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小学数学的论文范文

时间:2023-03-27 16:51:12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4篇有关小学数学的论文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有关小学数学的论文

篇1

2.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所以学生的兴趣对于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率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营造和谐、轻松的学习环境,对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着很大的帮助,而利用计算机、多媒体等现代化教学工具,能够使课堂变得更加有趣。比如,在数学计算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播放许多动物,然后问学生:“有多少只猴子”“有多少只小狗”“一共出现多少种动物”,这样在愉快而轻松的课堂教学环境中,学生的学习能力也会得到提高,对于学习数学的兴趣也会有所增长,最终达到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率的目的。

3.巧妙设计课堂问题,提高教学质量教师应该掌握课堂问题的设计技巧,在授课之前应该设计好生动、有趣的各类问题,并将之引入课堂,这样能够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掌握数学知识。对此,教师可以把游戏、故事带入课堂,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例如,在分数教学活动中,为了让学生初步认识分数,教师可以创设这样一个情景“小麦和小米两个人一起吃一个西瓜,每个人吃了多少?用数学知识应该怎么表达?”这样的话学生会觉得数学知识很有趣,出于好奇心就会很想了解其中的奥秘,教师于此时引入教学内容则会取得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总之,把握设计问题的技巧,对提高教学质量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4.同时抓好课堂以及课后学习效果学生能够在课堂上消化老师所讲的内容固然是好,但是课后训练也是不可少的。小学生的理解能力毕竟有限,短时间内无法完全掌握课堂知识,所以课后巩固就变得极其重要,课后的反复练习能够加深学生对课堂知识的理解,促进他们充分吸收知识。同时,课后复习也是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有效途径,培养学生发现新问题的能力。教师在同时抓好课堂以及课后学习效果的过程中,需要按照两步法设计教学问题,例如,“有30根木板,其中12根做桌子,剩下的做凳子,每条凳子用3根木板,可以做多少条凳子?”

二、和谐的师生关系是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率的重要保证

篇2

课堂教学有效性是指教师为了满足社会和个人的教育价值需求在原有教学模式的基础上不断完善教学方式,遵循教学活动的客观规律,以达到更好地教学效果。初中数学课堂有效性教学的主要目的,一方面是为了更好地满足学生对数学课程学习的需求,在传统教学上做出一定的改变,旨在提高中学生的创新精神和理性思维水平,增强数学教学的效果,另一方面也适应了教育改革发展的要求,它是教学的社会价值和个体价值的双重体现。目前我国大多数初中数学教学仍然存在许多不足和缺陷,提高数学教学有效性就变得十分必要,这样不仅可以提高教学质量,也能更好地促进学生全面素质的发展。提高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对于整个教学制度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传统意义上的教学模式注重的是对理论知识的教学,在新课程改革中则是以学生全面素质教育为主,除了注重学生理论知识的学习外,更加重视培养学生的学习思维、学习兴趣以及运用知识的能力等。提高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则有利于激发学生主动学习,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为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初中数学教学有效性的完善对于课程发展也有一定的积极影响,运用科学合理的现代教学模式,从而实现初中数学教学的进步和发展。

二、提高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措施

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完善需要考虑很多因素,既有人为因素,也有客观因素。根据具体情况具体分析,针对如何提高初中数学课堂有效性进行了一系列分析探讨,总结出以下三点完善措施。

1.提高教学课程的趣味性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学生愿意学才会全身心地投入,取得良好的效果,因此要想提高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就需要提高教学课程的趣味性,增强学生学习的兴趣,促进学生主动地学习,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这也是提高数学教学有效性的关键。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时可以在传统教学的基础上增加趣味教学内容,也可以通过调查了解学生的兴趣动向,结合学生的学习兴趣来设计教学方案。如,在数学教学中,应当结合实际生活举例,还可以通过场景的设置来吸引学生主动去学习,另外,还要重视课堂教学中的互动,师生应当共同发展,而不应当只是教师在控制教学。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给予学生一定的展示空间,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积极与学生进行交流探讨。只有这样才能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针对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适时地调整教学计划。

2.制订科学合理的教学体系

篇3

关键词:

小学数学;个性化;作业设计;应用研究

通过小学数学的学习,使学生在数学学习方面得到不同的发展,让每一个学生在数学学习的同时不断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得到发展。为了真正贯彻落实新课标,实现小学数学作业的改革,减轻学生作业负担,我们进行了个性化作业设计与应用方面的研究。有关小学数学个性化作业设计与应用的研究,其他学校的老师也有研究,但是,相关研究的成果大多以论文的形式呈现,涉及个性化作业设计的形式、技巧和评价。也就是对个性化作业设计的形式、技巧和评价方面的探索与研究,并没有从个性化与发展性这方面对作业的设计、实施、完善、批改、评价方面进行系统的研究。基于此,我们对数学个性化作业设计创新进行了研究。

1小学数学个性化作业设计创新研究的范畴

个性化数学作业设计主要是对数学课堂作业与数学课后作业的设计。本研究是对小学数学个性化作业设计、实施、完善、批改、评价等方面的探索,从而有效地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业成绩,减轻学生学生负担,提高作业质量,促进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

2小学数学个性化作业设计创新研究的目标

一是关注学生的情感,减轻小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二是落实课程标准,提高数学教学效果。三是进一步由注重知识的掌握向注重能力培养的转变,让每个学生通过小学数学个性化作业设计创新研究在数学上都有所发展。

3小学数学个性化作业设计创新研究的步骤及方法

第一阶段:实验准备阶段(2014年7月-2014年8月):调查现有的作业状况,论证定题。撰写研究设计方案,提交研究方案。学习数学教育理论以及数学期刊杂志上有关的先进文章,如《小学数学教师》、《数学学习与研究》、《小学数学》、《小学教学参考》《小学数学教学研究》等杂志,及时捕捉前沿信息,反思研究工作。第二阶段:实验阶段(2014年9月-2015年9月)做好学生调查,对学生做作业的现状做到心中有数,为实验提供数据,以便有针对性的开展研究。分解实施研究方案,分组有针对性的开展一系列数学个性化作业研究活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及时总结反思,对存在的问题及时解决。同时全面收集研究数据和有关材料,及时分析论证总结,并通过论文等形式展示成果。第三阶段:总结推广(2015年10月)整理分析收集的材料,撰写研究报告,总结研究成果。

4小学数学个性化作业设计创新研究的实施

4.1收集作业信息、关注作业过程:随着实践经验的不断积累和自己的不断探索,笔者认为课堂作业应该成为发展学生特长,弥补学生不足的手段。多留一些激发思维的作业,如“由两个三角形拼成一个大的三角形,大三角形的内角和是360度,对吗?”。

4.2课后作业要细化,以激发兴趣为主:通过实践,我们知道真正的个性就体现在课后作业中的细化。更要以数学知识故事、猜谜语、短小童话、数学游戏等形式,使学生一看到作业就跃跃欲试,这样,才能变“要我做”为“我要做”,更好地培养学生对学习的主动性。

4.3课后作业要注重挖掘学生的内在潜能:教育实践告诉我们,学生彼此有不同的学习优势,也有不尽相同的学习兴趣。另外,小学数学个性化作业设计要让学生交流,在交流中获取更多的信息,使学生的表达能力、思维能力均得到大幅度的提高。新课程的生成性、建构性,也要求学生必须加强合作,学会合作。作业中的“小组合作学习”也是一种完成作业训练的策略,更是一种有效的手段。小组合作学习既充分发挥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又开发了学生的内在潜能。

5小学数学个性化作业设计创新研究的成果

进行小学数学个性化作业设计创新研究的所教班级学生的数学素养也得到了很大的提升。应该说,小学数学个性化作业设计与应用的研究给数学的教与学两方面都起着深远的影响。

5.1使学生得到了个性的发展:数学教学中应当重视学生获取知识的过程,这一观点早已被多数教师所接受。但在以往的教学中,注重的是步调一致,要求统一,不利于学生的个性发展。而小学数学个性化作业设计与应用的研究促进了学生的个性化发展。随着作业研究的深入,原来对数学学习毫无兴趣的学生有了明显的变化。小学数学个性化作业设计创新研究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增强了求知欲,满足了表现欲,提高了学生应用和实践操作能力。

5.2培养了学生善于发现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研究的研究,使学生通过实践操作去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在这个过程中,努力发掘和发展每个学生的潜能,相信每个学生都能学好,注重学生个性的发展,满足了学生的兴趣爱好,促使学生在各自原有的水平上得到动态的持续发展。

5.3提高了作业质量:小学数学个性化作业设计创新研究以来,学生的作业负担大大减轻,研究以前,有65%的学生家长反映作业量对自己的孩子来说比较多,现在只有15%的家长反映学生作业量多。学生的个性发展了,整体素质提高了。

5.4教师的专业素质大大提高:在研究实施中,教师真正成为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促进了教师素质的提高。小学数学个性化作业设计创新研究也改变了教师的教学行为,促进了课堂效率的提高。在课堂作业的设计上均体现了个性化的特点,取到了很好的效果。同时,有多篇论文、案例发表或获奖。小学数学个性化作业设计与应用的研究虽然取得了一定研究成果,小学数学作业的内容丰富了,形式多样了,尤其是分层次作业的出现,增加了教师的工作量。但是,也出现了许多有待于进一步解决的问题,如在研究中发现个别不做作业、作业滞后的学生还有个别存在,应及时进行个案研究。在研究不断深化和总结的同时,还应该提高自己的理论水平,促进教学能力的进一步提高。

参考文献

[1]刘洪赏.小学数学实验教学的实践与体会[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11(08)

[2]杨军.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J].科教新报(教育科研).2011(29)

篇4

数学是“生活”。新课程数学教学的基本理念很明确:学生数学学习的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数学的教学应从生活出发,基于生活,为了生活。数学因生活而产生?生活因数学而多彩,生活和数学息息相关,不可分离。基于生活的数学教学是渗透德育的有效途径。“低碳生活”主要是倡导生活作息时所耗用的能量要尽力减少,从而减低二氧化碳的排放量,提倡并去实践节电、节水、节油、节气。当前“低碳”问题已越来越被世界各国所重视,“低碳”意识已成为当代人类文化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而我们面对的教育对象的现实是:独生子女,家中的“太阳”,绝大多数学生生活条件比较优越,加上在家长“再苦,也不能苦孩子”的理念指导下,形成了浪费粮食、浪费金钱、不珍惜学习用品等普遍现象。因此,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渗透“低碳生活”教育的意义毋庸置疑。

一、营造“低碳”小学数学课堂环境。潜移默化地渗透“低碳生活”教育

数学姓“数”,这毋庸置疑,而数学学科渗透?低碳生活”教育也是责无旁贷:作为数学教师,应树立“大教育观”,在制订教学计划时要明确教材中有关“低碳生活”教育的内容要求,使之具有计划性;挖掘教材中内在的教育因素,把“低碳生活”教育和数学教学有机结合,使之具有整合性;结合教学实际引入国际国内“低碳生活”新成果,增加教育信息量。使之具有开放性;制订教案时,考虑到与知识能力同步进行的“低碳生活”教育,使之具有协调性。“低碳生活”教育过程既是说理、训练的过程,也是情感陶冶和潜移默化的过程。教师自身的形象和教师体现出来的一种精神对学生的影响是巨大的,也是直接的。

二、挖掘教材中已有的“低碳生活”教学资源。渗透“低碳生活”教育

“低碳生活”教育的信息种类繁多、形式多样,但在数学教材中,并不占明显的地位。要想在数学课堂中有效地渗透“低碳生活”教育,就要求我们教师细心研究教材内容,对其中的“低碳生活”教育内容做到了然于胸,这样才能灵活有效地抓住时机,融于教学之中,内隐渗透、潜移默化,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如教学“如果每人每天节约2千克水,―个3口之家一年大约可以节约多少吨水?了解你家每月的用水量大约是多少吨,你家有哪些节约用水的方法,在小组里交流。”(苏教版小学数学三(下)第52页)“为了鼓励节约用电,某市电力公司规定了以下的电费计算方法:每月用电不超过100千瓦时,按每千瓦时0.52元收费;每月用电超过100千瓦时,超过部分按每千瓦时0.6元收费。小明家十月份付费电费64.6元,用电多少千瓦时?”(苏教版小学数学五(上)第94页)通过引导学生计算自家的水费等相关内容时,我们可以追问“关于鸟类,你知道些什么?我们本地还有人喜欢吃野味,你们吃过吗?你认为吃野味对环境、对家庭有哪些不好的方面?……使学生知道动物是人类的朋友,地球上不能只有人类,野生动物灭绝之时,就是我们人类灭亡之日,所以我们要爱护身边的动物,特别是野生动物,同时吃野味也增加了家庭的经济负担,不符合“低消耗、低开支”生活理念。

三、运用贴近学生生活的“低碳生活”资源充实教学内容,渗透“低碳生活”教育

教材是我们开展教学活动的载体,是众多专家、学者的集体成果,教学中我们应遵循教材,但在具体的教学环节中,作为教师应该用好教材,用活教材,要根据优化课堂教学的需要对教材进行适当地加工处理,我们可以运用贴近学生生活的、利于渗透“低碳生活”教育的资源替换教学内容,从而获得既达成学科教学目标,又较好地渗透“低碳生活”教育的多层效果。

四、设计富有“低碳生活”内容的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动手实践的过程中受到“低碳生活”教育

实践活动是学生学习知识的一个重要途径,通过实践活动既能够让学生切身感悟知识,也能够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同时一些实践活动还能够渗透“低碳生活”教育。如在教学苏教版小学数学五(上)第118页“了解周围的家庭”时,让学生在调查、收集、整理、分析数据的过程中接受“低碳生活”教育;在教学苏教版小学数学六(上)“认识百分数”时,让学生上网搜集含有百分数且体现“低碳经济”的信息进行交流,让学生在搜集、交流的过程中体验“低碳经济”,逐步形成“低碳”意识。在教学苏教版小学数学六(上)“长方体和正方体”、苏教版小学数学六(下)“圆柱体体积”时,课前让学生搜集一些废弃的各种长方体药盒、牙膏盒、饮料盒、火柴盒、圆柱形易拉罐等作为学具使用,让学生利用废物动手制作长方体、正方体和圆柱等渗透“低碳生活”教育。

五、通过指导学生撰写体现“低碳生活”内容的小论文,让学生在收集资料、撰写论文的过程中受到“低碳生活”教育

相关范文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