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英文教学论文范文

时间:2023-03-27 16:50:56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12篇全英文教学论文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全英文教学论文

篇1

经过十多年的发展,“英语+商务”科目的教学模式在不少学校中取得了明显的成效。一大批学生通过商务课程的学习成功地考取了国家承认的各种职业资格证书。在全球经济一体化和中国加入WTO的大环境下,企业和社会对既懂英语又懂专业的复合型人才的需求日益增加。既有商务知识又具外语能力的中职学生有其独特的优势,深受用人单位的青睐。已开设商务或商务英语等类似专业的普通中职学校,在成熟的“英语+商务”科目教学模式的基础上进一步向前推进,实行具有中等职业教育特色的全英商务教学已经成为可能。

中职学校全英商务教学能否实施,能否借鉴“英语+商务”科目的成功经验,主要看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能否得以解决:一是人的问题,也就是生源和师资的问题;二是课程设置问题;三是教材选用问题。

优中选优的生源全英商务课程教学对学生的英语语言能力提出了极大的挑战。在学习期间学生要以英语为工具学习商务理论,并用英语实践商务操作技能。因此,他们必须有良好的英语基础才能完成全部课程的学习。学校必须对学生进行遴选:一方面对志愿报读本专业的学生进行选择,筛选出总分高、英语单科成绩也高的学生学习本专业;另一方面在全校范围内进行选拔考试,挑选出英语成绩好的学生学习本专业。

“双师型”的师资队伍全英商务教学模式要求教师具备较高的英语水平及商务专业水平,既有英语教师资格又有其他专业职称(如国际商务师、经济师、会计师)或职业资格证书(如翻译导游员、报关员、单证员)。“双师型”教师是全英商务课程教学的重要保证。一般中职学校可以通过三个措施来解决师资问题:一是招聘“双师型”教师;二是使现有教师自我提升,实现向“双师型”目标的转变;三是与商务专业教研室实行人才资源共享,让商务专业教师参与全英商务课程教学与教研工作。

全英语授课的课程全英商务课程教学是指除国家规定的公共基础课(如语文、数学、政治、计算机)以外的课程全部用英语授课,包括所有的英语课和所有的商务理论及操作科目。根据中职学生的实际,全英商务教学实际上是以模块形式进行,通过英语强化模块、商务知识模块和商务实训模块,努力把学生培养成为既懂英语又懂专业的应用型人才。英语课程是基础课程,同时又是关键课程。要求学生的英语水平必须达到高中优秀毕业生的水平,或者达到大学一年级水平,而且必须通过全国英语等级二或三级考试,否则,全英教学模式不能获得成功。因此,必须在一年级强化精读、泛读、口语、听力等全部的英语课程,并在课时安排上予以侧重。因为商务专业的学生都是挑选出来的,通过一年的集中学习应有较大程度的提高,并能适应后期的学习。同时,英语应始终作为工具贯穿在各个模块的学习过程中,并且在商务课程中对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有所侧重。因此,用英语授课的商务课程和商务实训是全英商务教学模式的核心,在二三年级的学习中得以体现。二三年级的商务课程学习,每门课程必须保证有足够的课时量(如每周4~6节)。例如,对以培养企业单证员为目标的外贸专业方向,可开设国际贸易实务(英)、商务写作(英)、商务单证(英)、外贸谈判(英)等课程,以确保学生对外贸知识、外贸函电和外贸单证有足够的知识基础,以满足企业对这一方面人才的实际需求,使越来越多的中职学生通过系列的外贸课程学习成功地考取国家承认的单证员资格或报关员资格。只要教材得当,通过这些全英商务课程的学习,学生的英语和商务能力同时提高应该是不成问题的。

合适的教材教材选用是保证学生水平有足够的提高,并保证学生在学习商务课程的同时提高英语水平的关键。商务英语专业所用的教材有三种:大学教材、引进版教材、自编教材。有人怀疑采用大学教材或引进版教材学生能否接受。其实,这是完全不必要的。因为,一方面,商务专业的学生都是优中选优的学生,有相当好的英语基础;另一方面,不管是大学教材还是引进版教材,都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第一、二册或初、中级本一般会注重基础,比较易懂。在大学教材或引进版教材不能满足要求的情况下,可由教师自编教材来弥补。如广东外贸学校的英语教师编写的《模拟实习指导》符合该校的情况,满足了学生对编制整套商务单证的学习要求;又如江门财贸学校的教师编著的《外贸英文函电简明教程》(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出版),既让学生接触到商务英语写作,又切合中职学校学生的水平。不管使用何种教材,只要切合学生实际,有利于他们英语和商务能力的提高,并能保证全英语教学的顺利进行,都是可取的。

篇2

二、全身反应教学法在初中英语听力教学中的应用

初中英语听力教学是中学英语教学的主战场。随着“向45分钟要效率”口号的提出,我们也应该从给学生减负的角度来重新思考英语听力教学改革的方向与思路。全身反应法,作为一种在海内外获得很大推广的教学方法在初中英语听力教学过程中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予以注意。

1走出教学活动的误区,特别是在全身反应法的具体实施过程中

很多教师,特别是一些一线的英语教师,对于全身反应法存在某种误解或者歪解。他们认为:全身反应法就是在英语听力教学中带领学生进行游戏、活动等等。这种缺乏理论指导的全身反应法会给教学带来更大的负面影响。如果缺乏对全身反应法的理论基础的全面思考和认知,该教学法很容易流于形式,最后反而会影响教学目标的实现。

2全身反应法应该做好充分的准备与计划

关于英语听力教学,由于班级人数以及空间位置等客观因素的限制和制约,很多具有一定规模的团体性活动是很难展开和进行的。因此,在全身反应法的具体实施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到这种方法背后要达到的教学目标。另外,所有的活动设计与安排要对教学效果进行提前的评估与调整,避免造成课堂教学资源的浪费。这种准备和计划还体现在教师对学生认知水平与认知心理的分析。只有建立在对学习者认知特点与规律的全盘考虑,才会在全身反应法的具体实践中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3全身反应法要注重多媒体教学的结合

随着计算机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领域中的广泛应用,多媒体教学已经在日常的课堂教学,特别是初中英语听力教学中扮演者非常重要的角色。这种教学设施的变革,一方面,有助于提高语言教学点通过音频、视频等技术手段更好的帮助学生进行吸收和理解。另一方面,全身反应法对教师自身的艺术修养提出了一定的要求。但是,如果借助多媒体教学可以有效地规避这一因教师自身能力欠缺给全身反应法的实施所带来的不利影响。但是,多媒体教学在全身反应法的实施过程中,一方面要注意度的把握,避免因多媒体的过度介入教学而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甚至对这种媒体教学产生过度依赖的现象。另一方面,要注重发挥教师自身的主观能动性。只有把教师的聪明才智进行非常好的发挥和使用,全身反应法才会真正得到贯彻与推广。

4全身反应法在初中英语听力课中的应用实例

在笔者日常的英语听力教学中,有一次比较成功的全身反应教学法在英语课堂教学的实施,在这里和大家分享一下,希望对大家的全身反应法的实施有所启发和裨益。新课标初一第六单元是关于动物园的单词的认知,笔者准备了一些动物的图片和视频作为全身反应法的教学材料。具体实施如下:在通过课前一首歌热身过后,笔者打开已经准备好的动物的音频资料播放动物的叫声。比如,猫,狗,鸡,鸭,鹅,狮子,猴子,老虎,大象等等。学生通过动物的声音来判断动物的名称。通过这一练习,学生对于动物的声音产生了很大的兴趣。然后,我把各个动物的英语名称进行一一匹配,并引导学生进行听词与辨音的认知。通过这一阶段的认知后,学生对于动物的英语名称进行了一定基础的信息加工。为了帮其更好地建立认知结构。笔者引导学生做了一个“我来做,你来猜”的游戏,结果学生的学习效果非常好,教学目标也非常顺利的实现和完成了。

篇3

在高师院校中文系的课程设置中,中国现代文学课程为专业必修课,是中文专业学生必修的核心课程。中国现代文学课程为学生提供了了解现代文学三十年来发生的文学现象及经典作家作品,而“鲁、郭、茅、巴、老、曹”这些经典作家即涵盖其内。学生熟悉掌握现代文学史及经典作家作品,不仅有助于积淀其人文修养,而且还可以为将来走上教学岗位的学生积累必要的现代文学基础知识。因此,中国现代文学课程教授的质量及效率至关重要。就目前高校该课程的教学而言,基本上都是采用传统的讲授法进行教学,授课教师是课堂的绝对中心,教师在课堂中普遍进行的是填鸭式教学方式。这种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法,优点在于教师能完全掌握课堂教学的秩序,能够合理分配教学的重难点,不过此教学方式还有一个很大弊端,即是没有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没有让学生完全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所以,就教学效果而言,这种教学方式效率有限。针对目前中国现代文学课程普遍采用的传统教学方式,笔者认为可以采用其他教学方式,改变目前中国现代文学课程教学方式的困境。简言之,即是采用文学圈教学法,进行合理有序的应用。

一、文学圈教学法的内涵及实施方式

(一)文学圈教学法的概念及内涵

作为一种阅读教学方式,文学圈(LiteratureCir-cle)最早的发现者是美国亚利桑那州菲尼克斯城的一名小学教师卡伦史密斯,1982年,卡伦史密斯一次偶然机会在教室内落下了一批阅读书目,这些书目遂引起了学生的兴趣,学生争相阅读,发表看法,甚至自发组成讨论小组,在以后的期末考试中,令人感到神奇的是这些学生的阅读成绩大幅度得到了提高。而卡伦史密斯所教班级的这种阅读经验,被本校教师大力推广。卡伦史密斯所发现的这种由学生自发组织的阅读活动便是今天我们所讲的文学圈的雏形。文学圈概念的正式提出要归功于美国学者哈维丹尼尔斯,1994年,哈维丹尼尔斯的巨著《文学圈: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室里的声音和选择》正式出版,在书中,作者详细地界定了文学圈的概念,其认为“文学圈是以合作学习理论为基础的暂时性的弹性阅读小组,小组成员自主选择并阅读同样的故事、诗歌、小说或其他文学作品,在完成独立阅读之后,小组共同决定要讨论的内容。成员根据自己在小组定的角色和职责为下一轮将要举行的讨论会做准备,按照各自分配的角色,设计阅读作业纸,准备讨论时的问题提纲。在讨论会上,成员根据自己先前准备好的问题提纲与教师和组内其他成员进行讨论,尽力扮演好自己的角色。各阅读小组完成一部书的讨论之后,成员会以恰当的方式,集中而创新地展示、交流作品中的精彩部分,这样有利于同更多的团体成员交流和共享阅读的快乐和惊喜。最后,完成讨论的小组之间进行必要的成员交换选择更多的阅读材料,组成新的文学圈,展开新的一轮阅读与讨论。”[1](P51)从以上哈维丹尼尔斯对文学圈概念的界定可以看出,文学圈阅读法适合的最佳领域是阅读文学类课程,如小说、诗歌、散文等课程的教学应用。学生在诸如小说、诗歌、散文、戏剧等文学作品自由阅读的过程中,独立产生对这些阅读材料的兴趣,然后自发与同学结成讨论小组,讨论交换自己的阅读心得。这种阅读方式有点类似于国内流行的班级读书会,不过,与班级读书会最大的不同在于,在文学圈阅读过程中,学生的自主性会得到更多的尊重,学生的个性也更易得到表现。

(二)文学圈教学法的实施程序

文学圈在最初雏形形成的过程中,学生对阅读材料的选择完全是随意和偶然性的,由于现实的教学过程中,一门课程的教学存有基本的大纲及重点。因此,如果完全让学生随性自主选择阅读材料,会导致阅读的分散及偏离。针对文学圈雏形的这种特点,哈维丹尼尔斯在书中又针对性地加入了学习任务单,文学圈的这种阅读随意性问题得到了根本的改变。因此,成熟的文学圈教学过程中,课任教师亦扮演了一个积极的参与者角色。其角色的最为重要的职责是任务单的设计。一般而言,一个完整的文学圈教学过程可以分成六大部分,即选择阅读材料篇目、形成不同阅读小组、设计小组阅读任务单、分角色完成阅读材料、教师总结评价、形成新的阅读小组。在这个过程中,最为重要的部分是阅读任务单的设计。在设计阅读任务单过程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阅读能力特点、兴趣爱好,甚至是性别差异,设计适合学生的阅读能力及兴趣的问题任务。任务单的问题要有开放性、延展性和思辨性,这些问题在课堂上讨论时,要能最大限度地得到展开,并引起学生的辩论探讨。另外,文学圈教学法顺利实施的又一环节是教师的总结评价。在现实文学圈教学过程中,教师根据现场教学进行的实际情况,可以在学生讨论完成之后进行现场总结评价,亦可以填写问卷表,以便在下一次文学圈教学活动开始时进行回顾和总结。每一次的文学圈教学活动要及时做好评价和总结,要肯定表扬学生的优点,亦要指出不足之处,这样学生才能在一次又一次的文学圈教学活动中得到脱胎换骨的提高。

二、文学圈教学法在现代文学课程中的实施

文学圈教学法的最佳实施领域是阅读教学,尤其是文学类课程的应用,在高师院校中文系课程设置中,几乎有一半课程是文学类课程,如现代文学、当代文学、外国文学、古代文学等等。因此,对这些课程进行文学圈教学方式是水到渠成的。

(一)中国现代文学课程的性质及特点

如前所提,中国现代文学课程是高师院校中文系开设的专业必修课,一般开设两个学期。按照中国现代文学课程实施方案来看,这门课程要求学生掌握现代文学发展三十年的基本文学史知识及经典作家代表作品。而作家代表作品的教学几乎占据了中国文学课程的大半壁江山。学生了解掌握了多少代表作家作品,实际上决定了这门课程的教学成败。以“鲁、郭、茅、巴、老、曹”为核心的现代文学巨匠代表作又几乎占了现代文学课程文学类作品的一半,这些作家作品内容涵盖了小说、散文、诗歌、戏剧领域,学生对这些作家作品的掌握又是重中之重。因此,在实际的文学圈教学过程中有针对性地选择这些作家作品,极大地提高了学生学习掌握现代文学课程的效率。

(二)文学圈教学法在现代文学课程中的案例分析

现代文学课任教师大都有这样的困惑,就是现在的学生不爱读作品或者说是根本不去读作品。这些学生为什么不爱读作品呢?客观方面来说,现代文学课程中有些作品由于年代社会背景的原因,比如鲁迅的杂文、郭沫若的戏剧等,必须结合时代背景来研读,这些学生由于自身的时代历史背景的积淀薄弱,不能融入作品,所以就有些抵触作品文本的评析。从主观上看,则是课任教师教学方法的生硬,也就是教师满堂灌一言堂的教学方式,这种填鸭式的教学方式长久以来会让学生有些麻木,从而在课堂上与教师的教学节奏不相协调,这样的教学效果就有些差强人意了。下面笔者尝试以茅盾的短篇代表小说《春蚕》为例进行文学圈教学法的设计。1.《春蚕》内容简介及教学目标《春蚕》是茅盾的代表短篇小说。该作品创作于1932年,按照现行的文学史的界定,《春蚕》“通过描写30年代中日淞沪战役前后,江南农村蚕农老通宝一家的养蚕‘丰收成灾’的悲剧事实,形象地揭示出帝国主义经济侵略给中国农民带来的民族灾害;展示了中国商业资本家和官僚阶级由于转嫁危机与农民阶级形成的尖锐矛盾;同时勾勒了两代中国农民不同的思想与行为,预示着他们所走的不同道路”。[2](P170)《春蚕》与叶紫的《丰收》、叶圣陶的《多收了三五斗》是30年代描写“丰收成灾”的三部代表作。《春蚕》以现实主义写实的笔法描写了江南杭嘉湖蚕乡“蚕农”这个群体的悲惨生活,小说形象地塑造了以“老通宝”和“多多头”为代表的两代蚕农的形象。《春蚕》的教学目标在于要让学生明了为什么老通宝一家养蚕丰收成灾了;其次是掌握老通宝、多多头两代蚕农的性格差异;最后掌握小说的叙述特点。在以往的传统教学过程中,科任教师一般是以事件———人物———方法的方式,讲述作品背景、分析丰收成灾的原因、总结人物形象特征、最后是评价小说的写作方法。这种以教师为中心的讲授法,优点在于讲解思路很清楚,不过缺点是学生的参与感不强,对作品内容及人物的认识不够深刻。2.《春蚕》文学圈教学法应用流程按照上文所提文学圈教学过程的六大步骤,第一步是选择阅读材料即《春蚕》;第二步是形成阅读小组,笔者尝试以学号分配方式随机组合成不同的阅读小组;第三步是设计阅读任务单,此部分是关键。笔者主要列举以下问题:A.请详解《春蚕》丰收成灾的主客观原因?B.你认为老通宝借债买桑叶的细节是否真实?C.怎样评价《春蚕》中的日常生活细节描写?D.叙述老通宝与多多头的性格差异。E.《春蚕》叙述描写特点。F.《春蚕》的民间话语形态表现。此任务单要在教学前一周提前布置给学生准备,接下来就是《春蚕》课堂的正式教学。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根据先前准备的任务单,在课堂上分小组自由讨论,教师扮演的角色是引导及聆听。讨论结束之后,进入第五个流程,即教师的总结评价。教师要根据学生在教学现场的表现,充分肯定学生对任务单的理解探讨。对于其在讨论过程中的一些不足提出改善,为进入下一个文学圈做出准备。3.传统讲授法与文学圈教学法在《春蚕》教学中的比较为了对比不同教学方法对同一教学内容的教学效果,笔者在《春蚕》一文教学中选择了两个本科平行班对比教学,具体来说,一个班运用传统的讲授法教学,一个班运用上文所提文学圈流程进行教学。在教学活动结束后,笔者设计调查问卷表,并在课堂上采用闭卷答题的方式完成。然后分析比较学生的反馈。根据学生反馈材料,我们发现这两个平行班对《春蚕》理解掌握效果差异明显。采用传统讲授法授课的班级,对《春蚕》的把握仅仅停留在熟悉故事的阶段上,能大体清楚老通宝一家为什么丰收成灾了,而对于其中的一些诸如民间话语形态、日常生活细节、心理描写特点等方面没能有深刻的印象。反观,运用文学圈教学法教学的班级,则能深刻了解以老通宝为代表的江南蚕农丰收成灾的主客观原因,并对小说的一些叙述描写特点如数家珍。而对老通宝、多多头、荷花、六宝等主要人物形象描述饱满清楚。概言之,运用文学圈教学法的班级真正掌握并记住了《春蚕》这部小说。

三、文学圈教学法在中国现代文学课程

应用的反思基于文学圈教学法的基本程序,此种教学方法有以下限制。其一,文学圈教学法适用的领域主要是文学作品教学,对于一些文学史相关的知识点教学,优势则不甚明显。其二,由于在现实教学过程中受到课时安排的限制,不可能也不现实每一堂课都运用此种教学法。其三,在文学圈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准备阅读占据重要地位,如果每堂课都让学生准备阅读的话,会极大地加重学生的负担,长久以来,可能会让学生麻木甚至厌烦,不利于下一个文学圈教学活动的展开。此外,笔者根据《春蚕》一文的实验,发现文学圈教学法顺利实施的一个关键是学生任务单的设置。任务单设置的根本原则是要有开放性,要能形成讨论的可能。比如“你觉得老通宝借债买桑叶的行为是否真实?”这个问题有很好展开的可能。其实这个问题的质疑最初源自于吴祖缃,其认为这个细节不符合生活真实,甚至是“无中生有”。[3]学生据此展开了激烈的讨论,在讨论过程中,他们各抒己见,说出了自己的看法观点。尽管有些观点看法有些片面和浅显,但起码学生进入了作品,能够发表自己真实的感受及想法,并对江南蚕农的生活作出了精细的转述,这些想法证明其真正地看进了这部作品。综上,传统以教师为主导中心地位的教学方式,不能有效激发学生对现代文学史及作品的阅读兴趣,学生不读作品不参与课堂讨论的现象极其普遍。基于现代文学的这种教学现象,文学圈教学法能很好地解决目前学生不读作品的现状。由于文学圈教学法的实施有其特殊的程序与方式,教师的在教学活动中的角色地位发生了根本的转变。教师在文学圈教学活动中,不再是高高在上的主导者,而是一个引导者与聆听者。教师可以根据课堂学生的讨论状况,因势利导,激发学生对文本分析的厚度与深度,这样文本阅读理解就能深刻地刻在学生的脑海中,一个文学圈教学便顺利完成,同时又为下一个文学圈做出了积极的准备。

参考文献:

[1]Daniels.H.“LiteratureCircle:VoiceandChoiceintheStudent-CenteredClassroom.”[M].PortlandME:StenHouse,1994.

篇4

中图分类号:G642.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03-0219-02

自动化技术在社会生产和生活中具有广泛的应用,自动化专业教育具有巨大的市场需求。《自动控制原理》课程是自动化专业的主干课程之一,并且此课程是后续自动化专业课程的基础。该课程传授反馈控制系统的最基本概念以及反馈控制系统分析设计最基础的思路方法,是自控专业学生能力培养的基石。随着经济全球化和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外企在中国投资和中国企业走向国际已经成为现实。这种现状使得高科技人力资源在不同国家流动的趋势越来越强。中国大学留学生数目以及中国高校毕业生使用英语在外企和国外工作的数目呈不断上升趋势,中国大学与英语国家的校级交流也越来越多,这些变化都使得中国大学教育对全英文专业课程教学的需求越来越大[1-3]。全英文《自动控制原理》课程就是为了适应这种教育国际化的形式而设置的。目前中国大学教育处于走向国际化的初步阶段,探索并交流适应现阶段形式的全英文课程教学方法提高全英文教学质量是非常必要的。

一、课程特点与教学对象分析

《自动控制原理》课程是一门理论性非常强的专业基础课程,面向电类专业中国本土学生和留学生开设。该课程对学生的数学基础知识要求比较高,课程用全英文开设,还需要学生具有较强的英文听力和阅读理解力,作业和实验报告等需要学生有较强的英语书面表达能力。该课程设有实验环节,在有留学生参与的实验小组进行系统分析与设计的团队工作,不仅需要学生有较强的实验操作能力还需要学生具有良好的专业英语口头沟通能力。《自动控制原理》课程是自控专业的基础课程,在大学三年级上半年开设,是其他自控专业课的基础,只有很好地理解和掌握控制原理的基础知识,才能继续学习好后续的其他专业课。目前我校留学生人数虽然呈上升趋势但绝对数量还不是很多,全英文教学班一般由本土学生和来自非洲、欧洲、美国、亚洲等不同地区的留学生组成。由于学生们的背景不同,学生的数学基础、英语程度、接受能力、思维习惯和特点都具有一定的差异。一般来讲,本土学生的数学基础较好一些,英语阅读能力较强,但因生活环境为中文,英语听力理解能力相对阅读能力弱一些;对于母语不是英语的留学生,因其有限的英语程度,在课程学习和交流中具有一定困难。从已开设的英文课来看,一般留学生的数学基础相对中国学生弱一些。对来自不同背景学生进行自控原理的教学,如何因材施教,具有一定的挑战性。

二、教学组织与方法

面向不同背景的学生来源开展《自动控制原理》的全英文教学,要保证提高教学质量,必须从师资配备、教学对象认识、教学组织、教材选择、教辅资料与软件工具选择、实验安排等方面全方位地合理安排。全英文教学应该从教学对象背景的需求出发,在注重知识传授、能力培养的同时,要特别注意教学交流质量的提高,以达到知识传授、能力培养的目的。

1.教学团队的素质。自控原理的全英文教学,涉及数学及专业知识的传授、使用英语的沟通,在教学对象来源差异较大的情况下,对教学团队的素质要求比较高。(1)教师英语能力基础及保持:全英文授课的教师,一般应具较强的责任心,具有较好的英语口语表达能力。尽管有些老师有海外学习经历,全英文任课老师由于一般工作在中文语境中,也要注意英语听说能力的保持。(2)专业知识及其应用能力:《自动控制原理》课程是一门比较传统和基础的课程,任课老师一般都学习过此门课程。因此老师对相应的知识点都比较熟悉,但对于课程知识的应用还需予以加强。教师应该有课程相关的比较全面系统的知识背景,不仅可以讲述课程的知识点,也能够讲述知识点之间的相互联系以及知识点的应用环境、应用方法及应用工具,使学生不仅获得课程的知识点,还获得关于知识应用方面的技巧。(3)面向教学对象的教学方法:课程教学的效果取决于课程教学的方法。一般教学方法由理论学习和课堂经验积累两种途径获得。教学方法没有绝对的好与不好,关键的是教学方法要适用于教学对象。因此除了一般教学方法的掌握,教师还要在教学实践中注意收集学生对教学的反馈意见,不断积累总结教学方法及其适用对象。(4)教师的组织与沟通能力:主讲教师是课程的负责人,全面负责助教、实验指导老师和学生之间的工作安排和沟通。教师应该在第一节课收集所有学生的联系信息,包括留学生的国籍,并向学生公布课程助教、实验指导老师的联系方式,保证课程参与者的双向沟通。

2.课程教材与辅助材料:(1)课程教材的选择要考虑到教学对象,选择难易适中的教材。在本课程的实践中,为了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要,为学生推荐了一组具有不同特点的教学参考书。在参考书中有相对比较深的教材满足专业和英语基础比较好、好奇心上进心比较强的学生;也有参考书比较深入浅出,易于理解,满足基础相对弱的同学。考虑到中国本土学生将来也有可能在中国企业工作,本课程推荐了具有中文翻译版的英文原版经典教材,便于学生能在课后了解专业词汇的中文表达,也帮助英文程度差但具有一定中文语言能力的学生对课程的理解。另外本课程为学生提供控制原理主要贡献者的生平介绍,帮助学生理解一些控制原理产生的背景,让学生们学习该领域大师的创新精神。(2)教学辅助资料与工具的提供可以帮助学生理解复习课堂教学的内容。本课程为学生提供中英文对照专业词汇,帮助学生对课程的理解和掌握,并能使用英文专业词汇进行作业和实验报告的表达。自控原理是一门对数学要求比较高的课程,可以把一些课程常用的数学公式表,如拉普拉斯变换表等,作为辅助材料提供给学生。本课程还在课程网页上提供全部课程的英文录像,如果学生在上课时没有完全消化,可以在课后自己观看相关课程录像,理解和消化上课的内容。

3.课堂教学方法。课堂教学是课程知识传授的主要环节,直接影响到最后的教学效果。教师在英文课堂教学中,要注重以下环节:(1)任课老师的课堂表达:教师上课应注意循序渐进,深入浅出,板书要整洁明了。语言采用简单明了、易于理解的句型。考虑到班级里有英语听力不太好的学生,上课语速要适中,并配有相应的关键字板书或多媒体演示稿,以补充学生由于听力原因造成的信息损失。发放多媒体演示稿关键部分的纸质打印件,方便学生做课堂笔记。教师上课应该基础部分简单清晰、教学内容应有扩展性,同时注重介绍知识的应用环境,既要照顾到基础较差的学生,也应满足综合能力强的学生的需求。(2)课堂教学的互动与反馈:由于该课程理论性强,对数学基础要求高,大部分学生使用第二语言第一次接触新的概念,如果没有进行足够时间的预习很难在课堂上使用英语主动提出问题。而电类专业的学生学习任务比较繁重,一般没有时间做足够的预习。教师可以围绕课程内容,设计课堂讨论题目,采用分组课堂练习的形式,一般为二到三人一组,学生可以互相讨论,加强对所学概念方法的理解,教师在学生练习时,巡回检查,期间学生可以向老师询问不懂之处。这种形式的全英文互动,既减少了学生的表达压力,又能达到互动反馈教学效果的作用,非常受学生欢迎,教师也能及时发现学生难于理解的知识点。

4.课程实验。课程实验是课程教学的重要环节,学生通过实验可以加深对课堂知识的理解,并掌握理论知识的应用方法。为保证实验质量,首先要向学生提供清晰的实验指导书,在实验分组时应避免将留学生分在一组,而是将中国本土学生与外国学生搭配开来,加强留学生与中国学生相互交流学习,帮助留学生融入本土学习环境,克服由于外国学生对环境的不熟悉造成的工作障碍,顺利完成课程实验任务。实验报告也是课程实验的重要组成部分,要求学生对实验数据进行有效处理,对实验现象运用课程理论知识进行详细分析、解释。

5.课程学习质量的监控与评估。学生课程学习质量的监控分课堂学习评估、课程阶段学习评估和课程学体评估。课堂学习评估主要通过课堂练习来进行。教师通过学生课堂练习的情况,评估学生课堂学习的质量,改善课堂教学效果。课程阶段学习评估主要通过阶段小测验来进行,通过阶段小测验可以测试学生对一个阶段所学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课程学体评估包括学生的课堂表现、作业情况、小测验情况以及实验情况和期末考试,是学生整个课程学习过程的综合评估。期末考试内容应该含概课程基础知识、课程知识灵活应用和课程知识综合运用等层次,以测试不同层次学生掌握课程知识的情况。

现阶段全英文专业课程教学在中国大学尚属于初步发展阶段,本文主要讨论全英文自控原理课程的教学特点与方法。论文分析了全英文课程班的学生组成和特点,阐述了自控原理全英文课程的教学质量保证的关键措施及经验,为中国大学全英文专业课程的发展提供参考。

参考文献:

[1]曾圆圆,项慨.C++全英文课程理论与实践的新方法[J].教育教学论坛,2012,(38).

[2]徐巍华.工学研究生课程的全英文教学实践[J].电气电子教学学报,2013,(2).

篇5

引言

随着全球一体化进程的加剧,各国之间经济、文化、军事等各方面的交流与接触愈发频繁。这给发展中国家带来机遇的同时,也使他们面临巨大的挑战:许多西方大国企图利用其文化上的优势,对其他国家实行文化渗透,这严重威胁到发展中国家的文化安全。因此,为了捍卫国家的文化安全,必须加强文化安全建设。英语作为国际通用语言,在国际事务中发挥着重要的桥梁作用,因此,大学英语文化教学是高校进行文化安全建设的重要途径。只有通过丰富当代大学生的中国文化底蕴,提高他们的英语表达能力,才能更好地向世界人民传播我国优秀文化,增强我国文化的世界影响力,抵制西方大国的文化入侵,维护我国的文化安全。然而,在教学过程中,却出现了“重西方文化,轻中国文化”的不良现象,这极不利于我国的文化安全建设。因此,有必要重新审视大学英语课堂中国文化教学的进展情况。

一、大学英语课堂中国文化教学现状及必要性

近年来,文化教学在英语教学中的重要性已经为越来越多的教育工作者所接受。《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2007版)也明确指出“大学英语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英语综合应用能力,特别是听说能力,使他们在今后学习、工作和社会交往中能用英语有效地进行交际,同时增强其自主学习能力,提高综合文化素养,以适应我国经济发展和国际交流的需要”。【1】因此,在大学英语教学中,许多教师积极向学习者灌输西方文化,讲授西方国家的风俗习惯、历史背景等,这对提高大学生的跨文化意识发挥了积极作用;但是,在文化教学的过程中鲜有教师关注中国文化成分,换而言之,中国文化在大学英语课堂上被打入了“冷宫”,很少引起大家的重视。这种文化教学的不平衡和不平等必然导致跨文化交际的不平等和“中国文化失语症”的出现,【2】阻碍我国优秀传统文化在世界范围的传播。总之,我国大学英语文化教学的现状不容乐观,主要体现在:在教学过程中文化输入意识薄弱;重视英美等“精英文化”,摒弃多元文化;在英语教学中忽视母语文化;学生无法用英语这一国际语言表达母语文化等。【3】

众所周知,任何交际都不是单向进行的,而应该在交际双方循环往复。跨文化交际亦是如此。成功的跨文化交际不仅需要我们对西方文化有所了解,同时也需要我们具备丰富的中国文化底蕴和将本土文化用英语恰当表述的能力。不难想象,在大学英语教学中,如果只有西方文化的大量输入,而缺乏适量的中国本土文化教学,长此以往,大学生势必会形成崇洋的思想,导致自我身份意识模糊,民族自豪感降低。因此,在大学英语文化教学中,“不仅要让学生懂些西方文化,而且也要懂得本民族文化,二者并重”。【4】古今中外外语界泰斗无不是在外语和本国语两种语言和文化的浸泡下成长起来的。我国的钱钟书、傅雷、许国璋、梁实秋等无一不是从小熟读诗歌散文,具有深厚的母语文化功底,然后习得外文,最后成就一番事业。他们的成功经历告诉我们,母语文化与目的语文化应该有机结合起来,博大精深的中国传统文化更是我们学习外语,顺利实现跨文化交际不可或缺的部分。【5】因此,在大学英语文化教学中,教师应该加强中国文化成分,培养学生有效地使用英语传播我国优秀文化的能力。

另一方面,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剧,国际竞争与合作愈发频繁。在此过程中,各种文化间的碰撞、摩擦也是无法避免的。由于各民族历史、经济发展、社会意识等诸多方面的巨大差异,这种文化交流逐渐演变成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利用全球化这种形态进行的新的霸权主义和殖民主义,这严重威胁到发展中国家的文化安全。【6】作为一个独立的国家,我们必须维护国家文化安全。高校作为文化安全建设的重要场所,必须充分意识到自身的责任。就大学英语教学而言,文化安全建设要求广大英语教师在进行大学英语文化教学的过程中,不能只是一味的强调西方文化的重要性而忽视了传播中国文化的必要性。总之,大学英语课堂应该加强中国文化教学。

二、大学英语课堂中国文化教学的原则

在大学英语教学中进行本土文化教学应该遵循以下几个原则:文化平等原则、实用性原则和循序渐进的原则。

1、文化平等原则。大学英语文化教学包含两方面的内容:西方文化输入和中国本土文化教学。我们强调加强本土文化教学但不等于否认西方文化的重要性,也不是说母语文化优于目的语文化。我们应该明确,文化本身没有优劣之分,它只是不同社会的产物,反映了不同民族的社会制度、风俗习惯、信仰、法律,及该民族人民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教师应该激励学生以宽容、辩证的态度对待中西方文化差异,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文化观,既要避免崇洋思想的产生也不能“为中国文化独尊”。只有坚持文化平等的原则,才能消除教学中的文化歧视,促进文化间的相互了解,为顺利实现跨文化交际奠定坚实的文化基础。

2、实用性原则。大学英语中的文化教学与专门的文化教学不同。专门的文化教学其内容更为广泛,涉及面更广;而大学英语教学的目的是为了培养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和跨文化交际能力。因此,作为大学英语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中国本土文化教学也应该始终围绕这一目标进行。此外,教学中导入的文化内容应该与学生所学的语言内容密切相关,与日常交际所涉及的主要方面密切相关,同时也要考虑学生将来所从事的职业性质等因素。【7】只有让学生真切感受到所学内容实用、可用,才能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

3、循序渐进的原则。文化的积累和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绝非一朝一夕就可以完成。因此,进行中国文化教学绝不能操之过急。过量的文化输入容易使学生产生疲倦感,难以吸收,从而影响学习兴趣。因此,文化教学应该与语言知识的学习相结合,相辅相成,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教师应该根据学习者的具体情况,适时、适宜的进行中国文化教学。

三、中国文化教学方法

1、对比法。在文化教学中应该提倡对比的学习方法。通过中西方文化的对比,让学生体会文化差异,形成文化意识,增强跨文化交际的的文化敏感性。对比的方法效果很明显,因为异同的反差能有效加深学生记忆并提高理解能力,教师应努力激活教材内容,进行对比分析,及时点拨学生领会文化异同现象。【8】通过文化对比,有利于培养学习者的跨文化意识,促进其跨文化交际能力的提高。以《全新版大学英语》(第二版)第一册Unit One为例。该单元涉及到西方节日:万圣节(Halloween)。教师可以

采用对比的方法,将中国的“鬼节”与之联系,进行对比教学。在介绍完万圣节的相关习俗后,鼓励大家集思广益,回忆“鬼节”的传统习俗,鼓励学生尽量用英语进行表达,遇到困难时,教师给予一定的帮助。随后,教师将“鬼城”——丰都介绍给大家。通过这样的教学,极大的丰富了学生的母语文化知识:既了解了传统节日,又对旅游景点有了大致的了解。

2、教师引导与学生自学相结合。中华民族有着五千年的灿烂文化,仅靠课堂上的教学是远远不够的。因此,教师应该积极鼓励学生开辟第二课堂,充分发挥大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不断提高母语文化素养。信息时代的到来,给大学生提供了众多获取知识的渠道。教师可以以所学教材内容为基准,以专题的形式,鼓励学生课后搜集资料,以PPT的形式在课堂上呈现出来。通过这样的教学方法,既可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又可以增强学生的多媒体操作技能;既增强了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创新能力,也可以促进学生英语应用能力的提高。

3、与现实生活相结合。中国本土文化教学应该与现实生活紧密联系。日常饮食、名胜古迹、风俗习惯、传统节日等都应该是教学的重点。假期结束后,教师可以组织学生把自己的旅游经历与大家分享;可以安排duty report,鼓励学生将日常生活中遇到的与母语文化相关的知识及时介绍给大家。当然,教师也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开展专题讲座等。

结束语

大学生是祖国未来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是维护国家文化安全的中坚力量。大学生应该从思想深处认识到文化安全的重要性,积极提升文化素养;大学英语文化教学是实施文化安全建设的重要手段,因此,广大英语教师应该重视自身文化修养的提高,不断丰富中国文化底蕴,提升专业水平,更新教学理念,言传身教,为学生树立楷模。只有教师和学生共同努力,才能更好地促进高校文化安全建设的不断完善。

参考文献:

[1]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7.

[2]从丛.“中国文化失语”:我国英语教学的缺陷【N】.光明日报,2000-10-19:12

[3]郭姗姗,潘冬.全球化背景下的英语文化教学 【J】.教学与管理(理论版),2011,(9):96-98

[4]刘润清.外语教学与研究的发展趋势.【J】外语教学与研究,1999,(1):7-12

[5]苟丽梅,姜焕文.“母语文化”教学在外语教学中的重要性阐释.【J】.甘肃联合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4):104-107

[6]陈树文,郑士鹏 全球化语境下我国文化安全体系的构建 【J】中州学刊 2012(3):100-104

篇6

几年来,通过不断研究,不断实践,我摸索出一种办法,就是分组进行教学,提高了差生的英语成绩,较好地解决了两极分化问题。1993年我在初三年级两个教学班中使用分组教学,112名学生中考及格率达95.3%,优秀率达49%,平均分80.1分,三项指标名列全县前茅。1994年,我又接初三两个班的英语课,仍然采用分组教学的形式,通过一年的努力,使这两个基础较差的班级中考及格率达到89.7%,比刚接课时提高38个百分点。 

一、在调查了解摸清底细的基础上分组 

由于每个学生在学习目的与动机、学习习惯与方法、智力水平与接受能力上存在着差异,如果任课教师在教学中墨守陈规,这就往往会适成许多学生“初一 劲头十足”,“初二情绪低落”,“初三放弃不学”的局面。到了初三,英语教师面对众多英语水平参差不齐且对英语失去学习信心的学生,真是弃之不忍,教之无策。只好课上教好生,课下抓差生,加班加点,辛苦之极却事倍功半。 

如何摆脱这样困境,变被动为主动?如何提高教学效果?于是我在“因人施教”、“因材施教”上进行探索。既然学生的英语学习水平有明显的差异,那么只采用面对少数学习成绩好的学生的课堂教学模式显然是不符合面向全体学生的教学要求的。课堂教学是学生掌握教学内容的主渠道,如果把大多数中差学生排除在外,势必造成课上损失课下补的恶性循环。 

分组教学是根据学生的实际知识水平,将学生分成人数大约均等的若干小组,有针对性地进行课堂教学,面对这种形式教学可使各组学生在45分钟内各有所获,逐步达到人人达纲、整体提高的目的。 

(1)先摸底,后分组。 

分组之前,教师对全班学生的英语学习情况进行全面了解与分析。要了解他们英语知识究竟掌握多少,实际运用能力有多高,他们的学习态度、学习习惯,学习方法如何?了解的方法可采用问卷、测验、谈话、看学习档案等形式,在此基础上进行分组,并分别提出适当的教学目标。 

1994年10月,我接了初三、二班后,在全面了解情况的基础上,对学生逐一 做了认真细致的分析。从上学期期末成绩看,该班56名学生,英语总分与及格率均为全年级之末。?各分数段情况如下:81分以上3人;70-79分12人,60-69分17人,60分以下24人。两极分化相当严重。大多数学生认为基础没打好,提高英语成绩无望,不如从其他几门学科上弥补英语的不足,已开始放弃英语学习。摸清底子后,根据实际情况制定了分组教学计划。我把56名学生按上学期英语考试成绩分为A、B、C三组。A组由69分以下的24名学生组成,B组由17名中等学生组成,C组由l5名70分以上的学生组成。为什么把学习最差的编为A组?我的想法是,评定成绩A为最高等,A是26个字母之首,A又是最常见的重要符号。在我的心目中,A组最差又是最重要的,在他人眼里,A组不易想到差生组,有助于减轻学生的心理压力,消弱他们的逆反心理,在感情上容易接受。 

(2)实行组间互帮互学。 

我把该班分成三组后,继而建立了C组帮A、B组的个人承包责任制,即由C组或B组的一个学生帮助A组或B组的两个学生,看谁能尽快将自己所负责的两个成员拉入C组和B组中。 

建立这种承包制的依据是:“合作学习理论”。这种做法的优点有二,一是便于学生之间形成互帮互助,优生带差生,差生促优生的良好学风,利于增加班内凝聚力,启动学生的内部活力。二是便于教师的指导检查。 

(3)实行动态组合。 

分组后,各组成员并不是一成不变。每隔一段时间,经过达标检测分析后,?各组成员间个别调整。如将A组个别学生调到B组,将B组学生调到C组。由于调整是在表扬鼓励的基础上进行的,增强了差生进步的信心,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二、针对差生实际实行目标激励 

在实施分组教学的同时,通过搞活动,开座谈会等形式,给差生以充分展示进步的机会,帮助他们树立学好英语的信心。树立学习信心是教学活动的心理准备工作,要变信心为行动则需要有追求的目标。心理学告诉我们,人的追求目标愈高则行动的内驱力愈大,但是面对心理素质还不稳定的中学生,如果教师所提的目标过高,使学生可望而不可及,那么所定目标也就成了空谈。所以在分组以后,我总是先由学生自己提出切合实际的长远目标,然后在分析个体情况的基础上为每个学生修订目标,提出更加具体的近期、中期目标。在教学过程中,适时地运用目标激励的作用,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每当学生在困难面前退缩时,我就用奋斗目标激励他们,使他们重新鼓起奋发向上的勇气,向着目标努力。 

三、分组教学,分别采用不同的方法 

篇7

一、有关商标权保护的国际条约概述

商标权(Right of Trademarks)在我国的法律文本(《中国人民共和国商标法》)中称为商标专用权(the exclusive right to the use of a trademark)或者注册商标专用权(the exclusive right to the use of a registered trademark),同著作权(Copyrights)和专利权(Patents)等构成知识产权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关商标权保护的国际条约主要包括:

1.《建立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公约》(Convention Establishing the World Intellectual Property Organization)

2.《保护工业产权巴黎公约》(Paris Convention for the Protection of Industrial Property)

3.《制止商品产地虚假或欺骗性标记马德里协定》(Madrid Agreement for the Repression of False or Deceptive Indications of Source on Goods)

4.《保护原产地名称及其国际注册里斯本协定》(Lisbon Agreement for the Protection of Appellations of Origin and their International Registration)

5.《保护奥林匹克会徽内罗毕条约》(Nairobi Treaty on the Protection of the Olympic Symbol)

6.《商标法条约》(Trademark Law Treaty)

7.《商标国际注册马德里协定》(Madrid Agreement Concerning the International Registration of Marks)

8.《商标国际注册马德里协定有关议定书》(Protocol Relating to the Madrid Agreement Concerning the International Registration of Marks)

9.《关于供商标注册用的商品和服务的国际分类尼斯协定》(Nice Agreement Concerning the International Classification of Goods and Services for the Purposes of the Registration of Marks)

10.《与贸易有关的知识产权协议》(Agreement On Trade-Related Aspects Of International Property Rights)(简称TRIPs协议)

上述有关商标权保护的国际条约,除TRIPs协议由世界贸易组织(World Trade Organization,简称WTO)管理外,其他国际条约均由世界知识产权组织(World Intellectual Property Organization,简称WIPO)管理。上述条约中我国现已加入的有:《建立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公约》,《保护工业产权巴黎公约》,《商标国际注册马德里协定》,《商标国际注册马德里协定有关议定书》,《关于供商标注册用的商品和服务的国际分类尼斯协定》,《与贸易有关的知识产权协议》。

二、对有关商标权保护国际条约的内容与特点的简要分析

上述有关商标权保护的国际条约彼此之间相互关联,但又具有各就某特定方面做出特定规定的特点,各条约具有总体上的相关性,但具体内容各不相同。例如:

《建立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公约》是就世界知识产权组织的构建所作出的一般性或宪法性(constitutional)规定,具有总条约的性质,其并未就各类知识产权(包括商标权)作出具体、细致的规定,因此,该公约在教学工作中的实用性并不强。

《保护工业产权巴黎公约》(简称巴黎公约,Paris Convention)就工业产权的保护作出了明确、具体的规定,该公约共有30个条款,其中涉及商标权的规定主要集中在第六条至第十二条,具有很强的法律适用性和教学的实用性,因此,该公约在有关商标权保护的国际条约中是重点介绍的内容。

《制止商品产地虚假或欺骗性标记马德里协定》、《保护原产地名称及其国际注册里斯本协定》、《保护奥林匹克会徽内罗毕条约》、《商标国际注册马德里协定》及《商标国际注册马德里协定有关议定书》、《关于供商标注册用的商品和服务的国际分类尼斯协定》等条约分别涉及商标权保护的某些具体、细致的方面,有的涉及商标的国际注册,有的涉及申请商标国际注册的商品及服务分类标准,还有的涉及某些具体国际性标志的保护等内容,这些规定因其细致具体,故而也具有较强法律适用性和教学实用性,是学生了解商标权国际保护必须学习的内容,而且各条约之间的规定还存在一定的交叉重合和冲突。

《与贸易有关的知识产权协议》(TRIPs协议)是WTO的重要协议,其与货物贸易协定(GATT)及服务贸易协定(GATS)同为WTO的三大支柱协议。TRIPs协议签署于1994年4月15日,于1995年1月1日生效,是迄今为止最具综合性的知识产权多边协议。我国政府已于2001年12月11日加入WTO,同时成为TRIPs协议的成员国,因此,该协议是向学生介绍知识产权国际保护(包括商标权的国际保护)时必须重点讲解的内容。该条约和巴黎公约

(Paris Convention)在内容上具有诸多交叉重合。

三、选用有关商标权保护的国际条约作为教学材料时应予注意的问题

篇8

1、酷儿理论视角下的耽美文学

酷儿理论在人的性取向和方面向一切主流文化挑战,反对二元对立和父权是其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从古至今,女性的社会地位都远远低于男性,在中国封建社会,男性可以三妻四妾,但女性必须重一而终;即便是在一夫一妻已被普遍认同行的现在,男性与多个女性保持性关系,被戏谑为“浪子”、“多情种”,这些词语并不全是贬义词,但反之,女性这会被冠以“”、“”等极具侮辱性质的言辞。耽美文学正好给了她们这样的宣泄渠道,通过幻想并描写男性之间的爱情与,使她们把既可以把自身的情感(纯粹的爱)投入到角色中,又可以在没有心理负担的情况下,通过观看男性在中的生理反应来获得感官上的刺激,舒缓自身被压抑的。由此可知,耽美文化是酷儿理论在社会实践中的一种表现,从酷儿理论的视角来看,耽美文化挑战着社会主流霸权文化,挑战着社会强加于人们的主流价值观,为处于社会劣势地位的少数人群呐喊,追求人性的自由与解放,实践着“酷儿精神”。

2、耽美文学中女权主义的体现

耽美文学中的男性其实是女性根据自己的生活体验和思维模式出发,臆想出来的一种男性符号,其并不是现实中男同性恋者。她们将男性分为“攻”和“受”两种角色,“攻”代表在二者关系中处于强势地位的一方,“受”则是处于相对弱势的一方,虽然生理构造为男性,但其内心却具有强烈的女性色彩。作为“受”的男性,其外表多用“闭月羞花”、“弱柳扶风”等具有强烈女性色彩的词汇来形容,而其性格也显得相对细腻,在当中不再占主动权。在一些文学作品中,“受”方甚至具有生子的功能,使得男男结合也能繁衍后代。这中“受”和“弱攻”的角色代表了在父权当中被、被除去绝对权势的男性,他们被幻化为女性的替代品,成为了被统治、被观看、被压迫的对象。现代的女性,无论是物质还是精神都相对独立,他们希望在事业上都拥有与男性平等的竞争机会,在家庭中,能从对丈夫、孩子的责任以及繁琐的家务事中解脱出来,这些被异化的男性形象,代替了女性在家庭中的职责,代表着腐女们想借由这个角色从女性的身份中解放出来,站在与男性一样的高度来展望这个世界,追求自己的人生价值。

3、耽美文学中女权主义对女大学生的影响

3.1追求爱情中的平等关系

耽美文学在角色的设置中有“攻”“受”之分,但并非所有“受”或“弱攻”都具有女性的特质,其中有一类精英恋情,也被称为“互攻”或“强攻强受”,这使得两位男性之间的爱情去除了男女之间扭捏做作的部分,吸引对方的是刚毅的男子气概和霸气的能力,而不是某一方身上所具备的女性特质。这种精英恋情是在男主角关系完全平等的前提下建立起来的感情,强调通过情商和精神来克服和战争对方,进而逐步发展为灵魂伴侣,他们的爱是独立的、平等的。女大学生中的腐女群体,在耽美文学中表达了追求两性平等的愿望,大部分是“95后”的她们,接受新鲜事物的能力较强,具有独立的思考能力,在学习中努力、刻苦,成绩优异,在生活中积极活跃,参加各类校园和社会实践活动,女性在表达能力方面的优势,使她们有更多的机会站上广阔的舞台,面对观众展现自己的才华。而在恋爱中,大多数女大学生不再接受“女人最大的成功就是嫁个好男人”这种观念,他们追求平等的恋爱关系,不再是扭捏做作不敢表达感情,反而会主动追求自己喜欢的人,他们清楚的意识到这个阶段的恋爱对象不等同于结婚对象,摒除“从一而终”的固有观念,可以尝试与多位男往,恋爱更多是为了获得成长的经验,在过程中寻找和实现自身的价值,而不是为了结婚去恋爱。

3.2家庭不再是女性唯一价值所在

从人类诞生以来,怀孕生产就被看做为女性的使命,但伴随怀孕而来的生理反应给女性带来身心的痛苦,在生产时可能会出现大出血、产后身体极度虚弱等情况也为女性产后的生活带来痛苦。一旦有了孩子,女性的生活重心都要回归家庭,做家务、照顾孩子,甚至成了评价女性优秀的标准之一。

女大学生中的腐女群体在耽美文学中幻想“男男生子”,让男性代替自己经历这一切痛苦,表达了想要摆脱自身生理命运的愿望,想要从固有的家庭角色中解放出来。这一诉求使得女大学生并不把照顾好未来的家庭作为唯一的任务,她们在校园生活中,从学习成绩、学科竞赛、践活动到毕业求职,都追求凭自己的综合实力与男生竞争;她们自信、勇敢,不想依仗女性柔弱的角色去博取同情,而是站在与男生站在同一个平台上,期待公平的竞争与较量,凭自己的实力获取胜利,争取更高更好的发展空间,去展示自己的才能,寻求自我的超越和价值的实现。现在不少女大学生对于家务事并不特别擅长,但她们并不认为这是一件“不耻之事”;更多的女大学生对于“全职太太”表示不太接受,认为这样的人生不符合她们实现自我价值的追求,接受了高等教育的女大学生,期待增强学习的能力,获取更多知识,独立思考,并运用自己所学去改变世界、创造世界。

篇9

双语教学是指在学校用非母语进行部分或全部非语言学科的教学。在我国的教学实践中,双语一般指代汉语和英语。双语教学可从大的方向归纳为3种模式:浸入式、过渡式和保持式。“浸入式双语教学”是指学校使用非母语的语言进行教学。教师使用第二语言讲授语言知识及非语言类学科课程。这种模式下,第二语言既是学习的内容,也是学习的手段和工具。比如我国大学的英语专业教育,或小语种教育,在上课的过程中,教师会使用第二语言进行讲授。“过渡式双语教学”是指学生进入学校以后,部分或全部使用母语,然后逐步转变为只使用第二语言教学。这种模式为一些高校打造以英语为教育优势所使用的模式。为了加强学生的竞争力,学生入学时,就以母语和英语相结合进行教育,提高学生的英语基础;等到学生进入专业阶段的学习,就可以过渡为使用英语教学。“保持式双语教学”是指学生刚进入学校时使用母语,然后逐渐地使用第二语言进行部分学科的教学,其它学科仍使用母语教学。该种模式为现时很多国内高校所采用的模式。例如会计专业,选取财务会计,国际会计和管理会计等科目进行英语教学,选用国外英文原版教材,其它学科,例如经济数学、统计学、税法等仍为汉语教学。设置这种模式,是考虑到部分学科在国外的研究较为深刻,希望学生能吸收世界上一些先进领域的实践成果,补充到现有的知识体系中。

语言学习和专业学科内容的学习是满足双语教学的两个重要方面,双语教学的成功是建立在这两个方面的成功之上,缺一不可。而且,我们要明白,学生必须要过好语言关,才能掌握以第二外语为教学手段的专业学科内容。也就是说,学生要英语基础扎实,才能掌握英文教材所阐述的内容。这个关键点的把握不仅体现在国内高校的双语教学模式中,也适用于国际合作办学的教学模式。

一、双语教学-会计专业教学存在的问题分析

(一)教学过程中展现的矛盾问题

国内高校的双语教学一般选择国外英文原版教材,或经过国内学者重新编辑的删减版英文教材。 由于中西方会计体系和会计准则具有一定的差异,教师和学生都要清楚地承认存在的矛盾。但是往往学生到了大学的专业阶段,会计知识体系仍未完整,学生对于中西方会计差异的认识是模糊片面的,更缺乏辨识差异的能力。这就给教师带来很大的挑战。学生会在课堂上面露惊讶之色,甚至于教师讲授知识点时,就热烈地提问某个计算题的程序和方法为什么不能用他们以往的方法处理等。作为教师,便要列举例子,既要说明中国会计的方法,也要详细解释西方会计的处理方法,最后,还要将差异点明确指出,方为解答完满。课堂上耗费的时间不少,甚至会扰乱原来的教学进度。教师要克服这样的教学难点,必须延长备课的时间和准备更多的材料去说明问题。否则,教与学都会停滞在一个尴尬的境地。另外,学生的英语水平,单词量也是一个要攻克的难点。不少学生反映英文教材里面有很多单词不懂,预习和复习都基本上在查单词而不是理解和使用知识点,耗时甚久。因此,双语教师在讲授专业知识时,往往还要承担另外一个角色,就是学生的专业单词英语教师。然而英语单词的掌握属于基础阶段的学习,现在却要占用专业学习的时间。更进一步来说,国内缺乏相配套的中文翻译教材,学生要看懂英文段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学习积极的学生会于课后主动提问,懒散一点的学生也就得过且过了,造成学生无法活用中英文对应的知识点。这些矛盾的存在阻碍了双语教学的健康发展,急待完善。

(二)缺乏互动教学模式,学生参与程度低

国内学生长期接受“灌入式”教育,也就是“填鸭式”的教育,只有输入,没有输出,令教师的讲授积极性大受打击。曾感受过教师在讲台上激情洋溢地讲授,下面的学生神情呆滞,甚至老师连连发问,学生也疲于回答问题,乐于等待答案,然后抄录。这与国外提倡互动式教学,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相去甚远。双语教学采用国外原版教材、教学大纲和评分标准等,就要求学生能与老师互动,积极讨论问题,才能更好地发挥教材的优势,充分掌握知识点,体现书本中的案例和课后习题的设置。然而在教学实践中,这些先进的理念和教学模式并没有得到真正意义上的发挥。

(三)学生“羞于启齿”,英语口语锻炼少

如前文提及,我国高校大多采用“浸入式双语教学”或“过渡式双语教学”模式。但是这两种模式中,口语课程的训练比例究竟又占多少呢?语言是教学的基础,这里的语言包括听、说、读、写的能力。语言基础上不去,双语教学就成空中楼阁。特别是在提倡互动教学的模式当中,学生如果英语口语水平差,羞于启齿,又如何能畅所欲言?分组讨论解决案例的模式也难以使用,影响学生对专业课程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国外教材还提倡学生根据知识点和难点进行(Presentation)也即是自我演讲的模式做PPT,梳理知识点。教学实践中,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特别是英语口语,急待提高,以融合到双语“教与学”的需要当中。

(四)教学“一刀切“,学生难接受

双语教学是现时很多高校推进教学改革的创新体现之一,全国各地的高校相继开展双语课程。但是很多高校都忽视了双语教学的目的和特色,盲目追求全英教学,国际合作办学、出国办学,出现了很多本末倒置,追求形式而轻视教学效果的问题。例如采用全英文教材,设置全英文考试模式等。有时会没有考虑到学生的水平和能力,以及专业课程的难易程度。造成学生压力沉重,无法克服语言障碍等,诱发学生专业基础知识薄弱,厌学、逃课等后果。所以教学不能“一刀切”。高校可以认真研究并探索,例如针对不同年级、不同英语水平、不同专业的学生,认真设置双语课程。在双语教学过程中,汉语和英语的使用比例多少才合适?以怎样的互动模式上课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求知欲等。这些问题都是各高校双语项目和出国项目面临的难题,需要不断努力探索。

二、完善双语教学-会计专业的建议

(一)认真考虑双语课程的设置

要从根本上解决双语教学过程中出现的诸多问题,就不能被动地接受或简单地照搬某一国外课程。本着尊重科学、尊重规律的精神,在此基础上充分考虑学校的实际情况,合理取舍,拟定适当的课程体系。可以单独成立一个研究小组,独立分离为一个双语学系,认真研究学系里面哪一个科目需要设置双语教学,并且负责追踪国际最新教学动态及与国外高校沟通联系等事务。特别是国际合作办学项目,要立足国内实际,结合国外资讯,及时调整教学目标。

(二)学习国外先进教学模式和思想

双语教学或合作项目教学都要特出其先进性和灵活性,因此教学的核心应为帮助学生打好第二外语的基础,引导并鼓励学生学习,提高其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双语教学的研究可定位于选择适当的教学内容,运用合理的教学方法上。在教育手段方面,应设法活跃课堂气氛,利用多种多样的教学工具。例如充分运用多媒体教学,不能仅仅局限于PPT的展示,还可以通过视频专辑,网络邮箱、虚拟光盘和微博互动等形式丰富教学内容。由于国外教材还有很多深奥的词汇和计算公式,教师应设法进行情景教学,如案例模拟、角色扮演、分组竞赛等,激发学生参与解决问题的信心。从而使双语教学摆脱旧有的“填鸭式”教学模式,逐步完善,实现从量变到质变的成功。

(三)合理规划教育资源

双语教学和合作办学所涌现的问题的解决不是一蹴而就的,它需要多方的努力和支援。首先在教育体系方面,国家应有政策扶持,鼓励办学的多样化,给予专项研究和奖励资金,高校才能在这样一个利好的政策环境下,创新理念,积极发展教育。其次,学校方面,提供多媒体教室,多媒体设备,完善图书馆资源,为双语教学提供优秀的软硬件设施。再次,教师方面,招聘和发掘优秀人才,例如聘请外教为学生的口语教师,直观地让学生感受外教的语音语调;聘请高素质的海归人员为专业教师,双语教学就有了实质的保证。学生在接受第二外语为主的专业教育时,针对某一疑难问题,教师可以母语教学为补充,提高学生辨识问题的能力,突破由于语言不懂所带来的学习瓶颈。最后,交流学习方面,给予部分优秀学生出国游学访问的机会,切身感受异国文化。因此,必须合理规划教育资源,做到软、硬件的配合,人才的培养,资金的扶持,双语教学和合作办学才能有长足的发展。

(四)学生的分级教育培训

学生能否吸收双语教学和合作办学的新知识、新理念,很大程度上,也取决于学生自身的素质和基础。学生的兴趣爱好不同,语言的感受力不同,参与解决问题的程度不同,接受能力不同,将大大影响教学效果。因此有必要对学生进行分级教育。本文所提及的分级教育主要是体现在第二外语学习的基础教育阶段。学生选修双语科目前,英语成绩的考核应该达至中上水平。以我国的英语考级制度来看,学生起码通过了大学英语四级,才能选修双语课程。有雅思或托福成绩也可。第二外语听、说、读、写过关,以保证接受双语教育的学生不至于有太多的语言障碍。如果高校希望在专业阶段,学生都能接受双语教学以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那么大一、大二阶段的基础学习就可根据学生的语言能力分班分级教育。具体可设为1、2、3班,难度分为高、中、低,学生经过半个学期的学习,进行考核,过关即跃上一级。考核不能过关的学生,再集中培训,调整难易程度,使学生整体第二外语水平的基础培训压缩在大一、大二完成,以便大三、大四再接受专业阶段的双语教育。另外,在外语基础教育阶段,可根据学生的专业方向,渗透专业阶段的外语词汇,减轻学生过渡至专业双语学习的负担。

(五)加强优秀教师队伍的建设

双语教学和合作项目办学对教师队伍提出了前所未有的高要求。应加强双语教师的师资队伍建设,大力引进英语水平高,专业知识过硬的复合型教师。在这个目标上,应特别注重青年教师的培养。例如让这些教师以访问学者的身份出国,到达外国院校交流中西方文化、教育理念,特别是教学方法,取长补短,增强双语教师的国际视觉。然后将外国的先进教育方法引入国内,大力发展高水平的教育模式。此外,双语教师工作量大,压力大,学校应给予特殊照顾,提高双语教师的工资奖金待遇,给予工作补贴等。如果条件允许,一些国际合作办学项目还可以选派外教讲授,使学生接受更原汁原味的西方教育,接受西方文化的思维冲击,达到不同以往的教学效果。

(六)优化现有的考评机制

为客观地评价学生的综合素质,双语教学和合作项目教学应该优化现有的考评制度,把学生的平时成绩和最后考试成绩有机地结合起来。平时成绩可根据任课老师的考虑,例如考勤、课堂发言、课堂解答、小测验、期中考、课后作业等给出一个适当的分值。期末考试也可设置灵活的考试形式,不局限于单选、多选、计算等题型。可设置一些开放式的题目,供学生开卷作答,或给出一个案例,拆分多种情形,让学生以小组成员的形式承担不同的角色解决不同的问题。因此,学生成绩的体现是一个综合的加总,而不是简单地以期末成绩作为该科目的学习结果。教师也可于这种考评机制中获益,通过平时作业的布置,教师可监控学生的学习效果,根据学生反馈的情况进行教学计划的调整。双语教学和国际合作项目办学不仅吸收国外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也给国内传统教学带来了新的冲击。希望双语教学和国际合作办学不断研究,不断拓展,借鉴外国的经验,去粗取精,探索出一条创新的、有特色的道路。

参考文献:

[1]傅淑玲等.关于双语教学的调查分析与思考.现代大学教育,2003,(4):72~74.

篇10

【中图分类号】 G633.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001-4128(2011) 09-0091-02

英语课程改革的重点是课程功能的改变,由过去单纯的注重知识的传授转变为培养学生综合运用英语的能力,既由原来的应试教育转变成素质教育。新编英语教学大纲的核心是贯彻素质教育思想,培养学生初步运用英语交际的能力。而新课改下的英语教材对英语教学来说存在着容量大、起点高的特点,这给英语教学带来了很大的挑战。原因是多方面的:

1 首先是英语教学师资力量薄弱,基础教育差

一方面,新课改后,学校开始即增设英语课,学校为了开设英语课程,不得不从其他科组的教师中挑一些英语基础好一些的来教,而他们不少人只是学习了几年的哑巴英语,就站在了英语讲台上。英语教师专业基本功不扎实,英语语音不标准,致使学生在英语学习初级阶段不能掌握纯正的语音,学生学了几年英语,到头来耳听不懂,口不能言,两极分化严重,语言运用能力极差,有的甚至在很长时间内都难以纠正,导致了教学质量的严重滑坡,外语教学出现了严重危机。

另一方面,英语教师大多没有受过专业训练,不熟悉英语教学理论,教学方法单一呆板。英语教学大多是把传授知识作为主要目标,更多的是重视学生成绩高低,忽视学生的全面发展;重视“教”,而忽视“学”;重视现成结论的记忆,忽视学习过程;重视向学生灌输,忽视学生的主动参与;重视教学活动的严格划一,忽视学生的创造才能和个性差异;重视基础知识的传授,忽视对学生听、说、读、写、语言交际能力的培养等等。这样的教学缺乏连续性,加上学生的程度和水平也相差很大,教师难以根据不同学生的情况制订相应的解决办法,致使很多孩子对英语失去兴趣,久而久之,教师教和学生学的积极性都大受打击。

其次是英语教学条件令人担忧。

英语这门课程教学的重要条件之一就是给学生创造一个相应的环境,必须要有相应的音像资源相配合,至少要配备相应的语音室,保证学生能听到录音清晰的英语发音,学生模仿学习之后保证发音标准。但是现阶段有的学校学根本不具备这样的条件,更多的学校只是一本教科书配上一台录音机再加一合磁带。因此,更多的时候是教师范读或带读,这对孩子今后的学习和发展非常不利。

试想来自这种蹩脚环境下的英语教学还有什么素质教育而言呢?这样便出现了英语教学“费时较多,收入较低”的高投入低产出的大气候。所以实施英语素质教学给广大英语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于我们的英语教师来说,我觉得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2 加强教育培训,提升英语教师语言素质

英语教师大多都希望能通过参加培训来提高自己的语言知识,尤其是希望得到语音方面的辅导,最好是面对面的正音,从而提高自身的口语表达能力。大多数教师希望能通过培训提高自己的语言技能,能够熟练地进行听、说、读、写、译,特别是口语表达能力,这也是许多英语教师共同的心声。

就英语教师的实际情况而言,我认为提高英语教师语言素质可以从下两方面入手:

(1)英语教师在语音、听、说方面存在明显不足,可以通过参加电大培训,利用广播、电视和网络等加以针对性的训练。这种自我训练需要长期投入,技能的提升贵在坚持。

(2)就英语语言能力而言,教师应增强提高自身英语能力的愿望,关注自身语言技能的提升,尽量在课堂上多用英语,争取全英文教学,可以经常阅读英文报纸和收听BBC和VOA,利用MP4 或CD来纠正自己的发音,在办公室老师们相互也用英语交流来提高自己的语言技能。

3 重视教学研究,转变英语教师的教育理念

课改后,教育理念的转变是阻碍英语教学质量提高的关键。所以,激发教师积极性,更新教学思想、教学理念是改变目前英语教学现状的关键。

(1)将教研落在实处,给广大英语教师一个环境,引导、鼓励和提倡他们编篡出自己的教学手记和书写出有借鉴指导意义的经验型文章,推出他们自己的教研成果,使他们互相学习,互相督促提高成绩。研究实践相结合,使教师从单纯的闭门造车式英语教学中解放出来,积极投入到改革钻研中,从而提升自身素质。开展多样化英语教学活动:如英语演讲赛、示范课、教学案例、教学论文评比等;

(2)英语新课程标准强调以人为本,注重素质教育,把学生的发展作为英语课程的出发点和归宿,从学生的真实学习目标、真实学习动机、真实学习兴趣、真实学习困难等出发,结合新教材的特点设计和开展教学活动,不断完善教育教学工作,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因此英语教师应结合教学实际,更新教育理念,从单一注重知识的灌输转变为更加注重能力的培养。教学方法上教师可借鉴赏识教育的理念,在课堂上实施任务式教学法、分组教学法等,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自主学习能力,激发英语学习的兴趣,转变教学策略,灵活教学方法。

(3)制定科学合理的评价体系,为教师提供展示平台,充分调动教师的积极性,激发教师热情和潜能,主动研究积极探索,使英语课堂教学真正“活”起来。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