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3-24 15:24:02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4篇医学创新论文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学生作为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开展实施的主体地位应该明确.而且不能改变[3],大学生创新实行实验计划项目并不是单纯的做一实验小研究,从项目选题、文献检索、项目申报、项目实施到项目总结和汇报、项目组学生之间的相互沟通等每个环节都可锻炼和培养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都必须交由学生独立完成。我院在实施大学生创新性试验计划项目中强调“突出过程、强调可行性、淡化结果”的项目管理原则。
项目选题鼓励学生从自身兴趣的小课题、小研究、小调查入手。然而,往往不少学生立志于做大事、做大研究,申报的项目课题过于庞大,研究内容过于复杂;部分指导教师是将其自身科研课题的部分内容作为研究项目直接交付学生填写申报,未能充分考虑学生的知识结构和科研知识积累较少的背景,导致项目流产。例如《口腔癌基因研究》,对于2000元研究经费和借助课余时间完成项目实验的学生而言是完全不可能实现的。因此,我院在项目的立项选择上,明确告知学生和指导教师要从客观实际出发,以学生团队在业余时间能独立完成实验为基本原则,例如我院2010年立项项目———《“美丽微笑者”上颌前牙视觉评价及分析》实验项目设计清晰,实验内容可行性强,能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参与性和可行性,研究过程充分调动学生的沟通能力,获得了申报答辩评委的认可而获得立项,该项目同时被我校遴选参评福建省级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并获得省级立项,说明教育行政主管部门高度重视学生自身的参与性及实验的可行性。
二、转变教学方式,促进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
总的来说,如果要培养有创新意识的学生,那么教师首先要有创新意识。学生的创新意识从某种程度上来源于教师教学过程中对创新意识的应用。因此,教师要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方式,转变传统的教学方法,采用新颖、独创性的教学方法来促进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传统的如听写、领读、逐字逐句的讲解、提问等教学方式已经无法满足现阶段学生创新意识培养的要求。教师要充分利用各种现代化的教学工具,采用信息化的教学方式,如利用网络进行动画教学,还原小学古文中的全貌;又如通过电子情景教学,设定语文课文内容中的仿真场景,让学生模拟课文中的人物,使其能够仿佛真正进入了语文内容所描述的景象中。同时,教师在教学中可以利用合作研讨的教学方式,结合学生各自的特点,将其分为相关的学习小组。以学生为主体,让其互相合作,通过开展互帮互助形式的教学互动,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在活动中获得更多的自我表现机会,使其思维活动真正地调动起来,学生的创新意识也随即得到培养,课堂教学变得生动活泼,丰富有趣。教学方式的改变,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外加大对教材、教法等教学方面的钻研、剖析,同时要加大和学生的沟通力度。通过和学生的沟通来找到适合学生创新意识培养的教学方式。
兴趣是成功的先导,创造的动力。这就要求在活动教学设计中,教师应对学生需要有所了解,通过问题情景的巧妙设计、灵活语言的采用、新型教学手段的运用,来给学生营造出一个积极主动的教学气氛。
1.2鼓励学生质疑
学源于思,思起于疑。这就要求教师在学习活动中应鼓励学生勇于探索,善于发现,敢于质疑,对学生所提出的可笑的、幼稚的、甚至错误的、荒唐的问题,应积极的加以肯定的鼓励。
1.3刺激学生需要
学生的需要是多方面的,任何一个学生都希望自身的创造需求得以满足。这就要求教师通过活动课问题、新情境的创设,来促进学生强烈学习动机的形成,从而满足学生参与的成就感和创造感。
2初中政治教学中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策略分析
2.1通过情景课题的创设,强化学生兴趣,促进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
近些年来,情景教学已经逐渐应用到素质教育当中,其主要思维便是以教学内容为依据。政治教师应下意识地通过名人故事、笑话、寓言等来创造积极引人的气氛,生动活动的课堂氛围,来激发学生对于政治的学习兴趣。
2.2现代设备,辅助教学
科学技术不断发展的时代背景下,众多先进的教学设备与技术在教学过程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因此,在初中政治教学的过程中,教师也应当借助现代设备,发挥其对于政治教学的辅助作用。在教学过程中,由于初中政治课本内容多为文字,缺少图表,因此,很多教师不注重多媒体设备与技术的应用,而是一味的讲授知识。将现代设备运用到教学中,有助于提升学生的创新意识。
2.3运用三步教学法,促进学生创新意识的提高
所谓三步教学法,顾名思义,就是三步进行的教学法,即提出问题、展开讨论及概况分析。运用三步教学法,来实现初中学生创新意识的提高,就需要以培养学生创新意识为着手点。第一,提出问题,政治教师应首先对教学内容加以熟悉,以此为基础来提出相关问题。对学生进行预见相关的提升,学生以提示为依据,通过自主资料的查阅,来提升学生的积极性。第二,展开讨论,活跃思维和开拓思路的养成是通过师生与生生间的相互讨论来实现的。
3初中政治创新教学开展应注意的几点问题
由上述可知,在初中政治教学中,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并非一件易事,涉及的方面很多,同时在实际的应用中也是比较困难的。所以,在实际的教学中加强对某些方面的注意,有利于提升创新意识培养的水平。笔者在此对初中政治创新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意识方面,提出了几点注意事项,希望能够对政治教师有一定的帮助。
3.1应有针对性和计划性
在政治教学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方面,就笔者来看,首先应该注意的一点问题就是其课堂教学要有针对性和计划性。在新的教育制度下,事实上,教师已经在很大程度上转变了自身的教学角色,不再是以往一味的孜孜不倦的讲述,而是应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导作用,教师应该打破以往的传统,从以往的主导作用变为现在的指引作用。所以,教师在进行教学时,应该重点考虑学生的自身各个方面的特点,进而向着学生个性化需求的方向发展,以此来更好、更有效的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3.2评价应公允客观
在教学中,除了要注意针对性和计划性外,还应该注意在对学生进行评价时,要注意公平性。教师应该充分的考虑学生的自尊心。对于学习努力、成绩好的同学要不断的给予鼓励,同时也要提出不足和改进的地方;而对于那些学习不努力的同学,在评价时更应该有所注意,在适当的批评下,还应该给予鼓励,以此来提高这些学生的自信心,从而向着积极向上的方向进行努力。初中政治教学中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策略的研究涉及的方面很多,而以上仅仅只是笔者对于初中政治教学中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策略的几个方面的研究,并且由于笔者在该方面言研究的能力有限,所以,就以上研究来说,还比较浅显,因而仅仅凭借这些研究来促进初中政治教学中学生创新意识培养水平的提高是远远不够的。所以,对于政治教学中该课题的研究还需要更多的专业人士来加强研究和探索。
2培养科研思维与创新意识的教学途径
2.1增加开放性兴趣实验
在分析化学实验原有教学计划中增加了开放性兴趣实验内容,由学生自由组合、自主选题、自定方案并自行完成实验,由实验教师对试验方案、过程进行适当的指导。学生积极参与并完成了多项综合实验,包括多种蔬菜水果及饮料中维生素C的提取与含量测定、易拉罐中铁铝含量的综合测定、油条中铝含量的测定、牙膏中钙含量的测定等扩展实验项目。这些实验项目大部分不同于前期实验课的项目,但所运用的分析原理与方法都是前面课程中所涉及到的,既保证了学生能够有所创新,达到了科研教育的作用,又避免了盲目开放,收到了良好的反馈效果。在开放性实验活动中,学生针对自己感兴趣的项目,通过查阅资料,设计具体的实验方案,方案中对原材料的处理、试剂的配制、试验的原理及结果的处理等进行了较为详细的阐述,最后进行实际的试验测定并完成小结论文。可以说开放实验与基础实验形成了教学中理论与应用的互补关系。
2.2引入科研课题
为进一步提高学生实验综合能力,我系积极开展教学科研试验工作,由教师根据自己的科研工作分拆出若干小型试验项目,让本科学生参与到教师科研工作中去,并由相关教师针对性地对实验小组的学生进行辅导教学。学生在试验中得到了较为系统的科研训练,并掌握了更为复杂和科学的数据处理分析方法,同时表现出了积极研究探索的浓厚兴趣,并在实验技能及专业素质上获得了切实的提高。在组织开展的数十项教学科研创新试验项目中,其中“向日葵籽壳绿原酸的提取分离及功能研究”项目在第六届广东省生物化学实验技能大赛中取得了优异成绩。同时,部分科研创新试验项目被应用于基础实验教学课程或列入开放性兴趣实验项目中。
2.3设计对比实验
将实验中的即定因素科研化,通过重新设计,形成变量对比,是在基础实验课程中引入科研创新的最直接和有效的方法。针对原料、试剂、方法或步骤等因素设计两组或多组对比试验,由学生在实验课中分组完成,并对结果进行比较分析。例如在“大豆中钙、镁、铁含量的测定”实验中,设计另一组试验测定某市售加锌铁钙豆奶粉中锌、铁、钙的含量,通过对比试验,拓展了学生对实验方法的应用能力。在“氢氧化钠标准溶液的配制与标定”实验中,设计另一组试验采用甲基橙作为指示剂或者采用pH计指示终点的方法。通过对指示剂的替换让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指示剂的选用原则以及方法误差,同时通过对pH计的使用,让学生深刻理解酸碱滴定分析的原理,了解试验方法和手段的多样性,培养学生严谨细致的科研思维与运用多种方法解决问题的创新意识。
3培养科研思维与创新意识的保障
3.1必须形成科研创新的基础教学理念
教师的教育理念决定了其教学方法,只有实验教师自身具备了科研创新的基础教育理念,在基础实验教学中采用科研创新的教学方法,并通过言传身教,才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科研思维与创新意识。我国过去的教育体制长期忽略了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传统的教育理念认为,在基础实验教学阶段要着重训练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并掌握基础的实验手段与数据处理方法,而科研思维与创新意识可以在研究生阶段再进行培养和训练。这种理念最大的问题在于忽略了思维意识的形成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通过长期的培养训练,特别是潜移默化的熏陶。
3.2必须建立适当的教学途径及教学体制
以往限于实验教学安排及教学模式等原因,教师通常不愿意在原有基础实验课程中引入科研途径及创新方法。我们在教学安排中专门设置了开放性实验环节,从教学体制上提供了相关教学内容所需的场所、时间、人员和物资的保证,从而确保开放创新实验教学的落实。同时鼓励及协调实验教师与实验室相关人员积极参与学生科研实验工作,建立科研创新教学途径,形成良好的体制氛围,最终不但教师积极参与、实验技术人员密切配合,学生更是踊跃报名实验,在新的教学模式中各方获益良多。
3.3改变考核方式和增加配套奖励机制
在建立必要途径和教学体制的基础上,同时也需要改变对学生成绩的考核方式。我们明确了开放性实验单个项目考核成绩在实验课总成绩中占有固定比例,考查开放性实验中学生对所选项目的资料准备、试验设计、实际完成情况及论文撰写情况等,最后进行综合评分,并将这一评分结果按20%比例计入到该门实验课程的期末总评中。此外,在学生科研创新实验项目中,每年进行优秀创新实验项目及实验小组评选活动,并对优胜小组给予适当奖励。此外,推荐部分优秀项目参加大学生实验大赛等活动,让学生从创新实验中得到收获与荣誉。这种考核与奖励的双重机制完善了基础实验教学中对学生科研创新的培养制度,促进了相关教学工作的开展和落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