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数学论文范文

时间:2023-03-25 11:32:55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12篇高中数学论文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高中数学论文

篇1

二、在高中数学教学中进行合作教学的意义

所谓合作实际上是一种双赢互惠的行为,既有利于自己的同伴,又有利于自己。在教育教学中,积极地采用合作方式进行教学,其目的在于弥补学生和教师之间没有有效的互动交流。在高中数学教学中进行合作教学可以有效地在学生和教师之间架起一座良好的沟通桥梁,一个彼此交流思想的桥梁。在交流中,学生可以向教师提出自己遇到的问题,让学生的困惑及时得到解决。同时将自己的一些缺点、不足暴露给教师,加深教师对自己的进一步认识,比如哪些地方需要弥补,哪些地方需要有效的强化等。进而让教师能够及时准确地掌握学生学习的动向,为制订下一步合理的教学计划奠定基础。所以,在教学中进行探究合作,可以有效地促进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另外,在合作教学中学生之间的交流不仅包括课堂上的分组教学,同时也包括学生之间学习心得的分享和交流。在合作中,学生之间的交流合作可以有效地增强学生之间的感情,有效地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主观能动性,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投身到数学探究中。在交流合作中,在对学习心得的分享中让学生对自己的不足和优势能够有一个清楚的认识,同时让学生可以有效地学习别人的优点,进而能够弥补自己的不足。

三、在高中数学教学中进行合作教学的有效性

1.在合作教学中,积极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在高中数学教学中进行合作教学,其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就是学生之间的合作。学生之间的合作尽管是学生自主的学习活动,但是如果缺少了教师在学生活动中的有效指导,学生的合作探究活动也就缺乏了目的性。那么如何促使学生很好地进行合作呢?在学生的合作中,一定要充分地发挥好教师在教学活动中的主导作用。对学生科学合理地进行分组,或者在教师的指导下让学生进行自主分组。在这一过程中,作为教师应该有目的地引导学生进行有效的分组合作学习。教师应该对学生分组合作学习的方向给予充分的、明确的指导,只有这样才能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进行合作探讨学习而不迷失合作学习的最终目的。比如在讲授几何知识的时候,可以对空间向量法进行简单的铺垫讲解,而后提出一些问题,将这些问题分别发给各个小组的学生进行讨论。为了保证学生能够解决问题,在学生合作学习的过程中,教师要给予学生一定的提示和引导,积极地让学生进行讨论,寻求各种方法解答问题。在学生的学习讨论中,作为教师应该对学生的讨论给予充分的关注,及时发现学生在讨论中出现的问题和困惑。教师要给予及时的指导和帮助,保证学生的合作交流能顺利开展下去。在合作交流中,教师的指导可以保证学生保持正确的学习方向。

2.关注学生的个体特点,提高合作学习的成效在合作学习模式中,教师的主导作用是不可忽视的,但如果只是一味地要求教师主导也是不对的。在学生的合作学习活动中,教师主导是前提,学生是学习活动中的主体,忽略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就无法达到对学生进行教学的根本目的。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充分凸显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给他们充足的讨论时间,允许学生出现错误,积极地鼓励学生进行有创造性的学习活动。只要他们有一点创新,教师都应该及时给予表扬,对于学生犯的错误应多包容,指导学生发现在哪里出现了问题,并给予引导,帮助学生解决问题。

3.让学生体验成功,提高合作学习的效率在新的课程标准中,教师的教学工作量有所增加,作为高中数学教师,在上课之前要花费大量的时间查阅资料,然后进行教学设计。而在课后又要花费许多时间批阅学生的作业,还要进行一定量的辅导和答疑。与此同时,由于当下高中教学面临的高考压力比较大,教师在思想上还没有对合作学习重视起来,常常在表面上承认合作学习的方式有利于学生的学习,但在实际教学中却拒绝采用这种学习模式,认为合作学习耗时太多。故而课堂上的合作学习活动常常出现“综合网络资源”和“综合教案”的状况,这俨然是一种流于形式的教学活动。因此,一方面要让教师从合作教学中体验到合作学习活动对教学质量的促进作用;另一方面要让学生感受到集体的力量,积极地改变师生之间的关系,促进高中数学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

篇2

二、顺学而教,让学生的学习热情激烈燃烧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出现错误,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此时,我们不应该直接灌输答案,而应该在肯定学生努力的基础上,或拆解原问题,或提供启发性线索,顺着学生的思维进行教学,让学生自己发现最为本质的思想方法.作为数学教师,我们的教学情境必须在学生的思维训练方面下功夫,唯有如此才能促使学生受益匪浅.人们熟知的曹冲称象和高斯加数的故事很典型,都能说明一个人的良好的思维对人的发展的重要性.一个班上各种学生都有,把人人都教会着实很难.而让一个学生的思维得到良好的开发,应该是每一位家长的心愿.本着这一层意思,无疑对数学老师的课堂提出更高的要求.既备教材,又备学生,注重每个学生的思维创造性提升和发展,教材只是纲要.备课时,教师在选题方面灵活把握,不必拘泥教材,而应该顺着学生的需要选题,选题要选择好的题目,选题要有吸引力,让学生产生兴趣,应注重灵活性的有思维性的题目,并非难题.

三、诱导学生驳问,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

与解决问题相比,课堂教学更重要的是能够激活学生的好奇心,让他们能够提出问题,发展学生的思维.从现代教学论来看,我们的数学课堂教学提倡学生提问,能够有效调动学生数学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将学生学习过程中的疑难问题暴露出来,让教师宏观上把握学生与教学目标之间还存在多大的差距,提倡学生驳问,是高中数学新课程改革教改深入的结果,其出发点就是我们教师教育思想的更新,突显学生学习的主体性,也体现了教师博大的胸怀.在学生提出问题后,我们千万别以“超范围了!”来简单地应付,要评价学生提问的精妙之处.对于有价值的问题应该作为课堂的生成点,师生共同研究解决,找出最佳的解决方法.如果是个别同学的学习困惑,则我们教师可以利用课后的时间与学生个别交流.仍然以上面的抛物线几何性质的例子为例,笔者设置了2个追问,本以为和学生探究足够生成规律了,结果学生的思维被打开后发言十分踊跃,班级里有位平时不怎么说话的男生提出了一个问题:在解法1中能不能不求出点的纵坐标?“很好!这个问题又是另一个生长点!”笔者抓住这一问题,要求学生以学习小组为单位讨论来解决,最后引出圆锥曲线的弦长公式的知识.学生从多个视角思考问题,或是提出问题的过程,其实是学生侧向思维和创造性思维发挥的过程.侧向思维的含义在于如果从一个方面无法解决问题或者虽然能解决但是非常复杂、耗时费力的时候,可以采用侧向思维来创新性的突破.首先是侧向移入,侧向移入需要学生能够充分的调动已经学到的、尽可能多的知识来进行“移入”,侧向思维训练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摆脱了固定思维模式.其次是在提出问题的过程中完成侧向转换,把未知的内容或者非常规内容转化为常规内容或其他已知知识,最终实现思维的侧向移出.侧向移出与侧向移入相反,是将已经获得的知识和技能的一种领域拓展,其实质是学生的思维和认知获得了新的突破.

篇3

[1]乙万敏.浅谈高中数学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和应用能力的培养[J].宿州教育学院学报.2012(03).

[2]唐国庆.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和应用能力的培养[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1(11).

[3]巫立清.浅谈在中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J].南昌教育学院学报.2012(02).

[4]胡忠丽.高中数学教学创新教育[J];考试周刊;2007年26期

[5]戚仕良.浅谈高中数学教学中创新意识和能力的培养[J];教师;2009年23期

[6]石翠红。浅谈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多媒体的应用[J]。教育教学论坛,2011(12)。

[7]刘术青,田炳娟。转变高中数学教学理念,激发学生创新意识[J]。才智,2011(08)。

高中数学论文参考文献

[1]李杰.浅论高中数学创新能力的培养[J].语数外学习(高中数学教学),2014,09:83.

[2]孔明泽.高中数学创新教学研究[J].语数外学习(高中数学教学),2014,09:16.

[3]孔文莉.高中数学教学中存在若干问题的探究[D].河南大学,2014.

[4]焦海廷.高中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J].学周刊,2014,02:155.

[5]杨帆.高中数学教学论文:更新观念,解放思想,迎接新课程.

[6]林奇兵.创新数学教学思想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高中数学论文参考文献

[1]丁聪.坚持“三个结合”实现高中数学课堂有效性教学[J].文理导航(中旬),2010(8).

[2]袁辉.新课程理念下高中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探索[J].新课程(教育学术),2010(9).

篇4

(一)教学目标形式化,缺乏对数学文化的准确定位

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只将数学知识作为目标,不能结合数学文化来设定教学目标,只关注课本上的数学知识,特别是一些公式、定理的应用,过于工具性,没有把数学的知识与数学的人文相融合作为教育的首要目标,不能很好地了解和运用数学的思想、方法、精神等人文价值,弱化了学生数学素养的培养。

(二)教学方法落后,缺乏多样化的教学方式

长久以来,课堂教学以教师为中心,教学没有活力与生机,无法兼顾到个别学生的需要,难以进行师生互动,也不能让学生进行探究和合作学习,使学生的探究精神、合作意识、创新意识和动手实践能力受到捆绑,难以发挥其主动性。数学文化得不到全面体现,很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甚至产生厌学情绪。

(三)教学评价简单化,缺乏对数学文化的考量

教学评价能够根据教学行为形成量化的考评结果,从而给出相应的教学指导意见。传统的数学教学评价不太重视具体学习过程,不能反映学生的心理过程和变化,更无法体现学生的人文素养的提高。而现实数学教学中,很多教师仍然沿用传统的数学教学评价方式,不能从数学文化方面入手,不能凸显数学的人文价值。

二、数学文化与高中数学教学结合在一起的方法

数学教育必须以提高学生能力为目标:第一,是理解能力;第二,是学习能力;第三,是判断能力;第四,是解决问题能力;第五,是创造能力。具体内容包括:

(一)做好文化取向是奠定数学文化的重要基础

站在文化取向的角度来看,数学教学的主要目的是利用数学文化完成对学生知识的提升,所以,将数学文化与教学结合在一起,不仅是考虑到教学安排,同时还考虑到整体目标计划。对于数学文化教学主要围绕以下几个方面开展:第一,是数学意识;第二,是数学思想;第三,是数学精神;第四,是数学品质。

(二)以教育理念为指导,构建新型的高中教学思想

过去一段时间里,大部分教学都将教学重点放在了知识的学习,而忽略了教学的逻辑性和思维性。将数学文化与实际教学内容结合一起,与实际生活融合在一起,使学生产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学习的过程中,正确引导学生掌握学习方法,鼓励学生积极参加不同形式的教学活动,在活动中历练,不仅掌握知识,还学会团结合作。

(三)以学生的需求为指导构建多元化的教学体系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数学教育是以多元的姿态出现的,因此,对于数学文化学习来讲,不仅要培养内涵,同时还要注意培养学习方法。在高中数学教材中,数学文化的定义学生是不能直观看到的,它是在不断学习中体现出来的。对于数学文化来讲,它不仅是内容丰富多样,同时学习方法也是渠道甚广,既包括了一些隐性的理论教学,同时也可以将整个学习态度直接展现出来,尤其是对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来讲,更能体现出其潜在的意义。在教学过程中将数学文化融入进去,通过教师生动,简洁的文字叙述,不仅能够使学生将注意力转移到学习上来,同时也可以提升其它知识学习,不仅提升了学生学习成绩,同时也促进了他们对数学的认知度和兴趣度。

(四)实现文化教学,提高高中数学的影响力

“数学文化”作为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成分。它的内涵丰富多彩,所以应采取更多、更灵活的教学方式,教师可根据教学内容和个人的教学风格进行选择,要注意教学的深入浅出,尽可能对有关内容作形象化的处理。强调数学非形式化的一面,弘扬数学的人文精神,除了知识的学习外,更应强调数学的思维方式、理性精神及数学在实际生活的应用。将课堂教学与课外指导相结合,让学生到生活中去寻找所需的素材和资料,以此有效的培养学生的动手和实践能力,促进其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发展。

篇5

数学教学方法要尽量灵活多样,适合学生特点,学生才有可能对所讲内容产生浓厚的兴趣,接受起来才会感到轻松。例如,讲到抽象的数学概念时,要创设合适的情境,让学生在参与的同时有所领悟;高中数学的讲课方法不同于初中,这就需要教师帮助学生制定学习计划,让学生会听课,会合理安排时间,听课时要对学生进行启发诱导,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参与到每一个教学环节中去。或结合所学内容,使用多媒体,让学生自己动手做一做,画一画,充分利用多媒体的动态效果来了解数学图像的奥妙,或让学生自己动手在电脑上设计和制作,这样既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又让学生体会到数学学科的趣味。还可以利用故事的形式吸引学生,给他们讲陈景润、华罗庚的事迹,让学生从数学家的轶事中感受到榜样的力量。

(二)联系生活实际

生活处处皆数学。数学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例如,演员的舞台位置就充分利用了数学上的黄金分割,才让人产生一种美的视觉感受。教师只有联系生活实际,才会使学生对所讲知识点理解得更深刻,更透彻。

二、通过评价渗透情感教育

(一)教师应及时对学生做出客观、正确的评价

作为一名数学教师,在激励学生的同时,要对学生的成绩和表现进行及时准确的评价,进一步强化学生的主体地位。当学生获得教师的肯定后,就会发自内心产生一种兴奋和学习的冲动。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尽量多地给学生自我表现的机会,并善于捕捉学生的闪光点。例如,当学生通过努力解出了一道数学题,当学生取得了一次小测的进步,当学生发现了一个简便方法等,教师都应及时作出肯定和表扬,让他们懂得成功是艰辛和努力的标志,让学生了解自己的价值,体验成功的快乐。如果学生的理解是错误的,教师也应鼓励学生不要气馁,要正确看待自己的不足,在认识上形成积极的心理、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这时教师能理解学生,帮助学生认识自我,树立自信,那么对学生的教育就会事半功倍。

(二)教师的评价要发自内心,不能流于形式

评价的方式有多种,如口头评价、书面评价、精神奖励等,每一种评价都有它自己的特点和魅力,无论采用哪种方式,都要准确、真实。学生特别在乎教师对自己的评价,因为教师在学生心目中的地位是很高的,教师发自内心的话语是最真诚的。因此,教师要对学生作出客观准确的评价,且评价一定要发自内心,不能轻描淡写,流于形式。如在学习过程中,即使学生没有达到所设目标,教师也要公正、客观,语气委婉地表达自己的见解,因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表现出来的情感和态度是最重要的。

篇6

理性思辨,渗透学科思维意识是高中数学教学中问题情境创设的关键.数学思维能力是数学能力的核心,教师一定要紧扣课题有针对性地创设问题情境,渗透形象感知、旨趣品悟的学科思维意识.对高中数学教师而言,在数学课堂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对知识进行提炼和概括,通过对数学知识的归纳总结,使学生对所学的知识深化理解,发现、领悟一些数学学科思想方法.

2.主动探究,激发内在学习动机

主动探究,激发内在学习动机是高中数学教学中问题情境创设的有效途径.问题情境的创设要能与学生熟悉的情境对应起来,才能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内在学习动机.数学源于生活,用于生活,在情境创设过程中,将抽象的问题情境转换为更加具体的情境,营造生活化的学习情境,使“数学教学生活化”,更容易使学生产生自我效能感.

3.规范知识,构筑学科知识体系

规范知识,构筑学科知识体系是高中数学教学中问题情境创设的重要内容.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创设问题情境,开展问题研究的过程与学科知识体系密不可分.问题情境的创设,应规范数学知识素养,树立基本的学科观点.“问题情境”的设计应该不断变换规则运用的条件,重组教材,对教材内容进行调整、扩展和深化,着眼于学生的数学素质与能力的培养,构建数学学科知识体系.

4.加强交流,完善数学课堂实践

篇7

2.让学生将数学简单化

学会联系实际,这样一来,学生会更容易喜欢上数学,与数学保持亲密的关系。教学教师在讲课的过程中要结合一些例子,以吸引学生上课的注意力。例如,高中数学教师在讲授“点斜式直线方程”这一知识点的时候,要学会采用和谐的教学语气来讲解。y-y1=k(x-x1),在讲解该方程式的时候,可以用讲故事的方式,比如,想要问学生方程式的组合元素时,可以用“该方程式是由哪些家庭成员组成的”来替换,或者用提问题的方式,“该方程的点斜式是什么”等,这样一来打破了传统的教学模式,使问题更加具有开放性,使学生更加愿意投入到思考的过程中。

3.让学生在学习中学会提问

只有在提问的过程中,才能不断发现新的问题、新的思路,当然不要只局限于教师讲的答案,教师要帮助学生树立信心,让学生大胆去想问题,当学生碰到新问题而不能解决的时候,数学教师不要急于告诉学生答案,可以一点一点地引导学生,使学生能够从困境中走出来,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学会如何处理难题,这样的教学能使学生更加投入学习的过程中,使思维更加灵敏,具有自主创新思维能力,从而提高高中生的学习能力。

4.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学会互动

互动是提高学习能力、培养创新思维的一种有效的方式。互动可以分为教师与学生互动,学生与学生互动。比如,在学习“圆与圆位置关系”的时候,教师出一道题目,让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因为在学习交流的过程中,每一个学生都会接触到组内学生的不同观念。当教师将d>R+r时,两圆外离,有四条公切线的关系讲给学生听之后,经过小组讨论,学生就会自主地把当d=R+r;R-r<d<R+r;d=|R-r|;d<|R-r|时的关系推导出来,这样的方式会让学生对该知识点更清楚,记忆更为深刻。

篇8

首先,影响高中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最重要的一个因素就是教师的综合能力素质。目前,在教学过程中,很多老师仍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对现代化的教学工具不甚了解。

其次,教师的知识结构也会对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效果产生影响。很多教师的综合知识面不够广,缺乏对除文化课以外知识的了解。并且教师所掌握的知识非常的有限,并且陈旧,对先进的技术和教学理论不够了解,大多只依照课本和教案进行讲授。

2.学生因素

首先,学生学习动机会影响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一是因为学习活动需要由学习动机向前推进,这样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对数学学习产生积极性;二是因为动机对学习行为有着非常关键的作用,只有具有学习的动机才能进行学习相关的活动,并且一直朝着这个方向前进。学习的动机一般情况下都是多变的,在经理某一件事情或者挫折时,由相关动机引起的学习活动有效性会受到很大的影响。

其次,学生注意力不够集中也会对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产生影响。注意力是学习的重要保障,注意力不集中,对知识的掌握就不够全面。例如在课堂中说话、弄小动作都会影响课堂有效性的效果。

3.环境因素

对于数学这种逻辑性和抽象性较强的学科,学校并没有增设课时;同时高中数学课程难度增大,但是在总结方面仍需学生自己思考;课堂知识点较多,复习压力较大。很多学生都无法掌握数学的学习方法,这就导致高中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效果低于预期效果。

二、如何提高高中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

1.明确教学目标,调控课堂教学

教学目标对实施有效的课堂教学有着调控的作用,会直接影响课堂教学的效率。因此,构建有效课堂教学,必须制定完整、明确、科学的教学目标,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和态度这三个目标领域相结合,提高高中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2.加强对教师的培训,提升教师综合素质和能力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进,对高中数学教师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想要教师适应教育的发展,就必须对教师进行严格的培训,改变教师传统教育理念。首先,要加强对教师继续的管理,在新课程改革中出现了很多新的知识点和教学理论,只有通过学习,教师才能提高自身的能力和水平,关注新的教育理念和内容。其次,在校内组织教研活动,教材导入、教学方式、应用设备,内容难度的设定等都是教研活动的内容。

3.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提高主动学习能力

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积极性是实现有效教学的重要手段。例如,可以利用趣味性教学方法提高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兴趣,在学习等差数列时有这样一到题:A、B、C三个人的年龄正好构成一个等差数列,且三人的年龄和为120岁,C的年龄比A的四倍还多五,求三人的年龄。通过分析得到:三个数形成等差数列,且知道三个数的和,可以讲三个数设为a-b、a、a+b,这样可以方便求出a,进而解决其他两个数。可以让三个学生分别扮演这三个人,学生就会很快对其做出判断。通过这样的趣味性学习,将大大提高学生的兴趣和主动学习能力。

4.对教学进行反思,使课堂内容更加深入

在有效教学中,教师作为教学的研究者和实践者,需对教学中所涉及的问题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重新规划教学方法。并在教学中总结经验,形成良好的反思教学习惯,在长期的经验积累中,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定会大大提升。

篇9

二、鼓励学生发现问题

数学是一门非常注重学生逻辑思维的一门学科,也是一门考验学生细心和耐心的学科.所以,为了更好地提升学生解答问题的能力,以及加强学生对有关知识定理的理解运用能力,笔者认为教师应该在教学中鼓励学生去发现问题.学生发现问题,一方面是指鼓励学生在自己的学习过程中,发现可能存在的问题,甚至于当前的问题无法成立的这样一种可能性.这其实也是在培养学生的怀疑精神和质疑能力.例如,在一个简单的数学题目中,有这样的已知条件:已经一个三角形,三条边长分别为21、3、18.很多学生在面对一个问题的解决,就会选择立马下手,而这一个问题明显存在漏洞,即“三角形的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条边长”.唯有符合这一条件,这个三角形才是存在的.很多学生容易忽视掉这些简单的问题,而导致无法解答出正确的答案.所以,在教学实施过程中,教师要鼓励学生去怀疑,去发现问题,并且对学生发现的问题持一种肯定和鼓励的态度,这样才可以更好地完善学生的能力发展和实现学生的逻辑性思维的形成.在这样的情形下,有效的高中数学教学也必然得以实现.鼓励学生发现问题,还有一个方面则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不定期地出示一些含有问题漏洞或者是逻辑错误或者是运用公式定理含混导致错误的一些题目.然后让学生对这些题目进行“挑错”训练.挑错训练的过程,其实就是锻炼学生运用基础知识的过程,更是培养学生相信自己判断的过程.这样的一种方法,可以很好地给予学生足够的学习空间.在这一过程中,可以有效地提升学生的理解能力和加强学生的思维锻炼.同时,学生发现问题的过程,也是运用知识进行反复推敲、演算、论证的一个过程,这一过程必然能够提升高中数学的有效教学.

篇10

1.高中数学概念是反映客观事物的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本质属性的思维形式。高中数学使人们通过实践从数学所研究的事物与对象的许多属性中,抽象出其本质属性概括而成的,而概念的形成,标志着人的认识已经从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

2.高中数学概念是具体性和抽象性的辩证统一。大多数高中数学概念是抽象上的抽象,如对真实事物的直接抽象的数字1,2,3,是每个学生都道的,而建立在这些概念的抽象分析上的许多较大的数,还有虚数和维空间等等。这些都体现了数学概念的高度抽象。但每一个数学概念又都是有一些具体内容的构成的。

3.高中数学概念具有较好的统一性。前面也有提到过“数学是抽象之上的抽象”,所以许多概念都是由先前我们所接触和了解的概念作为基础建立起来的,而且大部分的概念都是有一些概念的嵌入而得到的,所以高中数学概念有一定的统一性。

(二)高中数学概念的重要作用

高中数学新课程标准指出:在教学中应该加强基本死刑和基本概念的掌握和理解,对某些基本思想和核心概念要融入高中数学教学中,帮助同学们逐渐加深对知识的理解。数学概念是数学教学中至关重要的一个环节,是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教学的重点。学生数学素养的差异主要表现在对数学概念的理解、应用和转化等方面的差异。数学素养的提高也为学生的各项能力和素质的培养提供了有利条件和必要保障。因此转好数学概念教学对提高数学教学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二、高中数学概念的教学设计

(一)高中数学概念的教学途径

1.引入概念。概念属于理性认识,它的形成依赖于感性认识,学生的心理特点是容易理解和接受具体的感性认识。教学过程中,各种形式的直观教学是提供丰富、正确的感性认识的主要途径。所以在讲述新概念时,从引导学生观察和分析有关具体实物入手,比较容易揭示概念的本质和特征。

2.形成概念。许多数学概念都是从现实生活中抽象出来的。讲清它们的来源,既会让学生感到不抽象,而且有利于形成生动活泼的学习氛围。在教学过程中,如果忽视概念的形成过程,把形成概念的生动过程变为简单的例题,就不利于学生对概念的理解。因此,注重概念的形成过程,可以完整地、本质地、内在地揭示概念的本质属性,使学生对理解概念具备思想基础,同时也能培养学生从具体到抽象的思维方式。

3.概括概念。数学概念是数学思想的基础,要使学生对数学概念有透彻清晰的理解,教师首先要深入剖析概念的实质,帮助学生弄清一个概念的内涵和外延。也就是从质和量两个方面来明确概念所反映的对象。

4.明确概念。通过变式,突出比较,巩固对概念的理解,巩固是概念教学的重要环节,心理学原理认为:概念一旦获得,如不及时巩固,就会被遗忘。巩固概念,首先应在初步形成概念后,引导学生正确复述。巩固时还要通过适当的正反例子比较,把所教概念同类似的、相关的概念比较,分清它们的异同点,并注意适用范围,帮助学生从中反省,以激起对知识更为深刻的正面思考,是获得的概念更加精确、稳定和易于迁移。

5.应用概念。注意应用,加深对概念的理解,培养学生的数学能力。对数学概念的深刻理解,是提高学生解题能力的基础;反之,也只有通过解题,学生才能加深对概念的认识,才能更完整、更深刻地理解和掌握概念的内涵和外延。课本中直接运用概念解题的例子很多,教学中要充分利用。同时,对学生在理解方面易出错误的概念,要设计一些有针对性的题目,通过练习、讲评,使学生对概念的理解更深刻、更透彻。

(二)高中数学概念的教学设计

由于高中数学概念的教学过程中概念引入方式的不同,形成概念,概括概念,明确概念,应用概念的方式也有所不同。根据概念获得方式不同,提出高中数学概念两种教学方法。

1.高中数学概念形成的教学方法

下面以映射概念的教学为例来说明概念形成的教学方法。(1)为学生提供熟悉的具体实例,引导学生分析出每个例证的属性———引出概念。例1设想某一个班的学生组成一个集合,这些学生在一次数学考试中的得分组成另一个集合,那么,在集合中与集合之间有这样一种对应关系:每一个学生有一个分数而且只有一个分数。例2某次火车停靠的站名集合与发车时间集合之间有这样一种对应关系:每一个站名有且只有一个发车时间和它对应。(2)抽象出共同本质属性,形成初步概念———形成概念。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虽然这两个例子都不相同,但是它们有一个共同的本质属性:“对于第一个集合中的每一个元素,第二集合中都有一个而且只有一个元素与它对应。”这个属性可以用图形象地表示出来。(3)用符号描述概念———概括概念。然后再给出映射的形式定义和记号:“设,是两个集合,如果按照某种对应法则,对于集合中的任何一个元素,在集合中都有唯一的元素和它对应,这样的对应叫做从集合到集合的映射,记为:。”于是,学生初步了解了映射的概念,但此时还不能说学生已形成了映射的概念,还需要进一步深化。(4)用科学的语言表述出概念的内涵———明确概念。教师可以提供一些具体例子让学生练习识别,这些例子应包括各种类型的映射(满射、单射、一一映射)和非映射。(5)应用概念。要使映射的概念成为学生认知结构中稳定的观念,还需要运用它来解决问题。(6)形成认知。通过以上的五步,学生可以形成对映射概念的认知,清楚的掌握映射的用法。

篇11

二、在课堂教学环节,为学生做出语言评价

在课堂教学环节,为了让学生迅速进入学习情境,数学教师会用信息技术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的情境.在这一学习的过程中,教师可应用语言的方式给学生评价.这种教学方法能使教师的教学过程与教学评价融为一体.例如,在讲“抽样方法”时,有位教师曾用信息技术的方法引导学生完成预习.在这一节课开始前,这位教师应用多媒体技术为学生创造一个游戏的气氛,如应用声、光效果,把这一次的教学环境布置成一个综艺节目一般.这位教师指出,咱们今天先不谈教学的问题,记得我昨天布置给你们一些课前预习的作业,还给你们的学习成果打了分数.现在,我已经记不起你们的作业成绩到底做得怎样了,我想快速了解你们昨天的学习成绩.有哪位同学能够提供给我好的方案,让我能够最有效率、最准确地了解你们的数学成绩?于是学生联想到昨天学到的抽样的知识.教师为了激励学生完成这一学习主题,表示:谁能提出一个最完善的方案,我会给予奖励哦!这位教师结合信息技术,应用语言评价给予学生鼓励、引导,让学生积极地学习数学知识,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意识到,如果能够合理地应用口头评价,就能让学生感觉到学习的乐趣,接受到学习的激励,感受到学习的引导,这是高中数学教学评价不能缺少的一个环节.

篇12

2、应用能力的培养策略

2.1从教师做起,改变教育观点,增强教育意识

知识从掌握到应用不是一件简单、自然而然就能实现的事情。没有充分的、有意识的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是不会形成的。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大环境下,数学教师应该重视中学数学应用的教学,要把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作为自己义不容辞的责任。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不断改变自己的教育观念,加强自己的数学应用意识,提高自己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水平;要善于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入手,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来设计富有情趣和意义的活动,使学生切实体验到身边有数学,用数学可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从而对数学产生亲切感,既可以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的魅力,享受到数学学习的乐趣,又可以增强学生的学习效果,培养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

2.2引入概念教学,挖掘数学现实背景

数学概念都是从实际问题抽象出来的,大多数有着学生熟悉的实际背景。数学教学应从学生熟悉的生活现实出发,从具体的问题得到抽象的概念,得到抽象化的知识后再把他们应用到现实情境中,通过学生的亲身体验,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兴趣。如在介绍“映射的概念”内容时,学生对这一概念感到很抽象,教学时可以举“纽扣对应”例子来帮助大家理解。衬衫胸前的纽扣,每粒纽扣配一个扣眼,这类似于一次函数,符合“一一对应”关系;左右袖上各有纽扣两粒,扣眼一个,这类似于对应中的“多对一”关系。再如在进行概率教学时,可设置问题:“全班有56个学生,有没有同学生日在同一天?”使抽像知识变的亲切易懂学生会有“原来如此”的感觉。因为这些例子是学生在现实日常生活所熟悉的,所以学生的积极性很高,新知识也就很容易建立在他们已有知识基础上,从而使学生主动性充分发挥。

2.3丰富现实情景,实现数学实用价值

课堂教学过程中,结合具体的数学内容采用“问题情境-建立模型-解释、应用与拓展”的模式展开,让学生经历知识的形成与应用的过程,从而更好地理解数学知识的意义,掌握必要的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发展应用数学知识的意识与能力,增强学好数学的愿望和信心。如在讲解等比数列求和时,可编拟一些银行利息(单利、复利)进行引入,通过给学生创设一定的现实情景,让学生置身于现实生活中,立足于实际需要去寻求知识,向学生渗透用数学的思想,增强学生的应用意识。再如集合与简易逻辑以运动会参赛人数的计算问题引入;数列以一个关于国际象棋的传说故事引入;又如指数函数引入:某细胞分裂时由1个分裂成2个,2个分裂成4个……,1个这样的细胞分裂x次后,得到的细胞个数y与x的函数关系式。并且结合每章后开设的研究性课题和阅读材料,如数列中的阅读材料“有关储蓄的计算”和研究性课题“分期付款中的有关计算”等,就是为了数学应用意识和能力的培养的需要。再如在讲授“向量的加法”时,可利用学生对足球的热爱,将一只足球带入教室。还没有引导,学生已表现出极大的兴趣,然后在讲桌上分别放三枝粉笔在三角形的三个顶点A、B、C上,把足球分别从A点直接滚动到C点,和从A到B再到C点,学生观察到足球由A点到B再到C点的效果与由A直接到C是一样的,紧接着教师用向量去解释,学生乐于接受,便可以借着这个时机进行新课。

2.4拓宽检测形式,提高数学应用意识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