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气自动化学科论文范文

时间:2023-03-27 16:50:55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12篇电气自动化学科论文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电气自动化学科论文

篇1

2.自动化专业毕业实习模式的实践与探索

3.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毕业设计研究 

4.略论高职自动化专业毕业设计的改革 

5.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毕业设计选题的探讨 

6.农业机械化及其自动化专业本科毕业设计改革探索 

7.基于项目导向的自动化专业毕业设计模式研究——以钦州学院为例

8.提高电气工程及自动化专业毕业设计质量探讨

9.提高自动化专业毕业设计质量的研究与实践

10.应用型本科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毕业设计选题研究 

11.新形势下自动化专业毕业设计的研究与实践 

12.探索提高热工自动化专业毕业设计教学质量 

13.MATLAB在电力系统自动化学生毕业设计中的应用初探

14.基于ASP及VBA技术实现毕业论文格式规范自动化

15.自动化专业毕业设计模式探讨

16.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毕业设计的改进措施探索

17.提高电气工程自动化专业毕业设计质量的方法

18.关于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毕业设计大纲的探讨 

19.高职自动化专业学生毕业实践的探讨

20.应用型本科自动化专业毕业设计运行机制的创新研究与实践 

21.仿真技术在自动化专业毕业设计教学环节中的应用 

22.应用型本科院校自动化专业毕业设计(论文)的探索与实践——以太原工业学院自动化专业为例 

23.提高自动化专业毕业设计质量的方法研究 

24.浅淡电气自动化专业高职毕业没计

25.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毕业设计的改进措施探索

26.利用网络资源与计算机仿真技术突出创新能力的培养——电气自动化专业毕业设计教学改革的实践

27.试论技工院校电气自动化专业高技班开展毕业设计

28.对自动化专业毕业设计的经验总结与思考 

29.如何做好应用型本科院校自动化专业的毕业设计 

30.农机化及其自动化专业毕业论文与科研结合效果探讨

31.自动化专业本科毕业设计现状分析与新模式探索

32.工科毕业设计新模式的探索与实践——以华北电力大学自动化系为例

33.谈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专业的毕业实习与设计

34.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毕业设计的改进措施探究 

35.高校自动化专业毕业实习的探讨

36.基于就业能力提升的自动化专业毕业实习教学改进

37.提高工科自动化专业本科毕业设计(论文)质量的实践与探索

38.地方农业院校机械类专业本科毕业设计教学探析——以农业机械化及其自动化专业为例

39.高职电气自动化专业毕业设计指导方法探索与实践

40.高职机械制造与自动化专业毕业设计模式改革与实践

41.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毕业设计改革探讨

42.电力系统厂站及调度自动化综述  

43.微生物自动化分析仪的毕业实习带教初探

44.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卓越技师毕业设计作品化改革与实践——以山东劳动职业技术学院为例

45.自动化和建环专业联合开展毕业设计的教学改革实践

46.基于工作过程的电气自动化专业毕业设计教学模式探讨

47.提高工科高校学生毕业设计质量的改革与探索——以自动化专业为例

48.CAD技术在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毕业设计中的应用

49.浅谈自动化专业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指导规范化

50.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毕业设计成绩评定质量的研究——以常州工学院为案例  

51.机械设计制造及自动化专业毕业设计的实践及思考

52.工程教育专业认证背景下培养目标和毕业要求的制定——以广东石油化工学院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为例

53.电气工程与自动化专业毕业设计改革的探索与实践 

54.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专业实习与毕业设计环节改革探析

55.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毕业设计选题的探索与实践

56.提高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毕业设计质量的研究与实践 

57.基于CDIO的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毕业设计改革探索

58.不变与应变——自动化专业毕业设计的再思考

59.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专业毕业实习教学模式探讨

60.自动化仪表专业毕业设计的改革实践

61.MATLAB在自动化专业毕业设计中的应用

62.高职高专电气自动化专业毕业设计方案研究

63.高职焊接技术及自动化专业毕业设计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64.以实际生产工艺过程作为自动化专业毕业设计题目的思考

65.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专业毕业设计改革的探讨

66.毕业设计与毕业分配挂钩新的教学模式 记92届电气自动化专业毕业设计

67.工企自动化专业毕业设计指导工作的研究

68.谈中专自动化专业的毕业设计

69.自动化专业新形势下毕业设计过程与质量研究 

70.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毕业设计中的问题及改进措施 

71.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毕业实习改革探索 

72.电子束离子束专业结合毕业实践研制用于生产自动化仪表零件的电子束焊机

73.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毕业实习的改革 

74.机械设计制造及自动化专业毕业设计模式的教学改革

75.毕业设计过程中学风因素及治学方略研究——以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为例

76.本科毕业设计过程中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实践和思考

77.工业自动化专业毕业设计注重能力培养的实践

78.高职电类专业毕业设计选题探讨

79.本科毕业设计过程管理平台的设计与实践

80.基于学科平台开展本科毕业实习的改革与实践

81.实验室自动化系统应用对检验医学本科生实习的影响与对策

82.加强实践教学,提高本科生毕业设计能力

83.毕业设计过程中如何培养独立学院学生的创新能力

84.“变电站综合自动化”教学实践 

85.医院药房自动化管理系统应用进展

86.人工与自动化双分拣区系统品项分配优化

87.机械自动化技术的应用研究

88.基于配电网自动化的多Agent技术在含分布式电源的配电网继电保护中的研究

89.基于不同接线模式的馈线自动化实现方式

90.自动化炒青绿茶生产线的设计与应用 

91.薄煤层综采工作面自动化技术综述

92.馈线自动化自适应快速保护控制方案 

93.滚筒采煤机自动化与智能化控制技术发展及应用

94.国外图书馆自动化系统市场发展状况研究

95.正念训练的去自动化效应:Stroop和前瞻记忆任务证据

96.电力自动化技术的新发展  

97.软件测试自动化技术应用研究 

98.基于数据驱动的软件自动化测试框架 

99.省级气象计量检定业务自动化系统

100.办公自动化系统的应用  

101.压力容器焊接自动化技术的现状与发展

102.薄煤层综采自动化配套装备开采技术

103.电气自动化控制设备可靠性探究 

104.自动化装配设备的总体设计

105.配电自动化 

106.探讨220kV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的应用

107.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的发展趋势分析

108.电气自动化控制设备可靠性探究 

109.从国内外建设经验探讨广州配电自动化建设模式

110.槟榔包装的自动化生产线设计 

111.我院基于整体设计的自动化药房建设 

112.配电自动化实用化关键技术及其进展 

113.云计算环境下图书馆自动化系统发展探索

114.电气自动化技术在电力系统中的运用浅谈

115.基于CAN总线的船舶自动化系统研究与设计

116.基于SMART准则的配电自动化建设效果评价体系研究 

117.基于Android的自动化测试的设计与实现 

118.电气自动化在电气工程中的应用 

119.自动化综采工作面概念探讨

120.任务复杂度对自动化意识的影响 

121.探析智能型机械自动化应用趋势

122.自动化控制技术在煤矿通风系统中的应用

123.软件自动化测试概述及应用工具分析

124.试论化工自动化控制的发展趋势

125.基于IEC61850国际标准的配电自动化系统应用研究

126.远动控制技术在电力系统自动化中的应用

127.智能配电网馈线自动化发展及展望

128.图书馆自动化开源系统的市场可行性研究

129.国内石油钻机自动化技术现状与建议

130.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的选型

131.IEC61850在高级配网自动化中的应用

132.机械自动化技术的应用与发展前景的探索

133.智能电网发展的机制及其对电网自动化技术的影响

篇2

人工智能是研究、开发用于模拟、延伸和扩展人的智能的理论、方法、技术及应用系统的一门新的技术科学。随着电气的设计的发展,传统的方法有时很难适应。在此背景下,人工智能技术被引入电气设备的优化设计过程中,并取得了一些成功经验。本文在总结人工智能在电气设备领域取得成果的基础上,对具体应用提出一些看法与策略。积极运用人工智能的新成果无疑有利于电气自动化学科特别是自动控制领域的发展,也有利于提高电气设备运行的智能化水平,对改造电气设备系统,增强控制系统稳定性,加快生产效率都有重大意义。

1人工智能控制器的优势

不同的人工智能控制通常用完全不同的方法去讨论。但AI控制器例如:神经、模糊、模糊神经以及遗传算法都可看成一类非线性函数近似器。这样的分类就能得到较好的总体理解,也有利于控制策略的统一开发。这些AI函数近似器比常规的函数估计器具有更多的优势,这些优势如下:

(1)它们的设计不需要控制对象的模型(在许多场合,很难得到实际控制对象的精确动态方程,实际控制对象的模型在控制器设计时往往有很多不确实性因素,例如:参数变化,非线性时,往往不知道)。

(2)通过适当调整(根据响应时间、下降时间、鲁棒性能等)它们能提高性能。例如:模糊逻辑控制器的上升时间比最优PID控制器快1.5倍,下降时间快3.5倍,过冲更小。

(3)它们比古典控制器的调节容易。

(4)在没有必须专家知识时,通过响应数据也能设计它们。

(5)运用语言和响应信息可能设计它们。

(6)它们有相当好的一致性(当使用一些新的未知输入数据就能得到好的估计),与驱动器的特性无关。现在没有使用人工智能的控制算法对特定对象控制效果十分好,但对其他控制对象效果就不会一致性地好,因此对具体对象必须具体设计。

(7)它们对新数据或新信息具有很好的适应性。

(8)它们能解决常规方法不能解决的问题。

(9)它们具有很好的抗噪声干扰能力。

(10)它们的实现十分便宜,特别是使用最小配置时。

(11)它们很容易扩展和修改。

总而言之,当采用自适应模糊神经控制器,规则库和隶属函数在模糊化和反模糊化过程中能够自动地实时确定。有很多方法来实现这个过程,但主要的目标是使用系统技术实现稳定的解,并且找到最简单的拓朴结构配置,自学习迅速,收敛快速。

2 人工智能的应用现状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许多高等院校及科研机构就人工智能在电气设备的应用方面展开了研究工作,如将人工智能用于电气产品优化设计、故障预测及诊断、控制与保护等领域。

2.1 优化设计

电气设备的设计是一项复杂的工作,它不仅要应用电路、电磁场、电机电器等学科的知识,还要大量运用设计中的经验性知识。传统的产品设计是采用简单的实验手段和根据经验用手工的方式进行的,因此很难获得最优方案。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电气产品的设计从手工逐渐转向计算机辅助设计(CAD),大大缩短了产品开发周期。人工智能的引进,使传统的CAD技术如虎添翼,产品设计的效率及质量得到全面提高。

用于优化设计的人工智能技术主要有遗传算法和专家系统。遗传算法是一种比较先进的优化算法,非常适合于产品优化设计。因此电气产品人工智能优化设计大部分采用此种方法或其改进方法。

2.2 故障诊断

电气设备的故障与其征兆之间的关系错综复杂,具有不确定性及非线性,用人工智能方法恰好能发挥其优势。已用于电气设备故障诊断的人工智能技术有:模糊逻辑、专家系统、神经网络。

变压器由于在电力系统中的特殊地位而备受关注,有关方面的研究论文较多。目前对变压器进行故障诊断最常用的方法是对变压器油中分解的气体进行分析,从而判断变压器的故障程度。

人工智能故障诊断技术在发电机及电动机方面的研究工作也较为活跃。

2.3 智能控制

篇3

中图分类号:G64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7)04-0007-03

WANG Biao, ZHU Zhiyu

Abstract Aiming at the existing problems of assimilation with aca-

demic degree postgraduates and lack of application ability for profe-

ssional degree postgraduates, a new training mode has been con-ducted to improve their vocational ability and innovation ability. Combined with the industry features of the school, we explore the

new training mode of both professional skills and occupation skill development by establishing a new curriculum system, an innovative practice platform, an innovation tutor team and a comprehensive evaluation mechanism. The reform will improve practical ability and comprehensive quality of professional postgraduates.

Key words control engineering; professional degree postgraduate; practical ability; professionalism

1 引言

随着研究生教育的发展,学术型人才培养的重心已向博士研究生转移,硕士生的培养目标更多地偏向于应用型、专业型人才的培养。与学术型研究生相比,专业型研究生的培养要以职业能力为导向并突出实践性[1]。同时,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产业的升级换代需要高新知识和科研成果向生产力转化,行业、企业需要高校培养出多样性、职业性的创新型人才。因此,如何提高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质量,培育出具有创新能力和职业技能的高素质人才,是我国研究生教育质量提升必须面对的重大课题。

经过多年的探索和改革,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需具有职业性和实践性特质已逐渐被高校及社会各界认同。但总体来看,与国外相比,一些高校提出的“实用型专家”“职业型人才”等目标,抽象程度和标准过高,很难实施[2]。很多高校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模式与学术型学位研究生趋同,未凸显其应用型和实践性的特色,专业学位与职业任职资格关联度弱,使得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存在同化、弱化、矮化的弊端[3-4]。

针对以上问题,江苏科技大学围绕专业定位,在人才培养体系中,以国家对海工装备和高技术船舶的发展战略为指引,以行业对控制工程人才的实际需求为牵引,通过优化课程体系、培育创新型科研平台、组建创新导师团队和建立多元化考核机制等,探索专业研究生的培养模式,形成“面向船海,校企协同,工学结合,强化实践”的人才培养理念,建立了船舶与海洋工程特色鲜明的“创新应用型、知能复合型”工程人才培养体系。

2 提高专业能力和职业素养的课程体系

与学术型研究生不同,专业型研究生偏重于应用和实践,所以专业学位研究生的课程设置应体现特定的行业特点,突出职业能力和综合素质培养目标[5]。在课程阶段应侧重于专业知识的学习和职业技能的训练,课程内容和各项实践环节能充分反映行业对应用型人才的知识与能力要求;在论文阶段应侧重于工程应用并兼顾学术价值,着力培养研究生在工程背景下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对新技术的应用。

1)在课程设置上,控制学科所在学院围绕研究生的就业方向和社会需求,以实际应用为导向,基于船舶自动化、智能电气与系统和集成控制系统等研究方向,增设船舶机舱自动化、船舶电力系统、船舶先进控制和船舶伺服系统等课程,以弥补培养体系中工程技术领域课程不足的问题。

2)合理布局R悼纬蹋坚持课程的实用化取向,增加实践教学的分量。开设先进控制理论应用、智能信息处理等实践课程,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和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

3)为了反映行业发展的最新水平、拓宽研究生专业知识面和开阔学术视野,增设控制科学与工程前沿课程、水下机器人控制和船舶机舱自动化等跨学科课程。

4)部分课程设置及考核与相关职业资格考试进行有机衔接,引导学生参与企业实训及全国工业自动化人才认证培训(IAAT)和工信部全国信息化工程师岗位技能(NCIE)项目,推动专业学位研究生与自动化从业资格认证相衔接,加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职业技能培养。

3 产学研协同,打造创新型实践平台

实践能力与职业能力是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目标的关键因素,它们必须在实际应用中形成和发展[6]。通过与企业合作组建的研究生工作站为载体,实现企业与高校优势互补,促进产学研合作,有利于加速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同时为学生提供接触学科前沿的职业型实践机会[7];依托学科实践平台,可以缩小教学实验与社会实际应用的差距,促进教学和科研相互转化,带动多学科多专业的协同发展。

学院通过建立和完善江苏省企业研究生工作站等多种形式,多方位培养学生工程实践能力,同时在项目开发过程中提炼课堂案例和实验案例,逐步形成“研究生―教师―综合实验中心―研究生工作站―船舶企业”的教育生态体系,如图1所示。学院与上海外高桥造船有限公司、沪东中华造船有限公司和镇江赛尔尼柯电器有限公司等多家国内外著名企业共建有工程实践教育中心和协同创新中心,成为研究生科研的孵化器和推进器。中心围绕船舶与海洋工程电气自动化、轨道交通车辆装备研发和智能家居等方向开展工程化技术研究,实现学科链和产业链的对接,为培养高质量、专业面宽、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应用型人才创造了条件。

学院除了与Rockwell、Cypress、西门子和浙大中控等国内外多家知名企业共建联合实验室,还拥有为探索船舶与海洋工程综合自动化和数字化构建的教学、科研与科技开发三位一体的综合型实验室,如江苏省船舶与海工装备自动化工程实验室、船舶综合电力系统实验室和江苏船舶电气自动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这些特色实验室凝练了控制学科的研究方向,在船舶综合控制、船舶与海洋平台综合监控系统、船舶自动化系统集成等方面拥有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自动化装置和产品,有利于提高研究生在船舶自动化技术领域的研究与开发水平,推动教学与科研的共同发展。

4 组建创新导师团队

作为研究生教育的主导者,研究生导师的水平直接影响着研究生的培养质量[8]。由于单一导师在思维方式、知识结构和学术视野方面都具有一定的局限性,不能满足一些学科交叉、跨专业的研究课题要求,因此建立导师组,实现导师之间的强强联手和团队式培养,将有助于研究生拓展学术视野和扩大知识面,提高其综合素质的培养。

本专业建立了有效的工程实践教育基地机制、企业兼职教师聘用机制、青年教师企业研修机制、学位论文多导师制等一系列“产学研用”一体化的协同育人机制。学院制定并实施了《青年教师工程实训管理暂行办法》《校外兼职教师聘任与考核管理办法》等系列政策文件,同时鼓励校内导师到企事业、职业部门的科研和生产等实践领域进行培训和锻炼。这些措施丰富了师资队伍的工程背景,改善了导师队伍的结构,形成师资队伍的开放式动态协作。

依托具有行业特色的科研创新项目,如“海洋工程船动力定位控制系统研究”和“面向海洋水下结构检测与清污的水下机器人导航与控制研究”等,多个学科导师和工程企业专家组成项目驱动型创新团队。根据创新项目的研究目标和技术路线,导师团队从中抽取和派生出课题,作为研究生创新能力和工程实践能力培养的驱动课题。在项目实施过程中,通过团队导师的共同管理,激发研究生自身的学术潜质和科研意愿,不断孕育出阶段性的创新成果,强化团队的整体协同创新能力,从而最终实现高校、企业和研究生多方共赢。

5 建立综合评价机制

考虑到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应用性和职业性的特点,研究生的实际工作能力和职业素质指标需要被重视[9]。因此,需要建立多元化的考核机制,采取毕业论文、课程成绩、实践成绩和科研奖励相结合的形式,对研究生学习期间获得的科研成果、课题项目完成情况、科技竞赛获奖情况、学术情况、国家专利申报情况和成果转化情况等因素进行评价。

学院对专业硕士按照年度目标考核指标体系进行考核,以确保专业硕士培养目标和质量。第一学年的课程成绩和实践成绩是主要的评价指标,其中课程成绩的考查侧重于考试和小论文的形式,实践成绩的考查侧重于实践报告和企业导师评价相结合的方式。第二、第三学年的主要考核是学位论文、创新实践活动以及衍生的科研成果,其中论文的工程技术背景和应用价值会作为一项重要的指标;学生参加创新活动要结合导师科研项目或企业的研发需求,其学术能力和工程实践能力通过科研成果进行综合评价。一方面通过学术论文和专利评价其理论水平、科研水平,另一方面通过科研工作的经济效益或社会效益评价其应用价值。

6 Y语

近4年来,江苏科技大学电子信息学院培养的专业学位研究生的综合能力有了显著提高。从学术方面,获得江苏省及校优秀硕士论文共4篇,发表国内外学术论文120 多篇,获得国家专利30多项。从应用方面,参与了船舶标准化和船舶与海洋工程电气化发展规划的制定,参与研制的工程船监控系统关键装备和船舶综合后勤保障等系统,技术指标达到国际同类水平,并已成功应用于多艘海洋工程船;研发的无人机舱自动化系统在多家造船企业产业化,并在国内外多艘船舶上装备。实践证明,新的培养模式在强化学生的创新意识、实践能力和提高学生的职业素养等方面取得较好的成效。

参考文献

[1]刘园园,居占杰.我国专业学位研究生职业能力培养机制研究述评[J].南昌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2015(2):

65-68.

[2]杨震.国内外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模式研究比较[J].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13,12(2):93-97.

[3]李娟,孙雪,王守清.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外部质量评价体系的构建:以职业资格认证为导向[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0(11):57-59.

[4]陈立章,杨旭东,宋招权.需求导向提升专业学位研究生职业能力培养的探讨[J].化工高等教育,2016,33(1):1-4.

[5]孙若红,孙妍玉.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中的问题及对策[J].现代教育管理,2013(4):60-63.

[6]张乐平,付晨晨,朱敏,等.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课程体系的独立性与实践性问题[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5(1):161-166.

[7]黄卫华,刘斌,章政.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的调查研究:以就业需求为导向[J].研究生教育研究,

篇4

作者简介:高春侠(1977-),女,山东鱼台人,中国石油大学(华东)信息与控制工程学院,副教授;张磊(1977-),男,河北任丘人,中国石油大学(华东)信息与控制工程学院,讲师。(山东 青岛 266580)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3)29-0043-02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属于通用性本科专业,国内的理工科高校几乎都有设置,中国石油大学(以下简称“本校”)的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就具有本校的办学特色,下设的电力拖动自动控制和电力系统自动化两个专业方向在石油石化领域的技术应用中越来越广泛。本专业无论是在教学、实践还是科研等方面都突出体现了其“油味”特色,已经于2010年被列为山东省特色专业。通过近两年的特色专业建设,深切感到要想将这一省级特色专业建好,并且要冲击国家级特色专业,一个首要的关键性问题就是要将“电力电子技术”在特色专业建设与教学体系间的桥梁作用发挥好,实施好。因为“电力电子技术”对本专业的两个专业方向及绝大多数专业课程及实践类课程都具有技术支撑作用。要想真正将特色专业建设好,一方面需要将“电力电子技术”本身作为精品课程建设好,另一方面,要将“电力电子技术”与本专业各专业课程,尤其在体现专业课程与石油石化领域中应用的联系与桥梁作用发挥好。否则,特色专业建设就只能停留在做表面文章上,不能落到实处。“电力电子技术”是将本专业的技术理论在石油石化和电力节能等领域付诸实施的接口和桥梁。

总之,“电力电子技术”教学必须要打破传统的直接将知识、结论灌输给学生的“填鸭式”教学模式,消除各课程之间的壁垒,突出石油特色,将电气工程学科专业与工程实际紧密结合,对本门课程进行改革和创新。

一、目前存在的问题

随着电力电子技术的迅猛发展以及石油石化行业电气自动化水平的不断提高,教学内容越来越丰富,教学要求也越来越高。但是受到教学学时的限制,课程无法对一些具有石油特色的重要研究热点进行深入介绍,限制了课程在特色专业建设中的作用,迫切需要解决以下几个问题:

1.体现精品课程示范作用,解决“电力电子技术”在特色专业建设中促进各课程之间协调发展的问题

目前,电气工程专业各课程的内容较为松散,缺乏一个系统性的提纲,这与“建设国内著名、石油学科国际一流的高水平研究型大学”的目标还存在较大的差距。在山东省电气专业特色建设的大背景下,如何解决专业课程之间衔接难题、整合各方向的研究领域、切实落实具有“油味”特色的专业建设是当前的一个重要研究课题。而“电力电子技术”由于其自身跨学科、宽领域的特点,恰恰可以作为这样一个接口和桥梁。因此,作为一门立项建设的校级精品课程如何发挥模范示范作用,在促进各专业课程协调健康发展的同时,如何突出作为石油院校的课程特色,是本教学改革项目的一个挑战,但更是一个机遇,也是一个创新性的研究内容。

2.改革现有教学手段和内容,解决有限学时与传统教学方法不匹配的问题

“电力电子技术”课程的教学内容以各种变流电路为主线,对电路的波形分析与相位分析的方法贯穿始终。必须更新教学观念、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使学生在有限的课时尽可能多地掌握和了解本学科的知识,提高课程的教学质量。

3.改革“电力电子技术”的实践教学环节,解决学生主观能动性不足问题

在“电力电子技术”的实践教学方面,该课程的教学均采用课堂教学结合课后验证性实验的教学模式。目前,学校仅采用挂件结构的实验台或实验箱来完成实验,学生始终处于被动状态,不会积极去思考和创新,也找不到探索的目标和方向。这样一来,如果设备在实验过程中出现问题使得实验结果与理论分析不符甚至出现异常现象,学生就会第一时间找老师要答案,不会独立分析和解决问题。

总之,为切实落实省级特色专业的建设目标,“电力电子技术”课程必须提升自身的学科定位,利用课程优势强化作为特色专业课程之间的桥梁作用,因此对本课程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等进行全面的改革势在必行。

二、课程改革的具体研究方案

1.打破课程壁垒,强化作为特色专业的桥梁作用

电气工程专业各学科的发展已经进入知识相互交叉、共同发展的时期,传统孤立授课的方法已经不能适应新时期的要求。而“电力电子技术”是一门理论性、综合性和实践性都很强的重要专业课程,涉及到多个电气工程学科课程的知识。利用这个优势,将其建设成为一个承上启下、沟通各课程的桥梁是非常合适的。以“电力电子技术”变流技术作为切合点,将“电力拖动自动控制系统”、“交流调速系统”的调速理论、“电力工程”的柔性输电、智能电网等学科理论紧密结合,消除课程之间的壁垒,实现“弱电控制强电”思想的共通,从而将电气工程特色专业建设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

2.更新教学内容,突出“油味”特色

石油院校所培养出来的人才不仅是电气工程领域的专业人才,还必须了解石油工业生产对电气技术的需求,能够将电气技术与石油技术很好地结合,为石油工业生产服务。目前,“电力电子技术”中与石油石化科研实践的结合程度还不够深入,如何更好地为行业服务,培养合格的电气化人才,需要在课程内容安排上下功夫。例如,可以增加电驱动钻机、潜油电泵变流电流拓扑的分析和简单故障诊断,使课程更贴近现场,突出“油味”特色。

3.改革现有的教学模式,突出设计与创新

采用“感知、学习、应用、总结、提高”五层次教学模式,在“感知”模块中,通过多媒体课件演示与教学内容有关的案例;在“学习”模块中,通过启发式、讨论式等教学方法,结合现代化的教学手段,使学生掌握“电力电子技术”的理论知识;在“应用”模块中,通过实际电路的搭建和实验调试,使学生将所学的课堂理论知识,有效地应用于实践;在“总结”模块中,将零碎的知识进行归纳,把对理论的片面认识变成全面掌握,培养学生举一反三的能力;在“提高”模块中,将任务驱动式的实践经验与理论完全融合,使学生明确岗位对电力电子技术能力的要求,并具备对整个系统的安装调试能力。

4.培养学生独立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鼓励学生撰写科研报告或者调研报告

在本课程教学的前期,向学生介绍科技论文的写作格式及方法,指导学生撰写有关电力电子技术方面的调研报告,要求学生按照科技论文的规范进行撰写。同时介绍一些相关的优秀网络资源给学生,指导学生通过这些网络资源去查阅相关的中英文资料,使学生更主动地去了解电力电子发展的动态前沿,因而充分认识到学习本课程的重要性,借此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

5.充分利用当前流行的现代化多媒体教学手段,做到互动教学

“电力电子技术”课程涉及到很多电路图和波形图,可以采用多媒体教学与传统的黑板授课方式相结合来进行授课。各种电路图和波形图可用多媒体制作,利用多媒体可以把全部波形展现到学生面前,增强课堂学习效果。如果教师讲课的方式生动活泼,那么学生就更容易接受,从而实现教师和学生在课堂上的良好互动,大大提高学生的听课效率。

三、结束语

“电力电子技术”课程已经在石油大学信息与控制学院电气工程专业、自动化专业以及机电工程学院的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中开设,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本课程也已于2008年成为校级精品课程,这也大大促进了课程在教学、科研等领域的进一步发展。由于本课程的电气传动自动控制和电力系统自动化两个专业在方向上都形成了自己的“油味”特色,且“电力电子技术”课程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课程,传统的教材和教学方法已不能适应技术的发展和教学的要求,因此这门课程的教学改革势在必行。教师应不断转变教学思想,调整教学内容,丰富教学方法,改进评价手段,以适应时展的需要,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参考文献:

[1]韩唏春.《电力电子技术》课程的教学改革与实践[J].南京工程学院学报,2004,(4):55-58.

[2]高春侠,张磊.PSPICE软件在电力电子教学过程中的应用[J].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学报,2007,19(3):125-128.

篇5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18(2012)-06-00-02

我校是辽宁省唯一的一所建筑类院校,是全国高校最早开展智能建筑教学与科研的单位之一。根据建筑类院校特点和社会发展需求,制定了自动化专业人才培养目标、进行专业定位。以专业建设为重点,以精品课建设为先导,深化教学改革,更新教学内容、完善教学方法与手段、强化实践教学环节,培养综合素质高具有智能建筑技术特色的应用创新型人才。2000年国家建设部将国家住宅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沈阳中试基地设在我校,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学科被建设部评为首批重点学科,智能建筑与系统实验中心被评为建设部首批重点实验室。强化自动化专业建设,在人才培养体系、实践教学、课程建设、教材建设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绩,被评为辽宁省特色专业。

一、优化教学体系培养特色的人才

以人才智能建筑特色人才培养为目标,建设具有建筑特色的自动化专业培养体系,形成有特色的人才培养模式。构建了基础层、提高层和综合层的教学平台,强调教学活动与研究性自主学习和课外创新活动的有机结合,以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相结合为切入点,强化对学生个性培养,优化了自动化专业教学体系,完善专业人才培养机制,主要有以下特点:

(一)充分体现智能建筑技术专业特色

根据智能建筑技术发展需求,优化了专业课程体系,设置了专业特色课程模块,主要包括:控制理论模块、建筑电气模块、建筑智能化模块等,这些特色课程包含了智能建筑技术的主要内容,形成了完善的具有特色的专业人才培养课程体系和特色的人才培养模式。

(二)课程体系体现了多技术的融合

智能建筑技术是多技术多学科交叉综合技术,在课程体系设置中,将多技术、多学科有机地结合,将自动化技术、信息技术、通信技术、网络技术与智能建筑技术有机结合,形成了系统、科学、合理、有机结合。

(三)重视科技实践

通过校内外实习基地实习、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校外专家讲学、学生参与教师科研等多样化的实践教学活动,提高了学生实践技能力,将学生科技实践作为学生的必修课程,通过科技实践,将理论和实践有机结合,提高了学生科技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提高了人才培养质量。

二、优化课程设置强调学生的个性化发展

建筑类院校的自动化专业是控制技术、信息技术、通信技术与智能建筑技术的有机结构。知识结构为:电气技术+信息技术+智能建筑技术。该专业培养的人才不仅需要具有强电+弱电知识,更重要的掌握信息和智能建筑技术方面的知识。根据专业学习特点,认真研究专业课程设置,完善、优化了专业课程体系,突出了专业特色,增加了网络与综合布线、楼宇自动化、建筑机器人、智能建筑技术概论等反映本专业的特色课程。增加选修课的比例,充分体现培养专业学生的个性。

采用多种形式强化学生个性发展:开放实验室,提供了大量选做实验,也可以学生自拟题目进行相关的实验,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在一些专业课程中让学生撰写论文,拓展学生的知识面,有利于学生个性发展。

三、强化实践环节重视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培养

根据创新型人才的培养目标要求,制订科学、合理实践教学培养方案。实现多样化的实践教学活动的有机结合,其主要特点是:

(一)构建完善的实践教学体系结构

构建了完善的实践教学体系结构,主要包括:课程实验、课程设计、课程实习、毕业实习、毕业设计、社会实践、科技实践、社会实践等,形成系统、科学、完善的实践教学体系,同时在专业基础实验和专业实验的课程内容上从整体上考虑内容的完整性和系统性,使实验内容更好衔接建立分阶段、多层次、模块化、开放型、教学模式,有利于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创新意识和综合素质。

(二)采用多样化的实践教学模式

通过校内外实习基地实习、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校外专家讲学、学生参与教师科研等多样化的实践教学活动,提高了学生实践技能力,为学生毕业以后走上工作岗位,尽快适应职业需要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更新实践教学内容

修订了实验教学计划和实验教学大纲,对实验内容进行了调整,增设了智能建筑技术实验和课程设计内容,在专业实验课中,加大了综合性、设计性实验的比例。

规范课程实习、课程设计、毕业设计等实践环节,在课程设计、毕业设计中,强化学生的设计能力、实践能力的培养,到设计院、企业等部门,结合工程实际,收到良好的效果。

多年的实践表明,学生的实践能力得到进一步加强,毕业生受到社会欢迎,就业率在辽宁省名列前茅。

四、加强实践教学建设提高实践教学效果

(一)加强实验室硬件建设提供良好的实验环境

学校现有建设部重点实验室智能建筑与系统实(下转第20页)(上接第18页)验中心,信息与控制工程实验中心、国家住宅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沈阳中试基地、智能建筑技术研究所、大学生创新基地等,还有10个校外实习基地。智能建筑与系统实验中心设有:建筑供配电实验室、楼宇自动化实验室、家居智能化实验室、智能建筑设备控制实验室等,实验室设备先进。

智能建筑与系统实验中心是建筑智能化教育的综合实训基地,多次接待了国内外同行专家的考察指导,受到高度评价。通过多年实践,本中心实验教学系统密切结合工程实际,实现了体现学科特点和实际工程的多模块化实验教学仿真平台。学生在该系统中不仅可以完成设计性、综合性、还可以通过该系统进行科研及创新性实验,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

建立学院大学生科技创新基地,对学生开放,有组织有计划地开展科技活动。

建立校外设有实习基地,与东北建筑设计院、辽宁省建筑设计院、中科院自动化研究所、沈阳电梯厂等单位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良好的实践教学的条件为学生提供了实践教学和科研环境。

(二)实验教学与科研、工程和社会应用实践结合

篇6

教学工作自我鉴定1本学期期中教学检查,我系按照学院的要求主要进行如下工作:

1、对课教师进行了教案、教学进度、教学考勤、作业批阅、实验报告、听课记录等检查;2、每星期三午时进行教研活动,传达学院精神,鉴定本周工作;

3、分学科进行学科活动;

4、以老带新,对新青年教师进行教学上指导;5、教师之间跨学科进行听课,相互学习,取长补短;6、09年数控技术专业和机电一体化专业教学计划制定完成;7、完成07电气专业176名学生的维修电工(中级)考证培训工作。完成07汽车、07整形专业109名学生在我校鉴定汽车维修高级工的工作。8、电气自动化技术特色专业建设中期检查报告基本完成。9、布置了07电气、电子,07汽车毕业生的毕业实习、毕业论文的工作。检查的总体情景如下:

一、教案(讲稿)、教学进度、教学考勤、作业批阅、实验报告、听课记录等情景。

我系共14名任课教师(包括王超),任23门课。教学进度按照授课计划全部正常进行。23门课教案检查中,情景良好。作业情景正常,最多的批阅了7次,最少的也3次。实验按照授课计划正常进行。全系听课次数平均4次。每位教师都能认真备课,教案比较详细,其中陈伟教师有详细的上课讲稿。在教学中针对学生基础较差的特点,每位教师在授课时能从基础开始,循序渐进,耐心讲解,对同学的课外提问不厌其烦地进行解答,并按学校的规定到教室进行答疑。在作业的布置上,大部分正常进行,并及时认真的批阅。教学考勤认真进行,严格要求学生。

二、教研活动情景

每个周三午时,我系正常进行教研活动。主要资料是传达学院精神,鉴定本周工作;学科之间教学讨论,取长补短。经过教研活动,全系教师了解了学院的政策、发展思路和方向,也提高了自我的教学水平和实践水平。

同时教学检查中也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此刻教案首页不完整,教学方法

一栏欠缺,其次是提前备课量只提前了一、二次备课量。个别课程有作业布置偏少的问题。

三、完成的新专业的教学计划和申报

电气自动化专业今年招生时分三个方向,分别是电气自动化—机电一体化方向、电气自动哈—数控方向、电气自动化—电器控制方向。我们已经完成了机电一体化和数控专业的教学计划,同时也完成了明年机电一体化和数控技术的新专业的申报。

四、教学改革成果显著,教学质量有所提高

本系一向进取鼓励和支持青年教师开展科研与教改活动,为了改革教学资料和教学手段,广大教师努力探索新教学模式。《电子技术课程设计》这是一门实训课,以前的教学就是按照教师供给的方案和技术指标,自我查找资料,然后完成设计。本学期对08电气1、2班教学活动中,改变这种空对空的模式,课程设计让学生制作稳压电源(模拟电子技术)和秒发生器(数字电子技术),提高学生的动手本事,真正让学生掌握产品的设计、产品的制作、产品的调试。

《电气维修》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我们要求教师重视实践操作实践,所有的课全部在实训室完成,很多的时间让学生去操作,去排除电气控制中的故障,从而提高他们的动手本事和解决问题的本事。

五、实验室进行了规范化管理

本学期开始即制定出《实验设备、仪器维修记录单》、《实验室卫生打扫安排表》、《实验室物品损坏、赔偿清单》、《实验室工作日志(日常)》、《实验室实验课程(安排表)》等管理制度。

对开放的实验室每周全面的、彻底的清理打扫一到两次,使实验室洁净、条理、舒适,成为愿意进、乐意待的场所,并一向能够坚持。

实验室同时也加强了器材、设备借还程序,对于教学中借用的器材、设备,及时做好登记,并让教师们在《实验器材、设备借用登记表》上亲笔登记,及时催还,归还时也要认真填写,使器材的借用和归还做到规范化、制度化,程序化。

实验室的门窗开关、钥匙保存,设备电源的控制由实验员专人管理,加强防盗意思的培养,有效的避免设备器材的丢失,使得实验室运行正常。

六、电气电子专业、汽车专业考证工作正常进行

电气电子专业共175人参加了维修电工中级证的考试,汽车专业共109人参加了汽车维修高级工的考证工作。培训教师认真对待,对学生耐心指导,考试效果较好。

针对以上情景,特提出以下改善措施:(1)加强教案的规范化,尤其是要填写课后教学体会和教学方法,及时鉴定,不断提高教学水平;(2)针对我校生源基础差,学生学习自觉性不高等问题,提议新生一进校,强化管理,从考试制度、补考制度、重修制度改革着手,带动学风建设;(3)在教学中,反复推敲,突出重点,加强练习,增加一些习题课,以加深学生对资料的理解。(4)加强教师的课堂管理,努力做到杜绝上课睡觉、玩手机、说话等不良现象。(5)继续做好教学改革工作,努力提高教学质量。

教学工作自我鉴定2自踏入教育这个岗位以来,我始终以勤勤恳恳、踏踏实实的态度来对待我的工作,以“师德”规范自我的教育教学工作,以“当一名好教师”作为自我工作的座右铭来要求自我,现将一学年的工作鉴定如下:

在思想上,爱国爱党,进取上进。

我进取参加各种学习培训,认真参加政治学习,为了提高自我的思想觉悟,我还深知要教育好学生,教师必须先身先之率,时时做到教书育人、言传身教、为人师表,以自我的人格、行为去感染学生,《教师人格魅力的构建》等文章,努力使学生、家长能理解我、喜欢我。今年又是新课程改革,为了适应新形式,我认真拜读了《在新课程改革中活化自我的主角》等文章,努力使自我不被新课改的浪潮所淹没。作为一名教师自身的师表形象要时刻注意,我在注意自身师表形象的同时十分重视对学生的全面培养。因为我深信良好的品行是每个人身上最美的东西,针对社会这一大气候和学生这一小气候我把学生的德育、美育工作放到了最重要的地位。在工作中,我进取、主动、勤恳、职责性较强,乐于理解学校布置的各项工作;我还注重文化学习,参加了“小学教育”的本科进修。在不断的学习中,努力使自我的思想觉悟、理论水平、业务本事都得到较快的提高。

在教育教学上,敬业爱岗,严谨治教。

把学生教好,让学生成功,是每位教师的心愿、的荣誉。作为一名数学教师,让学生掌握良好的学习方法,获取更多的知识是最重要的任务。所以,我在课堂教学中,坚持做到认真钻研大纲,仔细分析教材的编写意图,认真备课,注意设计好每堂课的教学方法,研究现代教育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注重对学生各种本事的培养。在认真做好日常教学工作的同时,努力探索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落实素质教育的方法及手段,探索在教育中培养学生本事发展的途径。在工作中,我深知学习的重要性,抓住一切机会认真学习,在不断学习、不断实践中不断提高自我的教育教学水平及教学管理水平。我抓住学校安排外出听课的机会,虚心学习,不耻下问,及时消化,吸取别人的精华,在自我的教学中为断实践,不断鉴定,不断提高。平时向书本学习、向身边有经验的教师学习,提高自我的课堂教学水平,努力构成自我的课堂教学风格。在教育教学工作中,我在做到教学“五认真”的同时,平常能以“团结、协作”的精神和教师们共同交流、互相学习、共同提高。

我兢兢业业,尽职尽责。多年来,时时以“爱心、耐心、细心”贯穿始终,去关心每一位学生,去搞好班级的每一次活动。这个学期,我班取得了较好的成绩,……我决心让他们在一种“宽松、探求、竞争”的氛围茁壮成长。本学年担任6(5)班数学教师,根据学校德少工作计划,认真开展各项活动,加强行为习惯训练及良好心理品质的培养。关心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异常关注后进生,予以他们更多的关怀,鼓起他们学习的劲头,更好地融入在这个班级体中。注重行为规范教育,从实抓起,用正确的舆论导向,用榜样的力量,促使学生从被动到主动,从他律到自觉,养成良好的心理品质和行为习惯。经过晨会、班会、黑板报、墙报等渠道,使学生自觉地成为团体的主人,学习的主人。加强“安全教育”,使“安全”牢牢地刻在学生心中。使班级蒸蒸日上,尤其注重与家长的联系,运用电话、家访、请家长到学校等多种途径和方法,把学生在校的表现及变化,如期向家长汇报,让家长了解孩子在校是提高了还是退步了,及时掌握孩子各方面的优点和不足,以便有针对性地协助教师开展教育活动。由于我的主动,有些家长也很愿意将孩子在家的表现反馈过来,期望教师的帮忙。这样的双向活动,使家长也参与对学生的管理,对学生的健康成长起到了良好的督促作用。

一学期来,我从班级的凝聚到干部的培养,从黑板报的出刊到广播稿的挑选,从教室布置到班级竞赛,不知要化多少心血、牺牲多少个休息日,但我没有怨言过,总是一如既住地去完成一件件事情,做好一项项工作。总之,在这一学年中,我不仅仅在业务本事上,还是在教育教学上都有了必须的提高。但我平时工作中出现需改善的地方也较多,如理论知识不够,论文精品意识不强;电脑知识长进不快。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扬长补短,不断努力。

教学工作自我鉴定3本学期我主要担任2011级土木12班、电信1班和会计8班本科生的教学工作。教授的课程是《新视野大学英语读写3》和《新视野大学英语听说3》,现将本学期的教学工作鉴定如下:

1本学期我担任的课程《新视野大学英语读写3》和《新视野大学英语听说3》是新课,所以我在课前认真备课,钻研教材,在教学过程中鉴定学习历年的经验,根据学生具体情景和需求力求在教学资料和方法上有所改善和突破。这学期,课堂上我除了加强学生的词汇、造句、翻译等方面的基本功训练,还采用课文复述,看图说话,讲故事,主角表演等形式强化学生的口语水平。课外则经过布置作业和组成课外兴趣小组来巩固学生的英语学习、提高学生对英语学习的兴趣。每周定期抽查学生的作业,及时指出问题,攻破难点。这些方法取得了必须的效果。

2为了了解学生的的英语水平和学习要求,开学初在土木12班、电信1班和会计8班进行调查,收集了学生意见。针对学生的年龄和知识特点在教学教法上进行了改善,这些方式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活跃了课堂气氛。除了课本学习,还注重抓学生笔头的基本功,经过短语、句子翻译和其他很多练习巩固提高词汇语法基础。经过半学期的训练,学生的句子翻译水平有明显提高。

3教学中努力探索以学生为中心,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模式。运用视听媒体,采用听说法、讨论法、表演等

方式调动学生进取性。注意引导学生进取思考,注重知识的归纳和鉴定,加强学法指导。例如:如何记单词,课文朗读技巧,对话、叙述原则等。学生的学习效率得到了提高。

4。本学期学生要进行大学英语四级过级考试,所以,除了《新视野大学英

语读写3》和《新视野大学英语听说3》这两门课程的学习之外,我还对学生进行了四级考试技能的辅导。大学英语四级考试是应试性考试,注重考察学生的听、说、读、写四方面的本事,听力是学生的薄弱环节,所以,在听力课堂上,我注重听力技巧的讲解,并让学生进行很多的听力练习,做到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经过半学期的训练,同学们的听力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

努力方向:今后应加强理论学习和实践交流,力求在教学方法上有所突破。探索计算机网络辅助教学模式,认真钻研教材,继续探索大学公共英语教学模式,努力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教学工作自我鉴定4本学年在市教育局、教研室、学校领导的正确领导下,我处进取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进取学习先进的教育思想和新的课程标准,进取进行课程改革,全面深化素质教育,以更新观念为前提,以提高师资整体素质为核心,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为重点,充分发挥教导处“研究、指导、服务”的功能,以务实、创新的工作作风,全面提高教学质量,较好地完成了期初制订的工作计划。

一、加强学习、锐意进取

本学期根据校本培训计划进行了校本培训,实现理论学习与教学研究相结合,经过学习进一步提高了广大教师的职责意识,把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作为学校教育工作的出发点,提高了教师的师德修养和爱岗敬业精神。

我们还组织教师学习了有关文件和精神,充分发挥职能部门指导服务的意识,利用学校网、校报给教师供给交流学习的机会,使教师的教学观念进一步得到转变。本学期教师所写的“三我”文章论文等发表或获奖达十余次。我校的校本培训经验还在全市交流,并得到领导同行的一致好评。

二、以创立为契机进一步促进学生全面素质的提高

本学期我校共迎接了2次大型的创立工作,分别是“江苏省艺术教育特色学校”,“镇江市德育工作先进学校”,我处以此为契机,组织学生学习了《小学生守则》和《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广泛开展了诚信教育、礼貌礼貌教育,互助合作教育等一系列活动,经过做好班主任工作的检查考核,认真落实德育常规,加强了队伍建设,重视德育课题研究等一系列有效措施,努力提高我校学生的全面素质。

1、开展了“民族精神代代传”主题活动,经过诗歌评选,推荐小标兵、主题队会、板报展览等活动,使每个队员感受民族精神的伟大力量,体验民族精神的时代内涵,大大激励队员奋发向上的信心和决心。

2、进取开展师德师风建设,加强师生法制教育,本学期我校着重抓好班主任队伍的建设,完善班主任工作考核机制,多次召开班主任会议,强化班主任队伍的建设,完善班主任工作月检查的力度和效度,每月召开一次例行校会,充分发挥晨会课的育人功能,采用多种形式对学生进行德育、健康教育,环境教育等。

3、加强心理咨询室的建设工作,本学期我校组织教师们分批进行了心理健康教育的宣讲工作,完善了我校的心理咨询室,制订了学困生、暂差生帮扶措施,做好后进生、特殊学生的心理辅导工作。

4、以我校的人文精神和现代教育理念为引导,继续加强和丰富了学校的学校文化建设,做到橱窗、画廊、板报及时更新,充分发挥其教育人的作用。

三、课堂教改,注重实效,进一步提高课改实施水平。

每学期教导处以教科研为龙头,继续深入开展“优化教学过程,推进素质教育”为主题的系列课堂教改活动,经过“牢牢抓住科研先导,着力打造优秀的教师队伍,不断探索师生的鉴定改革”几方面工作,不断提高我校课程实施的水平

1、牢牢抓住科研先导,开展一系列教学活动

继续以科研为先导,依托课程改革,开展了形式多样的教科研活动,

(1)加强理论学习,正确把握新课程的理念,尽快地掌握研究的方法,

(2)进取开展教研组、备课组活动,本学期共三次举行了全镇教研活动,每周进行一次备课组活动,各学科经过活动加强了学习,进行了学习讨论、交流运用和反思,促进了教师的专业成长。

(3)多次举行论文案例等评选,本学期我校共有近50篇或获奖。

(4)课题研究为先导,将课题研究与课堂教学结合,理论与实践结合,用理论指导实践,用实践验证理论。本学期我校共有7个课题,每个课题负责人相应地定期召开课题组成员会议,共同探索探讨课题研究中出现的问题。我校的语文课题《校本课程课外阅读策略研究》课题组要求课题组成员每个月交一次教科研日记,每月交一次小结,每学期交一次案例评选这些举措既保证了课题研究的顺利进行,又促进了教师的专业发展。本学期有六十余人次参加各级论文评比获一、二、三等奖,有十余人次在省、市级刊物。

2、着力打造一支优质的教师队伍

本学期继续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做到两个转变(加强理论学习指导,促进教学观念的转变;加强课改实践指导,促使教学行为的转变)和“一个发展”(领导教师专业发展)。本学期我们组织教师开展了青年教师教学竞赛、徒弟汇报课,课堂教学论坛,教学基本功竞赛等丰富多彩的活动,促进教师提高认识,并以此指导自我的教育工作,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本学期初,我校就制订学校教师分批、分级培养目标,建立了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有效机制,一学期来教师们的教学水平有了明显提高,本学期共有十余人次在省、市级各类课堂教学竞赛中获奖,并有近7位教师对外讲座、上课,拜师结队工作有了初步成效,一些教学新秀脱颖而出。

3、继续探索师生的鉴定改革

不断完善了以《学生成长记录册》为载体的学生的鉴定,积累了以往学习鉴定的经验,把工作做在平时,使学生鉴定真正贴合新课标精神。

4、教改成果遍地开花

本学期乘着“省艺术教育特色学校”的创立东风,我校的艺术教育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艺术成果硕果累累,我校的小合唱《太阳花》获全国比赛二等奖,国标舞多人次获省级一等奖,书画、钢琴、二胡等艺术类考级经过有几十人,扬中市小学体育运动会上。捷报频传,我校获得团体总分第二名的好成绩,共有近二十人次获单项第一名,教学方面,共有二十几人获镇江市“增华阁”作文大赛一二三等奖,近百余人在镇江市日记大赛中获奖,乐正龙主任还被评为镇江市教育科研先进个人。本学期,黄雪梅校长和黄丽萍主任负责的两个省级课题顺利结题。

四、以服务于广大教师为己任,加强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管理。

本学期教导处以服务于广大教师为已任,做好学校行政与广大教师之间的衔接纽带作用,把具体工作抓在每月的教育教学常规检查上,强化指导,淡化检查,加强平时的指导和研讨工作,加强教导处的日常管理工作。

1、加强对教师教学常规工作的指导力度,学校行政、学校教研组长、备课组长分层管理,分工明确,职责到人,加强检查,督促,经过备课组教研课、随堂课、校际交流课等形式,促使每个教师上好每一节课,经过开展优秀教研组评选工作,督促教研组备课组有计划地、扎实高效的开展各项工作,落实每项活动的研究主题、活动目标、时间、人员等。

2、加强了对教师课堂教学改革指导的力度,严格执行好《扬中市教学五认真细则》加强对教师的教学五认真工作的检查,完善常规考核工作,抓好教师教学的抽查和课堂教学的抽听,抓好每学期对各年级各学科进行的质量调研工作,继续开展拜师结队活动,并为此供给足够的时间和空间,真正发挥传帮带的功效。

3、加强课外活动的管理,本学期继续组建好校本选修,扩大学生参与面,努力配合好学校的特色建设,每周安排一节课外阅读课,使每个学生的个性得到发展,特长得到发挥,本学期开展的写字,板报、数学日记、冬季三项等竞赛活动,成绩喜人。

4、加强学困生工作的管理,继续完善差生跟踪措施和意见,切实做好帮教转化工作,定期抽查培智记录,召开班主任会议,探讨后进生转化的优秀途径,本学期在市质量调研中教学质量居全市中上水平。

新的一年已经来临,我们将在鉴定过去得失的基础上,与时俱进,开创教导工作的新局面,争取取得更好的成绩。

教学工作自我鉴定5学期来,本人热爱本职工作,认真学习新的教育理论,广泛涉猎各种知识,构成比较完整的知识结构,严格要求学生,尊重学生,发扬教学民主,使学生学有所得,不断提高,从而不断提高自我的教学水平和思想觉悟,为了下一学年的教育工作做的更好,本人的本学期的教学经验及教训。

政治思想方面:

认真学习新的教育理论,及时更新教育理念。进取参加校本培训,并做了很多的政治笔记与理论笔记。新的教育形式不允许我们在课堂上重复讲书,我们必须具有先进的教育观念,才能适应教育的发展。所以我不但注重团体的政治理论学习,还注意从书本中汲取营养,认真学习仔细体会新形势下怎样做一名好教师。

教育教学方面:

要提高教学质量,关键是上好课。为了上好课,我做了下头的工作:

1、课前准备:备好课。

2、认真钻研教材,对教材的基本思想、基本概念,每句话、每个字都弄清楚,了解教材的结构,重点与难点,掌握知识的逻辑,能运用自如,明白应补充哪些资料,怎样才能教好。

3、了解学生原有的知识技能的质量,他们的兴趣、需要、方法、习惯,学习新知识可能会有哪些困难,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

4、研究教法,解决如何把已掌握的教材传授给学生,包括如何组织教材、如何安排每节课的活动。

5、课堂上的情景。

组织好课堂教学,关注全体学生,注意信息反馈,调动学生的有意注意,使其坚持相对稳定性,同时,激发学生的情感,使他们产生愉悦的心境,创造良好的课堂气氛,课堂语言简洁明了,克服了以前重复的毛病,课堂提问面向全体学生,注意引发学生学数学的兴趣,课堂上讲练结合,布置好家庭作业,作业少而精,减轻学生的负担。

6、要提高教学质量,还要做好课后辅导工作,小学生爱动、好玩,缺乏自控本事,常在学习上不能按时完成作业,有的学生抄袭作业,针对这种问题,就要抓好学生的思想教育,并使这一工作惯彻到对学生的学习指导中去,还要做好对学生学习的辅导和帮忙工作,尤其在后进生的转化上,对后进生努力做到从友善开始,比如,握握他的手,摸摸他的头,或帮忙整理衣服。

从赞美着手,所有的人都渴望得到别人的理解和尊重,所以,和差生交谈时,对他的处境、想法表示深刻的理解和尊重,还有在批评学生之前,先谈谈自我工作的不足。

7、进取参与听课、评课,虚心向同行学习教学方法,博采众长,提高教学水平。

篇7

作者简介:薛文涛(1974-),男,河南郑州人,江苏科技大学电子信息学院,副教授;曾庆军(1969-),男,江苏句容人,江苏科技大学电子信息学院,教授。(江苏 镇江 212003)

基金项目:本文系自动化国家特色专业建设项目、江苏科技大学研究生精品课程建设项目(项目编号:103080501)、江苏省2012年研究生教育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课题(项目编号:JGZZ12_066)、江苏科技大学研究生教育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课题(项目编号:YJG11Y_08)的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3)01-0050-02

随着高等教育的普及和社会的发展,学术型人才培养的重心正逐步从硕士研究生向博士研究生过渡,硕士研究生的教育目标更多地定位在应用型、专业型人才的培养。由于现代生产的自动化程度不断提高,相关行业对控制专业人才的培养提出了更高层次的要求。如何提高控制专业研究生的培养质量,培育出具有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是一个值得关注和研究的重要课题。

CDIO 是国际创新型工程教育模式,它以产品研发的全过程为载体,培养学生工程基础知识、个人、人际团队和工程系统这四个方面的能力。目前,以麻省理工学院为代表的CDIO模式在世界上百所大学操作实施,那些按照CDIO模式培养的学生理论和动手能力都很强,就业率和就业质量都非常高。[1]为了改变过去以知识传授为核心、忽视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的教育模式,国内许多高校开展了基于CDIO工程教育的改革,并取得显著的效果。但大多数改革主要面向本科层面,针对研究生的CDIO工程教育改革还较少,因此,江苏科技大学借助CDIO的教学理念,结合学校的行业特色和已有的研究生教育教学经验,通过改革控制学科的课程体系,完善教学方法,构建从实验室、创新基地到企业多位一体的实践平台,逐步形成了适合控制专业人才培养的新理念和新模式。

一、控制专业的改革思路

江苏科技大学是以船舶行业为依托的学校,其控制学科在船舶自动化领域诸多方面有着深厚的积淀和鲜明的特色。由于毕业生经过行业背景下的专业培训,在船舶行业和一些地方企事业单位很受欢迎。但从用人单位反馈的意见和学校调研来看,虽然毕业生专业知识比较扎实、动手能力强,但在工作中也存在一些问题,如知识结构单一、上岗适应慢、缺乏团队协作能力和创新能力等。从教学现状来看,部分教学内容理论与实际脱节比较严重;教学中过多重视知识的传授,而忽视对学生能力、素质的训练与培养。工程实践能力、创新能力、人际交流和团队协作能力成为研究生培养中目前最为薄弱的环节。

CDIO 以构思、设计、实现和运作为主线,强调学生在加强专业基础教育的同时,注重加强工程实践,突出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团队合作精神和对大系统的适应与调控能力。[2]因此,针对学校控制专业人才培养的现实需求,引入新型的工程教育模式,使学生在CDIO的全过程中得到理论知识、协作能力、个人素质和创新精神等全方面的训练和提高。

二、注重学生能力协调发展,改革课程体系和教学方式

1.改革课程体系,注重知识、能力和素质协调发展

基于CDIO的理念,人才培养分为知识、素质和能力三个层面。因此,研究生的培养要将培养目标的内在要求和人才培养所需的知识结构有机结合,在课程设置上体现厚基础理论、重实际应用、博学科前沿知识,强调人才职业素养的提高。课程设置可以从完善基础理论课、技术实践课、公共选修课三类课程的设置入手。[3]根据控制学科下二级学科的培养目标对学生需掌握的专业知识、人文素质和应用能力展开知识需求分析,遵循“厚基础、宽口径、重应用”的原则,将所有课程分为基础课程模块、专业课程模块和实践课程模块三部分,如图1所示。

基础课程模块体现研究生的文化素质和科学素质的培养。专业课程模块直接面向学科研究方向,注重专业素质和专业知识的培养。实践课程模块强调理论与实际相结合,体现研究生的应用知识和科研创新能力的培养。在课程的选择上,依照学科的不同方向建立相应的课程群,强调课程之间理论的系统性和知识体系的继承性,关注学科方向的热点和难点,不断提升理论知识的深度。在教学内容的组织上,重视各知识点的有机联系,增加行业实际系统为工程范例,将理论强化与实际应用紧密结合。如在自适应控制、鲁棒控制和智能控制等课程中,以船舶控制为实例,讲解不同的先进控制理论在船舶运动控制中的应用技术。

2.基于项目的探究式教学,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与工程素养

江苏科技大学与国内许多大中型船舶企业、研究院所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所承担的项目主要来自于行业实际需求,有着真实的工程应用背景。同时,学校拥有一支具有丰富行业实践经验和善于解决行业技术难题的教师队伍。这些教师在项目开发和生产第一线中积累了丰富的科研经验,有较强的工程实践能力,这些条件为开展基于项目的探究式教学打下良好基础。

CDIO培养模式就是通过项目的设计将整个培养体系有机而系统地结合起来的,所有需要学习和掌握的内容都围绕项目这个核心。[4]项目教学法是将传统知识体系和内容转化为若干个教学项目,围绕着项目组织展开,使学生直接参与项目全过程的一种教学方法。[5]在项目的实施中,学生为教学过程的主体,教师只起到引导和纠正的作用,并根据项目进展的情况向学生提出富有启发性的问题,指导他们沿着正确的方向思考。而学生通过自主性、探索性的学习和实践,在项目的完成过程中不断地获得实践经验和综合技能的提升。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选择某一个工程项目为对象,从项目的构思、设计、实施、运作四个方面进行详细地分析讲授,让学生发挥自主性和创造性,通过团队合作完成设计、实践和总结报告。例如在“机器人设计与控制”教学中,围绕项目“自主式水下机器人智能控制”开展探究式教学。首先,通过船舶与海洋工程控制系统实验室提供的机器人实验平台,引导学生认识水下机器人的机械结构、软硬件构成和工作原理,了解机器人设计和控制的基本方法;其次,教师介绍机器人学的专业知识、先进的智能控制算法、控制方面的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水下机器人的运动特点,提出水下机器人运动控制系统的设计要求;最后,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开展项目论证,经过一系列的理论学习、查阅文献和相互交流,设计水下机器人的动力学仿真模型以及控制方案,并通过实验验证结果,以论文和PPT汇报的形式进行总结交流。这种以项目为导向的教学方法不但注重知识的有效传授,而且重视学生技能的培养,有效地增强了学生对专业知识的掌握程度以及整个项目流程的把握,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工程意识,而且有助于培养学生自主性学习和团队协作的能力。

三、依托行业优势构建实践平台, 扎实培育工程实践能力

1.加强专业特色实验训练,提高学术水平

工程实践的技能很难通过一些简单的课程实验得到,而是需要综合设计类实验的实战演练,训练学生从理论分析、模型建立到最终控制系统的实现和控制指标的完成,经历一个完整的流程的实践。[6]江苏科技大学控制学科在发展的过程中建立了船舶与海洋工程控制系统、现代综合测控系统、船舶综合电力系统和电力推进系统等专业实验室。这些专业特色实验室一方面提供教学实验平台,与专业课程学习配套;另一方面提供科学研究平台,进行学术研究和项目开发。专业特色实验室开设综合型、设计型和创新性实验,为学生提供工程实践的训练平台,学生根据实验要求,针对具体的控制对象构建系统、分解指标、设计控制器等,最后完成实物调试。

例如船舶与海洋工程控制系统实验室开设了吊舱推进系统和可调桨推进系统特色实验,可从不同侧面作为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模式识别与智能系统和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三个硕士研究专业的课程实验和课程设计。这两个实验为综合设计性实验,以船舶应用为主要背景,研究内容涉及发电机、船舶电站、变频控制系统、推进电机和螺旋桨控制等,具有很强的实用性和超前性。实验实施以小组为单位,需要学生在掌握船舶系统理论知识的情况下,分析系统的结构和运行特性,从而建立各系统模块的数学模型,利用Simulink工具箱模拟仿真环境实现虚拟控制,然后在实物上进行实际控制,并根据实验结果不断修改和完善设计方案,最终达到实验要求。特色实验体现了不同专业知识的交叉和渗透,可培养学生融合多学科专业知识进行创新性研究的能力。由于特色实验和科研课题相互联系,通过特色实验不但可以发挥学生的创造性,培养其一定的学术素养,而且可以促进教学与科研相结合,为课题研究提供新的方法与思路,有利于取得科研成果。

2.发挥产学研优势,培育创新平台

行业特色高校的可持续发展之路必须科学定位、凝炼自身特色、面向行业、面向地方、坚持走“产学研”发展之路。[7]由于拥有行业学科优势和科研团队,江苏科技大学与中船重工、广船国际和江南造船等众多企业开展了产学研合作,承担了许多重大科技攻关项目和国家重大科研任务。一方面,企业希望依托学校学科优势,鼓励高学历的人才参与其科研和技术开发,力争取得重大科技成果并向现实生产力转化;另一方面,产学研项目为研究生创造了良好的科研平台,使学生有机会参与对产业核心竞争力具有引领作用的科技创新活动,有效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技能水平。

通过建立和完善企业研究生工作站或其他多种形式的实践基地,学校为研究生提供开展专业实践的平台以及和校外企事业单位合作建立联合培养基地,共同培养专业学位研究生。如控制学科所在学院与镇江赛尔尼柯电器有限公司、南京莱斯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和常熟瑞特电器有限责任公司等建立了研究生工作站。工作站围绕船舶与海洋工程电气自动化行业的重大技术和产业发展方向开展工程化技术研究。通过产学研合作机制可以建立行业科技创新平台和科技创新团队,将研究生的培养与企业的生产实践结合起来,促进学生工程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培养;同时也为研究生提供了理论联系实际的场所和环境,使其全面掌握研究课题的构思与选取、解决方案的设计与实现和整个项目的运作过程。这对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强化学校办学特色、共同培养船舶行业的高层次研发人才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四、结语

CDIO 教学理念强调工程实践,强调综合创新能力与社会大环境协调发展,强调个人职业技能与人际沟通的技能并重。[8]结合江苏科技大学实际教学条件、借鉴CDIO教育理念,对控制学科工程教育改革进行了有益的尝试。教学实践证明,这种以做项目的方式开展的教学活动、强调实践的教学改革有利于提高专业课程的教学效果,促进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为培养社会需要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发挥了重要作用。教学实践对控制类专业高素质人才的培养具有很高的参考价值,对其他行业高校的研究生教学改革也有借鉴意义。

参考文献:

[1]查建中.论“做中学”战略下的CDIO模式[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8,(3):1-9.

[2]申玲,王亮.基于CDIO理念的工程管理专业培养模式研究[J].教育与职业,2011,(17):123-124.

[3]熊玲,李忠.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构建[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10,(8):4-8.

[4]于福莹,肖宏,等.基于CDIO 教育理念的全日制工程硕士研究生培养模式探析[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10,(9):28-31.

[5]田思庆,苏贵章,等.电气工程应用型人才“3+1”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J].中国电力教育,2011,(3):170-171.

篇8

作者简介:宜素环(1981-),女,辽宁科技大学高职学院讲师,硕士,研究方向为高等数学教法、智能优化算法;孙超(1982-),男,辽宁科技大学理学院讲师,硕士,研究方向为高等数学教法、模糊控制;单秀丽(1977-),女,辽宁科技大学高职学院讲师,硕士,研究方向为高等数学教法;房月华(1983-),女,河北衡水人,衡水学院助教,硕士,研究方向为最优化计算方法与应用。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7518(2012)17-0065-02

通过近几年的调查发现, 导致大学生“厌学症”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除了与社会大环境、学校小环境、管理体制及学生自身的因素等方面有关外,还与教师的教学理念、授课方式、自身文化修养等存在着密切的关系。高职学生的数学基础普遍较差,对高等数学的学习又有恐惧心理,而我们现有的教学模式几乎一成不变,未能跳出传统的教学框架。面对新形势下的高职教育,如何改革以更好地为专业服务,是我们不能回避而又不得不面对的问题[1]。

一、学生厌学表现及教师存在的问题

高等数学课程是高职院校理工专业的重要基础课之一。其教学目的在于培养学生比较熟练的运算能力、抽象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并为后续课程的学习和今后从事科研活动奠定必要的数学基础。但是许多学生对它都有一种恐惧心理。高等数数教学中教师经常会发现课堂气氛沉闷,老师讲得津津有味, 学生听得昏昏欲睡,这样教学效果当然不能得到保证[2]。

(一)学生厌学表现

厌学表现的程度不尽相同,最严重的表现为迟到、早退甚至旷课,即使勉强来上课,也是昏昏欲睡,从不主动听课、记笔记;最轻微的也会表现为对学习没有兴趣,应付差事。一部分学生厌学是学习动机问题,他们认为学习高数没有用,不能现学现用。一部分则是学习方法不对头,很努力了,成绩却上不去,自信心受挫,对学习产生厌烦情绪[3]。还有一部分学生厌学则是因为很多老师习惯于要求学生死记硬背,背的好考试就能得高分,无形中挫伤了他们的学习热情。

(二)教师在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授课方式枯燥、单一。研究表明,教师的授课方式枯燥、乏味是学生对学习不感兴趣的主要原因。在陈旧的教学思想、教学观念的影响下,一些教师在课堂上照本宣科,滔滔不绝、不厌其烦地教授着空洞的概念和定理,完全脱离了社会实践,以至于课堂下总是睡倒一片还不知其所以然[4]。

2.对好生、差生的不同态度。在大学校园里,存在着这样一种现象:任课教师更倾向于关注成绩好的学生, 因为他们在很多方面都做得很好,不管课上还是课下。老师自然就给予了更多的关心和表扬。有些学生甚至能参与到教师的科研项目中去,由此形成了一个良性循环;而对于差生来说,他们怕问老师问题,不敢回答老师问题,被忽略,得不到老师的关心,更不敢在课下和老师交流,不愿学习,由此进入了一个恶性循环。所以教师的不同态度在一定程度上会对他们的学习产生影响。

3.师生交流不当。古语有云“亲其师,信其道”,足见教师自身的人格魅力对学生的影响程度。而数学学科的抽象性、严谨性,使得数学教师的语言远不其他学科那般丰富多姿,数学课堂也极易变得无趣、单调和乏味,从而让学生对教师产生情感上的疏远, 对数学学习失去兴趣[5]。

学生如果在高数学习中未能取得优异成绩,主要问题与智商无关,也不是学习能力欠缺,而是未能得到相应的帮助及未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造成的。如果任课教师能负起责任,适时地点拨,给予合理的帮助,那么大多数学生的学习动机会变得端正,在学习能力方面也会变得十分相似。如何经过努力,使自己成为一名学生喜欢的高校数学教师,从而调动学生学习高数的积极性,随之将高数知识应用于专业,更好地为专业课服务,是我们每位高数任课教师都应该思考并为之付出行动的迫在眉睫的课题

二、改革措施

(一)创设鲜活的教学情境

1.增加学生学习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对学生的学习态度和课堂教学的学习效果影响很大。一方面,在讲解理论知识时,适当补充名人传记。例如在讲解中值定理相关内容时,可以把罗尔、拉格朗日等杰出数学家潜心钻研最后走向成功的事例介绍给大家,激励、唤醒、鼓舞学生的主体意识。采用这种激励机制,让学生知道任何事情都不是一蹴而就的,必须经过持之以恒的努力。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明确学习目的,端正自己的学习态度。另一方面,可以多介绍一些数学理论在实践中的应用,如利用数学模型分析研究经济问题和在工程中的作用,从而展现出所学高数理论的价值和魅力。

2.提高课堂灵活性。讲课中随时可以周围可见物为实体,将知识直观地传授给学生。如在讲解空间解析几何一章时,完全可以把教室当做空间直角坐标系中的一个卦限,相应的面面、线线、面线之间的关系就迎刃而解。进行直观教学既可以使学生容易接受概念、定理,又有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使课堂气氛活跃,学生所学知识扎实,运用灵活,达到提高应用能力的目的。

3.强化高数教师教学的语言艺术,提高课堂教学效果。语言是教师向学生传道授业解惑的重要工具。平淡的语言和平铺直叙的叙述则会让学生觉得乏味,对本来就枯燥的数学理论产生厌烦,敬而远之。采用合理的、丰富的语言艺术可以使课堂变得活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效果[6]。

(二)与专业知识相结合

不同的专业对高等数学的要求是不同的,有的专业偏重于一部分知识, 而有的专业却又偏重于另外一部分知识,教师应该知道高数教育是为其他专业课教育服务的。所以教师在教授不同专业学生的时侯,其侧重点就应该不同, 方法也应有所区别。

在组织教学过程中,高数教师需主动与专业教师进行沟通,了解各专业的课程设置情况,了解各个专业课程所用到的数学知识,哪些数学知识应当加强,哪些知识可以弱化,有针对性地教授。如对电气自动化专业的学生进行导数定义的讲解时,可以从重点分析电流强度问题入手,而耐火材料专业的专业课《物理化学》中偏摩尔量就是通过偏微分来定义的,故讲解时可以侧重讲解,为专业课的更好理解打下基础。这样既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又可以加深他们对高数这门课程的认识。

当然,多媒体教学并不是说可以取代传统的教学手段。在教学过程中,应根据讲授内容,将课件、粉笔相结合才会起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三)注重过程考核

以往对学生的考核重在期末考试,对于平时不学习的学生来说,期末只能临时抱佛脚,背题背答案。这种一锤定音的终结式考核方式很难起到督促学生学习的作用。导致学生平时学与不学一个样,学多学少一个样,学好学坏一个样,因此应加大过程考核,注重平时考核。对学生的出勤率、课堂表现、作业情况、平时测验等作为期末考试平时成绩一项的重点考核项目,用此来约束学生,鞭策学生,帮助他们克服不良的学习习惯,增强他们的学习动力。

各任课教师在每学期的教学过程中,在按照《高等数学》课程教学大纲的要求授课的同时,至少安排2次单元或阶段性的笔试测试(具体考试内容及试题题型由任课教师自定);另外1次任课教师可根据教学内容采取较灵活的考核形式,如:综合报告、读书笔记、课程论文、口试(面试)、课堂提问等,也可仍采用闭卷笔试的方式。

(四)加大对学生的人文关怀

教师自身的人格魅力对学生的影响程度是相当大的。为了消除学生因对数学教师情感上的疏远而不喜欢甚至厌恶高数学习这一原因造成的厌学现象,就要努力使自己成为一名学生喜欢的高校数学教师。

大学生正处于青春期,面临适应社会、处理人际关系和生长发育等问题,这些问题都会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成绩,这就要求任课教师经常深入班级,关心学生,并针对这些心理问题,给予一定的指导。另外,在作业批改写批语时运用激励语言,增强学习数学的自信心,和学生情感互动,鼓励每一个愿意上进的学生。这样不仅做到了教书育人,而且拉近了师生间的距离,使学生在喜欢老师的同时喜欢上了老师所教的课程。

三、结束语

高等数学是一门内容丰富、应用非常广泛的学科,作为高等数学教师,积极探索适合自己的而又有效的教学方法,向学生全面展示高等数学的内容和魅力,是每一位任课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以上是笔者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契入点,结合五年来讲授高数课程的经验得到的一些心得体会。这些不成熟的做法还有待于进一步完善和提高,欢迎广大同行尤其是前辈批评指正,笔者也会在将来的教学中做进一步的探索和努力。

参考文献:

[1]张滨燕,李大卫.高职院校高等数学课程教学的现状及改革对策[J].辽宁教育研究,2005(9).

[2]叶超.高等数学教学方法探索[J].高等教育研究,2009(9).

[3]王宜杰.对大学生厌学与数学文化的思考[J].海峡科学,2008(2).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