涂鸦文化论文范文

时间:2023-03-27 16:50:56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12篇涂鸦文化论文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涂鸦文化论文

篇1

二、街头艺术

街头艺术是在街头巷尾展示的一种艺术形式。主要包括街头涂鸦艺术以及街头行为艺术。在国外的街头,有一些艺术爱好者会把自己装扮成雕像,摆出各种姿势,在游客的注视下静静的站立着,还有的会在地面上创作,而他们所需的只是一盒粉笔和每个人的目光,那些地上的画作充满了立体感,给人们一种在视觉上的震撼。这些人的创作往往让人看不出真或假。街头艺术是反映了群众生活的外在表现。街头艺术主要是以街头为主要场所,主要以群众参与为主,年龄不受限制,风格呈多样化,其作品能带来一定的影响力。

三、涂鸦艺术的存在价值和图形语言

随着社会节奏的加快,人们越来越对枯燥乏味的文字艺术感到厌烦,人们想追求更简单、醒目的视觉感受,图形这个时候就发挥自己独特的优势,成为传播信息的重要载体。图形语言是图形与色彩的结合,传达传播信息。涂鸦随着时代的发展,被赋予了独特的视觉语言特征,并且推动了社会的多元发展。目前,涂鸦被应用于众多设计领域,包括产品设计、包装设计、广告设计、服装设计等等。创新、自由、夸张的特点迎合众多年轻人的需求。在城市大街小巷中,我们随处都可以看到涂鸦,这些涂鸦通常是在墙壁上,涂鸦不仅装扮了城市,也为枯燥的市井马龙都市节奏增添一抹缤纷的色彩。涂鸦已经成为独立的艺术图形语言。涂鸦讲究视觉冲击力,无论从色彩、线条以及造型上都极富有特点,浓重的色彩,粗犷的线条,夸张的造型,这些都是涂鸦艺术的一种独特的图形语言。特别是最近在大连流行的一种涂鸦艺术延伸作品—一树洞画。沿着正仁街,原本丑陋的树洞和电线杆现在已变成一道亮丽的风景线,与街边涂鸦形式不同的是树洞里的每一幅涂鸦作品都是按照树洞的形状和大小量身打造的绘画内容,这些涂鸦和周围的景色自然巧妙的融合在一起。树洞画里的涂鸦起到了装饰效果,让涂鸦艺术来源于生活,最终又回归到自然。这让涂鸦艺术又上升到一个新的高度,最原始破坏式画法受到人们的诟病,人们为此争论了几个世纪,一直排斥这种“污染环境”的艺术。但是,现在看来,涂鸦不仅不是一个环境的“破坏者”,反而是个环境的美化师。

篇2

一、选题来源与研究背景

选题来源

信步于欧洲城市街头,不论是在罗马、巴黎、柏林、马德里等各个文化都市,还是在街头的门窗、墙壁、抑或飞驰的地铁上,都充斥着一种兼具野趣与生命力的艺术形式--涂鸦。上个世纪末,嘻哈文化如泉涌般不断四散,涂鸦艺术这方丽水也开始缓缓流入亚洲大地,这一新生的艺术文化现象相继出现在日本、中国、泰国、新加坡等国家。

涂鸦艺术这种生长于草根、丰富于后现代主义风格上的艺术形式,在极短的时间内蓬勃壮大,可谓是影响到了当代生活的各式领域。

笔者在欧洲以及国内各大城市走访时,便被这种开放的艺术形式所震慑。涂鸦艺术家们将自身对世界的体验与感知,透过最质朴、原生的艺术形式表达出来,创造出一系列或惊艳怪诞、或趣意童稚的绘画图式与艺术符号。涂鸦艺术纯真朴实、个性时尚的特质和自由的创作精神亦与视觉传达设计的内核相得益彰,它也开始悄无声息地渗透着视觉传达设计的各个方面,在颠覆与整合中逐渐成为一种不可多得的视觉元素进入大众息息相关的生活。

从一方面而言,涂鸦艺术尽管看似处于“亚文化”之中,但却是真正来自民间的艺术,其大众性和视觉传达设计实质相同,反映出平民化的审美需求;从另一方面而言,涂鸦的绘画图式、艺术符号及其色彩均是视觉表达的形式之一,与视觉传达设计有种不尽相同但又密不可分的联系。翻阅相关文献资料不难发现,目前对涂鸦艺术的图式和视觉传达设计的研究中,部分是以一种陈旧和静态的观点去看待二者之间的关系。在审美“泛化”的时代,如何让视觉传达设计与个性化的涂鸦艺术结合产生新的形式?如何不仅仅停留在涂鸦艺术的表层,而是内外深度剖析寻找与视觉传达设计之间的桥梁?在当代语境和新媒体科技下,涂鸦艺术介入设计领域后又会有怎样新的发展?带着这一系列的疑问与思考,笔者立足于涂鸦艺术的图式,开始了本文的研究。希望能够通过对这一领域的探索,不仅提升涂鸦艺术的社会影响,赋予它在新时代语境下的多维度价值;更为此艺术形式的多元和发展添砖加瓦,开启一种与视觉设计联结的跨界新形式,也为今后在此方向研究的人们提供一个新的参考,增添一份新的探索。

研究背景

涂鸦艺术在全球化时代背景下,俨然成为一种世界性现象。这种在争议中发展却又兴盛不绝的图画传统,起源于 60 年代美国城市底层大众的街头文化。西方的涂鸦艺术从违规的街头肆意创作、涂鸦地区划分的合法化、到涂鸦艺术学科的设置和博物馆的诞生,再到如今多元化、多媒体结合的涂鸦艺术形式发展,经历了一个完整的演进历史。

文化研究领域上,早在 1983 年,美国便诞生了两部有关涂鸦影像的经典纪录片--Charlie Ahearn拍摄的《野性风格》(Wild Style)与Tony Silver导演的《风格大战》(StyleWars)。片中呈现了对各涂鸦者在家中或街上的创作片段,真实还原了艺术家们涂鸦的构思过程与生活状态,为世人提供了研究涂鸦艺术的宝典与创作的基础范本。同时,也逐步涌现出一批优秀的具有影响力的涂鸦艺术家,如Blek Le Rat,Jean-Michel Basquiat,Keith Haring,Banksy,Pure Evil,Faile,The London Police,WK Interact等。笔者在欧洲走访期间,在街头任一书店均能翻阅到大量与涂鸦艺术相关的英文专着,因此不论从历史还是大众渗入度而言,都可见国外对于涂鸦艺术的研究及其所涉猎的领域探索相对更为宽泛,在视觉艺术、图式领域等也都有着诸多论述及相关着作。

就国内而言,涂鸦艺术这股艺术的春风在 20 世纪末开始吹入国土,尽管短短二十年不到的时间,已然成为一个具有顽强生命力的长期艺术运动,全国各地随处可见它的踪影。国内涂鸦艺术家不断涌现,涂鸦艺术的创作语言和内容形式也随之发生变化--本土文化元素被纳入其中,成为新的表达形式。如老一辈涂鸦艺术家叶永青,曾灶财,张大力,黑荔枝,李球球;当代青年涂鸦艺术家DEBE,4Get,Candy Brid,黑鸡先生Mr.OGAY等。同时,涂鸦团队遍布中国各大城市,不论是民间的自办活动,还是全国性的大规模比赛或展览,都可见此艺术形式正以其张力迅速走入年轻人的文化圈之中。

涂鸦艺术作为一种鲜活、创新的视觉传达语言,萦绕于大众生活周围,重塑着人们的都市文化,它的发展空间无疑不是广袤且具有潜力的。近年来我国对涂鸦艺术的研究虽与日俱增,但多以“网络涂鸦”盛行。在目前我国所涉猎的各中学术论文中,研究涂鸦艺术与视觉语言特征并将其应用于视觉传达设计之中、科学讨论两者的交融与差异尽管俯拾皆是,但对此课题部分仍是泛泛而谈、观点老旧,且举例的论证大多仍是多年前的案例。笔者在图书馆翻阅中文专着时,国内有对涂鸦艺术作理论研究的专着相对较少,多以图片展示为主。因此本课题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能多维度去探讨涂鸦艺术和视觉传达设计两者的关系,而不仅局限于对它们外部形式的分析以及往昔案例的陈旧研究。

二、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本文试图从涂鸦艺术的历史溯源、表现形式和创作手法入手,从“外”的具象表达去感知涂鸦艺术,同时以对涂鸦艺术图式的研究角度,剖析其“内”的艺术符号、图像叙事与审美精神,以求对涂鸦艺术有更进一步和深层次的认知。

涂鸦艺术作为一种都市视觉文化符号,出现在大众生活周围,并影响着视觉传达设计。如今以涂鸦为表现风格的视觉艺术设计作品已是恒河沙数。但鉴于涂鸦艺术进入中国时间尚短且无完整的中文理论支持,人们对涂鸦艺术表现语言的应用上大多流于表面与外在的形式。本文将对现有的国内外涂鸦着作及相关文献进行旁征博引,并对来自全球各地的艺术家们的涂鸦或相关结合的视觉设计作品进行分类与解析,观察其在审美与创作手法上的方式和特点,对比涂鸦艺术与视觉传达设计在创作与思维甚至精神内涵上的异同,尝试探索涂鸦艺术在视觉传达设计领域的创新方向,为现有的理论做出完善与补充。

同时,在观察对比中融入时间维度--结合当代语境(如当代艺术与现代科技),试图找寻对涂鸦艺术的图式又一崭新认知,希望能够通过对这一领域的探索,不仅提升涂鸦艺术的社会影响,赋予它在新时代语境下的多维度价值;更为此艺术形式的多元和发展添砖加瓦,同时开启艺术形式的多元化大门,打开一种和视觉设计联结的跨界形式,也为今后在此方向研究的人提供一个新的参考,增添一份新的探索。

三、研究内容

本文主要阐述涂鸦艺术的图式在视觉传达设计中的研究,所以首先简要介绍了涂鸦的历史发展与创作风格,再通过对涂鸦艺术艺术符号概念以及涂鸦大师作品的剖析,探求涂鸦艺术的内在审美与符号。然后将此与视觉艺术设计结合,在当代的作品案例下,分析两者的表达应用与拓展的可能并进行总结与展望。本文共分为五章。

第一章 绪论。讨论了选题的来源、背景与目的、意义,及论文内容与框架。

第二章 涂鸦艺术综述。阐述了涂鸦的源起、发展与创作手法和表现内容,对涂鸦的历程有一个简要的梳理以及对涂鸦的工具和形式等进行了详解。

第三章 涂鸦艺术的图式研究解析。在本章从“符号学”与“图像学”相关角度,深入分析涂鸦的艺术符号与图式的内在审美。同时结合典型的涂鸦艺术大师的作品作为例证解析其艺术符号的运用。

第四章 涂鸦艺术在视觉传达设计中的表达与应用。将对涂鸦艺术的研究与视觉传达设计联结,通过对当代作品的解析,分析两者的互动与表达。

第五章 设计实践。本章是笔者在对本文进行总结后结合自身兴趣点所作的涂鸦插画设计。

四、提纲

目 录

摘 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选题来源与背景

一、选题来源

二、研究背景

第二节 研究目的与意义

第三节 研究内容与创新点

一、研究内容

二、创新点

第二章 涂鸦艺术综述

第一节 涂鸦艺术的源起与发展

一、涂鸦溯源

二、涂鸦艺术的发展历程

第二节 涂鸦艺术的创作形式演进与表现内容

一、涂鸦艺术的创作手法演进

二、涂鸦艺术的基本表现内容

第三章 涂鸦艺术的图式解析

第一节 涂鸦艺术图形符号简析

一、涂鸦艺术的符号概念

二、涂鸦艺术大师们的艺术符号解析

第二节 涂鸦艺术的图像表达

一、文本与图像的互动转换

二、图像表达的即时性思维

第三节 涂鸦艺术的图式审美

一、表达心灵的幻象之美

二、荒诞世界的童趣之美

第四章 涂鸦艺术在视觉传达设计中的表达与应用

第一节 涂鸦艺术的视觉元素在视觉传达设计中的表达

一、色彩的情感表现

二、线条的运动性与笔触肌理

三、图形空间的形式与构成

第二节 视觉传达设计中对涂鸦艺术表达语汇的应用

一、字体设计--风格化与情感化的应用

二、海报设计--个性与趣味的相映

三、广告设计--时尚与公众娱乐性的结合

三、插画设计--手绘的自由表达

四、公共艺术--城市空间的点缀

第五章 设计实践-毕业设计

第一节 创作背景

一、灵感来源

二、借鉴资料

第二节 《山海经》手绘涂鸦画作创作

一、草图绘制

二、画作表现

第三节 设计延展应用

总结与展望

参 考 文 献

致 谢

五、创新点

把涂鸦艺术与的图式与视觉传达设计通过跨学科的研究,融合图像学、符号学、心理学、视知觉的方式来探究其多元价值,让对涂鸦艺术的理解不仅仅停留在表层,而是进行深度的内外剖析,解析其内在的图式审美。

通过实地调查、文献研究、案例分析、跨学科研究和人物走访的研究方法,将涂鸦艺术的纵向时间发展和多元化价值的横向拓展相交叉结合,对涂鸦艺术进行全方位的研究。让其风格形式更好地应用于视觉传达设计中,在涂鸦艺术与视觉传达设计之间搭建一座桥梁,让它具有更大众、时尚、潮流和个性的特质。

结合当代艺术与现代科技,在当代语境下进行更新的深入研究,不仅给涂鸦艺术带来一种新的扩展可能性,也让涂鸦艺术这种独特的语汇给视觉传达设计带来新的形式。

六、进度安排

20XX年11月01日-11月07日 论文选题、

20XX年11月08日-11月20日 初步收集毕业论文相关材料,填写《任务书》

20XX年11月26日-11月30日 进一步熟悉毕业论文资料,撰写开题报告

20XX年12月10日-12月19日 确定并上交开题报告

20XX年01月04日-02月15日 完成毕业论文初稿,上交指导老师

20XX年02月16日-02月20日 完成论文修改工作

20XX年02月21日-03月20日 定稿、打印、装订

20XX年03月21日-04月10日 论文答辩

七、参考文献

(一)中文原著[1]陈琦。城市节奏系列:画在墙上的声音--涂鸦文化史[M].山东:山东美术出版社,2010.11:87.

[2]赵毅衡。广义叙述学[M].四川:四川大学出版社,2013.12:211-213.

[3]孟瑾,方二。涂鸦Urban Wallpaper[M].第1版。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2006.3.

[4]曹方,乔爽。视觉图式[M].第1版。南京:江苏美术出版社,2008.1:19-42.

(二)中文译著

[1](美)丹尼格雷戈里。手绘的奇思妙想:49位设计师的创意速写簿[M].上海: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2010.

[2](德)Rose Fleck-Bangert着。许玉梅译。孩子的画告诉我们什么[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04.

[3](德)弗里德里希·黑格尔着。朱光潜译。美学[M].江苏:江苏人民出版社,2011.7:81.

[4](德)瓦尔特·本雅明着。王才勇译。机械复制时代的艺术作品[M].北京:中国城市出版社,2002.01:101.

[5](美)鲁道夫·阿恩海姆着。孟沛欣译。艺术与视知觉[M].湖南:湖南美术出版社,2008.8:228.

[6](美)科德瑞着。陆香,丁硕瑞译。创意城市:百年纽约的时尚、艺术与音乐[M].北京:中信出版社,2010: 21.

[7](美)苏珊·朗格着。刘大基译。情感与形式[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6:12.

[8](俄)瓦西里·康定斯基着。吴玛悧译。艺术与艺术家论[M].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2011.08:83-136.

[9](英)安娜·瓦克拉维克。赵成清译。全球视野艺术丛书:涂鸦与街头艺术[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17.1:90-136.

[10](西)吉玛·嘉丝奇,琼瑟·阿什辛着。黄超成等译。西班牙现代绘画教程:色彩[M].第1版。

广西:广西美术出版社,2007.12:10

[11]刘隽编。鄢格译。涂鸦变迁Graffiti Now[M].第1版。沈阳: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2009.5.

[12](英)E.H.贡布里希,(美)朱利安·霍赫伯格等着。钱丽娟译。艺术、知觉与现实[M].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17.9:62.

(三)期刊论文

[1]林家阳。涂鸦艺术与涂鸦文化[J].中国广告,2006-03: 23.

[2]杨时旸,张大力。我无法脱离底层[J].中国新闻周刊,2009: 3.

[3]李永超。城市中的涂鸦文化:一种空间社会学的解读[J].美与时代·城市,2017.7:109-110.

[4]晓东。概念流利与图式理论[J].山西师大学报,2010.3:150-152.

(四)学位论文

[1]樊清熹。后现代视角下的涂鸦艺术研究[D].武汉:武汉理工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13.6:33-35.

[2]周成璐。公共艺术的社会学研究[D].上海:上海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5:3.

篇3

在设计实践过程中,选取中国本土品牌李宁鞋盒做了两款包装设计,设计一(如图_5-7、图_5-8、图_5-9 )是从创新观念的角度把李宁品牌包装进行“在地化”设计,在充分考虑市场细分人群特点的情况之下,设计一款针对美国市场推出的运动鞋包装设计。美国是体育强国,要想实现国际化走向高端市场,“李宁”需要打开美国市场,由于黑人在美国的购买力相对较低,“李宁”运动鞋将市场定位为美国黑人将会更有利,因此在包装设计上就应该更多的考虑黑人的美学接受习惯,美国四大流行元素为:嘻哈(RAP)、涂鸦、街舞、DJ。只有把他们的流行文化元素纳入其中,才能够更好的引起他们对产品的共鸣,从而促进李宁运动鞋在美国黑人群体中的销售。当今包装不仅仅是满足基本的产品保护功能,更多的是彰显自己的企业文化个性,而涂鸦这种作为跨国元素的非主流文化更好的展现了设计的多元化,增添了产品包装的视觉力。大部分美国黑人都崇尚嘻哈文化和涂鸦艺术。因此在为这款李宁运动鞋做包装设计时,抓住其文化内涵地域特色。此款设计使用的设计元素在文字上选用我国传统的本命红大红色作为商标LOGO,使用李宁原有的LOGO。而在色彩上,一改原本沉闷单调的棕色底色包装,运用了大胆、独特、不拘一格的设计风格和破坏性的设计理念,黄色、紫色的撞色为包装的视觉整体中心,在图形上,抽象的长条形喷绘涂鸦为载体,展现美国涂鸦喷绘给人所带来的精神境界的放松,映衬出李宁品牌充分的融入美国本土化文化元素,形成整体的包装效果。将涂鸦与李宁体育用品包装相结合起来,寻找在地化的表达方式,使得商品包装更好的满足域外消费者的审美需求redlw.com。

篇4

在重视装饰,崇尚人情味,逐步追求室内文化艺术内涵的今天,软装饰作为一种表达个性追求和生活情趣的载体,已成为现代室内环境设计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墙绘艺术来源于古老的壁画艺术,结合了当代欧美的涂鸦艺术,被众多的前卫设计师带入了室内设计中,在多元化艺术表现的当今,形成了一种新型的装饰效果,其冲出画框的自由、浪漫、环保且个性化的艺术语言被越来越多的人所喜爱。

1墙绘艺术解意

1.1墙绘艺术的兴起

墙绘艺术作为一种装饰艺术,早在人类远古时期就已经被人类使用,如在岩石、石壁上刻画图像,形成精美的“岩画”、“壁画”,与自然浑然一体,构造了当时的人文空间环境。而真正在装饰界流行起来还是20世纪60年代在费城和宾夕法尼亚发展起来Graffiti(即涂鸦),它作为街头文化的重要代表,是种原生的想法与概念,其随意、迅捷的表达则更多被许多追求时尚、个性的年轻人所接受,将街头涂鸦发展起来,在室内找到一种随意发挥的空间,给室内空间一些点缀,将这种充满个性、智慧的艺术形式在室内空间不断升温,活跃空间的气氛,彰显设计风格[1]。

1.2墙绘艺术的现代意义

墙绘艺术的现代意义在于这种艺术形式是在当今社会大环境下延伸出来的一个独立的新兴行业,即迎合室内设计发展的大趋势,同时架起了室内空间和装饰设计的艺术“桥梁”。在一个对精神层面和审美需求越来越高的社会,墙绘已从单纯的墙面局部的装饰发展到了整体空间的营造。墙绘是放大了的公共艺术,把人类对于美和智慧的追求,放大化地延伸到生活的空间中,这是种文化上的进步,也是艺术史的延伸[2]。墙绘艺术结合了欧美的涂鸦,被众多前卫设计师带入了现代家居文化设计中,形成了独具一格的家居装修风格。其自由、浪漫、舒展、环保且个性化的美感语言,舒缓了现代人的压力与疲惫。墙绘艺术能成为近年来居家装饰的潮流是因为在很多方面适应了现代室内设计发展的多元化、绿色装饰、注重文化等趋势需求。

2墙绘艺术在室内装饰设计中体现的艺术特性

2.1文化性

在当今高科技、高节奏的社会中,人类本有的自然属性与社会文化性越来越背道而驰,从而更驱使人与自然的和谐,人对文化的回归。基于这一现状,以自然人文景象为题材的墙绘艺术悄然产生并很快风行开来。由于冰冷的城市建筑对人们文化气息的侵占,文化氛围的缺失使得人们对传统文化的眷恋已成为一种普遍现象。人们开始重新审视自己的生活,产生了回归文化的墙绘装饰风格,以致使人们能取得生理和心理上的平衡。墙绘艺术的文化性在室内设计中淋漓尽致的得以体现。

2.2整体性

室内装饰设计应该是一种整体艺术,通过设计可以取得空间组织、造型、色彩、构图等方面的协调统一,局部与整体的和谐美以及气氛与意境的营造。手绘墙与家具、陈设在空间、形体、色彩以及虚实关系的转换,意境创造的把握以及与周围环境的关系协调达到整体统一。

2.3审美性

墙绘以其独特的审美性引领家居装修潮流,现代人的生活节奏加速,每个人追求的美都是各不相同的,而墙绘带给人们的是精神上的满足,给人本身以极大的关怀,墙绘的外在形式也是对人们内心的写照,其审美性也在于召唤人们的精神向往,这是墙绘发展迅速的一个因素。室内设计不能一成不变,不同的风格要不断地充实到设计中去。设计的墙绘作品能融会贯通于空间和人的精神之中。墙绘艺术之美得以体现,室内设计的装饰美也才具有无穷的魅力。

2.4装饰性

墙绘的装饰性也是其功能性,墙绘属于“软装饰”。墙绘在室内的装饰性之一是从造型语言和具体表现形态上来看的,它的构图、造型、色彩等,均以条理化、图案化、理想化的处理手法,取得迥异于自然的装饰效果。装饰性之二是指室内墙绘艺术与人之间建立的一种“对话”的关系。因为墙绘独特的表现方式,天生就具备了与人产生“对话”的条件。这些条件通过人的视觉、触觉等生理和心理的感受而存在并体现其价值。墙绘艺术可以创造出温馨、惬意的居室环境和宜人的情调空间,它是作为人和室内装饰之间的媒介而存在的,是把人带入更加舒适的室内环境的桥梁[3]。

在室内设计呈现多元化、环保化、人文化、个性化的大趋势下,墙绘艺术作为一种装饰文化,一种精神符号,一种时尚元素进入室内空间并且流行至今。墙绘用其独特的艺术表现形式给人们带来传统文化的气息,塑造着各式各样的人文空间与个性环境,同时架起了室内空间和装饰设计的艺术“桥梁”,并与人的内心情感充分的融合起来,引领未来设计的潮流。

参考文献:

篇5

1.文明礼仪意识淡薄

调查结果显示,我院62%的学生在教室课桌上看到课桌涂鸦,其中包括情感宣泄类、恋爱通告类、异友类、考试答案等;27%的学生曾因觉得"好玩"而参与到课桌涂鸦的行列。79%的学生将垃圾随手放在课桌上,没有将其带走的习惯。"无人灯"、上课睡觉、课堂上吃东西、穿着拖鞋出入公共场所等不文明现象屡见不鲜,这些小学生都知道要遵守的基本道德规范在大学校园里反而变得常见。这反映出大学生基础文明行为出现大幅度滑坡,大学生文明礼仪意识淡薄。

2.遵纪意识薄弱

在被调查者中,高达81%的学生在临近考试之际选择长期占用自习室固定的座位备考,由此造成其他同学没有座位可用来复习备考;此外,校园内盗窃事故频发,5%的同学曾有过在校园内被盗窃的经历,包括电脑、手机、自行车、钱包等;大学城以及兄弟高校安全事故亦是频发。

3.勤俭节约意识淡薄

"90后"大学生生活环境优越,家长过分的宠爱往往表现为对其经济上的支持,由此造成大学生勤俭意识淡薄,花钱大手大脚,不计后果。在餐厅里可以看到大量的剩饭剩菜被遗弃。此外,大学生彼此间的生活攀比也时有发生。

4.诚信意识薄弱

我校制定了严格的考生考试行为规范及惩罚条例,一经发现有考试作弊行为,立即取消其毕业学士学位证书及大学期间评优评先资格。即使如此,考试作弊现象依然屡禁不止,更为甚者,部分学生在四六级英语考试中寻找,撰写论文时随意更改实验数据。有的医学生在实习过程中,不详细询问病史和体格检查而伪造病历内容,求职时伪造简历,随意更改成绩,毕业后还贷欠费时有发生。

5.综合素质总体不高

调查结果表明,26%的大学生大部分课余时间以宅在寝室打游戏、看电影为主,37%的学生表示自己曾参加过一些课外活动。调查发现,学生大一时参加各项校级、院级活动积极性较高,热衷于加入校内各个社团,但大二以后(包括大二)学生们参加各项活动的积极性骤降,更多的则选择宅在寝室。这对大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十分不利,学生综合素质得不到提高,管理、团队合作、组织等综合能力便得不到充分的锻炼。

前清华大学校长梅贻琦先生在《大学一解》一文中写到:"学校犹水也,师生犹鱼也,其行动犹游泳也,大鱼前导,小鱼尾随,是从游也,从游既久,其濡染观摩之效,自不求丽至,不为而成。"大学对于学生基础文明教育的养成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一个学习氛围浓厚,诚信监督机制明确,校德校风良好的大学必将给学生提供一个好的学习生活环境。下面简要谈谈如何建设良好的校园文化,提高大学生基础文明综合素质。

5.1利用学生会等各种学生组织团体,举行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防止"二八"现象的出现。"二八制"即20%的学生参加80%的活动,这些能力突出的20%的学生积极性高参与校级院级等80%的各项学生活动。而大部分学生能力得不到锻炼,造成"二八"现象。为避免这种现象的发生,校学生会、社团、院级学生会等应多举办各种特色活动,组织方在举办活动时可以同时举办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活动,增加活动类型,尽可能动员更多的学生参与到活动中去,使每个学生都尽可能得到锻炼。

5.2建立大学校园中的物质文化,营造良好的环境。大学校园的物质文化对学生的行为、心情等都有较大的影响。良好的自然校园环境可以更好地陶冶情操,如在图书馆、教学楼等前面的空地上、广场中布置一些雕塑,它们或具有纪念性意义、或具有象征性意义,使大学校园的"隐形"教育功能得到最大程度发挥。

5.3大处着眼,小处着手,以班级和宿舍为重点,具体到个人。发挥班级、宿舍的作用,以班级或宿舍为单位,加强文化素质教育。如以宿舍为单位建立学习、科研小组,晚会活动以班级为单位出节目,在班级、宿舍形成竞争中合作共赢的良好氛围。

5.4从思想上入手,加强对大学生的精神文明教育。思想决定行为、行为决定习惯、习惯决定性格、性格决定命运。学生在一个校风优异的学校里耳濡目染,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大学的精神浸润到他们的言行中,深入到他们的头脑和心灵,直至影响到他们的一生。我校作为医学院校,一直秉承"明德博学、至爱致用"的校训,旨在培养一批具有严谨求实态度,德才兼备的医学生。老师以身作则,将诚实守信、大医精诚的思想渗入到学生的大脑中,校园中的媒体加大宣传力度,激励大学生建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发挥大学文化的驱动力作用。

建设良好的校园文化环境,不只是一种单纯完成物质功能的活动,更是一种传达信息的文化交流与对话形式,是服务于"人的和谐发展"的通识教育场所。建立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让这种校园文化理念深深地渗透到大学生的思想行动中去,影响大学生终身。参考文献:

[1]刘晓萍大学生养成教育刍议[期刊论文]-绥化师专学报 2002(3)

[2]阎华荣大学生养成教育初探[期刊论文]-琊台学院学报 2003(1)

[3]陈体令大学生养成教育的探索与实践 2007

篇6

家居墙面的装饰是现代室内设计重要的构成要素,其中,以自然景致为题材,以手绘为主要表现形式的室内墙饰在如今的装修中出现并逐渐升温,这种体现浓郁的人文风格、充满个性、智慧和创意的彩绘墙面深受人们的青睐。这种新颖的形式不仅满足了现代社会求新求变的消费趋势,而且还体现了当下的现代人对自身精神层面的审美文化渴求。

一、现代家居彩绘墙画的历史渊源

现代家居彩绘墙画,最早可以追溯到原始社会的壁画,如原始洞窟中的洞穴岩画、湿壁画等。伴随着宗教的发展,到封建社会出现了在墙壁上绘制了各类宗教图案类的图案。论文百事通而这种视觉图式大都取材于宗教,因此,带有明显的宗教教化和象征的意义。而在那个战乱四起,民不聊生的岁月里,饥民对壁饰中隐藏的超自然的“神性”顶礼膜拜。此时,壁饰还往往会作为权利和财富的代表,尤其是皇家宫廷以其奢华、显贵令普通贫民叹为观止。

工业社会大规模的批量生产,壁纸等新型装饰材料的出现,极大的丰富了个人的私密空间,改变了平民化空间中单调的墙构材料本色。但是为了适应机器大规模生产的需要,往往许多本真、质朴的感性设计理念逐渐被统

一、机械的工业理性所取代,钢筋水泥“笼子”里的现代人更渴望一种自然的、朴素的人性的回归。而纯手绘则以自然风景、动植物形象为题材、运用具象的和抽象的设计手法来使人们联想自然,感受大自然的温馨,身心舒逸。它的易亲近性、易感动性恰恰迎合了工业理性下人们“回归自然”的强烈渴求。

二、现代家居彩绘墙画文化的思想来源

以自然景象为题材的家居手绘墙悄然兴起并流传并不偶然,在思想根源上它与我国几千年传统居室文化是相通的。中国传统文化植根于农耕文化,它追求一种“天人合一”的理想境界。这使得千年来木构架建筑成为我国独特的建筑文化构成,庭台楼阁假山池水、室内陈设家具与木雕屏风隔断的相互映衬,体现了中国人特有的审美文化趣味。文化的积淀与传承使这一思想一直深深根植于我们的大脑,而当下以自然题材的家居彩绘墙的出现其实正是这种文化在现代社会大众意识中的延续。彩绘文化墙这一形式有效地将自然“搬进”私人空间,从而使个体居室回归到传统“天人合一”形态上,这是“推窗见景”的造物观念在个体生活中延续或再现的有效途径。

三、现代家居彩绘墙画的特征及整体设计

手绘墙可以摒弃画框装饰的生硬与造作,将一幅幅流动、立体的画面定格在墙壁上。图案选择的多样性也为家居装饰打上了“个性化标签”。家居彩绘的性价比很高。墙体彩绘价格实惠,而且还可依据主人的审美品位选择丰富的色彩和图案样式。此外,它具有环保且易于清洁修补的特点。

彩绘墙画风格有中华风情、简约、田园、卡通等。一般来讲,家居墙画设计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整体设计:第一,墙画彩绘之前应该对其设计风格做一选择,以及不同的尺寸、不同的图案和不同的色彩造型。第二,充满创意的彩绘墙画并不局限于家中的某个位置,客厅、卧室、卫生间都可以选择,甚至是开关座、空调管等角落位置都可以用手绘的精致图案加以装饰。第三,选择合适的绘制材料并掌握正确的绘制技法。绘制的墙面需要2-10号的羊毛笔若干支,手绘用的涂料最常见的是丙烯颜料。在绘制时通常是由具有绘画功底的人用铅笔打好底子以后直接绘制,或采用幻灯片,将图案直接投影在墙上再描画。打好草图后,用排笔轻轻拍淡些,接着根据个人喜好进行涂色,即可完成。新晨

篇7

当面对你一幅儿童画你会怎么去评价?是认真地去欣赏、体会呢?还是敷衍了事地就给予类似“乱涂”、“浪费纸笔”之类的评价呢?我相信至少有一部分人会这样。当人们走进博物馆观赏某某大师的作品,或者欣赏各类名家的珍藏时,不管是否懂得欣赏,或是为了充显自己有内涵,有知识,都会附和旁人的评价,认为“大师的作品肯定是好的,不管看不看的懂”,而对于自己身边的小孩的涂鸦就敷衍了事的一律给予否定评价。不可否认,许多名家的传世之作,其经典之处值得后人去学习、探究。但是大家有没有发现,许多大师的作品中透露出了儿童绘画的涂鸦的天真。现代设计中更处处展现了儿童涂鸦的痕迹。儿童涂鸦对于整个艺术设计的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结合时下职业教育的背景,在中职学校的平面设计教学中如何更好的发挥出学生创造性,将儿童画的特质运用到平面设计的教学中是值得我们探讨的。

一、什么是儿童画

常锐伦在《中国小学教学百科全书》中对儿童画的定义,泛指未成年儿童创作的画作。儿童画是儿童的一种创新能力的体现,它是儿童自我表现能力的体现,反映着儿童本身内在的心理、情感、认识和经验,是一种创造性劳动。儿童画的色彩艳丽、夸张、夺目,其可视形态能充分满足设计的需求,把返璞归真的意念作为艺术设计教学的启发引入点,有助于推进新的设计教学风格形成和设计形式的发展,开拓设计新思维。其视觉与色彩的夸张恰巧与设计的创新不谋而合。

二、儿童画特质对平面设计的启示

1.表现形式夸张儿童由于自我控制能力相对弱,缺乏对客观物体分析的能力和技术。绘制出的图形完全是凭借其直觉。造型夸张、笔触笨拙、色彩艳丽、画面明快而对比强烈都是其对思想的最直接的表述,在他们眼里人和动物是一样的,概括的线条将所有纷繁复杂的万物都简练的跃然于纸上。荣格曾经指出:“对儿童来说,月亮是一个人或者一张脸,或是星星的保护者,乌云似乎是小羊,玩具娃娃也喝水、吃饭、睡觉……牛是马的妻子,狗是猫的丈夫……”①虽然从成人的角度觉得他们画面造型不准、无透视原理,颜色单一。但这恰恰是他们内心自我放纵、天马星空的最佳表达方式。这种充满童趣的风格历来受到各大设计师的追捧,将儿童的元素经过提炼,结合设计排版,富有童真童趣的设计便跃然于世。造型概括、夸张是平面设计中很常见的表现手法。被国际媒体誉为“以色列最好的混合媒体艺术家”哈诺•皮文的拼贴漫画《爱因斯坦》以稚拙的线条和简单夸张的色彩拼贴出具有童趣的爱因斯坦,鲜亮的黄灯泡(鼻子)、笨拙的手脚(头发和胡子)既神似爱因斯坦又将童趣展现无遗。日本设计师田中一光概括寥寥数笔完成的招贴设计将儿童画的稚气活脱脱表现,拙朴的线条勾画出简单的人物造型,恰恰吻合了该品牌的朴素、简单特质。在快节奏繁杂的今天,这种质朴的设计会让人得到片刻的宁静。2.色彩艳丽富有激情儿童画充满着乌托邦的色彩,其不受物体固有色的限制,往往使用心中的颜色来抒感,他们大胆的使用原色,而这种大胆恰巧形成了儿童画的本真的美学价值。对色彩的感知这种儿童式的色彩法则运用在平面设计中,既形成了强烈的视觉冲击力。英国设计师SheilaRMcDonald在他的工艺首饰设计中运用到高纯度的色彩,点缀其中黄金的闪烁,这种高纯度色彩的搭配使得传统工艺的精华展现的淋漓尽致。2016年国际包装设计大赛中,BUSYBUILDING团队的作品《THECRUMBSIES》运用将高纯度色彩和极具趣味性的图案相结合,获得技术、媒体、办公类第二名。3.创意大胆又新奇儿童绘画最有魅力的地方,是他们大胆,会从最开始的原点跳过中间的过程,直接进入到创意的世界。黑格尔曾说过:“儿童最杰出的本领就是想象”。花儿有表情、月亮会哭泣、鱼儿在天上飞……这些出乎于常理的想象,正是平面设计创意的灵魂----联想。美国广告设计师威廉•伯恩巴克认为:我们没有时间和金钱允许大量及不断重复的广告内容。②儿童视角大胆的创意和夸张的手法给平面设计提供了很好的借鉴。SteveSimpson的插画正式运用儿童式扁平绘制手法以及拟人的方式动物都欢唱起来。ChristophNiemann的3D创意水彩中更是从儿童的创意角度运用耳机线结合水彩形式把昆虫淋漓尽致的展现。

三、如何有效的将儿童画特质融入到平面设计教学中

1.首先我们要正确认识学生创作意识里的“儿童特质”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人们获取信息的渠道不断增多,灵感创意却越来越匮乏。儿童画只是一种艺术表现形式,其背后流露出的儿童天性和想象力使得部分作品具有较高的审美价值。要从儿童的视角来获得创意灵感的突破,首先就要正确认识“儿童特质”。中职生相对普高学生思维更活跃和敏感。经常会蹦出“天马行空”的想法,一些跳脱出程式化的新奇、打破常规的思维模式、荒诞怪异的造型、夸张明艳的色彩正是中职学生所具备的“儿童特质”,他们的作品虽然技术不成熟,但是这种不成熟恰巧透露出真诚和朴实。从视觉的角度的不拘陈规,不套模式总是能让人耳目一新,为平面设计的思维方式提供了新的视角。作为教师应当意识到这种朴实创意的可贵,适时引导。2.我们要正确的引导学生的“儿童式创意”(1)肯定创意当学生在作品中体现出新的创意点时,应当适时引导并深入挖掘,逐渐完善其想法直至形成一幅作品。当接到一个设计题时,首先要让学生自我理解主题,根据个人对主题的不同理解,分别记录下可表现的方式。一点点小的火花都需要用草稿形式记下来,由于接触设计领域不久,很多时候学生缺乏自信,觉得自己的创意很荒唐,不敢表达出来,此时作为教师就应当给适时的给予肯定和鼓励,鼓励多创意,多观察生活,启动联想模式,记录创意点。(2)引导发散思维其次要引导学生阐述其创意点。多听听学生的创意想法,发掘其创意源。引导其从一个个点引申扩大到面并辐射到周边,将创意扩大化。这种扩散性思维联想,更能激发学生的兴趣。从造型、色彩等都不拘泥常规。天空不一定是蓝色的,太阳不一定是红红的……只要学生能阐述出创意点,而这些联系性能够突出或者反映出主题即可。在艺术的世界里1+1不一定等于2,没有做不到,只有想不到。这种发散性多维思考,正是儿童式创意的最直接体现。(3)择优呈现从造型、版式、用色等反复提炼,再择其最优者设计为成品。这一过程中教师要从教授学生转换为以学生自主创意为主,辅助引导其完善其创意。对于学生的天马行空,老师要肯定他们的想法,鼓励学生多画草图,将自己的创意“保存”下来,并引导他们将之转化为作品,让学生体会到自己的想法能够变成实实在在的作品,获得成就感,才有兴趣继续学习。3.提升文化修养,鼓励创意与提高综合技能齐头并进艺术设计专业是讲求需要形象思维。但是单纯只靠生活中简单记忆片段是远远不够组成设计作品的,必须要有文化底蕴和技术作为支撑。只有不断加强自身修养。才能不断创造出有内涵的作品。中职学生和高中的学生相比,在心理、行为习惯、学习基础、个性特长等方面都有着自身的特点,诸如:文化基础差、综合素质不高等情况。一些中职学生甚至常规文书都错字连篇。然而文化底子不好的学生,往往对视觉形象思维上是很活跃,有着稀奇古怪的创意。这种矛盾的存在就要求我们的中职教育在鼓励学生创意的同时,更加要注重文化素养的培养。加强学生对于文化和技能的学习。在课堂作业中。我们不应该一味的注重绘画的结果和技术的练习,应该注意绘画创作的过程。我们不要让学生过多的模仿成人的设计作品,要培养他们自主创新的能力,允许他们有各种不同的想法,甚至是“破坏”,重要的是要学生能阐述自己的创作意图,有目的有想法的创作。教授学生从想法到草图,从草图到设计作品这一过程的转化,让他们的儿童式创意得到最大化保留,结合职业学校技术的学习,将朴实、自然的创意转化成设计作品。

参考文献:

[1]《潜意识心理学》英文版第13页.

[2]丰子恺.童心的培养[J].教育杂志,1927.

[3]王红媛.达利论艺——20世纪外国大师论艺书系.

[4]【德】阿道夫•希尔德勃兰特,潘耀昌译.造型艺术中的形式问题.

篇8

家居墙面的装饰是现代室内设计重要的构成要素,其中,以自然景致为题材,以手绘为主要表现形式的室内墙饰在如今的装修中出现并逐渐升温,这种体现浓郁的人文风格、充满个性、智慧和创意的彩绘墙面深受人们的青睐。这种新颖的形式不仅满足了现代社会求新求变的消费趋势,而且还体现了当下的现代人对自身精神层面的审美文化渴求。

一、现代家居彩绘墙画的历史渊源

现代家居彩绘墙画,最早可以追溯到原始社会的壁画,如原始洞窟中的洞穴岩画、湿壁画等。伴随着宗教的发展,到封建社会出现了在墙壁上绘制了各类宗教图案类的图案。而这种视觉图式大都取材于宗教,因此,带有明显的宗教教化和象征的意义。而在那个战乱四起,民不聊生的岁月里,饥民对壁饰中隐藏的超自然的“神性”顶礼膜拜。此时,壁饰还往往会作为权利和财富的代表,尤其是皇家宫廷以其奢华、显贵令普通贫民叹为观止。

工业社会大规模的批量生产,壁纸等新型装饰材料的出现,极大的丰富了个人的私密空间,改变了平民化空间中单调的墙构材料本色。但是为了适应机器大规模生产的需要,往往许多本真、质朴的感性设计理念逐渐被统一、机械的工业理性所取代,钢筋水泥“笼子”里的现代人更渴望一种自然的、朴素的人性的回归。而纯手绘则以自然风景、动植物形象为题材、运用具象的和抽象的设计手法来使人们联想自然,感受大自然的温馨,身心舒逸。它的易亲近性、易感动性恰恰迎合了工业理性下人们“回归自然”的强烈渴求。

二、现代家居彩绘墙画文化的思想来源

以自然景象为题材的家居手绘墙悄然兴起并流传并不偶然,在思想根源上它与我国几千年传统居室文化是相通的。中国传统文化植根于农耕文化,它追求一种“天人合一”的理想境界。这使得千年来木构架建筑成为我国独特的建筑文化构成,庭台楼阁假山池水、室内陈设家具与木雕屏风隔断的相互映衬,体现了中国人特有的审美文化趣味。文化的积淀与传承使这一思想一直深深根植于我们的大脑,而当下以自然题材的家居彩绘墙的出现其实正是这种文化在现代社会大众意识中的延续。彩绘文化墙这一形式有效地将自然“搬进”私人空间,从而使个体居室回归到传统“天人合一”形态上,这是“推窗见景”的造物观念在个体生活中延续或再现的有效途径。

三、现代家居彩绘墙画的特征及整体设计

手绘墙可以摒弃画框装饰的生硬与造作,将一幅幅流动、立体的画面定格在墙壁上。图案选择的多样性也为家居装饰打上了“个性化标签”。家居彩绘的性价比很高。墙体彩绘价格实惠,而且还可依据主人的审美品位选择丰富的色彩和图案样式。此外,它具有环保且易于清洁修补的特点。

彩绘墙画风格有中华风情、简约、田园、卡通等。一般来讲,家居墙画设计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整体设计:第一,墙画彩绘之前应该对其设计风格做一选择,以及不同的尺寸、不同的图案和不同的色彩造型。第二,充满创意的彩绘墙画并不局限于家中的某个位置,客厅、卧室、卫生间都可以选择,甚至是开关座、空调管等角落位置都可以用手绘的精致图案加以装饰。第三,选择合适的绘制材料并掌握正确的绘制技法。绘制的墙面需要2-10号的羊毛笔若干支,手绘用的涂料最常见的是丙烯颜料。在绘制时通常是由具有绘画功底的人用铅笔打好底子以后直接绘制,或采用幻灯片,将图案直接投影在墙上再描画。打好草图后,用排笔轻轻拍淡些,接着根据个人喜好进行涂色,即可完成。

篇9

【分类号】G612

一、研究缘由、研究目的及意义和研究方法

(一)研究缘由

随着家庭对子女的期望值越来越高,婴幼儿早期教育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近几年在兰州掀起一股给婴幼儿报早教班的浪潮,然而早教市场在我国刚刚启动,截至目前早教机构没有教育部门监管,因此在发展过程中出现许多问题。笔者不由地想问收费昂贵的早教中心为何呈现出欣欣向荣的局面,家长究竟为何对早教课程趋之若鹜,我们能为早教提供怎样的建议和帮助。

(二)研究目的及意义

目前我国针对于早教机构中婴幼儿课程设置方面系统的研究比较匮乏,已有的研究主要针对幼儿园。尽管家长对早教机构的课程设置重视度越来越高,但该领域里实践先于理论。课程是教育教学工作的核心,本研究就是对兰州市A早教中心所设置的课程进行深度分析,在一定程度上丰富了该领域的研究,有利于婴幼儿的健康发展。

(三)研究方法

本研究采用的方法是访谈法和观察法。笔者采用附件一“XX早教机构访谈提纲”对兰州市A早教中心的一名教学主管、两名教师以及两名家长进行访谈。具体的观察方法是是实况详录法,对录像资料进行定性分析,得出兰州市A早教中心所设置课程的特点及存在的问题,并尝试提出建议。

二、简述兰州市A早教机构的早教课程

A早教中心位于兰州市市区繁华地带,是众多早教品牌中最受欢迎的品牌之一,现有学员百余位。旨在开发孩童的想象力和创造力,通过美术式思维引导,主题式课程带入,激发孩子多元智能。提供的创意空间从传统的平面延伸到立体空间。所有课程都围绕某个特定的主题培养婴幼儿创新的思考能力,其课程理念源自韩国,为 4-6人的小班制授课,每节课三十分钟至一小时不等。所有课程均为亲子课程。

三、分析A早教中心的课程设置特点

(一)课程设置按年龄分段

从访谈中笔者得知兰州市A早教中心课程设置按婴幼儿年龄划分,并且精确到年龄和月龄。研究显示,婴儿的神经细胞从第三个月开始每分钟增长超过二十五万个,是婴幼儿神经系统也是发展最快的时候,所以每一个月份婴幼儿都会发生巨大变化。A早教中心能够将课程设置的阶段精确到月龄是该机构与其他不同的地方。

(二)强调环境对婴幼儿美术活动重要性

我们所处的空间环境时刻都在发挥其隐性教育功能。A早教中心创设的环境包括外部主题环境和心灵环境。笔者认为A早教中心环境良好,较为宽敞明亮,有家长休息区、教学区和活动区,布置有大、中、小型玩具,教室四周围贴有白纸、彩笔等等。在心灵环境上笔者认为A早教中心教师善于与婴幼儿进行互动、与家长互动,能够耐心地鼓励婴幼儿在早教活动中自我涂鸦,本着“爱”的原则工作,能够给婴幼儿一个安全、温馨的环境。 (三)课程目标包括对婴幼儿的教育目标和对婴幼儿家长的教育目标

兰州市A早教中心的课程目标主要包括对婴幼儿的教育目标和对婴幼儿家长的教育目标。对婴幼儿的教育目标主要是开发婴幼儿智能,包括认知、情感态度和能力三个维度。同时A早教中心重视对家长的育儿指导,双方面相辅相成,体现出A早教中心课程设置目标的双重性。

(四)教师的持续鼓励行为对婴幼儿产生的积极影响

在采访中Z老师讲到“虽然很多时候他们画的四不像,也有时候他们在涂鸦的时候把雨滴画成黑色,但我依然鼓励他们说出为什么雨滴是黑色呢,只要他们自己能够按照自己的认知进行涂鸦出来的作品我都会鼓励他们,让他们都自信的认为自己的作品就是最好的作品”。 在对访谈和录像资料的分析中笔者发现教师在婴幼儿绘画的过程中能够充分肯定孩子,暗示、鼓励、表扬他们,提升他们的自信心,教师在活动之后对婴幼儿家长进行暗示、鼓励,并对其家庭教育活动方式进行引导。

四、存在的问题及改善建议

(一)缺乏让婴幼儿快乐涂鸦的理念

在一次活动前X幼儿因为不想喝水与母亲闹别扭,但教师为了完成预设的活动目标按时开始活动,X幼儿的母亲也强行让幼儿按照老师的要求开始画画,整个活动过程都显得很被动,终于下课了X幼儿便极其不开心的和母亲回家了。笔者认为遇到这种情况教师首先应当对该幼儿进行心理疏导,让每位婴幼儿都能够在游戏化的趣味活动中涂鸦,而不是教师牵着“教学目标”的线拉着婴幼儿和家长一起完成教学任务。年纪较小的婴幼儿一般会很难积极主动的参与到活动中,是在家长的强行安排之下配合教师完成教学任务,并没有完全融入到教师组织的活动当中。教师应方式整个活动的引导者,而不是命令者。

(二)教师应研发或改编预设的活动教案

A早教中心所设置的课程均来自韩国,机构工作人员均接受过总部培训后上岗,而总部位于北京、上海、天津等一线城市。笔者认为A早教中心的教师应根据兰州市的婴幼儿发展状况进行课程的研发或改编,因为各个地区婴幼儿所处的教育环境不同,并不是所有的课程均适用于全国的婴幼儿。

(三)专门开设家长课程

目前A早教中心只是对婴幼儿家长进行课后访谈,笔者认为应当开设集体讲座,主要讲述科学的育儿方式、家庭教育的知识与技能以提高父母教育子女的能力。例如:母乳喂养、婴儿辅食添加及玩具、服饰的选择,再组织个别辅导,针对不同文化背景、不同教育环境、不同社会环境的家庭制定适合的教育计划。

[参考文献]

1.靳玉乐.现代课程论[M].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5

2.程芳.武汉市早教机构开展早教活动的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硕士论文,2013

附件一:

A早教中心访谈提纲

一、与早教机构教育主管/负责人访谈

1.请简要介绍您所在的早教机构所设置的课程,包括将教学对象、课程内容、课程目标、课程内容、教学法等。

2. 本早教中心的课程理念是什么?来源于什么地方?

3.贵中心的早教课程设置比起其他早教中心有何优势?

4.您认为目前贵早教中心课程设置方面目前存在哪些问题? 与早教机构教师访谈

1.您在XX早教中心任职前接受了怎样的课程培训?主要教学内容是什么?您认为效果如何?

2.您在任职过程中是否接受过专业的在职培训课程?主要教学内容是什么?您认为效果如何?

3.在亲子课程的教授中您认为应当对来上课的家长进行何种形式、何种内容的教育指导?

4.根据您的教授经验,您对于XX早期教育中心所设置的课程方面有哪儿些意见?您认为应该怎样改进?

三、与早教机构学生家长访谈

篇10

【基金项目】本文系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规划基金项目“地方优秀文化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深度融合研究”(项目批准号:16YJA880017)的阶段性成果。

中图分类号:G6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7)12-0126-02

校园文化,是一所学校的灵魂,是激发学生活力的源泉。校园文化作为环境教育力量,能够陶冶学生情操,构建学生健康人格,全面提高学生的素养,对学生的健康成长有着不可估量的影响。正是由于校园文化有着强大的感染力和浸润力,才使学生的知识、能力和素养得到不断完善和提高,使他们的视野更辽阔、思路更开阔、知识面更宽广。那么基于核心素养培育下的校园文化建设又该何去何从?如何突破校园文建设所遇到的瓶颈呢?

一、破与立的思考:剖析校园文化建设的高原期

校园文化建设从发起到理论形成,已走过三十多年的征程。它是立体而多元的,价值观念、社会心理、审美情趣、思维模式、行为方式等是它的核心元素。它也是灵动而充满活力的,孩子们可以在校园里拔节般成长,但也离不开它目标、价值、信念和规范的引领。故此,校园的精神文化核心就是校园的根,我们应当重“追求”的过程和精神导向,这样的校园建设才有灵魂。但从当前校园文化建设的现状看,还存在着诸多误区,这些误区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校园文化的健康发展,成为校园文化发展的高原期,因此有必要加以分析,以求得解困之道。

【误区1】文化定位随意化,许多校长在学校核心价值观形成上不够慎重,单凭一己的教育理解,简单化地确立学校的办学理念,并利用行政权力予以实施;或生搬硬套他校的成功模式,东施效颦,没有结合本校的长远发展因地制宜,以致原地踏步甚至倒退,难以有效提升,校园文化建设出现“瓶颈”现象。

【误区2】校园文化建设停留于视觉审美层面。很多学校校园建筑的造型与空间布局很讲究,校园的美化绿化净化也做得越来越好,这里一个景,那里一块石,这边一幅画,那边一句话,满眼都是所谓的文化氛围。但细心从整体上看,这些“文化载体”彼此间没有主线联系,校园文化主题不突出,只是停留在视觉层面的东西,失去灵魂的环境建设只能算是“物”,谈不上精神文化,对人的教育是生硬而被动的。

纵观现代教育中的校园文化,大多表现为外强中干,没有核心发展方向,只是披着“校园文化”这一华丽外衣的文化赝品,毫无疑问,我们的校园文化建设遭遇了高原期。高原需要走出,瓶颈需要打破,那么,怎样的校园文化打造才算是名副其实的文化真迹?我们不妨作下面的思考。

二、和与爱的回归: 积蓄校园文化建设的账户源

随着教育现代化进程的推进,学校内独有的文化、价值观不可避免地与学校外的文化价值观相互交融,日益整合和互补,而我国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就是校园前进方向的导航仪。核心价值观中的文明与和谐、爱国与友善与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不谋而合,也应当是校园建设的根本所在。校园文化应当是孩子成长的情感账户,而校园文化建设就是为这一独特的账户提供源源不断的活水,只有源头不竭,才能保证情感账户底蕴深厚的同时,又与国家的发展亦步亦趋。

1. 和,编织一个有文化底蕴的共同体

和,意味着和平、和睦、和谐,也意味着合作、合力,还意味着和而不同。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人和人之间的和谐关系是最美的。以我校(此处指“广东省广州市白云区人和镇第二小学”,下文同)为例,校园文化就是在源远流长的文化底蕴上,结合本土“人・和”文化提炼成自身的办学理念,建设具有人和乡土文化特色的“和爱文化”,从而让每一个孩子得到传统与现代文化的滋养,实现健康成长的目标。

在我校,和爱广场的花草树木、爱心池下欢快畅游的锦鲤,都是培养学生热爱自然、关爱生命的载体。纪念性的雕塑,富有启发性的成功园,对学生有无穷的感染力,为学生陶冶情操、磨炼意志、塑造自我,个性的张扬创造了良好的物质文明条件。不可否认,一个和谐、温馨、积极向上的校园环境对人的发展影响是无法计算的。和文化,利用校园的一草一物、一言一语,齐心协力地编织一个有文化底蕴的共同体。

2. 爱,成就一个有生命活力的共同体

爱,意味着友爱、关爱、慈爱,也意味着自爱。陶行知先生曾说,爱是一种伟大的力量,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教育的最有效的手段就是“爱的教育”。

我校以孔子“仁爱”、墨子的“兼爱”为主线,以诗经书卷打造书香飘逸长廊,长廊外墙是一幅大型浮雕,形象的D案配上醒目的――“和、爱、礼、德”四个大字,学校的办学理念就蕴涵在这四个字当中。通过耳濡目染,让“爱满天下”的思想通过外显的文化渗透到每一个角落,影响着受教育者的精神世界、价值观念和行为方式,成为一个积极向上的阳光少年。爱文化,成就了一个有生命活力的共同体,这个共同体血脉相连,共同进退。

和爱教育与其说是一种文化的回归,不如说是站在思想巨人之上的传承与创新,它如同乘载孩子前进小船的双桨,失去哪一方,孩子的成长都会失去平衡,以至无法前行。

三、隐与显的融合:构建校园文化建设的新模式

优良的校园文化是学校办学水平的最终体现,它必是多元素的融化与整合。校园文化需要因校制宜,科学规划。大体而言,可显示为隐性文化与显性文化。

1. 隐性文化,春风化雨――以和致诚

从隐性定位的角度来看,学校校园文化建设的核心是体现先进的教育文化。和爱教育的文化理念是根据自身特点和优势,突出朴素的绿色生态教育文化、传统的农村艺术特色教育文化、高品质素质教育办学理念教育文化。让师生懂得与自我和谐、与他人和谐、与社会和谐,从而获得成就,走向成功。尽力为师生创设一种喜悦、和谐、纯洁、博大的人文氛围,并将此作为学校文化的终极价值皈依。

(1)前人的路:荣誉展示台。设置学校荣誉展示台,目的是利用设立校园文化的缩影,来建立强有力的宣传阵地。这里记载了学校的光荣历史、师生的师德、学习风范,激发孩子们进一步发扬光荣传统,续谱学校新的篇章。这里汇聚了师生走过的每一段路所留下的足迹,是流下的每一滴汗水的见证。以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为例,我校设立了校园之星最高荣誉奖,这个荣誉奖必须体现德、智、体、美、劳、艺的全面发展,孩子们都以获得这个奖为骄傲,也以这个标准要求自己,为学校添光彩。

(2)我们的路:作品气质墙。校园的墙壁文化能集中反映学校文化的精神与灵魂。布局合理的墙壁艺术,美观科学的图案设计,文明健康的教育宣传语等,激发学生爱同伴、爱学校、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怀。

如孩子的绘画园地,每月更新,吸引了很多小观众;“涂鸦墙”更是让孩子们的艺术细胞得到充分的张扬,每天都可以看到孩子们很有个性的图画、自创的小诗歌、飘逸的书法、对老师或同学的留言,是孩子们自娱自乐,体现个性张扬的好地方。当然,还有作文园地、手抄报、星光大道等。无论是孩子的成长还是教师的专业之路,都需要正能量的强化,作品气质墙的设置,使校园的主流风气得以继承与发扬。

(3)将来的路:农耕科技园。科技创新是一个培养和提高青少年动手能力的良好载体。创建和爱的农耕科技课堂,学生可以根据兴趣参加,教师给予学生充分的自由,允许他们异想天开,按照自己的兴趣爱好和想法进行不同方式的制作和加工。对于集体性很强的航海模型活动,需要几个同学或者集体共同努力完成,为了在活动中取得好的成绩,学生就必须具有合作和互助精神。

科技创新既是孩子文化素养发展的方向,也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隐性体现。我校早在十年前,就全力打造这个文化品牌。每年的省市区科技创新大赛,是孩子们翘首盼望的文化大餐,他们在科幻画、科技小制作、科学小论文这一个个舞台上大展拳脚。与此同时,通过生物园,结合综合实践校本课程,利用生态的植物介绍,让学生自觉储备丰富的科学知识,引导学生在家长的指导下,有意识地参与养殖,并进行观察、记录、研究分析,直至撰写小论文,逐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实践证明,校园的隐性文化并非隐而藏之,它往往散落在校园的每一处角落、每一个时空、每一段里程里,如同春风化雨,在和谐发展中彰显致诚追求。

2. 显性文化,张扬个性――以爱致尚

从显性定位的角度来看,“构筑五个校园文化支柱”,打造校园文化特色:路文化(星光大道、和爱书香飘逸长廊、和爱安全伴我行)――成功园(记载学校发展历程和优秀师生事迹,也是学校的优良传统与校园文化精粹充分展示的场所)――荣誉厅(收获成果)――和爱书吧(环境清幽)――和爱艺术文化节(“涂鸦墙”“快乐小舞台”)。它涵盖了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三个层面,孩子们通过学习和历练,积累与同伴们共同生活的体验和经验。通过必要且足够丰富的教育活动,使孩子们凝聚为一个“爱的共同体”。

(1)和爱的小社团。学校特色活动的开展,不仅带动学校全局工作,还促进教学质量的全面提升。我校以乡村少年宫为平台与窗口,积极开展形式多样的和爱小社团:舞蹈、诵读、航模、书法、足球、围棋、绘画等。在我校,小甲A足球队在每年的白云区“富力杯”比赛中均获第一名,参加“市L杯”比赛也获得了前三名的优异成绩。在2014年学校举行了足球花样嘉年华活动,邀请了区、镇、兄弟学校的领导、社会知名人士、学生家长等参加活动,通过这次活动让社区了解我校的和爱社团,传播我校的校园文化。多彩的小社团,吸引着孩子们在快乐学习、快乐成长的道路上追求、奔跑。

(2)和爱的演出季。校园文化建设是一种综合育人的体系建设, 显性文化更是张扬个性,学校每学年分别举办体育节和艺术节,承传统、展特色、拓资源、树品牌、聚人心、促发展,让孩子们在这个演出季张开自己绚丽的翅膀,在自己的舞台上舞动飞扬。在2015年的粤港两地手拉手活动中,孩子们精彩的舞蹈、情景剧、诵读美文更是把活动推到,广州少儿频道也把这个盛况进行了报道。由于小社团活动的蓬勃开展,我校的舞蹈、诵读、书法、绘画等在区、市取得很好的成绩,获得了社区的大力支持。同年,我校成为广州市核心素养进校园试点单位。

(3)和爱的巴学园。重视特殊教育,教育要以人为本。我校的特殊教育一直秉承这个理念,特殊孩子各有各的身体或智力上的残障,但每个孩子需要老师给予不同的关爱、采用不同的教材、设计不同的教学方法;需要同学们给予尊重、平等的对待。

和爱课堂,每一处都洋溢自由、平等的气息,孩子们互相关爱、互相尊重、教师也尊重特殊孩子的兴趣爱好,鼓励他们的自我展示。体育游泳课,有缺陷的孩子也能大大方方地脱下衣裤游泳,让孩子感受“无论什么身体,都是美丽的”。巴学园孩子的学校生活是幸福的,他们可以和同学一起出去散步,一起游戏,一起野炊,一起认识植物、种植花草……

篇11

学生对美术课不感兴趣了

我的第一堂课在第三节,六二班的课。我所要上的课程是人教版六年级上册第九课《美丽的剪影》。在课前我自认为这回事一唐很有意思的课,但上课后我发现我错了。孩子们不买账,对于学习新知识的欲望并不大,对与我展示的图片的反映也并不是很大,在我要求同学动手画的时候,学生们显出的是排斥。这让我产生了很大疑惑,这是为什么呢?

在这样的好奇心驱使下,我问了班里的同学,你们喜欢美术课吗?回答我的是,“不喜欢”竟然压过了“喜欢”。我就问了几个说不喜欢的孩子,“我不喜欢画画,没意思”,“我画不好,不想画画”,“老师,我不会画画又不会怎么样,嘛要学”,“画画太难了,我学不会”,他们的回答,让我陷入了思考。

为什么不感兴趣了

其实,我国有关儿童绘画发展阶段的研究,最早1938年出版的心理学者黄翼所撰写的《儿童绘画心理》一书中就针对“儿童描绘的是所知还是所见”这一著名命题,提出了儿童描绘的是他们所看见的事物的论点。1988年,《美术教育》杂志第5期发表了屠美如等的论文《儿童绘画发展阶段初探》,可以认为这是有关儿童画发展阶段研究的新起点。之后,一些学者陆续发表了自己的研究成果。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三项成果:

屠美如等的儿童绘画发展阶段说,他们提出了如下的儿童画发展阶段说:涂鸦期(l―4岁);象征期(4―5岁);概念画期(5―8岁);写实期(初期8一15岁)。常锐伦的儿童绘画发展阶段说,他提出了以下的儿童绘画发展阶段说:涂鸦期间岁以前);象征期(3―5岁)意象期(初期5―7岁、意象期7―9岁);写实期(萌生写实期9―11岁、推理写实期(11一13岁、仿成人写实期13―15岁)。王大根的儿童绘画发展阶段说:涂鸦期间(5―3岁);符号期(3―9岁),又可以分为单词的符号期、句的符号期和陈述的符号期;写实期(9―15岁),又可以分为陈述的写实期、分化的写实期、视觉的写实期;理性期(15一18岁)。

虽然各个理论各有不同,但对于写实期的划分还是大致相同的。而我们五六年级的孩子,正好就处于这种从儿童绘画方式向成人绘画方式的过渡时期。对于承认表达方式的渴望,他们急于模仿成人的绘画,对于有这种诉求的孩子们来说,教师的正确引导就成了影响孩子对美术喜恶的关键。如何教会学生从平面到立体从抽象到具象的转变,对教师来说无疑是一种挑战,教师首先自身就必须对成人的绘画语言有正确的理解,才能教会孩子。

但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我们不得不说,我们大多数的教师是不明确的,或者是不能够将这种语言明确的教授给孩子。这就还涉及到了两个方面,一个是对于专业知识点的掌握,另一方面就涉及到了教学能力的问题上来了。那么我们孩子对于美术课的反感是不是有一部分就归咎于我们教师的能力上来了,那同时,是不是也是对我们的高师美术教育也同时提出了一个质疑。

尝试寻找学生的兴趣点

新的一周开始,我给孩子们上新课“宇宙之旅”。一上课,我给孩子们放了“旅行到宇宙边缘”的纪录片。孩子们刚开始并没有多大兴趣,但随着故事的展开,孩子开始向我提问,这是什么,火星上有生命吗,金星为什么叫愤怒女神。我就我所知的知识回答孩子的问题,介绍一些关于宇宙的知识。同时,开始叫孩子们开始动手,一边看一边开始描绘心中的宇宙。在这个过程当中,学生问我怎么画火星?你看视频的时候看到火星了吗?你看到的火星是什么形状的,什么颜色,它上面有什么,你想象中的火星是什么样子的。学生随着我的问题,画出了一个圆形,并在上面画出许多的火山冒出了很多烟。

我认为理想的美术教学应该是这样的一种方式,学生在绘画的过程遇到了问题,在他用图表达的过程当中想要表达某个物体,教师在这个时候能够给与学生帮助。用引导的方式,激发学生的联想,把不会画的物体和简单的形状联想起来。就正如同构思想所提出的人类认识事物的方式一致,在面对新事物,人们首先就会拿已认知的事物与之进行对比归类,才能认知新事物。那么我们在教孩子的时候,就必须用同构的方式来进行教学,才能有效的进行新知识的掌握。在慢慢掌握了这种逻辑思维方式之后,我们的孩子的用图的方式也会慢慢适应成人的方式。

国画教学能否成为新方式

我们会发现许多国画大师的作品与我们的儿童画有着许多的相似之处,鲜艳的颜色,平面的表达方式,对于某些物体的特殊表达方式。例如,我们国画当中对于手指如豆荚的画法,跟我们儿童画表达惊人的相似。这从另一个角度来说,就是国画的绘画语言与儿童画的绘画有着异曲同工之妙,那么,我们是否可以用国画的方式来减缓一些孩子在过渡期面对的冲击呢。当然国画也有着自身的一些缺陷,对于透视立体空间的表达确实有不足。我们适当加入西画理论当中的一些知识,比如近大远小、近实远虚,这样的基本语言,是在孩子们可以接受的。除此之外,国画的绘画材料、用具,对孩子来说是新颖的,想要尝试的,在激发兴趣这一方面,也能起到一定的作用。同时,我们也不能忽视国画的人文性,作为国粹,它所蕴含传承了的不仅仅是技艺,更是中华文化,中华精神,对孩子的人文、素质教育也是不可忽视的。

参考文献:

篇12

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创新能力是每一个人生存和发展的基础。美术学科作为素质教育的辅助学科,不管从具体的教学内容还是从美术课的功能来说,还是对学生的感知能力和形象思维能力,形成学生创新精神和技能技法意识,促进学生个性形成和全面发展等方面都有着其他学科不可代替的作用。

儿童线描画是儿童情趣、思想、内在潜能的自由表现方式,是儿童思维活动的一种真实记载,线描画不仅自由、随意,还可把幼小孩子的那种“心”像绘画毫无拘束地表现出来。在儿童线描画的道路上不断探索和研究,蹲下身子去欣赏孩子们的画,用赏识的眼光去感受,让幼儿在有趣的“乱画”中理解线条的多样性,在不同的线描画创作中培养幼儿的观察力、记忆力、创造力。促使学生主动学习、积极参与,营造民主、平等的美术学习氛围,让学生充分展现才华,获得成功的喜悦。

教师在线描画引入小学美术学科特色的探究与研究过程中,有思想有实践有研究有反思,从而改变教学行为,加速到质的飞跃,让“教书匠”逐步成为“学者型、专家型”的教师。《美术课程标准》中指出,要发展学生的感知力和形象思维能力,促进学生的个性形成和全面发展。线描画一能培养学生的观察、创造及表现能力;二能培养其做画的耐心和毅力,磨炼孩子的意志。通过线描画的教学,学生的综合能力必将得到提高。

二、课题界定

课题为:小学美术线描画教学研究研究

线条是绘画最基本的造型语言之一,线描画是用线条的变化来描绘对象及其形体结构的绘画方式,是最古老、也是最原始的一种绘画方式。涂鸦期的幼儿用笔勾画出一些散乱的点线,远古时代出现在洞穴里的画也是由线条组成。线描画是用线条说话的艺术,线描是最简便、最直接用于表现形象的绘画手段,是在平面上表述客观事物或主观想象而使用的虚拟性、提示性、装饰性的视觉语言。线条又是最高级的造型语汇,德国艺术家保罗克利有句名言“用一根线条去散步”,道出了线条的本质在于它的情感意味。线描画既对具体物象做概括处理,又可进行细致刻画,既能进行造型训练,又可创作表现传达感情。

三、主要理论依据

看到省特级教师朱国华老师进行的儿童水墨画的实验。朱老师借助国画中水墨画的表现形式,在技法和题材上大胆创新,具有对传统文化的传承,又有创新与发展。呈现的学生作品表现大胆,生动新颖。同时,也可看出,朱老师也是将点、线等元素融入了教学中,使学生的作品,除了具有儿童绘画朴拙、生动等特点,又多了一份装饰绘画的形式美感。在吸取这些成功经验的基础上,再接合本校的实际情况,我将本校近期美术尝试的研究方向定位为儿童线描画。

四、研究目标与内容

【研究目标】:本课题以发展学生的感知力和形象思维能力,促进学生的个性形成和全面发展为出发点,就“小学美术线描画教学”进行深入的研究,在课堂中教育学生如何获得和掌握线描画基本知识及技能。在课堂上讲解必要的线描知识、结合日常生活渗透线描教育、开展一些线描游戏活动、进行演习等有效策略,以促进学生的个性形成和全面发展。

【研究内容】:1、研究能激发、保持学生学习兴趣的教学行为和策略

2、研究不同阶段科学合理的“学什么”和“学到什么程度”

3、通过上课,分析,再上课,探究学生易于理解和接受的教学方式。

4、探究更多的线描绘画表现形式。

五、研究方法

主要采用参考法、观察法、问卷法、交流法、比较法、总结法。

1、参考法:收集、整理儿童绘画心理学方面的知识,参考线描教学研究的论文以及别人在这方面的研究成果,形成对儿童线描兴趣教学的科学认识。

2、观察法:实验教师随时观察研究对象的行为表现,及时记录并进行分析。

3、问卷法:通过学生谈话、家长座谈和调查表等方式,了解研究对象的基本情况、行为事实、心理倾向,收集行为和态度等方面研究资料。

4、交流法:与学生面对面的交流,加深对学生的了解,找到适合他们心理的,合乎他们生活实际的线描教学内容、方法和策略。

5、对比法:根据教学研究的需要,适当的时侯把学生分两拨,进行不同形式的线描教学,再比较、分析、总结各自的规律,找到有效的教学模式。

6、总结法:在课题研究过程中,对课题进行不断的修改与完善,总结出课题研究的经验。

六、研究步骤:

为保证实验的信度和效度,需要把无关变量控制到最小程度,选出一些学生为研究对象,对他们进行长期跟踪指导。

本课题分三个阶段完成:

第一阶段:准备阶段 (20**年7月——20**年8月)

1、学习相关理论,查找相关资料,分析问题,把握研究方向,确定课题研究内容,提高自身理论水平和实践操作能力。

2、制定课题实施方案。

第二阶段:研究阶段:(20**年8月——20**年11月)

1、陶冶学生的情操,提高审美能力,引导学生参与文化的传承与交流,培养学生对点、线、面的感性认识,为今后学生有意识的创作线描打下基础,所以侧重于技法传授与训练的研究。

(1)如何在教学中渗透线描文化的研究。

(2)小学生如何欣赏线描作品的研究。

(3)如何认识点、线、面的研究。

(4)分割形状的方法研究。

(5)点、线、面的综合运用的研究。

2、为提高审美能力,拓展学生的思维,对儿童尝试有意识地主观地表现对象的画法研究和这一阶段有效教学的探究。

3、这一阶段是在前面的基础上以点、线、面等造型元素对自然物象进行美化。这一阶段,对学生积累素材,找到解决学生“无东西可画”,“画面空洞”的最佳办法的研究。

4、对内容分类,改变学生的绘画材料,让学生尝试其他表现形式、表现手法的探究,并对学生作品进行分析和总结。收集经验材料,为撰写经验总结做准备。

第三阶段:总结阶段(20**年11月——20**年12月)

1、撰写经验总结论文。

2、课题成果的推广,举办儿童线描画画展。

七、研究成果

1、撰写课题研究报告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