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区建设论文范文

时间:2023-03-24 15:24:40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12篇林区建设论文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林区建设论文

篇1

工程全线共设特大桥633.31m/1座,框构中桥69.41m/1座,框架中桥318m/1座,框架小桥564.58m/3座,框架涵洞39座(其中原位新建1座、原位利用2座);全线共设车站2个,其中接轨站1个(双子河站)、新建终点站1个(电厂站)。项目建设布置施工生产生活区8处,弃土场3处、表土暂存场1处,新建施工便道6.5km。工程总占地面积103.84hm2,其中永久占地86.27hm2,临时占地17.57hm2。工程建设挖方总量为77.76万m3,填方总量为148.74万m3,借方总量为90.94万m3,弃方总量19.96万m3(其中表土剥离5.52万m3,永久弃方14.44万m3)。

1.2项目区概况

项目位于黑龙江省东北部伊春市,地处小兴安岭东南端,总体地形有东南高、西北低之势,地势起伏较大,海拔高程200~500m,相对高差60~100m;属中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最大冻深为2.6m,多年平均降水量为652mm,多集中在6—9月份,多年平均风速为1.75m/s,最大风速23m/s,主导风向为西风。主要土壤类型以暗棕壤为主。项目区植被属长白山植物区系,植被类型为温带针阔混交林。

2防治责任范围

根据本工程的总体布局及项目建设特点,确定该工程水土流失防治责任范围为117.57hm2。

2.1项目建设区

项目建设区包括主体工程区占地、站场工程占地、施工生产生活区占地、施工便道占地、弃土场占地和表土暂存场等区域,总面积为103.84hm2。

2.2直接影响区

直接影响区主要指主体工程区、站场工程、施工生产生活区、施工便道、弃土场和表土暂存场等项目建设区以外因施工而可能造成水土流失及直接危害的区域,主要包括路基两侧、站场工程周边、弃土场周边、施工便道两侧、施工生产生活区周边、表土暂存场周边等。根据对同类工程的类比调查,结合有关项目水土流失监测和工程建设实际经验确定本项目直接影响区范围如下:1)主体工程区内路基挖方边坡征地范围外1m,填方边坡征地范围外2m范围;特大桥梁基础施工上游10m范围,下游50m范围;框架中小桥梁基础施工上游5m范围,下游20m范围。2)站场工程周边2m范围。3)弃土场周边3m范围。4)施工生产生活区周边1m范围。5)施工便道两侧2m。6)表土暂存场周边2m。经统计,直接影响区总面积为13.73hm2。

3水土流失防治方案

3.1水土流失防治分区

3.1.1分区原则

1)分区内气象水文特征、地形地貌特征、土壤植被等生态特征具有相似性。2)分区应与地方水土保持规划中水土流失防治分区的划分相协调、一致。3)分区内建设时序以及工程建设新增水土流失特点相似。

3.1.2防治分区

根据工程布局、施工扰动特点、建设时序、地貌特征、水土流失影响等,将伊春至翠峦铁路改线工程的水土流失防治区划分主体工程防治区、站场工程防治区、施工生产生活防治区、弃土场防治区、表土暂存场防治区和施工便道防治区等6个防治分区。

3.2防治措施布设

3.2.1水土流失防治措施布设原则

1)水土流失防治措施的布设遵循植物措施与工程措施、施工临时工程和永久措施相结合的原则。2)注重临时防护、优化土石方的综合利用及合理调配,尽量减少施工过程中对原地貌、植被的破坏。3)在调查的基础上,充分借鉴当地水土保持的成功经验,树草种的选择以当地乡土树种为主。4)水土保持措施的配置要与环境相协调的原则。

3.2.2水土流失因子分析及防治措施布设

3.2.2.1主体工程防治区

主体工程区由于路基清理、路堑开挖、路基填筑等施工活动,形成松散堆积土和坡面,特别是桥梁施工,扰动地表强度较大,对土石方极易产生水土流失[2]。产生水土流失的主要时段为路基清理填筑和桥梁基础等施工前期,施工后期,主要为路面铺设和边坡防护施工,产生水土流失较轻。1)工程措施。a)表土剥离、回覆:对主体工程防治区内占地类型为耕地且地形条件较平坦的区域进行表土剥离,将剥离的表土集中堆放到表土暂存场,施工结束后,表土全部回覆于路基两侧实施植物措施的区域。b)路基排水工程:依路基的自然纵坡及路线纵向汇水面积设置路基排水工程,全线路基排水工程由侧沟、天沟、排水沟和截水沟组成。c)路基边坡防护工程:对路堤边坡高H<4m,采用客土植草结合栽种灌木防护,路肩采用硬化处理措施(干砌片石护肩);路堤边坡高H≥4m采用M10浆砌片石拱型截水骨架内培土植草+栽种灌木防护,骨架尺寸均采用3m×3m,拱骨架厚度0.6m,肋骨架厚度0.6m;对土质及风化岩石路堑边坡采用客土植草结合栽种灌木防护、浆砌片石骨架内培土植草和浆砌片石护坡;一般土质及软质岩路堑边坡高度≤6m时坡面客土植草(撒播草籽)防护,坡高>6m时采用3mm×3mm10浆砌片石拱型截水骨架内培土植草+栽种灌木防护。2)临时措施。a)编织袋装土拦挡:结合工程全线路基实际类型及工程施工时序,在路堤边坡高度>8m及路堑边坡>6m路段,在边坡底部布置编织袋装土拦挡措施,编织袋装土拦挡断面为矩形,宽为70cm,高为90cm。b)密目网覆盖:对路堤、路堑路基高度>6m的路基坡面,在防护及绿化工程完毕之前采用密目网覆盖。3)沉砂池:大桥基础施工时,产生泥浆弃渣,经沉砂池沉淀后运至路基填方利用,设沉砂池4个,砂池尺寸为长度5m,宽度3m,深2m,结构为砌砖,施工结束后拆除建筑物,利用永久弃渣填平。

3.2.2.2站场工程防治区

站内建筑物基础土方开挖、回填,扰动地表强度较大,产生土石方极易产生水土流失。1)工程措施。a)表土剥离、回覆:对站场工程占地类型为耕地的区域实施表土剥离,剥离表土分别集中堆放于2个站场的到发线预留处内,施工结束后回覆利用。b)站内路基排水、防护工程:站内新建轨道路基均为填方路基,但路堤边坡高度未超过8m。设计对路堤边坡高H<4m时,采用植草结合栽种灌木防护,当路堤边坡高H≥4m时采用M10浆砌片石拱型截水骨架内空心砖内培土植草+栽种灌木防护。骨架尺寸均采用3m×3m,拱骨架厚度0.6m,肋骨架厚度0.6m。电厂站站址地面横坡不明显,路基排水工程采用路基两侧护道外设排水沟。2)植物措施。)站区绿化:对站区内站前广场、办公区和道路周边采取绿化设计,具体绿化设计意见为:a)旅客车站、生活区宜采用庭院绿化设计方法。站区绿化不得影响旅客乘降和货物装卸,不得影响可视信号瞭望和各类管线的安全使用。站台栅栏可用攀缘性植物覆盖,或用高绿篱替代。站台中间可种植乔、灌木或绿廊。在站房侧布置种植乔木和灌木。墙面采用种植攀缘性植物绿化。站前广场绿地率指标≥10%。b)办公生产区周围的绿化应以卫生防护的要求为主。宜在向阳面栽植落叶乔木,东西向栽植高大浓荫的乔木,北向混栽常绿和落叶乔木及灌木,空地处应广植草坪。窗前1~2m种植灌木绿篙,内铺装草坪,点缀花卉。车站办公、货场、段、所绿化率指标≥20%。c)一般的条件下,绿化带在道路中所占比例为20%以上。人行道树下可种植铺草皮灌木。3)临时措施。编织袋拦挡、密目网覆盖:对区内堆土表面采用密目网满铺覆盖,并在堆土边坡底部布置编织袋装土拦挡措施,编织袋装土拦挡断面为矩形,宽为70cm,高为90cm。

3.2.2.3施工生产生活防治区

施工准备期,表土剥离、场地平整等施工,易产生水土流失,土建施工期,施工机械碾压,扰动地表。1)工程措施。表土剥离、回覆:对施工生产生活区占地类型为耕地、荒草地的区域实施表土剥离,剥离表土堆放于区内临时堆土场,施工结束后,表土全部回覆于扰动区域。2)植物措施。a)植草:施工结束后,设计对占地类型为荒草地的区域及时清理场地,回覆表土后植草恢复植被。草种选择为野牛草、早熟禾混播。b)复耕:施工结束后,设计对占地类型为耕地的区域及时清理场地,全面整地、深翻土层后恢复耕地。3)临时措施。a)临时排水工程:为减少地表径流对施工生产生活区的冲刷影响,设计在占地周边开挖土质排水沟,将场区雨水汇集后全部排至附近天然沟道,根据经验断面选择矩形,规格为底宽60cm,深60cm。b)编织袋拦挡、密目网覆盖:设计对区内堆土表面采用密目网满铺覆盖,并在堆土边坡底部布置编织袋装土拦挡措施,编织袋装土拦挡断面为矩形,宽为70cm,高为90cm。

3.2.2.4弃土场防治区

弃土施工时,设计应达到满足后期植物措施实施要求,堆土坡面做到堆弃平整,堆弃高度>4m时,设1m宽台阶,堆土顶面平整,边坡坡率控制在1∶1.5内。弃土结束后,设计栽植樟子松+植草结合防护,株行距1.5×1.5;草籽选择草木樨和早熟禾混播。

3.2.2.5表土暂存场防治区

施工准备期,表土堆放倒运及机械运输碾压等施工,易产生水土流失。为此,采取复耕措施。施工结束后,设计对原占地类型为耕地的区域及时清理场地,全面整地、深翻土层后恢复耕地。再采取临时措施。1)编织袋装土拦挡:设计在堆土边坡底部布置编织袋装土拦挡措施,编织袋装土拦挡断面为矩形,宽为70cm,高为90cm。2)密目网覆盖:表土堆放期间形成的边坡,设计对堆土坡面采用密目网覆盖。

篇2

国有林场是我国现代林业建设的重要阵地和根基,建设现代国有林场是新时期国有林场改革发展的根本任务和战略目标[1],对当前我国发展现代林业和建设生态文明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2008年5月国家林业局制定了《社会主义现代国有林场建设标准及指标体系参考提要》,适时地提出现代国有林场建设的主要标准和指标内容。该文以四川省达县建设现代国有林场的实践为例,对其进行认真的分析和讨论,从而提出建设现代林场的可行途径。

1达县3个国有林场的基本概况

达县位于四川省东北部盆周山区,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达县现有铁山林场、西山林场和飞机播种造林管理站3个国有林场,共有职工268人,其中在职174人,退休94人。职工中有大中专毕业生32人,其中10人具有中高级专业技术职称。3个林场共经营森林面积3971hm2,蓄积活立木32万m3。这些森林资源较为分散地分布在一些山地和丘陵的中上部,土壤相对贫瘠,水肥条件相对恶劣,是生态环境相对脆弱的区域。虽然这些地区资源的数量不大,但对以农业经济为主的达县农业起到了重要的生态保障作用。以达县国有林区为基础的铁山国家森林公园和雷音铺森林公园,分别处在达州城市的西北部及南边,是达州城市的生态屏障和后花园。

达县3个国有林场均是以生态效益为主的小型国有林场,自建场以来一直实行企业化管理,目前主要靠财政和天保工程拔款等途径维持经济收支平衡。

2建设现代林场的时代意义和基本要求

2.1时代背景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取得了迅猛的发展,社会呈现出跨越式的进步,但发展与进步的同时也带来了不可再生能源的大量耗费和生态环境恶化等严重后果。而今,追求生产发展以及生活富裕和生态良好、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已成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新目标。近年来,我国民众十分关注生态环境的建设,政府也十分重视处在生态环境建设首要位置的林业工作[1]。作为林业重要组成部分的国有林场,其职能已经发生了由木材生产为主向生态效益为主的转变。为了推进我国林业改革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国家林业局也适时提出了建设现代林场的要求。

2.2现实意义

国有林场是从事森林生态系统恢复维护和经营、提供林产品和生态服务的林业法人实体。党的十七大提出把建设生态文明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新要求。由此可以看出,历史已赋予国有林场做生态文明建设的引导者、组织者、实践者和推动者的艰巨使命。但由于国有林场资产及体制的特殊性,市场经济的竞争一直难以正常的切入,国有林场在历次改革中尚未破解的深层次问题长期累积,面临着进一步发展的诸多新问题,如大部分国有林场的经济、资源陷入“双危”境地,管理体制不顺畅,经营机制不灵活,林区基础设施设备落后,相关政策的缺位等等。现代林场的建设,必将带动全社会的林业生态建设,促进生态文明的发展,推动全社会文明不断地向前进步。

2.3基本要求

现代林场建设,要从我国发展现代林业,构建“完备的森林生态体系、发达的林业产业体系、繁荣的森林文化体系”总体目标的要求出发,用先进科学技术提升林场,用现代管理方式和手段经营管理林场,用现代物质条件装备林场,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与和谐社会的要求建设林场。通过实施现代林场建设,逐步把国有林场建设成为“经营管理科学、基础设施完备、森林优质高效、产业发展充分、资源经营持续、林区富裕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林场。

3建设现代林场的实践

3.1达县建设现代林场的具体实践

近几年来,达县3个国有林场认真贯彻落实关于加快林业发展的政策,为建设现代化的国有林场开展了以下工作。

3.1.1改革经营管理制度,增强林场内部活力。2005年,达县国有林场先后按全员聘用的方式改革了原有的用人制度,打破了干部与工人的界限。根据职工个人素质特点进行岗位安排,能力强、素质高的职工被大胆启用,走上管理岗位,加强了林场的领导力量,精简压缩了非生产性人员数量。达县林业局也加大了对国有林场的管理力度,推行场长目标管理责任制和单项工作目标考核制,使国有林场的管理逐步走向规范化、科学化。

在经费改革方面,2002年7月达县人民政府用天然林保护工程经费解决了3个国有林场退休职工养老金问题,2005年12月前利用天保工程资金,采取一次性安置富余人员80人。2007年11月,政府将国有林场在职职工的工资纳入财政预算,彻底解决了长期以来职工工资无保障的问题,大大地提高了员工的劳动积极性。

3.1.2完善基础设施设备,改善林区生产生活条件。自2007年以来,达县3个国有林场积极地开展了林区标准化建设。

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供水设施做到了每个工区打好一口水井,建好抽水蓄水设施,保证工区的生产生活用水所需;林区内住地就近架设供电线路,确保安全稳定的生产生活用电;修建通往林区住地和主要生产基地的林区公路,并保证随时畅通;与运营商合作建设覆盖整个林区的通讯网络。

在生产设施设备方面:逐步改变原来完全依靠人力及手工的工作方式,配备割灌机、油锯、摩托车、机动灭火和施药等设施生产设备及电脑、打印机和现代通讯等现代化办公设备。

在林区房屋庭院建设方面:每个工区职工共建一个院,院内整洁美观;每人一间房,房内干净优雅;每房配备完备的个人用具;建设公共厨房、公共厕所、公共浴室等,完善林区的居住设施建设,使林业工作人员能安心的投入生产。

3.1.3抓好林业产业建设,增强国有林场经济实力。利用林区优美的自然风景资源和距达州市区较近的区位优势,达县分别修建了铁山国家森林公园和雷音省级森林公园;铁山林场修建了铁山森林宾馆;西山林场修建了雷音公墓;飞播站在达县麻柳镇建立了木材市场。这些项目的实施及其建成运营,在一定程度上壮大了国有林场的自身实力,对提升整个达县国有林场的经济实力和知名度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由于经营管理等多方面原因,这些项目效益普遍不好。

3.1.4招商引资和争取政策扶持。国有林场基础差,底子薄,不能完全依靠其自身力量走出困境并促进自身发展。争取政策扶持,利用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和环境优势进行招商引资是各国有林场普遍采用的发展途径。近3年来,在达县3个国有林场积极招商开展森林公园内的餐饮服务、雷音公墓的经营管理的情况下,铁山林场成功引资开发了铁山国家森林公园旅游项目,西山林场共争取扶贫资金100万元投入林区道路的建设。这些不仅为林场创造了收入,解决了林场富余职工及亲属就业,同时也促进了林区基础设施的建设,推动了林场的发展。

3.1.5林权制度改革。积极推行林产权制度改革,并以此促进国有林场产业发展。首先,积极配合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帮助国有林场周边集体理顺所有权、经营权和收益权之间的关系,目前达县已经全面完成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工作;其次,按照让利于民并积极协商的原则解决了国有与集体林权纠纷,彻底解决了长期困扰国有林场与周边的纠纷问题;第三,积极探索国有林场与乡村、林农发展联营和股份合作造林等森林经营的问题,探索国有林产权制度改革,切实加强国有林场产业建设,是促进国有森林资源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充分发挥的有效途径。

3.2实践结果分析

3.2.1取得的成绩。近年来,达县开展现代林场建设的实践工作,使林区基础设施条件得到了有效的改善。林场职工的工资待遇及福利得到了保障,林场内部管理正逐步规范,影响和制约国有林场发展的不利因素正逐步消除,国有林场职工的积极性高涨。取得的这些成绩无疑是进一步建设现代林场有力的保证。

3.2.2存在的不足。近年来,达县建设现代林场的实践是对走入困境的国有林场实施输血式的抢救,而没有培养其造血功能,使林场走上健康发展之路,因此并未彻底解决长期累积下来的深层次问题。主要表现在:没有明确地进行分类经营;没有考虑到森林资源资产特性和目标的多重性;没有按市场规则解决生产性的事务,仍然是以事业方式管理实现生产性的目标。

3.2.3结论。当前的实践没有进行彻底改革,发展动力仍不足,不能使国有林场实现可持续发展,不完全符合现代林场的要求。因此,必须彻底改革经营管理体制,理顺国有林场生产经营与社会需求等多种关系,明确国有林场的性质,根据各国有林场的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地探索现代林场建设之路。

4现代林场的建设对策

建设现代林场是一项复杂而系统的社会工程,根据达县3个国有林场的现代林场建设实践经验,以及对其进行的总结分析,笔者对现代林场的建设提出如下的建议。

4.1建设现代林场应坚持的方向

建设现代林场必须充分考虑森林资源的特性,根据不同国有林场对社会、生态及经济的目标需求的异同,准确定位其性质,明确其职能,按照建设现代林场的要求,遵照林业生产自然规律和市场机制等规律,坚持对国有林场实施分类经营,通过政策扶持,积极的改革、创新及实践,努力实现现代林场建设目标,为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作贡献。

4.2建设现代林场的途径

现代林场建设必须走学习探索、政策扶持、改革创新、努力实干、持续发展之路。现就建设现代林场的方法提出如下参考意见。

4.2.1政府主导,加强政策及资金扶持。国有林场是我国林业的重要组成部分,肩负着森林资源培育和生态环境建设的双重任务,在我国林业建设中起着示范和骨干作用。其曾为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作出过积极的贡献,而且还将长期为全社会林业产业、环境保护及生态文化建设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在国有林场的建设发展中,政府应该起积极的主导作用,一是要加强政策指导,二是进行积极的财政支持,三是要引导全社会关注林业生态建设[2]。

为建设现代林场,政府亟待解决国有林场机构改革、国有森林分类经营、国有林场性质确认、劳动社会保障体系的建立等问题,积极调研并尽快出台相关政策。政府既要按照“谁受益谁买单”的原则对国有林场建设给予财政支持,又要引导民众树立生态意识,引导民众关心林业生态建设,以形成“林业生态建设为全社会,全社会支持林业生态建设”的局面,建立以国家投资为主体的多元投资体制[3]。

当前应采取积极的措施挽救国有林场于“资源危困和经济危机的双危”之中,彻底解决历史遗留问题,今后一段时期也应扶持国有林场走科学发展之路。但这种挽救和扶持不应该是长期的供养。

4.2.2深化改革,建立新型国有林场管理体制。长期以来国有林场“事业单位,企业管理”的经营管理体制已不适应建设现代林场的需要,改革创新管理体制是当前建设现代林场的核心工作和前提条件,否则会使关系错位,不能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改革不能进一步深化,发展也不会有大突破,建设、经营管理科学并充分发展的现代林场就是一句空话。

改革创新管理体制,首先,根据功能对各国有林区进行区划。根据各国有林场承担的职能作用,将国有林场划分为生态公益型林场和商品型林场,将其性质分别定为事业单位和企业单位,并对其实施分类经营和管理。其次,对按事业单位管理的公益型国有林场的管理、生产及经营等职能进行具体的分离,对其中的行政管理和技术指导职能的部分按事业单位进行管理;成立相应的国有森林资源管理机构,把植树造林、护林防火、加工经营及其他具体生产性事务按企业方式进行管理;成立相应的造林营林公司及森林保护公司等,并建立相应的内部经营管理体制,对事业管理部分实行定责、定编和定经费,对企业的部分和商品型林场按市场规则进行管理,国有林场原有职工也按此进行分流,富余人员纳入社会安置,以此彻底解决“事不事,企不企”的问题。第三,国有林场的森林大都集中连片,不少还跨越行政区域(如铁山林场),大部分国有林场都是生态公益型林场,森林的培育、保护管理及林场建设多为公益事业,需要政府投入相应资金。鉴于目前国有林场多数地处经济欠发达地区,管理林场的县级政府大都财力有限,承担林场的建设资金和事业经费较为困难。因此,国有林场应当改为由省实行统一管理,或者采用省和具有财力的市(地)、县(市)政府分级管理的体制,以利于现代林场建设的顺利实施[3]。

4.2.3转变观念提高素质,加强干部职工队伍建设。建设现代林场,高素质的干部职工队伍是必要保证。当前大多数国有林场职工在思想观念、专业技能等方面还不能满足建设现代林场的需要,长期以来养成了等、靠、要的思想,没有危机紧迫感,缺乏竞争意识,自身不能创新,也不适应改革需要,一部分的国有林场职工不但不能推动现代林场建设,反而成为现代林场建设的阻力。加强对国有林场职工的教育培养,转变思想观念,提高他们适应社会并参与建设现代社会的能力已迫在眉睫。首先是转变观念,教育职工认清形势,克服等、靠、要思想,树立市场观念,培养竞争意识,振奋精神,加快发展[4]。其次是要积极加强培养学习和锻炼,提高职工科学经营和管理林场的能力,培养职工参与社会建设适应社会发展的能力。

4.2.4抓好基础设施建设,为发展创造基础条件。完善的基础设施和先进的技术装备,不仅是建设现代林场最基本的保障条件和重要手段,也是衡量现代林场发展水平的一项重要标志。达县3个国有林场积极开展了国有林区标准化建设。新建或完善水、电、路及通讯等基础设施,改善住地条件及添置办公设备等。但由于国有林场薄弱的基础条件和沉重的历史包袱的制约,其开展的这些建设的效率和力度都是十分有限的。由于国有林场的历史贡献和生态职能,无论是公益型还是商品型林场,政府都应加大投入,建设或完善国有林区的基础设施设备条件。建议政府把国有林区按新农村建设的要求进行规划和投资建设。

4.2.5面向市场调整结构,建立发达的林业产业。国有林场经过彻底的体制改革后,从商品型林场或公益型林场分离出来的造林营林公司和森林保护公司等,要充分利用国有林区的自然条件及资源优势,严格按照市场规律的要求,对不适应市场需求的产业适时地进行调整,积极地开展国有林业产业建设。要优化第一产业,培育和保护好各类森林资源,重点搞好速生丰产工业原料林基地、名优果木林基地、茶叶基地等的建设;强化第二产业,加大对木竹资源、水电资源、矿产资源及其他林业资源的开发和综合利用的力度;大力发展第三产业,以森林旅游业、花卉业、商业及其他服务业为突破口,增强林场经济发展后劲,也可利用国有林场的生产专业技术优势参与社会林业建设。

5参考文献

[1]王守洪,李梅.对达县国有林场改革与发展的思考[J].四川林业科技,2006,27(3):63-66.

篇3

(1)政企不分。由于历史原因形成的政企合一、企业事业交叉的经济运行体制。而由此导致三方面的矛盾,一是存在一定的社会不稳定因素,如林区、县政府机关、教师同工不同酬,工资差距较大,造成大量人才流失。二是林区建设包括林区基本建设、公益事业、社会事业等,造成重复建设浪费严重。三是国有森工企业承担着庞大的政府经费和社会负担,难以进入市场经济体制进行正常的市场竞争。

(2)市场环境有效性不高。森工企业难以作为市场主体进入市场竞争。一方面束缚了国有企业的发展,一方面降低了投资者对这一市场环境的信任程度,不利于区域经济的发展。生产布局结构不合理。

(3)原有的生产布局结构不能适应现在的林区经济发展。

(4)国有资产的管理不严。没有对国有资产进行合理的利用,没有人真正关心国家所有者的利益。可行性论述:目前林区经济发展体制改革面临难得的机遇。如天然林保护工程的实施,为林区生产布局调整、职工分流提供了有利的政策资金支持;生态保护区建设为林区改善自然资源环境提供了条件;西部大开发为林区基础设施的改造提供了有利条件,改善了职工生活条件,为吸引投资创造了良好的环境;老工业基地改造政策,可以为发展林区经济,振兴林区企业提供全面的经济支持。同时近年的国有企业改革实践工作,为深化经济体制改革提供了经验。

篇4

(1)政企不分。由于历史原因形成的政企合一、企业事业交叉的经济运行体制。而由此导致三方面的矛盾,一是存在一定的社会不稳定因素,如林区、县政府机关、教师同工不同酬,工资差距较大,造成大量人才流失。二是林区建设包括林区基本建设、公益事业、社会事业等,造成重复建设浪费严重。三是国有森工企业承担着庞大的政府经费和社会负担,难以进入市场经济体制进行正常的市场竞争。

(2)市场环境有效性不高。森工企业难以作为市场主体进入市场竞争。一方面束缚了国有企业的发展,一方面降低了投资者对这一市场环境的信任程度,不利于区域经济的发展。生产布局结构不合理。

(3)原有的生产布局结构不能适应现在的林区经济发展。

(4)国有资产的管理不严。没有对国有资产进行合理的利用,没有人真正关心国家所有者的利益。可行性论述:目前林区经济发展体制改革面临难得的机遇。如天然林保护工程的实施,为林区生产布局调整、职工分流提供了有利的政策资金支持;生态保护区建设为林区改善自然资源环境提供了条件;西部大开发为林区基础设施的改造提供了有利条件,改善了职工生活条件,为吸引投资创造了良好的环境;老工业基地改造政策,可以为发展林区经济,振兴林区企业提供全面的经济支持。同时近年的国有企业改革实践工作,为深化经济体制改革提供了经验。

本论文拟采用以下手段和方法:实证分析和规范分析相结合;对比论证;列事实、摆依据;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引用分析等方法。主要通过图书查询;网上浏览;去中小企业实地调研等方法来收集资料。拟运用经济学、管理学、组织行为学等相关知识来撰写论文。

本论文拟分以下几个部分撰写:

第一部分:现阶段林区经济发展的现状。通过对现有的林区经济发展体制存在的问题阐述进行林区经济体制改革的必要性及可行性。

第二部分:现阶段林区经济发展体制存在的问题。对林区经济发展体制存在的问题进行系统的阐述,分析问题形成原因过程以及问题的影响面。

第三部分:针对现有林区经济发展体制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方案。通过对现阶段林区经济发展体制存在的问题剖析,寻找到问题产生的根源,并从根本上提出解决方法。

篇5

 

1.林业可持续发展观

可持续发展思想的提出源于人们对环境问题的逐步认识和关注。其产生背景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环境和资源遭到越来越严重的破坏,并且从20世纪60、70年代开始人类已不同程度地尝到了环境破坏所带来的苦果。伴随着人们对公平和效率作为社会发展目标认识的加深和范围更广、影响更深、解决更难的一些全球性环境问题开始被认识,可持续发展的思想在20世纪80年代逐步形成。

目前人们对可持续发展的涵义理解也是众说纷纭,从不同角度理解可持续发展,形成了不同的可持续发展观。免费论文。有着重从发展的社会属性理解可持续发展,有着重从发展的经济属性理解可持续发展,有着重从发展的资源属性理解可持续发展,也有从生态环境属性认识可持续发展。实际上,可持续发展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是一个综合的概念,不可能单从某一方面的可持续而实现整体的可持续发展,而必须是各子系统的互动促进整体的可持续发展。

林业可持续发展是整个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一部分,它是在符合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要求的前提下,实现林区社会、经济、生态、资源、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在林业可持续发展系统中,既包涵经济的发展,也包括了林区社会的发展和保持与建设良好的生态环境。发展包含着数量的增长、质量的提高和结构的改善,数量的增长是有限度的,依靠内涵的增长实现林区经济、社会、生态、资源与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是最为重要的。林业可持续发展是一个涉及社会、经济、技术、资源、生态环境等的综合系统工程。在这一系统中,森林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建设良好的生态环境是基础,林区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是前提,谋求林区社会的全面进步是目的。因此,林业可持续发展不仅是经济发展问题,也不仅是林区社会和生态问题,而是形成的林区经济、社会和生态环境互动运行的综合复杂系统的发展。

林业可持续发展也是一个动态的概念。林业可持续发展并不是某一项(或几项)经济活动永远进行下去,而是要根据发展的要求,通过不断地进行林业系统内外部的变革,使林业发展在不断提升的层次上进行。林业可持续发展还是一个追求公平的概念。所谓公平是指机会选择的平等性,林业可持续发展所追求的公平包括以下三个层次:一是时间的公平(时间维),也就是不同时间段的代内公平与代际公平,尤其是满足当代对资源与环境的需求不能损坏后代对其需求满足的能力;二是空间的公平(空间维),是指不同地区(不同国家)对资源与环境需求满足的公平;三是活动间的公平(活动维),是指林业系统内部以及林业与其他行业间的公平。因此,林业可持续发展观是以社会、经济、生态、资源发展为核心,以时间、空间、活动所形成的三维复合系统为动态运行轨迹的可持续发展。

2.林业产业化是实现林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

林业可持续发展追求的是在时间、空间、活动三维系统内的社会、经济、生态的全面可持续发展。要实现这一全面的可持续发展,就必须对传统的林业经营模式进行全面改造。林业产业化是符合林业可持续发展要求的现代林业经营模式,是实现林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

第一,林业产业化的目标是追求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的最大化,并且以森林资源产业和环境产业发展为基础,以高经济效益的发挥为前提,实现林区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因此,林业产业化的目标与林业可持续发展的目标是一致的。

第二,林业产业化将林业生产的产前、产中和产后诸环节整合为一个完整的产业体系,各环节相互连接、相互拉动或推动,带动了整个林业产业的发展,同时林业产业链的相互补充,分散了林业生产的自然风险和市场风险,可大大提高林业的经济效益。林业经济效益的提高也必然导致资源产业与生态环境的发展壮大和改善。同时林业生产的发展又带动了产前和产后服务业的发展,从而促进林区社会的全面繁荣与进步。林业产业化是实现林区社会、经济、资源、环境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

第三,林业产业化的基础是森林资源,没有森林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就不会有林业产业化的发展。因此,林业产业化通过建立各环节的利益互惠机制,克服各经营主体的短期行为,促使各经营主体经济行为的目标具有连续性和时间上的长期性。

第四,林业产业化实行的是区域化布局,各区域根据自身的特色,构筑林业产业链条,同时各区域间又有密切的协作与互补。免费论文。这样,可以实现各区域在空间上的可持续发展。免费论文。

第五,林业产业化是专业分工的不断细化与高度开放化。它己跳出了部门经营的界限,将林业生产经营置入整个社会经营系统之中。同时,借助社会信息化和现代科学技术、管理手段和组织形式,产业大部类之间及产业部门内部的分工不断细化,部门间的协作不断加强,使相关部门的生产经营活动融合与渗透于林业产业化经营之中,实现了不同产业的协同发展。

3.林业可持续发展要求的林业产业化

林业产业化是实现林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但这是以符合林业可持续发展观为基本前提的。林业产业化必须以林业综合效益的有效发挥和不断强化为目标,以生态环境效益保证经济与社会的持续稳定发展,以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保证生态效益的实现。

林业产业化经营要以森林资源与生态环境为基础,只有森林资源的永续利用和环境的不断改善,才有林业产业化经营的持续发展,也才能实现林业的可持续发展。不能只顾眼前利益、杀鸡取卵、竭择而渔。即使是商品林或营造的速生丰产林,也必须从资源的可持续以及生态环境改善的视角进行合理利用,以保证森林资源的长期经营。

林业产业化经营无论是龙头企业的布局,还是资源基地的建设,都必须从区域林业可持续的角度做出科学安排。合理区域布局、发挥区域优势,区域间密切协作和互补,共同促进林业的可持续发展。

林业产业化经营要有其他产业部门或中介组织的参与,但这些部门或组织可能会仅从自身利益出发,追求自身短期利润最大化,或因为林业产业化经营的自然风险与市场风险,而使得这些部门或组织无法进入产业化经营过程。这就要求林业产业化经营首先要将立足点放在林业产业链的延伸和整合上,提高林业抗风险的能力,提高自我积累的能力,以吸引相关部门的参与。同时,根据公平的原则,理顺利益分配机制,调整组织模式,使各活动主体都能在长期经营中满足效益最大化的要求。

林业产业化要实现对林业可持续发展的促进,必须与高新技术的研究与开发应用相结合,走加工产品高科技含量化、生产工艺和设备的高技术水平化、生产经营管理手段的现代化,提高高技术产业的引入,并发挥其对林业各产业活动的扩散、辐射和长入作用。

【参考文献】

[1] 赵鸣骥. 西部地区生态环境建设的财政对策[J]财政研究, 2000,(10) .

[2] 夏自谦,滕秀玲. 世界森林资源现状及前景展望[J]北京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3,(03) .

[3] 李庆,宋志辉,孙业堂,杜文峰,张鹏. 威海市封山育林及其发展措施的探讨[J]防护林科技, 2003,(03) .

[4] 李然,严立冬. 我国林权改革制度窥见[J]当代经济,2005,(02) .

[5] 窦芳. 三北地区封山育林成效、问题及建议[J]防护林科技, 2000,(04) .

[6] 中国经济转型期的财政政策模式及“九·五”的政策重点选择[J]财贸经济, 1996,(02) .

[7] 顾凯平,刘音. 用系统论指导我国林业政策体系的建立[J]北京林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02,(02) .

[8] 弓孟谦. 我国社会林业的若干经济问题[J]当代经济研究, 2005,(04) .

[9] 陈晓倩. 可持续生态林业融资论[J]北京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04) .

篇6

    上五庄省级森林公园位于湟中县西北部,其优越的小气候形成特殊的环境条件,特别是内地夏季酷热难当的时节,那里却气温宜人,是发展避暑、观光、职工疗养、开展野饮森林浴的好地方。 

    1旅游开发的优势及有利条件 

    1.1地理位置优越 

    1.1.1优越的旅游区位条件。湟中县距西宁25㎞,已开通西宁—塔尔寺旅游高速专线。湟中县为古代南“丝绸之路”和“唐蕃古道”的重镇,历史悠久,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人文旅游资源,文化蕴涵深厚。在青海省旅游总体规划中,上五庄森林公园位于5条黄金旅游线路“宗教朝圣旅游线路”的点上;在西宁市旅游业发展的总体规划中,把湟中县作为西宁市周边三大旅游区之一,列为“湟中藏传佛教文化旅游区”,上五庄林区又被列为“森林生态旅游景区”中的重点风景旅游区。 

    1.1.2依托西部旅游大市场,客源市场前景开阔。近几年来,上五庄森林公园凭借优越的区位条件和塔尔寺的知名度,扩大了森林公园的影响,吸引省内外以及国际旅客进入本区旅游。随着青藏高原旅游业的兴起,每年数万人从西宁、县城等各地驾车前往享受大自然快乐,消除工作的疲劳,观光森林的美景。 

    1.2自然景观资源丰富 

    1.2.1植物景观丰富多彩,野生动物种类繁多。上五庄林区植物种类繁多,植被垂直分布明显,风景资源丰富。森林覆盖达86%。森林分布错落有致,交相辉映,凝彩滴翠,姿态万千,或娇艳妩媚、或婀娜多姿,令人心旷神怡,四季景色各异,适于游人观赏。阳春,万木复苏,争吐翠绿,林中空地上的草坪像地毯一样,镶嵌在万木丛中;盛夏,绿荫浓郁、苍翠欲滴、百花盛开、姹紫嫣红、蝶舞蜂狂、鸟语花香,别有一番情趣;金秋,红叶似火,色彩斑斓,秋高气爽金色旖旎。另外,林区内还蕴藏着丰富的名贵中药材,如冬虫夏草、狼毒、赤芍、菌陈、黄芪等。野生动物主要有岩羊、麝、梅花鹿、狼、旱獭、豺、狐狸、鸟类等12目78科200多种。密林中,时见蓝马鸡、雪鸡的踪迹;不时闪过鹿群和香獐的影子。 

    1.2.2地文景观独特奇异。林区内主要的娘娘山绵延百里,海拔2 534~4 360m,山势雄伟、山景丰富,整个山体多悬崖绝壁和奇峰怪石,形态各异,有的似仙人下凡,有的似群狼啸天,还有的似龟、似驼、似出浴的,惟妙惟肖。山间云雾缭绕,原始林海莽莽苍苍,青翠的千年云杉,亭亭玉立的山杨,婀娜多姿的桦树布满山坡;涧谷泉水汩汩,碧水清波,飞珠溅玉;山下水草丰美,山花烂漫,绿草如茵;草地溪流纵横,婉蜒迂回。主要景区水峡内,峡谷两岸奇山异峰,突兀险峻,呈现出险峻幽深的峡谷景观特征。随着峡谷的宽窄变化,河流呈现出滩谷相连,狭阔相间。峡谷深处,群山重峦叠嶂,森林遮天蔽日,水流缓急相间。悬崖峭壁之下有一天然石洞,洞内滴水形成冰柱,长年不化,洞外鲜花盛开,春意融融,咫尺天地,包揽春、夏、秋、冬景色。

    2存在的问题与不足 

    2.1旅游资源开发资金投入不足 

    上五庄森林公园于1996年被批准为省级森林公园。公园成立以来,政府虽然投入了一定的资金,也给了许多优惠政策,但由于资金短缺,许多旅游景点尚缺乏高品位、特色鲜明的旅游精品,尤其是在保护生态环境、开发生态旅游资源的建设中资金投入严重不足。 

    2.2景观结构单一 

    由于上五庄森林公园尚处于起步阶段,发展速度缓慢,未形成有规模、有组织的接待体系,森林资源虽然丰富,但结构和布局不尽合理,园内游人基本上处于自发游玩的分散状态,难以满足不同消费层次游客的需求。

    3发展构想 

    3.1森林公园的定位 

    根据上五庄森林公园景观资源和人文资源特征及地理区位条件,公园属于高原生态型森林公园,是以特色森林景观为主体,融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为一炉,集保护利用于一身的综合型生态旅游基地。主要功能是开发森林观光游憩、森林休闲度假和弘扬地方民族文化等,让人们更多地接触自然、体味自然、融入自然。

    3.2重视民族文化的挖掘,提高开发层次 

篇7

进入21世纪以来,中国旅游业保持高速发展,生态休闲产业作为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的地位再次被确认,在整个社会经济发展中日益显现。我局提出了建设“天保立局、产业兴局、项目带动、强局富民”的战略构想,把生态休闲产业作为林业产业的龙头产业和支柱产业,研究生态休闲产业,分析我局生态休闲产业的优劣势,提出可行的发展对策,并用以指导生态休闲产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 陕西省太白林业局基本情况

陕西省太白林业局始建于1963年,隶属陕西省森林资源管理局,管护区域横跨长江、黄河两大流域,经营面积15.8万公顷,建有黄柏塬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和青峰峡国家级森林公园,局下设七个林场、一个中心苗圃、职工医院、资产管理中心等16个基层单位,现有在册职工 731名。

2 发展生态休闲产业的优势

2.1 迷人的自然风光 陕西省太白林业局处于秦岭中高山地,海拔高度落差大,境内景区景点广布,大气、水质、土壤没有化学污染,目前太白地区是我国及世界上同纬度生态环境最好的地区之一,是名副其实的避暑胜地、山水画廊、户外天堂和绿色宝库。

2.2 独特的气候 太白林区属温带湿润大陆性季风气候,长冬无夏,春秋相连,气候温和湿润,小气候特征十分突出。林区大气负氧离子含量高,被誉为“天然氧吧”和“天然空调城”、“秦岭的香格里拉”、“关中水塔”。

2.3 资源丰富 矿产、水能、生物三大资源丰富。野生动植物种类繁多,据统计,有陆栖脊椎动物305种,两栖爬行类5种,鱼类4种,是“天然动物养殖园”。种子植物丰富,林区内拥有大量的林副资源,被誉为“亚洲植物园”和“生物资源库”。

太白地区一直是我国中药材的重要产地,属南北荟萃之地,素有“天然药库”之称。20世纪70年代太白县被省上确定为贝母生产基地,2002年被省上确定为中药材规范化种植示范圆,并通过GAP认证。

2.4 交通通信优势明显 太白地区交通较为便利,距宝鸡市64公里,距西安市200公里,距西宝高速公路48公里,出入太白十分方便。通信事业发展迅速,固定电话已得到全面普及,移动电话几乎达到全覆盖,已经建成以光缆为主的大容量、高速率传输网、数据宽带业务覆盖全部林区各林场和各大景区。

2.5 历史文化厚重、自然人文景观丰富多彩 “雄关漫漫,览尽三国风云。禅院深深,领略盛唐遗风。”我局林区内有我国历史上开凿最早、规模最大、沿用时间最长的褒斜古道;青峰禅院铁瓦覆顶,规模宏大,据钟铭载,唐代为皇家寺院,明代为郑王府山场。还有多处名胜古迹、文化景区,更有保存完整的第四纪冰川遗址,四十里跑马梁和高山草甸。

2.6 发展环境优良、潜力巨大 我局所在的太白县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立足资源优势,确立“生态立县、特色富民”的发展战略,把生态休闲产业作为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和实现经济突破发展的突破口,以“雪域太白、秦岭夏都”为主题,以打造“西部生态休闲名县”和“西部慢城”为目标,大力发展生态休闲产业。

3 发展生态休闲产业的劣势

受国家安全和秦岭保护条例的限制,太白林区的军事区、自然保护区和水分涵养区的影响,招商引资难度很大,客商投资风险较大,开发资金短缺,基础设施建设难以跟上形势发展,有好多有带动作用的大项目难以引进,这就限制了生态休闲产业的大发展。

国有林区地处偏远,道路交通还不是很完善,缺乏整体规划和合理组织,景区景点零散分步,未做统一规划部署,仍处于盲目发展阶段,服务体系不完善,旅游人才缺乏,产品种类少,很难满足客户需求。

4 建议和对策

4.1 建立生态休闲产业领导机构,理顺管理体制,建立高效的发展机制 我局应成立生态休闲产业发展领导小组,负责全局生态休闲产业规划的编制和规划实施工作,制定相应的保障措施和监督制度,在一定程度上制止景区的经营行为对生态环境和森林资源造成破坏。从建立高效的发展机制入手,实施包抓共建制度,明确各科室的包抓单位和包抓项目。激励领导干部创新工作,积极推动规划的落实,探寻创新发展的新思路、新举措。

4.2 坚持国家安全第一,坚持保护定开发的原则 生态休闲产业作为新兴旅游产业,涉及面广,尚需在探索中进一步摸索,必须沿着法治的道路前进。在经济发展和国家安全问题上,一切开发项目必须符合国家安全的需求,以保护为前提,保护和开发既有矛盾的一面,也有相铺相成的一面,而在新型的生态休闲理念中,强调的是两者之间的和谐统一和双赢。

4.3 坚持高起点规划,科学有序发展 按照“一个景区、两条线路、三大板块、四个优先”高起点编制我局生态休闲产业规划。以太白县城为中心,把陕西省太白林业局作为一个大的景区进行规划,沿着林区两条黄金主干线设置景区景点,按照高起点,高标准,高要求逐步开发。抓好三大板块:林区资源利用板块是基础和根本、太白休闲服务板块是引领和重点、卧龙寺创新创业板块是前景和长远增收点。确保四个优先:利用现有资金或申请项目资金优先建设秦岭植物观光园、观音峡野生红豆杉产业园、野生名贵中药材驯化中心;优先招商引资建设青峰山景区、黄柏塬原生态休闲度假区、海棠湖风景区;优先合作太白休闲健身会所、太白物流仓储中心、太白家居市场项目;优先筹资改造开发综合服务楼开发改造项目,大修厂技改项目。

4.4 市场运作,借梯上楼,促进我局生态休闲产业大发展 解放思想,转变观念,发挥市场作用,翻晒我局优势资源,积极招商引资,制定优惠政策,鼓励广大干部职工发挥自身潜力和周边人脉关系,吸引有识之士,投入到太白林区的开发建设中来,我们也要借助太白县的生态休闲产业发展契机,大胆创新,大胆让利,共同发展。

4.5 建立培训学习制度,及时引进专业人才 天保工程实施十几年来,旅游行政管理人才和创新性人才的缺失、培训少、学习少,使我局已经与社会发展脱节,急需单位和个人充电,建立培训学习制度迫在眉睫,提示明确的学习目标和要求很有必要。

我们生活的大秦岭在整个中国地质构造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在古代是南北的重要通道,在政治、军事、经济和生态诸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他有厚重的历史文化、迷人的自然景观和神秘的人文景观资源,开发利用他一定要尊重和爱护他。通过生态休闲产业的大发展,把秦岭变成人类的真正的世界级公园。

参考文献

篇8

一、私立幼儿园园长领导力的构成要素及其作用分析

(一)私立幼儿园园长领导力的概念及构成要素分析

所谓私立幼儿园园长领导力,是指私立幼儿园园长通过其职位赋予他自身的权力和其自身所具备的品德、才能、知识、情感等方面的影响力,对其下属产生所预期的感召和影响的一种能力,其目的在于保证私立幼儿园的生存,促进私立幼儿园的发展[1]。

私立幼儿园园长领导力的构成要素从宏观上主要包括权力性领导力和非权力性领导力[2]。所谓权力性领导力一般是指私立幼儿园园长本身就有的权力,即作为幼儿园的最高领导者本身就被赋予了的权力,具有强制性与约束性,所被领导者或许会由于这种压力表明上对园长言听计从,但内心往往并非如此。非权力性领导力则是指私立幼儿园园长应该具备的品德、知识、才能、情商等方面的影响力。非权力性领导力比权力性领导力更加具有人情味儿,以德服人、以情动人,从被领导者角度出发解决问题,进而使被领导者从内心服从园长的领导。权力性领导力与非权力性领导力二者共同构成了园长的领导力,都非常重要,缺一不可。

(二)私立幼儿园园长领导力的作用

首先,私立幼儿园领导力是推动幼儿园发展的必要条件。众所周知,私立幼儿园的创立、日常管理都离不开园长的领导。私立幼儿园与公立幼儿园相比,无论是创立还是经营都有很大的不同,这种特殊性使得私立幼儿园园长的地位和作用更加明显,是私立幼儿园发展与成长的中流砥柱与核心力量。

其次,私立幼儿园领导力是团结教师力量的重要因素。私立幼儿园的教师都没有事业编制,具有很大的流动性与不稳定性。因此,私立幼儿园更加要团结教师,除薪金、待遇等物质条件外,园长的领导力就显得非常关键了。一个好的园长能通过自身的业务素质起到带头作用,但更为重要的是通过理解和沟通,培养团队意识,充分运用化解分歧能力、团队创建能力、变革与创新能力等领导力的各项能力[3]。这样才能将教师的力量发挥出来并且紧紧团结起来,进而更好地促进幼儿园的发展。

再次,私立幼儿园园长领导力是促进幼儿全面发展的重要保证。私立幼儿园园长具备的良好的领导力,不仅能促进教师的团结与发展,而且对幼儿的成长也具有重要保证。“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园长作为私立幼儿园的最高权力的行使者,其自身的素质和人格的魅力非常重要,其领导力通过和幼儿的接触影响幼儿,也可以通过教师间接促进幼儿身心的健康成长。

二、绥化市北林区私立幼儿园园长领导力的现状分析

绥化市北林区只有一所公立幼儿园,其余均为私立幼儿园。私立幼儿园园长的业务水平与能力直接影响着幼儿园的运营及建设。以下主要从沟通协调能力、团队建设能力、创新能力三部分对私立幼儿园园长领导力的现状加以分析。

(一)大部分私立幼儿园园长具备沟通协调能力

沟通协调能力是领导者所必须具备的一项重要能力[4]。领导者只有具备了一定的沟通和协调能力,才能让一个部门或组织顺利运行[5]。通过调查走访绥化市北林区的部分私立幼儿园,我发现,绝大部分园长都非常重视自身的沟通能力的提高。通过和教师的访谈及日常对教师的观察,发现教师对园长的态度是亲近中带些敬畏,教师和园长平时就像是亲人或朋友一样相处,但工作中遇到困难或难以解决的问题时,教师还是非常尊敬园长,向园长请示汇报,寻求最佳解决方案。我认为,这正是园长非常重视与教师交往、沟通的结果,从侧面也反映出园长非常重视沟通协调能力。但也有一些私立幼儿园教师积极性不高,园长和教师平时的交流很少,甚至有的教师透露要准备离职,而其重要的原因就是与园长缺乏沟通,相处不来。虽然导致教师离职的原因有很多,但也从侧面上反映了园长沟通协调能力不足。

(二)私立幼儿园园长的团队建设能力参差不齐

团队建设能力也是私立幼儿园园长的领导力中非常重要的能力。团队建设主要是包括创建团队、引进人才、培养人才、尊重人才等。优秀的团队建设能促进私立幼儿园健康有序地发展,充分体现所有教师的作用与价值。我主要以引进人才和培养人才为切入点,对北林区几所私立幼儿园的情况进行了调查研究,结果发现大部分的团队建设都不是很理想。首先,从学历上看,在参与调查的私立幼儿园中,教师的学历构成偏低,主要以中专或大专为主,具有本科学历的凤毛麟角,并且都对现有的教师的进修、培训等都不太重视。虽然私立幼儿园对教师的吸引力不如公立幼儿园,人才引进也存在一定的困难,但侧面上也反映出这些幼儿园的园长没有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不重视团队建设。但有的幼儿园的园长比较重视教师的团队建设,通过对“走出去”“请进来”的方针对教师进行培训,进而弥补私立幼儿园的“先天不足”。这样做为教师营造了学习氛围,激发了学习热情,调动了工作积极性,进而进一步推动幼儿园的良性发展。

(三)私立幼儿园园长创新能力不强

园长的创新能力主要包括教育理念的不断创新、课程开设的创新、经营理念的创新等。通过对北林区几个私立幼儿的调查,发现多数园长对幼儿园的建设方面都循规蹈矩,不求创新。也有些园长虽然有要变革的意识和想法,很多没有具体落实就夭折了。众所周知,变革与创新能力是一名园长所必须具备的能力,它关乎私立幼儿园的生存与发展,在现在幼儿园市场竞争非常激烈的今天,只有变革、创新才能求发展,才能使私立幼儿园处于不败之地。

三、提高绥化市北林区私立幼儿园园长领导力的建议

(一)客观上要缓解幼儿园的生存压力,增强教师的团队建设

大部分私立幼儿园都面临着很大的生存压力,要发挥园长的领导力必须给他们创造一个相对宽松的环境,如果连生存都困难,就会使园长“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所以,要从社会和家长两个方面入手进而缓解私立幼儿的生存压力。

首先,要提高社会对私立幼儿的关注力。在我国,国家已在法律上确定了民办教育不可动摇的地位,为私立幼儿园的发展提供了政策上的依据。同时,应该鼓励各方面都建设良好的私立幼儿园,加大扶持力度,并且和附近重点小学建立长期合作关系,为其输送优秀的幼儿入学。

其次,转变家长的观念。长期以来,有的家长对私立幼儿园都带有偏见,致使一些公立幼儿园人满为患。其实,目前绥化市北林区的很多私立幼儿园无论是在软件还是硬件上都已经非常不错,家长要转变固有的观念,放宽视野,顺应当今我国学前教育的多元化发展。同时也要加大对好的私立幼儿园的宣传力度,逐步转变根深蒂固的观念。

(二)主观上加强幼儿园园长的专业化建设,加强创新能力

学前教育者应该通过多种渠道加强对私立幼儿园园长的自身建设,加大投入对其领导力的培养。首先,要实施“走出去”和“请进来”的策略,加强幼儿园园长的培训。通过对园长的培训,不仅能促进其业务能力的提高,还能改变过去观念上的一些误区。其次,私立幼儿园园长自身要不断反思。从私立幼儿园园长自身来说,只有真正从思想上进行改变才能促进其领导力的提高。园长经常总结日常工作,不仅能增加其领导经验,还能使学前教育相关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参考文献:

[1]蔡迎旗.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民办幼儿教育的回顾与思考[J].学前教育研究,2003(7-8):45.

[2]王琪.日本私立幼儿园的发展特点及给我们的启示[J].幼儿教育:教育科学版,2007(3):121.

篇9

中图分类号:S73;P208;Q14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3168(2016)01-0011-06

Abstract: DEM data that came from the remote sensing image, forest distribution map, topographic map and digital contour, was used as information source, combined with ArcGIS spatial analysis function, the landscape visual sensitivity of Haikou Forestry Farm was analyzed and estimated.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area of the first sensitivity grade is 1.5 km2, accounts for 1.9% of the total area; the area of the second grade and the third grade is 34.5km2, accounts for 46% of the total area, but the structure of tree species is relatively single; the area of fourth grade is 40km2, accounts for the largest proportion, reached 52.1%. As a result, some proposals to take a different way of afforestation, to build the density and colorful forest landscape, meanwhile, strengthen the supervision of non-coal mine company, plan the road reasonably, protect the high landscape sensitivity area, and improve the level of the farm’s forest landscape, are put forward.

Key words: forest landscape; landscape visual sensitivity; gradient; distance; Haikou Forestry Farm

景观视觉敏感度是指景观被注意到的程度的量度,是对人感官的一个定性描述,是景观的易见性、可见性、清晰性和醒目程度等的综合反映,与景观本身的空间位置、物理属性等都有密切的关系。景观敏感度越高,景观被注意到的可能性就越大,这些高敏感度的区域即使受到轻微的干扰,都将对景观造成巨大的冲击,所以应当作为规划中的重点保护区[1]。旅游业的发展给森林公园建设带来了机遇,各地的森林公园和风景区成为了景观规划设计的热点。人为的开发建设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为公园增添景色,但也可能造成破坏效应,“破坏性建设”是目前风景旅游区普遍面临的严重问题,景观的保护应成为景观利用的前提[2]。因此,景观的合理开发利用与保护需要全面规划,统筹安排,景观敏感度的测定和评价是森林公园合理规划和开发、景观资源保护和利用的重要依据[3]。

海口林场分为4个营林区,零散分布在海口镇、太平镇及晋宁县部分区域,距离昆明市及周边乡镇较近,周末进行森林游憩观光的人较多。本研究以海口林场为研究区,运用GIS技术,选取相对坡度、相对距离2个因子,对海口林场森林景观的视觉敏感度进行分析评价,提出海口林场森林景观的保护规划和建议,以期为海口林场景观资源的合理开发与保护提供依据。

1研究区概况及研究工具

1.1研究区概况

研究区距离昆明40多 km,土地总面积为75.58 km2,森林覆盖率为80.54%,是昆明市及周边森林旅游的重点区域之一。海口林场属北纬低纬度亚热带-高原山地季风气候,由于受印度洋西南暖湿气流的影响,日照长、霜期短、年均温15℃,年均日照时间2 200 h左右,无霜期240 d以上。气候温和,夏无酷暑,冬无严寒,四季如春,气候宜人,年降水量1 035 mm。

海口林场植被类型极为丰富,原生树种多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但经多次破坏及几十年的人工更新和天然更新,现在的植被类型为人工植被和天然次生植被的混合体。据初步调查,目前海口林场常见植物是以圣诞树、蓝桉、云南松、柏木、苦刺、软阔、栎类、梨、桤木、华山松、板栗、萌生栎、杜仲、湿地松、杂灌、火把果、油橄榄、油杉、杉木、其它阔、梨棠、核桃、桃等为优势树种的植被类型。

1.2研究工具及数据来源

本研究主要以海口林场1∶10 000的地形图及遥感图为基础,利用ArcGIS 10.0,ArcVIEW 10.0,ERDAS等软件进行分析处理。

2研究方法

2.1地形图矢量化

利用地理信息系统软件ArcGIS 10.0将收集的图件扫描成栅格图像,并进行镶嵌、去模糊、锐化、灰度调整等处理,得到地形底图,然后以高斯・克吕格投影为配准参考,根据研究区域所处的经纬度,利用ArcMap对地形图进行校正,将地形图转换到该地理坐标系中。对等高线、河流、道路等线状信息进行矢量化存储成线状矢量文件图并编码。

2.2数字高程模型(DEM)的构建

数字地形模型(Digital Elevation Mode,简称DEM)是一种新形式的地形图,它通过存储在介质上的大量地面点空间数据和地形属性数据,以数字的形式来描述地形地貌。用DEM模型可以进行地形坡度、坡向的分析,同时这些分析数据还可以形成数据库,使用户根据需要进行多条件的查询检索。DEM模型在GIS中有多种表达形式,常用的有TIN文件和Grid文件2种形式,应用ArcGIS的3DAnalyst空间分析模块,生成不规则三角网(TIN)(图1),再将不规则三角网数据转换成Grid格式的栅格数据(图2)。

2.3景观视觉敏感度评价

本研究结合海口林场实际情况,选取制约景观视觉敏感度的坡度和观景距离进行分析和量度,分别形成景观敏感度等级分布图,然后取坡度和观景距离要素在整个景观敏感度评价中的权值,形成景观综合敏感度等级分布图,最后再在整个观景线路上依据坡度、距离、综合敏感度3个等级分布图对观景线路上的景观板块进行敏感度评价[4,5]。

2.3.1相对坡度景观敏感度(Sa)评价

对于定位观景者而言,景观表面相对于观景者视线的坡度(0°≤a≤90°)越大,景观的可视部位或者被观察和注意到的可能性就越高。在这样的区域内进行旅游设施建设等人为活动给原来景观带来的冲击也就越大。为此,可以用景观表面沿视线方向的投影面积来表示景观敏感度。设景观的表面积为1,景观表面与水平面的夹角为a,则景观的投影面积,即景观视觉敏感度为:Sa=sina(0°≤a≤90°)。

当景观表面与视线垂直,即a为90°时,投影面积最大,景观的视觉敏感度也最大,Sa值为1;当景观表面与视线平行,即a为0°时,投影面积为0,景观的视觉敏感度也最小,Sa值为0。在其他情况下,Sa值在0~1之间,且随a角(0°≤a≤90°)增大而增大。由于林场的特殊地形环境,游客在游览过程中一般以仰视和平视为主,因此根据公式Sa=sina进行相对坡度的景观敏感度分析。

2.3.2相对距离景观视觉敏感度(Sd)

通常情况下,在森林公园游览区内,游客一般都沿着游览线路观景。公园里的景观相对于观景者距离越近或距离游览线路越近,景观的易见性和清晰度就越高,这些区域的人为活动可能造成的视觉冲击就越大,景观的保护级别也越高。设较清晰地观看某种景观元素、质地或结构状态的最大距离为D,景观相对观景者的实际距离为d,当d≤D时,观景者可以清楚地分辨景观元素、质地或结构状态,把这一范围的景观视觉敏感度Sd值规定为l;当d>D时,观景者不可分辨景观细部,则这一范围的景观视觉敏感度Sd值在0~l之间,Sd可表示为:

Sd=1当d≤DD/d当d>D

当d>D时,在操作过程中可以根据评价的精度来确定D的取值,精度越高,NOD取值越小,反之越大。如果要求在D值范围内能看清和判别景观元素、质地和结构状态等,则D的取值就较小,可至几米或几十米;反之,则D的取值就较大,可取至几百米到一千米左右。当D值取定后,可以相应地根据需要划分为若干个距离带,并绘制与之相应的景观视觉敏感度Sd的分级分布图。在应用该方法具体进行评价时,首先要确定观景者的位置,而观景者一般都在观景线和观景点上,因此,应当以研究区域现有的主要观景线和观景点作为划分距离带的基线或基点。

3结果及分析

3.1景观敏感度评价

3.1.1坡度分量景观视觉敏感度和等级划分

在ArcGIS中运用地形分析功能,直接从数字高程模型(DEM)得出地形坡度值a,根据林场总体坡度分布情况,分别以1/2,1/4为上下限,对应地形坡度的14.5°,30°将相对坡度的景观敏感度Sa划分为3个等级(表1),然后在ArcGIS中运用空间分析模块对坡度进行重分类,绘制出景观视觉敏感度的分级分布图(图3)。

海口林场整个区域地面坡度均小于90°,因此实际上林场只含有依次为坡度敏感度二级、三级、四级的区域。林场山冲林区及宽地坝林区森林景观大都分布在地面坡度14.5°以上,且宽地坝林区地块上有云南省亚热带高原树木园、玫瑰园、中药园、油橄榄园、板栗园、核桃园等吸引游客的生态园林,所以,林场景观所在区域的坡度敏感度主要为二级和三级,具有较高的景观敏感度。中宝营林区含有较多非煤矿山企业,对森林景观破坏性较大,景观多为多年的天然次生林过熟林,坡度敏感度主要为二级和三级,妥乐营林区距离道路较远,景观多为人工中龄林,敏感度较低,多属于四级敏感区(表2)。

3.1.2相对距离景观敏感度(Sd)评价

本研究选定林场及其周边范围内的主要道路作为景观敏感度的分析基线。基于游客正常的生理视觉能力,参考前人的研究成果,并根据海口林场实地情况,本研究选定D=300 m,当d≤300 m时,代表此距离能够较清楚地分辨景观的结构特征,此时Sd值为1。然后分别以Sd=1,Sd=1/2,取得d=300和d=600作为距离带划分的上、下限进行等级划分,沿主游道一侧划分近景带(0 m

如图4所示,在相对距离的景观视觉敏感度各个区域中,近景带占森林公园总面积16.85%。根据实地考察,研究区的近景带可视情况较好,包括植物景观和人文建筑景观(樱花园、休息室、榨油坊、林业展览馆、总理树、长廊等)。近景带是视觉敏感度最高的区域,一些人为的活动容易对该区域的景观造成视觉污染,比如游客在树木上随意刻画以及垃圾污染等。中景带和远景带面积相当,分别为15.95%和15.01%,公园里这些区域的景观主要是人工林或天然林以及森林公园里的各个山峰。鲜见带面积最大,占总面积的52.19%,主要是位于远景带的不可见区域,这些区域距道路较远或位于山谷和山体背面等观景线上不可见的区域(表4)。

3.2景观敏感度(S)综合评价

通过对坡度分量、距离分量2个因素的景观敏感度分析,将2个景观敏感度分量的分级分布图在ArcGIS中进行叠加分析。根据公式S=Sa∧Sd(合取),得到海口林场森林景观敏感度的综合评价分级分布图(图5)。

由图5及表5可以看出,一级敏感区面积为1.438 4 km2,占总面积的1.9%,二级敏感区面积为12.088 km2,占总面积的16%,三级敏感区面积为22.382 4 km2占总面积的29.61%,四级敏感区比重最大,为39.674 1 km2占总面积的52.49%。

海口林场一级敏感区的森林景观主要分布在主要道路及游步道的近景带内,与海口林场距离较近,且坡度均大于30°,此范围内包含葡萄园、水库、长廊、油橄榄园、樱花林、枫树林、波斯花园等多种景观及总理树等古树名木,此观景带为胸径大于50 cm的针、阔叶林,一级敏感区内的景观给观赏者的视觉冲击相对较大,轻微的人为干扰都将带来严重的视觉影响,因此人为活动必须严格控制,严格地保护自然景观,不应出现任何干扰或破坏景观的现象。一级敏感区主要为宽地坝林区的亚热带高原树木园及山冲林区、中宝林区部分林区。二级敏感区主要是观景线上近景带和中景带坡度较大的区域(除一级敏感区外),该区域坡度较大,可视性强,景观敏感度也较高。该区同时也是观赏者比较关注的并且与大自然接触较为直接的区域,应当加强对自然植被和山体的保护,营造出良好的自然景观视觉环境。宽地坝林区、山冲林区大部分都属于二级综合敏感区。三级敏感区主要是近景带、中景带和远景带中坡度比较低的区域,主要在山脚和地势平缓的地带。该区域视觉敏感度相对较低,可以在保护自然的基础上进行合理的低强度的人为开发。四级敏感区主要是在所有观景线上不可见的区域,主要在海口林场山体的背部,由于道路不可达以及受地形对视线的影响,该区域景观在现有的游道上无法观看到,视觉敏感度低,因此,在高敏感区不能进行的旅游设施、道路工程等就可以在此处进行。 主要分布在妥乐林区。

4结论与建议

海口林场敏感度较高的区域主要为道路周围的近景带,虽包含了葡萄园、水库、长廊、油橄榄园、樱花林、枫树林、波斯花园等多种景观及总理树等古树名木,但此景观带的乔木季相、色相变化不明显,多表现为夏秋季花香四溢,丰果累累,游客纷至,但冬春季节则相对冷清,景观主要以常绿针叶林及樱花为主,应依据适地适树原则和景观敏感度原则,采取不同的造林方式,尤其是要注重常绿树种与落叶树种、速生树种与慢生树种、乔木与灌木、不同花期不同形态花朵的相互搭配,逐步提高森林景观水平,使不同景区、景点在不同的季节呈现不同特色。形成层次分明,疏密有致、色彩丰富的优美森林景观,达到“ 步移景异”的景观效果。海口林场中宝营林区植被多为天然更新的近熟过熟针叶林及阔叶林,树种丰富,树形较好,具有很高的美学价值,因为营林区中有20多家非煤矿山企业在林区内开展活动,对林区的景观及生态破坏较大,交通相对便利区域敏感度较高,应加强对非煤矿山企业的监管,划定生态保护红线,设立生态屏障,保护生态景观。景观敏感度与景观本身的空间位置有密切关系,景观敏感度评价的结果并不是一成不变的[6-8]。在观光游览区内,旅游线路往往不只一条,观景者可选择任意线路或任意观景点观景,同一观景点测定不同景观的敏感度或不同观景点测定同一景观的敏感度,将会得出不同的景观敏感度值。因此,在实际规划中要合理规划道路,使景观本身价值得到体现的同时降低其敏感度。

参考文献:

[1]俞孔坚.景观敏感度及其阀值评价研究[J].地理研究,1991,10(2):38-50.

[2]李长荣.生态旅游的可持续发展[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04.

[3]刘惠明.基于3S的森林景观分类及景观敏感度评价[D].广州:华南农业大学硕士论文,2002.

[4]张淼.基于GIS的灵石山国家森林公园景观敏感度研究[D].福建:福建农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0.

[5]罗龙海,胡庭兴,王学能,等.基于GIS的沐川林场森林景观敏感度评价[J].四川农业大学学报,2006,24(4):459-464.

篇10

据有关资料显示,德国在推行森林康养项目后,国家医疗费用总支出减少30%。根据这一国际健康潮流,2016年5月6日,国家林业局印发《林业发展“十三五”规划》。《规划》提出要大力推进森林体验和康养,发展集旅游、医疗、康养、教育、文化、扶贫于一体的林业综合服务业,强调重点发展森林旅游休闲康养产业。 

近年来,森林康养的理念已被很多人所接受,并在国内引起广泛关注,特别是当前我国经济新常态下,森林康养释放出诱人的市场空间和巨大的商业机会,各地势必竞相开始探索建立森林康养基地,大力发展森林康养产业。但是,森林康养毕竟是一个新事物,其疗法机理和产业模式既是一个市场问题,又是一个理论问题,为避免开发不当给森林生态环境造成破坏性影响,建议加强森林康养的科学性研究,构建森林康养产业发展的市场理论指导体系。 

其一,透析国际森林康养旅游发展的经验。日本、韩国和欧洲等发达国家早已开启了森林与健康的研究与实践,在森林公园散步或者进行“森林浴”在许多国家越来越受到大众欢迎。数据统计表明,德国有40%的人每月都要去林区游憩一次。迄今,德国已建立了350处森林康养基地,每个森林康养基地都配备专门执业资格的医生和理疗师。 

截至2011年底,日本林野厅已构建了“医疗福祉型森林”“疗养保养型森林”和“预防生活习惯病森林”3种森林康养基地48处,还有300余处森林在申请认证过程中。目前,日本把15%的国土面积划为森林公园,每年约有8亿人次去林区游憩、沐浴。因此,应加强国际交流和合作,尤其通过对德国、日本等发达国家的“森林浴”“森林康养”项目的研究,积极借鉴其先进经验,扬长避短,探索建立一个符合中国国情的森林康养产业发展新模式。 

其二,探索森林开发与保护的平衡机制。森林物种丰富、生态系统类型多样,具有涵养水源、调节径流和保护环境的重要作用。国家明确提出,在保持林场生态系统完整性和稳定性的前提下,鼓励社会资本、林场职工发展特色产业,有效盘活森林资源。 

我国森林旅游发展也面臨粗放发展等一系列问题,重开发轻保护的弊端凸显。如何平衡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如何做好开发与保护的平衡,成为迫切需要破解的难题。需要指出的是,在看到森林康养旅游发展迅猛的同时,也应看到森林康养旅游业对生态可能带来的潜在影响。 

其三,探究森林康养旅游的作用机理。森林康养主要针对与精神压力有关的疾病,它利用了森林和林产品带来的缓解生理或心理紧张的效果。芬多精(植物杀菌素)在森林康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目前针对芬多精的研究取得了显著进展。日本学者研究发现,针叶林中的芬多精主要是单萜类化合物,包括α-蒎烯、莰烯和β-蒎烯,在日本扁柏和柳杉林中α-蒎烯含量特别高,而在赤松林中α-松油烯则为主要组成成分。 

森林康养旅游的可持续发展,依赖于因地制宜建立康养基地,在我国仍需要探究森林康养旅游的机理。例如,何种树种益于减少人体产生应激激素、增强副交感神经活动(控制平静期生理活动);何种森林成分利于减弱交感神经活动、降低血压和心跳数、缓和心理紧张,何种森林与旅游体验互动可以增加人体活力、提高免疫力、增加抗癌蛋白质数量等。 

其四,论证森林康养旅游实证效果。森林康养的效果初步被国外医学专家证实,但森林康养旅游的实证效果仍需进一步论证。国外研究初步证实了森林相关临床实验在改善精神病治疗(含情绪失常儿童)、酗酒者以及具有其他临床心理健康问题之人行为的价值;嗅觉森林环境因子——芬多精能使人心理处于放松状态,并且通过NK细胞能消灭肿瘤细胞,推断森林浴可能具有预防癌症发生及发展的效应;森林环境要素会带来生理效应,研究表明植物精气的生理功效有镇痛、驱虫、抗菌、抗肿瘤、促进胆汁分泌、解毒、降血压、松弛神经、消除紧张,使注意力集中等作用。未来研究要多方论证森林在增进健康、预防疾病等方面的作用及其机制,并制定森林康养的生理评价体系、森林康养的设计技法等,论证森林康养对提高人体抗癌能力、免疫力的实证效果,为森林康养旅游的开发方式和推广形式提供参考。 

其五,加强森林康养旅游政策法规研究。森林康养是大健康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特点是多元组合,涉及文化、历史、地理、生态及多种产业业态。韩国于1982年提出建设自然休养林,2005年制定了《森林文化·休养法》,并成立了国立自然休养林管理所,2008年把森林休养列为全体国民的福祉。2010年,韩国国民会议对《森林文化及休闲活动法》进行修正,修正法中引入对人类健康定义。 

我国“森林康养旅游”涉及林业、旅游、医疗、体育和养生等产业,法律法规也亟待完善与创新。建议以国家法律法规形式确定森林康养旅游为大健康产业重要组成部分,明确森林康养旅游为国民福祉。此外,要加强对森林康养旅游保护性开发,确定森林康养旅游为林业经营转型的目标,进一步加强森林旅游环境的评价和管理,以法律、法规的形式体现对森林康养旅游领域的重视。 

篇11

1基本情况

1.1庵里水库

1.1.1流域概况。庵里水库位于泾河一级支流四郎河上游的西坡乡庵里村。四郎河发源于本县东部子午岭山麓的宫河寺,由东向西汇入泾河,全长88km,水库上游为子午岭林区,流域面积150km2,河道长16km,河床平均比降17.98‰。

1.1.2工程现状。庵里水库枢纽主要由土坝、泄洪洞和输水涵管三大部分构成,土坝于1958年开始兴建,1960年建成蓄水,坝顶高程1 210m,坝高22m,为壤土均质坝。后经1972、1979年两次加高,坝高31.50m,坝顶长420m,水库总库容538.39万m3。现已发展成为集防洪、灌溉、城区供水、水产养殖于一体的综合性水库,控制农田灌溉面积1.50万亩,保灌0.70万亩,养鱼532亩,解决县城3.50万人的生活用水和工业用水,有效地促进了正宁县工农业生产及城区建设和经济的发展。

2004至2005年对庵里水库进行了除险加固。水库总库容833万m3,死库容175万m3,兴利库容291万m3,防洪库容408万m3(其中公用库容41万m3),有效地保护了水库下游近2.50万人口,2万亩耕地,国道211线罗川段,省道303线秦家店子段,红丰渠、石家湾子,自流灌区,沿川输电及通讯线路,设施农业等安全,同时为县城3.50万人提供了生活水源,并为下游1.50万亩农田节灌提供了充足的水源,为缓解城区供需水矛盾,增加保灌面积,减轻下游洪水威胁及区域经济发展起着巨大作用。

1.2正宁县城区供水工程

1.2.1供水工程概况。正宁县城区供水工程是省计委2003年立项,西北市政设计院设计,国家投资的国债建设项目,项目总投资1 349.82万元,其中国投600万元,省投以工代赈资金50万元,地方配套699.82万元,工程于2004年3月开工建设,2006年5月全面竣工并交付使用。共安装庵里水库取水口至原泵站重力输水管道6.95km,秦家店子一级泵站至后庄子净水厂压力输水管道5.60km,城区配水主管网9km,新建各类闸阀井、消防井144座,容积为100m3蓄水池1座,完成取水口闸室土建28m2,二级泵站机房167m2,净水厂855m2,机加池1座,架设10kV输电线路0.80km,安装配、变电设备29台,水泵11台,启闭机2台,流量计3台,工程投入使用后,日供水8 000m3,解决了县城3.50万人的生产生活用水问题。

1.2.2水源情况。正宁县原城区供水工程,从设置在四郎河庵里水库下游6.70km处,秦家店子村河道旁的取水口井进行提水,近几年由于水库上游子午岭林区退耕还林和禁牧,上游农户均迁移至下游河道两岸,人畜活动使河道水严重污染,水质变差,致使城区居民发病率较高,严重威胁到城区人民的身体健康。为了让正宁人民真正吃上安全、干净、卫生的放心水,在正宁县城区供水工程中改用庵里水库作为城区供水水源。

2水源保护区划情况

四郎河供水水源地保护范围西起张坪,南北以四郎河两侧分水岭为界,即南沿南邑、五顷塬、高风坡、八只窑,北沿宋家畔、南桥、石坡子、艾蒿店,东至子午岭,全长21km,总面积214.90km2。一级保护区范围以秦家店子取水口处向四郎河下游100m,上游至庵里水库以上2km,河道两侧分别外延2km,全长8.70km的水域范围和陆域范围,总面积41.50km2。二级保护区范围在一级保护区外向四郎河上游至子午岭,下游至张坪,南北以四郎河两侧分水岭为界,即南沿南邑、五顷塬、高风坡、八只窑,北沿宋家畔、南桥、石坡子、艾蒿店,长21km,宽9.00~13.50km,总面积173.40km2。

关于水源地保护。水域的生态环境和生物资源的恶化是危及人民群众生命和生存的大事,强化水库一级饮用水水源管理显的尤为重要。首先要禁渔,禁渔是一项阶段性工作,管理却是一项常规性的工作。只禁不管,等于不禁。再次,杜绝投饵垂钩,庵里水库承雨面积大,上游为子午岭林区,营养丰富,是非投饵鲢鱼、鳙鱼等环保型鱼的好场所。然而,前些年一些企业单位,不惜以牺牲环保为代价,片面追求政绩和利润,在水库上游建投饵养殖基地,养殖基地建成后,每年总投放饵料高达数十吨,直接对水体造成污染。同时,要取缔水上游乐经营项目,严禁人为造成水体污染。

3存在问题的对策及建议

3.1有关部门对庵里水库水源地一级保护区范围内的五倾塬铅锌冶炼厂进行了强制停产,目前该厂有自私投产的迹象,一旦恢复生产,必将对县城供水水源地--庵里水库造成极大污染,对县城区居民及少数民族聚居区人民群众身体建康构成极大威胁,应采取切实措施对铅锌冶炼厂进行搬迁。同时,采取措施,鼓励该企业转产(发展无污染的环保型企业),利用铅锌厂的泵站扬水工程及地形高差大的优势进行技术改造,为五顷塬乡直机关及附近群众解决饮用水问题。

3.2虽然在划定的水源保护区入口设立了保护牌和标志,但是由于资金缺乏,管理人员不到位,管理力量相对薄弱。建议加强管理人员力量,增设水质检测仪器及设备,定期对水源水质进行检测化验。

3.3正宁县城区供水工程取水口在利用原庵里水库输水洞在库内取水,由于输水洞进水口位于迎水面坝坡接近右坝肩处,右坝肩山坡雨水冲刷或库内水面漂浮物经常集中在进水口处,影响供水工程质量。建议在原来Φ600输水洞进水口再安装180mΦ100混凝土管道至库内现有的东边小岛,避免飘浮物进入及右肩坝山坡雨水冲刷水土流失淤堵进水口,保证水源清洁。

3.4庵里水库上游为子午岭次生林区,植被较好,但靠近库区出口处,由于人为因素,放牧及农作物耕种,水土流失严重。建议充分利用国家退耕还林及天保工程等优惠政策,在坝址处南北岸山坡(约4 000亩)彻底退耕封山禁牧,植树种草,自然恢复植被,根据库区天然林生长情况,北山坡宜种植刺槐、椿树、楸树、松柏、落叶松、杏树、文冠果等树种,南山宜种植松柏,杨树等,林下可间作柴胡,防风,芍药等多年生中药材,保持生态多样性,绿化美化水源地环境。

3.5实施皮丰店石洼村移民搬迁工程,改善林区少数民族聚居区群众生产生活条件,同时可减少或避免林区群众生产、生活垃圾及施用农药、化肥等对水源的污染。

篇12

我市农村财政研究会根据农村财政发展需要,为完善农村财政政策,促进农村经济持续、稳定、协调发展,加强城乡之间的相互联系,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探索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规律及与之相适应的农村财政理论、政策,提出建议或方案供有关领导决策参考,为振兴经济、实现农村现代化服务,在市、区、县有关领导、涉农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各级农村财政研究会及时补充和调整人员。

一是聘请实际工作者和教学、科研工作者参与研究;

二是督促财政、涉农和有关部门进行调研;

三是吸纳长期从事财政、经济工作的老同志帮助开展工作。

二、抓好基层财政干部培训工作

今年初,为提高对从事农研会干部的业务素质和基层技能需求,对全市调整、补充到农研会的人员进行业务培训,并结合财政农研会理事会议契机,开展以会代训培训。9月份,组织基层财政干部,参加全国部分省、市基层财政干部培训班。通过各类培训的机遇,组织财政部门、涉农单位对全市农村财政工作的热点、难点问题,进行交流经验,集中研讨,提出观点、对策和建议,形成研究成果。

三、以课题调研为契机,积极做好项目资金工作

根据我市建设“现代国际旅游城市”的要求,抓住中央和省强农扶农政策机遇,结合山区特点和自身优势,积极做好财政支农课题研究,精心推出农村财政课题调研工作。

1、如何发展现代农业,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

2、转换扶贫思路,实施整村推进的具体做法探讨;

3、财政如何推进农村综合改革;

4、国有林区管理体制改革的建议;

5、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及农民服务组织;

6、开展对小农水工程建设、农产品加工、动物防疫、林业生态建设、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研究;

7、如何规范农村低保管理及农村养老保障工作;

8、探索农民增收的新措施、新途经;

9、如何创新支农工作机制,进一步提高支农资金使用效益等课题调研。市、县、区农研会分别成立课题调研组,积极组织力量,按时按质按量完成课题调研。

市农研会还聘请有关专家对选送的论文进行评选。在做好课题调研的同时,市农研会积极为涉农部门县、乡做好项目,争取部、省对我市农业项目资金的支持。年,先后向中央、省级财政申报农业科技示范基地、农村专业合作组织、农业农技推广和农业产业化服务体系、农业三增工程、农村扶贫项目、生态林补偿、农业品牌工程、农民转岗培训、低温雪灾等项目,这些项目的实施与启动,有效的推进农业结构调整,促进我市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

四、年度工作要点

年我市农村财政研究会要紧紧围绕中央“三农”政策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主旋律开展工作。

一是积极做好中央支农、惠农的有关方针、政策的宣传工作,抓好有针对性、实用性、紧迫性的涉农课题调研。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