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3-23 15:25:41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12篇实用艺术论文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1。用音乐体验情感音乐作为一门独特的艺术表现形式,需要学生自身融入其中,去品味作者要表达的情感与深邃的思想。将民间音乐引入课堂教学是培养学生理解多元文化的有效手段,这需要教师正确的引导。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不断引导学生逐步去走进民间音乐的创作思想,通过循循善诱的方式去鼓励学生进行无边无际的想象,去摸索作曲家想要表达的情感以及其在作品中的流露。
2。营造融洽学习探究氛围营造融洽的课堂氛围,学生才能探索创新和自主质疑。教师只有充分给予学生自主思考的自由,才可能真正让学生发挥天马行空的想象,用自身的乐理知识以及亲身实践,去体会不同音乐本身的美,而非传统的根据教师自身的理解去限制学生自我意识与探究精神。在传授本地区民歌过程中,可以结合当地的民间生活,将歌曲与情景剧、表演相结合,利用唱演合一的方式展现民间音乐的魅力。如在教学生演唱与欣赏本地区《畲家谣》、《请到绿谷畲家来》等独具特色的畲族歌曲时,可将乐理知识以及创作方式共同融入其中,让学生更好地理解与接受这些新奇而又独具地方特色的民间音乐。使二者有机结合,不仅丰富了民间艺术的多样性,也提高了学生们的学习积极性,可谓一举多得。
二、民间音乐在提升大学生音乐素养中的意义
在传统的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很少讲知识的来源和实际应用,即使是应用题教学,也只是把事先编好的现成的题目出示给学生,学生只是根据几个必需的条件套用解答应用题的方法和步骤,却不知道解决某一问题需要处理哪些信息和数据,更没有领悟到数学对于这一问题所具有的独特意义。因此在数学教学中,首先应引导学生感受数学的应用价值。其具体做法是:
1.利用生活素材进行教学,使学生认清数学知识的实用性
数学知识的应用是广泛的,大至宏观的天体运动,小至微观的质子、中子的研究,都离不开数学知识,甚至某些学科的生命力也取决于对数学知识的应用程度。马克思曾指出:“一门学科只有成功地应用了数学时,才真正达到了完善的地步”。生活中充满着数学,作为数学教师,我们更要善于从学生的生活中抽象出数学问题,使学生感到数学就在自己的身边,认清数学知识的实用性,从而产生兴趣。
比如教第九册“三角形的认识”一课,我就从学生生活中熟悉的红领巾、自行车车架、电线杆架、桥架等引出三角形,再让学生通过推拉等实践活动认识三角形的稳定性,并运用它来解决一些实际生活问题,如修补摇晃的椅子,学生会马上想到应用刚学过的“三角形稳定性”,给椅子加上木档子形成三角形,从而使椅子稳当起来。这样使学生学得容易且印象深刻,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实际生活中,数、形随处可见,无处不有。教师应根据教学的实际,让学生把所学知识和周围的生活环境相联系,帮助他们在形成知识、技能的同时,感受数学应用范围的广泛。
2.收集应用事例,加深学生对数学应用的理解与体会
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数学的发展涉及的领域越来越广泛。数字化的家电系列,宇航工程、临床医学、市场的调查与预测、气象学……无处不体现数学的广泛应用。让学生搜集这些信息,既可以帮助学生了解数学的发展,体会数学的价值,激发学生学好数学的勇气与信心,更可以帮助学生领悟数学知识的应用过程。例如:在统计的初步认识教学中,学生搜集了自家几个月用水的情况,通过收集、描述、分析数据(人口的多少、老人和孩子等诸多因素)的过程,得出了自家用水是否合理的判断,并做出今后用水情况的决策。既渗透了环保教育,又使学生感受到数学知识的应用。
二.引导学生寻找数学问题
引导学生寻找数学问题,是学生探索数学价值、培养数学应用意识的最基本的前提和条件。试想如果学生不会寻找数学问题,就不可能做到很好地应用所学的知识解决问题,这样,学生数学应用意识的培养就可能成为一句空话。那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怎样引导学生学会寻找数学问题呢?
1.引导学生从日常生活中寻找数学问题
罗杰斯认为:“倘若要使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学习活动,那就必须让学生面对他们个人有意义的或有关的问题。但我们的教育正在力图把学生与生活所有的现实隔绝开来,这种隔绝对意义学习构成一种障碍。然而我们希望让学生成为一个自由的和负责的个体的话,就得让他们直接面对各种现实问题。”日常生活中有大量的数学问题,结合数学内容选择一些简单的问题加以分析、解决,这对从小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和数学观念尤为重要,同时也促进学生进一步理解所学的内容。
如在三年级学生认识长方形的周长之后,我是这样做的:让三四个学生为一组,量一量教室内门框、窗框、镜框等长方形的长与宽,并设计一下做这些物品需多少材料。最好再给每种不同的材料标上单价,让他们计算一下,选择怎样的材料,用什么方案,可以既经济实惠,又满足需要。
又如,在四年级学生学习了面积之后,有相当一部分的学生对面积的认识只停留在教师所教的范围内,离开这个范围就一问三不知。如他们知道家庭居住的面积是若干平方米(这是从家长那里知道的),但问他们这一数据是根据什么得出的,他们都摇头说不知道。这就需要教师的引导。在学生认识面积后,我组织学生先讨论这样一个问题:“居住面积的大小是根据什么条件确定的”,接着布置一道作业题,让学生回家动手测量自己居室的面积。这时学生就要考虑房间的形状,要求出面积就必须测量哪几条边,怎样测量,用什么单位,怎样计算,是否取近似值等等。更为重要的是通过这些活动,让学生有解决数学问题的意识,并能解决一些简单问题。
2.指导学生从数学内部寻找数学问题
数学内部充满着各种问题,虽然通过前人的多年努力,已经解决了很多问题,但是学生学习作为再次创造的过程,仍有一个不断探究、解决新问题的过程。在数学内部,学生接触最多的问题是解答习题,而解答习题是解决问题的一种特殊形式。教师可以从问题的角度出发,指导学生对问题正确加以理解,明确已知的条件和要达到的目标,作出合理的假设,寻求通向目标的可能途径,确定最优的解决方案。要使学生从中养成习惯,形成技能,并迁移到其他方面,使他们拥有问题解决的意识,提高思维水平。
例如:计算12345+23456.这是一道多位数的加法,学生计算后,教师可以改变题目的形式,出题“CROSS+ROADS=DANGER,已知O=2,S=3,求其他字母各代表几(不同的字母代表不同的数字)”。这显然为学生创设了一个问题解决的情景。因为解答用字母来表示两个加数的加法,对他们来说是一个没有遇到过的问题,而且解此题时学生不仅要具有加法知识,还须具备假设和推理能力。
三.引导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在数学教学中,教师不仅要引导学生从生活实际引出数学知识的学习,而且还要引导学生善于把课堂中书本上所学的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去,把所学的知识和思维方法迁移到解决实际问题中来,形成解决具体实际问题的有效策略和能力,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那么,教师可以从哪些方面去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呢?
1.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解决数学问题
小学生经过课堂学习能够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但是这些实际问题已经经过数学处理,各种条件与问题都比较明显,然而实际生活中的问题并非如此容易,因此要多联系生活实际,从学生遇到的疑惑、矛盾入手,引出新知识的实际问题或情境。
在学生学习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与面积后,我设计了这样一个练习:把学生带到学校大操场的一块空地上,让学生在这块空地上设计一个面积是30平方米的花坛,可以有多种设计方案。学生对这道题积极性十分高,他们几人一组,一边测量一边设计,显得十分投入,最后竟设计出十几种图形优美、很有创意的花坛。在这一活动中,教师把教学过程看作问题解决过程,在教学时有意识地创设问题情景。学生在解决这一问题时,先要对长方形和正方形面积公式这一知识重新进行组合,有一个新的认识,然后要对分割法、平移法、面积相加减等方法进行选择,看哪些方法更适合于设计,方式得到扩展。这样,在设计过程中,既解决了沉重的基础知识复习(长方形面积公式的计算),有拓宽了长方形的知识(计算简单的组合图形),更为重要的是,在设计中,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获得了一次难得的实践锻炼的机会,强化了学生的应用意识。
2.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家庭中的数学实践活动
数学来源于实践,又服务于实践。在学生的生活中,大部分时间是与父母一起生活的,家里面的一切建设都是离不开数学应用的。让学生参与其中,无疑对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是大有好处的。教师要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家庭中的实践活动,这个工作可分两方面进行:一方面要求学生积极参与其中;另一方面要联系家长配合老师,大胆让学生参与进来。比如:让学生参与家庭管理活动。让他们回家了解家里一周的油、粮、副食、水、电、气等基本生活的各项开支情况,再将搜集的数据在老师的指导下加以整理,并提出有关的问题:你家一周共需开支多少钱?照这样计算,一个月的基本开支是多少?家里每月的收入是多少?家里每月的结余是多少?如果家里要购置一台800元左右的热水器,根据家里每月的结余,几个月后可以买一台?通过这些实践活动,促使学生从家庭这一特殊的情境中发现数学问题,让学生以大众化、生活化的方式反映数学的思维方式,使学生在朴素的问题情境中,通过搜集、交流、分析、整理、运用,逐步养成良好的数学思维习惯,培养和强化数学的应用意识,让学生在应用中感受数学创造的乐趣,增进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
3.引导学生采用灵活多样的方法解决数学问题
在教学中,教师要联系生活实际,调动学生的知识储备和生活经验,积极的开展智力活动,采用灵活多样的方法来解决数学问题。比如针对下面的生活实例:两位老师带46名学生去公园游玩,公园门票成人每张10元,儿童每张5元,公园还规定购买50张以上儿童票可以实行八折优惠,让学生想一想怎样买票比较合算?根据以上提供的信息,教师可引导学生设计几种方案:第一种方案是一般学生都能想到的,根据有46名儿童和儿童票5元这两个信息,可以得到买票所要付的钱是5×46=230元;第二种方案可以引导学生这样思考:题目告诉了购买50张以上儿童票就可以实行八折优惠,如果多买4张儿童票,再打八折,所付的钱是否少一些呢?老师要求学生实际算一算:用5×50×0.8=200元。通过计算,学生发现,多买4张儿童票,看起来好像要多给钱,但由于可以享受八折优惠,最终还是只付200元,比第一种方案要少付30元,两种方案相比,学生都愿意采用第二种方案解决问题。通过这样的教学,学生的思维会逐步变得深刻而灵活,既提高了学习技能,有增加了智慧和才干。
当然,小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的培养、提高和发展,并非一朝一夕的事,也绝非靠讲几节数学应用专题课所能解决的,不要期望在一两次的解决问题中就能培养起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也不要认为简单的数学问题(包括生活中的问题)对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培养毫无帮助,它需要较长的时间,教师在适当的时机有意识地启发学生的应用意识,经历渗透、反复、交叉、逐级递进、螺旋上升、不断深化的过程。使学生的应用意识逐步由不自觉或无目的状态,进而发展成为有意识有目的的应用。总之,通过各种载体增强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有效地激发学生将数学知识应用于实践的积极性,加大学生体验成功的频率,提高他们利用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促进学生数学素质的提高。
参考文献:
⑴施方良.《学习论》.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4。421
在高职院校的日常教学课程中,数学能够作为绝对的最基础性科目,因为高职院校大部分的专业教育都需要应用数学知识进行解决和验证,很多专业问题的解决就是靠应用数学只是进行论证的过程,这就表明高职院校教学目标的实现和数学教学有莫大关系。但是,从我国高职院校数学教育现状来看,形势并不乐观。教学时数减少,教学内容重理论,轻应用,学生应用意识很差。要培养高职院校的学生成为新世纪的高技能高素质人才,数学加强数学教育,加强学生的数学意识和应用能力。
当学生在学校的引导和培养下逐渐养成数学应用意识,他们就会开始了解和重视数学在其他科目学习中的重要作用,才会积极主动的学习数学知识,并将学习到的数学知识、技术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由此可以看出,数学应用意识的培养对于高职院校教学目标的实现具有重要意义。
1.2有利于健全和完善现有高职数学教学理念
教学观念决定教学方式和教学内容,引导教师按照某种方式进行教学。因此,正确的教学方式必然促使教师做正确的事,即有利于实现教学目标的事,但是如果教学观念错误,教学目标的实现将很难实现。在我国高职院校,甚至整个国家所有院校的数学教育来看,数学教师长期秉承只要学生掌握了一种书数学知识,那么学生必然也就会具备使用此数学知识的能力。
这是传统的数学教学观念,这种数学教学观念以数学知识为中心,重视数学知识的教授,并不关注学生对于该数学知识的实际应用情况。这种教学方式对于其他以数学知识为基础的学术型和研究型的科目可能具有积极的意义,但是对于高职院校的教学却起着相反的作用。因为高职院校需要培养具有超强实践能力的高技术的技能人才,而不是只懂知识不懂应用的学术型人才。
因此,在高职数学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数学应用意识具有重要作用。数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通过有意识培养学生应用能力,让学生获得相应的技术能力,对于完成职业任务要求具有很好的促进作用。只有这样,高职数学教学才会被认为起到促进高职院校教学目标实现的作用。因此,不难发现,数学应用意识与高职院校数学教学的结合,能够完善或者改变现有的对学生不利的教学观念,有利于高职院校新的教学观念的形成。
1.3有利于高职数学教学意图的构建和实现
数学教学意图是数学教学目标实现的重要基础,数学教学意图是在为学生提供丰富的数学知识和机会的基础上,帮助学生获得特定要求下的数学能力。因此,如果高职院校的数学教育能够形成正确积极的数学教育意图,那么院校数学教育的发展将十分迅速。数学教学的意图需要与特定教学目标相结合。
与高职院下的教学目标相结合便是培养高技能的专业人才,强调很强的应用性。由此可以看出,高职数学的教学意图是一种应用意识很强的教学意图,它应该具有实用、创新以及应用三个层面。在实际的高职数学过程中,由于需要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因此需要十分主义数学教学意图中应用层的建设,有计划、有目标的彰显教学意图的特点和教学目标。
注重发展学生的智慧,使教学过程从教师的指导内化为学生智慧的发展,是小学数学教学中人们关注的一个问题。笔者谈谈如何通过培养学生数学应用意识的渠道来发展学生智慧。
小学生的心理发展表明,他们的认识能力还不成熟,还离不开教师的引领,其智慧的发展需要介入教师的媒介而产生。但是教师并非能直接规定学生智慧的发展,学生终究要用自身的力量把所学的东西内化为自己的智慧。我们知道数学应用意识是指学生能认识到现实生活中蕴含着大量的数字信息,数学在现实世界中有着广泛的应用;面对实际问题时,能主动尝试着从数学角度运用所学知识和方法寻求解决问题的策略;面对新的数学知识时,能主动地寻找其实际背景,探索其应用价值,达到用数学的视角观察世界、用数学思维思考世界,在处理与数学有关的问题时表现出较灵活的思维、较开阔的思路、较好的数学素养等,这样对促进学生知识的内化无疑是很有作用的。在数学教学中,给学生以实践活动的机会,启迪学生学会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周围的事物发现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引领学生自觉运用数学的基础知识、基本方法去分析与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让学生更深刻地体会到数学的应用价值,逐步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促进知识内化,达到发展学生智慧的目的。
笔者在教学实践中采取以下举措来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
1,引导发现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培养应用意识。学生数学应用意识的培养要强调教学过程的开放性,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改变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被动状态,促使其更为积极、主动地进行探索。例如“分数的初步认识”这节课,考虑到教学的起点是“1/2”的认识,让学生们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表示出自己所发现的生活中的一半。有的用画图的方法,一圆分成两半;有的学生用三点水表示姓江的一半;有的学生画了一个桃子,一把刀切成两半。这时教师出示“1/2”这个分数,告诉学生所有这些都可以用1/2来表示,这就是生活中的一半,你们心目中的一半。随着教学的进一步深入,孩子们已理解了什么是1/3、1/4……但在表示上老师并没有强求学生一定要用分数来表示,有的学生还是用画图的方法来表示。这时老师出示了1/100,让学生们来表示,结果绝大部分学生都采用分数来表示,但乃有几个学生坚持用他们喜欢的图形来表示,老师没有阻止他们,耐心地等待他们自己的发现。画了一会儿,觉得“画图实在太麻烦”,终于接受了分数。这节课,孩子们对分数的认识是真实的,是自然的,学习数学的动力逐步从“有趣”转向“有意义”,并逐步建立学习数学的稳定心理定向,他们从内心深处接受了这一看似抽象却简洁明了的数学语言,感受到了数学的美和力量。
虚拟仪器技术在石油化工领域的应用
虚拟现实又称“灵境”,由三维计算机图形学技术、多功能传感器的交互式接口技术以及高清晰度和高更新速度的显示技术构成[1-2]。VR技术就是在计算机中建立一个模拟真实世界效果的特殊环境,通过各种传感器设备,使用户“沉浸”在这个虚拟环境中并进行操作和控制,以达到特殊的目的。VR具有3个特性—3I,即immersion(沉浸性)、interaction(交互性)和imagination(构想性)[3],它为处在该环境下的用户提供包括视觉、听觉、触觉等多种直观而又自然的实时感知交互。用户在该虚拟环境中能够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并且可以通过操作来改变或选择可以感受的内容,同时又留给用户可以自由发挥想象的空间进行大胆的尝试,进而扩展其认知的范围,提高用户的探索和创新意识。
2康复医学目前存在的问题
临床经验表明,早期的康复介入,对患者的身心功能恢复、预防二次损伤和废用综合征都起到关键性的作用,因而康复治疗和手术药物等的治疗同等重要。我国幅员辽阔,地形复杂,近年来自然灾害时有发生,给灾区人民的身体和心理都带来巨大的创伤,加之老龄化问题的日益严峻及其带来的疾病谱的变化,康复医学工程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传统的康复治疗通常是医师与患者一对一形式的训练,存在诸多局限性:(1)现有资源不够充足。无论是专业的康复医师还是康复器械都无法满足当前康复人群的需要。(2)训练过程单调而乏味。传统的训练过程通常是对一组训练动作的不断重复,导致整个过程十分枯燥,难以有效调动患者主动参与的积极性,甚至使患者产生厌烦情绪,降低了康复效率。(3)功能定量化测评难以实现。随着康复治疗的不断进行,患者的身体状况发生变化,其承受的活动量强度也在改变,而目前无法对患者在训练中的具体数据进行记录和保存,不利于康复训练计划的制订和调整,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康复进程。
3康复医学结合虚拟现实技术的必要性
VR康复系统可以打破传统训练方式的局限性,它可以针对不同类型功能障碍的患者提供不同的虚拟训练平台,使患者以做游戏或完成趣味性任务的方式进行康复训练,以此调动患者的积极性。系统还能够详细地记录患者的训练数据,康复医生可以远程监控患者的训练情况,进而根据需要实时地调整训练计划和训练强度,推荐康复治疗方案。通过这种方式,一个医生可以同时指导多名患者,提高了医疗人员的工作效率,减轻了其工作强度。VR技术可提供重复练习、效果反馈和动机维持3种关键环节,这正是患者习得某种功能的必要条件。另外,VR康复系统能将心理引导与生理治疗结合起来,在患者进行“游戏式”康复训练的过程中,通过音乐、画面、文字和语音提示等形式给患者以正面的激励反馈,提高患者的信心和主动性[4]。因此,将康复训练与VR技术相结合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4VR技术在康复医学中的应用与进展
4.1VR在运动康复中的应用
运动障碍是指以运动异常为特征的各种障碍,包括运动不能、震颤、舞蹈症、扭转痉挛、斜颈、张力障碍、颤搐、抽动和肌阵挛等症状[5]。当前,在运动障碍康复领域,对患者受损的运动功能进行康复性训练是VR技术最重要的用途。
4.1.1平衡和协调训练
许多中风患者存在姿态和平衡方面的问题,例如身体摇摆和不对称的质量分布降低了其灵动性,影响了他们的日常生活。DINGQi-cheng等[7]结合CIMT原理对NintendoWiiFit游戏系统进行改造,构建了一款基于VR的下肢平衡康复训练系统。该系统使患者的双脚分别站立在2块平衡板上,通过双脚用力动态地控制压力中心,进而操控虚拟人的运动状态。通过这种方法能成功地迫使患者增加患侧肢体的使用,使其体质量分布更加均匀,对称性能力得到大幅改善。RLloréns等[8]开发的BioTrakVR系统涵盖一系列的平衡康复活动,包括端坐时头部和躯干姿势控制的恢复和站立时的动态平衡练习等多个管理项目,同时允许用户通过选择不同的练习和规划自己的持续时间、休息时间和重复次数进行个性化训练。然而,我国对平衡功能障碍的研究起步较晚,应用VR技术的研究成果尚鲜见报道,有待于进一步探索。
4.1.2行走及步态训练
与正常人相比,脑卒中偏瘫患者往往具有运动发起难、步速慢、步态周期延长、患侧支撑时间短等特点[9]。集中的特定任务式的训练可以提高脚踝的推力、髋部的拉力和行走的速度。AnatMirelman等[10]用Rutgers踝关节康复系统对18名中风后的轻偏瘫患者进行试验,受试者只能使用踝背屈、跖屈、反转、外翻以及这些动作的组合来驾驶虚拟环境中的飞机或船。实验结果表明,患者脚踝的推力、踝关节活动度(rangeofmotion,ROM)均有明显改善,膝关节ROM及站立和摆动情况也有大幅提高。可见,VR技术对患者步态康复有一定作用。目前,国内对步态康复的研究主要以简单重复性训练的康复机器人为主,对结合VR技术的研究较少。张磊杰等[11]提出了一种基于VR的步态康复机器人系统,可以快速提取患者的步态速度、心跳等生理信息并恰当地体现在游戏中,使枯燥的训练变得有趣,也提高了患者的注意力集中程度。因此,结合VR技术的步态康复机器人系统将逐渐引起众多学者和医疗器械产业的关注。
4.1.3上下肢康复训练
由于力量减弱和利用反馈能力的下降,脑卒中偏瘫患者难以进行精确的运动控制,SangwooCho等[12]基于VR技术开发出一种新型上肢康复系统,用本体感觉反馈取代视觉反馈来提高患者的运动控制能力。系统采用模拟起居室的虚拟环境,患者需要依靠自己本体感受的反馈信息,将患侧手握的虚拟半透明柱体移动到不透明柱体所在的目标位置,用这种方法亦能提高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Burdea等[13]开发了康复训练系统“RutgerArmII”,系统由运动跟踪、重力和虚拟现实游戏3个模块组成,利用红外技术跟踪到患者的运动数据,使其能在虚拟场景中进行游戏式训练,并能得到相关的触觉反馈。国内众多学者对上下肢康复也作了很多研究。王瑞利等[14]设计了结合主动、被动和助力训练的踝关节康复系统,并添加了功能评价机制,为患者制订治疗方案提供可靠的证据。柯福全等[15]借助Kinect设备开发了一款基于视频运动跟踪的虚拟现实系统用来辅助患者的上肢康复。张金龙[16]设计了一款手指康复系统,包含了手势变换、坦克射击和赛车竞速3种游戏,非常具有趣味性。华南理工、中南大学附属第三医院与广州一康医疗设备有限公司三方联合研发的虚拟厨房训练系统[17],患者通过在其中漫游并完成烧开水、摆餐具、盛水果等一系列的厨房操作来训练偏瘫上肢的运动功能,将该系统应用到33例上肢功能障碍患者身上,结果显示比传统训练方式的康复效果更为显著。
4.2VR在认知康复中的应用
认知是指人脑接受外界信息,经过加工处理转换成内在的心理活动,从而获取知识或应用知识的过程,它包括记忆、语言、视空间、执行、计算和理解判断等方面。认知功能障碍对患者日常生活的影响有时甚至超过了躯体功能障碍,因此也成为医学界面临的重要课题之一。将VR技术应用于认知康复,可以在虚拟环境中为患者提供安全可控的刺激进行治疗,并能监测多种重要指标,表现出传统方法无法比拟的优势。Godehard等[18]利用VR系统治疗有空间认知和记忆缺陷的轻度认知功能障碍患者,让他们在虚拟的公园和迷宫里根据地标(房子、汽车、高山等)寻找宝藏,加强患者以自我和非自我为中心记忆的能力。Caglio等[19]利用3D电子游戏进行记忆康复的研究,发现虚拟航行训练可以激活记忆区域,改善成人脑损伤患者的记忆功能。王文春等[20]设计的虚拟认知康复训练系统,包括注意力、记忆力、思维操作能力等七大训练模块,每个模块又设计了高、中、低3种级别的题目。将该系统应用到38例有认知功能障碍的患者身上,结果表明,虚拟认知康复系统在注意力和空间知觉的改善方面优于传统的康复训练模式,且更具趣味性,适用于临床推广。戚淮兵等[21]设计了基于Agent的虚拟认知康复系统,能为患者提供感官上的刺激,纠正认知偏差,具有开放、自主、可移植的特点。尽管如此,在我国内陆地区,VR技术辅助认知康复治疗的研究仍处于初级阶段,能够真正进行临床应用的系统较少,还需要不断的探索和研究。
4.3VR在远程康复中的应用
目前,我国经济发展均衡度还较低,各地的医疗设施建设也存在很大差异,康复医疗机构集中在大中城市,许多地区缺乏必要的康复服务,给广大群众带来不便。虚拟现实技术结合网络通讯技术可以将一流的医疗资源传送到较落后的地区,为康复医学带来革命性的变化。MJJohnson等[22]利用网络通讯技术使中风的患者可以在家中进行康复训练。李军强等[23]设计了一套远程监控系统,用虚拟人的运动再现患者手臂的运动,实现监控功能,从而使医生掌握患者手臂的运动情况。王月姣等[24]设计了基于力反馈的远程康复训练虚拟驾驶系统,治疗师端的计算机能实时显示患者训练视频、相关训练数据及当前训练方案,并能据此实时修改训练方案。可见,VR技术有利于提高落后地区的医疗水平,优化医学资源分配,推动我国社区康复的建设进程。
二、巧借实例自然引入新概念
着重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教师在教学中的示范作用很重要。概率统计课程的概念是教学的难点,教师上课如果直接写出来,则学生会感到很突兀,很抽象且难于接受。一个教学经验丰富的教师应当重视概念引入的教学设计,从学生的认知规律出发,先使学生对概念形成感性认识,揭示概念产生的实际背景和基础,了解概念形成的必要性和合理性。例如极大似然估计的概念教学,一般引入的第一个例子是有个同学和一个猎人去打猎,一只野兔从前方经过,只听一声枪响,野兔就倒下了,这发命中目标的子弹是谁打的?同学们一定会推断是猎人,你们会说猎人命中目标的概率比同学的大,这个例子说明了你们形成了极大似然估计的初步思想。极大似然估计的思想是在已经得到实验结果的情况下,应该寻找使这个结果出现的可能性最大的那个θ作为θ的估计θ∧。极大似然估计法首先由德国数学家高斯于1821年提出,英国统计学家费歇于1922年重新发现并作了进一步研究。第二个例子是两个射手打靶,甲的命中率为0.9,乙的命中率为0.4,现靶面显示10中6,且是一个人所为,请问是谁打的?一开始学生中会形成不同意见,有的说是甲,有的说是乙,有的不知如何判断。表面看,甲的命中率高,如果说是甲好像低估了甲的水平,乙的命中率低,如果说是乙又高估了乙的水平,但现在要作一个合理推断,我们建立一个统计模型:有一个总体为两点分布,参数为P(0.9或0.4侍定),现有样本X1,X2,…,Xn(n=10),其中有6个观察值为1,4个为0,设事件A={10枪6中靶心}若是甲所射,则A发生的概率为P1(A)=C610(0.8)6(0.2)4=0.088,若是乙所射,则A发生的概率为P2(A)=C610(0.8)6(0.5)4=0.21,显然,P1(A)<P2(A),故可认为乙所射的可能性较大。从这两个实例中教师再引出极大似然估计的原理:在已经得到试验结果的情况下,我们应该寻找使这个结果出现的可能性最大的那个θ作为真θ的估计,显得水到渠成。
三、合理假设形成模型意识
概率统计学科本来就是为了解决实际问题而产生的,它的起源是对赌博问题的研究。要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更应加强模型意识。数学模型是指应用数学的方法和语言符号对现实事物进行数学的假设和合理简化,可以理解为现实事物在数学世界的抽象存在,也是人们对实际问题的原型进行的数学抽象,它的目的是便于应用适当的数学工具得到对问题的量化研究。在概率统计教学中建立的数学模型应当选择问题的主要要素,模型相对比较简单并且易于教学推理和分析。
四、循序渐进培养应用能力
数学应用能力是一种综合能力,应循序渐进,慢慢培养。在现实中我们要注意:(1)概率是指某件事情发生的可能性大小。例如在天气预报中会提到晴天与雨天,预报明天下雨,只是说雨天可能性很大,这种概率不可能超过百分之百。(2)有些概率是可以估计的。比如掷骰子,你得5点的概率应该是六分之一,但掷骰子的结果还只可能是六个数目之一。这个已知的规律就反映了规律性,而得到哪个结果则反映了随机性。(3)应当在大量重复试验中出现的频率来估计生活中随机事件出现的概率。(4)多学习一些统计软件,充分利用一些直接的或间接的数据来源。
这是一种极为实用和具操作性的方法。有许多方法虽然叫做方法,实际上更像是原则与要求,不具操作性。而条理述例法却是有一套灵活的述例格式可套用,所以这种方法是尤其适用于作文基础一般的学生,或者说适合考场上比较紧张而条理混乱不知道写什么的学生。
它的基本述例思路主要有四步,如下:
先三两句话简叙事例的相关背景(作文格三行以内,简洁为上)+“面对这种情况,他没有……,而是”(此处点中心观点)+人物怎么样做(体现议论文观点中的关键词的做法)+取得的成果。(加粗部分让学生背下来)
请看我们的学生是如何运用这一方法的:
论点:人生如歌,只有不断地奉献自己,才能奏响人生的雄伟乐章,实现人生的价值。
论据:在那荒凉的西北之地,杨善洲担任着书记一职。当地艰苦的条件,资金的短缺,家人的不支持,所有的一切都在动摇他的决心(以上是简叙事例相关背景)。面对这种情况,他没有失去信心,他没有轻易妥协,而是(以上是套话,此处要学生提醒自己该点中心了)选择不断地奉献自己,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中心观点)。于是他每天起早睡晚,还曾多次带领群众进行治沙建设。资金短缺,他便降低了自己的工资来进行经济建设,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他始终坚持着在岗位上不断地奉献自己(以上突出的是人物怎么样做体现中心)。终于他成为了感动中国人物之一,实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以上是取得的成果)。扪心自问,作为大好青年的我们,难道不应该像杨善洲那样,不断地奉献自己,实现人生的价值吗?
-(以“价值”为话题的议论文例段)
这样的议论文虽然语言不华丽,也不见得表达有多高深,但肯定会围绕站话题和中心不枝不蔓,有条不紊地展开,对于作文基础一般的同学来说,特别实用。而且,这种思路并不一定就限制思维,只要有严谨的思维,一样可以拿高分。在高考评卷场上,这种方法也很受专家的认可。请看我们高考评卷发给评卷教师的标杆作文中的作文中的文段:
论据:生活在十九世纪的狄更斯,彼时改革初行社会动荡,英国贵族与底层贫民矛盾激化,资产阶级戴着虚伪的面纱,招摇过市。那算不上一个好的时代,换句话说,那并非一个适合文艺发展的时代。(以上是简叙事例相关背景)可是生在那个时代的狄更斯并没有纵情歌酒怀着绝望的心情自暴自弃,也没有愤懑偏激,(以上是套话,此处要学生提醒自己该点中心了)用一支笔写作生命的孤注一掷,相反他给当时的英国开出的一剂良方是宽恕与爱(中心观点)。他书写《双城记》、《雾都孤儿》,他写的不是革命史,而是捕捉了那一个时代的氛围,用一个故事告诉人们仇仇相报终无已时,流血只能造成更多的流血,只有宽恕能拯救这个世界,(以上突出的是人物怎么样做体现中心)仁慈如狄更斯,看似是最不适合那个阴暗的时代的,可是他能勇敢地直面它,用自己的力量去感化那个社会,在最不合适的时期里做了最合适的壮举(以上是取得的成果)。
(2012年广东卷高考标杆作文,55分)
二、概括排比法(群例法)
这种方法就是围绕中心论点,用高度凝练概括的语言列出一组跨越时空的名人典例进行荟萃,我们一般建议是三个,最好辅以整句句式进行排比表述。比起条理述例法,这种方法不仅让论据内涵丰富,而且一针见血,能够一语道破论据中证明论点的部分。它有两个突出特点:一是事实叠加;二是整句形式。
这种方法其实很多教师也已经用过,但由于种种原因,学生在写的过程中总会顾此失彼,写了很多题外话,却总是没到点。其实相当部分学生积累的素材还是比较丰富的,但欠组织,写的过程中欠提示,他们总是忘记自己其实是拥有这样一个宝盒的。于是我们只是在以往这些方法的基础上,加了一些类似于套话一样的格式,让学生的议论文更易操作,更有有组织和规划,也更有格罢了。
示例格式举隅:
“古有XX……,今有XX……,中国有XX……,外国有XX……他们无不……”
“论点+就像XX……+又如XX……+还有XX……”
不同人群对室内的要求各不相同,对家具、物品的款式、色彩及摆放位置各不相同。例如:年轻的女孩比较钟爱粉色系小清新的家具;而老年人群体比较倾向于沉稳复古风的家庭陈设。同时,不同的室内空间有其特殊的功能作用,在对其进行色彩搭配时,也应根据其特征和作用进行色彩的选取。例如:客厅作为待客区,应选择比较柔和沉稳的色彩,而卧室则可以选择与床罩、梳妆台颜色相搭配的色彩。室内设计艺术中,对色彩进行合理运用,能够协调室内的整体环境,凸显整体特色,为整体加分。例如,当室内光线过于明亮时,可以采用偏冷色调的墙纸或墙漆,使室内整体变得柔和,不至于因光线太刺眼使人感觉不舒适,同时,对室内家具等物品也可以选择偏冷色系,与背景色相搭配,使整个空间给人柔和明亮之感。
2.体现创意和个性
对室内空间进行不同色彩的设计和搭配,凸显主人或者设计师的个性和创意。例如:整个室内空间只应用一种色彩,如绿色。整个墙壁和天花板全部贴上淡绿色的墙纸,墨绿色沙发,湖绿色地板,粉绿色窗帘,芽绿色书柜等,整体给人一种宁静祥和之感。绿色系体现出主人或设计师平和安宁的个性;以蓝色系为主表现出主人或设计师理性沉稳的特点;以黄色为主色调呈现出轻松明快的的个性特征等。对室内色彩的不同选择和搭配方式表现出设计者不同的创新和性格特征。用一句话说便是“见其室内设计如见人”。
3.影响情感情绪
室内空间的色彩将会对居住者的情感情绪产生影响。因为人们眼睛在接收外部色彩刺激后,会在大脑内发生反应。不同颜色的光对人眼进行刺激,会触发人体不同的感觉系统。人们长时间处于某种色彩的空间中,会不自觉受到色彩所赋予的情感色彩所影响。因此,卧室的色彩应尽量柔和平静,以保证舒适的睡眠环境;而在自主火锅店,一般采用鲜艳的大红色,营造一种紧张气氛,使顾客食量变小,加速顾客的离开速度。
二、室内设计艺术对色彩运用的基本要求
1.协调室内环境
室内设计艺术对色彩进行运用时应使其与室内整体环境相协调一致,这样才能发挥色彩运用对室内设计艺术的功能和作用。不协调的色彩,将会与室内其他陈设相冲突,使整体变得杂乱无章,没有条理性。影响人们的审美享受,而且将影响居住者的情感情绪,使之变得焦躁不安、烦躁郁闷,久而久之,很可能危害居住者的身心健康。2.协调室外环境室内的整体设计,色彩的选择和搭配应该与室外环境相协调,这样给人一种和谐自然、无缝过渡的美感。室内艺术设计风格应与室外环境形成一个整体,统一而和谐。例如:在室内放置一些植物,种一些花花草草,装饰和点缀室内环境,使居住者生活在室内也能与室外环境相接触。另一方面,针对室外环境的特点,如室外古木参天,郁郁葱葱,室内在设计时可以尽量选择森林系的风格。
3.色彩之间搭配协调
在室内设计中,协调色彩之间的关系,正如协调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一样。并不是所有的色彩都能任意组合搭配,即使是多种色彩混合搭配的色彩搭配方式,也应遵循一定的原则。协调的色彩搭配能够给整体一种统一感,使整个室内空间显得和谐。例如:如果背景色为深色调,则家具等陈设也应选择相应的深色款式,可以选用暗色的灯光,使整个空间呈现出沉静、平和、稳定之感。
4.以人为本
关键词:市政污水;处理工艺;回用利用技术
引言:水资源关乎整个社会的生存与发展,因此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必须减少水资源的浪费,提高水源的利用率,这样才能够缓解当前水资源紧张的局面。市政污水回用和污水处理技术是提高水资源利用的主要手段,因此市政部门需将污水处理作为重点工作,从根本上构建市政水循环系统,有效改善市政污水的问题。
1市政污水处理以及回用的意义
近年来,全球水资源日趋紧张,世界上已经有越来越多的地区缺少水源,如今很多国家都对污水处理、回用进行规划,将处理后的污水作为一种新的水源重新投入使用,以缓解水资源的紧张情况。若污水的重新利用率和再生利用率均能达到20%,就能缓解国家的缺水情况,将污水回用。这样不仅能够减少污水排放量,还能够在农业中发展污水再生技术,促进循环用水,在工业中将循环给水系统应用于实际的工业生产中。污水经过处理后回用,不仅能够减少污水排放量,还能够回收污水中的其他有用物质,从而降低湖泊、江河等水源的污染率,保护自然环境,保护水资源,维持生态平衡。污水经过处理后可用于农业灌溉,植物能够有效吸收污水中的营养物质,因此污水回用于农业生产中,能够有效解决和防治环境卫生问题。生活中排放生活污水、工业废水还会造成地下水污染,从某种意义上看,处理后的污水重新用于生活,能够保护自然环境,减少污染。
2市政污水治理现状
市政在污水治理方面的工作一直都没有停止过,传统方式的污水治理都是在强调污水排放的标准。市政工作人员在污水处理方面制定了一些标准和原则,所有的污水排放之前都需要进行检测,确保污水适合制定的标准才允许排放。而市政工作人员还强调排放污水的企业自行处理已经排放掉的废水。但该种模式的污水治理并不能起到明显的效果,而各个企业分别治理污水,无法达成一个统一的循环,水资源还是在持续地流失。经过国家环保部门对于污水治理工作的深入调查,最终决定改变污水治理的策略。通过市政所制定的污水处理厂统一处理污水,并致力于打造成一个完整的污水处理循环系统。但当前状态下的市政污水处理还并没有达到目标,在污水处理工作中也存在着一些问题,促使市政方面无法达成污水治理的目标。
典型的市政污水处理工艺流程主要包括机械处理、生化处理、污泥处理等工段。有机械处理以及生化处理构成的系统属于二级处理系统,其中BOD5和SS去除率可达90%-98%。处理效果介于一级和二级处理中间的一般称为强化以及处理、一级半处理或不完全二级处理,主要有高负荷生物处理法和化学处理法两大类,BOD5去除率达45%-75%。具有生物除磷脱氮功能的二级处理系统通常称为深度二级处理。为了除特定的物质,在二级处理之后设置的处理系统属于三级处理,例如化学除磷,活性炭吸附等。
3污水的处理与回用
随着时代的变迁,人类的思想发生了重大的转变。就对污水的处理而言,在以前,人类常采用简单、粗放的处理模式;而现如今,尤其是在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影响下,人类懂得了变废为宝,加强了对污水的回收利用率。只有这样,才能有利于水资源的循环、可持续利用,才能有利于我国经济持续、健康、快速、稳定的发展。下面,本文将从污水处理厂的规模、数量与选址,处理工艺和污水回用三个维度对该问题进行如下的阐述。
3.1污水处理厂的规模、数量与选址
市政污水处理厂设计是一项非常复杂的工程,其规模、数量与选址都是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具体地讲,主要体现在这样三个方面:首先,就污水处理厂的规模而言,我们在设计时,应当先进行近期及远期规模的研究,以此来确定工程的分期。其次,就污水处理厂的数量而言,其设计不应当局限于传统的经验,而应当根据具体实际的需求,科学地分配污水处理厂的数量,不应过分集中,而且要充分考虑市政的实际承受能力,不应盲目地扩建,并最终形成一种大、中、小相结合的污水处理厂布局规划。最后,就污水处理厂地选址而言,应首先进行实际的调查走访,根据回用水的需求,在适当位置设计出合适的污水处理厂。除此之外,应摒弃传统的规划方式,不应将厂址选址河系的下游或者市政的郊区,因为这违背了污水资源化的原则。
市政污水处理厂是进行市政污水处理的主力军,我们必须对其进行科学地规划和设计,使其充分发挥自身的作用,为污水处理事业做出应有的贡献。
3.2处理工艺
污水处理工艺是指对市政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的各种经济、合理、科学、行之有效的工艺方法。根据《水污染控制工程》,我们将其分为不溶态污染物的分离技术、污染物的生物化学转化技术、污染物的化学转化技术、溶解态污染物的物理化学分离技术四类。但是,在实际操作中,我们应按照污水水质和回用水水质的要求,对水处理单元进行多种组合,选择出既经济又有可操作性的污水处理流程。
在确定进水水质的问题上,我们应事先在城区选择几个有代表性的排污口,然后对其进行定期的检测,并用加权平均的方法计算出其水质的浓度。因此,我们应当事先对该厂附近地区污水再生水需求情况的调查,然后对处理工艺进行适当的延长和完善,在此基础上,确定切实可行的处理工艺。目前,许多市政污水处理厂迫于法律和行政部门的压力,普遍采用了二级生物处理工艺,也就是用生物处理法将污水中各种复杂的有机物氧化降解为简单的物质。
3.3污水回用
污水回用是指将废水或污水经二级处理和深度处理后回用于生产系统或生活杂用。污水回用的范围很广,从工业上的重复利用水体的补给水和生活用水。污水回用既可以有效地节约和利用有限的和宝贵的淡水资源,又可以减少污水或废水的排放量,减轻水环境的污染,还可以缓解市政排水管道的超负荷现象,具有明显的社会效益、环境效益和经济效益。
我国是一个贫水国家,许多市政面临着水资源短缺的危机。在这种形势下,加强污水的回用就成为解决这一问题的重要举措。到目前为止,许多市政在污水回用方面做出了显著的成绩,如大连、青岛、天津等,通过它们的发展实践证明,市政污水回用有着重要的经济价值,应当加大实施力度。
在污水回用的过程中,有许多问题应当引起我们高度重视,如环境污染问题。污水回用需要很大的资金投入做支撑,然而,市政污水处理厂的资金毕竟是有限的,这就需要政府加大支持力度,保证污水回用事业的顺利完成。
4总结:
当今世界已经有很多国家都属于贫水国家,而我国正是属于这类国家的范围之内。淡水资源环境遭到迫坏,水资源更加难以获得。国家的发展虽然需要依靠经济,但国家发展的根本就是国家的资源,水资源也是国家资源之一,甚至关系到了国民的身心健康。确保水资源的充足,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是国家需要关注的问题。国家支持污水回用利用技术的发展能够有效地完善污水处理问题,从而实现我国的长远发展。
参考文献:
[1]市政再生水系统优化研究[J].伍茂春.环境与发展.2018(02)
[2]农产品加工工业园区污水处理工程设计应用[J].陈斌,马雪林,陈龙.中国资源综合利用.2018(07)
暗示为什么会有如此神力呢?很简单,那就是暗示法维护了学生的自尊,符合学生心理发展的规律,从而产生了良好的暗示效应。
一、切莫忽视暗示效应
提起暗示效应,人们自然会想到美国心理学家谢里夫做的一个实验。他把同是英国大文豪狄更斯写的两段作品交给学生,请他们进行评价。但却告诉学生说,第一段是狄更斯所写,这第二段是一位普通作家的作品。形成的评价结果却大相径应庭:对前者倍加赞美,而对后者则是百般挑剔。这个实验足以说明暗示的信息不同,产生的效应就不同。另外,心理学家们研究的结果还证明,影响暗示效应大小的因素大体有两个方面:
一是与暗示者的权威性有关。权威越高暗示效应越大。教育工作者恐怕不会不知道“罗森塔尔效应”(也称“皮格马利翁效应”)。说的是古希腊神话中的皮格马利翁对自己雕刻的一个少女塑像产生爱恋,期望能赋予其生命。后来,塑像果真变成了活人,皮格马利翁如愿以偿地与之结为伉俪。
美国心理学家R·罗森塔尔又利用这个神话喻义在一所小学里做了一个实验,他们从一至六年级中各抽出三个班的学生,进行了智力测验,然后又从中随机抽取20%的学生,并告诉校长和老师说这些学生有很大的“学业冲刺”潜力,但没有说这些学生是随机抽取的。八个月后,R·罗森塔尔又对全部学生进行第二次智力测验,并与非实验学生和实验前后进行了对比分析,发现这20%随机抽取的学生的智商和能力有了显著的增长。众所周知,皮格马利翁的期望变成现实,不过是一个神话故事,而R·罗森塔尔的预言却变成了无可争辩的事实。为什么呢?就是因为R·罗森塔尔作为心理学家的权威性,使老师对来自他的“虚假信息”深信不疑,并对自己的学生的发展寄予了同样的期望。从而,对这些学生在态度和行为上,表现出亲切的关注、热切的激励、耐心的帮助。无形中教师教育权威的暗示期望又作用于学生,对他们产生一种激励效应:一方面使学生有了奋斗目标和方向,以及发奋努力的动力;另一方面也使学生更加亲近教师,更加喜欢教师的授课。R·罗森塔尔效应就是我们今天讨论的暗示效应。当然R·罗森塔尔的实验中的“虚假信息”,如果由普通什么人传递给校长和老师恐怕就不是这个结果了。因此,有人称这些随机抽出的20%的学生是“权威性谎言下的幸运儿”。
二是与暗示者的年龄和阅历有关。一般情况下儿童要比成年人更容易接受暗示,记得英国伦敦大学人类心理学与行为实验室做过这样一个有意思的小实验:在一个房间里,放着一筐苹果,教师甲指着这筐苹果对依次进入房间的孩子们说:“这筐苹果不但不甜,而且非常苦,你不能吃!”每带一个孩子进来,他都说完这番话后自己出去了(他自己并没有动这些苹果),让孩子独自在房间玩了十分钟,然后带下一个孩子进来。事后经过检查,约有17.8%的孩子禁不住大苹果的诱惑,偷吃了苹果,并把果核装进衣袋里带出去扔掉。教师乙也做同样的实验,对每次进入房间的孩子说同样的话,只是他每次离开房间时都从筐里拿出一个苹果,大大咬上一口,津津有味地吃着离开了房间。事后调查,约有96.3%的被实验的孩子等老师走后,就去偷吃苹果,并把苹果核要么藏在筐里的苹果下边,要么扔在屋子角落里。为什么两位老师的实验结果,竟会有如此大的反差呢?就是因为教师乙说完要说的话后,“拿起一个苹果津津有味地吃着离开房间”的神情、行动给了孩子们一个能吃、好吃的暗示。但是,假如我们在高中学生中做这个实验,其结果就不知会是什么样子了。因为,他们的年龄、生活经验、判断能力绝不会相信两位老师的话,对教师乙的行为暗示甚至会提出批评。应该指出的是,有的班主任在教育学生时却容易犯教师乙的类似的错误,给学生反复强调这样做不对,那样做不好,然而,自己却有意无意地这样做,结果惹得学生一旦有机会,就非要尝尝“禁果”的味儿不可。学生这种接受暗示的心理,我们绝不能忽视。
积极暗示能够满足学生的积极的心理需求。青少年的自尊心是非常强的,他们渴望得到别人的接纳和尊重。因此,作为班主任,应该清醒地意识到,学生的自尊心一旦受到伤害,所形成的心理上的逆反和对抗情绪是很难化解的。积极的暗示恰恰适应了学生的这种心理特征,可以充分调动学生自我认识、自我调节、自我矫正、自我完善的积极性,满足他们的自尊、自重、自我教育与管理的心理需要。
马卡连柯的一位学生曾是“惯偷”,教育多次都不见效果。一次,马卡连柯把去银行为工学团取钱的紧急任务交给了他。开始他大吃一惊,随后异常兴奋,立即跑得大汗淋漓,把钱取回来。此后他改掉了偷窃的习惯。马卡连柯正是采用了暗示的方法(我相信你),使教育者的要求(让学生做一个正直的人)成为学生内心的需要,从而取得净化学生心灵的最佳教育效果。
暗示的最大特点是语言的含蓄性、行动的示意性和环境的熏陶性。这些特点的奇妙处就是通过不显山、不露水的方式,达到师生的心理相容,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也就是我们平时所说的“桃李不言,下自成蹊”的教育效果。当然,这并不是那么容易,需要我们掌握暗示的技巧。这就是本文要说的第二个问题:
二、掌握暗示技巧
暗示的方法与技巧多种多样,运用好了也实在不那么容易,本文想从以下三个方面试作陈述。
1、语言暗示要体现含蓄
师生的心灵沟通要靠语言这一工具,语言暗示也是班主任最常用的方法。暗示性语言最大的特点是含蓄、幽默。语言太直白了那就不是暗示了。当然,语言的含蓄也不等于含糊,让学生听了如入五里雾中,甚至会产生误解,这样不仅收不到积极效果,反而会产生负面效应。用好语言暗示,班主任必须具备两个条件,一是对学生要有深刻的了解,否则你的暗示就没有什么针对性;二是要掌握语言暗示的技巧。用作暗示的语言,应当是一种高度艺术化的具有特定含义的语言,或含蓄幽默、或一语双关、或“顾左右而言他”,都要考虑“引而不发,跃如也”的暗示效应。例如,小康平时写作业龙飞凤舞,难以辨认。任课老师多次批评帮助也不见效。一次,课代表把他的作业张贴出去,小康十分生气,立即把作业撕了下来。课代表把情况向班主任作了汇报,班主任肯定了课代表的责任心。当班主任走进教室的时候,小康的情绪有些紧张,做好了挨批评的准备。可是,班主任却平和地说:“你们知道小康为什么把自己的作业撕掉吗?他是在为自己作业写得潦草而生气(暗示他应该自责),撕下来正是为了把作业抄写工整(暗示他抄写工整)。小康的作业是能写好的(暗示他要努力写好),我们应当相信他。”只见小康惭愧地低下了头,(取得了初步的暗示效应)可同学们的脸上却表现出将信将疑的样子。第二天,小康真的把一份抄得工工整整的作业重新贴在了“批评栏”内,并在作业下面写到:“请看我以后的实际行动吧!”看,暗示有多么大的“神力”。这位班主任把小康的错误行为具有的正确动机作为一种希望,提出来进行激励,并暗示他应该怎样做,保护了他的自尊心,激励他去实现老师的希望,这确实是一种令人钦佩的暗示艺术。
语言暗示,可以是口头语言,也可以用书面语言。据说美国有一新兵训练营,招进一批素质很低,还沾染了不少坏习气的新兵,军官为这些新兵印发了一些家信,说他们在训练营养成了新的生活习惯,如每天早起刷牙、晚上睡觉前洗脚、衣服鞋袜放得有条不紊,让他们阅读后抄写。说也奇怪,一段时间后,这些人竟逐渐克服了不良习气。这个例子就是书面语言暗示的结果。我们班主任与学生用书面语言交流的形式很多,常用的有评语(作业评语、期末的操行评语、学生周记评语)、有书信、有赠言等等。在这些方面许多优秀班主任也积累了很好的经验,如,天津市十佳班主任刘晓婷说:“写评语要讲究艺术,闪光的地方要一目了然,缺点的提出要含蓄、委婉。人往往能够直接地接受优点,至于缺点最好让他对老师的评语细细品味。”因为含蓄本身就是一种魅力。如下面这段评语:“国旗下讲话,你在两千师生面前展示了自己,也展示了我们这个班集体。‘第一’难得永远,好成绩永远力争。‘敢’字当头,是成功的宝贵条件。如果再‘敢’于叫‘谦让’和‘宽容’在自己心中成长,‘敢’于把他人放在心中更重要的位置,你会看到更完善的成功在向你招手。”
2、神情体态暗示要适度
班主任除要重视语言暗示外,万万不可忽视神情体态的暗示功能。神情和体态是师生交往沟通的特殊的信息传递方式,更能体现暗示的示意性特点。我们应特别重视神情体态不可言传,只可意会的暗示功能。一颦一蹙、一愠一嗔、一个手势、一种姿态都能引起学生的情感体验和心理活动。例如,有个别学生上课不专心听讲,思想开了小差,教师不必点名批评,可在讲课的同时向他投去专注而严厉的目光,学生自会从教师的目光中理解其含义,而停止思想开小差,这就是我们平时说的目光暗示,即通过教师目光的传递,示意学生立即纠正存在的问题。教师也可以走到学生的跟前轻轻地拍一下他的肩头,也可以取得良好的示意效果。
日本有句谚语:“能干的领导,就是喜欢听别人讲话的强人。”一个优秀的班主任应当成为这种强人。因为有的时候耐心倾听学生讲话所传递的暗示信息,可以代替甚至胜过向学生说话所传递的信息,而且这种暗示信息更为强烈。如果班主任再善于营造倾听的氛围,其效果会更好。营造这种氛围一是善于运用倾听的语言,把学生的谈话引向深入。如,“你的话我很理解”,“你说得对……”,“你还有什么好办法吗”等等;二是善于运用神情体态等非语言因素,向学生传达自己正在倾听的信息。如专注的目光,点头、取前倾姿势、微笑等都是卓有成效的。这些发乎自然的神情体态不仅能够形成班主任整体的气质和风度,而且能够传递班主任对学生的尊重,能够促使师生心理相容。神情体态只有发乎自然才适度,因为,这是一种真情的流露,而不是在作戏,作戏就容易夸张,就失去真情,就达不到暗示的效果。这种真情的流露与班主任的素质有直接的关系,需要班主任有宽广的胸怀和崇高的境界。
笔者在教学实践中采取以下举措来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
1,引导发现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培养应用意识。学生数学应用意识的培养要强调教学过程的开放性,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改变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被动状态,促使其更为积极、主动地进行探索。例如“分数的初步认识”这节课,考虑到教学的起点是“1/2”的认识,让学生们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表示出自己所发现的生活中的一半。有的用画图的方法,一圆分成两半;有的学生用三点水表示姓江的一半;有的学生画了一个桃子,一把刀切成两半。这时教师出示“1/2”这个分数,告诉学生所有这些都可以用1/2来表示,这就是生活中的一半,你们心目中的一半。随着教学的进一步深入,孩子们已理解了什么是1/3、1/4……但在表示上老师并没有强求学生一定要用分数来表示,有的学生还是用画图的方法来表示。这时老师出示了1/100,让学生们来表示,结果绝大部分学生都采用分数来表示,但乃有几个学生坚持用他们喜欢的图形来表示,老师没有阻止他们,耐心地等待他们自己的发现。画了一会儿,觉得“画图实在太麻烦”,终于接受了分数。这节课,孩子们对分数的认识是真实的,是自然的,学习数学的动力逐步从“有趣”转向“有意义”,并逐步建立学习数学的稳定心理定向,他们从内心深处接受了这一看似抽象却简洁明了的数学语言,感受到了数学的美和力量。
2,动手操作,强化应用意识。学生能否发现和提出有价值的数学问题是其数学应用意识强弱的重要标志。例如,当学生推导出“圆柱的体积”公式后,可创设一个实践的机会,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应用所学知识,解决日常生活中用过的圆柱形饮料瓶、茶叶筒、饼干盒等物体的体积问题。要求体积,必须知道圆柱体的底面半径和高。高比较好测量,如何测量底面半径呢?学生根据自己的思维方式寻求解决问题的策略,展示了各自的智慧:有的直接用直尺量出圆柱体的底面直径,再求出半径;有的把圆柱形物体用力往作业纸上一压拿开后,测量出印在本子上圆的直径,再求出半径;有的用小绳围绕圆柱体一周,用尺子量出绳子周长,再求出半径;有的直接在圆柱体上画一点,再把圆柱体在作业本上滚动一周,量出作业本上两点间的距离(也是周长),再求出半径。通过这类实践性活动,让生活问题数学化,学生不仅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强化了数学应用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