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3-24 15:24:07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4篇职称工程师论文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目前实验技术队伍中存在着思想不稳定,干劲不高等问题。以南京大学化学化工学院为例:自1994年以来,因辞职、调动等原因离开的有18人,这还不包括那些转岗不再从事实验技术工作的人员。其中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实验技术人员职称问题解决困难、待遇偏低是造成实验技术队伍不稳定的主要原因。
高校实验技术人员职务评聘工作是高校实验技术队伍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对队伍建设起着杠杆的作用,完善职务评聘是实验室队伍建设的重要环节。高校实验技术人员的专业技术职务评聘自1987年底开始试点、1988年全面铺开,至今有10多年的历程,这项工作对巩固和促进高校实验技术队伍的建设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也暴露出一些问题和矛盾。
一、实验技术系列职称评聘中存在的问题
(1)实验技术人员职称名额偏少,职称设置不尽合理学校每年下拨的实验技术人员高级职称的名额偏少。以我院为例,2001年有工程师35人,只有2人获得晋升为高级工程师;而讲师14人,却有3人晋升为副教授。除去实验技术人员学历层次偏低等因素外,高级职称的名额下拨比例偏少是重要因素,实验技术人员晋升职称难成了有目共睹的事实,严重挫伤了一部分人的积极性。最高职称为“高级工程师”,满足不了实验技术人员学历层次近年来提高的要求。特别是许多年轻人,已拿到了硕士甚至博士文凭,副高职称满足不了年轻人对自我发展的需求,这是造成这支队伍不稳定最重要的原因之一。
(2)评聘不分开,重评审轻聘任目前在许多高校中,聘任制流于形式的成分还很大,不聘任或不续聘的人员极少,几乎有了任职资格,也就等于聘任上了岗,并且一直被聘任到退休,颁发聘任书和签定协议书成了走过场,甚至连这一手续都没有。同时,只要评上高一级的职称,在工资等各方面待遇也是无条件晋升。这在一段时间里曾起到了激励作用。大家为了评上相应的职称,对照评审要求,找差距,调整自己,向着既定目标靠拢,这种工作态度和奋发向上的精神曾经带动了一批人积极向上。但随之带来的问题是,职称到手以后,压力在一部分人的心中消失了,满足于现状,不思进取,虚度光阴,特别是在知识老化速度加快的今天,他们的水平很快就与专业职称不相符合。这种现象在高校各系列职称评聘中普遍存在,实验技术系列也不例外。
(3)职称评审标准与实际工作表现脱节在职称评审过程中制定一定的标准,可以使评审更具有科学性。作为标准之一的论文或著作,是衡量一个专业技术人员的理论基础和学术水平的,我校对于申报职称人员都有一定数量的文章要求。这对于促进实验技术人员提高科研水平和理论水平起了很大的作用,但同时也带来了负面的影响,实验技术人员一味追求论文数量而忽视了做好本职工作,另一方面还助长了虚要文章、文章上不给挂名就不愿干工作等不正之风的产生。从专家评审的角度来说,也有”唯论文“的趋势,往往忽视实验技术人员的实际工作能力、工作水平和工作态度,而单从论文的数量上来进行考察和评审。虽然实验技术工作是一项技术性、实践性很强的工作,但由于评审中对平时的工作考核结果不重视,由此产生了不论平时工作表现如何,只要有文章就能升职称的不正常现象,也使实验技术人员的平时考核流于形式。
二、加强职称评聘以促进实验技术队伍的建设
如何建设一支高水平的实验技术队伍,采取的手段和方法是多方面的,但职称问题是高校在职人员所密切关注的问题,也是与工资等一系列待遇息息相关的,因此如何合理利用职称评审这一杠杆,以充分调动人员的积极性,挖掘潜力,建设一支结构合理的高水平队伍,是高校师资工作的重点。为发挥职称的积极作用,针对实验技术队伍的特点,应该做好下列几点:
(1)合理设置高级职称岗位针对目前实验技术队伍层次普遍提高的状况,除了适当增加高级职称的名额外,在职称设置上,实验技术队伍应设置正高职称。尤其是对于一些重点建设的实验室如:重点投资的大型仪器实验室、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级研究中心,设置正高职称更显为必要。这样,可在实验技术人员中起到激励作用,使他们能有更高的追求目标,也有利于鼓励和引导他们安心于自己的工作岗位。同时,也吸引一些硕士、博士毕业生投身于实验技术工作,提高实验技术队伍的整体水平。
(2)评聘分开,理顺评审与聘任的关系职称的评、聘分离是指在评上职称后,是否马上聘任,要看能力和表现,即使在获得聘任后,还要不断考察其能否胜任本职工作,不胜任的立即解聘,使每个人都有紧迫感,都有不断提高自己的渴望;同时,其福利待遇是按所聘任的岗位(职位)来确定。评聘分开有助于强化竞争机制,有利于优胜劣汰,有助于合理地流动,同时有利于更客观地评价人员的水平和解决职务限额的矛盾;评聘分开有利于专业技术职务评审工作的社会化、统一化和科学化,有利于公平竞争、坚持标准、保证质量,有利于聘任制的真正实施;评聘分开更有利于队伍的建设,增强其活力。
(3)坚持正确的导向,调整和完善评聘条件
1.坚持德才兼备,注重思想政治表现在评审中,应坚持思想政治条件与业务条件并重,引导实验技术人员走又红又专的道路。良好的职业道德、强烈的事业心和牢固的教书育人意识是对他们思想政治表现考核的重点。
2.强调实际工作能力,与平时的考核工作紧密结合针对不同类型的实验技术人员,制定符合其各自特点的和切实可行的评审标准;同时,将平时的考核结果作为评审的重要依据,使评审工作与考核工作紧密结合。
3.加强对培训和提高的要求为鼓励和促进实验技术人员的学习和提高,应在职称评审时对人员的培训和再学习有明确的要求。进入知识经济时代,科学技术日新月异,不学习就会被淘汰。因此,实验员是否参加培训和参加培训的质量应该作为一项评审的指标,无论是对专业知识的学习,还是对外语水平、计算机能力的培训提高,都应该有明确的标准和要求。
(4)考核制度应进一步健全、完善
在考核中应坚持工作数量与工作质量并重的原则,坚持公平合理的原则,考核宜采取个人自评、群众评议和领导考察相结合的方法,力求做到公正合理、实事求是地反映出被考核者的工作状态和工作实绩。
1.对于从事教学实验的人员对从事教学实验技术人员工作量的考核应从教学实验所面对学生的数量、面对学生的层次(高年级或低年级)等入手,着重考核教学实验过程的质量。如对学生实验过程中经常会出现的问题做到心中有数,以便对实验仪器设备和实验装置进行改进,对实验步骤进行调整,使实验效果更好,工作起来更有方向性和目的性。
2.对于从事科研工作的人员实验人员直接参与科研工作的越来越多,特别是在一些应用性的课题里,实验人员承担了相当重的科研任务,几乎担当了教师的角色,因此,在考核时,应着重对他们的科研成果如文章、经费、成果转化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等进行考核。
3.对于从事大型仪器的服务管理工作人员实验技术人员对大型仪器的服务和管理是否上水平,仪器功能开发率、完好率、使用率是衡量的尺度。在保证仪器完好率的前提下,应当追求仪器功能的高开发率和高使用率,使仪器的作用得以充分发挥。实验员管理上水平对仪器最大程度的发挥作用起了相当关键的作用。同时应加强对外开放和服务,尽量提高设备的利用率,充分发挥使用效益;鼓励创新,挖掘潜力,促使他们在实验技术与测试方法等方面进行研究,开发设备使用的新功能。
高校师资管理的核心目标是最大可能的发挥人员的主动性和创造能力。应当充分利用职务评聘的杠杆作用,建立起一种竞争、激励、自我发展的有效运行机制,优化队伍结构,建设一支”素质优良、结构合理、相对稳定、充满活力“的实验技术人员队伍。
0引言
近年来建筑工程质量事故频繁出现,这些事故的频繁连续发生及酿成的恶果,无不令人震惊,也反映了工程项目质量问题的严重性,值得引起深思和重视。看似提高工程施工的质量刻不容缓,但是,一味地追求质量而不计代价是不现实的。质量差给社会生产造成了极大的损失和浪费;同样,超过实际需要不计成本地生产过高质量,也是极大的损失和浪费职称论文。
因此建筑施工企业对开展质量成本控制有很强的认同感,这使得在建筑行业中推行质量成本管理与控制有良好的基础,但是由于现有理论的缺陷性,在实际推行中还是出现了各种不同的问题,最终导致了管理成效不显著。
1XYZ公司质量成本控制方案研究
XYZ公司是由山东省建设建工(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和山东建工股份有限公司组成的具有国家房屋建筑施工总承包特级资质、钢结构专业承包一级资质、园林古建筑一级资质,集房地产开发、建筑科研、建筑装饰、钢结构制作安装、速成墙安装、工程技术咨询等于一体的大型企业集团。
通过对XYZ公司实地的调查研究与分析,很容易发现,尽管XYZ公司在日常的工程管理中,已经开展了质量成本管理工作,并且其质量成本管理工作有着自身的特点,企业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仍然存在着诸多问题和不足。如:事后检验造成的不可挽回的损失,成本太大;与质量成本管理工作相关的部门职责不明确;高层管理者忽视质量成本管理的重要性;质量的重要性没有渗透到基层工作人员当中去,质量意识不强;现有管理体系不健全。
综上所述,公司没有一个较为完善的管理方案还是问题的焦点,这在结果上集中表现为现有体系没能发挥有效的功能。这些缺陷之间并不是互相孤立的,彼此之间又有着互为依存的甚至是互为因果的关系,这不仅是XYZ公司目前在质量成本管理方面存在的核心问题,也是该行业目前普遍存在的问题。
在下面的章节中,笔者将在结合XYZ公司自身的特点的基础上,论述如何正确的实现公司质量成本源归集,如何合理的建立公司的质量成本核算体系以及科学的应用质量损失成本的分析方法。
1.1XYZ公司质量成本核算技术方案
1.1.1XYZ公司质量成本科目的设置XYZ公司建筑施工质量成本可通过设置以下会计科目进行核算:一级科目质量成本,并下设4个三级级明细科目,即预防成本、内部损失成本、鉴定成本、外部损失成本。各三级账户应根据实际支付的具体内容设置四级明细目,以便反映实际发生的各项费用支出。
1.2XYZ公司质量成本分析
由上图1.2可以看出,XYZ公司的质量成本中,预防成本及鉴定成本各占10%左右,而内部损失成本和外部损失成本各占了37%和43%。因此初步结论是:降低质量成本必须从降低内外部损失成本,加大预防成本和鉴定成本的投入。
由表1.1的结论可知,2009年XYZ公司质量成本主要构成是质量损失成本。下面.图1.3分别对内部损失成本和外部损失成本项目进行分析。
从上图1.3可以看出,XYZ公司内部损失成本几乎全部由内部返工损失和内部返修损失构成。其中内部返修成本占有绝大部分。根据ABC理论知。如果将内部返修成本控制在一定水平上,质量成本控制的优化将有很大的改观。笔者给出以下建议:
①既要注重工程施工的质量,也要注意控制质量成本。提高质量水平不应该是以高的内部损失成本来实现的。内部返修成本如此之大,这是对不合格施工程序因返工重做而发生的费用。如由于工程质量不合格进行返工修复而发生的人工、材料、构件、机械等费用,这些费用原本是可以避免的。
②2009年XYZ公司停工损失费为0。停工损失指由于各种内部的责任或外部的责任而引起的机械、设备闲置而造成的损失。如起重机发生故障造成停工是内部责任。2009年XYZ公司的内部损失成本结构不科学,加固成本、质量故障分析处理成本、材料降级处理损失的数额都很小。由此可以看出,2009XYZ公司没有重视质量成本的分析和处理工作。在一味地牺牲质量成本来实现建筑施工项目质量成本的提高。
从1.4图可以看出,2009年XYZ公司外部损失成本主要构成有为外部停工损失和外部返修损失。这两者之和超过外部返修损失成本的80%,由此可知要想降低外部损失成本,主要对象是外部停工损失。外部停工损失主要因机械利用率低引起的,因此,应联系项目实际,从管理组织机械施工,提高机械利用率着手,努力减少外部停工损失。
总之,通过上述分析,可以看到XYZ公司的质量成本结构很不合理,要加大预防成本和鉴定成本的投入,以及今后控制的重点要放在对内部返工损失成本控制上。然而预防成本和鉴定成本的投入量的多少,以及各成本比重多少是比较合适的等问题的解决,需要借助质量成本优化分析的手段。此外,公司应该重视对基层施工人员的培训,只有通过培训,才能提高他们的技术和质量意识,从而从根本上预防质量问题的再发生。
2结论
质量成本控制需要质量成本数据,质量成本数据显示了公司经营管理工作能够进一步合理化的潜力。
质量成本数据是建筑施工企业工程质量缺陷和质量管理薄弱环节的重要指示器,通过质量成本分析可以为建筑施工企业改进工程质量,提高工程的经济效益寻找突破口。
一般企业高层管理人员对于非货币性数据不敏感,而对货币数据非常敏感,因此质量成本的货币形式能够引起企业高层管理人员的足够重视,从而促进企业提高经营管理水平和实现经济效益增长的目标。建筑施工企业应如何有效的开展质量成本管理呢?从前面的分析来看,施工企业必须关注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2.1构建一个可靠的质量成本核算体系。建筑施工企业的质量成本核算体系的建立是可行的。质量成本核算是质量成本控制工作的基础组成部分,要正常、有效的运作需要各个组织保证。
2.2注重培训提高素质。既要注重施工质量,更要将“以人为本”的理念作为质量管理的基本思想,它要求企业必须“始于教育,终于教育”。这样做的目的是加大企业预防成本的投入,以便减少质量控制失效成本。
2.3加强施工企业自身的质量保证体系。强化预防成本投入。必须要提到预防成本。质量较高的工程项目,这部分费用占质量成本费用中的比例相应就大。应实行以预防为主的质量成本管理,把钱花在避免故障的出现,而不是花钱解决不合格项目造成的后果。
2.4建筑施工企业应关注质量成本核算的有效性。建筑施工企业质量成本核算是开展质量成本分析、撰写质量成本报告质量成本划、实施质量成本控制预计反映企业质量管理工作绩效的依据,是企业质量成本管理工作中的重要环节。
2.5企业应从制度上明确质量损失成本源。企业研究质量损失成本源问题的目的是为了更有效地找出导致质量问题发生的原因,从而帮助有关责任部门尽可能地预防质量问题的发生。
2.6企业应有效地运用质量损失的分析方法。建筑施工企业进行质量损失成本分析的任务是为了支持质量改进决策,因而必须建立起有效的工作程序,使质量损失分析工作规范化、程序化、易于操作,更好地为决策工作服务。运用质量损失成本总额及相关指标分析、ABC分析以及质量损失函数等方法可以帮助企业确定内外因素的影响程度,把握减少企业质量损失的计划和有效实施对企业质量损失的控制。
目前,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关注质量成本,并开始尝试开展质量成本管理,越来越多的专家、学者开始研究质量成本管理理论。理论与实践并进,将质量成本管理推向前进。此文仅是笔者学习质量成本管理与控制的一点心得体会。在此只想抛砖引玉,以引起更多企业的关注,唤起企业开展质量成本管理的积极性。希望质量成本管理能真正走进我国企业,为增强企业实力,提高企业现代化管理水平起到积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傅道奋,王效俐.浅论质量成本特征曲线[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03(8):80-83.
[2]尤建新.质量成本管理[M].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2003.5:2-5.
[3]于丽.建筑工程施工质量控制方法及对策初探[J].中外建筑,2007(6).16-18.
[4]全国建造师执业资格考试用书编委会.房屋建筑工程成本与实务[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6.
[6]丁春红.工程质量控制和成本浅谈[J].科技信息,2007(10):29-21.
[7]黄春金.工程监理中质量成本的研究与应用[J].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7:7-9.
[8]李正权.质量工程师应当具备的心理素质.中国质量报,2006.4.12.
2成本控制在水利工程施工过程中的应用
2.1水利工程设计阶段的成本控制工程的设计阶段在项目建设中处于领导地位,直接影响了施工企业在项目建设中的实际资金投入,因此水利工程的设计阶段对于成本控制和造价管理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工程设计阶段是在施工企业在承接工程之后进行的,它可以将项目建设过程中使用的技术和项目投入的资金进行有机的结合。只有在设计阶段作出全面的,严密的施工图纸才能切实有效的控制项目的成本。有研究报告显示,工程项目设计阶段所花费的资金大概占工程建设总费用的百分之一左右,但是它对工程建设中的成本影响却高达百分之七十五,通过这两个数字形成的鲜明对比就可以看出,设计阶段对水利工程成本控制是多么的重要,而且同一个水利工程可以有多重不同的施工方案,这就会出现不同的成本需求。所以工程的设计人员要在符合标准的前提下,尽量做出几个不同的施工方案,通过对比施工过程中使用的技术、材料和施工方法做进一步的经济分析和后期的效益评价,选择最佳的设计方案进行可行性优化,这种价值分析法对水利工程成本控制十分有效,并且在世界上很多国家被广泛应用。水利工程设计人员要充分的处理好技术和经济这两个既有对立又有统一的因素,需要项目的设计人员和造价管理人员进行密切的配合和协调,而且要进行多种方案的经济对比,尽最大努力在减少和控制资金投入上下工夫,而且负责成本控制的管理人员要实时的对项目的投资进行对比和分析,将分析的结果反馈给设计人员,对水利工程的成本进行高效管理。
2.2水利工程施工阶段中的成本控制水利工程在实施建设的时候才是成本实际支出的最大阶段,很多施工企业都认为在项目实施阶段是没有资金节约空间的,但是这不能说明成本在这个阶段就得到了高效的管理和控制。因此,虽然不能在建设实施过程中减少资金投入,但是有效的管理可以避免工程建设到一半的时候出现加大资金投入的现象,这样从另一个层面来看也是对成本践行了合理管理和控制。
2.3在水利工程项目建设之外的成本控制所谓的在项目建设之外进行成本控制就是指除了在项目决策、设计和实施这三个阶段以外的环节进行管理,如:加强对工程造价管理人员的培养、提高施工企业成本控制水平等。
(1)加强对工程造价管理人员的培养。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工程造价管理人员的工作性质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从以前的只负责预算结果到现在的可以影响重大项目的投资决策,这种从被动到主动的转变是市场发展的结果。虽然我国高校每年都向社会输送大批的工程造价管理人才,但是高素质的管理人才依然稀少。虽然我国已经有很多高校设置了工程造价管理这一专业,但是培养的重点方向却与市场需求不相符,所以现在迫切需要在重点高等院校培养一批懂技术、懂经济、懂法律、通外语、精通计算机以及有较高管理水平的全方位人才,必要时可以为此专业设置硕士点和博士点进行专业培养。
(2)提高施工企业成本控制水平。提高施工企业成本控制水平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首先,要提高企业管理层的成本控制意识,让他们认识到成本控制的重要性,并且教给他们控制成本的方法,使他们在企业施工决策中贯彻成本控制的理念。其次,要建设有利控制成本的企业文化。企业文化建设至关重要,但是,大部分水利施工企业不重视企业文化建设,使得企业死气沉沉,缺乏活力和动力。企业成本控制也同样需要配套建设相关的企业文化,培养员工的成本控制意识,使成本控制的氛围弥漫于整个施工现场,让每一个操作人员和管理人员都以节约为荣,浪费为耻。第三,加强企业设备和技术的更新换代。企业要想跟上时代的步伐,在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唯一的办法就是与时俱进,不断引进和吸收先进的技术、设备和管理理念。水利施工企业也是一样,必须加大资金投入,引进高科技人才和先进的技术设备以及先进的管理理念。先进设备和技术的使用必然会提高工程的施工效率,节约施工成本。
2编制成本控制计划
根据所预测的施工成本以及工程经济核算模式,结合机械设备、材料、人力的需要情况以及类似工程的相关经验来编制成本控制计划。项目总负责人要组织相关技术人员,充分了解和掌握该项工程的特点,根据工程中的重点和难点,制定出科学、可行的控制成本计划以及具体方案,并预测实行该方案能够为工程节约多少成本,比较与最初的预测相差多少,不断对方案进行优化,将整个施工过程的权利与责任落实到团队和个人,为执行计划做好准备。在实际施工过程中,要将具体资金花费与计划方案的资金花费相比较,如果存在偏差要明确是施工中成本没有按照计划进行控制还是由于计划不合理导致的,如果是计划不合理,要及时作出调整,修正相关成本指标。
3成本控制计划的执行
施工开始以后,就要开始正式执行成本控制计划,按照计划对每一个环节进行科学管理。
3.1间接成本的控制
施工成本分为两个部分,一个是直接成本,一个是间接成本,其中间接成本的大小与整个施工过程没有直接关系,要控制这部分成本,就要对项目管理层的结构进行调整,要尽量选择那些一专多能的管理人员,避免人员冗余、责任不清的现象发生,即保证管理层的精简性。根据本工程的特点,合理设置岗位,在不影响工程管理质量的前提下尽量压缩成本,避免浪费。财务部门要定期对间接费用开支进行审核,如果发现问题,要及时作出反馈,并制定出纠偏措施。
3.2直接成本的控制
直接成本占整个施工成本的大多数,是构成工程实体或者是有助于构成工程实体而花费的成本,直接成本的控制包括一些几方面:
3.2.1材料成本
材料成本占整个施工阶段成本的一半以上,而且节约潜力很大,是直接成本控制的关键环节。一旦工程中其他部分的成本出现亏损,就需要靠节约材料费用来保证施工费用不超支。控制材料费用的基本原则就是“量价分离”,一方面控制材料用量,一方面控制材料价格。通常施工中每一环节材料用量都有额定值,领取材料时要限额,不能一次领取过多材料,且每次材料进场后都要进行验收,尽量避免由于二次搬运造成材料损耗,将材料用量控制责任落实到具体班组和个人。要不断改进施工技术,应用新的技术和工艺来减少材料的消耗,分析每一种材料的性能,在不影响施工质量的前提下,可以选择一些性能类似、价格较低的代替材料。另一方面就是材料价格,主要是在采购材料的过程中控制成本,采购部门的工作人员要准确掌握各类材料的市场价格,采购过程中货比三家,对供应商的实力及信誉进行严格考核,选择质优价廉的材料,同时要将运输成本考虑在内,根据施工计划均衡供应材料,尽量减少材料的储备量,降低管理和运输成本。
3.2.2人工成本
对于人工费用的控制同样要遵循量价分离的原则,一方面要控制人工数量,另一方面要控制人工单价。对于项目中一些技术含量不高的环节可以选择单价较低的日结工资施工队伍,有效控制人工费单价,但是这一部分的控制潜力是有限的,人工费的控制主要通过减少用工量来控制,施工前要制定劳动力计划,尽量控制非生产人员的数量,通过革新技术来调高生产率,有效控制人工成本。
3.2.3有效管理施工合同
合同管理也是成本控制中的重要内容,目前大多数工程项目虽然都实行工程量清单的报价制度,但是实际施工中却受到很多不确定因素的限制,工程量清单中有可能没有完全包含所有子项目,因此,项目负责人必须熟悉合同中的所有条款,考虑综合因素,明确哪些子项目是报价中没有的,这些子项目的具体花费是多少,编制具体书面信息,及时向业主反映,争取得到业主认可并签订预算补充合同。项目负责人要履行合同中的具体条款,对合同中的关键问题作出提示,落实具体责任,根据合同来指导施工中的细节,尽量避免合同纠纷。合同管理中的另一重要环节就是索赔,负责人在履行合同义务的过程中,要注意观察合同另一方是否有违约的现象,如果存在违约现象,要及时收集和记录证据,根据合同内容和当事人的违约状况如实计算出索赔费用,编制索赔报告。
3.2.4机械成本
要根据投标书中标明的机械型号和具体的施工条件来决定购置还是租赁,如果使用周期较短,要尽量选择租赁的方式,如果使用者周期较长或者是机械短缺,可以考虑购置机械,但是要考虑到项目的承受能力,不能盲目购置。施工过程中要合理计划机械的使用时间,尤其对于租赁机械,要尽量避免闲置。
3.2.5分包工程成本
建筑工程的施工大多数都采用承包模式,在整个施工过程中业主只需要和总承包商沟通,责任与权力相对明确。总承包商受到技术、人力以及设备等因素的限制,往往需要将一部分项目分包出去,尤其是一些专业性较强的项目。对分包工程的成本控制也是非常重要的,首先要对分包单位进行综合考核,尽量降低风险;其次,在施工阶段的成本控制主要集中在人为控制上,要建立健全管理制度,有效减少人为因素对工程质量以及成本的影响,处理好进度、质量与成本之间的关系。对于承包商与分包单位之间的经济往来要进行详细记录,明确材料款、工程款等各款项的具体走向,避免由于责任不明而造成经济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