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医呼吸科护理范文

时间:2023-03-23 15:25:24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4篇中西医呼吸科护理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中西医呼吸科护理

篇1

一、安全意识要从细节抓起护理安全是护理工作的重中之重。

鉴于患儿自身抵抗力以及身体机能发育等方面的特殊性,儿科护理中的风险因素较多,如患儿出现碰撞、坠床现象;在对病情比较严重的患儿实施抢救时,因时间紧急,主治医生口头医嘱,造成护理人员因听不清或者混淆等所导致的用药错误以及重复;患儿可能携带一定的潜在疾病的传染细菌,护理人员疏于防范,造成与患儿直接进行机体或血液接触时引发感染,等等,以上这些,都是临床护理中发生的源自细节的护理差错事故。

二、儿科护理必须树立"风险源于细节"的意识,有效地转移、防范差错事故.

1加强法律法规制度学习,强化护理安全意识。对《护士条例》《医疗事故管理办法》等护理核心制度、相关法律法规以及各班职责、重点流程等进行强化培训,定期和不定期抽查护理人员的掌握程度,保证全科护理人员熟练掌握。

2强化护理安全教育。针对护理人员经常更换,队伍年轻、经验相对不足、预见性及应急能力差等问题,采取多种形式的护理安全教育,每月针对科内护理缺陷进行分析讨论,新老护士经验交流等方法,认真剖析并启发大家联系实际,举一反三,提高护士安全意识。

3严格控制交叉感染。儿科是控制交叉感染的重点科室,应采取日提醒、调、月检查等方法,强化消毒隔离意识,督促每位护士自觉遵守医院感染管理办法,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原则。

4采取措施防患于未然。儿科工作比较繁忙,尤其在高峰期工作量大,护理人员易漏掉一些细节,因此更要细心再细心。如加床时最关键的安全因素是床位号要及时贴上且要醒目,及时挂上床头卡,以便核对,当患儿周转过快、迁床过多时常有床头卡漏换或缺失现象,造成医生、护士、医技、检验人员查对困难,形成差错事故的隐患。再如更换输液时护理人员不能因忙而忽略核对,特别要强调用反问法查对病人的姓名,输液单若为手写则不能简化成床位号+药品(漏姓名)或只有床位号,应强调用电脑输出输液单,保持输液单的完整以便核对。同时还需要认真记录输液巡视卡,以便保存。

三、专业技术要从细节培训护理业务技术管理是护理管理的重要内容,是护理质量的重要保证。

篇2

1. 1 硬件与网络组 成本科室使用的是基于馈线方式的无线网络。

1. 2 患者身份的确认 当患者入院后首先打印住院号, 作为身份ID。护士进行治疗前, 使用PDA对患者腕带扫描, 以识别、确认患者身份。通过无线工作站可查询患者信息, 包括床号、住院号、姓名、年龄、性别、入科时间、诊断、主治医师、医嘱、费用等信息。随时可获得患者的信息, 方便查询以及统计。

1. 3 采集生命体征 按照心内科护理级别要求巡视病房时, 护士通过手持终端(PDA或平板电脑上), 在本院自主研发的移动护理信息系统中实时记录采集到的数据, 生成体温单, 生命体征观察单, 护理记录单等护理表单记录, 并将其存入中心服务器中, 最终实现数据在HIS系统中的共享。系统还会将生命体征数据描绘成体温单, 对异常数据予以提示。以方便医护人员及时发现病情变化, 采取对应治疗措施。

1. 4 出入量处理 对于心内科心功能不全患者, PDA可设置体重、入量、尿量、呕吐物, 大便量等出入量项目录入。当再次录入原项目时, 只需要在“项目名称”中选择该项目即可。能自动累加各项数据, 并记录24 h出入量结果, 显著提高工作效率。

1. 5 通过PDA扫描患者腕带和输液袋上的条形码, 医嘱执行与查询系统即可按照临床路径的要求对医嘱进智能分类, 系统自动显示当前班次需要执行的医嘱及执行时间, 并可实现对新医嘱进行实时提醒, 护士可以在PDA上对医嘱进行提取, 在进行医嘱校对后通过点击相关医嘱, 就可完成该医嘱的执行, 生成医嘱的实际执行人和精确的执行时间, 同时将医嘱执行时间和执行人等相关信息直接保存到数据库中, 护士长可在系统中对医嘱的执行情况、各种护理记录单的完成情况进行查询, 使护理工作程序更为清晰明了, 也起到了更好的监督效果[2]。

1. 6 扫描样本条码 护士抽血前, 先用PDA扫描患者腕带, 系统会提示核对患者身份和医嘱, 并根据系统预设值提醒本次检查所需的试管, 扫描条码后, 系统自动对试管与患者信息进行核对, 核对无误后即可进行采血, 避免床旁标本错误情况发生。

1. 7 耗材及费用的优化点击耗材对话框, 选择相应的耗材名称、规格, 在护理工作过程中就可以即时录入, 实现数据的及时更新, 有效避免遗漏。系统能够提供患者详细费用清单, 有利于在通知患者缴纳治疗费用向患者进行解释。在移动护士工作站中实行确认医嘱执行后再收费, 避免医嘱未执行而已收费情况的发生。

2 效果与分析

2. 1 条形码技术的采用有效减少护理差错。日常护理工作的工作量大, 护士的数量有限, 劳动强度较高, 查对过程稍有疏忽, 则有可能出错, 影响工作的安全开展。移动护理信息系统通过条形码技术, 在各项操作进行前, 对患者信息和医嘱、药品、耗材等的条形码标识进行计算机智能核对, 避免了人工核对的疏漏, 保证了核查效果及诊疗行为的准确性。同时系统提供了动态、有效的医嘱提醒功能, 最大限度地保证了医嘱的实时、有效执行, 避免了医嘱执行中的遗漏, 更好的保障了患者的治疗效果[3]。

2. 2 提高工作效率移动护士工作站能减少重复劳动, 优化工作流程, 将护士从大量的重复工作中解放出来, 有更多时间为患者服务, 同时, 通过系统的监督和提醒功能, 保证了护理记录的准确性, 及时性, 最终促进护理质量、工作效率及患者满意度的不断提高。

2. 3 增强医护配合, 提高患者满意度 PDA实时显示医嘱, 清晰明了, 减少了医护语言沟通中的信息传递失误。能即时提取患者状态, 提醒责任护士, 有效地为患者提供治疗与服务, 能提高患者满意度, 改善医护工作配合。

2. 4 减少护理差错, 加强质量控制, 移动护士工作站深入到医疗护理过程的每个环节, 加强对各个环节的控制。增加了护理管理的深度。加大了护士长对整个护理过程的监控及管理, 及时发现护理过程中各环节的问题, 采取相应的措施。

篇3

doi:10.3969/j.issn.1004-7484(x).2013.11.530文章编号:1004-7484(2013)-11-6728-02人性化护理,即要求就护理中以人为本,充分满足患者各方面的需求,为其打造舒适自在的修养环境,使其能在愉悦自由的情况下得到最为合理的护理和照料,以最快的速度及最佳的精神状态恢复健康[1]。医院中治疗的幼儿患者,治疗时护理人员往往将注意力放在其身体的治疗上而忽视了患者以及患者家属在精神上的需要。且幼儿患者由于年纪较小,无法与护理人员进行有效的沟通,同时也因治疗中无法充分满足自身的需求,更易导致其产生恐慌心理。所以对幼儿患者进行人性化护理对其治疗及恢复意义重大[2]。本院就探究对小儿骨科患者实施人性化护理的意义及应用价值开展了研究工作,具体情况如下:1资料及方法

1.1临床资料本次研究选择2011年3月至2012年3月于本院治疗的120例小儿骨科患者为对象。其中有81例男童和39例女童,患儿年龄自4岁至14岁不等,平均年龄7.4±2.3岁。将所有患儿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每组60例。两组患儿就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进行分析对比,结果无明显差异(p>0.05),可纳入统计学对比。

1.2方法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患者分别采取普通临床护理与人性化护理措施进行干预,对护患纠纷的发生几率以及小儿家长对护理工作的满意率进行统计对比分析。观察组患儿实施人性化护理时,首先应为患者创建良好的住院环境,保证病房的干净整洁,良好的空气质量和亮度等。尤其是对于幼儿患者应将专门设置儿童病房,采取温馨卡通设计,以营造温馨的护理氛围;其次应加强与患儿及家属的沟通交流工作,要求取得患儿及家长的信任,消除患儿的紧张恐惧心理,对患儿的哭闹撒泼等情况应温柔对待,切忌急躁愤怒,以最亲切最温馨的态度对待患儿,必要时要求家长协助,劝诱患儿接受诊治;对患儿及其家长进行其病情有关及护理工作的宣传教育,要求患儿家长对病情及治疗流程有一个清晰明了的认识,避免因不了解而造成护患纠纷或阻碍正常护理;最后也是最为重要的是在护理和治疗时应尽可能的减少患儿痛苦,实施无痛治疗和无痛护理。

1.3统计学处理本次研究所得结果数据在SPSS17.0统计学软件上予以处理,组间差异均使用x2进行检验,且以结果p0.05表示无差异。2结果

行使人性化护理的观察组患者未发生纠纷,满意率为98.3%,行使常规护理的对照组有4例发生护患纠纷,几率为6.7%,满意率为85%,两组对比差异显著,结果具有统计意义(p

3讨论

伴随者我国居民经济水平的日益增长与生活质量的不断提高,人们对医疗及护理工作的质量更为重视。而骨科患者常伴随较大痛苦,尤其是幼儿骨科患者,其因患儿年纪较小而承受痛苦能力较差,且无法与护理人员进行有效沟通,护理人员无法有效满足患儿需求,导致了患儿不能积极配合治疗。同时在治疗时护理人员往往着重于身体治疗,忽视了患者以及家属的心理,更易使其产生恐慌心理,也不易得到患儿及家长的信任。故对于幼儿患者进行人性化护理特别是无痛手段的实施,对患者舒适轻松的治疗和快速的恢复具有重要意义[3]。

在本次试验中分组分别实施人性化护理和常规护理,根据护理结果,治疗组患者未发生纠纷,满意率为98.3%,对照组有4例发生护患纠纷,几率为6.7%,满意率为85%,治疗组患者纠纷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满意率也显著高于后者。这是因为在人性化护理实施时,患儿得到了充分而充满温馨的照料,有效消除了患儿的紧张及恐慌情绪,护士与患者紧密接触,交流沟通,也进一步获得了患儿和家长的信任,同时满足了患儿各方面的需要,更加有益于护理工作的顺利进行。而通过人性化护理的实施,更充分的降低了患儿治疗和护理过程中的痛苦。上述这些都是提升患者满意率的有利因素[4]。

综上可知,对小儿骨科患者实施人性化护理,对患者治疗的顺利进行及快速恢复具有重要意义。同时还可显著减少护患纠纷,提高患者及家长对工作的满意度,故此方法值得推广。参考文献

[1]崔晓丽.小儿骨科人性化护理体会[A].第12届全国骨科护理学术交流暨专题讲座会议论文汇编[C].2010:61-63.

篇4

CRM厂商多依据产品功能、行业定位、特性等区分不同种类的CRM模块。若单依照产品应用区分,大致可分为操作型、分析型和协同型等三大种CRM系统。而平台级CRM包含此三大系统并可扩展应用。一般企业在进行采购时,到底该选购哪一种呢?回答此问题之前,我们应先了解上述三种CRM系统之间的差异?

操作型CRM(Operational)

操作型CRM主要是通过业务流程的定制实施,让企业员工在销售、营销和服务支持的时候,得以用最佳方法提高效率。例如:销售自动化﹙SFA:SalesForceAutomation﹚、营销自动化﹙MarketingAutomation﹚与客服自动化﹙Service&SupportAutomation﹚,以及移动办公﹙MobileSales﹚及现场服务﹙FieldService﹚软件工具等应用,都是属于操作型CRM的范畴。简单来说,操作型CRM可以说是“快速并正确地做事”,也就是按照规章制度的要求和流程标准高效率工作。

分析型CRM(Analytical)

分析型CRM从ERP、SCM等系统,以及操作型CRM、协同型CRM等不同管道收集各种与客户相关的资料,再通过报表系统地分析计算出宏观规律,帮助企业全面地了解客户的分类、行为、满意度、需求和购买趋势等。企业可利用上述资料拟定正确的经营管理策略,所以我们可以说分析型CRM就是“做正确的事、做该做的事”。

协同型CRM(Collaborative)

协同型CRM整合企业内部沟通、企业与客户接触、互动的管道,包括呼叫中心(Call-Center)、网站、电子邮件、即时通讯工具等,其目标是提升企业内、企业与客户的沟通能力,同时强化服务时效与质量。国内的OA产品从IBMLotus延伸而来,并增强了中国企事业单位的审批流程,类似于协同型CRM。

如何选择CRM?事实上这个问题很难有标准的答案。主流CRM产品通常会覆盖这三种类型的所有功能,而且各个厂商的产品价格各异。

免责声明:以上文章内容均来源于本站老师原创或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仅供学习和参考。本站不是任何杂志的官方网站,直投稿件和出版请联系出版社。
友情链接
发表咨询 加急咨询 范文咨询 杂志订阅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