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3-24 15:24:47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4篇舞蹈赏析论文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2.引导学生结合时代感知舞蹈
艺术始终是时代的风向标,舞蹈艺术同样是时代的先导,总能够引领潮流时尚,总能折射时代的变换。当我们回顾传统的各类型舞蹈,每一个舞蹈类型都与当时所处的时代紧紧相连,与时代的风云相生相伴、相辅相成。我们生活在现代社会中,现代社会的一个重要标志就是艺术的普及;我们生活在艺术社会中,现代化的活力体现在艺术领域中。无论是歌曲、舞蹈还是影视,既体现着传统的人文内涵,也展示着现代的精神风貌。因此,在舞蹈艺术赏析的教学过程中,既要涵盖民族舞,还要包含芭蕾舞,当然,也不能少了对现代舞的赏析。我们的民族舞蹈体现的是各个民族的文化传统、风俗习惯,中国幅员辽阔,经过漫长的岁月和文化的积淀才造就了如此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形象生动的舞蹈。教师在进行民族舞赏析过程中,要让学生了解不同民族的语言、习俗等,让学生在认识民族文化的基础上感受舞蹈的价值;而对于现代舞来说,它是冲破了芭蕾舞的束缚应运而生的舞蹈,并且结合了多种舞蹈的元素,很多舞蹈艺术家经过多年的研究探索,才使得这一舞蹈形式拥有众多的表现风格和表现形式,并形成了不同的艺术流派。在进行现代舞的赏析过程中,教师要结合舞蹈内容,给学生讲解现代舞的形成过程,要学生边看边学、掌握舞蹈要领、心领神会。
3.通过对精品的赏析鼓励学生创新
1引言
据统计,全国高职高专院校有近三分之一的学校开设了商务英语专业[1]。商务英语作为国际商务环境中应用的英语,主要特点是应用性强,而商务英语视听说课程是培养听说交际能力的主要形式。教师充分利用丰富的视听说材料给学生带来真实具体的交流示范,再现真实的商务交际情境,从而更有效地掌握商务英语知识,培养商务英语交际能力。本文结合《新视野商务英语视听说》探讨如何指导高职学生学习商务英语视听说。
2商务英语视听说课程简析
商务英语视听说是高职商务英语专业一门重要的技能课程,是融视、听、说于一体进行教学,通过视听输入提高说的输出能力[2]。教学目标是让学生通过具有针对性的商务英语学习,通过专门系统的听力训练,培养和提高商务工作环境下所需要的听读说写能力以及从多种材料中获取商务信息并进行分析、理解、归纳、判断等方面的能力,进行有效的英语交流和商务活动。为了达到目标,选择合适教材很重要。《新视野商务英语视听说》直观生动、难度适中、突出应用、内容丰富,改变传统的、单一的以“听”为主的听说教学模式,构建多维度的“音”、“像”结合的互动听说教学模式[1]。让学生在商务环境中学习英语,通过英语获取商务知识,提高技能。
3高职学生商务英语视听说学习现状
3.1 学习目的不明确,缺乏学习兴趣
高职高专院校一般安排三年级实习,学生真正用心学习的时间主要集中在一二年级,相对比较少。进入大学后学生受到四级考试的影响,单纯地背词汇书,盲目地做大量试题,认为学习英语的目的就是通过等级考试。而部分学生认为大学的学习任务比中学轻松,对商务英语视听说课更有一种畏惧和排斥心理,学习商务英语视听说只是为了通过期末考试,不愿意投入精力有计划有目的地学习。
3.2 专业词汇量少
词汇量少一直是很多英语学习者提高英语水平的主要障碍。词汇在学习英语和提高英语综合能力的过程中一直发挥重要作用。高职学生只有掌握必要的词汇才能完成听力、阅读、口语等任务,才能提高英语水平。而商务英语中存在大量专业词汇和表达,学生对此十分陌生,直接影响视听说教学效果。如:marketing,catalogue中学英语教学论文,makeenquiries,place an order,negotiate prices,demandexceeds supply。学生可能会根据已经学过的词汇“market”猜测“marketing”的意思仅仅与“市场”相关,但是想到“营销”的可能性很小;学生更不知道在商务英语中“order”是“订单”。
3.3听力理解问题
学生听力能力差,影响听力理解的因素有很多:(1)语音。缺乏语音知识的学习和训练,很难做出快速正确的反应。(2)语速。平时练习少习惯较慢语速,遇到正常的交际对话和大篇文章时就会不适应,而且喜欢将听到的材料在头脑中译成汉语再去理解,导致跟不上语速。(3)词汇及语法。词汇量不足和语法知识不牢固直接影响听力理解。有的学生词汇量大但是对单词和短语没有形成反射,导致听不懂。(4)文化背景知识。不了解中西方文化背景知识上的差异,给听力理解带来一些困难。(5)心理。平时练习少,加上以上四点因素的影响,一旦开始听力就无法集中注意力进入状态,造成紧张烦躁。
3.4口语问题
对高职学生而言,学习英语是为了与人交流,因此英语听说能力的培养尤为重要。但是长期以来我国英语教学一直存在“高分低能,哑巴英语,费时低效”的问题。教学中“重考试成绩,轻能力培养”,“重语法,轻口语”的现象普遍存在[4]论文的格式。课堂上教师以“灌输”方式为主,提供给学生训练口语的机会较少。学生习惯“看”英语,一旦要求开口“说”就表现出很不自信,课后更不会花时间练习英语口语。因此,学生具备一定读写能力,但在一些实际场合却无法用适当的话语正确表达自己的思想。
4采用正确方法指导学生学习商务英语视听说课
4.1 明确学习目的,激发学习兴趣
指导学生认识学习英语的目的是交流而不是应付等级考试,学习商务英语视听说是为将来在商务环境中工作打基础而不仅仅是通过期末考试。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学需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实现“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活动[4]。教师应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同时注重发展学生的交际能力。将视听说三者有机结合,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在课堂上生动再现教材中的各个商务活动场景,让学生模拟感受真实的场景,激发学生积极参与课堂交际任务。
4.2 输入商务英语专业词汇和表达
语言知识是语言交际能力的前提,没有扎实的语言知识就不可能获得较强的语言交际能力[6]。掌握一定的商务英语专业词汇和表达是进行视听说活动的前提,因此,教师应该要求学生获得与商务活动相关的专业词汇和表达。教师可以将单元关键词汇,如:formal order,articlenumber,specifications,delivery,unitprice,total amount等,让学生对所学单元摘要根据自己课堂上的吸收情况强化巩固。
4.3 提高学生的听力理解能力
听是语言输入的重要途径,听者应该积极地进行预测、辨别、推断、获取有用的关键信息。传统的“听录音、对答案、再听录音”听力模式已大大影响听力教学。课堂上教师指导学生不需力图听懂每一个单词,应学会把握大意抓住关键信息。如果通过词汇和语言点输入,学生仍然不能按要求完成视听说任务,教师则可以在每项任务之前列出视听说材料的关键词和表达,指导学生进行听前预测。例如Placing an Order单元的一个听力任务,三个问题的答案都比较长而且学生不熟悉听力内容。教师在播放录音前先列出关键词和生词:large capacity,configured,automaticdocument feeder,payable cheque等。学生能根据关键词预测听力材料,获取记录信息和组织答案时有准备有参考,从而消除了焦虑,增加了信心,提高了听力理解能力。
4.4 课堂上创造真实的商务环境
视听是语言输入的重要途径中学英语教学论文,多媒体视听手段所提供的信息输入方式声形并茂、形象生动[6]。商务英语视听说应注重英语听说技能在各种商务活动中的实际应用。课堂上利用多媒体视听资源,努力创造真实的商务环境,让学生积极参与认知过程,刺激大脑并做出反应,有利于消化吸收语言知识并进入大脑长期存储,使之成为真正的语言输入。播放视频前,带领学生学习相关生词和短语,看图片了解主要角色和场景并预测视频大意。然后播放第一遍,指导学生不需完成练习任务,重点是能明白视频大意。播放第二遍前让学生快速浏览练习,观看时能准确抓住关键信息,并做一些记录。播放第三遍时,教师提供要点提示,视频关键地方给予暂停或重复让学生思考记录。最后如果有必要可以显示字幕再播放一遍,学生能更深入地理解该场景的涵义。
4.5 给学生更多机会开口“说”
语言是一种交际工具,语言教学的最终目的就是培养学生运用该语言的能力[6]。视听说课堂教学应该注重视、听、说三个环节的连贯。让学生开口说至关重要。进行说的任务前,教师首先指导学生背诵并反复操练以掌握教材中与单元主题相关的表达,然后进行视听练习,这些语言输入活动大大帮助学生准备开口说。课堂上教师将学生分成小组,根据教材视频之后的Role-play所提供的场景,让学生口头练习对话或者讨论。学生经过语言要点和视听练习的输入之后,能够模仿视频将学到的知识表达出来,进行语言输出。这种先输入再输出的过程将教师讲的课堂变为学生练的课堂,模拟商务交流的过程有效地帮助学生掌握商务英语知识,提高口语交际能力。
5 结语
综上所述,明确教学目标和学习目的,在教学中打破传统陈旧的教学理念,结合高职学生的实际情况采用正确的方法指导,创造真实的商务环境,重点培养听说能力,同时重视商务文化知识,才能真正提高学生的商务英语交际水平。
参考文献:
[1]马龙海.新视野商务英语视听说[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10.
[2]郑佳生.交际法在高职商务英语视听说课程中的运用[J].北京电力高等专科学校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27(10).
[3]樊永仙.英语教学理论探讨与实践应用[M].北京:冶金工业出版社,2009.
[4]杨丽华.高职商务英语视听说教学改革初探[J].科教文汇,2010;(22).
[5]李培娥.在课堂教学中强化高职学生口语能力的培养[J].考试周刊,2009;(35).
本论文为陕西省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课题,课题编号sgh10171。课题名称:高师声乐课程适应中小学音乐教育改革的研究。
古典音乐泛指西洋古典音乐,即中世界欧洲主流文化背景下创作的有别于通俗音乐和民间音乐的一种承载厚重、内涵丰富的音乐形式。而现今的乐界,古典音乐多用来特指1750-1820年这段时间的维也纳古典乐派所创作出来的欧洲主流音乐,是一个独立的音乐流派,艺术手法考究。
古典音乐,在乐界,因其主要体现理性的情感表达方式,而被更多的学者认为是所谓的“严肃音乐”。[1]在我国,80后、90后这些从出身就带有强烈自由主义色彩的一代,更多地把个人喜好放在了情感宣泄自由的浪漫主义音乐上,逐步远离了带有强烈“严肃”色彩的古典音乐。因此,在自由主义蔓延的当代,如何正确引导和培养年轻的音乐人对古典音乐的兴趣,也就成了音乐教育中一个急需解决的教学难题。[2]
多元化的教学方式往往因其耳目一新的授课方式,而更容易被学生所关注和接受。通过对古典音乐深厚的文化背景的研究,本人采用以下的教学方式,取得了良好的授课效果。
在古典音乐的教学课程中引入欧洲古典文学赏析课程
1750-1820年的欧洲,恰逢古典主义文学和启蒙文学盛行的时代,从莎士比亚、塞万提斯到巴洛克文学的兴起,无不体现当时新文化新思潮的改革,随即出现了昌盛一时的古典主义文学,兴起于当时文化科技繁荣的法国,随后扩展到欧洲其他国家。古典主义文学思潮是新兴的资产阶级和当时封建贵族在政治上妥协的产物。它和古典音乐的特点类似,有着鲜明的时代特色。
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加入古典文学课程赏析,通过对时代背景的理解,对当时文化意识形态的理解,更容易加深学生对音乐旋律背后诠释的文化的融会贯通。往往可以通过鼓励学生用自己的想象力复原文学作品中表达的大时代,同时鼓励学生用自己对于音乐的理解力通过自己独有的方式呈现当时的文学作品以及那个时代的特征,再对比古典音乐的表现形式,不仅可以激发自我的创作能力,同时通过对比和创作,更有效地吸收了古典音乐的精华,且达到了学以致用的效果。
在古典音乐的教学课程中引入欧洲古典舞蹈赏析课程
舞蹈是在三度空间内用身体为语言的一种交流方式,是用人体的运动来体现的一种艺术形式。而且舞蹈往往借助音乐伴奏,用形体的动作更加丰富地诠释音乐的力量。舞蹈赏析是通过观赏舞蹈时,对舞蹈作品的感受、体验以及理解思考的整个过程,其本质上是一种认识活动同时伴有自我思维的升华过程。舞蹈作品很直接很形象地反映当时的社会生活、人物的情感特点、舞者对于生活的自我审美,是一种全方位多人共同参与表达的艺术形态。
在意大利文艺复兴时代,芭蕾作为欧洲古典舞蹈的经典流行并逐渐职业化。芭蕾在发展过程中有严格的规范和结构形式,要求女演员穿特制的足尖鞋立起用脚尖起舞。在古典芭蕾舞剧的赏析课程上,我们要求学生尽量重现18世纪的场景。我们的课程设计上,尽量模拟18世纪的欧洲剧场,前10分钟,学生通过阅读相关舞剧简介,对接下来赏析的舞剧有个最基本的了解,接着通过对《睡美人》、《胡桃夹子》、《天鹅湖》等经典芭蕾舞的赏析,有一个全面直观丰富的体验。最后,在课程结束前通过简短的讨论和提问来对比古典舞蹈配乐和整个舞台效果与真实的古典音乐之间的差异,理解所谓的欧洲现实生活和欧洲当时理想的意识形态之间的差异,从而轻松地理解所谓古典音乐严肃背后的理想主义色彩,通过讨论和提问的形式来达到每个学生的自我理解消化,且所提问题不当堂解决,留为下一节课程的授课中心,学生和老师共同准备下一堂的教学内容。
在古典音乐的教学课程中引入绘画赏析课程
在中世纪的欧洲,人们常常将绘画称为“猴子的艺术”,指的是人类如同猴子一样通过绘画的方式模仿人类活动,因此绘画是一种临摹自然的艺术,因为每个人对自然的理解有偏差也有自我
的独特性,绘画里面通过夹杂了画者不同的自我风格,而体现不同的意识流。
在教学中,我们主要加入对理性主义的“拉斐尔前派”作品的赏析,因为这个学派往往取材于神话、宗教传说以及一些文学作品,通过画者的理解和幻想而表达出来的,如《世界之光》、《盲女》、《基督家庭》等代表作。通过对这些作品的赏析,不但可以通过作品了解到当时西方很多的神话、宗教故事等文化起源的故事,同时还可以了解到18世纪欧洲的画家对于文化起源的理解和自我剖析,可以更全面地理解当时文化时代的意义,也理解到所谓“严肃”音乐在那种特定的时代大背景下为何“严肃”的原因。[3]
只要音乐教育者肯下功夫,结合时代特色,采用多元化教学,古典音乐也必将冲破“严肃”音乐的局限性,被年轻的音乐人和更多的音乐爱好者所喜爱和接受。
参考文献:
[1]宋莉莉.西方音乐简史与欣赏[m].济南:山东大学出版社,2007.
中图分类号:I0-03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5312(2011)27-0011-01
威廉・巴特勒・叶芝是爱尔兰诗人、剧作家。艾略特评价叶芝说:“他是我们这个时代最伟大的诗人,我敢说,他也是任何语言中最伟大的诗人。”
国内研究叶芝诗歌的论文,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一、爱尔兰主题 作为英裔爱尔兰人,叶芝对英国的感情是比较复杂的。他返回到爱尔兰的风景中寻找灵感,创作转向爱尔兰神话和民间传说题材。这方面的论文有:涂年根的硕士论文《梦想仙境的人――爱尔兰民间故事对叶芝诗歌的影响》、董红缨的硕士论文《叶芝民族文化身份的建构》、张莉,马佳佳《矛盾的爱尔兰歌者――叶芝的民族主义思想分析》、何林《叶芝与爱尔兰文化身份的建构》等;二、面具理论 对叶芝而言,面具既是伪装和防护,同时也是自我克制和超越;它不仅展现了叶芝积极的生活态度,还反映了叶芝式的民族主义立场。这方面的论文有:英语语言文学专业张文会的硕士论文《论叶芝诗歌中的女性面具On Feminine Masks in W.B.Yeats’s Poetry》、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张毅的硕士论文《叶芝的三副面具》、李静《叶芝的“面具说”》等;三、神秘主义与东方因素 傅浩《叶芝的神秘哲学及其对文学创作的影响》、傅浩《叶芝诗中的东方因素》、杜平《超越自我的二元对立――评叶芝对东方神秘主义的接受与误读》、柳青《听叶芝讲爱尔兰“聊斋”》、 董洋《叶芝、泰戈尔“神秘主义”的契合之处及意义》等;四、象征主义 傅浩《叶芝的象征主义》、陈遐《从“后期象征主义”诗人叶芝着西方现代主义大学》、杨晨音《从摹仿到构建――叶芝诗歌中的象征转向》、李超《象征:介入还是逃逸――叶芝象征主义诗学理论初探》等;五、性别意识与女性形象 河南大学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专业硕士陈伟娜《叶芝性别意识研究》、贵州大学英语语言文学专业硕士王林英《父权制的囚徒――论叶芝诗歌中的女性形象》、东北师范大学英语语言文学专业硕士李婷《论叶芝诗歌中的女性形象及其所蕴含的追求母题》等;六、对《当你老了》的解读 龙琳《真爱不会老去――叶芝赏析》、李小均《诗人不幸诗名幸――叶芝名诗中的张力美》、张烨《恒爱之境――爱尔兰著名诗人叶芝和他的诗》等;七、对《因尼斯弗里岛The Lake Isle of lnnisfree(1888)》的解读 傅浩《身在尘嚣 心向净土――叶芝赏析》、上海外国语大学英语语言文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吴诗琼《迷失・遐忆――对叶芝诗的历史主义误读》;八、拜占庭 李潮《――叶芝精神归宿的象征之路》、郭月霞《叶芝赏析》、刘治良《生命之春在艺术 艺术之美在永恒――叶芝与济慈主题之比较》、方杰《叶芝“拜占庭”诗中的再生母题》;九、悲剧精神 北京交通大学英语语言文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张惠锋《黑暗中的狂欢―一叶芝所创悲剧世界之研究》、张浩《艺术的异质空间与快乐的悲剧精神――评叶芝的》等等;十、生态观 甘文婷《从生态批评的角度解读叶芝的》、张明兰《叶芝诗歌生态观解读》等等;十、意象研究 广西师范大学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专业硕士研究生王静《在韵律和舞姿之间――叶芝的抒情诗与舞蹈意象探幽》、华南理工大学英语语言文学专业硕士研究生甘文婷《W.B.叶芝爱情诗歌意象研究》。
叶芝不仅在文学备受瞩目,在其他领域亦被人推崇;比如一些歌曲或直接以他的诗歌为歌词,现任法国总统萨科齐的妻子、意大利歌手卡拉・布鲁尼・萨科齐的专辑《No Promises》中有一首《Before This World Was Made》,这首歌中的歌词就是叶芝的组诗《一个年轻又年老的女人》中的第二首《创世之前》。我国流行音乐组合水木年华那首经典歌曲《一生有你》就来源于叶芝的《当你老了》 。来自爱尔兰的摇滚乐队The Cranberries (卡百利乐队)是带领爱尔兰音乐走向世界的重要力量之一。他们的专辑《No Need To Argue》中有一首Yeat's Grave。叶芝逝世后葬在斯莱戈的Drumcliff墓园。由韩国第一化妆品集团AmorePacific 爱茉莉太平洋集团潜心研制的自然主义化妆品Innisfree悦诗风吟,由来于叶芝名作“The lake isle of innisfree”心灵小岛的品牌名称。
参考文献:
[1]傅浩著.叶芝[M].四川人民出版社出版,1999.
[2]百度百科:卡拉・布鲁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