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3-24 15:24:44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12篇新技术论文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2009年,在肥西县丰乐镇池塘7333.33m2、稻田4666.67m2多水面养殖泥鳅,平均产量分别为2250、3750kg/hm2,平均效益分别为1.05万、1.65万元/hm2。现将泥鳅养殖技术总结如下,供广大养殖户参考。
1池塘精养
1.1鳅池建设
养殖泥鳅的池塘要靠近水源、排灌方便,以便定期注水;面积为300~500m2,最大不超过1333.33m2为好;池深为70~80cm,并在排水口附近挖6~10m2、深60~80cm的集鱼坑,以方便放养和捕捞;池塘岸要整齐平直、坚硬,并在埂内贴1层塑料膜以防泥鳅钻洞逃逸;池底要整实,并要有20~30cm淤泥,深浅要均匀。
1.2清塘消毒
将整建好的塘口进行药物消毒,在生产过程中常用的清塘药物有生石灰、漂白粉等。生石灰清塘:生石灰化水后能杀害野杂鱼、水生昆虫和细菌等病原体,不仅有除害灭病作用,还能改善水质,增强底泥的肥力;生石灰的用量应根据水深情况而定,一般水深7~10cm的干池用900~1125kg/hm2;水深1m用1875~2250kg/hm2[1]。漂白粉清塘:漂白粉遇水后能放出初生态氯,具有较强的杀菌和灭敌害生物的作用。干池塘用60~75kg/hm2,加水溶解后全池泼洒。
1.3肥水放养
放养前3~4d施基肥,品种以畜禽粪肥为主[2],用量为9~12t/hm2,以提高泥鳅苗种成活率。为减少疾病,用10mg/L漂白粉溶液在水温10~15℃时,浸洗泥鳅鱼种20~30min,或者用3%食盐水浸洗30min左右,杀灭泥鳅鱼种体表的病原菌,增加抗病能力。池塘养殖成鳅时,放养量按放3~4cm泥鳅鱼种18万~24万尾/hm2,如有流水条件的池塘可适当增加投放量,反之可少放。
1.4科学投饲
泥鳅鱼种入池后,要根据池塘水质情况,经常投施一些有机肥,培养水中的天然饵料。每日还要投喂人工饲料,日投饵量3月为泥鳅总体重的1%,4—6月为4%,7—8月为10%,9—10月为4%。投喂方法,2次/d,上午、下午各1次,并在池塘内向阳、离岸1.5~2.0m处搭设饲料台,把饲料放在台上,有利于泥鳅均匀摄食,可减少饵料的浪费,便于检查泥鳅的食量和生长情况。
1.5种草与增氧
在鳅池中种植适量的水浮莲或水花生,种草的覆盖面应控制在15%左右,避免高温阳光直射,为泥鳅提供栖息的场所。注重观察池水变化和泥鳅活动情况,如果池水呈茶褐色或大量泥鳅不时窜出水面“吞食空气”,要立即注入新水增加水中的溶氧量;同时可选用富氧或粒粒氧增氧。
1.6泥鳅捕捞
泥鳅具有钻入土的特性,因此不容易捕捞。针对泥鳅的这一特点,可以采取以下捕捞方法:一是食饵诱捕法。把炒香的米糠或麦类放在一种特制的竹笼内,将笼置于池周边沿部位,引诱泥鳅进入笼内。二是排水捕捞法[3]。先将池水排干,然后根据成鳅池的大小,在池底开挖几条宽40cm、深25~30cm的排水沟,在排水沟附近挖坑,使池底泥面无水,沟、坑内积水,泥鳅会聚集到沟坑内,即可用抄网捕捞。若池大未捕尽,可进水淹没池底几小时,然后慢慢放水至只剩沟坑内有水,继续用抄网捕捞。若池中还有泥鳅钻到泥中未捕到,则再进水淹没池底过夜,第2天太阳未出之前慢慢放水,再重捕1次,可基本捕尽池中的泥鳅。
2稻田养殖
2.1稻田选择与准备
养泥鳅的稻田一般要求保水性能好,渗漏速度慢,插秧前稻田水深保持20cm以上。稻田的积雨面宜小不宜大,选择低洼田、塘田、岔沟田为宜。水源清新,无污染,排灌方便,光照充足。土质以黏性、高度熟化、肥力较高的土壤为佳。养殖泥鳅的稻田,田埂应高出田面60cm左右,捶紧夯实,可用农膜插入泥中10cm围护田埂,以防漏洞、裂缝、漏水、塌陷而使泥鳅逃走。同时进、出水口处要安装塑料网栏[4]。鱼沟一般为“十”字形沟,挖在稻田中央,占稻田面积的10%左右,沟深60cm、宽90cm为宜。鱼沟渠道要与进、出口处畅通。养殖泥鳅的稻田插秧前施尿素150kg/hm2为宜。
2.2放养与管理
泥鳅一般在水稻插秧后10d开始放养。苗种规格以长3~4cm为好,放养37.5万尾/hm2左右。一般每天投喂饲料1~2次,即上午和傍晚各1次。直接投放在饲料台。饲料以谷糠、麦麸及鱼类专用饲料等为宜,可搭配些青饲料。日投喂量一般为泥鳅总重量的4%~5%。稻田水位应根据生产需要适时调节。稻田防病治虫要注意选择低毒农药,适时适量叶面喷施,以防药害。泥鳅经4个月的饲养,体长达到10~15cm、体重达到15~20g,可以捕捞出售。
3参考文献
[1]姬鸿,金艳.泥鳅养殖技术[J].现代农业科技,2009(9):248.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3)06(b)-0000-00
*基金项目:华北水利水电学院2011年教育教学改革项目(47)
作者简介:胡青峰(1980-),男,河南省汝南县人,博士,讲师。
1引言
毕业论文或毕业设计是高等院校本科教育人才培养计划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是本科教育的最后一个综合性教学环节[1],通过完成毕业论文,学生既能够很好的对自己四年来的学习与实践成果进行全面的总结,也能够培养自己的独立思考能力和科学工作方法,是一个学习深化和升华的重要过程。但不同的学科由于其学科性质不同,要想更好的体现以上观点,其毕业论文或设计模式也必然存在一定的差异。测绘工程是一门应用性较强的科学,在学习理论知识的基础上着重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特别是在现阶段测绘新技术形势下,如何更好的使学生达到“厚基础、宽专业、强素质、重实践和有创新”的培养目标,探讨测绘新技术形势下本科毕业论文(设计)模式的研究是非常必要和意义重大的。
2测绘新技术特点分析
随着现代科技和信息化技术的发展,为了弥补传统测绘技术的不足和满足现代测绘的要求,测绘科学涌现出了新的测量技术,主要有GPS技术、GIS技术、RS技术、摄影测量技术以及三维激光扫描技术等。其测量呈现如下新特点:
(1)作业模式数字化
测绘部门传统的生产作业模式正被数字化技术所取代,如:地图数字化、数字摄影测量、扫描数字化等。计算机的智能化与自动化正逐步出现在测绘生产作业流程中的各个关键部分,传统测绘生产工序正被简化,新型测绘生产作业以及管理模式正逐步形成,这要求学生对计算机软件要有较好的运用。
(2)测绘技术一体化与复合化
随着计算机新技术的发展,测绘技术也出现了一体化发展的趋势,如内外业数据处理一体化、数字摄影测量系统一体化、“3S”技术集成等等,这种一体化与复合化的特点将有利于网络化观测体系的形成,必将会大大提高测量作业速度和测量数据处理效率,并提高测量数据的精度。测绘技术的一体化要求测绘工程专业学生具备一定的专业综合能力。
(3)测绘设备的两极化
新技术测绘设备的生产正向两极分化的趋势发展,一方面向小型化、微型化和可携带化的方向发展,另一方面其功能和性能也更可靠。这一变化对我们的启示是,在教授学生传统测绘仪器使用的同时,必须加以强调和落实学生掌握和运用新理论和新仪器的能力。
(4)测绘信息的网络共享化
随着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网络也飞速普及全球,这一工程不仅实现了资源共享和生产过程管理的网络化,而且促进了网络化由生产部门一直延伸到用户。这种发展导致了测绘生产组织结构必须加大信息服务能力,基础地理信息服务在生产组织结构中趋于专门化,这也就加强了学校和测绘单位和外界建立新的合作关系的必要性,以便空间数据资源的互补。
3建议
在测绘新技术不断发展的今天,针对如何利用测绘新技术开展测绘工程专业本科毕业论文(设计),以达到我校“厚基础、宽专业、强素质、重实践和有创新”的人才培养目标,结合前面分析本研究给出以下建议:
(1) 走“产、学、研”结合的道路,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能力和创新能力
学生到企事业单位实习,将毕业论文(设计)与生产联系起来,一方面有助于学生了解相关行业特点、现状和发展前景,清楚社会对各种类型人才的需要,从而更加明确自己的努力方向和社会定位,进一步激发其刻苦学习与立志成才的积极性[2],另一方面,在这个过程中可以利用一些测绘新技术解决生产实践中遇到的问题,培养其解决实际生产实践问题的能力。
将学生的毕业论文(设计)与导师的科研项目相结合,可以引导学生对测绘新技术理论的学习、探索、创新和应用,提高学生的科学研究与工程设计能力,为以后学生继续深造从事科研活动打下基础。
(2) 与学生兴趣爱好相结合,发挥其主观能动性
我校培养人才的目标是“厚基础、宽专业、强素质、重实践和有创新”。与其它专业相比,测绘工程专业所涉及的知识面专业性强、专业面较窄。因此,在开展毕业论文(设计)选题时考虑到教学大纲的同时,兼顾到学生的兴趣爱好也是非常有必要的。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利用所学到的各种基本理论和技术,选择与本专业相关的题目特别是与本专业相关的边缘学科,且难度达到毕业论文(设计)要求,应该是被允许和鼓励的。这样可以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激发学生开展毕业论文(设计)的兴趣,有利于获取创新性的成果。
(3) 与学生就业方向相结合,为学生以后就业打基础
对于有意向到科研院所或高校工作或继续深造的学生,根据科研院所的具体情况,指导老师可以重点考虑为该类学生选择与测绘新理论相结合的论文形式的相关课题,对于有意向到生产性企事业单位工作的学生,指导老师可以重点考虑为其选择与测绘新技术或方法相结合的设计形式的相关课题。条件允许的话可以直接让学生到意向单位实习,结合意向单位课题完成毕业论文(设计),为学生快速转变角色、适应单位的工作模式打下基础。
(4) 注重交叉学科的选题,全面提高学生的专业素质
随着测绘新技术的不断进步和社会对复合型人才的需求,测绘工程专业学生在选题时,还应注重交叉学科的选题,具体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在测绘科学与技术大的学科框架下选题,即可以适当与新发展的相关专业相结合,这样有助于增强学生对整个测绘科学与技术知识的全面掌握和运用;二是与学校特色相结合[3],多与相关水利专业相结合,一方面能够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增加了学生对学校办学强项的了解,另一方面,也为学校特色专业引进了新的先进的测绘技术,促进了学校特色专业学科发展。
4结束语
毕业论文(设计)是学生对所学知识的一个综合运用过程,是检验学生在实践的基础上运用所学专业理论知识去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重要途径,是对毕业生基础知识、学习能力、自学专研能力以及各种综合能力的检验和提高,是学生毕业前最后一次重要的综合实践机会,是衡量高等学校教育质量的重要评价内容。针对测绘新技术迅速发展的今天,为真正把测绘工程专业学生培养成厚基础、宽口径、复合型的高素质创新型人才,其毕业论文(设计)模式仍有待于进一步深入研究。
参考文献
2理论分析与系统动力学建模
已有文献表明,技术创新网络中的核心成员包括企业、销售商、顾客、供应商、科研机构、地方政府、中介服务等机构。李大为认为,技术创新过程中各行为主体在协同行为和交互作用中形成了包括关联企业、大学及科研机构、地方政府部门、中介组织及金融机构等[27]。Ritter指出,企业与其他外部关系不仅仅包括供应商、客户,还应该包括销售商、竞争者、政府、科研机构(大学、研究所)和咨询机构[28]。尽管不同行业的技术创新网络不尽相同,但其基本结构都是由网络节点和节点间的联系两方面构成。对于高新技术企业创新网络,其基本结点包括焦点企业、供应商、客户、科研院所、政府、中介机构等,它们分别在创新网络中发挥着不同作用,众多的不同要素聚集在一起,其目的是推动高新技术企业创新网络新技术或新知识的产生、流动、更新和转化,最终提高技术创新网络绩效。这个创新网络包含知识的共享与转移、系统创新成员的流动、R&D的投入与产出等各种传递回路,形成许多非线性的作用过程。在这个过程中,通过对人才、资金、物质及信息等创新要素的合理配置,形成一个具有整体性与动态性的复杂网络系统。本文在扩充吴传荣的技术创新网络因果关系图的基础上[1],通过新加入的科研机构数量、标准数量、企业研发经费投入力度等中间变量,构建了系统动力学模型,探索创新网络能力与创新绩效的交互作用。模型中各变量的因果关系如图1所示。根据网络能力理论,提升网络能力会增强与其他机构的联系程度。因此,高新技术企业的创新网络能力越大,企业与大学科研机构的合作力度越强。合作力度加大后,双方沟通程度得到进一步提升。根据知识网络相关理论,网络中各成员为了弥补自己在竞争中的劣势,以知识合作和知识交流为渠道,在网络中互相吸收共性知识和各方独立拥有的优势知识,知识转移的真实性和有效性不断提高。随着创新网络中知识的有效积累,网络对外部环境的动荡性和不确定性会不断减少,企业对于外界和市场的把握程度相应提高,会对创新产品相关项目投入更多的研究经费和科技创新人员。当高新技术企业的创新人员增加时,创新产品开发数量会相应地扩大,企业的创新收益也会增多。按照协同理论的思想,当核心企业的利益不断增加时,与之相关联的其他网络成员的利益也会相应的提升,最终使整个技术创新网络绩效增加。一般情况下,当企业在某方面获得了新利益时,在追求更多利润的驱动下,企业必然会投入更多的R&D经费,企业专利的数量得到增加。企业的核心竞争力进一步增强,在市场中的地位相应提高,从而吸引更多的科研机构加入这个技术创新网络中,最终增强了整个技术创新网络的创新能力。随着企业和网络中其他成员合作力度的进一步加大,整个网络的创新管理会变得比以前简单有效。比如,企业与供应商合作力度加深,供应商能够更加充分地掌握企业的开发进展、市场销售等情况,从而可以在最短的时间内满足企业的各种需求。因此,创新管理的成本会减少,而创新收益会增加。通过上述因果影响因素的分析,认为创新网络吸引力将会得到有效提升,可以吸引科研机构的加入,增加网络中的创新人才和标准从业人员,最终导致企业的行业标准数量增加、标准化推进的速度和力度加大,从而使整个创新网络的创新能力增强。
3模型流量图和方程式分析
在图1的基础上,将整个系统分为五个子模块,分别为创新网络能力模块(见图2)、企业研发经费投入力度模块(见图3)、标准数量模块(见图4)、新加入科研机构数量模块(见图5)和创新网络绩效模块(见图6)。在深入分析各子模块的基础上,考虑各子模块之间的相互关系,最后探索整个网络。这些子模块本身就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其内部包含各种各样的关系,同时各个模块之间又交织成一个大系统。模型中大部分变量间的函数关系是在分析流量图中每个相邻变量因果关系的基础上得到的,少部分常变量的取值是在研究市场数据规律的基础上得到的。比如,模型中把市场竞争度看成是随机函数而不是一个定量的市场平均值;市场需求信息延迟和标准化推进延迟是用更加贴近高新技术企业实际需求和预期目标的随机函数来表示的,这样使模型更加贴近了实际情况。流量图中涉及的各方程式符号含义见表1~表4。
4模型仿真与结果分析
4.1选取案例分析
在2012年和2013年中,通过与企业技术创新项目经理和相关高层的交流以及对这家企业技术创新项目的跟踪调查,获取相关研究数据。高新技术企业具有技术含量高、技术变化迅速和创新密集的特征。选取的高新技术企业虽然成立时间不久,但是相关产品的技术创新水平位于整个制造行业前10名左右,此公司员工150人,是一家上市公司控股的中小企业,同时每隔1~2年,在原有创新产品的基础上,增加国外先进技术,使得产品的更新速度极其迅速。在整个企业营业收入中,创新产品带来的利润达44%左右。较好地满足了Eisenhardt提出的案例研究中案例选择的标准[29]。因此,选择这家企业作为中国高新技术企业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和合理性。
4.2模型中变量的表示和取值
本部分采用VensimDSS对模型进行仿真测试。VensimDSS是一种十分有效的可视化仿真工具。用户利用它可以探究引起变量变化的原因、考察该变量影响整个模型的路径和程度。根据模拟数据和历史数据的吻合度可以清晰地判断模型是否合理。在此基础上,通过对相关参数灵敏度的分析,使模型进一步优化。模型数据源自于一家非常具有代表性的高新技术企业,详细数据见表1~表4。模型的研究周期为1个月,整个研究跨度为100个月。
4.3状态变量动态关系及其拟合优度分析
检验模型中各状态变量的因果关系具有重要的意义。因果关系的合理度是检验模型对于现实系统拟合度的试金石。状态变量之间的变化关系可能在短时间内符合实际的需要,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它们之间的关系是否还能足够代表早期的关系,有待深究。它们之间的动态关系见图7。图7表明,企业研发经费投入力度与创新网络能力随时间的变化趋势基本呈现等比例上升。企业研发经费投入力度加大,随之创新网络能力也会加大。相互之间的动态关系在整个时间跨度内与因果关系图中的关系吻合度很高。标准数量与创新网络能力在100个月周期里,在前20个月里,它们之间的上升趋势与因果图中完全吻合。在后80个月,虽然彼此上升的趋势没变,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创新网络能力上升的速度比标准数量的速度要快。创新网络绩效变动幅度很大,尤其在前10个月增长速度极快。第10个月后,它的趋势基本不随时间的推移而变化。新加入科研机构在前10个月呈上升趋势,第10个月后基本稳定。检验系统动力学模型的拟合度对于模型的实际推广同样具有重大意义。此模型利用前29个月的模拟数据与高新技术企业的历史数据进行对比。用新加入科研机构数量测量模型的拟合度,见表5。前30个月技术创新网络中新加入科研机构数量的模拟值与高新技术企业的实际数据相对误差平均值为4.35%。误差在可靠的范围内,说明模型拟合性好、符合实际,可以在企业未来的创新决策中提供合理的指导意见。模型能够普及的程度是衡量已建立模型好坏的重要尺度。一方面,系统动力学模型在很大程度上是依据主观经验,构建的方程不可能完全符合现实情况。另一方面,技术创新是一个高不确定、高风险、高投资的一系列活动。因此,检验系统动力学模型的稳定性十分必要。由于状态变量是模型中最关键的变量,检验它们的稳定性对于整个模型具有很好的代表性。把Timestep从1提高到3,考察它们的变化趋势,如图8所示。从图8可知,当Timestep从1提高到3时,企业研发经费投入力度前30个月里交替上升,在后70个月里,虽然它较之前略微有所提高,但是它们在整个研究跨度里基本保持一致的变化趋势。创新网络绩效虽然在前5个月有较明显的变化,后95个月也有微小差异,但是在整个研究跨度里,它的整体趋势没有出现较大变化。创新网络能力在时间步长改变前后基本没有变化。新加入科研机构数量在前15个月里有较大的变化。时间步长加大,科研机构的增加速度反而会减慢。但是在后85个月里,时间步长的变化不再影响新加入科研机构的数量。标准数量基本没有变化,前后交替上升。因此,可以说明模型对于参数的变动不灵敏,模型可以较好地在实际中运用。
4.4模型结果执行与优化分析
系统动力学仿真结果的最终目标是为企业决策提供依据。R&D投入占科技投入比例影响企业在创新项目上投入金额的大小,从而最终决定企业利润的数额,这是企业关心的核心问题。研究R&D投入占科技投入比例在不同取值下它对企业研发经费投入力度、创新网络绩效、创新网络能力的影响。把R&D投入占科技投入比例从0.2提高到0.5,它们三者的变化趋势如图9所示。图9表明,fR&D从0.2提高到0.5,受技术创新网络中复杂环境的影响,企业研发经费投入力度上升幅度很小。然而,创新网络能力和创新网络绩效却基本没有变化。结果表明,企业如果盲目加大投入力度,对于整个技术创新网络绩效的增加并不会有明显的作用。在整个创新网络中,影响创新网络绩效的因素很多,它们之间构成了复杂的影响系统,单一变动fR&D并不能带来有效成果。创新网络绩效是企业最关心的指标之一,深入探索时间步长对于创新网络绩效的敏感度同样具有重要意义。如图10和图11所示。从图8可知,Timestep从1提高到3,创新网络绩效有小幅度的变化。而图10表明,当时间步长从1提高到2,创新网络绩效没有任何变化。但是当时间步长从1直接大幅度跳跃到4,创新网络绩效如图11所示。在第3个月和第30个月这段时间,创新绩效随时间的变化是以最初的创新网络绩效为中线振幅越来越小的波浪型图线。经过反复仿真,当Timestep维持在2.8左右,整个创新绩效稳定提升到一定数值。即当企业与地方政府合作力度因子Sgr取值为0.30028;创新成果淘汰比例fA取值为0.40028;科研机构退出比例fy取值为0.10056时,网络风险最小,创新网络绩效在较高的水平上最平稳。
2完善奖励制度,满足员工实现自我价值的需求
在底薪的基础之上,能够让员工最大限度地激发出工作的热情的激励方式,就是企业对员工的奖金发放。高新技术企业要想将奖励的作用发挥到最大,就要完善奖励制度,用多种奖励手法,在不同情况之下对员工进行及时、有效的激励。首先,企业应当将对员工个人的奖励制度重视起来,如果企业中某个员工做出对企业贡献极大的事情,比如说在技术上取得了重大突破,或者是研制出了市场潜力十分巨大的产品,企业就可以对这些做出突出贡献的员工进行丰厚的物质奖励。企业可以在固定奖金的奖励基础上再对员工进行产品效益分成的奖励,将产品投入市场之后所获得的纯利润以一定比例奖励给员工,让员工能够获得巨大的成就感,不仅对企业更加信任,对自己更有信心,这种成果奖励在企业中所起的榜样作用可以激发全体开发人员的巨大潜能,为后续的产品研究起到了重要的奠定作用。其次,由于目前市场竞争极其激烈,有许多项目的开发不是一个人就可以完成的,而是需要一个团队,在明确的分工之下,进行共同的努力与工作。一旦取得研究成果,那么荣誉便属于整个团队,而不仅仅只属于其中的某个人,所以企业在对这样的团队进行奖励的时候,一定要明确团队精神,进行科学的团队奖励制度制定。企业可以给整个团队一笔数目合理的奖金,也可以跟个人奖励一样,让团队共同和公司分享产品在投入市场之后取得的利润,更好地激励员工,将员工的成就与企业的发展紧密联系在一起。
3提供长期股权,满足员工获得归属认同的需求
与基本薪酬和对员工的单纯的金钱奖励不同,拥有公司的股权对于员工来说不仅仅是获得了公司的奖励,更是获得了公司的接纳和认可,从此成为公司的同盟伙伴、共同抓住机遇、迎接挑战的表现。所以,企业为员工提供长期绩效股权,能够在长远的角度上最大限度地激发员工的奋斗热情,让员工真正地将企业的事业当作自己的事业来加倍努力。当企业面临机遇的时候,员工能够更加积极的帮助企业抓住机遇,而遇到风险和挑战的时候,也能够更加主动地设法规避与解决。这样的长期奖励将企业的利益与员工的利益绑在了一起,可以将企业内原本流动性很强的技术人才牢牢留住,减少企业中因为核心技术人才的不断流动而发生的效益降低现象。
4提供个性化福利,满足员工提升自我的需求
高新技术企业作为先进的科技产业,其员工往往具有较高的知识水平,对于生活的要求和自我实现的需求也更高,追求自我价值的实现和个人发展的不断提升。在这样的背景下,高新技术企业不应仅仅考虑以金钱、物质奖励当作是激励员工努力工作、为企业创造价值的唯一途径,而是应该将眼光发散到更广阔的位置,瞄准员工内心对于工作的真正需求,把握住员工的心理,为员工提供他们内心最渴望的福利与服务。员工在不同的人生阶段,对福利的需求是不同的,企业可以在一定的预算范围内,对不同的人群设立个性化福利清单,满足他们的个性化需求。但对于高新技术企业的技术型人才,在知识更替如此迅猛的今天,及时学习更新自己的专业知识和技术、提升自己的专业水准,是他们的普遍需求,企业如果能够满足员工的这种渴望,将员工提升个人能力的愿望重视起来,并且以福利的形式发放给员工,员工一定会十分高兴,并且以百倍的热情投入到学习当中。企业可以根据自身的条件和员工的不同情况为优秀的员工提供出国考察、专业培训、参加各类学术研讨会的机会。这样做不仅仅满足了员工对于个人发展的需求,使员工在心理上对于企业产生了极大的肯定。企业更能在员工不断学习,完善自己,提高自身能力的基础之上,获得更高的企业效益,可谓是一举两得,事半功倍。
2.确定科技研发项目资金的具体核算范畴
公司需要按照国家出台的高新科技公司认定文件,确定项目调研开发环节所涉及的经费开销列支范畴。要遵照法规文件中的明文规定将核算工作的范畴严格确定下来,并将核算项目全部归纳到研究开发款项中,款项的归纳以及核算环节必须尽可能精准,杜绝出现资金误差,在客观层面准确反映公司科技研发方面的经费开销情况,还要防范与制度条例相悖的资金开销被算入科研资金中。
3.对公司科技研发经费的会计处理进行管控
要想让不同科研项目产生的开销能更为准确、透明,公司可以在会计一级经费科目中增加研费用支出科目,并且对这个科目进行细化,分成费用开销以及资本开销,同时根据核算管理所包含的内容对费用开销的明细项目进行编制和确定。在科研项目结束之后,要把研发环节的剩余资金上缴到公司的科技经费中。科技环节所产生的一部分无形资产需要按照公司的收益原则及有关条例把开销归纳到成本资金中。如果要把这部分经费划入另外的新科技研究项目或者产品开发项目,就要把无形资产在研发过程所创造的剩余价值彻底分摊到科技研发的支出资金中。为了享受国家对高新科技公司的税务优惠政策,科技公司应当按照据国税发〔2008〕116号文第七条的规定对进行费用化或资本化处理的研发费用计算加计扣除,为公司向主管部门上报研发加计扣除财务资料提供有利保证。
4.对报表的编制环节以及信息公开环节进行管控
科技公司的产品革新能力、技术创造能力与科技资金的实际投入款项之间存在许多关联,要确保公司的技术竞争实力,就需要从科学层面控制科研经费,使经费开销能更加合理,杜绝浪费或资金挪用情况。为此公司需要对报表编制环节以及信息公开环节进行管控。产品及技术开发资金的实际开销信息会影响公司的有关决策,所以公司需要适度地对经费开支信息进行公布,让核算人员能够借助资金开支信息对科技研发所创造的效益进行科学估测和评定。
2风险投资家之间的博弈模型(II)
风险资本家无时无刻不在寻找着好的创业企业,因为好的高新技术创业企业能不断提供好的创意,让其资本得到升值。但通过上面的博弈分析知道,高新技术创业企业之间为了争取到风险资本家的投资,会采取欺骗策略,即隐藏其企业的不利信息。由于高新技术企业特殊性,风险资本家搜集创业企业信息的成本很高。虽然如此,风险投资家为了得到有发展潜力的创业公司,他们可能会先投资,以抢占先机。此时,面对众多的高新技术创业企业,风险资本家可以选择两种投资策略:严格的审查创业企业和不严格审查创业企业,前者会严格审查高新技术创业企业的信息,后者则不做严格审查。两个风险投资家的具体策略如下:(1)两个风险投资家同时选择不严格审查的策,他们投资的高新技术创业企业有好的创业企业和坏的创业企业,收益均为V1。(2)两个风险投资家同时选择严格审查的策略:他们投资的高新技术创业企业应为好的创业企业,设收益均为V2。(3)一个风险投资家严格审查、一个不严格审查:如果一个风险投资家采取不严格审查策略,其投资的创业企业就较多,投资风险越大,预期收益也就越高,因此选择不严格审查的风险投资家的收益会大于另一个风险投资家,其收益为(V4,V3)在风险投资市场上,风险投资业务发展初期,风险投资家的目的是为了寻找好的创业企业,因为它们能够为风险投资提供高额回报。与此同时,由于高新技术创业企业的创业成本很低,只需注册个公司,其后续运营资本则主要依靠风险投资家的投资,因此存在一些专门为了骗取风险投资家投资而成立的高新技术企业,随着风险投资家投资的创业企业的增加,其投资的不好的创业企业的占有率也在不断增加,承受的风险增长速度比收益增长速度快,另外结合上面的博弈中V4>V2>V1>V3,可以看出风险投资家对高新技术创业企业的投资存在“囚徒困境”情况。如果进行无限次博弈,可以看出两者的最佳策略均为不严格的审查投资策略,这样就会造成很多投资是不必要的,也就是说,博弈均衡状态下没有实现帕累托最优。即对风险投资家A、B来说,他们无法集中精力去管理所投资的创业企业,而是去寻找更多的创业企业进行投资,从而使自己的资金发挥更大控制作用。从整体来看,不严格审查创业企业的情况下,整个社会的收益是2V1,小于风险投资家都严格审查创业企业可能获得的收益2V2,也不是最佳选择。只有两个风险投资家都严格审查创业企业的投资条件,即采取(严格,严格)的博弈策略,才能在不损害任何一方的利益同时使得整体效益最大化就无限次博弈来说,两个风险投资家的最佳策略均为不严格审查。然而这非常容易导致风险投资家之间的激烈竞争,一方面高新技术创业企业欺骗风险投资家以获得更多的投资,另一方面风险投资家也通过不严格审核创业企业的的信息等方式投资更多的创业企业。这会使风险投资市场越来越混乱,创业企业欺骗投资的行为经常发生,最终导致像我国温州地区的民间借贷一样,很多企业老板因无法偿还贷款而“跑路”。最后国务院不得不专门针对温州的民间借贷出台相关法律法规,这对我国风险投资市场的健康发展造成了不良的影响,可见胡乱投资会给风险投资市场造成很严重的负面影响。结论2:如果仅从风险投资家寻找好的创业企业来看,则风险投资家博弈的最优策略为采取不严格审查策略,风险投资家与创业企业的之间的信息不对称也会因此加剧,最终会导致骗取投资行为的发生。
3基于声誉模型(KMRW)模型的风险投资家与高新技术创业企业之间的博弈分析(III)
由于风险投资家与高新技术创业企业的信息不对称现象非常普遍,因此,很容易出现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根据模型(II),风险投资家投资时的最佳策略为不严格的审查策略,对高新技术创业企业的信息不做严格审查。于是风险越大的高新技术创业企业越热衷于争取风险投资家的投资。而争取投资成功后越容易给风险投资家造成损失。由于风险投资家搜集高新技术创业企业的信息不仅困难而且成本大,只有合作中才能发现企业的好坏,为了寻找到更多好的创业企业进行投资,他们就“广泛撒网”,很多创业企业利用这个机会骗取投资,造成风险投资市场上的二手车问题,即最后风险投资市场上争取到风险投资的创业企业的信用越来越差。声誉可以在市场交易中保证契约执行的作用,从而缓解了由于信息不完全与不对称而产生的逆向选择、道德风险。声誉由此成为在不同的市场中提高交易效率的机制。下面本文用声誉模型来分析风险投资家和高新技术创业企业之间的博弈行为,以减少风险投资市场中由于信息不对称造成的影响,并找出相应的解决办法。参照模型(I),假设高新技术创业企业在争取风险投资家投资时,可以采取欺骗和不欺骗风险投资家的策略。根据结论2的情况,在信息不对称的前提下,风险投资家往往会采取信任高新技术创业企业,设高新技术创业企业和风险投资家采用(欺骗,信任)的策略的收益为(E1,V1),而采用(不欺骗,信任)策略收益为(E2,V2),这种情况的结果如表3所示:表3高新技术创业企业和风险投资家之间的博弈支付矩阵假设风险投资家、高新技术创业企业进行不完全信息博弈,他们之间的博弈分为如下两个阶段:(1)在第一阶段,风险投资家首先采取行动,在信息不对称的前提下,风险投资家可以选择信任企业,也可以不信任。如果风险投资家选择不信任,则博弈结束;如果风险投资家选择信任,则博弈进入第二阶段。(2)在第二阶段,高新技术创业企业将会采取行动。高新技术创业企业可以选择欺骗风险投资家,也可以选择不欺骗。如果高新技术创业企业选择后一种情况,即不欺骗,他们博弈结果如图3所示,为(E1,V1),否则为(E2,V2)。为了使分析更有意义,本文结合实际情况,假设E1>E2,V1<0<V2。如果这场博弈是单次博弈,那么博弈的均衡结果就是风险投资股东不相信高新技术创业企业,两者的收益均为0。因为风险投资家如果选择信任高新技术创业企业,就会使创业企业占选择主导权,其会在欺骗不欺骗之间进行选择,选择欺骗给他带来的收益为E1,而选择不欺骗给他带来的收益为E2。当博弈均衡时,高新技术创业企业一定会选择欺骗风险投资家而使风险投资家损失V1。因此,选择信任会使风险投资家损失V1,风险投资家最佳选择是不信任。因此,如果是单次博弈,那么互相不信任就是唯一均衡的结果。假设风险投资家和高新技术创业企业可以进行无限次重复博弈。并假定他们共同的时间贴现因子为δ(0<δ<1),如果风险投资家选择信任高新技术创业企业,高新技术创业企业为了提高自己的信誉以争取到更多投资,就会认真对待风险投资家的信任。因此,如果风险投资家和高新技术创业企业相互信任,在无限期情况下,他们的贴现收益分别为式(1)和(2)所示。在模型(II)中,只要贴现因子高于某一临界值,高新技术创业企业从欺骗中得到的收益的贴现值小于未来收益的贴现值时,就会出现合作的结果。但是,在这个博弈中,需要博弈双方都是固定不变的。如果博弈双方中一方固定而另一方变动,合作博弈仍然是可以实现的。结论:(1)高新技术创业企业选择不欺骗带来的收益越大,即创业企业的良好声誉给其带来的收益越大,创业企业越不会进行欺骗;(2)高新技术创业企业选择欺骗带来的收益越大,即创业企业的坏声誉对其收益的影响越小,创业企业越有激励进行欺骗;(3)声誉对高新技术创业企业长期利益的影响越大,即贴现因子越大,创业企业越有激励表现的诚实。风险投资家投资后通常采取分阶段投资的方式,而每个阶段的投资必须建立在创业企业已经完成上一阶段要求的基础上,才会继续投资。但是,分阶段投资时风险投资家的道德风险就会损害高新技术创业企业的利益。青木昌严(2000)通过对美国硅谷的创业投资案例分析会发现,风险投资家的投资模式一般是“锦标赛”式,即他们在第一阶段投资很多家企业,然后观察各个企业的市场表现,从而选定一家最受市场“亲睐”的企业,抛弃其他的企业,这种行为严重损害了创业企业的利益。Bachimann和Schindele(2006)研究风险投资家在参与创业企业技术创新开发的过程中,风险投资家可能会“窃取”商业机密,最终影响创业企业的成功。Kishida(2002)的研究也发现,有实力的风险投资家掌握了创业企业的技术后,以单独开发创意来要挟创业企业,也是导致创业企业利益受损的现象。因此,本文提出模型4。模型4:风险投资家投资后,他可以选择的策略有:长期合作或者中途欺骗。如表4所示:表险投资家和高新技术创业企业之间的博弈支付矩阵风险投资家欺骗不欺骗高新技术创业企业信任(X1,Y1)(X2,Y2)不信任(0,0)(0,0)这个博弈的过程和模型(II)中的情形相似,因此,可以得到如下结论:结论:(1)风险投资家选择不欺骗带来的收益越大,即风险投资家的良好声誉给其带来的收益越大,风险投资家就不会进行欺骗;(2)风险投资家选择欺骗带来的收益越大,即风险投资家的坏声誉对其收益的影响越小,风险投资家就越有激励进行欺骗;(3)声誉对风险投资家长期利益的影响越大,即贴现因子越大,风险投资家越有激励表现的诚实。
2防水毯技术的运用
防水毯主要是一项以复合材料与环保型为基础的先进防水材料,拥有防渗和生态等诸多特点,其材料为土工织物与耐基膨润土,通过利用纳米技术制作而成的水利工程建筑材料。目前,防水毯一般运用在水利工程项目的开挖阶段,对于需求防水和防渗的位置要设置防水毯,利用钠基膨润土的和水相遇膨胀的特点,产生薪土状连续性的胶体,可以有效对渗水位置进行封堵[3]。另外防水毯可以防止在以往的防渗水施工过程中对水体以及水环境造成影响,还能够维持水体与水生态,同时操作比较方便,成本也比较低,因此在水利工程项目施工中运用也比较普遍,同时也取得相对良好的效果。
3混凝土的碾压技术运用
混凝土作为水利工程项目施工过程比较常见的材料,其是水利工程项目主体结构的重要部分。在提升水利工程项目的施工质量与提升水利工程项目施工效率方面而言,一定要推动先进混凝土技术的广泛运用,从而完成水利工程项目的施工技术创新。而混凝土在通过碾压之后能够有效提升结构自身的密实度,同时水利工程项目混凝土结构进行大面积的碾压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加强混凝土的耐久性以及稳定性,尤其是在坝体灌注和砌筑阶段,进行碾压能够比较方便的完成浇筑施工,加强坝体的强度。
4振冲技术的运用
4.1工作原理振冲技术主要以高压水流作为助力,利用装置的震动和相关行程的水平方面震动管状设备加强地基的密实性,或者是在软弱粘性的地基中形成深孔,将碎石和一些其他填充物添加在深孔中,从而形成一根根桩形的柱体。该桩形柱体和传统的粘性土进行有效融合可以产生相对较小的复合地基,能够对软土地基进行有效加强。
4.2振冲技术的特点和运用振冲技术的运用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工程项目造价,该桩形柱体运用的材料并不需求水泥和钢材,仅仅使用施工现场的沙砾和碎石等多种硬质性的原材料即可,因此造价十分低廉。和钢筋混凝土的桩基相比较而言,振冲技术可以在很大程度上节约成本。振冲技术所运用的施工装置比较通俗易懂,操作简便,具备较高的可行性,施工效率高,比较容易对质量进行控制。同时,振冲技术可以使地基深层中的软弱土位置直接承受动力的作用,加强软弱土自身的侧向挤压力,从而提升地基结构本身的密实度。在进行水利工程项目施工时,针对天然的软土地基可以利用振冲技术进行卵石和碎石等的填入,从而形成桩,加强地基自身的抗震性能。一般状况下,天然地基的土层会产生密实度不规范状况,而利用振冲技术能够依据地基的具体状况完成填料的合理调整,进而有效避免地基发生变形。现阶段,振冲技术一般会运用在软土地基方面,由于水利工程项目的不断推广。振冲技术具备良好的加固性能,且经济、合理,因此在水利工程项目中利用振冲技术不但可以防止地基沉降问题,还可以加强地基自身的承载能力,保证地基和石坝体之间的稳定性,提升企业的经济效益。
中企业面临着市场风险、产品风险、经营风险等,所以,在此阶段难以依靠借贷解决资金问题,而是要依靠风险投资、专利技术产权交易和创新基金。
1.2成长期
,一方面,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认为企业有良好前景且风险低,愿意贷款给高新技术企业,同时,风险投资资金也会对高新技术企业追加投资;另一方面,企业盈利能力增强,使留存收益融资和资本市场融资成为可能。
1.3成熟期
在这一阶段仍需要大量资金,并且达到整个生命周期最大需求规模。处于成熟期的高新技术企业发展趋于稳定,经营风险、市场风险、技术风险等逐步减少,此时,企业可以充分地利用各种融资渠道。
2存在问题
2.1种子期
如果企业资本结构不合理,财务风险就会很大。种子期的高新技术企业,分析总资本结构可以看出负债比率高,企业的利息费用比例高,当企业现金流量低,出现资金周转困难时,会增加企业的财务风险。
2.2初创期和成长期
2.2.1资本市场融资运用不充分
多层次资本市场融资主要是通过创业资本市场、主板市场、场外交易市场、产权交易市场、风险资本市场构成。产权交易是投资者以产权为交易对象。目前,交易市场的品种有:非公司制企业的全部产权或者部分产权、非上市公司股权、科技成果、股份经营权等。
2.2.2银行金融机构融资方式单一
高新技术企业通过银行融资的方式主要有:贸易融资、承兑汇票、票据贴现、商业信用、贷款。分析上市高新技术企业资产负债表可以发现,每个企业的应收票据在流动资产占很大比例,这说明,高新技术企业在票据融资利用充分高新技术企业很少能够灵活运用多种银行融资方式筹集资金,很多高新技术企业受传统观念的影响,一般都习惯于用票据贴现和贷款作为主要的融资方式。
2.3成熟期
处于成熟期的高新技术企业,技术成熟、市场稳定,具有很好的盈利能力,企业留存收益多。企业的留存收益融资主要由决定于两方面,一方面是企业的股利支付率也就是企业选择的股利支付政策;另一方面是企业的盈利能力。我国的上市公司处在发展变革的时期,相关的政策也是在不断的有变化,一些企业的股利分配政策更多的是由股价和相关的政策所左右。
3原因分析
3.1信用担保体系不健全
商业银行的经营方针是保持盈利性、安全性和流动性三者的统一与平衡。商业银行要保持安全性,就必须对贷款企业的信用状况做全面的评估。信用担保能有效分散银行的贷款风险,有效联系了银行和高新技术企业,为高新技术企业提供了新的融资渠道。但目前,我国个人、企业信用体系尚未建立;高新技术企业又主要是新型的创新企业,没有历史资料能证明高新技术企业的信用状况;社会上也没有比较公正和认可的信用评级机构,所以,银行无法获取高新技术企业的信用状况,信用担保机构没有明确的法律地位,缺少相应的法律体制规范。没有形成良好的高新技术企业信用担保体系,也就不能根据高新技术企业的发展生命阶段来提供有效的融资服务。
3.2企业上市门槛高
证券交易所的上市条件有主体资格、公司治理、关联交易、财务要求等限制条件,特别是财务要求规定,发行前3年的累计人民币或累计营业收入超过3亿元;无形资产与净资产比例不超过20%;这些条件限制了高新技技术企业通过多层次资本市场来获取资金。
2因子命名
根据旋转后的解释的总方差(表3),对公共因子的命名和对变量的解释。可以看出,第一个因子在指标X1、X3、X8、X9、X10、X11、X12上有较高的载荷,第二个因子在指标X4、X7、X13、X14上有较高的载荷,第三个因子在指标X5、X6上有较高的载荷,第四个因子在指标X2上有较高的载荷。此外,分析得出成份得分协方差矩阵(表4)显示各因子之间已完全失去相关性,适宜进行因子命名和解释。通过对指标体系的深入分析和归类,可以对抽取的四个因子作出以下命名和解释:因子1主要载荷了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单位面积工业增加值、省级以上研究开发机构数、省级以上科技计划项目数、企业专利申请量、创业服务中心孵化场地面积、创业服务中心在孵企业数等七项指标,这些指标主要体现了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发展规模方面的情况,可以命名为产业发展规模因子。因子2主要载荷了人均工业增加值、高新技术企业数占区内规模以上企业数的比例、科技与金融结合指数、特色产业集群(基地)建设指数等4项指标,这些指标主要体现了高新技术产业园区产业发展密度和发展环境等方面的情况,可以命名为产业发展环境因子。因子3主要载荷大专以上人员占企业总人数比例、工业企业研发经费占销售收入的比重两项指标,这些指标主要体现了高新技术产业园区企业技术创新意识、投入、能力等方面的情况,可以命名为企业创新能力因子。因子4主要载荷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增长速度一项指标,这项指标最能代表高新技术产业园区的产业发展速度,因此,可以命名为产业发展速度因子。综合上述数据,各因子旋转后的特征值、解释方差、累计解释方差等主要统计量汇总并汇总各因子的特征值、解释方差和累计方差表(见表5)。
防水毯防水施工是一种新型的水利防水技术,其中防水毯就最新型的防水材料,是一种环保复合型的材料,充分的利用纳米技术,将钠基膨润土和土工织物有机的结合起来,发挥充分的防渗防水效果。采用这种技术进行水利工程施工,在接头处搭接方面相对简单,一般来说,搭接宽度为30到50厘米,搭接中间的修复膨润土只需要2厘米即可。具体的施工中,在防水毯下需要覆盖40到50厘米厚的土层,这样有利于保证工程水体的生态系统,同时能够增加防水毯防水防渗的效果。通常情况下,采用这种方法主要用于大面积水利工程防渗处理工程中,造价也相对较低,并且在节约水资源、保持生态等方面都具有重要的意义,可以说这种新型的水利施工技术具有很强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生态效益。
1.2生物砌块新技术在水利工程中的应用
生物砌块技术也是水利工程施工中重要的一种,这种方法主要用于无砂混凝土块,沿着水利工程水体边,砌筑成混凝土块,同时预留一定的孔洞,这样不仅可以吸入一定的水体微生物,还能够为水体中生长的鱼类等生物创造一个舒适的环境,起到很强的净化水质、维护水体环境的效果。
1.3长距离输水系统水利过渡过程计算在水利工程中的应用
在水利工程施工中,水厂建设是重要的施工项目,而供水管道系统是水厂建设的关键,供水管道的施工质量直接关系着整个水厂建设的功能,因此必须保证管道系统工程施工的安全可靠性。现阶段,随着人口的增多,城市供水需求量越来越大,对供水工程施工设计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不仅要求供水工程安全可靠,并且要求尽可能的降低工程施工的成本。对于这一要求,供水工程,特别是大型的供水工程施工过程中,需要通过相关的试验与计算,预测可能出现的不利工况,对沿工程压力极值、最大流量、转速等进行综合分析,保证工程设计的合理性,并科学的设置管道布线,选择合适的降压、调压设施,为工程施工运行优化提供有力的依据。在水利工程施工过程中,采用长距离输水系统过渡过程计算,能够优化工程设计,减少工程投资,节约工程施工运行的费用。
2绿化混凝土在水利工程中的应用
绿化混凝土技术与堆石混凝土新技术有很大差别,绿色混凝土技术主要应用于水利工程防护部位。绿色混凝土技术打破以往用混凝土为原料防护水利工程的做法,因为绿色混凝土技术是将绿色植物与混凝土结合在一起,共同作用在水利工程中。其技术实施的方法是以碎石、废渣等作为混凝土基本原料并在其中掺入高分子材料,制成较大一些的砖块,并在上面预留适合种植植物的孔,在其中加入肥料和土壤,将植物种植在孔中,把种有植物的混凝土砖块搭建在水利工程的防护部位。绿色混凝土技术中的植物的根系传过砌砖扎根到泥土中,植物更好的生长。促使水利工程的强度高、植物的覆盖率高,抗洪作用非常强,有效的保护水利工程的质量。此项技术是一种环保技术,是一种可持续发展的技术。现阶段,国内外很多建筑工程施工企业都将绿色混凝土施工技术作为重点发展项目,并取得了一定的成就,同时涌现除了许多新型的混凝土整体浇灌新技术,这些施工技术的出现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绿色混凝土的发展。总之,水利工程施工过程中,绿色混凝土施工新技术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值得广大建筑工作者去探索。
3人工湿地新技术在水利工程中的应用
湿地与海洋、森林统称为地球三大生态系统。人工湿地新技术就是通过人工的方式,在水利工程施工中构建人工湿地系统,以调节当地的生态环境,为人们营造一个舒适的生存空间。下面以某一具体的工程具体说明人工湿地技术的实践应用:郑州市在2008年联合中科院地理研究所、湖泊研究所,共同提出一种人工湿地施工方案———贾鲁河半人工梯级河滩湿地。该工程囊括了郑州市56km长的河段,共占地一万多亩,投资量及其庞大,对当地生态环境进行综合治理,提高河段的排洪等级,同时净化河水污染。湿地示范工程主要由进水、强化净化池、第一级湿地、第二级湿地构成。进水抽取贾鲁河原水,基流流量1200m3/d。强化净化池为22m×11m×1.8m水泥池,设生态浮床并种植壅菜,浮床内部填充弹性填料。经过本次工程实践表明人工湿地技术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优势:
(1)对氮磷和有机物的去除效果挺水植物明显好于沉水植物,沉水植物和挺水植物对氨氮的去除表现好于浮叶植物;
(2)延长水力滞留时间对改善水质净化效果明显,对氨氮的净化效果改善最为明显;
(3)沉水植物、挺水植物、浮叶植物较单纯挺水植物组合在对氨氮和TN去除效果方而表现比较明显的优势。
在传统的成本核算之中,主要进行核算的就是产品在生产过程汇总的成本,对于产品的开发以及销售阶段消耗的费用不计入成本核算当中,而是计入到期间费用处理,这主要是因为在传统的企业当中,生产过程中的人工、材料以及制作费用占据了企业生产过程中成本支出的绝大部分,所以按照生产成本归集的原则来说,直接计算成本费用已经十分接近于实际情况了,没有必要耗费更多的人力物力核算产品开发和设计的费用。但是在现在的高新技术企业当中,生产成本只占了全部的成本费用中的一小部分,更多的费用都应用到了高新技术产品的开发和设计过程中。所以说传统的成本核算对于高新技术研究并不适用。
2制作费用的分配
在传统的成本控制过程当中,都是需要先将制作的费用进行归集,然后分配到各个产品之中,其中包含着一种规律,也就是生产制作费用的多少一般都是与产品的产量以及生产产品的过程中所消耗的工时有关,产量越高、工时越长所能够分配的制作费用也就越高。但是对于高新技术研究开发来说,并不是能够用产量以及工时来衡量所需要的费用的,这也就导致了传统的成本核算不能够适用于高新技术开发领域。
3从成本节省到成本避免
在传统的成本控制当中,为了更好的节省成本,就需要在生产的过程中尽可能的做到不浪费原料或者多生产的方式进行改进等来实现成本的节省。但是现在企业却需要寻求一种更加根本的降低成本的方法,那就是从成本产生的根源上来减少成本的产生,通过对生产的流程进行更好的开发来重组生产流程,这样就能够从根本上来避免成本的产生。这也是传统的成本核算与现代化成本核算的不同。
二.高新技术开发研究过程中费用核算的改进和完善
1实施全面的研究开发费用管理
节约公司成本从高新技术设计产品的目标成本为依据来合理的对开发研究过程中的费用进行制定,对于每一个环节都要进行费用的规定,比如对于进料、领料以及消耗等环节都需要规定一个限度,依据这个限度进行进料、领料以及消耗。对于进货的管理要进行合理的核算,必须要保证采购材料的质量以及价格的合理性,尽可能小批量多批次的进货,实现材料费用的降低。对于水电等费用要进行全程的计量,防止水电气等跑冒滴漏现象的出现。严格控制产品的质量,对于设计生产的产品的质量,必须做到严抓质量,避免设计研究的产品因为质量问题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2进行一定的价值链分析
提高公司的高科技研发优势一种产品想要能够创造出符合自身的价值,最重要的就是能够得到顾客的认可,只有得到了顾客认可的产品才能够创造出自身应有的价值。在高新技术产品上这一定律依然适用,只有客户所需求的高新技术产品才能够在研发完成之后帮助企业创造出应有的价值。因此为了更好的实现高新技术研发的价值,企业需要清晰的感知和认识产品的价值以及客户对于产品的需求性,尽可能的开发用户需求量比较大的高科技产品,这种产品更加容易得到顾客的青睐,为企业创造出真实的价值。
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是一个十分艰难的过程。没有经济驱动力这一过程几乎不可能实现。较长时期以来,快速的经济增长和旺盛的国内外需求掩盖了很多矛盾。经济回落,市场约束增强,两级分化进程加快,形成了强大的结构升级的倒逼机制。使产业和企业在顺利时看不到、想不到、不想做也做不到的事,现在看到了,想到了,也可以做也必须做了。
这一轮调整,主要的是:第一,改变结构性低效率。在很多产业,中国总的生产规模虽然已经很大,但单个企业规模不经济、专业化分工不充分、生产组织方式落后等问题仍然是制约产业竞争力的重要因素。很多产业的生产能力布局分散,长期在低层面处于同类、同档次产品的恶性竞争状态。一些企业主业不突出、辅业占用了大量资源;有些企业大而全、小而全的状况还没有改变;一些企业盲目多元化,背上了沉重的包袱。一些企业达到了一定生产规模,但研发能力、营销能力不匹配,没有取得高效益。提高产业和企业竞争力,客观上需要经过一轮并购重组过程,提高产业集中度;深化专业化分工,优化产业生产组织模式,提高产业整体竞争力。
第二,淘汰落后产能。在需求特别旺盛、生产要素价格扭曲、环境监管不到位和地方保护的情况下,一些企业长期维持拼资源、拼价格、无视环境的生产。中国很多产业的产能是在很低的起点上起步的。单位产出品的能耗、资源消耗、产品质量、污染物排放、生产安全保障等都处于较低的水平。在相对成本上升、环境监管趋严,特别是外部需求萎缩的情况下很多企业已经很难继续生存。此时,对那些落后的生产能力不应再用“输血”的办法实施挽救,而应继续执行能耗、资源消耗标准,严格市场准入;继续加强环境监管,淘汰高污染产能:继续矿产资源等生产要素价税改革,通过市场力量淘汰低效产能。从而促使那些丧失竞争力的企业或抓紧技术改造、或调整经营结构、或转产其他产品,或通过重组将有效资产转让,收回资本。
第三,向产业深度发展,由做大转向做强。钢铁、造船、纺织服装、家电、轻工等领域中的很多产品,我们不仅生产能力世界第一,而且市场占有率也都处于世界最高水平。然而“大而不强”是我们很多产业致命的弱点。例如美国人穿的鞋70%以上是中国企业产生的,日本人穿的衣服75%以上是中国企业做的,在量的扩张上还能有多大空间?但是,在实物量已经做到-极致的同时,我们在价值链上却始终处于低端;在这次金融危机向实体经济传导中,首当其冲的是那些三来一补、两头在外,没有研发能力、没有自主品牌、没有自己营销渠道,完全靠订单“吃饭”的企业。这场危机正逼迫中国众多产业由专注做大转向做强。实际上,中国企业在为他人打工的过程中,不仅掌握了一般加工制造技术和管理能力、有了原始积累,而且了解了所在的产业链分工格局、技术发展趋势、竞争形势,逐渐具备了向产业深度发展的条件。重要的是使企业的软实力与生产规模相适应。为此,企业必须重新审视自己的发展战略,着力提高设计研发能力、实施品牌战略、创新营销模式,向产业链中的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环节延伸,这里对中国企业来说还有无限的空间。
二、培育新的产业增长支柱
我们应当有一个基本的判断,经历这场金融危机,全球经济的增长机制和增长结构都不可能再回归原点;相应地,中国的经济结构和增长结构也不可能再重复过去。这场危机不仅使中国快速增长中长期积累的产业结构的诸多矛盾充分暴露,而且形成了助推产业升级的强大外部力量。
面对危机的形势,可以有两种思路、两种结果。如果为保增长,政策关注点仅仅盯住原有的产业增长支柱,大量使用“输血”的办法挽救那些产能过剩、增长乏力的产业和丧失竞争力企业,力图保持原有的经济增长方式,那么将错失难得的结构调整的时机,为后续的发展埋下隐患。如果抓住时机,加紧传统产业的结构调整;着力培育更具前景的、新一轮经济增长的带头产业,并使其成为新的经济增长支柱,那么危机的形势就将造就技术进步和产业升级的效果,为持续的增长奠定基础。
目前,一些新技术产业的发展前景已经明朗;经多年积累,我们在技术和产业化上已经有了较充分的准备;相应的市场需求不断积累、旺盛的消费前景已依稀可见;加之外部和内部经济驱动力已十分强劲,这些条件为制定和实施产业振兴规划,培育一批新的高技术、高增长产业,实现产业升级创造了非常有利的形势。例如:
1、在电子信息产业实现新的突破,加快数字化中国建设。我国电子信息产业链完整,规模巨大。2007年增加值占GDP5.27%,到2008年9月电视机拥有量超过4.7亿台、移动电话超过6.2亿部、因特网用户超过2亿家。在第三代无线通信(3G)、三网合一、地面高清电视、手机电视等信息领域我们已经完成了大量前期技术准备,正处于升级突破、跨入世界先进行列重要的临界点。如果国家及时启动这些领域的产业化进程,不仅可以引导每年几千亿的企业投资和几千亿的居民消费,而且可以以此为切入点,加快国家数字化、信息化、网络化进程,跃入世界先进行列。
2、在能源需求放缓的时候,加大超超临界高效火电站建设,积极发展核电、适度发展风电、光伏电源;大力发展节能技术、推广节能产品;大力开发先进环保产品,加快重要环保设施建设。这不仅可以构成每年几千亿的社会投资和消费,而且有利于改变能源结构、提高能源效率、改善生态环境,为可持续发展提供支撑。
3、选择一些城市进行新能源汽车示范工程。就传统汽车动力,我们与国外有很大差距;但就油电混合动力、全电动等新能源汽车而言,差距却没有那么大。在科技部组织推动下,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能源汽车在奥运会已有部分试用。目前中国高能动力电池达到了国际水平,成了中国的一个强项,每年已有批量动力电池和全电动汽车出口。比亚迪双模混合动力汽车、哈飞全电动汽车等今年将上市。迹象表明,中国汽车产业存量包袱相对较小,在汽车新动力方面有可能实现一次超越。
新兴产业的振兴需要有国家政策的支持:
1、新一轮经济增长的带头产业应具备几个条件。一是具有先导性,体现技术和产业发展趋势,通过努力可以进入世界先进行列;二是能形成较长时期、较大规模的最终消费;三是有较大的产业规模,产业链长、带动能力强;四是产业化条件比较成熟,具备立即启动的条件。
2、一些重要新技术产业化的一个前提,是制定国家标准或选择国际标准,为产业链各个环节提供规制和接口。如地面数字/高清电视国家标准已于2006年颁布,3G系统TD,SCDMA标准已经经过近一年的商业使用,第三代移动通讯已向运营商发牌、手机电视国家标准评审工作已经结束,等待后续工作。混合动力汽车和全电动汽车也必须有相关标准的支撑。
3、打破垄断和分割,为新兴产业发展消除体制障碍。如三网合一、手机电视、新能源汽车等产业化和大规模应用都涉及按传统分工的壁垒和障碍。要加快改革,完善政企分开、政事分开、政监分离的管理体制,打破部门利益,加强国家层面的统一领导和协调,消除新兴产业在跨政府部门、跨行业、跨地区领域发展的体制障碍。
4、推进体制机制创新,扩大民间投资准入领域。政府投资来得快,对抑制经济快速下滑有重要作用,但要防止“挤出效应”。以政府有限投资调动和引导企业投资,特别是民间投资是恢复经济增长的基础。民营资本有很高的投资热情,除国家规定禁止进入的领域外都应允许民间资本公平地进入。
5、制定和实施产业支持政策。一些高新技术在产业化初期处于弱势,离开国家的政策支持难以快速成长。应进一步落实国家科技发展纲要配套政策,特别是有关科技投入、税收激励、政府采购等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