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3-27 16:51:19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4篇德育论文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1、首先是论文选题,研究成功的前提是选题要成功,选题要有问题意识,即:研究的目标要清晰、研究的具体范围要准确、学术问题要具有创新性、争鸣性。
2、另外一个则是文献的整理和使用,好论文离不开文献资料的支撑,同时它也是研究的基础,它反映的是研究者的专业基础和能力,在写作德育论文前,选择具有代表性、权威性的文献,使用文献切勿想当然的文献堆砌、张冠李戴。
3、论文写作是一个严密的逻辑思维辩证过程,缺乏这种思维,会导致德育论文缺乏深度,其逻辑即是缜密性、科学性、学理性。切忌语言过于口语化。
4、文章不厌百回改,修改论文是研究的一种态度,初稿写好后,需要对文论文总体结构进行斟酌,是否合理;对论文逻辑进行梳理,是否连贯;核对文献、数据、注释、文句等。
(来源:文章屋网 )
1.提升高中班主任德育能力的实践方略
2.高中班主任德育实效性问题研究
3.新媒体时代下中职学校班主任德育工作探析
4.初中班主任德育功能的理论与实践研究
5.浅谈小学班主任德育教育中如何有效实施激励策略
6.提高班主任德育素质是增强德育实效性的关键
7.班主任德育工作的特点与实施策略
8.中职班主任德育工作现状与分析
9.新课改背景下高中班主任德育工作理念及方法探究
10.提高初中班主任德育工作实效性的对策
11.浅谈班主任德育工作现状与对策
12.小学班主任德育教育中有效实施激励策略的途径分析
13.试论高中班主任德育工作的有效开展
14.小学班主任有效开展德育工作研究
15.提高高中班主任德育工作实效性的对策
16.提高职业院校班主任德育工作实效性的强化策略探讨
17.高中班主任德育工作的认识与实践
18.小学班主任德育工作浅析
19.中学班主任德育工作的经验与思考
20.中小学班主任德育工作的现状调查
21.浅谈中职班主任德育工作的有效开展
22.中小学班主任德育能力的构建与提升
23.中职班主任德育工作的系统化分析
24.新时期班主任德育工作16条原则(下)
25.会诊式班主任德育工作的研究
26.小学班主任德育教育中如何有效实施激励策略
27.高中班主任德育教育工作研究
28.用系统化的理念引领中职班主任德育工作
29.新时期高中班主任德育工作的有效性研究
30.浅谈小学班主任德育教育工作的策略
31.中职班主任德育工作的困境与对策
32.浅谈班主任德育教育的时机把握
33.提高小学班主任德育工作实效性的探索
34.小学班主任德育教育工作分析
35.探讨提高初中班主任德育工作水平的有效策略
36.新时期班主任德育工作16条原则(上)
37.新时期小学班主任德育工作微探
38.高中班主任德育工作存在的问题与优化对策
39.浅谈初中班主任德育工作创新
40.新形势下提高中职班主任德育工作效率的措施研究
41.润物无声用爱心播种希望——浅谈初中班主任德育教育工作
42.初中班主任德育工作实效性的强化策略
43.浅谈初中班主任德育工作艺术
44.如何提高高中班主任德育能力的策略研究
45.小学班主任德育工作探究
46.正能量:班主任德育工作的积极心理学解读
47.论幸福教育之小学班主任德育工作的方法与策略
48.初中班主任德育工作方法探析
49.浅谈班主任德育工作
50.晓之以理,动之以情——谈高中班主任德育工作的开展
51.高中班主任德育工作的实效性研究
52.班主任德育方法探讨
53.中职班主任德育工作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策略
54.关于改善高中班主任德育工作举措的探讨
55.关于如何提高小学班主任德育工作有效性的探讨
56.关于高中班主任德育创新工作探讨
57.高中班主任德育工作的认识与思考
58.促进高中班主任德育能力的实践探索
59.新形势下提高中职班主任德育工作效率的措施探讨
60.高中班主任德育能力的提升与德育教育方式解读
61.提高小学班主任德育工作实效性的路径研究
62.以爱的视角谈高中班主任德育工作
63.浅谈技工学校班主任德育预设
64.应用网络平台提高班主任德育工作实效
65.网络时代班主任德育工作面临的问题及对策
66.提升高中班主任德育能力的实践方略
67.浅析初中非班主任教师德育职能弱化现象
68.小学班主任德育教育工作的实施策略探讨
69.会诊式班主任德育工作的探讨
70.探讨提高初中班主任德育工作水平的有效策略
71.提高初中班主任德育工作实效性的对策
72.高中班主任德育工作面临的难点分析及应对措施探究优先出版
73.高中班主任德育教育工作分析
74.浅析提高中职班主任德育工作实效性的有效途径
75.如何提高初中班主任德育工作的有效性
76.关于提高班主任德育工作有效性的思考
77.春天只做春天的事——浅谈技工学校班主任德育预设
78.浅谈高中班主任德育工作创新
79.浅谈班主任德育工作策略
80.初中班主任德育工作要注重创新
81.班主任德育工作开展的有效策略
82.小学班主任德育教育中如何有效实施激励策略
83.班主任德育的时代境遇与突破路径
84.传统的班主任德育教育的反思
85.当思想品德课教学遇上班主任德育工作
86.试论高中班主任德育工作的有效开展
87.浅析小学班主任德育管理工作的实施策略
88.高中班主任德育教育工作研究
89.浅议小学班主任德育工作
90.问题解决取向心理咨询理念在班主任德育工作应用
91.小学班主任德育工作案例——后进学生转化之我见
92.班主任“德育失效性”探析
93.初中班主任德育工作路径探究
94.试论高中班主任德育工作的有效开展
95.新时期初中班主任德育工作方法的研究与分析
96.浅谈小学班主任德育教育工作的策略
97.浅谈技工学校班主任德育预设
职业学校的学生相对于普通高中的学生在文化成绩、学习习惯、行为习惯等方面存在一定的差异,“双学困生”的比重较大。但也要看到我们的教育对象的“差”是非智力原因,导致他们“差”的原因有社会的、家庭的、学校教育等客观原因。事实上这些学生并非一无是处,他们也有好多特点和优点,作为中职校德育课教师应从积极的视角,以积极的价值取向,用积极的内容和方式对待和评价学生。既要清晰地看到职校生“学困生恒在”,也应该看到“学困生同样也有精彩人生”,应树立职校生也可爱、也可教、也可改的观念,最大限度地尊重、理解和善待他们,帮助他们培养积极的精神,对自己充满希望,让他们的心灵散发出春天般的活力。正如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所说:“教育的艺术不在于传授,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因此,在教育教学中要善于发现学生的特长和优点,给予他们鼓励和赏识,进行因材施教,因长施教,扬长避短。我们的德育课可以通过设计一些活动来引领学生张扬个性,展示自我,树立自信,给学生前进的动力和勇气,从而可以起到“点石成金”的作用。
2.以人为本,注重学生德育主体的培养
“以人为本”就是以“重视人、尊重人、发展人”为核心,充分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遵循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和成长规律,循序渐进,因材施教,培养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发展的意识和能力。学生是教育的中心,也是教育的目的;是教育的出发点,也是教育的归宿;是教育的基础,也是教育的根本。因此,教学中首先要以学生为中心,突出学生的发展,发掘学生的潜能,调动学生的欲望,把学生作为教育的主体。其次,要把教育与学生的幸福、自由、尊严和终极价值紧密联系起来,真正使教育成为学生的教育而不是机器的教育。三是要处处体现人文关怀和道德情感。因此,德育课教师在制定教学目标时不能“高、大、空”,而要“精、密、实”,注重态度目标、情感目标的生成效应。德育课教师应多走进学生,多采纳学生的共同意见,增强教学内容时代感、故事性和趣味性。内容要贴近学生生活和思想实际,引导学生主动养成德行,重视培养学生道德实践能力;在方法、方式上,要根据中职学生自我意识的特点,变重结论、重灌输的说教为重视启发学生主动分析、判断和选择,能动地参与品德形成过程;同时加强中职学生的自我教育,使学生在学习、生活中自主实践,主动地发展自我,实现自身个性发展。
3.回归生活,注重学生道德情感的培养
道德与生活是盐和汤的关系,人的成长需要道德(盐),但不能通过单一的、孤立的道德教育(专门吃盐)来满足需要,而必须将道德教育融于生活(汤)中才能起作用。因此,道德教育必然要与学生的生活世界相联系,以生活为本源,以学生的整个生活环境为背景,将课堂内容与学生现实生活相融合,将学生课堂学习的间接经验与现实生活的直接经验结合起来,将课堂学习与生活实践统一起来,构建学生各种感兴趣并且能够主动进行的学习活动。如在《经济政治与社会》中讲到“构建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知识点时,可以先让同学们观察身边的“资源浪费、环境污染、生态失衡”等现象,把这些事例列举出来,结果学生在课堂上纷纷列举了自己家乡的小作坊、小化工厂乱排,城市垃圾乱放等事例,还列举了寝室里水龙头不关,教室里大白天还开着灯,粉笔满地扔,食堂餐桌上到处都是剩饭剩菜,等等,气氛非常活跃。此时,教师可引出“资源节约型社会”和“环境友好型社会”两个概念及其要求。先让学生感触了社会生活中的不足,再让学生理解这两个概念时,他们认识清晰,理解透彻,知识与运用能同时把握。接着可顺势提醒同学们:要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从小事做起,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及时关灯、关水龙头、捡垃圾等。即让德育课回归生活,把生活世界提供给学生理解和体验,使学生在现实世界的撞击、交流中进行探索和思考,产生对世界、对生活的爱,从而自发地、主动地去关注社会、关注生活,并在主动的活动中构建自己的知识,使学生在生活中表现得富有道德性,对德育课感到情切、可信、有用、愉快,促使中职德育课的价值得到进一步升华。
4.超越知识,注重走向职业与人生经验
中等职业教育的目标是培养“技经济政治能型”人才,综合职业能力的培养是其教学重心,德育课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形式和教学评价也要体现职业化。中职德育课应努力寻找与专业学习的契合点,使其与各专业的知识技能互相沟通衔接,基础能力培养与专业能力培养紧密结合,用职业生涯的引领来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德育课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如在《职业生涯规划》课“认识职业”中,可以设计一次“走近职业”调查活动,要求学生通过调查所学专业对口的职业群,根据自身条件初步选择理想职业,采访一个未来的同行从业者,了解行业和职业的入职要求、工作条件、工作要求、道德规范等情况,形成书面调查报告,进行小组交流与展示。在《职业道德与法律》课“职业礼仪”教学中,开展名为“神秘顾客体验服务”活动,要求学生在对本地肯德基和麦当劳、甜心饼店等企业的服务者的职业礼仪表现进行评价和比较,记录在体验反馈表,在课堂上交流调查情况,分享调查活动体会和收获。学生在活动中从从业者的仪容仪表、言行举止、表情、态度等方面做出评价,通过比较,有利于学生明确自我完善的努力方向,并帮助学生做好适应社会、融入社会的准备。因此,德育课教学内容应超越德育知识的传授,强化中职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把“做”与“学”有机地结合起来,把中职德育融入职业教育全过程,创建职业的教育环境和实施环境。
5.革新方法,坚持“三贴近”原则下教学方式的创新
随着中等职业学校新一轮德育课程改革进入正式实施阶段,新教材的编写也明显强调了“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三贴近”不仅是编写教材的原则,而且也是教学中要贯彻的原则。这就要求广大教师在教学实践中针对现行中职德育课堂教学中有效性缺失的问题,研究和运用有效教学策略。首先,在课程目标的定位上要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和专业实际,由过去的重知识目标走向重情感态度目标和运用目标。其次,在教学内容上,重视课堂教学与学生的行为规范教育、法纪教育、心理健康教育、职业精神和时代精神教育相结合。第三,课程方法上从“以教师为中心、以课堂为中心、以书本为中心”向“以学生为中心、以实践为中心、以体验为中心”转变,培养学生综合职业能力,如:案例教学法,小组合作探究法,演讲,辩论或知识竞赛法,“请进来”法(邀请优秀毕业生或社会成功人士来讲课)等。第四,教学质量评价上由过去的随意性、单向性、静态性、片面性、终结性评价向双向的、动态的、多元的、过程的、规范的评价转变。第五,注重课程资源的开发,充分挖掘有地方特色的教育资源和社会主流价值教育资源。同时结合学校德育工作开发校本教材等。
威信不代表大嗓门,在混乱的场面中,教师的突然出现,却一言不发,学生的第一反应就是奇怪,进而猜测,本来吸引他们的话题,进而转换为揣度此刻老师在想什么,即将会说什么,自然而然的,转移了兴趣之后就慢慢停止了吵闹,这也就是“此时无声胜有声”了。在平日的班级教育中,教师也是如此,要多多轻声说话,除了能保护自己的嗓子,远离咽喉疾病之外,老师轻声说话还有以下好处:①孩子浮躁时,老师声音太大反而让孩子们更加浮躁,这时老师声音小,能以静治动。②孩子喜欢模仿,当老师用很轻的声音说话,孩子也会用很轻的声音表达。③轻声说话,让孩子在这种氛围里受到感染,就如同进了图书室,孩子们自然不会大声喧闹。所以,“hold住”你的情绪,你就能“hold住”混乱场面。
2.HOLD住你的手脚。
班主任往往是极为辛苦的一个教师群体,曾经有位低年级的班主任跟我抱怨:“现在的孩子越来越难教了。我看他们不会扫地,于是就帮着他们扫,一次又一次,总以为他们会学会的,可是那天课间检查卫生,我们班因为有纸屑,所以被扣分了,在晨会课上,一起讨论扣分原因的时候,有学生竟然说因为我去开会没有扫地,所以才扣分的。我真是哭笑不得!”对于班级,我们要放手让学生去管理,这跟父母不能溺爱孩子事事包办是一个道理,当然,放手管理,不等同于放任管理,我们要给予学生地位、角色、活动和建议。设定小岗位,实行岗位负责制,能培养孩子们的责任意识,岗位设定要小,要细,一定要责任到人,不然就会出现“旁观者效应”,也就是个体帮助别人的利他行为,会随着旁观者的增多而大大减少,这种效应极易形成“集体性的坐视不管”和“集体冷漠”的局面。比如,老师把本子放在讲台上,然后对着班级的同学说:“待会把本子发一下。”结果是下了课没有人去发本子,胆子大一点的拿了自己的本子就走了,因为大家都不认为老师这句话是对自己说的,也就没有需要承担的责任。但如果把每一块的地方都包干到人,那他们也就成为了此块地面的负责人,当承担这份责任的时候,他们就会自主地去关注,这比老师批评要有用的多。因此,班级的事情,老师们不要处处插手,“hold住”你们的手脚,也就“hold住”了班级管理
二、“偷懒”以适切为基准
现代班级德育管理应充分发挥学生、家长的主体性,最大限度地使其成为德育活动中的参与者和自我管理者,这是现代班级德育管理的基本任务与内容。
1.适切的电话联系。
很多班主任都把“打电话给家长”当成是自己的法宝,上课讲话,打电话;作业拖拉,打电话;下课调皮,打电话;午饭捣乱,打电话……忙碌的班主任们,赶着打各式各样的电话,积极地做着家校联系与沟通,一一细数着孩子们在校的零零总总,生怕忘记了什么。面对没有起色的“顽固学生”,班主任们不禁恼火,抱怨家长连自己的小孩子都管不好,怎么能胜任父母的角色。殊不知,在反复接到“投诉电话”之后的家长,也在挂掉电话的那一刻深深叹息:“老师怎么连自己的学生都教不好,什么事情都要我们来管,那要老师又干嘛?”的确,与家长联系沟通,能够了解学生更多的情况是极为必要的,但是,如果把打电话告状作为班主任工作的依托,那就有些本末倒置了。频繁的电话,无论给学生还是给家长都会带来心理学中的“超限效应”,也就是刺激过多、过强或作用时间过久,从而引起心理极不耐烦或逆反的心理现象。与家长沟通要适当:首先是频率要适当,过度频繁,必然物极必反。第二是时间要适当。家长也是,适切的电话,就能使家校联系成效最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