从而有效的避免一些问题的发生,防患于未然。管理者可以利用网络对学生进行有效管理,如可以利用飞信、校园网、QQ群等,通过对学生认证后,可以利用这些与学生交流和沟通,缩短了与学生时空距离,从而使大学生政治教育工作得以顺利开展。现实的需求,需要学生管理的工作的创新,这就要求学生管理者要善于观察和思考,并进行深入的研究,运用现代化的技术,与学生实时、有效的沟通交流,成为学生学习和生活的朋友。发挥校园网成为师生交流的情报站的作用。利用SNS模式网站,让学生管理者及时发展问题,深入学生内心,缩短时间,扫除局限,从而形成相对平等的交流方式。QQ群也是交流的平台,生生之间,师生之间可以随时交流,管理者可以布置任务,信息。大家在群里,对问题或某种观点进行讨论。例如,考研问题、就业问题等都可以集体进行讨论,交流自己的看法,学生解决不了的问题也愿意与老师进行沟通。使用飞信,也是师生交流的主要途径,辅导员一般情况要面临几百人的学生,可以利用飞信就能与这些学生进行联系,传达信息或布置任务等。这比平时通过班会等传统的模式,更快捷、方便,同时也体现了对学生的人性化管理,管理实效得到提升。
(三)加强学生管理队伍的建设
1.明确职责,积极配合面对当前学校的扩招,就面临着新的问题,要实现学校的可持续发展,就必须建立一种高水平的学生管理队伍,从而提升学生管理工作的实效。因此,这就要求高校学生管理队伍具有高素质。学校就要把学生的管理工作提到重要位置,并加强学生管理队伍的建设,从而对学生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和研究,提出有效的解决方案。让学生管理人员,有明确的分工,配合学校对学生进行有效的管理,并采用现代化的管理手段,让高校管理工作实效科学化、人性化,从而发挥管理的实效。
2.加强学习,提升素养当前,我国高校一部分学生管理队伍素养参差不齐,缺少工作经验和专业技能,又加上管理的学生数量大,事物繁琐。这样要求管理人员要树立良好的形象,同时也要具备管理的能力,这才能在处理学生的问题使,做到及时,高效。因此,要加强对管理工作者的业务培训,可以通过自学的形式,也可以到外校学习先进的管理经验,并结合自己学校的情况进行实践与研究,从而实效管理队伍的专业化,从而及时、高效的解决学生管理工作中存在的棘手问题。
二、儿歌在幼儿园管理中的实践分析
(一)儿歌与学生的学习习惯众所周知,有许多优秀的儿歌可以用来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例如:上课铃儿响,铃儿响,小玩具,放一旁。端正坐,排成排,认认真真来听讲,来听讲。这是一首名为《上课》的儿歌作品。在这首儿歌中,不仅指导学生在上课的时候要把自己的玩具放在书桌的一边,而且还对学生的坐姿、听课的态度做出了具体的要求。试想一下,如果一个学生从幼儿时就能做到上课认真听讲,身板挺直,还有什么学不会的呢?从语言的角度讲,这首儿歌不仅琅琅上口,而且通俗易懂,学生在吟唱的过程中就会潜移默化地接受它的内容,从而为自己有一个良好的学习习惯打下基础。
(二)儿歌与学生的生活习惯儿歌不仅是我们培养幼儿学习习惯的媒介,而且它还是我们培养学生生活习惯的凭借。例如:我的小手真能干,自己的事情自己办。穿衣服,脱鞋袜,勤劳聪明人人爱。这是一首选自《中国婴幼儿教育风》的名为《穿衣歌》的儿歌作品。在这首儿歌作品中,儿歌的作者为了培养学生良好的生活习惯可谓是煞费苦心。在歌词中通过对“手”的赞美,号召幼儿要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一切事情。自己穿衣,自己脱鞋袜,这对于一个成年人来说并没有什么,但对于一个幼儿,特别是生活在独生子女环境中的幼儿来说,那可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
二、艺术院校学生管理现状存在的问题
在当今时代背景下,针对艺术院校学生的特点,艺术院校的学生管理工作暴露出一些问题。第一,学生管理观念落后。不少学生管理工作者,认为学生管理就是对学生行为纪律的管理,没有真正认识到学生管理理念应为服务型管理。第二,缺乏良好的学生管理队伍。目前,我国艺术院校学生工作队伍,大多是从本校本科生、研究生中选留产生,知识结构单一,而且绝大多数学生工作人员留校后,把学生工作岗位当作一个短暂的存身之处,并没有把学生管理工作当作一个终身岗位,存在着学生工作队伍人心不稳的现象。第三,管理方式僵化。学生一届一届的送走,迎来一届届的新生,这些新生与往届学生有很多的不同,但学生管理工作仍然沿用原来的管理模式,显然不能满足新生的需求,从而影响学生管理工作的开展。
三、艺术院校学生管理发展策略
针对目前艺术院校学生管理存在的问题,须通过转变学生管理理念,加强学生管理队伍的培养和健全学生管理制度来改善现状,使学生管理向更有效的方向发展。
1.转变学生管理理念
转变狭隘的学生管理理念,向人性化、形象化和情感化管理理念转变。第一,实行人性化管理。人性化管理要求管理人员尊重学生,学生不再是被管理的角色,学生和管理人员间是平等的关系,允许学生提出合理的建议。人性化管理把学生看作是主体,充分了解学生的意愿,管理人员指导和帮助学生实现自我管理。第二,实行形象化管理。形象化管理要求院校在进行学生管理的过程中不能仅仅引用学生管理制度,还要把这些管理制度形象化。如通过开展学生管理主题班会,学生交流会、学生小组会议等具体渠道对学生自我管理先进事迹进行学习和讨论,以在学生心中树立起榜样形象。此外还要求管理人员自身要塑造好自身的形象,以在学生管理中起到带头模范的作用。第三,实行情感化管理。针对艺术院校学生的特质,在进行学生管理的过程中,更应耐心指导,让学生明白学生管理工作的真正用意。对于个性特别张扬和怪异的学生应该及时予以交心指导,让学生感觉到管理人员的良苦用心,从而建立起真正的信任。另外,可以通过开展班级之间,系、院间的联谊会,文艺晚会等方式对好的榜样进行宣传,鼓励和激发学生进行自我管理。
2.创新学生管理制度
随着社会的发展,新生事物的出现,在学生管理制度的制定方面应注重以下原则的运用。第一,坚持激励与约束相结合的原则。对高校学生的管理应坚持激励为主,处罚为辅的基本原则,在制度的制定中应多运用激励原则。激励原则的运用还应注重与艺术院校的实际情况相符合,激励目标的高低要适当,避免目标过高挫伤学生积极性,或目标过低学生毫无兴趣,这两种状况的出现,便失去了激励原则的意义。第二,坚持导向鲜明和标准明确的原则。艺术院校的学生管理制度,应当把艺术院校学生的全面发展作为管理的目标,给艺术院校的学生成才指明正确的方法、途径和方向,具有明确的导向性。学生管理制度的标准要明晰,要明确艺术院校的学生的行为规范和准则,告诉他们拥有什么权利、担什么责任、该做什么、不应该做什么和应当怎样做;要使艺术院校的学生清楚地知道,如果做了某事或做出了某种行为就会得到什么或失去什么。学生管理制度地制定要重在明理和引导,注重“柔”与“刚”的结合,使艺术院校的大学生自觉得遵守规章制度,发展和约束自己,实现自己的奋斗目标。第三,坚持民主原则。民主管理理念不仅是现代民主政治发展的时代要求,也是艺术院校以人为本学生管理模式的要求。让更多的师生参与到制度建设中来,坚持用公开透明、少数服从多数的方式来决定管理的目标和要求,让制度真正深入人心,让人们认同该项制度,自觉遵守。第四,坚持操作步骤简单化的原则。学生管理制度的对象主要是学生,因此在表述上要尽可能简洁流畅,而且要充分考虑艺术院校学生的特点、理解能力等因素,操作步骤要简单化和流程化,并通过宣传、解释,便于学生理解、遵守和执行。第五,坚持公平公正原则。公平公正原则是法治社会的要求,是依法治校的具体化体现,是学生管理制度建设的核心。这就要求制度中的所有规定,都应“合情、合理、合法”。具体可理解为:在保障国家、学校、家庭、学生和用人单位的根本利益,完成学校教育任务,实现教育目的的前提下,艺术院校学生管理制度的设计应当体现权利、义务、责任的合理分配与承担,遵守公平公正原则的行为,应当在制度中得到肯定或认可,而违背公平公正原则的行为,应当在制度中得到否定或追究。
二、关于高校学生管理艺术化的几点思考
1.转变观念,变“管理”为“引导”
要搞好学生管理工作,首先就必须转变观念,改变过去把学生管理工作看成“管理学生”的错误认识,变“管理”为“引导”。一方面,作为学生工作管理干部要树立为学生服务的思想观念,严格贯彻执行学校的各种规章制度,想学生之所想,急学生之所急,努力维护学生的正当利益。另一方面,要加强对学生的正确引导,努力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和生活习惯,培养科学的学习方法,建立合理的知识结构,树立远大志向和培养艰苦创业的奋斗精神,特别是注意引导学生把个人的成才目标与国家、社会的需要结合起来,努力实现个人与社会的和谐统一,既奉献社会,又完善自我。
2.通过不同渠道让学生接触艺术作品,在理解艺术的过程中得到教育
(1)通过一些比较有意义的电影来启发、教育学生。例如《阿甘正传》等具有积极意义的娱乐教育片,可以使学生在娱乐的过程中学到一些为人处世的态度与方法,使学生管理做到轻松又不失效果。
(2)利用网络来实现管理艺术化。现代社会的网络化特点越来越突出了,在网络上就可以足不出户实现一些操作,对于接受新鲜事物较快的大学生更是如此。他们利用网络来学习娱乐已成为常事。作为高校的管理者应该充分利用这一快捷渠道来进行学生管理。如在学校网站上推荐一些名片名曲来供学生欣赏,同时可以通过人人网、微信、QQ群、飞信群等及时了解学生的观后感,从而进行相应的思想、心理上的指导教育。
(3)重视平日里组织的艺术活动。目前高校已经开始重视培养学生的艺术修养,开展了一些相应的艺术活动。重要的是我们应该看到在这些活动背后,学生学到了什么,意识到了什么。应该让学生既得到娱乐又得到教育。让他们在娱乐中多思考,让学生的思想能够再度升华到一个更高的层次。
3.在管理艺术化中,教师应该注意的问题
(1)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因为那些在千军万马中挤过独木桥的天之骄子们,在学习上的激烈竞争,使他们很少甚至不愿拿出时间去参加娱乐活动。因此作为老师应该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改变过去教学中学生单调乏味被动接受知识和技能的状况,鼓励学生在艺术活动中勇于用自己独到的视角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表现出鲜明的个性,开启学生学习的新思路,带给学生意想不到的学习效果。
(2)及时听取反馈信息。现在的学生知识面广、思想活跃。同一部艺术作品他们可能会给出不同的看法。因此,作为管理者应该及时听取、了解他们的想法。教师从尊重学生出发,建立新型的现代师生关系,从唯一正确的师长的假想中醒悟过来,学会倾听、学会理解、学会宽容、学会欣赏。充分尊重学生,体现“因人制宜,有疏有教”的原则。正确的思想加以鼓励,偏激的观点与认识加以拨正、引导,起到一个反作用的效果。让学生对人生、思想、前途、事业、社会等,都有所思考。
(3)教师要提高自身的艺术修养。能够很快地理解艺术作品内在含义,并给学生做出指导。
二、在读阶段
学院订单班采用“校企合作、订单培养”的“2+1”培养模式。即前两年基础教学在学院完成,第三年安排学生去各实训基地学习并在相关企业带薪顶岗实习。
(一)基础教学阶段。此阶段的目标在于让同学们迅速完成从学生到职业人的过渡,形成“紧张、有序、高效、合作”的风气,提早进入公司工作状态。此阶段的管理有三个关键点:一是校方、企方的专业课教师应充分沟通,按照当下社会的需求制定新的教学大纲。以往学校教师讲课都是只是以课本为大纲,书上有什么就讲什么,书上说哪章是重点就重点讲哪章,导致学生所学知识与社会实际应用技术严重脱节,出现“高分低能”的现象。我们应该摒弃旧观念,充分与企业一线工程师沟通,了解当前流行的技术技能,制定出有针对性、实战性强的教学计划。除此之外,订单班的各科基础课、专业课是由学校教师及企业专家共同承担的,因此课程知识点之间的关联、衔接性要提前沟通好。二是除了必须的基础课、专业课,职业素养课程的加入必不可少。职业素养是对员工在从事某项职业时的规范和要求,是员工在从业过程中应表现出来的综合品质,包含很多方面,比如职业道德、职业技能、职业行为、职业作风和职业意识等。是否具备高职业素养已经成为当今企业衡量人才的新标准。因此,订单班中开展职业素养训练就是要按照各大企业对员工的各项具体要求,在做好学生职业技能教育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通过科学、系统的载体和方法提高学生的职业素养,使订单班学生成为名副其实的“准员工”,使人才教育培养模式与行业内的企业的人才标准进一步接轨。按照这些目标,学院制定了订单班职业素养课计划及目标,帮助学生塑造职业化阳光心态、提升情绪管理能力、训练良好沟通能力、打造有效行动能力。三是要在班级内推行“企业化管理制度”。职业教育不同于其他高等教育,它的教育目标是培养出在第一线工作的高素质劳动者和专门人才;而高等职业院校中的订单班更要突出这一特色,摒弃传统普教思维、理念,勇于尝试新型的教育理念和管理手段,即“班级企业化管理”模式。所谓“班级企业化管理”模式是指由企业经验丰富的管理人员负责,在班级管理和对学生的教育中吸收企业内实用的、有特色的企业制度和企业文化,使学生在学校除了能够学好文化知识,提高专业技能之外,也能够感受企业氛围,感悟企业精神。简单来说,就是将实际应用于企业的管理制度适当地拿来管理学生,让学生以职业人的角色度过在校三年,以达到提前适应社会、适应工作的目标,真正实现校、企状态的无缝连接。实施“班级企业化管理”模式,就是要创造和模拟企业情境,培养学生竞争意识和团队合作精神,使学生能尽快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适应企业的需要。让学生能尽早感受“能者上、弱者下”的社会现实,尽快跟社会接轨,跟市场接轨。这种模式下学生从一入学,就相当于进入一家公司,他们不单纯是学生,而是一个小公司的一员,这个公司所有的荣誉与失败都与每个人息息相关,从而增强他们的集体荣誉感,增强他们的使命感,让他们知道,我现在是在一家公司,需要去好好经营它,公司的成败直接与个人有很大的关系。几年的实践证明,这种管理模式有明显的优势。第一,在各种制度监督下学生的工作纪律性与普通班学生相比明显增强,迟到、不按时完成项目的情况大大减少;第二,普通班级中只有个别班委承担一定的管理、协调工作,而企业化管理模式为每一位同学定岗定责,人人都有明确的任务要完成,这样可以充分调动每个人的积极性,使每位同学都得到技能与责任心的锻炼;第三,对于院校教师而言,大多数时间都是在学校里教学、研究,很少有机会接触到企业一线真正的项目与工作环境,通过班级的企业化,教师可以在管理、教育学生的同时,也在不断汲取企业方面的内容,丰富学识,积累经验,增强能力,使自己在教育教学的各个方面有较大的提高,不至于与社会脱轨。总之,当班级有了企业的氛围,一切都会变得有活力、积极、真实。当然,实践也反映出了一些实际需要解决的问题,比如“虚拟工资”制度,由于报酬的虚拟性,并不能真正做到奖罚分明,长时间之后一部分同学会失去主动性等。
(二)实习阶段。订单班采用“2+1”模式,最后一年时间到有关的产学结合企业实习实训。正因为有了这一年的实习实训经历,使得订单班培养出的学生专业技术强、与企业一线技术接轨,职业素养高,企业也普遍表现出对订单式培养的学生非常感兴趣。但在实际操作中,仍有一些问题需要重点关注:第一,实习分配原则问题。一是要以学生感兴趣的就业方向优先。在校期间的职业素养课就应该让学生充分了解本行业内有哪些就业方向、并结合自己的爱好和优势明确选择今后努力的目标,以软件行业为例,毕业后可以从事的方向有编程、测试、前台美工、产品人员等,充分了解每一职位工作职责、当前行业职位需求量后,根据自己的情况选择其一,明确目标,这样就可以有的放矢地重点学习知识。二是要以学生在校期间的综合表现为依据按顺序推荐,不可让学生有吃“大锅饭”的想法。实践表明,有的学生认为进了订单班就有了就业保障,不用努力也有好前程,结果这种消极情绪会传染其他同学,从而产生恶劣影响。为杜绝此现象、打造出紧张有序的班风学风,应采取优胜劣汰的淘汰制,按照综合测评量化分数由高到低安排推荐。第二,加强思想工作,尽量减少频繁跳槽现象。学生初次步入真实工作环境,与相对轻松的校园环境相比,压力明显增大,困难增多,有一部分同学的心理、情绪上还没有完全准备好,因此出现了“不对脾气就辞职”的现象,这会大大影响企业对订单班学生培养质量的口碑。我们的解决方法是主管学生思想工作的校方、企方辅导员主动观察、了解学生的思想工作,定期以一定方式,如电话、微信等,跟踪学生的动态,对出现思想波动、情绪不稳定、不能正确排解心理压力的几类同学给予特殊关注,及时帮他们解决问题、排除疑惑、稳定情绪,使其踏踏实实在岗位上工作、锻炼。除此之外,学校还要与实习单位多沟通,了解学生的日常表现、思想动态等,及时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并根据用人单位对学生的反馈及时修改教育教学之中的不足之处,这样才能确保订单班长久具有吸引力和活力。以上问题解决好之后,一年的实习期就可以平稳顺利地度过了。
三、离校就业阶段
学生顺利从学校毕业并不代表学校的任务已经结束,为了从以往的教育实战中提取宝贵经验、及时修改不足之处、求得更好的培养效果,学校以及合作企业应该重视毕业生这一群体。第一,形成毕业生跟踪调查反馈机制。高职院校办学效果如何,是否能满足社会的需要,学生能不能满意就业,这些问题都直接关系到学校的办学活力和长远发展。而收集这些信息最有效的渠道就是往届毕业生,他们的反馈最真实有效、最实事求是有针对性。通过深入分析和比较毕业生对教学过程中提出的问题、意见和建议,逐步完善培养目标、教学方法、优化课程体系、加强学生实践能力,培养出更多受企业欢迎的人才,同时这也逐步提高了学校的社会、行业声誉。建立反馈机制的方法有很多,如定期以电话、聊天群等形式主动联系毕业生,获取有效建议;或者是打造专门的信息工作平台,在学院网站上开辟“就业反馈”模块,设计发放调查问卷,使毕业生的反馈信息更加职业化、标准化和精细化。第二,请优秀毕业生定期返校作讲座。让学生去教育学生,比起老师、领导教育学生要更加真实、有说服力;让一个个鲜活的例子去感染别人,比平时的说教会有更大的影响力和模范作用。因此,学校应该定期请一些优秀毕业生返校给在校学生讲讲他的成长经历、鼓励大家努力实现职业目标。尤其在每年新生入学教育的时候,举办此类讲座非常有必要,让学生去解决学生的疑虑,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四、班级企业化管理方法概要
(一)依据企业运营模式,搭建班级组织框架,明确岗位职责。1.搭建组织框架。在实施“班级企业化管理”模式中,班级虚拟成了一个企业(××有限公司)。公司董事长由辅导员担任,技术总监为技术老师。公司下设总经理(相当于传统意义的班长)、部门经理和普通员工。2.明确岗位职责。在企业(班级)中,全班学生分成几个小组,形成各部门。总经理直接对董事长负责,部门经理对总经理负责。总经理带领部门经理开展企业(班级)日常活动,管理企业(班级)日常事务,有权通过加“薪”加奖来调动员工积极性。部门经理负责本部门员工的管理,本部门各项日常活动的开展,活动效果的评价,员工绩效的记录与考核等。普通员工除认真完成好本职工作外,还要行使对企业(班级)管理机构的监督权。
(二)确定企业(班级)的领导班子,通过双向竞聘形成部门。1.宣传发动阶段。通过虚拟员工大会、参观现实企业、与毕业生面对面交流等方式营造企业氛围,对学生进行思想动员。2.筛选报名阶段。对有意向竞聘总经理、部门经理的学生进行培训,指导其掌握基本的竞聘技巧。3.公开竞聘阶段。召开竞聘大会,有意向的经理候选人公开自己的“施政”态度或思路,由所有的员工投票选举,确定企业(班级)的领导班子。4.双向选择阶段。产生经理后,马上定编、定岗,发动员工和经理双向选择,然后公布各岗位名单并签订责任书。同时,对落聘员工做好善后工作。
(三)制定企业(班级)制度。制度的制定首先考虑的是它的可行性,然后是制度的实效性,再是功能性。“班级企业化管理”模式在班级管理制度和形式上有了较大的改变,我们可以借鉴企业制度,对比总结,制定适合班级管理、学生管理的制度。
(四)引入“虚拟工资”,明确奖惩机制。“虚拟工资”主要参照企业(班级)制度的内容,将其转化为员工的工资情况加以体现。每月,总经理的基本工资为1,200元,部门经理的基本工资为1,000元,普通员工的基本工资为800元。绩效工资根据员工完成工作的效果来发放,有“奖励部分”和“需扣除部分”。期末进行综合评比,综合收入排名靠前的优先安排成项目组长、优先安排企业参观机会,优先推荐实习就业。
二、大专院校学生管理工作的创新策略
(一)深入管理认识
切实提升大专院校中学生管理的工作水平,应当率先转变思想观念,即应该深入理解对学生管理工作的基本认识。院校可以强化学生管理的基本观念,将学生管理作为一项系统性的管理工作纳入院校管理和发展的各个方面,鼓励全体教职人员共同参与。具体表现在院校可通过集体学习与参观、调研与座谈等方式,引导全体教师充分认识到学生管理工作面临的新问题,从而将教学与管理有机结合,以积极主动和认真负责的心态投入学生管理工作。
(二)更新管理观念
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改革发展,坚持以人为本并树立以生为本理念是新形势下大专院校学生管理工作的要求,具体表现为学生管理工作人员首先应该尊重学生主体地位,以依法治校、科学管理为原则,明确并维护学生的合法权益。其次,学生管理工作人员需要增强服务意识并改善服务态度,及时深入与学生进行沟通交流,以解决学生实际学习和生活问题。必要情况下院校还可成立心理健康辅导室和学生服务中心,根据学生心理特征和基本需求开展管理服务工作,不仅能实现以学生为本位,还能关心爱护并启发指导学生,引导学生发现自我价值。
(三)改善管理体系
学生管理体系的改善,是实现学生管理工作顺利开展的重要保证。大专院校实施学生管理工作时,可应用院系两级分管结合制度,即学生科和校团委为一级管理机构,负责学生工作的宏观管理与服务;各个系别为二级管理机构,负责学生工作的日常管理与教育。两者划清职责权限并理清工作重点,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管理工作效率,而且可以提升教育结果的实效性。同时,大专院校可将学生管理工作纳入教务职工的考核评估指标,推行量化考核以便促进学生管理工作责任与人员的落实。此外院校还可以组织学生实行自我管理,有益于调动学生主观能动性,实现参与学校管理的主体地位。
(四)加强管理队伍
针对实际大专院校中学生管理工作队伍存在的问题,学校可根据学生实际情况适当提高辅导员和行政管理人员的比例,通过设置专职辅导员或班主任进行班级管理。技巧方面则可以将有丰富学生管理经验的老职工与新职工配对组合,采用以老带新策略进行内部学习交流,从而帮助新任管理人员积累实践经验,提高学生管理队伍的综合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