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3-24 15:24:39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12篇语文说课论文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二、学情分析:
处在青春期的学生,有强烈的求知欲和好奇心,对文学作品有一定的独特体验和看法,并且有表达个人观点的欲望。传统文化对当代中学生来说,应该是比较疏远的话题,他们深受西洋和港台文化影响,缺乏认识了解传统文化的机会,更加不知道如何欣赏传统文化。因此,面对传统文化与西方文化强烈碰撞的现实,他们需要恰当适时的引导。
根据本单元的特点和学生的情况,我对本了以下的教学设计:
【知识目标】:了解端午习俗,感受鸭蛋包含的文化意味和民俗风情。
【能力目标】:1、学会搜集资料,简要讲述见闻,有条理地发表见解。
2、学习诵读富有生活情趣的语言。
【情感目标】:提倡珍惜传统文化,激发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点】:通过品味平淡自然而又韵味十足的语言,感受传统习俗蕴涵的情趣。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调动自身体验,感受日常生活中的无穷趣味。
三、教法与学法:
如何让学生学会品味传统习俗文化呢?还是那句老话:“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本文的一些童年趣事、过节习俗容易引起学生的兴趣。教师以“情趣”二字为切入点,通过朗读赏析品味语言,引导学生逐步从表面感知、分析感悟、反思归纳、最后上升到初步领悟中国传统文化的思想高度。
与教学过程相照应,我设计了如下的教法与学法:教法:导入——阅读——拓展
学法:归纳复述——搜索整合——诵读品味——合作感悟——探究反思
四、教学过程:
1、激发兴趣,导入课题
首先向学生出示食物图片,让他们猜猜这些食品与哪些传统节日有关。再让学生谈谈自己家乡的一些传统节日的风味小吃。此环节激发学生兴趣,培养归纳复述知识的能力。
2、浏览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浏览课文,思考:作者家乡的端午节有哪些风俗?
意图:在于培养学生自主搜索文章关键信息的能力。
(2)谈谈你还知道哪些端午习俗?这些习俗的缘由是什么?
意图:问题一可以让学生广泛涉猎端午节的风俗习惯,分享课前查找的资料信息。
问题二让学生对端午的认识从粗浅了解转向探究根源,可以说是对文史地哲等知识的一个汇总学习,从而使学生对我国的传统节日文化有更进一步的认识。此环节培养学生搜索整合信息的能力,要求完整准确,语言生动地讲述见闻,完全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激发了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
3、精读课文,感受情趣。
汪曾祺是一位非常讲究语言艺术的作家,他曾经谈到自己在语言上的追求:平淡而有味,用适当的方言表现作品的地方特色,有淡淡的幽默。
让学生在文中找出体现汪曾祺是语言风格的语句,反复朗读品味。
例如:1、我对异乡人称道高邮鸭蛋,是不大高兴的,好像我们那就穷地方就出鸭蛋似的!不过高邮的咸鸭蛋,确实是好,我走的地方不少,所食鸭蛋多矣,但和我家乡的完全不能相比!曾经沧海难为水,他乡咸鸭蛋,我实在瞧不上。
2、一般是敲破空头吃,白嘴吃也可以。
如何让学生学会品味文章的情趣呢?先让他们反复朗读,并抓住关键语句赏析。如“所食鸭蛋多矣”“曾经沧海难为水”这几处,或在平实的白话中穿插颇具特色古汉语,或大词小用,给文章增添了不少幽默色彩。此处可以让学生模仿古人的口气朗读。
又如“一般是敲破空头吃,白嘴吃也可以。”,“确实是好”,“我实在瞧不上。”等几处都较为明显地运用了江浙方言,显得非常生动亲切。教师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再投影一段《胡同文化》里的文字,“北京人易于满足,他们对生活的物质要求不高,有窝头,就知足了。大腌萝卜,就不错,小酱萝卜,那还有什么说的。臭豆腐滴几滴香油,可以待姑奶奶。虾米皮熬白菜,嘿!”这是一段京味十足的语言,特别是一个“嘿”字,把北京人恬淡知足,悠然自得的神情描写得活灵活现。从而让学生真正领会汪曾祺的文章里运用方言的妙处。
可见,感悟文章情感的最好方法就是诵读。我设计这样的教学环节,既有利于调动学生自主活动的积极性,又培养学生朗读能力。
4、回归生活,分享体验
我们之前让学生回归课本,从语言文字中感受平凡生活中的情趣,理解传统习俗渗透的一些民族文化和乡土情结。现在再跳出课本,进行拓展延伸,说说传统节日中类似这样颇具情趣的小事。本环节教师先抛砖引玉,投影一段文字,再让学生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各抒己见,在合作互动的过程中分享体验,感悟生活,感受到民俗文化就在我们身边。
5、创设情境,深刻反思
思考:我国的许多传统节日、传统习俗在现代经济大潮的冲击下,已经逐日淡化,倒是西方的圣诞节、情人节在国人心目中的分量越来越重要。
“江陵端午祭”是韩国农耕社会时期祈求丰年,民众共同参与的传统祝祭活动。在进行端午祭时,会举行假面舞剧、投壶、摔跤、荡秋千、长跪比赛、跆拳道比赛、高校足球赛等活动,而这些都是具有韩国地方特色的。韩国方面对江陵端午祭非常重视,1967年将其列入国家重点无形文化财产第13号,并拟于2005年向联合国科教文组织申报“世界无形遗产”,学习本文后,你如何看待这种现象?
此环节让学生关注社会,关注热点,并能联系文化背景和所学知识,对生活现象作出自己的评价。使他们对中国传统习俗、传统文化有一个理性的认识。认识到重视传统文化,珍惜传统文化的重要性,避免一些盲目崇洋思潮的侵蚀,从而达到道德教育与审美熏陶的双重教育目的。
以上就是本节课的教学设计。回顾整个教学过程,学生在教师的引领下,从感兴趣的话题入手,对文本进行赏析品味,最后跳出课本,关注社会,反思生活。
在文本阅读中,学生的搜索整合信息能力、归纳复述知识能力、诵读能力、自主学习与合作探究的能力、分析鉴别能力都得到一定程度的提高。
整个教学设计围绕几个基本理念:
1、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充分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一、导入的重要性
教师的引导作用体现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引导学生思考,使学生积极主动的掌握知识和技能。课堂教学中自然、恰当、巧妙的导入,是激发学生积极主动学习动机的第一源泉。
二、导入的方式
导入的方式是灵活多样、不拘一格的,教师完全可以发挥各自的优势,根据教材的内容和学生特点做到灵活变通,有所创新,提高教学效果。
1.提问式导入
在学习新课之前,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不同程度的提问。学生通过反复思考回答问题,然后把他们的答案进行对比,为下一步学习新课文打下伏笔。
例如,学习LearningToListeningBookI,Unit9PlanningYourDay一课时,可以这样进行。
(1)对有初学英语水平的学生可问:
Aretherewomen/meninthepicture?
Aretheysittingdown/eating/etc?
(2)对有中等英语水平的学生可问:
Howmanywomendoyouseeinthepicture?
Whataretheydoing?
(3)对有高级英语水平的学生可问:
Describewhatyouseeinthepicture.
Howmanyitemsinthepicturecanyouname?
Putthesewordsinasentence.
2.游戏式导入
青少年时期的学生爱说爱动,习惯于通过具体生动的实际事物来感知和理解新知识。因此在上新课之前适当地组织一些游戏,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例如,学习LearningToListeningBookII,Unit3HappyBirthday一课时,可以首先请学生想出两种在他们生日时收到的礼物,然后写在小纸条上,把学生分为两组,每组学生把他们的纸条放进一个袋子里,第一组的一个学生从袋子拿出一张纸,递到另一组的一个同学手里,并嘴里说:“HappyBirthday!”,接到纸条的同学念出纸条上的内容,同时分别用激动或失望的语调来感谢对方。
Student1:Happybirthday!
Student2:AtriptoNewYork!Thankyou!(excitedvoice兴奋的声音)
Student3:Happybirthday!
Student4:Apieceofchewinggum.(一块口香糖)Youshouldn’thave.(disappointedvoice失望的声音)
3.做练习导入
要大面积的提高学生的听说水平,加强口头练习是重要的一环,将课文设计成练习进行训练,能提高学生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能提高迁移知识的能力。
例如,LearningTolisteningBookII,Unit9,TrafficJam一课中,重点学习交通工具和形容词的比较级。首先把课文里一些形容词的比较级写在黑板上,例如morecomfortable,healthier,faster,drier,slower,等等,请学生帮忙再找一系列不同形式的交通工具,例如car,bus,motorcycle,truck,等等,在黑板上写出一个句子,Aisthana.让学生分成两人一组或四人一组,进行填空或听写。
4.情景导入
现实生活是丰富多彩的。大到国内外时事,小到校内、班里发生的新事、新现象,都为一个活泼、灵活的英语课开头提供了广泛的题材。如能在课的伊始就巧妙地运用这些素材,就能将学生引入到老师既定的目标,使教学活动顺利开展。例如,在学习LearningToListeningBookIIUnit16JobFair(招聘会)一课时,可先请几位学生扮演各个行业的招聘者并上讲台设点,举办招聘会,与其他学生扮演的求职者交流,为他们提供择业信息。这样学生们就会非常自然地加入到这个活动中了。
三、导入的教学效果
1.导入能启发学生的主动思维
教师在教学中的作用是组织、引导、训练和帮助学生学习英语,努力创设语言情景,而不是强迫和代替。
2.导入能启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师通过兴趣教学,寓教于乐,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使他们快而有效地掌握知识,享受到学习成功的快乐。3.导入能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教师在导入时,通过课堂知识的辐射和延伸,使学生在学习活动中能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善于发现,敢于探究。
四、结束语
总而言之,英语课的开头虽无“一定之规”,但有“一定之妙”。其原则是要注意启发性、知识性、灵活性和趣味性。只要在上课之始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拨动其思维之弦,让他们以最佳兴奋状态投入学习活动,这就是成功的开头。
参考文献:
[1]顾远明.教育大辞典.上海教育出版社,1990.
我有幸独立承担并圆满完成了我校2005年级259名博士研究生为期三个月的医学英语听说课程的全部教学内容,至今刚过一年。回首这段教学经历,结合学生的学习效果反馈,体会颇深。其中,最让我自豪的是,一个非英语专业的中国教师用全英给博士研究生讲授医学英语,且取得了成功,这在建校史上还是史无前例、开天辟地的事。
一、了解你的“对手”——我校研究生医学英语教学现状
有人对我校96年级研究生医学英语水平进行了一次问卷调查1。结果如下:
公共英语水平考试通过率:84.8%;
医学英语水平(自评):好(2.1%)、中(31.5%)、差(66.4%);
未修过医学英语:80.6%;
英语口语:好(2.4%)、中(15.9%)、差(59.6%)、从未开口说英语(22.1%);
英语听力:好(13.5%)、中(38.9%)、差(47.6%)。
这就是“国情”,是我教学中必须面对而且要认真应对的课题。首先,公共英语水平考试通过率既然高达84.4%,这是个唯一鼓舞人心的信息,说明他们的词汇量至少达到了5000~6000左右。这足以满足切远远超过了日常口语交际所需的基本词汇(2000~3000),就看教师采取什么样的方法“诱导”、“激发”学生的潜能了!当然,后面的几条结果更证明了医学英语学习的必要性,虽然有的教授说“博士研究生还有必要学医学英语吗?”有道理,但是永远不要脱离“国情”、“校情”。
怎么办呢?
二、教室——语言学习的“国中之国”
我的几个国外老师和朋友在谈到有关语言学习的诀窍时,大部分都说:WholeEnglish,noChinese。举个大家最熟视无睹的例子,为什么一个从初中开始接触英语并已经学了13年外语的博士生,其口语尴尬得可能不及出国半年的初中生?为什么儿童能够在很短时间内很快听懂并说一口流利的语言?归根到底,简单地说,英语学习就是思维训练的问题。
我的调查发现,许多学生在听完一句英语后的首个反应便是:先在大脑中将片言只语“翻译”成汉语后,再将用汉语进行交流的句子“再翻译”成英语,最后结结巴巴说出来,而且有时还来不及考虑语法问题。也就是将接受到的英语刺激与实物之间,加上两道翻译的手续。交际中的语速、流利程度都受到影响,其根本原因之一,就是没有养成用英语思维的习惯。如此“速率”,如何进行交流?更何况参加国际会议!?
采用全英情景授课,使学生用英语思考,把教室变成学生语言学习的“国中之国”已是迫在眉睫!
虽然许多老师建议我用双语授课,而且我所接触的学生中有相当一部分也希望我用双语授课,但都被我婉拒了。我深深知道,阵痛和血污之后便是新生,冲破黎明前的黑暗便是破晓的晨晖!
我克服阻力,坚定地使用全英授课。事实证明,在反复的语言刺激下,学生对英语作出相应的反应从无到有,由弱到强,从少到多,又被动接收到主动联想,最后脱口而出,形成习惯,进而演变为能力。
培养学生英语思维的能力就是要求学生学习、使用英语时全身心的投入,进人角色。在交际过程中,当英语信息输入后,学生通过英语思维,直接输出英语。
如何在教学实践中实施构建这一“国中之国”呢?
三、精心设计,全方位搭建“国中之国”
首先,大量阅读英文“原著”,培养语感
发给博士生们的教科书从头到尾160万字的正文(均摘自国外原版教科书)内见不到一个汉字!内容涵盖了从基础医学到临床医学、从中医到西医、从结构到功能、从器官系统到分子基因等领域,还提供了大量的医学术语、构词法、病例报告、医疗文书等,加入了最新的有关非典(SARS)、人类基因组计划(HGP)、克隆技术等内容。堪称国内医学英语教科书的“巨著”。每遇到生词,除了自己动手查字典,做标注之外,别无他法。
其次,我推荐给同学们两本全英字典
OxfordLearner’sWordfinderDictionary和LongmanEssentialActivator。这两本字典被誉为discoveringbooks,explosivebooks和dynamicbooks,从活学活用的角度出发,把一个概念用许多种方式联想表达。我以temperature为例说明其用法。
第三,听力材料
摘自英国BBC近年来的力作HumanBody,内容与综合教程相互应,有视频和音频两种格式,约200分钟片长。材料注解后编写成册,设置练习,供课余时间内完成。占考核成绩的40%。还提供了48段完整的临床“接诊-问诊-体检-实验室检查-辅助检查-治疗-病例讨论-出院和随访”全套录音片断.第四,分班、分组,化整为零
我将259名博士分成4个班(分成20个班更好),每班10个组,每组不超过7人。便于提高教学效果,便于学生之间进行交流。小组的表现纳入最终的考核,激发组内每个成员的积极性。
第五,处处留心
告诉同学们随身携带一本小汉英字典和一个MP3,养成随时随地学英语的习惯,看到或听到什么,立即用英语去想该怎么说。我把自拍的白云山风景照片,风景区介绍、群众性体育运动,如蹦极、踢毽子、摩星岭、桃花涧、明珠楼、亭子,甚至路牌(爱护绿化、森林防火等)等给学生看,让他们用英语描述或提出书写错误;禽流感来了,我会谈一点相关知识,之后,先由呼吸病学、传染病学、流行病学的博士从各个侧面介绍背景知识,再由其它学员展开讨论;BarryJMarshall和RobinWarren获得2005年度诺贝尔生理和医学奖后我又让消化病学的博士介绍幽门螺杆菌方面的知识;我还要求学生将我上课用的笔记本电脑的配置用英文陈述;甚至从草地上捡起一朵紫荆花让学生描述……这可能就是所谓的BrainStorm吧。通过者些练习,让学生在所见所闻中“即所得”,养成用英语进行思考的好习惯。
第六,猜谜
有一次我将thalassemia写在黑板上让学生看,绝大部分不解其意。然后我将“地中海贫血”写在一张纸条上“偷偷”递给一位同学,并请他用英文解释给大家听。之后,我会提问其他一些同学说出谜底。如果不知道,则继续请另外一个同学,直到谜底揭晓。有时我会提示一些关键词,比如“anemia(口语:decreasednumberofredbloodcellsorhemoglobin(口语:theproteinthattransportsoxygenintheblood.)”、“geneticdisease(口语:diseasepasseddownfromonegenerationtoanother,ordiseasepassedfromparents)”、Mediterranean(口语:theareasurroundedbythecountriesofsouthernEurope,NorthAfrica,andtheMiddleEast)。
有时我从兜里“偷偷”拿出一粒骰子给一个学生,让他用英语描述,然后让其他学生猜谜。这里我希望学生能够说出以下几个关键词中的2~3个:smallcubes,withsixmarkedfaces,madeofplastic,eachfacewithonedotnumberfromonetosix,forgamesofchance,i.e.gambling。
另外,我还允许学生通过手势、动作、甚至画画来表达意思。
爱玩游戏是人的天性,通过“猜谜”,一是活跃了课堂气氛,二是活跃了学生思维,最重要的是,学生明白了:晦涩难懂的医学专业词汇原来可以如此简单地表达!这无疑增强了学习实践口语的信心和兴趣,突破学生英语口语学习的心理障碍。
第七,除了实践,别无他法
采取教师引导,以学生为主体实践对象的教学方法,将课堂实践与考核挂钩。具体做法如下:
每人必须做自我介绍(占考核的10%);
每组必须完成1个Topic的演讲,并接收提问和答疑,组内的每个成员必须演讲其中的某一个部分(占10%,组平均分即为每个组员的分数);
课堂提问并回答问题:至少问别人1个问题,至少回答别人提出的1个问题(占10%,积极发言的志愿者可获10%的加分);
第八,课外活动
二、多媒体教学在高职高专英语听说课中的应用
1.利于因材施教
因材施教是一种教学方法,是指教师要从学生的实际情况、个别差异出发,有的放矢地进行有差别的教学,使每个学生都能扬长避短,获得最佳发展。但这在实际操作中很难。高职高专生差异性大是他们学习的一大特点,每个学生都有各自的学习特点,就是将学生分成三组,教师也要准备三种教学模式、内容等,很难兼顾全局,所以实际操作性较低。面对现前统一的考试标准,因材施教教法的开展更是难上加难。多媒体教学轻松地解决了困扰教育者多年的难题。多媒体教学软件对于高职高专的英语学习者来说,是最佳的教学工具。它可以对学生的英语听说能力进行测试,并根据测试结果提供学习内容、上课模式等供学生选择,并对学生学习中出现的问题进行矫正。教师可以同时监控全班学生的学习情况,对问题较多的学生可以进行专门辅导。这不仅减轻了教师的教学负担,更为学生听说能力的提高找到了最佳的学习途径。
2.提高教学效率
传统的授课模式教师无法关注每一名学生,更不能同时帮助所有学生纠正他们的发音等缺陷。而多媒体软件提供学生可以模仿的音频、视频,帮助每名学生改正错误,提高学生的兴趣和成就感。计算机可以向学习伙伴一样和学生进行讨论交流,学生在该过程中是主动参与者,而不是被动执行者。这使外部电脑学习软件的刺激与学生内部心理过程相互作用,使学生产生了对所学内容的认知。这种主动参与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使英语听说课程在快乐的氛围中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3.提高教学的灵活度传统的教学模式受时间、空间的限制,灵活度较低,离开了教师、教室也就离开了学习。而多媒体教学克服了这些缺点,只要学生登录学习网站,随时可以在网上上课,无论在哪里,学习无限制。不懂的重点、难点可以进行多次重复练习,随机给分更让学生体会到进步的快乐。所以,这种全新的授课模式值得各大高校引进,对于学习积极性较差的高职高专生来说更是最佳的学习工具。
说课,由于它能够实现优化课程内容、合理安排教学进度和过程的目的,因此,被当成是第二轮高等职业院校人才培养评估工作中的三大核心之一,也一直是高职院校各级领导和一线教师们高度重视的研究对象。下面,本人从院评估办公室成员的角度出发,对评估中的说课做一说明,以求抛砖引玉。
1. 评估说课当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与原因 在评估说课中,由于说课者对说课的认识不够,或方法与技巧掌握不到位,或由于本身的能力与理论素养方面的具体缺陷,经常出现一些容易导致说课效果不理想甚至失败的问题,有些共性的问题和不足需要我们在此做一归纳和分析,主要有:
1.1 结构不合理,层次不清晰,逻辑性不强。这是评估说课中出现最多的具体问题。主要表现在说课顺序的颠三倒四上。比如,先说教学过程,后说教法学法;或先说教学目标,后说教材分析;或先说考核方式,后说学情分析等,或往往使得前者在表述时依据不足,各部分应该陈述的内容说明无法说清;又比如,在教材分析中,长篇大论的分析教科书的编者、出版时间、作用与位置等;或将教学流程当成教材分析;或把教学内容说成是教学过程;或是在教学分析与学情分析中过多的陈述教学方法等。
1.2 对人才培养方案、教学大纲和教材等基本资料不熟悉,对学生了解不全面,对评估说课的内容和格式等要点学习不深入。导致说课时对相关内涵挖掘潜力不够深,从表面上看,好像说的是面面俱到,但是,因在教学过程中的感受不深、不全、不细,各个环节都说得不清楚,各部分实际内容安排不合情理,重点不突出,难以达到说课的最起码效果。
1.3 对评估说课的类型认识不清,定位不准。同是说课,但在教研室内部进行的研讨说课、同行之间进行的比赛说课等与评估说课毕竟是有本质区别的。有一些高职院校的教师将以前用过的旧说课稿重新收拾,经过简单的加工之后,就从容上场,其结果自然不会好。
例如,部分说课者把说课过程中的课程定位、课程特色、教学资源甚至教学进度搬到说课中间来;有些说课者将个人的工作经历或相关简历一一说出;还有一些教师的说课稿与具体要求完全脱节,或把说课稿与教案同等对待,或把说课变成了教案加说明,或者在说课过程中详细陈述教学中的要领,或在说课的时候花费大量的时间进行示范性说明,或把说课变成上课的压缩与精简等,都是因对评估说课认识不当而形成的。
1.4 灵活处置能力不强。有些青年教师尽管对主讲教材内容较为熟悉,但由于涉入课程不深,缺乏对教学过程、教学方法和教学目标的潜心研究;缺乏对讲授内容的精选、加工和改造,缺乏理论联系实际的融会贯通。虽然因提前反复练习,在正式说课时显得相当流畅,但在说课之后的专家提问中,对其教学重点、难点的确定与突破,对教学方法、教学形式的编排、运用与时间分配等方面都是知其然,而不知其之所以然,回答情况大多不能让人满意。
1.5 教学手段运用不当,过分依赖现代教学技术。当代多媒体教学手段,集声音、图像、视频和文字等媒体为一体,具有形象性、多样性、直观性和丰富性等特点。但在具体的评估说课中,有些教师不分具体情况和实际效果,一心一意地盲目套用。例如像《高等数学》等课程就非常强调公式推理与证明过程的课程,并非多媒体的优势。还有的高职教师把多媒体变成一种偷懒的工具,将说课稿上的内容原封不动地复制过来,其ppt课件仅仅只是word搬家而已。
1.6 课件制作不精细,处理文字功夫不佳。此方面的不足和失误所占比例较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6.1 ppt页面的设置不合理。比如文字太多或太小;或标题的文字小于正文的文字;或不考虑页面的上下左右边距,以至于文字成堆让人透不过气来;或是同一页面上设置有文字、表格、图片、动画等太多的元素,加上各种各样的超级连接,既让说课者本人不易操作,又让其他人目不暇接,难以应对。
1.6.2 ppt的模板选择不当。相当一部分教师ppt的模板与众不同,要么是用黑色为背景,文字设置成金黄色或白色,虽然对比强烈,但给人一种十分沉重的压抑之感,让人极不舒服;要么是用纯白色为底,再将文字、表格等设置成黑色,虽然看起来清晰简单,但时间一长,多数人的眼睛就有痛、酸之感。
1.6.3 ppt所表达内容不完整,与所说不同步。例如,有的说课中不谈教材,却将教参当成重点反复的说;有的教师在说教学资源时,只说教材和教参,不提与之对应的网络资源和相关的主要杂志或期刊;有的教师只说如何教学,却不说考核的方式方法;还有的教师将重点、难点说得很清晰,但是,在其ppt上却没有对应的文字显示出来,或者相反,ppt上显示的内容和他所说的不一致,使他说的内容与屏幕显示没有具体的关联。
1.6.4 时间分配不当。或者是提前练习不够,或者有些紧张,多数年轻教师的说课都是用不完规定的时间而提前结束;而年纪较大教师的说课时间往往不够用,说到最后几个内容时,因时间紧张,常常是一两下就过去了;来不及说完的还有一种常见情况是,说课教师在说到他认为是相当重要的内容时,就大说特说,不太注意时间分配,其结果当然是越到后面其速度越快,往往给人前松后紧之感。
1.6.7 理论与实践脱节。有的教师说教学理念时,教学理论陈旧或没有理论,或是有理论但谈的不恰当不充分,理论大而空,与具体的实践没有关系;有的在说教学设计理念时,罗列了很多新颖的教学理念名称,但缺乏对这些理念的正确理解,也没有陈述如何在教学中体现这些理念,说的是一套,具体教学中做的又是另一套;或者在说学习目标时,目标领域与目标内容不一致;反应到教学方法上对本已经很陈旧的方法很推崇,将大众化的方法反复陈述,想变成自己的特色;反应到说教学过程时,结构陈旧,手段落后。
1.6.8 极个别教师准备不认真、不充分。在评估说课中也发现,极少数教师忽略了重要的一线教学,仅仅把评估说课当作一项任务,以应付完成任务不出教学事故为准,反应在评估当中,就是说课前准备不认真、不充分,无法对本次说课的具体内容熟记于心,无法做到在不看说课稿的情况下能够完整地、条理清楚地讲述内容,不能控制好节奏,无法把握好说课的时间,说课时结构混乱、思维短路、叙述无序,更谈不上出口成章。
1.6.9 一些老师教态不好,手足无措。不少教师在说课过程中有一些多余动作,给人做作的感觉;有的教师说课时发音吐字不清晰,或普通话很不标准,有很重的口音与较多的方言,或说话速度太快,他人听课时相当吃力;有的教师说课语言欠简练,缺乏必要的抑扬顿挫,语言表达词不达意,枯燥乏味,喜欢使用“这个、那么、啊、嗯、是不是、对不对”等口头禅。
1.6.10 还有部分教师在说课过程中,不能正面对着专家或听从,或者侧视窗外,或者面对计算机;有的眼睛不敢离开讲稿,恐怕自己讲错,而不注意听众的反映;另外有些老师不够注重仪表,在衣着上过分华丽新奇甚至暴露,或者过分随便,甚至有些不修边幅。
2. 解决评估说课中上述问题的对策
2.1 学习优先。说课,是一种高层次、高水平的教研活动,对当今教师来说也是一门高超的教学艺术。为了说好课,授课教师要认真学习现代教育教学理论,研究教法和学法,掌握课堂教学规律。要钻研教学大纲、全面熟悉教材,细致了解学生,认真撰写说课提纲与说课稿。通过现场说课、讲课、听课、评课,教师之间取长补短,优势互补,双向交流,共同提高。对钻研课题和教学中遇到的重大问题,协同攻关,统一认识,以研促教,以评促改。具体联系到高职院校,要认真学习教育部教高[2006]16号文件“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等相关文件。
2.2 抓往要点。要根据课程自身特点,选择性地参照以下几个方面的要点提前进行有针对性地准备:
2.2.1 说课内容上必须体现高职特色。要结合专业培养目标,分析课程定位、课程性质、地位、作用;体现公共基础课为专业课服务专业基础课为专业核心课服务,专业核心课为职业岗位服务和对学生职业能力培养与职业素养养成所起的主要支撑作用。
2.2.2 课程设计要体现高职人才培养的理念。通过对行业岗位需求分析,阐述专业的核心能力、课程的教学目标和课程内容;要将与行业、企业合作进行基于工作过程开发与设计课程,体现职业性、实践性和开放性的要求阐述清楚。
2.2.3 课程内容的选取要有针对性和适用性。要对如何根据行业企业发展需要和完成职业岗位实际工作任务对知识、能力、素质的要求选取教学内容,如何根据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的基本规律,以真实工作任务及其工作过程为依据整合教学内容,设计学习性工作任务,如何设计“教、学、做”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和实训、实习教学环节等内容重点阐述高不可攀。还要说明所选教材或与行业企业合作编写的教材和课件、案例、习题、实训实习项目、学习指南等教学相关资料是否符合课程设计要求。
2.2.4 教学设计要体现学生在校学习与实际工作的一致性。以一次课为例,将如何把教学内容设计成为工学交替、任务驱动、项目导向、课堂与实习地点一体化等行动导向的教学模式,如何根据课程内容,灵活运用案例分析、分组讨论、角色扮演、启发引导等教学方法,如何运用现代教育技术,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学质量的情况陈述清楚。
2.2.5 实践教学条件是重点,要说清楚是否满足实践教学要求。校内实训基地是否有行业企业参与共同建设,能否满足课程生产实训或仿真实训的需要;校外实习环境能否为课程的实践教学提供真实的环境,满足学生了解企业实际、体验企业文化的需要。
2.2.6 教学效果要说明评价体系的构成(如:校内督导、学生、校外专家、行业企业专家),学习效果考核方式(如:笔试、口试与操作考核相结合),教学效果的评价方式(包括学生、同行、督导评教等),重点从学生实际动手能力,实训、实习产品的应用价值,课程对应或相关的职业资格证书或专业技能水平证书获取率,相应技能竞赛获奖率等主要指标说明教学效果。
2.2.7 要凸显主体教育论,要注重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撰写说课材料时,在教学目标的确定、教法的选择、学法的指导、教学程序设计中各个教学环、链的展开等方面要充分显示学生的主体性,注重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2.2.8 充分发挥多媒体的作用。印发说课材料给听众,并将材料中的大纲小目制作成PPT播映,以增强视觉效果,从而提高说课的质量。
2.2.9 要特别注意搞清楚说课与备课、说课与上课的区别与联系。要主动展示教学资料说课过程中或说课后,教师应将说课稿、教学大纲、教材、教案和主要教学参考资料、授课计划、多媒体课件、教具以及自己或课程组编写的教材、讲义、发表的学术论文等展示给专家和同行。
2.3 注意要求。说课的基本要求有五,一是文字简练,层次分明,语言流畅;二是重点明确,难点具体,说理透彻;三是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四是高度重视教态的训练和相关的礼仪;五是其关键在“说”上,突出“说”字,切忌编、背、读。要说思路、说方法、说过程、说内容、说学生,紧紧围绕一个“说”字,语言要自然、明确,精神要饱满。
参考文献
[1] 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Z].2006 年16 号文件.
[2] 左利利.对高职“说课”活动的思考[J]. 中国成人教育,2008(6):18-21.
一、引言
在我国的外语教学中,一直存在着语言教学与文化教学相脱节的现象。在视听说课堂上如何有效开展文化教学,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就成为很多教师研究的课题。本文所研究的内容主要是如何利用视听说课优势,发挥它内容丰富真实的特点来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二、跨文化交际能力
跨文化交际能力是指根据不同文化背景的语言交际者的习惯得体地、合适地使用语言的能力,包括语言能力、非语言能力、跨文化理解能力和跨文化适应能力等方面。跨文化交际能力是口语能力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高等学校英语专业教学大纲》(2000)指出,外语教学的原则之一是要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在英语教学中,则指正确且恰当地运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能力,其中包括交际能力和文化能力。本文中论及的“交际能力”包括语言能力和语用能力两个方面。前者指语音、词汇、语法等语言知识的掌握,后者指运用语言知识进行交际的能力;“文化能力”则主要涉及社会和文化的行为和事实,具体为“熟悉、了解外国文化知识”,“理解外国文化中的价值观”,认识并“正确评价中外文化的差异”,能够“灵活地应付与处理跨文化交际中出现的实际问题”。
三、视听说教学的现状及分析
长期以来,文化因素在视听说教学中未能得到应有的重视。在英语教学中,许多英语教师一直采用“语法-翻译法”,把语言当成一套孤立的符号系统来传授,词汇和语法几乎成了英语教学的全部内容。其结果是许多学生学了十多年的英语,却无法应付简单的日常英语。而在“直接法”、“听说法”等教学模式中培养出来的学生,运用语言的准确性和流利程度虽有所提高,但在真实的语言交际中却常常犯语用错误,造成交际障碍甚至误会。由于不重视对学生文化意识的培养,学生对相关文化知之甚少,无法顺利进行文流。
经过几年的教学实践和对学生英语学习的观察,笔者将语言失误原因分析如下:
1.缺乏对西方文化和价值观的认识。
长期以来,我国的英语教学一直强调对语言系统的教学,即强调对语言系统知识、语音、语法及词汇的教学,忽视了文化的导入,致使学生对英语国家的文化、价值观不了解,从而导致语言运用上的错误。比如对“老人”的用法,很多学生一提到老人,就会想到old people,殊不知西方人并不喜欢用old这个词,而是用senior citizen,the elderly,或婉称distinguished gentlemen,the seasoned。
2.缺乏言语交际的环境。
传统的口语教学模式以教师讲授,学生只是简单、机械地背诵句型,缺乏言语交际训练,在英语学习中始终处于被动地位。即使对一些固定的表达形式或习惯用语了如指掌,但一旦真正使用时,由于总是使用书面文体,对于母语国家比较常见的口语表达很陌生。比如“What’s up?”“Not really.”“Tough”。
3.缺乏对语体的认识。
语言形式的选择受许多因素的制约。对话双方关系,讨论话题的内容、背景,交际方式等都影响对话形式的选择。Hughes(1989)曾指出:“选择错误的语域,是外国人学习另一种语言时最常犯的错误。”传统的语言教学和应试教学让学生经常死记硬背,结果学生难以灵活地运用语言。在言语交际中,他们往往不注意对方的身份、说话的氛围和场合,不注意使用恰当的语体而导致交际上的不得体。例如,对熟人、朋友使用过于礼貌的语言,或对陌生人及在正式场合使用过于随便的表达方式等。
四、在英语视听说课堂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1.发挥多媒体的优势,有所侧重地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
视听说课程的特点就是使用多媒体,而多媒体信息量大和速度快的优势可以帮助教师传递大量的信息,给学生提供各种训练方法和更多的语言实践机会。由于英语视听说课中的语言输入多为真实自然、丰富鲜活的口头语言,使学生能接触和感受英语语流的节奏、重音和语调,因此往往能在经意或不经意间成为语音教学的课堂。这也正符合《高等学校英语专业基础阶段教学大纲》(1989)所提出的“语音教学不是一门孤立的课程”的要求。
2.利用本课程的“视”、“听”、“说”的结合的特点和优势,培养学生的语用能力。
Krashen指出,听话从本质上说是输入信息,听的过程是接受和解码的过程;说话属于输出信息,说的过程是编码和传送的过程。两者互为基础,相互促进。
根据视听说课程的特点,笔者通常在视听前中后安排问题,从而进行任务型教学,并对将要听到的内容进行有效预测。在视听时,学生的任务是获取并理解新的信息,同时要完成检验理解能力的练习。在视听后,我们可以安排多种形式的口语活动,包括问题问答、内容总结、复述、话题讨论、角色扮演、观点辩论等。这三部分活动将视、听和说有机结合,即说为视听做准备,听又为说提供了语言素材和知识积累,听和说就可以相互促进。语用能力包括理解和表达两方面,而听是理解能力,说即表达能力。通过创造模拟场景,可以激发学生的积极性,提高其语用能力。
3.利用视听语言材料,有效地开展文化教学,培养学生的主体文化意识和跨文化知识。
主体文化是指母语文化,与客体文化一样,也是交际能力的一部分,是提高交际能力的重要因素之一。跨文化交际中若不能回答外国人关于主体化的问题,会带来种种不便。跨文化交际中话题是受双方制约。所以在跨文化交际中教师要加强对学生主体文化意识的培养,即与本国有关的传统文化、现代文化、民族及民族信仰、婚俗文化、饮食文化、社会制度、文化古迹等,从而有效避免交际中出现的冲突。
文化知识的传授着眼于分析视听材料中交际话语中所体现的文化内涵,尤其是人们的话语中体现的价值观念、思维方式、行为习惯、审美情趣等深层文化方面的内容。在视听说课堂,我们能听到各种情景、各种场合中,各种身份的人所进行的有关各种话题的对话。教师要引导学生去关注材料中的文化知识;同时,在完成视听理解活动后,让学生对材料中涉及的文化知识点进行复述、总结,或开展文化对比讨论,等等,从而加深学生对这些知识的印象,达到通过听说训练导入跨文化交际能力的目的。
4.关注和改善学生的心理素质,激发学生学习语言文化的兴趣。
影响学生口语表达的消极情绪有很多因素,比如说自卑、缺乏自信、怕出错、焦虑。教师要采用轻松、多样的教学方式组织课堂教学,营造宽松、愉快的课堂气氛,对学生要诚挚地关怀和帮助,适时地表扬和鼓励,善意地纠错,有助于激发学生学习进行语言文化学习的内部动机,使学生有进步感和成就感。
五、结语
尽管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现在已受到广泛的重视,但是在日常教学中,还存在着需要探讨的问题。视听说课程是一门综合语言技能课,教师应注意课程特点,将语言技能文化知识和跨文化交际能力融合在一起,实现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的目标。
参考文献:
[1]Hughes,A.Testing for Language Teachers[M].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89.
[2]Heaton,J.B.Writng English Language Tests(2nd ed)[M].New York:Longman,1988.
[3]胡文仲.文化与交际[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7.
[4]何自然.语用学与英语学习[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1998.
[5]高等学校外语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英语组.高等学校英语专业英语教学大纲[Z].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0.
一、初中语文审美教学现状分析
初中语文作文义务教学阶段重要的人文课程,在我国的初中语文教学中很早就提出了美育的要求。但是,在我国应试教育的背景下,审美教学也淹没在程序化的教学活动中。很多语文教师对于小说中的美育因素不够重视,仅仅重视考试的目的。与学生在小说教学中的审美预期和美感体验相违背,使语文小说教学中的文学之美和人性之光成为了一种机械式的教学形式。
在语文小说教学中应当不断的丰富教学内容,教师的教学的过程中应当富有创造性和个性。但是在实际的教学中常常发现,在小说教学中,往往是教师沉闷的重点字词的讲解发现,对于小说中精彩的语言和协作的技巧则忽视不见。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由于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对于小说的语言和思想没有正确的理解,没有联系到小说中的相关知识背景。还有的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常常缺乏激情,为了完成教学任务而上课,缺乏情感上的张力和动力。部分教师在小说审美教学中常常缺乏创造性和灵活性,依然沿着传统的教学方式。在教学中遵循着教条式的教学,特别是考试压力的背景下,教师往往对学生的成绩更加的关注。在教学的过程中以考试为中心,对于学生的兴趣、情感需求等不够重视。特别是小说教学中对其中的重点内容进行反复的分析,学生对于教学的内容无动于衷。教师在小说教学中没有足够的感情,也将不能引导学生发现小说中美的元素。
二、开展语文小说审美教学的策略和方法
在新一轮的课程改革背景下,对于中学语文中的审美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这不仅是素质教育的要求,同时也是语文的重要功能所在。因此,为了充分地发挥语文教学中美育功能,应当积极地开展小说审美教学活动,为社会培养合格的人才。
1.注重课堂设计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开展审美教学,教师要正确地认识到审美教学对于语文教学和学生发展的重要意义。在教学中要有意识地、针对性地安排计划,对课堂精心设计。为了更加顺利地实施审美教学,要加强学生的知识储备、扩展学生的文化视野。因此,在小说教学的过程中要重视对小说背景和作者生活经历的介绍,在学生具有一定的知识储备的基础上能够有效的提高审美教学的效果。在教学的过程中要充分地发挥学生的想象力,使学生从多个角度来思考和看待小说中的问题,重视学生的个性表达。例如,在《皇帝的新装》教学中,可以让学生展开自己的想象来进行续写,发挥学生的想象能力和语文能力。
2.通过环境描写,感受小说人物美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小说是学生最为喜爱的一部分,也是蕴含审美因素最多的一部分,表现最多的一部分为语言美、人物美、情节美等。其中,小说人物形象的描写不仅活灵活现,惟妙惟肖,而且其还具有非常强的社会性和思想性。因此,在开展初中语文小说审美教学中,积极调动学生的生活体验,不仅能够更进一步感受到小说的美,而且还能够引起学生与人物的共鸣,让学生学会做人的道理。比如,在学习小说《骆驼祥子》时,小说中有大量笔墨通过典型的环境塑造小说人物祥子的形象,在开展课堂教学中,可以通过典型的环境描写来进行分析祥子的形象,如在小说中描写烈日无处不在时:“六月十五那天,天热得发了狂……”而在描写暴雨时写到:“几分钟,天地已分不开……成了水世界……”通过这些典型的环境引出小说中的主人公,在这种恶劣的天气下,祥子仍然一如既往地干活挣钱,没有任何的畏缩和懈怠,由此可以看出,祥子是一个老实本分和吃苦耐劳的人,其实像祥子这样的人,在我们身边无处不在,同学们你们发现了吗?通过询问学生后又将学生引导人物形象分析中。经过和学生分析交流,同学们一致认为,祥子是一个勤俭、吃苦耐用、要强,对生活充满希望的人,对人吃人的旧制度的强烈抗议。
3.联系生活实际,感受小说的整体美
在语文小说审美教学中,要将小说中的美扩展到课外,让学生将小说中的情感和现实生活紧密的联系起来,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共鸣。在教学过程中要重视对语文基础知识的教学,学生只有掌握了基本的语文常识,才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认知能力。在语文小说审美教学中,重视从生活中来再到生活中去的教学方法,小说是对生活的艺术处理,提高增强学生在社会中的审美实践性,使语文小说教学延伸到生活中。那么,语文小说教学将不再仅仅是一种学院式的理论知识教学,而且能够用在生活中,丰富学生的情感。小说从生活中来,它包含了生活中的种种美,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正确的引导,使学生能够在自己的生活实践中不断的强化。这样不仅达到了美育的效果,而且也巩固了课堂教学的效果。学生在生活中更容易感受到小说中所蕴涵的美,强化了没在语文课堂外的渗透,能够有力的促进语文课堂教学。如在学习秦文君的《选举风波》一文时,在学生们讨论“贾里共经历了几次风波”“让他感受最深的是什么”等问题后,提出“你有没有参加过班级选举?在选举中你遇到了哪些问题?在面对选举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时你是怎样解决的”等与学生生活密切相关的问题,从而让学生领悟到生活是五味瓶,有苦也有甜,有掌声也有泪光,在生活中我们应当树立积极乐观的心态,笑对困难和挫折。除了学生日常生活中的话题,学生周围的自然风光、风俗民情等均可成为语文审美教学资源,在教学实践的过程中,教师要善于发掘生活中有价值的、与学生相关的、学生感兴趣的东西,适当地将其引入到课堂教学中,丰富教学内容,提高学生审美素质。
三、结束语
审美教学中作为初中语文教学中的重要内容,是语文社会功能的重要体现,因此应当在语文小说教学中积极开展审美教学,将审美教学作为初中学生教学中的重要方向。在教学过程中要积极地引导学生发现学生中的人物美、自然美和艺术美,感受到语言文字的魅力,并且和自己的生活紧密地结合起来,在生活中发现、体验美。
参考文献:
\[1\]彭映霞.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基于小说的审美教育\[J\].民风,2013,(02):124-125.
墨子确认客观存在的真实性,主张“以名举实”。他说“所以谓,名也;所谓,实也。”[2]346“举,告以文名,举彼实也。”[2]349这就是说,客观世界是实实在在的,由这种客观世界的实在反映到人们的头脑中才构成“名”,(概念、观念),“名”是由“实”而获取的。墨子认为,人类的知识是从对客观世界的认识得到的,进而强调实践的重要性。梁启超著《墨子学案》,有云:《经》“知,材也。”(《经说》),“知也者,所以知也。而必知,若明。”(即指思维的神经系统)《经》“慮,求也。”(《经说》),“慮也者,以其知有求也,而不必得之,若齯。”(即指思维)。《经》“知,接也。”(《经说》),“知也者,以其知道物而能齯之,若见。”(即指客观的反映)《经》“忽,明也。”(《经说》),“忽也者,以其知论物,而其知之也著,若明。”[3]3215(即指认识事物)认识事物的4个要素:感官、思维、感觉、推理,作为不可或缺的过程有机地联系起来了。墨子以重实为条件来认识客观世界。他主张耳闻不如目见,目见不如亲自动手实践。他强调“以察知耳目之实”为“察知有与无之道”[2]252。然而墨子何以从“以实举名”的唯物主义的认识论又跳到了“天有意志”的“天命”论呢?他不过是将自己的意志说成“天”的意志。他说自己的意志,是完全符合天的意志的。他自己说:“子墨子之有天之意。”[2]234“我有天志,譬若轮人之有规,匠人之有矩。”[2]221“子墨子之有天之意也,上将以度天下之王公大人之为刑政也。下将以量天下万民为文学、出言谈也。观其行,顺天之意,谓之善意行;反天之意,谓之不善意行。”[2]234孔子否认鬼神,墨子则坚信鬼神的存在。墨子的“天志”,即天老爷之意志,亦即“天下之明法”,是他的规矩。“顺天意者,兼相爱,交相利,必得赏;反天意者,别相恶,交相賊,必得罚。”[2]217“疑惑鬼神之有与无之别,不明乎鬼神之能赏贤而罚暴也。”[2]251墨子一方面重实际,一方面又把“天志”、鬼神当作信条,这是怎么统一于他的学说中的呢?原来墨子认为:“今若使天下之人,皆若信鬼神之能赏贤而罚暴也,则天下岂乱哉?”[2]251他是为了借宗教鬼神当作推行他政治主张之万能的工具。故他说:“当若鬼神之赏贤如罚暴也,盖本施之国家,施之万民,实所以治国家、利万民之道也。”[2]266在他看来,这样去扩大宗教的作用,将宗教的作用现实化,就可以取得人民大众的服依。墨子为实现其政治改革运动,组织了一个宗教团体。一方面宣传教义以扩大其政治影响,另一方面借籍其教义去训练信徒,“以自苦为极”的精神去履行教义。《淮南子•泰族训》说:“墨子服役者百八十人,皆可使赴火蹈刃,死不还踵。”[1]1204在当时,墨家学派人数众多,多具社会活动能力。《墨子•公输篇》说:“臣之弟子禽滑离等三百人,已持臣守圉之器;在宋城上而待楚寇矣。”[2]472《孟子•滕文公下》说:“杨朱墨翟之言盈天下。天下之言,不归杨,即归墨。”[4]155由此可见,墨家学派的势力及其社会活动的能量是很大的,支配了当时社会的一面。墨子信徒的坚定性、纪律性、实践性及其以“自苦为极”的牺牲精神,尔后都存于中国农民乃至中华民族的血液之中,构成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中的一个组成部分。
“兼相爱”、“交相利”和“尚贤”、“尚同”的政治学说
(一)表彰:
这一学期中,我们学校有很多同学都表现的非常出色,而且取得了优异成绩,下面,将本学期的获奖情况向全体师生进行表彰:
集体方面:本学期,四(4)中队被评为xx市优秀中队,六(4)中队被评为学区优秀中队。在学区运动会上,我校运动队获xx学区小学组三等奖。四(1)班、四(4)班在学区英语书写比赛中分别荣获三等奖。学区艺术节比赛我校群舞节目获学区二等奖。
教师方面:本学期xx老师撰写的《钓鱼的启示》入选xx市《小学语文课外实践活动设计》;xx老师在xx市音乐教师基本功比赛中获一等奖,xx老师在xx市音乐教师基本功比赛中获三等奖,xx老师在市新教师汇报课上成功开出一节汇报课赢得了进修学校领导好评;xx老师成功开出学区级研讨课,xx老师在学区研讨会作了主题论坛。xx老师被学区评为英语优秀指导师,xx老师在学区语文说课比赛中荣获二等奖,xx、xx老师学区语文说课比赛中分别荣获三等奖。xx老师在学区体育说课比赛中获三等奖。在xx市举行教育教学论文评比活动中我校的xx、xx、xx等十五位老师的论文被推荐到学区参加评比。
(2)六(4)班的林巧艳同学在xx市“华峰杯”创新作文现场赛中荣获二等奖;六(2)班xx同学、六(3)班xx同学在xx市科学综合能力比赛中分别荣获二、三等奖。艺术节一(4)班的xx同学获xx市器乐组比赛三等奖。
(3)五(1)班xx同学、五(3)班xx同学在学区小学五年级英语口语比赛中分别荣获一等奖,五(3)班xx同学、五(1)班xx同学分别荣获三等奖。
(4)学区艺术节比赛成绩喜人,四(2)的xx、二(4)xx等同学合作的舞蹈获学区群舞比赛二等奖,四(2)班的xx获美术组二等奖,四(4)班xx获器乐组三等奖,四(4)的xx获声乐组三等奖,一(4)班的xx获器乐组一等奖。
在说课中,怎样才能把课说得好,达到基本的要求,让听课者明白清楚地理解说课者的说的主要内容,是确定说课者的水平的重要依据。
一、说教材
1.简述教材,简明全面
主要说教材的地位和作用、属于哪种版本的教材、哪册书、哪个单元、哪课应做以简单介绍。再简单概括单元的重点,突出本课在单元中的地位和作用。在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包括写作背景、材料选取、写作意旨、行文思路、语言特色和突出的表现技法,以上的内容要求简介。然后再说明学习课文的文学和培养学生欣赏能力方面的作用。大部分文章学习能突出提高学生的文学赏析能力和水平,提升学生的审美情趣,突出文学地位和作用,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
2.对教材的理解与处理
教师是最重要的课程资源,教师在教学中,要有充分利用教材的能力也要有在原有教材的基础上开发拓展的能力,达到对教材使用的二度开发。教师如何创造性使用好教材已是《新课程标准》的一项新要求。教师在教学中需要结合本地区本校学生情况和自己理解创造性地加以开发、引申、和改造,使之有更深厚的内涵,才能更好地取得教学效果。
3.说目标
目标是教学的“靶子”射手无靶子不成射,教学无“目标”必迷茫。教学中,环节的设置、方法的选择、媒体的使用,都要力求突出教学目标,以目标为理论依据,用教学目标来决定和推进教学的每个程序进展。三维目标确定要合乎教材内容和学生的情况。目标设计体现语文的整体性、实践性和科学性的特征。
(1)说知识与能力
知识主要指语文字词句基础知识、文学文化常识、写作专项知识等;能力一般指语言、结构、表达技巧和方式等文章形式。通过教学到达初步理解和运用。知识是基础,能力是在掌握知识的过程中逐渐获得的。在这部分中注意知识与能力的关系,明确语文教学的终极目标绝不是仅仅掌握知识,而是为了培养能力、开发智力、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知识和能力目标多用“了解什么”、“掌握什么”、“学会什么”等句式来表述。
(2)说过程和方法
过程和方法是指教学的过程和教学方法。在这一环节中,突出语文实践,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改变过去偏重知识传授和学生被动接受的倾向。多用“通过什么”、“掌握什么学法”等句式表示。
(3)说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它主要是针对写作意图、文章主旨、作者情感等的理解和体验。这一目标是与课文内容和谐统一。注意熏陶感染、潜移默化,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要求渗透到教学过程中去,做到“润物细无声”。多用“体会什么”、“理解什么”、“感悟什么”的句式表述。
(4)说清楚课文的重点和难点及其依据的理论根据
二、说教法和教学手段
1.教法
新课程的理念认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1)情境教学法
它是当今课堂教学一股清新的活水,能为传统的课堂教学注入新的生命。生动情境,使学生入境会意,触景生情,在一种极其生动活泼、充满愉悦的氛围里去加深理解课文的主题或问题。这种设计具有教育性、创造性和实践性。它是一种接近生活原型的教学情境,让学生产生问题,感受真实,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利于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
(2)诵读法
课文语言优美,情感饱满,通过动情地诵读就可以感受到语言的特点。教学中,指导学生注重朗读,更注重让学生自读、自悟,体会感悟,让学生与课文进行多次接触,心灵融入情感之中,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
(3)讨论分析法
这既是个体的学习,又是团体的学习。讨论是一种双向或多向的活动,当中体现了个体的思维,又有思维的碰撞、磨合、吸纳,是合作学习的体现,能调动学生积极参加教学活动,推动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交流,有利于激发学生探求欲望,有利于培养学生思维的能力、口述能力。
2.教学手段
采用计算机多媒体课件教学,播放根据课文内容模拟的情境,体现语文的形象特点,把学生带进现代化教学情景中,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了学生对审美形象的感知,增强教学效果。媒体播放美妙的配乐朗读,吸引了学生,以音乐渲染情境,把学生带进优美的想象之中,激发了学生对审美的感知和想象,使学生身心愉悦。计算机的课件利用能增加学习内容的容量,巩固学习内容,方便教学,节省时间。
三、说学法和学习方式
学习是无定法的,根据不同的课程内容,指导学生选用不同的学法是非常重要的。根据语文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来确定学习方法和学习方式。
这种方式方法体现了新的课程标准的理念,倡导这种方式方法也是语文教学改革的突破口。运用这些方法方式,可以增强语文实践的机会,让学生在实践中丰富语文积累,掌握学习方法,教会学生学习,为学生终身学习养成良好习惯。提高阅读感悟的基本技能,培养学生语文实践的能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在探究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能全面培养语文素养。适应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该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语文材料,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的要求。
四、说教学程序
语文教学没有一个固定的教学程序,不同文章有不同的教学过程。但具体说起每种文体的也有不同的程序,即使是一种文体也不会有相同的教学程序。因此在语文说课中要说教学程序,分别按文体进行说程序。
写景抒情的程序:教师检查预习;引导学生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精读品析;合作探究;知识的延伸或学生的独特感悟;课文主要表现形式的把握认识阶段。
说议论文的程序:检查预习;整体感知;精读课文;合作探究;课文主要表现形式的把握认识阶段。
说记叙文的程序:初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走进真实情境;概述故事;真情朗读;精度品味;问题探究;发现悟读;中心深化;课文主要表现形式的把握认识阶段。
1、以一颗童心对待学生。
语文教师若能以一颗童心,把自己当成是学生中的一员,搭建真诚与学生交流沟通的平台。学生不把教师当成严肃的另一称谓,我想这样的课堂是愉悦的。老师在课堂可以跟学生做比赛;老师允许学生有自己独特的感受和思想;做什么事能够以商量的口吻和学生对话……不管做什么事,让学生觉得他也有决定权,让学生信任老师,同时又不迷信老师。我想给了学生发展和想象的空间,让学生在课堂也敢说和想说,最后才能实现会说。
2、以一颗真诚的心对学生。
"诚信是金",我们老师总是这样教学生。我们可不可以这样教自己呢?以我的实际而言,鄙者自认为是教良心书的老师。可真要谈与学生之间的诚信,说来还是很惭愧的。看一些教育名家之话,无论自已有多忙,和学生约定的事总是必修课。其实学生是很认真的。也许我们会忘记了自己说的一句不经意的话、一个自己不以为然的承诺,可学生是不会忘记的。
3、以一颗欣赏的心对学生。
学生毕竟是学生,是来学知识的。同时他们的年龄还处于不成熟阶段,这是老师不要对他们要求太高。试想幼儿大班的孩子说1+2=?总是想很久,可到小学一年级时他自然就懂了。我们老师若能在课堂中,对学生的低智问题,或者说在我们看来是太容易的问题,多给学生一些肯定和鼓励,对他们来说是会欣喜若狂的。给学生鼓励,欣赏学生就是让学生体验成功感。谁不想成功?
4、以一颗平静的心对学生。
老师是成人,来自生活、工作的压力总是有的。也许刚刚受了领导的骂,或者和家里人刚刚闹了别扭,千万不要把这种情绪带进课堂。常发怒和激动的人是不易从事老师这个工作的。想想学生来学校的目的,不是听老师的牢骚的。不管发生天大的事,课堂中我们一定要记住此时要忍,不要让学生感觉到你的不快和不愿意。虽然老师也是常人,也有喜怒哀乐,但是课堂上的老师便是一位忍者。所以,语文老师是"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呀。
二、创设积极向上的课堂氛围
1、课堂氛围是轻松的。
在从接受教育的学生角色转换为引导学生学习的老师角色转换过程中,深刻体会到,任何人都是想耍的。我们试想如果都"耍"了也都各司其职完成了自己的任务,那不是一举两得?办法是有的!那就是师生把上课当成一种游戏"耍"。语文课堂应该是有色彩的。首先教室的布置是师生喜欢的,可以贴上各自喜欢的图片,唱一些大家喜欢的歌曲,说一些"窝里斗的黑话",当然这些必须符合《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其实就是把课堂延伸一点,活跃一点。
2、课堂氛围是积极的。
语文课堂本身就是一个无穷的资源。上小说课,我们可以分角色朗读;上散文课,我们可以让优生品味美句;上说明文课,我们可以让学生"以文说物";上议论文课,我们可以让学生开辩论会,明是非。
3、课堂氛围是有经验可循的。
叶老说"凡为教者必期于达到不教的目的"。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嘛!教给学生方法,让学生觉得语文是博大精深,但也是有点可找的。做什么事,都有一种新鲜感。教师当在学生"新鲜"的时候教给经验,当学生不"新鲜"的时候让学生自已摸到石头过活。语文是语言,也不只是语言;语文是思维,也不只是思维。语文其实就是每个人自己独自专有的唯一财富。
三、培养良好的语文兴趣
1、语文老师的知识要多。
语文老师是杂家的理论,在很多教育书上都看过。正如贾志敏所说"一位称职的语文老师应该是半个作家,半个评论家,半个语言学家,半个导演,半个演员,半个书法家,半个播音员……"这样看来似乎对我们语文老师太苛刻了,可反过来看这样的"全能王"不正是学生的偶像吗?所以培养学生的语文兴趣,第一点还得从我们老师自身做起,不断充电。
2、语文课堂的导入要美。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语文老师应利用好丰富的语言文字,创设诗意的语文课堂开端。有人把语文课堂比为田野。我们的语文,我们的田野。作为耕地的语文老师,可以让一个田里既种花生又种玉米嘛。学生有取不完的果实,试想他们舍得休息吗?
自主成长:学习的姿态让教学成为一种幸福
樊霖霞之前在另一所学校教书,自认为本性安于现状,之前对教研并不感兴趣,曾经也有过职业倦怠。可来到育英小学7年后,她变了。“做教师有了传授知识的幸福感,我的幸福来源于课堂的快乐,快乐的课堂。”
这一改变,得益于育英小学让教研成为一种文化的推动。曾经,育英小学同样面临着许多学校面临的问题:教师上完课后,或回家或闲扯,似乎工作只在那短短的课堂几十分钟;很多教师到了一定年龄,便出现职业倦怠感,教师只成为了一种谋生的职业,找不到职业幸福感、成就感。
谭国湘思考过解决这一问题的办法。最终,她从苏霍姆林斯基的一句话——“如果你想让教师的劳动给教师带来快乐,那你就引导每一位教师走到从事研究这条幸福的道路上来”中找到了灵感。
为了调动老师们教研的积极性,谭国湘想出了一些“金点子”。
她把各学科老师分成高、低年级组,分别成立教研组,每个小组里既有“本土专家”,又有经验不足的“菜鸟”,还老中青搭配,活跃的老师与稳重的老师相结合,每个小组选出一个组长,开展“组本”教研。为了提升老师的积极性,每个教研组设立了教研启动资金,每个学期还做一次阶段性评比,优秀的小组会得到一笔奖金。10月下旬,学校在全校举行教学节,由每个小组推选两三节课作为展示课。展示活动的评价不针对个人,而是评选优秀教研组,同时,不分一二三等奖,却设立了最佳创意奖、最佳表演奖等。教学节历时一个多月,充分展示了各个组的集体风采。同时,学校还设立了育英大讲堂,有经验的老师都可以登台讲课。最难得的是,教研活动真正实现全员参与,学校管理人员都被下派到各个学科组参与活动,谁都不例外。
别小看这样一个“组本”教研,它确实调动了教师的教研热情,让每位老师都“动”了起来。如今,走进育英小学,老师下课后就回家或干别的事情的基本没有了,大家在办公室或对教案进行研讨,或对某个问题进行讨论,气氛十分热烈。
“每个人都参与,但却没有评奖的压力,大家都形成了研讨的习惯。”谭国湘说。
其实,研讨带来的改变最突出的还是教师研讨的自主性。在浓厚的教研氛围下,不少老师主动开展了课题研究。
瞿月娅曾经是一个英语老师,现在却教语文。她一度找不到事业的方向。“那个时候真害怕走进教室。”瞿月娅说。
但现在,瞿月娅却被公认为才女,她的课非常受学生欢迎。“中间她带了一个班,带到三年级是要换班主任的,但学生们死活不干,集体跑到校长办公室去哭,学校只好又让她一直带到六年级。”罗玲说。
记者非常好奇地听了瞿月娅的一节课,讲的课文是《囚歌》,瞿月娅以“人生”入手,的确很有新意。说起这其中的转变,瞿月娅说,这得归功于自己不断的摸索、学习的姿态以及学校浓郁的研讨氛围。
像瞿月娅这样自主成长的教师在育英小学越来越多。实际上,育英小学还给教师自主成长提供了一系列平台——
教师文学社是语文组发起组织的一个社团,他们向全校教师发出征稿启事,将所收集的稿件进行编辑、整理,成为《育英》这一校刊的主力军。
女子书法协会是在美术老师蒯奕池带领下成立的常德市第一个女子书法协会,教师或利用课间在书法活动室里挥毫泼墨,或在周末相邀同游常德诗墙,看书法展览……
博客平台是面向全体老师的交流阵地,教学心得、教学设计、课堂实录、课件等纷纷上传,大家看博客、跟帖、交流,进行得非常热烈。
专家连线让教师与中央教科所、省教科院、市教科院等教育专家直接对话。
……
在育英小学,“学习的姿态让教学成为一件幸福的事”成为许多老师的共鸣。周丽萍老师向记者说出了心里话:“原来都不想教书,想改行了,整天围着学生转,家长还不领情。现在很快乐,同学们都有学习知识的热情,看着他们求知若渴的眼神,我就督促自己一定要想方设法满足他们,不断看书、看视频,不断学习。原来备课有点应付检查,10分钟搞定。现在是认真地花很长时间,一堂课要备两个小时,甚至还不够。”
合作研讨:打造的是办公室新生态
“古诗词教学应该有怎样的一个基本模式来优化,有什么方法指导?”
记者采访时,正好碰上五年级语文教研组探讨古诗词怎么教的讨论会。7位清一色的女老师聚集在一起,讨论的却是非常专业的学术问题,这正是育英小学“组本”教研人人参与磨课的一个环节。
罗玲说,教研活动大家都在搞,但是问题不少。一是不少学校将注意力集中在少数几节“公开课”上,对人才的培养也局限在少数几名参赛人员身上,反而将学校原本应该普遍性、经常性开展的教研活动束之高阁了。二是教研活动往往成了年轻人的专利,中年教师和老年教师往往被忽视。外出学习,让青年教师去;公开课选拔,让年轻、有活力的教师上,中老年教师一边站;校内研讨活动,中老年教师也成了旁观者。可恰恰是中老年教师教学经验丰富、教学思想成熟,他们参与教研才会让青年教师更快成长。三是学校新增老师或经验不足或“水土不服”,导致教研水平参差不齐。四是行政听课带给教师压力,教师或多或少地产生了一些反感情绪。
育英小学一帮人在思考:有没有一种教研形式能够兼容并包,一次性解决问题?于是,他们想,何不将研讨形式放到“组本”教研里,人人参与上课、参与磨课,人人都成长呢?也就是说,让大家合作研讨,集思广益,这样成长起来的就不只是几个教师而是全体教师了。
“一课多上”是他们合作研讨的一个重要内容。一个教研小组每位教师先根据本人的特点选择教材,深钻教材,吃透教材,如研究教材的编排体系、编排意图和编排的指导思想,分析教学的难点、重点,在此基础上,交流自己对突破教学重点、难点的设想,然后先在自己班级上第一堂课,再根据大家的评课意见,对教案进行反思、整改,再到另一个班级进行授课。如此反复多次,教师课堂教学更加精彩。
“从中生成的种种经验及解决问题的方法,对教师将来的教育教学必定起着借鉴作用。”罗玲说。
“一课多上”调动了广大教师参与教研活动的积极性,一批青年教师在活动中成长起来。一年级新任教师小庄刚来学校就碰上了“一课多上”活动,为了让自己的专业水平能够得到有效提升,她第一个报名上课,一个轮回下来,组内老师给予了非常中肯的评价,庄老师的教学有了一个质的飞跃。“最重要的是能够更准确地把握教材了。”她说。
数学教师周金顺则把这种磨课的过程形象地描述为:“由糊涂到清醒,由清醒到成熟,在合作中不断进步。”
一些课题就这样在众人研讨中诞生了。全闳、张英娥等语文教师主持研究的区级课题——《现代教育技术环境下快乐作文的研究》,就产生于各位教师的专题研讨中。他们围绕长期以来小学生怕作文的难题开展了研究。主持人全闳的说课《采撷生活花絮,捕捉精彩瞬间》还获得了全国作文说课大赛一等奖。
在合作探讨中,大家都要说三句话,即找出一个亮点,指出一个不足点,说出一个改进点。因为坦诚,合作研讨让团队变得十分融洽。周金顺说:“现在我们更在意别人说的不足点和改进点,因为说问题就是真心帮助我。这种交流让人很受启发,听起来很舒服,感觉人与人之间很真诚,很温暖。”
问题探究:我研我所需,我需促我研
“精神早餐”,这是记者在育英小学听到的一个新名词,这是怎么回事呢?
原来,“精神早餐”是育英小学的老传统。很多年前在贺大国校长的领导下,就有老师利用早读的课前10分钟,让孩子们赏析诗词,了解时事。但随着时间的流逝,人员的变迁,慢慢淡化了。年轻组长李炎辉带领本组教师传承了下来。课余休息时,李炎辉常常听到老师抱怨:“现在的孩子,课堂上该听讲的时候不听讲,悉悉索索讲个没完,让他站起来答问,又扭扭捏捏,声音像蚊子。”“现在学生看的书也挺多的,可表达自己的观点的时候怎么还是词不达意呢?”也常常听到家长抱怨:“我家孩子就是太爱说话了,别人说话时老爱插嘴,发表自己的看法,显得没素质……”
这样的话听多了,李炎辉就想,作为教师,除了教授孩子知识外,是否在其他方面也要加强训练呢?于是她和本组的成员一起,在接承传统的基础上,开展了课题研究,围绕一首诗词、一句名言、一个故事、一则新闻开展活动,并提出意见供学生参考。学生们十分感兴趣,自信心也随之增强了。
像这样针对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而进行的课题研究,在育英小学很多。“我们的主张就是‘我研我所需,我需促我研’。这是我们教研文化的精髓。”谭国湘说,我们并不要求老师进行很大的课题研究。“这样的研究并不难,但效果却十分好。”
音乐老师刘莹就是典型。10多年的音乐教学生涯中,她发现现在的孩子们特别爱流行音乐,《双节棍》《青花瓷》《不要打我妈妈》这样的歌一学就会,而对于书本上的歌曲,学生们倒不太感兴趣。
如何让流行歌曲也成为教育资源呢?刘莹在思考,育英的一帮音乐老师在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