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3-23 15:25:17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4篇统计博士论文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微波通信技术是利用微波进行信息传递的一项高科技,主要是利用1m~0.1mm的波长、频率为0.3~3000GHz的无线波进行信息传递。微波通信的工作系统主要是由发信机、收信机、用户设备和反馈线等若干个机械设备组成。微波通信中微波具有频率高、波长短的特点,因此,在应用过程中要通过抛物面天线来进行信息传递。另外,微波通信不受地形、距离和建筑物的阻碍和影响,可以准确传输信息。
2微波通信技术在广播电视中的应用
第一,在广播电视信号传输过程中,应用微波通信技术可以加快信号的传输速率,扩大信号传播的覆盖范围,降低设备维护的难度,进而减少信号传输工作的成本消耗。正因如此,在广播电视中应用微波通信技术可以轻易实现多通路的传输,同时满足多个用户的不同需求。第二,利用微波通信技术进行信号传输时需要先将信号传播到控制中心,再由控制中心向各个卫星进行发送。这种借助地面微波和卫星进行传播的方式对信号形式没有限制,所以微波通信技术可以实现对音频及视频等信号的采集、转换与传播。第三,由于微波通信技术是借助卫星与地面微波的形式进行传播,且传播速度快、覆盖面积广,所以广播电视行业可以利用微波通信技术进行大型现场直播。除此之外,微波通信技术还能为有线数据通信提供技术服务,或者作为电台网站的多路视频指标信号采集系统,为观众接收节目提供方便。第四,微波通信系统可以应用在干线光钎传输中,在干线光钎传输中做到备份和补充,当发生自然灾害或环境恶劣等情况时,微波通信系统利用点对点的SDH微波以及PDH微波等各种微波对传输过程中遭到破坏的部分及时修复,保证信息的正常传输。
3广播电视微波通信技术的优点
3.1图像传输画质良好
再生中继技术是微波通信技术的核心,该技术能够减少广播电视的微波信号在传输过程中受到的外界各种因素的干扰,降低干扰强度,从而保证图像画质良好。
3.2传输信息的安全性有保障
由于自然环境的影响或者人为因素的破坏,广播电视信号在传输过程中可能受到干扰或损害,从而无法正常传输。尤其是当前社会形势下,很多不法分子贪图利益或恶作剧心理作祟,蓄意破坏传输信号,导致广播电视节目无法正常播出。而微波通信技术可以有效避免此类问题发生,微波通信技术将图像、声音等信号转化为微波进行传输,因微波难以破解,使信号的稳定性与安全性有了保障,进而提升了广播电视节目的质量。
4广播电视微波通信技术应用注意事项
4.1信号源配备
为保证信号传输的安全性,在利用微波通信技术进行广播电视信号传输时,广播电视台的微波站内一定要配备两种或多种不同路由的信号源,每一个信号源都要根据需要配置相应的仪器设备。并且,为了使广播电视的设备管理端口与所有的信号处理设备相吻合,一定要严格控制应急人工跳线端口。除此之外,需要在微波首站内设置完善的监测系统,时刻监测信号码流的设置,从而保证微波信号传输系统涉及到的各项设备运行情况都在微波首站的监控范围之内,保证微波信号传输的稳定性。
4.2外接电源配备
为从根本上促使使用的方便性与快捷性,微波站需要接入两种不同的外接电源,并且在整个接收过程中,严格降低配电行业的基本标准与要求。微波播出符合供电主要采用独立低压的回路方式,为保障微波电路首站能够按照相应的配置进行电源自备,需要不间断运行,并且微波站的直流电源需要设置得比较冗余,还要保证蓄电池组的后备时间超过8h。
总而言之,微波通信技术在广播电视信号传输中具有传统信号传输技术无法比拟的优势,为保证微波通信技术能够在广播电视行业得到更加广泛的应用,并真正提高信号传输的质量和效率,相关工作人员必须严格遵守微波通信技术应用注意事项,正确配备并连接电源和信号源,避免发生传输故障。
作者:赵志强 单位:新疆广电局节传中心694台
中图分类号:TU248 文献标识码: A
随着电视行业的蓬勃发展,以及“三网融合”进一步发展的大趋势下,我台为配合整体发展战略,提高竞争实力,借鉴国内外演播室的设计经验,本着合理投入并保证整体演播室效果的原则,在统一的监控管理界面下,实现运行数据的实时收集、归纳、分析以及运行状况实时监控、业务属性管理、系统设置管理等。
1.演播室项目整体规划
为了能够适应当代观众对于节目中图文效果及呈现方式越来越高的观看需求,在“新闻强台”的大背景下,我台在2011年初开始着手构建全媒体交互式新闻直播演播室,目的是给电视台几档品牌栏目专门打造的一个专属的新闻直播演播室。演播室于2013年底建成,建成后的演播室经过一年多运行,取得了良好的收视效果。整个演播室的主要设计突出以下5个特点:一是多功能,有效提升节目整体的播报形式;二是可实现主持人与节目、节目与观众的全方位互动效果;三是多景区,提高演播室节目制作工作效率;四是统一的视觉艺术表现、统一的图文渲染播出平台;五是先进的演播室智能播出控制调度管理系统。
系统配备情况:1.视频系统:包括3套SONY的E330摄像机,一台数字视音频采集系统及数字视频切换台;2、音频系统:主调音台为8路数字调音台,备调音台模拟调音台,2个无线反送耳机,2只SHURE的无线话筒和5只有线话筒;3、另外还有比较完善的包装系统、背景包装子系统、同步系统、监视系统、供电系统。
2.演播室监控系统的构成
2.1监控管理系统平台架构采用两级分层监控模式
一级监控:一级监控用于实现IT 基础架构的核心网络和主要业务的监控,可以进行集中部署,一级监控强调业务流程、数据流量的运行监控,以及子网数据汇总后的全台统一的监控数据统计分析等功能;二级监控:二级监控更强调业务系统内部的软硬件监控,包括对板块中心存储服务器、功能器、以太网交换机、光纤网交换机、各类工作站等的监控。
2.2外部资讯管理系统及外网安全系统
为保证节目中与观众的资讯互动,此次我们还接入了一套外部资讯管理系统,系统由一套实时短信微博资讯接入管理系统和一套外部实时资讯管理系统组成。另外,专门配置一套网络图文资源管理系统以及数据采集管理系统,作为演播室内全部图文产品的统一资源管理平台及数据中心。由于需要与外部Interner相联,为了包装数据传输的安全性、可靠性,不遭受病毒的侵害。系统在数据传输的公共网段和内网端加入了一个病毒隔离设备FireBox,有效保证了数据的在线安全。
2.3监控管理系统监控对象
2.3.1监控管理对象分类:监控管理对象通过数据汇总实现全台统一的集中监控,包括主干平台系统软件监控、主干平台基础设备监控、主干平台数据流量监控、主干平台业务运行监控、业务板块基础设备监控、业务板块内操作系统、数据库系统等系统软件监控、业务板块应用软件监控等等。
2.3.2业务流程监控管理:重点监控转码任务和打包任务情况、传输迁移任务监控、归档回迁任务监控、存储空间监控、工作流监控等等。
2.3.3数据库监控:重点监控数据库日志告警信息,数据库表、表空间、数据文件等状态,数据库客户端连接数、数据库的状态、性能、事件、可用性等情况。
另外,监控系统中还包括了中间件监控、操作系统监控、网络监控 、硬件监控、广电专业基础设备监控等,在此就不作详述。
3.可视化智能显示调度管理系统
系统中配备了许多的图文播出设备,以及矩阵,拼接处理器等,单一操作会非常繁琐,而且会占用演播室空间和操作人员,为此我们为系统配备了演播室可视化智能显示调度管理系统来对这些设备做集中的管理和控制。
在一个演播室中对于不同的节目播出的形式和内容也有着不同的设计,随着技术手段发展进步,大量视频源可获得性的增加,在系统中单单有图文设备的调度管理是远远不够的,要想完成一个真正的交互式演播室,就必须要对信号进行控制调度用来满足节目的需求。演播室可视化智能显示调度管理系统不仅能管理传统图文设备作为交互显示,而且还结合了控制视频矩阵(或DVI矩阵)及画面拼接处理器等设备,根据节目流程实现图文和信号同时自动切换、任意调度,避免了人为的失误操作,保证了节目的安全性稳定性多样性的实时播出。
4.面向业务的监控管理模式
通过使用全台网统一的监控管理系统,采用面向业务的监控管理模式,可以解决全台网高效运行管理问题。
4.1机房环境监控:监控内容包括温湿度、机房所有系统设备的运行状态等,可以记录所有设备的运行参数,当设备参数异常时,能够及时报警并提供处理支持画面。
4.2业务逻辑视图辅助管理:通过业务逻辑视图建立明确的业务目标,可以让管理员及时发现与业务系统相关的各种问题,能够做到提前预警。
4.3网络管理和性能监测:监控网络链路和设备的运行状态,探测故障、判别故障类型并对故障定位,纠正网络故障,保证网络正常运行。
[摘 要]通过对国内有关旅游研究博士论文(包括博士后研究报告)与北美旅游研究博士论文的对比分析发现,国内和北关参与高层次旅
>> 旅游学学科树构建及旅游学研究的时空特征分析 以学术研究引领旅游学科发展 从体验视角看旅游的本质及旅游学科体系的构建 从2000~2009年《旅游学刊》载文统计探究旅游学术研究的发展 解构与重构:旅游学学科发展的新思维 试论旅游学的学科基础 浅议高等旅游教育发展与旅游学科体系构建 旅游学科发展与旅游管理专业课程体系建设 基于旅游业发展变迁的旅游学科知识体系建设 社会学框架下的旅游学学科属性定位分析 评《旅游学学科体系框架与前沿领域》 旅游学科视角下的旅游文化概念研究 从混沌理论哲学观对旅游学混沌态及学科体系探讨 我国旅游学研究现状与学科体系建构研究 旅游学科研究进展及当前研究热点领域 中国旅游发展笔谈――旅游学术研究的前沿关注(二) 旅游学的逻辑:在有关旅游学科问题的纷纭争论背后 关于旅游学科发展与旅游管理专业课程体系建设的思考 旅游学研究方法论体系研究 近五年国外旅游学研究趋势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中国 > 艺术 > 从旅游研究博士论文看旅游学学科发展 从旅游研究博士论文看旅游学学科发展 杂志之家、写作服务和杂志订阅支持对公帐户付款!安全又可靠! document.write("作者:未知 如您是作者,请告知我们")
申明:本网站内容仅用于学术交流,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告知我们,本站将立即删除有关内容。 [摘 要]通过对国内有关旅游研究博士论文(包括博士后研究报告)与北美旅游研究博士论文的对比分析发现,国内和北关参与高层次旅游研究的学科类别、学科参与度及选题背景等方面都有较大差异,同时学科参与总体上分散但又相对集中的趋势都比较明显。文章最后就中国旅游学学科发展问题提出了建议。[关键词]旅游研究;博士论文;旅游学学科;中国国内;北美[中图分类号]P59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5006(2004)06―0009―06
糖尿病是冠心病的独立致病因素。大血管疾病并发症是糖尿病患者的主要死因。博士论文,粥样斑块。糖尿病人群的心血管病死亡率至少是普通人群的三倍以上。有研究提示血脂异常对糖尿病人群发生大出管并发症特别是冠心病有显著作用。单纯糖尿病患者在10年内发生心肌梗死的危险性与陈旧性心肌梗死患者相当,且糖尿病患者发生急性心肌梗死其预后较非糖尿病者差。因此,在ATPⅢ中,明确将糖尿病视为冠心病等危症,并主张对糖尿病患者进行积极的调脂治疗。常规剂量阿托伐他汀能显著降低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缩小斑块面积及稳定粥样斑块[1]。我们通过对2005年9月~2010年9月本 院门诊、住院60例2型糖尿病合并颈动脉粥样斑块的患者用阿托伐他汀治疗,探讨两种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对颈动脉粥样斑块的影响。博士论文,粥样斑块。
对象与方法
1.研究对象:选择60例2型糖尿病患者(经彩超证实),年龄50-75岁,男38例,女12例。入院时检查均有颈动脉粥样斑块。博士论文,粥样斑块。排除标准:怀孕或哺乳期妇女;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C-C)≤2.6mmol/L;脑梗塞;肝、肾功能损害者;患者正在服用其他调脂药物;心肌梗死、心绞痛、恶性肿瘤患者。博士论文,粥样斑块。入选患者被随机单盲分为两组(阿托伐他汀10mg/d组和阿托伐他汀40mg/d组),每组各30例。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构成、病程、吸烟比例、血压、心率、血糖、血脂、肌酸激酶峰值等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2.方法:两组患者分别给予阿托伐他汀10mg/d与40mg/d,治疗共12周,其他治疗(如控制血糖、改善微循环、支持对症治疗)相同,均于治疗前、治疗12周后进行相关指标的检测[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LDL-C、载脂蛋白(Apo)B、高敏C反应蛋白(hs-CRP)],采用12MHZ线阵探头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CE公司)记录治疗前后颈动脉粥样斑块的部位、数量、性质(软斑、硬斑和混合斑)、面积、IMT,诊断标准见参考文献[2]。
3.疗效评定:根据参考文献[4],治疗后血脂达标为:TC<3.11mmol/L;LDL-C<2.07mmol/L,TC和LDL-C均达标为总达标。博士论文,粥样斑块。
4.统计学方法: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比较采用x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