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12-29 13:29:20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12篇乌鸦喝水教学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2.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感悟乌鸦“找水喝——喝不着——想办法——喝着水”的一系列变化过程。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明白遇到事情应仔细观察、认真思考的道理。
教学重、难点:
1.通过朗读,感悟乌鸦“找水喝——喝不着——想办法——喝着水”的一系列变化过程。
2.理解“到处”的含义,体会“一个一个”的读法,区分“喝、渴”,能用“慢慢”说一句话。
教学过程:
一、谈话激趣,引出话题
1.出示乌鸦图片,请同学们随老师一起来看一看,飞来的小鸟叫什么名字?(乌鸦)教师相机板书。
2.乌鸦是什么颜色的?乌是什么颜色?用“乌”字组词,“乌”与“鸟”字的区别,引出“乌”与“鸟”字的造字小故事。
3.出示乌鸦喝水的图片,用一句完整的话说:乌鸦在干什么?教师相机板书。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课文《乌鸦喝水》。
二、课题质疑,初读感悟
1.看到这个课题,你有什么疑问吗?
学生质疑,教师相机板书。
生1:乌鸦为什么要找水喝?
生2:乌鸦是怎样喝着水的?
……
2.围绕学生提出的问题自由朗读课文。(幻灯片出示自读提示)
3.同桌互读。(幻灯片出示互读提示)
4.指名读,其他同学思考: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幻灯片以填空形式出示问题)
三、课文质疑,精读感悟
1.乌鸦为什么要找水喝?你从哪里看出来的?你能读一读吗?(教师板书:找水喝。)用“因为……所以……”句式来说一说乌鸦为什么要找水喝。
2.(幻灯片出示第一自然段)这一段里有两个字很像,是哪两个字?引出“喝、渴”,进行区分。
喝:喝水时得用口,所以是“口字旁”;
渴:口渴时得喝水,所以是“三点水旁”。
3.乌鸦口渴极了,到处找水喝,它都到什么地方找水了呢?(理解“到处”的含义。)
4.乌鸦这样口渴,又飞了那么多地方,肯定是又累又渴,但没有水喝,心里一定非常着急,那你能着急地读一读这一段吗?(指名读)
5.乌鸦这么着急,突然发现了一个瓶子,瓶子里有水,但它是不是就喝到水了呢?你们来读第二自然段。(自由读)
(1)乌鸦喝着水了吗?(教师板书:喝不着)
(2)遇到了什么困难?
(3)怎么办呢?你们能说一说吗?(教师板书:想办法)
(学生说的办法中有往瓶子里扔小石子的方法。)
我们书中这只乌鸦也和你有一样的办法,你能来读一读吗?
6.教师演示乌鸦将小石子放入瓶子中的过程,学生观察水位的变化。
(1)理解“衔起来”的意思。(叼起来或含在嘴里)
(2)乌鸦是怎么放小石子的?(一个一个)请你有节奏地读一读“乌鸦把小石子一个一个衔起来,放到瓶子里。”(幻灯片出示)
(3)乌鸦很想喝到水,把小石子一下全扔进去,行吗?为什么?(不行,瓶口很小,放不进去)那就请你耐心地来读一读这句话。
(4)太慢了,太慢了,实在太慢了,乌鸦不能等了,放弃吧!(不放弃)很坚定,那再坚定地齐读一下这句话吧。
(5)瓶子里的水升起来了,真高兴呀!那再轻快地读一读这句话。
(6)说一说你刚才观察到了什么?
生:我看到瓶子里的水一点一点慢慢升起来了。(幻灯片显示水慢慢升起来了。)
用“慢慢”说一句话。
7.乌鸦最后喝到水了吗?(教师板书:喝着了)
8.《乌鸦喝水》的故事学完了,那你觉得这是一只什么样的乌鸦?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四、课后质疑,拓展延伸
1.你还有什么办法能让乌鸦喝着水呢?(要求说完整话)
2.拓展阅读:小学语文阅读资源第28课《聪明的兔子》,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五、指导背诵
1.激发兴趣:你想不想把《乌鸦喝水》的故事讲给别人听?
2.教师示范背诵。
《乌鸦喝水》这则寓言的教学,我已观摩过许多次,早已烂熟于心。但这一次,我却有了意外的收获……
通过教师启发,大部分学生都形成了乌鸦真聪明,通过投石子,终于喝到了水的共识!唯有一位学生提出了异议——乌鸦不一定喝到水!那是一个胖胖的小男生,稚气的脸上满是执着。一语惊人,听课的教师都低声交谈起来。执教者有些惊慌失措,“你为何这样说?”她追问。“因为石子会把水淹没!”孩子忽闪着大眼睛。教室内静得出奇,我也是满腹狐疑。“石子怎么会淹没水呢?连常识都不知道,以后回答问题前一定要多动脑筋,希望小朋友们也要注意!”执教者显然有些发怒了。在学生们的齐声“知道了”中,孩子默默地坐了下去,沮丧的神色中透出一丝不服。
课后,我独自找到了他,向他请教“乌鸦为何不一定喝到水?”开始他十分胆怯,不信任地看着我。经我再三鼓励,他终于道出了原委。“昨天我和康康玩过了,他的瓶里装的水多,投进石子后,水满到了瓶口;我的瓶里装的水少,石子反而把水淹没了。只有瓶中盛着大半瓶水的时候,乌鸦才能喝到水。而书中只说瓶里有半瓶水,若是少半瓶的话,乌鸦就喝不到水了。”“真聪明!”我摸着他圆圆的小脑袋,由衷地赞道,“今天你使我学到了许多知识,谢谢你,小老师!”孩子终于自豪地笑了,神采中更多了一份自信。
且不说“乌鸦不一定喝到水!”是否一定正确,但它却充分表现了学生大胆的怀疑精神,从实践中得出结论更是一种求实的科学品质。不正是由于这种精神、这种品质,才有伽利略的两个铁球同时着地的真理吗?一句富有新意的“石子把水淹没了!”却被老师视为不知常识,还成了教育其他学生的反面素材。一个极富创造力的见解就这样被扼杀,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意识也许就会夭折在课堂这个摇篮里!教学应是一种对话,对话中既没有无所不知的圣人,也没有完全无知的愚人。师生双方相互平等,在对话中相互尊重、相互学习。在以上教学中,倘若教师能尊重学生的观点,耐心地聆听学生的见解,并肯定“乌鸦不一定喝到水”的正确性,对学生大胆的怀疑精神和求实的科学品质作出赞赏,那么,教学的意义也许就超出了乌鸦能否喝到水的问题了……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给学生一点“阳光”吧!让祖国的未来“灿烂”地成长!
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喜欢这只遇到困难能仔细观察、认真思考的乌鸦。
教学重难点:理解乌鸦是怎么喝到水的?
课前准备:实验用的器具、玩具“乌鸦”或图片等
教学流程:
一、激趣导入,质疑
1.(出示玩具“乌鸦”)看,谁认识这只鸟?
(出示生词“乌鸦”)谁认识这个词?
教学“乌鸦”
2.谁能很有礼貌地跟乌鸦朋友打声招呼?
3.揭题《乌鸦喝水》,教学“喝”。
4.齐读课题,读了课题,你有什么问题想问问乌鸦吗?
二、初步感知
1.初读课文。
要求:读准字音,不会读的字想办法解决;
读通句子,感觉不连贯的地方多读几遍,标出自然段的序号
2.同桌互读,互相取长补短。
3.指明逐节朗读。
师:你想对朗读的同学提一点什么建议?
师:朗读的同学,你们能接受他们的建议吗?
师:其他同学边听边想,他们朗读的哪些地方值得你学习,哪些地方你能超过他们?
4.随机指导读准“着”、“喝”、“渴”、“渐”的字音。
5.选用自己拿手的方式再读课文,结合插图,想想刚才同学们向乌鸦提的问题,你哪些已经读懂了?或标出还不能读懂的地方。
三、解疑、识字、读文、感悟
1.继续质疑。
指名说说还有什么不懂的地方想请教大家吗?
2.解疑。
你已经读懂了哪些问题?是从课文的哪一处领悟到的?
快帮乌鸦来告诉大家。
3.随机解决重要的知识点。
(1)从哪个词语可以看出乌鸦特别想喝水?
理解“到处”------表演、体会(会怎么想、怎么说)------指导朗读第一句。
教学“渴”
(2)联系上下文,理解“喝不到水”的原因。
指导朗读“怎么办”。
(3)实验理解“乌鸦是怎样喝到水的?”同时理解词语“渐渐”。
指导完成读读说说。
指导朗读,特别是“一个一个”、“渐渐”及喝到水时的心情。
四、回归整体,总结全文。
1.有感情的自由朗读课文。(也可开展各种形式的朗读比赛,促进朗读水平的提高)
2.总结全文,谁能用三句话讲讲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两句话呢?一句话呢?
3.你喜欢这只乌鸦吗?用一句话夸夸它。
五、指导背诵。
六、课本剧表演。
七、巩固生字、词。
1.认读生字卡片。(形式要多样,要生动活泼,能充分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2.选卡片填空。
八、指导书写。
九、扩展活动
1.除了小石子,还能用什么也能使瓶子里的水升高?回家试一试,验证一下。
2.瓶子旁边要是没有小石子,乌鸦该怎么办呢?
板书设计:
19、乌鸦喝水
1.
认识“乌、鸦”等
11
个生字和反文旁
1
个偏旁;会写“只、石”等
5
个生字。
2.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了解乌鸦喝水的过程。认识自然段。
必备品格
3.
懂得遇到困难,应认真思考、积极想办法解决的道理。
关键能力力格
【教学重点】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了解乌鸦喝水的过程;认识自然段。不怕困难。
【教学难点】有解决困难的勇气和办法;遇事认真思考。
【教学课时】2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
认识“乌、鸦”等11
个生字,会写“只、石”等5
个生字。(重点)
2.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重点)
3.
借助插图学习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重点)
【教具准备】
课件
(笔顺动态演示
朗读音视频
建议使用荣德基小学课件)
【教学过程】
内
容
荣德基课件页码
一、导入新课
导入类型:出示有关乌鸦的图片:
教师口述:1.教师引导:同学们,观察上面的图片,这是一只什么鸟(乌鸦)
它长得美吗?声音好听吗?(不美、声音也不好听。)
2.导入:乌鸦虽然长得不好看,叫声也不好听,但却十分聪明。让我们走进课文,看看他是怎样利用自己的智慧喝到水的。(板书课题:13乌鸦喝水)指名读课题,齐读课题。
3.出示本课时教学目标及重难点。
【设计意图:出示课件,结合学生生活实际,谈话导入,让学生兴趣盎然地走入课文的教学中来。】
二、初读感知
1.听范读。听范读,边听边画出文中的生字,注意生字的读音。
2.学生初读。要求: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努力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3.检查初读情况
(1)认读生字
练
读词语,读生字,再组词,识记生字。
①出示带生字的新词,让学生认读。
乌鸦
乌云
鸦片
乌鸦
到处
处处
找到
寻找
办法
办事
旁边
村旁
许多
也许
办法
法院
放开
解放
进去
进场
高处
高兴
(重点指导生字前鼻音“办
进”,后鼻音“旁
放”,翘舌音“处
找”等。)
②学习反文旁
1
个偏旁。
学习新偏旁“攵”(反文旁),本课的生字“放”中含有这个偏旁。
注意与偏旁“夊”区别开来:“夊”的横折变成横与撇两笔,字形变得瘦削挺拔。
③你认为哪些词语易读错或难读,再反复读。
④多元识字
同学们,你们有什么好的办法记住这些生字吗?
例如:
“乌”字可以与
“鸟”字对比记忆,并结合“乌”是黑色的意思,和乌鸦外形特点相联系。“鸦、进、旁”
可根据形声字特点借助偏旁识字;
形声字结构特点识字:鸦、进、旁
找反义词:进——出
熟字相加的方法:“许”是“讠+午”;“法”是“氵+去”。
形近字比较:乌-鸟
我-找
办-为
处-外
【设计意图:鼓励学生多元识字、自主识字,把学习生字的主动权让位给学生。训练学生主动学习的能力,真正体现学生是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是部编版教材的要求。】
(2)学习多音字:喝(hē
hè)
练
①读一读下面的句子,看看你有什么发现?
一只乌鸦口渴了,到处找水喝。
这里的加点字“喝”读“hē”,意思是“把液体饮料或流质食物咽下去”,还有一个读音是“hè”,意思是“大声喊叫”,组词分别如下:
喝
hē(喝水)(喝茶)
hè(喝彩)(喝问)
②读一读:
我喝(hē)水润了润嗓子,继续为运动员加油喝(hè)彩。
(3)摘苹果游戏。
每读对一个字,就得一个苹果,看谁摘得多。
(4)理解词语
练
把词语和意思连起来。
渐渐
处理事情或解决问题的方法。
办法
表示程度或数量逐步增减。
(5)指名读课文,同学互评:字音是否正确,句子是否通顺。
【设计意图:多音字的学习,不同读音意思不同,使用也不同。真正弄清和掌握了多音字的不同读音不同意思,培养学生积累和鉴别能力。】
四、学习“会写字”
只
石
多
出
见
1.学生字
认读含有会写字的词语,读会写字,观察笔顺,掌握结构、音序、部首,组词,造句。
2.指导书写
(1)观察生字书写特点,交流。
(2)老师范写,学生练写。
“只”“口”的大小要适中,不要太大或太小;上下两部分以横中线为界,撇
与点要对称,不能一边高,一边低。
“石”第一笔横不要过长,撇要舒展,从竖中线起笔。下面的“口”要写得
略扁。
“多”要摆好两个“夕”的位置,上下要对齐,千万不要横向平行摆放。两个点
画写在竖中线上,要上下对齐。
“出”笔顺:竖折、竖、竖、竖折、竖;第一笔竖折的横写在横中线上,中间的
竖要立在竖中线上。
“见”竖撇和竖弯钩两个笔画的位置要摆好,起笔都落在竖中线上。竖弯钩要写
得舒展。
练
学生练写,教师巡视指导。
投影展示书写正确、美观的字词,相互借鉴。和课本对照,及时改正。
3.指名读课文,同学互评:字音是否正确,句子是否通顺。
五、课堂小结
初读课文后,你感受到了什么?
初读课文,学习本课生字词语,我感受到了这只乌鸦在瓶子里面水不多的情况下,居然想出了好办法(往瓶子里放石子喝到水了)。乌鸦真聪明啊!
六、当堂检测
(建议使用荣德基课件中的“当堂检测”做训练。)
七、课后作业
(请课后完成《典中点》本课的“基础练习”板块的习题。)
(1-3)
(4-16)
(17-22)
(23)
(24-27)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重点)
2.
借助插图学习课文,感悟乌鸦“急着找水——发现水瓶——喝不着水——想办法喝水——喝着了水”这一过程的心理变化。从中明白遇到困难应该仔细观察,认真思考的道理。(难点)
【教具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内
容
荣德基课件页码
一、课前导入
1.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对课文有了初步了解,这节课,我们要深入了解课文。现在就让我们走进课文,看看这只聪明的乌鸦是如何喝到水的。一起走进课文去看看吧!板书课题,齐读课题。(板书:13乌鸦喝水)
2.出示本课学习目标和重难点。
二、品读释疑
1.朗读课文,整体感知。
(1)怎样判断课文有几个自然段?(自然段的前面有两个空格。)
(学生小声自由快速读课文,标出自然段。)(3个自然段)
(2)指名按自然段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
师生评议学生朗读情况。
(3)自由读全文,争取读得正确流利。
【设计意图:继续巩固对自然段的认识,会标自然段,会数自然段。】
2.品读第一自然段。
出示句子:一只乌鸦口渴了,到处找水喝。
(1)
“到处”是什么意思?(处处)说明了什么?
预设:
生1:“到处”说明乌鸦飞了好多地方找水喝。
生2:“到处”也说明
水不容易找到。
(2)乌鸦会到哪去找水喝呢?试着用“他也许去____找,也许去____找。”这个句式说一说。
(3)从这句话中,你读出此时的乌鸦什么心情?
(乌鸦到处找水的焦急心情。)(板书:找不到水
着急)
(4)指导朗读:要读出乌鸦焦急的心情。
【设计意图:抓住关键词语,在理解的基础上酝酿感情,进行朗读,使感情朗读变得那么生动、自然。】
出示句子:
乌鸦看见一个瓶子,瓶子里有水。但是,瓶子里水不多,瓶口又小,乌鸦喝不着水,怎么办呢?
(1)乌鸦找到了水,为什么喝不着呢?
(因为“水不多”“瓶口又小”,所以喝不到水。)
(2)“怎么办呢?”从这句话,你读出了乌鸦的什么心情?(非常着急、郁闷)(板书:发现水
惊喜
喝不到水
着急)
(3)
指导朗读:语速要快些,要读出乌鸦着急的心情。
3.品读第2自然段。
出示:“乌鸦看见旁边有许多小石子,想出办法来了。”
乌鸦看到小石子,就想出了办法,说明了什么?
(说明乌鸦善于观察,善于思考。)
过渡:乌鸦想出什么办法喝到水的呢?
4.品读第3自然段。
出示:乌鸦把小石子一颗一颗地放进瓶子里。瓶子里的水渐渐升高,乌鸦就喝着水了。
(1)
瓶子里的水是怎样升高的?(渐渐)能换一个词吗?(慢慢、一点一点)
(2)
瓶子里的水为什么会渐渐升高呢?(放进了小石子。)
(3)乌鸦是怎样把小石子放进瓶子里的?(一颗一颗)从这个词语我们可以看出什么?(小石子多、小乌鸦做事认真、有耐心……)
仿写:“一颗一颗”类似的词语有:
一(
)一(
)
一(
)一(
)
一(
)一(
)
(4)朗读指导:两个“一颗”中间的停顿略重一些,表明乌鸦很有耐心。“渐渐升高”要一字一顿地读,读出水一点一点升高的过程,后半句要读出喜悦的心情。(板书:喝到水
高兴)
【设计意图:学习课文,抓住问题的关键,层层深入,在理解的基础上,读出作者表达的感情,在指导朗读,学生很容易读到位。有效地训练了学生的理解和朗读能力。】
四、总结全文,拓展延伸。
1.瓶子旁边要是没有小石子,乌鸦该怎么办呢?请大家帮乌鸦想想办法
预设:
“用吸管吸。”
“让瓶子斜倒下来,就能喝到水了。”
“把瓶子打破上部,就能喝到了。”
“把瓶子踢倒,乌鸦就能喝到水了。”
2.推荐阅读
推荐阅读《爱父母的小乌鸦》、《小乌鸦》。
听读《爱父母的小乌鸦》、《小乌鸦》,了解乌鸦的反哺精神,试着把儿歌背下来。
3.资料链接
链接阅读《乌鸦》《乌鸦反哺》
【设计意图:总结拓展阶段,发散学生思维,拓展阅读,提升能力,开阔视野。】
五、阅读方法解密
巧分形近字
形近字是指字形结构相近的字。如本课的“喝”和“渴”两个字字形相似,通过对比我们发现,这两个字右半部分是相同的,不同的地方是偏旁不同,读音也不一样。该怎样区分呢?形近字的偏旁多跟这个字的字义有关,我们可以这样想:口渴要找水喝,所以“kě”就要使用“氵”旁;喝水要用嘴巴,也就是“口”,所以“hē”就要使用“口”旁。
六、课文主旨
本文写了什么?告诉我们什么?
本文运用简洁生动的语言,描绘出乌鸦由喝不着水到喝着水的过程,说明任何困难只要开动脑筋想办法,就能克服。教育我们遇到问题要仔细观察、认真思考。
七、学会写法
学一法:用“……但是……”说话。
“但是”表示语意的转折。但是前面的句子说的是事物或实践的情况,但是后面所接的内容正好与前面的内容相反。如本文“乌鸦看见一个瓶子,瓶子里有水。但是,瓶子里水不多,瓶口又小,乌鸦喝不着水,怎么办呢?”“但是”前面写有水,后面写喝不到水。结果与情况相反。
举一例:我今天生病了,但是,我还是坚持到学校上课。
练一练:用“但是”写一句话。
(
)
示例:他今天起得很早。但是,因为堵车,他还是迟到了。
八、课堂小结
《乌鸦喝水》这篇课文以“喝水”为线索,采用简洁生动的语言描绘出乌鸦机灵智慧的形象,说明做任何事情,只要动脑筋想办法,就能获得成功。
九、主题延伸
假如周围没有小石子,还有哪些方法能让乌鸦喝到水呢?开动脑筋想一想,把你的好主意和大家分享一下吧。
可以把瓶子歪倒,水就会往外流;还可以想办法找一根吸管……
十、当堂检测
(建议使用荣德基课件中的“当堂检测”做训练。)
十一、课后作业
(请课后完成《典中点》本课的习题。)
(1-2)
(3-7)
(8-11)
(12)
(13)
(14)
(15)
(16)
(17-19)
板书设计
(课件20)
找不到水——着急
乌鸦喝水
发现水——惊喜
仔细观察
喝不着水——着急
认真思考
喝到水——高兴
成功之处:
在教学这篇课文之前,我怕孩子们会出现觉得乌鸦的这个办法并不十分了不起的情绪。如果这样,就阻碍了学生去认真体会文本。所以在教学中我并没有急于让孩子们发散自己的思维,提出像“说说你还会想出什么好办法?”“如果你是这个乌鸦你会怎么做?”这一类的问题。而是与学生一起,在学习课文的同时,去感受这只乌鸦的高明之举。
在学完“乌鸦是怎么喝着水的”后,学生明白了乌鸦能喝着水在于它的仔细观察、爱思考,另外拓展问题“瓶子旁边要是没有小石子,乌鸦该怎么办呢?请大家帮乌鸦想想办法,想到的请举手。”两分钟后,学生们纷纷举起了小手,有的说:“用吸管吸。” “让瓶子斜倒下来,就能喝到水了。”“把瓶子打破上部,就能喝到了。”“把瓶子踢倒,乌鸦就能喝到水了。”
常言道:“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活动的导入是教学过程的重要环节,它直接影响幼儿学习的情绪和效果。精彩、成功的导入往往使幼儿集中注意力,激起幼儿浓厚的学习兴趣,使幼儿明确活动的目的,从而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因此,科学活动导入的设计要能把幼儿引入到活动的主题情境中,触发他们产生弄清未知事物的迫切愿望,诱发他们产生探索、思维的活力。在科学活动中,我们迎合幼儿的年龄特点,创设趣味性、启发性的故事情境,吸引幼儿的注意力,诱发幼儿参与科学活动的兴趣。
活动片段一:大班科学探索活动《乌鸦喝水》导入环节描述:
活动一开始,蔡老师就结合生动形象的多媒体课件,直接将幼儿带入了这样的故事情境之中:“小朋友,三只乌鸦口渴了,它们飞来飞去,到处找水喝,突然,它们看到了草地上有三只瓶子,三只瓶子里都有水,于是它们都飞向了瓶子,想去喝瓶子里的水。请你们仔细看一看,再想一想,这三只乌鸦现在能够喝到瓶子里的水吗?”老师的问题一提出,孩子们就纷纷举手发表着自己的意见,有的孩子说能喝到水;有的孩子说不能喝到水,因为瓶口很小,乌鸦的嘴巴比较宽;还有的孩子说一个瓶子里的水可以喝到,因为这个瓶子里的水很高,还有两个瓶子里的水喝不到,因为这两个瓶子里的水很少。孩子们情绪高涨,个个都处于积极地思维之中。
活动一开始,教师就将生动有趣的“乌鸦找水”的故事情境,结合形象、逼真的多媒体课件展示给幼儿,使幼儿的注意力一开始就被故事所吸引,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从而实现了幼儿由无意注意向有意注意的自然转换,使他们能够一下子就进入仔细观察,积极思维的学习状态之中,为接下去的探索操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础。由此可见,设置幼儿喜爱的故事情境导入,能吸引幼儿的注意力,使幼儿趣味盎然地投入到科学探索活动之中。
二、 故事设疑,引领操作探究
幼儿学习任何知识的最佳途径是由他们自己去探索、发现,因为这种发现,最容易掌握其中的规律和联系,而这种发现又是通过幼儿动手操作,动眼观察,动脑思考获取的。那如何激发幼儿主动探究的兴趣,引领幼儿有目的地进行探究、发现呢?在幼儿科学活动中,我们利用故事的情境设疑,来激发幼儿主动操作、探究的兴趣,同时通过故事的情境,为幼儿提供思维材料,使幼儿借助已有知识、技能和多种操作材料,积极主动地参与新知的主动探究。
活动片段二:大班科学探索活动《乌鸦喝水》第一次探究环节描述:
当幼儿明确了由于瓶口小,乌鸦嘴宽而三只乌鸦都无法喝到三只瓶子中的水时,蔡老师又继续声情并茂地向幼儿讲述着《乌鸦喝水》的故事:“孩子们,三只乌鸦喝不到水,可它们非常口渴,急得围着瓶子团团转,想不出办法来。”(此时,蔡老师还配置了形象的多媒体课件让幼儿直观地感知三只乌鸦喝不到水的焦急、无助的样子。)“怎么办呢?孩子们,你们都是聪明的孩子,你们有什么好办法来帮助乌鸦喝到瓶子里的水吗?”在故事情境与蔡老师激情的感染下,孩子们纷纷动脑想出了各自的办法,有的说拿一个吸管来给乌鸦把水吸出来;有的说帮乌鸦将瓶子里的水倒出来喝;还有的孩子想到了把石子放到瓶子里,让瓶子里的水满起来,乌鸦就能喝到水了――在幼儿充分发表了自己的意见之后,蔡老师又继续讲述故事:“三只乌鸦谢谢你们为它们想出了那么多好办法,可是,它们不知道在这三只装着不同高度的水的瓶子里放上石子,它们是不是都能喝到水了呢?等会儿,请你们三人一组来试一试,分别往三只装有不同高度的水的瓶子里装上石子,看看三只乌鸦是不是都能喝到水好吗?”“好!”于是,孩子们个个趣味盎然地开始了帮助乌鸦验证能否喝到水的探索活动之中。
此探索环节的目的是想通过幼儿的自主探究,让幼儿构建水位的升高与瓶中原有水位的高低是有关系的这样一个科学经验。为了激发幼儿探索的兴趣,教师首先通过声情并茂,生动形象的故事情境让幼儿产生帮助乌鸦解决困难的强烈愿望,接着,教师又通过设置“三只乌鸦不知道在这三只装着不同高度的水的瓶子里放上石子,它们是不是都能喝到水,想请小朋友帮忙来试试”这样一个故事情境巧妙地向幼儿提出了科学探索的目的、内容以及操作要求,从而使幼儿目的明确,激情高昂地投入到了科学探索之中,使浅显平淡、枯燥无味的学习内容转化为妙趣横生的探索活动,从而自然地实现了融知识建构于情趣之中的目的。
三、 故事感染,拓展教育功能
幼儿社会性情感的发展应贯穿于幼儿园教学活动的各个领域之中,科学教育活动同样也蕴含着促进幼儿社会性发展的重要契机,为此,在科学活动中,我们利用故事的情境感染幼儿,以拓展幼儿科学活动的教育功能,让幼儿在获取科学知识的同时获得社会性情感的有效发展。
活动片段三:大班科学探索活动《乌鸦喝水》第二次探究环节描述:
幼儿通过第一次探索,发现了原来往三只不同高度的瓶中装上石子,不是所有的瓶中的水都能满到瓶口,在那只水位很低的(不满半瓶水)的瓶子里装上再多的石子水也不会满起来。于是,蔡老师又结合形象的多媒体课件向幼儿继续讲述着《乌鸦喝水》的故事,“孩子们,两只乌鸦在你们的帮助下现在高高兴兴地喝着瓶子里的水了,瞧,它们喝得多开心呀,可是,还有一只乌鸦它还是喝不到瓶子里的水,它急得呜呜地哭了,瞧它哭得多伤心呀!我们快点也来想个好办法帮助这只乌鸦也喝到它瓶子里的水吧。”在动情的故事情节及蔡老师声情并茂的语言渲染下,孩子们纷纷想办法帮助这只喝不到水的小乌鸦,有的说,让另外两只乌鸦给点水它喝喝吧;有的说,拿一把小刀在瓶上打个洞……在幼儿充分想象了各种办法之后,蔡老师告诉孩子们说,“你们想了很多办法,可现在我们什么工具都没有,蔡老师这里只有许多细沙砾,让我们一起来试试能不能用这些细沙砾来帮助这只小乌鸦喝到水,好吗?”于是孩子们个个全神贯注地投入到用细沙砾灌瓶子的探索活动之中。“老师,我发现了将细沙砾放入瓶中,水能够升到瓶口,乌鸦能喝到水啦,”机灵能干的周天宇小朋友第一个完成了实验,她一边说着,一边还开心地拍起了了小手,庆幸着自己总算能帮助小乌鸦喝到水了。“老师,我也发现放小沙砾能帮助乌鸦喝到水啦!”“老师,我也成功啦!”……不一会儿,孩子们陆陆续续都完成了实验,活动室里一片成功的欢呼声。
这一探索环节的主要目的是想让幼儿通过操作、探索感知“即使瓶中的水很少,但是只要放入细沙之类的东西,水还是能升到瓶口,乌鸦也是能喝到水的”。但是,在设计活动时,蔡老师并没有把活动的教育功能仅仅停留于让幼儿获取一些科学知识上,而是通过生动、形象、感人的故事情节,利用多媒体直观地展示给幼儿,让幼儿产生一种怜悯小乌鸦,帮助小乌鸦的社会性情感,从而让幼儿的科学探索活动变成一种去帮助别人解决困难的“爱心行动”。故事情境升华了幼儿科学探究的意义,使科学探究活动不仅让幼儿主动获取了科学知识,同时也有效地促进了幼儿社会性情感的发展。
四、 故事评价,体验成功快乐
评价是科学教学活动中非常重要的环节,合理有效的评价对整个活动能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它不仅可以帮助幼儿提升知识和总结经验,同时也能让幼儿更好地体验探索成功的快乐,激发其再次探索的兴趣与愿望。在科学活动中,我们积极运用故事评价幼儿的探索行为,有效地激发了幼儿探究的欲望及兴趣。
活动片段四:大班科学探索活动《乌鸦喝水》探索结束环节描述:
当幼儿完成了第二次操作探究,之后,蔡老师又继续向幼儿讲述《乌鸦喝水》的故事:“孩子们,你们真聪明,想办法让三只乌鸦都喝到了水,瞧,现在三只小乌鸦一起开开心心地喝水,一边喝,一边说:‘谢谢你们,你们真是爱动脑筋的,能干的小朋友,下次我们有什么难题,一定再来找你们帮忙,你们愿意吗?’”“愿意,愿意。”孩子们热情地回答,一张张小脸上都绽放着探索成功的喜悦。
一、背景
结合小学语文课标以及教学大纲指导,强调教师应注重情境导入、教学设计、教学活动等方面的实践教学,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进行教学设“疑”,设“疑”应具备生活化、趣味化以及情景化等特征,进而引导学生开展自主、合作与探究性学习,激发其语文语言以及文学的求知欲、思维创新能力、理解力以及图文想象力等语文综合素养,从而推进当前小学语文教学水平。
二、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设“疑”案例分析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设“疑”,其教学目标构建在小学生识字、规范书写、阅读能力以及语文表述能力等知识与应用层面,一般情况下,以教师设“疑”为主导,以学生解“疑”为过程,让小学生进行自主化以及探究性的合作学习,使其教学层面多层次,不仅仅只停留于单纯的教学文本,意在构建一种多延伸化的小学语文知识结构。笔者以《乌鸦喝水》进行设“疑”教学为例,简略分析。
1.情境设“疑”,明确教学目标
过程:在进行《乌鸦喝水》一课中,笔者利用教学前夕的教学备案,设计了一套系统化的情境导入,以图片、动画、配音等多媒体信息组织学生进行观赏,并设“疑”:请问同学们,如果你是那只乌鸦,你会用什么方式喝到水?
设“疑”完成,组织学生进行小组性质的探究性讨论,从而进入解“疑”阶段,从实践教学表明,大部分的小学生会积极参与,热烈讨论,并踊跃发言。
结果:以情境的导入,并成功设“疑”,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及表现力,不仅教师可穿插其教学文本内容以及理解内容,更能让学生进入生活化的情境思考与讨论之中,不经意间,让学生进入自主、合作与探究性学习过程,也提升了教学效率。根据实践表明,如此设“疑”可以让学生巩固旧识与提升新知,训练其语文的语言表述能力以及理解力,从而提升小学生语文个人素养。
2.解“疑”重实践
笔者认为,一节优秀的语文课并不是为了应试化教育而存在的教学过程,而是为了全面提升小学生的综合素养。因此,笔者在设计教学以及规范课堂的前提下,进行了解“疑”重实践的教学活动,即让学生亲身实验之前对于疑的回答,并与《乌鸦喝水》的方式做对较。
教师事先准备若干吸管、瓶子(有少量水),让学生进行三组解“疑”,第一组:利用吸管喝水;第二组:把瓶子倒过来喝水;第三组:用力挤压瓶子。经小组实验所知以及教师的从中指导与解释,进行如下归纳:第一组效果好(喝水多);第二组效果不佳(喝水少);第三组无效果(无水喝)。
参考文献:
[1]严欣.新课改背景下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语言的转变[D].浙江师范大学,2010(5).
一、现状分析:
《新纲要》提出“要为幼儿创造一个自由、宽松、语言交往环境,并能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发展其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幼儿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抽象逻辑思维初步萌芽。他们有强烈的好奇心、求知欲;思维积极、活跃,愿意学习新东西。在传统的语言活动中,老师一本书几幅图片也能上一节课,这种教育活动方式,已经远远满足不了幼儿的需要了。
二、案例呈现:
(一)活动目标
1.猜读故事,感悟情节,提高前阅读水平。
2.尝试创编故事,用连贯的语言在集体面前讲述乌鸦喝水的经过。
3.知道遇到问题要开动脑筋,积极想办法才能解决。
(二)活动重点
猜读故事、创编故事。
(三)活动准备
乌鸦喝水wb课件
(四)活动过程
活动一:畅所欲言话乌鸦,导入活动。
今天老师给小朋友带来一只小鸟,看看它是谁?你喜欢小乌鸦吗?为什么?说出你的理由。那这只乌鸦到底是只什么样的小鸟呢?我们一起来学习故事《乌鸦喝水》。
什么?引导孩子们说出自己的想法,在畅所欲言中真情表述,主动参与到活动中来。在此基础上顺利地进入下一个环节。
活动二:猜读《乌鸦喝水》故事,感悟情节。
1.猜读第一段。
有一只爱叫的乌鸦,叫着叫着口渴了,到处找水喝。到处是什么意思?乌鸦都飞过了哪些地方找水喝?
它看见一个瓶子,瓶子里有水。小乌鸦看到有水的瓶子,心情是怎样的?(高兴)
乌鸦发现的是一个什么样的瓶子,可以用一个什么好听的词来表示?(又窄又小)它能喝到水吗?为什么?乌鸦喝不到水心情又会怎样?(着急)
引导幼儿用语言表述乌鸦的神态、动作。
如果你看见喜欢吃的东西又吃不着,心情会怎样?猜猜看,这次乌鸦会怎么办?(幼儿猜想。)
小乌鸦想的什么好办法呢?我们一起来看看。
乌鸦围着瓶子转来转去,然后,看到了小石头,想到了办法,它叼来了好多小石头放进瓶子里。乌鸦喝到水了吗?你怎么知道的?(喝水声)水慢慢升高了,乌鸦喝到了水。乌鸦怎样喝到水的?(演示水位上升)乌鸦喝到了水,心情怎么样?
2.猜读第二段。(方法同上)
活动三:续编《乌鸦喝水》,经验迁移。
1.如果你是小乌鸦,能像小乌鸦那样爱动脑筋,想出其它不一样的好办法吗?
2.幼儿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猜想,教师快速用图画或文字的方式记录。
3.幼儿续编故事。
你最喜欢哪个办法,能讲给大家听听吗?
活动四:完整欣赏故事,拓展延伸。
1.完整欣赏故事。
2. 拓展:小朋友遇到困难时应该怎么做?
三、思想碰撞:
在以上案例中,着重体现了新课改中让幼儿多说、多想、多动手的活动教学理念,结合交互式电子白板的巧妙运用,教师只需在整个活动过程中起组织、引导、点拨作用,便能很好地达到预期的理想效果。
(一)巧用交互白板,优化活动过程
现代教育教学方式多,技巧性也很强,这就要求教师必须认真钻研教材,根据教学活动内容、重点、活动目标,选准突破口,发挥交互电子白板的最佳优势,注重实效,优化教学过程。巧妙利用交互白板的拉幕、拖拉、放大镜、输入、聚光灯、音频库、照相机、旋转、复制等功能,操作简便,幼儿主动参与,交互丰富。从案例中:幼儿从直观、生动的图象中获得了丰富的感性知识,为幼儿正确的思维创造了条件。教师利用白板的输入功能快速记录幼儿的猜想,幼儿获得了更直接的感知,表象清晰,印象深刻。此外,由于互动电子白板可以不断出现新的场景,增加了幼儿的新鲜感,使思维处于积极状态,从不同角度不断思考、解决新问题,有助于培养幼儿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二)巧用交互白板,培养自主能力
当今的幼儿需要具备的是独立、自主、等个性品质和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我们应根据幼儿的年龄和心理特点,恰当应用,创造出一种生动活泼、轻松愉快的气氛和情景。交互式电子白板这种媒体的有效运用为幼儿创设了一个自由、宽松、积极应答的学习环境,电子笔的多项功能替代鼠标,让教师和幼儿可以在白板上进行任意操作,把抽象性的问题变成形象性问题生动、形象、清晰地表示出来,更好得发挥了幼儿的自主性,提高了幼儿主动学习的兴趣及求知欲望,开启智慧的大门。
(三)妙用交互白板,强化师幼互动
一般的课件只能起到一个观看的作用,不能充分体现师幼的互动性,交互电子白板之所以能够吸引孩子们的眼球,不光是因为它有一个大的屏幕,更重要的是它的可操作性,孩子们喜欢亲自动手体验,电子白板恰恰能满足他们的这一喜好,拖动、拷贝、旋转、镜像,通过这些程序可以改变画面或是根据自己的想象设计画面。同时配合教师的有效示范,在范例中随意改动物体间的大小和位置,让幼儿通过讨论来分析构图的优劣,充分调动了幼儿的积极性,师幼间的互动交流也有了很大的提高,课堂和谐、氛围融洽,这样的学习互动才是真正有效的。
(课件出示文中第一张图片,学生已通过初读了解了故事的大意。)
生:看到这副图我很高兴:因为图上的乌鸦找到瓶子和水,就能解渴了。
师:是啊,多令人高兴啊!请你读一读写这幅图的句子。
生朗读:“乌鸦看见一个瓶子,瓶子里有水。”
师:我感觉到这只乌鸦有点儿高兴。再来读一读。
(生再读)
师:哎呀,这只乌鸦满脸笑容,是很高兴。
(生又读)
师:瞧,你读的时候把“瓶子”和“水”强调出来了,我感受到了是只开心的乌鸦。再来试一试。
(生读)
师:你边读边飞,的确很高兴。
(生又朗读这一句)
师:行,再读高兴点儿。
(连续指名学生读,掀起朗读的第一次。)
教学反思
巧评价,引导学生发展个性。
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在阅读实践中,学生在积极主动的思维和情感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在本课例中教师珍视、尊重学生的独特感受,教师只用生动活泼的语言进行巧妙的评价,这种评价不是单纯地一味地“好”“很好”“你真棒”,它更重要的是一种潜藏的巧妙的引导,是教师在引导和鼓励学生从评价中找到朗读技巧和方法,从而发展了学生的个性。
【片段二】
师:看到这副图你还有什么想法?
生:看到这副图我有点儿难过,因为我发现这个瓶子里的水不多,瓶口又小,乌鸦喝不到水。
生:对,对,乌鸦找到了水,却喝不到,一定很难受。
师:你能结合图的内容来思考,很了不起。来,老师奖给你一次读书的机会,把写这幅图的句子读一读。
生朗读:“可是,瓶子里的水不多,瓶口又小,乌鸦喝不到水。怎么办呢?”
师:是呀,多可惜啊!(生读)
师:你把“怎么办呢”这个问句读得不错,可见你对乌鸦着急的心情有所感悟。(生再读)
师:你为什么要这样读?
生:我觉得乌鸦本来已经很渴了,又飞了很多地方找水就更渴了,现在他找到水却喝不到,心里一定很难受。
师:你能结合前文来理解,更了不起。你有过类似的遭遇吗?
生:有。有一次,上完体育课,我很渴,想到教室里喝水,杯子里却是空的。到开水桶里接来水,水却很烫,当时我也挺难受的。
生:有一次听写,我好半天才找到笔,后来写着写着笔尖又断了,真是又难过又着急!
生:……
教学反思
巧评价,引导学生走进生活。
叶圣陶先生说:“全部的课程就是全部的生活,一切生活就是一切课程。”在此片段中,教师巧妙地抓住学生朗读中的独特感受,引导学生走进生活,搜集生活中的信息。学生们结合了生活经验,拓展了思维。这样不仅锻炼了学生的表达能力,同时也是语文运用于生活、服务于生活,充分体现了语文的工具性特点。
【片段三】
师:刚才同学们再次朗读了全文。现在我们来做一个“考考你,争当小博士”的游戏,请你根据课文提几个问题考考大家。
生:我想提个问题:小石子放进瓶子里,瓶子里的水为什么会渐渐升高?
生:我知道:是小石子沉到水下面就把水挤上来了。
生:小石子为什么会沉下去呢?
生:我爸爸说过:石头比水重,所以就沉下去了。
师:你知道得真多,真是“小博士”。(掌声)大家看──
实验演示
师:如果瓶子旁边没有小石子,我们该帮他想什么好办法呢?
生:把瓶子推倒。
生:让乌鸦用两只翅膀用力把瓶子举起来喝。
师:你们出的主意真好。
生:乌鸦可以到草地上去衔些草来放进瓶子里,也能喝到水。
生:乌鸦可以用嘴巴拔一根长长的草当吸管,把瓶子里的水吸出来。
师:你能想出这样的好办法,真了不起。
生:可以请大象来帮忙,让大象把瓶子举起来,把水倒进乌鸦的嘴里。
师:恩,多棒的主意啊!(奖励“小博士”)其实,这篇课文介绍的只是一只爱动脑筋的乌鸦。小朋友们在课外可以读一读更多的智慧小故事。
教学反思
布鲁纳说过:“最好的学习动机莫过于学生对所学材料本身具有内在的兴趣。”教学中,教师要努力创设新颖、生动的情境,以引发学生内心的好奇和新鲜感,调动学生主动地参与学习,促进学生积极思考,勇于探索,在不断获得新知的同时,提升自身语文素养。如《草原的早晨》新课导人时,我播放一段太阳升起、大地万象更新的画面,引导学生想象并谈话:“每天,我们迎着朝阳去上学,你能感受到早晨有什么特别的吗?”学生纷纷发言,如“早晨的空气特别清新!”“早晨我们上学,大人们也开始上班了,真是一个忙碌的早晨。”“早晨我看到路边的小草花儿都特别有精神,真美!”……学生畅谈对早晨的印象,在和谐的氛围中,我再导入新课内容:“是呀,同学们真是生活的有心人,发现了早晨如此特别,如此美丽,《草原的早晨》又给我们展现了什么样的美景呢?我们一起来学习!”这样的导入,在自然和谐的谈话活动中,既激发了学生的阅读兴趣,又训练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二、争辩求“异”——激发探究欲望
学语文离不开生活。学生对文本中语言的理解、表达技巧、内在情感的感悟,在很大程度上与自身的生活经验、认知能力是紧密相关的。因此,在平时的教学中,教师要鼓励学生联系生活体验学语文,紧扣文本的关键处大胆质疑、勇于表达自己的观点,引领学生在互相的讨论争辩中,激发创新思维的火花,彰显自己的个人魅力。如教学《乌鸦喝水》这一课时,我带领学生围绕乌鸦喝水的瓶子“做文章”,首先展示给学生三个不同的瓶子,分别是:装半瓶水,瓶口小;装满水,瓶口小;装半瓶水,但瓶口大。引导学生观察它们的不同之处,说说乌鸦能不能喝着水,为什么?学生根据自己的经验各抒己见,产生了一些不一样的看法。接着要求学生阅读课文找找哪个瓶子跟乌鸦找的一样。并请几名学生到前面来做实验。如此设计,学生的思维空间拓宽了,为学生质疑表达提供了广阔的平台,激发了学生自主探究的欲望。更令学生兴趣盎然的是,对有不同意见的问题进行辩论,继而再通过实验证明,让学生在争辩中体验到自我的价值,将抽象的文字转化为生动的表象,点燃了学生创新思维的火花。
三、品评求“活”——诱导独特感悟
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中的课文大多文质兼美,题材具有典型性和时代气息,文化内涵丰富,语言应用精妙,思想表达深刻,是引领学生品评感悟的重要载体。教学时,由于课堂时间有限,对于文本的精彩独到之处无法一一品读感悟,因此,需要老师在解读文本时抓住重点,引领学生对“文眼”、“点睛”之处进行反复诵读品味,透过语言文字,感受其丰富的内涵。同时,在学生感悟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进一步与文本对话,对文本进行品评,在评中深化哩解,提升认识。如教学《乌鸦喝水》时我这样引导学生:出示“一只乌鸦口渴了,到处找水喝。”大家读一读,看能读出什么呢。听学生读后,似乎没有能感觉到乌鸦到处、急切找水喝的感觉,于是我说:“大家闭上眼睛想象一下,乌鸦到处找水喝,如果我们用望远镜瞧一瞧,你会看到什么呢?”学生议论纷纷:“乌鸦飞得满头大汗,着急地找水喝!”“我看见了乌鸦飞到田野,飞到树林,飞到山上,可就是找不着水。”甚至还有学生模仿可怜的乌鸦,有气无力地说:“真是渴死我了,哪儿有水呢?”一句话、一个情境,就能够调动学生各种感官,引领学生进人广阔的情景当中,展开了丰富的想象,学生由“局外人”变为“局内人”,在生动的语言描述中,学生的品评感受、独特感悟得到立体凸现。
四、拓展求“广”——提升综合素养
语文教学的终极目标是为了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提升综合素养,教学中应注重以语文课堂为核心,向学生的学校、家庭、社会生活等领域延伸拓展,将课内训练与课外训练进行有序有效地整合,实现语文教学效益的最优化。
1、注重拓展延伸。如学习了《奶奶的白发》后,我布置以“我学会了做家务”为主题的家庭实践活动,在课堂上通过采访的形式,让学生介绍自己所学会做的事情。这样,学生既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又在多样化的语言实践中感受语文学习的魅力;
我们现行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存在着不少问题,导致我们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出现以下的状况:
1.1 长期以来的应试教育,使得听、说、读、写的各项语文基本能力之间发展不平衡,“写”的地位过于偏重,迫使听、说、读的能力成为其附庸,失去了本身的独立性。
1.2 过重的学习负担,使学生失去了原本可以用来阅读的宝贵时间和积累丰富的社会经验的机会,久而久之,冷落了阅读训练,忽视了阅读能力的培养;
1.3 阅读教学研究方面,未能形成较为完整的理论体系和真正切实可行而又行之有效的操作方法。
2 解决小学语文阅读教学问题的教学策略
如何真正贯彻新课标对阅读教学的改革对改变阅读教学现状至关重要,对此我认为应该找准切入点,根据小学生阅读的心理和新课标对不同学段的阅读要求采取如下的教学策略来解决阅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2.1 创设情境,培养学生的想像力。针对低年级学生活泼好动、模仿能力强的特点,在学习课文时,可以让学生充分“动”起来,模仿文中人物的神态、动作表演。真正了解课文“写什么”是提高低年级学生阅读的兴趣,使学生尽快进入阅读的角色中,掌握阅读的方法,提高阅读的质量的关键。
比如设计《乌鸦喝水》一课的教案时,我采用如下设计思路:课前先准备一个瓶子和水,一些石子,这些教具准备是为了给学生演示乌鸦喝水的过程,在演示的同时可以提出问题,乌鸦为什么喝不到水?乌鸦是用什么方法喝到水的?(让学生在课文中找答案并把它朗读出来。)第二课时是让学生在进行自主学习的同时加强对课文的了解,并将其拓展到生活的领域,可以设计这样的情境:乌鸦飞到森林里,口渴了,森林里只有一口井,乌鸦怎样才能喝到水?这时让学生畅所欲言,学生的智慧火花因此迸发。第一课时创设了乌鸦喝水的情景,让学生自己去想像乌鸦喝水的过程,思考乌鸦喝水的方法,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第二课时几乎都是学生自己的活动,并且也较好的结合了学生的生活实践,符合新课标提出的培养学生语文实践能力的要求,师生达到了真正的互动。
到了中高年级,教师创设情境不再单单是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要指导学生的学习方法,一方面教师要因势利导,另一方面要将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课本让学生读,思路让学生讲,规律让学生找,学法让学生悟,使阅读方法真正成为学生主动获得的一种可贵的精神财富。由于小学生的阅读经历有限,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能直接将抽象的学习方法硬性塞给学生,要他们去背;更不能以让学生学会读书为借口而放任自流,让其“暗中摸索”。让学生掌握阅读方法,形成阅读能力并不是一蹴而就的。教师应根据教材特点,抓住训练时机,巧设思维情境,渗透学法指导,让学生主动而又生动活泼地学习,积极发挥其主体作用,使“教材”变成学生的“学材”,在师生共同实践探索中使学生领悟学习方法。
2.2 利用提问,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在小学生阅读教学中,在学生不能完全自学的情况下,教师对学生阅读的引导有着关键的作用,教师的引导主要又是靠提问来体现的。心理学认为学习过程可以解释为儿童已有的认知结构与外部环境相互作用,通过同化、顺应达到认识与外界一致即平衡的过程。而要引起儿童对外界的注意就要进行提问,引起儿童新旧知识的冲撞。此时,老师承担的主要功能就是将教学的重点、难点、较为抽象的知识点等化为一个个孩子容易理解的问题,孩子思考了,回答了这些问题,目标也就达到了。
低年级应着重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主动提问的习惯,对学生提出的问题,教师应及时的、积极的反馈,对不敢提问的学生可通过引导和鼓励,让学生敢于提问。
到了中年级要注重引导学生对所提的问题进行筛选,提出有价值的问题,从而培养学生善于提问的能力。教师在选择问题的过程中要告诉学生为什么有些问题不好,有些问题却提得很好,可以让提出问题的学生说说自己是怎样提出来的,以互相启发,互相学习。
一、在生活中识字
语文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如在教学《菜园里》这课时,我提前布置学生随家长到菜市场选熟悉的或爱吃的蔬菜,并让家长用字条写上菜名,第二天孩子们把自己爱吃的蔬菜分别报上来,然后我把提前写好的字卡让他们指读,学生非常认真地记住了各种蔬菜的名称。将枯燥的识字教学融入生活中,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一些本来少见、复杂的字学生也能轻而易举地记住了。
二、在题目中识字
题目是每篇文章的核心或者中心,往往会有生字出现,若能巧妙设计教学环节,必将减轻识字的负担,比如在《乌鸦喝水》一课时,课题的引入我采取激情引用,我说:“今天有一位新朋友要和大家一起上课,你们欢迎吗?”激发起学生的兴趣,然后出示“乌鸦”图,并随机说:“请你们和他打个招呼吧!”孩子们有礼貌地说:“欢迎你,乌鸦!”我随机出示“乌鸦”一词,此时学生学习生字的兴趣很高,很容易就区分了“乌”和“鸟”的不同,“鸦”字用加一加的方法记住,这样在题目中分散学习了两个会认的字。
三、在辨析中识字
低年级的儿童以形象思维为主,学生能记住一个字的大致轮廓,但是忽视细节,添笔少画,多点少横以及形近字、同音字混淆的现象非常普遍。因此教学时要注意如何指导学生对汉字从粗线条的勾勒到细线条的感知,比如我在教学《乌鸦喝水》一课时,对文中“喝”和“渴”做了如下的设计:我用挑战性的语言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我说:“乌鸦知道大家很聪明,他想考考大家,你们愿意挑战吗?”学生兴趣浓厚,我随机出示句子:“一只乌鸦口渴了,到处找水喝。”先让学生自由读、指名读,我要求学生找出有两个长得很像的字宝宝,学生很快找出“喝、渴”,我立即出示了带拼音的“喝、渴”的生字卡,指名让学生借助拼音读准字音并组词,然后记住字形。学生发现偏旁不同,我则在学生观察的基础上总结“喝水需要口(口),口渴需要水(氵)”,这样进一步形象化的比较,加强了易错字的区别,随后我出示了“老师口 了,想要 水。”的填空练习,并自己造句。学生学得有趣扎实,再次辨析易混的字,降低学生识字的难度,提高学生识字的效果,又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可谓是“一箭三雕”的功效。
师:乌鸦很聪明,会利用瓶子旁边的小石子喝到瓶子里的水。可是,如果瓶子的旁边没有小石子,乌鸦该怎么办?
学生自思自议。
生1:乌鸦可以去找一根吸管,放进瓶子里,不就喝着水了吗?
师:你这只乌鸦可就省力多了。
生2:乌鸦如果把瓶子推倒了,就可以喝着水了。
其余学生急不可待地要反驳。
生3:你这个办法不行。你把瓶子推倒了,水都流到地上了,被地板吸干了,岂不是前功尽弃?
师:是啊!要考虑到这一点。
生4:我就把瓶子斜一点点,不全放到地上。
生5:乌鸦又没有手,怎么能扶得那么好呢?要是它一不小心,扶不住,瓶子就会摔倒地上打烂了。
师:大家考虑得很周到,能不能把这个办法改进一下呢?
学生思考、讨论。
生6:我有办法。乌鸦可以先用爪子把地上的沙子挖起来,堆得像小山那样。再把瓶子靠在上面,不就可以喝到水了吗?
教师连忙根据生6的描述画了一幅简笔画在黑板上。
师:现在这样行吗?
学生齐鼓掌。
师:通过大家齐心合力地思考,我们终于想出了一个好办法。还有别的办法吗?
生:……
学生对于同学提出的办法,纷纷提出改进意见。这样引导学生依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和知识经验,在新的情境中思考新的应对办法,对别人的办法提出意见和建议,对自己的办法进行不断修正,在表述过程中提高了语言表达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同时,教师的适时评价,让学生感觉到自己的见解是有意义的,从而更进一步激起学生对思考的兴趣。
在学生充分进行拓展思维训练后,我还将这些创新思维的成果抓住,让学生将想说的话定下来。
师:同学们的办法可真多!乌鸦听了可高兴了,它说下回再遇到这种情况就难不倒它了。你能猜猜,乌鸦会怎么做吗?我们把这个故事写下来吧。
以下是学生创新思维的成果记录:
生1:一只乌鸦口渴了,到处找水喝。它看到一个瓶子,瓶子里有水,可是乌鸦的嘴巴太大了,伸不进去,喝不着水。它就开始想办法。想啊想啊,想出来三个办法:(1)我可以用吸管喝水。(2)我把麦秆放进瓶子里,麦秆是空心的,我就可以喝到水了。(3)我把瓶子小心地、慢慢地倾斜,这样就可以喝到水了。
生2:一只乌鸦口渴了到处找水喝,乌鸦忽然发现路边的一块石头旁有一个瓶子,乌鸦高兴极了,于是它把嘴巴伸进去,可是瓶子的口太小,它的嘴巴根本就伸不进去呀,怎么办呢?乌鸦看见旁边有一根吸管,就把吸管放进瓶子里,乌鸦痛痛快快地喝着了水,口不渴了。
生3:有一天,乌鸦在山上玩。乌鸦口渴了,到处找水喝,它一边飞一边找,终于找到一瓶水。但是瓶子里的水少了,乌鸦喝不到,怎么办呢?乌鸦想出了一个办法,乌鸦用力把瓶子推倒,水一滴一滴地流出来,乌鸦终于喝到水了。
生4:一只乌鸦口渴了,到处找水喝。乌鸦看见一个瓶子,瓶子里有水,可是,瓶子里水不多,瓶口又小,乌鸦喝不着水,怎么办呢?乌鸦看见旁边有许多小沙子,乌鸦就用翅膀和爪子把沙子堆成一座小山,乌鸦把有水的瓶子斜靠着小山,乌鸦就喝着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