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管理论文范文

时间:2023-03-27 16:51:20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12篇旅游管理论文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旅游管理论文

篇1

中职院校可建立职业化的课程体系,将所有的课程内容分为专业技能课程和人文素养课程两个大的板块。首先,在广泛地行业调查的基础上进行职位分析,明确中职院校毕业生的岗位群所需要的工作能力,并在此基础上建立专业技能课程板块,这一板块的课程要包含专业基础知识及专业技能两个大的方面内容。其中专业基础知识模块包含:旅游概论、旅游英语、导游基础知识、旅游政策与法律法规、服务礼仪等;专业技能模块包含:特色景点导游、导游业务、口语表达技巧、旅游心理学、旅游市场营销、实训等。然后,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及职业道路对教学目标进行分析,建立人文素养课程板块。包含:职业道德教育与职业发展指导、汉语言文学常识、普通话、计算机应用基础等课程。在进行具体的课程安排时,应结合循序渐进的原则,将两大板块的内容进行有效的组合,既要保证横向上的知识广度,又要保证纵向上的知识深度,突出中职院校专业的操作性、服务性、专业性、技艺性等特色。这样一来,不仅可以提高课程体系的科学性,突出本校特色,也有利于学生职业道路的发展。

2实训环节的体系化建设

实训课程是中职院校的一大特色。为了提高实训课程的效果,建立体系化的实训环节,中职院校还需打破先理论后实习的“2+1”模式,突出实训课程的实用性,充分利用实训课程的灵活性,将实训课程分为课程实训、阶段岗位实训、假期实训、毕业实训等不同的环节,结合学生具体的学习情况、课程要求、时间条件来合理安排不同的实训环节。对于课程实训环节而言,应根据课堂教学内容及教学进度来安排,可进行服务礼仪的演练、基本操作示范等内容。对于阶段岗位实训环节而言,可使学生直接下企业进行锻炼操作。对于假期实习而言,各法定节假日现在已变成旅游的旺季,那么对于表现突出的学生,可安排同景点或旅行社合作进行假期实习,积累工作经验。对于毕业实训环节而言,这对于学生的就业来说是非常关键的,是对本专业知识的综合运用。学校应与企业建立好联系,企业为毕业生提供相应的实习岗位,对于表现良好的毕业生,可进行择优录取。学校要加强对实训课程的重视程度,建立实训基地或合作企业单位,也可采用校企联合培养人才的模式。要使得实训环节形成一个完整的体系,循序渐进地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3明确培养目标

中职院校对于旅游管理专业的教学目标或者说人才培养目标一定要有一个合理的定位,避免过高、过杂,一定要清晰、准确。首先,将旅游管理专业的所有课程都开设是不可能的。旅游业是具有地方特色的一个行业,各中职院校应结合学校所在地的地方特色合理的开设教学课程。其次,学校要进行深入的调查研究。不仅要研究当地旅游业的发展现状,还要充分了解人才市场的需求状况,同时还要对中职毕业生的岗位群进行合理的分析,明确本校所要培养的是初、中级专门人才必须具备哪些旅游服务知识与技能。再次,学校要对教学活动的各个阶段设置阶段性培养目标。这样不仅能使学生在心中有一杆秤,对自己本阶段的学习情况进行合理的评价,也有利于教师有针对性的开展教学活动,提高教学效率。

篇2

(一)旅游景区过分注重经济效益,缺乏对景区的合理规划

面临旅游业发展所带来的巨大经济效益,旅游景区过分追求经济利益,忽视了景区规划管理的重要性,导致旅游服务质量的低下,由于规划合理性不足,导致景区资源的极大浪费,给游客留下了不好的印象,而且景区基础设施匮乏,不能满足大量游客的需求。

(二)旅游从业人员的整体素质偏低,旅游管理工作效率低下

虽然旅游从业人员队伍数量很多,但是整体素质偏低,对旅游管理的专业性不足,自身责任感和职业道德素质都不高,这给旅游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带来了极大的阻碍。虽然工作人员很多,但是旅游管理工作的效率却比较低,旅游企业的投入很大却收不到相应的效益。

(三)地方政府部门对旅游管理工作缺乏统一管理

与旅游机构的管理工作不协调。地方政府部门没有充分发挥领导作用,对旅游管理工作缺乏统一的管理,使不同旅游单位的管理工作的标准和水平参差不齐,很难形成统一化管理,而且与旅游机构的交流沟通不足,二者之间的工作步骤缺乏协调性,许多好的政策得不到顺利实施。

(四)相关法律法规制定不够健全,法律的威严性和约束力不足

针对旅游管理,我国制定的法律法规数量比较少,没有形成完善的法律体系,造成了法律上的漏洞,不能对旅游管理行为进行有效的约束,同时还存在执法不严的现象,对于违法行为没有及时进行处理,法律的威严性得不到充分体现。

二、旅游管理的优化策略研究

要促进旅游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旅游景区应当加强对景区的规划建设,完善基础设施建设。旅游景区应当对景区资源进行合理的组织规划,打造出符合游客需求的旅游线路,提高风景资源的利用率,同时要注重相关配套基础设施及服务设施的建设,增加数量,提高服务质量,同时要加强对景区内的交通设施建设,使其能满足游客高峰期的使用需求。

2.旅游单位要注重提高从业人员的整体素质,提高服务质量。旅游单位应当加强对从业人员队伍的管理,提高从业人员的综合素质,包括工作的专业性、责任感及个人职业道德素质等,提高旅游的服务质量,充分为游客的利益考虑。对工作人员进行定期的业务考核,建立完善的考核审查机制。

3.政府部门应充分发挥带头作用,协调与旅游机构的工作步伐。政府部门应当充分参与到旅游管理中,并发挥带头作用,对景区的旅游管理行为进行必要的监督,建立统一的管理标准。

4.完善相关法律法规的制定,严格执法,杜绝违法行为的出现。国家应加快相关法律法规的制定步伐,建立起一套完整的法律法规体系,增强法律的约束能力,将旅游相关的各种行为都纳入法律的约束范围内,提高法律的约束力。同时要严格执法,规范执法行为,对于违法行为的处理要法律化、严格化,提高法律威慑力。

篇3

二、会展管理课程的教学思路

1.《会展管理概论》是旅游管理专业的一门选修课程

因此开展具体的教学工作之前,首先要明确选修这门课程的学生的出发点。根据观察和调查,可分为以下三种:深入学习和了解;拓展知识面;拿学分。每一个学生都希望顺利拿到学分,通过课堂提问、作业及期末考察,让他们认识到拿学分需要付出一定的努力。在每一次的教学中,通过案例引入、理论分析、课堂小结等,帮助学生清晰有序地拓宽知识面,完善知识结构。而对于有更高学习要求的学生,课上和课下都应给予关注,如课堂上及时结合最新时事动态,如APEC在北京的召开,青岛园博会的圆满落幕等,课堂上给予提点。

2.专业课程之间有紧密的内在逻辑联系

应让学生充分认识到会展管理这门课程在旅游管理专业课程体系中的意义,最基本角度是分析会展与旅游这两大产业间的关系。因此,在正式进入教材学习前,将两者间的关系理顺是一个重要环节,包括会展业与旅游业的属性、相似性、差异性及两者间的相互促进等,理解会展业与旅游业的融合与共同发展。

3.在看待问题和分析问题的时候

要求学生融入哲学思想。哲学提供了一种世界观和方法论,与一般科学的联系十分密切,如动态和静态相结合的观点,事物是在不断发展变化中的,变化是永恒的,而静态是相对的。讲授会展企业组织结构与变革时,这一理念贯穿始终。另外,会展业涉及众多利益主体,从主办方、承办方到参展商、观众,以及展馆、地方政府及媒体、中介机构等,都是这个行业中直接或间接的参与者,因此需要从不同角度看待问题,如探讨市场营销,则首先要明确营销主体,继而确定营销对象及营销手段,主体的多样化要求学生多角度看待问题。

4.教材是学生主要的课程学习工具

教师要吃透教材,结合延伸知识及相关案例进行知识模块组合,使模块间层层递进、相互衔接,使学生充分认识到各知识模块间的逻辑联系。此外,因为这门课程是一门概论性质的课程,要建立一条从宏观到中观再到微观的知识线,从会展业到会展企业再到具体的会展项目,充分结合专业相关课程知识,通过图片、视频、案例引导等帮助学生了解行业概况、企业管理及项目流程等相关基础知识。

5.在教学过程中

充分运用PBL教学法,PBL即Problem-basedLearning,要求学生提前预习,带着问题思考,在引导学生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将概念、原理等逐一展开,这种方法有助于学生主动学习,提高积极性。如讲授“会展企业组织结构”之前,首先要求学生思考组织的内涵,并通过提问,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将与“组织”相关的知识结合起来,再引入会展业,讲起来就很容易理解;又如讲授会展项目立项策划之前,要求学生搜集某一会展活动的信息,并将从会展项目名称到项目收益等相关信息罗列出来,从而对会展项目的策划内容有初步自主认识。

篇4

任何一个旅游产品的供给者,都不可能面向整个旅游市场,不可能满足所有消费者的需要。因此,有必要将旅游消费市场按不同消费特点细分为几块,把需求基本相同的消费者群体看成是一个细分市场。市场细分,就是指企业通过辨明具有不同需求的消费者群体,将整体市场划分为不同类别的市场。同一细分市场中的个人、团体和企业、机关有某种或某些共同的特点,他们的需求之间差别很细微,而在各个不同的细分市场之间,消费者的需求则存在着比较明显的区别。企业通过市场细分,能更好地确定经营组合,使产品(或服务)的价格、产品(或服务)的种类、销售渠道、经销方法等更能满足某一个或某几个细分市场的需要。目标市场的选择是指企业从各个细分市场中确定其中一个或几个细分市场作为本企业的目标市场,并使本企业的定位策略和经营组合策略适应目标市场的需要。市场学认为,市场可以分为“同质市场”和“异质市场”两类。只有很少一部分市场,消费者对商品的要求和对企业的经营组合策略的反应有一定的一致性。一般说来,消费者对各种属性的偏好程度会表现出以下三种类型:

1.同类型

市场上所有消费者的爱好大致相同,不存在自然细分市场。至少是消费者对这两种属性有同样需求,不存在显著的差异。在这种情况下,不同的生产者常常提供基本上相同的产品和服务,吸引相同的消费者。

2.分散型

市场上消费者的爱好很不集中,呈分散型。在这种情况下,生产者很可能会设法吸引一部分消费者,并提供适应这些消费者需要的产品和服务。

3.群集型

市场自然地形成若干细分市场,各消费者群体的爱好有显著的区别。在这种情况下,供给者会设法占据其中一个细分市场,并确定某种经营规划,提供能吸引这个细分市场的各种产品和服务。因此,企业在细分市场时,要设法了解市场是否存在自然细分市场或能否人为地将市场划分为几个细分市场。

二、旅游市场细分的方法

1.按地理环境细分

旅游企业的接待对象来自世界各地,地理因素是旅游企业细分市场的重要标准之一。今天,越来越多的目的地国开始认识到:虽然潜在旅游市场遍及全世界,但是,如果旅游企业把邻近地区市场作为销售重点,就可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旅游企业可将旅游者划分为从远处来的和近处来的两个细分市场。

2.按人的特点细分

旅游市场也与消费者年龄、性别、家庭规模、家庭生活周期、收入水平、职业、文化程度、宗教、民族、种族等人口因素有着密切的联系。这些人口特征方面的因素又比较容易衡量,因此,根据人口特点细分市场,是旅游企业常用的方法。

①老年旅游市场包括较多的度假旅游者,他们的经济地位较高,是远程旅游者的主要来源。老年旅游市场对旅游目的地产品质量,特别是住房条件、饭菜质量很关心。一般来说,优质产品政策较适合这个市场。

②中年旅游市场是当今国际市场的主力。人数最多,潜力最大。中年旅游者市场观光旅游者居多,但度假旅游的比例也不小,其中短途旅游者居多。在选择旅游目的地时,中年旅游市场很重视旅游价格。

③青年旅游市场也是一个不可忽视的潜在旅游市场。从经济上说,青年人消费较盲从,大多数喜欢选择时尚的旅游方式,如自助游、背包游等。要分析青年旅游市场的旅游动机和行为。这些人喜好选择探险性旅游,高山、大川、大江、大河和新奇景点常常吸引他们。加强青年旅游市场的开发和管理,对增加旅游目的地的社会经济效益大有益处。按年龄不同划分旅游市场,可以从微观角度帮助我们研究分析具体顾客的购买行为,以便有的放矢地开发目标市场,避免盲目行事、事倍功半。

三、水利旅游的特点及市场细分

1.水利旅游的特点

水利旅游的载体是水利风景区,顾名思义,是依托水利工程而建的风景区。它以山清水秀的优美环境揭示了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深刻内涵,满足了社会文明进步和人民生活对优美环境、良好生态的迫切需要。水利旅游除了具备旅游业共性外,还有以下特点:

①水利行业发展水利旅游有着得天独厚的条件,全国仅水库就有8万多座,而且分布极广,只是知名度较低,鲜有人问津,但开发潜力极大。

②水利旅游景点大多远离喧闹的都市,地处幽静山川,依山傍水且水域宽广,非常适合于开展水上旅游、水上运动及休闲垂钓。

③水利旅游景点的餐饮、住宿带有浓郁的地方色彩,可让游客尽情享受大自然赐予的美食与美景。

④水利风景区的景点建设和环境美化,可以做到寓教于乐,使游人在享受现代水利、优美环境的同时,进一步了解水文化、认识水利、热爱水利和环境,对提高全民族的水资源保护和节约利用起到示范作用,成为展示现代水利风貌的窗口。

2.水利旅游市场细分

水利旅游市场细分,除了掌握传统的市场细分方法外,还必须从以下几个方面人手:

(1)创建品牌

在景点开发上,注入新的文化内涵和科技含量。只有这样才能形成水利自己的特色,创出水文化特色品牌,吸引各种类型的旅游者。例如,深圳没有古迹,没有文物和古文化,过去也没有什么名人,但是深圳的旅游业现在很红火,深圳市旅游局一位负责人总结他们的成功经验是细分市场。他们认为,5000年的文明看西安,1000年的文明看北京,100年的文明可以去看上海,他们要创造一个说法,那就是20年的文明要去看深圳。因此他们在全国现有的旅游项目之外,推出了很多旅游产品的新构思、新创意,如中华民俗文化村,明斯克号舰艇、欢乐谷等,都是别人没有搞过的项目。他们认为,只有搞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变,人变我转的旅游项目,才能走出一条新路子。

(2)策划新闻热点,推销新的卖点

水利旅游要善于抓新闻热点,紧扣时代脉搏,突出水利旅游的新卖点,策划推出新的旅游项目和旅游线路。2001年是建党80周年,一些旅游企业推出的“红色之旅”就很是红火了一把,有的将红土地与田园梦结合起来,有的把红色根据地与爱国主义教育结合起来,各有各的特色,重庆市一家旅游企业还将他们开发的旅游线路注册了“红色之旅”的商标。

水利旅游企业依山傍水,大多是初次开发的新景点,开发的潜力很大,前景很广,只要在开发新项目上下工夫,一定会赢得很大的旅游市场份额。

(3)借力借势创造新局面

水利旅游企业占有天时地利,因此,必须在人和上下工夫。这个人和就是广交天下之客,在接待服务方面满足不同旅游群体的需求,只有在服务上把市场细分,做好,才能真正把旅游市场这块蛋糕做大。水利系统有许多旅游资源有待开发。我国加入WTO后,水利旅游业要抓住这个契机,组建水利旅游集团,对外招商引资,借助国内外各种有利因素,借鸡下蛋,扩大宣传,创出新的水利旅游品牌。国外许多小国、岛国,就是利用本土资源开展国际合作而发展旅游业的。

篇5

56.3%的被调查单位表示近五年内有旅游管理专业相关的人才需求,并且这种需求稳定,呈现出逐年递增的趋势。尤其是在全面建设北国风光特色旅游区这一发展背景下。这类单位主要集中在旅行社、旅游饭店等进入难度较低的用人单位;而旅游行政部门、旅游事业单位等对旅游管理专业人才的需求,特别是高职高专旅游管理专业人才的需求较低。

2.人才经验、经历要求

83.2%的用人单位表示需要有相关工作经验的专业人才。为了学生更好地就业,学生一线企业的顶岗实习情况受到了用人单位的高度重视,因此高职高专旅游管理专业应高度重视学生顶岗实习,将顶岗实习落到实处。

3.资格证书的要求

由于用人单位的性质不同,对旅游管理专业人才资格证书的要求也各有侧重,但除旅游饭店类企业外,75.2%的用人单位表示希望学生考取导游资格证书,51%的用人单位提出了外语方面的要求,尤其是饭店类企业,希望高职高专旅游管理专业的毕业生能够有较强的外语能力,特别是口语能力。其他类证书,例如领队资格证书、旅行社经理资格证书、酒店类资格证书并未得到用人单位的重视。

4.能力要求

本次调查共列举了扎实的专业知识、较强的沟通能力、较强的人际交往能力、英语口语能力、计算机操作能力、文字综合处理能力、应变能力、表达能力、其他能力等九项能力作为选项,调查统计结果显示,九项能力的排序依次为:较强的沟通能力、扎实的专业知识、应变能力、较强的人际交往能力、英语口语能力、文字综合处理能力、计算机操作能力、表达能力、其他能力,可见专业知识仍然还是用人单位关注的重点。

5.课程设置要求

本次调查选择了形象礼仪、导游业务、前厅客房服务、西餐与调酒、高尔夫操作技能、旅行社经营与管理、旅游法规、旅游学概论、旅游市场营销、旅游心理学、会展服务与管理、职业生涯规划、思想道德修养、计算机、大学英语共15门课程作为选项,被调查对象可进行多项选择。根据用人单位性质的不同,在课程的选择上各有侧重,但总体上导游业务、旅游法规、形象礼仪等专业性较强的课程普遍受到了用人单位的重视,而计算机、思想道德修养这类课程选择的并不多。但是学生的思想道德建设、职业规划不容忽视,因此在《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编订中,可将这部分内容适当地融入到专业课程中。

6.存在的主要问题

在缺乏经验、缺乏吃苦耐劳的精神、人际交往能力差、工作稳定性差、专业知识不扎实、文字综合处理能力差、其他等七个选项中,缺乏吃苦耐劳的精神、工作稳定性差两个问题尤其严重,占调查比重的63%,可见这是现阶段高职高专旅游管理专业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也是旅游管理专业相关用人单位面临的最大困扰。

篇6

本科旅游管理专业课程设置的满意度调查分为总体满意度、课程门类满意度、课程实用性满意度和教材选用满意度四个方面,调查对象对这四个方面分别进行作答。运用SPSS17.0对量表所得数据进行描述性分析,所得结果:总体印象均值得分为2.47,对应的标准差值为0.641;课程门类均值得分2.70,对应标准差值为0.753;课程实用性均值得分1.94,对应标准差值为0.811;教材选用均值得分为2.21,对应标准差为0.725。一般而言,李克特量表得分均值在1~2.4之间表示反对,2.5~3.4之间表示中立,3.4~5之间表示赞同。由此可以得到,本科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对专业课程设置的总体印象、课程实用性和教材选用都持反对态度,对课程门类则持中立态度,可知学生对专业课程设置满意度偏低。

(二)专业师资满意度

在专业师资满意度方面,本研究根据样本分布分别进行分析,因此该部分的量表分为内蒙古大学、内蒙古财经大学和赤峰学院三个部分。运用SPSS17.0对量表所得数据进行描述性分析,所得结果如下:内蒙古大学受调查者对该校教学质量持肯定的态度;在总体印象、教师专业水平、教学态度和教师实践能力四个方面,调查者持中立的态度。内蒙古财经大学受调查者对该校旅游管理专业师资的总体印象、教学质量和教学态度表示肯定;在教师专业水平方面,受调查者持中立的态度。同时,受调查者对教师的实践能力普遍表现出否定的态度。赤峰学院受调查者对总体印象、教学质量和教学态度三个方面持肯定的态度;教师专业水平和教师实践能力两个方面,调查者持中立态度。通过对三所学校专业师资满意度的分析,可以看出,内蒙古本科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对本专业教师实践能力的满意度偏低,他们认为教师理论传授能力和实践能力脱节,在实践教学过程中,教师无法起到科学指导的作用。在总体印象方面,赤峰学院和内蒙古财经大学的得分均值要高于内蒙古大学,这与内蒙古大学蒙古学学院旅游管理专业办学时间短、一本学生期望值高、专业师资匮乏等因素息息相关。

(三)专业硬件设施的满意度

本研究将专业硬件设施的满意度分为四个部分,分别包括教学设施满意度、图书资料满意度、校内实习基地满意度和校外实习基地满意度,受调查者分别对这四个方面做出回应。调查数据经过统计分析得出:内蒙古本科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对教学设施满意度均值为4.55,对应标准差为0.571;图书资料满意度均值为3.27,对应标准差为0.745;校内实习基地满意度为2.06,对应标准差为0.533;校外实习基地满意度为2.31,对应标准差为0.641。除教学设施获得调查者的肯定外,图书资料和校内外实习基地均值得分均低于3.4,特别是校内外实习基地得到学生的一致诟病,认为实习基地没有发挥出原有的作用,与学生们的期望值相去甚远。

(四)就业前景满意度

就业前景满意度分为四个部分,分别对应专业学习的热情、专业发展的前景、就业方向的了解程度和找工作的信心度。通过统计分析得出:专业学习热情的均值得分为3.27,对应标准差为0.641;专业发展的前景均值得分为3.19,对应标准差为0.677;就业方向的了解度均值得分为3.51,对应标准差为0.610;找工作的信心度均值得分为2.24,对应标准差为0.796。在调查过程中,调查对象普遍缺乏毕业后找工作的信心,认为旅游部门进入门槛低,旅游专业学生缺乏竞争优势,无法在找工作的过程中脱颖而出。同时,调查者对旅游专业发展的前景持中立态度,所以导致他们专业学习的热情度偏低。

二、本科旅游管理专业满意度提升对策

(一)构建科学的专业课程体系

高等教育的培养目标最终要通过专业课程体系和专业教学内容来实现,而课程设置是实现培养目标和培养规格的中心环节。可见,课程体系是人才培养活动的载体,是“教学内容按一定的程序组织起来的系统”,是“教学内容及其进程的总和”。内蒙古本科旅游管理专业课程体系设计,必须以“专业核心竞争力”培养为中心,注重旅游基础理论、特色服务能力、市场开发能力、产品创意能力、语言运用能力等核心竞争力要素的培养。在课程内容方面,要强调系统性、实用性、前沿性,解决目前教学内容陈旧、课程衔接性不强、知识脱离实际等问题。值得注意的是,科学合理的实践教学课程体系对提高内蒙古本科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水平和学生专业满意度意义重大。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的若干意见》中明确提出“要大力加强实践教学,切实提高大学生的实践能力”。本科旅游管理专业的实践教学包括方案内、外两个部分。方案内的实践教学课程包括专业见习(旅行社、景区、酒店等观摩)、专业实习、社会调查等;方案外的实践活动包括社团活动、兴趣小组活动、公益活动、科学研究、各类竞赛等。在实践教学中,本科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可以吸收社会和行业发展的最新成果,并促使学生将学到旅游专业理论与行业实际操作紧密结合,并在大量的实践中,不断完善解决问题的能力。这样,本科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在毕业后就可以很快和社会接轨,满足旅游行业对专业人才的需求。

(二)优化师资结构,提高教学水平

法国教育家埃米尔•涂尔干说:“教育的成功取决于教师,教育的不成功也取决于教师。”教师队伍的整体水平标志着一所大学的办学水平。师资队伍质量的高低,是高校教育教学质量的根本保证,也是决定学生培养质量的决定性因素。针对内蒙古本科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对师资力量整体满意度不高的实际,必须在完善师资结构,提高教学水平方面下大力气。首先要制定科学的师资建设规划。根据自身发展思路、发展模式及发展优势,优化师资结构,在师资引进、培养方面,充分考虑师资的年龄、职称、学历、专业背景等结构性要素;其次要重视师资培养。鼓励教师深造、进修、培训、参加各类研讨会,经常开展教学技能比赛、教学经验交流、科研活动等,建立教师培养规划,对研究型教师、实践型教师、蒙汉双语教师等分类别、分层次进行培养;再次要加强师资管理。学校和二级学院要建立严格的教师考评制度,规范教师行为,建立教师激励机制,督导教师钻研业务。

篇7

(一)教学目标评价

教学目标评价是旅游管理专业教学开展的前提和保障,制定旅游管理专业教学工作计划,明确教学工作目标,使得学校的教学工作有计划、有条不絮地进行。只有制定高效、科学的教学目标管理办法才能促进教学的顺利开展以及稳定专业教学的质量。因而,教学目标管理的评价是教学质量评价体系中的重要一环。参照已有的相关研究,将教学目标评价指标分为:专业培养目标、专业培养方案。其中,专业培养目标是教学目标评价的首要环节,它全面体现在教学计划中,专业培养目标的制定关系到实施怎样的教学计划、输出什么样的人才;专业培养方案指导了教学进程,它综合了培养目标、专业要求、主要课程和实践安排、专业特色等各个方面。值得注意的是,旅游管理专业培养方案的制定不仅要符合旅游专业的培养目标,而且要符合旅游管理专业的教学特色和规律特点。

(二)教学过程评价

教学过程是在制定高效、科学的教学管理办法基础上的实施开展环节。合理的教学过程安排能够促进教学质量的稳定提升。结合旅游管理专业的特色,将教学过程的评价分为课堂理论教学和实习实践教学两部分。在我国的教学模式下,课堂理论教学是高校普遍存在的主要教学方式。所以对课堂理论教学的评价也是学校教学质量评价的重要内容。它对于改进教师课堂教学、提高学生学习质量有着重大的意义。以教师为考察对象,主要包括教师专业素养、教学文案准备、教学方法的运用、教学研究能力、课堂互动气氛与教学状态等。实习实践教学是旅游管理专业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学生专业能力的培养起到重要作用。从学生方面评价学生在实践中专业知识与技能的应用程度及理论与实践融合的能力。除此之外,还从学生的职业素养、对旅游行业的了解程度、工作及学习态度等指标评价学生的实践教学。从教师方面,从实习指导老师的教学经验,对实习内容的熟悉程度,工作责任心和组织能力及开办的实习讲座、专题报告等指标进行评价。从学校组织实践管理方面,主要包括实践教学体制的完善程度,如实践教学大纲、实习方案制定、实习制度制定等。除此之外,还需要对校外实习基地的建立和校内实践场所建设的情况进行评价。

(三)教学效果评价

在制定科学、合理的教学目标和教学过程的基础上,进一步反映和提升教学质量的又一重要措施在于建立反馈机制,即教学效果的评价。对于教学效果的评价可以从教师教学质量评价、学生学习质量评价、社会用人评价三个方面开展。教师教学质量的评价除了随机听课专家的评价和来自学生的评价以外,还可以从教师的学习价值感、教学热情、人际关系、知识面等常被忽略的因素进行评价。还有在每届学生论文答辩后毕业前,对旅游管理专业教师师德素养、教学能力做出综合评价。学生学习质量评价是针对学生的专业学习效果的评价,学生作为教育活动的直接感受者,对教师的教学情况具有最全面的了解和感受。学生学习质量不仅通过学习结果质量来进行评判,还需要考虑其学习过程质量。学习结果质量主要是指考试成绩及作业成绩。学习过程质量主要是包括课堂上的表现、考勤和实践活动等。在如今主张创造自我价值及个性张扬的时代,对于学生而言更多的是追求个人的兴趣爱好及发挥其自身优势适应社会需求的发展,而不仅仅是传统学习方式上的你教我学。社会用人单位评价是学生就业后来自社会、旅游行业对旅游管理专业学生思想道德素质、专业素质、综合能力的评价。让学校更好的了解社会对人才的需要,从而促进学院的教育教学改革。参照部分学者研究成果,根据上述三个层次建立三个维度,七个指标的旅游管理专业教学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具体是以教学目标、教学过程、教学效果这三方面作为一级指标,其下属为二级指标。

二、海南旅游管理教学质量保障机制的建立

(一)建立全面的质量标准

教学质量的目标(标准)具有很强的导向作用,对于保障教学质量是很有必要的。以《高等教育法》为基础,从海南本地实际的旅游业发展状况建立具有本地特色的教学质量保障机制,结合学校自身实际情况对旅游人才培养制定科学的标准定位。一是符合学校教学大纲对旅游管理专业课程的教学质量标准;二是以海南旅游市场需求为导向制定教学质量标准;三是教师的各个教学过程的教学质量标准;四是教学管理质量的标准。

(二)加强旅院系资源建设

一方面,需要加强旅游管理系的师资队伍建设。学校要定期选派教师到国内外知名的旅游院校和旅游研究机构进修,以此加强教师的科研能力及专业水平。除此之外学校在教师聘任的制度中应该聘请毕业后再研究所或是旅游公司工作了若干年,有一定的旅游社会实践经验并在旅游行业有一定名声的教授。为了提高旅游管理的教学水平,学校可以聘请国内外知名的旅游界专家学者和在旅游企业任职的知名企业人士担任本专业的教师。另一方面,加强教学实训基地建设。理论是死的,实践是活的,对于旅游管理专业来说实践能力尤其重要。在实训过程中让学生的理论知识得以应用,不仅丰富了学生的专业知识还提高了学生的专业技能。所以,加强实训基地建设是提高旅游教学质量,培养应用型专业技能旅游人才的有效措施。

(三)制定合理的教学奖惩机制

教学质量保障机制不仅要有全面的质量标准、全面系统的评价指标,还需要建立与之配套的教学奖惩机制,包括优秀教师评选、学校惩处制度等等。比如,教学效果差的教师,应督促其自我反思不断改进其教学质量;对那些没有达到教学效果和无贡献的教师给予辞退,避免没有能力的教师滥竽充数和不求进取。这样的机制能够有效的防止教师终身制的弊端,又能高效的激励和促进教师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和自身的学术水平。对于在教学模式、方式具有创新贡献的教师给予奖励等。这样的奖惩机制有利于调动教师的主动积极性,提高教学质量,是教学质量保障机制不可或缺的重要手段。

(四)制度管理建设

制度管理作为一种硬性的保障,使教学活动过程规范化,管理方法科学化。完善旅游管理专业的保障制度是很有必要的。完善教学管理、监督、考核和评价等方面的制度建设,利用现代管理信息系统对教学各个环节进行统筹管理。在教学管理上,教师要根据教学大纲制定的教学进度,严格按照培养方案执行教学活动,不能随意改动。在监督实行校外校内相结合的监督制度,根据专业性特色建立院内部教学督导制度。“教学督导将全方位的介入高校教学活动中,其主要的工作职责有控制、检查、指导、沟通、反馈、评价、激励等,而具体的工作手段有巡视、随机听课、座谈、问卷调查、抽查等”。虽然海南各大高校都有建立督导制度,但不规范,随意性大,所以建立健全的监督制度很有现实意义。在考核与评价方面,考核以定量指标进行,将考核结果作为评价制度的重要依据。

(五)完善教学评价机制

教学质量评价一般分为外部评价与内部评价。外部评价的实施由当地政府或教育管理部门或是专业的专家组进行评价。除此之外,我们可以借鉴国外采用的社会评价的做法,这有利于学校教育适应社会的需求,质量评价更趋于公正。完善的教学质量内部监控评价机制是保障教学质量的长效机制。建立校、系、院三级教学质量管理体系和相应的规章制度,建立高素质的、专门进行教学质量评估的机构。

篇8

学生要在顶岗实习过程中,角色由学生到旅游企业准员工的转变,无法适应诸如企业严格的管理、紧张的人际关系、繁重的劳动强度等一系列问题,这就迫切需要一支专门的实习管理队伍,对学生的工作安排、学习任务进行合理地调整,并适时、有针对性地进行教育引导。然而,相当一部分的高职院校在顶岗实习管理过程中存在很多问题。一方面,学校由于种种原因,派出的驻外带队教师很少,尤其是民办院校,为了节约人力成本,有的甚至没有外派实习指导教师,造成学生在实习期间无人监管、无人指导;另一方面,作为旅游企业而言,所有员工定岗定编,无法安排专人负责顶岗实习学生的管理及指导工作,势必造成管理缺位。

1.2考核评价体系不完善

据不完全统计,我国相当一部分旅游高职院校缺乏科学完善的实习考核评价体系,顶岗实习的效果无法监控。目前,旅游管理专业学生顶岗实习成绩的评定,普遍采用的做法是针对集中实习的学生,由专门的实习指导教师评定;对于分散实习的学生,则由企业相关工作人员评定。这种考评方式主观随意性较大,不能客观、公正地反映学生顶岗实习的工作态度、专业技能、职业道德、综合素质等。此外,在顶岗实习过程中,由于缺乏配套的法律法规,学生的合法权益如实习报酬、损害赔偿等得不到应有的保障。部分旅游企业、高职院校或中介机构甚至利用实习生牟取利益;有的旅游企业强制学生加班,有的学生在旅游旺季每天工作10小时以上,且没有按规定支付加班费;学生在实习期间受伤,不能享受正式员工同等待遇,最终不了了之。

2高职旅游管理专业顶岗实习管理体系构建策略

笔者以钟山职业技术学院为例,积极探索旅游管理专业顶岗实习管理体系建设策略,从而帮助学生顺利向合格的职业人转变。

2.1深化“工学交替”人才培养模式

该院旅游管理专业自创办之初,就与知名旅游企业签订合作协议,通过“工学结合”的途径,共同培养后备管理人才。近年来,学院在原有的“2.25+0.75”、“2+1”的人才培养模式基础上,大胆改革创新,与知名旅游企业共建工学订单班,校企共同构建“1.5+1.5”的“工学交替”人才培养模式(以旅游管理专业为例,如图1所示),即通过“校+企”循环式学习,教师与职业经理人共同教学,实现理论与实践的紧密结合,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和专业素养,使学生的综合能力逐步与岗位任职要求接轨,拓展职业生涯发展后劲。校企双方通过开展教学管理、人才培训、技术研发等多层次深度合作,实现互利共赢。

2.2建设“校企师生”四位一体管理队伍

校企共同构建“岗位实践-课程学习-岗位管理”的人才培养运行机制,打造一支由“校、企、师、生”共同参与的“四位一体“管理队伍(如图2所示),即校、企选派专人组成管理队伍,并从各实习岗位遴选学生骨干参与到实习管理中,共同参与实习过程全程管理。学生在实习中遇到难题时,既可以通过小组团队研讨寻求解决方法,也可以向校内指导教师及企业实习导师寻求帮助;通过这种“四重”(重安全、重诚信、重能力、重团队)规范化管理,学生既了解了企业生产管理流程,掌握具体工作技能和方法,又提高了实践能力、合作能力、沟通能力、管理协作能力、开拓创新能力。从而培养“三高”人才(高层次服务人才、高技能实用人才和高素质管理人才)。

2.3搭建“人、机、网”多维管理平台

根据调研发现,该院学生智能手机的普及率达100%,手机已变成大学生生活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可见,在快速发展的信息化时代,将智能手机引入顶岗实习管理中,构建“人、机、网”多维管理平台,成为一种趋势。首先,基于“四位一体”管理队伍,成立通讯网络小组队伍,以方便动态管理。其次,组建顶岗实习管理QQ群,要求学生在外出顶岗实习前,手机下载QQ软件并加入群),条件允许的院校可以开发或购买“实习管理”的手机APP。学生在实习期间,通过手机可以接收重要通知,也可以提交实习月记、总结等。再次,校企依托共建顶岗实习管理网站或QQ群,实时重要通知、掌握学生实习动态,以及批阅实习小结。

2.4健全顶岗实习管理制度

完善的顶岗实习管理制度是确保实习教学效果的有效保障。笔者根据《钟山职业技术学院实习教学工作规范》的要求,参与校、企、生三方协议的拟定,并起草了钟山职业技术学院《旅游管理专业学生顶岗实习指导手册》、《旅游管理专业顶岗实习教师工作手册》,明确了校、企、师、生的责、权、利,从而确保顶岗实习工作有效开展。

篇9

业复合化是影响旅游管理专业学好英语以及教学的主要因素旅游管理专业的英语教学为学生建设起一个专门的旅游实际经验训练与英语结合的环境与机会,这个可以与旅游业界相合作可以由高校业界人士来指导交流,也可由学校自己组织进行英语与旅游专业的结合,可以让学生在实际的工作岗位上的去真实地进行体验,避免英语学习与旅游专业实际工作相分离的问题。

2.旅游管理专业的英语教学的考核方式的不合理是影响

英语教学效果的直接因素旅游行业的英语教学是有一定难度的,且他们语言基础很薄弱,所以在进行英语教学时对的要求更加的突出,需要在掌握大量的前提下,专业的旅游管理专业的指导。但是在实际的教学实践中发现,受到教师教学方式和旅游专业英语水平的要求,现有已经开英语课的学校大多选择单一的教学模式或者用汉语教学的方式。

3.旅游管理专业英语教学没有完好的将英语和旅游专业知识相结合

旅游管理专业的学生学习英语的要求与期望是要为了旅游相关服务的,自然有本身行业严格的适应性与要求,并且,旅游管理专业的学生英语的学习在现在的旅游业界,相对而言,对于从业人员的英语水平的要求也日益迫切,旅游管理专业的英语教学提升为题自然就变得尤其重要,也就成为了旅游院校重点重视的内容。

二、旅游管理专业的英语教学的策略

1.注重业界与高校学生的交流

增强其英语学习上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自主性是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地位问题,学生在教育活动中的自主性主要是表现在有明确的学习主体意识,将书本的知识自主地变成自己的知识财富,并且学生的自主性还会转变自己就是教育的对象,并且积极向老师质疑,提出具有自己独到见解性的问题,这就需要教师充分掌握学生的认知结构,帮助他们真正成为教育的主体和学习的主人。

2.积极创新课堂教学的形式

提升课堂英语教学的吸引力,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学生的创造性主要是指在学习中能够做到举一反三、灵活运用所学的知识,并且有丰富的想象能力,喜欢质疑并大胆创新的思维,善于提问,学生也会深刻体会到“趣味性、创新感”,从而对英语产生极大的兴趣,主动去学习。

3.尊重学生英语水平上的不足

注重差异,实施个性化教学与英语学习能力的培养旅游管理专业学习英语的真正目的就是让学生在学习英语知识的同时,实际运用也要得到全面的提高。在英语学习过程中,学生只有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积极性,才能尽情展示英语能力,真正确立学生在英语学习过程将旅游业界结合与学生课堂上的主体地位。

篇10

二、职业教学能力

1、职业教育能力

教师应该明确旅游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掌握最新的职业教育理念,选择更好的适合学生发展的教学模式,注重教学方法创新,构建适合学生实践综合能力提升的课程体系,为学生的实习实训以及各方面的综合考核制定较好的评价机制。同时,认真研究学生的特点,高职院校的学生有一种失落感,学习目标不够明确,旅游管理专业是社会服务型较强的行业,需要学生能够从基础做起,不断丰富知识,不断积累经验,培养他们的职业意识,强化他们的职业道德。教师能够因材施教,结合旅游行业的岗位能力要求培养学生综合能力。高职教师应该更加注重旅游专业的特点,不断强化学生综合能力,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增强学生的未来发展潜力。

2、职业教学能力

高职旅游管理专业教师还应具备较强的教学能力,能够根据职业教育的特点,围绕旅游管理专业实际,设计更多的适合学生发展的教学方案,具备较强的课程设计与开发能力。旅游管理专业涉及领域非常广泛,学生不仅要掌握地理历史知识,还应该让学生获得更多的社会人文知识、心理学知识。因此,每一个教师都应该具备全局观念,理清专业课程之间的关系,注重课程开发和设计能力的提升。还应该具备教学的设计组织、课堂的控制以及对学生综合考核能,帮助学生更好地实习和实训,提高自己课堂驾驭能力。能够围绕教学目标和学生基础,采取有针对性的考核策略,引导学生更好地自主学习,让学生能够真正学到知识,提升能力,培养和造就更多的适合旅游业行业发展需求的高层次人才。随着信息化技术的发展,高级旅游管理专业教师还应该具备运用现代教学技术手段的能力,尤其是运用现代化的教学设备,精心制作各种适合学生发展的课件,运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辅助教学。同时根据学生对专业的学习基础和兴趣,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能够运用较为新颖的教学方法来激励学生,比如头脑风暴法、任务驱动法、情景教学法等,灵活选择不同的教学方式,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提高自己的课堂教学和驾驭能力。

三、科研能力

教师不仅仅对学生进行知识和能力的培养,还应该结合当前的教学实际,围绕旅游行业发展现状,开展学术研究,努力成就高素质研究型教师。将学校的理论教学与旅游行业的发展实际相结合,针对当前旅游业所出现的各种问题以及教学中所出现的问题开展研究工作,争取更多的科研项目既能够提高旅游管理专业的教学能力,又能够针对当前旅游业所存在的问题,研究出更多的解决方案。和同类院校开展合作研究,开发出更多的适合学生发展的校本教材,开展有针对性教学。

四、沟通交流协调能力

高职旅游管理教育必须紧跟社会和时展步伐,围绕市场经济发展需求,立足旅游行业特点,提升沟通协调能力。在教育过程中不能照本宣科,而应该结合市场对人才的需求,及时掌握市场的最新发展动向,坚持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提高沟通与协调能力。作为教师首先应该具备这方面的综合素质,以便在教学中更好地与学生进行沟通,还能够逐步培养学生从事旅游管理行业所需要的沟通协调能力。因此,作为教师需要不断提高自己的交流能力,多参加一些专家交流会,多参加一些学术性会议,尤其是多与企业进行沟通合作与交流,一方面可以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和实习机会,另一方面也能够为学生的实习提供更好的指导作用,同时也能够促进教师的沟通协调能力培养。

篇11

我国红色旅游景点都由文化部门与旅游部门一起管理,由于各自职责的不同往往产生冲突。旅游部门有开发景点的积极性,却要受到文化部门的限制。而文化部门为事业单位,缺乏发展红色旅游的内动力,即便有开发的想法,但经验和能力又有限。同时,文化部门出于对文物资源保护的考虑,也不愿放手让旅游部门来开发。这种管理体制造成了部门间的利益冲突,使其难以形成合力,对我国红色旅游发展极为不利。

2.资金管理乏力

我国红色旅游资金大多数是由政府拨款扶持的,商业投资较少。尽管政府设立了红色旅游专项基金,一些景点也有上级主管部门的拨款,但由于资金管理不力,一些景点的改扩建工程往往都因受资金数量、使用方式和资金到位时间等方面的限制而搁浅。由此导致红色旅游景点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开发利用不足、建设档次低、陈列馆陈旧甚至破烂等一系列问题。资金管理乏力成为制约我国红色旅游发展的瓶颈,使红色旅游资源优势得不到应有的发挥。

3.质量管理老套

红色旅游质量管理主要指红色旅游资源的开发方式。我国多数红色旅游景点目前仍以传统的参观、观光等游览方式为主,缺乏参与性项目。此外,景点强调教化功能,开发的内容形式、展示方法和导游词的设置都只基于让游客了解历史。然而,红色旅游作为一项旅游活动,亦是以休闲为目的的。红色旅游质量管理的这些方式不能为旅游地招来更多游客,更不能带来很好的经济效益。

4.人力资源管理不到位

随着旅游业的发展,我国红色旅游从业人数不断增加,但整体素质偏低。虽有调查显示这种现象是由高校旅游管理专业毕业生不愿从事旅游行业而致,但是人力资源管理不到位,对在业人员培训意识不强,对人员招聘重视程度不够也是造成红色旅游人才缺乏的一个重要原因。

二、红色旅游管理问题的对策

1.理顺管理体制

针对红色旅游多头管理的现象,要尽快理顺管理体制。可借鉴其他景点的成功经验,如四川华蓥山“国家拥有资源、民间投入资本、委托专家管理”模式,它实现了所有权、开发权和管理权的分离,并使国家利益的长期效益、企业开发项目的经济收效和专家管理的品牌效益达到了和谐统一。另外,景点所在省市要建立统一的红色旅游景区管理机构,对红色旅游资源进行统一规划和管理,以使红色旅游真正成为驱动地区经济快速发展的助跑器和动力源。

2.强化资金管理手段

资金管理手段有效与否是红色旅游能否健康发展的关键。各景点除积极争取国家、政府的各种资金外,还要树立市场意识,广泛吸纳社会投资(包括投资商、当地居民、社会团体等)参与景区建设,包括采取招商引资、股份制开发等方式,以拓宽资金来源渠道。另外,要成立专门的红色旅游资金监督与调查委员会,以确保资金的有效利用,同时,为了确保专款专用,要把资金的利用情况适时公布,以接受广大人民群众的监督。

3.创新质量管理方式

在红色旅游质量管理的思路上要努力贴近生活、贴近老百姓的现实需要,要体现时代感,注重历史与现实的结合,以完善旅游产品结构,增强旅游产品的综合吸引力。在具体操作时要充分挖掘红色旅游资源的文化内涵,做到深度开发与创新开发相结合,以提升红色旅游产品的品位。同时,红色旅游景点应与其他景区和其他旅游形式结合起来进行开发,以拓展红色旅游的市场空间。为了改变教化式的讲解方式,可设计开发吸引游客参与的互动节目,以丰富游客的身心体验,避免枯燥与单调。4.提高人力资源管理水平

提高人力资源管理水平,对提高游客的满意度,增强景区的吸引力具有重要意义。各地市旅游局要组织专家编写相关教材,对旅游从业人员进行专项培训。要定时组织人员到旅游发达地区学习,吸收外地的先进管理经验。同时,实行导游人员竞聘上岗,让游客选择自己喜爱的讲解员,进而不断提高其综合素质。另外,应从高校相关专业中吸收优秀的毕业生,在全国甚至是全球范围内公开招聘优秀旅游营销人才和旅游高层管理人才。

三、结论

红色旅游作为一种特殊的旅游形式,其发展中出现的问题在很大程度上都是由管理不当而造成的。本文分析了我国红色旅游管理中的四个问题,并提出相应对策,归纳如表。

参考文献:

[1]张广瑞刘德谦魏小安:2004年~2006年中国旅游发展:分析与预测[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6:119

篇12

二、新形势下高职高专旅游管理专业学生调查分析

(一)旅游管理学生中专业知名度调查

作者对旅游管理专业和该专业就业渠道的了解程度称为专业知名度,问卷中设计了两个问题来反应此项内容。一是调查学生们在入学前是否了解旅游管理专业;二是调查在入学前是否明确旅游管理专业的就业去向。通过对武汉船舶职业技术学院的高职高专旅游管理专业学生的问卷调查,共回收有效问卷调查表100张。

(二)旅游管理专业忠诚度调查

将高职高专旅游管理专业学生毕业后是否愿意从事旅游行业相关工作定义为专业忠诚度。由调查结果可知,高职高专旅游管理专业学生的专业忠诚度较高,本行业就业倾向也较高,但是因为在入学前对就业去向不明确,对今后的工作岗位也不了解,在实际就业过程中自身的感受与选择专业时的期望值之间有很大的落差,尤其是在经历了在实习以后,出现大批学生离开旅游行业就业的现象。

三、高职高专旅游管理专业定位

(一)根据行业岗位群的需要调整人才培养目标

必须成立以旅游企业和用人单位专家为主的专业建设委员会,共同协商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规格和教学计划。这样确定的人才培养目标才会更加符合旅游行业发展的需要,更加符合用人单位的实际需要,更加切实可行。同时,还要定期向专业建设委员会通报教学改革和学科建设的情况,研究改进意见,协商解决在专业建设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

友情链接