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3-27 16:50:44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12篇电子工程设计论文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2电子工程中存在的问题
机械电子工程快速发展,但是到目前为止,世界各国对于机械电子工程都没有明确的定义和统一的认识,出现这种问题的原因,一方面是机械电子工程发展速度太快,所涉猎的领域越来越多,另一方面是因为设立明确的定义必定会对其发展产生一定的限制作用,不利于机械电子工程继续快速发展。电子工程在发展的过程中产生了一些难以解决的问题,电子产品的发展方向是具有更高集成和大容量,同时体积也越来越小,这就需要技术的不断升级来实现发展目标。电子工程设计方案需要获得科学的检验,要对其进行仿真分析。电子元件所处的工作环境是设计人员应该考虑的问题,要对设计方案进行有效优化,最后要对电路特性进行分析。另外电子工程在运行中要避免静电的危害。为了实现电子工程取得进步获得发展,需要在电子工程设计中采用EDA技术。
3电子工程设计要点
3.1仿真分析
机械电子工程设计方案需要通过科学的系统仿真或是结构模拟来说对其可行性、科学性进行验证和分析。通过仿真分析来确保设计方案在后续实践中能够顺利应用。在仿真分析过程中,使用EDA技术可以为仿真分析提供良好的支持。EDA技术能够通过各个环节当中的传递函数来进行数学建模并对其进行仿真分析,这样构建和仿真系统能够准确验证设计方案的实践性,并能够对电子系统工最后程设计方案进行推广和使用。这种仿真分析对于提高我国电子工程设计的整体水平和产品质量有积极的指导意义。
3.2优化设计
对设计方案进行优化的目的是尽可能确保电子元件在应用过程中具备稳定性与可靠性,保证其拥有最佳的容差和工作环境。在实际工作条件下,使用传统的电子工程设计方法,难以对实际容差及电子工程元件工作环境进行全面的检查和分析。不能对电子元件环境进行全面勘测,就容易导致设计方案在此方面出现漏洞,这样一来电子元件的容差及其工作环境温度就很难得到有效的保障。利用EDA技术则能对设计方案进行良好的优化,因为EDA技术可以对电子方案环境进分析计算,获得电子元件在实际工作中所处的环境温度等相关数值。在分析获得的数值基础上,来对电子工程设计方案进行优化,保证方案在实施后,可以稳定工作,具有可靠安全保障。
3.3预防机械结构中的静电
机械结构是根据设计方案来工作并应用于事物成为满足功能需求的结构。在科技快速发展的大环境下,集成电路设计愈来愈复杂,这对静电的防治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静电对电子元件的破坏巨大,静电电场能够对周边电荷有吸引力会破坏绝缘体,使电子元件敏感度降低,甚至是引发集成电路烧毁,使电子产品直接报废。这要求工作人员做好静电防护,对防静电工作区域进行划分,保持操作空间的清洁,降低静电发生的概率。在电子工程故障检测方面,要将传统的电子工程故障检测和智能故障检测方法结合,相互验证,在电子技术投入方面加强,提升电子工程检测技术的能力,增强电子元件、电路对环境的适应能力。
3.4电路特性的有效分析
对电特性进行有效分析是EDA技术中的重要内容,在电子工程设计的过程中,理论分析都是在数据分析和特性分析的基础之上进行。因此,数据分析和特性分析方面的数据必须准确及时,使用传统的电子工程设计方法会受到多方面的限制,难以保证数值的准确性,电力测试的实际精度会受到较大的影响,不利于后期稳定性的建立。EDA技术就能够对整个系统进行全面的测试,并保证测试的精确性与科学性,避免设计方案出现结构性的差异确保设计方案的整体性以及合理性。
1.1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的培养方向初探
电子信息工程专业旨在培养具备扎实的电子技术和信息系统的理论基础知识,知识面宽,实践能力强,能从事电子及信息系统的研究、设计、制造和应用工作,富有创新精神的宽口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知识面宽容易使学生产生困惑,往往形成“什么都学又都学不精”的印象。让学生的学习具有方向感,明白学习的众多课程之间有什么关系,学完之后能够具备什么能力,通过树立培养方向去除学生的这些疑问。从电子信息工程的专业名称及培养目标来看,该专业主要由“电子”和“信息”两方面构成;当然二者是不能简单分开的,但在学生培养过程中可有所侧重,即形成偏重于应用电子类和信息处理类的两大方向。应用电子方向强调学生在硬件方面的能力,通过电路、电子技术、微机原理、单片机、DSP、嵌入式系统、EDA等课程的学习和实践,以电子系统的设计开发为发展方向。信息处理方向则强调算法开发与软件编程能力,以信息处理与信息系统开发为主攻方向,重点课程包括信号与系统、数字信号处理、语言信号处理、数字图像处理、模式识别、计算方法、高级语言编程、数据库等。上述大部分课程都是电子信息工程两个方向的公共课,两个方向是不能截然分开的。
1.2课程设计的方向把握
对于电子信息工程两个不同方向的学生,专业方向课程设计的组织实施是分开进行的,即分成应用电子技术方向课程设计和信息处理方向课程设计,这两类设计课程都安排在学生修完各方向的主干课程之后。课程设计题目的拟定要体现方向性,如应用电子类的题目可设定为小型电子系统的开发设计,如“室温控制系统”、“智能小车”等的设计开发,信息处理类的题目如“语音识别”、“人脸识别”、“车牌检测”等。学生根据个人兴趣和知识结构确定不同的发展方向,选择相应的专业方向课程设计题目。完成各方向的设计题目需要的实验条件是不同的,相应的成果形式、成绩评定方式也不尽相同。
2专业方向课程设计实施实例
电子信息工程信息处理方向注重算法开发与编程实践,主要研究利用信号处理、图像处理与模式识别等信息分析处理手段及编程工具进行相关信息系统的开发设计,专业方向课程设计中常采用图像处理类的设计题目。数字图像处理是电子信息工程的专业课,同时也是一门综合性学科,其内容多、跨度大、覆盖面广,主要学习应用计算机对数字图像进行分析和处理的基本理论、方法。要求学生在掌握有关图像处理和图像分析的基本概念、基础理论、典型方法的基础上,掌握一定的编程实践技能[5-6]。充实设计内容并改进组织形式,通过课程设计促进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和应用能力的提高。
2.1图像处理类课程设计的拟定思想
图像处理类课程设计要突出两方面的内容,一是对图像处理基础理论的巩固提高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训练,二是至少熟练掌握一门编程语言、选择适当开发平台实现具体的图像处理算法[7]。为此在题目选择、设计方案制定等方面应考虑以下几个问题。
(1)设计题目的选择。课程设计不同于教学过程中的实验,与之相比要更加突出设计性和综合性;而从工作量和难度上讲低于毕业设计。题目不能太大太难,必须是学生经过认真思考、查阅资料和分组讨论,利用所学知识能给出解决方案或提出思路。设计内容要突出实用性,可以是实际问题的简化。解决问题需要综合应用图像处理多方面的知识点,但要避免图像处理算法的简单叠加,讲究合理应用。
(2)开发平台的选择。针对具体的应用实例可以采用不同的开发平台,如利用普通计算机下的Windows或UNIX平台、利用DSP、FPGA或其他嵌入式开发平台。
(3)编程语言的选择。图像处理中主要的编程语言是VC和Matlab,二者优缺点都非常突出。VC功能强大但要做到熟练使用难度较高,Matlab中有图像处理工具箱、包含了大量可直接调用的图像处理函数,应用简单但程序运行速度偏慢。不同的设计题目可能适于在不同的开发平台下选择不同的编程语言来解决[8]。题目设计时不仅要考虑题目自身的难度,还要兼顾各开发平台及应用不同编程语言的难度差异,比如在Windows下应用Matlab可以选择难度稍大的题目,而使用DSP或VC的设计题目相应要简单一些。
2.2课程设计范例—基于DSP的车牌检测
按照课程设计大纲的要求,考虑到具体设计中的多方面因素,实际教学中设计了多个题目,学生可以根据自身知识水平及兴趣爱好进行选择。现举一个具体实例,借以说明图像处理课程设计的组织管理过程。车牌定位是进行车牌自动识别的前序步骤,定位结果对车牌的识别会产生决定性的影响。设计的主要内容是综合运用所学的图像处理及相关课程的知识,建立基于DSP图像处理综合实验平台的车牌检测定位系统。
(1)设计要求与指导
布置题目,给学生下达课程设计任务书,同时提供课程设计指导书,让学生明确设计题目要解决什么问题、具体完成哪些内容,以及大致的解决思路。该设计题目要求在DSP平台下完成,完成该题目的关键在于两点,即车牌检测方案的制定和DSP平台下的编程[9]。制定车牌检测方案首先要对含有车牌的图像进行分析,找出车牌区域有别于其他区域的特点,然后根据这些特点及所学图像处理知识设计检测方法。为了便于进行车牌检测,通常还需要对图像进行预处理以提高图像质量。要在DSP平台下完成该设计,必须熟悉DSP的开发环境,同时具备较强的编程实践和算法开发能力。与学生进行初步的沟通,使其明确要完成该设计题目,可以从如下几个方面入手。①分析车牌区域的特点及与图像中其他区域的主要差别。②设计车牌定位的实现方案,主要包括图像的预处理(如平滑、锐化、消除光照不均匀等)、车牌边缘提取、干扰区域抑制、牌照搜索与截取等。③利用DSP实验系统编程实现设计方案,处理结果要求实现车牌区域的自动截取。
(2)组织协调与方案制定
承担设计的课题小组选出组长负责课题分工及组员间工作的协调。课题组长选择平时成绩较好、组织协调能力强的同学担任。组员分工以能圆满完成课题任务为原则,兼顾个人特长和兴趣爱好。如动手能力和编程能力强的同学可主要负责DSP平台下图像编程工作,理论知识掌握得比较好的同学可主要负责算法分析与流程设计。当然,分工时也可以考虑有针对性地进行“补短”,通过课程设计促进各方面知识和能力的全面提高。针对车牌检测这一问题,课题小组制定了处理流程。即首先对采集到的车牌图像进行预处理,以降低噪声干扰;然后根据车牌区域的灰度特点选择适当阈值将图像二值化;提取图像边缘,并可利用数学形态学的开闭运算或自定义模板中值滤波进一步去除干扰;牌照区域搜索利用投影法,即通过检测图像向水平和竖直两个方向的投影数据确定车牌区域;最后根据投影检测的结果截取车牌子图像[10]。
(3)算法设计与编程实践
根据处理流程,分工实现各步处理算法开发与代码编程。经过程序调试及对多幅车牌图像的测试改进算法,以逐步提高车牌检测的可靠性和算法执行效率。采集到包含车牌的图像,经过预处理、二值化、边缘检测、投影法定位,最终得到车牌子图像,为后续针对车牌的识别分析等工作做好准备。
(4)设计总结
学生根据自己所做的工作对课程设计进行总结,提交课程设计报告。设计报告重点反映个人所做的工作,交待清楚课题背景和设计内容、方案选择与理论分析、方案实现方式、结果分析以及设计总结等内容。
2CDIO模式下的课程改革探索
2.1教学定位
通过与相关企业的座谈与对本地小家电企业的调研发现,企业需要的工业设计师应该具有:对产品工艺和结构等技术方面的了解、熟悉与外形设计有关的国家标准以及满足产品造型安全性的检测等。由此确定了工业设计专业开设《电子电工》课程的主要目的是需要学生通过对该课程的学习,掌握基本的电工电子技术,了解常见电子产品的结构,为该类产品造型设计提供必要的工程依据。
2.2教学内容制定
根据调研结果和企业需求,将教学大纲作了相应的调整,制定了符合工程的教学内容。其中,课堂授课部分的内容作了如下调整:将以往的电子电路的基础知识进行压缩(约占总课时的1/2),增加与电子类产品造型相关的标准,例如3C、UL等常用标准(约占总课时的1/4),电子产品安全性测试方法与产品造型设计安全性原则等内容(约占总课时的1/4)。同时还会根据调整过的教学内容,编制一本能够适用于该校工业设计专业特点的《电子电工》教材。实验教学方面,基本思路是“从模仿到设计”。即将实验教学的场所由学校搬移至产学研合作基地,学生通过学习已有产品(例如灯饰、小家电等)的设计过程、设计方法、设计经验等,让学生对实际电子类产品的结构设计与造型设计的方法、思路、经验等有了足够的认识后,再将学到的这些实际经验应用于自己的设计中去。将验证性实验的教学由实验教师完成变为由企业中的特聘教学完成。这样可以将课堂的抽象理论学习转化为生产实践中的具体应用,学生的学习热情被激发,学习效率显著提高。
2.3教学实践
依据CDIO理念,教学的目标是通过学习该课程,增强学生的“构思-设计-实施-运作实践”的能力。在具体的教学实施过程中,将课堂教学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基础专业知识的讲授,由工科的教师担任,主要是建立学生对电子电工技术中常用的基本技术和方法的使用原则;第二部分,工程实践的讲授,这部分以讲座的形式授课,邀请相关企业的工程技术人员作为特聘教师,以企业实际项目为例,系统全面地剖析产品造型与产品结构、工艺之间的联系,同时,解答学生在实验或学习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实验教学部分,改“学校———学校”的训练方式为“学校———企业———学校”的训练方式,安排学生深入产学研企业,通过对企业中各类电子类产品开发周期的了解,学习其开发经验,开发的方法。回到学校后,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参观到的某一具体产品作为训练项目,仿照学习到的开发过程,重新完成开发过程。这种训练方式让学生在课程中将学习和实际应用相配合,能够充分了解工业设计实践教学的动机;从基础学习阶段深入到实际应用与技巧的使用,切身体验实际项目的经验与专业设计知识的均衡发展,能使学生真正体会到设计理念的真谛及实践教学的真正意义;由于实际设计项目的参与,使学生日后的设计相关工作经验更为丰富,有利于培养学生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对看到的和学到的内容有更深刻的了解和理解。具体完成过程如图2所示。除此之外,还将这门课程学到的内容与工业设计专业其他课程进行“嫁接”。比如与工业产品造型设计课程、产品包装等课题联合,形成综合性大实验项目,让学生通过这些综合性项目对工程类课程与艺术类课程很好地结合与应用,锻炼其综合分析运用能力。
2.4综合评价
根据CDIO理念,针对《电工电子》课程改革的目的,对学生评价方法也做了调整。改原来的纯理论考试为理论考试与实验考查各占50%,其中,在实验环节的成绩又分为几个方面:学生在团队中起的作用,与团队的合作与交流占10%,综合利用工程方法能力占30%,作品展示期间,由参与评价的其他老师和同学的打分占10%。这样一来,能够更加客观地反映学生对基本技能的掌握和对工程实践的认识,加强学生人际技能、团队与沟通能力。
2.档案利用方式不同。传统档案利用需要设计人员亲自到档案馆借阅,且受限于实体档案的数量、档案的借阅情况、档案馆的开馆时间等,利用率较低。数字档案充分利用网络数据传输的便捷性和实时性,随时为用户提供浏览或下载档案服务。数字档案的使用率远远高于纸质档案,使档案充分发挥出其自身的价值。但是,数字档案的频繁访问也对档案系统的健壮性、数据结构的合理性、档案编研的科学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二、在电力工程设计中加强数字档案管理的对策
1.加强档案管理业务平台建设。档案管理服务于电力工程设计工作,所以,数字档案管理平台不是孤立的,而是与协同设计平台集成于同一工作平台。电力设计院的设计人员与档案管理人员,都使用该平台进行设计和档案管理等工作,并通过该平台实时在线沟通。在协同设计平台上设计完成的电力工程,其电子档案基于网络审核合格后,由档案管理人员负责接收、整理和网上归档。应用档案管理业务平台实现在线档案收集,保证了电子文档的真实性、及时性和有效性,并能定期对电子文档进行版本更新,极大地提高了工作效率。
水利水电基础建设在国民经济发展中占领十分重要的地位,发挥好这笔资金的经济效益,对促进经济建设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加强水电工程造价管理是项目正确决策的重要根据,水利水电工程造价管理的要害是通过科学的方法和手段确立工程造价。其核心新问题就是价格机制新问题,它也是投资宏观决策和进步项目投资效益的一个核心新问题。工程造价管理中涌现的众多新问题可以借助于信息技巧进行改良,并且可认为工程造价管理领域供给一个跨越式发展的平台。为更好地对工程造价工作进行科学有效的管理,笔者认为应该加强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1.加强水电工程造价管理,必须完善工程造价管理系统
一要建立一个统一的工程造价管理机构,强化工程造价管理部门的管理职能。加强宏观调控能力,健全工程造价管理的制度和措施;加快法规建设,规范建筑市场,掩护市场主体的合法权益。二要理顺各种工程造价管理主管部门的关系,建立各部门定期的和谐接洽制度,使工程造价管理的标准和指标能够更好地连接、配套。从政府组织管理逐渐过渡到行业协会管理,勉励设立专业的工程造价咨询中介机构,国家部门对政府和非政府投资离开管理。
2.加强水电工程造价管理,必须建立统一的工程造价信息网
目前国内许多地区建立了当地的工程造价信息网站,一般都是按照当地的习惯来划分工程分类、材料分类、材料编码以及指标和价格等,对全国的应用者来说存在众多不便。从发展的角度来看,根据工程类别划分,统一信息采集标准,统一信息编码,统一口径内容,统一数据库解决方案,建立全国统一的工程造价信息网是信息技巧在工程造价管理领域利用的必定产物,也是造价工作者们所期待的。该网站应供给全国各地的工程造价信息,包含建材价格信息、造价指标、行业动态以及文件法规等等。它不但有利于应用者查询、分析和决策,更有利于国家主管部门履行统一的管理和和谐,使得工程造价管理统一化、规模化、有序化。
3.加强水电工程造价管理,必须打造工程造价网络市场操作平台
利用信息技巧建立工程造价网络市场操作平台,在网上建立虚拟的建材市场,网络管理,开辟网上定购等电子商务利用。从世界领域来看,推动建筑业管理网络化、主动化、电子化和全而信息共享已是大势所趋,建立在现代通信网络基础上的视频会议网络将成为建筑业信息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得到各单位的器重,因而实现网络招投标工作也成为一种必定趋向。在这个操作平台上,可按照这样的程序实行摘要:招标公告、投标单位网上报名、对投标单位的资格预审、随机抽取专家评委、网上递交标书、网上开标、评标、定标,合同管理。这样不但做好了招投标工作,而且加大了管理的公平性、公平性、透明性,更利于工程造价管理领域的健康发展。
4.加强水电工程造价管理,必须完善工程造价管理网络系统
一、引言
火电建设工程中各种资源的配置即具有很强的特殊规律,对工程建设的成败有至关重要的作用,绝不容忽视。火电厂建设工程有其固有的行业特点,其需要的资源可以分为资金、人力、机具、设备、材料、图纸,以及施工场地、空间和道路等,缺少任一资源都会对工程建设造成重大影响。本文就图纸资源的特点及配置进行分析。
二、设计工作及图纸资源的特点
图纸资源是设计单位取得必要的设计基础资料后,经过设计过程完成的,图纸是指挥现场施工的必须条件,没有施工图纸,就无法制定施工组织设计方案,无法组织材料、人力以及机械,更无法进行验收和质量控制。笔者在火电基建工程实践中总结了设计工作的特点:
1.设计周期长,时间跨度大。由于火电建设工程系统复杂的特性,设计工作量很大,而且各专业之间相互配合很多,许多卷册还需要结合现场实际进展进行设计变更,故设计周期很长,一般从初步设计开始到施工图基本完成要经过初步设计、司令图设计、施工图设计、竣工图设计等阶段,前后至少两年时间,其中施工图设计高峰就需要经过六至八个月时间。
2.设计进度受基础资料的影响很大。火电工程的设计需要设备厂家的资料才能开展,设备厂家向设计单位提交设备的大小、接口尺寸、动静荷载、电负荷等参数,设计单位才相应设计设备的位置、基础、连接管道、电源等。假如在设计过程中上述设备没有订货,或者设备厂家没有向设计院提交资料,设计工作自然无法进行。
3.各个工程的设计具有不可复制性。由于地质条件、气候环境、燃料品质和设备厂家的不同,主辅设备的参数和建筑物的结构显然不可能完全相同,系统配置也有多种方案可供选择。而且由于原始场地条件的差异,各厂附属系统的布置位置也不可能完全一样,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设计。
三、图纸资源配置
1.图纸资源的特性
图纸资源即设计院或设备厂的设计成果,是一类特殊的资源,其设计特点决定了其设计工作需分步进行,图纸是随着建设进度分批提供的,不可能在施工前将图纸全部设计完成。施工中一旦某个环节卡壳,现场就有可能出现停工待图现象。从工程施工的角度讲,图纸资源相对工程是唯一的,到位得越早,越有利于施工方案和材料的准备,且其到位得早对其他资源的配置也没有负面影响。
尽管当前设计院由于工程较多比较繁忙,但相对而言,设计工作的弹性远比设备制造要大,制约其到位的主要因素还是设备的招标定货和提供设备资料的早晚。这些都需要项目公司超前策划,加强过程监督,才能保证设计进度,使图纸资源按要求配置到位。
相对设计单位的设计图纸,设备厂家的图纸也是影响工程进度的重要资源。不过厂家设备一般都是成型产品,图纸相对稳定,其交付进度是有所保障的。
2.火电工程建设各资源的配置关系
(1)图纸资源与材料资源的关系
图纸资源与材料资源之间是因果关系。要想使材料按时到场,图纸必须提前到位。按照电力建设的惯例,图纸应先于施工开始前三个月到场,以便项目公司和电建公司准备甲乙供材料。尤其对于一些制作工期较长或非通用的材料,更需要提前准备。而且图纸中的设计错误对材料准备的影响也很大,在实际工程中,由于设计本身错误或设备厂家资料错误导致的图纸和材料清册错误很常见。
(2)图纸资源与机械工器具资源的关系
对于施工工艺较复杂的分项工程,根据设计图纸的要求,会制定出不同的施工方案,必然涉及到机械和工器具的需求。比如某些混凝土预制件的制作,预制件的大小和形状的设计要考虑最终整体强度、接缝处的二次灌浆等因素,单个预制件越大就越需要大的起重工具完成吊装。再如烟道支架等,某些工程设计采用钢支架,某些工程设计采用采用混凝土支架,后者就需要准备浇筑混凝土用的模板。所以图纸资源制约工器具资源的配置,也需要图纸尽早到场以便尽早准备。
(3)图纸资源与人力资源的关系
除材料和机械工器具外,根据图纸要求制定的施工方案也会对施工人员的数量、素质提出要求。尤其是一些需要特殊工艺的项目,会要求特殊的人员施工。比如高温高压管道的焊接,要求必须使用有相应材质焊接资质的焊工完成,不同的防腐工艺、也需要不同专业的施工人员完成。
(4)图纸资源与场地道路资源的关系
在火电厂为提高土地利用率和降低投资,在设计中会尽量减少空余场地的面积,厂区内道路、通道和空地的面积很小,而且这些场地也会布置地下管道、沟道等。所以基建施工场地分为两类,一类是在建设区域外租赁来的场地,一般用于组装、制作、物资存放、办公、生活;另一类则是通过科学的施工组织设计,合理安排工序,临时占用一部分建设用地,作为另一部分施工作业的施工场地,用于机械布置、现场物资中转、施工作业。道路资源也同样,除正式道路外,在施工期间根据施工要求,也会在建设用地中开辟一些临时性通道。故而良好的设计会充分考虑到施工需要,使场地能够周转使用。
(5)设备资源与图纸资源的关系
2提高工程设计选题比例,鼓励到企业做设计
毕业设计的选题应围绕工程能力、创新能力和科学研究能力培养这三大目标,加大紧密结合本专业工程实际问题的创新型选题的比例。注意选题的深度、广度与工作量大小要与本科生的实际能力和学校的教学计划相适应,不能贪多求大,要确保学生经过努力能够在规定时间内完成课题或取得阶段性成果。工科专业学生的毕业设计中,工程设计型、应用型题目应占80%以上。鼓励教师将自己的科研成果转化到毕业设计选题中,为学生接触行业的前沿科技、培养科学研究能力创造条件。
鼓励依托校外实习基地、工程实践教育中心等平台,由厂方提供实际工艺改革项目、新产品开发项目或工程设计项目,学校教师与厂方工程技术人员共同拟定设计题目。条件成熟的部分专业也可安排学生在企业真实环境中完成毕业设计。企业提出毕业设计题目和导师人选后,学校依据教学大纲和人才培养方案的要求进行审核。题目确定后,由学生网上选题。选题页面提供课题工程背景、学术价值、经济价值方面的简要介绍,企业指导项目还需提供合作企业概况和企业导师简介。
3加强过程监控,确保设计质量
学生选题名单确定后,在第七学期末前两周内安排学生与导师见面,由导师详细介绍课题的内容和要求,向学生下发《毕业设计(论文)任务书》,布置文献检索、外文文献翻译和开题报告等任务。对于企业指导毕业设计的项目,在不影响企业正常运行的前提下,由校企双方通过协商,确定本届毕业生指导的具体安排和管理措施。学校向企业方介绍本校毕业论文的规范要求和教学流程安排,提供《毕业设计(论文)管理条例》、《毕业设计(论文)撰稿指南》、《优秀毕业论文(设计)汇集》等相关资料。遴选企业指导教师时,要求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称或丰富的独立科研经验。
在毕业设计进行到第三周时,开展初期检查,重点检查题目设置、课题主要任务与要求、工作量和进度安排等。第七周时进行中期检查,审查进展情况、有无偏题或跑题、完成课题存在的困难和解决方案。在答辩前一个月,重点检查学生的设计和论文初稿,督促学生按时按量完成设计任务。校外进行的毕业设计工作,学生按企业作息制度上下班,由导师对学生进行考勤,学生每月一次书面汇报毕业设计进展情况。论文环节中专业方面的指导与论文专业内容质量的把关由企业导师负责,学校教师负责论文的形式审查,协助做好对学生的日常管理,协调解决临时出现的问题。毕业设计经费向与生产实践、科研、社会需求相结合以及硬件设计制作较多的课题倾斜,毕业设计评优指标也向此类课题倾斜。
4改革成绩评价模式,引入企业专家意见
中图分类号:TU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一.引言。
近些年来,我国的房建工程得到快速发展,在自身工程技术得到更新的同时,更融入了许多新的管理技术,工程预算管理就是其中之一。常言道,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此话简明扼要的说明了预算及预计对于事务的重要性。在房建工程中,工程预算管理是现代企业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工程预算管理通过对行为计划进行量化,提供了直观有效的现代企业管理模式,有助于管理者协调和贯彻工程计划,有利于工程的管理。
二. 房建工程预算管理的概念及重要性。
1.概念。
房屋建筑工程在项目建造之前,施工企业要对拟建工程项目的主体工程和相关附属工程及所需要的人力、物力、财力等资源的消耗进行预估计算,按照拟建工程项目的设计图纸和建筑工程的预算定额、建筑材料预算价格、费用定额及其相关配套使用的相关规定、标准等,预先计算并确定每个新建、改建、扩建或复建的工程项目所需要花费的全部费用的技术经济文件,称之为房建工程预算。
2.重要性。
房建工程预算管理是一项系统性的工程,需要进行全方位和全过程的管理,在预算管理中要充分发挥约束机制的功能,发挥工程预算管理的重要作用。合理的工程预算,其提供的各项工料消耗成本和工作量等资料是企业管理中必须重视的参考指标,同时也是编制施工组织设计的重要依据;房建工程预算管理工作中,工程设计变更预算账目是竣工结算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企业办理工程竣工结算提供了依据。房建工程预算管理是通过对一定时期内的收入和支出情况,用货币的形式来体现工程项目的投资价值,是反映工程效果最直接的表现形式,同时也是加强工程单位管理、实现经济核算、编制施工计划、考核工程成本的重要依据。
三.目前我国房建工程预算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1.房建工程预算管理体制落后,缺乏全过程综合管理的意识。
目前,我国现行的房建工程预算管理基本上都是处于阶段性的管理模式,整个行业缺乏对建设项目的全过程进行综合管理的意识。房建工程设计单位、建设单位、工程施工单位都缺乏统一的工程造价管理目标,没有一致的衡量标准,同时工程监理单位通常也只注重对房建工程的施工阶段中的施工质量和施工进度进行管理,很少介入到投资决策分析中来。房建工程设计单位在工程设计阶段中,做出了工程的概算计算,甚至细化到预算,但由于缺乏对工程设计方案造价指标的控制和约束,导致工程设计较为保守,造成投资偏高。工程施工阶段中,由于工程的标底和标价估价不准确,加上成本管理不严谨,出现资金短缺等,导致投资管理失控。房建工程一旦无法按时完工,会增加额外的贷款利息,使得原本紧缺的资金更是雪上加霜,给施工单位容易带来巨大损失。
2.预算编制方法滞后,导致预算结果偏差较大。
房建工程预算管理信息系统的缺乏,是当前众多建筑单位所面对的普遍问题,由此带来的是工程预算管理人与无法及时获取相关的成本定额信息,而工程造价管理部门仅仅只能通过定期的调整系数来对造价作出调整,弥补预算及造价差距,此种模式和国际同意的工程预算编制方法有较大的差距,无法适应现代市场经济的发展需要。另外,在房建工程施工过程中,有各种新型材料和新型施工工艺及技术应用到施工中,原有的预算编制和工程定额较为单一,无法满足先进的生产力作用下的工程管理,同时由于我国现有的预算编制方法缺少一定的弹性,导致工程定额的单价跟新速度较慢,严重拖慢了预算编制工作。
3.预算管理从业人员无法满足工程造价管理的需要,专业素质有待加强。
在我国现有的房建工程造价咨询和顾问公司中,占绝大多数公司的主要业务都是依靠定额进行房建工程的预算和结算审核,而其中的操作人员往往都只具有从事概预算处理的工作资质。在推行工程预算管理工作中,现代预算管理无法满足工程造价管理的需要,无法适应造价管理的要求,这一问题被暴露出来,主要表现在:
(1)从业人员专业素质和技术素质较差,无法独立而又正确的处理工程中复杂的技术经济问题,对投资的预控能力较差,造成大量的工作仅仅停留在事后处理的层次上。
(2)从业人员缺乏经济相关的法律知识,对事件正确处理及后期索赔处理的能力较差,缺乏对国际工程管理中的FIDIC合同条件的理解,无法正确应用到预算管理工作中。
(3)无法组织协调共享项目中各个主体之间的关系,导致管理较为混乱。
4.管理制度不够完善,工程限额设计未全面推行。
根据研究表明,设计阶段影响工程成本的比例占据为30%-80%之间,而施工阶段对工程造价的影响约为5%-20%,由此可见,仅仅是通过加强对施工阶段的控制,无法实现预算控制和管理的真实目标。在现有的管理体系下,工程项目没有设计招标,存在较多的设计问题,严重影响了工程预算管理。
四.提高房建工程预算管理的应对措施。
1.实现房建工程的全过程造价预算管理。
对竣工房地产的工程经济指标进行测算,确定较为合理的房地产工程投资估算指标和工程设计的概算依据,通过对房建工程的投资估算管理和深入推行限额设计,合理确定工程项目的静态投资,并对动态投资进行充分预测,做好投资决策,保证投入资金的充足。要加强对设计阶段的造价控制管理,对工程施工和竣工验收时,要注意和设计方案进行对照检查,要做好工程设计变更的成本控制。
2.加强工程预算环节的监督管理。
针对目前房建工程预算环节较为混乱的情况,除了要加强编审从业人员的工作管理之外,要将工程预算作为工程项目监察的重点,深入做好预算管理的落实和检查工作。
3.提高工程预算管理队伍的综合素质,建立健全高校的预算预警机制。
工程管理队伍的素质低,就无法胜任工作的需要,要通过加强专业教育和培训,通过对工程预算编制、管理、控制、检查等相关知识的学习,提高处理复杂经济问题的能力,合理控制和协调项目工程各主体的关系。
房建工程的预算管理涉及到施工各个阶段之中,是一项非常庞大而又繁琐的工程,要通过建立预算预警机制,充分发挥预算管理的作用,将非必要和非正常的经营活动及时消除,有效减少工程不必要的资金损失,将工程开支控制在预算之内。
五.结束语。
房建工程的预算管理涉及面广,同时较为复杂,需要工程管理人员的大力协作和配合,通过健全预算管理体系,制定预算管理制度,加强从业人员的专业能力教育,提升处理经济预算的能力和水平,合理控制工程动态成本,提高工程预算管理水平,保障工程的正常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赵海莲 关于房建工程预算管理问题探索与研究 [期刊论文] 《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 -2012年23期
[2]周荣平 浅谈房建工程预算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措施 [期刊论文] 《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 -2012年36期
[3]倪治标 NI Zhi-biao 浅谈房建工程预算管理的问题及对策 [期刊论文] 《中国住宅设施》 -2010年7期
[4]陈瑾 新时期下房建工程预算中的问题及措施探讨 [期刊论文] 《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 -2013年11期
Abstract: in the design process of electrical engineering, the design of grounding system is important to the choice of meaning, scientific and reasonable grounding system is very important, if there is no choice good grounding system, so in the use process is prone to security issues, and has the security problem is difficult to repair, about Grounding system design electrical workshop, there are clear criteria for the selection of grounding system, grounding system, divided into TN, TT grounding system and grounding system of IT three, in the three kinds of grounding system, and has a different design form, this paper mainly on plant electrical engineering grounding system is discussed.
Keywords: plant electrical engineering; design; earthing system
[中图分类号] TU74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一、引言
在工厂电气的设计过程中选择科学合理的接地系统具体十分重要的意义,如果没有选择好接地系统,那么在使用的过程中就很容易出现安全问题,且发生安全问题之后难以补救,关于工厂电气接地系统的设计,国际上已经有了明确的标准,对于接地系统的选择,分为TN接地系统、TT接地系统以及IT接地系统三种,在三种接地系统之中,又有着不同的设计形式,在TN接地系统中可以分为TN-S接地系统、TN-C接地系统和TN-C-S接地系统三种,其中,T是电源处接地、I是经阻抗接地或者对地隔离接地、N是电源处接地、C是保护线和中性线合为一根、S是保护线和中性线分开各用一根。
二、工厂电气工程设计中接地系统
(一)TN-C-S系统简介
TN-C-S系统是工厂电气工程设计中常用的接地系统,在这种系统之中,保护线与中性线一部分分开,另外一部分是合用的,TN-C-S系统在民用的工厂电气工程中十分常用,在实际的设计过程中,一般会将电源线分为N线以及PE线,TN-C-S系统相对较为简单,安全性也比较高,在这个系统中,由于电源线路中有电压降,线路上的电位将会与设备的外壳中出现,因此,在线路接地系统的设计上,需要将线路重复接地,当接地电阻小于等于10欧姆的时候,将线路分为N线和PE线,N线的设计要与地面绝缘。
(二)TN-S系统简介
TN-S系统也是常用的接地系统之一,该系统中保护线与中性线是分开的,保护线并不是通过正常负荷电流设置,在这种情况下,保护线只有在线路发生故障时才会产生电位,因此,该系统可以用在精密电子设备的供电中,也可以用在民用工厂电气供电中,但是,TN-S系统的运用并不能解决相线对地短路以及电压故障引起的点电位升高的问题,且在该系统之中,中性线之中会带有谐波电流、单相工作电流以及三相不平衡电流,其中,谐波电流会给中性线带来电源污染,随着谐波电流的增加,会逐渐的大于相线电流,因此,在供电回路中需要使用4根截面相同的电缆或者电线进行供电;单相工作电流也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由于中性线的电流与相线电流相同,在照明时间的增加以及照明强度的增加下,单相工作电流也会越来越大,会产生一些负面影响,因此,单相工作电流也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此外,在供电的过程中也会产生三相不平衡电流,这也是在供电系统中必然会发生的问题之一,且随着供电时间的增加,这种情况也会逐渐变得复杂,由于TN-S系统的供电是根据三项不平衡电荷设置,因此,在线路中会有三种电流通过,加上中性线中存在阻抗值,且线路越长,阻抗值就越大,在供电的过程中也必然会产生对地电压,因此,在设计的过程中,也必须要考虑以上存在的问题。
(三)TN-C系统简介
在TN-C系统中,中性线与保护线是合用的,在实际的设计过程中,设备金属外壳中的保护线与中性线都是设置在PEN线中,在PEN线除了会有正常的负荷电流通过,还会有谐波电流通过,PEN线中的电降压也会出现在线路的金属管线以及用电设备的外壳中,一旦PEN线路中出现碰地短路以及断线的情况时,将会随之产生较高的对地电压,如果同一台设备中PEN线是连通起来的,那么当故障产生之后,故障电压很有可能会沿着PEN线蔓延至其他的工业设备,导致人员触电,情况严重时还会引起火灾,威胁着人员和设备的安全。因此,TN-C系统适合用在三相负荷平衡并且谐波电流较少的供电系统之中,一些精密的电子设备、无保护的民用工厂以及有爆炸、火灾威胁的场所中不宜使用。
(四)等电位联结
采取等电位联结的方式可以有效的降低预期接触电压,这种方式的效果也比重复接地的效果要好,也更加容易实现,等电位联结可以分为主等电位联结以及辅助等电位联结,主等电位联结就是用于主接地导体、保护导体以及电气装置外部的导体的连接中,在主等电位的区域中,其电机防护的水平要比其他区域高;辅助等电位联结就是在局部范围之内将外部的可导电部分相互连接起来,使这一部分可以处于同一电位。
三、结束语
在电气工程设计过程中,接地系统的设计是其中的重要工作,因此,电气设计人员在整个接地系统的设计中要考虑全面,对不同方案的优势和劣势进行比较,综合考虑各个方案的经济型、可靠性以及安全性,选择科学合理的接地系统设计方案,在方案设计完成后,要对方案的每一项细节进行审查,看是否与工程的实际设计要求向符合,待审查完成后,方可投入使用。
参考文献:
【1】何树生:对电气施工中电气接地装置设计的分析研究[期刊论文],河南科技,2010,06(30)
中图分类号:F407文献标识码: A
l 引言
集成电路的飞速发展使电子科学技术的面貌日新月异。电子产品在50年代以前是以电子管为核心器件,60-70年代逐步由晶体管代替,80-90年代则是以集成电路为主,并由全模拟电路转为兼有模拟、数字信号电路且以数字信号电路为主的信号系统。计算机科学的兴起及其广泛应用深人到国民经济的各个领域。计算机技术已成为实现现代化必不可少的手段,没有哪个行业有电子工业这么快速的惊人变化。为适应科技高速发展的形势,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需要,必须转变我们过去在计划经济休制下形成的教育思想,使教育真正面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面向世界,面向21世纪。
2 电子信息工程类大学本科生培养目标及必备的知识结构和基本素质
2.1 专业教育培养目标
面对当前这一新的形势,新的教学改革大潮,世界上一些发达国家普遍认为大学生的工程教育不可能什么都学,也不可能学得太专,工程教育只能是基础性教育,培养通用的适应能力强的人才。
国家教委结合我国实际情况,提出了高等教育要进一步拓宽专业面,加强基础教育,加强计算机教学,加强实践性环节教学的教学目标。我们认为电子信息工程类核心技术基础课程的设置可以分为3大模块,即:①电路理论、电磁场理论、信号与系统;②线性电子线路、非线性电子线路、数字逻辑电路;③计算机科学与工程。所涉及的内容是电工学、电子学技术中已经成熟的并带有普遍意义的基本理论、基本分析方法和基本技能。它提供了电子信息工程类专业人员所必备的知识结构和基本素质,这些课程的内容是今后学习专业课的基本知识。
2.2.1 电路、电磁场与电磁波、信号与系统模块
① 电路分析、信号与系统课程是电工类各专业的重要技术基础课,它是核心技术的基础与核心。电路分析基本内容是:电路与磁路、交流电路、动态电路的分析等。参考学时为90-100学时。
信号与系统基本内容是线性连续时间系统、线性离散时间系统分析、线性系统的状态变量分析、随机过程和信号处理等。参考学时为80-90学时。
② 电磁场与电磁波课程是核心技术课的组成部分,同时是一些新兴边缘学科的理论基础,基本内容是:电磁场、电磁波、传输线和天线等。参考学时为80-100学时。
2.2.2 线性、非线性电子电路、数字逻样电路模块
线性、非线性电子电路、数字逻辑电路课程是电子信息工程教育中重要基础课,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技术学科。线性、非线性电子电路课程的主要内容是:半导体器件、放大器、信号波形变换、功率电路、频率变换等。参考学时为150-160学时。
数字逻辑电路课程的基本内容是:逻辑门电路、数字电子学理论基础、组合逻辑与时序逻辑电路、大规模集成电路、模一数接口电路等。参考学时为70-80学时。
2.2.3 计算机科学与工程模块
由于计算机科学的蓬勃发展及其广泛应用,计算机系列课程是电子信息工程技术教育中的核心课程。根据中国计算机学会“93大纲”的规定,它包括9个领域、3个进程、12个基本概念,按照循序渐进的原则,我们认为包含以下基本内容:计算机数据录入技术、编程语言和基本算法、数据结构与程序设计方法、计算机原理与体系结构、操作系统与软件工程、人工智能、计算机网络等。
2.3 实践环节的改革在培养学生能力中的作用
实践环节的重要性不仅在于加强对理论的理解,而且在学生的工程能力训练和科研能力的培养方面有特别重要意义。实践环节包括实验课、综合专题实习和毕业设计等。
实验是实践的主要环节之一,实验课是综合理论和实验技术应用的联合体,它为学生掌握知识和发展能力的统一提供了最佳条件,是全面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如动手能力、思维创造能力、自学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等)的基本环节。对培养学生的基本技能、探索精神、坚强毅力和求实作风等方面都有积极作用。综合专题实习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的工程设计能力,建立正确的工程设计观点和经济观点。
毕业设计是对学生专业知识和能力的综合实践和考查,是学生在校期间受到的工程师素养和科学方法训练的最重要的环节,根据我们的经验,这一环节应当加强而不是削弱。
3 改革实践环节的方案
3.1 基础实验教学应突出能力培养使学生达到如下要求:
① 熟悉常用的元器件的性能及使用。
② 熟悉各种常用电子仪器的使用及各种测试方法。
③ 能设计、组装和调试常用电子电路, 检查和排除常见故障。
④ 具有一定的工程设计能力, 建立正确的工程观点和经济观点。
⑤ 能正确处理实验数据, 进行误差分析和撰写科学实验报告。
⑥ 能应用计算机进行工程设计和数据处理, 能利用计算机进行产品的辅助设计、分析等。
3.2 关于实验教学课程体系的初步设想
3.2.1 体系结构框图
根据原来按技术基础课分别开设实验课所存在的问题,为优化能力结构,设想将电路分析、信号与系统、电子线路、数字电路等课程的基础实验部分合并开设一门“基础电工实验”,内容安排由易到难,由简单到综合,覆盖整个电子技术基础学科的前两个模块。再开设一门课程设计性质的综合实验与综合实习,突出培养工程设计能力。将计算机能力的训练贯穿整个大学学习过程中,并与有关学科的教学环节相结合。考虑到计算机学科能为其它学科提供非常先进的工具,计算机学科的成果能为其它学科的发展创造前所未有的条件,因此在综合实习阶段和毕业设计阶段要尽可能地运用计算机学科的成果。
3.2.2 关于各实验模块的说明
(1) 课程设计性质的电路综合实验
电路综合实验要求设计、安装和调试一个电子电路或一个简单装置,检查并排除实验过程中出现的故障。设计题目有:多级放大器、OTL功放、直流稳压电源、调制器、解调器、计数器、分频器及数字钟等。本实验安排在3年级分段进行。参考学时为60-70学时。
(2) 综合专题实习
综合专题实习使学生得到工程设计中的方案论证、工程计算、安装调试及撰写论文等方面的基本训练。综合专题实习应是电子信息工程系统的一个分机,或一个较小的设备,在技术上已较成熟,在设计与调试方面有典型性与先进性。例如:电视机安装与调试、音响系统安装与调试、数字调谐器、各类报警系统、电子裁判系统、家用电器的电脑控制等。本实验可安排在第7学期进行,可在校内进行,也可在工厂进行,可与生产实习、勤工俭学结合起来,实习期约为3-4周。
(3) 计算机能力训练
计算机能力训练包括计算机操作训练、编程训练、计算机辅助分析与设计、计算机接口实验等。根据由浅入深的原则,全面贯彻中国计算机学会“93大纲”的要求,根据目前大多数高中毕业生的现状,可在第一学期安排计算机操作训练,然后是计算机编程训练;在此基础上可在数学、物理、电路与信号、电子线路等课程中应用计算机进行辅助分析和设计。另一方面,在电子电路、数字逻辑电路课程的基础上可以进行计算机接口实验,从而为利用计算机开发产品,进行综合专题实习作好准备。
围绕计算机学科的发展而进行的综合专题实习应在计算机应用的典型系统选题,如数据库管理系统、多路自动监测系统、综合业务数字网(ISDN)通信系统、人工智能系统等。上机时数为150-200小时。
4 结束语
本文在东南大学教改的基础上,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提出了实践环节教改的实施方案它将国内外教改指导思想的先进性与国内的实际情况的可行性结合起来,可以为绝大多数院校所接受。写作本文目的也在于抛砖引玉,以求加快教改的步伐。
主管单位:中国瑞林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主办单位:南昌有色冶金设计研究院
出版周期:双月刊
出版地址:江西省南昌市
语
种:中文
开
本:大16开
国际刊号:1004-4345
国内刊号:36-1111/TF
邮发代号:44-147
发行范围:国内外统一发行
创刊时间:1980
期刊收录:
核心期刊:
期刊荣誉:
Caj-cd规范获奖期刊
作者简介:洪远泉(1979-),男,广东五华人,广东韶关学院物理与机电工程学院,实验师;周永明(1963-),男,江西泰和人,广东韶关学院物理与机电工程学院,教授。(广东 韶关 512005)
基金项目:本文系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项目编号:10451200501004408)、韶关学院第十三批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项目编号:SYJY20121338)的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64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4)06-0039-01
韶关学院是地处广东粤北山区的地方应用型本科高等院校,跟传统的地方院校一样,电子专业在办学过程中,面临着办学资金不足、教学设备落后、师资整体水平不高、生源质量下降等一系列问题。为在现有的基础上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满足企业对电子专业人才的要求,我们对电子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和课程体系进行一系列的改革实践,探索适合我们的应用型、创新型电子专业人才培养模式。2010年,电子系与广州周立功单片机有限公司合作,对2010级电子专业学生启动电子“3+1”创新教育模式。以校企合作的形式,由企业向学校的人才培养提供工程实践支持、设备支援、师资培训并参与学校的教学过程,学校根据企业对新世纪电子技术人才的要求,科学调整专业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构建教与学、理论与实践、学校与企业紧密结合和全方位素质教育的人才培养体系。充分发挥学校与企业的各自长处,实现合作双赢的局面。
一、电子“3+1”创新教育模式简介
3+1”创新教育模式是广州周立功单片机有限公司与高校提出的新世纪电子专业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旨在培养着眼于21世纪生产一线的、有电子工程素质的零适应期高校毕业生。
从时间角度看,“3”表示从大学一年级到大学三年级的学习时间,“1”表示大学四年级的学习时间。大学前三年完成电子工程师所需的基础知识与基本能力训练,后一年通过产学研的结合,培养工程实践能力,融会贯通所学知识,进行创新设计与实践,达到培养应用型人才的目的。通过教与学、理论与实践、学校与企业紧密结合的培养模式,实现全方位的素质教育。教学上,采用互动式、启发式、探讨式教学方式,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思考能力。[1]
二、“3+1”创新教育实践课程体系
创新教育实践课程体系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基础。在现有的专业培养方案的基础上,结合企业提供的实验设备和企业对人才的要求,通过科学修改、优化组合,以培养学生专业学习兴趣、提高创新实践能力为目标,形成专业技能实践课程体系。通过删减一些内容,增加实践实训课程来合理安排每门课程的学时数,使得学生能够在理论学习中将实践结合起来,培养工程设计意识。“3+1”创新教育实践课程体系如下表1所示。
表1 “3+1”创新教育实践课程体系一览表
学期 实践课程与实践学时
第一学期 电子工艺:18学时,计算机应用基础:18学时
第二学期 电子线路CAD:18学时,数电实验:26学时
第三学期 数字电子技术设计:18学时,模电实验:28学时,物理实验:30学时
第四学期 模拟电子技术设计:18学时,高频电路实验:8学时
第五学期 单片机设计与制作:22学时,高频电路课程设计:16学时,EDA实验:8学时,嵌入式系统实验:12学时
第六学期 电子系统综合设计:36学时
第七、八学期 金工实习:2周,毕业设计:10周,专业实习:1周,毕业实习:12周
三、工程素质培养探索与实践
通过开设实训课程,加强学生的工程设计能力,提供工程素质,是电子“3+1”创新教育模式的一个重要举措。电子工程素质是衡量毕业生综合能力的重要指标。实践证明,工程素质高的毕业生在就业与升学方面比别的学生更有优势。实践实训课程采用由简单到复杂的晋级阶梯模式,一年级培养专业学习兴趣,二年级培养电路设计基础,三年级培养工程设计基础,四年级培养工程设计综合素质,层层深入,将一个对电子专业知识一片空白的大一新生培养成卓越的电子工程师。教学中,尽量选择大众学生能够接触得到的电子产品为实训内容,实现教学内容与电子产业新技术接轨,培养学生专业设计制作的兴趣。教学方式上,将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改革传统的实训课程讲完再做的模式,采取边讲变做与做了再讲相结合的模式,通过实训强化理论,将学生感觉抽象的电子元件、工艺技术、单元电路具体化,加强实训教学效果。
工程素质培养中,除了重视实践课程教学外,还重视对学生进行电子工程文档撰写能力培养。电子工程师的成长过程其实是经验积累的过程,好的经验是在实战中不断总结而成的。经验的总结离不开工程设计文档的收集、整理。在第一学期开设的“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中,根据企业工程文档管理的要求,对工程文档的基本格式、撰写方法、电脑排版进行系统教授。并要求学生在完成每次的实验实训后,撰写规范的设计报告。[2-3]
四、“3+1”创新教育实施模式
“3+1”创新教育模式在实施过程中,将实验班、实验室、实践基地紧密结合,形成开放式教学管理模式。学生自愿报名加入实验班级,学校提供专门的实验室,并由学校和企业提供必要实验设备和器材,把实验室钥匙交给学生管理,形成开放式实践教育基地。每个学生在实验室有固定的位置,配置电脑、电源、信号发生器、示波器和各类开放板。在实验班中,学生自主管理,建立班级管理制度,管理班级成员的学习和生活,对于违反班级管理制度的学生及时进行警告,严重者进行淘汰。通过开放式的实践基地,结合创新教育课程体系,班级成员利用课余时间进行各项学习活动。通过每天的集体晨跑活动,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和耐力。组织每天一讲活动,促使学生总结一天的学习,并进行学习经验交流。通过周末论坛、英语演讲等活动,培养学生的演讲表达能力,提高综合素质。[1]
五、总结
韶关学院电子“3+1”创新教育模式自2010年实施以来,经过3年的探索与实践,主要取得了如下的成绩。
1.学科竞赛
在2011与2013年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和2012年广东省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中,电子专业学生获得省级一等奖4项,二等奖3项,三等奖6项。每年的校级大学生专业技能竞赛中,电子专业全体学生都积极参与,并上交作品,获得学校的奖励。
2.学生科研项目
电子专业学生在申请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和创新科研项目中,获得了国家级项目1项,省级项目5项,校级项目15项,累计科研经费达8万元。科研项目数量在学校名列前茅。
3.考研与就业
近2年来,我系共有9名学生考上“985”或者“211”院校的研究生。尤其是2009届电子专业毕业生考研录取率达到了6%。就业率连续3年保持100%。这些成绩,对新升格本科不久的地方高校来说,是很不容易的。
电子“3+1”创新教育模式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在实践过程中,由于学校和企业的投入力度不够大,实验设备不足,师资整体水平不高,学生之间能力差异大等原因,导致部分学生无法完成学习任务,中途退出。在今后工作中,我们应当尽力克服这些缺点,给学生提供更好的创新教育平台,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工程素质。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