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3-25 11:32:32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12篇现代语文论文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二、重视情感体验
现代散文是一种带有强烈情感色彩的文学体裁,这种题材的文章往往是为了体现作者的情感。例如朱自清的《背影》,这篇散文的写作背景是家庭灾祸后一位父亲送别儿子的场景,主要描写了父亲送儿子远行的场面,并着重描写了父亲给“我”买橘子这件小事,重点刻画了父亲让“我”流泪的画面。这几个场面的细致描写,假如读者是以冷眼旁观的态度进行阅读,则很难使读者的内心情感产生共鸣。因此,在讲解这篇散文时,语文教师应该引导学生融入自己的生活情景,并进行换位思考,从而促使学生去感悟一位父亲送儿子远行时内心情感的变化,并体会那种充满希望却前途渺茫的复杂心理。通过这种方式,学生才能够更好地掌握这篇散文的情感。当学生在散文阅读中融入自己的情感后,学生会与文章表达的情感产生共鸣。例如,在《紫藤萝瀑布》这篇散文,散文的前半部分主要是描写了忆花,在这一部分,作者回忆起了生活中发生的不愉快的事情,并让学生能够由此体会到作者的深沉情感。而后半部分所描写的是紫藤萝瀑布,当作者发现紫藤萝后,其心灵被紫藤萝的勃勃生机所触动,让学生感受到作者的情感由深沉变得愉快,从而促使学生真生地体会到文章所要表达的主旨。
三、提高散文鉴赏能力
现代散文是能够陶冶学生情操的美文,所以,在初中语文现代散文教学过程中,语文教师需要让学生在散文学习中融入自身的情感,并对文章进行细致揣摩,以便学生能够真正体会到文章所表达的情感。在现代散文教学中,教师可以建立相应的情境,让学生在适宜的环境下对散文中的优美语言进行细致推敲,以便学生更好地理解文章的内容和情感变化,并确保学生的散文鉴赏能力可以得到一定程度的提高,从而促使学生的自身情感能够与文章表达的情感产生共鸣。
二、运用多媒体,简化教学程序,使教学内容形象生动。
多媒体教学的一个显著的特征就是直观、形象,将许多抽象的文字变成形象、直观的画面。可以加深学生对课文内容的认识、理解。以其手法的多样化,促进学生的积极思维,从而简化了传统的教学模式,全面提高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例如我在教读课文《送英雄——中国首位航天员出征记》时,安排一课时,文章中有关于人类航天的知识,对船上天的全过程,如果只是靠老师讲解学生很难理解,每一个环节是什么样的?很抽象、难懂并且积极性不高,费时、费功,还不见效。这时利用多媒体课件,将“神州”五号飞船上天的全过程分解成若干个图片形式,每到一个过程时,配上形象的图片,老师只要做简单讲解。这样学生学习起来很有兴致,很快就能理解文章内容,教学目标落实得很轻松。将原来很繁琐的过程简化了,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运用网络资源教学,开阔视野,扩大学生的知识面
语文新课标要求:“语文课程应植根于现实,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应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跨学科的学习和现代化科技手段的运用,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提高学习效率,初步获得现代社会所需要的语文实践能力”。比如一堂语文的阅读课,过去是依靠读课本这一种单一的形式,学生只能听老师介绍有关的内容,现在可以利用网络课件,对课文、题解、作者简介、学习目标、写作背景、主要情节、语言品析、景物描写、写作手法、人物形象、练习、小结、学习讨论区、参考资料等设置多个按钮,并链接相应网页,学生可以按照自己的学习基础、学习兴趣来选择自己所要了解的内容,在网上进行阅读。这样既节省时间,又可以迅速搜集相关的信息和资料,并且马上可以与别人交流自己的看法。还可以利用网络课件中的超文本、超链接特性与网络特性的结合,使学生不受课件本身的局限,充分利用因特网丰富的资源库,了解很多与之相关的知识。当然,在这种教学环境中,教师除了主要起到教学资源的组织、整合作用外,还要在教学当中起到辅导个别、督促个别、察看全体学生的作用,要做到教师的主导性和学生的主体性的统一。完全放手让学生自主学习,放任自流,也是不可取的。学生收集材料,一定要有限制,要符合课堂教学的要求。
四、运用多媒体,调动感觉器官,提高学习效率。
2现代教育技术在中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2.1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提高语文课堂效率
①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传统的教育模式教学工具以黑板和粉笔为主,教学过程中枯燥乏味,提不起学生的兴趣,而与传统教育模式相比较,现代教育技术可以将听觉与视觉有机结合起来,新型的教学模式大大激发了学生们的学习兴趣,而作为中学语文老师,应准确定位教材中的重点内容,这就需要将传统的教学模式和现代教育技术有机结合起来。
②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引发学生的情感共鸣。现代教育技术可以结合自身的特点将学生们的感觉器官与思维器官充分调动起来,真正的进入到作者描述的那种场景中去,使学生们感同身受,加强学生们的记忆力。
③运用现代教育技术,突破教学中的重点难点。现代教育技术可以采用教学设备活化教学内容,将教学变复杂为简单,变抽象为具体,而传统的教育模式只能依靠教师的语言和表情来传递这些信息,学生只能被动的去接受,但无法真正的理解。尤其是碰到教师无法表达的内容时学生只能被动接受。
2.2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①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中学语文课本中有许多经典的课文,由于传统教学模式的局限性,教师只能通过语言和文字为学生们简单的介绍,而现代教育技术却可以利用自身优势,结合幻灯片、录音、投影仪等先进设备将天南地北,古今中外的信息收集到一起,开拓学生们的思维和眼界,这样在无形中提高了学生们的学习能力和文化素养。
②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提高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现代教育技术将传统的教育模式中的听、说、读、写的形象转变为色彩、声音及形象等要素,这样能让学生从简单的教育模式中脱离出来,能更好的丰富学生们的想象力,开拓其思维。
③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开创新型教学模式。随着时代的进步,传统教育模式的弊端也日渐显露出来,而现代教育模式由于其自身符合时代的产物,在教学中被普遍应用。传统模式下,教师是主体,通过黑板和粉笔加上课本,用教师的语言和表情来解读课本内容,而现代教育模式是以学生为主体,学生能更好的参与到课堂之中,增加了教学课程中的互动性,这种创新的教育模式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带学生走进课本,提高学生的思考能力,这样可以大大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习效率。
3应用现代教育技术要注意以下问题
3.1现代教育技术不是万能的,要避免滥用现代教育技术的现象。新事物的诞生都有其双面性,现代教育好的一方面是能通过现代设备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互动性,能提高学生的思考能力和创新能力。但是,现代教育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把握好一个度,因为学生的求知欲和学习能力是有限的,如果不遵循此规律,在教学过程中就会让学生没有消化的过程,只能蜻蜓点水,沉醉于表面现象,而不能真正的理解课本内容,把握好度,适当的调整学生的状态和教学的难易程度,速度和数量,使学生准确无误的学到并理解透彻。
3.2不能片面追求多媒体语文课堂容量大的优点。语文老师要充分利用多媒体是正确的,但是同时要利用好多媒体,要充分体现重点,不能眉毛胡子一把抓,这样虽然看上去是面面俱到了,但是学生们会分不清哪些是重点,哪些是只需理解的内容。
3.3使用现代教育技术切勿走形式。现代教育是未来教育的发展趋势,现代教育技术将在未来的各个阶段的教育中起到不可或缺的作用,这是时展的必然结果。现代教育技术作为一种教学手段不可能脱离教学规律而存在,所有的教育手段都是为实现更好的教学效果而存在的,过度的依赖技术性的手段会使教育出现模式化,比较容易出现死板,单纯的为达到所谓的现代教育称呼而过多的采用多媒体教学而忽略教学效果,单纯的走形式主义,只能起到相反的作用。
现代教育技术在教学中广泛应用,无疑给教育带来新的活力和巨大的冲击力,对教师也提出更高的要求。它不仅要求教师要有高深的专业知识、丰富的教学经验和较高的教学水平,还要有现代教育的思想和技术,要掌握计算机、多媒体、网络教学的有关知识和运用现代教育手段和方法的能力。它具有以下三个基本特点:
1、教学手段的先进性
大量的现代化教学媒体取代了传统的“黑板+粉笔”的模式,尤其是多媒体计算机和网络系统进入教学领域,改变了原有的填鸭式满堂灌,使教学效率和效果大提高。学生可以自己查找有关资料,与计算机进行即问即答。对能力不同的学生能够因材施教,实行个别化学习。而且通过CAI课件教学,可以通过仿真和模拟所创造的情境进行仿真学习,使学生在人机交互过程中形成一种真实感,从而也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2、教学模式的多样化
现代教育技术的介入改变了教育一人讲,学生被动听的单一教学方式,学生可以通过多媒体网络进行个别化学习,可以对提供的问题,练习题进行自主性学习。教师可以根据教学的需要采取不同的教学形式和方法。同时,教师和学生的地位也发生了变化,教师将从课堂上的主角变为学习的组织者、促进者,学生成为知识的获得者与建构者,随着现代教育技术的进一步发展,末来的教学模式将是融入了全球性的个别化学习、自主性学习和集体学习为一体的新型、多样的学习方式。
3、教学内容的丰富性
现代通讯技术和多媒体技术使教学形式多样、内容丰富、效果显著。教科书将被视听教材及各种学习软件所代替,“教材”应改名为“学材”,要教东西更多,但很多以前必须课堂讲授的东西,已逐步转为由学生参与或自主学习中获得,课堂上以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感悟能力为主
二、现代教育技术应用于教学的基本模式
1、多媒体演示教学模式
是指利用多媒体计算机与其他教学媒体有机组合起来进行教学的形式。
这种教学模式主要通过投影、多媒体课件、电子教案的演示来配合课堂教学,使教学内容形象、直观、新颖,易于师生感情交流,及时反馈、引导,从而有效提高教学效率和效果。多媒体课堂演示教学既使传统教学方式的优势得以发扬,又弥补了传统教学媒体的不足,使传统的课堂教学与现代教学媒体相辅相成、取长补短、相得益彰。
这一模式是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活动,因此,教师的教学水平、教学准备、教学技能等对教学效果有重大影响,在使用时,要认真研究如下问题:怎样设计教师的课堂活动,使教师真正发挥“主导”作用;怎样利用多媒体的优势,设计学生的参与活动,使学生成为课堂学习中真正的“主体”;如何根据多媒体的特点,设计有助于学生思考、探索的助教型课件和电子教案。
2、多媒体自主化学习教学模式
是指多媒体网络教室或者开放式CAI教室,利用系统的多媒体CAI课件个别地、通过人机交互方式进行系统学习的形式。
这种方式的学习过程具有如下特点:学生接受多媒体信息的刺激;学生以人机交互方式参与学习;学生在超媒体结构的环境下进行学习;学生主要依赖教学系统本身的指导和导航系统进行学习;学生依靠自我评价和反馈信息控制学习的进程。这是一种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在这种教学模式中,控制学习过程的主体是学生,教师的工作主要体现在为学生编制学习软件,或者通过教学软件的设计来间接控制教学过程。
3、计算机情境虚拟教学模式
是指用虚拟(Virtual Reality)技术,在计算机上建立虚拟教室、虚拟情境,使学生在一种身临其境下进行学习、训练的形式。 传递虚拟可用于真实实验无法实现或者表现不清楚的教学中,最大的优势是让学生如临其境,融入其中去感受、体验现实生活。这现实生活虽不是用实实在在的实物构成,但却可见、可模、可动,甚至可吃,起到十足的仿真效果。仿真实验课件入机交互界面接近真实实验,学生可以操作任何东西,而不必担心损坏该物。
4、因特网远程教育教学模式新闻讨论组等进行距离教学的形式
近年来,随着Internet的发展和普及,“全球化的网上教育”是世界教育界的一个热点,基于Internet的远程教学在国内外蓬勃发展。远程教育是建立现代教育体系和实现学习化社会的必由之路,也是计算机技术在现代教育中最具影响的应用之一。这种以网络技术为依托的远程教育,尤其是基于Internt的远程教育成为末来教育发展方向。
在这个教学模式中,教师作为信息的提拱者,采用HTML、VRML、Java等语言组织文字、图形、图象、声音、动画、动态三维模型以及它们之间的关联,编写教学课件、创设学习情境;学生则通过浏览器以主动探索的方式学习,从而在与外界交互的活动中来获得与建构新的知识。
三、现代教育技术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实践
基于以上对现代教育技术基本特点、基本模式的认识和分析,我在语文教学中能转变观念,强化应用现代教育技术的意识,认真学习多媒体技术,自觉采用幻灯、投影仪、VCD、CIA课件、鹏博士、维美学堂等教学设备和软件进行辅助教学,不断实践。
1、对于“多媒体演示教学模式”的应用
我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投影仪的作用。上课前,认真备好课,将每堂课要检查的注音释词或要讨论的问题等到先用胶片打印出来,再修饰一番,有的还涂上一颜色。上课讲到这些内容时,就用投影仪投射出来,一是节省了上课很多板书时间,无形中扩大了一堂课的教学时间;二是因为是打印在胶片上而不是手写,投射出来后,效果极佳,规范端正、整齐清楚,学生就像在看印刷教材一样,很受欢迎。学校领导和老师听了我的课后,都盛赞将教学主要内容打印上这种做法,认为投影效果远超过在胶片上写,值得推广。
中学生的注意力极易不集中,上课时一味地讲,难于将学生吸引住。我抓住学生对VCD光盘表功出极大兴趣这种情况,在教学时,讲解完一个内容后,就放与这个内容相关或相同的VCD光盘给学生看,加深学生对这个问题的认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它。如上《荷塘月色》时学习完文中蕴藏的感情思想后放《荷塘月色》的VCD光盘,在声、形、色为一体的画面中更好地理解它的复杂的思想感情。当然,播放VCD光盘时我特别注意时间的控制,因为如果时间太长,学生兴趣点转移,容易疲劳,就达不到应有的教学效果。我一般采用“讲、放”结合的方法,讲一段,放一段,有张有弛,充分激发学生的兴奋点
CAI课件是近几年教学中涌现的最为先进的现代教学辅助手段,具有超文本的特点,可以上下、前后、左右交叉链接。CAI课件具有极丰富的表现力,生动地丰富地再现文章的思想感情和艺术特色,从而克服了传统教学的局限,扩大了学生认知的时空,为突破教学难点提供了新的途径,比如上《美“挑战者”航天飞机升空后爆炸》前,让学生从网上下载,补充一些资料,让学生看一些图片如航天飞机外形、熊熊的火球,坠毁时的火焰,麦考利夫的照片等。以加强直观效果,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如上丽道元的《三峡》,就用《三峡》CAI课件进行教学,学生身临其境,很好地把握各段的写景重点及景物特征,体会文章整体布局的妙处。并通过网络将文中描绘的三峡与我们今天看到的三峡相比,从不同角度发表了很多独到的见解。
2、对于“多媒体个别化自主学习教学模式”的应用
我采用内容——目标——媒体三维选择模型,设计好[目录]、[读书笔记]、[录音]、[资料检索]、[邮件]、[学习导航]、[操作指南]、[媒体库]、[退出]等项,[学习指导]等项内容,又设计了[导语]、[导读]、[朗读]、[作者]、[小结]、[扩展]、[训练]等子项内容,让学生自己操作,自主学习。如阅读指导、形成性练习题的训练,单元测验等都可用这种教学模式。
3、对于“计算机情境虚拟教学模式”的应用
如上鲁迅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我设计情境虚拟教学课件,将夏秋的景物为背景,旁白美女蛇的故事,让学生进入鲁迅笔下的“我”的乐园,接着显示冬天百草园的景致,让学生自己设计出拍雪人和捕鸟的情景场面,这样在情景虚拟中进行了个别化学习,其乐无穷,学生越做越有意思。
4、对于“因特网远程教育教学模式”的应用
这种应用主要取决于Internet的普及程度,比如大部分家庭上了Internet,那么,老师可在网上答疑,信息,或通过BBS与学生进行讨论。电子邮件则提供了非实时的交互,不受时空限制进行交流。现在,不少高等院校,高级中学已建成局域网,对学生来说,可适当鼓励他们上网浏览,学习。老师也可以把作业、辅导、解答等放在网上,让学生下载。或用电子邮件传送作业,解答疑难等。“网上教育”应是末来教育发展极为重要的教学方式之一。
参考文献
一、德育的理论基础与原则
18世纪以来,西方在理性主义精神的鼓舞下,高扬自由主义的旗帜,相信科学技术的发展将产生巨大的物质生产力,将会带来更充分的民主、更多的财富、更光明的未来、更进步的历史,最终实现全人类的解放。正是这种基于现代科学理性判断的理念成为了最终支配现代化运动的现代性文化价值精神。它既是一种文明价值理念。也是一种社会理想信念,也成为现代性道德的根本价值基础。与此价值理念相对应,现代性德育表现出普遍理性主义和现代主义的进步价值观等方面的特征。普遍理性主义指现代科学理性支配下的道德“乃是一种工具性道德,一种手段合理性技术,或者干脆说,一种现代化的行为技术伦理”。进步的价值观是现代主义的精神内核,一方面,进步的价值观塑造了现代人的一种目的性价值信念,另一方面,进步主义价值观也促成了两个相反的道德取向:道德普遍主义与道德历史主义。普遍主义认为科学进步的普遍性是现代文明的根本动力;历史主义则声称这种现代性进步趋势具有某种确定的方向和终点普遍主义和历史主义的对立导致了现代伦理学始终在所谓普遍的“规范伦理学”和各种形式的“境遇伦理学”之间徘徊,但两者一以贯之地秉承着现代性道德的一种基本精神:始终追求普遍理性主义的知识合法性和价值有效性。后现代主义道德教育的理论基础是异质的平等观,即使用不同标准,要求和评价不同的对象。它强调每个人之间的差异,主张去权威、去中心、拆结构,摈弃一切歧视,反对追求共识和统一的标准,主张接受和接收一切差异。承认和保护受教育者的丰富性、多样性,大力提倡教育者应把关注的视线投向具有无限发展潜能和各具独特性的受教育者个体。它要求教育者尊重差异,在道德教育中不能人为地把学生随意划等归类,采取二元逻辑来管理和施教。后现代用非理性思考和解决问题,道德不再是一种柏拉图的理念论或黑格尔的绝对精神意义上的理性的规定,也不是康德的先天行为的道德律令,而是非理性的、模棱不定的、不可普遍化的,它更多地容纳本能、冲动、情感和生命体验,更强调多元与差异。
二、德育的功能与目标
以现代主义为代表,现代性德育强调认知、理性在道德教育中的核心地位,认为教育目的在于鼓励儿童接受理性的自我指导和自我决定。杜威认为:“道德教育的目的是促进儿童自己的道德判断和能力的‘自然’发展,让他用自己的道德判断控制他的行为。这种规定道德教育目的的吸引人之处在于,促进发展而非教授固定的准则。它帮助儿童在他已有的发展趋势上迈出下一步。而不是以一种额外的模式强加于儿童。”柯尔伯格把促进儿童道德判断的发展作为道德教育的目的,并认为道德教育的最终目的是强调促进道德判断和推理发展的前提下,促进道德判断向道德行为的发展。价值澄清学派的教育目的在于帮助人们获得价值观,并使这些价值观能有助于人们以一种满意和理智的方式将他们自己与不断变化的社会相联系。
后现代道德教育目的在于主张异质性。强调宽容性和社会性。后现代道德教育目的观与后现代主义崇尚差异性、偶然性及文化多元主义的特点相适应.质疑现代性“许多看起来似乎不言自明”的道德教育目的,认为道德教育目的并不在于追求共识和统一的标准.而在于通过自由的争论去发现悖论和错误,从而形成一种异质标准。引导学生了解他人对其选择的差异性以及形成差异的各种缘由,以此学习接受道德的差异性。后现代德育是要培养具有社会批判能力和认可多元文化的社会公民.其素质包括诸如个人的道德意识、对自然和土地的伦理概念、生态意识、社会责任感等方面。
“现代性下的教育目的往往是为了培养优势文化的支持者”,即只看到德育的社会性、文化的共同性、社会的同一性,却无视它们之间的相对性和多元性。后现代德育主张告别整体性、同一性,倡导差异性、多元化。在高校。德育过程是教育者把社会规范内化为大学生德性的过程.同时又是激活与唤醒受教育者主体道德意识的过程。高校德育的目的不应是接受一个社会的绝对价值标准,而应该在尽可能追求普适性的社会规范的同时.最大限度容忍差异性和异质性.引导大学生了解他人道德价值选择的差异性及其合理性,学会。要求和引导大学生坚持道德底线,保持和完善公民美德,并激励他们追求高尚的道德理想。
三、德育的内容与课程
现代性道德教育的主要内容是普遍有效性的道德原则和道德规范。现代性道德的主要任务是制定具有普遍有效性的道德原则和道德规范,而这种普遍有效性的道德原则和道德规范要被社会成员所接受,并且得到传递,就要通过道德教育来实现。现代性道德教育认为道德具有普适性、共通性和永恒性,因而将道德规范和道德原则的传授视为现代性道德教育的主要内容。
后现代道德教育课程主张开放性,要求“去中心”和“边界松散”。以威廉姆·多尔为代表的后现代主义课程观具有明显的过程倾向和实践倾向。多尔把他设想的后现代课程标准概括为“4R”,即富性(irch)、回归性(recursive)、关联性(relationa1)和严密性(rigorous)。后现代主义道德教育课程设置的宗旨是尊重每个个体发展的独特性,注重所有道德经验之间的联系。在道德课程设置上反对事实与价值截然分开,而是将它们紧密结合,强调道德学习必须跟一般的学习整合起来。在课程具体实施上,极力要求“去中心”和“边界松散”.主张学科之间界限的消除与科际整合。要求对学校的道德教育的概念进行重建,关注社会、生活情境的需要和变化,主张开发开放性的课程,使道德教育内容具有批判的、怀疑的特性和恰当的不确定性,以解放的知识来进行课程编制和教学,从而真正解放人。
四、德育的方式与策略
现代性道德教育在教育方式上坚持理性主义和主知主义,试图从精神和肉体上对人进行统一性的训练和改造。认为通过对学生实施理性的和行为上的训练就可以使人掌握普遍的道德法则.从而成为有道德的人。现代性道德教育表现出机械的单向灌输方式,以及受道德权威主义和道德家长主义支配等。
对话是后现代道德教育目标的主要实现方式。后现代性道德教育在教育方式上主张平等性,倡导民主化和非权威取向,反对教育等级观念,提出“本体论上的平等原则”,要求摒弃一切歧视,承认和接受一切差异,主张大众的世俗的道德教育。道德教育不能人为地把学生随意划等归类,采取二元逻辑来管理和施教。教师也不能一直处于中心位置,作为优势一方出现,本毕业论文由整理提供而应该更多地尊重学习者。慎重地考虑学生的意见。甚至于学生也可以是教育者。师生之间在道德讨论、对话中建立真诚的关系,教师不再扮演道德专家的角色,而应该像会议的推动者;在道德教育活动中.师生应该视为一同学习道德,教师是平等中的首席。道德的探究必须以民主、非权威的方式进行,每一个人都有平等权利来参加道德创造的行动,而改造道德权威主义的最好途径就是进行道德对话,它是道德非权威的重要历程。显然,后现代主义强调的道德教育民主化,在逻辑关系上与道德个性化紧密关联,反映了人们对提高道德宽容性的内在要求.实质就是要求“权威道德”逐渐向“人文道德”转化。超级秘书网
二、现代教育应客观辩证地看待人文(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在塑造、培养人文精神中的地位和作用。
倡导人文精神者都把目光投向人文(社会)科学,而对自然科学则持漠视,甚至反对的态度。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是传统文科教育将塑造人文精神作为抵御现代社会种种弊端的有效途径,把学习传统文化,作为塑造人文精神的方法;提出教育的首要目的是培养和发展人的心灵,课程的主体部分应是优秀的文化遗产,用古典名著去促进人的理性的发展;自由艺术教育便成为塑造人文精神的主要方法。认为,人文学科包含了有关宇宙的观念及正确的思维方法,论述了人类永恒的道德问题,体现着人类永恒原则和内容,富有理智训练价值。实际上,传统文科教育畸重人文学科,贬低自然学科的观点是不足取的。其实,在塑造和培养人文精神上,人文(社会)学科与自然学科的地位是相同的,只不过各自的角度有别罢了。
从对象上看,人文(社会)科学是以人及社会为研究对象的,它不仅富有社会属性,也包含人文要素,同时,作为人类精神财富的自然科学中也包含人文要素。在自然科学的形成和发展过程中,实践和创造主体的价值观、情感态度和理想会以直接或间接、显现或隐蔽的方式渗透并存在于自然科学知识体系中,成为其中的有机组成部分。实践和创造主体的价值观、情感、态度和理想等在自然科学知识体系中的存在方式与在人文(社会)科学知识体系中不一样的话,区别就在于人文要素在前者中主要是以隐性的形式存在和发挥影响力的,它对人的影响是间接的;在后者中主要是以显性形式存在和发挥作用的,对人的影响是直接的。这就是说,无论在人文(社会)科学或自然科学中,学习主体都有可能撷取人文要素。所以,要塑造人文精神,就应努力使人文(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互补、理性教育和非理性教育互补、显性文化与隐性文化互补。
三、现代教育应培养学生的“体察涵泳”之功,即培养学生灵敏深刻的感悟和体验能力。
隐含在知识中的人文要素,应当切己体察、虚心涵泳。在这一点上,文化教育学派的观点是值得注意的。文化教育学派反对传统的理性主义,格外重视人文精神的塑造,认为其途径和方法主要是:
(1)使学习主体积极摄取文化价值。要获得人文精神,重要的是通过教育把社会文化的客观价值转移到学习主体的内心世界,形成与健全人格相融的生命。
(2)培养具有体验价值的能力的主体。斯普朗格认为,教育应借助于摄取文化价值,获得深刻而全面的人生体验。文化教育学派的思辨性、虚玄性和对人文科学的偏爱自不必言,但它与“体察涵泳”的相近性使其观点有一定的借鉴价值。笔者认为,人类的精神文化遗产主要是以理性化、逻辑化的外显形式表达出来的,而隐蔽在其后的则是人类的价值观、情感、态度和理想等。由于它们必须附着于一定的知识、习俗、民族心理特征等载体上,学习主体要把握它们,就必须通过这些载体,用心去捕捉、感悟和体验其中的人文要素。只有如此,才能使所学习的知识变成活的、有灵性的精神力量。在一定意义上,汲取其中的人文价值才是与时代精神相吻合的目的所在。这就是说,塑造和培养人文精神不能简单地从学习人文(社会)科学或自然科学方面去阐释,它与某一门具体的学科间没有必然、直接的联系。只有以人作为学习、理解和运用知识的出发点和归宿,去捕捉、感悟、体验各种事物中所包含的与个人生活和实践有关的要素才是关键所在。要使年轻一代具有“体察涵泳”之功,就应培养他们的科学世界观和价值观。通过学习不同的文化价值体系,必然形成学习主体不同的文化价值取向、思想观点和情感态度。这样,个体与一定的文化价值体系才有“接轨”的可能。
理念直接决定着企业的运行前景,由于我国现代企业制度建立比较晚,大部分企业仍然受到军事化管理方式影响,对企业员工缺乏关爱。在市场经济运行环境下,大部分企业管理人员注重经济效益的提高,忽略文化培育的重要作用,更未认识到体育文化建设的重要作用。也有部分企业管理阶层片面的认为体育活动开展属于社会公共产品,体育文化建设的效益是一个缓慢、潜在过程,隐性期比较长。
(二)企业缺乏培育体育文化的长效运行机制
制度对经济社会的发展和企业的健康运行都有非常重要的影响。之所以很多企业体育文化建设得不到良好发展,归根结底是由于企业发展运行中,企业缺乏培育体育文化的长效运行机制。我国大部分企业没有建立健全完善的体育文化制度,在体育文化的开展方面比较随意,没有充分发挥文化对企业发展的重要作用。
(三)资金支持不到位
市场经济环境下,任何活动的开展均需讲究效益。我国大部分企业着重经济效益的追求。体育文化培育无法在短时间带来显著经济效益,不可避免地会导致经费投入减少。大部分企业均不希望在体育文化事业开展中投入过多资金,资金支持不到位,严重影响各项体育运动的顺利开展,更何谈体育文化建设。
二、现代企业体育文化建设与发展对策分析
(一)全面加强企业体育文化重要性的宣传力度
体育文化作为一种企业软文化,虽然不能在短时间内带来经济效益,但其内在影响力不可忽略。新形势下,必须全面加强企业体育文化重要性的宣传力度。通过广播、宣传栏、专题会议等多种宣传途径,在企业内部形成积极、向上的体育运动舆论导向,全面加强企业管理人员对于体育文化重要性的认识。真正使企业管理人员认识到,加强体育文化建设、积极开展体育运动、全面提高员工身心素质,不仅是企业文明的重要衡量指标,也是社会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与此同时,还要全面提高企业员工的体育运动意识,通过多种体育活动的开展,积极营造良好的体育运动氛围,指导员工养成体育锻炼的良好习惯,通过多种创造性的体育活动,积极吸引员工自觉参与体育文化事业的开展中来。在加强企业内部宣传的同时,还需要积极开展社会宣传,真正让企业文化观念深入人心,进而产生良好的社会效益。也可通过户外广告、大众媒体、宣传栏等方式进行宣传,在具体操作细节上需关照各项活动开展的名称、口号、器材、服务等因素。
(二)完善企业体育文化制度建设
从整体上来说,体育文化建设事业是一项系统性工程,需要强有力的制度保障。无规矩不成方圆,新形势下,必须加强企业各项制度建设,通过强有力的制度保障,促进体育文化建设的顺利开展,否则,体育文化只能成为空洞的理论说教。企业需要结合自身运行实际,不断探索切实可行的规章制度,从而促进企业体育文化制度建设,建立健全完善的体育文化长效运行机制,充分发挥制度优势。需注意,企业体育文化制度建设不能照搬照抄,必须站在自身企业运营实际基础上,充分结合未来企业发展目标,在调动员工积极性与参与性同时,制定切实可行、科学合理的体育文化制度。
(三)强化资金投入力度
体育文化建设事业的开展需要大量的人力资源、物力资源、财力资源支持。强化资金投入力度,是保障体育文化建设取得显著成效的保障。企业需要加强体育设备资源投入力度,加强基础体育设施建设力度,保障各项体育活动的顺利开展。加强员工体育运动的经费补贴,进一步激发员工参与体育运动的积极性,全面提高员工的健康体育消费意识。另外,企业还需要加强体育文化建设的人才投入力度,通过专家讲座、集中授课、实训练习等方式,积极培养大量的运动人才与管理人才。
2现代教育技术
特征现代教育技术主要依托“现代信息技术手段”,涵盖信息技术的教育技术手段组成的系统称之为现代教育技术。信息技术正是指用一系列过程的各种先进技术的应用,包括微电子技术、多媒体技术、计算机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和远距离通讯技术等方面。把这些技术引入到教育、教学过程中,可以大大提高信息处理的能力,即大大提高教与学的效率。现代教育技术更加强调培养复合型人才的观点。确立教学目标既要考虑是否与社会与时俱进,又要考虑是否重点在培养学生的技能和综合素质。
3C语言程序设计
现代教育理念研究C语言是我院计算机类所有专业的一门必修专业基础课,C语言是帮助学生认识计算机,并是所有后续专业程序课程(Java,C#)的基础,C语言培养学生提高逻辑分析能力,学习在实际工作中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步骤。传统C语言教学主要是以知识点讲授辅助相应章节的实验。内容的安排知识点比较全面,学生通过学习64个学时的C语言程序设计可以基本掌握程序设计的方法。但是针对高职学生的特点普遍存在研究性学习不太适用的弱点。传统的内容安排不太合理,理论研究型学习略微显得枯燥,长期的学习使学生缺乏兴趣和动力。从高职岗位需求分析,学生适合培养技能型人才。要求强动手能力和先进的技能应用。
4C语言程序设计
现代教学内容研究教学内容的安排主要以培养程序设计思想为教学内容的主线,围绕技能培养的中心,积极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化主动解决被动接受的局面。用多样化教学手段设计教学主线贯穿知识点,紧紧围绕着一个主题案例,如学生信息成绩管理程序,细化模块和功能,循序渐进,逐渐延伸、拓展,随着带领学生不断提出新的用户需求并主动设法解决,引出能满足新要求的方法和相关知识点。学生从熟悉到掌握,从掌握到理解,逐步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
5C语言程序设计现代方法研究
5.1教学内容合理知识点以案例驱动强调语法熟悉度和敏感度,大量练习知识点讲练比例在1:5,注重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和动手能力
5.2教学方法多样教学方法以“以多媒体教学为主体”+“板书”+“现场演示编程”为主体,穿插案例分析教学,基于问题的教学等,实验为主体内容分层教学等。
5.3教学手段先进常规教学与网络教学相结合,借助于教学网站搭建师生交流和互动的平台。如C语言评测系统,建立题库系统。例如我院目前已经建立了TOP训练营以及C语言评测系统的平台。
6教材及需求的改革
6.1教材特色———针对性、先进性本教材理论知识讲解详细,适合学生自我学习本教材以“工学结合”为理念精选各种典型应用的项讲解和练习,培养学生在学习中适应岗位。
6.2教材运用原则教材中的活动设计以学生为本,以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和素质为目标,内容具体,并具可操作性。
6.3教辅使用原则可充分利用网络资源,通过网络在线阅读或者下载相关辅助参考书,题量充分,让学生可以课后练习。
1.1革新高校体育教育观念
教育观念决定了教育事业在高职院校实践中的最终发展方向,由于高校传统体育教育理念是在应试教育大背景下产生,所以传统的教育理念会对高校体育教育的发展产生极大限制,将现代教育技术应用于高校体育教育教学中则意味着不断创新,无论是在教育理念、教育形式、教育技术以及教育手段等方面均需要进行创新与实践。网络媒体技术的广泛应用可以有效打破传统体育教育模式的局限性,其主要体现在基于网络技术的体育教育教学不再受到时间与地点等方面的限制,教师可以利用网络来对学校体育锻炼进行指导,而学生可以利用现代技术来进行体育知识的远程学习,本文认为该类现代教育技术不仅彻底打破了传统单一的体育教育模式,同时也对推动高校体育教育理念的创新发挥了极大的作用与意义。
1.2革新高校体育教育内容
我国高校传统体育教育教学内容在设置过程中没有充分渗透生命教育与终身体育教育等理念,所以对于当代大学生来说该类体育教育教学内容难以满足其实践要求,而基于现代教育技术而成的体育教育教学内容是十分完善的教育学习资料,对于高校体育教育教学内容的创新与实践来说不仅意味着当代教育的不断变革,同时也证明了现代高校体育教育事业在发展中充分考虑了学生个性化成长需求。本文认为现代教育技术作为我国教育体系中的一种创新教育技术方式,其势必会对我国高校体育教育内容的改革产生巨大的冲击,并在其教育理念的指导下基于各院校、各专业特点来对教学内容的设置进行优化与调整,只有这样才能将生命教育理念与终身体育理念贯穿于整个高校体育教育教学实践中。
1.3革新高校体育教育方式
我国高校传统体育教育教学实践过程中十分容易受到内外部因素的影响,例如,天气、硬件设施以及课时安排等都会对其产生极大影响,所以该种形势下的高校体育教育方式以室内理论课与室外活动课为主,在相对有限的时间内、场所内学生很难在教师的教导下掌握体育教育内涵,这也是我国高校传统体育教育教学成效普遍偏低的根本原因,甚至在该种教育方式下大学生对体育教育产生了厌烦感。本文认为现代教育技术的快速普及彻底打破了传统体育教育方式单一的局面,其主要体现在教师可以基于现代教育技术来实现多样化的授课模式,并且学生在课余时间可以利用多媒体等现代教育技术来进行学习,所以对于当代大学生来说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不仅丰富了其课堂形式,同时也为广大体育教师提供了多种现代化的体育教育方式。
2.现代高校体育教育技术改革的必要性
2.1教育质量有待提高
本文认为现代教育技术在高校体育教育中的应用其主要是为了促进课堂形式的多样化,教师可以在现代教育技术的支撑下来彻底改变现在过于单一的授课模式,并且可以帮助一些热爱体育运动的学生及时掌握世界先进的比赛等,例如,部分体育教师可以让学生通过电视观看NBA比赛来了解一些现役球员的技术特点。但是由于部分高校体育教师在课程实践中没有充分认识到现代教育技术的优势,再加上部分高校领导认为体育课作为一门实践性极强的学科不需要配备现代教育设备,最终造成大部分高校体育教育教学过程中没有配备完善的现代教育装备,教师也没有在现代教育理念的指导下利用现有教育资源来开展教学实践,最终导致当前很多高校的体育教育教学质量有待提高,这也意味着很大一部分高校没有在体育教育中发挥出现代教育技术的优势。
2.2体育教育现代化水平低
现阶段我国政府及教育部门在新时期要求各大院校要将教育现代化作为主要目标,体育教育作为高等教育体系中最为重要的一个部分,体育教育现代化的实现与否、发展状况决定了高等教育现代化的整体水平,这也决定了当代大学生能否通过现代化体育教育来实现综合素质全面发展的目标。但是由于各大院校在体育教育发展方面长期受到传统教育观念影响,一味的认为只要通过丰富体育课程内容、加强硬件设施建设,便可以推动本校体育教育在很短的时间内便可以实现现代化建设,但在事实上,各大院校对于现代教育技术与体育教育两者关系认识的错误,导致高校体育教育教学实践中没有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进行创新实践,这也决定了我国大部分高校的体育教育现代化水平依旧处于一个较低的水平层次。
2.3教师队伍素质有待提高
本文认为对于高校体育教师来说由于其长期受到传统体育教育价值观念影响,再加上高校体育教育教学需要在运动场上进行这个特点的限制,所以教师在现代教育技术应用阶段必须具备相应的技能与经验,只有这样才能确保现代教育技术在具体应用中可以打破上述因素的限制。基于现代互联网技术而成的现代教育技术需要使用者要通过再教育,充分掌握这些先进教育技术的操作技能与先进知识,而体育教师随着年龄老化其知识结构处于一个较为落后的层次,所以对于该类体育教师来说其难以具备应用现代教育技术的基本素质,再加上各大院校在现代教育技术应用过程中缺乏研究与创新,导致我国当前大部分院校的体育教师队伍难以满足现代教育技术实践要求,而创新能力不足是现代教育技术实践中的一大弊端。
3.现代高校体育教育技术改革的策略
3.1加大资源的投入
本文认为现代各大高校体育教育现代化水平低的根本原因就是资源投入力度的薄弱,导致现代教育技术在体育教育体系中的应用无法结合课程特点进行融合发展,这也是现代教育技术在高校体育教育应用成效普遍偏低的根本原因,所以要求高校要通过不断加大资源的投入来实现现代教育设备的更新,基于高校体育教育发展状况及当代大学生实际需求来推动现代体育教育技术的发展。现代教育技术在高校体育教育中的具体应用需要一些时间进行过渡,而只有高校拥有完善的现代化教育资源基础才能推动现代体育教育技术的协调发展,教师要充分认识到利用资源共享、远程教育技术以及互联网教育技术等,可以加强师生在体育教学实践过程中的沟通与联系,所以只有这样才能深入了解到当代高校体育教育的实际需求,从而在这个基础上进一步明确现代高校体育教育技术的最终发展方向。
3.2加大体育教师队伍建设
本文认为现代教育技术在高校体育教育教学实践过程中教师作为最终执行者,其个人业务能力、创新能力以及知识结构等都会对现代高校体育教育技术改革产生极大影响,尤其是高校体育教师队伍是否具备良好的创新能力决定了改革成效,所以本文提出各大高校在发展中要结合体育师资队伍现状来加强其建设水平。现阶段高校体育教师要充分认识到现代体育教育技术创新的急迫性,并要在先进知识体系的支撑下准确判断出当前体育教育技术应用中存在的不足,在广泛汲取国内外相关领域成功经验的基础上来推动其改革,而体育教师将承担现代高校体育教育技术改革主导者这一角色。
体育专业教学与现代教育技术整合主要从教学理念上整合,不断强化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老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不仅要通过原有知识来构建新型的教学方法,还需要将教育技术应用于实际的教学之中。当前的教学要以学生作为主体,老师则作为教学的引导者,通过先进的教育技术牵引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和探索。体育专业的教学中老师将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使得他们可以在学习过程中寻找出属于自己的学习节奏。现代教育技术要求体育专业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要不断的进行实践操作,老师可以通过选择的案例来促使学生们对案例准确而全面的理解。
(二)现代教育技术对体育专业教学的策略分析
通过现代的教育技术可以实现学生进行自主学习、自主寻求问题的解决方法。现代教育技术主要使得学生建立起自主学习的流程,使得学生能够认同体育教学中的动作分解,然后再由学生进行自我锻炼学习,从而达到学习的目标。最后学生再进行学习的目标反馈评测,即学生对学习到的体育动作进行矫正完成正确的体育动作学习。另外学生在学习体育专业时,不断学会解决动作学习过程中的技能难题,确保学生能够学习到准确的体育动作,从而解决学生在体育学习过程中的动作不规范的问题。所以现代教育技术可以在体育专业教学中实现策略的出发不同,一种是处于完成任务目标,另外一种则是处于对基础学习问题的解决。
(三)教学评价上的整合
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要对体育动作要领进行教学评价,检验动作的掌握程度以及教育技术应用水平。可以通过网络技术、虚拟计算机技术来模拟比赛竞技场景来对学生学习的体育动作进行检验,从而形成对教育效果的评价。根据网络技术可以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评价进行第一时间通报,使得学生在平时的学习时可以对自己的动作进行及时反馈,然后采取纠正措施不断提升自己的体育成绩。老师在进行评审作业的时候可以根据教学的评价进行自动的生成、输出评价的结果。
二、巧用电子备课系统提高备课效率
电子备课系统是信息技术发展的结果。它有利于教学资源的优化,可以为教师备课提供更多的体育素材和相关的教学信息,提高教师的备课效率。随着互联网的不断发展,很多教师都采用电子备课的方式,这样不仅节省了书写的时间,而且网络资源丰富,需要什么信息可以随时下载选用,尤其是图片资源和视频资源的获取非常方便,解决了绘图和制作视频的难题,大大方便了教师的备课,提高了备课、教学效率。
例如:在进行“篮球:原地双手胸前传接球”的技术讲解时,笔者利用电子备课系统整合所有教师查找到的优质视频资料,并做成课件播放给学生看,直观形象,效果很好。另外,教师还可以通过电子备课系统,将自己下载的优秀教学案例、教学反思等材料上传到相应的空间里,供全校体育教师交流学习。在体育教研活动中,教师还可以通过电子备课系统分析这些优质教学资源,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确定适合自己的教学设计,提高教学效果。
三、巧用现代教育技术优化课堂教学环节
现代教育技术装备可以为学生呈现大容量的体育素材,通过形象直观的手法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开启学生的思维,解决教学重难点,提高体育课堂教学效率。例如:教师指导学生在篮球场上进行实地训练时,可以利用iPad进行比赛方案的指导,改变以往的说教式训练。在比赛的过程中及时暂停,利用iPad绘制相关动画图片,进行人员定位、场上布局调整,播放运球技巧等视频。这样学生可以直观了解教师的指导方案,提高训练效果,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感悟能力,优化了课堂教学方法,提高了体育课堂教学效率。
四、巧用多媒体改变教学模式,因材施教
高中学生的体育训练强度相对较大,技能要求相对较高。教师在实际教学时,应针对不同类型的学生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做到因材施教。尤其对于特长生来说,他们对新鲜的运动项目更是充满好奇心,这正是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创新能力的原动力。此时,教师可以播放新的训练项目的讲解光盘让学生观看,体会训练的技巧,启发学生的创新思维。
五、利用网络资源开发体育自制教具,提高学生的创新素养
网络资源具有丰富性、实用性、可筛选性等特点。教师要注意科学引导,结合体育学科特点,挖掘学生的潜能,向学生渗透创新意识,教学生利用网络资源改装和完善现有的体育器材,并能开发简单实用的自制教具,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创新素养。例如:在学习“羽毛球”时,笔者利用羽毛球可以随时随地进行训练的特点,让学生自制羽毛球网架,在课余时间进行小组训练。学生通过上网查询,了解到支架可用竹竿或者木棍来做,高约1.7m,网子用废弃的蚊帐或钓鱼网均可。把竹竿插在地上,用绳子把自制网子挂在两根竹竿之间,高度在1.5m左右,这样就可以进行羽毛球训练了。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正确使用网络,学会利用网络进行自主学习,通过网络资源丰富学习途径,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素养和团队精神。
根据研究目的,我们选择本校四(1)班和五(3)班作为实验班,四(2)班和五(4)班作为相应的对照班。实验前,我们对四个班作了实验前测,水平较为接近。
(二)实验研究的具体工作
课题组教师凭借学校有利资源,本着加强学习研究,注重实践操作和实效性的原则投入实验。
1.完成课题的人力保证
课题组有从事小学教育教学管理工作的领导和丰富的小学英语教学、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经验的教师,所有成员均具有相应的学历层次和具备与课题相关的研究能力。学校教育教学等工作深得社会好评和学生欢迎。
2.完成课题的设备条件
我校校园网络建设上档次,装配有一流的语音室、多媒体教室、远程教育教室各1间、计算机教室2间,1套校园智能广播系统,建设了农远工程卫星网络。对全校24个教学班、各专用教室进行了全面的规划和综合网络布线,并结合网络特点,架构了校园内网络教育体系。整套网络中,100MBPS能充分满足全校25个终端的音、视频点播需求。
3.锤炼师能,开发资源
为确保研究工作的顺利进行,课题小组制定了周密的学习培训计划,开始了实验研究的探索。
(1)拓宽视野,外出学习。课题组教师外出学习,很大程度上学习并掌握了一些现代教育技术理论,认知学习理论,教学理论,教学设计理论和实验操作方法,为实验研究的开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2)培训研讨,不断提高。我们结合每周三的业务学习时间,进行了以课题运作和“新课程标准”的具体实施为主题的系列培训。①理论学习,加强理论学习,转变观念。②以新课程教学改革的贯彻落实为主要内容的学习。
4.严格管理,注重过程
(1)落实课题学期计划的完成情况。
(2)把好实验教学关。
5.实行实验研究例会制度
课题小组定期召开实验工作会议,旨在总结研讨各阶段研究工作的进展情况,及时调控或弥补实验过程中出现的偏差,疏漏,解决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或困难,部署下阶段的工作要点等。
6.建立健全资料库,加强资料管理
在实验实施过程中,我们十分重视资料的搜集,设置专门放置实验材料的专柜,实验研究员和实验教师是兼职的资料管理员,注重关于研究的文字和电教资料的搜集,分析,对号存档。
二、初步成果
(一)通过对实验研究中成功课例的分析研究,实验教师撰写出运用多媒体计算机,计算机教学网实现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的研究性论文《以学科教学的整合研究为突破口实施教育信息化工程》等多篇得以发表并获奖。通过对实验课例的研究总结,初步构建以多媒体计算机,计算机网络为手段,实现信息技术与英语教学过程整合的相适应的网页式CAI课件的设计方法与规律。
(二)学生学习水平得到提高。
(三)学生学习态度有了积极的转变。
(四)促进了学校整体发展。
(五)课题研究的深入开展,教师理论水平得以升华。
三、问题讨论
(一)经过本阶段实验研究,我们认为,本课题的研究成果对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提高信息技术,英语课堂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促进新课程大纲的实施,在理论和实践上都具有重要的价值,是值得深入研究的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