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术护理论文范文

时间:2023-03-25 11:32:41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12篇手术护理论文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手术护理论文

篇1

 

乳腺癌是一种以多中心发生为特点的全身性疾病,也是最常见和最严重的乳房疾病。多发生于40—60岁绝经期前后的妇女,其发病率占全身恶性肿瘤的7%--10%。近年来,乳腺癌发病呈逐年上升趋势,严重威胁着妇女的身心健康,早期行手术治疗并配合化疗效果较好。我院自2006年12月---2008年12月共收治此类患者70例。按患者的需求实施个体化护理,能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疗效良好,现将体会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

一、一般资料

本组患者70例,年龄36---70岁,行单纯乳房切除术20例,占28.6%;行乳腺癌根治切除术30例,占42.8%;行乳腺癌改良根治切除术20例,占28.6%。患一侧乳腺癌的62例,占88.6%;患两侧乳腺癌的8例,占11.4%

二、方法

术前针对患者不同的心理状态进行心理护理,提供相关信息,介绍手术方式及术前常规准备,术后加强病情观察及护理,预防并发症,加强功能锻炼,做好出院指导。

三、结果

70例患者均痊愈出院,无护理并发症发生。

护理

一、术前护理

1、心理护理

乳腺癌患者及家属均有不同程度的顾虑,担心手术治疗的效果及预后,担心手术后外表改变影响生活质量。因此护理论文,护士应多关心、体贴患者,耐心倾听患者的诉说,了解患者心理,从语言、态度、行为上关心、疏导患者,告知患者手术前后注意事项,并征得患者家属尤其是其丈夫的支持和理解,帮助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让患者有充分的思想准备,以良好的心态接受手术。对心理素质好,了解自己病情的患者,向其介绍乳腺癌相关知识包括治愈率、手术成功率和正常的生活方面信息,这对治疗乳腺癌患者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2、术前准备

(1)术前做心、肝、肺、肾重要脏器功能检查,各种血象、血型、血常规、尿常规、生化全套和术前四项等相关检查,及时了解患者身体情况,为手术提供相关信息。

(2)手术野皮肤准备。备皮的范围:上至锁骨上部,下至脐水平,两侧至腋后线,同侧上臂上部1/3和腋窝部,若手术中需要植皮的,应同时做好供皮区的准备。由于、乳晕部皮肤不甚平滑,更要注意清洁,并避免割伤皮肤,同时要防止切口感染,术前12小时常规禁食,术前留置尿管,防止全麻术后出现尿失禁或尿滞留。

二、术后护理

1、

患者术后返回病房,护士应根据麻醉方式取合适的卧位,若为硬膜外麻醉,应去枕平卧4—6小时;若为全麻,患者应去枕平卧,头偏向一侧,防止唾液和呕吐物误吸入呼吸道,保护呼吸道通畅。根治术后患者血压平稳后改为半卧位,改良根治扩大背阔肌肌皮瓣乳房再造术患者平卧6小时后改半卧位,以利呼吸和切口引流。

2、饮食指导

由于手术创面大,对机体的创伤和消耗也大,故应进食高蛋白、高热量、高维生素的饮食,

3、病情观察

严密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特别是患者是否有呼吸困难、胸闷、切口疼痛、发热等。术后24小时应持续给氧,在应用止血药物的同时,注意观察血压及脉搏变化,密切观察伤口和引流液的量、色,以便早期发现出血倾向。根据患者全身情况和出入量及时调整液体输入量,以保持体液平衡,内环境稳定,发现异常及时报告医生并协同处理。

4、伤口止痛与引流护理

为使胸部体疗进行和患者有良好的休息,术后通过肌肉注射或硬膜外使用止痛泵。为防止根治术后创腔积液,皮瓣坏死感染,常在腋窝下和胸骨缘放置引流管,其目的是吸出创面积液护理论文,避免皮瓣或所植皮坏死。因此,引流管应妥善固定,避免过度牵拉,防止变压、扭曲、堵塞和滑脱,更不能随意拔出。应挤压引流管1次/小时,确保引流通畅,特别是注意引流液的量、色站。一般术后1—2天引流量较多,以后逐渐减少,至创腔基本无渗液,创面皮肤紧贴时即可拔管。

5、患肢观察与护理

根治术后腋窝外用纱布绷带或胸带等绷带加压,包扎,松紧适度,以消灭死腔,使皮瓣或所植皮于胸腔紧贴,利于伤口愈合。一般术后第4天打开伤口,肘腋窝基本上与胸腔紧贴。应密切观察伤口及患肢血运情况,若皮肤呈紫绀色,伴皮温低,脉搏不清,患者局部肿胀麻木,提示腋部血管受压,包扎过紧,应及时报告医生,调整绷带松紧度。或者发现皮肤颜色异常,渗液,组织下有波动感等情况,及时报告医生处理。

三、并发症护理

1、预防气胸、胸部感染

注意做扩大根治术患者的呼吸情况,如有无胸闷、呼吸困难,如出现上述症状,应立即检查胸部,包括肺部听诊和胸部X线检查,以判断有无因手术损伤胸膜而引起的气胸。若并发气胸,及时通知医生处理,在充分止痛的情况下,鼓励患者深呼吸,有效咳嗽、排痰、更换,以及时给予雾化吸入,协助患者排痰,预防肺炎、肺不张。

2、患肢上肢水肿

是根治术后较常见并发症,主要原因是切除腋窝淋巴结后,来自上肢的淋巴结回流受阻或大静脉被结扎,其水液静脉栓塞、感染、放疗、积液、局部复发等因素,均可使回流障碍加重。术后协助患者抬高上肢15—30CM。出现上肢水肿,应用弹力绷带包扎,继续抬高患肢。局部感染,应及时使用抗生素,患肢不宜行静脉穿刺、肌肉注射、抽血、测量血压,避免牵拉、受压,保护患肢免受伤害。

四、康复护理

功能锻炼。对根治术后患者患侧上肢功能恢复起着重要作用。术后1—3天,进行患肢、肘、腕、手指及颈部运动;术后3—5天护理论文,进行肩部运动,先进行耸肩,然后行肩部环形运动,一般每次2小时,一天两次。功能锻炼应循序渐进,避免患肢搬动、提拉重物。

改善体形。增加信心,注意休息,坚持锻炼,如散步、打太极拳,避免疲劳,坚持循序渐进的运动,告知患者及家属眼定期复查。第1—5年,每半年来院复查,5年后,每年随诊复查,直至终身。如遇下列情况及时复查:(1)患侧胸壁出现肿块,腋窝锁骨上窝淋巴结肿大;(2)对策乳房肿块,腋窝锁骨上窝淋巴结肿大;(3)出现咳嗽、胸痛、肝脏肿大、消瘦、乏力、食欲下降等,复查时做全面体格检查。对于有生育要求的妇女,术后5年内应避免妊娠。教会患者自我检查乳房的方法,以便及时发现是否有乳腺癌复发或转移的表现。多吃蔬菜,忌食高脂食物,如肥肉、动物内脏等。

小结

通过对70例乳腺癌患者围手术期的整体护理,使患者增加对疾病的认识,保持乐观向上的精神,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保证手术治疗的成功,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参考文献:李佩文,邹丽琰,乳腺癌综合治疗学,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1999,5:160-283

篇2

1.2患者送到手术室后,严格执行三查七对,认真核对患者的姓名、性别、年龄,明确患者的术前诊断及将要进行的手术,并根据手术需要摆好。一般患者取平卧位,头部稍抬高20°左右,头下垫头圈固定,双上肢平放在身体的两侧并稍加固定。同时建立静脉通道,对于老年患者或伴有心血管疾病的患者,应予吸氧和心电监护。协助手术医师穿手术衣,消毒、铺巾。

1.3配制,用2%利多卡因10~15mL加肾上腺素2~5滴。对有高血压、冠心病等心血管疾病的患者,根据手术需要和基础疾病的情况肾上腺素减量或者不用。

1.4协助手术医生连接好仪器,依次打开仪器开关,最后打开冷光源灯泡,将吸引装置连接好。同时备适量0.9%生理盐水用于术中间断冲洗吸引管。

1.5在鼻内镜下寻找病灶,观察病变范围。病灶范围仅局限于上颌窦者,可行中鼻道上颌窦造口术。鼻中隔偏曲影响到患者鼻腔鼻窦正常引流,可先行鼻中隔矫正术。术中根据手术进程和医生需要,及时递送手术物品及器械。注意观察患者生命体征的变化,对于出血比较多的患者,应观察是否有出冷汗、头晕、面色苍白、口唇紫绀、血压下降的情况,如出现以上情况,根据病情可予补液、止血、升压或者输血等治疗。并观察有无并发症,有异常情况及时向医师反映,并及时处理。在处理过程中要准确无误地执行医嘱。

1.6用膨胀海绵填塞鼻腔压迫止血,手术完成后,做好患者的面部清洁,填写好手术护理记录单,并送患者回病房,与病房护士做好交班。

2术后护理

2.1术后心理护理术后频繁出血或者出血量比较多,再加上术后疼痛,或者其他一些并发症,患者会感到不适甚至恐惧,对手术效果产生怀疑。所以术后也要加强患者心理护理,在积极处理各种并发症的同时,应多开导患者,耐心向患者讲解并发症的处理过程,给患者以康复的信心,积极配合治疗。

2.2术后观察病情及健康指导术后应注意观察患者鼻腔有无渗血,渗血量多少,判断有无活动性出血。如出血比较多,且眼睑淤血肿胀,应及时告之医师给予积极有效的处理。嘱患者术后采取半坐卧位,向患者及家属解释鼻腔填塞的目的及重要性,不能自行取出纱条,告诉患者不要大声说话、用力咳嗽。

篇3

1.1成立“零缺陷”理论管理组织。(1)人员组成:全部护士6人,其中护士长和副主任护师分别任该组织的组长和副组长。(2)小组职责:设计护理缺陷报告单,收集护理缺陷,定期组织护理缺陷分析讨论会,提出改进措施并付诸实施和信息反馈。

1.2护理缺陷报告单的设计。(1)报告单的内容:①眉栏:发现/发生护理缺陷时间,患者姓名、性别、诊断、护理级别,当班护士姓名、职称。②与护理缺陷相关的内容:事件类型,发现/发生地点,发现/发生简要经过。③事件原因分析。④改进措施。(2)填写要求按报告单设置的内容认真、完整填写,要求当天记录,24h内报给组长。

1.3“零缺陷”理论的应用。形成合理的护理系统,充分发挥出各级护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使手术室的护理工作井井有条[3]。建立健全各项规章护理制度,手术室应建立更鞋、更衣制度;纱布清点制度;接送患者、标本保留、用药查对制度等等。制度越健全,护理管理越有序。按照各级护理技术人员工作职责要求每个人。制定严格合理的护理轮班程序,直接与目标管理及学分挂钩。加强对心脏手术护理专科骨干队伍的培训,使心脏手术专科护士素质不断提高。注重不断总结实践经验,升华实践,开展护理科研,从根本上提高护士素质和学科水平是与世界护理接轨的一项根本性的工作。

1.4观察指标总结两组的患者满意度、医师满意度、缺陷发生率、平均手术时间、术中平均出血量、平均住院天数、住院费用与护理质量评分,应用百分制评分模式对两组患者的护理质量进行评分。

1.5统计处理采用SPSS20.0统计处理软件,对平均手术时间、术中平均出血量、平均住院天数、住院费用及护理质量评分采取(x±s)进行描述,采用t检验,两组患者满意度、医师满意度与缺陷发生率以百分数表示,采用χ2检验,以α=0.05作为检验标准。

2结果

2.1两组手术情况对比观察组患者平均手术时间、术中平均出血量、平均住院天数、住院费用均低于对照组,护理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

2.2护理质量对比观察组患者与手术医师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观察组缺陷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有统计学差异。

3讨论

心脏手术是当今外科领域发展极其迅速的学科,由于心脏手术的特殊性,手术室护理尤为重要。“零缺陷”理论首先是在美国的企业管理中得到认可并且逐渐完善起来。所谓的零缺陷并非绝对不存在缺点,而是以零缺点作为努力的方向。马华丽探讨了零缺陷管理在手术室护理中的应用效果,结果发现,手术室的零缺陷护理管理可使医疗质量趋向或达到无缺陷的状态,对提高护理质量具有积极作用。

篇4

选取2012年3月至2013年10月间我院收治的接受手术治疗的患者200例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性患者有112例,女性患者有88例,他们的年龄为16~72岁,平均年龄为(35±6.2)岁,其中患有甲状腺肿大的患者有51例,患有阑尾炎的患者有50例,患有乳腺癌的患者有34例,患有子宫肌瘤的患者有27例,患有冠心病的患者有38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这200例患者分为对照组(100例)和实验组(100例),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及病情等方面的差异不显著(P>0.05),不具有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根据两组患者的具体病情为其进行相应的手术治疗,其中接受甲状腺切除手术的患者有51例,接受阑尾炎切除手术的患者有50例,接受乳腺癌切除手术的患者有34例,接受子宫切除手术的患者有27例,接受心脏搭桥手术的患者有38例。为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手术室护理,为实验组患者在进行常规手术室护理的基础上实施安全护理干预,观察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及其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并将对比的结果及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的分析。安全护理干预的具体方法是:

1.2.1建立和完善相应的仪器管理制度

①手术室内所有的仪器应由专职管理人员进行管理。②定期对仪器进行检查及核对。③对已经出现损坏或缺失的仪器立即进行维修及填补。

1.2.2定期培训

①由于手术室内经常出现人员调动的情况,因此应定期对手术室医护人员进行培训,培训合格者方可正式上岗。②培训时,要将培训的重点放在手术室护理工作中可能出现的问题上,以提高护理人员的综合素质。

1.2.3做好术中清洁护理

要求手术室护理人员在整个手术过程中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制度,并做好患者的清洁护理,以避免细菌感染的发生。

1.2.4完善细节

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和体质,认真调整用药的类型、剂量及配伍。

1.2.5做好心理护理

护理人员应做好患者的心理护理工作,多与其进行沟通交流,并向其介绍手术成功案例,帮助其消除紧张、焦虑、恐惧等负面情绪,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以使其能够积极地配合治疗及护理工作。

1.3统计学方法

应用统计学软件对本次研究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X²检验,当P<0.05时,视为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护理效果的比较

实验组患者的护理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2.2两组患者对护理工作满意度的比较

在实验组100例患者中,对护理工作表示满意的患者有80例,对护理工作表示基本满意的患者有14例,对护理工作表示不满意的患者有6例,总满意度为94.00%;在对照组100例患者中,对护理工作表示满意的患者有64例,对护理工作表示基本满意的患者有22例,对护理工作表示不满意的患者有14例,总满意度为86.00%。实验组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详情见下表。

篇5

1.2研究方法:对照组进行常规手术室护理管理,包括统一安排术中个护理人员工作范围及职责,以及讲解术中需注意事项等;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强手术室护理管理力度,给予全面规范化手术室护理管理,主要包括:

①手术前1d,对患者进行访视以及整体病情评估。仔细阅读患者病历,对其病史、家族史以及各脏器功能等进行全面了解,并为其做相关术前饮食指导,例如术前8h禁食,术前2h禁水等。

②术前对手术患者进行心理护理及健康知识教育。术前为患者普及医院感染相关知识及其危害性,叮嘱其注意个人卫生。并为患者做心理指导,帮助其正视疾病及手术,积极配合治疗及护理工作。

③手术以及操作流程均进一步规范化。通过讲座及交流学习等方式,加强对手术室内护理工作人员规范化培训,增强规范意识,统一学习并掌握无菌操作规范流程,对容易引起医院感染的术中操作进行特别强调,工作中需注意避免。制定严格工作制度,并通过日常监督及定期考核等形式实施。

④严格指导医护人员保持手卫生,需按照七步洗手法对手部进行仔细清洁。避免手术室内大量人员频繁走动,并保持手术室卫生,术中产生垃圾及时清理,室内定时通风消毒,确保空气新鲜。

⑤对患者手术位置及方式实施安全管理。术前对切口部位皮肤进行仔细准备,术中所需器材以及耗材等需规范化消毒,并加强对手术切口护理工作管理。

⑥对易引起医院感染的因素进行分析。针对接受骨科手术患者是否发生医院感染进行分析比较,总结出易引起医院感染的手术室内危险因素,并对其特别关注。

1.3观察指标:对比两组患者医院感染发生情况,以及手术室护理过程中不规范现象的发生情况。

1.4感染标准:发热体温高于38℃;经血培养检查结果阳性数≥1,且细菌培养结果显示阳性;患者可能合并有低血压或者寒颤等症状;引流管所引出液体呈脓性,术后手术切口长期不愈合。

1.5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分析,数据比较采用χ2检验,计量数据以(x珋±s)表示,实施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医院感染发生情况对比:观察组患者发生的医院感染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两组手术室护理过程中不规范现象的发生情况对比:观察组手术室护理过程中不规范现象的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外科骨科手术具有复杂性及侵袭性等特点,患者术中手术切口较大,失血量较多,在术中发生医院感染的比例相对较高,这将使患者自身的病情进一步加重,不利于术后恢复,并加重患者医疗经济负担,严重者甚至导致其死亡,威胁着患者的身体健康及生命安全。因此,采取一定的措施进行管控,特别是强化手术室中的护理管理显得十分必要。然而国内外AliuO等人在此方面的报道较少,需采取何种措施降低骨科手术医院感染发生率,值得深入思考。本文结合我院近年来实施的相关手术室护理管理措施进行分析研究,旨在更好地服务骨科手术患者,避免其发生医院感染。本文通过研究发现,观察组患者发生的医院感染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同时,观察组手术室护理过程中不规范现象的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符合国外Togh-erL等人的报道结果。表明使用全面规范化的手术室护理管理可减少医院感染发生,有效减少手术过程中的各类不规范现象。究其原因,笔者认为这可能和如下因素有关:

①患者了解医院感染相关知识,会提升其对医院感染的重视度,且使其在住院整个过程中,都有意识预防医院感染。患者个人卫生情况得到良好保持,会大大避免其因自身卫生因素导致的感染。同时,患者本身对疾病以及手术过程等进行详细了解,会减轻其心理恐惧、忧虑等负面情绪,有助于提高其对治疗及护理的依从性及战胜疾病信心,利于术后恢复。

②加强医院感染危害等宣教,使手术室护理人员确切认识预防医院感染重要性。专业技能统一培训,可提高手术室整体护理工作质量。同时,完善手术室护理管理各制度,能够提高护理人员工作自觉性及负责程度。

篇6

收集我院2012年12月~2013年12月期间诊治的360例手术患者,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180名,观察组中有99名为男性,81名为女性,最大年龄为78岁,最小年龄为13岁,平均年龄(46.36±6.72)岁,手术类型为:46例胃穿孔修补术,42名患者实施阑尾手术,32例骨折手术,25例疝修补术,另外35例为其他类型;对照组中有102为男性,78名为女性,最大年龄为79岁,最小年龄为12岁,平均年龄(47.86±6.64)岁,手术类型为:52例胃穿孔修补术,45名患者实施阑尾手术,26例骨折手术,24例疝修补术,另外33例为其他类型。两组患者年龄、性别、手术方式等各项基本资料基本相同,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模式;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实施舒适护理,具体内容包括:

(1)术前舒适护理,主要是加强术前访视,做好患者的心理护理,对患者讲解手术治疗相关信息、注意事项、自我护理措施、术前准备,做好患者的沟通交流以及解释工作,采用患者感兴趣的话题来转移其注意力,提高患者的心理舒适度;

(2)术中舒适护理,主要是通过预先将手术室的灯光亮度、湿度、温度调整到最佳状态。协助患者摆放、更衣,及时遮挡部位,尊重、维护患者的人格和尊严。在安置患者手术时,动作要轻柔;

(3)术后舒适护理,根据疼痛护理指引,在手术前后对患者做疼痛评估,加强对患者的沟通交流的健康教育,根据患者的病情状况和体质状况为患者建立合理的饮食方案和运动方案;另外是询问患者对手术室环境(温度、湿度、灯光)、护理操作、舒适度等的感受和意见,以评估手术护理质量。

1.3效果判定标准

对两组患者的满意度进行分析对比,满意度调查采用我院自行设定的满意度调查表,总分为10分,分值越高表示满意度越高。

1.4统计学处理

本组试验所得数据均录入SPSS17.0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处理,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并采用均数±标准差对计量资料进行描述,P<0.05则表示数据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的满意度评分为(9.24±0.17),对照组患者的满意度评分为(7.18±1.68),观察组患者的满意度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具体情况见表1。

篇7

选取我院在2012年3月~2013年8月间收治的通过手术治疗的患者160例,其中男98例,女62例,年龄16~78岁,平均年龄(53±1.8)岁。其中普通外科手术87例,骨科手术33例,妇产科手术30例,泌尿科手术10例。所有患者中未发现有其他全身疾病或恶性肿瘤。

1.2护理方法

在征得家属同意的情况下将160名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分别80名。其中观察组采用舒适护理,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护理前对两组患者进行SAS评分检测比较差异。

1.2.1常规护理

手术前护理人员对手术患者进行检查,包括患者的皮肤情况以及患者是否将金属物品和贵重物品取下。将患者的病理、CT片以及相关资料带入手术室中,同时准备好手术用药。在手术室中核对患者的姓名、手术部位、床号等信息。将患者的身体安置在正确位置,以便手术麻醉和手术操作,在手术进行时要记录好患者的情况以便术后的护理工作进行。

1.2.2舒适护理

(1)手术前护理:手术的前1d护理人员将患者需要进行手术治疗的必要性告诉家属,同时介绍手术治疗的方法、效果以及手术后的不良反应。提醒家属手术前、手术时和手术后的注意事项。护理人员还需要到患者病房中了解患者的病情、生命体征以及手术前的各项检查指标。另外护理人员需要观察患者的心理状况,和患者做好心理沟通,与患者建立良好的关系,提升患者的信心,促使患者积极配合手术治疗;

(2)手术时护理:护理人员站在手术室中和患者进行再次心理抚慰,增强患者的安全感,并同时安慰家属的心情。患者进入手术室后介绍手术室的情况特点,让患者减少陌生感。对患者在手术台上的进行调整,告诉患者这样的目的是为了方便手术医生进行麻醉和手术,讲述麻醉后的感觉以及要配合医生手术操作。在调整中要保护好病人的隐私,避免身体过度暴露在外面。手术室的室温一般要控制在24℃左右,湿度为50%;

(3)手术后护理:术后要注意为患者伤口消毒、擦拭血迹,时刻关注患者的病情变化,注意为患者保暖。患者意识比较清醒时,告诉患者的手术情况。在重症监护室中,叮嘱好家长提供患者的食物要求,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和心理状态情况,并将这些信息及时反馈给医生和家属。术后要对患者进行回访和关切问候,了解患者恢复情况的同时给予患者饮食和运动方面的指导,为促进患者尽早康复努力。

2结果

护理前的两组S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护理前的患者康复出院前,护理人员提供每一位患者满意度调查表,对比发现观察组调查表中有76人表示满意,总体满意度为95%,而对照组的满意人数为54人,总体满意程度为67.5%。两组满意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篇8

以我校2011级高职护生220人为研究对象。其中2班、4班110人为观察组,5班、6班110人为对照组。两组护生年龄、性别、成绩等基线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1.2.1问卷调查法

调查前向护生介绍研究目的,取得同意后进行调查。由专人向其发放自制调查问卷,护生结合自身情况进行填写。问卷包括三部分:①一般资料,包括研究对象的年龄、性别、成绩、兴趣爱好等对教学有影响的因素。②自制学习兴趣量表,包括5个维度20个条目,每个条目采用5分制评分,“非常不感兴趣”计1分,“不感兴趣”计2分,“一般”计3分,“感兴趣”计4分,“非常感兴趣”计5分。③教学质量评价表,参照普通高职护理院校教学质量评估体系,紧紧围绕提高教学质量为目的拟定教学质量评价表,包括教学态度、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氛围及教学效果5个维度10个条目,每个条目分为10分、8分、6分、4分4个等级,计分范围为60分~96分。

1.2.2试卷测验法

结合高职外科护理课堂标准制定单元测试卷,授课结束后发放试卷进行测试,试卷总分100分。

1.2.3教学方法

针对教学目标以及临床实际操作技能制作手术病人护理微视频,并研究手术病人护理微视频在《外科护理》教学中的优势。观察组利用翻转课堂模式对微视频内容进行学习,同时在课堂上对微视频进行分解教学;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模式。

1.2.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8.0软件建立数据库,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频数表示,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观察组护生操作技能成绩90分以上49人,81分~90分52人,71分~80分9人;理论测试成绩90分以上33人,81分~90分45人,71分~80分28人,70分以下4人。

3讨论

3.1手术病人护理微视频库的建设

3.1.1手术病人护理微视频库的建设原因

外科护理学教学中虽然也采用案例式、启发式及情景模拟等教学方法,但内容、形式相对简单,外科疾病案例不够生动,缺乏多元化教学手段的融合,缺乏对外科疾病及手术前后治疗的感官认识。因此,微视频教学便起到了重要作用。网络流行的外科手术病人护理内容的微视频版本颇多,医院使用不同教材使得视频多样化,护生在学习中可能出现混淆情况。护生思维活跃,自主性差,传统教学模式很难带动其进行课堂教学实践,教师面向学生传授知识技能,从教学内容、方法、步骤、策略,甚至学生做的练习都是教师事先安排好的。微视频是依据教学规律制作的供学习者自控学习步调,自主去学习、实践,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视频片段,可以让学生在学习的同时通过感观来加深印象,并且发散思维。

3.1.2手术病人护理微视频库的建设

笔者首先从《外科护理》手术病人护理中挑选出建设内容:外科刷手、外科手消毒、器械传递、穿脱无菌手术衣、术前铺巾、器械护士配合、巡回护士配合、术前呼吸道准备、引流管护理、外科换药等。其次,结合临床护理操作技能标准将内容拍摄成微视频,删除繁杂多余陈旧的片段,形成一套更系统、更实用、针对高职护生的微视频库。

3.1.3手术病人护理微视频库的应用

运用翻转课堂模式课前发放微视频,护生课前针对性学习,在课前观看视频,记录观看视频的收获和疑问,同时完成教师布置的针对性课前学习任务。课堂中逐步对视频内容进行分解讲授,护生们接受起来更简便容易。

3.2手术病人护理微视频库在外科护理教学中的应用价值

3.2.1有效提高护生的理论、技能成绩

应用微视频教学,护生在课前观看微视频,提前学习微视频内容,寻找教学中的重点、难点,减少了传统教学的乏味和枯燥。同时,护生在不断重复观看微视频的过程中巩固学习效果,使专业技能、理论水平得以提升。

3.2.2增强护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质量

心理学研究表明,学习兴趣对学习效果有很大影响。古今中外凡有成就者无不对自己所从事的事业有着浓厚的兴趣。笔者研究发现,护生在课前观看教学微视频后对教学内容的兴趣普遍提高。

3.2.3有效提高教学质量

将微视频教学资源应用于课程教学中,把传统讲授和数字化视频学习两种模式的优势结合起来,教学效果更易达到,护生对教学设计的满意度提高,教师的教学质量评价也普遍得以提升。

3.3本研究的局限性

由于微视频教学需要护生主动对视频内容进行学习,因此教学效果受到护生学习主动性的影响。本研究主要针对2011级高职护生,未针对本科院校护生和中职护生进行研究。有研究证明,年龄、学历影响护生的主动性。因此,年龄和学历均有可能影响微视频教学的质量。

篇9

研究对象选取2012年9月~2014年3月在本院外科进行手术治疗的152例患者,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两组患者均为76例。实验组男性37例,女性39例;年龄20~68岁,平均年龄(39.51±2.32)岁;文化水平:小学及以下5例,中学37例,大专及以上34例;麻醉方式:全身麻醉者33例,椎管内麻醉者43例;手术类型:骨科手术25例,肿瘤科手术11例,泌尿外科手术17例,妇科手术11例,神经外科手术12例。对照组男性38例,女性38例;年龄18~66岁,平均年龄(37.97±3.04)岁;文化水平:小学及以下6例,中学39例,大专及以上31例;麻醉方式:全身麻醉37例,椎管内麻醉39例;手术类型:骨科手术21例,肿瘤科手术13例,泌尿外科手术15例,妇科手术9例,神经外科手术18例。所有患者语言表达能力良好,无精神系统疾病,患者均自愿参与,并签署知情同意书。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文化程度、麻醉方式等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护理方法

1.2.1对照组

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主要包括:术前进行血常规、血压、肝肾功能等常规检查,备皮,术前禁食禁水等常规准备,术前做好仪器等消毒准备,术中指导患者保持合适,密切观察患者生命体征变化情况,术后进行止血操作,同麻醉师一起将患者送回病房,与病房护理人员做好交接工作。

1.2.2实验组

实验组患者在对照组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①术前访视:有效的术前访视可缓解患者的不良情绪,访视前护理人员应了解患者的身体状况、文化程度、心理状况等常规信息,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调整访视内容及方式,向患者讲解手术的安全性及必要性,同时向患者讲解手术成功案例,提高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细致耐心解答患者及家属提出的各种问题,将手术疼痛、导尿管、术后并发症及恢复状况制成手册,发放给患者及家属。指导患者术中、手术室环境、术前注意事项等。②术中护理:手术过程中应保护患者隐私,向患者讲解麻醉感及疼痛的感受能力,观察患者的语言、表情变化,及时与患者交流身体变化情况,帮助患者减轻疼痛感。患者出现生命体征变化,应给予安慰鼓励。护理人员操作应轻柔、有序。③术后护理:患者清醒后立即告知患者手术情况,当患者术后出现躁动、情绪不稳定情况时应及时与患者沟通,缓解患者不良情绪。术后护理人员应进行回访,指导患者合理饮食,术后运动,指导患者及家属减少压疮等并发症。

1.3观察指标

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满意度、护理效果、手术配合情况及焦虑状况。(1)患者出院时通过问卷调查,评价患者满意度。问卷满分为100分,得分90分以上为满意,得分为90~81分为较满意,得分80~71分为基本满意,得分<70分为不满意。满意度=(满意患者数+较满意患者数)/总患者数×100%。(2)护理效果判定标准:显效:患者术后心率、血压正常,未出现不良情绪,不良反应轻微;有效:患者术后心率、血压出现轻微波动,出现轻度不良情绪和不良反应;无效:患者术后心率、血压出现较大波动,出现明显的不良情绪和不良反应。总有效率=(显效患者数+有效患者数)/总患者数×100%。(3)焦虑状况评价标准:术前、术后均应用汉密尔顿焦虑评定标准评价患者的焦虑程度,得分≥14分为焦虑,得分13~7分为轻微焦虑,得分<7分为无焦虑。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15.0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等级资料采用秩和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讨论

随着医学发展和社会进步,对护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挑战。目前护理模式已从以疾病为中心转为以患者为中心,为患者提供更加优质的护理。手术室为医院重要科室,护理质量的高低直接关系患者的手术质量及生命安全。手术不仅给患者带来身体伤害,同时也会对精神造成高度刺激,导致血压升高、心率加快等不良反应,影响手术效果。针对患者的具体情况采取干预措施,通过护理干预,护理人员积极同患者沟通,缓解患者不良情绪,保证患者以最佳的状态接受手术治疗。本研究显示,实验组患者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实验组患者护理效果较对照组患者明显改善(P<0.05);实验组患者焦虑状况较对照组患者明显改善(P<0.05)。文献报道,手术室实施护理干预可减轻患者痛苦,降低并发症发生率,促进患者恢复,缓解患者不良情绪,同本研究结果基本一致。

篇10

选取2013年5月~2014年8月在我院手术室接受手术治疗的16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均符合临床诊断标准。其中,男91例,女69例;年龄19~58(44.9±7.3)岁;手术时间30~386(155.3±19.4)min;手术类型:普通外科52例,骨科33例,妇科27例,泌尿外科33例,神经外科15例;文化程度:小学及以下29例,初、高中67例,大专及本科46例,本科以上18例。所有患者均精神智力正常且手术成功,术中未见明显并发症。将160例患者按照就诊先后顺序分为两组,2013年5月~2014年1月接受手术室常规护理的97例患者为对照组,2014年2~8月接受护理模式改革后手术室细节护理的63例患者为观察组。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手术类型等一般资料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患者接受手术室常规护理,即术前将疾病相关知识及手术注意事项等告知患者,术中给予相应护理措施。观察组患者实施护理模式改革后的手术室细节护理,具体方法如下:①术前护理:护理人员到病房了解患者一般情况,为患者讲解手术概况,并告知患者手术可能存在的风险和配合方法;选取类似疾病手术成功案例向患者介绍恢复情况,以消除患者的恐惧心理,增强治愈疾病的信心,但避免提及意外、死亡等词汇;从患者的角度出发,采用和蔼的态度及通俗易懂的语言与其进行沟通,详细解答患者提出的疑问,交流时间以15min为宜。②术中护理:为确保手术顺利完成,患者进入手术室前应做好各项准备。患者进入手术室后,护理人员以温和的态度进行自我介绍,消除患者戒备心理,并且陪伴患者身边,时刻关注患者心理变化,尽可能消除患者紧张心理。在麻醉时,护理人员要给予患者心理支持,麻醉完成后,协助固定好手术部位,要注意遮挡不必要暴露的部位。如患者提前清醒,可告知手术进程,安抚患者情绪。术中要加强对患者体征的观察,如有不适或者一旦出现异常应及时向医生报告,给予调整。此外,要做好家属的安抚工作。手术结束后,对患者皮肤清洁应耐心细致,并认真清点纱布、缝针、手术刀等器械,避免遗留患者体内。在麻醉清醒后第一时间告知手术是否成功,并嘱家属安心照顾。

1.3评价指标

①手术室护理质量评估共包括4个方面,分别为仪器设备管理、器械准备、洗手护士及巡回护士配合技能、消毒隔离,每个方面分别赋予30分、20分、30分、20分;护理质量安全为各项总分,最低为0分,最高为100分。手术室护理质量得分越高越好。②护理满意率采用本院自行设计的手术室护理满意率调查表进行评定,内容包括护患沟通、护理服务、术前手术室准备、患者舒适度、护理技术等方面,最低为0分,最高为100分。根据总分将患者满意程度分为3个等级,>85分为满意,60~85分为比较满意,<60分为不满意,护理满意率=(满意+比较满意)/总例数×100%。

1.4统计学方法

数据采用SPSS17.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x珋±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接受手术室护理的质量比较

观察组仪器设备管理、洗手护士及巡回护士配合技能、消毒隔离及护理质量安全评分均高于对照组;两组器械准备项目得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2.2两组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率比较

观察组患者对护理工作满意率为95.24%,高于对照组的83.51%。

篇11

2塑造手术室护理工作中的艺术美

所谓艺术美,是经过艺术创造实践,把现实生活中的自然美加以概括和提炼,集中的表现在艺术作品中的美。美学认为,艺术美是美学研究的主要对象,艺术离不开形象,因而艺术美主要的是艺术形象的美,其源于现实生活,具有生动性和丰富性等特征,但它又不同于现实生活,它是艺术创造的人类审美活动的结晶,是现实生活的典型概括。因此,我们应注意树立护士的外在形象与内在心灵,塑造手术室护理工作的艺术美。首先,树立护士形象。护理人员的形象是一种组织的整体形象,是患者和家属对护士的总体认识和评价。包括:护士长的形象、护士形象、技术形象、服务形象、环境形象等,尤其是护士的穿着仪表和公共形象给患者带来直接感受到的第一印象[1]。其次,护理人员应具备美的心灵。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患者不仅需要机体功能恢复,也需要以健康的心态踏入社会,接受手术的患者可能面临着绝症、致残等种种不幸,在现实与未来的矛盾中难以自拔。这时医务人员的同情、理解、宽容与帮助,就格外重要,患者会在这种充满“人情味”的环境中倍感温暖,重新激发起对生活的热情,对美的向往。

3营造手术室的环境美

首先,手术室的环境美,总体上要稳定、明净、舒适。中国素来讲究对称美,从视觉上看,凡是平衡、对称、重心垂直、比例适度的物象大多能引起稳定感。手术室的建筑结构应宽大、方正、长宽比例为0.618,色彩以淡蓝、淡绿为宜,淡蓝色充满希望,淡绿色安静神怡。室内物品如手术台、无影灯、器械桌、污物桶、输液架、麻醉架、监护仪等归放有序、定点、定位,便于使用,始终保持整洁、清洁[1]。室温调节在22℃~25℃,湿度控制在50%左右。其次,护士是组成动态环境的重要角色。医院应对每1位护士进行职业形象美及行为规范的示教,练习正确的站姿、走姿、坐姿、蹲姿、书写姿势,以及端治疗盘、推治疗车等姿势。要求服装统一规范,仪表形态整洁自然,不佩戴耳环戒指,可化淡妆,严禁抹浓烈气息的香水。行走步伐轻、快、稳,节奏适度,除了抢救患者或术中急需添置物品,不要奔跑,以免产生紧张气氛,影响非全麻患者及手术医师的情绪。手术室不能大声喧哗,术中勿谈论与手术无关的话题,有条件的医院可配备背景轻音乐,使耳根宁静,精神放松。再次,手术患者往往对手术心存畏惧,对手术间这样陌生的环境知之甚少,加上手术室工作人员繁多,工作节奏快,很容易让患者感到紧张,不知所措。医务人员应该从患者实际心理需要出发,创造一个安静的环境,让患者感到被重视。同时手术间墙壁、地面,以及工作人员的衣帽都用浅蓝色,创造一个和谐、宁静的患者愿意接受的气氛。

篇12

1.2方法对甲组患者进行常规护理,对乙组患者进行人性化护理。人性化护理具体如下:

1.2.1术前指导手术前1d,加强对患者的病房访视,了解患者情况等,向患者简单介绍与手术相关的问题,消除患者紧张、恐惧等不良情绪,以积极、乐观、向上的态度配合手术。指导患者保证充足睡眠,以最佳心理、生理状态迎接手术。

1.2.2术中护理患者进入手术室后,以真诚、热情、亲切的态度迎接患者,平稳、缓慢的协助患者在手术床上摆放正确。麻醉起效后,给予需要导尿患者常规留置导尿管,手术期间确保导尿管顺畅,尽量减少因导尿造成的不适感。密切观察患者生命体征,出现异常后及时告知手术医生及主治医生。

1.2.3术后护理手术后,彻底清洗患者术区皮肤,将残留消毒液及血迹擦拭干净。注意保暖,协助患者穿衣。待患者完全苏醒、生命体征基本平稳后,将患者送回病房。手术前、后,分别对甲组、乙组患者焦虑状态进行评分,并比较。采用问卷方式调查甲组和乙组患者护理舒适度及满意度,并对比。

1.3统计学分析对本文所得实验数据均采用SPSS13.0统计学软件进行检验,所得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所得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以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焦虑改善护理前,甲组患者焦虑评分是(63.97±5.02)分,乙组患者焦虑评分是(64.45±4.25)分,两组患者差异较小,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甲组患者焦虑评分是(57.89±6.32)分,乙组患者焦虑评分是(46.71±3.23)分,乙组患者焦虑评分改善情况优于甲组,差异较大,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护理效果甲组患者护理舒适度是73.47%,13例不舒适,占26.53%,15例比较舒适,占30.61%,21例非常舒适,占42.86%;护理满意度是81.63%,9例不满意,占18.37%,20例基本满意,占40.82%,20例非常满意,占40.82%;乙组患者护理舒适度是93.88%,3例不舒适,占6.12%,17例比较舒适,占34.69%,29例非常舒适,占59.18%;护理满意度是95.92%,2例不满意,占4.08%,19例基本满意,占38.78%,28例非常满意,占57.14%。乙组患者护理舒适度和满意度均高于甲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