压力管理论文范文

时间:2023-03-27 16:51:19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4篇压力管理论文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压力管理论文

篇1

预算人员在企业投标的过程中起着较为重要的作用,成功地报价不仅能为企业带来项目,而且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企业的盈利空间,使预算人员成了最容易产生压力的人群之一。研究表明:适当的压力是有利的,而过多的压力则影响着个人的工作表现。因此,适当的压力管理不仅对于预算人员专业技能的正常发挥,也对其准确的主观判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然而压力管理不仅与个人的压力应对行为有关,而且与企业所给与的支持程度有关。

本文通过预算人员及参与者的研究,分析了组织支持、压力和压力源泉的关系,以及压力水平的差异。组织压力管理是一种应用在工作情景中的哲学,用来激励个体和组织以减轻压力产生的副作用[2].它通过优化组织结构减少潜在压力源并为员工提供自我压力管理培训来实现。压力水平的优化可以提高员工的工作能力并使其保持良好的心里状况[3].组织压力管理可以帮助个体克服畏惧和防止任何紧张心理。组织压力管理大致上可以分为3个阶段:在压力出现前改变潜在的压力现状,当压力产生时减少压力产生的副作用和管理压力已经产生的负面影响。

相应地,组织压力管理可以分成3个不同的水平,即初级、二级和三级水平。在不同的阶段,压力管理的侧重点是不同的[4].在初级水平阶段,要采取措施调整或者减少工作压力源对个体的消极影响。通过实现个人和环境的适应来优化压力水平、行为和满意度。在二级水平阶段,主要是集中在压力管理上。它使员工扩展身心技能,从而增加他们应对压力的能力。在二级水平阶段,要对个人压力和应对方式进行有益调整采取激励措施。在三级水平阶段,组织要对那些因压力而遭受到严重健康影响的个体提供治疗和康复服务。这一阶段的压力管理是采取介入方式,如实施员工援助计划和咨询服务。通过提高个体的精神健康状况,使组织和员工双方受益。这一阶段主要集中在对压力的管理而不是减少压力源。

2、组织支持

组织支持是为在工作场所工作的员工提供的咨询服务,它对于员工的情感、心理和生理健康至关重要,是工作满意的源泉[5].它帮助员工重新认识压力状态下的损害,同时,通过让他们感到会有其他人提供必要的帮助来增强自身应对环境能力的信心。来自同事的支持能够有效缓解工作压力和有利于缓解压力所造成的影响,同时,还有助于决策过程。

由于员工在组织中的需求包括正式和非正式两个方面,组织支持相应的也包括正式和非正式两个体系,这两种支持对于员工处理角色和人际需求非常重要。认识到组织和个体的这些正式和非正式方面,可以为组织生活中的需求管理提供可选择的补充方式。

(1)正式支持体系包括信息、设施、评估和情感支持,组织所提供的服务可以看作是组织的正式支持并通过在公司应用的实效性来衡量,它包括3个主要的类别:情感支持,职业发展和报酬体系。情感支持通过三项指标来衡量,即“娱乐活动”、“情感咨询计划”和“生活方式培训计划”。职业发展通过“专业技能培训”、“个人发展计划”、“深造补贴”和“职业咨询计划”来衡量。报酬体系通过“加班费”和“医疗保险”两项来衡量。

(2)非正式支持包括来自工作场所同事的支持,它应该是组织正式支持的补充。通过调查者对同事和上级支持的程度来衡量来自组织非正式支持的效度。组织非正式支持包括同事支持和上级支持两项。

3、组织支持、压力和压力源泉的关系分析

本研究采用调查问卷的方式对所有预算参与人员,包括预算员、计划员、工程师、项目经理、采购员、项目经理和主管进行了调查。共有73名被调查者填写了问卷。为了比较预算人员和其他参与者的压力源及压力水平的差别,本研究将研究对象分为:预算人员和其它预算参与者统计。研究采用了统计分析的方法对组织支持、压力及压力源的关系进行了分析。

(1)组织支持对压力的影响。数据分析表明:相对于正式支持来说,非正式支持与压力水平的相关程度较强,即非正式支持在很大程度上能够减少预算人员的压力水平。另一方面,正式支持与压力水平之间有微弱的负向相关关系,说明正式支持对预算人员的压力水平影响不大。对预算人员而言,“同事支持”和压力之间存在非线性关系。在其它预算参与者组中,只有“职业支持”对压力有显著的负向影响。因此,相比较正式支持而言,组织所提供的非正式支持更能减少预算人员的压力。

(2)组织支持对压力源的影响。同正式支持相比,非正式支持对于减少与工作相关的压力源更加有效。那些得到“上级支持”和“同事支持”的预算人员,很少会感到“工作没有安全感”、“缺乏自主性”以及“受到不公平待遇”。他们能够从上级和同事那里得到关于他们工作的建议、指导和帮助。由于有上级的大力支持,并被给予充分的信任,因此工作中的不安全感就会减少。然而,对于A型行为,上级支持越多,他们受到的压力越大,这是由A型性格的特点决定的。A型行为较容易冲动、富有竞争性的,总是使自己处于忙碌状态,并总是急于解决问题。因此,当上级支持提供给他们时,他们会觉得有更多的责任,压力也随之变大。对于正式支持,公司的“情感支持”能使预算人员放松,让他们的压力得到释放。至于其它参与者,只有非正式支持对大多数压力源有影响,包括组织压力源、任务压力源和个人(人际)压力源。假如职员能够从组织得到足够支持,很少会发生缺乏自主性、缺乏反馈、工作与家庭冲突、工作负荷轻和较差的工作安全感的情况等。不过,正式支持似乎对其它参与者没有影响,这与预算人员组的情况有显著差异。

(3)产民预算员及参考者的压力水平。不同职业的人所感受的压力水平是不同的。研究表明预算人员的压力水平通常比预算队伍中的其它参与者要大。这种差异可能是因为他们在整个过程中的作用引起的。预算人员是决定工程报价的关键人员,而其它参与者是为促进预算的顺利完成提供支持。为提供准确的评估,预算人员需要完成所有的细节工作,因此也承受更大的压力。

对两组成员来说,由于他们的任务性质和工作条件的不同,压力的来源是不尽相同的(Gmelch,1982)。预算人员的压力主要来自于:“不公平的待遇”、“缺乏反馈”和“缺乏自主性”。其它压力源中,只有“工作与家庭冲突”使预算人员产生压力。但是,对于其它参与者来说,在预算过程中没有压力源与压力有关。因此,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同样的压力源条件下,预算人员更容易感受到压力的存在,而非预算人员则不会感受到压力的存在。

4、建议

本研究通过分析可以得出以下结论:一是预算人员比其它参与者承受更多的压力。换句话说,当有压力源时,预算人员比其它参与者更加敏感,更容易遭遇压力。二是组织支持能够减少压力源。组织支持越多,压力源越少。三是组织支持,尤其是“非正式支持”能够有效减少压力。

根据上述结论,组织压力管理可以分为3个不同的水平,即初级、二级和三级水平,在压力过程中,表示不同的阶段。

(1)组织应当努力控制压力源以防止转化为压力。本研究发现,对于两个组来说,组织支持包括正式和非正式支持都能够减少压力源。情感支持,例如娱乐活动、职业或情感咨询计划和生活方式培训,对预算人员的工作不安全感和反馈缺乏有影响,但是对其它参与者没有影响,因此,更多的感情支持应当提供给预算人员。至于非正式支持,包括同事支持和上级支持都能够有效减少两组的压力源。同事支持要求组织创造一种员工相互帮助的友好氛围。上级支持是指预算人员和他们的管理者之间的关系,管理者应尝试与下属交流,例如,对于下属遇到的问题给予及时的关注,帮助他们解决问题,以及当下属工作出色时给予赏识。然而,对于A型人,组织支持越多,压力源就会越扩展。此时,组织应当给予他们完成工作的足够自由,因为他们通常会让自己承担尽量大的责任,即他们能够控制自己来做好工作。

(2)组织的主要任务是集中在压力管理而不是减少压力源上。通过分析可以看出,组织对预算人员可以产生最大的影响,故它应当更加重视预算人员的压力管理。当预算人员不可避免的产生压力时,组织就面临减少他们压力感的问题。组织的非正式支持是减少压力的有效途径,这一阶段组织采取的主要步骤是加强同事之间的交流和为上级支持提供各种渠道。对于其它参与者,只有职业发展与压力有关,这表明当为他们提供的职业发展时,他们的压力就会少,换句话说,当职业支持很少时,他们可能会有压力。为其它参与者提供全面的预算技能培训、个人发展培训、进修津贴和职业咨询计划能够使他们觉得压力小。

(3)组织应当把重点放到压力管理上而不是为了减少压力源。当压力转化为对个体的伤害时,组织应当为他们提供治疗和康复服务。在这一压力水平的管理上可以采取介入方式,如员工帮助计划和工作场所咨询。通过提高个体的精神健康,使组织和员工都受益。

从根本上来说,建立从减少压力源到压力管理的整个系统对于建筑企业至关重要,员工和组织两者都将从中受益。

参考文献:

[1]许小东,孟晓斌。工作压力应对与管理[M].北京:航空工业出版社,2004.

[2]Quick,J.C.,andQuick,J.D.(1984)。OrganizationalStressandPreventiveManagement,McGraw-Hill,NewYork.

[3]Munz,Kohler,Greenberg(2001)。EffectivenessofaComprehensiveWorksiteStressManagementProgram:CombiningOrganizationalandIndividualInter

ventions,InternationalJournalofStressManagement,8,1,49-62.

篇2

一、压力的概念探讨

当stress被引入作为心理学术语时,我国心理学词典和教科书对其有多种解释,如压力、应激、紧张、挫折等,当前心理学研究并未给其一个统一的定义。从概念接受角度来说,用压力这个概念则相对来说通俗易懂,易于被大众接受。如果从心理学研究角度对其进行定义,那么就可能有多种概念的内涵:如压力反应、压力事件、压力感、压力应对等。如塞里(1936)从生物医学的研究角度出发将其定义为人或动物有机体对环境刺激的一种具有非特异性的生物学反应现象。我国有心理学家则认为压力包括压力事件和心理压力两个概念,压力事件(stress)是指一定令个体紧张,感受到威胁性的刺激情境或事件。心理压力是个体在生活实践中对压力事件反映而形成的一种特别紧张的综合性心理状态,即个体心理真正意识到了压力存在而无法摆脱时形成的带有紧张情绪的心理状态,而应激则是心理压力的特殊表现形态。从上述观点来看,不同的心理学家对压力的定义并不尽相同,可见,压力是个普遍概念而非单独概念。

二、压力研究的取向

纵观20世纪30年代以来的各种压力研究,大致可以概括出三种类型:

1.将压力作为因变量进行研究,关注个体对有害刺激的反应

早期以塞里为代表的生物医学观认为应激是有害刺激作用于有机体的结果,注重研究应激状态下的生理反应过程,而不是引起这种反应的心理社会原因,并在其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一般应激综合症(GAS模型),其观点和研究模式至今还在医学的病理生理学研究领域占有一席之地。

2.将压力作为自变量进行研究,关注压力来源的性质与特征

这类研究把应激作为自变量,研究各种有害性刺激物的性质和特征。历史上,与塞里研究形成对照的是一段时期里心理学家们把应激与应激源作为同一概念来研究。而且心理学家所指的应激源的范围相当广泛,远不是塞里所强调的躯体性应激源,还包括心理的、社会的和文化性的应激源。

3.对压力过程中的中介变量进行研究,关注个体在应激源与应激身心反应中,中介变量如何其作用

例如,认知因素首先被认为是应激的决定因素,Lazarus提出,应激的发生并不伴随特定的刺激或特定的反应,而是发生于个体察觉或估价一种有威胁的情景之时。其它还发现应对方式、社会支持、个人经历和个性特征等许多因素对应激反应起着中介作用。

三、压力研究的阶段

依照压力的研究取向可分为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临床取向(20世纪60年代中期至80年代初),该阶段主要是从病理心理的角度出发,说明生活中的危机事件或身体疾病对个体身心的影响,对危机事件的研究是从压力源研究角度而言的。

主要研究:绑架、家庭成员杀害人(Mayers&Pitt;1976;Morawetz;1982;Petti&Wells;1980);父母离异(Steinberg,1974;Yours,1980)以及创伤性事件(Bulman&wortman,1977)等。身体疾病又是该阶段研究较多的另一个压力源。研究者主要考虑一些传染性小而残废率的重大疾病。包括心脏病(Mehler,1978),激素疾病(Drotar,ousens,1980),癌症(Earle,1979)等。该阶段研究明显不足之处在于被试年龄分布的不均衡,青少年研究只有7%,而成人研究则高达42%,另外过度重视危机和重大压力源而忽视了日常压力源的研究工具缺乏。

第二个发展取向研究阶段。自80年代开始,对压力的研究突破生理心理模式,转向发展心理模式。从压力源来说,日常压力源的研究是第二阶段的显著性标志。日常压力源主要来指家庭、学校、同伴等日常压力事件,例如学校环境与学生心理健康的关系。研究者着重从发展任务的角度来研究个体与环境之间的交互作用与应对的关系(oerter,1985)。研究考察了年龄、性别、种族和人格特征对压力的影响,研究了社会支持对象,如压力问题此外,研究者开始从自我概念这一新的角度来研究个体内部因素对压力的影响。

四、压力研究的主要理论背景

1.反应理论——生理医学的压力观

该理论认为压力是人或动物有机体对环境刺激的一种生物学反应现象,可由加在有机体的许多不同需求而引起,并且具有非特异性。该理论提出应激的“一般适应综合症”模型(thegeneraladaptationsyndrone,简称GAS)包括警戒反应阶段、抗拒阶段、衰竭三个阶段,提出用生理参数(肌肉紧张度,皮肤电等)作为应激反应的客观指标,比心理变量或其他的躯体状况在应激的评估和测量上更具有信度和效度,此外GAS理论的提出促进了从生理系统的变化来揭示应激与心理健康关系,这一新的突破口,也是阐明各种社会心理因素对人体作用机制的关键。

GAS模型的不足之处在于:没有包含理解人类应激的重要心理因素,把人看作是对不良环境做被动反映的生命体。在强调生理指标的同时,忽视了人心理和行为的反作用。另外对于压力的评价也有较偏向的一面。

2.压力刺激理论——生物物理学的压力观

该理论模型把压力定义为能够引起个体产生紧张反应的外部环境刺激,如失业,失恋,天灾,贫困等。其关注的核心在于何种环境能够使人产生紧张反应。

该模型的主要贡献在于:通过推动压力源(生活事件)的定量化研究,促进了人们对社会心理刺激和疾病关系的认识,从而加速了身心医学的发展。在该模型基础上开展的一系列研究对于揭示生活事件和躯体疾病及精神病症状的关系,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该模型的不足也显而易见:将活生生的人物理化了,忽视了人的主观能动性和心理行为的复杂性。

3.CPT模型——心理学的压力观

压力的CPT模型,即认知—现象学-交互作用(cognitive_phenomenological_transactional,CPT)模型,该模型的典型人物代表是拉扎罗斯(lazarus)和福克曼(Folkman)等人。该模型的核心点是,应激“既不是环境刺激,不是人的性格,也不是一个反应而是需求以及理性地应对这些需求之间的联系”。

该理论模型包含如下三个基本要点:

(1)认知的观点,即认为思维和认知是决定压力反应的主要中介和直接动用,换言之,压力感能否产生,以什么形式出现,均取决于个体对其与环境间关系的评估。

(2)现象学的观点,既强调与压力有关的时间、地点、事件、环境以及人物的具体性。

(3)相互作用的观点,包含两大要点:其一,在压力过程中,存在许多中介因素,压力源与中介因素的交互作用将直接或间接的影响个体最后的反应方式和结果。其二,压力产生与个体与环境间的特定关系,若个体认为自己无力对付环境需求则会产生压力体验。

该模型包含了压力研究的基本的四个要素:压力源、中介变量、生理或心理的反应结果。拉扎罗斯(lazarus和Launier,1978)认为:任何一个事件,只要是环境或内在要求超出了个体的适应性资源,压力就会产生。

与刺激模型理论和GAS模型相比,CPT是有下述特点:(1)不像前两种理论那样,只关注压力过程的两端,而是更注重中间过程的研究,尤其强调了个体心理和行为的作用,对于全面理解压力想象具有重要意义;(2)克服了前两种理论中对人的机械生物化的看法,不再将人看作是只受压力情景摆布的消极有机体,而是认可和强调了人的主观能动性的重要作用;(3)运用该模型可促进对压力的干预方式的研究,如改变中介机制可有效控制压力反应等。

五、压力研究的主要方法

纵观长达近一个世纪的压力研究,可以发现其中最常用的研究方法是问卷调查与心理测量法,采用最多的工具是量表或问卷。最主要出现在20世纪80年代以后,如下表1所示:

从以上研究工具分析看,由于依据压力研究理论观点各异,出现了不同压力调查问卷和测量量表,但总体来看他们大部分是考察个体所承受的压力源来评价压力,而对压力源研究主要是通过归纳个体日常事件中对个体日常事件中对个体影响较大且产生压力的事件。事件越多,影响程度越大则表明个体的压力越大。

六、压力研究的发展趋势

回顾过去的压力研究历史,可以发现压力研究领域主要集中在压力源、压力反应、压力中介变量三个领域,从上个世纪末80年代以来,国内外有关压力的研究又出现了新的发展趋势:

1.压力的跨方化研究

不同的文化背景、生活环境和发展任务给不同发展阶段的个体提出了不同的挑战(Greenfield&Cocking,1994)。Markus,Kitayama(1991)和chan(1994)指出,文化的力量可能对压力的评估产生显著影响,压力与心理适应的研究结果是有明显的跨方化差异。对同样的压力事件,不同文化背景,包括不同国家、地区、种族和社会团体中的个体的事件的压力感受和态度不尽相同,这无疑是取决于该文化规则、习俗和观念等因素。

有的研究者对中美两国大学生“学生生活应激量表”的测试结果进行了比较。结果显示,我国大学生对量表部分因素的反应及其总分都与美国大学生有及其显著的差异,表明我国大学生对应激状态的认知和应对反应不同与美国学生。

Jose和Anna等人(1998)近期对俄罗斯和美国青少年的压力进行了跨文化研究,结果发现,俄美两国青少年在重大生活事件的压力水平上没有显著差异,但俄罗斯青少年的日常压力显著大于美国同龄人,这与俄罗斯社会动荡,经济衰退直接有关。

2.压力与心理健康的关系研究

在压力研究的早期,研究者常常是关注危机性或重大性生活事件与人的心理适应之间的关系,如失业、配偶或朋友死亡等危险性压力事件的影响(B.S,Dohrenwent,1981)。后来研究者发现,由日常生活及社会角色所带来的持续压力是影响人心理健康的重要原因,如由婚姻、育儿及家庭经济所带来的压力与人的抑郁有密切相关(Schnefer&Lazarus,1981)。同时发现,时间压力,缺乏自主决策,工作角色含糊不清,工作中的绩效评价等与人的抑郁也有相关很大(Billings&Moos,1982;Kasc,1978)。40多项横断研究均发现了压力与抑郁的显著相关(Compas,Orosan&Grant,1993)。然而,这种相关不局限于抑郁。Compas和Howell(1989)等人发现,压力与内在心理问题相关(可解释11%的变异)要大于外在心理问题的相关(可解释5%的变异)。这可能表明,压力事件与抑郁等与其它症状的关系更为密切,但压力与各种心理和症状之间均存在普遍的关系,进一步研究表明,两者之间是相互影响的关系。

七、压力研究的评析

1.研究对象的范围过于集中

被试的选择“重两端轻中间”,即重视18岁之前的儿童青少年和成年人,轻视18岁之后到成熟的中间阶段压力的特点考察,青年时期,尤其是青年中期和晚期日常压力特点的研究是一个相对薄弱的领域,青年中期的压力研究远落后于成人方面的研究,也落后于儿童期的研究。美国心理学家科雷汶(W.Kleiwer,1991)指出,有关成人的压力与应对研究已处于“成熟期”,而对于青年的这方面研究尚处于不成熟的“婴儿期”。这种现状与发展心理学的生命全程观不够协调。

2.重静态特点研究,轻动态发展考察。

已有研究对压力随个体成熟而发展变化的特点缺之考察,对18岁之后的大学生压力和应对的发展特点尤其缺之足够的探讨。

3.理论研究较多,干预研究较少。

从研究的取向来看,压力研究更多的集中在压力的来源、反应及中介变量等方面,而在压力的应对及干预方面研究较少,即便有,也是相关研究,如压力与应对方式的相关研究等,实证研究则少见。

参考文献:

[1]PhillipL.Rice.胡佩诚译.健康心理学[M].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0.11-43.

篇3

随着液压技术的发展,液压设备在各个领域都得到了广泛应用。特别是在港口、电力等重工业领域,液压设备已成为生产中的的关键设备。因此,做好液压设备的管理与维护是至关重要的。从以下几个方面来介绍怎样做好液压设备的维护与管理。

一、配备专业化人员

液压设备专业性特别强。除了要求技术管理人员具备较深的专业知识和丰富的现场经验外,而且还要求维修人员有较高的素质,这些人员必须经过液压专业知识的培训才能上岗,且必须熟悉本区域的设备结构和系统原理,掌握系统动作顺序及各主要元件的作用、故障诊断及处理方法,以及元件的维修方法和使用要领。只有拥有了这样一支专业化的维护与管理队伍,才能从根本上保证液压设备的正常运转。

二、严格遵守设备规程和工艺纪律

(一)严格按设备要求选用油品。每个液压系统对其工作介质的特性都有特殊要求。如不按规定选用,会给设备带来重大损害,甚至造成设备事故。所以只有选用符合要求的工作介质,才能达到预计的设备能力,并使设备稳定、可靠地运转。

(二)严格按设计规定和工作要求调节液压、系统的工作压力、速度、温度、流量等参数。为防止发生意外故障,严禁设备脱离设定参数运行。如确实需要对原设定值进行调整,必须对整个系统进行核算,以确定是否每个部位都满足参数调整后的要求。

三、严格巡检制度,健全巡检记录

巡检可及时发现设备故障及隐患,避免事态扩大,减少事故损失。除电气连锁保护外,巡检是保证液压设备正常运转的又一重要手段。巡检记录是故障处理、事故分析、设备总结的主要依据。巡检记录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一)泵运行状况记录

包括泵的压力是否平稳,泵体温度有无骤升,有无异常振动、响声,有无泄漏等。如有异常,应立即停机检查处理。

(二)油箱液位记录

可以通过液位变化及时发现系统有无泄漏及是否进水等情况。

(三)油液温度记录

液压、系统对油液温度都有较严格的要求,如果温度超过了规定的范围会给设备及油液自身带来不利影响。这样就会影响设备的正常运作。

(四)过滤器污染情况及更换记录

液压系统能否正常工作,油液清洁度是一个十分重要的指标。油液清洁度超标会直接造成滑阀卡死、元件磨损加剧、系统中的轴承烧损等。油液的污染情况可从油品检测中得知,也可从过滤器运行状况及更换频率直观地反映出来。

(五)重点部位的压力、流量记录

大型液压系统点多面广,各点的技术要求不同,只有保持每个点的参数正常,尤其是重点部位的压力、流量等参数,才能保证系统正常运转。

四、做好点检定修

点检是指专业技术人员或有经验的技术工人对设备进行有目的、有重点的检查。主要针对巡检反映出来的问题或重点部位,分析、确定问题的严重性及发现一般巡检未发现的设备隐患,提出处理方案。点检既要全面细致。又要有的放矢,做到防患于未然,减少检修停机时间。

点检人员除依靠专业知识和丰富的经验外,还有必要配备一些专业设备。如便携式测压表、便携式油液污染检测仪、红外点温计等,以做到判断快速、准确。

五、加强油品管理

加强液压系统的油品管理是控制油液污染和保证系统正常工作的又一重要手段。

(一)严格按系统要求选用油品

并建立用油档案,反映油的牌号、初装数量及换油情况。

(二)建立油品检验制度

在线油品要定期化验或根据现场情况随时化验,发现不合格项要立即处理;新油入库要检验,严禁不合格油品入库。

(三)做好油品现场管理

现场加油一定要对清牌号,必须使用滤油机加油并保证吸油管等洁净,以保证油的清洁度;油品要分区存放、数量充足、标识清楚,做到专桶专用,以免造成油品混号。

(四)空气(压缩空气)对油的污染也应引起注意

如油液系统的油中含有大量空气会对液压元件造成气蚀危害,使液压系统工作不稳定。如果系统的压缩空气直接作用于压力罐的油表面,压缩空气的洁净度又未达到要求,就会给油带来大量的水和颗粒杂质,造成油严重污染。

六、做好备件管理

液压备件的管理要做好以下几点:

篇4

水力冲挖土方的施工原理是根据自然界水流冲刷原理,借水力作用来进行挖土、输土、填土,即水流经高压泵产生压力,通过水枪喷出一股密实的高速水柱,切割、粉碎土体,使之湿化、崩解,形成泥浆和泥块的混合,再由立式泥浆泵及输泥管吸送到堆土场,可用来填平低洼地或圈堤筑坝。

2、填塘压浸

利用吸泥船、泥浆泵等机械设备,吸取江河泥沙,由管道水力输送到堤身背水侧沉淤,在鄱阳湖上称为填塘压浸。它是防止基础管涌破坏的有效控制渗流措施之一。填塘压浸的厚度和宽度:厚度可通过计算确定,一般高出背河堤坡出逸点1.5m;宽度则难以通过计算简单确定。计算可能得出数百米宽,显然难以实现。为此,需要根据经验和历史出现险情范围来确定。根据鄱阳湖出现险情的情况调查,一般填塘压浸的宽度,险工地段按150m~200m宽控制;平工堤段按50m~150m宽控制。

二、工程成因

1、工程自然状况

鄱阳湖区二期防洪工程成朱联圩除险加固工程位于江西省鄱阳湖西南岸、赣江北支沙汊河与官港河之间,为一封闭圩区。圩堤堤线全长44.10km。成朱联圩成20标段填塘压浸施工段为:6+600~7+600、12+600~13+200、13+400~14+950、18+700~19+450、20+000~20+400、21+300~21+700、24+000~24+300、25+800~26+300、28+400~29+000,填塘压浸共计工程量为797187.25m3。

2、水文气象条件

成朱联圩属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区,四季分明,高温多雨,多年平均降雨量1530mm,历年最大年降雨量达2253.5mm(1973年),而最少降雨量为996.7mm(1978年),年际变化较大。降雨量年内分配极不均匀,主要集中在4~6月份,占全年降雨量的48.3%。多年平均气温17.2℃,极端最高气温39℃(出现多次),极端最低气温-11.7℃(1972年2月10日和11日)。多年平均蒸发量1326.2mm;全年以北风出现频率最高。汛期(4~9月),历年最大风速17m/s,相应风向为NNW。圩堤外河设计枯水位(11月至次年2月多年平均水位)为12.31m。

3、天然建材

本工程天然建材土料自料场获得,填塘压浸土料场采用对应堤段外滩沙洲,平均运距0.6km。

三、水力冲挖土方在填塘压浸工程中应用主要技术要点

水力冲挖土方填塘压浸工程主要有围堤修筑、填塘压浸区泄、排水、输浆管敷设和水力冲挖土方填塘压浸四个关键环节。

1、围堰修筑

围堰要严格按照设计断面修筑,参照碾压式土方工程施工要求进行施工,增加强度,减少围堤决口情况。围堰高度由放淤设备的输浆量、泥浆沉降后富余水深和围堤土质、沉降量等因素确定,参照《疏浚工程施工技术规范》,堰顶宽可选2.0m,临水坡1:2,背水坡1:2,超高0.5m,考虑输浆管铺设和填塘压浸区平整的要求,为便于多次复填,填塘压浸区内每间隔200m修筑隔堤,将填塘压浸区划分为若干个格区,成为长条形。隔堤高度同分期围堰高度齐平,内外边坡1:2,顶宽2.0m,随着填塘压浸区的升高,围堰分期修筑。

2、填塘压浸区泄、排水

填塘压浸长度沿堤线方向超过200m者设置三个退水口,200m以内只设置两个退水口。排水系统充分利用填塘压浸区原有沟渠,将水排至堤外河内。原有沟、渠不能满足排水要求时,利用人工将其拓宽、挖深、直至满足排水要求,边坡应满足稳定要求。排水渠应具有一定坡降,其排水渠出口布置应不淤积航道、相邻建筑物和不污染水源为原则,完工验收前,清除所有排水渠的淤泥并按规划恢复环境。

3、输浆管敷设

输浆管主要采用泥浆泵专用软管,输浆管连接采用40cm钢管连接用8#铁线固定。输浆管线敷设布设时,输浆管线需横穿公路或大堤时,为保证交通顺畅,将采取地面挖沟掩填的方法使管线不突出地面。输浆管跨跃河道时从河底通过,但要保证管线平顺,避免死弯。

4、水力冲挖土方填塘压浸

水力冲挖土方采用85-50-200型高压水泵配两部φ65mm水枪制泥浆,通常85-50-200型高压水泵配两部φ65mm水枪制泥浆配1台WL15015型泥浆泵,输浆距离超过600m采用WL15015型泥浆泵二级接力。水力冲挖土方时直接由河内取水,岸边冲挖,然后通过固定在浮桶上的WL15015泥浆泵输水至填塘压浸区。需要二级接力输浆填塘压浸区集浆池布置在地面上,大小适中,过大会引起泥沙沉淀,过小则导致泥浆漫溢;二级接力也可不布置集浆池,将一级输浆管直接接到二级泥浆泵上进行填塘压浸施工。一般每台WL15015型泥浆泵平运浆距离600m日工作效为350m3。

四、水力冲挖土方在填塘压浸工程中应用应注意的问题

1、做好堰体边坡防护及排水处理

水力冲挖土方填塘压浸施工期间,做好边坡防护工作,泥浆填筑前应在堰体迎浆面铺设条纹编织布,以防止堰体坍塌砂土流失;同时要保持场地良好排水状态,采取临时排水设施与永久排水设施相结合,流水不得排入农田、耕地和自然水源,也不得引起淤积或冲刷问题。

2、泄水口布置应注意的问题

泄水口必须满足填塘压浸区退水的需要,每个填塘压浸区的泄水口不少于两个。泄水口应设置在具有排水通道的部位,当填塘压浸附近无排水通道时,应设置在利于开挖排水渠的部位。为减少填塘压浸区的泥沙流失,泄水口排出水流的泥浆浓度应控制在水力冲挖土方设计泥浆浓度的10%以内,应防止泄水泄出的水流冲刷附近的田地和建筑物,必要时应设置防冲消能设施。

3、输浆管线架设应注意以下问题

输浆管线应平坦顺直,避免死弯,出浆管口放置填塘压浸区距离堤坡脚大于5m以外,输浆管接头应紧固严密,整个管线和接头不得漏泥漏水,一旦发现泄漏,应及时修补或更换,输浆管的布置不得破坏既有公路、堤防等设施。

4、水力冲挖土方填塘压浸要注意的安全及平整度要求

免责声明:以上文章内容均来源于本站老师原创或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仅供学习和参考。本站不是任何杂志的官方网站,直投稿件和出版请联系出版社。
友情链接
发表咨询 加急咨询 范文咨询 杂志订阅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