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3-25 11:32:08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12篇工程研究论文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二、研究性教学的意义
金融工程专业学科采用研究性教学对于学生掌握知识、发展能力,对于促进教师教学工作、提高教学质量都具有重要作用和意义:1.有利于学生掌握专业知识。从学科性质上讲,金融工程专业课程具有几个主要特点:与经济学相关的课程知识含量丰富;理论性与业务性都很强,在理论指导下注重实际体验;研究范围较广、交叉学科多;与国家政策措施联系紧密等。课程的应用性特点决定了研究性教学的必要性。2.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和科研能力。金融学课程的学习主要是围绕解决问题而展开的,要求学生从社会实际生活中发现和提出各类现实问题,并通过主动探究去解决问题。这种学习方式注重让学生在收集资料、分析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基础上,使学生能够对其所学的知识有所启发,进而思考如何运用所学知识,甚至由此发现新的知识,提出自己的观点。通过对真实问题的学习,有助于提高学生发现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造能力。3.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研究性教学主张全体学生的积极参与,学生根据自身的能力基础和个人特点,制订恰当的研究计划,进行具体分工,共同实现研究目标。通过协作学习与研究,学生可以取长补短,学会分享与交流研究成果,并使自己的合作意识与能力得到提高。4.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增强社会责任感。融资、投资是金融学关注的基本问题,而金融问题更多地与中国的金融体制改革以及经济发展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开展研究性教学,不仅有利于学生了解和体验金融学学习和研究的基本方法,而且能够增强学生对社会的了解与关注,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在寻求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逐步形成一切从实际出发的科学态度和社会责任感。5.有利于教师同时提高教学水平和科研能力,实现科研与教学有机结合。研究性教学需要教师研究学科发展和课程体系、研究教学方法和授课艺术、研究授课对象,在此基础上进行教学改革,构建新的教学模式、进行科学的课程建设、教材建设以及教学方案和方法的设计。同时,实施研究性教学教师自己必须有研究,形成自己的观点,才能引导学生去思考问题,这有利于提高教师的科研能力。
三、研究性教学设计与教学实践
金融工程专业研究性教学应当根据专业课程特点,结合各种现实因素,整合出有效的研究性教学模式,设计教学过程和具体教学环节。
(一)划分知识单元,明确教学主题
根据专业课程的性质、特点和内容结构,划分知识单元,并根据教学进度,明确各阶段的研究性教学主题。教学主题的选择应当符合科学合理的原则,具体体现在:(1)在满足教学要求、与教材理论保持联系的基础上,选题应当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金融学中涉及一些枯燥的理论知识,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容易受到压抑。生活化的教学主题容易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比如讲投资组合理论时,可确定研究主题为投资收益与风险的讨论;讨论金融市场时,可以将教学主题明确为金融业务的仿真交易实验。(2)选题要注重教学与科研相结合,富于探究空间,同时还要与学生的学习基础和学习能力相一致。(3)选题应提高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比如,在讲述金融市场监管时可以引导学生认识现实中存在的问题并展开讨论;在学习货币政策时,可以与现实中的通货膨胀等问题紧密结合起来。(4)在把握选题原则的前提下可以由学生自主设计研究目标与课题,增强学生主动学习的意识,使学生有发现和体验、创造的自由空间。
(二)教学形式与学习方式的选择
研究性教学有专题讨论、案例教学、实践教学等不同的教学形式,在实践中应当结合教学内容分析各种形式的优缺点与适用性,选择合理的教学形式。对于一些在知识框架中相对独立的重点内容,比如金融市场结构、投资组合分析等内容可以采取专题讨论的形式,鼓励学生进行合作性探讨,培养他们的科研素养和集体合作精神,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与应变能力。对于一些现实性较强,社会关注度较高的主题,比如金融市场的作用、运作机制、融资方法、金融发展程度的差异化、货币政策以及金融监管等问题,可采用案例分析的形式。案例分析的教学形式一方面可以加强学生搜集与整理信息的能力,另一方面能够培养学生应用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且有利于学生建立科学思维,增加社会忧患意识,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对于一些操作性与实验性强的主题可以采用实践教学的形式。比如仿真交易实验可以让学生利用模拟交易系统了解股票、外汇等市场的运作,或结合虚拟资金交易竞赛的方式帮助学生深入理解与掌握交易实务中所涉及的基本概念与常用词汇,把握交易的基本特点与交易常识,使学生对市场有初步的认识。研究性教学的学习方式可以采用学习小组的形式,比如固定合作学习小组或非正式合作学习小组。固定合作学习小组是教师在开始专业学习之前根据学生的特点决定学生的分组,保证每组由不同学习水平的成员组成;非正式合作学习小组是在教学过程中随机组合,给学生创造一个研究性学习的机会。两种合作型学习方式各有适用性,教师要根据教学主题所确定的教学形式,在分析两种学习小组安排方式优缺点与适用性的基础上,选择既能满足学生需求,又能实现教学目标并能充分评价学生学习过程与成果的安排方式。
(三)教学环节与教学实践
1.布置任务,明确要求,适当引导。教师应当对研究主题的背景知识作必要介绍,并要求学生必须认真阅读一定数量的相关文献、有关评论文章或搜集相关资料,不能简单地拼凑他人材料,不要轻易否定别人的研究成果,也不要持偏激观点,而应当调查或深入研究,通过补充、深化形成自己的观点或看法。教师在这一阶段适当引导和帮助他们广泛查阅和收集资料,培养学生信息搜集处理以及文献研究的能力。
2.展开教学活动。教学形式和学习方式有多种,无论采取哪一种,教师角色的定位与转换都非常重要。研究性教学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是知识的探索者,而教师是学习活动的引导者和组织者。无论是实践教学还是专题讨论、案例教学都要求学生积极参与,勤于动手,相对而言,对于专题讨论或案例教学的教学方式,教师更应当从保证教学质量、控制讨论主题、正确引导学生、鼓励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的角度重点把握好以下方面的问题:(1)要善于组织学生开展合作学习,强调学生的高度参与。学生是研究性教学的主体,教师要多为学生创造学习机会,倡导学生主动参与,培养学生团结合作的精神。教师要营造良好的课堂讨论气氛,和学生形成一种良性的互动关系,积极引导学生进行讨论,结合分组讨论、角色模拟等形式调动学生参与和探究的积极性。(2)应给学生自由发挥的空间,允许学生发表不同的意见和看法,不要轻易就某一问题下结论。开放式的讨论可以培养学生善于思考、大胆质疑的思维品质,激活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究的动机,提高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开放性思维。比如,在讲述中国货币政策的实践时,在讨论中,学生有时会有一些片面的认识,提出“中国的紧缩货币政策对于抑制通货膨胀达不到预期效果”、“中国货币政策的目标不明确”、“货币政策没有起到很好的效果”等观点。对于学生的这些观点,教师不应一味地否定,而是应当对学生的资料搜集和学习过程予以肯定,同时引导要求学生联系货币政策的作用与目标来理解中国货币政策的实施与调整过程。在课堂上,教师应当肯定学生好的思路和独到的见解,注重学生个性的发展和潜能的发挥,而对于学生一些不成熟的观点,应当考虑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规律与差异,给予鼓励和正确引导。(3)应当充分发挥好主导和主控作用。首先,教师应当从创设问题情境出发,通过各种巧妙的提问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探究激情。所提问题要围绕教学内容,做到少而精。问题过于宽泛则讨论散乱,不利于教师对课堂教学的控制,也不利于学生对教学重点和难点知识的掌握。考虑到不同学生理解和接受能力不同,提问还要有层次性,由易到难,逐渐深入。例如,在讨论中国人民币是应该升值还是贬值的问题上,教师在讨论的不同阶段可以通过设置一系列的提问来引导学生:人民币升值或贬值对于我们的生活有什么影响?对企业的经营有什么影响?升值与贬值对总需求的影响究竟是扩张性的还是紧缩性的?与物价水平具有怎样的关系?对中国经济结构的调整和经济增长有什么样的影响?对中国的国际收支有何影响?这样逐渐深入的提问有助于学生接受和理解汇率变动的经济影响。其次,教师应当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讨论,鼓励学生对前人观点有所质疑或补充,也可以引导学生从新的视角看待问题,从而提高学生在实践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第三,引导学生围绕中心问题进行讨论,力保讨论沿预期的方向进行。鼓励学生要善于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意见,同时耐心地听取他人的意见。教师要及时对学生的讨论进行点评,解答学生提出的疑点问题,并对讨论中暴露出的问题及时修正。对于学生争论较大的问题,即使是一些社会敏感问题,教师也应认真分析,不能避重就轻,更不能不回答。第四,教师要把学生对具体问题的讨论引导到对一般性问题的讨论,并归纳出一般性的理论观点或结论,以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学结。教学过程的最后环节,教师应当总结学习要点,阐明学习过程中所运用的理论知识,总结学习重点、难点和疑点。为了获得更好的教学效果,教师还应要求学生完成一份书面的分析报告或论文,通过重新审视讨论过程和解决方案,学生对于学习内容能够加深理解。教师也应当总结教学过程的成功与不足之处,以便于在以后的教学中进一步改进和完善。
4.建立研究性教学的评价体系。研究性教学重在学生学习的过程,重视知识技能的应用和思维水平的提高,着眼于学生能力的发展和综合素质的提高。与传统的普通教学不同,研究性教学的成果可能并不是可量化的评价结果,如何从教学效果评价和学生学习评价两方面构建研究性教学的评价体系,需要进一步的探索和设计。
【关键词】投标;决策;风险;报价;技巧
自《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投标法》颁布以来,绝大多施工企业都须通过参与市场竞争而取得工程承包权,但由于我国建筑有形市场建立时间尚短,与招、投标法配套的相关法律、法规还不健全以及政府对建筑市场主体监管机制尚未形成等原因,必然在一定时间内造成施工企业在市场的激烈竞争中将面临诸多风险.所以为了规避风险,施工企业必须进行投标决策以决定是否投标,一旦决定投标,施工企业还需认真研究决策的技巧以决定如何投标。一般来讲,投标决策可分为标前决策和综合决策。标前决策是在业主颁布招标公告前施工单位通过相关渠道获取到该项目的有关信息,针对这些信息,结合本企业自身实际,运用科学的方法来决定是否进行投标.一旦决定投标,施工单位根据招标文件的要求和其他主、客观条件,做出如何报价的决定,这一系列的后活动称之为综合决策。
1.标前决策在实际工程投标活动中,众多企业往往重视投标的本身活动而忽视项目的甄别和前期的风险研究,一旦参加了投标,往往在投标的过程中即发现所投的项目不适合本企业:或者该项目的环境恶劣;或者该项目经营风险巨大;或者企业缺少必要的资源来实施该项目等等。这时候企业就处于两难境地,如果选择继续投,必然就采取高报价的策略,这样就势必造成同等条件下的竞争力弱化;如果选择不投,前期已经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因素,这样势必造成浪费和影响营销人员的士气。为此,施工企业一定要建立一套标前决策机制和程序:“知己分析”即分析本企业现有的资源条件,包括企业目前的管理能力、资金能力、机械设备能力、技术能力等。“知彼分析”即分析与投标工程相关的一切外界信息包括项目基本情况、业主的诚信及美誉度情况,当地市场环境情况、竞争对手情况等。“风险分析”即对以上两类分析中出现的各种因素进行风险分类并排队,分别为各个因素确定权重;然后将每个因素按出现几率大小分为很大、比较大、中等、不大、较小这五个等级,并赋予各等级一个定量数值;最后将每项风险因素的权重与等级分相乘,求出该项风险因素的得分。若干项风险因素得分之和即为此工程项目风险因素的总分。显然,总分越高说明该项工程风险越大,就要按照企业内部既定的程序进行仔细分析,组织企业的相关部门和专家进行评审并最终决策投不投标或以什么策略进行投标。
2004年5月,我公司在内蒙一城市通过竞标承揽了一项房屋建筑工程。项目经理部进场后不久通过成本预测就发现存在诸多潜亏点,潜亏额近300万元。经过分析我们发现造成潜亏的原因主要有:
(1)对业主诚信度了解不够,许多事先谈好的条件工程中标后一律不予以承认例如其对许多专业工程特别是利润点较高的专业工程通过高压方式进行了直接的分包;
(2)对当地市场环境变化估计不准,由于时值当地进行大规模基本建设,造成当地原材料价格、周转料及机械设备的租赁、劳动力等资源价格暴涨,而报价时未考虑到该些上涨因素。尽管后来通过种种努力该项目没有发生大的亏损并如期交工,但也给公司的正常运营带来了一定程度的负面效应。而其实质就是没有很好地进行标前决策风险分析而仓促投标所致。
2.综合决策综合决策是一个系统决策过程,与投标过程息息相关,但关键在于报价策略的决定。如何运用以长制短、以优制劣的策略和技巧,关系到能否中标和中标后的效益。在投标过程的不同阶段,技巧也不尽相同。
2.1在通常情况下,投标报价策略有以下三种:表1序号报价策略适用情况使用频率1高价赢利策略①施工条件差②专业要求高、技术密集型③本公司有特长或专利技术并有着良好的声誉④总价较低的中小型工程⑤特殊垄断性工程⑥业主要求苛刻且工期紧急的工程⑦竞争对手少且弱⑧支付条件不理想不常用2微利保本策略①工作较为简单,工作量大,竞争对手众多②本公司工程任务不足,有大量的设备处置费用以及其他闲散资源可供利用③该项目本身前景看好,为本公司能创建业绩,以利于资质提升④该项目分期执行,前期进入后能够通过运作得以续签后续项目;⑤有可能在中标后,将工程的风险部分可以实施转嫁的常用3低价亏损策略①市场竞争激烈,公司又急于打入该市场创建业绩②某些分期建设工程,对第一期工程以低价中标,工程完成的好,则能获得业主信任,希望后期工程继续承包,补偿第一期低价损失不常用在以上报价策略中,企业一定要慎重使用低价亏损策略报价,这种策略是一种冒险行为,如果处理不当,当风险发生时就意味着企业要承担极大的风险和损失。使用该投标策略时应注意:第一,业主肯定是按最低价确定中标单位;第二,这种报价方法属于正当的商业竞争行为而不是恶意所为,这一点尤其重要。
2.2投标技巧通常,投标技巧被简单地理解为报价时所采用的方法和技巧,而实际上投标工作是一个十分复杂的系统工程,其具体工作分为若干个阶段,每一个具体阶段所面临的情况都不尽相同甚至有较大的区别,每一阶段需要解决的实际问题也各有侧重。不能用同样的标准看待投标工作的不同阶段,当然,也就不能用相同的技巧来解决每个阶段的具体问题。所以,投标技巧所包含的内容必须涉及投标过程的每一个具体阶段。针对每个阶段的不同情况和目标确定适当的解决方法和技巧。能否科学、合理地运用投标技巧,使其在投标报价工作中发挥应有的作用,关系到最终能否中标。
2.3资格预审阶段。通常在公开招标项目中,业主都会对投标企业进行资格预审,从而掌握各投标者的基本情况,排除明显不符合要求的投标者,以减少评标的工作量。而对于投标企业来讲,在确定投标策略之前,对业主本身及其委托的设计、咨询单位以及工程项目本身有充分的了解也是十分重要的。其具体内容包括:
2.3.1本工程的资金来源、额度,是否有充足的资金保障;
2.3.2本工程各项审批手续是否齐全,是否符合所在国及当地政府的相关法规;
2.3.3了解业主在以往建设工程中招标、评标上的习惯做法,对承包商的态度,尤其是能否及时支付工程款、合理对待承包商的索赔要求;
2.3.3.1业主项目管理的组织及人员,其主要人员的工作方式和习惯、业务水平和经验;
2.3.3.2了解委托监理方式,业主项目管理人员和监理人员的权责分工以及主要的工作程序;
2.3.3.3监理工程师的资历、工作习惯及方式,对承包商的态度,能否站在公正的立场上处理问题;
2.3.3.4严格按规定要求编报“资格预审文件”,同时,要注意文字规范严谨,装祯精美,力争给业主留下深刻的印象。在填报“已完工程项目表”时,应在资料真实的条件下,选择那些施工难度大、结构新颖、技术复杂、质量优、工期短、造价低及评价高的工程项目,充分展现公司业绩,以助于中标。
2.4研究标书阶段。研究标书阶段应认真“吃透”标书,即要认真研究标书的内容和有关规定:
2.4.1分清承包商的责任和报价范围,不要发生任何遗漏;
2.4.2了解各项技术要求,以便制定先进合理的施工方案;
2.4.3及时调查了解工程所在地工、料、机等的市场价格,以免因盲目估价而失误;
2.4.4弄清开、竣工日期及总工期的要求以及奖罚条件,以便制定合理的施工进度计划;
2.4.5工程款支付条件,有无工程预付款;结算方式;拖延付款的责任和利息支付等,以便做好资金使用计划;2.4.6弄清有无特殊材料、设备及施工方法要求,以便采取相应对策措施;
2.4.7弄清工程量清单中各个工程项目组成的内在含义,防止漏项发生;
2.4.8弄清总包与分包的规定,以便当自身施工能力不足时便于分包及协作;
2.4.9弄清施工期限内的涨价补偿规定,以便报价决策时充分考虑利益风险等因素;
2.4.10对含糊不清的问题,均应及时提请招标单位予以澄清。
2.5现场考察阶段。从广义概念上看,凡是不能直接从招标文件了解和确定而对估价结果有影响的内容,都要尽可能通过现场调查来了解和确定。业主通常会提供给各通过资格预审的投标者一次现场考察的机会,各投标单位可以派人到现场进行调查,提出需要澄清的问题,继而得到业主方的澄清。当然仅仅通过一次现场调查是很难完全达到这一目的的,因此,在工程现场考察之前应该做好充分的准备,进行一系列的调查,具体包括:人文情况、经济情况、法律情况、生产要素市场情况、交通运输和通讯情况、自然条件、施工条件及其他情况调查。
2.6调查竞争对手。知己知彼才能百战不殆,所以,在对自身情况和工程环境有了清楚的认识之后就要尽力弄清竞争对手的情况,全面地掌握其优势和缺点,明确本次投标的主要竞争对手,有针对性地制定投标方案、选择投标报价技巧,充分发挥自身优势,限制竞争对手,增加中标的把握性。
2.7标价计算阶段。在标价计算阶段应注意的问题包括:
2.7.1认真核实工程数量,防止计算失误。可从两方面入手:一方面要认真研究招标文件,复核工程量,吃透设计技术要求,检查疏漏,改正错误;另一方面通过实地勘察取得第一手资料,掌握一切与工程量有关的因素,包括搜集地质勘察信息和报告,特别注意土质等因素对土方工程的影响,如黏土土质在地基处理时将额外增加工程量和造价。
2.7.2对有关费率的计取应结合施工实际发生的需要、投标者自身管理水平及市场各方面因素综合考虑灵活取舍,以便做出具有竞争力的报价。
2.7.3通常情况下,具体投标技巧包括:
2.7.3.1不平衡报价。不平衡报价法,是相对通常的平衡报价(正常报价)而言的,指在总价基本确定以后,通过调整内部子项目的报价,以期既不提高总价影响中标,又能在结算时得到理想的经济效益。可以提高单价的子项目包括:能够早日结帐收款的项目;预计今后工程量会增加的项目;暂定项目中肯定要做的项目等。
2.7.3.2零星用工单价。零星用工(记日工)单价一般可稍高于工程中的工资单价,因为记日工不属于承包总价的范围,发生时实报实销。但如果招标文件中已经假定了记日工的“名义工程量”,则需要具体分析是否报高价,以免提高总报价。
2.7.3.3突然袭击法。由于投标竞争激烈,为迷惑对方,可在整个报价过程中,仍然按照一般情况进行,甚至有意泄露一些虚假情况,如宣扬自己对该工程兴趣不大,不打算参加投标(或准备投高标),表现出无利可图就放弃等假象,到投标截止前几小时,突然前往投标,并压低投标价(或加价),从而使对手措手不及而败北。
2.7.3.4低价投标夺标法。低价投标夺标法有的时候被形象的称为“拼命法”。采用这种方法必须有十分雄厚的实力或有某些后盾,即为了想占领某一市场或为了争取未来的优势,宁可目前少盈利或不盈利,或采用先亏后赢法,先报低价,然后利用索赔扭亏为盈。采用这种方法应首先确认业主是按照最低价确定中标单位,同时要求承包商拥有很强的索赔管理能力。
2.7.3.5多方案报价法。
二、建筑工程质量控制课程改革的建议措施
基于建筑工程质量控制课程改革的基本思路,我们可以看出课程改革中实践性教学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而课程改革的开展,仍然需要结合每个章节的课程任务内容,掌握主要的课程学习知识点,从能力要求的视角提出改革的建议和措施。
(一)建筑工程质量控制检查与验收规则
1.教学任务分解。该课程的学习可分为四个教学任务:一是针对常规型的工程项目,学生能够将整体项目的分项和分部工程分解,并罗列各工程质量检验的程序;二是结合实际工程案例,以实操的方式,按照检验程序验收分项和分部工程;三是掌握工程质量专业验收的方法,并对指定工程质量是否合格进行评定;四是针对质量不合格的工程项目,尝试提出专业性的意见和建议。2.知识点提炼。通过该教学任务的学习,学生除了需要明确工程质量验收的基本要求,还要求学会划分分项和分部工程,同时掌握不同工程质量验收的合格标准以及结合质量验收的程序和组织规定,提升理论和实践结合的能力。3.教学方法。该课程的项目载体是以某工程项目为例,讲解如何划分项目的分项工程和分部工程,借助多媒体课件,以案例教学和自主学习的方法,利用8个课时讲解理论知识,同时安排分组形式的讨论学习。但在教学过程中,要划分清楚项目的层次和重点讲解项目新技术,对于质量控制的标准规范内容也需要适时更新,以便引导学生端正学习态度。
(二)基础工程质量控
1.教学任务分解制。该课程的学习可分为三个教学任务:一是掌握基础项目分项工程和分部工程的划分方法,以便明确各工程的检验批;二是围绕主控项目检验标准,对包括土方工程和地下防水工程在内的分部工程组织检查和验收,以及对这些工程的质量进行评定;三是根据已验收分项和分部工程的质量验收结果,学会判断工程质量是否符合规定。2.知识点提炼。通过该教学任务的学习,学生需要掌握基础功能相关的质量控制规范内容,以及熟悉土方、桩基、地下防水等分部工程的质量验收标准和流程,同时掌握这些工程质量验收的实操方法。3.教学方法。以《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为基础,播放基础工程施工现场的视频,并配合多媒体课件,采用案例教学和自主学习的方法,将课程分为10个理论课时和4个实践课时。在上实践课时,需要深入到指定的工程项目施工现场进行参观学习,以便直观了解基础施工现场质量管理的方法。在活动课程开展时,建议以班级作为单位参观,并在参观之后出具详细的参观报告。通过课程的学习,学生能够在实践当中提高安全意识和掌握最新施工技术,在提高学生创新能力方面大有裨益。
(三)主体工程质量控制
1.教学任务分解。该课程的学习,可分为三个教学任务:一是根据主体工程的实际情况,学习如何划分主体工程的检验批;二是针对某主控项目,对混凝土结构和砌体工程等分项工程的质量进行检验、检查、评定;三是验收主体工程分部工程的质量,学会判断工程质量的合格与否。2.知识点提炼。通过该教学任务的学习,学生需要了解主体结构质量验收的规定、混凝土工程和砌体工程等分项工程的质量验收方法、主体工程的主控项目检验标准、分项工程的质量验收内容。3.教学方法。根据主体结构质量检验的规范要求并结合学校的教材,以学生岗位适应能力提高作为教学目的,应用多媒体课件和主体施工视频,将课时分为10个理论课程和4个实践课程。其中实践课程需要以班级作单位,到整体工程施工现场参观,学习如何检验工程的项目。在课程开展过程中,学生一方面需要兼顾工程施工的安全问题,另一方面结合相关新的施工技术,了解更新的质量控制规范内容,为提高自身工作适应能力奠定基础。
(四)装修装饰工程质量控制
1.教学任务分解。该课程的学习,可分为三个教学任务:一是根据工程实际施工情况,对装修装饰工程的检验批进行划分;二是对抹灰、饰面板、涂料等分项工程的检验标准、评定方法、验收内容等进行了解;三是正确判断分项工程的质量是否合格。2.知识点提炼。通过该教学任务的学习,学生需要掌握关于装饰装修的质量检验规定,以及了解抹灰、饰面板、涂饰等主控项目的质量检验标准,同时熟悉其他分项工程的质量验收内容。3.教学方法。根据装饰装修工程质量控制的相关规范,展开此类工程项目质量管理工作的实践学习,以增强学生的岗位操作能力。在此可以借助多媒体课件和相关视频,采用案例教学和自主学习的教学方法,将课程分为10个理论课时和4个实践教学课时,在已经完工的施工现场参与项目的质量检验。在学习的过程中,学生除了需要了解装修装饰工程的安全规范要求,还要有意识地提升自身的工作适应能力。
一、开工准备阶段监理工作:(监理大纲制定、监理合同签订之后)
1.组建监理队伍
根据工程特点,选择配备总监和必要的监理人员。人员配备应能涵盖钢结构所涉及的各类专业,同时提倡人员相互渗透一专多能。
我所沿用的钢结构监理组组织形式一般有二种,一种形式多适用于总包单位、钢结构分包单位、制作安装单位基本上为一个单元体的垂直隶属系统,与之适应的监理组体系是按专业分工即总监下配设焊接,结构探伤、涂装等专业工程师;而对某总体工程有数个钢结构分包、制作、安装单位甚至一个大工程设计单位也为多元体时,多采用横向组织结构体系,即采用总监下属驻厂监理工程师为主体,探伤、涂装等巡回监理,驻厂监理师则选用复合型人材。总监与驻厂监理工程师充分发挥协调工作。例如,在延安中路(中段)五个钢结构标段中的七、八座主桥、五座天桥监理中,我所分为二个监理组各按不同情况,分别采用上述二种组织形式,取得了良好效果。
2.监理人员在工程开工之前尽快熟悉工程图纸、项目有关情况和工程所选用的规范、工艺技术条件。在此基础上,制定较为切实可行的监理实施细则;熟悉图纸和规范、技术条件时除了充分理解消化设计思想设计意图外,对于多个设计单位,多个制作单位还应当通过沟通协调,进行统一“度量衡”工作,达到标准、要求、做法上相对统一,使所监理的项目,在规格、指标、完工表式方面相对一致。而熟悉项目情况,则需对业主、施工单位甚至民工包工队伍也要有相应熟悉,特别是实际施工队有大厂的本厂职工,有分厂职工甚至是民工包工队,对他们的质保系统运转情况,人员素质,应有所了解,有些还需制定计划与措施进行“调教”,这样才能创造良好的施工前题。熟悉工程,还需对整个工程工作量、工作重点、难度以及施工集中的季节,都应做到心中有数,例如在春夏季节施工则需加强黄霉季节焊条烘焙监理,冬季施工则需加强寒冷季节钢结构施工质量特殊要求监理措施。
3.合同业主、设计及总承包单位对分包商资质和加工场所条件进行考察和审查:
对条件不足的承包商提出整改或限令整改意见,在满足基本条件之后再会签资质审查报告与开工令:
开工前要对制作单位进行考察与资质审查,提出的整改与限期整改意见,须经业主同意。以延安中路(中段)高架钢结构监理为例,我们曾针对某制作厂由于开工前胎架设置刚性不足、难以保证总段建造变形的控制,质保体系相应专业力量不足;以及另一标段制造天桥时,总包实际上没有自己的制作实体单位,又没有选好分包单位等问题提出较明确的整改意见,限令整改。在指挥部的支持督促下,这些单位领导十分重视,逐一改进,基本达到要求,然后我们才开出了开工令。
4.审查施工、组织设计方案,结合施工单位的实际情况对方案的合理性及技术条件的一致性进行审查。
5.督促施工单位完善与强化质量管理及工期目标控制,督促施工单位健全质量管理人员配备。
6.从施工制作到吊装现场工作,坚持监理工作责任到位,坚持重要质量控制点的旁站与实测验收。我们只少量地聘用退休人员,注意在职人员与退聘人员比例。同时,我们注意发挥施工单位主观能协到性,督促施工单位,实行自检、互检、专业检验三级检验制度,以有效保证质量。才能保证今后监理中各种协调工作顺利进行。
二、工厂制作阶段:
1.开工准备
(1)审查工厂的工程项目组织管理系统,沟通彼此之间的联系,建立与技术部门及质保部门的正常工作联系。
(2)审查工厂的质量控制方案,与技术部门及质保部门共同商定本工程实际质量检查的内容、质量按制点、监理验收的内容。
(3)与技术部门、质保部门商定用于本工程的各类质检报告内容与格式。
(4)审查材料质保书,确定材料复查内容;参与材料复查试验。审查装璜材料质保书。
(5)检查材料仓库收发制度;焊接材料的一、二级库情况,焊接材料焙烘、保温设备完好情况(含温度鉴定有效期)及相应的纪录登记。焊接材料发放台帐、焊条回收制度。
(6)审查工厂提交的焊接工艺评定任务书或焊接工艺评定转移报告,批准焊接工艺评定任务书或焊接工艺评定转移报告。
(7)参加焊接工艺评定试验。
(8)审查焊工资质及有效证件。
(9)审查无损检测(NDT)人员资质及有关设备的鉴定有效期。
(10)审查用于工程的长度计量器具的鉴定有效期。
(11)检查除锈、涂装设备情况,是否符合有关技术要求,其产品质量是否能符合技术条件的要求。
(12)协助业主审核并签署开工令。
2.制作实施阶段
制作实施阶段钢结构监理分下列四个专业进行监理,即:结构监理;焊接监理;无损检测(NDT)监理及涂装监理。
(1)结构监理
放样质量抽检,内容为草图、样板、样带、下料情况;
小拼板及T字组合梁质量检查(拼板拍片),抽检后签证;
U形槽钢加工质量抽检;
腹板、顶板、底板外形尺寸、坡口切割质量抽检、底板轧角抽检;
腹板、顶板、底板装配构件划线检验;
总装胎架检验(外形、分段线、坡度),检验后进行签证;
分段就位与拼装质量检验;
焊后分段分解,各工地拼装接口的坡口状况及板材边势平整度;
复验工厂提交的分段检验报告数据,签证认可。
(2)焊接监理
①巡视检查:
在工件施焊时,焊接监理加强巡视检查:焊接材料使用是否正确、焊前准备是否到位、焊接工艺条件是否满足、工人是否持证有效、焊接规范是否合适等。
②焊缝质量监理:
对接焊缝:对一、二类焊缝表面质量一般100%进行检查签证;
全焊透角焊缝抽检;
贴角焊缝,抽检。
(3)无损检测监理:
审查各类焊缝无损检测的类别及长度是否满足技术条件的要求;
指定RT(X光拍片),核查RT检测部位是否符合技术条件;复证RT检验报告;
审查UT(超声波探伤)报告;
根据业主委托或业主请第三方,必要时复查部分焊缝。
(4)涂装监理:
检查除锈工装设备是否符合技术条件;
预处理质量复测、粗糙度、除锈是否达到等级;
分段工程除锈质量检查;
分段工程涂层膜厚、牢度等质量情况;
检查并签署报告。
三、现场吊装阶段
现场吊装是检验制作阶段工作成效的关键步骤,同时也是检验钢结构与土建嵌接情况的重要环节,通常情况下钢结构监理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现场安装监理应在吊装前与制作厂一起对所有墩梁标高,墩梁间距,支承中心矩等有关数据进行复测,对焊按施工与变形控制方案进行认可监理。
对吊装过程中起重、吊运方案乃至交通按排(市政工程)应一起进行讲座和各方方面面在业主主持下进行协调。
吊装后对梁间装配状况与支座密贴情况进行检查。
吊装完工后对现场主要受力焊缝进行表面质量、无损控伤、涂装进行监理,并对桥面长度、宽度、拱度主要尺度进行监理。
由于钢结构尺度往往以毫米计算,土建尺度往往以厘米计算,分头施工易造成总体吊装产生不吻合或局部返工。为此应在制作接近完工时,事前应进行协调,以避免差错。总之,现场监理要求监理人员本着勤、严、细、实精神工作。超级秘书网
2构建研讨模块
在文献研讨环节进行的初期,教师在课堂上对选择的文献进行引导性讲解,以培养学生文献阅读的方法和能力。在一段时间后,让学生自己检索文献,自己阅读、总结与分析文献,以培养学生文献调研能力和文献分析能力。引导学生在研讨中要覆盖文献的研究内容、方法、结论以及文献优点与不足等方面,更重要的是一定要包含对问题的自己的看法与观点。研讨的形式可以是师生互动研讨,更多是分组研讨。将班级学生分为若干小组,每组人数以3~5人为宜,人数太多会影响学生个体效果,会产生部分学生的依赖现象。这种小群体的研讨课方便师生之间的知识交流,能让学生体验到研究、发现与探索的乐趣,培养学生创新性思维。研讨课结束后,要求每个学生都要做一份研讨总结,以短论文的形式发表在学校网站或者课程网站上,以便总结研讨成果、发现创新点、提升创新能力,还可以和更多的同学进行交流。除了在课堂上进行研讨活动,还把研讨活动拓展在网络平台上。
3构建研究性教学的信息平台
在课程教学过程中,以学校内部网络、公共邮箱、课程网站等作为研讨性教学的信息平台。在平台上布置研究性学习任务,上交研究性学习作业,发表研讨课结论和自己关于某个研究问题的观点。从实施物流园区规划课程的研究性教学经验来看,信息平台可以极大的提升研究性教学的效果。部分同学在平台上与其他同学的交流中产生了有价值的创新思路。研究性教学平台的首要功能是在方便学生研究性学习方面发挥其实质功能。所以,在平台建设初期,不需要太复杂,只要能发挥其基础交互功能就足以。把学生在课程的研讨平台上发表的观点、思想方法的次数和质量进行综合评定,纳入课程考核成绩中,以促进学生讨论的积极性。
1.课程体系的构建要打破原有全日制学术型研究生课程体系的框框,在重视基础理论能力培养的同时,要适度增加通用型理论课程模块,即“大学科、大平台”课程。材料工程专业学位研究生应掌握各种材料的制备技术、材料的各种分析手段和表征方法,以及工程技术与实践能力。因此,作为专业学位课,我们设置了《材料工程案例分析》、《材料制备技术》和《材料现代分析方法》三门课程。其中,《材料工程案例分析》是一门综合性工程技术性很强的课程,内容涉及金属材料、无机材料、高分子材料以及复合材料在实际工程应用中的特点及技术指标要求,例如金属材料的失效原因分析及采取的措施;电子陶瓷材料在高温烧结时颜色变黑的原因;钛酸钡本应为绝缘材料,但添加稀土元素变为半导体材料;等等。与其他基础课程相比,与企业生产实践的联系更为密切,重点在于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工程技术问题的能力。《材料制备技术》涉及各种材料的制备原理、制备方法与应用特点,是材料工程研究生必须掌握和了解的基础理论知识。《材料现代分析方法》是一门重要的工具课,既涉及到基础理论知识,又侧重于方法的具体实践应用,是必须掌握的专业学位课程。其内容包括X-射线衍射、扫描电镜、透射电镜、能谱分析、光电子能谱、原子力显微镜、差热分析、红外光谱、核磁共振、激光粒度分析、比表面测试等各种表征和分析测试方法。这些核心课程的设立将奠定专业学位研究生解决实际工程和技术问题的理论基础。
2.根据培养方向不同,灵活设置研究生课程模块,即“小方向”课程。例如,根据材料工程方向发展的特点和结合材料学院的科研基础,材料工程专业硕士研究生的培养方向主要有材料加工成型与模具设计、电子功能材料与器件、新能源材料与电源技术、高分子材料合成与改性等四个方向。在这四个方向上可灵活设置专业方向模块课程,即每个方向设置两门任选课程。材料加工成型与模具设计方向主要课程有《材料成型技术与模具》和《材料表面工程技术》,电子功能材料与器件方向主要有《先进无机材料与物理性能》和《光电转换材料与器件》,新能源材料与电源技术方向主要有《电化学原理及测试技术》和《新型能源材料》,高分子材料合成与改性方向主要有《高分子材料选论》和《有机波谱分析》。按不同的培养方向灵活设置研究生课程,可为专业学位研究生提供更大的自主选择性,有利于培养其职业素养,提高学习效率。
3.除了专业学位课和选修课外,为了提高研究生的解决实际工程和技术问题的能力,强化专业实践能力,作为必修课程,设置了《材料科学与工程实验》和《专业实践》这两门课程,以更好地凸显专业学位研究生职业取向和过硬的专业实践的特色。同时,还设置了学术讲座、知识产权、信息检索、技术经济分析等课程,以期全面培养专业学位研究生的信息获取能力和企业技术管理等能力。总之,课程设置要联系企业实际需求,考虑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学习工作和研究背景等实际因素,根据企业技术创新的需求,整合教学资源,开发出一套以因材施教、体现学科前沿和实践性的专业学位研究生课程体系,不断提高研究生解决实际技术问题的科研攻关能力。比如,在材料工程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的培养过程中,我们让研究生学习典型的数据处理软件Origin和CAD、ProE等工程制图软件,而该类实用工程软件的学习无疑将提高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实践技能。
(二)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专业学位研究生的硕士论文选题应来自于企业和科研课题,工程背景明确,应用性强。因此,专业硕士研究生导师要求双导师制。一位是校内的导师,另一位是企业导师。学校导师主要负责研究生的课程学习、开题报告、学位论文理论部分的指导等;企业导师负责专业学位研究生的选题、工作安排、专业实践能力的培养、学位论文实践部分的指导等。学校、企业导师要共同制定研究生培养方案,从而保证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的质量。在实际操作中,要注意以下问题:
1.在导师遴选上,既要对导师的学历、职称、科研成果等进行量化评定,又要从工程实践经验、基础理论和指导能力及精力等方面对导师进行全方位综合测评。只有达到要求的校内外导师才有资格被聘为专业学位研究生导师。此外,要弱化对导师学历的要求,强化对导师工程实践能力和专业技术能力的要求。
2.加强专业学位研究生导师素质建设。随着专业学位硕士生规模的不断扩大,现有校内导师有相当数量是从学校到学校的年轻导师,他们虽然学历高,但大多缺乏实际工程经验。为此我们有计划地选派年轻教师到设计院、高新技术企业去挂职锻炼。同时,通过承担企业的横向研究,使年轻教师了解工程实际,参加企业的产品开发、设计、技术改造以及企业的运行、营销和管理,从而了解企业的需求。同时,在稳定现有导师资源的同时,我们从企业聘请或引进有工程技术背景的技术人员和专家作为专任的专业学位研究生指导教师,根据学科方向相近或相似的原则,成立3~5人由校内和校外导师组成的导师指导团队,这样可有效发挥各自导师的作用。
3.聘请企业专家担任相关课程任课教师。例如,《材料工程案例分析》这门学位课,可以聘请行业技术专家以专题讲座形式讲授新技术、新工艺和新设备,分析企业面临的技术难题或企业实际发生的技术难题如何攻关解决等,强化研究生解决实际工程技术问题的意识和能力;加大实践领域专家承担专业课程教学的比例,明确实习实践导师和论文导师的职责。
(三)深化校企合作,建立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结合专业和行业的特点,选择条件好的企事业单位、科研院所等共建研究生联合培养实习实践基地,强化产学研用人才培养链条。材料学院已与行业部门共建实习实践基地十多个。2012年,桂林电子科技大学材料学院和桂林电器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共建了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该基地被批准为省级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上级有关部门拨专款用于该基地的建设。材料学院的专业学位研究生可方便地到该基地实习实践,企业的导师和校内导师组成导师指导团队共同指导专业学位研究生。同时,联合培养基地拿出专项资金用于改善研究生的实习实践条件以及资助专业学位研究生的科研课题。经过实践发现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和职业技能明显提高。目前已基本形成了培养单位和行业部门良性互动的包括课堂实践、科研实践和企业实践的实践教学体系。
2为什么要制定“三峡工程验收标准”
由于我们国家在水利和电力方面的管理体制,现在规范水电工程验收工作有两本规范,一个是水利部所管工程要执行水利行业的《水利水电建设验收规程(1999)》,以下简称“水利规程”,另一个是电力部门所管工程要执行电力行业的《水电站基本建设工程验收规程(2000)》,以下简称“电力规程”。这两个规程都已正式执行,作为水利枢纽的三峡工程完全可以选择一本合适的行业验收规程来执行,可是三峡工程没有这样做,而是参照两种规程重新编写制定“三峡工程验收标准”,分析原因主要有如下几个方面:
2.1行业验收规程不能满足三峡工程验收要求
两个行业的水电验收规程中的验收范围、验收应具备的条件、验收的主要工作精神基本一致,但在具体条款上两者有较大的差别。二者的主要差别参见表1。
从以上两个行业规程的比较中可以看出两个规程各有特色,水利行业适于操作,但有些内容不适合新体制验收工作;电力行业规程适于国家验收,用安全鉴定取代初验符合新形势。由于二者的优缺点,在三峡工程执行任何一本规程都不能做到尽善尽美。这两本规程虽然是1999年和2000年,但编制的起始时间约在几年前,所以条款的内容对新体制下的合同项目工程的验收、监理单位在验收工作中的重要性和安全鉴定工作的安排表述的不够全面,不能满足现在三峡工程验收工作的需要。
表1水利和电力行业验收规程主要差别比较
2.2不适合三峡工程的合同项目管理
三峡工程实行合同项目管理制度,验收项目是按合同项目下的5级模式划分:扩大单位工程、单位工程、分部工程、分项工程和单元工程。而要按照行业验收规程的3级模式(单位工程、分部工程和单元工程)根本满足不了需要。
三峡工程工期17年,分三期施工,每期由多个合同项目工程组成(二期工程就有60多个合同项目工程),每个合同项目工程的设定,主要是根据施工工期和工程量大小来划分标段。而与行业验收规程中按建筑物和工程量两个特点来划分有很大区别,如按行业规程:水电工程挡水坝和电站厂房是两个相对独立的功能建筑物,可以划分为两个单位工程;两个分部工程或单元工程之间工程量相差不要过大,保证合理评定质量等级。而三峡工程合同项目工程之间差别很大,既有千万元合同,也有十几亿元的工程,所以各合同项目工程的单位工程分部工程和分项工程在工程量方面没有可比性。其次三峡工程一个独立建筑物,由多个合同组成,如厂坝工程是三个合同组成,其中涉及两个承包单位和两家监理单位。由于承包和监理单位不一样,划分分部工程和单元工程都有所不同,验收中的质量评定和验收表格也将有区别。三峡工程的合同项目是以工期为主要标志的,承包者只对工期内的各项验收负责,对超出工期的验收,如阶段验收、竣工验收,业主单位要另行支付验收费用。这都是行业验收规程没有遇到的问题。
2.3管理体制方面的问题
三峡工程从设计到现场施工,集中了全国优秀的设计、施工和监理单位,这些单位既有水利行业也有电力行业,还有其它部门,典型的是中国三峡总公司归国务院三峡建设委员会管理,长江委设计院属于水利部,各承建单位属于经贸委范围的电力行业,监理单位除长江委监理外,其他单位又是水利部和经贸委共管。这些多行业现象虽然不是制定“三峡工程验收标准”的主要原因,但也是曾考虑过的因素之一。
2.4无法解决超出行业验收的问题
三峡工程是全世界瞩目的工程,三峡工程质量好坏、百万移民是否成功都带有政治意义,另外还涉及到输变电工程验收、长江黄金水道的船闸通航验收,已经超出水利和电力行业验收规程的范围。
2.5无法解决验收工作中的质量评定问题
在验收工作重要的质量评定问题上面,三峡工程有其特殊性,行业规程无法解决,如两个行业验收规程都要求有质量监督站对验收工程给出质量评定意见,三峡工程没有质量监督站,而有国务院三峡建设委员会委派的质量专家组。要正确解决谁来评定工程质量,怎样给质量专家组合理定位和谁来主持三峡工程验收等一系列问题,就必须制定有别于行业验收规程的三峡工程验收标准。
3三峡工程验收标准的特点
三峡工程验收标准主要由《合同项目工程验收规程》和《枢纽工程验收工作大纲》两本组成。三峡工程验收标准体现了三峡工程的特点,也是两种不同验收性质所决定的。合同项目工程是由业主单位中国三峡总公司负责,由施工承包单位向中国三峡总公司移交验收。枢纽工程(包括阶段验收和竣工验收)是由业主单位中国三峡总公司向国家移交验收,由代表国家的国务院负责。三峡工程验收标准有很强的针对性,较之行业验收规程实用性和可操作性更加突出。
3.1《枢纽工程验收工作大纲》
三峡建设委员会委托中国三峡总公司组织编写,经过7次修改,2001年11月定稿,同时批准了《移民工程验收工作大纲》和《输变电工程验收工作大纲》。
《枢纽工程验收工作大纲》明确了适用范围,强调本工作大纲是长江三峡二期工程枢纽工程验收工作的规范性文件,具有鲜明的可操作性并对三峡工程特殊的问题也进行了规定:
(1)给予《合同项目工程验收规程》合法性
《工作大纲》指出,鉴于三峡工程采用合同项目管理制度,合同项目工程验收按照《合同项目工程验收规程》进行。合同项目工程验收是相应各阶段(项目)申请验收的基础。
(2)验收与已验工程的关系
《工作大纲》明确规定,大江截流前的国家验收和本阶段验收过程中已完成验收的项目或前段时间其验收结论在其后进行的验收中视为有效,一般不再重复进行验收。
(3)枢纽工程安全鉴定
《工作大纲》明确了具体的安全鉴定范围、承担单位、安全鉴定的具体要求。
(4)枢纽工程质量鉴定
《工作大纲》明确了国务院三峡工程建设委员会三峡枢纽工程质量检查专家组的报告是质量鉴定的依据之一。
3.2《三峡水利枢纽合同项目工程验收规程》
该规程是在1996年中国三峡总公司工程建设部的《合同项目工程验收暂行规定》(以下简称暂行规定)基础上编制完成的。编制工作从1999年开始由工程建设部组织业主、设计、监理、施工四方专家参加的编写班子进行,曾五易其稿,多次收集参建四方意见,组织召开两次较大规模的讨论、审查会,经过三峡工程质量评定标准委员会审查通过准予颁布执行。
《暂行规定》是中国三峡总公司工程建设部根据当时的水电工程验收规程,结合三峡工程情况编制的三峡工程合同项目工程验收标准,从1996年至今在工程验收中发挥了极积作用。随着三峡工程的进展以及国家对工程验收的新要求等原因,需要在《暂行规定》基础上进行内容上的调整,所以《合同项目工程验收规程》应运而生。
3.2.1具体明确了合同项目验收的交接关系
《合同项目工程验收规程》由中国三峡总公司,明确了合同项目工程验收是三峡工程验收工作的基础。为体现三峡工程在验收工作中的整体性,仅将枢纽工程的验收称为竣工验收,合同项目是枢纽工程的组成部分,不同的工程竣工验收,分别称为交工验收和完工验收。
合同项目工程是施工单位完工后向业主单位交付工程成果,而代表业主单位的是中国三峡总公司工程建设部。
整个三峡工程大小合同项目有几千个,与主体工程有关的也有几百个,由业主工程项目部承担的合同项目工程验收工作量极大,为合理减轻业主工程项目部的压力,在各类验收工作主持上进行了改革,单位工程和工程中间验收都可以委托监理单位主持,业主工程项目部只负责合同项目的完工验收。工程建设部只是对单位工程和合同项目工程验收给予批准。
3.2.2加强了监理单位在工程验收中的作用
《合同项目工程验收规程》对监理单位的工作内容给予了明确规定。首先,工程验收之前工程项目的划分,要求监理组织有关单位进行划分,在实际工程验收中要负责各单元工程的质量评定、分部(分项)工程和业主委托的单位工程以及工程中间验收的鉴定工作。而整个验收工作从始至终的验收资料审定都由监理单位负责。
《合同项目工程验收规程》中对竣工验收资料给予了足够的重视。每一项工程验收从开始到结束,都有专门条款检查验收资料编制情况。从规程的角度支持施工承包单位的竣工资料编制工作,支持监理单位对竣工验收资料的审查工作。
3.2.3据三峡工程实际,统一不同的认识
现行的水利、电力行业验收规程是从普遍性来指导工程验收工作,对验收工作中的细节问题规定说明不够,有些规定并不符合三峡工程实际。《合同项目工程验收规程》作为三峡工程的可操作性规程尽量弥补了这方面的不足。
(1)工程验收与工程决算
合同项目工程验收包括两方面内容,一是工程验收实际是工程设计达标的检查,二是工程经济方面的决算。做为三峡工程工期长、多头队伍施工、合同众多等原因,除明确合同项目工程不管大小合同项目均要求工程设计达标和决算完成才能算完工验收。而在相同合同项目内的工程验收如:分部(分项)、单位工程、工程中间验收只要工程设计达标完成(也称为工程验收),即可以进行下一步的施工。
(2)永久工程和临时工程归档资料
一般工程中的永久工程和临时工程的归档资料很好区别,然而作为三峡工程就有一定困难,如临时船闸既是临时工程又是永久工程中的一个坝段,导流工程虽然是临时工程但它改变了长江的主河道所以施工记录就不能按临时归档资料对待等等。
另外永久工程和临时工程归档资料到底有何区别?《合同项目工程验收规程》中都给予了明确的解释。作为资料只有长期、短期没有永久和临时之分。而临时工程的归档资料是长期还是短期要由业主与有关部门研究决定,象临时船闸肯定是长期资料同主体永久工程一样对待,导流工程因有历史意义也属于长期保存资料。
永久工程和真正的临时工程归档资料的区别在于归档的份数上,永久工程要求4套,临时工程可以1套,但在编制资料标准上应都一样。
一、 前言 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蓬勃发展,工程建设的规模和数量越来越大,工程建设的国际化水平也越来越高,国际工程咨询业也得到了迅猛的发展。特别是随着我国加入WTO后,更为我国工程咨询企业走出国门、融入国际社会,参与国际市场大竞争提供了良好的外部条件。我国入世后,一些国际知名的工程咨询企业正在进入国内市场,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已有100多家外资工程咨询企业在国内设立了机构或正在开展工程咨询业务。 相对而言,我国的工程咨询起步比较晚,力量较为薄弱。直到1987 年,国家主管部门首次明确了工程咨询是“运用多学科知识和经验,遵循独立、科学、公正的原则和投资者对经济建设和工程项目投资决策与实施提供咨询服务的智力型服务行业”。
而且我国工程咨询企业的规模小,实力弱,参与国际竞争能力不强。据美国《工程新闻记录( ENR) 》杂志统计,在全球200家最大工程顾问公司中,我国只有4 家勘察设计单位入围,市场份额不足1%,仅有5.69%。而据中国工程咨询协会对全国170多家综合性工程咨询机构的调查结果,平均每家职工人数只有25 人,业务总收入约300万元人民币,人均业务收入只有10万元左右,与世界平均水平相比相去甚远。目前我国仅有200多家设计院拥有对外经营权,在国际工程咨询市场上所占的份额可以说是微乎其微。如何提高我国工程咨询企业的国际化水平,增强这些企业在国际竞争中的能力,是目前急需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 本文首先界定了国际工程咨询和国际化的概念和内容,然后通过案例研究分析了两家国际知名工程咨询公司国际化的过程和模式,从而提出我国工程咨询企业国际化的过程和模式的建议,为我国企业实现“走出去”战略提供一定的借鉴和参考意义。
二、 国际工程咨询及国际化战略
国际工程咨询是随着国际工程建筑、承包等行业的发展而逐步发展起来,是我国国际经济合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工程咨询是指运用工程技术、科学技术、经济管理、法律法规等方面的知识,为工程建设项目决策和管理提供的咨询活动。包括前期立项阶段咨询、勘察设计阶段咨询、施工阶段咨询、投产或交付使用后的评价等工作。工程咨询是投资和工程建设管理中的重要环节。在国际上,工程咨询是指为工程项目从决策到实施全过程提供智力支持的一个专业服务行业,包括设计、招投标、监理和投产后的维护等。
“国际工程咨询”的特定含义是指我国“走出去”的工程咨询企业,在境外从事工程咨询设计及相关的各种方式的工程承包、项目管理等业务。它促进了我国对外承包工程和劳务合作向更高层次发展,使我国的对外经济技术合作内容更加丰富,形式更加多样。 国际化是指企业将其具有价值的产品与技能转移到国外的市场,以创造价值的举措。国际化包括商品国际化、资本国际化、技术国际化、生产国际化、人力资源流动的国际化等内容。而企业的国际化,则是指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跨越国界向更大、更广的范围拓展的过程。只有成为国际化的公司,才是我国工程咨询企业成熟和具备实力的标志。
近年来,随着国际工程承包市场的发展,国际建筑工程的发包方越来越重视承包商提供综合服务的能力,工程总承包模式的发展已经将项目的重点转移到咨询、设计方面来,总承包施工企业不再独立地扮演中心角色。同时,国外工程市场上的业主要求也越来越高,他们要求的是创新,更希望的是建设具有独特竞争力的工程,而创新和独特需要由设计人员做先锋。因此,设计人员的独特创意是在竞争激烈的国际工程市场上获胜的关键。国际承包方式的这种新变化,要求承包商必须实现设计和施工结合,设计和前期的研究结合,后期的设施管理和物业管理结合,这就要求工程咨询企业为国际工程项目的综合服务能力比较高。
三、 国际工程咨询企业国际化案例研究
发达国家的国际化大型工程公司,都是以设计为主体的工程公司。它们功能全、设计技术先进、管理科学 ,在国际工程建设市场上有较强的竞争力。它们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从创建、发展到形成当今的模式,是适应市场经济要求而成长起来的。它们的经验值得我们认真研究和借鉴。下面通过分析两家国际知名的工程咨询公司国际化的案例——英国艾铭(AMEC PLC)集团公司和美国福陆(Fluor)公司,总结出国际工程咨询企业国际化的一般模式。 1.公司背景 英国艾铭(AMECPLC)集团公司是世界一流的集项目管理、工程设计和工程服务为一身的综合性公司,也是英国最大的工程公司,是连续4年排名世界第一的国际工程设计公司,在以海外营业额为评比标准的2011年美国《工程新闻纪录》(ENR)的世界设计商排名中,该公司名列第三位。艾铭公司为世界各地的基础设施建设、制造业和加工工业提供各种服务和方案。该公司在世界40多个国家拥有5万余名员工,年营业额超过80亿美元。 美国福陆公司(Fluor)始创于1912年, 是世界最大的主要从事咨询、工程、建筑等其他多种服务的公有公司之一。2011年以17.94亿美元的国际收益名列《ENR》海外工程咨询设计商榜首,其国内外工程咨询设计总收益则达到22.596亿美元,在ENR工程咨询设计商中名列第二位。
2.国际化过程和模式 艾铭集团公司的国际化过程起始于它所承接的一些国际化项目,主要集中在地铁和机场建设领域,其承揽的国际化项目有:香港九广铁路东铁和西铁,新加坡地铁樟宜线、东北线,法国巴黎、里昂、马赛及图卢兹地铁,加拿大蒙特利尔地铁,埃及开罗地铁,委内瑞拉拉加斯地铁,香港赤腊角国际机场客运大楼施工技术咨询服务、美国纽约肯尼迪国际机场一号、七号客运大楼施工管理等。该公司承揽的国外地铁和机场建设项目使之一跃成为国际化的工程咨询公司。而艾铭集团公司在中国的业务拓展走的是另外一种模式,它不仅参与中国的重大项目建设,如中石化洛阳PX项目、三峡、小浪底工程等,还在中国投资设立公司,该集团于1930年建造了上海燃气厂,并于1991年在北京设立了办事处,2002年艾铭工程咨询(上海)有限公司正式注册。 福陆公司的国际化道路是从二次大战之后开始的,二战后福陆公司在加拿大、委内瑞拉承揽炼油厂、天然气厂的工程建筑项目。由于在炼油厂工程建筑业有良好的声誉,使它赢得了第一个中东地区国家——沙特阿拉伯的工程项目合同。此后,开始在澳大利亚、加拿大、苏格兰、南非建立设计和建筑公司,五十年代末,福陆公司已经在全球范围内设立了办事处。
1977年,福陆公司收购了建筑设计业的领先企业丹尼尔国际建筑公司(Daniel International Corporation)。 由此可见,国际上知名的工程咨询公司的国际化模式一般采用承接国际项目,从而进入国际市场,然后再在当地寻找投资、并购的机会,从而不断壮大公司在国际上的声誉和地位。 四、 我国工程咨询企业国际化过程和模式 目前我国工程咨询企业服务的主体主要是各级政府,服务的主要范围是投资机会研究、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的编制、评估等,服务的层次基本是建议或评审。而且,目前我国的工程咨询业基本是实行分段管理模式,前期咨询业务归口国家计委,成立了中国工程咨询协会;设计、监理、招投标归口建设部,设有勘察设计协会、建设监理协会;涉外工程咨询单位归口外经贸部,设有国际工程咨询协会。这种体制上的分离使得工程咨询企业的综合服务能力较弱,国际化水平较低。
可是有关中国的历史年代只能上溯到西周的共和元年,即公元前841年。在西周时期,它已处于西周晚期。在此之前的西周早期和中期的年代、更早的商代和夏代的年代就说不清楚了。很多人在编写历史时,只能按自己的认识去估算,常常写上一个"约"字或在年代之后打个"?"号,表示有关年代的不确定性。这样做是不得已的,当然也是不准确、不科学的。
早在两千年前的西汉时代,就有学者对三代的年代进行研究。以后,历代的学者仍孜孜不倦地对三代年代进行探索。到了近代,还吸引一些国外的汉学家也投身到三代年代学研究的行列之中。他们在利用历史文献的同时,还尝试引入天文学的方法对天象材料进行计算,试图在三代的年代学研究中取得突破。不过,过去的研究者所用的手段比较单一,基本上是凭个人的力量进行研究,难度极大。虽也提出了各种结果,但受材料的局限和方法的不完备,缺乏必要的证据而不能形成共识,致使三代的年代一直未能解决。
中国古代留下了极为丰富的文献资料,包括不少涉及三代年代与天文历法及天象的资料,这是研究三代年代的重要素材。以往的研究,主要靠这些材料进行年代学研究。二十世纪二十年代以来,近代考古学传入中国。以后的几十年间,中国考古学获得飞速发展。对三代遗存的研究、特别是对三代物质文化的分期研究中,取得了重要成果,建立起代表遗存早晚的文化分期序列。虽然它们只说明遗存间的相对早晚,但它包含有重要的年代信息。从这个分期序列中采选含碳样品进行碳14测年,就可得到与分期序列一致的年代序列。这就使原本反映相对早晚的分期序列,形成有一个个年代数据支持的年代框架。因此,将考古学研究的成果与高精度测年相结合,为我们找到了另一条研究夏商周年代的途径,使三代年代学研究进入新阶段。近20年来,随着考古材料的不断积累,分期研究的成果在实践中得到检验;碳14测年技术的不断改进,使精度大为提高;历史学、古文字学、天文学等学科的研究也取得长足进展。因此,用多学科协作、联合攻关的形式研究三代年代的条件逐渐成熟,建立三代年代框架已成为可能。
1995年秋,时任国务委员、国家科委主任的宋健邀请在京的历史学、考古学、天文学和从事碳14测年的物理学家们一起座谈,提出用多学科协作、联合攻关的形式,研究三代年代的问题。与会学者也认为研究三代年代、制定夏商周年表,是各学科学者的共同愿望,已具备了进行三代研究的基本条件。继而就"夏商周断代工程(以下简称"工程")"的可行性进行研究论证。1996年5月16日,李铁映、宋健代表国务院宣布国家"九五"重大科研项目"夏商周断代工程"启动。这是中国第一个由人文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相结合、对重大学术课题进行联合攻关的项目。它的目的在于发挥各学科的优势,把200余位学者组织在"工程"设置的9个课题之中,用不同方法、从不同方面进行研究,将夏代、商代和西周共和元年(公元前841年)以前的年代框架建立起来。"工程"的实施,改变了过去以单一学科或单一手段进行研究的状况。采用多学科交叉、联合攻关的形式,以期对中国历史上处于文明早期阶段的三代年代学研究有所突破,使中国的历史纪年向前推进一大段,为进一步开展文明探源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经过4年的努力,"工程"已取得阶段性成果。来自不同学科的学者们在各自进行的研究中,在一些关键点上获得突破,建立起三代的年代框架;并对商后期和西周列王的年代进行推断,在年代学研究中取得了前所未有的重大进展。
二、"夏商周断代工程"的具体目标是什么?
"夏商周断代工程"的总目标是制定有科学依据的夏商周时期年代表。根据夏商周时期各阶段积累的材料不同,确定以下具体目标:
1.西周共和元年(公元前841年)以前各王,提出比较准确的年代;
2.商代后期武丁以下各王,提出比较准确的年代;
3.商代前期,提出比较详细的年代框架;
4.夏代,提出基本的年代框架。
三、为实现上述目标,"工程"采取哪些研究途径?设置哪些课题?
夏商周断代工程是由历史学、天文学、考古学、碳14测年技术等学科的专家学者联合实施的系统工程。它的研究途径主要有两条:
1.对传世文献和甲骨文、金文等古文字材料进行搜集、整理、鉴定和研究,对有关天文历法记录通过现代天文计算,推定其年代。
2.对有典型意义的三代遗址、墓葬资料进行整理和分期研究,并作必要的发掘,取得系列含碳样品,进行常规(液闪)和AMS(加速器质谱计)法的碳14年代测定。最后对各课题通过以上两条途径及其它方法得出的结论进行综合,使研究进一步深化,得出尽可能合理的三代年代学年表。
"工程"设置9个课题,最初设置36个专题。在实施过程中,根据需要又增设了8个专题,共计44个专题。这9个课题是:
1.有关夏商周年代、天象、都城文献的整理及可信性研究;
2.夏商周天文年代学综合性问题研究;
3.夏代年代学研究;
4.商代前期年代学研究;
5.商代后期年代学研究;
6.武王伐纣年代的研究;
7.西周列王的年代学研究;
论文话说夏商周断代工程来自免费
8.碳14测年技术的改进与研究;
9.夏商周年代研究的综合与总结。
四、碳14测年的原理是什么?为什么选择这一技术来解决三代年代?
自然界存在3种碳的同位素,它们的重量比例是12:13:14,分别用碳-12、碳-13、碳-14来表示。前二者是稳定同位素。碳-14则有放射性。它在大气中存在,在大气高空层中,因宇宙射线中子和大气氮核作用而生成。它在大气中与氧结合成C4O2分子,与二氧化碳(CO2)的化学性能是相同的。因此,它与二氧化碳混合一起,参予自然界的碳交换运动。它因光合作用而被植物吸收、并贮存在植物之中。人和动物需要食用植物,于是也在人体和动物体内存留。生物在存活期间,他们不断地从大气中获取这种放射性碳。但是任何一种动物或植物一旦死亡,它就停止吸收,而且会使存留体内的这种放射性碳不断减少。大约在5730年间,它的含量可以衰减一半。因此,物理学家将5730年称为"半衰期"。由此可知,只要用仪器测出树木、谷物、人骨、兽骨等生物遗骸中现有的碳-14含量,与它原始的碳-14水平相比,就可以推算出它们在多少年前死亡,进而可以推断与它们共存的遗存(诸如建筑遗址、墓葬或其它遗物)距今已有多少年了。
在考古界用于测定年代的方法有好多种,如古地磁断代法、钾─氩法、裂变径迹断代、陶器热释光(TL)法断代等。但它们的精度不高,误差较大,不能用于历史时期的年代测定。碳14测年技术在过去的半个世纪内取得长足的进步,特别是近二十年来因技术改进、精度得到提高,使历史时期的年代测定成为可能。在"工程"启动之前,我们一些同志就在考虑利用考古学分期成果提供的年代信息,采用碳14测年技术对三代年代进行研究。在"工程"实施过程中,藉考古信息所作的碳14测年,在三代年代学研究中起到了重要作用,为构架夏商周年代框架作出了重要贡献。
五、碳14测年技术几十年前就已出现,为何到近年才用于三代年代学研究?
碳14测年技术早在20世纪50年代就已出现。中国在60年代引入这一技术,并于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建立了第一个碳14实验室。最初测出的年代数据公布以后,立即受到考古界的普遍重视。诸如当时围绕仰韶文化的半坡类型和庙底沟类型孰早孰晚的争论,因测定的年代作了客观的说明,自然而然地平息下来。到了70年代,测定的碳14年代数据越来越多,各地的史前考古学文化遗存几乎都测有一批年代,使新石器时代各考古学文化的谱系,在年代学研究的基础之上得以建立。这一成果非常重要。碳14测年技术引入考古学,被认为是史前考古的一次革命。
可是,当时的碳14测年技术的精度还不够高,误差比较大。史前时期的社会生产力比较落后,社会发展的速度和文化面貌的变化都较缓慢,这些误差在测定史前时期的遗存时,并不显得很突出。但历史时期的情况就不同了。一个历史事件在很短的时间内发生,每个事件都需要用一个准确的绝对年代来说明。如果就这个事件给出的年代,误差达100年甚至更多,那就没有意义了。所以,在测年的精度还不具备研究三代年代时,这项研究就不可能被提上日程。
进入九十年代以来,碳14测年技术有了很大改进,精度大为提高。"工程"实施期间,常规碳14的测年精度已达到0.3%。加速器质谱计的测年精度达到0.5%。另外,采用系列样品与树轮校正曲线拟合,使碳14测定的年代数据换算成日历年时,也提高了精度。在这种情况下,开展三代年代学研究的条件基本成熟了。
六、什么叫树轮校正曲线?怎么进行校正?
树木在地球上生长时,它的树杆每一年都长一轮,称为树轮或树木的年轮。每棵树的截面上,都可以看到一圈又一圈的年轮。从树心到外缘数出多少个年轮,即可知道它的树龄有多少年。如果找到一棵大树,在它的断面上数出5000个年轮,说明它的树龄有5000年。不过,实验证明,从这棵大树的不同年轮取样作碳14测年,所得的碳14年代与树轮的实际年代是有差别的,它们的实际差距从2000年内基本一致,到五、六千年前偏近约800至1000年。因此,各国的科学家们在准确测定树木年轮的年代之后,将碳14年代与精细的树轮年代学方法进行比较,从中找到了误差的规律,并用树轮对碳14年代作了精确校正,这就是树轮校正方法。现在已经可以用近万年的树轮,去校正碳14测定的年代。经过校正的年代代表了被测物质生长的日历年代。
出现上述差异是由于大气中的碳14浓度并非一成不变。诸如太阳黑子爆炸、火山喷发等各种因素,都可以使大气中的碳14的浓度发生变化。这就决定了在碳14年代与树轮年代的校正的坐标图上,出现的是一条曲线(如果碳14的浓度一致、没有变化的话,出现的应是直线)。建立碳14年代的校正曲线,是很繁重的一项工作。1965年问世的树轮校正曲线几经改进,综合1000多对由不同实验室测定的数据,建立了统一的曲线和表。1998年建立的高精度树轮年代──碳14年代校正曲线,目前被确认为国际通用。
过去在将含碳标本测得的年代数据作树轮校正时,往往是单个数据与曲线拟合。由于曲线的一些部位作锯齿状,拟合时的范围较大,因而误差也较大。这次改用系列样品测得的若干年代与树轮校正曲线拟合,效果就不一样了。由于若干个成系列的数据的连线也是曲线,将它与树轮校正曲线拟合,成了曲线与曲线的拟合,这使校正误差明显缩小。"工程"中测定了数百个碳样,并用上述方法进行拟合。实践证明,用考古学家提供的、早晚成系列的含碳样品进行碳14测年,将这些年代数据与树轮校正曲线拟合,其误差比过去大为缩小。这就确保了所得日历年代的准确性与可信性。
七、能否以实例说明上述方法在解决年代方面的作用?
共和元年(公元前841年)以前的西周时期年代,是"工程"中采用多学科联合攻关的重点之一。"工程"实施过程中,北京房山琉璃河墓地依墓葬所分的三期六段,提供了系列样品。三期代表了西周时期的早、中、晚期,分段是指每期遗存中还有相对早晚的遗存。它们的年代跨度从西周初至西周末。这些含碳样品用常规碳14方法测年,得到了与考古分期序列完全一致的年代序列:
西周早期(1)1040─1006B.C.;
(2)1015─950B.C.;
西周中期(3)960─918B.C.;
(4)935─850B.C.;
西周晚期(5)852─810B.C.;
(6)820─750B.C.。
从上述年代可以看到:西周时期的年代约当1040─750B.C.。这三期的年代早晚有序,与考古分期序列完全对应、没有矛盾。
诚然,就西周年代而论,靠一个地点测得的年代,还不足以作为西周年代立论的依据。因此在陕西长安的丰镐遗址、山西曲沃的天马──曲村遗址乃至琉璃河遗址的居住址等相关的西周时期遗存,也依它们的分期作了碳14测年。鉴于这几个地点的早中晚期能够对应起来,所得的年代与遗址的分期一致,也与琉璃河墓地早中晚期测得的年代一致,由此可以说明,依遗存的分期成果而构架的西周年代框架是可信的。
当然,上述年代之准确性,还需与共和元年(公元前841年)衔接而得以确认。天马──曲村遗址的晋侯墓地中的8号墓的测年解决了这个问题。
晋侯墓地的8号墓中出有晋侯苏编钟,钟铭上刻有"唯王三十又三年"的纪年。从随葬物品可以判断该墓为西周晚期遗存。但西周晚期诸王中在位超过三十年的只有厉王和宣王。那么,此墓究竟是厉王还是宣王呢?学者们的看法很不一致。
从墓中采选的木炭和骨头用常规碳14测年,经树轮校正曲线拟合后得到的日历年为808±8B.C.。这一年代与琉璃河墓地所分第三期(西周晚期)的年代范围没有矛盾。按《史记·晋世家》记载,晋侯苏死于周宣王16年,即公元前812年,与测年结果十分接近。但这一结果的价值,不只是解决了晋侯苏钟上所记的"唯王三十又三年"乃厉王之纪年,从而平息了一场争论;它还把"工程"中测得的西周年代框架与公元前841年自然地衔接起来。这就把"工程"建立的三代年代学框架,落在841B.C.这个基准点上,三代的年表将以此为基点往前延伸。足见碳14测年得到的年代,其可信度是很高的。
八、武王克商的年代涉及商周分界,这个年代碳14测年能解决吗?
武王克商的年代在三代年代中的位置十分重要,因为它涉及商周两代的分界。两千年来有不少学者对它进行研究,力图对这个年代有个准确的说法。但因以往的研究受材料与手段的局限,虽然提出了至少44种说法,均因证据不足而未能形成共识。这44种说法中,最早的为1130B.C.,最晚的为1018B.C.,前后相差112年。"工程"启动以后,将这个问题作为重点,专门设有一个课题,组织各学科的学者进行攻关。根据考古学提供的年代信息,常规碳14测年提供的第一个日历年就是武王克商的年代范围。
1997年在丰镐遗址的发掘中,发现了一组可以分期的典型文化层。最下层的窖穴(编号为H18)中出土许多文化遗物及木炭、兽骨和炭化小米;从陶器等遗物可判定是先周文化晚期遗存。它的上面分别叠压有西周初期的文化层(T1第4层)、西周早期的两个窖穴(H16、H11)、西周中期的两个窖穴(H8、H3)和文化层(T1第3层)。由于H18与第4层之间没有发现因自然原因堆积的地层,表明H18与第4层是当时的居民在此活动期间持续形成的。它们形成的时间应在武王克商事件的前后,或者说,武王克商事件发生在使用H18这个窖穴与第4文化层堆积形成的年代范围之内。考古学家从这一组单位中分别采选含碳样品,用常规碳14方法测得的年代、经拟合换算成日历年后,得到了它们所跨的年代为1050─1020B.C.,提出武王克商的历史事件,应在这一年代范围之内。
"夏商周断代工程"是个系统工程。一个年代范围的正确与否,除了看这个年代的立论依据是否可靠外,还要看它与之相关的年代是否与之衔接或不矛盾?对此,可将它与相关专题测得年代进行对比,在比对中予以检验:
安阳殷墟第4期(商王帝乙、帝辛时期)的年代为1080─1040B.C.;
琉璃河西周初期的年代为1040─1006B.C.;
天马──曲村西周早期的年代为1020─970B.C.。
由上述不同地点测得的年代可以看到,它们之间前后衔接、没有矛盾。说明为解决武王克商的这一事件而测得的年代范围是可信的。
特别要提到的是:在整合过程中,曾有人提出武王克商的年代范围只有30年是否短了一些?为此,碳14课题组的同仁专门进行复核,先后提出了30多个假说进行演算,结果证明这个年代范围是不可推移的。
利用考古学家提供的年代信息,经碳14测年获得的武王克商的年代,虽然不能确指在哪一年,但给出的年代范围把原来的112年缩短为30年,这不能不说是个重要成果。
九、将公元前1046年定为武王克商年的根据是什么?应该怎么看待这个年代?
武王克商年代范围的确定,为最后推定商周分界创造了良好的条件。这一绝对年代的提出,主要是依据文献中有关克商时的天象记录、由天文学家计算而提出的。
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在陕西临潼出土的一件青铜器(利簋)的铭文中,记录了武王征伐商纣的事迹。"武王征商,唯甲子朝",明确记录了克商的那一天是甲子日,证明传世文献中记载的克商那一天的干支"甲子"是正确的。"朝"字指早晨。"岁鼎克闻夙有商"句中的"岁"字,张政教授认为是岁星,即木星;"鼎"作"当"解,指岁星正当其位,即周的星土分野鹑火。
《国语·周语下》记有伶州鸠的一段话:"昔武王克商,岁在鹑火,月在天驷,日在析木之津,辰在斗柄,星在天鼋",把克商时的天象记的很清楚。天文学家根据所记的日月星辰的位置进行计算,得出了武王克商发生在1044.1.9B.C.和1046.1.20B.C.两个结果。这两个结论均有合理之处,差别在于对金文中使用的纪时词语(习称月相)的理解不同。鉴于1046B.C.说与推定西周王年时对纪时词语的理解一致,选用了这一结论。
武王伐纣是商周两代的分界,应有一个绝对年代来表示。在1050─1020B.C.这一范围内,可以选为武王克商年的还不止这两个年代。例如,有一种算法是取古本《竹书纪年》所记西周积年257年说,由平王东迁之年、公元前770年上溯257年,得公元前1027年为武王克商之年。这一说法也不能说没有道理。不过,综合各种条件,特别是考虑到西周列王研究中的一些条件,选择1046B.C.说是几种说法中相对较好的一个。如果将来有新的材料证明其它说法比这个结论更为合理,届时可予以变更。
十、西周列王的年代是怎么推定的?
西周列王年代的推定,也是多学科交叉协作的产物。由于要对每个王世的在位时间有个具体的年代;而每个年代的确定,又涉及许多方面的问题,所以这项研究的难度是很大的。上面提到的北京房山琉璃河、山西曲沃的天马──曲村等西周遗址中,根据考古分期采选的碳样所作的碳14测年给出的年代,虽然不能直接给出每个王的年代,但早中晚期的划分也涉及王世。如西周早期包括武、成、康、昭四个周王;中期包括穆、共、懿、孝、夷五个周王;晚期为厉、共和、宣、幽诸王世。所以上述年代对具体王年的推定也是有意义的。
具体王年的推定,主要依据西周有铭青铜器中的纪年铭进行历日推算而给出的,有的则是根据文献资料进行天文学研究而确定的。前者是在考古学家对西周青铜器进行分期研究的基础上由天文学家进行演算后推定的。
在西周的有铭铜器中,有不少铜器都记有年、月、干支(日)和纪时词语等内容。但并不是每器中都记有这四个内容,只有约60件铜器的铭文中,有年、月、干支、纪时词语这四项内容。这次就以这些"四要素"齐全的铜器为素材,在分期的基础上推定王世、再作历日推算,以检验推论的可靠性并推算其年代。
在这"四要素"中,年、月、干支(日)是不难理解的,但加上"初吉"、"既生霸"、"既望"、"既死霸"这四个纪时词语,就有一个如何理解的问题了。以往将它们都称为月相,理解为每月中人们看到月亮时月面盈亏不同而分别用四个词称呼之,所以出现了四分说、定点说、二分二点说等不同解释。"工程"实施过程中按这些说法排入历谱进行推算,发现均有不合理之处。后据西周晚期铜器铭文进行归纳,提出以下认识:
初吉,出现在初一至初十。
既生霸、既望、既死霸均为月相,"既"表示"已经","望"即满月,"霸"指月球的光面。既生霸指新月初见至满月;既望指满月后月面尚未明显亏缺;既死霸指月面亏缺到月光消失。目前推定的王年,就是按上述理解将四要素俱全的铜器铭文进行历日推算而提出来的。不过,上述理解虽在总结前人成果的基础上提出,但仍有三件铜器排不进去。是铭文中的干支记错了还是上述解释有缺陷?只能留待以后发现新材料后再作进一步研究。同时,铜器铭文中记述的某王多少年,只说明他至少在位多少年,却难以断定他的实际在位年。但因无法搞清他的实际在位年,因此目前推定西周列王的在位年中,有的王年可能因新资料的出土而在未来的岁月中会有变动。不过,由于多学科协作而对各种可能作了详尽的研究与计算,它比以往的研究有不少改进、结论也更趋合理。其中,有些年代的推定还是有依据的。"夏商周断代工程"是个系统工程,年代框架的建立,当然要有若干基点作支撑。
例如:古本《竹书纪年》中记有"懿王元年天再旦于郑"的内容。所谓"天再旦"是指天亮了两次。有人认为是在天亮之际发生日食而引起的,并推算出这次日食发生在公元前899年4月21日。郑地在今西安附近,距西周时期的都城丰镐不远。1997年3月9日,我国境内发生本世纪最后一次日食,在新疆北部正好是天亮之际。为此,"工程"组织天文学家在那里布网实地观测,看到了日食前天色已明、日食发生后天色转黑、日食结束天色复明的全过程。从实地观测证明:"天再旦"为日全食记录的说法是可信的;西周晚期懿王元年在郑地看到的天再旦天象是公元前899年4月21日的日全食的推算是正确的。这样,将懿王元年定为公元前899年是合理的。这一年代的推定,可以作为西周王年研究中的一个支点。
再如:前面已经提到的晋侯墓地中8号墓的年代的确定,可知晋侯苏钟所记的"唯王三十又三年"乃厉王的纪年。它说明厉王在位不会少于33年,可证《史记·卫世家》和今本《竹书纪年》所记厉王不足30年是错误的。据《史记·周本纪》记载厉王为37年。另有一件善夫山鼎,它的铭文中铸有"唯三十又七年"的纪年。由这件铜鼎的形制、纹饰与颂鼎相近,属厉王时器,可证厉王37年说可信。今取共和当年称元说,厉王37年为841B.C.,则厉王元年为877B.C.。
此外还有一些支点,这里就不一一介绍了。
十一、商后期的年代学研究中,甲骨文起到什么样的作用?
商后期年代学研究中,主要依据殷墟文化分期(四期)和甲骨文分期(五期)的研究成果。我们从每期遗存中采选系列含碳样品进行碳14测年,所得年代数据经过拟合、换算成日历年后,得到两个与分期序列一致的年代序列。由于这两个分期序列中所断的王世可以对应起来,所以在两个年代序列的比对中,不仅可以建立商后期武丁至帝辛的年代框架,也可为推定武丁至帝辛的王年打下基础。
在几十年的研究过程中建立的甲骨文分期,每一期都可与商代王世对应起来:第一期为武丁时期;第二期属祖庚、祖甲时期;笫三期为廪辛、康丁时期;第四期为武乙、文丁时期;第五期为帝乙、帝辛时期。根据安阳殷墟发掘的文化遗存进行的分期(四期),因一些单位中出有可以推断王世的甲骨卜辞,因而可推定其相应的王世:第一期的早段约当盘庚、小辛、小乙时期,晚段因伴出组、午组卜辞而推定为武丁早期;第二期遗存中出土铸有妇好、子渔等宾组卜辞中的人物,推断为武丁晚期,下限可到祖庚、祖甲二王世;第三期地层中出有康丁、武乙的卜辞,故推断与廪辛、康丁、武乙、文丁同时;第四期则与帝乙、帝辛时期相当。因此,只要取样合格、测年的精度得到保证,所得的两个年代序列例应对应起来。"工程"实施过程中,在殷墟文化四期遗存中采集的碳样用常规碳14测年,得到的日历年代为:
第一期早段:1370─1260B.C.;
第一期晚段:1261─1239B.C.;
第二期:1255─1200B.C.;
第三期:1205─1070B.C.;
第四期:1087─1036B.C.。
依据甲骨分期所采的107个碳样,目前只测了三分之一,数据太少。由于制样方面的原因,有的数据还出现明显偏早的现象。所以,有关商王在位年的推定,还需等到测年工作全部完成后才能研究。不过,现已提供的年代序列,与常规碳14测定后建立的年代序列还是一致的,有关廪辛至文丁的年代与上述第三期的年代基本吻合,说明依据殷墟文化分期、用常规碳14测年方法建立的商后期年代框架,是合理而可信的。
十二、天文学家利用天象记录在商后期年代学研究中发挥了什么样的作用?
天文学在商后期年代学研究中发挥了很重要的作用,突出地表现在天文学家依据宾组卜辞中记录的五次月食,为推定武丁的年代作出了贡献。
宾组卜辞中记录的五次月食,都属发生后记录的验辞,它的可信度在学术界是公认的。宾组卜辞比组、午组卜辞略晚,其年代约在武丁时期或晚至祖庚之世。近二十年来,古文字学家在对甲骨文进行分期、分类研究方面有不少新进展,对这五次月食的先后次序也提出了一些看法,有些看法在一些学者中相当接近。这次在古文字学家的参与下,天文学家依以下排序而计算的年代最值得重视。这一组月食的年代为:
癸未夕月食1201.07.12B.C.
甲午夕月食1198.11.04B.C.
己未夕皿庚申月食1198.11.04B.C.
壬申夕月食1189.10.25B.C.
乙酉夕月食1181.11.25B.C.
按这一组年代,可以推断武丁之世的年代范围为:
1.1239─1181B.C.(即假设这五次月食都发生在武丁之世);
2.1250─1192B.C.(即为一些学者主张的壬申、乙酉两次月食发生在祖庚之世)。
由于月食发生的频率较高,世界上每个地方几乎每年都能见到一次月食,所以用月食计算年代比用日食计算年代的困难大得多。对上述五次月食的排列,可以有许多不同的次序,必然会得出许多种不同的结果。为此,有关专题组对可能出现的情况都一一作了研究与计算。此外,己未夕皿庚申月食中的"皿"(向)字的释读,学者们有不同看法等等,这都增加了研究的难度。不过,武丁是个有名的君王,文献中对他在位59年多无异议。任何排序组合的年代范围只要超过59年,即可排除在外不予考虑。按文献记载,盘庚迁殷至商纣灭亡的总年数有273年、275年、253年、251年诸说,那么武丁至商纣的年代必少于275─251年。上面推定的武丁年代的可信度,将由克商之年上溯,少于上述总年而得以论定。再说,在1400─1160B.C.这一期间安阳可以看到的月食,其干支为甲午的月食最早为1229B.C.。因此,即使不采用新的甲骨分类排列月食次序,这五次月食中推定的年代即使只有一、两次是对的,武丁在位的年代范围也不会有大的变化。更重要的是,以武丁时期的遗存进行测年换算成日历年后,其年代与月食计算所得的年代是一致的。前面已经谈到,武丁早期的一个年代为1250±11B.C.,武丁晚期至祖甲时的年代为1255─1200B.C.,说明用宾组卜辞中五次月食用天文学计算所得的年代是可信的、准确的。
武丁年代的推定,不仅解决了这一古代君王的在位年代,而且可以推定盘庚迁殷的年代不会超过公元前1300年。它还证明用文化分期提供的信息测得的武丁至帝辛的年代框架是合理的。这一年代框架的建立为武丁至帝辛诸王在位年代的研究确定了范围。
十三、除了上述方法,历史学家在商王年祀的研究方面做了哪些工作?
历史学家依据甲骨文中黄组卜辞和晚商青铜器中记有时王年祀的材料,对晚商时期的周祭祀谱作了复原研究,就商代末年的文丁、帝乙、帝辛这三个商王的在位年作了推断。这也是一项有价值的探索。
近二十年间的研究表明,黄组卜辞是文丁、帝乙、帝辛时期的遗物。研究者以有关材料中年祀、月名、干支、祀典名、祖先名齐全的的那部分材料为基础,将没有年祀,但有月名、干支、祀典名、祖先名或单记其中一项内容的材料都收集一起。利用这145件资料,对商末三王的周祭祀谱作了复原研究。
从甲骨卜辞的内容可以看出,商代王室、贵族对祖先的祭祀极为重视。他们用五种祀典对上甲以后的祖先轮番地、周而复始地进行祭祀。这种祭祀还一个王世接着一个王世持续不断地进行,并在甲骨卜辞中记录下来。黄组卜辞中以五种祀典对祖先轮番祭祀一周需要36旬或37旬(二者基本上是相同安排的,但有时也有错漏或连续进行的)。由于两个周期与两个太阳年的时间相当,因此,利用卜辞等有关材料排出周祭祀谱,算出某一王世举行了多少个祭祀周期,理论上是可以推定某王的在位年数的。
从以上三种定义的实质中均不难看出,工程地质学强调的工程和地质的关系,研究的是人类工程活动与自然地质环境的相互作用。但是,近年来工程地质学科却正在经历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工程地质学被异名为岩土工程学,工程地质勘察被称之为岩土工程勘察。工程界有此呼声,学术界有此呼应,一些大专院校也纷纷效仿,甚至工程地质这个专业在高校也被取消了。一时间,似乎工程地质已经成了守旧传统,岩土工程才是先进时髦的,才是可以适应市场经济并与国际接轨的。这是近年来分歧最大的争议。
这些年来工程地质勘察的不景气以及市场竞争的不规范化,工程地质勘察队伍增加了岩土工程的业务是完全必要的,但将岩土工程作为工程地质的救世主,则值得商榷了。
根据笔者的理解,岩土工程是一项工程应用技术,是针对地质体的工程缺陷实施的工程措施而进行的一系列设计和施工过程的总称。岩土工程的任务是“处理”地质体的工程缺陷,使之满足工程建筑物对地基的工程要求,因此又有“岩土工程处理技术”的别名,说明岩土工程的确是一项实实在在的工程技术。确立工程地质学是一门独立的学科,尽管也仅仅是本世纪初的事,并不象数学、物理学、天文学等等著名学科那样历史悠久,然而,之所以将工程地质定义在“学科”这样的高度上,是因为她具备学科的一些基本特性和基本理论,这就是地质学的基本特性和基本理论,换句话说,工程地质学的基本理论就是地质学(当然更包括数学、力学、化学等等),因此,又将工程地质学界定为地质学的一个分支学科或应用学科,这是符合实际的。工程地质学的最新定义也是较为全面的:研究人类工程活动与地质环境相互作用的科学。显然,工程地质与岩土工程尽管有相似之处,但也有天地之别。如果将岩土工程界定为工程地质学科的一个分支,好象还说得过去;而反过来用岩土工程来代替工程地质,则实在有些牵强附会。
1997年6月20-27日,国际工程地质学会在希腊召开了一次学术讨论会,会上决定将本学会名称改为:国际工程地质学与环境学会。我国组团15人参加,王思敬任团长。随后国内也有人提出工程地质学会改名,以便与国际接轨,但一直未获通过。在近几年的中国地质学会工程地质专委会会议上,学科和学会更名问题的交锋一直也没有停止过。我国工程地质界的前辈专家学者们多数也不同意更名,认为如此严肃的基础性应用性学科,没有必要放弃自己的传统风格,我国的工程建设任务十分繁重,工程地质学科的研究和发展前景仍然是艰巨和光明的。
2.工程地质工作的任务
在工程建设中,工程地质工作的任务十分繁重,也异常艰巨,主要任务是:①选址,选择在地质条件上相对最优的工程建筑地区或场地;②评价,阐明工程建筑区或场地的工程地质条件,进行定性和定量的工程地质评价,准确界定工程地质问题;③预测工程建筑物兴建和运用过程中地质条件的可能变化,为研究改善和防治工程地质缺陷的措施提供依据;④调查工程建筑物所需的天然建筑材料等。
3.工程地质专业的尴尬
工程地质专业是工程建设的基础性专业,没有这个专业,一切工程建设均将成为空中楼阁,这是常识性问题,我们在这里反复强调好象有些多于。然而,现实确让这一基础性专业处于一个十分尴尬的境地,主要表现在:
①工程地质专业本身的特殊性、复杂性和实践性;
②专业不景气,社会地位和经济地位与工程地质专业不相适应,工作环境、工作条件的局限,择业行为中的浮躁动机,专业本身的局限性;
③规程规范存在的问题;
④工程地质勘察技术的局限性;
⑤相关专业对工程地质专业的轻视;
⑥长官意志,某些决策者对工程地质专业的无知或轻视;
⑦世人对工程地质专业的不了解与不理解。
4.在工程建设中的地质教训
由于地质问题而严重影响工程建设的实例太多,教训太深刻,顺手拈来几个实例:
①云南漫湾水电站左坝肩顺层滑坡和建材问题;
②贵州天生桥二级水电站厂址、隧洞等问题;
③贵州东风水电站右坝肩和帷幕线上的岩溶问题;
④乌江彭水水利枢纽前期工作重复问题;
⑤雅砻江锦屏二级水电站岩溶地下水问题;
⑥软弱夹层的遗漏对工程建设的重大影响,葛州坝、西津溢洪道等。
5.工程地质在工程建设中的决定性作用
任何地质条件下都可以建工程,对吗?这个问题也是这些年来工程界的一个热门话题,笔者认为答案是否定的。
①陕西东庄水库灰岩坝址渗漏严重不能建坝;
②小浪底滑坡性质界定对设计的影响;
③天生桥二级水电站移民区是否滑坡对移民安置的影响;
④堤防工程中的堤基垂直防渗引起的环境地质问题,有时可能是决定性的;
⑤地质边界条件和地质参数对工程设计的影响。
6.相关学科在工程地质中的应用
①系统工程在工程地质中的应用;
②计算机技术在工程地质中的应用;
③遥感、物探、GPS等;
④水工设计施工与工程地质的关系。
清晰的工程概念是地质师所必需的。潘家铮院士对地质师的要求:应该有系统地学习水工建筑物的基本设计理论,计算方法,以及地基缺陷的影响,各种处理的措施,各种成功和失败的经验;最好补一些数学、力学、水力学、岩土力学、岩石试验、有限元分析和计算机应用等方面的基础课。五十年代初,由于我国水利水电工程地质专业人才奇缺,一批设计师改行从事工程地质专业的学习和工作,后来大都成为工程地质专业的优秀专家。实践证明,地质师的工程概念清晰,地质工作会得心应手;反之则可能事倍功半。
7.工程地质要面对现实着眼未来
汪恕诚部长最近讲话强调:不能老修改设计,因为搞招投标尤其是国际合同,修改设计就意味着被索赔。修改一个设计,似乎节省了某一个工程量,而索赔量比这个还大,大量修改设计怎么得了?汪部长的这段讲话似乎在批评设计,实则是水利水电工程地质的一个千载难逢的新的契机。
如何理解汪部长的这段话?我们认为首先要搞清楚为什么修改设计,水利工程因为地质问题而修改设计的可以举出若干例子来。
修改设计往往赖地质,我们当然可以理直气壮地说:前期地质工作投入不够,工程地质条件不清楚,地质基础资料不准确,工程地质分析出力不够或分析工作的深度不到家,工程地质问题的界定不明确或界定有错误,学术技术问题得不到广泛的讨论和争论,工程地质问题的真理有时往往掌握在少数人手里。
1工程监理控制及其重要意义
控制就是指“制约一个系统的行动,用最少的信息,实现最优的调控,使之适应于环境的变化,以取得最大的预期效果”。控制是管理的重要职能,是保证目标,决策、部署安排得以实现的手段。控制的目的是确保一个系统目标的实现。
工程项目控制就是指项目实施过程中,经常地进行投资目标值、进度目标值,质量目标值与实际投资支出资、实际进度值、实际质量值进行比较,若发现偏离目标,则采取纠偏措施,以确保项目总目标的实现,这就是工程项目动态控制。
监理受业主的委托以合同为依据,对工程项目实施进行监督与管理。控制是监理任务的核心,从根本上讲没有控制就没有监理,控制是建设监理目标实现的重要保证,是其目标实现的必要手段。在工程项目建设中要使监理控制有成效,就必须坚持控制程序化、标准化和科学化。
2坚持控制程序化是做好监理控制工作的前提
监理程序是从监理实践中摸索并总结出来的带有规律性的工作次序。
施工阶段的监理程序是在施工程序基础上形成的,严格执行监理程序就能使施工过程中各主要环节、主要工序处于受控状态,只有在受控状态下才能把握住施工过程中活动脉搏,适时发现问题及时解决问题。
例如,工程开工前须按监理规定程序报送开工申请书及相关施工技术文件,经监理批准后才能开工。这个程序无疑强化了施工承建单位充分做好开工前各项准备工作,同时保证监理的正确意见被采纳吸收,实现了事前控制。施工过程中坚持单元(工序)质量检查验收程序,即上道工序没经监理检查验收,下道工序不能施工。这个程序保证单元(工序)质量在受控状态,实现了事中单元质量控制。工程出现质量事故,事故处理程序保证监理事后控制。从这个事前、事中、事后全过程监控程序可以看出,它反映了施工规律、顺序,它制约了质量系统的行动,保证工程质量主要环节,主要工序处于受控状态。
再如,工程款支付程序,它保证了支付这个系统按照一定顺序、一定的审批权限及相关的支付标准和要求高效有序运行,有效地控制住支付系统;其中没有监理工程师付款签证,承包商就得不到付款,这就实现了监理质量一票否决权,从而保证监理工程师在现场中心地位,故坚持监理工作程序化是做好监理控制的前提与保证。
监理程序可归纳为三大类,其一,为运行管理程序,主要为业主、监理、承包商二者之间联系及管理流程,保证信息的及时传递和反馈。其二,为监理内部质量体系运行程序,主要包括信息收集及其传递途径;会议协调;各种监理业务处理程序;资料的分类、整编、归档、各层次人员岗位职责;建设各方的关系及其处理。这些程序运转直接影响监理工作质量,它是做好监理控制工作的内在因素,内在的根本保证。凡是成功的项目管理必须有一个高效率的质量组织体系,质量体系的优劣除反映在人员素质、专业配套、组织结构运转、效果可衡量性外,重要一条就是组织可控性,可控性依赖信息传递畅通,信息传递、反馈的途径就是程序。内部可控程序无疑来自纵向和横向两个方面,纵向体现命令源,责任与权限控制;横向保证职能部门配合协调和信息流程。其三,就是围绕监理任务落实制定的外在控制程序,包括施工过程质量控制程序、施工进度控制程序、支付结算控制程序、信息管理程序、质量事故处理程序、索赔、工程变更、施工分包队伍审批、竣工验收等程序,这些程序是监理控制程序的核心与关键,它在时间和空间范围内保证先后开展顺序和衔接,保证监理监控不漏监,同时这些控制程序都在相应的系统中制约了系统的行动,保证各个系统在受控状态。监理工程师只有严格执行这些基本控制程序才能做好控制工作。
3坚持标准化管理是做好控制工作的基础
监理标准化管理主要是指:把“三控制、两管理、一协调”三方面监理内容从形式到内容都转化为标准化管理和控制,使每一项每一步工作都有统一规定、统一要求,都有标准依据,都有定性、定量的衡量标准。标准就是对随意性的限制,因此它是控制的基础。
监理项目标准化管理一般归纳为“形象”标准化管理、“现场”标准化管理和“文档”标准化管理三大标准化管理内容。
“形象”标准化管理就是把监理组织机构、监理工作宗旨、监理人员职责、监理工作程序、监理人员值班制、承包商质量体系等都要以一定的形象形式展示出来,以利从形象上就一目了然了解监理工作运行的概貌。“现场”标准化管理,就是预控、过程监控,复验和签认等都有规定程序、统一的内容要求,明确的岗位职责和相关统一标准,统一规格的图表,做到每天有监理日记、每周有协调会议纪要,每月有监理月报,同时这些日记、纪要、月报都有统一的标准规格、规定的项目内容。“文档”标准化管理,包括文件归类按照统一规格,统一标准分门别类归盒归柜,做到及时、准确和完整。
监理标准化管理内容从内涵上可分为监理内部管理标准化和外部控制标准化两个方面。其一,内部管理标准化是监理规章制度的进一步完善,具有可操作性,是规范监理内部组织运行行为和个人行为,使监理内部组织和个人行为的好劣从定性、定量两个方面具有可衡量性,以建立起奖优惩劣和优胜劣汰的竞争激励机制,是做好监理控制的内在保证和基础。其二,外部控制标准化主要是将工程质量、进度、支付结算、信息与合同管理转化成标准化控制与管理,要求施工承建单位按照监理规定的标准化控制要求进行工程实施方案策划、实施、检查、纠偏、支付与竣工。诸如,施工过程中施工承建单位必须按照监理要求的内容标准、表报形式,报送各种工程项目签证、认证、检测、评定、支付等标准图表及标准化的各种验收资料。标准化控制一方面规范了监理服务行为,有利于监理人员提高管理水平,另一方面,限制承建单位在管理方面的随意性,推动他们施工管理水平的提高,这是外控标准化的主要目的,也是外在基础。例如,监理工程师要把工程质量、进度和投资的计划、实施和控制三结合的图表制定出来,需有相当的理论和工程经验才能做出,这样就强化监理对合同的全面理解,迫使监理工程师去钻研业务与监理理论;与此同时也要求施工承建单位按照监理制定的标准化管理内容要求去做,推动他们的管理水平的提高。
同时,若这些标准化管理得到业主的认可,只要监理都按照标准化去做,工程出现了偏差或没有达到合同要求,监理工作质量优劣也有衡量标准以利鉴别是非,客观评价监理工作,所以它是做好控制工作的一项基础性工作。
4坚持控制科学化才能提高监理控制水平和成效
科学是实践经验的总结。坚持控制科学化就是在工程质量,工程进度和工程投资中找出各自的内在客观规律和三者之间矛盾对立统一的内在联系,监理工程师遵循这些客观规律去运作,以促进合同目标最佳实现,从而体现监理工程师的控制水平和控制成效。
控制科学化包括控制依据的科学化、控制程序的科学化、标准管理的科学化、监理方法和手段的科学化及合同管理与协调的科学性。
4.1监理依据的科学性
监理控制成效直观表现在施工承包合同目标的实现,而合同目标的实现不仅仅取决于监理控制水平,同时取决于合同的科学性,更重要的是取决于施工承建单位完成合同目标综合素质,涉及建设各方的相互配合。监理控制的依据是监理合同和施工承包合同。监理合同主要反映业主给监理的授权范围、授权程度以及监理的物质基础,授权范围和授权程度直接决定能否充分发挥监理潜在水平和能力;物质基础决定了监理的资源投入,包括人力资源和设备投入,投人多少与高低,直接决定监理的控制水平与成效。施工承包合同是监理控制的主要依据,合同的科学性、合理性、严谨性直接决定监理控制的科学性。
施工承建单位的综合素质是决定能否全面覆行合同义务,实现合同目标的根本保证。选准一个守信用、重合同,综合素质较高的施工队伍是保证工程建设成败的关键。一个与承包工程的规模、技术不相适应的不合格施工承包单位,监理是难以通过控制来实现合同目标的,能做到的仅仅是通过监控把合同风险减少到一定程度。因为社会监理性质属于技术服务和咨询而不是承包,不是产品的直接生产者,它的责任是通过科学的控制促进合同目标实现,而不能保证目标的实现。
当然这只是问题的一个方面,另一方面是监理工程师是否充分发挥了主观能动作用,通过科学的控制与管理转化矛盾,化解矛盾,把不利因素最大限度地转化为对工程项目建设有利因素,最大限度减少合同风险。因此,衡量监理控制成败不仅仅直接地表现在合同目标是否实现,在建筑市场未完全规范的条件下更重要的是表现在监理控制水平和水平的发挥,即衡量监理控制成效,一方面看所承建的项目合同目标是否实现,另一方面当合同目标没有实现时要分析产生的原因,考察监理的控制水平和主观能动作用的发挥,这样才能客观地评价监理对工程建设所发挥重要的不可替代作用。那么怎样考察监理的控制水平呢?那就是考察监控的科学化程度。
监理依据的科学性包括与工程建设相关的法律、法令、法规,相关的技术规范、标准、质量标准、设计文件、监理合同、工程承包合同等。这些都是监理工作之本,都是从长期工程建设与社会实践中总结提炼的科学结晶,控制是否科学化的根本就在于是否按照这些依据去控制,守“理”者不问,违“理”者必究,执法要严明,做到铁面无私,一丝不苟,既要当好工程建设中的执法官,又要做好工程质量卫道士,对监理依据要全面理解融会贯通。科学的精髓是动态的,又是不断创新的,一方面严格按照科学技术规范、标准进行监控,另一方面提高大胆创新,积极慎重引用新材料、新技术、新工艺,加以科学利用。对于合同的某些条款和设计文件中的不妥之处,积极通过一定程序一定审批权限加以完善、修正和优化使其更具科学性。
4.2监理程序的科学化
控制程序化虽然能控制相应的系统的行动,但并不能保证行动内容的科学化,只有当控制程序科学化才能更好促进合同目标的实现。监理程序的科学性表现在三个方面。其一,按照这些程序去控制,能否制约相应系统的行动(能否把各自相应系统控制起来);其二,能制约相应系统的行动,同时程序所涵盖的内容要满足相关要求并具科学性;其三,是否有利于化解和转化各种矛盾促使合同双方维护合同的严肃性,认真覆行合同中的权力与义务。
例如,施工阶段的工程质量控制程序,坚持这个质量控制程序就可以把质量系统的行动制约起来,但并不等于控制内容就合理就科学,要使其具有科学化还必须经过一系列的科学化监控,它包括预控(事前),施工过程监控(事中)和后期监控(事后),其中事前控制内容为:施工队伍技术资质能否满足合同要求;质量保证体系及监控系统设立是否满足规定要求;施工机械设备技术性能是否满足施工需要;原材料、半成品及构件是否符合有关技术标准;新材料、新工艺、新技术鉴定与试验的科学性可用性;设计文件的会审与技术交底的科学性;测绘系统布设及精度能否满足要求。施工方案、施工技术及施工组织设计的科学性、合理性,审查内容包括①编制依据的科学性⑦施工程序安排是否科学③劳动力和资源供应是否相适应④施工的主要方法是否科学⑤技术组织措施是否科学。事中的控制内容为:工序质量监控科学化;质量资料和质量控制图表真实性、完整性和科学性;设计变更和图纸修改合理性;施工作业的规范性和检查科学性;单元工程、分项、分部工程和各项隐蔽工程的检查和验收合理性;原材料、半成品试验与抽检的科学化;组织质量信息反馈的先进性。事后科学化监控内容为:工程验收评价的客观性,公正性,竣工验收资料的真实性、完整性、规范化。
通过事前、事中、事后一系列程序化的监控使其各项程序中控制内容满足合同要求和相关技术规范、技术标准规定,使其更具科学化。
4.3监理方法和手段的科学化
监理的方式方法要讲究科学化。监理方法科学化包含监理工作方法和控制方法科学化。其一,监理工作方法的科学化首先表现在监理思想方法的科学性,就是要在监理实践中坚持“两点论”,用辨证的观点去正确对待和处理工程建设中遇到的问题,用公平、公正、客观,实事求是的工作态度去处理施工合同中发生的矛盾。工作方法的科学化就是抓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控制中分清主次,主要矛盾解决了,次要矛盾即可迎刃而解(如制定工程质量目标控制点就是抓主要矛盾的典型);坚持严格监控与热情帮助相结合具有中国特色的监理方法。其二,监理控制方法科学化,主要指在施工过程中,监理对工程项目实施进行事前、事中、事后全过程的动态控制,以事前、事中控制为主,事后控制为辅相结合的控制方法,强调监理工作的预见性,计划性和指导性,最大限度地采用先进的网络技术,先进的计算机目标管理及科学化的统计资料分析,这些都构成控制方法科学化。
控制手段包括旁站监理,指令性文件,各种会议,支付手段,严格执行监理程序,工程测量,检测试验,计算机辅助管理等手段,运用这些手段时要得当,有度、合理、有效、技术先进等构成控制手段的科学化。
4.4合同管理科学化
一、并行工程的定义
1988年美国国家防御分析研究所(IDA—InstituteofDefenseAnalyze)完整地提出了并行工程(CE—ConcurrentEngineering)的概念,即“并行工程是集成地、并行地设计产品及其相关过程(包括制造过程和支持过程)的系统方法。这种方法要求产品开发人员在一开始就考虑产品整个生命周期中从概念形成到产品报废的所有因素,包括质量、成本、进度计划和用户要求。”【1】如图1所示。并行工程的目标为提高质量、降低成本、缩短产品开发周期和产品上市时间。并行工程在实现上述目标中,主要通过以下方法【7】:
设计质量改进──使早期生产中工程变更次数减少50%以上;
产品设计及其相关过程并行──使产品开发周期缩短40%~60%;
产品设计及其制造过程一体化──使制造成本降低30%~40%。
图1并行工程示意图
二、并行工程在先进制造技术中的地位与作用
并行工程在先进制造技术中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这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
并行工程是在CAD、CAM、CAPP等技术支持下,将原来分别进行的工作在时间和空间上交叉、重迭,充分利用了原有技术,并吸收了当前迅速发展的计算机技术、信息技术的优秀成果,使其成为先进制造技术中的基础。
在并行工程中为了达到并行的目的,必须建立高度集成的主模型,通过它来实现不同部门人员的协同工作;为了达到产品的一次设计成功,减少反复,它在许多部分应用了仿真技术;主模型的建立、局部仿真的应用等都包含在虚拟制造技术中,可以说并行工程的发展为虚拟制造技术的诞生创造了条件,虚拟制造技术将是以并行工程为基础的,并行工程的进一步发展方向是虚拟制造(VM?/FONT>VirtualManufacturing)。所谓虚拟制造又叫拟实制造,它利用信息技术、仿真技术、计算机技术对现实制造活动中的人、物、信息及制造过程进行全面的仿真,以发现制造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在产品实际生产前就采取预防措施,从而达到产品一次性制造成功,来达到降低成本、缩短产品开发周期,增强产品竞争力的目的【19】。
三、并行工程的应用概况介绍
并行工程在美国、德国、日本等一些国家中已得到广泛应用,其领域包括汽车、飞机、计算机、机械、电子等行业。例如:美国佛杰尼亚大学并行工程研究中心应用并行工程开发新型飞机,使机翼的开发周期缩短了60%(由以往的18个月减至7个月);美国Mercury计算机联合开发公司在开发40-MHzInteli860微处理芯片时,运用并行工程方法,使产品从开始设计到被消费者检验合格由原来125天减少到90天;美国HP公司采用并行工程方法设计制造的54600型100-MHz波段示波器,在性能及价格上都优于亚洲最好的产品,研制周期却缩短了1/3;美国的爱国者防空导弹系统也是80年代后期运用并行工程方法迅速研制成功的【6】。美国波音公司在1994年向全世界宣布,波音777飞机采用并行工程的方法,大量使用CAD/CAM技术,实现了无纸化生产,试飞一次成功,并且比按传统方法生产节约时间近50%。德国西门子公司下属的公共通讯网络集团(SimensAG,PublicCommunicationNetworkGroup)在开发复杂电子系统的核心子系统过程中,采用了并行工程的方法,取得了显著的效果,在仿真阶段共提出320份报告,发现并纠正了许多错误【17】。如表1所示,其他一些公司应用并行工程后也产生了巨大的经济效益。
案例
成本
库存
生产周期
开发周期
劳动生产率
HP公司
降低4%
降低7%
降低9%
缩短3%
上升30%
AT&T
降低6%
缩短8%
上升23%
麦道公司
缩短2%
迪尔公司
降低30%
降低60~70%
缩短6%
在国内,并行工程作为CIMS发展的一个新阶段,得到了一些企业的广为关注,其研究已于1992年底被列为国家863计划自动化领域的重点研究内容。在国家科技部和863/CIMS主题专家组的领导下,1995年7月由清华大学、华中理工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和航天工业总公司二院5个单位人员组成了“863/CIMS关键技术攻关棗并行工程”的技术攻关队伍,以航天总公司二院的复杂结构件为应用背景,开展并行工程关键技术的研究与应用。经过近两年的攻关,终于取得了重大进展。该项目在应用上有特色,在某些关键技术上已经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目前,该项目已经通过鉴定【17】。
虽然并行工程在实际应用中产生了如此巨大的效果,但是也还存在一些不易解决的问题,如:在设计中考虑后续工作增加了当前工作的难度,支持并行工程的主模型还未统一,工程数据库还没有完全成熟等。为此人们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工作,本文的介绍只能是挂一漏万的。
四、并行工程的研究热点
通过查阅国内外文献,了解到目前并行工程的研究热点主要包括:
1、并行工程基础理论的研究:主要包括概念设计模型、并行设计理论、鲁棒设计及支持产品开发全过程的模型研究。尤其是并行设计的建模技术,所谓建模就是指建立产品模型,而产品模型包括产品生命周期各阶段的信息及访问、操作这些信息的算法。在计算机环境下,进行并行设计要求信息模型能够获取和表达产品信息、制造信息和资源信息;能够方便地获得有关产品可制造性、可装配性、可维护性、安全性等方面的信息;能够使小组成员共享信息。要满足这些要求,必须建立一个能够表达和处理有关产品生命周期各阶段所有信息的统一产品模型。统一模型的建立可以在特征建模基础上进行,但是特征建模只是强调设计和制造信息的集成,在多学科人员协同工作环境下,当产品开发某环节数据被改动后,它不具备自动更新相关数据的能力,即不支持所谓全相关性。国际标准化组织(ISO)提出的产品数据模型STEP标准是建立模型的工具,但由于产品数据复杂、多变此标准仍在试用阶段。从支持并行设计建模技术研究现状来看,目前的模型对详细设计阶段以及下游诸环节支持得较为充分,但在产品概念设计阶段其信息描述能力较弱,这是需要深入研究的课题【9】。
2、制造环境建模:在并行工程中产品的设计阶段就考虑制造因素,使得产品设计和工艺设计同时进行,因此,无论在产品的初期方案设计或详细设计阶段都要及时地进行产品可加工性及可装配性的评价并生成合适的工艺,这就必然涉及到从现实制造资源角度评价所涉及产品的制造工艺性能,同时还要工厂、车间、工段的生产能力、设备布局及负荷情况等,这样制造环境的数据和知识模型就是达到并行必不可少的部分。文献【12】运用二叉树及特征建模描述了制造环境建模情况。
3、面向并行工程的CAPP:传统的CAPP不具备与产品设计并行交互的能力,不能对产品或零件进行可制造性评价并反馈结果,为实现计算机辅助并行工程,面向并行工程的CAPP是关键。为了达到这一目的,零件信息模型应是一个动态的数据结构,设计者可以在设计中的任何阶段将设计结果移交工艺评价模块,并根据评价结果修改模型或继续设计;该模型应将零件功能与零件特征间建立一种映射关系;此模型还应便于多知识源的协同处理,一般可采用“黑板结构”,即一组负责相应功能的知识源系统在“管理者”的协调控制下,对领域黑板上的当前零件信息模型进行操作。文献【11】给出了面向并行工程的CAPP体系结构及零件建模、环境建模等模块的结构。文献【13】以轴类零件为例,采用了链表作为数据结构表示零件的形状特征等,但距离实用还有一定的差距。
4、DFX:在这一领域中,主要集中于DFM和DFA这两个方向上。面向制造的设计(DFM)是并行工程中最重要的研究内容之一,它是指在产品设计阶段尽早地考虑与制造有关的约束(如可制造性),全面评价产品设计和工艺设计,并提出改进的反馈信息,及时改进设计。在DFM中包含着设计与制造两个方面,传统上制造都是考虑设计要求的,但是设计考虑制造上的要求不够充分,在DFM中必须充分考虑制造要求,一般通过可制造性评价来实现【14】【15】。面向装配的设计(DFA)与DFM类似,它是将可装配性在设计时加以考虑,设计与装配在计算机的支持下统一于一个通用的产品模型,来达到易于装配,节省装配时间、降低装配成本的目的【16】。
并行工程集成框架:所谓集成框架就是使企业内的各类应用实现信息集成、功能集成和过程集成的软件系统。主要包括基于思想模型的辅助决策系统、支持多功能小组的多媒体会议系统、计算机辅助冲突解决的协调系统等。一般可以采用多媒体技术、客户服务器模型进行开发,但在知识共享、多领域数据信息转换、设计意图表达等方面还没有找到切实可行的办法,建立一个包括信息集成、工具集成和人员集成的理想网络环境仍是一个长期的努力过程。
6、冲突消解及知识处理、协同:在并行工程中产品的早期涉及阶段能够得到的信息大多是模糊和不确定的,仅仅运用经典数学的精确方法来处理往往不能真实地反映客观世界的现实,具有很大的局限性,由美国自动控制专家L.A.Zadeh创立的模糊集理论在处理定性和模糊的知识方面显示了强大的生命力,因此将模糊集理论应用于并行工程中的知识协同处理取得了良好的效果【10】。文献【18】提出的一种新的设计知识的表示方法棗资源模型,对资源和资源间的运算关系进行了定义,对多功能小组、任务并行执行、质量管理、知识重用等进行了描述。
7、面向并行工程企业的体系结构和组织机制:主要包括人的集成(客户、设计者、制造者和管理者)、企业各部门功能集成、信息集成及设计、制造工具集成的组织机制。
8、并行工程中产品开发过程的管理。
9、仿真技术在企业各部门及产品开发过程中的应用。
10、质量工程的研究:主要包括田口(Taguchi)方法、全面质量管理(TQC)及质量功能配置(QFD)。
我国的研究工作主要集中在高校中,据不完全统计如下表所示:
单位名称
主要研究方向
清华大学
面向CE的CAD/CAPP/CAM的集成研究、DFM等
华中理工大学
并行设计的零件信息模型、面向CE的设备环境建模等
上海交通大学
面向CE的集成化设计信息模型及决策信息模型、DFA等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CE中过程建模、过程管理及通讯技术研究等
西安交通大学
CE的过程模型与并行品质评价等
西北工业大学
并行工程中的模糊知识(信息)协同方法、QFD等
北京理工大学
面向CE的协同工作环境等
天津大学
智能工程知识处理及并行设计支持环境等
五、结束语
通过对比国内与国外的研究情况,我们发现目前我国并行工程的研究工作主要存在以下一些问题:
(1)研究的广度和深度不够:虽然并行工程的研究工作已经广泛开展,但是无论从研究的内容上看,还是从研究的水平上说都明显存在差距。如:并行工程在成本和质量上的应用才刚刚起步,与供应商的集成问题还没有提上日程。
(2)与并行工程有关的技术实用化不够:在实用技术研究方面,目前还没有商品化软件诞生,而国外公司(如:PTC的Pro?/FONT>Engineering、CV的CADDS5)已经推出商品化软件。
(3)并行工程的实施队伍不够:由于科研力量薄弱,在研究上还不能全面开花,并行工程的实施就更是难上加难了。而且,当前国内机械行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经济效益不好,CAD/CAM技术还有待普及,全面实施并行工程还缺乏基本的物质基础。
综上所述,并行工程的实施将从根本上改变现行的制造模式,在国外已经取得了大量的成功应用,对此我们必须引起高度重视,跟踪世界先进水平开展适合我国国情的研究工作,为并行工程在我国的广泛应用打下坚实的基础。
主要参考文献
W.I.Winneret.“TheRoleofConcurrentEngineeringinWeaponsSystemAcquisition”,IDAReportR-338.AD-A203/615,Dec,1988
SohlenlusGetal.ConcurrentEngineering.AnnalsoftheCIRP,1992,41(2),645~655
PaashuisVictor,nizingforconcurrentengineering:Anintegrationmechanismframework,IntegrationManufacturingSystem,1997,8(2):79~89
MarkKlein.Coreservicesforcoordinationinconcurrentengineering,ComputersinIndustry,1996,29:105~115
HsioaS.W.,Concurrentengineeringbasedmethodfordevelopingababycarriage,InternationalJournalsAdvancedManufacturingTechnology,1997,12(6):455~462
田庚明.并行工程──CIMS的理想运行环境.机械工业自动化.1995,17(4):17~18
朱世和.高东.并行工程与并行机械设计.机械与电子.1995(5):25~28
MarcelTichem,Designersupportforproductstructuring?/FONT>developmentofaDFXtoolwithinthedesigncoordinationframework,ComputersinIndustry,1997,33:155~163
何浩、徐燕申.并行设计研究现状及其发展趋势.机械设计.1998,1:1~4
车阿大、林志航、高国军.并行工程中的模糊知识(信息)协同方法研究.机械科学与技术.1997,16(5):908~912
邵新宇等.面向并行工程的CAPP方法及关键技术研究.华中理工大学学报.1995,23(2):10~13
邵新宇等.CIM及并行工程中的设备环境建模.华中理工大学学报.1995,23(2):14~17
张军、邵新宇、李培根、段正澄、蔡力钢.基于CAD/CAPP并行设计的零件信息模型建模研究.中国机械工程.1994,5(4):38~40
宋玉银等.DFM技术综述.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制造.1996.3.
宁汝新等.并行工程的发展及实现机理.先进生产模式与制造哲理研讨会论文集.大连理工大学,1997.9.
马瑞晓.并行工程下的可装配性设计.机械工业自动化.1998,20(1):15~18
李伯虎、刘飞等,863/CIMS主题发展战略研究,863/CIMS主题专家组,1998,4
赵克、叶尚辉.适用于并行工程的资源模型.机械工程学报.1997,33(1):15~22
陈晓川等,发展我国的虚拟制造技术,虚拟制造技术研讨与演示会论文集,机械科学研究院,1998,9
THEGENERALRESEARCHSITUATIONOFCONCURRENTENGINEERING
ChenXiao-Chuan,ZhangBao-Bao,LiuXiao-Bing,FengXin-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