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式设计毕业论文范文

时间:2023-03-23 15:25:42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12篇版式设计毕业论文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版式设计毕业论文

篇1

论文一律使用A4白纸,左侧装订。

订口(左边界)为:25mm

翻口(右边界)为:25mm

天白(上边界)为:30mm

地白(下边界)为:30mm(不含页码)

二、页面规格

论文一律要求设置统一规则,页眉要求标明黄冈职业技术学院毕业论文字样;页脚要求表明第页 共页字样。文字均须居中排列,使用5号宋体字。

三、字体字号

1、未作特殊说明文中图文颜色均为黑色。

2、排版规格

标题上空2行,用2号小标宋体字,可分一行或多行居中排布;回行时,要做到词意完整,排列对称,间距恰当。

正文用小4号宋体字。

小标题以及摘要、关键词、引言、参考文献等字样,用小4号宋体加粗。

四、正文序列

正文各个部分内容的序列一级标注用一、,二级标注用(一),三级标注用1、,四级标注用(1),其余使用英文或者甲乙丙丁标注。

五、装订要求

左侧装订,不掉页。骑马订或平订的订位为两钉钉锯处订眼距书芯上下各1/4处,平订钉锯与书脊间的距离为5mm。

六、装订顺序

1、封面

2、目录

3、题目,作者,摘要,关键词

4、正文(5000字以上):含插图,附表等

篇2

基金项目:本文系山西省普通本科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毕业论文模板化的探索与应用范围拓展的研究”的部分研究成果(项目编号:200919-199)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12年2月13日

一、引言

高校教育质量问题一直是教育界关注和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从上世纪五十年代开始,该问题就引起了世界的广泛关注。21世纪以来,高校教育质量已成为我国急需解决的重点问题。经多年实践经验的总结,证明教学模板化是一种持续提升教学质量的有效方法。

二、模板

模板一词应用于许多不同领域,分别给予了不同的解释。最常见的模板概念是浇筑混凝土成型用的模板。该系统由模板、支承件和紧固件组成,常用的模板有多种类型。浇混凝土成型用的模板有足够的强度、刚度和稳定性,它能保证结构和构件的形状尺寸准确,装拆方便,可多次使用,并且施工成本低、效率高。

模板是知识、技能和经验的积淀,是知识、技能和经验传播、传承的载体。使用模板可以高质量、高效率地完成要做的事情。模板是为解决实际问题,将知识、技能和经验进行总结和积淀形成的一种具有规范结构、内容与版式的文档,是个人与组织学习成果组织内转化或社会化转化的一种方式。模板化的含义有二:一是模板的设计、应用、总结、完善的循环过程;二是模板系统应用范围拓展的过程。

三、教学模板:以市场营销专业为例

将上述模板概念引用到教学中就形成了教学模板。教学模板是以培养学生的能力为核心,把学生应掌握的知识、适宜的教学方法和成功的教学经验进行优化积淀而形成的一种具有规范的结构、内容与版式合一的文字载体。教学模板的功效:一是一种传授知识的有效方法;二是培养学生将知识转化为能力的有效方法;三是老教师的知识、技能与经验积淀与传承的工具,是培养年轻教师的一种有效方法;四是保证和持续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方法。

市场营销专业常用的模板有:1、毕业论文类模板,如市场开发策划书模板、商业计划书模板、营销策划书模板等;2、课程设计类模板,如市场调查报告模板、产品调查分析模板、价格调查与分析模板、分销渠道调查报告模板、广告策划书模板、营业推广策划书等模板;3、作业类模板,如门店调查与分析报告模板、营销案例分析模板、广告分析模板、价格分析模板、思考题答题模板等;4、实习类模板,如毕业实习报告模板、实习证明模板等;5、学生竞赛类模板,如创业计划书模板、营销策划书模板、职业生涯规划模板等;6、其他类模板,如学生学习情况记录册模板、试题模板、指导毕业论文的过程模板等。

毕业论文模板是涉及内容最多,完成难度最大的模板。毕业论文模板在我国高校早已使用。目前普遍见到的毕业论文模板是结构型模板与版式型模板组成的二合一模板(可用于教师指定题目和学生自选题目的论文写作)。市场开发策划书模板、商业计划书模板、营销策划书模板是由结构型模板、版式型模板和内容型模板(内容要求到二级目录和具体分析与写作方法)组成的三合一模板。这样的模板不仅能让学生掌握实用的市场开发策划书、商业策划书、营销策划书的结构和内容及写作技巧,还可以从技术层面有效地解决我国本科毕业论文存在的主要问题,如抄袭现象、写作功底薄弱、选题过大过宽、论文格式不符合标准等问题。

“各类普通高等学校要进一步强化和完善毕业设计(论文)的规范化要求与管理。”毕业论文模板化应该是毕业论文规范化的有效方法。毕业论文模板化的优点十分明显:1、易控制选题范围;2、便于教师的指导;3、便于毕业论文的评价;4、可预防论文的抄袭;5、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6、有利于解决教师不足或教师能力不足等问题。

毕业论文模板化适应于各个专业,每个专业可以设计多个难易程度不同的模板(难易系数不同)供学生选择,毕业论文模板化的关键是模板的设计。毕业论文的适宜性、难易程度能否实现论文写作的目的,决定于毕业论文模板的设计。毕业论文模板设计的原则应该是:1、与专业培养目标相吻合;2、具有现实的实用性与未来的发展性;3、具有知识运用的综合性;4、具有主要方法的应用性;5、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创造能力、就业能力和创业能力。毕业论文模板化可以很好地实现毕业论文写作的作用与意义:“毕业设计(论文)在培养大学生探求真理、强化社会意识、进行科学研究基本训练、提高综合实践能力与素质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是教育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的重要体现,是培养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创业精神的重要实践环节。”

四、教学模板的设计

(一)教学模板的主要类型。文档模板的基本类型有三种,即结构型模板、版式型模板和内容型模板。教学模板一般是二合一或三合一模板。教学模板从内容和用途划分,可分为毕业论文类模板、课程设计类模板、作业类模板等。

教学模板还可以按照知识的广度和内容的深度两维坐标来划分。知识的广度分为课程、专业和综合。课程是指单门课程的知识;专业是指两门及两门以上的专业课程的知识;综合是专业和专业基础课程和其他课程的综合知识。深度分为知识的学习、应用和创新。这样,教学模板就可分为九种类型。(图1)

课程学习模板是难度最低的,难度最大的模板是综合创新型模板。毕业论文一般应采用创新类模板,如营销策划书、创业计划书、商业计划书等;课程设计、综合实习、毕业实习一般应采用应用类或专业学习类或综合学习类模板;日常教学应采用课程学习或课程应用类模板。

(二)教学模板设计流程。教学模板设计的起点是学生应具备的能力。用量最大的教学模板是课程学习或课程应用类模板。课程学习或应用类模板设计的流程,见图2。(图2)

1、确定专业的核心能力。专业的核心能力是一切教学模板设计的依据。每个专业都应明确本专业学生的核心能力(依据社会需要和专业特点确定),以此指导整个教学过程。

2、确定课程的核心能力。市场营销专业学生的核心能力是市场开拓能力。支撑市场开拓能力的是营销策划能力和推销能力。就市场营销学而言,培养学生的核心能力是营销策划能力。

3、确定课程的核心内容。市场营销学课程的核心内容有三:一是营销战略组合(包括市场调研、市场细分、市场选择和市场定位);二是营销目标的确定;三是营销策略组合(产品策略、价格策略、分销策略和促销策略)。

4、设计课程教学模板。市场营销学的教学模板分为三大类:第一类是学习类模板,如营销案例分析模板、广告分析模板、价格分析模板等;第二类是应用类模板,如市场调查报告模板、产品调查报告模板、价格调查报告模板、分销渠道调查报告模板、促销调查报告模板等;第三类是创新类模板,如营销策划书、推销策划书、广告策划书、渠道策划书、营业推广策划书等。

5、教学模板的不断完善。在使用前要进行模板的检查和修订;在使用中发现问题及时修改;使用后要进行总结和完善,以保证模板的质量水平不断完善和提高。

(三)教学模板的标准结构。标准的教学模板不仅仅是一个三合一(结构型、版式型和内容型模板的组合)的结果型模板,还应包括指导模板使用的技术路线和评价标准。技术路线可以指导学生如何使用模板,可以指导年轻教师如何指导学生完成作业;评价标准可以提示学生使用模板的主要关注点,还可以指导年轻教师如何进行作业的评价。

(四)教学模板的系统化设计。这是从最终培养目标出发,设计一个最有利于实现培养目标的综合创新型的毕业论文模板,以毕业论文模板指导各个教学和实践环节的模板,形成一个密切关联、子母支持的模板系统。(图3)

市场营销专业可将营销策划书作为毕业论文模板。但仅用两、三个月的时间,完成一份高质量的营销策划书是很困难的。我们可以按营销策划书的内容进行分解,将分解的部分内容落实到毕业论文写作前的各个教学和实践教学环节,也就是用营销策划书的内容统领毕业论文写作前的各个教学和实践环节,这样就把毕业论文的写作与事前的教学与实践环节有机地结合起来。如在毕业论文写作前完成了市场的调研、分析与预测,毕业论文只需完成策划部分的内容即可。

五、从模板化到标准化的思考

教学模板化的过程是确定学生学习目标的过程,是保证和持续提高教学质量的过程,是教师不断总结教学经验和提高教学水平的过程,是培养年轻教师的方法和过程,是实践教学科学发展的过程,也是探讨教学标准化的内容与方法的过程。

标准是“为在一定的范围内获得最佳秩序,对活动或其结果规定共同的和重复使用的规则、导则或特性的文件”。“标准应以科学、技术和经脸的综合成果为基础,以促进最佳社会效益为目的。”标准化是“为在一定的范围内获得最佳秩序,对实际的或潜在的问题制定共同的和重复使用的规则的活动”(GB/T 2000.1-2002)。标准化的基本原理是指统一原理、简化原理、协调原理和最优化原理。标准化的明显优点是奠定基础、满足需要、保证质量、避免重复、统一协调、节约高效和快速学习。

“美国从20世纪八十年代末发起了‘标准化教育’的改革运动。改革的目标是建立比较统一的教育标准和课程及其相匹配的教育评价系统。改革迄今已取得了一定的成就,学生学术课程的考试成绩有了明显提高”。在不影响教师和学生个性、特色发展的前提下,积极探索教学过程的适度标准化,应该是保证和提高教育质量的一种有效途径。教学模板化是标准化教育实现的一种有效方法。

六、结论与建议

教学模板的形成是依据社会实践的需要和培养学生能力需要的交集,教师及教学团队进行的知识、经验和技能的优化积淀;教学模板对学生的作用是提高学生学习知识的效率和知识转化能力的高效方法;教学模板对年轻教师的作用是知识、经验、技能和教学模式传承的载体;教学模板对学校的作用是学校教学质量的保证与持续提升的方法。

影响教育质量的因素有许多,如有制度层面和管理层面的问题,模板化能从技术层面解决高等教育存在的一些质量问题。从毕业论文模板化到各个教学环节模板化的成功经验给我们的启示是:还要进一步研究和推广教学模板化;我国可以将教学模板的质量、数量和系统性作为高等教育教学质量评估的观测点。

主要参考文献:

篇3

1.1 计算机知识储备量不足

目前,各高校都开设有计算机课程,但仍不能满足本科毕业论文实践的需求。对于本科毕业论文,主要会用到Office办公软件中的Word、Excel、PowerPoint(PPT,Internet文献数据库,以及文献管理软件等。虽然各高校一般都开设有计算机基础类课程,介绍MicrosoftWindows、Office软件、Internet的使用,但所授内容还不能满足本科毕业论文实践的需要。在毕业论文写作时,毕业生往往感到Word文档的编排非常的麻烦,需要花费相当的精力和时间,也给指导老师增添了不少指导负担。同样,Excel、PowerPoint、Internet的使用也不尽如人意。除此之外,还有部分软件知识在已有课程中完全没有涉及,如文献管理软件的使用等。

1.2 计算机硬件设施不足

计算机资源不足严重影响毕业论文的撰写。学生可利用的计算机资源主要有三种:自有计算机,学校计算机,网吧计算机。对自有计算机而言,虽有调查表明大学生电脑的拥有率已达到50%左右,但对于大多数来自农村的大学生而言,他们的电脑拥有率依然很低。对学校计算机而言,虽然各学校都建立有计算机房,但相比于庞大的学生群体,学校计算机依然不能满足学生需求,而且学校计算机主要用于教学使用,学生的使用有时间限制。在这种情况下,许多学生不得不求助于网吧,而网吧一般不安装OFFICE办公软件,更不会安装如AutoCAD这种专业软件,也无法访问学校图书馆数据库。与此同时,毕业论文的撰写时间比较集中,往往在一两个月内完成,特别是临近答辩的几天里,几千毕业生需要计算机修订论文,计算机的紧张程度可想而知。因而,学生在毕业论文撰写过程中,常遇到没有计算机可以使用的情况。

1.3 计算机使用缺乏指导

学生进行计算机操作时,缺乏足够的指导。由于高校扩招,学生数量急剧增大而教师数量增加缓慢,导致师生比偏高,严重影响教学质量。作为公共基础课程,几千名学生的教学工作,往往由十多名教师来完成,师生比甚至高达1:250,很难说学生可以充分得到教师的指导在毕业论文进行阶段,也同样遇到师生比过高的问题,经常遇到一个老师同时指导十几名学生的现象,教师指导任务重,很难保证指导质量。

2.本科毕业论文实践中计算机应用需求

2.1 WORD大型文档编排

毕业论文是一种较长的文档,编排难度相对较大般而言,毕业论文字数要求5000字以上,页数一般在10页以上,编排的版式几乎与出版社正规出版的书籍类似。这对于平时很少利用Word软件的学生而言,具有很大的难度,需要重新学习Word的编排技巧。在论文写作过程中,也容易出现论文排版上的各种问题。

目前,文档编排软件很多,但一般采用Mi-crosoftWord完成.对于Word排版问题,应着重解决以下几方面的问题:①页面设置;②文字格式的设置;③样式的应用;④分节的设置;⑤页眉页脚的设置;⑥图表的绘制;⑦公式的录入;⑧自动生成目录。

2.2 Excel表、图与统计分析

对于大多数的毕业论文,都会涉及插入图表,以及数据的统计分析。除文科类论文较少涉及图表知识外,理工科、农科、医学等学科的大部分毕业论文,都会涉及图表的制作以及数据的统计分析。在毕业论文写作过程中,部分学生对图表的制作很是陌生,甚至不知道标准的图表要求是什么,因而做出来的图表不仅不美观,而且也不符合要求。Excel还具有统计分析功能,不仅方便快捷,而且准确可靠,但不少同学不知道Excel具有统计学功能,更不会使用。他们往往采用手算的方法来进行统计分析,耗时耗力,而且还容易出错。

图表与统计分析,不仅可以采用Excel,也可以采用更为专业的软件,如Origin制图、Sigmaplot制图、SAS统计分析、SPSS统计分析等,但以Excel更为方便。对于Execl图表与统计,应着重解决以下几方面的问题:①Excel表格的制作(特别是三线表的制作);②Excel图表的制作;③Excel函数与公式;④Excel统计分析工具。除此之外,也可以介绍Origin、Sigmaplot、SAS、SPSS等软件的使用。

文档演示毕业论文答辩时,_般采用PPT展示其研究课题。答辩过程主要包含两部分,学生陈述和老师提问。学生的自主陈述过程,不仅需要其精彩的陈述,更需要映衬陈述的多媒体展示。目前,大多数学生往往直接将论文内容粘贴到PPT当中,却不知如何精简和美化,结果导致PPT臃肿,条理不清晰,没有层次感。导致这一情况的直接原因就是学生缺乏PPT制作的技巧。

对于PPT的制作,应着重解决以下几方面的问题:①整体结构设计;②页面布局设计;③色彩搭配设计;④演讲内容提炼;⑤媒体元素设置;⑥动态效果设置;⑦播放策略。

2.4 INTERNET文献检索

Internet是获取科技信息非常方便的渠道。毕业论文的实践不是闭门造车,而是他人研究成果的继续。因而在研究之前需要查阅大量的文献。文献资料主要分为两种资料:文本资料和电子资料。大部分的研究成果是以期刊论文、会议报告、学位论文等形式最先展示出来的,而这部分资料目前基本都被相关数据库所收录,存储在数据服务器上。利用互联网技术,可以非常方便地查阅到所需要的资料。

对于Internet文献检索,应着重解决以下几方面的问题:①主要中文期刊数据库;②主要英文期刊数据库;③其它类型数据库(如:电子图书、电子报纸、会议论文、学位论文、标准、专利等);④检索策略;⑤检索技巧。

2.5 ENDNOTE文献管理

在毕业论文撰写过程中,根据撰写需要,要对参考文献进行插入、移动、删除等各种管理操作。本科毕业论文的参考文献数量一般在20篇左右,而研究生毕业论文的参考文献数量可达100篇以上,对于如此多的文献,如果采用人工管理的方式,不仅工作量巨大,而且非常容易出错。通过专业的文献管理软件,可以非常方便地对参考文献进行处理。文献管理类软件有多种,如:医学文献王、风^-express、Endnote、Referencemanager、Notefirst等。不同软件有自己的特点和优势,重点推荐Endnote文献管理软件,当然像Notefrst这种推出时间较短的国内免费软件,也有不错的口碑。

以Endnote文献管理软件为例,应着重解决以下几方面问题:①参考文献格式标准;②创建End-note图书馆;③文献信息录入;④Word中使用文献格式模板设置;⑥高级应用。

3.本科毕业论文实践中的计算机应用指导

3.1 加强计算机教育课程建设

通过调整课程设置和课程内容,引入相关计算机教育内容。同时,提高教学质量和水平,加强学生计算机实践能力的培养。在《计算机基础》课程中,要将Office办公软件引入到课程中,并要达到一定的应用水准。在《试验设计与统计分析》课程中,可以引入Excel和SAS等软件知识。在《文献检索》课程中,可以引入Internet的使用,数据库查询和Endnote软件等知识。在其它专业课程中,凡涉及到计算机内容的,也要尽可能进行上机训练,提高计算机应用能力。

3.2 加强计算机专业知识讲座

通过专题讲座的形式,讲解毕业论文实践过程中所使用的软件知识。在毕业论文撰写期间,可以通过专题讲座,具有针对性地进行辅导。因此,学生可以及时的了解相关知识,并立即加以应用。除了现场的讲座形式外,还可以利用网络的优势,建立网上学习平台,将学习资源放在网络上,学生可以随时查询相关计算机应用知识。

3.3 加强计算机硬件建设

加大计算机硬件设施的投入力度,优化计算机机房管理,提高计算机利用效率。根据学校人数和计算机使用的实际情况,合理投入资金进行计算机房的建设,增加计算机的台套数。其次,制定合理的管理措施,适当延长计算机房的使用时间,提高计算机房的利用效率,减少计算机的非学习性占用。

3.4 加强指导老师的指导职责

制定毕业论文指导教师的考核体系,强化指导教师的责任意识,督促教师加强对学生的指导。从学校和学院两个层次,学校层次要做好毕业论文指导的全面工作,同时要对计算机应用指导工作提出明确统_的要求,学院则有必要对学校的规定做出具体的安排和实施办法。

篇4

中图分类号:G40―0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9―4156(2014)08―089―03

高校本科毕业论文是对大学教学质量的一次综合检验,是衡量高校教学水平和教学管理水平的重要依据。因此,全面提升毕业论文质量,不仅是高校全面深化教育教学改革,真正把培养学生能力作为核心目标的重要体现,也是教学管理水平提高的一种表现。

一、加强研究性教学和探究式学习。真正培养学生能力

撰写毕业论文在现有培养方案中占有一个学期的时间,占学生四年学习生活的八分之一,但是这一学期论文的研制所体现的是之前八分之七学习时间所掌握的知识、所拥有的创造力,是对学生综合能力的检验,是对整体学习效果的升华;在整体教学进程中,可以说每个教学环节都是为最终论文研制在积蓄能量。因此,要从根本上提高论文质量,必须从影响毕业论文质量的根本入手,设立正确的教学目标,改革教育教学模式。

传统的教学模式是一种以知识传授为主的教学,主体在于教师讲授,学生是被动接受,最后导致学生思维受限,缺少足够的创新性和想象力。而研究性教学的最大特点就是变被动的接受式学习为主动的探究式学习,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促进学生研究能力、创新能力、实践能力的提高。

学校要把研究性教学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中,在课堂教学中积极倡导利用发现式、问题式、情境式、讨论式教学及案例分析等方式进行相应的教学设计。根据不同学科专业特点,鼓励任课教师对课堂内容进行合理组织,增强教学过程的生动性、互动性,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根据不同课程特点,设计不同实践环节,充分发挥论文撰写、技能训练、方案设计、专业实习、社会调查等实践教学模式的积极作用,通过学生的亲身体验,在提高专业实践能力的同时,加深对理论课程的再认识。这种研究性教学模式的实施为学生撰写毕业论文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适应培养目标。加强人才培养方案修订

毕业论文质量的提高贯穿在整个教育教学环节的复杂过程中,需要进行精心的布置和设计。 首先,在课程设置上要积极引入文献检索、课程设计、学年论文等课程设置,通过这些课程的学习,提高学生自我学习能力、知识的系统组织和调配能力。要根据目前人才培养需求,加强实习和实践环节设计,并积极在教学环节中引入案例分析等设计,使学生的学习过程是一个不断实践的过程,从而增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其次,在课程考核上要改变原有考核方式,以分阶段、过程性考核为主,以卷面考试和其他形式考试为辅,同时还可以适当结合研究报告、研究论文等方式来检验学生的学习效果。

这些配套的培养方案设计,不仅能增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探究性,更会使学生尽早地接触和了解撰写论文的过程,自然而然地降低了学生撰写毕业论文的不适应性。

三、改革毕业论文安排制度。提供充足研制时间,提升学生主观能动性

目前,绝大部分高校的毕业论文都是安排在大四的下学期,在此期间,诸多问题造成了学生对毕业论文的忽视,对论文质量的不重视。一些学生涉及春季学期课程的重修与考试;一些学生要准备进行考研的复试;大部分学生要找工作,搜罗招聘信息,奔波于各种招聘会,准备各种类型的面试、复试;一些找到工作的学生会被拟就业单位要求提前进入岗位实习;还有些学生的工作岗位与专业相差很远,对搞原专业毕业设计缺乏兴趣。这些问题造成了学生撰写论文时间紧张,积极性不够,采取应付的态度,最终造成论文质量不高。

为此,根据各专业实际情况,可以适当调整毕业论文安排,将集中式毕业论文适当分散进行。进入大四之后,在大部分人才培养方案的课程设置中更多的是选修课,因此适当调整时问,将毕业设计分成两批次,对于有余力的学生可以通过申请在大四的第一学期进行毕业设计,在大四第二学期初进行答辩,并适当延长毕业论文时间,以此可以缓解部分学生在大四下学期找工作和实习等的压力,也能分担一部分师资压力。在毕业论文题目的设置上,对于已确定工作岗位的学生适当考虑贴近工作岗位的相关题目,或通过对岗位中有毕业论文指导能力的人员进行资格确认,纳入校外导师资源,使学生论文更贴近工作实际,从而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在分批次毕业论文的管理中,要加强学生的申请审核制度,保证适当的人数均衡,并加强各批次的过程管理,合理调配师资配备,从而更有力地为毕业论文提供有效支持,最大限度地提高论文质量。

四、加强与就业单位联系,使就业实习与毕业设计有效结合

在大四下学期,许多学生基本确定了就业单位,并被要求进入就业岗位进行实习,对于这些学生,强烈要求他们必须回校进行毕业设计势必影响学生就业;如果放任学生在外边做论文,也势必造成毕业论文工作不积极、自由涣散的情况。为此,加强与就业单位沟通,让学生在就业岗位上就近进行毕业设计,选择贴近工作岗位的论文题目,这样不仅能使学生更快适应工作岗位,更能使学生变被动接受为主动参与。

许多就业单位拥有一些理论造诣较深、实践功底很强的工作人员,在与就业单位进行充分沟通的基础上,建立良好的融入机制,把这些符合学校论文指导教师资格的人员纳入到指导队伍中来,让学生贴近工作实际进行毕业论文设计。学生在实际工作需求的推动下会更投入地完成毕业论文。

五、拓宽渠道,解决导师资源紧张、精力不足问题

通过调查发现,目前,许多高校生师比过高、教师资源严重缺乏、指导教师指导学生过多、指导教师的精力不到位等情况是困扰毕业论文质量的重要原因之一。为此,在保证指导教师质量的同时,扩充指导教师队伍势在必行。

1.加强内部师资培训,提升指导教师队伍水平。高校教师队伍中每年都会有一定数量的教师资历浅、经验贫乏、不具备指导学生撰写毕业论文资格。为此,学校应积极开展经验交流等方式通过有经验教师的“传帮带”作用,想方设法对这部分教师进行必要的培训,使其能够尽快获得毕业设计指导资格,从而缓解师资紧张问题。

2.设立在校外进行毕业设计的准人机制,扩充指导队伍。引入就业单位符合指导资格的教师也是扩充指导资源的一个较好办法。有些找到工作的学生,因为工作单位要求,需要在岗实习,对于这部分学生,根据单位性质以及工作岗位情况,如果符合学校的“校外毕业设计准人条件”,学校可根据情况配备校内外“双导师”,其中校外导师进行设计指导,校内导师进行辅助指导和必要的监控,以此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师资问题。

3.加强与实习基地沟通,充分利用现有基地师资从事指导工作。在现有校内外实习基地中,有许多师资具有指导学生撰写毕业论文的能力,学校可以与实习基地进行沟通,给予一定的待遇,通过有效的选拔方式将基地中的师资应用到毕业设计指导中。

4.加强横向联系,扩充指导教师队伍。科研院所和兄弟院校也是可以利用的潜在导师队伍基地,可以通过与这些机构的横向联系沟通,聘请具有资格的教师或博士研究生来扩充师资队伍。这种机制不仅可以有效缓解师资紧张问题,而且会通过外来人员的参与引入他们的课题,从而增进学生对新方向、新知识的了解,提高毕业论文的学术水平。

六、完善指导教师各项管理制度,提升指导教师工作质量

在毕业论文工作中,指导教师是毕业设计的组织者、指挥者之一,是直接影响毕业论文质量的关键因素。毕业论文质量的好坏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教师自身的整体素质,这个整体素质既包括教师的自身人品,也包括对论文工作的认真负责度,还包括教师本身的科研业务能力。一个治学严谨、学识渊博的指导教师能够同时成为学生从事科学研究的榜样,不仅对学生的毕业论文工作具有重要作用,甚至能够影响学生的一生。因此,学校要积极完善各种制度,积极提高指导教师的工作质量。

1.在队伍质量方面。首先,学校要采取一系列措施优化师资队伍。既要积极引进高学历、高素质人才,也要提供多种渠道的进修、培养方式,为现有教师的能力提高搭建各种平台。其次,学校要建立激励机制,强调教学与科研并重发展,鼓励各种学术科研活动,促进教师自我进修、自我提高,不断增强指导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

2.在质量监控方面。要加强指导教师指导过程的监管,使教师更加认真负责。首先,在导师引入过程要建立指导教师资格审查制度,选拔符合指导资格的教师进行论文指导,降低审查门槛也就意味着降低论文质量;其次,建立有效激励机制,提高指导教师工作积极性,要定期开展优秀指导教师的评选,并邀请优秀教师传授经验,增加指导教师之间的相互交流。在指导教师配备中,要严格限制指导数量,每位本科生导师指导学生的数量不能超过15名。在指导教师选择中,要实行师生互选,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专业兴趣自由选择导师,再由学院进行宏观调控,从而尽可能地保证被指导学生的个人发展意愿与本科生导师的特长相一致,这样能更好地发挥学生撰写论文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形成教学互动的良性机制。

七、利用“毕业论文自动排版及格式规范性检测”系统。提升论文外在质量

毕业论文的研制过程是最重要的环节,毕业论文形成后的排版和规范性也是评价学生论文质量的一方面。由于专业侧重点的不同,毕业论文的排版等往往会浪费学生的很多时间,为了节省有限的时间资源,学校可以通过研制和使用“毕业论文自动排版及格式规范性检测”系统,把学生从繁重的排版环节中解脱出来。

“毕业论文自动排版及格式规范性检测”系统能够将规范的论文格式和定制的版式固化在软件系统上,通过简洁、友好的操作界面,将学生输入的论文按照既定要求一次成型,无需学生了解排版软件的语言背景,不用纠结在论文格式调整上,可以全身心地专注在论文内容的撰写上。教师和教学管理部门也不需要费时、费力地逐一核对学生论文进行格式审查,只要通过该系统的格式检测功能,将论文导人便可对论文格式情况一目了然。经过该系统生成的所有成型论文,格式完全是符合要求的,质量好坏就在内容上。

八、加强研制毕业论文期间各环节的质量监控和动态管理

毕业论文的写作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包括选题、开题、中期检查、毕业答辩等环节。每个环节都是毕业设计这个有机整体的一部分,要加强各环节的质量监控,实行全过程化管理,才能更好地保障毕业论文质量。

1.选题是毕业设计论文开展的基础。要做好选题环节,必须做好以下工作:一是指导教师的拟定题目符合培养方案要求,有创新性和实用性,有理论价值和技术价值。二是提倡和鼓励学生从自身兴趣和心得体会出发,根据选题的原则和要求,经过收集和阅读相关的资料、文献自主定题,该题目经过学院审核通过后,可指派教师进行指导。三是鼓励学生直接参与教师科学研究课题。

2.开题是保证毕业论文质量的关键环节。毕业论文开题对于最终毕业论文质量高低具有重要影响,学生在开题前要大量查阅相关文献和资料,进行充分的调查研究,确保选题研究的可行性,要注重开题答辩工作,加强开题报告的审查,从而保证学生后续工作能够得以顺利开展。

3.做好中期检查。毕业论文中期检查工作的主要任务是检查毕业论文工作是否按照开题报告的计划进行,是否达到既定的阶段性目标,并对学生后期工作进行督促,提醒学生按照进程尽快完成设计工作。因此,学校要充分重视中期检查工作,做好中期检查的安排和布置。

4.做好答辩环节的组织管理,确保严肃、公正。答辩环节是毕业论文的最后环节,是对学生进行综合考核的重要过程,也是学生充分展示自己的良好平台,因此,这个过程所占分值也最高。组织安排一场完美的答辩,不仅能让学生体会到庄重、严肃的答辩过程,更会为学生今后走向讲台进行竞聘或演说提供良好的开端。

九、合理设置毕业论文成绩评定方式,切实考核学生实际能力

评定毕业论文成绩是为了对学生毕业设计的成果和毕业设计过程中的表现做出恰当的评价,是一项十分严肃的工作。毕业设计是一个过程性工作,因此,在论文成绩评定上我们要有效地进行成绩分解,采取从过程到答辩“分值加权”的方法进行成绩评定,由多项成绩累加得出最终成绩,这样的成绩更能真实地反映整个过程中设计者的状态,以及学生能不能真正从毕业设计中得到更大收获。

毕业论文质量得以提高,也意味着教学质量的较大提升,因此意义重大。提高毕业设计质量是一个系统的工程,不是一蹴而就的,它需要从教学模式的改革、培养方案的调整、各种教学资源的调配等方面进行有机的结合,因此,高校要脚踏实地地做好各项改革工作,从而稳步提升毕业论文质量。

参考文献:

[1]徐建邦.对本科毕业论文工作的几点思考[J].东北财经大学学报,2007(4).

[2]刘必荣.本科毕业设计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高教高职研究,2007(16).

[3]韩玉志.高校本科毕业论文中存在的问题及改革对策[J].中国高教研究,2000(9).

篇5

信息时代、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到来改变了人类的生存方式,这必将给艺术设计的设计需要、设计观念、设计方法带来变化。艺术设计教育改革势在必行。教育部在高等教育面对21世纪教学内容和教学改革中提出:改革的根本目的是改革更新培养模式,调整课程结构,用现代文化科技发展新成果充实和更新教育内容,逐步实现教学内容课程体系、教育方法和手段的现代化。独立学院也要从教育思想、教育观念的转变和人才培养模式几方面进行改革,有意识地加强创新素质教育,使学生更具市场竞争优势。

一、全面认识艺术设计专业的创新教育

1.创新教育与社会发展的关系

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全球化”发展,旧有的教育体制、教学管理及许多陈旧的教学方法、教学观念都已不再适应社会的

发展和需要了,社会需要新型的具有综合素质的人才。培养高素质的、服务于社会的有用人才,既是社会和市场的需要,也是我们面临的最紧迫的任务,并且势在必行。尊重学生个性发展是现代艺术设计教育的一个特点,也正是这个特殊性,决定了艺术设计教学与文理科教学之间的差异性。

2.设计创新教育的内涵

那么,究竟何谓创新教育呢?创新教育也称创造教育。广义的创新教育指对人的创造力的影响、开发、培育活动,主要是创造技法和创造性思维的训练。狭义的创新教育是指在学校教育中对学生的创造品质和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

创新教育是以培养创新型人才为目标的教育。心理学家认为,“新颖”是创新的本质特征。从“新颖”的层次来讲,分为原创和再创。既包括了前所未有的发现,也包括对原有材料的重新组合和再次发现。由此可知,创新可以分为两个层次:一是前所未有的发明创造是创新,是一种原创;二是再次发现或重新组合也是创新,是再创造。创新性人才必须具有扎实的基本素质、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基本能力和基本的价值观念、人格品质,这是一个人持续发展的基础素质,是创新型人才必须具备的基础素质。

3.设计创新教育的内容

设计创新教育的第一方面内容是创新意识的培养,也就是推

崇创新、追求创新、以创新为荣的观念和意识;设计创新教育的第二方面内容是创新思维的培养。它是指发明或发现一种新方式用以处理某种事情或某种事物的思维过程,它要求重新组织观念,以便产生某种新的产品;设计创新教育的第三方面的内容是创新技能的培养。它反映创新主体行为技巧的动作能力,是在创新智能的控制和约束下形成的,属于创新性活动的工作机构;设计创新教育的第四方面的内容是创新情感和创新人格的培养。创新过程并不仅仅是纯粹的智力活动过程,它需要以创新情感为动力,如远大的理想、坚强的信念、诚挚的热情以及强烈的创新激情等因素。

二、艺术设计专业学生创新教育能力培养的途径与原则

人才培养模式是根据人才培养目标和质量标准而设计的知识、能力和素质的结构以及实现这种结构的方式。人才培养模式所确定的是“培养什么样的人”和“如何培养”的问题,反映了一个学校的定位和教育宗旨。创新型艺术设计人才培养模式是适应新时代的要求,培养创新型艺术设计人才所定制的培养模式,与传统艺术设计人才培养模式有本质的区别,其区别是通过知识教育、能力培养、综合素质塑造,达到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1.改变学生思维模式,拓展创新思维

艺术设计的本质是创造,创造始于设计师的创造性思维。包豪斯认为:“设计教育的核心是创造让学生探索个人的设计道路,发展学生的独立思维能力,而不是把自己的设计观念、方法或是某种风格传授给学生。”包豪斯确立了三大构成作为现代艺术设计的主要内容,训练学生运用事物共同的构成因素及构成法则进行创造,至今西方许多国家的设计学院还参照包豪斯的方式还组织教学。强调设计的创造性,这一点从专业确立之初就被视为艺术设计的

灵魂。也正因为这一点,艺术设计才得以蓬勃发展。因此,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是设计教育的核心。

2.完善学生知识结构,建立科学的课程体系

以往艺术设计教育过于偏向单一人才类型的培养,注重专业

技能,除纯理论性的艺术设计专业外,设计理论课程、科技知识和人文学科在艺术设计课程中所占的比重很少。

三、艺术设计专业课程体系建设构想

高等教育是培养社会需要的人才,建立专业理论体系的特殊教

育阶段。高等艺术设计教育也不例外,艺术设计教育课程体系设

置、教学内容、课程建设及教学手段反映了社会对高等艺术设计教育提出的要求。而课程结构设置、教学内容合理与否,直接关系到艺术设计教育课程体系能否顺利进行,是人才培养模式的具体

体现。因此,调整和优化课程结构,从创新思维的角度改革艺术设计专业的课程体系与教学模式是我们必须重新审视和探讨的

课题。

1.建构一体化的专业课程新体系

目前,大多数学校采用的学科课程呈各自分离的知识体系状态:一是设计基础课,二是专业设计课程。

(1)对设计基础课程进行整合设计

设计基础课程是艺术设计学科课程结构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学生创造意识的培养与专业潜能的训练具有独特的作用,设计基础学科之间的选择与设定,技能体现出各个专业的差异性,又能反映出各个专业的交叉点与联系性。

比如,对于三大构成的学习,它们是深化视觉体验的表达方

式,强调观察认识分析能力决定表现的能力,掌握视觉表现的基础方法,要求学生对不同材料与技法进行各种不同的实验,并能用科技产品媒体与技法进行高水平的交流,作业有:涂鸦、碎片、写实、抽象、装置、文字、图像、拼贴、表现、秩序、版式等,但是不同专业授课的侧重点和布置的作业都不一样,视觉专业侧重形象之间的构成与表达,人物更侧重于色彩搭配的学习。

(2)整合专业结构,突显专业方向

强化专业特点,化整为零,让学生在相对完整的时间段里去体验事物,体会和消化课堂教学的内容,可以有相对集中的时间学习自己感兴趣的东西,并将知识连贯起来。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

(3)重视实习教学,贴近学科前沿,加强实习基地的广泛性、多样性

让学生了解现代科技设计手段,熟悉传统手法与新型材料工

艺,观察设计家的表述手段,可以开阔学生眼界,激发学生的创作欲望,通过亲力亲为的教学形式加强学生的实战经验。例如,我们的展览展示课程,除了让学生构思设计方案,表达设计方案之外,更要了解市场,了解材料,学会做出工程预算,并且做出等比例缩小的模型,它全方位地考查了学生的设计能力、控制能力、空间把握能力和执行能力。

2.“个性化”培养模式是教学体系的原则

就教育的性质而言,其对于人的素质培养比例重于“专业”的高等艺术设计教育更有凸显性,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深入发展,需要各种不同个性的人们去共同协作,充分发挥其创造才能,因此具有个性化的设计人才是社会发展的需要。

(1)开放式教学模式

①要开放思想。从教学模式的单一化,走向多样化、趣味化、灵活化,利用各种教学手段,为学生提供有利的上课平台。

②要开拓思路。在专业教学中,不保守、不僵化,除专业角度外,也可从人文科学、自然科学方面去学习分析,锻炼学生的阐述能力,辨析能力。这样,掌握的东西更带有普遍性与规律性。

(2)引导式教学模式

采用引导式的教学模式,就是避免填鸭式教学。要通过观察了解学生的个性特点,进行启发、引导式的教学方法。从理论上讲,良好个性的最佳特征之一就是创造性的发展,而设计教育的重点是

什么?是创意。因为创意是设计的灵魂、技法,程序只是一种手段,创意是设计思想的瞬间迸发。因此,从某种程度上看,创意是不可教的,不可教又要教,这就是教学的难度所在,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引导学生的思维方式向个性创意的方向发展,是艺术教育的根本性方向,是提高艺术设计教学质量的重要方面。

(3)讨论点评的教学模式

在每项课题即将完成时,通过完成的每项作业来测试学生的

能力是十分重要的,它能让学生对自己的作业理解和诠释,使他们更清楚地认识到自己所擅长的领域。通过讨论点评的方法,教师可以更好地发现学生的个性特点,以便因材施教。

(4)毕业论文创新模式

毕业论文是毕业生四年理论水平的体现,为了以防学生论文

陷入假大空的境地,我们要求毕业论文和毕业设计相结合,让学生有感而发,把解决毕业设计中遇到的问题总结到毕业论文里。这样的毕业论文模式具有两大优势:一是巩固了学生对专业知识

与技能的综合把握;二是加强了对学生专业理论素质的培养。

3.重视商业实践

进入企业设计、包装设计、广告设计、标志设计等专业设计课程阶段时,要以模拟命题的方法和寻找实际商业项目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实践。创作意为有创造性的作为,它能检测学生自身的全面素质能力。学生自身的理解和诠释也使教师清楚地认识到他所擅长的领域。

观察比较每个学生所选用的方法与创意,帮助他们寻找一种途径,从而把他们引向能充分发挥自己创造性的领域。

4.重视展示形式的创新

毕业设计和毕业展览是每一所毕业院校每一年都要经历的一场视觉盛宴,我校把毕业设计分为动态展览和静态展览。静态展览是有展台的常规展览,动态展览是有真人演示的T台秀,它考查了学生全方位的素质,造型、服装、化妆、演示、舞台设计等等的综合能力。动态展览比静态展览更具有视觉冲击力,影响力和延展性都很强。

创新是艺术设计的生命所在,艺术设计教育应以拓展学生的创造潜质为主要目标,通过开放式教学,即教师与学生之间、多学科之间、学校与社会之间的对话与互动,在课题辅导中引入创造性思维训练,培养学生独立思考问题、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成为素质全面并能持续健康发展的创新设计人才。

篇6

关键词:交通土建 毕业设计 高职教育

高职高专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的高等职业专科教育事业长足发展,高职高专学生也越来越多。教育快速发展的同时,高职高专的教学质量,学生的职业素质等问题越来越引起学校和就业单位的重视[1]。

毕业设计的过程是对学生整个专业综合素质的训练过程。通过毕业设计实践环节的教学,可以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独立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和严谨求实的工作作风[2]。因此,如何适应高职教学的特性和高职高专专业教育的培养目标,做好毕业设计实践环节的教学,值得深入探讨与思考。

本文将结合笔者的高职高专毕业设计指导经历,探讨交通土建类专业毕业设计的内容设置和毕业设计存在的问题及其解决办法。

一、交通土建类专业毕业设计题目的选题

高职高专交通土建类专业主要涉及到道路桥梁技术专业和地下工程与隧道工程技术专业。毕业设计的内容,应根据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用人单位的需求和就业岗位的要求并结合毕业生个人的就业方向规划来进行设置,才能既满足就业的需要又兼顾学生的职业规划。这是毕业设计题目设置应遵循的总原则。

同时,毕业设计题目的选题还要具备以下特点:

(一)毕业设计题目的多样性及其与岗位的贴合性

人才培养方案和就业岗位的要求是同步的。交通土建类专业主要培养具备道路、桥梁、隧道等的施工、测量、试验检测、监理等方面的基本技能,能胜任施工一线工作的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

毕业生潜在的就业岗位有:质检员、施工员、材料员、资料员、试验检测员、造价员、测量员等。这些岗位的工作内容都不相同,各有偏重。这决定了我们的毕业设计的选题既要符合这些岗位的要求,能够培养学生从事这些岗位工作的能力,又决定了我们的题目要具有多样性,可以供将来从事不同岗位的毕业生进行选择。

(二)毕业设计题目的规格

毕业设计题目的规格,主要是指我们的毕业设计题目的定位。按照目前的国内高校土木类毕业设计的大概情况:交通土建类高职高专类毕业设计应以编制施工技术方案或施工组织设计等为主。避免设计类和研究类的毕业题目。

二、毕业设计过程中的常见问题及解决办法

根据笔者的毕业设计指导经验,发现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1.学生不重视毕业设计

毕业设计通常是在第六学期进行,而这个时间段也正好是学生找工作的时期。因此,很多学生把更多的尽力放在找工作上面,而对毕业设计不重视。针对这种情况,指导老师应该和毕业生约定定期指导时间,要求学生按时完成每阶段的工作。

2. 毕业设计题目的变更

很多学生在进入实习岗位之后,发现所从事的工作与毕业设计内容关系不大,要求变更毕业设计题目。还有部分学生实习之后,改变了就业方向,比如有些学生进入行政岗位等。

针对这种情况,指导老师可以允许学生变更题目。但是,应该要求学生迅速选定新的毕业设计题目,并且拟定新的毕业设计计划。同时,在这个过程中可以让学生多征求单位指导老师的意见,以使毕业设计内容更加贴合岗位工作。

毕业设计论文都有一定的格式版式要求,但是尽管学校出台了《毕业设计(论文)要求》等文件,学生提交的毕业设计格式仍是千奇百怪。毕业论文格式普遍不符合要求,很多学生都表示不会编辑文档,需要老师来进行编辑。

熟练使用Word、Excel、PPT等办公软件和AutoCAD等专业软件是交通土建类高职高专毕业生必须具备的基本职业素质,这些软件在今后的工作岗位上都是要用到的。而这些属于我们基础教学的工作,应该提升学生编辑文档方面的能力。

三、学校在毕业设计中的作用

1.建立完善的毕业设计制度,加强监管

毕业设计是一项长期而又复杂的工作,涉及到学生、指导老师、学校三方。学校作为主管方,起着重要的指引作用。

制定完善的毕业设计制度是学校参与毕业设计的一项重要工作。毕业设计周期长,设计过程会出现各种各样的状况,尤其是学生在单位进行顶岗实习时,状况更多。此时,指导老师和学生需要有完善的制度,才能在发生状况时有章可依。

2. 对毕业设计指导老师进行培训

指导老师在毕业设计中肩负着选题和指导学生进行毕业设计的作用,可以说指导老师的经验水平直接关系着学生毕业设计的质量。而很多指导老师都在指导毕业设计这方面经验尚欠或是更本没有经验,这就需要学校组织相应的研讨会对指导老师进行培训。只有这样,指导老师才能把握毕业设计的深浅,更好地指导学生完成毕业设计。

3.指导教学系、教研室定期检查

毕业设计周期长,为了毕业设计工作的按期完成,学校有必要按照进度计划对毕业设计工作组织定期的检查。检查宜组织教学系以教研室为单位进行,检查环节可分三个阶段。

初期检查从论文内容、工作量、论文难度及与工作岗位的贴合度等方面论证毕业设计选题的可行性。

中期检查对毕业设计的进度情况进行检查,督促进度滞后的学生和指导教师加快进度。并协助指导老师对一些不重视毕业设计的学生加强督导。

末期检查:在学生毕业设计完成后,对学生毕业设计的答辩情况、评分情况进行检查,保证论文的质量。对于不符合要求的论文,要求进行整改,并重新答辩。

四、结语

高职高专毕业设计是一种学习、实践、探索和创新相结合的综合教学,是高等学校培养人才的重要教育教学环节。通过近年来对毕业设计工作中所做的一些探索,从其结果上来看,通过加强毕业设计环节的准备、组织、管理等工作,确实使学生的综合能力有所提高,也使毕业设计指导质量有所提高。总之,如何更好地提高高职高专毕业设计质量,尚有一系列问题有待进一步探讨。

篇7

“中国古典文献学”是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为汉语言文学专业开设的一门基础理论课程,同时它也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为了增强该课程的实践环节,我们在教材选择、课堂教学方法、课外实践活动和毕业论文写作指导四个方面探讨了如何具体增强其实践性的方式和方法,取得了一定的教学成效。现略述体会如下,祈同道指正。

一.《中国古典文献学》教材中体现的实践性

中国古典文献学的教材林林种种,各有特色。华师文学院“中国古典文献学”课程是以张三夕教授主编的《中国古典文献学》为教材进行讲授的。该教材2003年初由华中师范大学出版,后被教育部列入普通高等学校“十一五”规划教材,国家级精品教材。2007年出版第二版后,大约每年重印一次,每次印刷1万册,可见其广受欢迎。我们之所以选择该教材进行讲授,是因为该教材体例新颖,立足于传统理论,又面向现代化,体现了很强的实践性,与本课程的教学目的和特征相匹配。该教材的实践性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在教材章节内容设置上,除了重点讲述目录、版本、校勘、辨伪和辑佚五个分支外,还“突出地将标点、注译和检索这三类大众应用型知识纳入教材之中。”[1]“标点、注释、翻译和检索,是本科生和普通读者阅读和利用古典文献时遭遇的最直接的问题。它关系到古典文献的基本效用。”[2]如第七章第二节介绍了古籍标点致误的类型和原因以及古籍标点的几种方法,便于学生在阅读古书时,正确地句读、理解文章意思,提高学生阅读古典文献的基本功。第八章第二节详细介绍了注释的名称及其术语,这对于学生选择和阅读注书类典籍同样有很大帮助。另外,古典文献的检索包括传统的纸质文献检索和电子文献检索。第九章第一节按检索的对象从书名检索、人名检索、地名检索和字词句检索四个方面作了详细介绍。并提供了各种工具书索引书目,便于学生在今后的学习研究中参考使用。传统纸质文献的检索学习也有利于学生学会如何充分利用华师图书馆八楼古籍藏书处的古籍文献资料。除了传统纸质文献,“在电子高科技迅猛发展的今天,电子文献已成为学生和普通读者经常阅读和利用的文献,但是电子文献资源也是良莠不齐的,这就需要文献工作者及时给予指导,推介一些资源优异而稳定性强的最新电子文献。”[3]该教材从光盘数据库和网络数据库两大方面介绍了目前使用率比较高的几种大型数据库,如文渊阁《四库全书》电子版、《四部丛刊》电子版、古籍书目检索网络数据库和古籍全文检索网络数据库等,并详细讲解了检索方法和注意事项。特别提出“不论检索光盘还是网络中的数据,如果要正式引用,务必要校核书籍的原文。”[4]这也体现了文献学的严谨性。古典文献检索的介绍便于学生在学习中快捷、有效地查阅文献数据,进行实践性学习。

第二,传统文献学知识叙述注重方法介绍和技能的培养。除了以上标点、注译和检索三章体现的实践性特征,在其他五个传统文献学分支的介绍中也突出了对方法的介绍和学生技能的培养。首先,“就方法而言,中国传统文献学的目录、版本、校勘、辨伪和辑佚等主干知识本身就是整理文献的方法,同时,这些方法本身也表达了一种学术观点,一种对古代学术的看法和主张,一种处理历史文化的技能。所以中国古典文献学并不是纯客观的学问,它本身就是方法、观点和技能。”[5]因此学生在学习这五部分理论知识的同时就是在学习整理古典文献学的方法和技能。如第三章第四节对“版本的鉴别和选择”进行了详细介绍。从版本形式、书籍内容和前人研究成果三方面介绍了鉴别版本的方法,便于学生鉴别古籍版本,选择善本进行阅读和使用。第四章“古典文献的校勘”第三节借鉴陈垣先生在《校勘学释例》中总结的《校勘四例》对校勘的主要方法的叙述,从对校、本校、他校和理校对校勘方法进行详细介绍。第五章中也提到了辨伪的方法和要点。第六章古典文献的辑佚中提到了辑佚的基本方法:“从佚文献的认定、佚文献的搜辑、辑佚的主要资源、辑佚文献的整理”[6]四个方面作了详细的方法介绍。从以上介绍可以看出,该教材为学生提供了大量文献整理方面操作性强的实用技能。

第三,“在教材体例上的创新,体现了学生自主学习、师生互动、多元化培养目标的现代教育观念。”[7]教材在每一章正文后设计了“关键词、思考题、练习题和进一步阅读文献”。其中“关键词和思考题”,便于指导学生课后复习、巩固课堂所学内容,温故而知新。“进一步阅读”则为学生提供相关理论书籍,帮助学生扩充知识面,增长知识。而“练习题则集中体现了编者高度重视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和师生互动的教学观念”。[8]如,教材“第二章古典文献的目录”这一章节后的练习题中要求学生“在阅读《四库全书总目提要》(或《四库全书简明目录》)的基础上,自撰一份专题书目提要(根据自己所学专业、兴趣或毕业论文选题确定专题,所介绍文献应自成系列,并不少于五种图书)”。[9]从这一练习题就可以看出教材在这一板块编写上,要求学生将课堂上所学知识运用于自己的专业知识学习和研究,真正做到学以致用,强调学生的动手实践,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再比如,在第七章讲解完“古典文献的标点”,我们配合教材后的练习题2,要求学生“利用《四库全书》电子版打印一部唐宋笔记小说发给学生标点(每个学生分几页),做完后合在一起就成了一部唐宋笔记标点本。最后请老师讲评。”[10]这一练习题充分体现了学以致用的理念,学生可以在做练习题的过程中实践课堂学习的标点古籍的方法,在老师讲评中又能更深地体会标点的重要性,更好掌握古典文献标点的理论知识;同时还能参与一部古籍的标点工作,可谓一举两得。

二.以问题为中心的启发式实践教学

作为一门专业选修课,“中国古典文献学”授课时间只有短短的36个课时,而这门课程的研究对象即古典文献的知识范围是很广泛的。因此,我们在教学中坚持理论和实践紧密相结合的原则,秉持“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避免教师单向性“满堂灌”的教学方式,以启发式教学和研讨式教学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主动性,采取教师课堂教授和学生课后自学相结合的教学模式,突出教学内容的实用性,吸引和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引导学生有效学习,最终在两个多月的时间里就能对古典文献学中的目录、版本、校勘、辨伪、辑佚等理论知识都有清楚的认识并能实际运用,有利于日后的专业发展。

(一)教师课堂提问

我们在“中国古典文献学”这门课程的教授中坚持以问题为中心的启发式实践教学,这突出体现在“教师课堂提问”环节中。每堂课之后我们都会针对本堂课的教学内容让学生根据课后关键词、思考题、练习题复习已学内容,有时也会列出一些重要的文献学著作让学生结合自己的兴趣有选择性地亲身阅读古籍文本,第二次上课时我们会首先提问学生,了解学生是否自学,自学的效果如何,自学后有哪些收获,发现哪些相关问题等等。这种紧张而又活泼的带有研讨性质的实践性教学环节不仅引导所有学生复习了已学内容,同时也促进学生养成带着问题学习的良好习惯。

比如我们在讲授完目录学一章后及时让学生课后自行复习目录学一章,第二次上课分别就“辨章学术,考镜源流”、“叙录”、“六分法”、“四分法”、“史志目录”、“四家目录”、“《七略》与《别录》的关系”、“《四库全书总目提要》”、“《书目答问》”、“古代目录的基本结构”、“目录在学术研究中的作用”、“经部”等提问12位同学,通过教师提问、学生回答、教师点评补充的互动性课堂环节,学生不仅很好地回馈了自己的自学成果,也很好地复习了目录的定义、结构、历史演变、类别以及作用等理论知识,真可谓是取得一石二鸟的教学效果。

(二)学生亲身阅读古籍文本

我们不仅要求学生自行复习教材上的理论知识,更强调学生应该通过亲身阅读文本的实践活动来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从而使学生能够真正将教材内容完全消化并内化自己的知识储备,同时提高阅读古典文献的实际能力。比如,我们在讲授完教材“目录学”的理论知识后,便立即布置学生们完成相应的课后作业——根据个人兴趣在《汉书·艺文志》、《隋书·经籍志》、《四库全书总目提要》三种目录书中任选一种阅读并写下阅读心得。第二次上课时我们发现有几位同学都阅读了《汉书·艺文志·诸子略》中的“小说家”部分,于是我们建议这几位同学在课堂上分享并讨论各自的读书体会,借此引导学生培养讨论交流的良好读书习惯。而且,我们也发现有同学将《汉书·艺文志》的《诗赋略》、《隋书·经籍志》的《楚辞类小序》、《四库全书总目提要》的《楚辞类小序》进行对读,从中基本了解楚辞的发展源流。可见这位同学是将所学目录学知识有效地运用到读书实践中了。其实,学生们通过自己的读书实践,不仅自觉地体会到了《汉书·艺文志》、《隋书·经籍志》、《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在中国古代目录的分类沿革中各自不同的重要地位,也深刻地感受到古典目录“辨章学术,考镜源流”的重要作用。总之,学生亲身阅读古籍是本课程教学中的一个不可缺少的实践性环节。

(三)教师充分运用多媒体PPT图片展示和现场实物演示等手段辅助教学

古典文献学中的目录、版本、校勘等知识都具有很强的专业理论性,因此我们在教学过程中除了口头讲解以外还积极利用多媒体PPT图片展示和现场实物演示等手段,有效地提高了教学效果。

多媒体PPT图片展示给人以具象感,往往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活跃课堂氛围,改善教学效果。比如,我们在“第一章 古典文献的载体与类型”的PPT课件中就插入了刻有甲骨文的龟甲实物、《甲骨文字典》书影、北京故宫博物院所藏石鼓实物、唐代墓碑文、郭店楚简、马王堆汉墓《老子乙本》等多张图片,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加深了学生对古典文献甲骨、金石、竹帛、纸张等多种载体的印象。再比如,我们在讲授“版本的鉴别与选择”时提到“看版式”是其中一种重要的方法。但现在学生所接触的书大多是现代书,版式与古籍不尽相同,所以我们在PPT课件中首先插入了“雕版文献版式示意图”,介绍版面、栏线、行款、版心等,我们还结合多种古籍的书影图片向学生演示版式中单鱼尾、双鱼尾、顺鱼尾、逆鱼尾的区别。通过这些具体的PPT图片,学生们真正认识了古籍的版式,而不只是靠教材上的理论知识和老师口头上的解释凭空想象。

如果说丰富的多媒体PPT图片为理论性较强的古典文献学课堂增添了生动具体的例证的话,那么现场实物演示则更加体现了我们授课的实践性特点。比如,在讲授完古籍纸书的装式这一节内容时。我们布置同学们课后动手,用现代人的材料还原古代纸书的装式,开展了一次手工制作纸书装式的竞赛活动。同学们踊跃报名参加。他们在课下制作了卷轴装、旋风装、梵夹装、经折装、蝴蝶装、包背装、线装等七种纸书装式。在下堂课授课前,同学们一一展示了他们的杰作,我们选出了十位学生代表对这些作品进行投票,选出了制作最好的,最符合课本上介绍的各种纸书装式特点的前三名,并颁发了一些小礼品,以资鼓励。同学们兴致勃勃,课堂气氛十分活跃。这一活动,既让同学们在实践动手过程中更好地了解了七种古籍装式的优缺点及其之间的区别,又增强了同学们对古典文献的兴趣,可谓一箭双雕。学生们对这种实物制作、现场演示和知识讲解相结合的课堂教学方式反响很好。

(四)文言文标点翻译训练贯穿课堂教学

要阅读古籍文献首先就是要对文言文进行句读并用现代汉语翻译出来,因此我们在授课过程中始终重视学生古文今译能力的训练。教材当中已经适当地选入一些古典文献段落,这就为学生在课堂上进行文言文翻译实时训练提供了极大便利。比如,我们在讲授目录学中“一书目录”时,让学生朗读并翻译《易经·序卦》中的一段、《史记·太史公自序》中的选段、《汉书·叙传》中的选段[11],之后我们会对学生的译文进行评点补充,这样一来学生们不仅对古籍中“一书目录”的发展源流、体例等基本的理论知识都有了较深的体会,而且在老师的引导下逐渐提高文言文标点翻译的能力。

再比如,我们在讲完“版本学”的理论知识后,让学生翻译并解答第一道课后练习题:

陆游《老学庵笔记》云:“三舍法行时,有教官出《易》义题云:‘乾为金,坤又为金,何也?’诸生乃怀监本至廉前请云:‘题有疑,请问。’教官作色曰:‘经义岂当上请。’诸生曰‘若公试,固不敢。今乃私试,恐无害。’教官乃为讲解大概,诸生徐出监本,复请曰:‘先生恐是看了麻沙本,若监本则坤为釜也。’”这则故事说明了什么?[12]

这则故事讲教官读的是麻沙本,里面是“乾为金,坤为金”,而诸生根据所读的监本记载的“干为金,坤为釜”提出质疑。“三舍法”是北宋王安石变法科目之一,即用学校教育取代科举考试,它是把太学分为外舍、内舍、上舍三等,故事中的“教官”便是太学中的老师。麻沙是福建省建阳县的一个镇,其刻本粗制滥造,质量不高,因而麻沙本也就成为了劣本的代称。监本是指当时国家最高学府国子监刊刻的本子。可见读书时若是根据的版本不好,纵然是博学多识的太学教官也会犯错。由此,学生不仅当堂进行了文言翻译练习,也更加明白好的版本在读书治学中的关键性作用,而且还顺带复习了“三舍法”、“麻沙本”、“监本”等中国古代文献历史方面的基本知识。

(五)理论知识的讲授和具体实用的例证紧密结合,提高学生文献处理能力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我们秉着学以致用、与时俱进的原则,在讲解理论知识的同时紧密结合具体生动的实例,引导学生将古典文献学的理论方法和当代图书馆学、编辑学等学科知识融会贯通,有意识地提高学生对文献的运用处理能力。

比如,我们在讲授版本鉴别的方法之一“验牌记”时,便积极引导学生对比现代图书与古典文献在“牌记”方面的差异。古代版刻书的牌记,一般用一行或两行字,以说明刻书的时间、地点或刻书人、刻书铺号等,是刻书的一种版本记录,就相当于现代图书的版权页。我们以教材为例,当堂演示,引导学生们识读版权页,其中包括图书名、著者、版次、出版地、出版机构、出版时间、印次、国际标准图书编号ISBN、图书学科分类、中图分类号等详细信息;而从版次印次印数可以看出该书的畅销情况及其在学界的影响。由此,学生们学会通过图书作者、出版机构、版印情况等来初步判断图书的优劣,从而更好地指导读书治学实践。

再比如,我们在讲授完教材上的对校、本校、他校、理校等基本校勘方法后便让同学们谈谈自己的校勘经验,其中有两位同学恰好是文学院主办杂志《桂风》的编辑,他们都表示这次在课堂上对校勘方法理论系统性的学习对他们的触动很大。一般来说,凡是投给杂志《桂风》的稿件都要经过实习编辑的一校、资深编辑的二校、主编的三校,但尽管经过了三次校审,稿件往往还是会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这里面的原因除了编辑本身知识不足以外,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没有完全掌握校勘方法。另外几位在杂志社实习过的同学也表示有同样的感受。最后,我们对同学们的发言进行总结,并让这两位《桂风》的编辑将电子版《图书编校细则》上传到班里的QQ群共享中,以供全班同学参考学习。同时,我们也强调当今大学生,尤其是中文系的学生需要加强校勘能力的培养,这不仅对日后求职有益(特别是对于那些立志于做编辑的同学),更是当今高素质人才的基本素养之一。课后,学生们普遍表示此次课堂的收获极大,确实是深刻感受到了学以致用的快乐。

事实上,我们在这门课程一开始就以平时成绩加分来鼓励学生主动寻找《中国古典文献学》教材中存在的错误,包括标点、错别字等。这也是实践教学的一种体现,既有利于学生仔细阅读教材,亲身参与文献校勘,也有利于教材本身的更新修订。

三.课外实践活动

为了帮助同学们更好地理解课本上的理论知识、丰富学习生活、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我们还开展了一系列丰富多彩的与课程相关的课外实践活动。

(一)参观湖北省博物馆《书写历史》展馆

我们在教授完“古典文献的载体形式”这一内容后,都会组织学生集体参观湖北省博物馆的“书写历史”展馆。湖北省是出土战国秦汉简牍批次和数量最多的地区之一。湖北省博物馆《书写历史》展馆陈列着出土的战国秦汉简牍,除此还陈列着甲骨文汉《朝侯之小子碑》拓片、石鼓文拓本等各种古典文献。其中竹简和板牍依次陈列着,学生可以清晰地看到简和牍之间明显的区别,这有利于学生深切领会书本中的知识。在竹简旁边还陈列着竹简的制作流程,通过实物形象地向学生们展示竹简的制作成形过程,一目了然。

(二)图书馆查阅工具书

为了强调工具书的重要性和实用性,为了让学生学习怎样查阅、使用工具书,我们联系了华中师范大学图书馆张晓明老师,与图书馆合作,在周末组织同学们到图书馆亲自查检工具书,并及时解答学生在查阅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在实践活动中,我们向学生讲解了四角号码检字法,讲解《说文解字注》、《四库全书总目提要》、《汉语大字典》等几部大型常用工具书使用法。很多学生反映到图书馆进行工具书查阅让他们受益匪浅,对他们后来论文写作和学习中的资料收集发挥了很大的作用。

(三)鼓励学生在QQ上创办文献学群展开互相交流

网络时代新技术的发展尤其是即时性通讯工具如QQ群给师生学习交流提供了新的平台。张三夕老师教的2009级和2010级同学,就在QQ上创办文献学群,群主由郑依晴同学负责,她把老师的课件及时上传给同学们,群内有什么学习资料就上传共享。老师也加入到群里,有空也在群里为学生解惑答疑。更多的时候,是同学们在群里互相交流学习心得,大家都觉得这是一种促进学习的很好方式。一些同学表示,即使这门课结束了,甚至同学们毕业了,如果有兴趣,大家还可以在这个群里互通信息,彼此交流,继续学习文献学的专业知识。

四.与中国古典文献学相关的优秀毕业论文

正是因为我们课程的实践性改革,课堂教堂形式的转变,引起了很多学生对中国古典文献学知识的兴趣。很多上过该课程的学生在他们毕业论文的选题和写作过程中,都选择了文献学方向。在我们指导的毕业论文中有几篇曾获得省级优秀毕业论文。如,2006届毕业生伍婧琳同学的《韦庄词汇校札记》、2008届毕业生李程同学的《明人选宋诗与〈宋艺圃集〉研究》、2010级毕业生田彧同学的《古诗部分校释》、2011届毕业生柯玲玲的《〈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校读札记》等等。这些学生在写作毕业论文时,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古典文献的“目录”、“版本”、“校勘”等方面知识,并结合自己的专业,对古典文献进行了校释,在论文写作中充分利用《中国古典文献学》课堂上学习的目录学、版本学和校勘学的方法,进行论文写作,论得扎实,成果显著。这也是该课程实践性教学中的一大重要成果,学生学以致用的最好体现。

注释:

[1][2]彭红卫:《直探本源的理论品味,与时俱进的实践特征——评张三夕主编(新版)》, 古籍整理研究学刊,2008年1月第1期,第96页。

[3][4]张三夕主编:《中国古典文献学》(第二版),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年1月,第305页。

[5][6][7][8]张三夕主编:《中国古典文献学》(第二版),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年1月,第208—213页。

[9]张三夕主编:《中国古典文献学》(第二版),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年1月,第103页。

[10]张三夕主编:《中国古典文献学》(第二版),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年1月,第250页。

[11]张三夕主编:《中国古典文献学》(第二版),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年1月,第71页至第75页。

篇8

国家教育部理工科和文科计算机基础教学指导委员会在《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校计算机基础教学的意见》(白皮书)和《高等学校文科类专业大学计算机教学基本要求》(蓝皮书)[1][2]中提出,新形势下大学生计算机知识结构和计算机应用能力的要求为:大学计算机基础教育应该由操作技能转向信息技术的基本理论知识,以及运用信息技术处理实际问题的基本思维和规律,也就是强调在大学计算机基础教学中应实现从重视知识传输向能力培养的转变[3][4][5]。

调查发现,大多数教师在进行《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教学时习惯按照课本就知识点来开展教学,使得学生在按照教师的演示和给定步骤完成任务时比较容易,而真正给学生综合性的任务要求学生自行设计制作作品时很多学生显得无所适从。安康学院依托省级教改项目,在《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教学中,坚持以问题解决为根本出发点,在教学中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法,使《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的教学效果得以优化。

一、“任务驱动”简介

“任务驱动”是任务驱动教学法的简称,它以建构主义教学理论为理论基础,指在学习的过程中,学生在教师的帮助下,紧紧围绕一个共同的任务活动中心,在强烈的问题动机的驱动下,通过对学习资源的积极主动应用,进行自主探索和互动协作的学习,并在完成既定任务的同时,产生一种学习实践活动[6]。“任务驱动”教学法最根本的特点就是“以任务为主线、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自主学习及与他人协作的能力。它一般分为四个步骤:提出任务,完成任务的思想、方法、操作,边学边做完成任务,总结规律、技巧,即提出任务,分析任务,完成任务,总结任务。

二、基于“任务驱动”的《计算机文化基础》教学实践

1.知识点的任务转化

在《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教学中安康学院教师在教学实践过程中将知识点融入一些具体的任务当中,通过具体任务的解决来提高学生运用所学知识点解决具体问题的能力。就Office 2003而言,可以实现知识点的以下任务转化。

(1)Word 2003文字处理

任务1:制作求职简历。涉及的知识点为字符和段落的格式化、表格的制作、制表位、页面边框和打印。

任务2:制作宣传单。涉及的知识点为页面入图形、插入和编辑艺术字、文本框、项目符合和编号。

任务3:制作毕业论文。涉及的知识点为文档属性、样式、节、页眉和页脚、修订和批注和目录。

任务4:快速批量打印信封。涉及的知识点为文本框和邮件合并。

(2)Excel 2003电子表格处理

任务1:制作智能型通讯录。涉及的知识点为窗口的认识、单元格格式化、批注、视图管理、密码设置和工作簿的。

任务2:学生成绩统计与分析。涉及的知识点为冻结窗口、函数的使用、数组公式的使用、VBA编程和图表。

任务3:销售记录管理与分析。涉及的知识点为数据清单、数据排序、数据筛选、分类汇总和数据透视表。

任务4:员工工资管理。涉及的知识点为TODAY、YRAR、SUMIF等函数,以及VLOOKUP、IF等函数的嵌套。

(3)PowerPoint 2003演示文稿制作

任务:制作毕业论文答辩报告。涉及的知识点为演示文稿与幻灯片、占位符、幻灯片版式、模板、配色方案、超链接和动画效果。

2.教学实践

(1)提出任务

以上述“Word 2003文字处理”一章为例,设计了一个“制作求职简历”的任务:“找工作,是竞争什么?简历是招聘单位了解你的第一扇窗口,因此通过简历引起用人单位的兴趣是最重要的。假设你是一名即将毕业的大学生,请结合自身情况制作一份个人求职简历。”这个任务与每个学生的联系都非常紧密,大家毕业后都要面临求职,都需要用到求职简历,所以当制作个人求职简历的任务提出后,学生都迫不及待地想知道如何完成所给任务,在教师的引导下很自然地过渡到下一个环节。

(2)分析任务

通过对个人简历的构成进行分析,制作一份个人求职简历需要包含以下几个基本构成部分。

第一,个人简历的制作。可以用表格的形式来完成,根据个人情况的不同,个人简历中包括的信息是不同的,个人简历的制作要清晰、整洁并且有条理。

第二,自荐书的制作。根据自荐书的内容对页面进行调整,使页面的布局合理,不要太紧凑也不要太分散。

第三,封面的制作。第一页设计求职简历的封面,要尽量让封面美观,可以插入图片或用艺术字进行点缀。

(3)完成任务

完成任务实际上就是综合运用各方面的知识来解决具体问题的过程。结合上述对任务的分析,引导并帮助学生总结出完成制作个人求职简历的步骤。具体如下:

第一步,制作自荐书,输入内容并进行排版。

第二步,制作“个人简历”表格,并设置相应的单元格属性。

第三步,制作求职简历的封面页,插入图片并用制表符来对齐封面的文字。

第四步,在“求职简历”的自荐书页中添加页面边框。

第五步,对“求职简历”进行打印预览,确定后打印。

(4)总结任务

总结任务阶段是实现“任务驱动”教学法的最后一个环节。对任务的总结可以实现知识的查漏补缺,以及提升和应用迁移,等等。在个人求职简历制作这个任务时,主要涉及字符格式、段落格式和页面格式的设置,图片的处理,表格的制作和文档的分节,以及制表位的使用。这个任务除了对学生在运用上述知识点解决类似求职简历方面的问题有所帮助,对文字处理中版面设计方面也具有重要的启示作用。但是,需要注意的是在对版面进行设计时要有一定的技巧性和规范性,学生应多观察各种出版物的版面风格,以便设计出更多实用性的文档。

三、结语

《计算机文化基础》是一门实践性很强、极富创造性、具有明显时展特点的课程。“任务驱动”教学法符合计算机系统的层次性和实用性。创建真实的教学环境,让学生带着真实的任务学习,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自主学习和与合作学习的能力,从而实现《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教学从重视知识传输向能力培养的转变。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计算机基础教学的几点意见(征求意见稿)[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2]教育部.高等学校文科类专业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大纲[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3]冯博琴.计算机基础教育新阶段的教学改革研究[J].中国大学教学,2004,(9).

篇9

1.1大学计算机基础的特点

就各大高校实际的课程设置情况看,大学计算机基础这门课程主要是被安排大学一年级的时候。在这一阶段,学生刚刚从高中校园踏入大学校园,各方面的理论知识都还比较缺乏,相应的知识体系也有待构建。就大学计算机基础这门课程而言,其各章节知识不仅具有很强的理论性,也具有很高的实操性。基于这一特点,就要求其教学过程必须结合理论与实践。不仅如此,大学计算机基础各个章节之间具有很强的逻辑性,前后知识的衔接十分紧密。如果学生对某一环知识的学习出现了脱节,就会导致其对后边知识的学习掌握难度上升。

1.2大学计算机基础教学存在的问题

就当前是情况而言,大学计算机基础存在一些教学问题,对教学质量形成了一定影响。从课程安排上而言,对于非计算机专业的学生,大学计算机基础只是一门公共必修课,在教学时段安排上存在一些不合理的地方,诸如安排在晚上。在教学内容的布置上,理论教学过多,实践操作过少,教学活动出现理论与实践脱节的情况。不仅如此,前后章节知识的衔接不畅,教学内容不成体系等,都是大学计算机基础教学内容上表现出的问题。就教学手段而言,由于教学活动过于偏重理论,许多教师都是单纯依靠PPT展开教学,在课堂教学中缺少实践性的操作,对学生的指导意义不强。

1.3案例教学在大学计算机基础中的应用优势

案例教学法强调了教学活动对案例的应用,在实际案例中展开计算机基础教学。结合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自身所表现出的特点看,其运用案例教学法具有十分显著的优势。首先,大学计算机基础的理论性较强,许多知识单纯依靠书本或是PPT是无法迅速理解掌握的。通过案例教学,将这些难以理解的知识点融入案例之中进行讲解,可以方便学生理解。其次,大学计算机基础对实践操作的要求较高,通过案例教学,可以让学生对实践操作的基本流程和注意事项等形成清晰认识,以便教学活动的展开。最后,大学计算机基础相关知识和日常生活具有密切联系,比如word、Excel等软件工具的应用,学生具有很强的学习兴趣,方便案例教学的实施。

2案例教学在大学计算机基础中的展开方法

2.1展示教学案例

利用案例教学法进行计算机基础教学,展示教学案例是首要任务。但是,展示教学案例并不是通过多媒体设备直接播放即可,还需要明确教学目标和教学要求。比如,在教学PPT制作的过程中,需先对教学重点进行简单梳理,然后再播放教学案例。在学生观看教学案例的过程中,教师应当适时暂停进行讲解,强化学生对案例中知识点的理解。

2.2分析教学案例

在播放完毕教学案例之后,就需要对教学案例进行全面的分析,尤其是对学生难以理解的知识点,更需要进行深入研究。比如,在播放完毕“我的大学”这个演示文稿之后,学生可能更多地将精力集中在大学介绍上,而对演示文稿的制作却存在忽略情况。因此,在播放完这个演示文稿之后,教师就应该针对“我的大学”这个演示文稿对其制作方式和相关知识点进行分析。具体而言,要制作一个演示文稿需要从五个方面的工作入手。首先,建立一个空白演示文稿,对其版式进行选择。在选择版式的过程中,应该对“我的大学”这个题目进行充分分析,选择比较合理的版式。其次,文字输入。在演示文稿中,文字表达是不可或缺的,一般可以直接添加和插入文字两种方法进行。直接添加就是在需要输入文字的地方直接添加文字,插入文字就是通过插入菜单中的文本框命令,完成文字输入的操作。第三,幻灯片模板的使用。演示文稿中播放幻灯片时通常具有一样的颜色和背景,风格基本上能够保持一致。要实现这一步骤,可以依靠格式菜单中幻灯片设计的模板设计这一功能,对幻灯片模板进行选择。第四,超链接设置。实现超链接的手段主要有两类,一类是先选中超链接地址,然后通过插入功能中的插入超链接进行。另一个手段是利用动作按钮设置超链接。最后,设置背景音乐。在演示文稿中,背景音乐可以起到显著的认知作用,一般是利用插入菜单中的声音和影片这一功能进行音乐的插入和设置。通过上述案例分析,就可以让学生对案例教学内容要点形成深刻认识,进而有效掌握大学计算机基础的相关知识。

2.3讨论案例

讨论案例是案例教学的升华环节,即通过讨论案例能够实现案例教学质量的提升。在大学计算机基础完成案例分析之后,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对案例中的知识点展开讨论。就以上述“我的大学”演示文稿的制作而言,值得讨论的地方是比较多的。比如,如何制作出和别人具有明显区分度的演示文稿、如何通过不同的方法实现音乐插入、文字输入等。在讨论环节,教师应该先给学生预留5到10分钟的讨论时间,期间对学生主要提及的问题进行简单快速的分类整体。在学生自主讨论结束之后,教师应该对学生讨论所表现出的问题进行集中讨论,深入相关知识点中,加强剖析,结合案例再次进行辨析,是学生彻底掌握相关知识。

3大学计算机基础教学案例的设计

3.1教学案例的设计原则

设计大学计算机基础教学案例,必须遵循一定的设计原则,才能得出符合教学实际的教学案例。第一,综合性原则。大学计算机基础从其自身特点上看,就是一门综合性比较高的课程,各章节知识点的关联程度很高,知识的综合性很强。比如,word中的表格制作,其既可以通过自带的表格绘制功能完成,也可以通过excel活表格完成表格制作。所以,在设计教学案例的过程中,应当加强对知识点的综合设计,尽可能全面的归纳教学知识。第二,实用性原则。大学计算机基础教学的相关知识具有很高的实用性,比如ppt的制作、word的操作等,对大学生而言都是比较重要的实用技能。因此,在设计教学案例的过程中,最好选择和学生日常生活学习具有直接关联的案例,以此增加学生对大学计算机基础教学的兴趣。比如,毕业论文模板制作、求职简历制作、成绩表的设计等,都是具有很高实用性的教学案例。第三,启发性原则。教学案例的作用不仅仅是罗列书本中的知识点用于承载教学活动,其还应该具备启发作用,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实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对相关知识能够实现全面深入的掌握。第四,典型性原则。典型性原则是指教学案例的设计应该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即对相关知识点反应能够比较突出,具有很高的区分度,不会和其他教学案例出现雷同的情况。

3.2大学计算机基础教学案例设计

第一,word教学案例设计。比如要设计“校园介绍”这样一个文档,需要使用到字体段落设置、分栏、首字沉降、项目编号、插入图片、文字方向、文字边框和底纹、艺术字等多种基本功能。所以,在设计“校园介绍”这个文档时,就应该按照实际的介绍流程,逐一将相关的知识点进行编制罗列。在比如在设计“毕业论文”模板这个案例时,首先就需要对各级标题的字体和字号进行设置,比如正文标题宋体三号居中,段落大标题宋体四号居左,段落小标题宋体小四居左,正文内容宋体小四左对齐,页眉和页脚插入,公式编制等,这些都需要在案例设计中反映出来。第二,Excel教学案例设计。Excel的教学案例设计可以将期末成绩表作为案例,设置好表头的人员、分数、科目、排名、总计等多个项目,然后利用Excel中的排序功能,对成绩分布进行分析。不仅如此,还可以利用函数功能,对表格中的数据进行分类汇总、数据透视、图表生成等一系列操作。主要涉及的函数包括了Max、Min和IF等。此外,还可以以课程表设计作为教学案例,以此加强教学案例的实用性,其设计过程和成绩表的流程较为相似,但是在具体要求上则相对简单一些,比如不需要进行排序或是图像生成等,知识单纯要求进行表格制作。通过这些教学案例,可以让学生在计算机基础的学习过程中,对相关知识形成全面掌握。

篇10

1 文字元素的标识性质

现今的标识主要有:平面分布指示标识、公共空间标识、方位指示标识、交通信息标识、操作标识、禁止标识、文化宣传标识等等。在现代社会,商品经济的发展使标识设计成为设计中最为常见的、最能够为大多数受众接受的设计门类。好的标识设计,能够向受众传达企业品牌,影响商品在市场上的流通,实现完美的、顺利的商品推广和传播。在这个流通和传播的过程中,标识以简单易懂的形象特点和清晰的指引方式完成整个视觉传达的过程。

文字是一种根本的信息传达方式,人类历史上的各种文字都反映着不同的时代、民族、国家、地区的不同特征。文字元素之所以能够成为标识设计的主要内容,正是由于它抽象的信息传达作用和文字的图形化传达信息的特点。中国的汉字是在象形文字的基础上,历经数千年的演化、发展而来的。在中国古老的典籍《说文解字》中,汉代的学者许慎阐释了汉字构造的原理: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指出了汉字具有“图形化”、“视觉符号化”的特点,这是文字元素自身所具有的标识性特点。中国文字具有丰富的视觉表现形态,如甲骨文的拙朴,篆书的婉转柔美,楷书的刚正清直。因此,文字元素具有天然的标识性质。

2 文字元素在标识设计中的应用方式

(1)图形式的文字。将文字进行设计,呈现出一种图形的方式即是图形式的文字。由文字到图形、图象,要经历不同的,亦或简单亦或复杂的设计手段。比如,在单个文字的基础上进行添加,将不同的文字进行组合,对单个文字进行变形,对于复杂的文字进行删减等等。在标识设计中,图形式的文字极为生动,极具趣味性,富有视觉传达的功能。有些经典的商品标识就是成功的运用图形式文字的作品,比如,百年经典的“可口可乐”广告,在中文广告字体中运用了灵动的具有活力和年轻态感觉的变体美术字,因而具有了“生命”“活力”、“向上”、“积极”的视觉意蕴,英文的“可口可乐”字体运用的是连贯性强的斯宾塞字形,在具有自然感的手写字体上进行了适当的夸张和变形。从整个文字标识的发音和外貌进行分析,“可口可乐”具有押韵、顺口的特点。因此,这种图形式的文字标识,受众很容易接受,很容易记住,这是“可口可乐”标识能够广为流传的根本原因。

(2)文字化的图形。文字化的图形是标识设计中另外一种常用的文字设计方式,如将“长命百岁”四个字作为一个老人的头像;将“坏小孩”三个字设计成一个可爱的小男孩的头像;用“美丽的姑娘”五个字,进行夸张、变形,组合成一个含羞低头的美丽少女的样子……文字化的图形与图形式的文字相比,在标识设计中的运用较少,但是成功的文字化图形标识作品,会具有非常良好的接收效果,受众在欣赏的时候,往往会忽视了文字本身,为图形所陶醉。

(3)图文共生。图文共生是标识设计中最常用的方式,这种方式具有“实用”和“美观”两种特点。经典的图文共生标识作品不仅具有直接的说明作用,还具有悦目的形式美感。如“Google”的标识设计,设计师常将第二个“o”字母进行图形变化,或者用“DNA”结构塑造这个字母,或者对这个字母进行图形变化,如将它设计为一只海螺的外形,显示出海螺中放置着的颜色鲜艳的花朵和水果,在这个字母旁边,有一只带着鲜艳羽毛的鸟。这个图文共生的设计,给人带来耳目一新的视觉感。

3 中国文字元素的特点及其在标识设计中的应用

中国文字元素是标识设计中的一道亮色,设计师靳埭强主张把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融入西方现代设计的理念。如中国工商银行的标识设计外形,具有简洁流畅的视觉感,从构成设计上分析,又具有时代感较强的构成美感。标识内有双线组合而成的“工”字,凸现中国工商银行的全称。这个标识是中国文字元素在标识设计中的成功运用。

标识设计具有悠远的历史,最早的标识设计产生于古老的希腊文明,人们将标识作为符号或商品的标志。数千年后的今日,对于标识设计的创新应用是时代和人类历史发展的共同要求。这就要求设计师综合的运用各种标识元素,将文字元素同标识设计中的其他元素,比如图形元素、符号元素以及造型元素等综合运用,找出处理标识设计中文字元素的最好方式。

参考文献

篇11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727(2012)09-0152-02

当前,计算机相关专业面临巨大的就业压力已成为不争的事实。一方面,每年都有大量的毕业生涌入市场,另一方面,用人单位又招聘不到合适的人才,学校教育与市场需求不衔接,出现结构性错位。因此,如何培养企业用得上、适应快的毕业生,成为我们教学改革的目标。

教育部高等学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教学指导委员会经过认真的调研、分析、对比,提出了人才培养要面向就业市场的理念。面向就业市场培养计算机人才,不仅是社会的需要,也是计算机院系生存的需要,要求计算机专业人才加快向应用型人才转变的步伐。根据《宁波大红鹰学院2011年—2015年建设与发展规划纲要》,学院要成为中小企业发展的首选大学,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为中小企业中高端技术、管理岗位应用型人才,服务面向定位:立足浙江,面向长三角,辐射全国。学院明确的发展规划,为专业教学改革提供了更为广阔的空间。

面向中小企业的网站建设与管理人才岗位需求分析

(一)信息化进程中的中小企业需要网站建设与管理类人才

笔者对中国宁波人才网(http://.cn/index.htm)、258人才银行(http:///)、前程无忧(http://)等相关人才网站对宁波企业网站建设与管理岗位的需求情况(2011年6月1日至2011年8月1日)进行了分析。网站建设与管理相关的工作岗位主要有:网页设计/美工、网络程序员、网店美工、网络运营专员等。企业对于相关岗位的人员一般要求如下:学历最好是专科及以上,专业要求计算机相关专业,由于岗位不同,因此,各企业对于学生的技能要求不一样,但是,企业普遍希望学生具备网站项目开发的实践经验。而对于学生的职业态度,企业强调要有良好的组织观念和团队合作精神、敬业精神,工作上积极主动,细致专注,并能承受工作压力。

我们发现,不同类型的企业对于网站建设与管理类人才的要求并不完全相同,互联网/电子商务类企业对于网站建设人员需求量较大,而且要求学生在系统了解网站建设相关流程的基础上,在某一方面,要具备专业特长,如美工设计、程序设计等,需要有专业特长的学生。其他类型的中小企业则要求学生能全面掌握网站建设与管理的相关知识,并且能对本行业的相关知识及工作流程比较熟悉,能解决日常工作中碰到的各类问题,对学生的综合能力要求高。而且,随着宁波市中小企业信息化进程的加快,企业对于网站建设与管理人才的需求也急剧增加。

(二)具体岗位对于人才的技能要求不同

不同的工作岗位对于人才的技能要求是不同的。如网页设计/美工,要求学生具备独立进行网站项目的整体版式、风格设计能力,精通Photoshop、Flash、Dreamweaver等网页设计美工软件,具有良好的美术功底以及良好的创意构思能力,对色彩敏感,具有把握不同风格页面的良好能力;网络程序员,要求学生熟悉PHP、ASP、VB、C#语言编程,并掌握其中一种开发语言进行网站的后台功能开发,熟悉SQL、Access等数据库操作,具备项目程序开发经验,责任心强,学习能力强,敢于接受挑战和承受压力,能够独立完成任务;网店美工,要求学生能熟练的处理网店产品图片,宝贝上架,宝贝标题设定,以及对网店进行装修(包括图片设计与代码制作)和日常维护,同时,还要兼顾网站的销售业务;网络运营专员则主要从事网站编辑、网站策划、客服等,负责网站信息的更新和维护,提供客户咨询,跟踪和策划重点时事专题网站的推广,软文的撰写和编辑,审核有关的内容及内容管理;擅长网站运营数据分析、总结,并以用户为核心提供实用内容。

面向中小企业的网站建设与管理人才培养方案

(一)明确培养目标

如果将学校培养出来的学生视为一种特殊的“产品”,这个“产品”必须按照企业和用人市场的基本要求去考虑和设计。要达到培养规格要求,首先必须制定好人才培养方案,特别是要明确培养目标定位。通过对企业用人需求的分析,尤其是结合具体岗位的需要。而对于学生来说,明确的职业目标也能使学生的学习目标更为明确。

(二)设计课程方案

课程设置的原则是适合人才培养目标的定位。目前,学校的课程设置普遍沿用传统的课程体系,随着用人单位的要求不断提高,以及学科技术的快速发展,需要对有关课程进行完善和改进。

篇12

学校于2011年在计算机基础教学中实施分层教学模式。计算机课程采用“1+1+X ”课程体系。第一学期开设计算机基础,第二学期根据学科大类,选修Office高级应用或数据库基础及应用课程。文科类学生选修的是Office高级应用。在此背景下,教学过程中普遍存在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1 Office高级应用与计算机基础内容有重叠

Office高级应用课程的部分教学内容与计算机基础课程内容重叠。由于缺乏相应的规划,每个任课教师对Office中的“高级应用”的理解也不尽相同。有的老师认为“高级”就是一些高效的技巧,有的教师往往将Office高级应用变为计算机基础的重复。并未突出Offcie高级应用的本质特色。对学生而言,他们通过计算机基础已经掌握了Office的基础知识,若老师再重复一遍,学生会产生厌倦感和逆反心理。

2 缺少合适的教材

目前的教材主要有以下问题:教程中所使用的软件版本较低;教材中的内容与计算机基础有很多的重复;教材中的案例不能突出实用性,内容较单一;有的教材只是单纯的案例设计,列举操作步骤,没有理论知识的支撑。

3 教学模式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

虽然在课堂上教师采用案例教学法,但课堂过于依赖教材,照本宣科,仅讲授各类软件的使用方法及技巧;或者根据案例,向学生演示案例是如何一步一步制作完成的。教师活动强度大,而学生参与的少,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讲授只会加深学生的短期记忆,仅仅记住这个案例的操作方法,这种记忆过于抽象,灵活运用性也较差。课后学生只会依照教师讲解的步骤完成该案例,达不到举一反三的目的,造成了学生不会“活用”的状况,无法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学生通过网络或实习返校学生的介绍,了解到Office在日常的学习或工作中的实用型,对Office高级应用课程比较期待,都有想学好的愿望。随着国家推出计算机等级考试二级MS Office高级应用的考试,学生学习积极性更高了。为了更好的服务学生,满足学生的需求,所以Office高级应用的教学改革势在必行。

二 教学探索

我们成立课题组,在教学内容、教学手段、考核方式上进行一些探索。

1 教学内容

课题组通过梳理教指委关于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教学要求,讨论、分析2013版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一级MS Office的考试大纲和二级MS Office考试大纲的区别,以及调研企业实际工作需求。多次探讨后,理清了计算机基础和Office高级应用两门课程的教学目标、教学要求和教学内容,并修订了两门课程的教学大纲。在教学大纲中不仅明确了授课内容,还明确了上机实验任务。Office高级应用课程以Office 2010软件为基础,主要讲解Word、Excel、Powerpoint、Visio等软件的高级应用内容。以CDIO工程教育理念为指导,对教学内容进行整体设计。通过情景教学及项目驱动的方式,在实际案例融入新知识。在整个教学环节中设计了26个实训项目,例如邀请函的设计与制作、高新技术企业申报书制作、毕业论文的版式设计与制作、教师档案管理表的设计与制作、双轴图表制作、毕业答辩ppt设计、产品介绍ppt设计等。项目的内容涉及Word的邮件合并、样式、域、修订等,Excel的工作表美化、公式、函数、图表、数据处理,Powerpoint的母版设计、动画设计等,Visio的图形绘制。

2 教学方法

本课程是一门实践性极强的基础技术课,既要求学生掌握一定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又要求熟练一定的基本技能。因此在教学组织中既要重视样式、域、函数、图表、幻灯片母版等基本知识及理论的讲授,更要突出学生设计能力、实践能力的培养。

为提高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实现学生全程参与到授课环节中,采取多种教学方法,如启发性、互动式、提问式、分组讨论等形式组织展开教学,以达到教学大纲要求。特别是采用了项目教学,小组合作的教学模式。教学活动划分为:项目选择、学生分组、项目操作、项目展评、项目总结与示范五个实施环节。充分利用“教-学-做”一体化模式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1)项目选择

在26个项目中,有10个必做项目,有16个选做项目。根据各个专业的特性,选择适合各自专业的项目。例如在viso应用部分,园林专业选择房屋平面图的设计,中文专业选择组织结构图的设计与制作和日历安排表设计。每个学生必须完成18个项目的设计任务。

(2)学生分组

在以前的实验中,发现有些实训项目偏难,学生需要4~6个学时才能完成,这样会影响后续实训项目的完成。为了所有学生都能按时完成实训项目,就采取实训小组的方式进行。每组1~3人,设有组长,负责任务的讨论、分工。小组采用协作学习方式,共同完成项目。在各个项目中,学生轮流担任组长或项目展评汇报员,担任不同的角色,使每个学生的各种能力都能得到锻炼。

(3)项目操作

各实训项目的要求都是提前2周给学生,小组成员可以围绕要求讨论、查阅资料,理解项目的要求,形成统一的意见,并绘制草图。然后分工合作,独立制作项目的各部分,最后整合各成员完成的内容形成完整的作品。在制作阶段,遇到问题,小组成员可以讨论,相互帮助,也可向指导老师求助。老师在指导过程中,可以有意识地收集学生的问题,为后面的项目总结积累信息。

(4)项目展评

在项目完成后,设计的作品先提交给老师评阅,通过评阅大体了解学生作品的闪光点和存在的问题。在理论课课堂上利用计算机随机抽选2组来展示他们的创作作品。展示完毕后,向全班同学讲述他们在创作过程中用到了哪些知识、遇到的困难、难题是如何解决的,还有哪些难题没有解决。老师和其他同学也可向他们提问题,了解他们陈述过程未说明的问题。通过项目展评,锻炼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学会利用一些专业术语陈述内容;老师可以了解学生对某个问题到底是怎么想的,从而判断学生掌握知识,应用知识的情况;其他组的学生可以相互借鉴,取长补短。

(5)项目总结与示范

通过项目展示和评阅,教师了解到学生设计过程中出现的各种各样的问题。针对某个问题,可能有些处理方式不是正确的,也可能处理的方式不是最快捷的。总结时,教师要总结比较各组的闪光点、引导学生学习别人的长处,同时也指出问题的所在及解决的方法。通过总结让学生知道什么样的设计才是好作品,不断的提高欣赏水平,这样学生才能不断的超越自己。总结之后,教师通过项目示范让学生明白项目需要掌握的知识、易于出错要注意的要点、难点的处理方式和技巧。

3 考核方式

为强化项目教学的效果,注重对教学过程的考核,全面推进操作技能考试。相对于传统教学的考核方式,在这次改革中,考核各部分的占分比例如下:考勤占10%,团队合作小组自评占10%,平时项目完成情况占30%,项目讲评占10%,期末上机测试占40%。其中,平时项目完成情况和项目讲评成绩以小组为单位统一给出成绩。

4 成效

通过一系列的教学改革,学生的Office应用技术水平不断提高。在2015年学校组织的“Office应用技能大赛”成绩前10名中有7名是参与课程改革的大学一年级的学生,大一学生成绩要明显好于高年级的学生。我校学生参加的2015年3月的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二级Ms Office科目的合格率达到72%,比整个长江大学考点该科目的合格率高13%。

总之,在项目化教学过程中,教师的责任是鼓励学生探讨问题,引导学生在实践中掌握方法和技巧,独立完成任务。在项目教学的实施环节应当把握项目的选择,项目最好能与各自专业相关,以吸引学生的兴趣;项目展评不需要提前指定小组,上课时采取随机抽取方式,防止学生出小差,确保学生时刻保持良好状态,跟随课堂的节奏;项目总结教师要提前评阅学生的设计作品、收集学生设计过程中新颖的设计思路和遇到的问题,做好充分的准备,使学生的思路和境界在总结中得到升华。

参考文献

[1]黄丽芬,蒙海涛.高职院校办公制度化课程项目化改革研究[J].广西教育,2012(23):52-53.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