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3-23 15:25:16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12篇地方研究生论文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1.从中宏观上讲,四川以农村水电为主体的地方电力,当前存在的主要问题,似可归纳为以下四点:
(1)面上问题。点多、面广、分散,面上工作做深做透难度大。一些地方开发无序与开发程度低、用电水平低并存,综合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失衡,行业管理水平、企业管理水平均亟待提高。对属于农村基础设施、公共设施和“六小工程”的农村水电,国家扶持力度不够。似应首先反思四川自身,为什么长期无相应的地方配套资金?!
(2)实质问题。水能资源管理长期缺位越位实际不到位。对干这一实质问题,目前湖南、贵州、福建、湖北、重庆等省市都解决得好和比较好,而作为全国农村水电最大省份的四川,问题依然突出存在。要使农村水电资源开发真正与农民利益、地方发展、环境保护、生态建设紧密结合,实现科学、有序、可持续发展,要做的工作很多,而首先应尽快解决这一实质问题。
(3)重大课题。中央文件指出,农村水电是覆盖千家万户,促进农民增收效果更显著的农村公共设施、基础设施和“六小工程”,要加快发展。但截至目前,四川农村水电促进农民增收的长效机制还远未建立。开发利用农村水电,充分发挥其引擎作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亟需研究解决、突破的一项重大课题。
(4)关键问题。从改革发展、建立和谐社会来讲,一个十分突出的、关键的问题就是:农村水电及电气化事业发展的体制依然存在。亟需在政府的主导下,国家电网企业尽快实施主辅分离、及早实施输配分开改革,真正实现大小电网并举共存、协调和谐发展。
我们要紧密结合农电体制改革和直接购电改革,积极参加输配分开改革试点和用户向发电企业(向配电公司)直接购电的改革试点。
我们的新老集团应有分工。新集团(投资经营集团公司)目前应是省级水利地电110千伏及以下配电网“资产经营”公司,要正确对待和妥善处理好省、市(州)、县企业间的权益关系,不能比照大电网的做法,走“省公司对电业局、电业局对供电局”垂直一体化的经管路子。集团公司是母子体系,含有两级或多级法人。输配分开后,配电公司会保持众多个(原则上以县为单元),而不同产权的配电网资产经营公司则会有若干个或几个,两者不能等同。老集团(水电产业集团公司)目前也主要应是省级水利地电发电“资产经营”公司,以后可以通过努力,走向独资、合资以及采取混合所有制的形式(含当地农村集体、农民股权)兴办与收购一部分水电厂(站)的省级水利地电发电集团公司
2.也是从中宏观上考虑,当前似宜将以下四项列为重点工作:
(1)依法行政的基础。全面贯彻《水法》、《可再生能源法》,确立水能资源独立能源法律地位,建立健全水利部门对水能资源行使统一管理职责的体制机制,有效实施水能资源市场化优化配置。对于水能,无论大、中、小、微,不论投入是国有资本、集体资本或非公有资本,都应对其依法行政和实施行业监管。
(2)行业监管与服务的重要手段与重要对象。针对点多面广分散,所有制不一,规模不同,水平不一,素质不同,情况不一,要求不同,面上工作难度大的实际,应认真执行水利部水电[2006]146号文件规定,对农村水电站(厂)和水利系统水电厂(站)实行安全年检和分类管理,并建立健全安检体系,推进平安建设,保障公共安全,保护生态环境,保护群众利益,保障全生产,提高企业整体素质和运营管理水平,更好地为“三农”服务。
新疆是我国典型的内陆干旱区,区内有天山、阿勒泰山和昆仑山,具有”三山夹两盆”的地貌特征。因高山拦阻高空水汽,山区降水较多,加之高山长年积雪形成“固体冰川水库”的调节,形成了570多条大小河流以及博斯腾湖、乌伦古湖、艾比湖等大小不等的100多个湖泊。
新疆远离海洋气候,干旱少雨,蒸发强烈,降水大于100mm区域有部分荒漠植被生长,其他区域多为沙漠和荒漠戈壁,形成干旱区典型的荒漠生态系统;傍河、湖而生的天然植被,多分布于地下水位较高的河道漫滩、低阶地、湖滨及低洼地,依靠洪水漫溢或地下水维持生命,沿河形成宽窄不一的由乔木、灌木、草本等植被构成的绿色群落带。这些大小不等、相互分隔的近800个绿洲,形成了新特的天然绿洲生态系统。有水则绿洲,无水则沙漠的水生态环境,对新疆经济社会发展、稳定和安全作用重大。
1生态水环境状况
新疆水生态环境恶化,主要是人为垦荒造田等活动所致。1950~2006年间灌溉面积增加4.5倍之多,约370万公顷草地被开垦;引用水由160亿立方米增至508亿立方米,增加3.2倍;灌溉渠道由6km剧增近36万千米。大规模水土开发使河流下泄水量剧减,河流湖泊萎缩,湿地减少,水土流失、草地退化沙化、耕地次生盐碱化等状态不断加重:塔里木河三源流阿克苏河、叶尔羌河、和田河进入干流的水量在20世纪60年代为51.8亿立方米,20世纪90年代减少到42亿立方米;干流来水减少导致下游河道断流,1972~2000年,塔里木河大西海子以下河道断流长达28年,下游的尾闾台特玛湖于1972年干涸。
流域灌区大量灌溉引用水,加之灌溉工程设施不尽配套以及节水意识不强等问题,使大水漫灌高定额用水现象普遍,造成水资源浪费,土壤养分流失和土壤次生盐碱化。据统计,新疆约有1/3的耕地受到土壤盐碱化不同程度的影响。
干旱脆弱的水生态维持,取决于水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配置和有效保护,生态需水定位、定量及以管理实现生态水量的基本保障等问题十分重要。
2生态需水量估算
目前生态环境需水量估算法应用较多的方法主要是河道流量增量法、统计分析法、流量持续时间曲线法、栖息地排水法和水利额定法等。新疆天然生态系统需水主要包括三部分:一是570.7万公顷湿地草甸需水量150.9亿立方米;55.4万公顷荒漠河岸林需水量10.4亿立方米;2.49万公顷河谷林需水量1.3亿立方米;98.1万公顷灌木林需水量16.1亿立方米,合计178.7亿立方米。二是博斯腾湖、乌伦古湖、艾比湖3个重要湖泊需水量27.4亿立方米。三是重要河道生态需水量1.5亿立方米。三项合计需水量约208亿立方米。贾宝全依据部分试验资料,对新疆1995年生态用水进行初步估算:生态用水总量238亿立方米,其分布是北疆占17.8%、东疆占5.4%、南疆占76.8%,其中天然植被生态用水量最大。唐德善认为,新疆沙漠和沙化土地面积达31.54万平方千米,生态缺水严重,估算生态需水量为255亿立方米。
已有分析得出生态需水量为208~255亿立方米,笔者认为,已有成果差异较大且留给的生态水量偏小,尚需讨论。
3生态需水量评估
3.1生态需水利用定位
荒漠和天然绿洲是新疆典型的2种生态系统。依降水量不同,天山南部塔里木河流域和东部吐鲁番及哈密盆地为极端干旱型荒漠,该区降水不足100mm,植被覆盖度稀少或无植被生长;天山以北准噶尔盆地为一般性干旱沙漠,降水量150mm左右,荒漠植被有一定覆盖度,植被基本依靠天然降水维护,具有一定的防风固沙效果。其保护和自然修复的主要措施是防止人类活动对其造成的破坏,关键措施在于控制耕地的扩张和过度放牧,减少风蚀、流沙和土地沙化。但以人工草地替代荒漠草场部分,可纳入生态用水。天然绿洲生态系统沿河流分布,河流水量补给是天然绿洲的生存基础,因此,天然绿洲生态系统需水是主题。
3.2生态需水量基本定额
(1)草地生态分布与需水要求。新疆从平原到山地发育有荒漠、草原、草甸、沼泽等四大草地类型,总净面积4709.89万公顷。草原草地和荒漠草地类,荒漠植被基本依靠天然降水维护;而草甸草地和沼泽草地类主要依靠地下水和河水补给,因而需考虑生态需水补给。因此,需生态给水分布面积为1391.66万公顷。其中河岸生态林面积156万公顷,占11.2%;草地生态面积1235.66万公顷,占88.8%。干旱区生态需水定额问题。参考我国西部干旱地区人工和天然类草地需水量一般500~600mm;中等或干旱条件下的草类,一般灌水4~5次,灌水定额90mm,灌溉定额360~450mm,扣除新疆平原区可能的年均降水150mm,则草类生态需水定额约210~300mm,平均255mm,于是,新疆需生态给水面积估算的生态水需量约315亿立方米。
(2)河流生态需水量。新疆现有荒漠河岸林、河谷林、灌木林面积约156hm2,灌木类河岸生态林需水量高于草类,参考草地需水量500~600mm,取均值并扣除年均降水150mm,得出400mm作为估算定额。于是,河岸生态林需水量约62亿立方米。
(3)湖泊生态需水量。博斯腾湖、乌伦古湖、艾比湖,是新疆干旱内陆区3个极其重要的湖泊生态区,生态需水量维持十分重要,需考虑入湖的基流问题。以入湖基流50%考虑,则三大湖泊生态需水量应不低于23亿立方米,这是因为:①博斯腾湖是我国最大的内陆淡水湖,湖泊面积240km2,平均深度10m,年均入湖径流量26.8亿立方米,经孔雀河出流12.5亿立方米,最后汇入罗布泊。博斯腾湖生态需水量必须维持13亿立方米。②艾比湖,历史上水面积最大时达1200多平方千米,年入湖水量12亿立方米,因上游开荒截流,年入湖水量只有5亿立方米。艾比湖生态需水量必须维持6亿立方米。③乌伦古湖在新疆准噶尔盆地北部和阿尔泰山南麓,是我国十大淡水湖之一。水域面积1000多平方千米,是乌伦古河的归宿地,20世纪50年代每年补给乌伦古湖的水量约8亿立方米;70年代补水量每年仅1.7~2.0亿立方米,因此,乌伦古湖生态需水量必须维持4亿立方米。
因此,新疆生态需水初估总量约400亿立方米。其中:草地生态315亿立方米,占78.8%;河岸生态林62亿立方米占15.5%;主要湖泊生态需水23亿立方米,占5.7%。
3.3生态需水阈值
生态系统受自然,特别是人类经济活动影响,系统组成、结构和功能将发生变化。但生态系统本身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和缓冲性能,即生态”生态阈限”。当扰动超过了生态系统阈值,生态系统会恶化或崩溃。生态水临界阈值是一个复杂的问题,需要考虑河流年际年内变化,研究和判定生态基流水阈值。根据来水量差异,丰、平、枯水年会导致湿地不同的生态特征,特别是湿地边界的明显变化,因而以不同年份作为评价基础,生态环境需水量的计算结果会明显不同。笔者认为,以基本生态水为基数的上、下各10%考虑,新疆干旱区生态需水宜360~440亿立方米,生态需水量基本阈值应是400亿立方米。
全疆地表水径流总量为884亿立方米,目前地表水引用量已达468亿立方米,留有生态水约416亿立方米,生态水安全保障量须是400亿立方米,底线为393亿立方米。
4参考文献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生态质量和环境的要求越来越高,健康消费、绿色消费正成为人们的消费主流。发展生态农业,不仅能够解决长期以来粗放的农业生产方式带来的资源短缺、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等问题,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而且有利于人民群众生活质量的提高,是实现农业和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2004年泾县被列为省级生态农业建设示范县。经过几年的建设,泾县生态农业有了一定的基础,并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但一些制约生态农业发展的体制性、机制性问题还有待解决,需进一步完善措施,加快发展。
1泾县生态农业发展的现状
近年来,泾县县委、县政府非常关注生态农业发展,确定了“生态立县”的发展目标,2005年11月,《泾县生态农业发展总体规划》通过省农委组织的专家组论证,2006年4月泾县人大常委会审议通过批准实施,从制度上保证了泾县生态农业建设的实施,使泾县在生态农业建设工作中呈现出了认识上逐步统一、治理上逐步科学、投入上逐步加大、速度上逐步加快的良好局面。
1.1农产品质量稳步提升
以农业标准化生产、农业投入品监管、生产环境和农产品质量跟踪监测等环节为重点,深入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行动”,对农业面源污染进行综合治理,通过严禁高毒、高残留农药使用,推广平衡施肥技术、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技术、病虫草综合防治技术等一系列措施的使用,化肥使用强度由2004年的325kg/hm2降为2006年的295kg/hm2,病虫综合防治率由2004年的45%提高到2006年的60%,农膜回收率由2004年的20%提高到2006年的25%,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率由2004年的38.8%提高到2006年的49%,规模化畜禽养殖场粪便综合利用率由2004年的74%提高到2006年的80%。至2006年,全县建成标准化农产品生产基地15个,面积1.7万公顷,其中2666.7hm2茶园被授予全国绿色食品(茶叶)原料生产基地达标县,有16个农产品取得无公害、绿色(有机)食品质量认证。2006年在全市率先推行农产品产地编码卡试点,制定农产品生产技术及操作规程9部,建立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室,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年均抽检样品500份,合格率97%。
1.2农业生态环境得到改善
通过实施“国家公益林”工程、退耕还林工程、长江防护林工程等重点生态工程建设,全县林业用地面积达到14.2万公顷,有林地总面积12.85万公顷,森林覆盖率提高到65%;围绕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和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大力加强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组织实施农业综合开发,完成综合治理面积3800hm2;制定实施了《泾县土地资源利用发展规划》《泾县矿产资源利用规划》,对无证开采矿企业实行了关停并转,泾县的矿产资源和地质环境保护工作得到了进一步加强。
1.3畜牧业和农村沼气建设发展加快
畜牧业作为我县农业发展的支柱业,已成为农民增收的主要来源,2005年泾县畜牧业总产值达到3.3亿元,占农业总产值的30.5%,农村沼气新能源建设日新月异,至2005年底全县共建沼气池586口。新农村建设示范村16个,其中查济(星吾公)村被列为农业部乡村清洁工程建设示范村,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率在全市处领先地位,综合利用率达到49%,农村生态环境和农民生活质量同步改善和提高。
1.4龙头企业成为引领生态农业建设的典范
一批规模大、带动能力强的农业企业开始涉足生态农业建设,为生态农业发展发挥了积极作用,如以种、养、加为一体的安徽祥泰公司,开发荒山荒坡种植青梅67hm2,建起了集林、果生产加工、生猪养殖、沼气建设和生态旅游为一体的生态农业园。
2存在的主要问题
泾县生态农业建设虽然取得了一定成效,但面临的问题也不容忽视。主要表现在:一是破坏生态的现象依然严重,部分基层干部群众生态意识、责任意识不强,化肥、农药使用严重超标,乱砍滥伐林木、乱占滥用林地资源的现象屡禁不止。二是体制不顺影响生态农业发展。生态农业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由于涉及多个部门,工作上缺乏协调,职能上存在交叉。三是生态建设投入不足,虽然县财政在生态农业建设上投入逐年加大,但不能满足发展的需求。
3对策与建议
生态农业建设能够实现农业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双重功能,代表着现代农业的发展方向,根据建设要求和发展方向,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3.1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
《泾县生态农业发展总体规划》己批准实施,要严格按照规划目标组织实施,减少随意性,做到整合资源、统筹发展。要建立生态农业建设专门机构,明确职能部门的责任,加强对生态农业建设的指导和监督,做好部门之间的协调配合,形成生态农业建设的强大合力。
3.2拓宽融资渠道
进一步加大政府投入,保证财政预算逐年增加,遵循市场规律,发挥政府投入的导向作用,采取财政贴息、投资补贴等手段,引导社会资金,投资生态农业,逐步形成政府投资为导向,农民与企业投入为主体,信贷投入为补充的市场化、社会化、多元化的生态农业建设投入新机制。超级秘书网
3.3抓好示范点建设
生态农业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要在点上求突破,在质上求提高,要以点带面逐步推广。结合泾县的环境特点,重点做好生态农业示范园区试点建设,开发观光农业,完善服务功能。充分发挥龙头企业在生态农业建设中的示范带动作用,为生态农业建设的整体推进提供经验。
3.4推进农业循环经济发展
自2005年7月21日19时起,我国开始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当日人民币对美元即日升值2%,即1美元兑8.11元人民币。汇率制度的这一变化预示着:今后中国的汇率改革将进一步深化,人民币有望继续升值。有业内人士估计,人民币将可能升值10%。从某种意义上说,人民币升值所导致的资本成本和收入的提升将长期改变我国的经济结构,重新赋予行业不同的成长速度,并使不同行业的企业业绩出现分化。对于纺织业,人民币升值的影响不可小视。据研究,如果人民币升值5%~10%,纺织业利润率将下降10%~60%。特别是出口依存度较高的服装行业受损更大。浙江作为一个纺织服装大省,其纺织行业在这次汇率升值调整中可谓影响甚大。
一、人民币升值对浙江纺织业的影响
(一)消极影响
1.“跑量为主”的经营模式未能打破,纺织品出口额增速出现下降趋势
一方面,将持续“跑量为主”的经营模式。2006年1~4月,浙江省纺织品服装出口有实绩的企业为5488家,比上年末增加394家。其中,私营企业2789家,外商投资企业1940家,集体企业411家,国有企业340家,个体工商户9家。同期,外商投资企业出口纺织品服装22.47亿美元,增长35.4%,私营企业出口20.8亿美元,增长64.4%。但是,数量增长快于价格增长,浙江省纺织品服装同期出口价格指数为1.05,数量指数为1.24,即出口平均价格增长5%,出口数量增长24%。征税纺织品出口价格指数为1.07,数量指数为1.15。
另一方面,以“跑量为主”的经营方式使浙江纺织企业出口额增速大为下降。2006年2月,浙江省共出口纺织品14亿美元,比去年同期下降5.3%。其中,服装及衣着附件出口7.8亿美元,下降2.3%;纺织纱线、织物及制品出口6.2亿美元,下降8.9%。据宁波海关统计,2月份,浙江省纺织品共出口143个国家,其中对67个国家的出口增长率是下降的,其出口额占总出口额的87.3%。浙江省对欧盟和美国的纺织品出口下降幅度尤为明显,其中,对欧盟出口3.7亿美元、对美国出口2.5亿美元,分别下降11%和7.6%。
2.缺乏自主品牌、产品附加值低和科技创新能力弱的缺点在短时间内难以克服
浙江纺织服装企业生产的产品大多品种档次不高,产品附加值只有国外先进国家的几十分之一,且创新品种少。像万事利、杉杉这样有独立品牌的企业极少,多以贴牌经营为主,企业利润非常微薄。据业内人事透露,生产一件服装获得的加工费在1至2个美元之间,其中还包括各种运营费用,平均利润率仅在3%-5%,即使当地的龙头企业如悦莱春、华诚茂麓,其利润率也不过10%。而大多数贴牌企业多以美元结算,如果人民币升值10%,则预计有50%的企业难以继续经营。
由于缺乏优秀的服装设计师,企业产品开发也多采用借鉴和组合,导致产品缺乏个性,产品价格无法提升。大企业借鉴和组合欧、美、韩、日及中国港、台地区的设计,中小型企业则多是盯着大企业新产品的出笼,进行模仿。人民币升值使中小企业利润空间缩小,企业无力花大量财力和人力进行新产品的研发。这势必导致大多数省内中小纺织企业的上述弱势将仍在一段时间内持续。
3.劳动力成本上升,原材料价格并没下降
纺织业是劳动力密集型行业,浙江省又是一个人口大省,劳动力成本比其他国家和地区相对低廉。人民币若持续升值,由于工资具有刚性,实际工资必然上升,势必引起劳动力成本低廉的竞争优势难以继续维持(目前劳动力成本约占出厂价的30%),迫使许多沿海纺织生产企业迁至劳动力成本更低的内陆地区,从而将打破浙江省纺织业的优势格局。
原材料价格的最终决定因素是供需关系。短期人民币汇率的变化对原料价格有影响,但长期看供需关系是原料价格的最终决定因素。中国进口了世界30%的纺织原材料,其中浙江省占绝大部分。因此人民币升值未必意味着纺织原材料进口成本的降低,相反可能引起美元计价的纺织原材料价格的上涨。
4.增加了纺织出口合同签订的汇率风险
中国贸易促进会统计,全国最大的纺织重镇绍兴,目前已有20%纺织企业处于停产或半停产状态,其他多数企业则勉强维持。人民币升值引起的出口合同汇率风险激增是造成这种局面的一项重要原因。人民币升值2%,意味着企业拿到的货款折合成人民币仅有原来的98%;若人民币升值10%,则意味着企业拿到的货款折合成人民币仅有原来的90%。其实人民币升值2%,浙江的纺织品企业的平均利润率只有5%~10%。如果一年内人民币升值5%,50%的纺织品生产企业都将遭遇经营困难。浙江有许多出口贸易依存度超过50%的小城,这种风险对于浙江大多数纺织企业来说是无力承担的。
(二)积极影响
1.有利于纺织业的结构调整
浙江省一些纺织产业已出现产能过剩,绍兴目前的放丝能力超过250万吨,织造能力50亿米以上。人民币升值后,低附加值的产品出口将会受到限制。要继续发展,企业不得不转变竞争方式,一方面将更加关注国内市场;另一方面将努力转变出口结构,增加高附加值产品所占的比重,提高产品科技水平,理性研究市场,生产市场所需的纺织品,从而加速浙江省纺织业内部产业结构的新一轮调整。此外,人民升值导致的进口成本降低,有利于省内纺织企业利用境外知识、技术、先进设备等,降低产业结构调整的成本。
2.可缓解纺织品行业恶性竞争
在近一年的汇率调整后,一些纺织品出口企业认识到,汇率的调整有利于国内纺织品贸易的有序化。在汇率未变之前,国内纺织品企业为抢订单,都向国外客商报极低的成本价。国内纺织品出口企业面临的不单是汇率问题,更多的是行业内的恶性竞争。人民币升值后,很多外贸企业不再采取单一报价方式,而是综合情况进行报价,将汇率、原材料上涨等不确定因素考虑在报价之内。另外,一些企业不再只生产出口量大、利润低的产品,不再盯住同样的客商,而是更多地考虑生产高端产品,寻找高端客户,做差异化竞争,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纺织品行业的恶性竞争。
3.有利于减少贸易摩擦和改善贸易环境
浙江纺织出口产品附加值较低,主要依靠低价格参与国际竞争,因此,出现贸易摩擦在所难免。当前,浙江纺织企业在全国同行业中遭受倾销立案调查最多。从短期看,人民币升值后纺织品的出口价格虽然会有所提高。但由于其出口价格已非常低,国际市场上的占有率相当高,即使适当提高价格,仍具极强的竞争力,这也有助于减少遭受低价倾销的诉讼。从长期看,人民币汇率调整逼近3%,说明人民币正在向真实汇率回归。对浙江纺织企业而言,这意味着今后必须调整其低价竞销战略,以从提高质量、款式、功能和售后服务等方面取胜,提高其在国际分工和价值链中的地位,增加产品附加值,走可持续发展道路。而这些显然有助于减少国际贸易摩擦。
二、应对升值影响的对策
(一)积极应对,解决客户的后顾之忧
人民币升值的负面影响在所难免,一些企业常常陷入进退两难的境地,既要考虑汇率调整带来的结汇损失因素,又得考虑为了保持出口量,在与客户谈判中暂时将其“忽略”掉,如果过分担心损失,企业将无法接单。
在这种压力下,浙江省纺织出口企业应积极应对,摆正心态,减少低价出口的纺织品比例。应认识到人民币升值在短期内会对纺织出口增长不利,但长期而言,对解决纺织出口产品结构失衡却是有益的。纺织出口企业应该解决客户的后顾之忧,保证道路顺畅和纺织品的海外市场份额,只有这样才能安全又平稳地渡过这一调整时期。
(二)实施进口战略,加大利用境外先进知识的力度
人民币升值给浙江省纺织企业带来了出口压力,但同时也降低了利用境外先进技术的成本。因此,要从“借力”发展和开放促发展的战略高度出发,像抓出口一样,研究和实施进口战略,要系统地扩大纺织科技设计人员出国留学培训的力度,引进专利、先进的生产流水线等。通过利用境外先进知识,优化产业结构,加快提升浙江纺织业的技术创新能力,冲出产业结构落后的现状,转变经济增长方式。
(三)增加产品附加值,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
此轮人民币升值,不管是国外企业设置的贸易壁垒还是美国、欧盟等玩的“把戏”,都应成为改变现状的动力,提高浙江纺织出口品的附加值和自主创新能力。具体措施是:1.建立产、学、研相结合的新型纺织业技术创新示范体系,加速新技术成果的转化应用;2.推广建设纺织业集群创新服务平台,为新产品研发能力弱、技术管理水平低的中小纺织企业提供全面的创新服务,提升中小纺织企业创新能力和技术、经营和管理水平,加速纺织业集群出口产品的结构升级;3.引导骨干纺织企业加大力度研发新产品,提高技术创新水平,发挥骨干企业的创新带头作用。
(四)加强品牌建设
纺织业要加强自主品牌建设,重点支持、大力培育一批在品牌设计、技术研发、市场营销渠道建设方面的优势企业,鼓励纺织各产业集群区打造行业品牌,争创自主品牌的市场环境,形成若干个具有国际影响力的自主品牌,使浙江省纺织服装自主品牌产品出口比重明显提高。只有这样才能避免国外频繁以反倾销、特保等措施对浙江省纺织企业施压,才能进一步开拓国际市场,推进经济结构优化升级,实现出口的多元化,完成由产品输出到品牌输出的过程。
(五)适当涨价,提高纺织企业的议价能力
议价能力强的纺织企业在谈判中可以适度提价,部分传递升值带来的压力,从而部分抵消人民币升值的负面影响。浙江纺织品在国际市场上享有好评,人民币升值引起纺织品价格的适当抬高,国外企业通常可以接受,但加价必须与国家汇率相匹配。这样既可适当地把部分风险转嫁给交易外商,将人民币升值造成的损失弥补回来,又能防止客户流失。但目前也有少数国外纺织品买家向印尼、越南、孟加拉国等国转移订单,由于劳动力廉价,这些国家一直与中国纺织业争夺客户。所以,浙江纺织企业在加价时应考虑客户的接受能力,在保证销量稳定的前提下适度提高产品外币标价。
(六)增加金融衍生避险工具品种,积极运用金融工具规避汇率风险
据浙江省统计局消息,目前浙江纺织企业使用的汇率避险方式主要有:贸易融资、运用金融衍生品、改变贸易结算方式、提高出口产品价格、用非美元货币结算、增加内销比重和使用外汇理财产品等,其中约31%的浙江纺织企业使用贸易融资。另据调查显示,2005年运用金融衍生品的浙江纺织企业比2004年同期只提高约1个百分点,远期结售汇工具的使用在金融衍生工具中高达91%。
企业利用金融衍生避险工具不理想,究其原因主要有两个:1.企业避险意识和能力弱;2.部分商业银行过分强调风险防范,推出较长期限(1年期以上)远期结售汇工具的积极性不足,工具品种单一,金融衍生产品定价不合理,难以满足企业的避险需求。
因此,浙江纺织企业要增强避险的意识和能力,积极运用金融避险工具;同时,商业银行也应向企业提供更多的咨询和信息服务,推出适应市场需求的外汇金融衍生避险产品,拓宽企业避险渠道,使避险产品定价市场化。
[参考文献]
[1]裘明军,阮明锋.绍兴纺织业聚集效益分析[J].经济师,2005,(3).
[2]蔡晓洁.中国纺织企业如何走出困境[J].甘肃农业,2006,(3).
关键词:硕士研究生;学术论坛;问题及对策分析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7)24-0062-02
研究生学术论坛作为高等院校课堂知识延伸的有效途径,在探究科学问题、激发创作灵感、提高创新意识、拓宽学术视野、促进学科交融、提高研究生综合素质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经过多年的发展,研究生学术论坛不断成熟并呈现出了各式各样的形式。地方院校硕士研究生学术论坛活动较国内其他知名院校起步晚,尚处于摸索当中,虽然也取得了一些进步,但是在学术论坛活动开展过程中也存在许多问题,严重制约了学术论坛的良好开展。
一、研究生学术论坛活动中存在的问题
1.论坛形式单一。目前的研究生论坛模式有全国性的、区域性的大型学术论坛,也有课题组、实验室为单位的学术沙龙,其中涵盖有学术讲座、学术报告、研讨会等。但由于地方院校研究生论坛活动起步晚,各方面条件资源有限,缺乏论坛的实际经验。论坛范围仅限于学院内、甚至专业内,看不到不同院系之间、不同学科之间、不同专业之间的融合与交流,且高级论坛的开展缺乏持续性和连贯性。只有常规性的论坛,没有精深型的学术论坛,导致论坛的层次水平停留在一样的高度。各个院系虽然每年都会邀请国内外的一些知名学者和专家来校讲学,但是论坛组织者并没有将学术论坛活动与专家的讲座之间形成有效的结合,失去了专家带给学术论坛的巨大提升作用。因此,论坛形式单一大大降低了学术论坛举办的宗旨和目的。
2.研究生参与性不高。地方院校硕士研究生生源当中90%的学生来自地方省属院校,生源质量并不高,加上当前高校毕业生就业压力的不断增大,研究生读研的动机呈现出多元化特点,致使研究生投入到科学研究中的精力非常有限。大部分研究生仅满足于完成专业培养计划内的学习,即便是学术交流也仅限于本课题组内,不同专业与不同学科之间的学术活动更少。研究生也没有充分认识到参与学术论坛活动的重要性,交流观念单薄,不愿意参加论坛活动,甚至对论坛产生抵触情绪。以院系为单位组织的学术论坛活动虽然对研究生的参与情况进行了行政干预,但是学生依然缺乏应有的热情,更没有活跃的学术氛围,院系组织论坛工作的大部分时间和精力都投入到动员研究生上,论坛只是流于形式。
3.论坛内容创新不足。大规模数据调查指出:我国研究生比较缺乏创新精神和创新意识,原创性能力差,创新成果少[1-2]。地方院校硕士研究生自招生以来只有几年时间,研究生在培养模式、课程体系、导师队伍等方面的不完善对研究生创新能力的也有必然影响。论坛创新性不足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①与社会生产实践联系较少;②缺乏对事物内在联系、发展的研究;③采用一定实验论证已知的结果和经验;④看不到服务经济社会的热点、焦点问题[3]。因此,在研究生的学术论坛活动过程中一味强调专业领域的研究和成果,重视研究生技术层面的能力的培养,必然看不到内容丰富多彩、形式多种多样的研究生论坛,也会影响研究生创新意识的培养。
4.管理制度不完善。虽然职能部门要求相关院系对研究生论坛活动的开展形式、主题内容、实施方案等进行详细计划和安排进行报备,但是在执行过程中,由于缺少监督和管理,导致活动开展没有章法性;从当前研究生论坛活动的组织和管理方面来看,在论坛的选题、参与、运作程序上具有较大的自主性和松散性;许多高校对学术活动开展所需要的相关经费也没有颁布具体的执行条例或管理办法,更没有专项的活动经费来支持研究生学术论坛;此外,部分院校还没有建立起相应的考评机制。没有长期有效的管理方案,活动的开展就没有保障。要使活动长期、有效的开展发挥起应有的作用。必须建立健全相关的规章制度,完善活动保障机制,使学术活动管理制度化。
二、提高研究生学术论坛质量的对策及建议
1.提高重视度。为了改善研究生学术论坛的现状,使之发]其在研究生培养过程中的重大作用,这就要求研究生、导师及论坛组织者在思想上给予高度重视。首先,研究生要明白学术论坛在研究生的科研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过程中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是研究生课程学习和论文写作环节中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其次,导师要积极参与到研究生的学术论坛当中,增加指导时间,加强指导力度,同时要加强自我修养,提高指导能力;最后,应加强指导与支持,充分调动各方面的力量,为论坛创造条件,提供保证,完善研究生论坛的各种管理制度,积极探索其他高校举办论坛的成功经验,建立考评激励机制,形成有效的活动评价体系。
2.加强创新性。首先,理念创新。学术论坛应发挥研究生的主体性作用,积极引导和鼓励研究生参与到论坛活动的组织、策划、执行等各个环节,树立“以人为本,开放自由”的学术理念,为学生提供开放、自由的活动空间和条件;第二,主题创新。一方面,在保证专业领域知识深度的同时,鼓励交叉学科、社会的热点问题和焦点问题、对社会生产产生积极影响的论坛主题;另一方面,也要将研究过程中会遇到的实际问题,如文献检索、论文写作、论坛投稿、实验操作方法等纳入到交流的内容中来。让论坛的内容既有深度也有广度,同时激发研究生的科研思想和灵感;第三,模式创新。打破现有的本专业内的初级、中级、高级论坛模式,以大型学术报告、讲座为主体、以小规模的组会活动为补充,丰富论坛的活动形式,秉承“请进来,走出去”的原则,多邀请各领域的专家学者为学生作演讲、报告,加强与兄弟院校的论坛合作与交流,进而打造出区域性的学术论坛,并努力与国际接轨[4]。
3.发挥平台作用。研究生教育创新基地/工作站、协同创新中心等除了是实验教学与科研创新训练的平台外,也应该是一个多学科、多层次、多个主题领域的研究生信息交流、思想共享、观点碰撞、灵感激发的平台。在论坛活动组织中,可以依托重点学科的学科资源、创新基地/工作站等企业资源的优势与特色,发挥已有平台的研究条件和教育资源共享作用,增加学术论坛的辐射面和覆盖范围,实现深入研究与广泛交流并驾齐驱;同时邀请校外兼职导师,特别是企业导师的加入,突破单一导师指导、单一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的局限,更好地实现思维的突破与创新,可以促使研究生将自己的研究与创新活动与生产和社会实践相结合,以研究生学术论坛活动为纽带,实现产―学―研―用一体化的道路进程。
4.完善保障机制。首先,研究生院等组织管理机构要统管全局,加大对各院系的学术论坛活动的监管力度,成立学术论坛活动指导和管理小组,对于各院系举办的各种学术论坛活动进行适当的管理,对各院系在活动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要及时帮助解决,并对活动开展的数量和质量进行监管。其次,要健全规章制度,完善保障机制,使学术活动管理制度化,如可以制定《研究生参与学术论坛活动的相关管理规定》、《教师指导和参与研究生学术活动工作量计算办法等》,并且学校应加大经费投入力度,通过设立专项基金等支持研究生学术论坛的开展,最大程度的满足论坛活动以及研究生参加学术活动的经费需要。最后,要建立考评激励机制,将研究生参加学术论坛的情况纳入到研究生评优、奖助学金评定的各个环节,督促研究生积极参与学术活动[5]。对在学术活动中取得优秀成果的研究生进行奖励和表彰,提高研究生参与学术活动的积极性。
参考文献:
[1]朱若晨,彭小凤,刘景玲.研究生学术交流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湖北函授大学学报,2014,27(20).
[2]衰本涛,延建林.我国研究生创新能力现状及其影响因素分析―基于三次研究生教育质量调查的结果[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09,(4).
针对上述情况,如何掌握髙校研究生事故发生的特点,加强研究生论文期事故发生规律的研究,就成为各有关髙校必须引起重视的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
2 .基本分析
2.1研究生的技安素质分析
这里所讲的火化工专业研究生的技安素质是指研究生本人对安全的认识程度,及其相应的安全工作能力。由于研究生在人学前有不同的经历,他们表现出的技安素质就有明显的差异,一般可分为三种情况:
a.本科毕业后进火化工相关工厂(或研究所)工作过一段时间,进厂(所)时接受过工厂(所)的技安教育,进厂(所)后,进行过专门的火
言传身教,熟悉火化工安全操作的基本方法,了解相关技安要求,加上他们具有丰富的专业知识能较正确地处理技安上的问题,技安素质比较好。
b. 火化工本科毕业直接读研究生,虽然毕业设计时接受过技安教育,又在毕业设计过程中进行过训练,但毕竟时间较短,了解的相关安全知识比较肤浅,另外在大学阶段,因为强调基础学习,所以专业知识所学甚少,因此,技安素质比前者偏低,有待在论文期进一步提高。
c. 本科非火化工专业,研究生学习期间虽然进行了理论学习,但安全操作较少,在头脑中缺乏安全概念,进人论文期又没有进行技安教育,安全意识比较淡漠,因此技安素质相对偏低。
2. 2研究生在技安管理上的双重属性
研究生在校学习期间,既有学生的属性.又有工作人员的一般特征:
一、研究生的论文期是个体行为,本科生毕业设计一般为集体行为,相对集中,容易管理;
二、相比较而言,本科生毕业设计时间比较固定,研究生的论文期相对自由;三、本科生的毕业设计地址相对固定,而研究生在论文期的活动范围则比较灵活。
a. 学生属性。研究生处于学习时期,其本质属于学生,但是,研究生在论文期与本科生有区别。研究生在论文期与一般工作人员也有区别。第一,一般工作人员与研究生的行政隶属关系不同。一般工作人员由其所在单位管理,研究生由研究生部管理,而研究生部缺乏技安管理职能;第二,上级技安管理的方针、政策、规定和一些具体的技安要求,可以传达到一般工作人员,而对研究生则难以作到;第三,一般工作人员熟悉设备性能,周围环境,相关安全规定及操作规程,研究生则不然;第四,一般工作人员由于违章或操作失误而酿成事故,至少荽承担相应的行政责任,而研究生则缺乏这方面的责任心理。
b. 工作人员属性。由于研究生的论文是独立完成,因此,研究生在论文期享有与一般工作人界相近的工作权利。如研究生可以和其他工作人员一样自由进出实验室,可以自主安排实验和实验时间等。但也正是由于其有工作人员的属性,所以,一般指导教师对其理论指导较多,实际操作技能指导较少,由其独立实验的时间多,具体在一起指导的时间少。其它在一起工作的教职工由于把研究生看作工作人员,所以也很少对其作实际操作技能指导,这实际上给其操作上失误罩上了事故的阴影。
2.3研究生论文期的心理素质
a. 研究生论文期一般存在着下列四种心态,经验不足,安全知识缺乏,尽管操作有误,但自己并不意识到有危险。
b. 唯恐事故发生,处处小心谨慎,骇怕操作危险品,但论文需要亲自承I手,因此只好硬着头皮进行。心中怕,手上抖,顾此失彼,结果反而造成事故发生。
c. 自以为是,自恃自己理论知识雄厚,无视有关安全规定及操作规程,为省时、省力、图方便,简化了必不可少的操作步骤或不愿使用安全防护设施,结果导致事故发生。
d. 马马虎虎,总以为事故不会发生,无所谓的态度,侥幸心理始终在其头脑中占据上峰,教师的交待及别人的忠告难以听进。
e. 把注意力集中在论文质量和论文进度上,而在思想上忽视安全。为了赶论文进度,白天黑夜加班实验,搞疲劳战,久而久之,成为事故隐患。
心理素质不健全是造成技安事故的重要因素之一。 -
3. 影响研究生论文期技术安全的外部环境
3.1研究生人数逐年增加。如南京理工大学化工学院在1978年招收第一届研究生人数只有9人,经过多年发展,现在在校生已为111人,根据95规划,2000年化院研究生人数将发展到在校人数132人。研究生人数增加,如果管理措施跟不上,事故发生的几率就必然增加。
3.2指导教师断层。从事火化工及危险爆炸性专业的教师年龄普遍增大,目前正逐年离退休,五年之内将所剩无几。这些老教师,经过几十年的工作经历,工作经验非常丰富,有的甚至有着血与火的教训。失去他们,他们的宝贵经验传不下去,在技安管理上无疑是件憾事。
3.3新人旧环境。老教师退休,新教师增多,这是事业欣欣向荣的表现。但是由于这几年经费紧张,投人短缺,随着时间的推移,设备及相关设施逐年老化,增加了事故发生的可能性。
3.4市场经济的影响。我国目前正处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的过程,这种转变,也必然会对这些专业和学科产生影响。一方面它给这些专业和学科带来活力,激励广大师生教学、科研的积极性,但另一面.其消极因素也给这些专业和学科带来不利的影响,重效益,轻安全的倾向越来越严重。
4. 关于研究生论文期的技安管理
4.1技安教育
火化工专业的研究生不但要进行专业理论知识的教育,而且在进行实验作业实践前和实践中要进行技安教育。在这一点上,要将研究生和一般工作人员区别开来,特别是指导教师,不能在技安问题上撒手不管,任其自然。
4.2技安管理——责任制
4.2.1指导教师责任。论文期研究生在导师的直接指导下进行工作,研究生工作中的任何问题,都会主动向导师汇报和取得指导。因此,导师是学生责无旁贷的第一安全责任人。导师有教育学生的责任,也应有约束学生的权力。导师在论文期要经常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指导其正确的实验方法,特别是新安排的论文题目,导师要进行详细的分析,认真的进行安全审议,并向学生交待清楚哪些地方容易或可能发生问题,以引起学生注意。特别危险的实验,导师一定要在现场指导,防止出现问题。上级有关安全的文件或指示精神,导师有义务传达给学生。
4. 2.2研究生本身的技安责任。研究生在论文期工作实验在头脑中要有一个十分清醒的认识,即自己不同于本科生,应严格要求自己认真遵守所在实验室的实验守则和安全管理规定,不懂或不了解的事物,要不耻下问,特别是有关安全操作规程。实验方案,必须要事先征求导师同意,未经导师同意的方案不得进行。
4.2.3主管领导的责任。由于研究生的行政关系归属研究生部,论文实验在实验室,根据“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研究生部和实验室的上级丰管两个部门都应对研究生实施管理。两个部门的主要责任应是制定技安措施,提供安全保障,实行安全监督,而且两部门应当相互协调,相互补充。
4.3 安全检查与监督
安全检查与监督是技安管理部门的职责和义务,应当针对研究生个体行为的特点,全方位的掌握研究生的实践情况,适时地深人实验室进行安全检查,并将检查情况及时反馈给指导教师。检査的主要目标是研究生的实验作风、安全操作技能的掌握程度,以及对安全规章的执行情况。指导教师在研究生论文期前,也要将论文的性质、安全程度预估等情况报技安管理部门,以便这些部门检查、监督。
4. 4总结验收
自我介绍作为答辩的开场白,包括姓名、学号、专业。介绍时要举止大方、态度从容、面带微笑,礼貌得体的介绍自己,争取给答辩小组一个良好的印象。好的开端就意味着成功了一半。
在职研究生论文答辩如何陈述论文?
受到成效的自我介绍只是这场答辩的开始,接下来的自我陈述才进入正轨。自述的主要内容归纳如下:
(1)论文标题。向答辩小组报告论文的题目,标志着答辩的正式开始。
(2)在职研究生简要介绍课题背景、选择此课题的原因及课题现阶段的发展情况。
(3)详细描述有关课题的具体内容,其中包括答辩人所持的观点看法、研究过程、实验数据、结果。
(4)重点讲述答辩人在此课题中的研究模块、承担的具体工作、解决方案、研究结果。
本次研究生论文到这里已接近尾声,作为一个同时兼顾工作和学业的研究生,虽然对工作有一定的经验,但是学术方面的经验和知识的匮乏,使论文中难免有许多考虑不周全和写作不到位的地方。但是,在我的指导老师李永福老师的悉心帮助和耐心而细致的指导下,我还是顺利的完成了毕业论文。
在这里我衷心感谢李永福老师对我的的督促指导,以及一起学习的同学们的帮助,让我按时完成了这次毕业论文。我的毕业论文开始阶段存在很多问题,但是李老师仍然细心地纠正文章中的错误。除了有令人敬佩的学术专业水平以外,他的治学严谨和认真对待学术研究的精神也是值得我永远学习的,也必将积极的影响我去认真对待今后工作中遇到的每一件事。
除此之外,我还要感谢我们院、系领导对我们的教导和关注,感谢研究生三年传授我们专业知识的所有老师。谢谢你们呕心沥血的教导。还有谢谢我周围的同窗朋友,他们给了我无数的关心和鼓励,也让我的大学生活充满了温暖和欢乐。如果没有他们的帮助,此次毕业论文的完成将变得困难,他们在我完成论文的过程中给了我许多宝贵的意见和建议,在次由衷的表示感谢。
论文致谢二:
时间飞逝,转瞬间,三年研究生生活即将结束了,回想起大一刚入学的情景仿佛昨日,还记得七年前带着沉重的行李来到包头站,是科大的校车把我接到学校文馨书院,在那里我度过了第一个他乡的夜晚。如果说本科的四年时光我匆匆而过,那么三年的研究生生活我真的是满载而归。如今,即将离开这座生活了七年的城市,即将离开培养我七年的大学,开始新的生活,心中有些许不舍。
读研究生这三年来发生很多的事情,忘不了学校这白色象牙塔中美好的回忆,忘不了老师的辛勤培育,忘不了同学间的深厚情谊。其中,我最想感谢的是我的导师陈莉荣教授,无论是在生活上还是在学习上陈老师都给了我细心地关怀与照顾。我跟陈老师的相识不同于其他的同学,在我考上研究生之前,就已经认识了陈老师。她是我人生转折点上的一盏明灯,在此我要真诚的对您说一句:老师,您辛苦了!如果没有陈老师的耐心教导,我的研究也不会取得今日的成果,还记得第一次写论文时的我是那么的笨拙,在老师的反复修改与指点下,我终于顺利的完成毕业论文的撰写。
在课题研究实验过程中,陈老师给我提供了很多的指导与帮助,在此我要真诚的对您说一句:谢谢!我还要对能源与环境学院所有其他老师在这三年的研究生生活中的给予我无私的指导和帮助致以诚挚的谢意!
最后,感谢环境工程专业的所有研究生同学和师姐、师弟、师妹们所给予的无私帮助。三年的学习生涯匆匆而过,三年中我们共同进步、共同拼搏,相互帮助,互相鼓励,结下了深厚的友谊,虽然研究生生活已经结束,但我们的友谊会地久天长。
论文致谢三:
学位论文的完成,与其说意味着即将毕业,倒不如说是一种生活方式的终结。回想起在烟台大学度过的七百多个日夜,心中感触良多。两年的研究生生活转瞬即逝,这一路走来,心中倍感幸福,在即将告别美丽的烟台大学之际,内心无比感激。回首走过的岁月,两年的学习时间虽然短暂,却是收获良多。
在此,首先要感谢我的导师张平华教授。还记得两年前在经历了考研的洗礼之后,身心俱疲,在入学之初较之拼搏考研之时有所松懈。就在自己飘飘然找不到北的时候,导师的一言一行深深点醒了我,是他用实际行动告诉我们,学无止境,我们需要努力的地方还有太多太多。回想起每次拜访导师,导师几乎都在专心研读、伏案写作,其孜孜不倦的刻苦钻研精神使我受益匪浅。相信老师渊博的专业知识,严谨的治学态度,诲人不倦的崇高师德,以及时刻强调学习上进传递正能量的人格魅力所带给每一个学生的宝贵的人生财富都会使我们受用终生,而我们却只能用今后的实际行动来表达对恩师的尊敬和感激。
本论文从选题、写作、多番修改直至最终的定稿,无一不是在老师的悉心指导下完成的,倾注了张老师太多的心血。老师以独特的思维方式、前瞻而广阔的研究视角和丰富的学术经验,给我的论文提供了细致宝贵的意见和建议,老师严谨的治学态度和对学术的热衷与尊重永远都是学生学习的榜样。
同时,我也要感谢在论文开题以及评审过程中,曾经给予我殷切教诲和专业指导的老师们,感激他们的无私付出。在此,还需要感激父母,是他们寄予了我殷切的期望,无私地支持我的学业,让我得到了继续深造的机会,也使我度过了一段充实美好的时光。
最后,对于本文的定稿,笔者心怀不安。尽管受到了老师们的悉心指导,但由于个人的知识结构不完整,同时受狭隘视野所限,论文尚存不周之处,留有遗憾,恳请老师批评指正,日后定会继续加强学习,进行深入研究,以期获取更好的成果。学无止境,我们还需持之以恒的努力。
在此感谢百忙之中抽出时间审阅本论文的专家教授!
论文致谢四:
本文能够顺利完成,首先要感谢我的导师程龙老师。程老师在我论文写作初期便给我提出多读文献的建议,在整篇论文完成过程中程老师同样给予了我很大的帮助与支持,感谢程老师对我论文的反复修改。其次,我要感谢我的同学们、朋友们,感谢他们提供的丰富的资料,解决了我在收集材料时的困难,同时某些在法院工作的朋友给我提出的审判实务角度的建议也给了我很多启发,对我本篇论文的完成有很大帮助。
由于笔者对外文文献的搜集能力及理解水平的不足,加之本人法学功底尚浅,给本文的写作增加了难度。本文存在的诸多不足之处,望老师能够多多指正。我将在今后的学习和工作中,倍加努力,不负老师及其他人对我的期待。
论文致谢五:
研究生生涯即将结束,在这三年的时间里,我有幸能遇到良师益友,为我的生活增添了一笔宝贵的财富。
首先最需要感谢的是恩师刘继虎教授。刘老师在学术研究方面保持着睿智、沉稳、扎实的作风。老师渊博的学识、严谨的治学态度让我深感敬佩。在学习上老师也对我悉心授教,让我受益匪浅。
②董立人,郭林涛.提高政务微信质量,提升应急管理水平[J]决策探索2013(8):34-35
③唐绪军.中国新媒体发展报告[M]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31
④唐绪军.中国新媒体发展报告[M]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31
⑤朱友红. 刍议政务微信的功能与定位[J]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研究生论文专刊:2013(9)43-44
参考文献:
[1]中国移动互联网发展报告:全民移动互联时代来临.访问日期2014.7.8
[2]董立人,郭林涛.提高政务微信质量,提升应急管理水平[J]决策探索2013(8):34-35
自我介绍作为答辩的开场白,包括姓名、专业。介绍时要举止大方、态度从容、面带微笑,礼貌得体的介绍自己,争取给答辩小组一个良好的印象,熟话说:好的开端就意味着成功了一半。
其次是答辩人陈述:
一、论文标题。向答辩小组报告论文的题目,标志着答辩的正式开始。
二、简要介绍课题背景、选择此课题的原因及课题现阶段的发展情况。
三、详细描述有关课题的具体内容,其中包括答辩人所持的观点看法、研究过程、实验数据、结果。
四、重点讲述答辩人在此课题中的研究模块、承担的具体工作、解决方案、研究结果。
2.论非法科法学研究生的培养
3.法学研究生案例教学研究
4.中国最早的法学研究生教育
5.对法学研究生科研能力培养模式的思考
6.中国法学领域内硕士研究生教育之路
7.法学研究生教学中应用性教学方法的运用研究
8.刑事诉讼法学研究生培养模式研究
9.谈法学研究生的培养方式改革
10.法学研究生课程教学方式反思与拓展
11.法学研究生诊所式教育探析
12.法理学研讨式教学及其对培养法学研究生思辨能力的作用
13.对现行法学研究生教育模式的思考
14.对高校法学专业研究生法律英语教学的思考
15.环境法学硕士研究生培养模式的探索
16.法学硕士研究生培养模式的反思与探索
17.法学硕士研究生培养模式的反思与探索——以实践性教学为视角
18.“三严三宽”育英才——民事诉讼法学博士研究生培养之检讨
19.地方高校法学专业研究生教育亟需解决的几个问题
20.试论法学硕士研究生培养质量的提高
21.法学类硕士研究生法律职业能力培养路径探索
22.诉讼法学硕士研究生培养质量保障机制研究
23.论法学类研究生教学方式的改革
24.法学硕士研究生教学改革目标导向与教学方法变革
25.法律硕士(法学)专业研究生培养模式的问题与对策
26.金融全球化新时期法学硕士研究生培养模式转型之思考
27.法学硕士研究生的“三教”
28.改革法学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制度刍议
29.法学硕士研究生培养模式的改革与创新
30.对法学专业研究生教学模式的反思
31.法学思维在研究生管理中的应用
32.论法学硕士研究生课堂教学质量评估体系的构建
33.法学硕士研究生法律英语词汇学习策略(混合方法)实证研究
34.法学硕士研究生实践能力培养的内涵与路径探究
35.论法学硕士研究生教学模式改革
36.法学硕士研究生教育质量的评价方法
37.全国法学专业研究生“企业法务征文奖”专题——公司非破产清算中的制约与权衡
38.硕士研究生导师期望值研究——基于法学类硕士研究生对导师期望的调查分析
39.法学硕士研究生课堂实践教学的进阶路径
40.优化法学硕士研究生课程设置的思考
41.创新型法学博士研究生培养模式探索
42.我国法学硕士研究生教育改革刍议
43.法律硕士(法学)和法学硕士研究生分类培养研究
44.法学硕士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的阻却性因素研究
45.我国法学研究生教育现状之检讨——以中日课程设置及教学方式为中心
46.关于当代法学研究生培养的思考——以纯粹学术型法律人为视角
47.谈法学研究生的学术研究及论文写作
48.未来法学研究生的成功指导之道
49.法学研究生的培养方式改革
50.论法学研究生的讨论式教学的改革与创新——以西南政法大学教学实践为例
51.法律史、法解释和法释义学——对法学研究生学术路径的一点建议
52.法学研究生的狂与贪
53.法学研究生如何学习和思考
54.国际法学研究生教学方法改革探析——以法律实证研究为视角
55.专业设置对法硕(法学)研究生思想状况的影响分析
56.论非法科法学研究生的培养——兼谈法学教学理念之革新
57.如何读法学研究生
58.论法学研究生的创新能力培养——基于价值序列和创新动力构成的双重视角
59.当前法学硕士研究生教育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对策分析——以海南大学法学院为例
60.环境法学硕士研究生培养模式的探索
61.医事法学研究生培养现状分析
62.法学研究生教学中知识拓展、知识链接与能力提升的探讨
63.我国法学研究生教育国际化改革——从评估标准切入
64.德国、澳大利亚、中国法学研究生教育治理能力比较
65.我国法学硕士研究生教育现实困境和改革方向
66.论法学研究生创新能力的提升
67.浅谈法学研究生知识结构的构筑
68.论法学研究生教育中的法律思维培养——兼论WTO案例教学
69.新世纪法学研究生教育--学问、常识、以及道德
70.学生打工遭遇法律空白--一个法学研究生受骗后的醒悟
71.新形势下法学研究生培养模式创新的系统思考——以湖南高校为例
72.法学研究生课程教学方式反思与拓展
73.中国法学研究生学术成长的思考——从贝卡利亚学术成功之路谈起
74.新世纪法学研究生教育——井田之治抑或阡陌交通?
75.关于法学研究生课程设置和学位论文的思考——以广西师范大学法学院的教学实践为例
76.新世纪法学研究生教育--我们的路,我们的未来
77.新世纪法学研究生教育--研究生如何上课
78.试论司法考试和法学研究生教育的关系及其对策
79.法学硕士研究化法律硕士专门化——我国法学专业研究生培养模式刍议
80.法学研究生培养方式的革新——优势教学法与团队研习法的结合
81.我国法学研究生教育改革的若干思考
82.刑事诉讼法学研究生培养模式研究
83.诉讼法法学研究生培养模式的探索——以“四个结合”为基本指导思想
84.法学研究生教育中的化学知识
85.法学硕士研究生的学位论文质量分析
86.法学研究生与导师比例失衡问题研究——基于法律硕士招生的实证考察
87.法律方法课程在法学研究生教育中的引入——法律思维的视角
88.法理学研讨式教学及其对培养法学研究生思辨能力的作用
89.新世纪法学研究生教育--德国的Seminar
90.法学研究生的时间分配——对中国政法大学研究生的问卷调查
91.法学研究生教学方法创新探讨
92.法学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研究
93.高素质法律人才的培养——日本法学研究生教育改革透视
94.论法学研究生教育方式的革新
95.关于法学研究生教育的几点思考
96.中国最早的法学研究生教育—东吴大学法学研究生教育
97.法学研究生教育国际化的路径选择——以墨尔本大学法学院为例
【中图分类号】G4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3)28-00015-02
一 美国研究生导师制度概况
1.导师遴选
西方大学的研究生导师在遴选上相对宽松,是科研创新能力和学术水平并重的导师遴选制。具体而言,研究生导师的遴选条件因不同类型的研究生导师所承担的责任的不同也表现各异。通常的要求是,研究生导师除了通过包括研究和学习经历、研究生课堂教学、学术指导、学术成果、学术职务的担任等必要的资格审查之外,还需要具备指导研究生学习、研究的能力。是否具有指导和管理研究生的素质和能力是美国的大学在选聘研究生导师所重点关注的。
2.研究生指导委员会
在研究生指导方面,美国采用的是学术互补的导师组负责制——研究生指导委员会的形式,将导师制与集体相结合。由研究生指导委员会成员和主要的导师共同参与制定研究生的学习计划、课程教学以及论文指导与审核评定等研究生的培养工作,对研究生进行定期的有针对性的指导。
3.学位论文的指导与评定
第一,课程考核制度。美国的研究生在录取后要进行系统的课程学习,课程考试采用笔试、口试或以二者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同时也很注重对学生平时表现的考查。通过课程考核来实行严格的研究生淘汰制度,研究生入学率高,淘汰率也十分高。
第二,学位论文的要求。研究生学位论文的完成,是研究生教育过程中重要的一环。通过学位论文的质量一方面可以检验研究生课程学习的成效,考查学生的学术水平;另一方面也可以借此来对导师的论文指导质量加以检验。在美国每年都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因为论文不合格而不能获得学位。美国研究生导师十分重视研究生论文答辩,他们往往本着宁缺毋滥的原则来要求学生严肃对待学术研究。
二 我国的研究生导师制度概况
1.导师遴选
目前,中国已经建立了一套较为严格的导师遴选制度。导师遴选大体上有两种模式,一种是由学位授予单位的上级主管部门组织进行的;另一种是由学位授予单位自行组织或由省级学位委员会审批。
2.导师负责制
中国研究生培养实行导师负责制,强调建立以导师为主的指导小组,实行个人指导即导师与由5~7人组成的教研室集体指导相结合。目前中国的现实却是基于各校不同的基层教学组织结构,研究生在校期间的一切科研活动基本还是由导师一人决定。
3.学位论文的指导与评定
第一,课程考核和中期考核制度。与美国相比中国研究生淘汰率很低。研究生的培养重视入学考试而轻视对后续的课程学习过程的多样性的考查,研究生在校期间除了对所学的课程进行考核外,很少有其他方面的考查,其中课程的考核主要以开卷、闭卷考试或是以课程论文的方式展开。学生只要能在指定时间内学完必修课程,获得学分并在最后一年完成学位论文并通过答辩即可授予研究生学位。与美国不同的是,在我国很少有学生会因论文答辩不合格而拿不到毕业证。
第二,学位论文的要求。我国研究生培养的特色之处在于坚持对硕士研究生在科研上的要求。因此对于硕士研究生而言在完成必要的课程学习的前提下还要进行科研,完成学位论文的撰写工作。此外也要进行必要的论文审核、答辩、修改等程序,在研究生参加论文答辩之前要先获得答辩的资格,一般以学术论文的发表情况作为标准。
三 启示
通过比较我们发现我国在研究生教育方面存在一定的不足。现提出以下几点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的建议:
1.优化遴选办法
打破传统的以职称为标准的遴选方法,注重导师科研能力、学术水平、学习经历等各项指标,针对本校研究生状况一级学科建设水平适当做出权重,全面考核、综合判定,以选出优质的导师,建设高水平的导师队伍。
2.实行导师组负责制
借鉴学习美国的研究生导师制度,实习导师组负责制,共同检查学生的研究进展同时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充分发挥集体优势。
3.建立多层次的培训制度和导师激励制度
对于新任导师不仅要进行在研究生培养方面的理论知识上的培训,还要关注对导师个人思想道德素质上的培训。发挥校内优质导师队伍的作用,对新任导师进行经验传授、教学帮扶和学术带动等。
4.细化考核制度,建立研究生淘汰制
细化考核制度,建立规范的研究生淘汰制度对于缓解我国研究生目前存在的问题具有可行性。
5.转换和提升教学理念,重视创新性思维的培养
创新性的教学是一种教学趋势,这种创新性不能只狭隘的在学位论文中得以彰显,还要在课程教学中,在实际的科研工作中展开,转变教学理念,以创新型教学和科研为中心,培养研究生的创新思维。
6.加强导师对研究生学位论文的指导
研究生的学位论文是研究生学术水平的集中表现,也是研究生培养质量的一种实体性表现形式。保障学位论文的质量不仅是研究生个人的学业任务,同时也是论文指导导师的责任。
通过以上对中美两国在研究生教育中导师指导与学位论文的审核等几个方面的简单比较,可以看出我国的研究生教育还存在着许多不完善的地方,通过不断地借鉴、吸收与融合发达国家研究生教育的先进经验,以前车之鉴,成就我国研究生教育的不断完善,不仅可以少走弯路而且也可以发现不足及时修正与创新,建立起独具中国特色的研究生教育培养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