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3-24 15:24:48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12篇小学语文电教论文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在这个学期中,校领导为各班级配备了笔记本电脑,为优化课堂教学结构,增强教学效果,提高教学质量,就如何运用多种媒体进行语文电教这一课题研究和探索,并逐步积累了一些经验和体会。以小语第一册课文《山村》为例,简要地谈谈自己是怎样通过图片,录音、插图等媒体的有机组合进行课堂教学的具体设想。
一、钻研教材,确定运用多媒体的组合进行教学的总体思路
多种媒体的综合使用,能将课文的内容以声感、形感、色感、动感直接作用于学生的感官,使其在学生的大脑里留下鲜明的形象。在基本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借助课件会中动中有静的美感,待到最后一教时播放山村录像,这样循序渐进,带着学生走进教材,辅之以学生看听说想读练的训练,收到了令人满意的教学效果。
二、指导观察、引导思考
《山村》的课文内容与配套插图的画面完全一致。用浅湿、明快、形象、生动的文字全面反映了图中的景物
三.自己动手精心制作课件
深学生对静中动的读后印象。投影具有直观性、形象性、灵活性、实用性、新颖性等特点,有利于教师传授知识,有利于学生智力的开发,有利于学生在连看带想的思维活动中的综合能力的培养。
纵观小学语文教材,由于年级高低作者不同,体裁有别,文风各异,作为语文教师,必须潜心研究编者的编排意图,确定科学合理,符合教学实际的教学目标,根据不同的课型特点,大胆改革,锐意创新,进行各种电教方法的应用,彻底摒弃陈旧的教学方法,借此优化语文课堂教学效果,以走出高分低能的误区,向高效率、轻负担的方向发展。同时在电教的教学实践中,又必须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一、忌方法类同,要做到恰当选择。
二、忌千课一面,要做到常用常新。
三、忌一成不变,要做到灵活运用。
一、研究小学语文教学语言的意义
随着现代化多媒体技术以及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小学生能够接触到的知识面范围也更加广泛,小学语文教学中的知识也越来越丰富,因而对于小学语文教师应当具备的教学语言要求也越来越高,要求教师能够运用正确的语文教学语言来表达出文章中的艺术情感,在阅读赏析中,诗歌朗诵中,故事讲解中教给学生更多的知识和人生的道理,帮助学生从小就树立正确的三观,用形象和生动的语言来探索语文学习的奥妙之处,增强小学语文的教学美感,活跃课堂气氛,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提高小学生的言语表达水平。
二、小学语文教学语言应当具备的特点
(一)规范性
小学生还处在形象思维的发展阶段,对于很多小学语文课本中比较深奥的内容还是很难理解的,特别是在语言的理解上面,存在着很大的模仿性,语文教师的一言一行,都将会影响到小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形成,因而在小学语文的教学过程中,要求教师必须要注重教学语言的规范性,必须要使用普通话进行教学,不要在语文课堂上给学生说地方的方言,教师要注意练好自身的普通话,千万不要平翘舌不分,不能使用口语化教学,一定要严格按照科学的语言表达顺序给学生以正确的示范和指导,让学生在一个规范性的语言教学环境中成长,这不仅仅是为了能够提高小学语文教育的教学水平,更重要的是为了让学生能够更好地适应社会,学会正确表达自己,学会理解他人,这就要求从业的小学语文教师必须要有职业的教师资格证和二级甲等以上水平的普通话资格证书,才可以从事小学语文的教学工作,提升自身的专业水平和语言表达能力,更重要的是要提升自身的职业道德素质,不能在小学生面前口吐脏字,不可以骂人,不能让小学生的心灵受到创伤。
(二)科学性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还要注重教学语言的科学性,不可以信口开河地欺骗小学生,要给予学生科学的教育学习环境,提高小学生的语文艺术素养水平,例如在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夹竹桃》一文的学习中,不仅要注重对夹竹桃外貌描写的分析,教师还要透过表面的描写去探索作家季羡林老师内心的情感,探究作者究竟想要表达怎样的情思,教师在为学生朗读散文的过程中,需要注入自身的情感,通过动听的朗读让学生能够感受到夹竹桃那种坚韧和顽强的生命力,激发出学生对夹竹桃的喜爱之情。小学语文课堂不应当是乏味空洞的,而应该充满着许多丰富的感彩,教师在语言表达时,应该将这种正确的情感毫无保留地传递给学生,在传递情感的过程中,要保证语文教学语言的科学性,做到正确地表达自己,不要使用模棱两可的语言给学生造成误解。这也从侧面要求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学语言要尽量简洁、科学、正确,不要有太多嗦的语言习惯,要用直白、干练的语言来解答小学生提出的问题,注意语文教学中心思想的提炼。因为嗦的语言是无法抓住学生注意力的,教师也会混淆遗忘真正的教学重点,不能够教给学生更多有用的知识。
(三)可接受性
小学语文教师还应当使用可接受性的教学语言特点主要指的是,要用小学生能够听懂的语言去进行教学,尤其是对于小学低年级的学生来说,过于书面化深奥的语言方式他们肯定是听不懂的,因而对于小学低年级的语文教学来说,要采用更加贴近学生生活的语言方式来进行教学,要让学生能够听懂、接受语文教师的语言教学方式。运用可接受性较高的生活语言进行教学时,可以让学生更好地融入语文教学情景当中去,比如在《桂林山水》一课的教学时,很多学生可能并没有真正去过桂林,怎样才能够让学生更好地欣赏桂林山水的美景,就需要教师运用生活性的教学语言来引导学生进入到桂林山水的情境当中去,将“漓江的水真静啊”,“漓江的水真清啊”,“漓江的水真绿啊”三句中的“真静、真清、真绿”作为教学的重点,为学生构造出一幅幅形象的“桂林山水”景色画面,通过语言形象教学的方式,可以让学生将脑海中的桂林山水形象画下来并且在大家面前进行展示。
2完善高职院校酒店管理专业教育教学的具体措施
要想从根本上完善高职院校酒店管理专业教育教学,就需要从实践教学管理、实训教材建设、教学体系优化、学生综合素质拓展四个方面做起。
2.1在实践教学管理中完善酒店管理专业教育教学
对于高职院校酒店管理专业的教学实践来讲,实践教学管理是顺利开展教学工作和确保教学效果的重要基础。对高职院校酒店管理专业来说,加强实践教学管理是教学工作和教学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高职院校酒店管理专业生存和发展的必要条件。这就要求高职院校要充分重视实践教学管理的重要地位,尽可能去完善这一管理体制,进而使高职院校酒店管理专业可以在教育界稳定立足并发扬光大。由于高职院校酒店管理专业具有很强的实际应用性,只有能充分适应社会酒店行业的飞速发展才能在教育专业改革中经久不衰。就社会发展现状来看,只有在教育教学中进行有计划的实践教学安排,通过课堂上的实践操作和毕业实习等方式,注重对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让学生学会将理论知识与实践工作灵活结合,在坚实的实践教学体系强有力的支撑下,才能为社会培养出一批批实用型酒店管理人才。
2.2在教育教学中加强专业实训教材建设
高职院校对在校学生的教育,不单单是对综合知识理论的传授,同时也要注意对学生的专业实训。专业实训能力的优劣,直接关乎着学生在日后酒店管理工作中的能力。高职院校比较注重培养学生的能力,以培养高素质的技能型人才为教育目标。要想让学生切实掌握酒店管理方面的技能,必须加强专业实训教材建设,这是高职院校教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是让学生将理论知识落实到实践中并得到锻炼的有效方式,促进了是高职院校酒店管理专业的教育教学改革。学生实践技能的高低也是用人单位选拔人才的重要标准,酒店管理行业需要的是在工作中可以凭借扎实的技能,出色处理各种突发状况的实干型人才,这些能力在专业实训教材中都会得到体现。学生只有充分重视专业实训,才能让自己的实干能力得到提升,为日后做好胜任工作、打好基础能力的准备。
2.3注重对实践教学体系的优化
在高职院校对酒店管理行业的教育教学中,注重对实践教学体系的优化,是社会酒店管理行业衡量高职院校输出人才是否优质的标准之一。在当今社会,高学历已经不再是个人能力高低的唯一代表,社会更需要的是实干型人才,高职院校在对人才的培养定位时尤其应该注重这一点。高职院校在教学实践中,可以通过合理安排理论学习与实践教学的课程比例、合理设置实践教学内容、创设并完善教学实践条件等方面,加强高职院校对实干型人才培养的实践教学体系优化,确保满足酒店管理行业对实用技能型人才的迫切需要。
2.4在教育教学中重视学生综合素质的拓展
社会对优质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真正的优质人才不仅仅只局限于高学历或高技能,各方面综合能力较高的人才才是最受欢迎的优质人才。众所周知,高职院校注重对技术应用型人才的培养,但是出于社会对于综合型人才的强烈需求,高职院校的酒店管理专业在进行人才培养的同时,要注重学生德智体等各方面素质的均衡发展,培养学生的健全人格和高尚情操,帮助学生树立远大理想和长远目标,促进学生快速成长为综合素质较高的符合型人才,更好地适应发展日益壮大的酒店管理对于高素质人才的需求。
2.5在教育教学中强化学生职业意识教育
高职院校在对学生的教学过程中,除了要教会学生专业知识和提高学生实践能力,还应该加强对学生的职业意识培养,在教学中引导学生深入挖掘酒店管理行业的闪光点,更深刻地认识到从事酒店管理行业的意义所在,以加强学生对酒店管理行业的职业意识,还要加强学生的服务理念,培养学生的吃苦精神。一个真正具有强烈职业意识的人,才能在工作中表现地更加出色,才有可能在平凡的岗位上创造出不平凡的成就。在教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职业意识,也是影响酒店管理行业从业者整体素质提升的重要推动环节。
1.1在实践教学管理中完善酒店管理专业教育教学
对于高职院校酒店管理专业的教学实践来讲,实践教学管理是顺利开展教学工作和确保教学效果的重要基础。对高职院校酒店管理专业来说,加强实践教学管理是教学工作和教学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高职院校酒店管理专业生存和发展的必要条件。这就要求高职院校要充分重视实践教学管理的重要地位,尽可能去完善这一管理体制,进而使高职院校酒店管理专业可以在教育界稳定立足并发扬光大。
由于高职院校酒店管理专业具有很强的实际应用性,只有能充分适应社会酒店行业的飞速发展才能在教育专业改革中经久不衰。就社会发展现状来看,只有在教育教学中进行有计划的实践教学安排,通过课堂上的实践操作和毕业实习等方式,注重对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让学生学会将理论知识与实践工作灵活结合,在坚实的实践教学体系强有力的支撑下,才能为社会培养出一批批实用型酒店管理人才。
1.2在教育教学中加强专业实训教材建设
高职院校对在校学生的教育,不单单是对综合知识理论的传授,同时也要注意对学生的专业实训。专业实训能力的优劣,直接关乎着学生在日后酒店管理工作中的能力。高职院校比较注重培养学生的能力,以培养高素质的技能型人才为教育目标。要想让学生切实掌握酒店管理方面的技能,必须加强专业实训教材建设,这是高职院校教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是让学生将理论知识落实到实践中并得到锻炼的有效方式,促进了是高职院校酒店管理专业的教育教学改革。
学生实践技能的高低也是用人单位选拔人才的重要标准,酒店管理行业需要的是在工作中可以凭借扎实的技能,出色处理各种突发状况的实干型人才,这些能力在专业实训教材中都会得到体现。学生只有充分重视专业实训,才能让自己的实干能力得到提升,为日后做好胜任工作、打好基础能力的准备。
1.3注重对实践教学体系的优化
在高职院校对酒店管理行业的教育教学中,注重对实践教学体系的优化,是社会酒店管理行业衡量高职院校输出人才是否优质的标准之一。在当今社会,高学历已经不再是个人能力高低的唯一代表,社会更需要的是实干型人才,高职院校在对人才的培养定位时尤其应该注重这一点。
高职院校在教学实践中,可以通过合理安排理论学习与实践教学的课程比例、合理设置实践教学内容、创设并完善教学实践条件等方面,加强高职院校对实干型人才培养的实践教学体系优化,确保满足酒店管理行业对实用技能型人才的迫切需要。
1.4在教育教学中重视学生综合素质的拓展
社会对优质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真正的优质人才不仅仅只局限于高学历或高技能,各方面综合能力较高的人才才是最受欢迎的优质人才。众所周知,高职院校注重对技术应用型人才的培养,但是出于社会对于综合型人才的强烈需求,高职院校的酒店管理专业在进行人才培养的同时,要注重学生德智体等各方面素质的均衡发展,培养学生的健全人格和高尚情操,帮助学生树立远大理想和长远目标,促进学生快速成长为综合素质较高的符合型人才,更好地适应发展日益壮大的酒店管理对于高素质人才的需求。
1.5在教育教学中强化学生职业意识教育
高职院校在对学生的教学过程中,除了要教会学生专业知识和提高学生实践能力,还应该加强对学生的职业意识培养,在教学中引导学生深入挖掘酒店管理行业的闪光点,更深刻地认识到从事酒店管理行业的意义所在,以加强学生对酒店管理行业的职业意识,还要加强学生的服务理念,培养学生的吃苦精神。一个真正具有强烈职业意识的人,才能在工作中表现地更加出色,才有可能在平凡的岗位上创造出不平凡的成就。在教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职业意识,也是影响酒店管理行业从业者整体素质提升的重要推动环节。
怎样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呢?在这里,本文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和思考,具体谈谈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策略。
一、要钓到鱼就要先问问鱼想吃什么,了解需要点
从学生的需要出发去组织教学,是有效教学的基础。怎样才能了解到学生的需要点从而提高课堂的有效性?
1.找准疑难点、空白点。教师要从孩子的角度去思考,沉下去了解学生。学生已经具备了怎样的知识基础和情感起点?对今天的学习内容,学生感到难于理解和掌握的地方可能会在哪儿?哪些地方是学生最想了解、最需要老师引导的?作为教师,在组织教学之前,都应该对这些问题有一个深入的了解。只有这样,才能做到既不会重复教学浪费教学时间,也不会因为知识链的隔断而让学生不得要领。我们的语文教材还存在着很多空白点,教师要抓住这些空白点有意识地启发学生思考想象,发展语言,形成能力。
2. 尽可能找到一个 “兴奋点”。教师在组织教学的过程中,找出能紧紧吸引学生注意力的“兴奋点”,是非常重要和必要的。在某种意义上说,教学能否有效,关键在于寻找学生的“兴奋点”。让学生从一开始就被教师设计的问题紧紧吸引,整个教学时段学生都处在一种“兴奋”状态之中,是一个优秀教师教学素质的真正体现,也是教师知识基础的真正体现。
3. 敏捷地捕捉课堂上学生的生成点。在教学过程中,一个经常遇到的情况是,无论教师在备课时准备得多么充分,考虑得多么周到,在课堂中也经常有意想不到的情况发生。这种情况说明,众多学生的思维比一个教师的思维要丰富得多,也深刻得多。在课堂教学教师与学生双边参与的动态进程中,教师应敏捷地捕捉并判断、重组学生在课堂涌现出来的信息,适时调控,充分利用。因着学生的思路顺势而导,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需要顺势而学,那么整个教学气氛会非常融洽,学生也会更积极主动地思考学习,就能够出现精彩不曾预约的有效生成,从整体上提高教学效果。
二、“删繁就简三秋树”,抓住切入点
“真实、朴实、扎实”是新课程所提倡的语文教学精神,崔峦老师提出“简简单单教语文,本本分分为学生,扎扎实实求发展”。有效的语文课堂追求简单、快乐和实用。教简单快乐的语文,抓住教学切入点是关键。
1. 教学目标简明具体。教学首先要确定合适的目标。目标要简明,如果目标过多,面面俱到,反而会心中无目标,一面都不到;目标制订不能空泛,要具体。如教学目标“学习作者是如何写景物的,领会作者在景物描绘中表达的对生活的独特感受”就比 “学习作者在景物描绘中表达的高尚的精神追求”更具有操作性和可检测性,体现在两个方面:有利于教师做到心中有数――围绕目标达成设计的每一个环节要达到什么目的?有利于教师的自我监控――目的达到了吗?没达到采取什么措施及时调控?
2. 教学切入简约集中。有效课堂由有效的师生、生生互动体现。要达到有效互动,作为起主导作用的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认知实际精心选好讲课的切入点,设计的问题能使重点突出,让学生在短时间内把握课文的主旨,更好地理解课文。
3.教学环节简洁自然。真正的好课主要教学环节往往只有几步,着重让学生充分地与文本对话,读写说悟,实实在在地体会揣摩语言文字。简洁自然的教学环节,使学生有更充分的时间去主动思考,积极感悟。
三、“红杏枝头春意闹”,创设体验点
《语文课程标准》中多次用到了“体验”一词,在阅读目标上强化感受性、体验性,注重情感体验。学生自己对文本有一定的理解,但往往理解不会深入,教师需创设体验点,引导学生从生活的角度出发,去深入地理解文本的情境和情感,体验点的创设比贴标签式的说教会使学生更易于接受。
1.当课文意义生成在学生的原认知结构中找不到呼应时,引导学生移情体验。由于受知识和生活经历的局限,学生对课文中所蕴含的主题与情感往往缺少体验,经常产生陌生感与疏离感。因此,教师在教学组织过程中,特别要注重找到学生类似的情感体验,引起学生的情感共鸣,提高教学效果。
2.引导学生对内容情境产生兴趣,从而激发体验的内需。情感体验是以兴趣为主要出发点的。对课文所体现的情感,学生由于缺少审美的需要,往往根据自己的性别、经历与情感偏好而加以取舍,对陌生的或者排斥的情感主题,经常容易忽视。在这时候,教师就必须根据教学需要,激发学生的审美兴趣,让学生主动去体验各种各样美好的情感。著名特级教师窦桂梅老师在《游园不值》的教学中创设的体验点,给人印象很深刻。爱花、惜花的诗人没能进到园子里,却看见“一枝红杏出墙来”,窦老师请学生扮演那枝“红杏”,想象红杏会对园主人说些什么,会对诗人说什么?会对园子里不能出墙头的花花草草说什么?学生兴趣盎然,透过文本进入了诗境。
在强调素质教育的新课程教学中,最忌讳教师生怕学生配合不了、不能达成自己的教学目标,自己把什么都说出来,让学生记住现成的答案。没有思考何谈创新?因此,积极创设生动活泼、宽松自如、民主协商、主动探索的教学氛围,激发学生的创造思维,这样学生就会乐意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就能大胆发言,就能敢于说、敢于辩、敢于否定权威定论,提出新见解。在《小马过河》的教学中,当师生讨论认同“小马不动脑筋,别人怎么说它就怎么做”时,有学生说:“我认为小马做得也有道理,它做事非常小心。如果河水真的很深,那么小马下水一不小心,性命就难保了。换成是我,听了松鼠的话也会收住脚步,这样冒险的事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啊! ”显然,这是一种引人思考,含着一种强烈批判意识的声音,教师顺势而引“是啊,生命只有一次,谁都不能拿自己的性命开玩笑。那么听老牛说是浅,松鼠说是深,面对让人如此为难的问题,如果是你,你会怎样来得知河水的深浅呢?”学生讨论热烈,智慧的火花不断闪现,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学生再通过讨论加深对小姑娘美好心灵的认识。
二、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爱因斯坦说过:“一切创造性劳动都是从创造性的想象开始的。”想象是创新的翅膀。学生读有情有景的课文,教师可启发学生再造想象,边读边在头脑中浮现图画,这样既能用图画帮助理解内容,又能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增进创新技能,进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对于留有想象空间的课文,要鼓励学生展开想象和联想。比如学了《桥》让学生说说,你们最想对老支书说些什么?学了《新型玻璃》让学生说说,你们还想发明什么样的玻璃?读了《坐井观天》让学生想象,青蛙听了小鸟的话怎么想,怎么做了?这样在仿写实践中展开想象的翅膀,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美国教育家杜威也说过,“科学的每一项巨大的成就,都是以大胆的幻想为出发点的”。对事物的未来大胆地幻想是创新的起点,从某种意义上讲,科学史上的许多事物的过去和今天都表明,“只怕想不到,不怕做不到”。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我们应引导学生对事物的未来大胆进行幻想,并以此幻想目标为导向,激励学生改组、迁移、综合运用掌握的知识,寻找各种将幻想目标化为现实的途径,从而增进创新技能。同时,教师要善于利用“空白点”,引发学生“补想”,培养学生的合理想象能力。小学语文课本中加强语言文字训练的好课文很多,蕴含着培养创新能力的因素和良机,我们要充分挖掘这些因素,把握培养良机,引导主体参与,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和创造思维,进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三、创设一个以生为本的课堂
在教学过程中,“教”要为“学”服务,教师必须真正尊重每一位学生,一定不能轻易地否定学生的观点、看法、想法,伤害学生参与的积极性。教师在一定的范围内,充分给学生一些自主选择、自由加工的机会,让他们在选择中学习选择,在加工中学习创造,在不断探索中有所发现,在进一步参与中发展自我,完成认识的变化和飞跃。教师课堂上可允许学生有比较自由的坐姿,不强求学生个个正襟危坐;可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学习方法,尽量说“让我们一起来学习”、“这个问题我们共同来研究”、“请你帮我……”等话语;甚至允许学生在老师讲课时有秩序地插话,发表自己的见解,给学生提供足够宽松的心理空间;当有疑问或不同见解时可随时发问,情不自禁发表出来的意见,往往是学生智慧火花的闪现。当学生回答不出教师的提问时,允许他自己请另外的同学帮他回答。若?W生提出的问题与教学内容相差甚远或问题提不到要害处,这时教师应该先给予积极鼓励,赞扬他有敢于提问的勇气,然后再给予点拔和启发,让他们带着成就感地坐下。师生平等的关系是保证智力与非智力都处于最活状态,使学生敢想、敢说、敢问、敢争辩、大胆探索。
四、利用评价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课堂教学是学生学习的主渠道,新课程着力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因而在课堂教学中评价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今天的评价不应只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的提高,而更应该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几方面进行综合评价。这样才能真正做到面向全体学生,着眼于学生的每个方面,师生共同擦出创新思维的火花,促进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教师对学生的学习评价要以激励为主,要尽力为学生铺设学习成功的阶梯,提供学习成功和探索创新的机会,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所以,在创新精神的培养过程中,如果能注意运用激励性的手段,对学生每一点一滴的进步给以支持和鼓励,则更能激发学生的创新激情。教师务必树立以人的发展为本的评价理念,发挥评价的激励功能。针对不同层次的评价对象,灵活采用各项评价指标,通过激励性评价,使学生看到自己的进步和潜能,长处及不足,及时把握自己的发展态势,从评价中认识自我、发展自我。
语文教学的任务之一,就是根据课文的特点,运用多种电教手段,培养学生审美能力。现以《桂林山水》为例,谈谈我的体会。
一、运用多媒体,欣赏桂林山水形象美。
《桂林山水》语言优美简练形象,学生由于缺乏一定的生活阅历,很难通过抽象的语言文字去领会形象的山光水色的美。根据这一特点小学语文教学论文,我借助于多媒体,让观察栩栩如生的桂林山水风光,通过娓娓动听的导语,按由远及近的顺序,抓准观察的重点,把学生带进那“甲天下”的“桂林山水”美景中。如近处的绿水、小舟,江底的沙石,水中的倒影;远处千奇百怪的峰峦,山间的绿树红花,空中迷蒙的云雾。这样使学生的情感逐步与作者的情怀产生共鸣,如身临其境,感受到呈现于眼前的不是单纯的山水画面,而是一个实实在在的迷人境界,激发学生强烈的审美和情操论文服务。
二、剖析重点段,领略祖国的语言美。
课文中作者特意把漓江水“静、清、绿”和桂林山“奇、秀、险”的特点,安排在两个结构相同而又严谨的自然段里,而各自集中表现在一个排比句中。这是引导学生掌握读段学文之法小学语文教学论文,领略祖国语言生动优美、表情达意、准确细腻的好课例。教学时,我先让学生领悟作者遣词用语的准确性。作者写漓江水用了“静、清、绿”三个词。我适时品评:流动的漓江水为什么说“静”呢?使学生意识到“感受”一词重要。文中的三个“真”字,如把它换成“很、太”等词又怎样,让学生领悟到“真”是“的确”的意思。然后我引导学生领悟作者形象的比喻。如教学桂林的水“真绿”时,我让学生明白“翡翠”是什么(看实物)再问,作者用“无瑕的翡翠”比喻什么?说明什么?使学生逐步领会作者遣词用语的精妙——漓江水的“绿”用“翡翠”来比喻,漓江水“清”用“无瑕”来形容。教学山“奇、秀、险”这一特点时通过幻灯片、看实物,进一步理解作者所描述的景物形象逼真,用语准确。
三、指导朗读,感受作者情感美。
《桂林山水》语言简练,生动优美,抒发的感情纯美。如何使这种感情进入学生的心灵,使学生产生共鸣?这就要通过有感情朗读去揣摩品味课文,使学生受到美 的熏陶。教学时,采用跟录音轻读,听老师范读、引读,全班或小组齐读小学语文教学论文,指名个别读。指导朗读时,先让学生听录音,领会每个特点朗读时的声调和语气论文服务。如……真静……“一句用轻读,给人以幽静感觉。如……真绿……”一句用响亮志,给人以充满生机的感觉。读后,师生共议,反复朗读,直至绘声绘色,声情并茂,使学生不知不觉进入“角色”。
四、诱导想象,体味自然动态美。
《桂林山水》所描述的优美意境是“山青、水秀、人怡”。意境之美,除朗读感受外,更重要是联想,想象,再现形象化的意境图像,让学生陶醉于迷人景色中,达到最高境界——人在画中游。如教完本文后小学语文教学论文,师生遐想,游览山水,伴随优美的乐曲,观赏长幅彩色连动山水幻灯图。老师边播放幻灯片,边以满怀赞美之情旁白:小船……慢慢行驶。……哇!这里的水真清啊!可爱的小鱼快活地在水里游来游去……
二、信息技术适合小学生的年龄特点
教学要有“术”,要有技巧,有针对性。小学生年幼,尤其是低年级,有的活泼好动,难以久坐,有的胆怯害羞,讷于言语,有的东张西望,心神不定,有的甚至气躁心浮,难以管束,不一而足。所以,教师要制定灵活多样的教学计划和学生匹配。一般而言,学生缺乏耐性。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就要使用良好的教学手段,让教育有声有色、趣味浓浓,让学生在欢声笑语中接受教育,学到新的知识,让他们喜欢学习,热爱学校。只有把学生的积极性调动起来,促使他们对新知识充满好奇,使他们具有丰富的想象力,并引领得体,才能使学生轻松做到安静快乐的学习,并做到“好学、会学、想学和学会”。我们要知道,不要说学习新的知识,就是再好玩的游戏,时间一长,学生可能也感觉枯燥无味,因为他们玩腻了。针对这一特征,教师应细致观察,知机识变,及时利用信息技术辅助教学,即利用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传授新知。此外,教师教学方法要灵活多变,使学生感觉不是在学习,不是在学校上课,接受教育,而是和在家里看动画片一样快乐。这样就能使学生感受到学习的愉悦,认识到知识的美妙,学习起来就会欢声笑语你追我赶,乐此不疲,积极性高涨,并非常快地学会知识。而且,学生的创造性也得到了很好的发展。
三、发展电子书包
(一)电子书包是大势所趋
有人类以来,就存在着教育。教育不断发展,社会不断前进。从口耳相传到私塾讲学,从班级授课制到现代化的信息技术教育,随着技术更新,电子书包应运而生,成为素质教育的有力工具。电子书包具有全新的功能,并非简单地把书装到电脑里。它不仅仅把学生肩上的重负卸掉,而且作为现代化的学习,电子书包一改灌输式教学,给学生解脱和自由,让学生学习的灵性得以舒展,让学生的悟性得以增强。学生可以根据不同的学习需要,自主地进行探究式学习,从而使得课堂教学变得轻松无比。当然,反对与质疑同时存在着。有人提出,电子书包有损视力;有人说,电子书包内容纷繁,影响学生上课不专心;有人说,电子书包让学生玩游戏有了工具……一切事物,利弊相生,有积极的一面,就存在不利的一面。要想使新生事物得到发展,就不能因噎废食,而要尊重事物的发展规律,达到趋利避害的目的。
(二)电子书包定位
电子书包不等于教学资源化、电脑化,其内涵丰富,包括教学平台、新型的教学模式,适应时代的可持续发展。电子书包以课堂教学为核心,有效整合了丰富教学资源,通过五颜六色的图片、精彩纷呈的视频、交互式多媒体教学系统生动直观地将教学内容呈现给学生,实现了授课高效化、学习趣味化和作业个性化,将信息化产品的应用效率提升,使教育质量改善,真正让师生之间实现了高效互动。电子书包是集学习、练习、评论、交流、拓展、安全与游戏于一体的电子课堂,它具有移动性,便于携带。电字书包是师生之间的互动平台,也是学校、教育主管部门和家长之间的互动平台。我们要一起努力,让电子书包成为教育理念的创新产品,让电子书包成为学习方法的变革终端。电子书包随着改革的春风,以轻盈的身姿走进课堂,来到广大师生面前,融入“学与教”,焕发出青春的活力。这才是电子书包正确定位的基点。
(三)电子书包的优势不可取代
电子书包充满人性化的特点,携带方便,容量巨大,使用简单,优势多多。下面略作举例。
1.电子书包的重量轻,不会造成学生的疲劳。
且轻便环保,一般在一公斤以内,可以达到减少纸张甚至无纸学习的标准,对环境有着非常好的保护。
2.内容博大。
电子书包功能齐全,声色俱佳,视频、动画等多媒体形式尽在其中,教学形象,学习生动,教材、教辅、工具书等应有尽有。反馈学习也非常及时,教师指导方便快捷,且便于随身携带。
在当今课堂教学中,素质教育是依据人的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以全面提高全体学生的基本素质为根本目的,以尊重学生主体和主动精神,注重开发人的智慧潜能,注重形成人的健全个性为根本特征的教育。一句话就是重视受教育者基本素质发展的教育。为了实现素质教育的总目标,为了培养创新人才,电化教学手段已经广泛的运用于各科教学当中。这种现代化教学手段现如今已发展到电脑多媒体参与语文教学,把声、图、像、文、情、境与看、思、读、写等诸多手段结合起来,组成一个立体化、多方位的语文课堂教学形式,电教化教学的生动、形象、具体、直观的优势,大大提高了课堂有效时间的利用率,增加了教学传播信息量,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开阔了视野,活跃了课堂气氛,又培养了思维能力,这种教学手段,自它产生的那一天起,就给课堂教学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改革,掀起了课堂教学史上一次意义深远的革命。如何根据教学需要恰到好处的使用电教媒体呢?
1 利用多媒体,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现代心理学告诉我们:“新奇、多变的事物能增强大脑皮层的刺激强度。采用新颖的方法,能使学生集中注意力,提高兴趣。”而多媒体手段应用最明显的特点就是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小学生的学习兴趣最初是对学习过程和学习外部活动感兴趣,对学习内容却兴趣不浓。因而,语文教学的首要任务是激发学生产生强烈的学习欲望,为成功的课堂教学奠定基础。“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有了兴趣,才会产生强烈的求知欲,主动地进行学习。我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力求做到让学生变得鲜活,让学生学得兴致盎然,使学生在语文学习中享受学习的乐趣,从而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如在教学《群鸟学艺》一课时,我先在课前精心地搜集了各种鸟的图片,在导入新课时,我采用了故事导入法,告诉学生今天老师给他们请来了一群可爱的鸟朋友,然后利用多媒体出示鸟的图片,学生一下子就被吸引住了,他们的学习兴趣被激起。在此基础上,揭示课题。这样的教学,学生就会容易入情入境,展开想像,比起简单的讲述更能激发学生的灵性,开启学生学习之门。
2 使用电教手段,突破教学的重难点
多媒体教学以图形和动画为主要手段,同时可将图形由静变动,由小变大或由大变小,由慢变快或由快变慢,通过观察使学生如同身临其境,不仅可以接受到大量的教学信息,而且能获得清晰明快的感受。画面生动,图文配合,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使注意力更集中,因而提高课堂效率。
3 创设情境,提高教学效果
在教学中,构建语义的理解、体会,要引导学生对问题充分思考后,学生根据已有的经验,知识的积累等发表不同的见解,对有分歧的问题进行辩论。通过辩论,让学生进一步理解感悟,懂得了知识是无穷的,再博学的人也会有所不知,体会学习是无止境的道理。要注意挖掘教材的思想教育因素,对环境进行选择加工,创设需要的教学环境,让他们在声像的环境中受到美的熏陶、情的感染。电教多媒体的使用,促进了学生与作者、教者的情感交流,可以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4 使用电教多媒体,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让学生全面展现自我发展说写能力
新课标强调:教学活动是师生的双边活动。因此,教师在课堂上要巧设问题,引导学生,点拨学生的思路,学生要通过自己的活动,获取知识。所以说,课堂舞台上的主角不是教师,而是学生。没有学生积极参与的课堂教学,不可能有高质量和高效率。心理学家认为:“课堂上只有经常性启发学生动手、动口、动脑,自己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才能使学生始终处于一种积极探索知识,寻求答案的最佳学习状态中。”如在教学《群鸟学艺 》一课时,揭示课题后,我先让学生围绕课题提出问题,然后让学生带着问题自学课文,把找到的问题答案用直线划出,不明白的地方用问号标出。自学时要求学生做到边读边想边动手。通过这样动手、动口、动脑训练学生,能促使他们在最大限度里发挥自己的智慧和能力,在自主学习中掌握知识,形成技能。因此,课堂教学中,利用多媒体只有充分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让学生在全方位参与中学习,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参与率,使语文课堂生机勃勃,充满活力。语文教学中巧用电教手段,有导视启思之效。有目的地进行口语交际训练,就是为学生创设一个训练的具体环境。如用图来展示,可把单幅图分解后再综合,逐步由静态变为动态,用连贯的活动投影指导学生观察,化难为易。寓说话、写话练习于丰富多彩的生活情境中,融观察、思维、想象、表达为一体。说话、写话既有顺序又有重点,由眼观——脑思——口说——手写,多种感官并用,不但进行了一次生动有趣的说写训练,而且能使学生受到深刻的教育。
5 运用电教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观察能力是认识事物的基础,有计划、有目的地进行观察训练,使学生的观察能力得到充分的发展。在教学中,充分利用多媒体手段,培养学生的观察素质,使其观察能力得到提高。利用多媒体手段开展教学活动进行思维训练,达到提高学生思维能力的目的。
总之,运用电教多媒体教学手段参与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激发了师生的积极性,使教师从传统的教学中走出来,更使学生从单调的苦学走进了轻松地乐学。充分体现了学习的主体地位,发挥了主动精神,认真观察,积极思考,能发现提出问题,并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通过自己动脑、动口、动手去获取知识,发展智能,开阔了视野,增长了知识。
英语作为不同国家之间进行沟通和交流的必备语言,一直是各个非英语国家的教育中必修的一门语言课程,中国也不例外。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小学英语教育作为小学课程的一项重点教学工作,英语教师应该如何发挥自己在英语教学过程中的传道、授业、解惑的作用,如何使其变得更加适应于小学生的学习特点,使教学效果最大化,一直都是广大小学英语教师工作中的难点。
一、我国小学英语教学课堂的现状
1.教师方面
关于小学英语教师的教学观念,有的小学英语教师觉得小学生的理解能力、记忆能力等方面都比较差,教不教的差别都不大,教了也记不住,况且小学生爱玩,根本就不会去想老师上课质量、教学方法有什么问题。于是,这些教师对于小学生的英语课根本不会加以重视。而有些小学英语教师,则道德素质比较高,对自己和学生要求都比较严格。但是,在知识、经验、教学技能等方面都还有所欠缺,导致教学方式单调、刻板、没有感染力,使得教学效果一般。再加上由于教师本身的英语发音问题,容易给小学生造成错误的教学。
2.小学生方面
小学生普遍都是7-12岁的儿童,他们爱玩、注意力难以长期集中,思维能力、记忆能力、理解能力以及智力等都还未发育成熟。所以,在面对英语这门只在课本上见到的、不知有什么用的语言,学习兴趣更是不大。这就在很大程度上增加了英语教师的教学困难。
3.客观因素
在小学英语的教学中,一般规定到了三年级才去学习,而且在一般的课程安排上,英语教师上课次数相对来说要少点。所以在一定情况下,会造成教师对学生的熟悉程度不够,对学生的情感投入也会有所不足。除此之外,语言环境的影响对小学生的英语学习也有很多不利的因素。
二、趣学理念在小学英语教学课堂中的作用
趣学,顾名思义,就是通过趣味性的教学方式,使教学课堂变得更加生动、有趣,从而提高教师的教学效果。
1.使课堂氛围变得活跃
趣学理念运用于小学英语课堂教学当中,能够使教学变得更加生动,使知识点更加直观形象,课堂氛围更加愉悦。在这样的教学环境中,小学生才能感受到学习英语的乐趣。
2.使小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得到激发
趣味性的教学模式,就是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运用小学生感兴趣的事物或人物来吸引对教学内容的关注,这样一来,就可以充分激發他们对英语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力,使得教学效果得以提升,而学生也不会觉得压抑和被动。
3.增进师生关系
良好的课堂氛围和小学生对英语学习的热爱,能够使小学生将之转化为对英语教师的喜爱,促进良好的师生关系的形成,使得学生和教师相处的更为融洽,这也对小学生养成良好的人际关系和健全的人格有很大的帮助。
三、以趣学理念点亮小学英语教学课堂的策略
1.提高教师综合素质
教师是学生获得知识和经验的直接来源,他们对于小学生来讲有着极大的威望和权力。我们经常会听到小学生跟家长争辩这个是我们老师说的,肯定没错,是你搞错了、我们老师都是这样做的等这些话,足以见得教师在小学生心目中的地位。因此,身为小学英语教师,更要格外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自己的教学态度,这都会对小学生产生极大的影响。在教学技能方面多多反思、并向经验资深的老教师请教;在知识、理论等方面,要多学习,不间断地给自己充电;及时发现自己在发音、词汇解释等的不足,努力纠正和改良。
2.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良好的师生关系是使得小学英语课堂教学顺利、有效进行的前提。由于小学生的年纪尚浅,在大多数情况下,他们只会根据自己的喜好而不是利弊而对事物进行选择。因此,老师结合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在英语教学中经常利用那些能够引起小学生兴趣的东西,再将这些事物与自己联系起来,让小学生将对事物的喜爱移情到自己身上。
3.合理利用多媒体仪器
随着近年来科学技术的发展,现代信息化技术已经广泛走进人们的生活、学习、和工作中,我国目前大部分的小学都配有多媒体教学设备。教师应当发挥多媒体教学设备的优势,将趣学理念切实应用于英语教学课堂中来,使得英语课堂妙趣横生。
4.将英语课堂与游戏结合
由于多媒体技术的诞生,“人类将要迎接一次比印刷术、电话和电视更大的技术革命”(美国苹果公司总裁斯卡利语)。今天,多媒体技术已经能够把语音处理技术、图象处理技术、视听技术都集成在一起,非常方便地把语音信号、图象信号先通过模数转换变成统一的数学信号进行存储、加工、控制、编辑、变换、查询、检索。可以说多媒体技术在改变人们固有的思维习惯和生活方式的同时,也给语文教学改革带来了勃勃的生机。但是,有些教师为了追求课堂新奇,一味追求多媒体技术的运用,造成了多媒体的“泛滥”,不但没有起到帮助解决教学难题、提高教学效率的预期目标,反而还分散了学生精力,浪费了备课、上课的时间。因此,多媒体技术的运用要正确、恰当,适合师生实际和教材需要。笔者认为多媒体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要注意以下几点。
一、多媒体在语文教学中运用不是手段的唯一性
一些老师一上课就离不开“多媒体”,有的仅把教学内容以文字形式输入电脑,把教学环节编成程序,然后播放,教师整堂课没有离开鼠标;又有人给有关作品提供的文字配画,输入电脑,学生整堂课没有离开读连环画。可见,相当一部分人误认为只在把教材搬进电脑,或简单地给文字配以图象、声音;然后播放,便是多媒体教学。毋庸置疑,多媒体给语文教学带来的生机和活力是其它教学手段无法替代的,这一点勿庸置疑。但以上种种做法都有为用电脑而用电脑的倾向,而对于学生是否受益,受益什么没有作进一步的思考。电脑的使用成为一种肤浅的赶时髦,带有极大的盲目性。教学中,认为多媒体运用的唯一性,这实在是认识上的一个误区。
汉语是世界上最古老的语种之一。多媒体语文教学是现代最新科技成果对最古老的语言文字的挑战。在最古老的语言文字的教学中,多媒体技术有明显的优越性,同时又无法替代语文教学的本身。
二、多媒体在语文教学中运用要有必要性
多媒体在语文教学中运用与其他教学媒体的运用一样,不是盲目、无原则、杂乱无章的,应该十分注意这种手段使用的必要性和合理性。使用恰当,会起到雪中送炭、锦上添花的效果;反之,则可能是画蛇添足,多此一举。
三、培养学生“语感”的内容不宜用多媒体
所谓“语感”是一种近乎直觉的语言感知和表述能力,是一种语言经验的反映。作为语言经验的这种“语感”的习得,当然得通过反复的语言实践来实现。母语教学的规律告诉我们:语文能力的培养必须通过传统的“咬文嚼字”的方式来实现。“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包含的诗意,只可“意会”,是很难用声音和画面来表现的。所以传统语文教学强调“书不尽言,言不尽意”这一点。朱熹提了“涵泳”的读书方法,强调通过“诵读”,读出“情”、悟出“理”,把无声的文字变成有声的语言,再现作品的意境美和形式美,从而深刻体会文章的文意、文思、文气、培养“语感”。语文课不是政治课,也不是艺术欣赏课。它和数、理、化等别的科学也不同。其它学科,师生双方主要是在课上研究语言媒体所承载着的各种知识信息,而语文则是研究承载各种信息的语言媒体本身,研究语言媒体的组合规律,语文教学的终极任务是培养学生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语文课的主要媒介只能是传统的语言文字。多媒体技术中的声、像、画永远替代替代不了教材、文章以及师生双方的语言交流和朗读。
四、培养学生“想象力”时不宜用多媒体
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是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这种能力主要是指那种“由近及远,以所见知所不见”的想象能力。在文学审美的过程中,人们由于生活体验、情感经历的不同,往往“一千个人心目中有一千个汉姆莱特”。多媒体能给语文教学带来“直观”、“形象”、“生动”的“画面图式”教学方式。但是,对于语文课而言,不是任何时候都需要,都能够用多媒体技术来“形象生动”一下的。我们尽可以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来营造气氛,唤起情感,引导想象,但决不能用屏幕、画面来代替文学意境。文字提供的想象空间远远大于直观。仅仅采用直观手段来组织教学,对学生思考力、想象力、联想力是一种极大的限制。
五、培养学生“情感”时不宜用多媒体
近年来,经典阅读越来越受到教育部门的重视,经典教育是素质教育的一个体现形式,学生们在老师家长的鼓励引导下不再局限于书本知识,开始追求课外阅读,但是与此同时,经典阅读的有效性却得不到高度的保证,学生的课外阅读还存在着诸多的问题需要老师去教育引导。因此,如何提高经典阅读的有效性成了语文教学中极为重要的议题。
一、存在的问题
1.面对繁重的课程学习和升学压力,如今的初中生一心扑在教科书上却忽视了课外阅读。没错,语文课本确实是中学生学习语文最主要也很重要的平台,绝大多数学生也都能通过背诵课本上的名言绝句来取得高分。但教科书上说讲述的知识毕竟是有很大的局限性,所以课外阅读显得尤为重要。
2.现在学生的阅读往往目的不明确, 具有随意性。如今很多初中生纯粹只凭兴趣阅读,在阅读过程中往往处于盲目而无系统、无计划的浏览状态,走马观花似的翻阅完一本书,而且在阅读经典的同时只是根据自己感兴趣的内容看看,而对于那些富有哲理性,对自己学习生活有帮助的内容却撇开不看,觉得其枯燥无味,这是如今学生阅读情况中很大的一个弊端。朱光潜曾经说过:“为学问打根底是不能过分讲究趣味的。”所以在引导学生阅读经典的过程中要提醒学生理智的去阅读,不能过分追求趣味性。
3.初中生阅读中往往缺乏必要的鉴定能力,缺乏一定的自主能力,阅读取向很容易受外界的影响,这样造成他们的阅读结构多少有些不合理,武侠、言情小说在学生中受到了很大的青睐,而中外名著、古典文学等经典书籍却很少有人问津。这种不平衡的阅读结构不利于青少年的全面发展,所以更加需要老师有效的引导学生去阅读经典,感受经典博大精深的文化内涵,全面的获取人类历史文明的成果。
二、解决的办法
1.培养学生阅读兴趣。爱因斯坦曾经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的确,对于初中生,兴趣是学生提高经典阅读的动力,对其阅读效果几乎产生决定性的作用。因此,老师要充分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利用课堂教学、教材内容引导学生向课外经典阅读拓展。就以《三国演义》为例,老师可以在课堂上放关于《三国演义》中相关的影片片段来引发学生兴趣,帮助学生获得直观感受,让学生初步了解文章所处的时代背景,同时也可以让学生自告奋勇来表演书本中某些片段内容,使学生身临其境,更加直观的体会课文中所描绘的内容,也为此加深了印象。然后还可以给学生介绍书中精彩片段、推荐、鼓励学生去阅读原著。
2.帮助学生掌握正确的阅读方法。第一,告诫学生读一本书的时间最好控制在三天之内。第二,让学生控制自己每天的读书时间。每天读书一到两个小时是最佳的时间选择,如果读书时间过长,大脑容易疲乏,反而事倍功半。第三,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可以让学生准备一个专门的阅读笔记本,每阅读一本书便把这本书的要点列在笔记本上,掌握整本书的脉络和框架,从而加深对这本书理解。第四,可以在班上成立阅读小组,让学生互相交流阅读经验和心得。
3.扩大学生阅读来源。可以再班上设立一个读书角,让学生自发自愿的把自己拥有的经典书籍贡献出来方便其他学生借阅。与此同时,老师不仅仅要是指挥者,引导者,也要当参与者,用自身的经验去陪同学生一起读书,交流读书心得。同时争取得到家长的支持与赞同,让家长认识到培养孩子经典阅读习惯的重要性,积极为孩子订购经典书籍等课外读物。
4.鼓励学生去外出实践。所谓“实践出真知”,“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在阅读经典的同时,可以鼓励孩子外出旅行,去开阔他们的眼界。让他们去发现更多未知的事物,然后再从书中去找答案。“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比如,在阅读三国的时候,可以让家长在假期带着孩子去赤壁等地方去游玩,听听导游口中的故事,在玩耍的同时学习知识,身临其境的感受,把书上平面的讲述变成立体的知识,加深印象。总而言之,“一个人的视野决定了一个人的格局,他的格局有多大,将来就能做多大的事情”。
总而言之,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读书其实是投资回报率颇高的一项长期投资。经典阅读是提高学生语文能力的重要实践活动和学习方法。因此在初中语文教学中,要有效的引导学生积极阅读经典书目,提升学生自我的文化素质和修养内涵,在经典阅读中接受文化的精神洗礼,使他们爱上读书并在读书这条路上走的更远。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