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教师管理论文范文

时间:2023-03-24 15:24:27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12篇小学教师管理论文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小学教师管理论文

篇1

二、教师要研究学生的心理

处于小学阶段学生的心理并没有完全成熟,班主任要利用小学生表现欲强的心理,在班级管理中创造条件给学生表现的机会,借此来加强班级的管理。例如在开学初就提出班干部会在一个月后通过学生选举的形式产生,这样就促进学生在平时的生活中按时值日、不迟到早退、好好学习、与学生友好相处;如果每个学生都这样做,那么就极其有利于班级管理的顺利进行。另外,教师要在赞扬中促进学生的学习,每个孩子都有虚荣心,因此,当学生在某个方面取得一点成就时教师就要积极进行表扬,通过正强化作用促进学生在以后的生活中不断向正确的方向发展以加强班级的管理。例如对于一个月中每天都不迟到的学生给予小红花的奖励,一年下来以后看谁得到的小红花最多,借此激励作用来使学生不迟到。

篇2

在师德的问题上,美国的学校教育对教师的基本要求是“尊重学生”。这一要求的提出与现代社会美国学校的发展以及教育对儿童研究的重视并把研究的成果运用到教育上有密切的联系。19世纪后期,被称为“美国进步教育之父”的美国教育家帕克在“昆西教育改革运动”中,就提出了教育应当“使学校适应儿童,而不是使儿童适应学校”的主张,在教育观念和师德内容上进行了大胆的变革。在他看来,儿童或者学生应当成为学校的中心,教师应当尊重儿童,关注儿童的需要、兴趣,促进儿童身心各方面的发展。进入20世纪以后,随着进步教育运动的进一步的发展,美国学校教育中存在的问题更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美国著名的教育家杜威直接参与了这一运动,并阐述了许多重要的思想。杜威认为,儿童应当成为“教育的起点”和“中心”,“教师在学校中并不是要给儿童强加某种概念,或形成某种习惯,而是作为集体的一个成员来选择对于儿童起作用的影响,并帮助儿童对这些影响作出适当的反应[1]。”20世纪以来,“尊重学生”的思想已经成为美国学校教育中对教师的基本要求。在现代美国学校教育中,要求教师“尊重学生”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反对教师对学生进行粗暴的教育和管理。在美国学校教育中,有许多对教师行为的具体要求。如教师对学生要有爱心,对学生要和蔼,禁止教师对学生进行言语伤害和身体伤害等。如果有教师对学生管教过严的,甚至任何对教师的不满,都可能构成学生或家长对教师的诉讼。这使得教师时刻要注意自己的言行,在管理上切忌伤害学生的自尊心。美国学校被誉为儿童的“天堂”。

二是要求教师要注重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不能因为强调知识学习的重要而增加学生的负担,损害学生的身心健康。在美国的学校教育中,教师十分注意活跃课堂的气氛,强调学生应当在愉快的气氛中学习。课外,美国教师很少给学生布置家庭作业,在他们看来,如果学生在课后花许多时间来完成家庭作业,就有可能占用从事其他活动和游戏的时间,影响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

三是要求教师平等地对待每一个学生,给学生表达自己意见的机会。美国许多学校都有明确的校规来保证学生在校所应享受的权利。如美国俄亥俄州某学校的校规规定:学生在学校里“应当获得可能的最好的教育”;学生“作为一个个人而得到公平的对待”;学生“可以通过个人或者学校的代表组织表达自己的意见和看法,如果有违法纪律的问题,应被事先警告通知[2]。”……同样,在教学中,教师应当对所有的学生一视同仁。教师不能以个人的好恶,喜爱某些学生,而厌恶另一些学生。

四是要求教师在道德行为和品质上要为学生树立良好的榜样,对学生的行为产生积极的影响。如美国教师专业标准委员会曾经针对教师的道德为提出一些要求。如教师应具有好奇心、耐心、诚实、正直、尊重多样性、重视文化差异等品质;教师应当具有推断能力、从多角度看问题的能力、创造和冒险的能力、持一种实验性的和问题解决取向的能力等等。这个委员会认为,教师具有这些能力会对学生的发展产生积极的影响,成为学生学习的榜样[3]。

总之,美国学校在师德问题上提出的关于教师“尊重学生”的基本要求,反映了现代教育发展的基本特征,即“尊重学生”是教师进行教育和管理的一个重要前提。只有充分尊重学生,才能为学生的健康成长创造一个较好的氛围,才有利于教育中学生主体地位的实现。

教学与师德

一般来说,教师的职业总是与教学工作分不开。在教学中,教师如何传授知识,如何看待学生的学习,应当采用什么样的教学模式等等,都与教师个人对教学的认知有密切的联系。在美国教师看来,教师对教学的认知、努力及其对学生的影响也是师德的重要内容之一。在20世纪初期,美国教育家杜威就认为,在学校教育中,教师的努力必须同儿童不依赖于教师而独立发展结合起来,否则,教师的努力就会变成外部的阴力,束缚儿童的发展。这样的教育不能称之为教育[4]。在当代,美国教育家认为,在教学上,教师的职责不仅仅是帮助学生获取知识,更重要的是应当以真诚,无知和谦虚的态度帮助学生成为知识的积极追求者,使学生成为在学习上不依赖于别人的人。

美国教师的这种教学上强调“无知”的态度是继承西方教育传统的结果。古代希腊教育中的“苏格拉底方法”不仅提出了一种获取知识的方法和思想,也提出了教师在教学方面所应具有的品质和态度,即谦虚品质和真诚的“无知”态度。苏格拉底认为,教学过程不是传授知识的过程,而是与学生进行对话,共同探寻真理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应当抱有一种真诚的“无知”态度,通过与学生的对话,帮助学生获取真理。在苏格拉底来看,教师在进行教学时,如果没有真诚的“无知”态度,即指教师在教学中只是提出问题,却不回答这些问题,从而把学习变成学生不断探索新知识的过程;同时,教师坚持“无知”态度,也可以使师生双方在教学过程中处于同等的地位。教师不是知识的占有者和炫耀者,也不是学生的训导者;教师是与学生一样的知识探求者。教师的作用主要是在教学上促进学生学习的催化剂和推动力[5]。

在现代美国学校教育中,苏格拉底的这种“无知”态度和教学模式正为美国的教师所继承和发扬,它演化为一种教师追求“不知道”的教学模式。如在教学中,当学生对某个问题有疑问时,一些教师便经常反问学生:“你自己是怎么想的?”有时候,教师面对学生的提问会直言相告:“我也不知道。”甚至转而向教室的其他学生询问:“你们谁知道这一问题?”结果在课堂上虽然教师没有回答问题,却使得学生们有了畅所欲言的机会[6]。

美国教师追求这种“不知道”的教学模式也反映在其他课程上。如在一些技能课上,美国教师不是向学生介绍一些基本的操作要领,也不是教学生一些理论和方法,而是介绍完工具及其他注意事项后,就让学生自己做。如果有学生还继续让教师介绍技巧和效果时,教师就会对学生说:“我不能告诉你,我知道的也有限,不如你自己试试看怎样才能制造出效果来。”如果再继续问,教师可能会抛出一个问题反问学生,或者列出几种可能性,但并不确切指出哪一种最好,而在于是让学生自己做出选择。在一些以知识为主的课上,美国教师也不只是讲课本,而是把课文内容分派给各个小组,小组的每个人也都有自己的一份任务,最后由每个小组各选一个代表向全班汇报所读的内容。

可见,美国教师这种追求“不知道”教学模式的一个主要特征就是要求学生依靠自己的努力,独立地完成学习。在美国学校教育中,教师的这种做法是得到社会肯定的,如美国教师专业标准委员会曾经提出过评价成功教师的5项标准,其中第一条就是:一个好教师能告诉他的学生关于许多问题的答案。但是最好的教师能够不说话,而是帮助他的学生自己去思考出答案[7]。

应当指出,美国教师之所以追求这种“不知道”的教学模式,并不是他们不知道学生对知识和技能的需要和渴望,也并不是他们对教学和学生不负责,而是反映出他们对现代教育和教学的一种独特的理解。在美国教师看来,科学技术迅速发展的今天,虽然许多已知的知识已经代替了未知的知识,但仍有许多未知的东西在向已知挑战。仅仅给学生已知的知识是不够的,必须培养学生以积极的心态对待已知和未知。教育应当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实践与思考来充实自己的头脑,而不是依赖别人的头脑。教学的目的主要是培养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学会对自己的学习负责,使学生善于用自己的头脑去思考、去判断,并得出自己的独特见解,否则学生学到的东西再多,也是别人的死的东西,不能够继续丰富与创新。

美国教师追求这种“不知道”的教学模式,也反映了现代科学精神对美国学校教育及教师行为的影响。美国现代物理学家费曼指出:科学家总是与疑难和不确定性打交道的。当一个科学家不知道一个问题的答案时,他就是不知道;当他有了大概的猜测时,他的答案也是具有不确定性的;即使他对自己的答案胸有成竹时,他也会级质疑留有余地。对科学家来说,承认自己的无知,使自己的结论留有被质疑的余地,是科学发展所必须的。在科学知识体系中,只有具有不同可信度的知识,而没有哪个理论具有绝对的确定性。这种不确定性对于科学的发展是非常重要的,因为有了不确定性才有疑问,才会从新的角度寻找新的解决方法。科学发展的速度不仅仅是指一个人进行多少实验,获得了多少实验数据,更重要的是提出了多少供人们检验的新思想和新观念[8]。

总之,美国学校教育中教师的师德是与教师的日常教学密切联系的。在教学中,一个教师如何处理教学内容,采取什么样的教学方式,基本上反映了教师希望把学生培养成为什么样人的教育理念。从美国教育家关于师德的论述中,我们可以看到,美国学校教育对“教书育人”有自己独特的理解。他们虽然强调教师对教学和学生应当具有责任心,但并不是要求教师对学生的一切学习行为全面负责。在他们看来,教师对学生提供细心周到的帮助,并不意味着这位教育就是一个好教师,相反,这种帮助可能会毁掉一个学生。

教师的人格与师德

美国许多教育家强调,教师不仅应当做好自己的工作,而且还要对自身人格有更高的追求。这种人格的追求不仅是品德的修养和思想的净化,更重要的是对教育中的公正和正义的追求。教师要通过自己的行为和影响使学生也成为一个追求正义的人。美国学校教育中关于师德的这一思想与西方的教育传统有密切的联系。

在西方教育传统中,希腊教育家苏格拉底对“德即知识”的阐述及其自身的所作所为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在苏格拉底来看,德行是关于善的知识。一个人知道什么是善的,必须会行善;如果一个人自称知道一件事情是好的但又不去实现,则是自相矛盾的,这说明,他实际上并没有真正知道这件事的好处。苏格拉底强调“德即知识”的主要目的,就在于当一个人认识的真理和正义以后,就应当义无返顾地去追求,甚至牺牲自己的生命。在这方面,苏格拉底本人就是一个典范。当他被判以极型后,他有多次逃生的选择:他可以交付一笔赎金以换取生命,他的朋友也愿意代他交付赎金;他还可以把妻子和孩子带上法庭求情,用情感化陪审团;另外,在临型之前,朋友又为他安排逃走的道路。但他认为这些行为都是与法律相抵触的不正义的行为。他在知道什么是正义之后就不能再做不正义的事情。苏格拉底追求正义和真理献出了自己的生命,他的这一行为成为西方师德教育中的重要范例之一。

在现代美国学校教育中,教师虽然不至于像苏格拉底那样为追求自己的信仰而献出生命,但为了追求教育的正义,也要付出极大的代价。在美国教育中就有这样一个案例:在一次自然课上,两个初中男生由于课题汇报的内容与任课女教师的观点不合而与她发生冲突。这位女教师很快将此事向学校进行了报告,并要求对他们实行“停学”的处分。这件事情引起了另一位男教师的关注,他决定介入此事,但他同时也陷入了两难的境地。从通常情况来看,学校的教育都应站在学校的立场上,为自己的同事说话;学校的领导也应站在教师一边,替自己的职员说话;这位男教育又是与学校签有合同的,他应当是为学校工作的;况且,在一般人看来,教师工作只是一个养家糊口的职业,这位男教师没有必要为了保护学生而丢掉自己的工作。因此,这两个学生开始并没有对这位男教师的参与抱有任何幻想,但是这位男教师在听了两个学生的陈述以后,经过思考,分别向校长助理和校长写了信,表达了自己的看法。这位男教师认为,这两个学生虽然有些调皮,但他们绝不是坏孩子,他们是坦诚和学习努力的。最终,学校接受了这位男教师的建议,没有处分这两个学生。事情得到了较好的解决,同时也给两个学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学生看来,这位男教师是一个不顾个人得失,主持正义的人,这样的教师才是真正教书育人的好教师[9]。

总之,从上面的案例我们可以看到,在现代社会里,任何一个人都是从属于一定的组织的,都是受一定角色制约的,教师也不例外。但上面的例子却说明,作为现代教育,不仅需要对一定组织负责,受一定角色制约,更重要的还有对组织中正义的追求。这种追求可能要暂时打破组织、角色对自我的约束,可能意味着失去许多东西,但正是这种使学生懂得了什么是正义,并激励学生勇敢地去追求正义。可以说,这位教师对正义的不懈追求及对学生的影响是积极的深远的。正像上面其中有的一个学生所说:“那个男教师不只是教社会研究课,他还教会了我一个男子汉能做什么[10]。”

通过上述分析和论述,我们可以看出美国学校教育中“师德”内涵的基本特征和追求。应当指出,美国学校教育中“师德”的这三个方面是互相联系的。首先,“尊重学生”是进行教育的前提,没有对学生的尊重,一切所谓的教育都不能称之为教育;其次,“培养学生的独立性”是建立在“尊重学生”的基础上的,教学只有在充分尊重学生的基础上才可能有以学生独立性的培养;只为传授知识、而忽视学生独立性发展的教学只是一个低级的教学;第三,“培养学生对正义的追求”是建立在尊重学生的基础上的培养学生独立性方面的最高追求,它是建立社会和确保教育公正的需要。总之,这三个方面的核心就是培养学生的独立性,为学生创造性素质的形成和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美国学校教育关于师德问题的观点对我们认识现代学校的师德建设是有一定意义的。教育是以培养人为主主要特色的一种社会活动,教育中最重要的是人,而其中又以学生为重。学校教育必须对教师的言行有一定的规范和要求,它是保证学生发展的基本条件。另外,只有具有独立性的教师,才能培养出具有独立性的学生。因此,应当鼓励教师敢于向学校教育中一些不合理的现象或规则挑战,当然这种挑战的最终目的仍然是为了保护学生的健康发展。从我国教育改革的现实来看,强调教师对教育正义的追求是非常必须的,它是现代教育制度创新的需要,更是寻求社会公正的需要。更重要的是当教师去追求社会正义或教育正义时,其行为对学生的积极影响是无限的和终生的。

参考文献:

[1]杜威,我的教育信条,引自《西方现代教育论著选》,王承绪等编译,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9

[2]黄全愈,素质教育在美国,广东教育出版社,1999.131

[3]叶谰等著,教育理论与学校实践,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393

[4]杜威,我的教育信条,引自《西方现代教育论著选》,王承绪等编译,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6

[5]赵敦华著,西方哲学简史,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56

[6]陈燕妮辑,出国遭遇,中国城市出版社,1998.185~188

[7]奥恩斯坦著,美国教育学基础,刘付忱等译.人教社,1984.326

篇3

一、激发兴趣,培养参与热情学习兴趣是学生在心理上对学习活动产生爱好、追求和向往的倾向,是推动学生积极主动学习的直接动力。兴趣是学习的先导,有兴趣才会入迷,入迷才能钻得进去,学习才会卓有成效。我国古代教育家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只有“好之”、“乐之”,方能有高涨的学习热情和强烈的求知欲望,方能以学为乐,欲罢不能。学生只有对思想政治课教学具有浓厚兴趣,才能积极主动和富有创造性地去完成学习任务。否则,就很困难了。事实上,导致政治学业不良的重要原因就是学生对学习失去兴趣。爱因斯坦说得好:“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真正有价值的东西,并非仅仅从责任感产生,而是从人对客观事物的爱与热忱产生。”教学的理论和实践昭示我们:培养兴趣是教师的一大重任。

我在教学中试着从多方面,采用多种方法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1.“点化”旧知识,进入参与角色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给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去获取新的知识是教学的最高技巧所在。”其实,这最高技巧就是教师要善于“点化”旧知识,从而启发学生对旧知识进行演绎、归纳、分析而获得新知识。孔子所说的“温故而知新”即是这个道理。

“点化”旧知识是很容易激发起学生参与兴趣的。这是因为:第一,中学生正处在由经验型的抽象逻辑思维向理论型的抽象逻辑思维过渡阶段,所以,只要合理地利用大脑中已储存的知识经验进行逻辑推理、分析,是不需要意志努力就能在课堂中进入角色的。第二,这些旧知识形式多样,有寓言故事、有成语、有谚语、有画面……很容易动员起学生各方面的感官,使学生乐于参与。第三,旧知识勾起了学生的回忆、思考,启动了他们的思维,使他们在课堂中不知不觉地进入参与角色。比如在讲“社会的客观性”这一知识点时,首先会涉及到社会是如何产生的问题,学生答不出来。我便提示学生回忆客观唯心主义关于神创论的“六日工程”情景,再回答人类和人类社会哪个先产生?利用社会的含义,学生得出了人类和社会的产生是同一过程的结论。而关于“人类的起源”这一问题,在讲自然界的客观性时已论述过。在教学中,我还由“揠苗助长”的寓言演绎得出了客观规律性和主观能动性的含义及相互关系的原理。这样,教师教得轻松,学生学得愉快。事实证明,只要一提及这些旧知识,学生就一触即发,然后再加上教师“点铁成金”的“点化”,他们就十分惊奇。这兴奋,这惊奇,足以激发他们参与学习的兴趣。

2.运用情趣性教学法

我称之为“糖衣片”式教学法,是以事明理,寓理于趣的教学形式或方法,它让理论回“娘家”,从而把抽象的理论具体化、形象化。它的特点在于:采用了学生喜闻乐见的教学形式,即以情趣为“糖衣”,让学生轻松愉快地接受原本觉得艰涩的抽象概念和原理,以促进他们思维的活跃和觉悟的提高。这种方法寓教于乐,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有利于改革空洞说教式的教学积弊。我在讲“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之间的尖锐矛盾”时,先出示了一幅题为“差距”的漫画,映入学生眼帘的是南北半球大小悬殊的奇怪的地球仪,一下子引起了学生的兴趣。在“为什么会出现这种差距”的问题后,又挂出第二幅题为“大吃大喝”的漫画。通过对漫画的欣赏分析,学生在热烈的议论中掌握了有关新殖民主义的知识,直到下课后,依旧兴趣盎然。

二、探求新知识,培养参与勇气中学生普遍存在着强烈的自我显示欲望,常常梦想一鸣惊人,而这种欲望往往与本人的能力存在着很大的距离,由此而导致严重的自卑心理和闭锁心理的产生。这种闭锁心理、自卑心理集中表现在课堂上就是:只要老师提问,一个个都敛声屏气,生怕老师“请”到自己。解决这方面的问题,必须创设一个宽松的氛围,使学生无所顾忌,大胆参与。正如一位教育家所说的:“你可以把马牵到河边,但你不能强迫马喝水。”

要使学生大胆参与,教师首先要以自身的勇敢精神熏陶和感染学生,且应把自己看成是课堂教学活动的活跃“分子”,态度和蔼,情绪饱满,感情真挚,用自己的热情、执著精神去感召学生。我在讲现实中之所以存在“不等价交换、价格与价值相背离的原因”时,先讲了洪水中的地主用金条向佃户换糠窝头的故事,娓娓道来,结果课堂气氛顿时活跃起来。学生们各抒己见,踊跃发言。此时,趋势分析其他问题,一气呵成,使学生轻松地理解并掌握了价值规律及其表现形式。

其实,让学生有话可说,有事可做也是消除畏惧心理的重要手段。俗话说的“闷得慌”、“静得怕人”等,都说明了课堂上是不能沉默的,愈是沉默,学生愈是害怕老师提问自己。只有当教师提出的问题学生有亲身体会,有话可说时,他们才会有如鲠在喉,不吐不快之感。我在教学中是这样做的:

1.质疑问难,诱发创造力

心理学家把发现疑难看成是“思维的路标”,学贵质疑。一方面是生质疑,师解疑。我注重指导学生课前预习自学,这是疑问产生的土壤,学生质疑的基础。我印了质疑单发给学生,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又授予其方法,这样学生质疑的质量较高。有的追根问源,有的辐射探究,有的从理论和实际的一致性和差异性中提出问题,等等。教师对这些质疑单要认真分析,挖掘疑源,将其纳入备课的主要内容。再在教学中巧施良策,明理解疑,学生就十分感兴趣。实践表明,让学生提问就是让学生参与了备课和课堂教学,增加了一次参与的机会,也是帮助教师发现问题,教学相长的过程。另一方面是教师巧设疑问,让学生参与思考、释疑,在“疑”的探究中培养能力,发挥创造思维。而平淡的讲解或一看就明白的问题,会使思维疲软、兴趣减弱,冲淡教学效果。我在讲“生活消费要与国情相适应”知识点时,要求学生不看书,不受课本束缚,而是谈自己的消费观,结果大家畅所欲言,在谈话式的教学中学生明白了自己不成熟的消费行为和观念,从而树立了科学的消费观。

2.组织讨论或辩论

每个人都有说的机会,从而实现自我显示的欲望。在讲“共同富裕”时,有学生提出现实中贫富悬殊、两极分化加重的问题,我组织了正反方的辩论,使学生感到自己是学习的主人,并在争鸣中明理,用理论和实践说明了问题。

三、运用新知识,升华参与意识“运用新知识”,巩固提高,是最简捷的培养学生参与意识的手段。抓住这一契机,让学生梳理知识,从更高层次上领会知识、解决问题,从而实现思想政治课教学以能力为核心的目标,是升华参与意识的极好方法。而要提高运用的效果,关键在于如何运用知识。

1.精心设计课堂练习

教师在课堂上单纯的讲解,即唱“独角戏”,看上去不乏精彩之处,但它不能使学生从多方面参与教学,相反使得学生对基础知识理解不深,掌握不牢,灵活运用知识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以及解题能力也得不到培养和提高。为了全方位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我贯彻精讲多练、讲练结合、以练习为主线的原则,做到每课都有随堂同步练习。我精心编出题型多样、难度适中的练习题,学生练得有兴趣,从练习中找到了知识的“源”和“流”,体验到了“现买现卖”的乐趣。再加上适时地点拨,又提高了学生的审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篇4

(一)惯性思维的影响

在传统的教学思维观念当中还是比较倾向于老师的说教,对于实践教学方式不是很重视,通过对我国的高等教育教学进行研究来看,很多高校都是忽略实践教学,老师重视知识的传授但是却轻视了对学生能力的培养,现在很多老师的这些想法还是没有改变,在进行办学的时候学者的观念非常的陈旧,没有看到外面形式的变化,还有很重视理论教学的发展,实践教学成为了理论教学的辅助,开展的实践教学也不是为了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分析能力,只是把实践教学当成了一种加深有关理论课程理解以及进行掌握的工具,没有起到真正的实践作用。

(二)开展实践教学体系不完整

现在实践教学的课程设置是不是很到位。很多高校在新的形势下面能充分的认识到实践教学对于大学生就业发展的重要性,还有就是在制定教学计划的时候增加一些实践教学相关的课程,但是对于课程的设置很随意没有科学性和合理性,这是因为很多的教育工作者总是认为实践教学只是我们开展理论教学中的一个环节、一个补充。尤其文科类的学科,实践教学的重要性被弱化,在开展教学的时候总是存在者注重理论、轻视实践的情况,对于知识很重视,但是轻视能力的培养;对学生开展能力培养的时候忽视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培养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方法落后

学习要有方法,老师是“传道授业解惑”,所以老师要运用方法来指导学生学习,现在我们在开展教学的时候还是以灌输式的教学方法为主,一些外国比较推崇的教学方法比如说讨论法、案例教学法、项目课题研究法等,在高校教学中运用的不是很广泛。一般来说老师在进行实践活动开始的时候,都是把实践教学的步骤给学生介绍,学生在进行活动的时候完全是按照老师给的套路学习,只是机械性的完成一些大纲学习内容,学生基本上没有真正地开展过主动思考。当学生离开了老师就会感觉不知所措,学生的独立创造性会被日渐消蚀。

二.开始实践教学的对策分析

我们在进行研究的时候了解了实践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就要转变教学观念,要从学校和学生的实际出发,富有针对性的开展相关的措施和培养计划,有切实的措施开对实践教学进行监控。

(一)提高实践教学的思想意识

我们要从思想上对实践教学进行重视,要建立和完善实践教学的体系。因为思想才能够决定行动,开展教学的时候要注重理论教学。要重新对实践教学体系进行构建,实践是我们进行创新的基础,所以我们要改变传统的教育模式,让实践教学不再是教育教学的从属地位。我们摆在高校面前的一个比较重要的任务就是要给学生一个综合性和设计性比较强的时间环境,这样可以保证每一个学生在4年的学习时间里面都能接受想的实践环节培养,学生在进行学习的时候不仅仅能够掌握扎实的理论课程还能够培养他们的基本学习技能,这样可有效的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要想在进行实践的时候制定出来比较完整的实践教学体系,就要进一步的制定出来合理的教学计划,要对教学计划和教学实践理论的比例进行适当的调整,在开展课程的时候要给学生讲授更多的关于他们走向社会所要具备的能力,通过这些来设计学生的实践教学环节,在同凑安排中,运用教学文件的形式进行固定。

(二)加强师资队伍的建设

我们能够知道在进行教学的时候,一支合理的实践教学队伍建设也是开展实践教学的重要环节,所有高校在开展开展老师引进的时候要引进一些高速高素质的专业人才,不但在理论知识上面有所建树,在实践教学方面也能够开展教学,要提高老师的工资收入和待遇,这样可以留住一线比较优秀的老师;可以对于那些素质好实践能力强的老师进行培训,把他们送到实践基地或者相关的部门进行实践培养,提高老师的整体队伍建设。加大专家队伍的建设,高校在进行教学的时候可以聘请一些企事业单位的专业来到学校进行理论实践的讲座,这样通过多种渠道建设来加强师资队伍。

篇5

2注重师德师风活动的开展

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教职工队伍是学校发展的关键,良好的师德师风是教职工队伍素质中至关重要的方面,是一个学校发展的重要思想动力。为了树立良好的职业道德,规范教师的行为作风,应注重师德师风活动的开展与宣传,组织开展师德师风宣传活动。可以通过邀请校内及学院资深老教师作报告,广泛宣传优秀教师的先进典型和模范事迹,激发教师强烈的职业光荣感、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牢固树立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思想,热爱学生、尊重学生,全面关心学生成长;以身作则、言传身教,为人师表,以自己良好的思想和道德风范去影响和培养学生。

3注重青年教师的培养工作

青年教师是学院发展的骨干力量,对青年教师的培养关系着学院的发展前途。因此,应注重青年教师的培养,制定并实施详细的青年教师培养计划,每位青年教师在上课前必须经历“课前准备-培训-试讲-验收”的成长过程。为加快师资队伍建设,安排教学经验丰富、学术水平高的老教师进行“传帮带”,如指导教案的书写、备课的方法、讲授技巧以及如何充实授课内容等。通过老教师对年轻教师业务上的指导,使一批年轻的教师健康成长。努力为青年教师成长创造机会,多途径、多方式帮助青年教师提高教学水平,有计划地选派青年教师参加国内外各地及院内组织的师资技能等培训或进修学习,为授课奠定坚实的基础。注重培养青年教师独立从事科研工作能力和创新能力,提高科研意识和科研技能,有意识地吸收青年教师参与教材编写、教学科研,促进青年教师业务水平的提高。

4深入推进教育教学改革,积极开展教育教学研究

为了不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研究,全面提升教学质量,积极参加国家、省及学校组织的各种教学项目、本科教学工程及教学奖励的申报工作。依据学校的相关规定,积极动员,鼓励教师参加教学研究工作,并把经验公之于众,带动大多数教师努力改进教学方法,循序渐进的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注意加强已立项教学项目的建设,出台多项政策鼓励学院老师积极参与,确保立项项目的顺利完成。

5推进毕业设计采取“双向选择”新模式

毕业设计既是大学生综合基础、专业知识应用的载体,又是对工程实践能力进行强化的最佳平台,既要考虑毕业设计题目、内容的性质与特点,又要充分考虑学生的能力和兴趣,既要强调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的培养,又要体现多元化、个性化的发展。近年来机械学院毕业设计采取“双向选择”新模式。即毕业设计题目通过教师申报、论证确定后,向学生公布,学生根据自己的专业方向、知识积累情况、个人兴趣、就业方向按第一、第二志愿自由选择毕业设计课题和指导教师,然后再由指导教师在学生选择的基础上根据学生学习积分分布情况,本着学生可以互帮互助的愿望,确定所要指导的学生。过程督导和事后监控相结合。为了确保毕业设计(论文)的质量,通过毕业设计环节,使学生的专业素养和创新能力真正得到提高,避免在学生中形成抄袭的不良习惯,加强对毕业设计(论文)的雷同情况检查力度。比如,答辩前随机抽出3-5个设计组的学生成果检查同组、上下级学生雷同情况,一旦发现问题对指导教师提出警示,并要求整改;用论文学术不端检测软件对所有参加校级优秀毕业设计评审的成果复率,重复率超过20%,取消评优资格,并要求整改;用论文学术不端检测软件对申报参加校级优秀毕业设计组评审的设计小组成果随机抽复率,重复率超过20%,取消竞争资格,并要求整改等。

6强化协调机制,实现管理联动

为了适应新时期高校管理工作发展的客观需要,根据学校《关于构建新型和谐师生关系的指导意见》精神要求,教学管理与学生管理实现联动,教学管理人员与教师参与学生管理。通过定期召开教学—学工联席会议,落实辅导员、班导师联谊制度、任课教师联系备案制度等促进教学与学生管理工作相互渗透、相互启发、相互补充,将教学工作与学生工作有机结合起来。一方面要求学生管理工作者从培养目标出发、站在全局高度、树立整体观念,积极配合教学工作,有计划的开展学生工作;另一方面引导任课教师充分发挥教学育人功能,使专业教学活动、学生管理和思想教育相互交叉融合,使思想教育工作和学生管理工作由粗放式的管理变为细致的引导,全面建设教学管理与学生管理联动机制。

7创新管理模式,促进学生学业全面发展

为了迎接新的时代要求与挑战,我院将组织模块化理论运用于学生教育管理工作实践中,将学生教育管理工作中的系统复杂问题分解与整合,形成以学风学业、就业创业、安全稳定、科技创新、党务团学、奖贷资助为内容的六大管理模块。建立了由教学管理部门、学生管理部门、班导师、年级委员会、学生干部组成的联动工作管理体系。以年级为单位,横向突出工作重心;以学院为单位,纵向统筹规划安排,让学生主动参与到自我管理中来。学生管理工作以学生为本、以平台为基、以教师为主,相互配合、共同进步,严格按照部署保质保量完成任务。通过这种模块化管理模式和联动式管理体系,实现我院学生教育管理工作的系统性、针对性、时效性、创新性,促进了学生学业水平的全面发展。

篇6

传统的实验室实践教学偏重技术性,忽视了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而该行业在就业中,则对综合能力的要求很高,目前我国的这种以教学为主,实践环节弄弱,致使动画实验室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根本不足以满足专业需要。项目式实践教学将项目引入到影视动画的教学实践当中,按照项目来安排教学步骤,模拟企业运行情境,让学生切实感受动画企业的市场需求和行业标准,这种将所学知识融入到项目中的学习方式可以有效的避免学校与社会标准间的脱轨,提高了学生的就业能力,缩短了学生与社会之间适应的茶具。本文拟将项目式教学引入实验室,使实验室建设和项目式教学相辅相成,共同发展。

一、存在的问题

将项目引入到学生的日常教学之中,让学生在完成项目的过程中提高自我能力,更好的适应社会,这种项目式教学模式在实行当中也存在一些问题,若是没有一个科学、完善的管理系统,其效果将会大打折扣。首先,在项目的选择上,没有统一的标准、随意性大,在教学中,连贯性大、缺乏评价标准,种种现象都会导致学生不能坚持、项目夭折等后果;其次,这种教学方式,学生参与系自愿,大都是个体项目,学生受益者较少,团体合作机会更少,并且,参与项目没有固定场所,使学生缺乏归属感,都会导致动画实验室没有发挥真正的作用。没有明确的工作方向和可遵循的项目操作流程,这些情况都给项目式教学和动画实验室建设带来了阻力和困难。

二、解决方法

以实验室为依托,建立动画实验管理项目组,有优秀专业教师带领,根据年级和专业分布项目,并将项目分成各子模块,分发给个人,实行项目考核来检查学生的项目制作完成情况。建设并累计项目资源库,及时更新数据,与时代接轨,并创立项目指导教师工作组,为学生的就业奠定基础。1.以实验室为基础,根据动画专业的特点,成立专门的项目管理组项目的选择和师资匮乏是实践改教学方式的基础。以专职、兼职等形式将一些优秀的实验人员纳入实践教学当中以充实教师队伍,项目按年级和经历的不同由易到难安排,并由有经验的教师针对项目的具体情况进行设计、拆分,决定具体的实施过程。培养学生能力的同时也培养起学生的团体合作意识。2.制定动画实验室实践项目运行计划学生在大学二年级开始根据专业水平和特点安排一些初级项目,如剧本创作、场景设计等,在大学三年级进行动画片的分镜实验这一类的中级项目,往后可以安排一些暗度更大的项目,项目组根据学生的不同,具体安排,并根据项目来源的变化适时调整实验室运行计划。以我校动画实践项目为例,项目的设置主要由三方面构成,一是以教师申报的各级科研课题,二是学生申报的大学生创业创新实验项目,三是企业项目,按由易到难的方式给学生分配项目,保证每位学生的参与。对于难度较高的企业项目,这一类一般有时限,应挑选一些业务能力强的学生进行,交付并可从中盈利,让学生体验职场的艰辛和欢乐。3.学生根据项目完成情况填写项目实践报告学生按照项目的进度写项目实践报告,教师根据项目实践报告来指导学生,并根据报告、项目难易程度和效果来进行成绩考核。项目实践报告可采取电子档形式,用以进行成果展示。4.建立项目资源成果库,为以后的项目实践提供资源保障。根据历年学生项目的实践情况,逐步建立学生的实践项目初级、中级和高级库,不断的丰富项目资源,为动画专业学生的项目实践课程提供资源保障。

作者:李春杰 单位:西南民族大学

参考文献:

[1]贺阳,李茂.动画专业项目式教学模型研究[J].艺术与设计.

[2]徐英.基于项目教学法的高校动画专业课程模式研究[J].院校风采.2013.

篇7

二、形成了整体和谐的教学管理目标体系

根据管理大师德鲁克的观点,目标管理的核心目的一是激励,二是控制。要通过设定目标对整个组织的行为进行控制,使整个组织把各种资源调动起来,围绕目标往前走;要通过建立良好的竞争环境和激励机制,充分发挥组织的宏观调控作用,保证组织发展目标的实现。在院长的领导下,学院教学管理工作形成了整体和谐的目标系统:一是遵循学院建设总体目标。学院建设的总体目标是:建设区域性的高职教育和研究中心、推广新技术的生产力促进中心,建设全国示范性职业技术学院;二是规划教学建设和改革的总体框架,制定了《日照职业技术学院关于实施课程改造深化教学改革的意见》,计划用三年时间,调动一切积极因素,投入专项经费,在调整优化专业设置的基础上,贯彻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培养为本位的指导方针,按照“突出重点专业,带动相关专业协调发展”的思路,以工学结合为切入点,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初步完成所有专业课程体系的改造;三是确定了学院各级教学管理目标,推行教学工作目标考核。

三、制订了贯穿教学工作全过程的教学管理制度体系

学院依法治教、依法治学,从健全规章制度入手,规范教学管理。在多年的办学实践中,学院已形成了覆盖教学管理全过程、教学工作各环节的教学管理规章制度,包括建设规划、教学建设、师资队伍、实践教学、教学质量、质量标准、质量监控7大类。从教学计划的制订到教学质量的评价,从课堂教学到实习实训,从教材选择供应到实验实训管理,从教师管理到教学建设管理,从优秀评选表彰到事故认定处理,在教学工作的全过程各环节都做到了有章可循。

篇8

由于小学学校的学生管理者所面临的管理对象是学生,且由于学校合并、扩招等原因使得学生的人数日益增多,管理者所面临的工作压力越来越大。为了应对高强度的学生管理工作,管理者往往会通过制定一些相关的管理制度作为主要的管理方式,而这些规章制度往往只考虑到了管理者工作方便,却未能从小学学生在校学习、生活的需求,使得学生管理偏向于行政化,对于学生的管理也只是执行命令,未能尊重学生的意愿。虽然能够得到一时的管理效果,但对于小学生未来的发展却不利,必须对这种管理体制加以改善。

(二)传统的小学学生管理观念不够先进

管理观念是执行管理工作的内在基础,也是贯彻于管理工作始终的思想,只有在先进的管理观念的指导之下,学生管理者才能够根据实际的教育工作,做出适当的管理行为。然而,由于目前一些学生管理者的思想观念过于物质化,将一切都用物质与金钱来衡量,使得学生管理者只是为了挣钱而进行工作,自然不会去考虑他人的感受,也就无法做到以学生为中心的管理。另外,由于应试教育的长期影响,使得学生管理者认为管理的最终目的就是让学生能够一心学习,考好成绩,而忽略了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

(三)传统的小学学生管理队伍有待加强

由于在传统的学生管理模式中,主要是以严格的制度为依据,对学生实施行政管理,这就使得学生管理者大多数具有较强的行政管理能力,然而在管理学、心理学、教育学等方面缺乏专业化的素质基础,当遇到一些与此相关的管理问题时,无法做出正确的决策。另外,由于受到传统管理观念的影响,学生管理者存在较为明显的思维定式,难以通过创造性的手段对学生进行管理。另外,一些学生管理者缺乏高尚的职业道德素质,只是将学生管理作为自经济收入的手段,而未能从思想上去真正关心学生的成长。

二、从人本视角出发加强小学学生管理的意义

(一)有利于学生对自己正确定位

学生在小学期间,是由家庭生活逐渐向学校生活过渡的一个重要阶段,由原来几口之家的生活,转变为与数十名同学一起生活,学生在心理上对自己的定位必然也会发生变化。在这样的过程中,学生难免会遇到一些困惑与问题,而小学生心理发展不够成熟,还不能通过自己的思考来完全解决问题,因此,必须由学生管理者通过对小学学生的管理,给予人性化的关怀,帮助学生走出困惑,解决生活与学习中的问题,才能够帮助学生树立信心,搞好同学之间、学生与教师之间的关系,帮助学生身心健康成长。

(二)有利于以人文本学生管理理念的体现

自从我国提出“以人为本”的观念以来,教育工作中,以人文本的学生管理理念就逐渐地形成、完善,然而,在实际的管理工作中,这种新型的教育观念一直未能落实。而学校从人本视角出发,加强对学生的管理工作,则能够督促学生管理者转变以往行政化的管理模式,转而增加对学生的人文关怀,从而使得以人文本的学生管理理念得以落实。

三、人本视角下加强小学学生管理的策略

(一)建立以人为本的小学学生管理体系

首先,小学学校应当建立小学学生管理机制,在对于小学生的教育中,除了注重学生的学习成绩之外,也应当关注小学生成长中的问题,培养学生与人沟通、交往的能力,自我认知能力等。学校应当专门选拔出一批管理人才来进行学生管理工作,并且通过合理的监督,督促管理者采取合理的方式对学生进行管理。另外,学校应当专门设立一个帮助学生解决生活、心理方面问题的部门,通过对学生进行合理的指导,帮助学生健康、顺利地成长。

(二)树立以人为本的小学学生管理理念

“以人文本”在教育工作中的体现,就是指教育工作者要树立以人文本的理念,将学生放在一切工作的中心,教育教学、管理工作都要从学生的角度出发,一切以促进学生的成长为出发点,一切以培养综合能力强的人才为落脚点。这就要求小学学校要对学生管理者进行人本观念的培养,使其意识到以人为本的指导思想对于学生管理工作的重要意义,并且将这种思想融入到日常的学生管理工作中,树立并落实以人为本的小学学生管理理念。

篇9

要求情况不符由于现如今的教学任务较为繁重,许多小学学校会将小学教学管理的内容进行相应的更改,但我国实施的素质教育,教学管理则是一味地以提高学生的成绩为准则,而忽略的学生的综合能力的成长。这种现象造成了我国的小学教学管理与素质教育的本质要求有着很大的偏差。依照这种管理内容进行小学教学管理,在短期内的确是实现了提高学生成绩的目标,但是从长期发展来看,对于学生的综合能力的提升极为不利,只是将学生培养成为考试的机器,而不是对社会有用的人才。

1.2小学教学管理方式中存在的问题

一是小学教学管理实际价值不高。小学教学管理工作应当是按照既定的管理目标,运用合理的管理手段,积极地施行管理方案,以此达到促进小学教育事业不断发展的目的。但在实际情况中,小学教学管理工作不过是形式主义。很多小学学校在平时并不重视管理工作,而是将应试教育作为教育工作的标准模式。只有在教育相关部门进行学校教育考察时,才会将一些教学管理工作刻意地展示出来,这种小学教学管理的形式主义没有任何的实际价值,反而阻碍了小学教育的发展。二是小学教学管理制度落后。目前,为了能够使小学教育符合我国教育事业的要求,不少学校也在进行管理工作,但大多数学校小学教学管理制度还是在沿用多年前的制度,而未能根据时代的变迁和我国教育事业的改革而进行相应的进步。落后的小学教学管理制度限制了我国小学教学管理的顺利进行,不仅增加了教育管理者的工作量,也造成了管理与教学脱节的情况,管理工作和教学工作的实施难度都较大,不但无法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也无法完成教学管理的目标,导致了小学教学中问题不断。

1.3新时期小学教学管理结果中存在的问题

一是小学生的学习负担过重。由于小学教学管理的不合理,造成了学生在课堂学习上,所需要接受的知识过多,再加上时间分配不合理,学习任务很难完成。而学校为了让学生能够在考试中取得高分,教师只能为学生布置大量的课后作业。学生们不仅要完成大量的作业任务,更是因为作业大多为书面任务,单一枯燥,学生难以对学习形成高涨的兴趣,更没有时间去进行其他的实践性学习活动,也就造成了学生之间作业抄袭现象严重,实际能力得不到提升。对于学生长期的发展非常不利。二是小学教学管理难以促进教师的能力增长。由于刻板的小学教学管理模式,教师的主要任务就是将所要讲解的知识按照既定的方式传达给学生,很少有机会发挥自身的教学特色,引导学生进行趣味学习活动。学校也难以为教师提供进一步深造的机会,这就导致了教师从事该职业之后,只能按照学校的要求进行单一的教学工作,缺乏工作热情,并且无法根据社会上科学文化知识的进步而进行教学模式、教学方法的改善,造成了教学效率低下的问题。

2解决小学教学管理工作中问题的对策

2.1处理好新时期小学教学管理中各个方面的关系

新时期小学教学管理涉及到小学教育各个方面的工作,要做好小学教学管理工作,首先,就要协调好教学管理与教学方案之间的关系,教学管理发挥着指导教学的作用,而教学方案则是反作用于教学管理。其次,则是要协调好教学管理与素质教育目标的关系,教学管理应当与素质教育相结合,制定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管理体制。再次,则是要处理好教学管理与教师工作的关系,教学管理的进行,应当以减轻教师工作负担、提高教学效率为目标。最后,要处理好教学管理与教师发展前景之间的关系,教学管理工作应当充分考虑的教师的未来发展,以合理的管理手段,促进教师提高自身素质,为教学工作做出更多贡献。

2.2形成先进的小学教学管理观念

小学教学管理者的管理观念直接影响教学管理工作的进行。教学管理者应当认清当前的教育形式,意识到教学管理是直接关系到小学教育发展的重要因素,也是保证小学学校办学成功的重要手段。并且意识到自身的管理工作对于促进小学教学工作有着重要的意义。同时,教学管理者还应当仔细分析学校的教学条件、教学结果等情况,并且根据学校的教学现状,在整体的教育大环境之下,制定合理的教学管理方案,以自身先进的教学管理观念和正确的教学管理意识,促进教学管理工作的实施。

2.3完善小学教学管理体制

小学教学管理体制的完善,一方面是要建立起专门负责小学教学管理工作的部门,并且聘用高素质的教学管理人才,为学校的管理工作出谋划策,才能够对小学教学管理工作作出正确的决策,并且付诸于实践。另一方面,则是要建立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教师的素质高低关系的教学能力的强弱。通过高薪聘用高素质教师、加强教师培训、提供更多深造机会等,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

2.4建立健全小学教学管理制度

小学教学管理制度的建立,能够保证小学教学管理工作的正常进行。建立健全小学教学管理制度要做到以下几点:一是要建立健全常规教学管理制度,明确教学管理者和教师之间不同的责任,避免教学兼职的人员出现,强化教学管理的力度。二是要实施教研相长制度,通过对先进科学文化知识的研究,并融入到教学工作中,让学生们学到真正有用的知识,同时,将教学工作经验融入到科学文化知识的研究中,使教学与研究紧密结合,提高整体教学能力。

2.5制定合理的小学教学管理计划

制定合理的小学教学管理计划,能够保证小学教学管理工作在实际的实施过程中有条不紊地进行。首先,要做到对教学工作有合理的计划,也就是要根据整体的教学目标,将教学任务进行划分,从而在不同的阶段完成不同的教学任务。其次,是要合理计划教研任务。根据现有的教学条件和新兴的科学文化知识,进行积极地研讨,并将结果投入到教学工作中。最后,则是要对具体的教学工作进行合理的计划。不同的学科之间、不同的教学阶段,如何分配教学任务等,都要有合理的计划,才能在教学中更顺利地进行。

2.6重视小学教学常规问题的管理

新时期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也离不开教学管理。教师应当如何进行教学前的备课准备,如何能够引入课题;在教学过程中,如何与学生互动,如何提高课堂效率;在教学工作完成后,应当如何让学生巩固知识等,都需要有一定的管理规范,才能够切实落实。

篇10

 

21世纪的管理将是以人为中心的人本主义管理,如何处理好组织与员工的关系,提高组织承诺,防止人才流失是管理的核心内容,是摆在人力资源工作者面前的一个重要问题。随着我国教育体制的变革,教师聘任制中学校和教师“双向选择”原则的真正落实,教师的大量自由流动将成为必然,尤其是优秀教师的流动将更加突出。同时,随着这种双向选择的教师聘任制的实施,很多教师,尤其是年轻教师体会到了择业难和工作不稳定带来的失落感、挫折感和不安全感,这又将会影响到他们对学校的态度,并进而影响到学校的发展。学校要发展,必须稳定和引进优秀教师;而要稳定和引进优秀教师,就必须关注教师组织承诺。因此研究教师组织承诺对学校管理的意义便显得尤为重要。本文从组织承诺的理论出发,从学校管理的角度探讨教师组织承诺的意义,同时试图分析其影响因素,并提出提升教师承诺的几点建议。

一、组织承诺概述

组织承诺最早是由Becker提出,他将承诺定义为由单方投入产生的维持“活动一致性”的倾向。在组织中管理学论文,这种单方投入可以指一切有价值的东西,如:福利、精力、已经掌握的只能用于特定组织的技能等。他认为组织承诺是员工随着其对组织的“单方投入”的增加而不得不继续留在该组织的一种心理现象。

我国学者对中国职工组织承诺的结构和定义作以下解释:(1)感情承诺:指员工对组织的感情依赖、认同和投入,对组织所表现出来的忠诚和努力工作,主要是由于对组织有深厚的感情,愿意为组织的生存与发展做出贡献,甚至不计较报酬。它包括价值目标认同、员工自豪感以及为了组织的利益自愿对组织做出牺牲和贡献等成分。(2)理想承诺:重视个人的成长,追求理想的实现;关注个人的专长在该组织能否得到发挥,组织能否提供各项工作条件和学习提高及晋升机会以利实现理想。(3)规范承诺:反映的是员工对继续留在组织的义务感,它是员工由于受到了长期社会影响形成的社会责任而留在组织内的承诺。(4)经济承诺:因担心离开这个组织会蒙受经济损失,所以才留在该组织。(5)机会承诺:呆在这个组织的根本原因是找不到其他更满意的工作组织,或因自己技术水平低,没有另找工作的机会。[①]

二、教师组织承诺及其对学校管理的意义

教师组织承诺是指教师坚信学校目标、认同并接受学校价值观、自动自发地为学校竭尽全力、渴望能够在该学校中一直工作下去的心理定式。[②]教师组织承诺包含五个维度,即感情承诺、理想承诺、规范承诺、机会承诺和经济承诺;具有组织承诺的教师在学校的教育教学中会表现出主动性、责任感、创造性和反思性等积极的工作热情和奉献精神。

教师组织承诺水平高低对学校管理具有十分重要的向导意义。主要体现在:

1、教师组织承诺的水平是预测教师人事流动的最好指标论文格式范文。高水平的组织承诺是学校教师队伍稳定的决定因素。学校是由教师、学生和行政人员组成的功能性的复杂组织,其中教师是学校组织的核心人员,教师是否认同学校、愿意奉献、努力工作是学校效能发挥的重要条件,拥有一支稳定而优秀的教师队伍对学校的发展而言是至关重要的。因此,作为学校管理者,只有充分了解和把握教师组织承诺的水平状况,有的放矢地进行管理,才能保证学校的稳定发展。

2、教师组织承诺整体水平高低是预测学校组织目标实现程度的一个重要指标。任何组织都有其特定的目标,组织的全部任务就是为了实现组织目标。作为学校组织,其目标的实施最终层层落实到每一位教师身上。倘若教师组织承诺的整体水平不高,这将预示着学校的目标无法得到很好的实现,学校也得不到很好的发展。因此,对于学校管理者来说,不能不密切关注教师组织承诺水平。

3、不同的教师组织承诺类型会有不同的工作表现。不同组织承诺类型的教师往往表现出不同的特点。感情承诺型的教师常常表现出十足的干劲,对学校的任何工作都是全身心投入,有极高的满意度;理想承诺型的教师注重自身才能能否在学校得到充分认可及特长能否得到充分发挥,若得到相应的认可和发挥,便表现出干劲十足,反之则不然;规范承诺型的教师以责任和义务作为形式的准则,在应尽的义务方面,他们表现突出,但不会表现出太多的热情;经济承诺型的教师可能随时准备跳槽,也可能积极工作,但经常斤斤计较,表现为“功利性”,对应该完成的任务敷衍了事;机会承诺型的教师或随时准备离职,或苦恼自己能力所限无法企及理想中的学校管理学论文,才选择呆在原学校,但工作上疲于应付,得过且过。现实生活总,教师组织承诺并不是表现为单一的五种类型,可能还存在其中的两两组合甚至更多组合,如“感情—理想承诺”型、“理想—规范—经济承诺”型等等。了解和把握不同的教师组织承诺类型特点,并有针对性地提升教师组织承诺,将有利于学校工作的顺利开展和学校的长远发展。

总之,教师组织承诺整体水平高低在很大程度上是衡量学校组织凝聚力与竞争力大小的标志,高水平的组织承诺是学校参与竞争的有力保障。

三、教师组织承诺的影响因素

在20世纪以前,西方学者关于组织承诺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组织承诺的因果变量上,并认为影响组织承诺的变量主要有三类:其一是组织因素,主要包括组织支持、组织可依赖性、公平性、管理层对新观点、新思想的接纳程度、集体工作精神等。其二是工作因素,包括工作的挑战性、职位的明确度、目标的明确度、目标难度等。其三是员工个人因素,包括年龄、工龄、受教育程度以及工作经历等。这里主要从个人和组织两个方面来探讨影响教师组织承诺水平的因素。

(一)、个人因素

1、性别与承诺:在感情承诺、规范承诺、经济承诺上,男女无显著差异,而男性的高理想承诺百分比相对高于女性,女性的高机会承诺百分比高于男性。2、年龄与承诺:在规范承诺、理想承诺、经济承诺上,不同年龄段之间没有显著差异,但在感情承诺和机会承诺上有显著差异。一部分随着年龄的增长,对单位的感情越来越深厚,表现为高感情承诺;另一部分人由于表现不佳,随着年龄的增长,越来越不受重视,他们对现状虽不满但又没有机会另找出路,只好留在现单位,表现为高机会承诺。3、工龄与承诺:工龄在理想承诺、规范承诺和机会承诺上差异不显著,而在感情承诺、经济承诺上表现出显著差异。其中三年以下和九年以上工龄者,高感情承诺的百分比大于四到九年工龄者,七年以上工龄者高经济承诺的百分比高于七年以下的工龄者。4、学历和承诺:学历在感情承诺、规范承诺和经济承诺上没有显著性差异,而在理想承诺和机会承诺上有显著性差异。理想承诺与学历呈正相关,学历越高,高理想承诺的比率就越高。学历与机会承诺呈负相关,学历越高,高机会承诺的比率就越低。5、职位与承诺:职位在规范承诺和经济承诺上无显著差异,而在感情承诺、理想承诺和机会承诺上存在显著差异。在高感情承诺的比例上,工人低于技术员、一般职员和部门负责人。与此相反,在理想承诺上,部门负责人和技术人员高于一般职员管理学论文,而工人的理想承诺最低。在机会承诺上,工人高于办公室人员,办公室人员又高于后勤人员,技术人员和部门负责人机会承诺最低。[③]

上述是针对我国企业普通员工组织承诺的研究结论,经研究同样可以适用于教师职业,这说明我国教师组织承诺在很大程度上也存在性别、年龄、工龄、学历和职位等方面的个人因素影响。

(二)、组织因素

从组织角度看,影响教师组织承诺的因素主要表现为:1、学校组织文化。不同的学校组织文化对教师组织承诺具有显著性影响,学校组织文化水平越高,教师组织承诺水平也越高。2、良好的学校氛围。包括学校优美的物质环境、先进的教学设施、便利的交通条件、和谐的人际关系(包括上下级关系,同事关系是否协调融洽),这些都会影响教师的组织承诺水平。3、专业支持。专业支持对教师组织承诺各维度的影响最为显著。学校领导是否为教师提供了丰富的教育资源,是否为教师创造在专业领域不断发展的各种有利条件,教师能否得到良好的培训和发展机会,这些都是影响教师组织承诺的重要因素论文格式范文。4、合理的薪酬晋升体系。较高的收入水平和良好的福利条件是吸引和保留人才的必要条件。教师能否得到公平公正的待遇,能否享受优厚的福利待遇,能否顺利公正的升迁,都是影响教师组织承诺的重要因素。5、领导方式。学校领导越能创建宽松信任的组织氛围,对教师的关怀越多,学校群体的凝聚力越强并且越富有团队合作精神,则教师组织承诺水平越高。

四、提高教师组织承诺水平的几点建议

首先,客观地了解教师对学校的组织承诺水平和特点是提升教师组织承诺的前提。对于学校管理者而言,要想更加切实有效地从事学校管理,必须清楚教师组织承诺的水平和特点;而要想知道教师组织承诺水平和特点,就必须采用实证的方法而不是凭主观的印象和感觉去了解和把握。因此学校领导要加强与教师的联系,多举办教师座谈会听取教师的意见,从中了解教师的真正意图和想法,同时进行相应的心理问卷测量和个别座谈,了解教师的组织承诺水平。

其次,教师组织承诺与性别、年龄、工龄、学历、职位等因素之间存在密切关系,但对于学校来说这些都是外在因素,学校领导者应该从组织方面对教师组织承诺的影响因素入手提高知识员工的组织承诺水平,提高他们的工作满意度和工作努力度,更好地实现组织目标。1、建立学校组织的共同愿景,减少教师个人期望与组织期望的落差,力求提高学校组织价值观和教师个人价值观的符合度,从而提高教师组织承诺水平。2、关心体谅教师,进行情感投资,满足教师需要,带头尊重并信任教师,全心全意地依靠教师的集体智慧和力量来办好学校管理学论文,积极营造开放型的组织氛围。3、建立高度独立的任务中心型组织结构,增加教师工作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吸收教师参与规划和决策,加强教师对学校组织的了解和支持。4、建立完整的制度,包括合理的薪酬体系(兼顾团队和个人的绩效评估体系)、奖励制度和晋升制度。5、建立良好的教育培训制度,鼓励教师在职进修,促使教师的自我成长与职业生涯规划,以增加教师对学校的认同与努力程度。6、利用各种沟通渠道(正式与非正式)加强领导者与教师的交流沟通,建立让教师发表意见和宣泄情绪的渠道,适当运用各种激励措施激发教师的组织承诺。

最后,建立合理的学校组织知识结构,促进组织内部的知识共享。不同学科的教师具备各自的专业知识,在完成复杂的教学工作时需要他们之间的相互学习,相互补充,达到知识共享。因此,从学校组织角度,要建立合理的、与学校目标相适应的知识结构,以便教师在不同专业知识间的互相融合和学习。从学校管理角度,选择有针对性的策略来促进学校组织内的知识共享;强化教师个人知识传播的成就感和对工作挑战性的追求;建立融洽开放、情感交流、亲密合作的学校文化。只有这样才能建立合理的教师队伍,促使教师管理变成开放与动态的机制,实现队伍的优化组合,从而促进学校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刑丽云.浅析我国企业职工的组织承诺[J].新疆石油教育学院学报,2004,(3)

[2]宋爱红,蔡永红.教师组织承诺影响因素研究[J].统计研究,2005,(5)

[3]汪彩玲.工作满意度影响因素分析[J].市场研究,2005,(2)

[4]李永鑫,杨淑芸.教师工作倦怠及干预[J].当代教育科学,2004(21)

[5]王振洪.伦学校管理和教师组织承诺间的关系[J].教育发展研究,2005,(1)

[6]廖冰,李志,王立新.论知识员工的忠诚度管理[J].现代管理科学,2003,(10)

[7]段玉广.浅谈高校知识性员工的管理[J].人才资源看法,2005,(1)

[8]孙慧芳.提高组织承诺水平的策略研究[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2004,(3)

[9]康锦江.知识员工的组织承诺及对工作努力和满意度的影响[J].东北大学学报,2004,(6)

篇11

在学校发展的各因素中,显而易见学校文化的构建是起到决定作用的,我们从中不难推测,学校的发展就是学校文化的孕育、生成、提升、积淀与发展。

学校文化是什么?学校文化是社会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是学校在长期的教育实践中形成的具有独特凝聚力的一种学校精神、价值观和师生员工所认同的道德规范、行为方式。学校文化以具有学校特色的精神形式、制度形式和物质形态为外部表现,并影响和制约学校群体成员活动方式、精神面貌与文化素养。学校文化的构建,是通过培育师生员工的认同感和归属感,使每一人的思想观念、感情信念、行为方式和整个学校有机的统一起来,形成相对稳固的文化氛围,凝聚成一种无形的合力与整体趋向,以此激发出学校师生员工的主观能动性,指向学校的共同目标,构成学校发展的动力。当前,学校文化建设是学校建设发展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校发展的关键。

我们的学校文化建设既然是整个社会文化建设的一个有机的组成部分,就必须担负起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使命,整个学校文化建设度应该体现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要求,体现出鲜明的时代性。学校文化建设必须把系统传承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培养青少年自信心和自豪感放在十分突出的位置,学校文化建设的每个部分都应该是具有民族的精神和民族的气魄,体现鲜明的民族性。学校文化建设要注意克服数典忘祖、崇洋的心态,辩证的看待一切外来的文化,自觉抵制不良文化价值的渗透,在文化全球化的时代促进健康平等文化交流与对话,体现文化的开放性。学校文化建设必须把主流价值观教育摆在最重要的位置,大力弘扬社会主义、集体主义和爱国主义精神,培养青少年学生正确的价值理想和基本的价值共识,坚决和各种消极庸俗、腐朽的以及自私自利的价值观念作斗争,显现出学校文化的教育性。

教师是学校文化建设的主体,是学校文化中的核心,也是最重要最有价值的资源,因此学校文化建设就要把教师文化建设作为首要工作来抓。教师文化指的是教师特有的精神风貌和特质。教师文化的内涵可以从文化内容和文化形式两个方面加以分析。所谓教师文化的内容,是指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形成与发展起来的价值观念和行为方式。它主要包括教师的职业意识、角色认同、价值取向、思维方式、态度倾向与行为方式等。其中价值取向与思维方式属于深层因素,内隐于人的内心,属于隐性文化;而态度倾向与行为方式是表层因素,形发于外,是可直接观察到的,属于显性文化。其中隐性文化对显性文化起制约、支配的作用。市教科院朱建人老师认为,在教育活动中,教师作用于学生的主要是以物质为载体的信息,教师通过教育实践引起学生信息状态的变化,而不是物质形态的变化,并逐渐导致学生内在结构的发展变化。因而,教师的“信息存贮”在其中就显得十分重要。这种信息是全息化的,具有“显性”和“隐性”两种特征,其中的“隐性”部分便是蕴涵在教师体内的文化。

因此,作为教师文化的核心的价值取向与思维方式,决定着教师教育教学活动直接产生影响的态度倾向与行为方式。

教师文化建设的途径:

第一,要树立正确的教育教学观念。建设教师文化首先要选择并形成正确的教育教学观念。坚持党的教育方针,明确办学的目标定位,贯彻以人为本的办学理念,以培养社会需要的合格人才作为教育教学工作的价值追求。在这个前提下,形成正确的学生观、人才观、教学观和质量观,坚定不移地推进素质教育。学校的全面发展还体现在管理文化、教师文化、学生文化的协调上。它是一种柔性的管理文化,富有人性,潜移默化地实现人与环境,人与人,人与学校的协调,呈现出和谐发展的校园氛围。

第二,要加强教师的职业道德建设。教师的职业道德道德建设是教师文化建设的核心,师德的建设是以国家的法律法规为依据,以造就让老百姓满意的教师队伍为目标,以热爱学生,教书育人为核心,以“学高为师,身正为范”为准则,以爱岗敬业,为人师表为基本要求,以提高教师政治思想素质、职业理想和职业道德水平为重点,弘扬高尚的师德,力行师德规范,强化师德教育,提高师德水平。特别要把“爱”与“责任”的教育放的师德建设的首位。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没有责任就办不好教育,爱与责任是师德之魂,是师德中最重要的因素,有了爱与责任,我们的教师就能志存高远,爱国爱教,肩负起传授知识,启迪智慧,关爱生命这三大使命。就能肩负起岗位责任,社会责任,国家责任三大责任。就能热爱教育热爱学生,严格执教,模范履行师德规范,就能严谨笃学,与时俱进,不断充实自己,不断提高思想政治和业务素质。师德建设要确立“以人为本,言传身教”的育人理念,坚持从我做起,率先垂范,以高尚的人格感染人,以整洁的仪表影响人,以和蔼的态度对待人,以丰富的学识引导人,以博大的胸怀爱护人,真正做到以德立身,以身立教,还要增强教师的自豪感和成就感,体现自豪、合作、拼搏、向上的教师风貌。

第三,要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教师的专业成长是现代教育的客观要求,也是教师文化建设的重要内涵。作为社会的特殊职业,并不是所有人都可以有资格当教师的,特别在今天,时代要求教师进行角色转换,不断提升自身的教育教学智慧和专业水平,要由单一的教学实践工作者转向教育思想的研究者、探索者、创造者,要由单一的实践型教师专项学者型、研究型、智慧型、复合型的教师,要由教书匠水向教学艺术家境界发展。因此对教师专业成长的评价必须选择以教师发展机会“最大化”的方式制度标准,激励教师在能力极限的边缘工作,促进教师专业的不断发展。发展教师的专业,必须实现教师师资的常规型管理向深层次管理转变,从管理文化的角度展开。对教师提出明确的要求和期望值,为教师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让教师有自主发展的时间和空间,为教师创造各种教科研条件。

第四,教师合作文化的创建。合作教学是现代教育的必然发展趋势,也是教师文化建设的必然要求,合作胜于竞争,同伴互动胜于个人奋斗。我们要十分强调从以往的关注教师个人奋斗向教师之间的同伴互动和合作的文化。首先要增强教师的共同合作意识,强调教师之间同伴互动、相互依赖于相互欣赏、相互合作与相互支持,确定同一目标,形成共同价值观。其次要增强团队凝聚力,强调构建教师团队,形成教师教育教学共同体,加强教师之间以及在课程实施等教学活动上的对话、协调和合作,共同分享经验。再次,要尝试集体(小组)考核机制,改变以往个体评价为主的方式,可以采用“捆绑式”的评价,将竞争机制扩展为团体与团体之间的竞争,用外力促进教师的合作和互助。在合作教学中,特别要重视集体备课制度的建设,不断加以完善,要倡导不同学科之间、学校之间的交流,加强成熟教师与待发展教师之间的结对工作,加强在校本课程建设中的教师间的合作。

篇12

二、遵从学生身心发展特点

(一)生源构成多样化

艺术类高校注重专业能力的培养,大部分学生的文化录取分数线较低,录取批次早,相对普通高校学生而言,整体素质参差不齐。尤其艺术类学生的学习水平、学习愿景、理论素质、思维习惯等相对较弱,对枯燥、陈旧的理论学习和文化课的学习兴趣不大,但他们的准职业人特性却十分明显,对未来的职业岗位(群)具有一定的认识及心理准备,对符合自己兴趣的内容具有极强的学习愿望,动手能力较强,热爱劳动,对校园文化活动及社会实践参与度高,热衷于自我表现。因此,艺术类高校要立足于学生的现实情况,以生为本,因势利导,因材施教,将现实与未来、理论学习与实习实践有机结合起来,构建适应高职学生发展的实践教学体系。

(二)教学组织形式灵活化

根据艺术类高校的发展定位,其学科、专业发展注重实践体系的构建,学制结构安排也比较灵活。一般而言,为实现培养高素质高级技能型人才目标,艺术类高校的实习(实践)时间一般占到高职整体课时的三分之一,甚至更多,实习(实践)期较长。同样,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校内外实训、顶岗实习的时间也更多。

三、科学构建实践教学体系

研究表明,实践教学和理论教学同样重要,两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艺术类高校通过有计划、有组织地建立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践基地,积极开展多种形式的社会实践活动,建立高职学生社会实践保障体系,探索实践育人的长效机制,可以使学生对理论知识有深刻的体验和理解,从而真正转化为他们的认识和信念,积极在社会实践活动中受教育,长才干,作贡献。

(一)打造实践教学平台

在当前一些艺术类高校的课堂上,照本宣科、回避所谓的敏感问题、一味灌输的教育方式依然存在,忽视了理论与实际的联系。随着时代的发展,艺术类高校开始主动适应区域化产业结构升级的需求,深化订单式培养、工学结合、仿真实训及顶岗实习等多样化的人才培养模式,并围绕行业发展进行专业设置及谋划专业的发展,要求吸纳企业参与学校的人才培养与人才评价,将学生受欢迎程度、企业满意度、为经济发展贡献程度作为衡量人才培养质量的核心指标。这时,教育内容如果不能与时俱进,不仅不能很好地适应学生群体的特点及社会环境的变化,而且教育效果同样难以实现。因此,艺术类高校教育必须适应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办学体制的转变,积极为学生打造实践教学平台。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培养艺术类人才。

(二)构建实践教学内容骨架

1.丰富实践教学内容

在艺术类高校的实践教学探索中,应该选择实践性和理论性结合比较紧密的课程体系,并结合实践教学基地与学生的专业学习对接,进行相关的课程开发和建设。具体来讲,这类课程的教学应该主要是由本校专业教师承担,有些课程的知识需在平时授课中传授给学生,有些则要在实践开始前或是在实践进行中来完成相关教学工作。

2.自主开发特色课程

艺术类高校一般还应根据实践教学基地的人文地理特点进行课程设计,有针对性地对学生的实践课程进行培训,开设一些配套的专题学术讲座,并针对这些讲座建设相关课程。需要注意的是,这些课程的硬件条件完全能够满足教学要求(实践现场的设备、技法、流程等达到要求),但是,艺术类高校也面临着一些问题,如授课教师短缺、没有相应的专业教材、多媒体课件和现场视频的匮乏等,这都需要逐一进行建设,才能达到要求。所以,在一般艺术类高校中,这类课程都由指导教师和实践教学基地的领导来共同完成授课任务。

3.加强实践指导导师的培训

为了使实践教学基地所承担的实践教学任务达到一定的水平与质量,学校应在实践基地的每个写生地点培养一名实践指导兼职教师,加强对参与实践的学生的相关培训与管理。此外,为了加强实践教学的指导工作,学校还要安排至少一名人员(兼职)作为实践基地主管之一,负责对前来实践的师生进行实践安排、实践接待、安全教育、与相关实践事务的协调等;在实践基地人员中或其他到基地实践的高校教师队伍中选拔一批专业实践课教学指导教师来承担学生的实践指导和理论授课任务。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