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3-24 15:24:03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12篇社区安全论文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作者:杜双梅 单位:中国石化集团江汉石油管理局广华社区管理服务中心
“班前安全教育”考核不认真,成了形式,没有效果,忽视岗位安全隐患在一些员工中,安全意识非常淡薄。少数员工甚至认为,社区工作不像钻井、作业等前线单位那样工作风险大,安全要求高,社区工作没有技术含量,就靠力气,安全不存在很大问题。偶然发生事故也是运气不好。员工观念上的忽视导致安全行为的不规范,同时给企业实现安全生产埋下隐患。安全生产活动监管落实不力群众参与广泛与否是检验安全生产各项活动是否取得实际效果的重要手段之一。有的单位主管领导对班组安全教育只是开会说说,并没有参与、监管,造成安全教育落实难、效果差,员工的自觉参与意识未能得到根本调动和激发。
全面加强班组安全管理,推进企业快速发展做好安全生产工作是油田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企业发展的基础和条件,是职工群众安居乐业的保证和生活质量提高的体现。全面加强班组安全管理,是企业快速发展、和谐发展的生命线。高度重视班组安全生产管理要把安全生产贯穿到全员,贯穿到生产全过程。坚持以人为本,抓住“人”这个根本要素,推进企业班组安全文化建设,处理好思想问题与实际问题、解决好个性问题与共性问题,认真地分析和掌握员工思想动态,坚持班前、班中、班后安全教育“不断线”,因人、因地、因时去跟进,党政工团齐抓共管,共同构筑牢固的安全生产思想防护体系。要培养班组群体的安全价值观和安全生产的主人翁意识。通过建立安全警示牌、安全标语等方式,营造良好的安全氛围,使“安全是职工的最大福利”的思想深入人心。始终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坚持“以人为本、珍爱生命”的安全理念,坚定信心,真抓实干,从员工培训、管理创新、技术进步、设备更新等多方面多层次努力,坚定不移地推进社区安全管理。
创新班组安全管理手段要把精细化管理引入班组安全生产管理中,做到班组安全工作标准精确化、班组现场管理精确化、班组绩效考核精确化,切实形成班组现场管理的运行体系。一是在班组开展“七预”。通过班前预想、预知,现场危险预报、预警,安全隐患预防、预查,事故预控,提高员工时时、事事、处处预知危险、防范事故的意识。特别是把握危险预知“三步程序”:查找潜在危险,明确危险点,采取有效措施,最大限度地减少事故的发生。二是做实班前5分钟教育及每日自查。坚持班组安全教育月月有、周周有、天天有,使员工牢固树立起“安全为天,生命至上”的思想,确保各班组员工熟知、熟记、熟用各种安全理念,不断规范员工的安全操作行为。坚持每日自查,对班组工作的各个环节进行检查,对每个员工的安全工作状态和绩效实施精确、细致、规范、严格的管理,及时发现问题,迅速解决问题。不断提升班组长个人能力注重班组长的素质培养、选拔任用和日常管理,着力在完善班组长业务培训、竞聘上岗、职能落实、激励约束等“四个机制”上下功夫,在严把“三道关口”上做文章:一是把好“入口”关。通过采取公开竞聘、择优录用的方式选拔任用班组长,严格竞聘制度,规范录用程序,把素质高、业务精、技术硬且富有知识性、创造性和经验性的人选拔到班组长位置。二是把好“充电”关。制订培训计划,加强班组长培训,不断提高班组长的专业素质和综合能力。三是把好“考核”关。定期对班组长进行安全生产管理考核,根据考核情况,及时调整班组长队伍。
积极实施员工安全培训员工安全素质的提高必须通过不断培训和持续的行为养成训练才能实现。除了抓好上级组织的各类培训外,也可采取以会代训、模拟演练、现身说法、岗前培训、示范引领、行为纠偏、实战训练等各种有效形式,形成有效的班组安全培训机制。既要抓好定期培训,又要抓好动态培训;既要抓好专业技术培训,又要抓好安全教育培训;既要抓好普通员工培训,又要抓好班组长培训。努力构建班组安全竞赛体系在各班组经常性地组织开展安全模拟演练、行为纠偏训练、技术比武和劳动竞赛等活动,不断提高员工的安全技能水平和应急应变能力,形成班组安全生产竞赛机制。同时要注重发现、培养和选树各类先进典型,充分发挥先进典型在安全生产中感召人、鼓舞人、带动人的作用,让班组员工学有榜样、赶有目标。要重视发挥班组成员参与安全生产管理、开展技术攻关的积极性,鼓励班组员工积极开展小改革、小发明、小创造、小建议等活动,使之形成制度,做到经常化、制度化、长期化,从而切实提高社区班组安全管理的实效。
[2]周忠冉,合肥地区社区高血压防治调查研究[D].安徽医科大学硕士论文,2012:3-5
[3]钟淑玲,陈敏莉.健康教育在社区的开展方法方式[J].中华现代护理学杂志,2012,9(8):89.
[4]张旭,社区终端战略[J].中国医药指南,2008,(1):16-17.
[5]卢春华,刘士英.社区健康教育的意义和内容[J].社区学杂志,2009,7(11):80-81.
[6]陆江,林琳.社区健康教育[M].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2010:1-3.
[7]王春才,社区卫生服务管理与决策支持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长春理工大学硕士论文,2009:26-28.
[8]赵秋芬,面向社区的健康服务网络平台的研究与设计[D].华南理工大学硕士论文,2013:36-37.
[9]于淑云,马继军,Oracle数据库安全问题探析与应对策略[J].软件导刊,2010,(12):147-149.
[10]孔银昌,夏跃伟,刘兰兰,ORACLE数据库安全策略和方法[J].煤炭技术,2012,31(3):190-192.
[11]王国辉,王易编着.JSP数据库系统开发案例精选[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6.5:72-75
[12]赛奎春.JSP信息系统开发案例精选[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6.1:93-102
[13]胡皖玲,郑文学.开展社区医疗服务的思考与建议[J].社区医学杂志,2007,5(10x):4-6.周忠冉,合肥地区社区高血压防治调查研究[D].安徽医科大学硕士论文,2012:3-5
[14]成湘均.用Sping,Hibernate,Struts2组建轻量级架构[J].框架发展,2006,29(6):43~47.
[15]刘壮.基于Spring+Hibernate的开发方法研究及实例[D].吉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5:40-42.
[16]陈俊国,王燕,郭华等.建立综合型医院辐射社区医疗服务网络模式的几点思考[C].重庆医学,2008,(1):41-42.
[17]王伟,牟冬梅,曹丹.基于Internet的社区卫生信息系统标准化建设研究[J].医学与社会,2005(4):56-58.
[18]陈刚.新形式下城市社区医疗卫生服务管理与规章制度建设实用手册[M].北京:人民卫生科学出版社,2007,3:254-260.
参考文献二:
[1]陈龙,张春红等.电信运营支撑系统[M].人民邮电出版.2005年3月第一版.
[2]王先勇;移动IP技术及其安全性的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03年
[3]张晓亚,马慧麟,宋庆峰,弗达.电信运营支撑系统[M].北京邮电大学出版社,2003
[4]江东,钱永庆等.计费系统现状和下一代计费系统[J].2003年第10期
[5]李连样,刘晓亮.电信计费的内涵与外延[J].中国计费网.2003年9月10日
[6]魏园园,余颖,杨放春.计费帐务系统发展趋势分析[J].世界电信.2004.12:41-43
[7]陈新.GSM数字蜂窝移动通信.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1995.17?146
[8]范淑敏,陆宝华;谈建运营性的专业移动通信网[A];大连海事大学校庆暨中国高等航海教育90周年论文集(船舶通信与导航分册)[C];1999年
[9]徐伟强;移动通信网话务量需求的混沌特性及预测方法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2年
[10杨(日韦);福建联通CDMA网络竞争策略分析[D];厦门大学;2002年
[11蒋同泽.现代移动通信系统.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1994.4-3
[12尤肖虎.我国未来移动通信研究发展展望[863特稿].通讯世界.2003.12
参考文献三:
[1]张梁,张业成,罗元华等.地质灾害灾情评估理论与实践[M].北京:地质出版社,1998.
[2]黄润秋.论中国西南地区水电开发工程地质问题及其研究对策[J].地质灾害与环境保护,2002,13(1):01-05.
[3]刘传正.论地质环境变化与地质灾害减轻战略[J].地质通报,2005,24(7):597-602.
[4]刘传正.中国地质灾害监测预警站网建设构想[J].地质通报,2002,21(12):869-875.
[5]殷坤龙.滑坡灾害预测预报分类[J].中国地质灾害与防治学报,2003,14(4):15-21.
[6]黄润秋.中国西部地区典型岩质滑坡机理研究[J].第四纪研究,2003,23(6):640-647.
[7]黄润秋.论中国西南地区水电开发工程地质问题及其研究对策[J].地质灾害与环境保护,2002,13(1):1-5.
[8]杨德龙,王洪辉,黄凡等.山区高速公路开挖边坡失稳监测预警系统研制[J].电子设计工程,2011,19(25):54-56.
国务院2003年6月16日颁布的《医疗废物管理条例》中明确规定:医疗废物是指医疗卫生机构在医疗、预防、保健以及其他相关活动中产生的具有直接或间接感染性,毒性以及其他危害性的废物。社区门诊的垃圾分为感染性废物和损伤性废物及部分生活垃圾。由于受地理位置、环境、设施等条件的限制,在医疗废物规范化管理上存在一定难度和问题,往往容易被忽视。为了加强医疗废物的安全管理, 保护环境,保护人体健康,防止疾病传播。为此, 我们对我院8个社区门诊部的医疗废物管理情况进行了现场调查, 并针对发现的问题采取了整改措施,现总结如下。
1. 存在问题及现状
1.1 医疗废物未按要求分类??实施医疗废物环境规范化管理的关键环节首先是要做到严格分类放置,由于门诊流动人员多、少数工作人员对其危害性认识不足, 或是为图方便,将利器、针头损伤性废物放入感染性废物容器内、感染性废物放入生活废物容器内、生活废物放入感染性废物容器内等,如使用过的棉球、棉签、输液贴膜、采血器、输液针头及玻璃安瓿等用物,易出现管理不善的情况[1]。
1.2 医疗废物收集过程中未严格执行规定护理人员偏少,管理意识差,常是忙于配药、打针而疏于管理。清洁工为图方便进行凭感觉估算重量,在登记本上写上称重时间、重量, 两人未进行认真核实就签名字,也常有漏签或补签的现象, 存在一定的流失隐患。
1.3??医疗废物的包装不规范??为了节约开支管理学论文,减少消耗,医疗废物的包装物或容器内存放的医疗废物过满,不利于封口,同时标签填写不规范,不完整。利器盒不注明启用时间,未做到定时更换。
1.4 医疗废物暂存地点管理不规范由于个别门诊部离医院较远, 每日产生的医疗废物较少, 不能做到医疗废物日产日清。通过检查发现后及时予以批评, 并与经济处罚挂钩, 对个别容器不清洁,检查人员当场督促清洁工人进行消毒、清洗处理, 对医疗废物管理中出现的缺陷, 及时予以指出纠正。
1.5 社区居民对医疗废物知识匮乏由于门诊人流量大、宣传不足和缺乏相关知识,对医疗废物的危害性缺乏足够的认识, 多数社区居民将拔针时按压的棉签随意扔在生活垃圾桶中或者将用后的医疗废物带回用作他用。
1.6 各种应急预案知识了解不够 不能正确掌握医疗废物流失、泄漏、扩散、传染病传播或者环境污染时的应急预案,应加强定期学习,同时加强自我防护意识,掌握锐器损伤后的正确处理方法, 切实做好自我防护免费论文。
2. 对策
2.1 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成立医疗废物管理委员会,由医院感染管理科具体负责整体工作的组织与协调, 并制定详细的管理制度和切实可行的实施细则。各社区门诊部设立医疗废物管理小组, 由负责人任组长,做到分工明确,责任到人,加强环节和终末质控。认真做好医疗废物的分类、收集、封口、标识, 使用专用容器盛装,感染性废物3/4满时,将塑料袋扎口并标识,损伤性废物放于符合标准的具有不撒漏、防刺穿、有损伤性废物标识的利器盒内,3/4满(48h内)时封闭集中处置。同时由医院专人专车负责医疗废物的清运, 每日一次或者至少每两日一次,做到有章可循,有法可依,真正把制度落实到工作中来。
2.2 加强沟通齐抓共管 根据检查中存在的问题,认真查找问题的根源,提出整改方案, 同时向上级领导反映,写出书面报告,与各相关部门及时联系,加强沟通,相互配合,保质保量的完成医疗废物的收集转运工作。
2.3 加强工作人员的专业培训组织全体人员认真学习有关医疗废物的各项法律法规, 进行专业技术、安全防护以及紧急处理等知识的培训。能做到从医务人员到清洁员, 人人知法律,人人会应用,提高其对医疗废物管理工作的认识和具体操作。发现问题及时进行有针对性的培训,采取多种方式确保培训效果。
2.4 加强环节质控责任到人 制定计划,每月定期不定期的对各门诊部进行检查,从医疗废物的分类、容器是否符合要求、收集交接登记是否按规定执行,到医院专人专车转运全过程的检查,认真对医疗废物管理的各个环节进行细致检查, 及时发现存在的问题, 并查找相关的责任人管理学论文,对存在的问题不能及时整改的相关责任人给予相应的处罚, 提出通报批评,并有持续改进措施。
2.5 加大医疗废物管理的投入为使各门诊部医疗废物得到更好的管理, 医院领导加大了投入力度,配置了专用的医疗废物储装桶,配备专用称,准确称量该部位医疗垃圾的重量,制作了医疗废物的警示标识及宣传画,宣传有关医疗废物的危害及相关的法律法规,促进人们积极地配合医疗废物管理。同时增加医疗废物专用转运车一辆, 做到日产日清。
2.6 全民动员共同防卫 大力加强对公众的宣传教育力度, 提高社会和公众对医疗废物危害性的知晓率,同时做好监督工作,使社区居民主动参与和监督医疗废物的规范化管理, 形成全社会共同参与医疗废物规范化管理的良好氛围。
通过对社区门诊部医疗废物管理现状的调查,体会到医疗废物分类管理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 对医疗废物分类管理要持之以恒, 从它的领取、使用、收集、暂存、运送、上报核实等各环节抓起,才能实现医疗废物管理的法制化、规范化、制度化。加强社区门诊部医疗废物的规范化管理,不仅是国家法律法规所要求的,更是防止医疗废物扩散造成疾病传播、污染环境和维护辖区居民健康安全所必需的[2]。
[ 1 ]刘素球,聂玉兰,韩永毅,等. 门诊公共区域医疗废物管理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J ].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2006, 16(5) : 552 - 553.
中图分类号:J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3)35-0286-01
一、适老化设计的要点
(一)安全
安全是人生存在的首要条件,设有安全性尤其重要,在社区设计中需要注意的有:①社区内部的交通道路应尽量避免人车争道,尽量能够人车分流;②户外公共设施尽量设置在社区步行距离内,并做好步行系统的安全设计;③各种设施应尽量满足对应的服务人群,尤其是儿童、老年人和残疾人。提高安全性等级。④有公共空间中,通过调控空间领域性和开放性程度,可以在心理哈桑有效预防罪恶发生,加强可防卫性。
(二)舒适
社区的舒适性是指社区公共服务系统使用上、环境视觉上的感觉。从老年人的角度,要求舒适性的方面讲,配套设施齐全、环境舒适、使用方便、精神优美祥和为原则。
(三)便捷
便捷性是每个社区规划当中重要考虑到的问题。老年人生理机能的衰退,体能也在下降。在合理的距离设计住宅空间,提高无障碍设施,为老年人和残疾人创作便利的环境,以促进老年人独立生活。
(四)健康
社区健康性包括环境绿化的健康和居民的心理健康。环境健康型包括空气、日照、噪声和环境卫生等人的身体健康密切相关的内容。对于老年人来说,健康、延长自理自立年龄是积极养老最必要的措施。安静而富有生机的环境,足够的日照,适合各种活动锻炼的设施和场地是非常重要的。
二、适老化社区的交通规划
在适老化社区的交通规划上,应注重人车分流,减少不必要的车辆在社区中穿行,以保障老年人和儿童的步行安全。在本方案设计中,参考C.A.佩里的邻里单位理论,以城市干道包围社区,城市道路不穿过邻里单位内部。在社区东面、北面、南面分别设置地下层入口,将原本地面的交通道路引至地下一层,同时在地下层设置超大停车场,满足社区停车需要。地面交通则以绿道为主,营造温馨、绿色的社区环境。社区内部各项公共服务设施设置在步行时间10分钟以内的距离。减少车辆在社区中穿行,有效保障到居民的安全。同时,合理的社区尺度能够促进居民交往,形成和谐的社区环境。
三、适老化社区的功能配置
(一)社区中心的功能配置
在满足基本服务设施的基础上,住区应当增设一些专业化服务设施或专业化设施。由于老年人生理机能衰退,应根据需要建设一个可以为老年人提供接送、餐饮、健康检查、协助洗澡、帮助进行机能训练、组织参加文化娱乐活动的社区老人服务中心,可以承担上门护理、日托服务、短期入住的需求。这种社区老年服务设施能满足近景老年各种服务的要求,以确保居家养老的可持续发展。小规模的建筑形式,能够给人带来家庭式的护理氛围,老年人既可以继续生活在他们熟悉的社区中,而且还可以保持原有的社会交往活动,避免与社会隔离,也方便亲人看望与照顾。
(二)社区住宅的户型设计
适老化社区强调的是居民的年龄结构、各级阶层的交错组合,对比老年社区,其居民组合更加丰富。由年轻单身居民、核心家庭、二代或三代居家庭和空巢老人组成,在社区住宅户型中,依照不同家庭的需求设计出丰富多元的户型。
在本方案规划中,住宅类型主要分为护理型老年公寓、看护型老年公寓、自理型老年公寓、两代居(两代人同在一个单元里,但通过花园分割,又相互独立)、普通单元和青年单身公寓。
老年公寓的设计中,主要减少了墙体的间隔,将屋内门洞开放,使整个房间的动线形成一个回路,以便老年人或残疾人的轮椅通行,减少了夜行的危险性。护理型和看护型的老年公寓在功能上减少了厨房、洗衣房的空间,由社区中心提供膳食和洗护服务。
四、结论
通过对老年人的社区模式生活状态的调查,立足国内,以社区老年人为中心的城市开展规划和设计,得出社区应该多元化发展的结论。
(1)社区人口年龄结构多样,住宅分为青年公寓、普通住房、两代居住房、老年公寓和全日制养老院,保证社区具有多层次的居民结构。
(2)社区服务多样并分散于社区各街道间,将服务核打散,融入社区,伴随社区的扩大而扩展。
(3)社区中心配备多种不同层次的养老服务功能。如干净的超市提供了安全舒适的购物环境;老年大学提供了丰富老年人休闲活动的方式;社区饭堂提供安全、便捷、健康的就餐环境等。
(4)适老化社区最强调一点是安全,因而本文提出在一个合适的社区范围内,建设地下交通。让主干道包围社区或从社区内部地下交通路网中穿行,减少机动车在社区中穿越,保障社区内的行人安全。地面道路则可全面建成绿道,美化社区环境。
一、基本情况概述
1.论文数量与分布
笔者在中国知网输入“社区资源”“幼儿园”,检索2000年至今的文献,发现2000 年时关于社区资源的研究成果很少,2009年起剧增;指向幼儿园对社区资源整合的研究不多,期刊论文寥寥无几,但总体呈上升趋势;这凸显出幼儿园与社区资源整合研究的学术单薄,也反映此类问题越来越成为研究热点。此外,用
关键词 “社区”“社区资源”“幼儿园与社区”在当当网、卓越亚马逊网上书店检索,结果中仅李生兰的《幼儿园与家庭、社区合作共育的研究》(2003 年、2013 年修订版)等少有的几本书,表明在幼儿园整合社区资源方面具有学术影响的专著很不够,在理论、实践层面都需进一步通过研究积累成果。
2.研究者身份
归纳所阅文献的研究者身份,大致分三类:第一类为高校教师,他们既有深厚的理论功底和学术前瞻性,又能深入到幼儿园一线,其研究成果深入浅出、以专著为主;但这类研究者不多。第二类为硕博士研究生,他们大多以旁观者身份,选择部分幼儿园为研究对象,在问卷、访谈、观察的基础上得出研究结论,撰写成硕博毕业论文。第三类为幼儿园教师,多为园长或其他管理人员,多从自己所在园的实情出发,实践探讨了幼儿园利用社区资源的具体做法与经验,其研究成果以期刊论文为主。她们的研究实践性强,但学术理论性有待加强。
3.研究视角与方法
不同类别的研究者所采取的视角与方法不同。高校教师通常有强大、多样的理论支撑,研究视角更显多元与独到。如李生兰教授以生物生态学理论、自我概念理论、多元智能理论等理论基础展开研究。高校硕博士毕业生通常选取几种理论作为研究理论支撑,如孙姝婷以社会互动理论、生物生态学视角开展研究,她们多以局外人的角色,采用问卷调查、访谈、观察和实物分析法进行幼儿园利用社区资源的探讨。幼儿园教师多以行动研究法、经验总结法,通过实践案例归纳观点,无太多高深理论基础。
二、研究内容概述
分析现有文献,研究的内容涉及以下几方面。
1.社区及社区资源的概念界定
“社区”一词源于拉丁语Communis,意即伴侣或共同的关系和感情;后由德国学者滕尼斯译成德语Geneinschaft,译为社区、团体、共同体、公社;再由美国学者查尔斯.罗密斯将其译成英语Community,拥有了更多的地域含义;我国学者在20 世纪30 年代将其译为中文“社区”。至今,国内外教育界和学术界对“社区”的定义尚无一致认可,对社区概念的理解和诠释多种多样。
美国的戴维.波普在《社会学》专著中指出:社区是在一个地理区域里围绕着日常交往方式组织起来的一群人;我国学者认为:社区是若干社会群体或社会组织聚集在某一地域里,形成的在生活上互相关联的大集体。李生兰(2013)认为,社区是以一定地理区域为基础的社会群体,社区与学前教育之间的关系应为共建共享共发,幼儿园要密切与社区的关系,就必须遵循优势发展、互益发展、整体发展、平衡发展等原则。
台湾的林振春(2000)认为广义的社区资源也称为生活资源、经验资源,是指本地区社区中可利用于充实社区发展的一切人力、物力、自然及组织的资源,包括了社区中的每一件事物,每一个情景和每一个经验。王雷(2007)将可为学校教育活动利用的一切物质资源和精神资源分为五类:设施资源、人力资源、财力资源、文献资源、组织资源。综合不同学者的理解,笔者认为社区资源指幼儿园所在社区周边环境中蕴含的一切具有教育价值的各种资源的总和,包含可能对孩子产生教育功能的人、事、物等,可分为四类:自然资源、物质资源、人力资源、文化资源。
2.社区资源与幼儿园领域教育的融合
幼儿园的教育内容相对划分为健康、语言、社会、科学、艺术等五个领域。已有研究通常把利用社区资源的落脚点放在某一个领域的教育,其中关注与社会、艺术、科学领域教育融合的相对较多,而融合到健康、语言领域的较少。幼儿的健康应该成为幼儿园工作的首位,语言则是思维的工具,社区资源与幼儿园教育的整合不能忽视与健康、语言领域。
3.社区资源与幼儿园主题活动的开展
胡艳艳(2010)结合案例,探讨开发利用社区资源拓展幼儿园主题活动的有效策略。蔡蔚文(2006)从促进主题活动的生成、深化主题活动、支持幼儿表征等方面为怎样利用社区资源做了说明。总体看,关注社区资源与主题活动整合的研究较少。目前诸多幼儿园在课程设置中都有不同主题,若使主题活动更生动,必需与社区资源整合。
4.社区资源与幼儿园课程的开发利用
沈丽华(2010)认为可让一切有利的社区资源转化为幼儿园课程资源,为幼儿园课程服务,最终形成幼儿园教育与社区教育的合力。吴秀婷与郭月霞(2012)认为利用社区资源构建园本课程是幼儿园实现与社区融合的有效途径。已有研究中,关于整合社区资源构建园本课程的研究相对较多,因为有了“一日生活皆课程”的大课程观,所有对社区资源的整合都可称之为课程开发与利用。但利用社区资源构建园本课程还存在缺乏系统性、目的性不强等问题,开发的水平还只是经验水平,需要进一步在相关理论的指导下,形成有体系的规划。
5.社区资源利用的方法与策略
幼儿园对社区资源的利用,多数研究者都提到“请进来”“走出去”两种方法。Neal Hazel(2005)研究认为幼儿园与家庭、社区合作的模式是多样的,教师可邀请家长走进幼儿园,也可对家长进行家庭指导,还可让家长以志愿者的身份参与幼儿园的日常事务与教育活动。许晓蓉(2006)提到通过普查、管理来建立资源库,为资源整合提供基础;通过请进来、走出去两种方式用活资源,为资源整合提供平台;教师要树立“资源创造者”的观念,不对家长资源进行掠夺性开发,应明确幼儿园与社区两者要密切交流与互动,才能有效实现社区教育资源与幼儿园课程的整合。刘慧(2012)提出可在社区相关行业中物色合适的人员聘为幼儿园社区辅导教师。笔者认为有些策略体现了不错的理念,值得其他幼儿园借鉴。
6.社区资源利用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杨志仙、万小懿(2010)针对幼儿园利用社区资源中存在的安全、时间和精力、选择适宜的社区资源、社区不支持等问题提出了思考。刘慧(2012)认为幼儿园不应是关起门来而应实施开放式教育,而角色意识缺位、教师沟通技能不足、幼儿园自身职能局限等诸多因素制约着幼儿园实施开放式教育的效果。这些分析比较准确到位,安全、支持等问题既要通过教师前期的精心准备、过程中的无微不至,更需要从管理上提供相应支持,解决问题。
诸多学者的研究紧密结合幼儿园所处的环境、地域特色和社区资源的特点呈现出研究内容的园本化;在方法、思路上对后续研究有借鉴价值。
三、研究启示与展望
1.研究要提升理论性、加强影响力。
研究者多是一些高校研究生和幼儿园教师,缺乏有影响力的专家,期待更多高校教师、科研机构人员如同华东师大李生兰教授一样多年坚持对家庭社区与幼儿园合作共育的研究。
2.研究要关注管理所发挥的作用
可从管理学理论出发,站在管理的高度研究在幼儿园整合社区资源中的主要问题与对策。探讨幼儿园管理上如何策划、保障、支持教师整合社区资源?如何管理人、财、物、事?
3.研究内容可拓展到幼儿园对社区的“服务”
只有在共赢互利的情况下,社区才会更接纳、支持幼儿园对社区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目前的研究重点在探寻幼儿园对社区资源的“利用”“索取”,该反向思考幼儿园对社区的“服务”“付出”。幼儿园有何资源让社区利用?如何向社区服务?值得大力研究。
4.研究的落脚点可关注幼儿的学习与多方面发展
中图分类号:C9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3)08-0298-03
0 引言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类活动及信息交换由口口相传变成了一个由社会网络、电信网络、互联网、可视监控网络、交通网络等物理载体相互融合形成的混合体,这种相互混合带来了人类活动的复杂性与不可预测性,这种复杂性加剧了社会系统与经济系统的脆弱性。许多物理学家致力于对人类复杂的动力学行为进行分析研究,研究人类活动的规律,理解人类活动的本质特征,有助于对经济领域中金融危机的传播渠道进行控制、对社会领域中突发性的群体事件进行控制与演化等,具有现实意义。
电子邮件在各项商务活动、办公系统、朋友交流、友谊传递等方方面面代替了传统的通信方式,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国内外许多研究学者对电子邮件的通信行为进行研究,Barabási研究用户电子邮件通信行为时间间隔分布的幂律分布现象[1]。Eckmann等人提出用熵来刻画网络中包含长期通信模式和临时通信模式[2];上海交通大学王科,汪小帆等利用日志数据分析国内某高校电子邮件网络的特性,提取了两种网络:非交互网络和交互网络,利用加权适应度算法划分了加权网络的社团结构,发现社团规模累积分布满足幂律分布[3];郑紫元等研究了国内某高校电子邮件网络中高校人员收发电子邮件的行为规律,提出了基于时间序列聚类分析的分段连贯非齐次泊松过程模型[4]。
在复杂系统与复杂性科学研究领域,人类行为动力学的研究结果,验证了很多真实世界网络的无标度性和小世界性[5-9]。社会关系网络中人类行为标度特征是否具有普遍性?本论文利用某大型社区社会关系网络中人们之间商业活动、社区活动、友谊圈等电子邮件通信实证数据库,对人类动力学行为的标度特性进行分析研究。
1 数据统计
本论文探究的社会关系网络数据源是某大型社区成员接收及发送电子邮件的通信地址和时间统计。研究了社区150个用户三年时间发送、接收电子邮件的数目是178378条,数据量足够大,时间以秒为单位足够长。由于个体在社区中的角色、地位不同,发送、接收电子邮件的数目有很大差别,发送电子邮件的数目是非均匀的,如下图1,展示了A、B两用户在同一年内每月发送邮件的数目统计。
三年时间个体发送邮件数目最大的是6381封,接收邮件最多的数目是2565封,个体发送和接收电子邮件总数目最多的是7555封,本论文研究讨论了不同个体接收、回复电子邮件的时间均具有标度特性,并对群体标度特性进行展望研究。
2 基于电子邮件的社会关系网络中个体标度特征分析
对人类动力学的实证工作研究,主要体现在对于人类的时间、空间运动行为的研究两大方向,同类事件之间的时间间隔分布是人类动力学研究重点关注的对象之一。本论文在课题组成员研究了社区个体连续两次发送电子邮件的时间间隔分布满足幂律分布特性的基础上,主要是研究分析社区电子邮件用户个体连续两次接收和回复电子邮件的时间间隔分布,每部分各以四位比较典型的个体用户为例分析。
2.1 接收电子邮件时间间隔分布 分析C、D、E、F四个个体用户接收电子邮件的实证数据,提取个体接收每封邮件的详细记录,精确到秒,分析个体用户接收电子邮件的时间间隔τ',定义为同一个用户连续接收两封邮件的时间差。对每用户的接收邮件时间间隔进行计算,并做了频次统计。如图2。
由统计特征可知,个体用户在社区范围接收电子邮件的时间间隔分布满足p(τ')~τ'(-α)幂律分布,不同用户的分布指数α各不相同,介于-0.40277到-3.17148之间。其中幂函数使用对数最大似然估计法拟合,并采用了K-S检验来判断[10-12],均通过了检验,可以认为是比较好的幂律。
该分布体现了社区人类的宏观动力学行为的阵发现象,显示了人类行为对泊松过程的明显偏离。社区个体接收电子邮件的频繁程度体现了个体在社区团队中的受重视程度和在社区中的地位和价值。每一个个体在不同专业领域必有其所长,所以在社区不同性质的活动中所承担的角色、轻重必有区别,假设个体职业特征是一位音乐家,那么他在社区的某一次卡拉OK大赛中必将担当重要的角色,而此时间段人们发送给他的有关策划、咨询等邮件往来必会比较频繁,而如是一次社区体检活动,他所接收的社区邮件必会衰减,而此时社区医生的邮件必会进入阵发性的高峰期。这与本论文所研究的个体接收电子邮件的标度特征较好的吻合。
2.2 回复电子邮件时间分布 对个体回复电子邮件的时间分布进行统计分析,能对人类动力学标度行为有更深刻的认识。回复时间τw定义为个体收到某用户电子邮件的时间与他回复这个用户电子邮件的时间之差。对个体用户G、H、I、J回复时间的统计分析如图3。
从图中可以看出,分布曲线不遵从泊松分布,与接收电子邮件时间间隔分布类似,在尾部出现胖尾,除去尾部满足幂律分布。对于不同的用户,幂律分布指数α各不相同。其中幂函数使用对数最大似然估计法拟合,并采用了K-S检验来判断[10-12],它们均通过了检验。
1 引言
21世纪是一个信息流通高速膨胀的时代,随着社会经济的迅猛发展,大规模的城市改造和搬迁,传统的邻里的关系纽带断裂,在一个由陌生人组成的新住区里,如何重建社会归属感、认同感和良好的邻里交往关系,形成真正的“共同栖居的家园”,是城市现代化必然面临的问题,而解决这个问题的一个重要方面有赖于住区空间的合理规划、建设和使用,从而创造出具有空间归属感的住区。下面就以两个住区为调研对象,探索交往空间的设计方法,让居民重拾情感的回归与寄托,使居民有归属感、认同感、安全感,居民间相处融洽、互帮互助,形成和谐的邻里关系。
2 案例分析
2.1 杭州“亲亲家园”住区
2.11 项目概况
亲亲家园住宅小区(B区)(图1)位于杭州市北端,北至金渡路,南至董家路,东至丰庆路,西至古墩路,东临现状河道,总用地面积约310亩。规划采用90米×120米的基本方格网,每个网格内为一个Block(宅院、街坊)单元,采用围合式建筑布局,体现邻里的概念。共划分为14个Block,各个Block除了两幢(或多幢)住宅楼之外,更重要的是通过围合形成的综合性、人文性的居住空间,拓展了其居住内涵。整个B区采用“人车共存”的交通体系,扩展了交往空间。(图2)
2.12 设计方法
(1)“内街坊”式布局
亲亲家园住区内部采用“内街坊”的模式(图3),在Block内部的家园或公共绿地是熟悉的、温情的、生活性的(图4)。邻里的情感在此得以回归——因为 Block的围合形成了独立的小社区,保障了住户一定的私密性。这种个体的私密性得到满足之后,人们的公共意识会逐渐加强,自然形成的邻里关系会更加和谐和稳定。家所具有的“时间——空间”特征通过特定的街坊空间延展到“家园”,而家的内涵也不再仅仅是狭义的住所。这种“住区内街坊”式的布局,有较强的围合感,可以促进住户间的交往,适合城市“发展区”的住区建设。因为“发展区”周边的城市气氛不是很强烈,配套设施也不够齐备,此类设计有助与城市的发展。设计者需要以长远的目光进行规划布局,以延续城市的生活氛围,增加住区的活力。论文格式。可以适当将大型住区划分成一些规模适宜的居住组团,因为小规模的居住组团有助于人们对空间环境的认知、识别、把握和控制,适宜的空间规模和人群聚集规模更有助于居民相互间的认识和交往活动的产生。采用街坊式布局主要要注意两点:首先,参照“邻里社区”的规模进行分区,500-1000户,4-5h㎡。其次,在经过地块划分的“邻里社区”范围内还应该进一步建立更次一级的空间层次,主要是“基本邻里”这个空间层次范围,即50-150户左右的规模。
一、老年宜居环境公共设施设计的研究背景
至2014年底,全国65岁及以上已高达1.18亿,我国正面临人口老龄化加速发展问题。而嘉兴市占浙江省老龄化系数最高,老年人口占总人口的22.28%,人口年龄结构趋向老年化。作为城市居民中的一类特殊群体,老年人对公共服务设施的需求取决于他们的养老模式的选择。我国主要的养老模式还是居家养老,这种模式就需要加强社区养老服务设施的研究与建设,更好发挥社区养老的辅助功能。由于过去对人口老龄化的认识不足,导致居住区老年公共服务设施建设的落后。主要表现为项目种类设置上不能满足老年人多元化的需求,缺乏老年人日间护理中心和照料服务设施;一些老年人所需要的项目没有硬性要求,导致忽视拖延建设甚至漏建等。同时,由于缺乏统一的标准,老年居住区的一些公共设施还是不适合老年人使用,如健身器材只符合青少年的标准,老年人无法使用;指示牌不够清楚,老年人由于身体原因不能看到有关注意事项;居住房的楼道对老年人有安全隐患等。
二、社区宜居环境公共设施设计营造
完整的老年人生活环境既包括个人、群体因素,又包括了合理分配社区环境的公共性与私密性,寻求改善社区环境中的单调、抑郁、失落等不良的布置模式。社区老年公共设施是社区老年人日常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年纪的增大,他们身体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各种感觉器官的功能变得迟钝,而且老年人在退休后突然闲暇下来,主要的活动范围从社会转移到了社区,生活环境的改变会引起老年人心理和行动上的变化,因此需要配套的公共设施与之相适应,才能满足老年人的需求。
1.老年动态活动区
(1)健身器材区
提供适合老年人健身器材能够给他们一种心理上的安慰,并且适当的活动能够强健老年人的身体,使他们身心都得到慰藉。但现在的健身设施设计没有考虑到老年人这一群体的特殊性。他们的抓握力、力道以及高度差等都是需要解决的问题,比如加大防滑的握杆、减小设备的难易度、降低健身器材的高度等等都能给他们带来许多方便。
(2)球类活动区
许多嘉兴退休老年人喜欢玩门球运动,这类活动能使他们身体保持年轻,同时需要动脑也防止了他们脑的退化,并且在运动过程中还能与社会保持一定联系,所以不会有寂寞、孤独的感觉,这对于他们的心理都有很大的帮助。同时运动场地的安全措施也需要考虑,地面的防滑是安全运动的基础,可以使用PVC弹性地板作为运动地面,具有绿色环保、防水、防滑等特性,使老年人的活动空间更加安全、健康。老年人运动后需要休息,所以在休息椅的设计方面需要区别于普通的休息椅,诸如降低椅子的高度、椅子的舒适度要满足老年人等。
(3)舞蹈区
越来越多的老年人甚至中年人喜欢跳交谊舞、广场舞,他们是以特殊的表演形式在公共场所多人演出的一种集体活动。在社区内设置舞蹈区能够满足这些人的需要,与球类活动区一样,设计时也应考虑到防滑安全问题。针对于该区没有剧烈运动的高要求防滑性,可以采用地坪漆,它具有很高的摩擦系数来保障活动时的安全性。
2.老年静态活动区
(1)交谈区
人与人之间的交流是基本需求,老年人也不例外,这是维持人身心健康的一个重要因素。老年人随着岁数的增高远离社会生活,行动不便导致与他人的来往次数降低,长此以往会引发心理孤僻,因此需要在老年社区设立良好的交流空间,来消除他们无法交流产生的失落心理问题。交谈区的设计一般来说主要是以花坛,廊段,亭等区域为主,注意采光和遮风避雨的功能,如果不能解决这些问题,就不能满足老人每天外出散心交谈的需求。
(2)阅读区
俗话说“活到老,学到老”,老年人的文化也随着社会发展在不断的增高,他们对知识的渴望不容小觑。因此,需要在老年社区里提供读书交流的平台,以此满足他们精神上的需要,同时也提高了其生活质量。
(3)娱乐区
下棋,打牌等活动是老年人喜爱的休闲活动,因此在设计该区域的时候需要考虑到采光遮雨,可设置在住宅楼的底层位置区域。往常在休闲桌椅的设计没有考虑到残疾老人的需求,轮椅无法在桌边活动,这样使残疾老人不能直接参与,这是非常细节的设计,却会让老人的心理上受到挫伤。
3.道路行走区域
(1)楼梯道
随着年龄的增长,到了老年身体的机能、环境的适应力,都会出现不同程度的退化,会随着年龄的增高逐渐对台阶、楼梯等公共设施感到一定程度的威胁。一些身体不便(残障)的老年人上下楼梯的行动不便,所以需要设计一些能够解决该类问题的设施,诸如楼梯休息椅、宽楼道设计、踏步高度降低等。在嘉兴已有一些社区采用楼道休息椅,楼道休息椅方便老人在走楼梯时休息。这就是较为人性化设施设计上的突破。
(2)无障碍设计专用道
老年人由于行动不便和希望重返社会的特点,要求公共建筑以及场所具有可接近性,既从社区规划上确保能与一定数量的服务设施、公共建筑连城一条线,使他们能够顺利的到达目的地。无障碍设计专用道能有效改善老年人生活环境,体现了社会对老年人的关心,也是一个老龄化国家应该采取的措施之一。
(3)行车道
安全性也是老年社区环境需要考虑的问题,针对于公共设施老年人生理上的退化导致反应能力下降、动作不协调,对社区环境的可控范围小,而社区内来往的行车比较多,很容易对老年群体产生威胁,所以需要设计一些能躲避来车的道路旁的等待区,提高安全性。
(4)散步竞走道路
“饭后一百步,活过九十九”,许多老年人不能进行剧烈运动但是散步却是另一种很好的运动方式。在社区内设计一些散步道,与步行道及行车道隔离开,方便这些老人的活动,这也是一种增强老年人活动兴趣的方式。散步竞走道路应设置在离车道一定距离的地方,不用太宽,但一定要保证有足够的光源,地面材质一定要防滑安全,可以使用红色塑胶材质既安全又醒目,方便识别。在竞走道路旁还要设置适量的休闲座椅满足他们休息,另外道路的设置不能高低起伏过大,以平坦为主。
三、 总结
在老年社区使公共设施规划与老龄化的社会相适应,不同身心状况的老年人有着不同的活动方式,因此老年社区对公共服务设施的需求是需要与之活动频率较高的活动设施分散在居住区的布局。老年社区的公共设施应该使他们在使用上感到方便、舒适和安全,在活动的过程中与社会保持密切的联系,能了解社会时事不与社会脱节。而要达到这一目标则必须为老年人作细节上的考虑,这些对于老年人各种活动,尤其是社会自发性活动的影响是非常大的,更关系到健康老龄化这一重要目标是否能够实现。
参考文献:
[1]项智宇,城市居住区老年公共服务设施研究[D],重庆大学硕士论文2004.
[2]王考,人口老龄化背景下广州市社区老年公共服务设施配套研究[D],中山大学硕士论文2008.
【中图分类号】G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我国加入WTO之后,我国学界和业界都开始了对“学校教育”的研究。但是国内对于学校创办理念的研究大多是对从创办理念对于学校的作用入手,较多的是进行经验性的论述和总结,却忽视了作为学校发展内在要求的学校创办理念在学理上的研究。本文即是探析学校教育与学校创办理念的内在联系,着重论述学校教育是学校创办理念的重要支撑。
1.“学校教育”概念内涵和外延
真正开启了对于学校教育的现代辩论的则是被称为“学校教育之父”的美国学者伯文。其最早讨论了学校教育问题,他认为:学校教育的概念,即“学校按照我们社会的目标和价值观的要求,向有关政府靠拢,作出相应的决策,采取具体行动的义务” 。
在1975年出版的《学校与社会:环境与责任》一书中,戴维布鲁斯特姆给体育教育下了一个更为明确的定义,即:“学校教育是指学校决策者有责任采取行动保护和促进社会的福利” 。
国内对于“学校教育”的研究则是在借鉴了国外有关“学校教育”的相关研究,在其概念的内涵方面取得了一些成果,同时经过实证研究对学校教育进行了一些研究,考察学校承担体育教育的情况并总结出学校承担体育教育的几种模式。目前关于学校教育的主流看法己经达成共识,即学校履行体育教育是应该并必须的,其内涵在于关注学校的公益性、道德性、伦理性。
2.学校教育是学校创办理念的支撑
从实践和经验层面来看,学校的创办理念在宣传学校丰硕成果、典型经验和先进人物,推动学校的改革,提高员工队伍素质,传播科学文化知识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而深究其背后的根源则是与“学校教育”密不可分。
2.1学校创办理念之于“学校对学校员工的责任”
员工是学校内部最为重要的劳动者之一,学校的发展与员工的努力程度密切相关,员工的利益和命运也与学校的运营休憩相关。因此员工是学校的一种重要的利益相关者。为此把学校对员工的责任列为学校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是理所当然的。创办理念对于“学校教育”的外延之一“学校对学校员工”主要是从以下角度得以实现:
① 学校要确保必需的资金投入,切实采取必要的安全和劳动保护措施,加强职工的上岗培训,为员工提供良好的教育卫生条件。同时,教育的先进岗位或者个人或者团体应当加以宣传报道,树立榜样,以激发员工的教育和劳动保护意识。而在上岗培训阶段,创办理念发挥的作用则更为明显。
②学校除了严格遵守劳动法等法律法规外,还应充分尊重学校员工的自和人格尊严,应鼓励员工积极参与学校事务的民主管理,建立合理的内部管理制度,尊重员工人格尊严。而在学校的民主管理方面,学校则有责任以创办理念的方式告知其员工与其利益相关的学校的管理状况,推进学校民主化管理。
③学校的发展壮大离不开学校员工的辛勤劳动,因此学校应该努力为员工创造条件改善员工集体福利,提高员工的福利待遇。学校的创办理念应当突出的显示出学校与员工福祸相依的联系,并注重告知员工学校为员工所做之努力,这样即可以表明学校之立场,又可以提高学校员工对本学校之信赖。
2.2学校创办理念之于“学校对社区的责任”
学校是社会的组成部分,更是所在社区的组成部分,与所在社区建立和谐融洽的相互关系是学校的一项重要体育教育。因此,学校有责任与社区居民、政府、公共团体等方面建立良好的关系,共同维护良好的社区环境;
①学校有责任积极关心和支持社区的文化、福利事业,关心和主动赞助社区的慈善事业,关心和参与社区公益活动等;创办理念的最重要得目的是改善学校形象,通过学校的创办理念对内可以促进员工对于学校的认同感、归属感增强其对学校的信心,塑造良好的学校文化。对外则可以营造良好的学校形象,改善学校与社区的关系。
② 学校有责任通过建设优秀的学校文化带动社区形成良好的社会风气,促进社区精神文明建设。特别应强调的是,学校有责任保护社区的生态环境,使学校职工和社区居民均能在正常的生态环境中工作、生活和学习。对于社区的精神文明建设,学校的创办理念可以以之为素材,促进学校和社区的积极互动,同时先进的学校文化可以通过学校的创办理念传递给社区,促进共同的文明。
3.结语
通过上述的论述,我们可以得出这样一个结论:学校的创办理念与学校教育密不可分。而笔者认为,学校教育给学校的创办理念注入了新的活力,赋予了学校的创办理念与以往不同的涵义。
参考文献:
①段玉明:学校教育的伦理维度研究,西南大学硕士论文,2010
②金丹:和谐社会背景下我国学校教育展望, 四川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08
③殷爱辉:学校教育及其推进措施研究,华东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08
一、园务管理:落实规章制度,明确工作职责。
开学初,本园按照按照人尽其才的基本原则,进行合理分工并职责到人。首先,重申了幼儿园各项规章制度及考核办法,让每位教职工明确工作职责、工作目标及努力方向,有力地提高了教职工的工作职责感,强化了优质服务、健康发展的意识。不断加强值勤护导的力度,透过对一日常规工作进行跟踪督查,提高检查工作的实效性,充分发挥了各岗位的职能,使幼儿园的各项工作得到了全面、稳步、持续发展,保教工作质量有了稳步提高。
二、队伍建设:加强自身学习,提高整体素质。
重视加强教师政治思想觉悟提高,每周认真组织教师进行政治学习,宣传国家政策、法律法规以及其他有益知识。同时继续强调教师的文化修养及专业理论学习,不断组织教师认真学习贯彻邗江区教育局的有关文件精神要领和工作要求;用心组织教师参加扬州市教育局关于《幼儿园园所文化管理》座谈;领会《3―6岁儿童发展指南》精神;重温《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和《幼儿园工作规程》;学习《早期教育》、《幼儿教育》、《学前教育》、《幼教新视野》、《幼教博览》、《上海托幼》、《婴幼儿》、《幼儿100》等专业杂志,强调教师把理论学习和教学实践结合起来,倡导教师们要用理论来武装自己,用工作实践来检验自己,提升自已的教育教学水平。我们还采用自学、集中学、听专家讲座、看专业视频等多种学习形式,以老带新,有效地促进了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及组织教育教学的驾驭潜力。许多教师透过认真钻研,自己设计的生成课程或园本课程教学活动,在理解省优评估时和区同盟体研讨活动中,均得到专家组和姊妹园领导的高度评价。不惜经济成本,用心组织全园教师参加了星辰学前教育培训中心举办的“幼儿园群众教学优质课观摩研讨会”,给每位教师带给了外出学习的机会,开阔了教师专业视野,提高了教师业务素质。本年度教师撰写的论文,1人在江苏省(学前)科学教育优秀论文评比中获一等奖;8人在江苏省“蓝天杯”幼教论文评比中分别荣获一、二、三等奖;6人在江苏省教育学会论文评比中获三等奖;在参加教学基本功大赛中更是取得了辉煌成绩:7人参赛,其中区级1人获全能一等奖、6人获单项一等奖、1人获单项二等奖、1人获扬州市全能一等奖。广泛动员教师树立终身学习思想,本园目前有9名教师参加了本科学习,预计两年后,本科学历达标率在90%以上;两名教师分别参加了全国和江苏省的学前教育网络培训。学历的提升和专业的成长与经济收入直接挂钩,让教师深切感受到了不断学习的重要和幸福感。
三、教育教学:立足教育过程,注重潜力提高。
开学初,各年级各班级认真制订教学计划,并随着社会活动和季节特征进行适当有机调整。根据幼儿年龄特征和兴趣爱好,把区域活动与主题活动有机结合,相互渗透,结合节日和季节开展丰富多彩的教育教学活动,创设适合幼儿潜力发展的区域游戏。注重结合季节和节日开展相应的主题教学活动,带领幼儿走进社区走进大自然,丰富幼儿的生活。如:在春暖花开时开展“寻找春天的足迹”;植树节时孩子们在小区的花圃里亲手种下小树苗;母亲节时组织幼儿参加电视台淘喜宝栏目的“快乐母亲节”;另外,还开展了“参观农贸市场”、“快乐放风筝”、“低碳出行走,礼貌乘公交”、“走进大超市,我们去购物”、“共享一片蓝天义卖”,“了解家乡火车站”、“博物馆里去寻宝”等各项活动。极大地丰富了幼儿的社会生活经验,真正做到了小课堂走进了大社会。我们根据语言是心灵和文化教养的反映,而高尚的语言则来自于书籍精髓的积累,让自己因热爱读书而受人尊重的哲理,“快乐阅读”为我园首选的特色课程,受到了幼儿的亲睐和家长的赞赏。首先营造了从室内到室外到处都洋溢着浓郁的书香氛围,再透过表演、诵读、绘画、歌唱等形式,使每个幼儿都能脱口而出说上几句经典的中外绘本、风趣的童话故事、优美的诗歌童谣、传统的名著国学等,幼儿园真正成了童趣盎然的阅读家园,每个孩子都融入到阅读的乐趣中。结合“快乐阅读”特色课程,在走廊、楼梯口、班级主题墙、家长园地等环境布置中蕴含了超多的阅读元素,使幼儿边走边读、边想边说,真正做到了“唱演画诵,乐在其中”。同时各班还创设了有利于引发幼儿互动的环境,力求做到生活化,情趣化,艺术化和儿童化,让孩子们主动参与到环境中来,从中受到教育和感受到无穷的乐趣。
四、安全工作:强化安全意识,加强细节管理。
安全工作是幼儿园工作的重中之重,我们透过定期学习提高教职员工的思想认识,透过定期检查及时发现不安全隐患,努力做到防患于未然。我们用心开展了安全管理培训,邀请消防官兵来园开展《关注消防、关爱生命》知识讲座,丰富了安全常识,增强了防范意识。我园按“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园长与各部门、各部门与相应的班级和后勤服务等签订安全职责书。每一天由总护导和值勤人员进行校园巡视,定期做好各种游戏器械、设备设施的检查维修工作,结合本园实际状况,围绕幼儿园工作重点,建立幼儿园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和传染病防控机制预案。按时开展日常安全教育活动,定期组织安全疏散演习活动,提高教师和幼儿的安全防范技能。我们将安全工作纳入正常的一日教育活动中,开展游戏情境表演交通安全、消防安全、意外伤害逃生安全、防震安全、安全知识大比拼等活动,编写安全童谣,寓教于乐,让幼儿潜移默化获得安全自我防范潜力。我们还个性重视幼儿出、入校园时段的安全,门卫和保安持械上岗,护导值勤人员协助维持秩序,家长凭卡与班级老师进行无缝对接,保证幼儿进出安全万无一失。
五、保育后勤:重视常规管理,注重保教质量。
本学期在区妇保所的关心、指导下,我园认真贯彻省、市《托儿所、幼儿园卫生保健管理办法实施细则》,牢固树立健康第一,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原则,采取一系列有效措施,有效促进了全园幼儿健康成长。进一步细化了幼儿在园一日生活的各环节的管理细则,包括对教师的具体工作、对保育员和食堂工作人员的具体要求:定期对幼儿的生活环境和生活用品清洗、消毒,让每位工作人员明确工作职责和工作程序,规范地做好幼儿一日生活各环节的保育后勤工作。严格执行晨检制度,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并做好记录,确保每一天入园幼儿的身体是健康的,本学期从未出现过流行病毒蔓延和交叉感染现象。用心配合职能部门做好各种计划免疫预防接种工作,根据季节变化和幼儿发育的健康状况对家长进行育儿知识的宣传和指导。在伙食供应方面更是以“质量第一、营养合理”为防线,以严把“病从口入”为关卡,建立成标准化A级食堂,努力为幼儿带给营养可口的餐点。
随着现代社会的迅速发展,推动社区建设、拓展社区服务、提高生活质量,已成为广大城市居民的迫切要求。新时期图书馆只有走向社会,深入社区,才能求得自身发展。图书馆应顺应时代需要,开辟社区服务新领域,从而有效地加强社区文化服务功能,推动社区的精神文明建设,促进社区文化的形成。
随着计算机的不断普及以及宽带网络的迅速发展,电子读物已经拥有大量的支持者。无论是新闻、工作资料、技术论文还是小说,都可以从网上轻松阅读。通过汁算机阅读已经被大多数的读者所接受。电子图书可为公共图书馆社区网络建设提供有力的帮助,成为传统纸质图书的一个重要补充。
1电子图书的特点
1.1电子图书的优点
(1)电子图书实现无纸化出版,通过网络来进行阅读,节约了自然资源和社会资源,减少了因造纸、印刷、物流等方面的消耗,减少了对环境的污染和破坏。
(2)电子图书采取光、磁存储介质存储数字信息,具有信息密度大、存储量大的特点。其维护和存放简易,通过网络可以轻松传输到不同地方,而且不会出现绝版,不会毁坏等问题。
(3)电子图书不仅可以像纸质图书那样提供静态的文字和图画。还可以以多媒体的方式呈现,声音、动画可以使学习更有趣味。电子图书比起传统纸质图书更富有娱乐性。
(4)电子图书建立在计算机技术基础上,信息检索与统计非常迅速准确,不仅可以从众多的图书中迅速找出所需的书目、章节、参考资料,还可以从电子图书中快速地检索具体的词句,并统计某些内容出现的次数等信息。这给进行学术研究的人员带来极大的方便,能提高其研究的效率。
(5)电子图书可以减少发行、运输、库存等费用,成本得以降低。因此,电子图书的价格只是传统纸质图书的1/3,甚至更低。一本电子图书可以同时供多人在线阅读和下载,提高了其使用价值。
(6)电子图书的发行途径以互联网为基础,只要有互联网络存在,对于那些科研价值大、印数少的图书和珍贵的历史文献、名家字画以及部分罕用文献,可以很好地有针对性地进行保存。
(7)电子图书使用方便,只需要有汁算机和网络,便可随时浏览一个小型图书馆的书籍。此外电子图书可以更改屏幕的明暗度、对比度、字号大小和文字风格、颜色,使不同的读者都能够得到最佳的阅读效果。
(8)电子图书制作简便,图书馆员可把当地图书馆的特殊资料制作成电子图书,供读者查阅。
1.2电子图书存在的问题
(1)电子图书与其他数字化资源都面对一个普遍的问题,就是版权保护问题,使用电子图书资源同时应该保护作者的知识产权。购买电子图书时应该选择有DRM(DigitalRightsManager)保护的资源。
(2)电子图书需要使L}j计算机进行阅读,此无法像纸质图书一样,只需要一个小空问就可以容纳大量读者。而且通过示器阅读,不适合长时间阅读,如果使用传统CRT显示器就更需要每隔一段时间就休息一下。
(3)电子图书由于制作的资源方不同,所使用格式较多,而且不同的格式无法使用通用浏览器进行阅读,给读者带来不便。目前,使用较多的通用格式为PDF格式,而国内超星公司制订的PDG格式和方正Apabi公司制订的CEB格式均需要专用浏览器进行阅读。
(4)电子图书已经被大部分读者所接受,但是对于部分老年读者和少儿读者来说,不可能马上习惯。图书馆的工作人员应该给予这部分读者耐心的讲解和必要的技术支持。这样才能令更多的读者享受电子图书的各样优点。
2公共图书馆社区网络建设
2.1社区图书馆的目标
图书馆有四大职能:保存人类文化遗产、开发智力资源、开展社会教育、传递文献信息。而社区图书馆属公共图书馆类型,是社区里的小型文化设施,应重点发挥开展社会教育与传递文献信息这两个职能。
社区宽带网络的使用与电子图书资源的建设正好可以满足开展社会教育与传递文献信息的需要。联合国教科文组织1972年关于公共图书馆目的的宣言说:“(公共罔书馆是)一种教育的文化的和报道信息的组织。公共图书馆是提供继续教育和终身教育、欣赏人类在知识和文化方面成就的场所”。该宣言还强调公共图书馆要为“儿童、学生、老弱病残读者”所利用,强调“它应同其他教育的.社会的和文化的机构取得联系,其中包括学校、自学团体、业余团体和那些与提倡艺术有关的团体。”结合国际图联(IFLA)1975年在法国里昂举行的关于图书馆职能的学术会议达成的共识——公共图书馆的主要使命是养成儿童的早期阅读习惯、支持个人和自学教育以及各级正规教育、提供个人创造力发展的机会、激发儿童和青年的想象力和创造力等,可以看出,公共图书馆支持和开展社会教育的结果主要是开发儿童和青年的智力资源。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第四章第三十一条规定:社区中的公益性互联网上网服务设施,应当对未成年人免费或者优惠开放,为未成年人提供安全、健康的上网服务。作为社区图书馆,应该给予广大青少年一个良好的环境,建立健全完善的管理制度,确保青少年安全上网。电子图书正是引导青少年安全上网阅读的最佳向导,避免青少年养成沉迷网络、沉迷游戏等不健康习惯。
2.2社区图书馆设立的要求
由于社区居民存在经济基础、文化背景、精神需求等方面的差异,因此,须考虑设立社区图书馆规模大小、馆藏主题、服务方式等闲素。其巾重点要考虑到社会各类人士,如老年人、残疾人、少年儿童、家庭妇女等的特殊需要,所提供的文献信息不仅要具有普及性、新颖性、娱乐性和休闲性等特点,而且流通手续要简便,服务要周到。电子图书只需要有限的资源就可以很好地覆盖各个方面的需求,使用上的方便更是对老年人、残疾人等服务对象有很大的帮助。
2.3社区图书馆网络结构
社区图书馆设立就是为了方便群众读者,所以,设立的时候需要根据各种不同的情况进行调整。尽量深人到各个读者层。以广东顺德图书馆建设社区图书馆网络为例。纵向。建立由区图书馆、镇(街道)和社区(村)图书馆构建的三级图书馆服务网络;横向,建成以区图书馆为中心馆.其他类型图书馆为成员馆的互通互联、资源共享、协同服务的顺德图书馆服务网络体系结构。采取区图书馆为中心馆,各镇(街道)图书馆配合,社区(村)图书馆(室)参与。同时吸纳学校、企事业单位等各类型图书馆加盟的模式。
3电子图书与社区图书馆网络建设
3.1电子图书在社区图书馆的使用
设立社区图书馆时,根据社区的人口数量、人员构成等决定配置图书的数量与类型。而这样的操作下。必然导致部分读者无法满足个人需要。配合电子图书的使用,对有需要的读者提供个性化服务。比如,我馆在普通生活社区设立的一个3级网点的情况。使用社区图书馆最多的是老年人和儿童,因此,图书一般以比较贴近生活的图书和儿童读物为主。但有部分青少年对天文方面的知识比较感兴趣,而社区图书馆内的图书无法完全满足他们的需要。在这种情况下,使用电子图书,就算比较偏门的图书也有一定的数量可供读者选择,从而解决了社区图书馆图书数量较少和覆盖面不全的问题。类似的情况还有部分读者需要查找一些专业方面的数据,需要专门的工具书才可以找到,这个问题也可以通过电子图书予以解决。
另外,有部分老年读者,由于视力问题,在阅读一般纸质的图书时比较麻烦。在工作人员的帮助下,学会了使用电子图书。由于电子图书可以方便地调整字体的大小,对于视力有障碍的人士来说,可以减少很多麻烦。
3.2社区图书馆网点人员的要求
由于很多使用社区图书馆的读者,对于计算机可能并不熟悉,这对社区图书馆网点的工作人员提出了一定要求。工作人员本身需要熟知使用电子图书的各个步骤,并且要有足够的耐心对读者进行辅导,这样才可以帮助有需要的读者进行电子图书的阅读。老年人或者少年儿童,沟通和理解方面没有青年人好。且缺乏使用计算机的经验,有时候对他们需要从基础操作开始教导。这个时候就更需要有耐心了。
3.3社区图书馆网点利用电子图书帮助图书馆进行资源建设
首先感谢医院给予我展示自我的舞台和施展才华的机会!中层干部实行公平、公正、公开地竞争上岗,这是我院进一步深化人事制度改革的重大举措,也是我院加强干部队伍建设的有益尝试。我一是拥护,二是支持,三是参与。我将珍惜这次提高自己、锻炼自己的机会,勇敢地走上台来,接受大家的评判。
今天,我竞聘的岗位是医务科科长,是因为我具有以下几个优势:
第一、敬业、务实的态度,打好了干好一切工作的基础。
我的敬业精神比较强,工作认真负责,勤勤恳恳,任劳任怨,做到干一行,爱一行,专一行。善于接受新事物,爱学习、爱思考,工作中注意发挥主观能动性;诚实做人,踏实办事。
第二、不断的学习,提高了自己的专业水平。
常学习、勤看书,已经成为了我的生活习惯。通过坚持不断的学习,先后完成上海职工医学院临床医疗专业四年制大专学习;在上海第二医科大学一年的全科医学专业学习;交通大学医学院夜大临床医疗三年制专升本的学习,使自己的专业知识得到进一步充实、更新和扩展。工作以来,在国家级、省市级杂志上发表了多篇医学论文。其中发表在《中国健康教育杂志》和《中国全科医学杂志》上的2篇论文分别获中华医学优秀科技成果一等奖、全国医药卫生优秀成果二等奖和宝山区医学会*-*年度优秀论文一等奖。
第三、多年的工作,积累了较为丰富的实践经验。
自1982年毕业以来一直从事基层医疗卫生工作,对医院和临床的基本情况比较了解,并积累了比较丰富的临床工作经验。20*年,我担任社区卫生科科长,负责家床、社区卫生服务站及预防保健的几项工作,其中预防保健工作连续三年在宝山区名列前茅;20*年7月任医务科科长至今,全面负责医疗、护理、医技、药剂等部门的业务工作,熟悉了本部门的职责任务和规范,具备了本部门工作的素质和要求,掌握了搞好本部门方法和策略,同时对全面开展“六位一体”的社区卫生服务工作积累了一定的实际工作经验。同时比较圆满地完成了院部交给的各项任务,并在医疗质量管理上狠下功夫,使我院的医疗质量上一个新台阶。
总之,多年的医疗及管理工作养成了我勤奋好学、吃苦耐劳、乐于奉献的品质,成为一行、爱一行、钻一行的内在动力。这是我做好这一极富挑战性工作的最大优势。
如果竟聘成功,在院部的领导下,我将努力做到坚持“一个中心”、实现“二个转变”、抓好“三项工作”具体地讲:
一、坚持“一个中心”
“以病人为中心”是医院工作的永恒主题,把病人是否满意作为衡量服务质量的尺度。近年来,在医疗服务中,患者不仅关注医院的医疗质量,而且更加关注医院的整体服务质量。这就要求医院不断更新服务理念,改善服务态度,更主要的是体现在对病人的人文关怀上,贯穿在医疗服务的细节之中,贯穿于医院各项活动的全过程。把方便病人、有利于病人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努力构建和谐医患关系。
二、实现“二个转变”
一是实现角色的转变。从“你是我的病人向我是你的保健医生”转变,从“被动服务向主动服务”转变。要正确认识现代医患关系,它是建立在相互平等、相互尊重的基础之上。
二是实现思维方式的转变。现代医学模式已经从单纯的生物医学模式转变为“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患者不仅仅需要治病,而且需要人心化的关心。那种只注重治病、不注重待人、只注重技术、不注重心理的行医观念已经不适应当今医疗服务的需求。
三、抓好“三项工作”
一是抓好以医疗质量,确保医疗安全。进一步完善我院医疗质量管理体系,形成院、科、组三级质控网络;要抓紧"三基三严"训练,从每一份病历、每一张处方抓起,使病人从入院到出院,每一个环节都能得到规范的、高质量的医疗服务;要认真落实质量检查,突出重点,抓住难点,做到环节质量与终末质量检查相结合,专项检查与全面检查相结合,质量检查与考核评价相结合。重点抓全面质量管理(TQM)、PDCA循环的管理、目标质量管理等,使质量检查制度化、标准化、经常化,把各类医疗缺陷和差错消灭在萌芽状态。
二是抓好全科团队服务,推进社区卫生服务水平上新台阶。我将做到“四个进一步”:进一步配合院部完善科室设置,理顺工作程序;进一步要求医务人员转变观念,从专科医生向全科医生转变;进一步开展以团队、户籍制形式的社区卫生服务,全方位开展“零距离”贴身式社区卫生服务;进一步制订和完善《全科团队服务工作制度和岗位责任制》,等规章制度,使社区卫生服务工作有章可循、有法可依,规范管理,逐步建立起科学的考核、评价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