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3-25 11:32:27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4篇钢铁工业论文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在这样的形式下,两化的深度融合,使得钢铁企业如果离开了自动化与信息化,将无法正常运转。自动化、信息化技术也在两化深度融合过程中,实现了由离散型开发与应用向系统集成、协同与智能方向发展与迈进,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品牌的自动化信息化技术的研发与应用也崭露头角,自身水平也得到了进一步提升。钢铁企业本身的自动化、信息化人才队伍也有了进一步的充实与加强。无论是数学模型还是制造执行系统(MES)的开发与应用,都达到了较高水平,有些技术的理论与应用水平也已经达到了国际领先,已经成为新一代钢铁工艺流程建设的中坚力量。自动化信息化技术在企业转型过程中的作用钢铁企业在转型进程中,重点是改善产品结构、优化工艺流程,建立健全现代化企业管理制度,提高企业对市场的快速响应能力,这一切都离不开自动化、信息化的支持与保证。在这一进程中,不仅要采用先进的自动化、信息化技术来提升企业的自动化、信息化水平,更要积极研发并采用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国产工业控制软件,为企业转型源源不断地提供新的动力与支持,使钢铁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不断增强,完成我国钢铁企业由传统经济模式向可持续发展、绿色经济模式的转型;由以产能扩张为主的经济增长方式向以品种质量为主的经济增长方式转型;从单一的钢铁物质价值观向多元的和谐价值观转型,使得中国的钢铁业真正从中国制造走向中国创造。两化深度融合成就了一批新的自动化、信息化技术与产品钢铁工业的两化深入融合,为自动化、信息化技术的发展提出了策略,指明了方向,并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在新的课题前面,在新产品与新技术方面,一批具有智能化、自动化、数字化的新产品不断问世。在二级数学模型、制造执行系统等方面的新产品成功应用与生产实践,不但填补了国内空白,有些产品与技术已经达到国际领先水平。云计算以及物联网技术的应用,在国内还处于介绍概念的阶段,物联网技术已经成功应用于首钢京唐公司的生产工艺流程中,并取得了明显的效果。
发展工业控制软件是实现两化深度融合的技术保证
2低温多效蒸馏技术
低温多效蒸馏是最早的海水淡化方式之一,也是当今使用的最有效的热法蒸馏工艺之一。蒸发器中不同温度下单一的蒸发凝结制水单元叫做效。组成制水设备效的数量称为蒸发凝结设备的效数。水的沸点和它所受到的压力有关,压力越低,水的沸点就越低。低温多效蒸馏技术正是利用这一原理,通过真空技术,改变蒸发凝结设备各效内的压力,逐级改变各效内水的沸点。进而利用第1效蒸发海水所得的蒸汽作为第2效的热源(第2效的沸点温度和压力比第1效低),效与效之间的热量实现多次重复利用。供给蒸发器的热量只需在第1效中将水加热实现部分汽化,即可实现多效的热量梯级供给。低温多效蒸馏技术是指盐水的最高蒸发温度约70℃的盐水淡化技术。其特征是将一系列的水平管降膜蒸发器或垂直管降膜蒸发器串联起来并分成若干效组,用一定量的蒸汽输入通过多次的蒸发和冷凝,从而得到多倍于加热蒸汽量的蒸馏水的盐水淡化技术。低温多效蒸馏技术系统具有进料海水的预处理简单、动力消耗小、系统的热效率高、系统的操作弹性大、出水水质好等特点。系统的动力消耗只有0.9KWh/m3~1.2KWh/m3左右,30余度的温差即可安排12以上的传热效数,从而达到10左右的造水比。产品水的含盐量小于5mg/l[1]。
3低温多效蒸馏技术在钢铁行业应用实例
2005年2月国务院批复了《首钢实施搬迁、结构调整和环境治理的方案》,拉开了首钢京唐公司建设的序幕。首钢京唐公司位于河北省唐山市南部渤海湾曹妃甸岛,最近的淡水水源是相距90公里的唐山陡河水库,且淡水供应量只能满足首钢京唐公司的部分生产需求,建设海水淡化项目势在必行。首钢京唐公司海水淡化工程采用低温多效蒸馏海水淡化工艺。一期分两步建设,每步建设2套海水淡化装置,单套日产水能力12500吨,单套产水能力目前国内最大。一期一步建设两个单元,全部引进法国技术,于2007年9月开工建设,2009年3月和5月分别调试成功,满负荷产出合格蒸馏水。一期二步建设两个单元,全部实现国产化,于2009年3月开工建设,2010年8月和10月分别调试成功,满负荷产出合格蒸馏水[2]。目前,首钢京唐公司日产淡水5万吨,按地表水和蒸馏水之间1.5的造水率计算,每年可以节约地表水资源约2400万吨,约占首钢京唐公司年产975万吨钢用水量的三分之一。
4低温多效蒸馏技术对钢铁行业节能减排的作用
4.1充分利用钢铁流程的的低品质余能
低温多效蒸馏的盐水蒸发温度较低,因此,对加热热源的品质要求也低。根据《钢铁行业海水淡化技术规范第1部分:低温多效蒸馏法》,加热蒸汽参数应根据钢铁厂可以经济稳定提供的蒸汽流量和参数确定,宜采用低参数蒸汽。低温多效海水淡化装置要求的最小蒸汽压力为0.025MPa(a)~0.032MPa(a);蒸汽热压缩装置的压缩汽源压力宜选用0.20MPa(a)~0.50MPa(a);也可通过减温减压装置将从管网来的蒸汽(蒸汽压力一般0.8MPa~1.3MPa)经过减压、减温后进入热压缩器。钢铁厂低压蒸汽,压力介于0.3MPa和0.5MPa之间,温度250℃左右。钢铁厂低低压蒸汽,压力0.025MPa~0.032MPa,温度65℃~70℃[3]。钢铁企业各工序在生产过程中均可能产生温度、压力较低的低品质蒸汽,即低压蒸汽或低低压蒸汽。如,各种余热发电(烧结余热发电、转炉低温饱和蒸汽发电、干熄焦余热发电(CDQ)等)、余能发电(如高炉煤气TRT压差发电)、煤气-蒸汽联合发电(CCPP)、掺烧高炉煤气锅炉发电等汽轮机末端蒸汽,高炉炉前水冲渣蒸汽,钢渣焖渣蒸汽,高炉冲渣水转换的低品质蒸汽等等。这些低品质热源现有的节能技术尚无法高效利用,目前只能冷却回收水资源或放散。而这些低品质蒸汽恰恰是低温多效蒸馏技术最适合的热源,从而实现低品质能源的高效、梯级利用,同时大幅度降低盐水淡化成本。
4.2减少沿海钢铁企业常规水资源的消耗
我国是一个淡水资源贫乏且分布不圴的国家。我国的的淡水资源仅占全球淡水资源的6%,人均淡水资源只有2.3km,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1/4。为缓解水资源短缺的状况,国家采取了涵养水源、兴建水利设施、跨流域调水、节约用水、污水处理循环使用等一系列政策措施。同时,鼓励沿海企业使用海水等非常规水资源。随着我国钢铁工业结构调整、压缩产能工作的不断深入,国家未来对钢铁行业的调控更多的将是布局的整体把控。即优先在沿海沿边地区布局,钢铁企业将逐步由内陆城市型向临海港口型转变。首钢京唐公司、鞍钢鲅鱼圈生产基地已建成投产,宝钢湛江钢铁有限公司、武钢防城港钢铁基地已开工建设,石家庄钢厂、青岛钢厂等一批城市钢铁企业也将相继向沿海搬迁。低温多效蒸馏海水淡化技术将给沿海钢铁企业高效利用低温、低压、低品质热源,减少常规水资源消耗提供一个选项。
4.3减少钢铁工业浓盐水的产生,有利于实现废水零排放
近年来,钢铁行业通过采用节水新工艺、新技术,完善循环水系统、串接利用水资源、厂区综合污水处理和回收利用等措施,不断降低产品新水消耗,减少废水外排。2012年,重点统计钢铁企业吨钢耗新水3.87立方米/吨,比2008年减少25.29%;外排废水总量比2008年减少38.60%,吨钢外排废水达到1.2立方米/吨,比2008年减少52.36%。但随着钢铁生产过程中使用纯水作为冷却介质的设备增多、污水深度处理除盐回用工程的实施,钢铁企业浓盐水将越来越多,如何妥善处理这些浓盐水将是制约钢铁工业废水零排放的关键环节。为回收利用水资源,钢铁企业建设了厂区综合污水处理厂,采用絮凝、沉淀和过滤工艺,主要去除悬浮物和化学需氧量,但对含盐量的去除基本没有作用。因此,随着水循环次数的增多,蒸发、浓缩等因素使水系统中含盐量越积越高,造成设备的腐蚀倾向。为保障回用水质安全,各钢铁企业在污水处理回用系统上增加反渗透除盐装置,将部分或全部综合污水进行脱盐处理。钢铁企业的自备电站、动力系统的蒸气锅炉、干熄焦锅炉等也需要使用返渗透装置制备纯净水,满足锅炉生产对纯净水的需要。反渗透水处理装置在生产纯净水的同时会产生含盐量较高的浓缩水。根据有关标准,产水量<4m3/h的装置水回收率不小于30%;产水量4m3/h~40m3/h的装置水回收率不小于50%;产水量>40m3/h的装置水回收率不小于70%[4]。即使按最高70%的产水率,仍产生约30%的浓盐水。目前,很多钢铁企业使用离子交换工艺制备软化水。离子交换工艺是利用钠离子交换组成水中硬度的钙、镁离子,使水中不易形成碳酸盐垢及硫酸盐垢。使用离子交换工艺制备软水,各钢铁企业每月需消耗成百上千吨的工业盐,造成水系统中盐份增加,并产生大量的浓盐水。目前,钢铁企业对浓盐水尚缺少有效的处理手段,多数企业采用渣场焖渣等方式进行处置。但由于浓盐水水量较大,焖渣等方式只能消耗一小部分,大部分浓水仍需直接外排,不仅造成水资源的浪费,还对环境造成污染。个别企业尝试使用反渗透膜技术处理浓盐水,但因浓盐水盐份含量高,易造成膜结垢或污堵,致使设备效率极低或停产。低温多效蒸馏海水淡化技术很好的解决了沿海钢铁企业的这一问题。低温多效蒸馏法的蒸汽是海水在70℃以下蒸发形成的,蒸汽中携带的盐水成分极为有限。因此,生产的蒸留水含盐量通常可小于5mg/l,可以完全替代离子交换制备软水工艺,避免制备软水产生的大量浓盐水。同时还可以大量兑入厂区供水系统,降低厂区水循环系统的含盐率,取消或缩小综合污水脱盐规模,为沿海钢铁企业真正实现废水零排放提供了可能[5]。
4.4废物循环利用,实现环境友好
低温多效蒸馏海水淡化后剩余的浓盐水具有高温、浓缩、高碱度等特点,为避免对排水口附近海洋水质、生态环境和海洋生物产生不利影响,同时实现变废为宝。目前采用的方式是将浓盐水输送给社会盐场,进行盐化工生产。远期可研究利用其高温、高碱度的特性,做为自备电厂烟气脱硫的脱硫剂使用,进一步实现环境友好。
5国家政策支持
5.1支持海水淡化
2005年8月,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国家海洋局、财政部联合印发了《海水利用专项规划》。规划指出,向大海要水、要资源,是解决沿海(近海)地区淡水资源短缺的现实选择,也是实现以水资源可持续利用,保障沿海地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大措施,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战略意义。并提出2010年我国海水淡化能力达到80万立方米/日~100万立方米/日,2020年海水淡化能力达到250万立方米/日~300万立方米/日,实现大规模海水淡化产业化,海水利用(特别是海水淡化)设备国产化率达到90%以上等发展目标。2012年2月,国务院了《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快发展海水淡化产业的意见》。意见指出,发展海水淡化产业,对缓解我国沿海缺水地区和海岛水资源短缺,促进中西部地区苦咸水、微咸水淡化利用,优化用水结构,保障水资源持续利用具有重要意义。并从加大财税政策支持力度,加大对发展海水淡化产业的投入力度;实施金融和价格支持政策,推动海水淡化产业加快发展;完善法规体系,明确海水淡化的战略定位,从资源开发、环境保护、安全供给和产业发展等方面进行引导和规范;加强监督管理,确保供水安全;强化宣传培训等五个方面制定了支持政策。提出到2015年,我国海水淡化能力达到220万立方米/日~260万立方米/日的发展目标。
5.2鼓励余热余能利用
近来年,国家出台了一系列的鼓励节约能源的政策、法规和标准,其中对钢铁等行业的余热余能利用提出了明确要求。如2012年国家出台《节能减排“十二五”规划》中明确提出:推动干熄焦、高炉煤气、转炉煤气和焦炉煤气等二次能源高效回收利用,鼓励烧结机余热发电,到2015年重点大中型企业余热余压利用率达到50%以上。支持大中型钢铁企业建设能源管理中心。
5.3严格控制污水排放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第四十条规定:国务院有关部门和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应当合理规划工业布局,要求造成水污染的企业进行技术改造,采取综合防治措施,提高水的重复利用率,减少废水和污染物排放量。2012年修订的《钢铁工业水污染物排放标准》对钢铁工业废水及废水中污染的排放提出了更高、更严格的要求。其中吨钢废水排放量由1992年版标准的缺水区10立方米/吨、丰水区20立方米/吨,提高到现行标准的2.0立方米/吨和2015年的1.8立方米/吨[6]。
6低温多效蒸馏技术应用的设想
目前,低温多效蒸馏技术在钢铁行业的应用仅限于沿海钢铁企业的海水淡化,对沿海钢铁企业提高能源利用率,减少循环水系统中盐含量和废水排放量起到积极的作用。但为数众多的内陆钢铁企业同样存在着余热发电后的低压或低低压蒸汽利用问题,存在软水制备和浓盐水的利用问题。低温多效蒸馏技术是利用真空技术改变环境的压力,从而改变水的沸点,实现水的低温蒸发。因此,该技术不仅适用于海水淡化,也适用于钢铁联合企业浓盐水的处理。即,将企业的浓盐水集中后,充分利用钢铁企业的各种低低压蒸汽,应用低温多效蒸馏技术,对浓盐水进行蒸馏淡化,在获取高品质蒸馏水,取代离子交换工艺生产软水的同时,进一步浓缩浓盐水。力争实现浓盐水剩余量与企业焖渣等能够使用浓盐水的工序需水量平衡,从而为钢铁企业真正实现工业废水零排放创造条件。国内已有企业研发出了浓盐废水低温板式多效蒸发浓缩结晶装置,但由于尚存在蒸发温度偏高、设备稳定性及浓盐水、蒸汽管网设置等方面的问题,尚没有在钢铁企业应用。今后,随着低温板式多效蒸发浓缩结晶装置的不断成熟、完善,希望能够生产出适合钢铁企业浓盐水处理的蒸发浓缩结果装置,在钢铁企业试点及推广应用,从而使低温多效蒸馏技术在内陆钢铁企业的节能减排工作中发挥作用。
水淬工艺是我国高炉渣在利用之前加工处理的主要方法。目前我国有90%的高炉渣采用水淬工艺处理成粒状水渣,主要用于水泥等建材行业。水淬工艺主要采用的方法是池式水淬法和炉前水淬法。池式水淬法是利用渣罐将接取的熔融渣送至水淬池进行急剧冷却的方法。这种方法要有渣罐、渣车和铁路运输线等设施,投资多,而且熔渣遇水急冷时,随同蒸汽产生大量硫化氢和渣棉散入环境,污染大气。炉前水淬法是在炉台前设置4%坡度的冲渣沟,以10倍的水在炉渣出炉后址行冲淬,然后积入沉渣池。这种工艺简单,节省设备,我国目前钢铁企业都采用此法,其缺点是在高炉前产生大量蒸汽污染环境,冲渣沟占地面积较大,冲渣水末实行闭路循环。造成水耗和电耗高。近年来,日本与英国研究采用了脱水塔水淬法。此法是在炉钱设置冲渣罐,用砂泵将渣水混合物打入脱水塔,脱水后的水渣立即装车外运,脱出的水可回收再用。这种方法的优点是占地面积小,水渣含水率低,但是砂浆易磨损。德国等国采用滴滤池法,将渣冲入底部带有筛孔的沉渣池,立即脱水。这种方法较脱水塔构造稍简单,但池底需经常反冲维护,投入的建筑材料多。
1.2矿渣碎石工艺
矿渣碎石是高炉熔渣在指定的渣坑或渣场自然冷却或淋水冷却形成较为致密的矿渣后,再经过挖掘、破碎、磁选和筛分所得到的一种碎石材料。此法工艺简单,生产方便。可以采用炉前热泼,节省了抛渣费用。也可把炉渣装渣运到渣场热泼。
1.3膨胀矿渣和膨胀矿渣珠生产工艺
膨胀矿渣是适量冷却水急冷高炉熔渣而形成的一种多孔轻质矿渣。膨胀渣珠的形成过程是热熔矿渣进入流槽后经喷水急冷,又经告诉旋转的滚筒击碎、抛甩继续冷却,在这一过程中熔渣进行膨胀,并冷却成珠。高炉熔融渣制成膨胀矿渣的方法,有坑式法、池式法、流槽法、堑坑法、滚炉法、翻转盘法和离心机法等多种生产方法。生产过程是利用直径为1m,长3m左右的叶片滚筒,将熔融的矿渣打散抛向空中,在适量水和渣本身的气体和表面张力作用下,凝固成内含微孔、表阳光滑、人小不等的膨珠。自然形成级配的膨珠是良好的轻混凝土骨科,也可替代水渣作水泥混合构料。该种方法较生产热泼矿渣周转快,也无需进行破碎,工艺简单;较生产水渣节省水、投资省、排出的硫化氢和废水极少、对环境影响小等优点较多。膨珠还是空心砌块的优质原材料、也是良好的筑路材料。
2炼钢渣的处理工艺
钢渣是炼钢过程中的副产物。钢渣按冶炼方法可以分为平炉钢渣(初期渣、出钢渣,精炼渣,浇钢余渣)、转炉钢渣和电炉钢渣(氧化渣、还原渣)。钢冶炼过程中,每生产1t钢,要排出0.15~0.25t钢渣,钢渣的产生量约为钢量的20%左右。我国目前每年排钢渣约900万t,美国1700万t以上,全世界约1~1.5亿t。钢渣的构成中转炉渣所占比例较大,占87.5%,电炉渣仅占12.5%。转炉钢渣的预处理主要有水淬法、热闷法、热泼法及自然风化法等,经以上方法预处理后,再经过磁选回收废钢后,可用生产建材制品、钢铁冶炼的溶剂或原料等,广泛地应用在各相关领域。由于炼钢设备、工艺布置、造渣方式、钢渣物化性能的多样性及其多种利用途径,决定了钢渣处理工艺上的多样化。
2.1热泼碎石工艺
热泼碎石是将熔融钢渣用渣罐送到泼渣场,按每层厚度为大约30cm的厚度倾倒。为了不让渣结成大块,当倒完一层钢渣后,喷以适量水,待其冷凝后再倒第二层。为了控制钢渣的强度和结晶情况,每层泼倒的时间间隔约7h。这样,下面的冷渣受成15cm粒径的碎块,易于进一步破碎加工。另外,底层冷渣受上层热渣影响,发生“退火”作用,性质变脆,所以易于破碎加工。之后,经过破碎、筛分、磁选等工序,选出废钢后,不同成分和规格的钢渣,可供各种用途利用。
2.2转炉钢渣盘式水淬法
转炉钢渣由于碱度低、黏度大和夹钢多等原因,在水淬过程中,如果渣与水的比例不当,有可能发生爆炸,威胁生产安全。所以,一般处理高炉、电炉渣的水淬方法,往往不能适应转炉渣。转炉钢渣可采用盘式水淬法(又称浅盘水淬法)。其工艺过程是:先用渣罐接取熔融钢渣运到距转炉约200m的水淬间,水淬间配置有水淬盘;用吊车将渣倒在水淬盘上,使渣层厚度保持在100mm左右;随即在渣层上淋水,使钢渣凝固并破碎;待其颜色由红变为灰黑(温度约为500℃)时,再用吊车倾翻渣盘,将渣倒在运渣车上,同时淋水使渣继续冷却;待渣温降到200℃后,运到车间外的水池继续泡渣,使渣碎化。每炉钢渣的处理周期为40min左右。处理后渣的大部分为30mm以下的碎块和碎粒,有利于废钢的回收及利用。此法具有设备简单,周转快,操作环境好,节省劳动力等有点。
2.3转炉钢渣滚筒水淬法
此法是在水池边安装直径为1~1.5m,转速为200r~300r/min的滚筒。将熔渣以每分钟1~2t的流量倒置滚筒上。在滚筒的离心力和喷淋水的双重作用下,熔融渣被分散、冷却成细小颗粒,落入水池。渣粒度在5mm以下,易回收废钢和加以利用。这种方法适用于处理流动性较好的大型转炉的钢渣。
2.4炼钢渣的综合利用
由于钢渣成分复杂,且各种成分含量的变化幅度较大,过去钢渣的利用率一直不高。目前,我国钢渣利用率约80%。美国的利用率最高,在20世纪70年代达到了排用平衡。
2.4.1钢渣矿渣水泥。主要原料是钢渣、高炉水渣、石膏和水泥熟料。目前生产的矿渣水泥有两种。一种是用石膏作激发剂,其配比为钢渣40%~50%,高炉水渣40%~50%,石膏8%~12%,生产标号达300~400号的水泥。另一种以熟料和石膏作复合激发剂,其配比为钢渣35%~40%,高炉渣35%~45%,石膏3%~5%,水泥熟料10%~15%,生产水泥标号达400号以上。
2.4.2白钢渣水泥。以电炉还原渣为主要原料,掺入适量经700~800℃煅烧的石膏,经混合磨细制成的一种新型胶原材料。
2.4.3氧化渣由于其稳定性较转炉钢渣好,现已应用在路基材料中或返回烧结利用。
二、河南钢铁工业存在的主要问题
2008年下半年,受国际金融危机等多重因素影响,钢铁价格大幅下跌,行业全面亏损,钢铁行业生产经营面临巨大压力。这既与国际钢材市场需求萎缩和我国钢铁产能过剩有关,也充分暴露出河南省钢铁行业多年积累的深层次问题。
1.生产低位波动、效益水平低下
生产增速低位波动。2008年,钢铁行业结束了金融危机前的高速增长,增加值增速由2007年的40%回落到2008年的6.0%,2009年以来,钢铁行业一直在恢复、调整、波动中发展,生产增速处于10-15%之间,2010~2012年连续三年增速低于全省工业增速平均水平。产品价格逐年下滑。钢铁行业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PPI)自2008年以来总体呈回落态势,由2008年的同比增长26.2%回落到2013年的同比下降6.9%,回落33.1个百分点。在我省近三年来工业企业月度趋势调点监测的钢铁产品价格中,棒材、钢筋、线材、中板和厚钢板等5种产品的价格均呈逐年回落趋势,2013年产品价格较2011年回落幅度均在15%以上,其中棒材、线材和钢筋价格回落20%以上,分别为29.5%、21.9%和20.4%。经济效益水平较低。2013年,全省钢铁行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同比增长13.2%,较2008年回落26.7个百分点,整体呈下滑态势。实现利润同比增长22.0%,销售利润率5.4%,处于工业行业较低水平。钢铁行业总资产贡献率和成本费用利润率远低于全省平均水平。总资产贡献率呈波动下降趋势,由2008年的22.5%下降至2013年的13.9%;成本费用利润率在波动中略有回升,2013年达到最高点5.9%,但仍处于较低水平。据国税统计,近几年来,除2011年钢铁行业税收同比增长11.7%外,其余年份总体呈现下降态势。2013年,钢铁行业完成工业税收38.7亿元,同比下降3.0%,仅相当于2008年的41.6%。亏损面高于全省平均水平。2013年,河南钢铁行业亏损企业个数为35家,亏损面为5.4%,高出全省平均水平1.1个百分点;亏损企业亏损额共计3.97亿元,其中,炼钢环节亏损额达1.43亿元,钢压延加工亏损额达1.67亿元,占全部钢铁行业亏损企业亏损额的78.1%。
2.转型升级步伐缓慢
多年来,钢铁产业发展以规模扩张为主,而产品结构不合理和技术研发创新能力弱等问题长期存在。我省在推动钢铁工业优化产业布局、推进企业联合重组、引导产品升级等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转型升级步伐依然缓慢。产能过剩问题依然突出。2013年,钢铁行业存货同比增长22.3%,为近三年来的较高水平,分别较2012年和2011年提高26.4和16.1个百分点。2012年,全省生铁、粗钢、钢材产能利用率分别为79.2%、61.7%和65.0%,均为近五年来的较低水平。钢铁深加工环节贡献率下降。2013年,全省钢铁深加工环节压延加工占钢铁行业增加值的比重为58.2%,较2008年下降6.1个百分点,对行业增长的贡献率为66.1%,较2008年下降15.4个百分点。钢铁产品结构性过剩。目前我省钢材品种以建材和板材类产品为主,这些产品技术含量相对较低,中小企业容易进入,多数产品处于产能过剩状态,而中高端产品产量较小。棒材、钢筋、盘条、厚钢板、无缝钢管、焊接钢管等产品均较2008年增长了50%以上,但市场销路好、附加值相对高的铁道用钢材、大型型钢、中小型型钢、特厚板、中板、热轧窄钢带等产量较2008年下降,大型型钢产量较2008年下降41.2%,小型型钢下降8.7%,特厚板产量下降39.9%,中板下降54.7%,热轧窄钢带下降98.5%。
3.行业集中度较低
受金融危机影响较严重的2008年和2009年,钢铁行业利润增长同比均为负增长,而随着全国经济的恢复性发展以及固定资产投资对钢铁市场的巨大需求,2010年和2011年钢铁行业利润增长均在30%左右,市场的需求提升了众多钢铁企业的生产能力,许多中小钢铁企业应运而生。2012年全省钢铁行业企业个数大幅增加,达到585家,较2008年增长110.4%,加剧了钢铁行业的产能重复建设,致使行业集中度降低。中小型企业数量多。2013年全省钢铁行业大型企业25家,较2008年增加14家,中小型企业621家,较2008年增加354家,占钢铁行业新增单位数的96.2%。大型企业集中度不高,竞争力不强。2011年,安钢集团与省内的凤宝特钢、亚新钢铁、新普钢铁三家企业进行了兼并重组,沙钢集团安阳永兴钢铁与华诚特钢、汇丰管业、利源焦化共同组建成立了河南沙钢联合钢铁集团,实现了产能扩张,有效提高了市场竞争力。但从全省来看,2013年,主营业务收入前十名的钢铁企业占该行业主营业务收入的比重为37.2%,较2008年下降23.4个百分点;全部大型钢铁企业主营业务收入占该行业的45.4%,较2008年下降8.8个百分点。冶金工业规划研究院的2013中国钢铁企业综合竞争力测评结果显示,我省安阳钢铁在全国70家重点统计钢铁企业综合测评中排名第40位。钢铁行业经过近五年的发展,行业集中度不升反降,市场竞争进一步加剧。
三、河南钢铁工业结构调整升级方向
当前,国内外市场需求不足状况并未发生明显好转,钢铁行业运行态势持续低迷。全国《节能减排“十二五”规划》提出钢铁行业二氧化硫排放量要由2010年的248万吨下降到2015年的180万吨;吨钢综合能耗要由2010年的605千克标准煤下降至580千克标准煤;“十二五”期间,将要淘汰炼铁产能4800万吨、炼钢产能4800万吨。随着国家化解过剩产能和节能减排任务的进度不断加快,钢铁企业发展面临的内外部环境仍然十分严峻。冶金工业规划研究院预测,今后三年钢铁行业的产量整体上将保持在4%左右的增速。从需求结构看,我国将继续积极稳妥推进城镇化,大力建设保障房,对钢材未来五年内形成需求支撑,另外工业特别是装备制造业总体水平和竞争力明显提高,将在很大程度上拉动相应钢材品种的需求。为此,我省钢铁企业必须强化技术进步和差异化发展,开发新产品,开拓新领域,突出降本增效,适应不断变化的市场需求。
1.加快淘汰行业过剩产能
化解钢铁行业产能过剩是目前推进钢铁工业结构调整,提高钢铁产业竞争力,加快转变发展方式的主攻方向和实现路径。我省钢材类产品产能利用率还不足70%,产能过剩现象不容忽视。2013年,国务院了《国务院化解产能严重过剩矛盾指导意见》,并在2014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提出了今年要淘汰钢铁过剩产能2700万吨。在全国化解过剩产能的大背景下,我省钢铁行业必须严格执行行业准入制度,充分发挥市场的决定性作用,使不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和行业技术标准、工艺装备落后、能源环保不达标的钢铁企业退出市场。严格控制产能盲目扩张,尤其是同质化的产能尽量避免新建。加大相关政策倾斜支持。对淘汰压缩落后产能任务较重且完成较好的地区和企业,在安排技术改造资金、节能减排资金、投资项目核准备案、土地开发利用、融资支持等方面给予倾斜,促进其加快产业转型升级;对符合条件的钢铁企业自主创新、人才引进及培养、信息化建设和管理创新等项目,相关财政资金给予优先支持。
2.加快钢铁产品结构调整
按照专业化和区域分工协调发展的要求,实施差异化和专业化的产品发展战略,支持钢铁企业延伸产业链条,加快发展钢材深加工产品,提高产品附加值,推动产品向“高、精、专、深、特”调整。围绕提高本地市场占有率,加大对高强度建筑用钢、高强度机械用钢、高性能零部件用钢、棒线材制品等深加工产品的开发力度,满足我省市场增长较快的轻工、装备制造、建筑业等行业发展需要,提升产品创效能力。支持重点企业积极适应市场需求,通过实施生产专业化、产品差异化的发展战略,主动调整产品结构,建设安阳、济源、平顶山、南阳等优特钢产业基地,形成区域竞争优势。
3.大力推进钢铁企业兼并重组
充分利用国家优化钢铁产业布局和推进企业战略重组的政策,争取我省钢铁企业融入国内特大型钢铁企业发展战略,推动跨地区、跨所有制、跨行业的战略重组。支持省内钢铁企业与具有技术、市场和资源优势的国内特大型钢铁企业集团进行战略重组,比如借河北等省份产能外移之机,承接部分外移产能,利用其原料供应、产品销售渠道和资本技术优势,解决我省钢铁企业发展的瓶颈制约,增强发展活力和核心竞争力。支持省内生产规模相对较大的优势民营钢铁企业,通过联合、兼并、相互持股等方式对区域内的民营钢铁企业进行重组,促进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加快推进前向联合,鼓励钢铁企业与拥有铁矿资源的企业联合,与煤炭、焦化等能源企业加强战略协作,建立稳定的原料供应基地;积极推动后向联合,鼓励钢铁企业与省内用钢大户加强合作,形成长期的战略合作关系。通过兼并重组,推进钢铁企业成立包含上下游行业的产业联盟,更好地抗御来自上游或下游产业的风险,提高钢铁企业应对风险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