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3-25 11:32:15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12篇财会论文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所谓财务管理是对企业生产经营活动所进行的综合性管理,是企业资金形成、分配和使用过程中各项管理工作的总称。会计管理是通过记账、算账、核算实现对企业经济活动和财务收支的管理。财务管理和会计管理既密切联系,又有明显的区别。同样是对资金运用的管理,但前者注重调控和使用,后者注重核算和反映。随着财会管理环境的变化,要进一步发挥财会决算、协调、导向三个方面的职能作用,笔者认为当前的财会管理工作应当实现以下三个方面的转变:
现代企业的财会管理工作,应该实现由单纯从事传统的记账、算账、报账业务向提供对决策有用的财务信息业务转变,并且充分发挥财会管理的预测作用。财务管理活动对信息的收集、传输和处理,在现代企业经营中是极为重要和不可或缺的部分。对于财务信息需要强调的是:一是有责任提供,二是确保真实可靠,三是要加以处理使之延伸为预测。信息基于此才会对企业的经营管理、重大决策起到良好的作用,为国家的宏观经济管理提供正确的数据资料。反之,则会对企业、国家管理造成一定的危害。
财会管理要从过去的单纯进行核算向协调各方面的因素和利益转变,以起到它的协调作用。财会管理可以说处于企业管理的中心地位,而管理就其本质来说就是协调。现代企业制度产权分离,企业所有者、投资者和债权人,企业经营者,企业职工之间有着极其密切的关系,但因所处地位不同,分别有不同的经营责任和着眼点。因此经济越发展,就越需要对各方面的经济责任和利益加以明确和合理分配,协调处理好各方面的权、责、利之间的关系。作为从事资金或价值管理的财会工作者,应以其自身的优势在不同时期、不同的情况下、针对问题和对象,主动地沟通和协调各个方面的关系,从而在企业经营管理中更好的发挥重要协调者的作用。
财会管理工作还要从过去的重点完成会计报告向强化会计监督功能转变,以便及时地、准确地发挥它的导向作用。所谓会计监督,就是依据国家有关财经方面的法规,运用会计的方法和手段,对各企业单位的生产经营活动或预算执行过程所进行的监督。由于会计监督职能的弱化,有些企业单位财会人员奉领导旨意填报数字,伪造、变造账簿,搞两套账造成账实不符,以达到转移国家资产、偷逃税收、假造业绩等不正当目的。由于会计监督职能弱化,致使这些经济违法活动难以被及时发现,给国家和人民财产造成巨大损失。因此,财会管理还需进一步强化会计监督的功能。要做好监督工作需处理好以下几种关系:一是处理好监督与核算的关系。核算是监督的基础,监督要为核算服务,二者是统一的,没有监督的核算就难保核算的真实。二是处理好管理与服务的关系。只有保证各项开支符合国家的财经纪律、财务制度,以及企业的相关制度,企业才能更好地为生产和发展服务。三是处理好单位负责人和财会人员的关系,摆正这个关系的基本原则要依据会计法赋予各自的权利和义务,不能不听法规听“法人”。四是处理好国家利益和单位利益的关系,正确实施会计监督,使之符合国家利益也符合单位自身的长远利益。
财会管理工作要实现以上三个转变,切实发挥好参谋作用、协调作用、监督作用,当务之急是要提高财会人员的专业技术水平和职业道德水准。财会人员要懂得市场经济运行规律,适应国内外多变的市场竞争环境,并通晓国际惯例,了解当前宏观经济政策,紧跟改革的步伐,把握时代的脉搏,熟悉会计相关法律、法规制度、掌握会计基础工作规范、内部控制制度以及现代金融保险等知识。恪守诚信,敬业爱岗,精于理财,善于管理,勇于创新,为实现财会管理法制化、规范化,开创会计事业新局面,当好家,理好财。
1酒店财会内部控制中存在的问题
1.1预算控制方面
预算控制是企业财务管理中一项重要的管理工具。酒店经营采用预算控制管理企业的办法,已普遍在国际酒店内实施,国内酒店也做计划,但计划做的很粗,只不过是在年底根据上级下达的客房出租率、利润指标、费用水平核算一下,并且接受计划指标的大多是讨价还价,尽量压低计划指标,年终向上级交差了事,实际执行起来从不看预算,使计划、预算只是走走形式,到年底多是超额完成任务。
1.2资金控制方面
酒店业的经营与其他行业的经营在财务流程上有很大的差异,主要体现在酒店业的财务特点有着一次性的资金投入和持续的现金流出这一方面。根据这一特点,我们可以看出酒店资金管理方面主要表现在融资、投资和现金管理上。而我国的一些酒店在投资上没有很好把握多种投资方式的选择,承担了较大的经营风险,同时在扩张中的融资安排也不尽合理,造成时间的浪费和成本的提高。而在现金管理上,国内酒店的重视程度不够,没有很强的计划性,更不可能像国外酒店一样天天盘点、天天编制现金流量表。
1.3应收账款控制方面
应收账款的变现能力是影响速动比率可信度的重要因素,及时收回应收账款,不仅可以增强酒店的短期尝债能力,也反映出酒店应收账款管理方面的效率。我国酒店业基本也认识到这一点,也采取了相应的措施,例如一些酒店专门成立了清欠办,一定程度上起到了催收作用,但从长远来看有很大的局限性,很难最大限度地加快欠款回笼,提高酒店的资金周转速度,有时甚至破坏了同客户的关系。造成这一结果的原因主要是以往的销售人员仅仅负责推销工作,而不问推销结果,这样做容易造成只管销售不问回收的局面,而且传统的清欠人员只管当时收款,不管以后是否成为回头客,或者营业部门只管服务,不管是否回款的脱节现象。
1.4成本费用控制方面
我国目前的酒店业在成本管理上绝大多数还处在传统的成本管理上,主要从降低消耗、节约费用考虑,侧重于对产品服务的核算,立足于短期的成本管理,未从长远的持续的降低成本的策略上考虑,只是站在某一企业的角度,主要以酒店内部的生产服务过程为对象,而对其供应与销售环节考虑不多,对于外部的价值链更是视而不见,且较少考虑竞争、挑战而单纯为了改善酒店现状、增加经济效益。在费用支出控制方面,有些酒店对费用(如交际应酬费)的发生没有严格的审批制度,也没有在一个经营期之前编制费用预算,即使编了费用预算,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也没有按预算执行,经常发生超出、违背预算的费用支出。
1.5收入控制方面
酒店营业收入控制是为了保护酒店内部财产和餐饮销售收入,检查会计资料的准确性与可信性。我国目前的酒店收入控制的水平及管理意识参差不齐,收入控制制度不健全,尤其是会计凭证制度软弱,舞弊现象严重,其控制也以“密切监视”为主要控制手段,而不太重视内部稽核制度,另外收入控制的硬件设施及管理水平也明显落后,诸如一些酒店的电脑收银系统或因没有实效软件控制系统,或因操作人员的专业操作水平有限,致使这些硬件设施没有发挥其应有的作用,这些问题在实践中都亟需解决。
2酒店财会内部控制的对策
2.1加强预算控制
比较适合我国酒店业的预算控制制度是目前普遍采用的全面预算控制。它是以实现一定利润为目标,以货币形式对酒店业务经营活动全过程全方位进行预算控制,是以损益预算为中心的各项预算形式的预算系统,包括损益预算、营业收入预算、销售预算、成本费用预算、物资采购供应预算、人力资源预算、现金预算、资产负债预算等。预算的执行和日常监控由酒店财务部负责,要求财务部随时汇报预算执行情况,每天都有销售日报和分析结果向各部门通报,以便及时发现问题,每天主管都要主动查阅预算执行情况报表,以检查预算完成的情况。
2.2加强资金管理的内部控制
加强酒店的资金管理大致包括融资管理、投资管理和现金管理三个方面。先看融资方面,酒店业作为资金密集型产业,各方面都需要大量资金的支持,这就要求酒店要合理安排融资,根据自身实际情况选择不同的融资战略,包括匹配型战略、稳健型战略和进取型战略。同时合理选择融资方式,包括股权融资、银行信贷、发行债券、信托融资等。此外在融资方面还存在一个资本结构调整与优化的问题,酒店应充分利用财务杠杆,寻求各自的最佳资本结构。
再看投资方面,包括项目投资、证券投资、并购、特许经营、输出管理、承包租赁、使用权买断、资产置换等方式。酒店业作为一个成熟的产业,它的经营扩张有着大量的历史经验可以供我们借鉴。任何一种方式都具有自身的优势和局限性,这就要求酒店要根据自身的特点来确定最适合自身的投资方式,在投资扩张中也要审时度势,正确分析经营风险,以防投资有去无回,20世纪80年代香港股市“狙击大王”刘銮雄败走大酒店就是很好的例子。
最后看现金管理,由于现金管理对风险控制和发现能力有较高的要求,因此现金管理工具主要选择风险低,流通性高的短期有价证券,如国债等。同时财务部对库存现金(银行存款)要求必须每日盘点,并向财务经理提交《每日现金流量表》,每月必须按期编制现金流量计划与供应商付款计划,并向经理报告付款情况,以保证现金按规定计划流动,确保酒店正常运营。
2.3加强应收账款管理的内部控制
应收账款管理首先是会计记账程序的管理,因此先要建立简便有序的财务管理程序,设立相关的总账、明细分类账,对业务单位所发生的往来项目逐一记载并逐一结账,定期与对方单位核对账目,清算账款。同时,应收账款的收回,主要是建立在对方单位的付款能力上,因此需要对同意发生应收账款的单位进行信用考察,建立必备档案,加强对客户的管理,并结合对部门定期反馈的客户还款情况,做出信用判断,减少应收账款的坏账和呆账风险,给予信用好的、还款状况好的企业适当放宽信用限度,对于已发生的信用风险,需要采用积极的解决办法,使风险降到最低,一般做法是建立以销售人员为主的加收奖励提成机制,实施奖励提成手段,设专人进行过期账款的催收,加速资金回笼。
2.4加强成本费用管理的内部控制
从现代酒店成本管理的趋势看,笔者认为战略成本管理更优于精益成本管理,甚至包含了精益成本管理,它具有长期性、全局性、外延性、抗争性等特点,不单纯追求最小成本。根据战略成本管理思想提出的方法,首先分析特定酒店的产品服务所处的特定环境下的市场生命周期和市场份额等,然后确定其应采用的战略。对于不同的产品在不同的市场应采取不同的市场战略,是以产品差异战略取胜(在成本差距不可能拉大的情况下推出比对手更优、更独特的产品服务以显示差异,吸引顾客),还是以成本领先战略取胜(在产品与服务质量不可能会有差别的情况下努力降低成本、降低售价来取得竞争优势)。
在战略成本管理模式下,现代酒店必将构建起全新的酒店成本管理体系,综合运用价值链分析、成本动因分析、战略定位分析等战略成本管理的工具,对酒店物流、资金流、信息流、价值流等进行全面的成本分析与管理,促进酒店成本管理效益的提升。
2.5加强收入的内部控制
酒店收入包括客房收入、餐饮收入和其他收入三大部分,随着酒店规模不断扩大,服务功能目趋齐全,服务项目日益增多,由此带来的营业收入越来越大,收入的环节也越来越多,要保证营业收入的安全、完整,必须加强对营业收入的稽核控制。控制的原则是:首先,保证收入的合法性,即保证收入的计收有根有据;其次,保证收入的完整性,即采取一切措施,堵塞在营业收入过程中可能发生的一切漏洞,防止和避免一切可能影响或损害收入完整性的事件发生,把营业收入的损失控制在最低限度;第三,保证收入的及时性,酒店所发生的收入都必须尽快收到手并及时入账。
加强客房收入稽核重点是对客房收入的各种账单、资料进行核对,检查和控制一般分为夜间稽核和日间稽核。与客房收入稽核相同,餐饮收入稽核也包括夜间稽核和日间稽核,即是通过对餐饮各种单据的审核控制来保证餐饮收入的完整。餐饮收入夜间稽核,主要是检查各餐厅当日的收银工作,即测试当日收银的数据是否正确。餐饮收入日间稽核的内容主要是稽核餐饮收入日报表。此外酒店为了向客人提供完整、全面、多方位的服务,还提供诸如酒吧、舞厅、桑拿等娱乐休闲服务和商务服务,这些附带服务项目,对于完善酒店的功能,提高酒店对客人的吸引力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这类服务形成的收入汇集起来就是酒店的其他收入,对于这些收入虽然数目不大,但发生频繁、种类繁多,同样需要加强内部控制。
参考文献
1耿建新,宋常.审计学(第三版)[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
二、非财会专业会计学教学的现实状况
1.课程设置方面。
虽然在高教司编著的《核心课程教学基本要求》中明确规定高校非财会专业的会计学教学目标不在于使学生成为优秀的会计人员,而在于使学生了解如何运用会计信息进行科学决策,并明确规定了教学内容涵盖“会计基础”、“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三门课程的内容,但现实中,由于大多数高校非财会专业教学计划的设计人员非财会专业毕业或者干脆不重视会计学的教学,根本未能按照国家教委高等教育司的基本要求,在进行专业课程的设计时会计学教学时数根本不能保证设置144个学时。以笔者从事本课程的教学为例,在内蒙古师范大学于2002年开始招收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学生时,我们严格按照国家教委的要求将本课程设置了144个课时,分两个学期进行。但这样的安排带来了一个现实的问题,即一门课程两个学期分别登录两次成绩,这给教学人员和教务管理人员似乎带来了不便,于是我们又将本课程分解为事实上的两门课程,取名为“会计学(上)”和“会计学(下)”。但随着学校压缩教学时数、给学生以更多的自主学习时间的教学改革的推进,我们又不得不压缩本课程的教学时数。以现在内蒙古师范大学经济学院经济学和管理学各专业为例,在人才培养方案中有的专业会计学课程设置了72课时,有的仅为54课时甚至36课时,涵盖“会计基础”、“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三门课程内容的会计学名不符实地简单化为“会计基础”加“财务会计”或只是“会计基础”,这种情况同样存在于其他院校的工商管理专业和经济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
2.师资建设方面。
进入新世纪以来,全国各地高校在财会专业和经济管理类专业学生就业形势好的现实情况下,纷纷争相设立财会专业和各类经济管理类专业,而不论是否具备条件,导致各院校财会教师的紧缺。在内蒙古师范大学这样的从原师范类院校转向综合型院校的高校里,财会教师更是十分缺乏,根本无法满足大量的经济管理类专业会计学的教学任务。而且,我国师资队伍建设中的一大缺陷是脱离实际,高校财会教师大多没有实际会计、审计工作经历,缺乏实际工作经验和操作技能,不能满足应用型人才培养需要。在高校财会师资队伍中,既掌握学科前沿又精通公司和企业实际工作的教师严重不足,大多教师从本科读到硕士又到博士,从书本到书本、从理论到理论,缺乏社会实践。在一些高校,一些有能力的会计教师到企业或事务所做兼职,从国家制度层面到各个学校都没有明确的鼓励政策和措施;相反一些学校不但不支持、不鼓励,还认为这样的老师是“不安分”、在“干私活”,想方设法进行管、限、卡。其实财会教师从事本专业的社会兼职工作正是他获取会计实际工作经验和充实教学水平、提高实践教学能力的最佳途径,其学习效果是派送教师到企业进行一般的参观和实习所无法达到的。
3.教学方法方面。
教学,是教与学的结合,是教师与学生的联动。教学中,不仅要求教师做到知识广博、教学有方,而且要求学生主动出击探求知识的奥秘。现实中,随着高等教育的由精英教育转向普及教育,普通高校学生的素质可以说是直线下滑,这一点在各地非重点大学表现得尤为明显。扩招后的学生缺乏求知欲,没有刻苦学习的精神,只求能拿到毕业证即可。前面提及的我校压缩教学时数、给学生以更多的自主学习时间的教学改革事实上最终导致的结果是学生有了更多的时间无所事事,专业知识日益贫乏和不成系统。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是普通高等院校教育的一项主要任务。然而,在长期的会计教学中,一直存在着理论和实践脱节的现象,以致培养出来的学生理论掌握得较好,到实际工作中却难以适应。一些教师在具体教学中照本宣科,教学内容又注重于概念和会计核算方法的讲解,过分强调会计分录的编制,忽视了财务会计报告的分析和研究,偏离了经济类专业和工商管理类专业的非财会专业学习会计学的教学目标和方向,没有按照经济管理所需的专业知识和专项能力组织教学,不论课堂教学内容的安排还是实践教学内容的安排都滑向了财会专业基础会计的教学,使课程内容整体缺乏参与经济管理的人才应具备的知识和能力培养的实效性和针对性。目前虽然大多数学校会计学课程增加了实践教学环节的训练,但受“通才”教育理念的束缚,仍然强调知识的系统性,完整性,实践教学重心仍然停留在会计信息的生成训练上,没有真正向会计信息的分析和研究训练方面转移,缺乏针对性,最终导致非财会专业学习会计学教学实践环节效果弱化,造成在校成绩较好的学生却被用人单位拒之门外,呈现出严重的高分低能、校企人才评价标准脱节现象,不利于学生就业。
三、非财会专业会计学教学的改进建议
1.课程设置方面。
适应社会经济活动的要求,作为高校教学管理人员首先应该真正认识到会计学这门课程在经济管理类各专业的专业能力构建中的重要地位,必须转变以往不重视会计学的教育观念,充分理解非财会专业各经济管理专业的培养目标,保证其在人才培养方案中按国家教委的要求进行设置,不仅内容上要涵盖三门课程,而且教学时数上要保证达到144课时。其次,当前高等院校经济类和工商管理类专业开设会计学这一专业核心课程,虽然在内容上涵盖了会计基础、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的知识,但并不是前三者的简单相加。那么构建一个适合于非财会专业会计学教学目标的课程体系,或者说编写出一本适合于这一目标的教材,成为任课教师面临的首要难题。虽然近十年来全国许多高校专业教师都在这个方面有过一些探索,其中也不乏优秀之作,但完全按照国家教委要求既涵盖会计基础和财务会计又包括管理会计内容的很少,笔者也在2005年曾经编纂过一本教材,但使用几年后由于学校进行教学改革要求压缩每门课程的教学时数而被迫废弃。可见,只有教学管理人员和任倮老师达成共识,经过共同努力才能构建起适应经济社会要求的课程体系并保证其实施下去。
2.师资培养方面。
会计作为经济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经济发展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这对经济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事实上是对我们从事非财会专业会计学教学工作的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作为一线教学人员,首先要深刻领会高教司《核心课程教学基本要求》中高校非财会专业的会计学教学目标,真正认识到本课程在专业能力构建中的重要性,教学重点应放在培养学生运用会计信息进行决策的能力培养方面,注重学生实践能力和决策能力的培养,变“传授知识”为“传授能力”。这就要求教师在加强理论研究的同时,更要注重自身会计实际工作经验的积累,及时更新知识,掌握最新的会计、税收、审计等专业知识和技术手段,以最新的财务会计制度和实际工作经验与技术手段来培养学生。在我国对会计人员知识与能力的及时培养做得最好的可能要数注册会计师一年一度的培训,高校会计学教师的培养可以参考其模式,这样才能达到教师知识的及时更新、能力的与时俱进,当然要达到这一点,需要从上到下、从制度到措施的保证。
3.教学方法方面。
适当改变原有的教学方式,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运用不同的教学方法组织教学成为必需。教学方法应从最早的老师单向讲课,变为授课、案例操作、会计报表分析等多种形式相结合,由过去的“教师为中心”转变为“学生为中心”,从“教为中心”转变为“学为中心”。在多年教学实践的基础上,本人认为会计模拟实践可以让学生对会计工作的全貌有一个清晰直观的了解,既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又加深了其对会计基础理论和会计工作内在联系的深刻认识。具体操作时可以采用分组分岗的办法,我们可以根据学生特点由3人组成一个小组,自主创立小公司,每人担任不同的财务会计和管理角色,分担不同的岗位任务,既让他们明确了现实中财会工作不同的岗位职责和任务,又培养了他们互相监督、互相合作的责任意识,同时也在不知不觉中培养了他们的创业意识。比如在具体教学中,我们的来自于草原牧区的学生就有不少在创建自己的小公司时设立的是各种各样的畜牧饲养厂或畜牧业产品加工厂。这种互帮互学、取长补短又相互监督的学习方式,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调动了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突出了实践性和可操作性,学生更有兴趣去学习和探索。会计模拟实践把学生推向了系统学习和自觉实践的主置,提高了学生应用书本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增加学生对会计学科的兴趣,调动他们学习的主观能动性。相对应地在学生学习成绩的评价中,会计模拟实践环节的考核必不可少,在总成绩中一般占到了40%。
为了顺应时代的发展,促进经济发展,准确快的处理财会财会工作业务,我国引进了国外的精细化管理的技术,在会计计算中应用电算化等高科技技术,管理人员更要不断的加强自己的专业知识和处理财会工作的专业技能,工作人员在工作中还应该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坚定财会工作的工作原则,要在工作中集中注意力,保证财会工作的准确性。
一、单位财会管理现状分析
(一)人员配备不合理
因为在事业单位的财会工作管理中,没有合理的规章制度,工作人员在工作中没有明确的工作分工,就会出现工作散漫,推脱责任等现象,所以进行财会工作管理中,不能及时有效的解决各个方面的财会工作,把各种工作聚集到一起,增加了财会工作的工作难度。通过在实际的工作中进行调查和分析,找出了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第一是因为事业单位的管理人员不能合理的对工作人员进行工作分配,管理人员没有对实际的财会工作进行基本的调查和了解,没有对工作人员的工作能力进行分析,所以在分配工作时不能合理的根据工作人员的特长分配工作任务,导致工作时出现因为工作人员的专业知识不充足,不能及时进行财会工作等问题。第二是因为每一个财会工作人员的专业工作水平之间存在差异,而且财会工作具有一定的复杂性,各个环节的工作的难度也会有不同,不能合理的将工作进行分配,就会在财务工作进展的后期出现专业水平高的工作人员工作量增多,但是专业水平比较低的工作人员就会因为没有足够的处理业务的能力而无事可做。
(二)专业素质有待提高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我国急需财会工作的专业人员,然而我国不断的在推进素质化教育工作,为了提高就业率,允许社会人员通过自学的方式参加专业外的从业资格水平考试,虽然通过这种教育方式可以增加具有专业资格的工作人员,但是他们没有超高的专业工作技能和水平,在实际的工作中不能处理相关的业务,虽然现在事业单位的财会工作人员在不断的增加,但是他们没有实际工作能力,并不能提高财会工作的工作效率。为了提高我国事业单位财会工作效率,不仅要增加工作人员的数量,还要要求工作人员具有超高的职业素养,事业单位可以通过培训等方式提高财会工作人员的专业素养,提高他们的工作效率。
二、精细化管理的意义
(一)提高工作效率
传统的财会工作管理主要是静态的工作方式,重视的是财会工作中的核算工作,这样会增加工作中的工作内容,增加工作量。精细化管理方式是动态的,主要是通过对财会工作的规范化,可以减少工作中的不必要的工作项目,较少工作量,提高工作人员的工作效率。
(二)降低财务风险
传统的财会管理方式在应用时名主要依靠的是一些传统的计算方式例如算盘等计算设备,所以在计算的时候容易出现工作人员经验不足造成计算错误或者记录失误等问题,提高财务风险。精细化管理方式在应用时引进先进的计算设备,提高了财会计算的工作效率,提高了会计计算和记录的准确率,减低了事业单位的财会风险。
三、财会精细化管理应用策略
(一)引进现代财会管理设备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互联网技术被广泛的应用在各个生产生活领域。财会工作中应用互联网的电算化软件技术,提高了财会工作的工作效率。
(二)培养财会人员精细化意识
在财会工作中引进精细化的管理方式,不仅要技术和设备进行精细化的管理,还要加强对工作人员的精细化管理,提高财会工作人员的专业素养和工作责任心。在对工作人员进行招聘时,提高招聘门槛,对他们的专业素养进行严格的考核。在参加工作时,工作人员要不断充实和提高自己的专业知识技能。
四、结束语
精细化管理方式应用在财会管理工作中,引进先进的计算设备和提高工作人员的专业素养,不仅降低了财会工作中的风险,还提高了工作效率,促进经济发展。
作者:王新方 单位:山东省威海市文登区财政局
对职业人才素质的衡量不仅是对其专业知识与技能的考量,更是对其职业道德素质的评判。财务人员较高的职业道德素质是我国财务法律法规有效贯彻与执行的重要保障,同时还对国家资金、财产的使用效率有着直接的影响。因此,我国高校的财务教育专业教师在实际课堂中,应当充分认识到培养职业道德素质的重要性。在财会专业知识的讲授时,有意识的将其与实际生活案例相联系起来,并给学生引出探究性的问题,让学生去找出案例中的正确做法与错误做法、并对其进行进一步的分析与探讨,最终教师再加以正确的解释与引导,以此来促进学生对职业的认识与把握,培养学生正确的职业道德素质。
2.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在传统的财会教育中,教材往往是唯一教学内容的来源,同时,教师的教学手法与教学形式也相对单一,这种落后的教育模式对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十分不利。创新是作为民族发展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不竭的动力。因此,教师在财务教育专业课堂中不仅要注重对学生相关专业知识、技能的传授,更要注重在知识传授时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上。具体而言,首先对教学内容进行有效拓展,尤其是对于那些在实际财务工作有所要求但教学材料中又没有的知识与技能进行有效补充。其次,结合学生实际情况与教学环境,对学生开展多种形式的教育教学,以从多各方面,多个维度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3]。另外,加强学生在实践环节的学习。适当增加实践课程在所有财务教育专业课程中的比例,并不断创新实践教学的活动形式,为学生有效的实践学习提供保障,让学生在不断的实践学习中不仅深化了对理论知识的把握与理解,还在不断的实践与反思中,提升了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3.培养学生的理财能力
理财能力是当今时代一种重要的能力,无论是对于个人、家庭还是对于单位、企业都有着不可忽略的重要影响。而财会专业学习的会计学和管理学知识对理财能力的提升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因此,教师在财会教育的课堂中应当积极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市场经济意识与财务理念,并将风险收益均衡观念和时间价值观念的体现在平常的教学活动中,进一步促进学生理财能力的提升。另外,学生行为习惯的好坏不仅反映了一个学校的校风,更是学生自身学识与修养的重要体现,对今后的工作也会产生重要影响。因此,高校财会教育专业教师应当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对学生行为习惯的培养。
4.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
在传统的应试教育中,教师往往忽视了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只是一味的向学生灌输相关知识与技能,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得不到发挥,学习效率也往往不尽如人意。而素质教育是应试教育的有效改革,它不仅重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主导地位,更强调了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因此,财会专业教师应当在教学课堂中努力为学生创造参与的条件与机会,并让学生体会到参与学习的乐趣,进而提升学生的参与意识。例如,在某个经济单位的财务案件分析活动中,将学生分为五人一组,并由学生在采购、审核、会计、出纳、记账职务中任选一个,并进行整个的的编制。通过这样的方式,学生能够更加积极自主的投入到合作学习中,在有效提升财务技能的同时,学生的参与意识也得到了有效提高。
随着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深入,特别是医疗保险制度的逐步完善,医院面临优胜劣汰的市场选择,这就要求医院必须从管理体制、内部运行机制等方面进行深入、全面的改革。财务会计制度是进行财务会计工作所遵循的规则、方法和程序的总称。现行《医院会计制度》是以《事业单位会计准则》为根据,并在借鉴企业会计制度改革的成功经验和国外非营利组织会计思想的基础上制定出来的。实践证明,现行《医院会计制度》对促进医院经济发展、加强财务管理、规范会计核算行为和提高会计信息质量等方面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但是进入21世纪后,现行医院会计制度本身存在的局限和不足也逐渐暴露出来。目前新会计准则在上市公司正式实施后,医院如何适应新的形势发展和管理的需要,改革现行《医院会计制度》,成为人们关注的话题。本文在新会计准则的基础上,对医院现行的财务会计制度作了一些思考。
一、当前《医院会计制度》存在的不足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各地医院根据《医院会计制度》规定,先后制定了一系列财务管理制度,有力地加强了医院的财务管理。在维持医院简单再生产的同时促进了卫生事业的发展,实现了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同时,在会计工作实践中,大多数医院积极利用现代管理手段,实现了会计电算化;不少大型医院实行了总会计师负责制,有力地推进了会计工作的规范化、现代化。但是财务会计制度还存在着相当大的不足。
二、当前医院财务会计制度存在的不足
(一)虚增了固定资产总量
在医院执行的《医院会计制度》中,固定资产不计提折旧。医院资产负债表上固定资产项目的金额只反映原值,未能反映固定资产使用过程中的实际损耗,造成固定资产账面价值和实际价值的严重背离,无从体现固定资产使用状况和新旧程度,不利于报表使用者了解固定资产的真实情况。
(二)未将无形资产资本化
医疗服务行业是高技术、高风险行业,其无形资产主要表现为医疗技术专利权、非专利技术以及医院的信誉。医院为了适应自身发展的需要,必然开展一些能给自身带来较大经济价值的科研项目,其费用较大,如果不将其资本化,直接反映在当期支出中,其收支结余不会真实,不利于考核当期财务成果。
(三)坏账准备的提取不完善
医院的坏账准备会随着社会统筹病人的增多而不断增多,即使医院医保制度执行得很规范,也会以“超大盘”的形式而扣减,有时扣减率高达30%。虽然医院可以按会计制度计提坏账准备,但计提的坏账准备远低于可能发生的坏账。坏账准备按国家统一的比例提取,且已经发生的坏账损失须经财政部门批准后方可冲销,致使大量呆账、坏账长期挂在账上,妨碍了资金的周转,也使医院的流动指标、偿债能力失真,影响了投资者的决策。
三、新会计准则下改革医院财务会计制度的必要性
随着医院改革的不断深入,出现了办医形式多样化、投资主体多元化的趋势。会计总是依存于一定的社会经济大环境而存在,具有发展性、理论与实践相融合的特点。新会计准则的颁布对原制度理论及相关体系产生了巨大冲击,为日益扩大的医院经济活动提供了有用的计量、确认方法,因此,借鉴新会计准则完善现行医院会计制度,对医院经济业务进行核算、监督,实现不同类型的医院在会计核算、财务报告方面的趋同势在必行。同时,根据新会计准则,借鉴国际通用报表体系,对医院的所有者权益科目、财务报告的列报等内容进行表述和修订,使各类医院发生相同或者相似的交易及事项达到会计信息口径一致、相互可比。
四、新会计准则下改革医院财务会计制度的措施
(一)完善固定资产的折旧方法
在新会计准则下,笔者建议取消“固定基金”账户,增设累计折旧账户,在资产负债表中作为固定资产的备抵项目,使医院的会计报表能够真实地反映其资产、净资产以及收支结余的情况。按照现行企业财务制度,医院实际上对已经没有任何价值的存货、技术上已经淘汰的设备均确认为资产,由此导致企业资产不实,企业提供的财务信息也失去应有的真实性和可靠性。笔者建议参照《企业会计准则——固定资产》的规定,与固定资产有关的后续支出,如果可能使流入企业的经济利益超过了原先的估计,如延长了固定资产的使用寿命,或者使产品质量实质性提高,或者使产品成本实质性降低,则应当计入固定资产账面价值。因此笔者建议在“固定资产”科目下增设“固定资产装修”明细科目,核算医院门诊楼、住院病房装修维护费用,以反映因固定资产装修而增加的价值,保证固定资产价值的会计信息真实、可靠。
(二)加强对无形资产的会计核算
医院无形资产涉及的范围很广,且多属于知识性与精神性的产品。如医疗服务理念及管理方法、医学科研项目及成果、医院形象及医疗信誉、医院品牌及知名度等,为此笔者建议在医院资产负债表中增列“无形资产”科目,以完整反映医院资产的情况,使会计信息更能满足医疗市场的需要。另外,应该合理确认、计量与核算医院的无形资产,并应按期平均摊销,计入对外提供的医疗服务成本。
(三)做好坏账准备的提取
医院的坏账主要与“应收医疗款”相关,为此,提取坏账准备不能将“在院病人医药费”包含在内,应以“应收医疗款”加“应收在院病人医药费”减“预收医疗款”加“其它应收款”作为坏账准备的提取基数。对于一些无法收回而又数额较大的坏账,在不影响当期收支平衡的前提下,直接从支出中予以冲销。
总之,在我国卫生体制改革不断深入、医院多种所有制形式并存、市场竞争加剧的现实情况下,现行的《医院会计制度》运行至今已显现出上述诸多不足。因此,笔者建议相关部门按照新会计准则的规定,结合医院经济管理的需要,适时对会计科目及使用说明、会计核算程序、会计事务处理规定和会计报告等进行修正,以满足会计工作者、医院管理者和政府投资者的需要。
主要参考文献
[1]徐雨虹改进现行医院会计制度的几点设想[J]河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6(3):23
[2]李娜,董建国改进医院赍产负债表的设想[J]卫生经济研究,2002(8):46
我国现行内资企业所得税法规定:企业所得税实行33%的比例税率,考虑到许多利润水平较低的小型企业,税法又规定了两档照顾性税率,即对年应纳税所得额在3万元(含3万元)以下的企业,暂减按18%的税率征收所得税,年应纳税所得额在10万元(含10万元)以下至3万元的企业,暂减按27%的税率征收所得税。外商投资企业和外国企业所得税税率为30%、24%、15%三档,加上地方所得税税率3%,税率与内资企业所得税基本相同,只是在征税对象的选择方面有所区别。
内外资企业所得税合并以后,是选择比例税率还是选择超额累进税率,是选择一档比例税率还是选择几档比例税率,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笔者认为选择一档比例税率为佳,其理由有三:
一是比例税率能体现税收的公平原则和中性原则,内外资企业可以在同等税收负担条件下开展公平竞争;
二是多档比例税率或超额累进税率虽然具有较强的调节功能等优点,但是纳税人往往在适用不同比例税率或适用不同级次所得税税率的应纳税所得额的临界点上做文章,尽可能地减少应纳税所得额,从而减轻税收负担。采用统一的比例税率会避免这些问题的发生,减少税款的流失;
三是多年税收征管工作实践证明,多档比例税率在计算投资收益补税、抵免等方面难度较大,往往产生歧义,给实际征管工作带来许多不必要的麻烦。另外,比例税率不宜定得太高,按照发展中国家企业所得税的平均水平和我国企业所得税的实际负担水平,税率上限不宜超过25%,下限不宜低于20%。税率太高将弱化吸引外资的能力,税率定得太低会丧失国家既得利益。
二、减少税前优惠政策
目前,在我国不论是企业所得税法还是外商投资企业和外国企业所得税法中,都有许多优惠政策,如对内资企业中的校办企业、民政福利企业、资源综合利用企业、新办企业等分别享有不同的减免税优惠政策,对外商投资企业和外国企业有“免二减三”、“五免五减”和再投资退税等优惠政策。应当承认,改革开放初期这些优惠政策在促进我国经济发展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吸引了大量外资。但也应该看到,近些年来由于这些优惠政策的存在,出现许多新问题,如假校办、假福利、假新办、假外资企业相继出现,在某种程度上破坏了公平竞争的市场经济环境,给税收执法带来难度。内外资企业所得税法合并以后,取消这些或类似的优惠政策,将会彻底根除这些问题,更有利于公平竞争,也有利于税收征管。
三、进一步规范税前扣除项目
第一,取消企业购买国债取得的利息收入税前允许扣除的政策。现行企业所得税税法中规定,纳税人购买国债的利息收入在计算征收企业所得税时允许税前扣除,这项规定在两税合并后应作调整。从利率来看,国债高于国家同期银行的存款利率较多,购买国债已成为新的投资热点,某些地方已出现了供不应求的局面,对其免征企业所得税,相对银行存款较低的利息收入征收企业所得税显失公平。同时,国家财政性补贴也应尽量减少,如果企业有这方面的收入,也应并入应纳税所得额征收企业所得税。
第二,提高工资、薪金税前扣除标准。现行企业所得税法规定,计税工资的人均月扣除最高限额为800元,个别经济发达地区确需提高限额标准的,应在不高于20%的幅度内报财政部审定,这个标准有些偏低。两税合并以后,税前扣除计税工资标准应上调,从我国目前生活消费实际情况看,以1500元左右为宜。经过多年的改革,我国已经取消包括实物分房在内等多项福利,低工资高福利的状况已发生了变化,提高工资、薪金收入是必要的,以改善人民生活水
(二)缺乏对企业经营状况的全面、准确体现。对于某一项业务活动而言,传统系统中只能够对此活动的部分信息予以体现,无法将运作模式准确的反馈给相关企业,进而导致信息之间缺少一定的关联性,从而缺乏实际意义。
(三)缺乏对实时控制的支持。在传统财会核算流程,资金流信息核算要明显落后于物流信息,并且财务活动与业务活动是处在分离状态的。一般而言,均是在业务活动之后,才会产生一些财务数据,主要就是对企业交易、经营等方面数据的总结,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具有很大的复杂性,需要严格按照一定的规程执行,在财务数据经过不同部门核算之后,也就错过了最佳的利用时间,进而导致相关数据缺乏实用价值。
二、财会信息化的必然要求
(一)实现财会信息化可以提高财务管理工作效率。要想实现财会信息化,就要以信息技术为基础,并且结合企业发展的实际情况对信息系统与平台进行深入开发与改进,对财务信息进行有效的处理与整合,将财务工作人员从繁忙的账目工作中解脱出来,不必在记账、报账等环节中花费大量时间,能够有效减轻财会工作人员的工作压力与强度,让其将更多的精力投入到财务管理工作当中,使其管理工作更加合理、科学、规范,促进财务组织的不断改革与创新,实现财务工作的标准化,确保财务管理工作的高质、高效完成,为企业决策提供可靠信息,全面提高财务工作效率。
(二)实现财会信息化更加符合时展要求。目前,不断完善财会信息化,是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也是时展的需求。随着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信息所占比重越来越大,影响因素也越来越多,为此,一定要重视信息化的运用。在很大程度上,企业只要占据与掌握更多、更全面的信息,才可以在市场发展中占据更多的比例,进而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据不败之地,获取更大的胜利。为此,企业一定要加强对信息化的重视,提高市场地位,在优胜劣汰的市场竞争中生存下来,得到长远的发展。
三、优化财会流程的核心理念
在对财会流程进行优化的时候,一定要重视核心理念的明确,即企业流程再造。其主要指的就是企业传统管理到信息化管理过程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包括三个内容:一是,流程分析、诊断。在流程重组之前,对原有工作方式及内容予以分析、诊断,进而结合实际情况,展开重组工作,保证流程分析合理的情况下,做出合理、正确的诊断。二是,流程再设计。通过对有关数据的分析,明确诊断结果,之后进行二次分析,以此来提高数据的准确性,保证数据的可利用价值。针对流程再设计而言,不只是在一次设计的基础上,展开第二次设计,其作为一种新理念,目的就是强化实时控制,做出快速的响应。三是,流程重组实施。在流程重组实施过程中,具有很大的复杂性,涉及的方面非常广,通过流程重组,可以有效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为企业的经济发展创造更大的升值空间。如果在重组中出现了一些问题,不仅会对企业内部结构产生影响,出现混乱的情况,还会对企业运行及发展产生影响,限制了企业的长远发展。
四、财会流程优化方法
(一)数据标准化建设。在建设数据标准化的过程中,必须具备统一的会计数据标准集信息完整度,这样才可以保证各项工作的有效落实。对于财会流程优化而言,必须将原始数据转变成标准编码源数据,完善数据共享。并且,根据会计核算软件数据接口标准对凭证、报表、账簿等数据结构进行设置,遵循此软件的功能模块进行有关数据的输入,保证信息输出的准确、可靠,进而逐渐实现会计记录的无纸化、电子化标准。
(二)简化会计核算流程。在传统财会流程中,数据处理非常复杂,并且程序较多,不仅限制了工作效率的提升,还造成了人力、物力的浪费。为此,在会计信息化形势下,必须加强对财会流程的优化,业务部门通过对单据的保存、录入,实现一体化流程管理,并且将其转换成记账凭证。企业编制报表的时候,可以通过这些数据的共享,自动生成报表。
(三)摆脱顺序化业务流程。在计算机中,“事件驱动”是一种专业术语,在某种特定情况下,输入相应的代码,按照相应的程序执行。在“事件驱动”中,使用者可以根据信息价值不同、用途不同进行分类,并且根据相应的处理程序,获取有用的信息,确保各项工作的全面落实。
(四)动态会计平台模型的运用,实施财务、业务一体化。在企业财会工作中,加强财务、业务一体化的构建,合理运用动态会计平台模型,自动将业务单据转变成记账凭证,确保财务、业务信息的可靠性与一致性。
(五)强化控制机制的运用,落实实时控制策略。首先,在数据库中,逐渐嵌入会计控制准则及标准,并且在初始设置中,要求财会人员将必要数据录入系统,通过系统分析与处理,对企业经营活动进行合理、有效的判断,进而实现实时控制,促进企业的健康、长远发展。其次,在经济业务活动中,财会人员可以利用相关软件对信息展开分析,判断经济业务的合法性,进而对经济过程展开实时控制,防范企业经营风险。
会计是一门相对比较安静和枯燥的职业,整天和数字电脑打交道,能否长期从事会计工作,对每一个人都是一份挑战。每一份职业都有自己的职业行为习惯,要想在事业上有所成功,职业行为习惯非常重要。会计这个行业要求学生要静下心专注账务处理,做账要及时,而且要仔细清晰,不得拖拉,要能沉得住寂寞,独自对着电脑连续工作好多日,所以对学生的工作态度挑战较大。现在的中职生行为令人担忧,他们表现的非常自我,不肯吃苦耐劳,好高骛远,上课也经常迟到、请假。所以学校在传授知识的过程,更应该注重职业行为的培养,否则,上班还没有几天就要面临炒鱿鱼的危险。
培养学生的职业意识,就是要求学生对自己的未来有所规划。雷恩.吉尔森说:“一个人花在影响自己未来命运的工作选择上的精力,竟比花在穿了一年就扔掉的衣服上的时间要少的多,这是一件多么奇怪的事情。”很多中职生对于自己是一个什么样的人、毕业后要做什么工作,都是一片茫然。到高三实习的时候他们还是不清楚自己的方向,只能听从父母的安排走上岗位。所以在学校期间,教师应该帮助学生认清自己的个性特征,包括自己的气质、性格、能力、兴趣和价值观等问题,据此对自己的优势和不足有一个比较客观的认识,结合市场需要确定自己的发展方向和行业选择范围,明确职业发展目标。那么如何才能提高我们中职会计学生的职业素养呢?笔者认为应当从以下两个方面着手培养:一方面是课堂教学;另一方面是加强德育学分制度,双管齐下。
注重课堂情境教学,培养会计职业素养
传统的课堂教学,偏向于注重书本知识的传授,忽视学生动脑与动手的综合训练;注重专业能力的培养,忽视学生综合职业能力的训练;注重专业知识的教育,忽视对学生职业道德、敬业精神的培养。因此,教师应当赶紧改变自己的教学方式,课堂中更应该以培养学生职业素养为中心。但是完全凭单一的教学内容,很难达到这样的效果,如果利用课堂情境教学,让学生参与其中,深受体会,效果则不同。
1.创设实际教学情境,将理论融于实际情境。由于会计理论知识相对枯燥,而高中三年只有《会计模拟实训》是实际操作题,其余的课程都是理论知识占大部分,因此,特别需要贴近实际的情境教学,易于学生理解。实际情境可以是现实生活中的真实的工作环境,也可以是运用教育技术创设的虚拟的逼真的情境等。创设实际的教学情境,把学生带入一定的情景之中,使他们产生一定的内心体验和情绪。如《基础会计》第七章“财产清查”,老师可以利用学校或班级公物清查,既可以让学生学习书本知识,又可以让学生学会爱惜公物。又如《财务管理》第二章“货币时间价值”,可以利用学生为自己和家人理财为情境,学习生活理财知识。现学现用,可大大激发学生的兴趣。
2.依赖教师的智慧和恒心,让情境教学法快速成长。目前,大部分会计教师都只是理论知识老师,自身掌握的实际技能就不多,因此,在创设实际情境的过程中,会出现各种各样的困难。这里需要教师个人、学校和企业三方面互相协调,给教师创造出更多的实践机会,只有丰富了老师的知识,才能让学生的课堂更加贴近实际。当然,教师除了本身的实际技能以外,还需要花更多的时间去思考,如何激发学生的职业兴趣。我们的老师一般在公开课时,上的都是非常不错的,可是平时的课堂呢?如果都能像公开课那样用心,相信我们的学生是幸福的。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方法肯定不止情境教学法,教师的水平肯定也不止这么多,关键是要依赖教师的恒心,让情境教学法和课堂快速地成长。
利用德育学分制度,完善学生职业素养
培养中职会计学生的职业素养,很多老师会以为都是会计专业老师的责任,这样想就错了,我们专业老师贡献最大的应该是培养职业技能,但是至于职业道德、职业行为习惯等,需要各科老师一起努力,任何课堂中都应该灌输这种职业素养。特别是我们的班主任,对于学生的职业行为习惯,可以利用学校政教处实行的德育学分制来督促学生。
1.强化学生的职业意识。在学生入校时,就应该要让他们明确职业教育的本质是在职业、在岗位、在技能,职业教育必须以就业为导向。应结合市场人才需求的现状和专业发展的前景、优势,使学生尽快了解和熟悉本专业的概况以及人才需求的规格,便于调整自己的专业认识。
国际先进的商业银行在经过市场经济的优胜劣汰的长期考验后,在财务预算管理、成本核算管理、成本控制模式、会计核算体系等方面已经逐步形成了较为科学、规范的财会管理体制和管理模式,其主要特点有:
(一)科学有效的财务预算管理。预算管理是国外商业银行财务管理的重要内容,是实现银行经营目标的重要方法。国际商业银行财务预算管理特点是部门、员工广泛参与、董事会集体决策,其计划性、可行性、约束力都比较强。在预算内容方面,紧密结合银行预算期的经营管理目标,诸如股本回报率、资本利润率、资产利润率、实现利润、市场占有率等。在预算管理流程方面,国外商业银行财务预算的编制执行由银行决策层和执行层上下紧密结合共同制定和执行。首先,银行的决策层——董事会根据股东的收益目标要求(如股本回报率等),结合银行经营的实际情况,确定财务预算目标和预算概况;其次,各部门、各机构等银行执行层依据董事会确定的财务预算概况、预算目标,编制本部门和本机构预算草案;再次,财务部门根据董事会的财务预算概况和各部门各机构的财务预算草案,草拟财务预算方案;然后,董事会对全行财务预算方案审核修改通过;最后,财会部门将董事会通过的财务计划下达到各部门、各机构执行,并实行监督检查,在执行过程中不允许任何机构和个人随意修改变动,如需变动要经董事会讨论通过。
(二)完善的成本核算管理。成本管理是银行财务管理的五大变量(流动性管理、利率风险管理、资本管理、信贷风险管理、成本管理)的关键变量。国外商业银行实行成本否决制,把成本核算作为银行规划发展战略和进行微观决策的重要前提和依据。其成本核算主要包括经营产品成本核算、部门经营管理成本核算、客户成本核算三方面内容。
1、产品成本核算。对银行已提供或即将提供的各种金融产品进行成本核算和分析,不仅对存款、贷款、结算等传统金融产品,而且也对新兴业务进行成本核算,测算其经营成本和收益;同时将产品的盈利分析与风险分析结合在一起,将产品的收益和产品的风险系数共同核算和分析,并以此确定该项产品的定价,如相关的汇率等,为业务开拓和成本控制打下基础。
2、管理成本核算。对各经营管理部门的差旅费、设备折旧、宣传、招待、通讯等直接业务管理费用和分摊的间接业务费用进行全面而细致的核算,确切核算其各项支出变化情况,为控制管理成本提供依据。
3、客户成本核算。当前,商业银行客户需求不断变化,银行所付出的成本较难确定,有些费用很昂贵,甚至难以接受,为此,对拓展客户的成本和客户的风险性进行核算,找到既能稳定某一客户群,又能使客户成本合理化,既能包容某一行业客户,又能降低成本、取得规模效益的平衡点,为银行确定客户市场的定位、开拓新的金融产品提供决策信息服务。
(三)有效的成本控制模式。国外商业银行在加强银行成本核算的基础上,采取有效措施,严格控制成本,提高成本利润率。一是控制产品成本。规范各项业务的成本核算,通过量化核算决定各项金融产品的扩大或收缩,控制业务开展的规模和进度。对低回报的业务、收益差的新兴业务、高风险的业务进行收缩。二是严格而有效地控制管理成本。采取分部门核算等方法,对业务管理部门和经营部门的差旅费、设备折旧、公关宣传、招待、通讯等业务管理费用进行全面而细致的核算,并对各部门各机构的支出费用进行横向比较,进而实行调控,将费用向有良好效益的部门或机构倾斜。三是控制客户成本。对开拓客户的成本和客户的风险进行量化分析,确定客户成本和风险度,对高成本、高风险的客户控制发展速度,对低成本、信誉良好的客户提供优质服务,加快发展。
(四)集权的会计核算体系。为适应市场经济的需求,提高效率和防范风险的能力,国外商业银行利用电脑和网络系统,高度集中会计核算体系,实行总行、分行集中核算体制,由总、分行进行总账核算和会计明细核算,各机构、部门仅有簿记员即电脑录入员,其会计核算均由总分行会计核算人员利用电脑系统集中完成,这样既可以满足市场竞争的需要,又能适应防范风险的需求。
(五)健全的财会职能。国外商业银行财会职能已经从单纯的记账会计,发展到目前的管理会计。主要包括三个方面职能:一是决策支持职能,对银行的经营状况分析、预测,为决策层提供决策支持服务和经营管理的参谋助手服务,这是国外商业银行财会工作的重心;二是经营信息服务职能,利用电子化网络化等手段,客观、真实、准确地提供业务经营和财务收支数据信息和分析;三是管理控制职能,对各项业务收入和成本支出、财务收支状况实行监督检查控制,对各部门工作量、工作业绩进行量化考核,并建立相应的激励机制。
二、我国国有商业银行财会管理现状
伴随着我国金融体制改革的深入,我国涌现出许多中、小股份制银行和城市商业银行。竞争的加剧使我国部分商业银行财会管理向前迈出了一大步,财会职能正向管理会计、成本会计延伸,财会体制正酝酿向三级核算转变,成本核算和控制也得到一定的重视,但由于历史等诸方面的原因,在财会管理体制和模式等方面,特别是在基层分支机构财会工作中,与国际先进商业银行之间有一定距离,难以适应国际化新形势的需求。
1、财会职能转变滞后。目前,一些机构的财会职能仍停留在“初级阶段”,不同程度地存在着“重算轻管”的现象:重核算,轻决策支持服务;重账务处理,轻成本控制和盈利控制;或者,已认识到管理会计的重要,但履行控制欠得力,以致一些机构成本列支不断加大,营业收入跑冒滴漏的现象时有发生,极大地阻碍着银行经营效益的提高。
2、财会管理体制转变滞后。目前,由于历史和技术上的原因,大多数国有商业银行的财会管理体制仍是五级管理(总行、一级分行、二级分行、支行、办事处、分理处)都进行会计核算,都有明细账。尽管大部分机构的财会人员能依法合规操作,但人为因素较难控制:有的机构为了局部利益,或贷款利息不及时入账,或少计贷款利息,或多计提存款应付利息,又将存款利息支出直接打入成本,如此等等,造成损益核算不准、控制不力的弊端,形成新的风险点,违反了国家有关金融财会法规,不符合商业银行经营原则。
3、成本核算方法简单,缺乏科学性。目前,多数国有商业银行的成本预算仍然使用简单的增量预算法,总行根据分支机构的需求,以过去的数据为基础,即承认过去是合理的,这会导致过去不合理的费用开支沿袭下去,造成预算浪费,同时也会由于对实际需要考虑不充分,造成预算不足。目前我国多数银行成本管理处于粗放管理阶段,表现在:一是相当部分机构停留在一般化号召或简单化的布置上,没有深入、细致、严格、规范的管理规定,没有专门的成本分析制度,没有确切的量化成本分析模式,没有明确的责任人;二是成本分析未能普及,仅在定期的年报或月报之中涉及到一部分,相当机构的成本分析被认为是少数财会人员的事情,没有贯穿到全行经营管理活动中去。
4、成本管理涉及面狭窄,控制力不强。我国商业银行通常不单独设立专门的成本管理机构,成本管理工作分散在财务部、筹资部(储蓄部)、国际部、资金部。财务部门提供费用的预算,并负责控制、分析预算的执行情况和调整,业务部门负责各自业务范围涉及的成本控制。成本控制分散在部分机构中势必造成成本控制无章可循,有法不依。
三、几点启示
我国国有商业银行与国外商业银行在财会管理和运作,从预算内容和编制方式等方面存在较大差异。面对我国加入WTO后国际化、一体化的市场经济环境,国有商业银行财会工作势必要与国际接轨,参与国际竞争。为此,改革国有商业银行现行财会运作方式已成为当务之急。
1.改变财会职能。建立以“预测”、“决策”为主,以“规划、控制、责任考核评价”为辅,以跟踪监控为主要手段的管理会计职能。其中,应主要突出预测职能的地位,加强对市场环境、经营前景的预测,搞好财务收支预算;提高对财务收支、会计核算、支付结算等业务的跟踪监控能力。
在计划经济体制的长期影响下,我国多数农村经济发展以分散经营的组织形式进行,在这样的经营模式下难以形成较为稳定的基层财会人员队伍。其主要包括以下两方面的原因:一方面,忽视了系统管理的重要性,未对农村财会人员进行有效的系统管理,使得农村财会人员队伍总体水平不高;另一方面,农村财会人员的个人利益难以得到切实有效的保障,在多数农村,财会人员的个人工资报酬并不高,且在工作中难免会得罪人,加上考核任免的不公平性,决定了农村财会人员地位及经济利益的不稳定。
1.2缺乏完善的财会人员管理机制
完善的财会人员管理机制对于促进农村经济的持续发展具有重要作用,然而在目前农村经济的发展过程中,却缺乏完善的财会人员管理机制。首先,有些农村并未根据财会队伍建设的实际情况形成一套健全的管理机制,使得财会人员在日常工作中形成了一种散漫自由的工作态度,对此也没有相关监督管理机制去制约。其次,部分农村虽然制定了财会人员管理机制,但是并没有根据实际情况去适时更新和完善,加上其执行力度不高,使得管理机制只是作为一种形式而存在。
1.3专业性程度较低
随着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对财会队伍建设的专业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然而目前多数农村财会队伍的专业程度较低。一方面,与城市财会人员相比较,农村财会人员队伍在学历、专业资格以及从事会计核算经验上本身存在着明显的弱势;另一方面,农村财会人员往往抱着安于现状的心态工作,并没有努力提高自身的专业水平和技能,使得彼此之间的差距越来越大,这在很大程度上直接影响着现代农村财会队伍的专业程度。
2加强现代农村财会队伍建设的有效对策
2.1巩固地位,保障利益
巩固地位、保障利益是加强现代农村财会队伍建设的有效举措,个人地位和经济利益是农村财会人员工作的出发点,一旦地位和经济利益都有了保障,不仅可以激发其工作热情和兴趣,还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升工作效率。所以,这就需要国家进行相应的财政投入,给予相关人员一定的经济补助,从而真正实现其地位的巩固和利益的保障。此外,需要转变以往对农村财会人员补助支出的观念,进一步提高对农村会计人员的补助标准,真正发挥经济利益的导向作用,从而建设出一支适应现代市场经济发展需要的稳定的农村财会队伍,进一步推动农村经济的发展。
2.2建立健全财会人员管理机制
建立健全财会人员管理机制是加强现代农村财会队伍建设的另一有效对策,对于实现农村经济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首先,需要明确管理机构,落实管理工作,我国《会计法》中明确规定,财政部门是财会管理的主体,但是在多数农村财会队伍的建设过程中,其都由乡镇级农经站进行管理,模糊的管理主体不利于农村财会队伍的建设和发展。其次,需要不断更新和完善相关管理机制,管理机制的制定并不是一成不变的,而需要根据市场经济以及农村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适时更新和完善,这样才能充分发挥其作用。最后,实行财会人员选拔的乡镇统管制度,需要国家根据农村的实际情况统一安排考试、统一选拔,做到公平、公正和公开。
二、加强财会信息管理的有效途径
1.加强企业内部控制与监管
想要确保企业财会信息管理工作的有效实施,就必须提高财会信息的透明度。这就需要企业领导者应具备长远的发展眼光,真正意识到财会信息管理的重要性,极大对信息化的建设,建立起专业的内部控制机构,同时对财会信息管理体制进行不断的强化与完善,制定严格的财会规章制度,加大对高素质财会人员的引进。充分做好资金管理、会计核算等各项工作,配备专人来对财会状况进行严密的监管,全面的掌握现代市场中与企业内部的财会信息,切实将每一项的财会信息管理工作落到实处,真正发挥财会信息管理重要的职能作用,使其、能够为企业更好的服务。在我国早期的企业管理模式中,大多数是采用了层级式的工作方法,上级领导将会分配给下级人员一些任务和工作,而下级人员只是单方面的服从和履行。而在现代新时期的发展下,传统的企业管理模式已经无法在适应于社会的发展需要,企业必须加大对管理模式的转型,财会信息管理人员不再受上级领导的指派,是在良好的职业道德和专业素质修养的情况下,公平、公正的完成财会信息管理工作,从而充分保障财会信息的真实性与完整性。
2.加强财会信息管理信息化建设
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给企业管理带来了全新的机遇与挑战。企业管理者应当善用科学技术,加强管理模式的创新,将信息化贯彻到企业管理的方方面面,当然也包括财会信息管理工作。应建立针对财会信息的信息化管理系统,充分利用先进的计算机管理软件,节约大量的人力,缩短财会信息工作人员的工作时间,同时提高工作效率与精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