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3-24 15:24:49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12篇优质护理论文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1.2制定助理护士技术能力要求和工作标准由护理部制定助理护士技术能力要求和工作标准,能力要求和工作标准以体现以患者为中心、为患者提供连续全面的护理为原则。科室护士长或带教干事指导、督促助理护士完成基础工作。
1.3激励机制表现优秀者可在我院继续实习;实习考核优秀者,毕业后可被我院优先录取为正式助理护士。在助理护士期间,若考取大专,毕业后可晋升为我院合同制护士,按我院合同制护士管理办法实施管理。
1.4评价方法(1)护士长对助理护士的工作表现、业务能力进行评价,填写助理护士考核评价表,考核内容包括:个人素质(20分)、护理质量(54分)、教学(6分)、护理安全(20分),总分100分;(2)病区向住院患者发放护理工作满意度问卷调查表,问卷内容包括入院宣教、健康教育、服务态度、仪表举止、基础护理落实、技术操作水平等18个条目,调查表总分为100分,得分在85分为及格(调查表中满意10分,较满意5分,不满意0分);(3)引入见习护士补充助理护士岗位前后半年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基础护理合格率、特一级护理合格率、陪护率、患者满意度均以医院每月护理部检查结果为准。
1.5统计学方法采用描述性统计方法。
2结果
2.1引入见习护士前后护理不良事件比较,见表1。
2.2引入见习护士前后基础护理、特一级护理合格率、陪护率、患者满意度比较,见表2。
2.3助理护士考核评价6个月后见习护士考核平均98分。
3讨论
3.1合理的护理人员配置是优质护理服务持续开展及护理质量的重要保证。目前我国多数医院科室临床护士紧缺,卫生部对204所医院护士人力资源的调查显示[2],人力资源的配置在技术职务与岗位分配上存在脱节现象[3]。主要原因包括未实现分层级管理、岗位管理,一些高、中级职称、本科学历护士除承担科室护理管理和护理教学外,还和低年资、低职称、中专护士从事同一水平的护理工作,使护理人员的能力得不到充分、合理的发挥[4],从而造成人力资源浪费,导致护士缺乏个人发展的动力[5]。工作细化、责任护士分管患者时,治疗工作量较大,护士力不从心,忙于完成医嘱、治疗而无时间认真完成患者的生活护理及健康教育,部分生活护理、低技术含量工作只有依靠护工来完成,专业护士从事基础护理的时间很少。护理岗位分工缺乏科学性,不能体现资历、学历、能力、职称的不同,未体现护士分层级管理,制约了护理人员专业能力的提高和职业的发展,造成“一边在培养高等人才,而另一边高等人才却在浪费”的情况,威胁着我国护理队伍的稳定和可持续发展。后勤及辅助系统工作未能为科室解决实际困难,部分护士仍耗在对账、领药等非护理工作中。年轻护士比例较大,各科室结婚、生育休假,造成病区护士在编不在岗。另一方面,患者自己高价雇用的护工未经过规范岗前培训,不能较好的满足患者各方面的需求。主观因素、客观因素导致护理质量下降,患者及家属对护理服务不满意。
3.2随着按职称上岗、分层次使用护士的措施在全国逐步推行,在北京、上海、广州等医学前沿医院设置了助理护士岗位,一方面,有助于缓解医院科室人力资源不足的现状,缓解了注册护士从事基础护理的工作压力,成为注册护士的得力助手[9]。根据护士的技术职称、学历、业务能力和临床经验,科学、合理地实现各级人员的分层次使用,使各级护理人员人尽其才,高、中级护理人员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从事带教、科研、质量控制等工作,以提供更优质的护理服务。另一方面,助理护士与护工教育层次、素质相比较更具优势,患者更愿意接受具备一定专业知识和操作技能的护士为其服务,而且为患者节省了住院期间雇佣护工的费用,提高了患者的满意度,专业的护理减少了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缩短患者的住院时间,减少了医疗费用。
3.3将见习护士引为助理护士在病区补充助理护士岗位,逐渐取代护工,这无疑是对护工队伍的一种巨大冲击,这是我们在优质护理中一种新的探索和尝试。目前中等专业护理院校学生就业形势严峻,通过护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课程结构模式的改革,引入见习护士补充助理士护岗位,培养中等专业护理院校学生具有良好的护理服务理念及职业素质,临床实践巩固了在学校所学的专业知识、基础护理技能,提高了与患者交流沟通的能力,积累了一定的临床护理经验,成为实用型护理人才,提高就业机会。医院与中等护理院校一体化方案的实施不但为中专护生提供了就业机会,激发了助理护士的工作热情和责任心,保证了护理安全,提高了护理质量,使护理工作更规范、高效,同时提高中等专业护理院校护理职业教育的教学质量。
2011年7月~2012年6月对60例患者实施优质的护理服务治疗方式,作为观察组,2011年1月~2012年1月50例未接受优质护理服务患者作为对照组。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进行比较研究。将采用和未采用的优质护理服务的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资料进行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优质护理实施方法
1.2.1加强医护人员专业知识教育
转变护理服务基本理念,根据卫生厅下达文件要求:院方管理部门及护理部门需要积极组织学习活动要求,加强领会文件主要精神,动员全院人员积极参加,要求护理人员要自我批评、自我认知、自我鼓励,统一提高医护人员的服务理念,共同组成良好的护理价值观和行为准则。医护人员要积极克服传统观念,在服务过程中不仅有深度和广度,还要调动护理人员对优质护理服务活动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服务理念不断的转变,提供优质的服务。
1.2.2加强护患沟通和健康教育
良好的护患关系及交流护理是获得满意效果的基础。患者在ICU住院期间,让患者及其家属满意是医护人员共同目标。对患者及家属进行深入沟通,用心交流,用心沟通,从患者及家属的角度考虑问题,使患者及其家属能够理解医务人员工作。
1.2.3护理模式不断改进
ICU是危重患者集中的场所,患者处于昏迷状态,无法感受到ICU护理人员对患者专业的护理。若使患者家属认可就需在探视时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接待每一位家属态度要积极,并且及时告知ICU病房探视管理制度。院方考虑由于ICU患者家属不能时刻陪在亲人身边,又关心亲人身体情况的心理,科室将改变传统治疗护理的模式,理想的治疗护理时间安排在16∶00之前或17∶00之后。亲朋好友探视时,需要护士陪在患者家属身旁,并且要主动告知家属,患者当日情况及当日为患者进行的基本护理,其中包括心理护理。病房内整洁以及患者舒适干净的情况,患者家属对护理工作的肯定、认可。
1.3观察指标
院方在实施优质护理服务前后,需要分别对患者家属、主治医师、医护人员发放满意情况调查表,从而能够了解患者家属、主治医师、医护人员的满意度情况。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患者及家属对ICU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有所提高,对护理的投诉观察组为0,与对照组26.5%相比显有成效,通过落实工作,使患者及家属感受到优质护理的明显优势。实施优质护理前后均发放100份调查表,患者及家属满意度对照组为65.00%,观察组为97.5%,经过对比,其结果受到患者及其家属的肯定。
3讨论
在护理过程中,充分的体现出耐心、细心,使患者的舒适感提高,与患者及家属的沟通交流不断加强,规避患者的焦虑、恐惧的负面情绪,做好探视管理以及入科宣教工作,通过对基础护理工作的细致观察,得到患者家属的认可与支持。护理终末质量的主要指标使患者对护理服务满意度的评价,医护人员经过专业的培训以及合理排班,人员利用率得以提升,护理文件书写尽量简化,从而增加医护人员的时间,使护理质量有所提高;经过宣传以及实施人性化耐心沟通,避免患者出现不良情绪,使护患关系和谐,在治疗护理中患者能更积极的配合。
成立了肛肠科品牌护理服务示范工程工作者,由护士长任组长,负责检查品牌护理服务工作的落实情况,患者满意度回访,副组长1~2人,负责具体品牌护理工作组织实施,制定肛肠科品牌护理服务工程工作思路,制定不同工作岗位职责,明确责任,并切实落实到人,切实做到以制度管理人、以制度约束人、以制度来落实责任,事事有人管,事事有落实。实施小组责任制护理模式,落实护士长—责任组长—主管护士三级质量控制体系,让治疗、护理措施落实到位。加强督查机制,护士长根据查房及质控小组检查所发现的问题,分析讨论,逐步改进。
1.2实施绩效考核制度
制定考核标准,建立激励机制,在工作质量、制度执行、服务满意度等护理工作质量评分基础上,增加了护士基础护理工作量的考核评分,每月评选护理明星,在宣传栏上张贴表扬,给予表彰奖励,让护士劳有所得,优劳优得,提高了护理人员积极性,使护士的自我价值得到充分体现。
2创建和谐的就医环境
2.1创建和谐的就医环境
室内环境整洁,摆放鲜花,窗帘采用温馨图案,调整手术间温湿度舒适,室温控制在22~25℃,湿度50%~60%,播放背景音乐,提供完善的设施和规范化管理,使患者有初步的安全感
2.2规范服务礼仪
强化护理人员服务礼仪培训,入院时主动关心患者,多介绍一句,让患者感到热心;做治疗和护理时多解释,让患者感到放心;做检查前、后多沟通,让患者感到安心;出院时多宣教,让患者感到放心。日常生活由责任护士多协助。工作中做到办公护士“四主动”:主动站立迎接,主动办理手续,主动介绍护士,主动通知医生;责任护士“五到位”:自我介绍到位,护送入室,安置休息,介绍环境制度到位,评估患者到位,安排饮食到位,执行治疗护理到位,服务过程要“四轻”:说话轻、走路轻、操作轻、取拿轻;言行规范到环境要求都注入人文关怀改善服务态度,使患者感受到“住院”如“住家”。
3“关爱、人性、五心级”专科特色护理
3.1“宣教零距离”
为让患者更好的了解病情,手术患者了解手术过程,护士制作了手术宣教视频,利用移动查房设备,到患者床边进行更直观的知识宣教,同时发放健康宣教手册。定期进行公休座谈会。
3.2“心情随意贴”
患者及家属可以随意将心情、意见、建议贴在医患沟通栏,医护人员可以更直接的了解病友的想法,有效减少医患矛盾及促进病友间知识交流。
3.3制作统一的移动式输液架及护理包
制作健康教育展板,将复杂深奥的医学原理,变为通俗易懂的知识。针对呼吸系统的训练在临床普遍存在,但效果参差不齐的实际,通过简明、生动、形象和流畅的具有表现力及感染力的文字及图片,增加患者的学习及阅读兴趣,熟悉了术前至术后的一系列相关知识及注意事项。减轻了患者的恐惧感,规范了护士的服务行为,提高了健康教育效果。
3.4进行广泛宣传,提升品牌价值
制作展板,护理包(印有品牌标志,发放患者,既方便了患者,又进行宣传),通过院内报刊、简讯等,将品牌塑造的目的、意义、具体措施、实施动态等及时向全院护理人员,为护理人员提供一个信息交流平台。
4体会
痊愈:护理后患儿病情明显好转,并康复出院;好转:护理后患儿病情有所好转,经治疗后康复出院;无效:护理后患儿病情进一步加重。总有效率=(痊愈+好转)/总例数×100%。
1.2统计学方法采取统计学软件SPSS19.0对上述两组儿科各项记录数据进行分类和汇总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单向有序计数资料采用秩和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护理效果比较观察组在实施优质护理后痊愈25例,好转10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87.5%,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后痊愈15例、好转15例、无效10例,总有效率75.0%。观察组护理效果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两组护理质量比较观察组实施优质护理后患儿及家长的满意度较高,实施优质护理后被表扬的人数为35例,接到护理纠纷投诉5次。而对照组护理后被表扬的人数仅为15例,接到护理纠纷投诉20次,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在儿科中实施优质护理服务具有很好的临床效果[1],同时对提高医院的护理质量具有重要意义,其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医院建设,提高了护理人员的整体素质。2013年6月~2014年6月本院共收治80例患儿,并对其中40例患儿进行了优质护理服务,取得了显著效果。从实验结果来看实施优质护理服务的观察组总有效率达87.5%,其中痊愈25例,好转10例,无效5例,而对照组痊愈15例,好转15例,无效10例,总有效率仅为75.0%,从结果显示来看,观察组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另外,在实施优质护理后,受到表扬的护理人员越来越多,医院接到的护患纠纷投诉也越来越少,说明实施优质护理不仅能提高治疗效率,还能改善护患关系,减少医疗纠纷。实施优质护理服务主要包括,对患儿及其家属进行心理辅导,指导患儿克服负面情绪,消除家长心中的担忧,使他们能积极地配合治疗,保障治疗护理工作能顺利有效地进行。
1.2方法试验组:采用优质护理干预的护理方法。①护理人员过硬的业务能力:由于每个家庭的重心就是孩子,孩子的各种反应尤其是疼痛反应都极易导致大人的过度紧张,乃至出现惊恐、焦虑等不安情绪。护理人员应时刻观察患儿的病情变化,与医生保持密切的沟通,并与患儿家属共同解决问题。②安全护理的预防意识:作为儿科的护理人员应具备较强的预见意识,做好每项预防工作。核实每项医嘱,将其准确性做到万无一失;将指示牌置于分发的每样药物前,以保证每样药物的准确性;集中强调容易出错的环节,做好分类管理。③心理护理:由于现在的家庭模式多是独生子女,患儿家属极为重视对于患儿的护理效果。由于患儿年龄的不同,应给予不同的交流方式,多与患儿交流、沟通,每位护理人员应以缓和的语气、和蔼的态度对待每位患儿,做到良好的医患沟通。④环境管理:由于患儿的年龄较小,较为喜欢充满童趣与活泼的气氛。因此,应以患儿的心理与行为喜好为前提,将病区环境营造成独特、活泼、充满童趣的氛围。对照组:常规的护理措施。
1.3评价方法定期对患儿及其家属发放护理满意度的调查表,统计调查表结果;观察并记录护理人员在患儿护理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与次数,即业务不熟练、认识不到位和环境管理问题等。
1.4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7.0软件对所有研究数据进行统计和分析,分别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与护理质量,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结果
2.1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调查两组患者护理后的满意度发现,应用优质护理干预的试验组患者护理满意度为96.9%(129/133),明显优于常规护理的对照组(77.4%,103/1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两组患者的护理质量治疗结束后,明显降低试验组护理人员出现的业务不熟练、认识不到位和环境管理问题等,其问题发生率为8.27%(11/133),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对照组63例研究对象采用常规护理方式进行护理干预,其护理措施主要有病情观察、用药指导、饮食指导等。观察组63例研究对象则在对照组患者常规护理的基础上采用优质护理模式进行护理干预,其护理措施主要有以下几种。第一,入院指导。患者入院后护理人员应热情接待,并且要热情地向患者介绍医院、病房环境,热情的作自我介绍及主治医生等相关人员的介绍,以逐渐消除患者的陌生感;另外,护理人员还应为患者提供舒适、安静的病房环境,定时对病房进行通风,从而有效的提高患者的舒适感。第二。躯体护理。护理人员应定期对患者的血压、心率、颅内压、脉搏、血氧饱和度、呼吸等情况进行监测,并及时给予患者降颅压、营养神经等治疗。第三,心理护理,护理人员应严格坚持以患者为中心的护理原则,耐心的与患者沟通交流,及时了解患者的实际需求,及时给予患者有效的关心及帮助,逐渐建立起聊天式护理方式,从而逐渐消除患者紧张、焦虑等不良情绪。同时护理期间护理人员应耐心观察患者各方面的情况,并及时给与患者帮助及鼓励,尽可能满足患者各方面的需求,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第四,构建家庭支持体系。护理人员应加强对患者家属进行健康教育的重视,耐心的向患者讲解疾病的相关知识,使患者家属认识到自身的关心、安慰及监护对患者病情的影响力;从而使患者家属积极主动的配合医院进行相应的疏导工作,构建家庭疾病支持体系。第五,健康教育。护理人员应以患者的性格特点、文化程度等为依据为患者制定针对性的健康教育方式,可通过设置健康宣传栏、发放健康知识小卡册、举办健康知识讲座等方式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以提高患者对疾病的认知水平,使其认识到治疗的有效性及重要性,从而有效的提高患者依从性,并有助于患者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
1.2评价指标
对两组患者的护理服务质量及患者的护理满意度等进行评价及比较。
1)护理服务质量以护理质量考核评分表为依据进行评估,护理质量考核评分表主要包含四项内容,一是医院制度考核,占30分;二是护理文书考核,该项占20分;三是护理安全考核,该项共占30分;四是药品安全考核,该项共占20分;考核总分为100分;通过对上述四项内容的考核对优质护理服务在神经外科护理中护理工作人员的护理质量的总体考核情况进行评价。
2)患者护理满意度由我院自制的患者满意度问卷调查表为依据进行评价,问卷调查表的主要内容为环境满意度、心理护理满意度、健康教育满意度、总体满意度等几方面。
1.3统计学分析
以SPSS18.0统计学软件对本次研究所接收的126例神经外科住院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处理,采用“x±s”形式表示计量资料,同时进行t检验,组间比较则展开x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护理质量考核评分比较
观察组患者采用优质护理模式进行护理后其医院制度考核得分、护理文书考核得分、护理安全考核得分、药品安全考核得分及总考核得分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比较
观察组63例患者采用优质护理模式进行护理后其心理护理满意度及总体护理满意度均明显优于采用常规护理模式进行护理的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在健康教育满意度及环境满意度方面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
选取2011年6月—2013年6月于都县人民医院心内科收治的患者9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8例。观察组中男23例,女25例;年龄35~68岁,平均46.6岁;心脑血管疾病29例,呼吸系统疾病11例,血液类疾病8例。对照组中男21例,女27例;年龄36~70岁,平均47.2岁;心脑血管疾病31例,呼吸系统疾病12例,血液类疾病5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疾病类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两组患者均予以尿激酶治疗,将尿激酶150万U加入0.9%氯化钠溶液100ml,静脉滴注。对照组患者予以传统护理,即基本的生活护理,讲解疾病有关的护理知识和方法,耐心回答患者及家属问题,与患者亲切交流,让患者了解疾病的相关知识和注意事项。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予以优质护理,具体如下。
1.2.1心理护理
心理护理是指护理人员在临床护理实施过程中运用医学心理学知识,用恰当的方法和科学的态度减轻患者精神痛苦、顾虑、压力及思想负担。心内科疾病通常较为严重,病死率较高,故患者心理压力较大,常伴有焦虑、绝望及抑郁等不良心理状态,护理人员应根据患者不同症状实施有针对性的心理护理,稳定患者情绪。
1.2.2生活护理
实施护理过程中应保持床单、被褥干净、整洁,经常清洗和晾晒,同时帮助患者变换,保持患者皮肤干燥,防止压疮发生。呼吸困难和发热患者易出现口臭、口干,应加强对患者口腔护理,可使用朵贝尔氏溶液或0.9%氯化钠溶液做好口腔护理,预防口腔感染。
1.2.3营养护理
住院期间患者易出现营养不良,因心理和生理原因导致食欲下降,故护理人员要根据患者饮食状况、营养摄取情况及体质量综合安排患者饮食,以细软和易消化的食物为主,避免食用咀嚼过于用力和下咽困难的食物,少食多餐,定时进餐。
1.2.4临床指标监护
实施优质护理服务过程中应密切观察患者生命体征的变化情况,若发现异常,及时报告医师,采取必要的护理措施,患者出院前进行健康宣教,让患者对疾病知识有一定了解。
1.3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抑郁自评量表(SDS)与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及生活质量(日常生活、躯体生理功能状态和自觉症状)评分。生活质量总分144分,日常生活和躯体生理功能状态各35分,自觉症状74分。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8.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SAS和SDS评分
护理前两组患者SAS和SD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患者SAS和SD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生活质量评分
观察组患者日常生活评分为(25.5±3.2)分、躯体生理功能状态评分为(23.4±8.2)分、自觉症状评分为(61.1±5.4)分;对照组患者日常生活评分为(17.8±5.1)分、躯体生理功能状态评分为(18.2±5.8)分、自觉症状评分为(57.3±6.9)分。观察组患者日常生活、躯体生理功能状态和自觉症状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1.2满意度评价医院自制问卷调查表,以100分为满分,于患者出院时进行问卷调查,标准如下:非常满意:90~100分;满意:60~80分,不满意:<60分。
1.3统计学处理方法本次研究均采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表示,计数资料采用例数及百分比表示,采用t或x2对相应数据比较进行检验,当P<0.05时表示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比较见表1。
2.2两组患者发生不同程度焦虑的情况见表2。
3讨论
2优质护理模式
2.1提高护士优质护理服务的意识组织护士学习优质护理服务内容,转变服务思想,加强对护理礼仪、人性化管理服务、健康知识等体检服务的配套培训,树立“以产妇为中心”的服务理念,转变服务意识,从“产妇要我服务”到“我要为产妇服务”[1]。
2.2改善产科住院环境为产妇提供温馨的病房氛围,病室放置鲜花,消除异味,可播放轻柔、舒缓的音乐,营造温馨和谐的家庭氛围。病房及病房走廊内张贴关于新生儿沐浴、抚触、自然分娩优势、母乳喂养方法等相关宣传图片,变为产妇自行学习围产期的保健知识。病房内添设按摩仪、产后足浴盆、微波炉、温奶器等基础设备,为产妇产后快速康复和新生儿护理提供人性化护理基础。
2.3组织政策健全产科规章制度,规定产房的助产士实行弹性排班,根据病房住院产妇人次,对护理资源进行合理安排,要求助产士必须服从安排,听从指挥,随叫随到,在有需要的情况下可在15~30min之内达到产妇身边。产妇分娩时可让产妇自由选择一名熟悉的护士进行陪伴分娩,分娩过程中由该名护士对产妇进行心理上的支持、精神上的安慰和技术上的指导,如指导产妇如何呼吸、用力和在宫缩间歇休息等。安排高年资护士负责病情复杂产妇护理,并对低年资护士进行指导。开展床边护理及开放式婴儿护理服务,后组织护理骨干建立护理质量控制小组,遵循PDCA原理,实现护理质量的可持续性改进[2]。
2.4加强围产期健康教育产前向产妇讲授围产期的健康知识,讲解分娩时护理配合、药物知识的基本情况、分娩注意事项及技巧,指导产妇分娩时所采取的、呼吸方法等,使其有心理准备,解除思想顾虑,增加应对能力。产后开展床旁护理,讲解产妇自身健康保健方面知识,包括产后恶露、排泄、伤口、的清洁护理、营养指导、会护理、产后性生活指导及避孕方法,排泄、休息知识的指导,功能锻炼的方法等,告知其不要过度避风和过度保暖,勤换内衣、内裤及洗手的重要性,增加产妇的自我保健能力。教会产妇产后康复操的做法,鼓励其早期下床活动。开展婴儿开放式护理,婴儿沐浴、游泳、抚触均在床边完成,适时指导产妇及家属婴儿护理知识。
1.2观察组本组患者在对照组的护理基础上进行优质护理干预,具体措施如下。
1.2.1强化基础护理患者入院后,护理人员要向意识清楚的患者及其家属介绍就诊环境,并向其介绍责任护士,同时分配优质护理小组,对于无家属陪同的老年患者或陪同家属年龄较大、年龄较小的患者则加强沟通,护理人员态度和蔼,协助患者及其家属做好生活护理,对于暂时不能住院的留观患者应做好口腔护理及皮肤护理。对病情危重的患者密切观察其病情变化及生命体征,使每名就诊患者均可得到优质的护理服务。
1.2.2心理护理因为急诊接诊患者往往具有发病突然、病情进展较快的情况,故患者极易出现焦虑、紧张等不良情绪。由于留守老人、留守儿童、无陪同人员及陪同人员年龄较大患者沟通困难,护理人员要充分了解患者目前面临的社会、心理及经济及状况,对存在消极情绪的患者进行心理护理,帮助患者建立治疗信心,消除其孤独、恐惧不安、焦虑等不良情绪。
1.2.3安全护理①患者身份识别隐患,对昏迷、意识不清、无自主能力、“三无”患者、语言障碍的患者在诊疗护理过程中应严格执行身份识别制度,确保患者身份的唯一性。②用药安全监管,急诊患者病情变化快,临时给药较多,成分复杂多样,护理人员应充分了解患者的用药情况,严密观察其疗效及药物的不良反应。③预防跌倒坠床,急诊患者往往病情重,需要做的诊疗项目多,患者烦躁不安等情况及易发生跌倒坠床造成医患纠纷,责任护士应加强安全防范工作,必要时加防护栏,特殊用药(镇痛药、降压药等)应重点预防性低血压。
1.2.4健康教育以及生活护理护理人员要采取通俗易懂的宣教方式对患者进行一定程度的基础健康知识宣教,向患者介绍相关疾病的基础知识以及日常生活中可能致病的不良生活习惯;护理人员对于患者及其家属提出的问题要耐心解答,尤其对于患者的病情进展要进行详细解释;对其生活习惯进行干预,纠正其不良生活习惯,避免诱发因素。
1.3观察指标①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本次研究主要比较两组患者焦虑评分结果、不良反应发生率以及健康知识的掌握率)。②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本次采用病房内问卷调查的形式,本次问卷由医院自行拟制,共设三个选项:非常满意、满意以及不满意。总满意率=(非常满意+满意)/总病例数×100%。
1.4统计学方法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17.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百分比表示,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比较观察组患者的焦虑评分结果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健康知识掌握良好率明显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两组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比较观察组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明显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选择本院2012年2月~2013年3月收治的60例患者为对照组,男38例,女22例,年龄25~58岁,平均年龄(41.5±5.6)岁,发病至就诊时间3~74h,平均时间(21.5±3.6)h。2013年4月~2014年5月收治的60例患者为观察组,男36例,女24例,年龄22~56岁,平均年龄(40.6±5.9)岁。发病至就诊时间2~78h,平均就诊时间(17.6±5.6)h。纳入标准:18~60岁者;语言交流无障碍者;理解能力正常者;排除标准:昏迷者;存在严重生命安全者;精神病患者;严重器官衰竭者。两组患者性别及年龄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观察组实施一般急诊护理措施,观察组实施整体护理,具体措施如下。
1.2.1排班制度
排班时需要与APN班、白班、弹性班结合。白班为8:00~18:00,A班是早上7:30~13:00;P班15:30~22:00;N班为22:00~8:00。治疗护士与办公室护士等均为白天上班,两种班次更换1次。
1.2.2工作制度
责任组长主要负责护理质量安全、专业技术及病房管理,对护士进行治疗,作护理质量的监督及考核,及时予以质量改革及反馈,从而促使护理工作质量不断提升;建立责任护士制度后,需要责任护士每日查房,加强与医患双方进行交流,促使责任护士能够更加了解患者病情,并掌握护理相关重点,及时了解病情变化,促进医患配合。考核方式:临床护理质量及患者满意度的考核结果,与评职称及晋升有关,为有效调动护士积极性,将考核成绩与绩效挂钩,采取多劳多得的制度,从而调动护理人员工作积极性。
1.3评价标准
通过调查问卷的方式,对患者护理满意度进行评价。问卷总分为100分,主要有5个模块,主要内容为病区管理、健康教育、工作能力、关爱及沟通、主动性、服务态度等方面。护理质量是主要经过急救药品器材、病区管理及分级护理、护理文件等方面进行评价。总分为100分。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护理满意度评分
观察组住院患者满意度为(49.35±5.60)分,出院患者满意度(22.54±2.65)分、健康教育实施评分(25.65±1.84)分;对照组住院患者满意度为(38.35±3.25)分,出院患者满意度(18.56±1.65)分、健康教育实施评分(18.42±1.63)分。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护理质量分析
观察组病区管理(97.82±5.32)分,分级管理(97.54±5.14)分,消毒隔离(96.85±4.65)分,急救药品器材(97.41±5.11)分;护理文件(96.81±5.21)分;对照组病区管理(90.11±4.15)分,分级管理(89.18±4.26)分,消毒隔离(88.75±4.12)分,急救药品器材(90.48±3.11)分;护理文件(86.47±4.36)分。观察组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在整体护理中实施责任制方式,可以实现分层级作排班模式调节,责任护士进行分管患者,开展心理护理、生活护理及健康教育等护理措施,能够使护士获得患者的信任,有利于增强护患关系,从而更加细致的观察患者病情,有效实施护理制度。经本组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护理满意度评分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文献报道结果无明显差异。针对急诊特点,实施整体四化一体的护理模式,责任护士通过随医查房,与住院医师加强沟通,深入了解患者病情,并及时了解患者的病情变化情况,有利于加强医护配合,从而促进护理质量提升。通过加强护理人员的培训工作,能够有效增强护理操作的整体能力。实施考核制度,也是提高护理人员工作积极性的关键。经本组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护理质量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选择我院在2014年5月~2014年12月收治的80例手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这些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患者各有40例。在这些患者中有34例女性,46例男性,患者的年龄在44~76岁之间,平均年龄为(54.8±7.2)岁。在一般资料方面,两组患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采用常规护理方式对对照组患者进行护理,在对照组的基础之上,采用优质护理对观察组患者进行护理:将与患者沟通交流的工作做好,从而使患者的陌生感得以消除,使其信任感得以增强,要对患者的恐惧以及焦虑等情绪进行耐心的引导,同时要将一些成功的案例讲述给患者,使患者治疗的信心得以增强,要耐心的解答患者的各种疑虑,使患者能够时刻保持积极的心态;在具体的手术过程中要对手术室的温度和湿度进行合理的调整,尽量做到平稳的接送患者,要对患者的心理动态进行及时的了解,在具体的手术过程中要密切观察患者的各项生命体征;在手术完成之后,采用温生理盐水将患者皮肤上的血迹擦拭干净,然后将被单盖好,对患者的各项生命体征进行密切观察,同时还要积极地与患者的家属进行交流,对患者进行科学合理的饮食搭配指导,并且帮助患者进行合理的运动锻炼,从而对患者的身体康复起到有效的促进作用。
1.3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9.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疗效用χ2检验。组内治疗前后比较用配对样本t检验;组间比较用单因素方差分析。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对照组患者的手术室护理质量评分为(77.8±6.1)分,观察组患者的手术室护理质量评分为(90.2±6.3)分,相对于对照组患者而言,观察组患者的手术室护理质量明显要高,两组患者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